KR4d0235 梅溪集-宋-王十朋 (master)


[004-1a]
梅溪先生奏議卷第四
   論用兵事冝劄子
臣切以今日之事有不可䡖改者曰用人有不可不决
䇿者曰進蹕有不可不深慮者曰荆㐮有不可不急治
■者曰兵賦自古人君相與圖進取之計必有一定不
易之規模知一勝一負爲兵家常勢故少勝不爲之喜
小敗不爲之沮秦穆用孟明三敗而後覇西戎漢髙爭
天下婁敗而後禽項羽諸葛亮才兼文武而有馬謖街
亭之敗至於上表自劾蜀主不廢之卒能與吴魏抗衡
而功盖三分之國 國朝范仲淹韓琦皆一代名臣俱
有材畧其經畧西夏也而亦有任福三川之敗 仁祖
[004-1b]
不廢之卒能臣元昊而安中國此皆規模素定於匈次
故能收異日之大功臣聞前日淮甸之師一月三捷宿
州不利盖亦兵家勝負常勢也異議者遂從而揺撼将
帥之臣且謂大将不還以貽 聖慮今李顯忠邵宏淵
及諸統制軍馬巳囘濠泗矣亦足見小人幸災樂禍扇
為浮言務在中傷不可不察也恭聞陛下遣中使給
御札慰安張浚撫勞将士仍放顯忠䓁罪憫其血戦之
勞而赦其一眚之愆真得前古帝王御将之道矣然外
議詾詾謂 陛下宣召楊存中欲用為主帥臣切料聖
意必不然然常人情紛優之際不䏻無市虎之惑既而
聞之𥘉欲除荆㐮宣撫又改御營使及聞邉報稍寕其
[004-2a]
招遂寝疑者雖稍息而不䏻無慮焉存中為将罔功天
下皆知之黷貨無厭交結中外爵位巳極而求進不巳
彼其心但幸國家之有禍遂欲投隙而進亦何求而不
得耶御營使不已必将有大於此者命令一出必失軍
民之心使江淮荆㐮隴蜀将士聞之必致觧躰且謂朝
廷因王師小衂而遽欲變易大帥非所以安人情威戎
虜也臣所謂不能無患者在此建炎紹興間太上皇巡
幸止用宰相樞宻為御營使李綱朱勝非䓁嘗為之
陛下将為視師之舉冝遵用故事以两府大臣兼之足
矣朝廷雖乏才其可以此䡖䖏存中軰耶此事尤在聖
心素定不可變易於倉卒之間此臣所謂不可䡖改者
[004-2b]
曰用人也臣聞天下之勢不在國之强弱而在氣之如
何氣振則轉弱而爲强氣沮則變强而爲弱股至强而
惧則慄氣餒之也髪至弱而怒則衝氣激之也景徳間
契丹舉國南冦王欽若請幸金陵陳堯叟請幸蜀以避
其銳 真宗以問冦凖凖曰誰爲陛下畫此䇿者罪可
斬也今胡虜近迫四方危心當勵衆禦敵以衛社稷惟
當進尺不可退寸柰何欲委棄宗廟逺之椘蜀鑾輿
囬轉一歩則萬衆雲散四方瓦觧椘蜀尚可至耶真宗
善其計乃幸澶淵将士鼔勇射殺撻覧虜衆遂退此作
氣以破敵轉弱而爲强之尤大者也前年 太上皇下
親征之詔爲建康之幸作士氣以走胡騎蓋得䇿矣惜
[004-3a]
議乎議者不建逺大之計而遽囬安臨也 陛下前日
下詔視師中外鼓舞秋凉進發或者猶以爲遅今王師
退保濠泗督府逺在盱眙 陛下冝速進蹕以幸建康
居六朝帝王之宅據東南形勢之勝可以援吴蜀可以
控四方可以逺海道之虞可以壮淮甸之勢四方聞之
孰不增氣至若百司之衆在今冝省犒之費比舊冝莭
庻㡬萬騎易動如聖訓所謂當如創業時此臣所謂不
可不决䇿者曰進蹕也臣聞荆㐮居天下形勢之中乃
古今必争之地萬一虜人乗虛而入使川陜隔絶則東
南之勢孤矣近聞朝廷既罷汪澈命張浚兼都督之使
令出扵一固已得䇿又用王彦知㐮陽議者以爲得人
[004-3b]
又聞以彦莭制趙撙則或以為不可撙乆在荆㐮得士
卒心彦自外来遽令受其莭制恐武臣氣不相下或生
釁端兼張浚在淮去荆㐮逺甚或有機㑹恐関報失期
臣謂冝於前兩府侍從中擇一重臣威名稍著者以為
宣撫既以浚督之文以重臣制之使彦與撙軰各當一
面則荆㐮可以無虞矣今朝廷知備淮甸而逺荆㐮此
臣所謂不可不深慮者此也今國家大則為進取之圖
次則為守禦之計然議論及兵則其言必怯者以其所
乏者兵與財也則兵不可以不招財不可以不理切聞
西北歸附之民有可以為兵者衆督府及諸将不敢多
募之者惧國家有飬之之費也然今日之勢有不得不
[004-4a]
宜命張浚諭江淮荆㐮諸将招其可用者而籍之汏其
無用者而民之縦未至多亦可𥙷填折傷之額又東南
之民亦有可用者如江西福建及台之仙居婺之東陽
諸䖏其人皆徤而善闘往往曹聚於茶啇塩賈間可令
守帥之臣重其直以招之必有應募者廣海諸冦有就
招安者可從而藉之州縣有犯茶塩禁者貸其罪而兵
之亦可以少補軍籍也至如財者臣以為生之不如莭
之今國家比天下全盛太平無事時非不莭約比 祖
宗創業艱難時則可省非一也軋徳開寳間宫人不滿
二百猶以為多左右内臣止有五十餘員止令掌宫掖
未嘗干預政事宫殿内惟掛青市縁簾緋絹帳紫紬褥
[004-4b]
今宫人之数内臣之員豈能盡如 藝祖時乎臣前日
曾奏欲聖躬親率之者盖欲以 藝祖為法也近日䑓
諌所議裁减雖日計不足而歲計有餘亦不為無𥙷然
奏巳上而未行者豈以衆怨所在而朝廷不敢當耶今
彊埸未靜上下同憂權冝裁减以紓國用䑓諌既以身
任怨大臣何避之有至如理財之術莫如遴選板曺臣
前日與諌臣共留趙子潚者誠恐今日理財之臣未必
賢於子潚也似聞海冦稍息不若别擇代者而還子潚
不唯可以理財如旦夕車駕進發輦發輦轂之下謀議
之寄議者謂非子潚不可也此臣所謂不可不急治者此也
臣所陳四事碩陛下付大臣議之如有可採乞賜施行
[004-5a]
  乞審核李顯忠䓁功罪劄子
臣聞宿州之師不利而反議者皆歸咎李顯忠顯忠身
為上将不能於勝敵之後撫存将士以保垂成之功遂
致潰散而歸固不能無罪也然前日匈匈之議謂顯忠
心懐南北鼓惑中外上貽聖憂今顯中既還上章請罪
亦足以見䜛說之無驗矣說者又謂顯忠貪戀金帛欲
為已有不分将士遂致離心理或有之恐亦未實兼顯
忠亦劾奏統制官周宏等数人無故領兵自囬遂致失
利欲正宏䓁罪臣亦未敢以為然昔慶暦間趙元昊叛
大将劉平遇賊于延州力戦而死都監黄徳和遁走誣
平降賊朝廷信其言遽欲戮平之家頼 仁宗聖明遣
[004-5b]
御史出理其事既得其實遂褒平死事之莭而斬誣告
之人今正虚實未辨之時臣以為不可不審朝廷不如
姑兩存之以安反側却令都督張浚審核虛實聞奏
如功可贖過則許其自新責其後效如罪多功少實誤
大事則不可不正典刑但審而後行庻使聖朝不致濫
罰不勝幸甚
  論龍大淵撫諭兩淮劄子
臣切聞有㫖令龍大淵往兩淮撫諭者仰見聖心憂念
将士故遣左右心腹之臣為勞来旋歸之使或出於大
淵不惮勞苦慨然請行亦可嘉也然命令𥘉下議者■
囂然咸謂自古遣使或巡行天下㦯撫諭軍民皆於士大
[004-6a]
夫中遴選人才如漢之八使用張綱䓁唐之十一使用
庾何䓁是也 太上皇建炎紹興間亦嘗遣使撫諭矣
或用䑓察或用郎官出於遴選時號得人今大淵雖爲
潜藩舊臣議者謂非出扵朝廷遴選之公䘖命撫師有
䡖國躰又慮大淵之出聞者謂是陛下所親信之人
州縣必希意而将迎諸軍或望風而交結萬一復致人
言如前日䑓諌給舎之論列豈不重貽聖憂亦非所以
保全大淵也臣以謂王師之還陛下巳降詔尉撫之
矣今只委張浚劳来安集之不必更遣撫諭之使切恐
将士以宿州不利而還未測朝廷之意怱聞使命之出
心必懐疑不如寝而勿行以安反側不然乞命宰相於
[004-6b]
朝列中擇其忠實通曉者敦遣之以重光華之使以
塞中外之議不勝幸甚
  自劾劄子
臣天資愚戇不逹時冝獨抱孤忠每懐憂憤自從捴角
身在草苑聞醜虜亂華中原䧟沒未嘗不痛心疾首與
虜有不共戴天之讎及聞秦檜用事辱國議和臣常思
食其肉以快天地神人之憤臣素不識張浚聞浚天姿
忠義誓不與賊俱生天下聞浚之名必以手加額盖忠
義人心所同臣實敬慕之前年俻員館職嘗因輪對首
言虜必敗盟乞用浚等太上皇不以為罪臣既去國
虜果南牧 太上皇親征起浚知建康府 陛下嗣位
[004-7a]
因以江淮都督之任委之天下皆以為當惟史浩之徒
不恱臣去年十一月𬒳召至闕首以恢復太計仰賛聖
㫁又乞 陛下不惑群議委浚以圖成功 陛下不以
臣言為非每蒙聴納浚前日入覲議進取之計雖非臣
所與聞至於勸 陛下破群議而用浚臣不為無力浚
遣二将取靈壁虹縣及取宿州降三大将一月三捷議
者皆服 陛下英㫁任浚為難及聞王師不利而幸災
樂禍者横議蠭起臣與一二諌臣常奏一勝一負兵家
常勢之說勸 陛下以剛大為心毋以驚憂自沮臣又
謂 陛下用兵為祖宗陵寝暴露而舉為 徽宗欽
宗復讎而舉為二百年境土而舉為中原弔民伐罪而
[004-7b]
舉與古帝王好大喜功𨳩邉生事者不同投機而進知
難而退益當内脩俟時而動 陛下剛明果㫁規模素
㝎固不以一衂爲群議所揺然異論紛紛不肯置浚浚
嘗上表自劾朝廷尚未施行臣/聞諸葛亮街亭之敗亦有
自劾之表 國朝范仲淹韓琦西夏䘮師亦嘗降官但
仁祖始終任之卒收後效臣謂陛下亦冝從浚之請
薄示懲戒使浚得以號令将士以爲後圖如臣狂愚不
合妄賛恢復又不合乞委任張浚今王師不利浚與其
属待罪臣其可尚居凨憲之職使朝廷失刑欲乞 陛
下正臣妄言之罪罷御史職事仍賜竄殛以塞群議
   䕫州論馬綱状
[004-8a]
准樞宻院劄子樞宻院奏知䕫州張震申所有四川宣
撫司措置川蜀馬綱改移水路事件委有未便去䖏申
乞詳酌施行奉 聖㫖除打造舟船外其餘事件並令
吴璘𬋩辦其舟船令王某疾速應副臣契勘馬綱利害
前知䕫州張震及諸司論列已詳其中利害之大者莫
過於財與力二者皆出於民臣自入境以来切見䕫峽
之間土狹民貧面皆菜色衣不蔽躰非江淛荆湖諸路
之比為監司守令者儻䏻皆勞心撫字無一毫之優猶
恐不䏻活之况今馬綱之害極重財力必當大困臣濫
居牧民之任不敢不以實聞今来茶馬司及宣撫司所
買馬每歲計一萬八百餘匹約計二百一十六綱本州
[004-8b]
若循環起發合用船三十餘隻每隻打造約費八百餘
千馬舡易壊勢須一年一易計一歲之費為錢二萬六
千緍自䕫至歸水路二百四十里每綱梢工水手約九
十人較一歲之終為工一萬八千人每人口食雇錢約
五百文上下水約一十五日通一歲計之當費錢十二
萬貫草料批劵亦不下二萬餘緍較一歲之間費於馬
綱者盖十五六萬貫矣本州三縣所𬋩梢工水手不滿
四五百人若循環不替所少猶半必當役農民而為之
而䕫之民力既困如此若又從而役之必有流離轉徙
之患本州每年財賦之入不滿二十萬合起上供折估
經捴制及官兵請給皆在其内今馬綱之費侔於所入
[004-9a]
之賦雖曰令吴璘𬋩辦豈䏻償所費十之一二財非天
降地出又必取之於民而䕫之民貧如此財何自而出
耶以一州推之則一路諸路之困又可知矣况水路正
行瞿唐灔澦之險又有悪灘二十餘莭水勢湍急濆漩
頗多馬性善驚聞灘聲洶湧必致跳躍不可控馭撼動
舟船必有覆溺之患臣昨在饒州親見馬綱經過渉咫
尺之渡中流遇風十死八九况千里之至險耶若舍舟
用陸則自䕫至峽皆重崗複嶺上倚絶壁下臨㫁崖行
人攀縁鼓慄汗下遇雨泥滑尤不可行非特有害扵人
兼亦非馬之利若欲削平險阻便馬之行非惟重困民
力又恐有害控扼之險非所以保護全蜀也臣所論利
[004-9b]
害皆是目見苟坐視一路生靈之困不以奏聞則上孤
陛下任使之意将負不忠之罪矣伏乞聖慈特降睿㫖
令馬綱復行舊路以安逺人不勝大幸
  再論馬綱状
臣伏蒙聖恩頒賜御札謂軍機之務馬政爲先臣仰見
陛下居安慮危不忘武事脩車馬而備器械盖欲如周
宣復古之時又謂撁駕之役並用廂禁軍貼以吴璘正
兵皆不科優於民臣又仰見 陛下仁心愛民如武王
之不忘逺也又謂囬船泝流頗費程限湏多作畨次免
致稽滯又令臣身率以先共圖成效又足以見 陛下
雖居九重之深洞見四方萬里之逺閭閻疾苦無不備
[004-10a]
知不以臣為愚不肖不足以備使令戒敕丁寜俾輸犬
馬之效况臣蒙誤恩擢居帥閫固當身先卒伍不惮勤
勞然臣蝼蟻之誠不敢隠黙馬綱改行水路為巴蜀之
病臣前已具奏及監司帥臣皆已力言之不敢再瀆天
聴若夫撁駕之役易民以兵道路皆知陛下之仁心
以臣愚見参以輿議則亦有未便者蜀江號天下之至
險與其他水路大不相侔瞿唐灔澦及諸悪灘宻如竹
莭巴峽之民生長於水者以舟楫為家捎濆撇旋欹桅
側柂於波濤洶湧之間習知水道之曲折操舟若神猶
不免時有覆溺之患彼卒伍軰自少長黥涅坐食軍門
與水性素不相諳一旦强以牽捝必至觸石破碎人馬
[004-10b]
俱斃無疑矣又三峽束江断崖絶壁挽舟者無所寘足
攀縁而過如猿猱然兵卒豈䏻為之况宣司正兵皆西
人尤不善操舟雖貼無益馬綱之来急若星火州縣既
無可以牽駕之卒官吏以獲罪為懼其篙工水手必不
免役民以充之雖聖㫖不欲科優於民其勢不得不至
於科擾又䕫峽為四川門戸長江上㳺正賴此曺守禦
控扼以壮天險之勢然土狹人希廂禁軍類多缺額諸
州每以招填不足為憂重以出戍於夷陵防秋於諸䖏
者非一所存無㡬若又役以撁駕疲於往来以無㡬之
卒伍應無窮之馬綱非惟耗費錢糧妨廢教閱正恐州
郡空虗因致意外之患非細事也况茶馬司歲發馬一
[004-11a]
百六十綱而宣司不與焉除自五月至八月江流泛溢
瞿唐不可上下舟航當戒謂之住夏一歲之間可發歲
額之馬者凡八月每月計三十綱每綱用三船每船用
十五人十綱為一畨則用四百五十人上下二畨則倍
之為三畨更替則又倍之臣所論者一州乃馬綱巳經
過而目親覩者爾馬綱過䕫府一路者凡六州通而計
之則每畨計二千七百人上下畨計五千四百人三番
更替計八千一百人若更欲多作番次非惟兵不足用
而舟艦亦無臣所治者䕫州也䕫為帥府係屯兵之地
而数猶不足其他如涪忠萬等州廂禁軍多者不過四
五百人少者二三百人歸州所𬋩止百餘人其間又
[004-11b]
有剰員半分癃老疾病者居其半若盡駈而為梢工水
手為一畨且猶不足况欲多作畨次耶臣愚以為不若
且行舊路舎危就安㦯以山險馬瘏為慮冝於鄂渚漢
陽諸䖏置監以休息之壮者發至行在病者留以牧養
水草既便馬必藩育亦可以為江淮荆㐮警急之俻固
亦無害其為馬政之脩也臣非不欲率先奉行以荅知
遇實以馬綱行水利少害多他日㦯致生事上貽 陛
下西顧之憂則臣誤國欺君之罪不容誅矣况此事干
数路所擊非䡖伏望聖慈出臣此奏令兩府大臣議之
參酌施行不勝大幸
  除知湖州上殿劄子三首
[004-12a]
臣聞聖人以無難而畏賢君以無灾而懼國多難而天
有灾此天心仁愛人君以灾異而警惧之欲其恐惧脩
省舉天下而措之安也昔堯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
旱周宣王外有四夷之交侵内有太甚之旱魃天灾國
難有若不易支持者然堯以帝湯以王宣王以中興者
豈非天以灾難啓之一三帝王䏻修徳以應之耶共惟
陛下即位以来六年于兹矣躬攬權綱厲精政事雖漢
宣帝光武無以加然天灾流行無歲無有旱于夏涝于
秋饑饉荐臻&KR0858疫継作去八月海溢于温死者以数萬
計今歲川蜀荆南赤地千里迩者天作淫雨害于粢盛
江淛之間𬒳害尤甚 陛下遇灾而惧遣官分禱䟽决
[004-12b]
滯獄减放房緡詔荅大臣歸過於巳可謂能恐惧修省
矣臣来自逺不知左右前後論思獻納之臣亦嘗有以
脩徳之說献忠于 陛下否乎書曰惟徳動天無逺弗
屇詩曰皇天親有徳享有道堯湯宣王之所以應天者
盖在乎是臣竊謂陛下冝法堯之盡道湯之自責宣
王之側身修行早夜孜孜惕然自念曰天道不逺灾異
胡為而来哉豈吾心有所未正意有所未誠欲明明徳
於天下者有所未至乎忠直者未用謟䛕者未去有以
害吾之治乎聚歛之臣未斥奸賍之利未除有以蠧吾
之民乎議法㦯失之深用刑㦯失之過有以傷吾之仁
乎㫖酒之嗜聲色之邇毬馬馳騁之娱有以累吾脩身
[004-13a]
之徳乎責已以誠應天以實而無事乎虚文孔子曰丘
之禱乆矣盖言出入起居之間罔不欽顛沛造次之際
必於是不在乎區區禱祈祭祀也如是不惟可以弭災
難於一時古先帝王之治效功業當復見於今日孰謂
灾異非天所以𨳩 陛下耶學識淺陋惟 陛下採擇
  右一
臣嘗聞先儒孟軻称周武王曰不泄邇不忘逺是言非
止為一武王設盖為後世帝王治天下之訓 國家全
有吴蜀之地蜀去行在萬里逺而易忘臣昨蒙恩出師
䕫府二年之間有所聞見姑言其大者三事一曰監司
二曰虗額三曰馬綱今朝廷但知蜀之重權在宣撫制
[004-13b]
置二大帥臣尓而不知四路監司事權之不䡖也彼去
朝廷既逺威福得以自恣傲視僚属有同皂隷動揺州
縣人不聊生監司之中漕臣尤重一路銓選咸出其手
非若他路上掌金榖之事苟非其人則州縣受害無所
赴訴地逺之害如此其可忽耶臣碩 陛下戒敕宰相
冝於四川監司尤加精擇務得循良愷悌之吏為之以
安逺方不必尃取其能辦事也臣在䕫門每見蜀之士
夫往来咸言西州諸郡困於虗額盖是積年拖欠催科
不行雖屡經赦恩有司不與放免又昔之監司好聚歛
者取諸州積年酒稅諸色無名科歛之数以一年最多
者立為定額其後酒稅諸色之数不登而有名無實之
[004-14a]
額常存為捴司/者以有名無實之数督漕司而不得其實
漕司亦以有名無實之数督州郡州郡迫捴漕之威而
無錢以輸遂預借民間常賦以充之後之郡守到官欲
催常賦聞已預借矣於預借之外又借焉有借及二三
年者如卭彭諸州困乏尤甚朝廷知其弊亦嘗有㫖减
放捴漕之臣不䏻奉行徳意而催科如故州縣不堪凋
瘵日甚今之為宣制二帥及捴領者皆一時重臣名士
必能以撫字為心臣願 陛下親賜御扎俾條陳虚額
之弊而速降詔罷之庻使逺方之民復有生意臣至䕫
州而馬適行水大為䕫峽諸路之害其端起於吴璘小
人從而迎合之以行水為便欺罔朝廷以求官聀臣嘗
[004-14b]
兩奉御扎非不欲率先奉行盖知陛下愛民甚於愛
馬而䕫峽之民貧尤甚故不避罪誅力陳其害今茶司
之馬自五十綱後雖不經由然朝廷未有明文罷之有
一二提舉之臣猶以奉行為名㳂江州縣治廐造船之
役猶未已臣碩速降聖㫖令復行舊路罷提舉焉綱之
名諸州所差牽挽之兵各還其所槽廐舟船不必脩治
乃見聖治之不忘逺也臣又謂朝廷於蜀非特以逺而
不可忘今日之所以立國者正賴蜀以為重昔三國之
時吴蜀為二家故不䏻進取中原尺寸地今天以吴蜀
全付 陛下正是經营天下恢復境土之資今傅聞
虜人積糧宿兵於境上有窺蜀意蜀天險也非虜可得
[004-15a]
而窺正恐民心或離釁由内起為可憂尓撫綏固結在
今日為尤急臣故敢献其狂言
  右二
臣嘗謂君子小人常相為消長人君未嘗不欲進君子
而退小人也然小人常見用君子每見䟽者盖君子小
人之難知雖堯舜猶以為病君子目小人為小人小人
亦指君子為小人當孔顔桀跖相閧于前左右佩劒彼
此相笑之際人君以一人之聦明誠有不易辨者况君
子直而踈小人巧而侫直則動多忤意踈則不能無過
故人主反疑君子為小人巧則䏻以智術自将侫則䏻
能迎合上意故人主反以小人為君子自古所以治少
[004-15b]
而亂多盖由君子小人之不辨也共惟陛下禀聦明
絶人之資行帝王正大之道歴古興亡治亂之迹皆洞
然在聖學中君子小人之情状固已備知之矣然天下
所謂君子者㦯未䏻盡用或暫用而卒棄之所謂小人
者或未能盡去㦯暫去而復合得非知人之哲亦猶堯
舜之難乎夫君子小人雖不易知而亦有可知之理君
子孤立如松栢小人附麗如蘿蔓君子進必繇直道小
人進必繇邪徑徃者?藩二使令之臣竊弄 陛下之
威福士大夫無耻而好進者莫不犇走其門 陛下赫
然震怒奮自英断斥而逺之天下莫不鼓舞聖徳然附
麗而進者猶未正典刑唐憲宗既誅王叔文并斥八司
[004-16a]
馬之徒終身不用元和威令復振號稱中興盖由此舉
仐之附麗者𥘉無八司馬之才而悪則過之附叔文者
官止爲未有若今之竊髙位達官者小人朋比之迹固
不逃聖鍳冝擇其一二之尤者薄正其罪又取其能自
卓立不附炎於炙手可熱之時與嘗言其罪悪者稍進
用之如是則君子小人知所勸懲矣語曰君子喻於義
小人喻於利君子之進必以道誼自奮小人之進未有
不以利求合者前日朝廷以財賦不足爲憂小人遂獻
羡餘以求進朝廷不惜名器以羙官要職䖏之諸路監
司郡守翕然胥效爲剥下益上計州縣騷然民不聊生
近者臣僚論列 陛下嘗罷一監司固足以爲後来之
[004-16b]
戒然其尤者方進用未巳全其大而治其細又何足以
懲耶臣所謂君子小人有可辨者陛下第觀其自何
門而来以何術而進因可以灼知其為人矣宰執大臣
天下之選固不可使小人雜䖏其間侍從之臣以論思
獻納為職即異日之宰執大臣也又其可使小人居之
耶治道在知邪正然邪正難於盡知 陛下冝於宰執
侍從䑓諌之臣精加識擇自卿監而下與外之監司帥
守責之宰相可也臣言狂妄惟 陛下察之
  右三
 除 太子詹事上殿劄子三首
臣恭聞 陛下断自宸衷首建國本天下相賀以為社
[004-17a]
稷無疆之福臣𥘉至闕下聞太子有尹京之議臣竊以
為未然臣聞三王之教世子也不過教之以禮樂樂以
治内禮以治外俾知父子君臣之義而巳成王之為太
子也召公為保周公為傅太公為師保保其身躰傅傅
之徳義師導之教訓未聞其尹京也 國朝雖有 真
宗故事至 仁宗為太子則不然當時左右前後罔匪
正人養成仁厚之性四十二年之治雖堯舜亡以加𥘉
不由尹京然也况今天府事繁其所委任之臣未必有
如畢士安者使太子裁决事事皆善亦不足以為太子
之聦明增太于之盛徳萬一少有過差十手所指小人
易得浮議傅聞四方所損非細非所以愛太子也太抵
[004-17b]
太子之聀在於問安視膳而巳至於撫軍監國皆非得
巳事也 陛下伹與之遴擇師友僚属俾日與端人正
士㳺養成徳性相與講論古今治亂之理他日民情吏
事不患不知臣願 陛下與一二大臣議之寝尹京之
議以安國本社稷之福天下之幸也
  右一
臣嘗謂官冗之患莫如今日漢唐之時部刺史之聀於
今為甚蕳而事無有不舉者今之監司有漕有憲常平
茶塩則有提舉坑治鑄錢則有提點其聀甚備而治不
加於昔何也監司之聀愈多而州縣之擾愈甚於治無
益也邇者提點刑獄增置武臣臣竊以為贅矣且是官
[004-18a]
之說臣不知其所為者何事也以詳刑之任耶則一道
之使固有其職未見其廢事曰訓練士卒則捴管鈐轄
路分都監者即武臣之監司也置之而無用廢之而不
為闕是官之設豈不為冗㢤一監司之建增州縣之大
優也竊攷之 祖宗雖嘗有武臣同提點刑獄矣至
嘉祐則罷之其詔之大略以謂武臣或出将閥或由軍
功文墨期會未必深究監司項背適以為煩夫既置之
矣而繼罷之知其無益也昔罷之今復置之在朝廷則
冗於官在州縣則優於民則其置之也甚無謂矣臣愚
欲望聖慈㫁然察其無用罷去勿置庻㡬官不虗設事
得其當而人各安其職矣臣不勝至碩
[004-18b]
  右二
臣嘗謂人心險於山川難於知天謂其不可測也况狼
子野心之人烏能保其乆而無患也㢤唐太宗教射於
殿廷群臣諌之曰律不可以兵刃至御在所今以卑碎
之人張弓挾矢於殿陛之側萬一狂夫竊發出於不意
非所以重社稷誠哉憂國愛君之言親衛将卒且猶不
可而謂㱕附之人信其終無害也難矣近者㱕明歸正
之将 陛下旌其忠義壮其勇略擢而用之日與之親
使効其力所謂推赤心置人腹中者固足以見大有為
之志矣然天下之人凡有愛君之心者莫不疑焉謂自
古以来莫難於用斯人而用之者罕見其乆而不為吾
[004-19a]
患其棄彼歸我心巳二矣今乃使之朝夕以侍左右設
或不飽其欲其謀之深計之乆而心之不䏻保則将若
之何至於斯時雖悔無及臣請擇其灼然忠誠可以任
用 陛下素所知者属之以事權厚之以爵禄勉之以
功名亦足以示無疑之意而激其圖報之心矣何必日
親之而後為待遇之至㢤臣碩 陛下攷之於往古慮
之於将来特加宸念毋憚一時之難從而置乆逺於無
害不勝社稷生靈之願
   右三
  應詔舉官状
 准尚書省劄子奉聖㫖令侍從䑓諌两省官薦舉
[004-19b]
  堪充刑獄錢榖及有智畧吏能各二人並依保舉
  法仍限半月者
 右承議郎林仁厚學問該通議論近正婁更任使俱
  有可觀付以决獄理財必能詳刑莭用
 左奉議郎新監登聞鼓院丁康臣嘗知䖏州青田泉
  州恵安二縣獄訟詳明民無冤訴催科不優辦居
  衆先付以繁難必可倚仗
    以上保舉可充刑獄錢榖之任
 左宣教郎新知福州長溪縣劉鎮婁更州縣任使
 所至皆有治績明敏之政吏不能欺
 左宣教郎新知福州候官縣林思誠為饒州教官嘗
[004-20a]
  挕郡幕賛畫居多耿介有守不附權貴
 左從事郎添差温州教授王信素有文學尤通世務
  嘗挕郡丞時適荒旱留心賑濟不惮勤勞一郡之
  民遂免流離之患
     以上保舉知畧吏䏻可備委任
   舉張栻自代状
  准 令莭文諸侍從官授訖三月内舉官一員
   自代
右伏覩右承務郎試尚書左司員外郎兼侍講張栻
學術精深氣禀剛正乆居經幄冝賛青宫舉以代臣
寔允公議
[004-20b]
梅溪先生奏議卷第四
[004-1a]
梅溪先生後集卷第四
  詩
   州宅
鑑水稽山擁卧龍黄堂人似坐仙宫風流惟有兀才子
終日賦詩屏障中
   蓬萊閣
祖龍車轍遍塵寰只道蓬萊在海間空上望秦山上望
不知此處是神山
   清白堂堂與泉皆范/文正公名之
錢清地古思劉寵錢清地名父/老送刘寵処泉白堂虚憶笵公印綬
紛紛㑹稽守誰能無愧一賢風
[004-1b]
   清白泉
聖人逹節猶憎盗志士清心肯飲貪試向卧龍山下酌
世間無似此泉甘
   觀風堂
簿俗澆風有萬端欲将眼力見應難但令心境無塵垢
端坐斯堂便可觀
   望月䑓
明珠遥吐卧龍頭漸覺清光萬里浮人望使君如望月
要湏如境莫如鈎
   秦望閣
𥿄上觀秦尚過秦那堪山作眼中塵為言髙閣登臨者
[004-2a]
莫作秦人視越人
   望海亭
踏雪遥登望海亭扶枽日上卧龍醒㣲臣望處非滄海
只望尭天萬里青
   卧龍山
鑑水連天僅可容稽山照眼五雲濃只憂旱歲無霖雨
誰識東州有卧龍
   種山
决䇿平吴覇業成青山長占大夫名子胥忠義無生死
怒氣随潮到越城
   競秀閣
[004-2b]
憲䑓高閣偶躋攀萬壑千岩指顧間山色元来本無競
人心自是錯看山
   蕺山
十九年間膽厭甞盤羞野菜當含香春風又長新芽甲
好擷青青薦越王
   八松
瀟洒荀家好弟兄秦封不汚有餘清鍾成一種棟梁氣
散作八方風雨聲
   右軍祠堂
欲弔右軍千載魂祠堂荆棘断碑存老僧相見話前事
問我蘭亭㡬世孫
[004-3a]
   鵝池
鶂鶂能鳴異衆禽池邉墨客最知音世間多是山隂嫗
應恐悮猜君子心
   硯池
鳯翥龍蟠字字竒陶泓湯冰向斯池波心雨後一魚躍
猶似青年吞墨時
   題扇橋
右軍一畫千金重妙意寕容市嫗知明日重来堪一笑
管城那肯更臨池
   雷門
吴越興亡事若何譙門遺迹枕山阿大声曽作雷霆震
[004-3b]
應笑人間布鼓多
   曲水閣太守蔣堂所建/今号飛盖堂
王謝蘭亭乆寂寥茂林脩竹自蕭騷蔣侯近代風流守
曲水流觴意亦高
   西園
西園風物冠東州飛盖紛紛爛熳游惟有紅蓮幕中客
倚欄纔得片時留
   望湖亭
杖屨登臨望鑑湖湖中一半已湮蕪誰能更継東郡守
長使山隂水旱無
   吴先生祠
[004-4a]
右軍宅化空王寺祕監家為羽士宫惟有先生舊池舘
春風帰在杏壇中
   賀知章祠
賀老祠堂枕鑑湖霓裳羽化宅荒蕪無人更問君王覔
轉使髙風千載孤
   鑑湖
胷中萬頃元才子方外孤標賀季真鑑水縈回三百里
風流何止两唐人
   禹廟
越囯遺民念帝功稽山庙貌勝卑宫少陵莫歎丹青落
𥿄上丹青自不窮
[004-4b]
   菲泉
𣑽王宫近夏王宫一水清含節儉風越俗不知王好惡
泉名却在酒名中
   禹穴
好古貪竒司馬迁胷中史記越山川如今禹穴無㝷處
洞鎻陽明石一拳禹冗道家謂/之陽明洞天
   馬太守廟
㑹稽䟽鑿自東都太守功從禹後無能使越人懷舊徳
至今庙食賀家湖
   吴越王廟
一劒功成三節还尽将錦秀褁江山斗牛氣㓕英灵泯
[004-5a]
廟比昭王屋一間
   望秦山
洛思昔有人思洛秦望今無客望秦回首長安在何處
誰能念彼下泉人
   少㣲山
出郭舟行十里間少㣲山近若蕡山山中處士已長徃
一點客星雲外閑
   梅梁
結實㡬調商鼎味成材宜作禹祠梁世間何歲無風雨
鉄鎻無端誤見殃
   窆石
[004-5b]
越俗流傳素可疑退之詩云越俗不/好古流傳失其真禹陵窆石果何時
只應便是專車骨未可呼爲沒字碑窆石形真有数字/磨滅不可曉或以
爲古碑
   和昌齡弟見寄
經年游官思家鄉枕間魂夣長飛揚甌越相望數百里
魚雁来徃安能常水緑蓮紅王儉幕我愧才踈筆常閣
居官不事羡長卿執一無權猶子莫昔年姜𬒳今獨眠
何時更作三珠連左原風物亦不惡溪蓴抽絲蕨吐拳
阿連春艸詩篇好勸我帰来宜及早代笠亭前烟雨中
共把鋤犁寕待老
   懷喻叔竒巳邜
[004-6a]
結得賢関雁塔因東州相遇益相親凌雲三賦我慚馬
清唱百篇君勝秦冀北郡空殊昔别江東日暮倍傷神
同年四百二十六莫逆論交能㡬人
   次韵周尭夫贈睡香
長向春前臘後開要将風味闘梅魁名從廬阜夣中得
根自鄮山嘉處来風拆錦嚢香不断日烘寳盖翠成堆
定湏移向梅谿去栽伴吾廬桂與槐
   送陳元佐游四明
鑑水悠悠接鄮川宦情客况两凄然扁舟乘興梅花月
樽酒送行燈火天我似鄭䖍官舎冷君如馮子主人賢
虞庠春榜無多日行看香名動日邉
[004-6b]
   聞禮生日二月二
桃水仲春月蓂階雙莢生添丁慰盧老小子慶徐卿禀
得中和氣看成逺大名青春已如許勉力継家声
   次韵趙觀使鴛鴦梅
奴視紛紛晳與休芳心那肯貯離愁結成氷玉岳湛侣
開伴紵羅施鄭流影照婵姢如並卧枝横清淺似双浮
不知他日調金鼎勝得櫻桃氣味不
   亡友孫子尚藁塟㑹稽山大禹寺之側某至官
   八日出郊訪其墓不獲明年春𬒳命祀禹訪而
  得之又明年春再徃酹酒因植栢十根哭之以
  詩
[004-7a]
疇昔相知似弟昆那知半世死生分無縁更飲盃中物
想見能修地下文有媿乘車&KR0830元伯僅同觧劒弔徐君
他年黛色参天處是子㑹稽山下墳
   子尚墓種栢
子尚乃如許牡年墳巳荒我来親種柏含淚待蒼蒼
   鄭夫人挽詞
好谿太守非常好慈母端如孟母賢熊膽調成真噐業
魚軒游徧舊山川顔間日有平反喜方外時修香火縁
身世九齡家萬石定應含咲向重泉
   錢夫人挽詞
忠孝之家女亦良教傳彤管有遺芳藁砧舊擢儒林秀
[004-7b]
桂子新飄月窟香方擬魚軒霑寵渥遽驚風樹変凄凉
稽山鑑水青春暮薤露声中恨更長
   連月不雨農事失時府帥决獄廪飢徳政動天
   霈然而雨某吟成律詩一章以賀
旱魃為灾罕似今霈然一雨慰群心非関菩薩觧為澤
自是使君能作霖躬慮滯囚冤尽釋廣開義廪恵尤深
佇公帰囯調元氣散尽愆陽與伏隂
   次韵濮十太尉喜雨
去歲秋大水民食方苦艱丁壮尚流離而况白與班今
春又不雨事與安危関使符下列郡呼雩舞童鬟投文
責老龍貪睡何癡頑我聞救灾術廼在人事間興師古
[004-8a]
有衞决獄唐称顔年因弔伐有雨送軺車還嗟此旱魃
虐和氣知誰干半歲幸一雨人心寕不歡麥秀禾可植
田里庶少安上紓當宁憂吏責亦稍寛我家蕭峯下山
長路漫漫東臯有先業頗亦知艱難帰耕願及早免起
将蕪嘆
   叔父寳印師徃永嘉妙果院未 年而退弟子
   徳純住龍翔一日帰省其師亦退居林下緇素
   挽留之乃遁扵異郡不踰月間師弟子相継退
   休識者高之目為僧中二踈某竊禄将一考矣
   有媿二高僧因書一絶庶㡬他日或蹈其高躅
   云
[004-8b]
掛冠林下近来無誰謂僧中有二踈應笑紅蓮幕中客
故園三經已荒蕪
   寄黄簿文昌
六一移書責司諌聱隅間命避徂徕兹風不作己乆矣
吾子所為何壮㢤在列諸公顔有媿附炎群小瞻應摧
要湏終始全名節莫遣心随利禄回
   次韵濮十太尉題禹穴
寰瀛三十六名郡越在東南雄四鎮宛委周回三百里
屮木山川有光潤秦山鑑水藴秀異人物風流夸漢晋
傳聞禹穴自太史好古無人若為問韓退之詩云越俗/不好古㳅傳失其
杖屨飄然㝷洞天照眼千岩若攅刃細看盤石心愈
[004-9a]
疑遐想丹書氣猶振禹貢無傳豈其闕遁甲所書何足
訓彛倫叙自九畴錫水土平繇五行順洛書六十有五
字王業巍巍此途進八卷飛沉天與泉兹說荒唐理難
信吾儕去古恨大逺企首難窺禹牆仞穴傍有井清且
甘一酌端䏻洗驕吝
   薛師約撫幹召飯于圎通寺主僧瀹茗索詩
緑暗梅欲雨風薫麥初秋官舎厭卑&KR0668僧廬訪清幽儒
餐慣𬞞飯道話便茶甌鑑湖倘容覔杖屨時来游
   潘知縣弟撫幹和詩復用前韵
堂堂𬗋㣲公氣節横清秋風流属猶子胷&KR0676羅竒幽詩
篇粲華蕚名字宜金甌州縣聊爾耳行矣天池游
[004-9b]
   酬冨陽張叔清縣尉
尺素遥傳到越城入懷珠玉照人明登科雅服才名早
筮仕喜聞官業清空把交情對山色采詩有吴山空/對越山明之句
令音問讀潮声怱怱作荅無他語莫羡人間勢利榮
   周徳貽得子以錢果為貺僕不獲為湯餅客賀
   之以詩
双鯉来從古&KR0792州喜聞英物誕東州清和時節緑隂滿
秀異谿山佳氣浮分貺金錢意殊厚欲為湯餅客無由
乃翁指日身龍虎况有竒兒氣食牛
   喻叔竒迎侍赴桐川榜其堂曰戯綵書来求詩
   寄題一絶
[004-10a]
桐州綵捧蹔宣威首闢萱堂上夀巵堂上慈顔笑還語
老莱文采媿吾兒
   女子生日五月十二日
吾女何時見薫風欲半時年齡今稍長礼法要湏知好
讀班姬誡休吟謝女詩萱堂有慈母淑徳可為師
   范文正公祠堂詩并序
寳元間文正范公自潤徙越治先風化一日獲廢井于
州治之西澄而新之易舊堂築新亭俱名曰清白規官
師也閱歲浸久舊刻弗存紹興戊寅秋吏部尚書王公
来師是邦暇日㑹僚属于兹堂酌泉煑茗修范公故事
慨然歎曰自漢迄今守兹土者亡慮数百人莫賢於范
[004-10b]
堂與泉盡其甘棠也記其可以不刋又謂公自筮仕掾
桐川典郡帥邉所至立祠獨越無有於典爲缺於是求
公遺像得之於其家比它本爲真乃命工繪之即其堂
而祠焉明年閏六月庾申躬帥幕僚祀之某作詩以紀
盛事
堂堂范公真天人配我 仁祖爲元臣材兼文武懷經
綸先憂後樂不爲身上與䕫卨相等倫正色朝端批逆
鱗三黜愈光名愈聞一麾東游禹所廵作詩懷蠡祠季
真卧龍山麓井乆湮綆而汲之清且新堂于其旁記厥
因名標清白埀不泯規爾官師意諄諄洗貪濯盗思還
淳人亡迹在嗟己陳断碑徃徃埋荆榛後人不識真天
[004-11a]
人但能日飲堂中春越以清白/堂名酒使君好事賢且仁治民
律已惟公遵登堂感㮣懷斯文刻石繪像揚清芬丹青
炳燿如麒麟凛然如生見如親躬修祀事率幕賓手酌
寒泉羞澗蘋一酌清我僚吏民再酌為囯清簮紳要将
清白風無垠庶俾范公遺志伸公乎為仙為明神為澤
為瑞為星辰當宁焦劳思若人九原喚起清邉塵
   次韵梁尉秦碑古凨
 㑹稽秦頌徳碑丞相李斯篆世傳在秦望山莫知所
 在教授莫君好竒嗜古搜訪尤力有言碑在何山者
 莫以語某何山見於圖經在秦望東南疑其真秦望
 也某欣然欲徃職有所拘以告㑹稽尉梁君梁慨然
[004-11b]
 而行登山果見之碑石僅存字磨㓕巳尽墨片𥿄而
 還作古風長韵具記始末因次其韵且記吾三人好
 事之癖亦以示後人也
姬嬴遺迹存者希世傳石鼓稽山碑石鼓榆楊得韓子
文與二雅争驅馳秦碑夸大頌功徳埋沒草莾無人知
或言出頂石猶在上有虎豹龍蛇螭神蔵鬼護荆棘蔽
崖懸磴絶登無岐廣文好竒穴探禹梅仙喜事僧㝷支
攴遁昔㳺越中好山水梁/仙宿雲門訪古迹扵曽我賛其行要親覩勿受世俗
流傳欺望秦望秦两嶄絶何山壁立東南涯豊碑屹植
最高處不知磨㓕從何時剔苔掃墨了無有模糊片𥿄
亦足竒濃雲䨢䨴黯將雨古木槎牙蟠老枝帰来走筆
[004-12a]
出險語訶政叱斯同小兒詩成得得冩寄我詞嚴意偉
法退之我聞秦人㓕六囯酷若犬磔臨江麋先王法爲
秦所負負秦况有秦有司五經灰飛儒濺血尭舜周孔
何能爲上蔡獵師妙小篆奴視俗体徒肥皮東封太山
南入越大書深刻光陸離沙丘風腥人事変鬼飢族赤
誰嗟咨漢興萬事一掃去惟有篆刻餘刑儀磨崖𣣔作
不杇計其如暦数不及期蚩尤五兵紂&KR0238噐人物羙惡
寕相庇我雖過秦愛遺畫南山入望頻支頥不湏嶧陽
訪棗刻不用迁史觀雄辭虚堂黙坐對此𥿄閉眼暗想
君勿嗤要知秦碑沒字本却類周雅無辭詩
   府師王公中秋宴客蓬萊閣分茶賞月于清白
[004-12b]
   亭某以幕尞與焉坐上成二絶
使君開宴小蓬瀛幕客参陪亦與荣茗煑寒泉飲清白
酒斟佳月賞分明
白髪青衫老幕官蓬莱秋月两年看興来端欲乘風去
不怕瓊楼玉宇寒
   又和趙仲永撫幹二首
氷輪飛出暮雲端更向蓬莱頂上看端似虹橋翫金餅
絶勝華屋見銀盤光浮酒靣杯尤滑清入詩腸句不寒
又與鑑湖添勝事一時賓主尽鴛鵉
千岩競秀越王州地勝錢塘與虎丘龍卧半天頭吐月
鑑湖千里影涵楼宴開秋色平分際人在蓬壷最上頭
[004-13a]
不負良天更輸我此中此夜两年游去歲中秋與同僚/賞月蓬莱閣今復
與府㑹旧㳺諸/公皆不在焉
   再和
峥嵘髙閣聳雲端萬&KR0676千岩坐上看八百里湖寒鑑莹
二千年囯卧龍盤金風吹靣掃殘暑明月入懷生嫩寒
見說神山正相偶醉中端欲駕仙鵉
家在東嘉山水州玉簫丹竈古仙丘两年秋月登蓬閣
千里鄉心繞謝楼作賦端同北窓裏思帰長詠大刀頭
與君何日脫塵鞅杖屨逍遥物外游
   又用看字韵酬趙仲永
紅蓮分幕忝同官秋月揚揮並席看句好湖山添秀氣
[004-13b]
談清齒頰帶㣲寒
   故参政李公挽詩三首光字太發
一代高明學三朝骨鯁臣淮南惮長孺楚囯忌靈均死
尚憂王室生寕問大鈞姜山同峴首千古淚行人某比/見畨
撫幹言公在謫所及埀死之際所/言皆天下大事潘乃公之壻也
方靣功尤著朝端氣最剛身能縳元濟城不䧟睢陽思
奮少連笏耻同袁盎堂永嘉瞻五馬遺愛可能忘
公在南荒日迹危名愈尊芝蘭坐竒禍瓜葛醖讒言斥
去權臣力生还聖主㤙衞公精爽在何用些招魂
   九日與同官㳺戒珠寺用去年韵
九日重登古蕺山劳生又得片時閑菊花今歲殊不惡
[004-14a]
蓬鬂去年猶未班藍水楚山詩興裏鑑湖秦望酒盃間
醉中同訪右軍迹題扇橋邉踏月還
   顯仁皇后挽詞三首代安撫王尚書
媯汭嬪天子塗山毓聖人聦明配昭献慈儉継宣仁湯
沐寕私已園陵不病民鴻休耀彤管無復数娀㜪
八帙年無憾三仁謚有輝囯朝/仁宗皇帝宣仁皇后/大行皇太后皆謚日
瑶池燕仙侣窆石&KR0830遺衣忽覩龍輴去猶疑騩馭帰聖
情哀不尽淚向禹陵揮
代邸迎帰日炎啚喜中興觧将天下飬惟有聖人能方
慶朝長樂俄驚望献陵寢園祗奉處擁紼淚埀膺
   胡氏挽詩婺女人嫁陳氏王尚書/弟婦也/王作墓志
[004-14b]
婺女生賢女端宜配徳星登堂飲姑乳調膽教兒經子
舎春猶盛孫枝葉已青韓碑紀遺懿彤管継芳馨
   次韵喻叔竒追感去冬天衣之游
去年同會類高陽蠟屐登臨雅興長可但山光向人好
更欣天氣為吾良路經禹穴深懷白目對秦峯逺憶黄
天衣在秦望山下按朱育/對四皓黄公者乃越人也日線又添人正逺尺書千里
尉相望
   次韵劉判官大辨見贈
篋蔵詩墨尚澄鮮長記東嘉共綺筵游宦俱為蓮幕客
異鄉重見菊花天謝池一別真成夣鑑水相逢似有縁
小小園林吾欲老看君功業上凌烟刘丁丑在永嘉同/郡燕卽席作詞有
[004-15a]
凌烟多少/功業之句
   趙仲永以 御茗宻雲龍薫衣香見贈仍恵小
   詩次韵
天上人回餅賜龍香沾衣䄂十分濃明珠照室光生豔
三絶全勝萬石封
   仲永再和三絶復和以酬
間世宗英學海龍交情尤爲野人濃天香御茗分竒紀
盡是慇懃手自封
手汲寒泉碾小龍天香一炷滿衣濃與君慷慨論時事
欲吐丹心上實封
長記中秋踏卧龍尚餘詩興至今濃羡君豪邁如韓子
[004-15b]
聮句猶容李正封
   寄題周尭夫碧梧軒
鳯凰梧棲竹實食胡爲使之在枳棘開軒種梧髙㡬尺
鳯兮凰兮聊爾息莫羡風㣲燕雀髙一飛定展冲天翼
覧輝瑞世鳴朝陽此梧長向人間碧
   留别民事堂
二年宦東州民事了無𥙷俯仰媿斯堂何以報 明主
故家簫峯下帰耕及春雨平生甽畆心感槩聊自許
   題雙峯資深堂
書生𥿄上誦糟粕釋子舌端談葛藤道在湛然方寸地
不知深造有誰能
[004-16a]
我到雙峯㝷寳月為晋一宿話資深但能造得儒宗語
使是能傳佛隴心
雁山門户此中入南北两峯相對尖我與林泉有盟約
問師覔取一峯潜
千峯巳見見雙峯甌越山川在眼中吾祖吹簫定何所
㑹湏乘鶴訪遺風双峯之西南/亦有吹簘峯
堂名石刻两俱存令我深懷舊長官學道資深更深處
居安能使庶民安周開祖昔令楽清有遺/愛堂名乃開祖所命
   宿靈岩贈長老敏行
藍輿謝公嶺杖屨矩羅室净名訪維摩一菴僅容膝㝷
僧畫屏中徃徃多八十平生看不足靈岩最竒絶老禅
[004-16b]
蜀中来心印傳佛日脚力窮天下稱此為第一兹山昔
未開蔵閉最深宻倘不遇 熈朝造物肯容出孫公賦
天台勝地尚遺俟我欲續金声願借山中筆
梅溪先生後集卷第四
[004-1a]
梅溪先生文集卷第四
  詩
   次韻寳印叔題止庵三絶
鑿石依山作小庵花香入座月侵簷雖然眼界無多地
觧使人天競聳瞻
容膝茅庵不妄開𣣔令人悟止由来箇中妙意知誰觧
多作休休莫莫猜
晚學無由識道真前賢未許継芳塵道從何進從何止
敢叩無為絶學人
   翁府君挽詞子萬春壻劉/鎮皆登科
埸屋牧功不在身蘭馨玉潤揔竒人過庭詩禮家風変
[004-1b]
坦腹門䦨喜氣新華屋産芝雖羙瑞白頭生齒誤青春
籃輿方起南㳺興無柰今年歲在辰
   十月十九日雷二十一日雪
前日始驚雷失令今朝忽見雪漫天寒窓夜擁黄紬坐
閑讀春秋隠九年
   次韻表叔余叔成示児余名䑾子璧從予㳺
父子乃天性鍾情誰不然教之以義方先賢有名言日
嚴在所尚私念冝舎旃君子不自教遣隨師友肩青紫
乃餘事要當知聖賢居家務孝弟立行防悔愆窮當慕
顔回逹勿為公孫庶幾㓜所學終身可行焉不見不邳
丈秀彂從妙年束書入賢関日與英雋聮忽作何蕃歸
[004-2a]
甘旨奉晨昏丘園事髙尚腹笥常便便過庭有竒児詩
禮得家傳勉㢤尊所聞愼勿學鄊原
   表叔陳景韶挽詞
問舎求田事元龍意本䡖功名孤壮志詩酒送平生李
密傷爲弟劉牢喜有甥毛叔度/其甥也詩書巳三世二子盍升

先友嗟無㡬公今亦古人平門散車轍蕃榻鎻埃塵甚
媿韋公厚深知管子貧平生談笑地感激涙沾巾
   詠述師葡萄
柱杖拈餘戯挿泥草龍珠帳掛簷西荔枝體物差勝棗
畢竟俱非善品題
[004-2b]
   十一月七日東山省墳因思先子昔年題壁有
   山光水色两依依之句舊屋巳壊墨迹不留山
   水依然感歎不巳因成一絶
松楸一見一傷心亭院凄凉慘樹隂記得先君舊題壁
水光山色恨難禁
   寄萬大年
九萬程遥共退飛江南竹葉後先歸儒冠到底輸紈袴
関吏還應笑布衣雖欠姓名聮桂籍不妨歡笑奉親闈
殷勤尊酒論文約却恨還鄊與願違戊辰春與大年俱/下第同歸全㑹稽
予復還學追/補至秋還家
   萬季梁和詩留别再用前韻
[004-3a]
三年燕雁不同飛一笑相逢尉逺歸搜我肺腸茶著令
予帰與諸友講茶令每㑹茶指一物為/題各㪯故事不通者罰命季梁掌之飲君文字酒淋
衣詩方唱和如仙舘予昔招仙舘与同舎結/詩社近諸友亦多唱和人遽飄零
似省闈畢竟此心元不别秪應形影暫相違
   将過萬橋用前䪨寄大年先之
三年在阜不鳴飛側翅俱從舊路帰師徳量寛真耐事
謂先/之沈郎詩瘦不勝衣謂大/年都縁有職供甘㫖可是無
心恋闕闈酒發葡萄螯斫雪定知此碩不吾違
   種蘭有感
芝友産岩壑無人花自芳苗分鄭七穆秀彂謝諸郎世
競憐春色人誰賞國香自全幽静操不采亦何傷
[004-3b]
   再用前韵
誰櫂深林秀遥分奕葉芳秉殊溱上客握擬殿中郎眼
净見幽韻心清聞逺香當門不及種踐履恐成傷
   三月晦日與同舍送春扵梅溪因誦賈閬仙詩
   云三月更當三十日風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
   夜不湏睡未到曉鍾猶是春時有二十八人遂
   以齒序分韻
記得来時手自探預知今日思難堪樹頭緑暗鶯如訴
地上紅多蝶尚貪此夜鍾聲那忍聴明朝酒盞可䏻酣
却因送别還驚我老境如蠶已食三
   為麥祈實
[004-4a]
陽律臨姑洗宸心念歲飢時羞方廟献麥實為民祈日
煖輕花吐風和翠浪㣲敢言因鮪薦碩勿作蛾飛㑹續
来牟頌寕聞吿糴譏崆峒今歲熟登薦定無違
   次韻萬先之讀荘子
荘生蔽扵天先儒巳能言六經有真味奚用食馬肝王
何佐其髙遺害今猶存夫君高明士寄趣名理間恐蹈
賢者過因詩與君論
   巳巳梅溪同舍三十人其九人者游從之舊也
   酌别之夕獨五人在焉謝子與能猶在予舘而
   四人者且去矣遂各以其姓賦詩送之
    周仲翔
[004-4b]
梅溪闢家塾辱與英俊㳺回首五年舊子獨終始周善
交固耐乆厚徳堪鎮浮異時行所藴無媿祖絳侯
    李大鼎
賢㢤予外兄厚徳著鄉里積善有天報鍾秀在吾子學
問如馳馬著鞭殊未巳西㳺不負盟早早戒行李
    許輝先
子昔從予㳺方讀𥿄上語磨礲出圭角翦拂就規矩不
為中道廢當振大嶽許行将拭老眼看子驚人舉
    謝鵬
之子方妙齡耻為聾俗化三年㳺梅溪燈火讀深夜男
児四方志万里思高跨願如芝與蘭母媿古諸謝
[004-5a]
   别宋孝先
楚䑓風騷客遥遥有竒孫去歲始識面未遑叩淵源但
見眉宇間一點陽春温琴書忽来游文字獲細論經術
有根蔕詞章冨波澗時時戯翰墨動輙千萬言子固予
所畏語蒙子推尊予嘗語所學文當氣為先氣治古可
到何止科第間子賢且樂善服膺每拳拳臨行出新詩
殷勤記諸篇好學見雅志予言未應然惜㢤有離别後
㑹何寅縁男兒各自勉事業無窮年
   送黄巖三友
聚散本常理未應輕感傷秪因三益友故断九回膓子
少才俱羙予窮老更忙相将亦行客後㑹恐参啇
[004-5b]
   又各贈一絶
    余如晦
遥遥華胃自由余識量深沉豈淺夫半載從㳺殊半面
臨行一語可䏻無
    鄭遜志
燈火相親臭味同来何太晚去匆匆未曽箴我膏肓失
堪嘆康成道巳東
    施良臣
學傳士丐舊家声詩法肩吾句巳成尊酒論文两經歲
却因送别倍鍾情
    别余諧
[004-6a]
我昔自緫角識君先大夫閨門脩子聀郷里號名儒仁
者偶不夀善人冝有孤肯堂䏻自勉泉下尉榛蕪
   别余壁
之子有家學妙齡殊衆児参平冝語孝鯉也早聞詩謾
習雕虫技終絺吐鳯詞五車書讀盡定有起家期
   别周濬
莫恨知書失太遲妙齡聦子本非竒好因推魯加鞭策
㑹見火然泉逹時
   後七夕二夜同夢齡宿湖邉荘
無用乾坤一腐儒年来蹤跡轉﨑嶇身名未就耕桑廢
何日投閑老此湖
[004-6b]
弟兄身事各茫然頼有先人二頃田他日青山映黄髪
長如今夜對牀眠
   次夜予宿湖南夣齡猶在别業再和前韻寄之
家世衣冠誤襲儒年幾四十尚嶔嶇營營世事何時了
乞取湖邉作鑑湖
一襟秋色巳凄然雲水𥘉空眼界田那更蕭䔥風雨夜
弟兄分影隔湖眠
   宿靈山院
靈山未是别鄉山回首吾廬咫尺間明日出山家漸逺
郷心從此上愁顔
   登姚奥嶺望家山有感
[004-7a]
巳作一宿客漸為千里人吾親白雲下回首一沾巾
   與萬先之登丹芳嶺路人有手持桂花者戯覔
   之慨然相贈且言𣣔施此花乆矣又言花名秋
   香一名十里香遂與先之分之記以一絶
携手丹梯語話長不知身到碧雲鄊行人相見如相識
贈得岩花十里郷香
   題石梁
蕩中天柱見巳乆山外石梁今始觀尊者力䏻回造化
㑹湏移向柱頭安
   過雁山
清秋天氣過山中征雁行人路不同從此又勞千里翼
[004-7b]
傳書来往浙西東
   次先之過雁山䪨
雲山繚繞幾千重撩我秋来逸興濃𣣔向靈岩移卓茟
與君同掃万人鋒
   張施二生自黄岩拏舟送别于台城贈以二絶
不放離人獨觧舟片㠶相逐到丹丘客情郷思從今日
更有思君一叚愁
行役那堪八月時膓非宋玉也應悲煩君為寄梅溪信
少尉吾親别後思施生将過梅溪從吾弟夢齡㳺
   過仙人渡
此去神仙路不迷直從洞口到桃溪仙人心境無名利
[004-8a]
笑我頻年渡此溪
   過百度嶺嶺下有大惡小惡灘
乗舟剛怕两灘惡度嶺俄驚百歩高僮僕相看話良苦
縱教輕檐亦疲勞諺云百歩無䡖擔因借其語
   関嶺旅邸觀林同季野去秋題壁
去歲還家秋正杪今年行役暑𥘉殘同行壁上留題處
特下籃輿子細看
   望天台赤城山感而有作
神仙境界無戦争奚用&KR0238此巍巍城吾聞秦皇昔多慾
冨貴巳極貪長生蓬莱方丈𣣔親到車轍馬迹無時停
萬騎南巡適呉越天台咫尺行將登仙山不容肉眼見
[004-8b]
天為設險蔵神靈山中采薬使未返鮑魚向巳沙丘腥
秦為防胡築紫塞連年不恤生靈害天亦防秦甚防胡
赤城髙峙烟霞外神仙要非求可得祖龍可笑徒勞役
當時劉阮本無心花笑水迎山自闢我向丹丘数往来
群仙杖舄未容陪揮毫𣣔續孫公賦愧無擲地金声才
目極蒼崖千万丈世無仙骨那能上直湏内外两丹成
駕鶴驂鵉如指掌
   柘溪道傍有班竹百餘挺蕭洒可愛與先之賞
   翫移時因念郷間無是種約異日移其根予戯
   誦君看江上千竿竹不是男児淚點班之句遂
   彂一笑既而作数語解異世婦人之嘲且志不
[004-9a]
   必移根也
男児有淚不染竹當作包胥賈生哭湘源遺種雖可愛
莭目尚餘児女態誰䏻千里移此根出門又恐添啼㾗
不如還家種慈竹不厭千竿万竿綠
   代婦人荅
君勿題詩訾湘竹君勿笑他児女哭人為鍾情故生愛
夫婦相思乃常態為君飄蕩太無根两臉盡是思君㾗
安得相依似双竹長保千秋万秋緑
   題劉阮祠用過仙人渡韵
澗水桃花路易迷不同人世下成蹊自從重入山中去
烟雨深深鎖舊溪
[004-9b]
   至剡溪寄夣齡昌齡
歉歲爲行客清秋别故園自從離雁蕩長是念鴒原世
路疲来往親闈廢清温緘書付歸僕銷盡旅中魂
   剡溪舟中有感
又作游呉客重登入越舡西風桑葉岸細雨菊花天旅
思秋偏惡鄊心夜不眠錢塘江上月行見十分圎
  前中秋一日舟過山隂晚稲方熟怱動郷思呈
  先之
西風吹白蘋㳺子千里征扁舟入鑑湖水月相&KR0636明山
隂晚稲熟万頃黄雲平憑湖属逺目動我郷曲情豈不
有一飽胡爲苦營營五年倦来徃争此蝸角名未知得
[004-10a]
失間奚辱亦奚榮何當畢所碩同歸及春耕
   夜泊蕭山酒醒夣覺月色滿舡感而有作
候屇星虗午夜凉更堪停棹水中央短蓬破處漏明月
歸夣断時思故郷客裏未忘詩酒趣老来厭逐利名埸
明朝又向錢塘去十里西風桂子香
   十月二十八日母氏劬勞之日也哀痛中書二
   十八字
懸孤謾喜生良月看鏡堪嗟巳二毛不見双親空泣血
此生無計報劬勞
   次韻昌齡㳺白石二詩
 道岩東際白石二佳境也予未之見昌齡弟比嘗登
[004-10b]
覧作二詩以寄模冩景物之竒葢吾家摩詰二幅山
 水圖也秋凉一訪之當按詩以㳺不必假圖經矣因
 次䪨見意
飛流噴沬下烟嵐肯使名同盗與貪莫訝来時多汩汩
定知止䖏却潭潭遥通雁蕩靈湫两巍壓龍門巨浪三
好景不煩摩詰畫盡帰詩客句中含
    右東際
未窮脚力上層霄想象名山興亦高物外游人身挿羽
洞中仙客泍生毛利名犇赱嗟吾老杖屨徜徉羡子豪
鳬舄共㳺端有日預期木葉下亭皐
    右道岩
[004-11a]
   再和二首
佛國飛来百尺嵐要将法水嗔洗貪仙人錯認蓬莱島
騷客羞談鈷鉧潭觀盡豈湏窮莫四悟来𥘉不異前三
水有七際諸方始登其三以日莫而回莫将七際觀東
際法界三千際際含
少和丹就巳登霄岩與仙風两並髙甚𣣔此身參鶴馭
尚嫌多事類牛毛雲間雞犬年猶永世上英雄意謾豪
堪羡北山山下客不縁射雉亦如皐
   贈萬序
弦誦先閭里東平典則存殘膏沾後學餘慶在重孫事
業年方少功名志可吞時人貪擇臠慎勿為財婚
[004-11b]
   過萬橋哭潘先生
投老西㳺志不成死生貧賤見交情江頭昨夜潮声怒
却為先生氣不平先生有題伍子胥廟詩云大江/今古潮声怒長為将軍氣不平
   夏伯虎贈双鯉
知我山間乆食𬞞遥分七十二鱗魚不妨時遣長鬚主
要得頻看尺素書
   貧家連歲蚕荒今年尤甚妻孥有號寒之患每
   欲以酒自寛酒惡竟不能醉拙扵生事殊可咲
   也表弟万大年家蚕熟酒醇有足樂者因思舊
   詩有剰栽桑柘教妻蚕句遂和以寄之
年踰四十尚何堪愈老生涯愈不諳何以代耕猶未仕
[004-12a]
𥘉無可樂誤為男號寒兒訝桑條沃飲酒賔嫌蜜汁甘
堪羡通家万公子細君善醸更能蚕
   大年和詩再用韻
年少如君種種堪文場世事两俱諳何憂晁錯不髙苐
未怕杜陵無好男大年詩有未/禄無男之歎况有田園足耕飬好窮
水陸奉肥甘更湏猛割閨房愛来與荀郷共賦蚕
   李梗和詩復用前韵
維摩老病思何堪薬性從今却漸諳掩卷正思眠丈室
論文俄喜遇竒男共嗟世路羊腸險剛怕人情䑕口甘
聳壑昻霄君未晚吾衰巳是食三蚕
   用前韻寄周光宗
[004-12b]
炎凉世態可能堪肺腑唯蒙長者諳耐乆敢忘三世好
同庚况有两家男孟甲與光/宗子同庚我嗟風樹徒悲苦君奉庭
闈備旨甘他日相看两黄髪碩為隣舎話田蚕
   送李楰
梅始花時送子帰梅黄雨細又分離不堪旅食見飛燕
那更催帰聞子規太白讀書容有趣少卿惜别可無詩
霜䑓清峭家風在努力功名少牡時
梅溪先生文集卷苐四
[004-1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