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1a]
梅溪先生後集卷第十四
詩
至日寄二弟
雲物書何䖏山城白帝旁鬂絲驚漸短日線喜𥘉長江
冷魚思復陽回㕍恋行小舟吾已具命下即還鄉
懐二叔
二叔年髙甚天涯姪未帰一陽雲物動三峽夣魂飛丈
室懐明慶巍楼上静暉 皇㤙許帰去行矣叩林扉
連日鵲喜東帰之祥也詩寄二弟
烏鵲枝頭竟日喧 皇恩應許返丘園荒蕪賦就同元
亮歡喜詩成異審言定有好音来象闕媿无遺爱在夔
[014-1b]
門寄書預報梅溪弟洒掃吾庐辦酒尊
白雲楼赴周漕飯追念行可
不到西䑓乆傷心憶旧㳺水流猶故沼行可甞引水/植蓮子池雲
散只空楼丹荔誰祠柳今夏甞同食/新荔于池邊清亝不對周徘徊
賦詩処淚下莫䏻收
哭陳阜卿
槐市声名早儒林行藝尊麟經無絶學烏府有危言半
歳甘泉槖頻年刺史幡凄凉道山旧今日㡬人存
識面登瀛日論心去囯時孟軻非好辯每淂公書有/楊墨塞路語羊
祜有先知公在道山臧否人/物有先見之明手筆今文伯神明古吏師
老成嗟不見㳅淚讀招詞公甞作招徐孺子詞
[014-2a]
我守番君囯公時帥豫章詩筒續元白治境接龔黄㳅
落来䕫子傳聞侍
玉皇北門方卧護帝忽遣巫陽
邸報知凶訃傷心不忍言啚猶對徐孺人已䘮陳蕃公/前
贈徐孺/子啚杖屦欲三徑衣冠俄九原数行嬴愽淚瞑目有
餘痕公近䘮長子
萝人贈范文正公集
平生敬慕范文正遺像向来祠楚東萝裏何人贈文集
見公端似見周公
食筍
篔簹又復長纎纎頭角猶蔵味已甜吾友子脩三載别
[014-2b]
不知稚子㡬根添
著庭食筍記當年屈指交㳺半鬼山昔与阜卿員仲諸/公食筍于著庭
謹護籜龍无恙否淂時張主想參天予昔在著庭甞禁/取筍程太之有詩
云著庭謹護籜龍児/飬就堅髙抗雪姿
䕫門雪裏竹萌抽味占盤飱第一流深憶江西陳仲㪯
如今无復寄猫頭江西猫頭笋極佳徃在/楚東阜卿每以見寄
㓂莱公取韋蘇州野渡無人舟自横之句増爲
十字見于曽南豊所作公傳則知前軰作詩一
言一句皆有来歴予用其說爲巴東詞記有新
進士作詩云語當人意爲佳句何与韋郎野渡
舟用其以觧嘲
[014-3a]
野水再經吟咏手一般景象兩般舟萊公相業韋郎句
付与詩人子細搜
䕫硯
有以硯来售者曰歙石璞稍巨色青而文細光潤
而發墨児曺買之或曰非歙硯乃忠万石耳予莫
䏻辨淂之于䕫目曰䕫硯因讀少陵平公淂硯詩
則知三峽古亦出硯也詩以記之
一片䕫州硯千年禹鑿痕平公見尔祖王子淂其孫銅
雀今安有羅文世所尊聊同玄頴軰文字与吾論
聞韶羙侍郎易任廣漢
帝眷甘泉旧綸恩換虎符神應馳北闕眼已見西湖漢/有
[014-3b]
西/湖霖雨思賢甚仙槎到漢無書梁形萝寐大厦待公扶
閲報之夕萝韶美/大書兄字于梁間
書𣣔臨卭去公俄廣漢行湖欣遇房相詩擬和刘兄為
郡人生貴還鄉晝錦荣无從陪杖屦老我𣣔帰耕
臈日与同官小集八陣㙜觀武侯新祠
伏㡬何時臈又逢天涯尊酒記㳺從未於山下祠黄石
且向江濆謁卧龍青眼共看官舎桞白頭相對雪天峯
虎符碩逐桃符換万里帰心一片濃
梅雪
同僚文字三杯酒臈日江山八陣㙜冷有人嫌吾似雪
清无塵染客如梅
[014-4a]
十八日迓虞叅政于西城竹亭去歳亦以此日
送之
兩年此日此江濱賔迓向来帰去賔兀坐茅亭竹應咲
林間不著送迎人
讀東坡詩
學江西詩者謂蘇不如黄又言韓歐二公詩乃押
韵文耳予雖不䁱詩不敢以其說為然因讀坡詩
感而有作
東坡文章冠天下日月争光薄風雅誰分宗派故謗傷
蚍蜉撼樹不自量堂堂天人歐陽子引鞭遜避門下士
天昌斯文大才出先生弟子俱第一天人詩如李謫仙
[014-4b]
此論㝡公誰不然詞无艱深非淺近章成韵盡意不盡
味長何止飛鳥驚臆說紛紛㡬元稹有言歐公詩味短/者王介南云行人
㪯頭飛鳥驚之/句味亦甚長渾然天成无斧鑿二百年来无此作誰
与争先惟大蘇謫仙退之非過呼胷中万卷古今有筆
下一點塵埃无武庫森然冨摛掞利鈍一從人點檢莫
年海上詩更高和陶之詩又過陶地闢天𨳩含万彚少
陵相逢亦應避北斗以南能㡬人大江之西有異議日
光玉㓗一退之亦言䏻文不能詩碑淮頌聖十琴操生
民清庙離騷詞㫪容大篇騁豪怪韵到窘束尤瑰竒韓
子於詩盖餘事詩至韓子将何譏文章定價如金玉口
為䡖重専門學向来斈者尊西昆詩无老杜文無韓净
[014-5a]
掃書亝拂塵几瓣香敬為三夫子
除日
蝸舎三年别䕫門兩歳除盆雖具肴簌儺不是鄉閭櫪
馬喧新集桃符換舊書何如杜陵老守歳阿咸居
元日
元日年年見天涯意故長詩篇示宗武春色酌瞿唐白
髪又新歳黄甘非故鄉弟兄團拜処帰去碩成行酒名/瞿唐
春
趙果州送黄柑金泉酒
元日書来自果州甘三百顆酒新蒭賢於齊下六從事
好佀平陽千戸侯老矣惟思醉鄊去帰欤且種木奴休
[014-5b]
使君厚意吾先辱媿乏瓊瑶報所投
四日雪坐間有江梅水仙花因目曰三白
孤標相對楚天涯寒不能威意自佳消淂廣平公援筆
此花真是鉄心花
右梅花
葉抽書帶秀文房玉表黄中耐雪霜淂水成仙㝡風味
与梅爲弟各芬香
右水仙花
不来平地只山巔端爲民貧故見憐未到立春猶臈月
忽成三白定豊年
右雪
[014-6a]
人日㳺磧
好遨蜀風俗䕫人貧亦遨今日日為人傾城出江臯遨
頭老病守呼賔酌春醪帰来及𥘉皷繁灯照霜毛
榖日立春
榖日逢春日江天弄佳氣𬞞盆雜蒿韭一箸異鄉味西
疇農事動問我帰何未豈无二頃奚用五馬貴
双鵲
双鵲喳喳首向束佀将喜報主人公主人只欲東帰去
帰作左原田舎翁
王抚幹䝉贈蘇黄真蹟酬以建茶
蘇黄文章外翰墨亦莫加蘇淂魯公法黄自成一家肥
[014-6b]
无塵俗點瘦或風雨斜可爱如其人敬之无迩遐真蹟
落人間蔀屋生光華我无一字蔵天遣来三巴吾宗東
州秀文翰俱可嘉䄂中出至宝双眸洗昏花帰槖今不
貧持柱東南誇何以報嘉貺龍團建溪芽
予雪詩云不来平地只山巔朱鈐幹和云不䏻
下乞俗人憐志在潔已陳知録云只可在山如
去年志在恤民王抚幹云散作人間大有年志
在潤物三子之志雖不同皆可嘉也各用其句
作三絕以贈之又以一絶自貺
無喧室對山頭雪雪照无喧室湛然高㓗似人人亦似
不䏻下乞俗人憐
[014-7a]
右贈鈴幹
不道世人貧可憐乱飄宇宙厨烟居高潤下澤自普
只可在山如去年
右贈知録
時哉臈後立春前散作人間大有年㑹合風雲洒天外
不湏只在蜀山川抚幹未甞出蜀故勉之
右贈撫幹
在地在山无不可去年今年同不同銀杯縞帶逐車馬
何佀蓑笠随渔翁
右自况
春雪禁体物
[014-7b]
立春三日餘霏霏下人間胡不瑞嘉平天於此偏慳忽
從何処来頃刻堆塵寰投隙妙䏻入遇圓巧成環侵凌
到肌骨點綴生容顔凝積遽如許掃除良亦艰牧羊念
大窖擁馬愁藍関我時巴峽觀眩晃迷江山認峯失白
塩問俗非烏蛮豈无㒷可乗扁舟正冝還
十四日登真武山
山中松柏㡬經春壁上亀蛇妙入神羽士相看咲相語
使君老似去年人
白塩卓立群峯外真武山頭平視之試上白塩峯頂望
未知真武孰高卑
瑩煌灯火如星斗夜夜人間望此山来向元宵試灯火
[014-8a]
却移星斗下人間
秃筆
管城人已老後軰頗相侵問汝中書否猶言欲盡心
二月朔日詣學講堂前杏花正開呈教授
孔壇昔栽杏魯人呼東家當時三千株化工无等差雩
風長其實教雨濯其葩木与聖化俱芬芳无迩遐數株
能白紅開向天之涯况於芹藻間相看意殊嘉對之懐
哲人甘棠何以加不比曲江春秪名及第花又異仙家
桃徒尔蒸红霞碩言廣封殖䕫魯同光華
泮宫杏花乃閻𬗋㣲為教官時所殖復用前韵
同年𬗋㣲公昔㳺 帝王家穿楊百歩間妙不毫厘差
[014-8b]
桂窟擢高枝杏園賞仙葩手移曲江根不惮川塗遐翺
翔夫子壇栽植泮水涯花好實亦成諸公欣拜嘉我耒
節中和数樹紅交加不見𬗋㣲郎如對𬗋㣲花滿堂爛
銀𫀆賦詩麗綺霞大勝瓜李桃欲報无瓊華
甘露堂前有杏花一株在脩竹之外殊有風味
用昌黎韵
桃李未吐梅英空杏花嫣然作小紅孤城絶塞也不惡
一株綽有仙家風高枝半出脩竹外醉臉略与江梅同
䕫州花木不多有封殖嘉樹知誰功春光忽到刺史宅
天氣正在中和中不同浪蘃落瘴霧自有甘露滋芳叢
我来歳律驚兩換帰㒷遥指吳江楓曲江往事何足萝
[014-9a]
願為老圃安吾窮明年花開我何処小園数畆蕭㙜東
蒼蒼烟雨記巫峽酣酣詩句吟梅翁梅圣俞詩杏花/酣酣春正明
送王撫幹行甫
之子来䕫子春江又緑波分符慚政拙賛畫頼才多翰
墨妙揮染詞章工琢磨扁舟先吾去送别柰愁何
郡圃无海棠買数根殖之
少陵詩史有遺闕海棠名花輙湮沒孤芳千載逢蘇仙
竹篱一咲嫣然發我從蜀錦亭邊来范文正公守番昜/種海棠于郡圃名
亭曰/蜀錦遥入蒼蒼烟雨窟綺霞曉抺神女肌香醪春醉明
妃骨鮮鮮絲蘃垂更嫋點點燕脂匀未歇半含𣣔吐不
勝情沐露梳風睡明月為開酒尊苦多病欲揷一枝羞
[014-9b]
白髪照眼千株未觀蜀囬首十年深憶越往在㑹稽訪/諸名园海棠
最/盛何人好事呼名友姚魏不容矜閥閱曾端伯十花詞/目海棠日名友
牡丹/不与凝香有地胡不植負郭无園何処謁不煩飛鵠䘖
子来自買芳根帯花掘明年髙堂来燕子想見繁紅映
林樾栽花老守在何許㕍蕩山中采薇蕨慿誰為問花
消息有萝遥驚山突兀自慙不是召伯棠那淂詩人歌
勿伐
哭純老永嘉僧住福州夀山/予表叔也有名行
忽淂潜澗書驚聞壽山死𨳩書未終讀老淚洒盈𥿄夀
山僧中傑蕭洒如晉人識高行孤㓗匈无一點塵少年
赱江湖叢林參大士莫年住甌閩道價高逺迩桑下不
[014-10a]
晋恋急流猛抽身我欲掛衣冠帰欤逺公親遽聞新塔
成巳塟堅固子无由訪圓澤空對瞿唐水
次韵喻叔竒松竹啚
只應王子猷相愛未許秦皇帝可秦畫我同年作三友
歳寒節操宰官身
寄巫山圖与林致一喻叔竒
啚畫巫山十二峯緘題遥寄舊㳺從煩君子細看山色
不似老夫帰意濃
数千里外共明月十二峯頭望故鄊我對此山無萝寐
萝魂只在㕍山傍
䕫路十賢
[014-10b]
屈大夫
大夫楚忠臣哀哉以讒逐遺庙大江濆醒清今古獨
嚴刺史顔
将軍頭可断詎肯以城降斯可爲忠矣至今名此邦
諸葛武侯
卧龍起南陽不爲鼎一足託名蜀丞相相漢非相蜀
少陵先生
子美稷卨志空抱竟无用䕫州三百篇高配風雅頌
陸宣公
敬輿避讒謗閉門不著書活人集名方炳然仁誼餘
韋丞相䖏厚
[014-11a]
韋侯守盛山賦詩十二首䏻以堯事君遂令詩不朽
白文公
賦詠窮三峽樂天在忠州苟不以直道亦如元與刘
柳文公
柳公本書生忠勇著岳鄂盛山戮姦吏餘威震夷落
㓂莱公
莱公經濟業志在巴東詩斯人不復見亭上秋風悲
唐質肅公
子方筮仕𥘉牛刀割魚復一朝峩廌冠風采百僚肅
續訪淂七人
宋大夫玉
[014-11b]
述志哀正則陳詞諷灵脩讀君九辨章悲楚非悲秋
源丞相乾矅
傑人掾䕫子相業光開元故宅半赤甲荒凉今不存事/見
李貽孫䕫/州斤壁記
李左相適之
罷相避同列衘杯楽聖人那知偃月堂中有丞相瞋
李丞相吉甫
公在忠州日人高長者風忮心無後段寕媿賛皇公
温御史造
誰坐綉衣石曽落金吾膽不戮擁靴人至今有餘憾
程伊川
[014-12a]
軻伋誠明學弟兄傳以心易㣲於九師閉門自鈎深
黄太史
豫章官逸逺直筆非謗史天遣来黔涪詩鳴配子羙
柏架
青銅柯葉勝杉松帯淂清凬下卧龍日莫㣲凉起高架
移床却扇坐從容
次韵林江州題高逺亭
眼明庐阜翠横空疑是雲頭屹夏峯遺迹君應懐聖治
圣治峯在太/平㒷囯宫故家我亦念帰宗山南帰宗寺/乃逸少旧隱遥瞻瀑水
三千尺猶隔巫山十二重亭上主人高更逺天然丘壑
在心匈
[014-12b]
登制勝楼
梁棟翬飛百尺楼江山滿目壮䕫州鳥穿雲過白塩去
魚透浪来清瀼㳺控扼地臨三峽險朝宗水㑹百川流
古今制勝人何勝天下竒才忠武侯
再用前韵
下視瞿唐縹渺樓規模雄壓十三州良籌合向暇時運
緩帶冝来高処㳺列障四時環坐好大江千古抱城流
後山植木成隂日誰識十年前故侯
送宋山甫知縣
君住眉山我永嘉老来邂逅楚天涯无詩不和已成杜
有酒相呼如在家官聀未高名滿蜀人才如許邑為巴
[014-13a]
且将異日作霖手潤澤河陽一縣花
六月一日
天涯逢六月深憶别家時甲申六月/一日离家行也亦云逺帰欤
何太遟殊方冣炎熱多病想扶持天遣西来意端令啖
荔枝是日食新荔枝
食荔枝
荔枝𥘉熟飣金盆手擘䡖紅子細看凬味由来太竒絶
不教容易到長安
妃子園中荔子竒莫因名號起猜疑清時入坐非尤物
一洗烟塵頼好詩
詩史堂種㡬時 䡖紅曽入少陵詩殊方競續櫻桃献
[014-13b]
万樹争先尔獨遲
拾荔枝核欲種之戯成一首
海味正思瑶柱羙䕫門又見荔枝紅炎方入貢自妃子
郡圃欲栽如白公楽天種荔枝/于忠州有詩官滿猶為十年計實成
湏待二星終不湏更論何時喫前種後收人我同楽天/戯楊
万州種荔支詩云聞說万州/方𣣔種愁君淂喫是何年
㓜女生日
林鍾蓂四莢吾女此時生日向炎天永月從前夜明提
携仰慈毋教誨頼諸兄碩汝康而夀人如少藴清
詩史堂荔枝歌
君不見詩人以来一子羙莫年流落来䕫子賦詩三百
[014-14a]
六十篇西瀼東屯客愁裏何人作堂畫遺像收拾光芒
榜詩史堂前何有有荔枝樹猶未老熟獨遲世人貴早
不貴晚倘非我軰誰賞之涪陵昔遭妃子汚万顆包羞
莫䏻訴瀘戎一經少陵擘至今傳誦輕紅句少陵傷時
淚成血一點丹心不磨㓕散成朱實滿炎方凬味如詩
兩竒絶楽天曽畫忠州啚自言香味人間无楽天詩云/爵疑天上
味嗅異/世間香君謨亦作閩中譜陳𬗋声名重南土何如詩史
堂前株正是一飯孤忠餘人為世重物亦重端如丈人
屋上烏巴啚閩譜合避路奚用品第分錙銖搀先熟者
如楊盧但可与之作前驅閩娘十八婢妾尔将軍大樹
真傭奴我生四百餘年後来作先生㳺処守登堂三嘆
[014-14b]
荔正丹聊效栁人祠子厚安淂先生今復生添賦䕫州
歌一首少陵有䕫/州歌十首要使荔枝之名長不朽
周行可挽詩
我始来夔子公先在計㙜江山同吊古文字共銜杯馬
運言尤力天高聴未回懐人萝不見西望肺肝摧
大事同生日佳城近故丘空㽞丹灶薬忍望白雲楼偃
折恩誰継澄清志未酬傷哉元伯執紼竟無由
過客談梁彭州之政不容口聞為虗額所困欲
引去予碩其少晋以福千里輒寄惡詩
籍甚吾年友彭州譽正馳那因困虚額遽欲丐真祠勿
謂徒勞耳終湏曰教之家傳治称最自有九重知
[014-15a]
食薏苡粥
夔州再見夏炎瘴侵我肌両股忽浮腫百藥竟未治或
言薏苡良可以作粥麋恐坐伏波謗腹中有珠璣
十賢堂栽竹
六月修篁帯雨移丁寕護取歳寒枝十賢清節髙千古
不是此君誰與冝
詩史堂荔枝晚熟而佳預約同官共賞偶成參
差摘實分餉因誦廬陵先生詩云人生此事尚
難必况𣣔功名書鼎彛復用前韻以歌之
詩史堂前荔支晚尤羙髙壓瀘戎與妃子姓名猶未聞
峽中風味惟應自皮裏試将逺况江瑶柱正似騷人擬
[014-15b]
良史我来嘆息頥屢支殊方爭献惟恐遲汝今已晚何
用好不是少陵誰眼之貴妃游䰟遭血汚五坐悲懐何
以訴惟有雲安再拜人悶觧䕫州両絶句少陵䕫州觧/悶十一絶及
荔枝/若二遺像空存食不血滿目烟霞明自滅何人種此星
㡬終一樹團團味竒絶君不見南賔木蓮有華何足圖
樂夫過慮重㸔無樂天在忠州畫荔支木蓮二啚水蓮/詩云山中風雨無時節明日重看得
在/無又不見洛陽牡丹妖艶何必譜六一區區記風土天
生此果更此株夏日之時見子餘趙㐮/子書疑炎方張火
傘夕訝庭樹栖赤烏双頭瑩若玉一瑴細骨輕於錢五
銖陳江閥閱如崔盧兹産於閩必争驅甜無中邉大勝
蜜醖醸不假蜂爲奴永安宫西郡掌後折簡呼賔老太
[014-16a]
守時方炎熱㑹苦稀事好乖違意徒厚手摘髙枝贈丹
實歌和前篇搔白首嗟一餉之樂兮天亦慳於老朽
伏日與同僚㳺三友亭
炎天過小雨伏日生㣲凉新亭㑹僚友故事開壷觴用/番
陽四望亭去年/瑞白堂故事泉汲卧龍乳茶烹團鳯香緬懐去年今
跳珠出詩章
分韻得炎字
兩載夔子囯尤苦夏日炎穉金又云伏老夫猶未潛呼
賔江上亭風雄雨纎纎仰知 九重心勃欎念閭閻上/在
潛底作明遠楼詩云閭/閻多勃欎有媿此閑身
制勝樓有元豊間太守王延禧及計䑓郡僚過
[014-16b]
客唱和詩大書于版歲乆事漫命筆吏再書之
記以𢾗語
周室禾黍過者傷漢宫威儀見之喜神州乆没餘楚蜀
太平聲詩存有幾制勝樓頭詩数版仍是元豊舊臣子
體尤猶存前軰風氣象如樓頗竒偉人雖不見典刑在
事尚䏻言文獻是歳月侵尋自漫㓕愛禮存羊那忍毀
百年陳迹一旦新不問升沉與工鄙一洗向来官職眼
獨刋無盡張居士張無盡詩/獨刋石
雷聲
雷已先聲雷隱隱雨宜灑道即紛終為言風伯不湏怒
天下蒼生正望雲
[014-17a]
某二年于䕫竊食而已無徳於民尤無功於學
校泮宫諸生相與肖其象而祠之意固厚矣然
非所宜得呈蘇校授
一麾出守喜来䕫日與諸生泳聖涯竊取於城勉忠孝
来䏻如衮進文詞從公于邁誤成頌爾貌不揚何足祠
為語廣文休作記麄沙大石定磨碑
聞得呉興
莫年身似杜陵翁㳅落烏蛮白帝中 聖主哀憐不終
棄乞祠却得水晶宫
七夕呈同官
今夕何夕夕云七天孫有巧不碩乞舉盃遥指河漢頭
[014-17b]
但碩帰耕學牽牛我無腹中書可晒亦不曬衣随俗軰
緱山未訪仙祖㳺䕫門聊與嘉賔㑹星河動揺三峡流
人間天上同新秋鵲巳成橋動歸翮我亦一枝栖可得
時聞昜任淛西遂可還鄉矣
别䕫州三絶
朅来夔子両經年恰是忠州白樂天種柳栽花一般意
媿無名徳比前賢
夔峡民淳獄訟稀使君無事只吟詩才踈政拙形容陋
深媿邦人爲立祠
陳圖入眼渾如夣回首江山又夣間万里白雲遮望眼
[014-18a]
贈牟童子
牟家六歳好男児誦得夔州太守詩好把五車書尽讀
早成頭角上天池
别同官
両年竊禄古夔州邂逅諸君亦宦逰為郡不才真下下
同僚多助却優優及瓜便合扁舟去行李聊為一飯晋
摻别相期可無語君親恩重各冝酬
梅溪先生後集卷第十四
[014-18b]
[014-1a]
梅溪先生文集卷第十四
䇿問
問朝廷之患莫甚乎朋黨人臣之罪莫大乎植黨爲人
君者常惡朋黨而銳意𣣔去之矣方其上塞下聾之時
曽莫悟其爲朋黨雖𣣔去之而不可得及一旦悟而盡
去之可爲朝廷賀矣而一黨去一黨生雖能去其前日
巳然之黨終莫能絶其後来将成之黨夫如是則朋黨
爲朝廷患迄不可去𣣔望天下之治其可得乎漢唐明
黨之禍言之可以痛心固不必論也我國家累世以来
亦不免兹患頼祖宗神聖能分别邪正雖間有牛李之
交攻而不蹈蹈漢唐之覆轍亦社稷之幸也當時聖主
[014-1b]
賢臣固嘗講論之矣謂方以類聚物以群分邪正各爲
一黨者范文正公仲淹告仁宗之言也謂君子無黨譬
諸草木稠繆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栢者滕公甫告神宗
之言也謂小人無朋惟君子有之者歐陽文忠公之論
也三人之論其不同如此未知其孰然而孰否耶豈時
異黨異其言各有㫖耶方今朝廷清明固無朋黨之患
矣然士君子私憂過計猶或及之彼范滕歐陽二公之
論朋黨世以爲名言而一以爲君子無黨一以小人無
朋一以爲君子小人各有願辯其不同者而折以至
公之論将以獻于朝
問信聖人之爲聖人不若知聖人之爲聖人學者皆謂
[014-2a]
夫子大聖人也是特因前人之言而信之爾實不知夫
子之所以聖也讀其書考其言觀其行事合於吾心者
信之不合於吾心者疑之合於吾心而信之知聖人矣
因其疑而求之遂得其爲人是亦知聖人也苟徒信其
爲聖而不敢詰其疑謂之知聖人可乎謂之善學可乎
夫子之始末莫詳扵世家抑嘗讀之矣而未免乎疑庸
可以不辯子嘗適周矣及其施也老子以言送之曰聦
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愽辯廣大而危其身
者好發人之惡者也老子之言似不徒發必有以箴夫
子之失使夫子果有此失豈足爲聖人乎此不免乎疑
也子嘗用於魯矣𣣔墮三都以張公室墮費而費人畔
[014-2b]
墮成而成不受墮孰謂真儒之謀謨措慮乃若是之踈
乎此不免乎疑也及季孫受女樂而怠於政子路勸夫
子可以行矣夫子猶待乎膰肉之至魯不致膰夫子遂
行受女樂而不朝罪之大者也膰肉不至過之小者也
忍其大而不忍其小真儒之去就果如是乎此又不免
乎疑也衞靈公問陳夫子荅以爼豆及羅蒲人之難乃
勸靈公伐蒲夫子豈致私憾於蒲而忘爼豆之言邪豈
不害夫子之仁心耶此又不得不疑也夫子萬世之所
取法者也苟信其可疑之迹而施諸行事不免乎惑矣
諸君皆學孔子者也豈徒信之云乎碩質其疑而究其
用心䖏
[014-3a]
問唐人劉禹錫嘗序栁宗元之文其言有曰文章與時
髙下三代之文至戦國而病渉秦漢復起漢之文至列
國而病唐興復起果如禹錫言則文之髙下實係乎時
也及先翰林蘇軾記韓文公之廟其言則曰自漢以来
道衰文敝歴唐正觀開元之盛佐以房杜姚宋而不能
救公起布衣談咲而麾之天下靡然復歸于正果如軾
言則文之興衰又左乎人也嘗因二子之論而驗其時
與人必劉子之言是信耶則吐辭爲經如孟荀二子實
戦國人也戦國之分裂能病天下之文曷爲不能病二
子乎必蘇子之言是信耶則戦國二儒賢過韓愈愈能
起八代之衰而二儒乃不能起戦國之病何也我囯
[014-3b]
朝四葉文章㝡盛議者皆帰功於■仁祖文徳之治與
大宗伯歐陽公救弊之力沉浸至今文益粹羙逺出乎
正元元和之上而進乎成周之郁郁矣是果時耶人耶
二者若兼有之與劉蘇二子之說又皆不同何也碩與
諸君辯之
問儒者法周孔攻異端自謂能舉天下於仁義觀其言
於未試之前人皆周孔也驗其事於巳試之後反有媿
於異端者多矣請借漢以論之髙帝之得天下與其所
以治之者皆山東刀筆吏也當時儒者獨一叔孫愽士
然其噐業鄙陋君子不取焉其不逮簫曾逺矣孰謂儒
者學周孔道反刀筆吏之不如耶文景致治比周成康
[014-4a]
二君未嘗用儒顧其所尚者黄老之術也逮孝武好儒
公孫洪之徒用事課其治效不逮文景逺甚孰謂儒者
之道反不若黄老之淸浄耶宣帝中興侔徳啇宗周宣
亦未嘗喜儒顧其所用多刑名法理之士也逮元帝用
儒貢薛韋康迭爲宰相而帝牽於文義優㳺不㫁孝宣
之業衰焉孰謂儒者之道反不若申韓刑名之學耶儒
平昔鄙刀筆吏而不齒絀黄老申韓而不談一旦設施
反出其下寕不媿哉或謂漢所用者類皆俗儒使得真
儒如周孔者用之當無敵於天下矣嗚呼語儒必曰周
孔是無儒也自周孔而下豈無可用之人哉諸君皆業
儒者也群居暇日自尊其教者良不淺敢問漢朝諸君
[014-4b]
不用儒者曷為而不失乎治好用儒者曷爲而未免乎
說是果儒者之罪耶抑用之不得其術耶将所用者非
君子儒耶願詳辯之勿使學異端者得以藉口而病儒
也
問宰相之職所以代天秩物也自非才徳之全渠可膺
是選耶昔舜舉十六相其相與致無爲之治者纔五人
周家最號多士其可稱者九人而已信乎其才難也三
代而下莫盛於漢唐宰相爲不少矣獨簫曺為開基之
冠丙魏有聲於中興房杜称於前姚宋称於後他皆不
足以預是列也切意八人者必才全徳備之君子及考
二史乃或不然簫何止於定畫一之法曺參止於守清
[014-5a]
净之冶魏相尚威嚴丙吉務寛大房玄齡善謀杜如晦
能断姚崇長於應變宋璟長於守文各以偏長而致相
位卒能䖏才難之極選爲天下之名臣使萬世想慕其
風采常若不可及者何耶我 宋二百年間大臣輩出
殊勲盛烈皆逺誇漢唐數子而與虞周之臣相揖於千
載之上一何盛也 主上自中興以来斯然不惟群議
之惑專任一相以致治虚右揆以待賢者幾數年矣豈
非遴代天之選必求才徳兼全之人而後用不容碌碌
輩伴食於其間耶然舜得五而武王得九漢唐創業中
興之主亦各得其二 主上聖徳之盛文治之羙不在
舜武之下其得人之多反漢唐不及何耶漢唐八人非
[014-5b]
全才不害其爲致治 主上必𣣔擇兼全之士而遴選
如是抑又何耶願與諸君論之将獻其說于上
問人主之職莫大於論相論相之術尤古人之所難也
古人有以是得之者将襲其迹而用之其失或在於是
古人有以是失之者将矯其弊而革之其得或在於是
将取之於人望歟晉室之謝安李唐之房琯其爲人望
一也将取之於治績歟曺參之治齊黄覇之治郡其爲
治績一也将取之於相門歟伊尹之後有陟孔明之後
有瞻其爲相門一也将取之於薦舉歟房元齡之於杜
如晦崔祐甫之於楊炎其爲薦舉一也此四途者皆人
君取相之要術世之獻議者亦必援是以爲言然古人
[014-6a]
有以是而得之者有以是而失之者其事之相反如此
庸可不求其故歟
問刺史者政教之首民之師帥也一州得才刺史則十
萬户䝉其福得不才刺史則十萬户受其困國之興衰
民之治亂實係焉此其爲任也顧不重歟漢宣帝唐太
宗古之善治者也皆重刺史之選宣帝嘗曰庶民所以
安於田里而忘歎息愁恨之心者政平頌理也與我共
此者其惟良二千石乎故有治理效者輙以璽書勞勉
増秩賜金公卿缺則選而用之唐太宗嘗曰朕思天下
事丙夜不安枕永惟治平之本莫重刺史故録姓名於
屏風卧興對之得才否状輒䟽之下方以擬廢置若二
[014-6b]
君者可謂知致治之要矣故神雀五鳳之間吏称民安
而正觀之治庶幾成康職此之由也我 國家致治之
羙逺邁漢唐二千石以循吏稱者逮不可以一二數
主上中興以来尤重承宣之寄邇者臺章劾罷守臣之
不才者無慮數輩州郡肅然将見共理之效凛凛乎宣
帝太宗之上矣諸君皆學以入政者也其履歴當自州
縣始敢問宣帝時選公卿扵刺史者有幾太宗時得才
否狀而廢置之者有幾當時以循吏稱者凢幾輩其治
效最優者果何人漢唐得人之盛與今日孰優劣碩併
陳之将獻其言于不諱之朝
問昔劉項之争天下也項以氣力自任屡窘劉于掌握
[014-7a]
間卒之劉興而項㓕者漢屈郡䇿而楚憝之也嘗觀劉
氏之窘莫甚於鴻門之㑹與榮陽之圍非樊噲以巵酒
譙羽紀信以黄屋誑羽陳平以隂謀疽范増則當時天
下不漢而楚矣然髙帝論得天下乃人傑簫張韓三子
而不及噲輩豈忘之耶丁公嘗窘帝矣帝以一言祈哀
而丁公舎之及天下旣定乃戮丁公以爲不忠於所事
議者以帝爲公殊不知使項失天下者乃項伯尔項荘
之劍不得逞亞父之計不得施由項伯翼蔽之也是豈
忠於所事耶戮丁公而封項伯一定以示公矣窘巳而
舍之帝以爲使項氏失天下者在彼脫已而生之則帝
之所以得天下者寕不在此耶鴻門榮陽之急楚漢得
[014-7b]
失之機㑹也帝折髙起王陵之言謂知其一而不知其
二且謂所以得天下者在三人傑三傑固有大功扵漢
然取此而舎彼似亦不知其二者帝之戮施於丁公冝
矣而失之項伯得天下之論施於三傑當矣而遺彼三
人然則帝之一封一戮或取或舍其必有深意乎碩與
諸君辯之
問漢之文宣唐之太宗在三宗七制之中尤爲傑然者
非中才之主可得而擬議也班固嘗賛文帝矣則曰專
務以徳化民崔寔嘗論宣帝矣則曰算功計效優於孝
文歐陽文忠公嘗賛太宗矣則曰功徳兼隆由漢以来
未知有果如三子之言則文帝以徳優而宣帝以功顯
[014-8a]
太宗功徳两全又在文宣之上矣今讀漢唐二史而求
三君之事業文帝所以化民者果何徳宣帝所以優孝
文者果何功太宗功徳兼隆過漢諸君者果何事三子
之言果公於品藻歟其出於臆見之私歟抑亦一時之
議論務在推崇而未足以盡三君之優劣歟願聞折衷
之說
問東漢之爲國也其風俗與西京不同其過之者一而
不建者二西京之文章㝡爲近古東都雖温雅如班孟
堅巳不及楊馬輩况崔蔡而下氣象委靡邪其文章之
不建有如此者西京建功立名之士咸有可觀東都雖
大臣如陳蕃竇武手握重權而不能去奄寺之禍况才
[014-8b]
踈意廣如孔文舉輩冝其迄無成功其功名之不逮又
有如此者然其所以逺過之者凛乎節義之風尔議者
咸謂光武能崇尚名節而髙帝好慢罵儒生此節義所
以有無於東西都也然東都之學校非不盛於西京其
投戈息馬以激勸之者非不過於無用詩書之世有意
於斯文乃反不逮之何耶光武身濟大業若無媿於髙
帝而一時依乗風雲者又非無髙勲鴻烈以爲之唱而
後世建功立名之士又皆西京之不若何也夫所謂風
俗者一而巳矣上以是而率下以是而應盖理之必然
者光武能作成其一而不能其二是未免有可疑者焉
豈三者身雖兼長其所以化民成俗者乃有能不能歟
[014-9a]
豈上之所以化者雖出於一而下之所以應者自有不
同歟抑數者各繋乎人之能否而不在乎時之作成歟
願辯其所以過之與不逮之由以教
問萬物盈天地之間而其用㝡大者曰五行其名首見
於大禹謨其次見於淇範又其次見於月令至其次序
則互有不同大禹謨則先金而後木洪範則木三而金
四至於月令則以木爲首火次之土次之金水又次之
五行一也而其序不同如此其必有說乎夫禹箕子吕
氏三人者意殊而言異容或有說至於洪範出於一箕
子之言而五行五事之序乃相背戾五事属五行其序
亦當如之彼一水二火則此一聴二視可也彼三木四
[014-9b]
金則此三貌四言可也而乃先後不令何耶五者流行
乎天地無所不在非他物可擬而六之至於五榖之類
亦出於土而巳故洪範曰士爰稼穡而禹乃以榖配五
者抑又何耶箕子之洪範即禹之九疇也禹餋民之政
即天之所錫者是也禹曰六府而箕子五之其數巳不
齊矣則其他八類又烏知其必然耶禹箕子所陳之序
雖不能無少差至於土也則皆列於苐五盖合於易天
五之數矣而月令乃置土扵中央火金二物之間是豈
合於天地生成之數禹箕子所陳之叙耶學者論五行
皆本於三家之書而其次與數乖刺如此又庸可不究
耶合三者之異而一之必有至當之說
[014-10a]
問世之語治者必曰堯舜二帝之事業備見於典謨粲
若日星千載之所同仰也然後世有断簡出於枯冡異
論起於弄筆生誣盛徳而惑信書庸可以不辯堯授舜
舜授禹遜位傳賢㝡為帝王之羙事而瑣語有舜放堯
之說大戾於孔氏之書論者遂援囚堯之地疑重華之
不臣因蒼梧之巡疑文命之異志果如其言則将遜于
位遜徳弗嗣稽首固辝皆當時之飾偽乎帝王之聖莫
大於知人堯舜俱以聦明稱者盖在於此然佐氏載季
文子之言謂堯有元愷不能舉有四凶不能去語稱舜
舉臯陶不仁者逺說者遂謂君子小人比肩同列扵堯
世臯陶未舉之前而不仁者甚多果如其言則克明俊
[014-10b]
德與夫明目逹聦又皆虗語乎不持此也夫子嘗稱堯
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及其序書則不見其無爲之迹於
堯典則載其親九族和萬邦於其始命羲和授人時於
其中咨四嶽治洪水於其終於舜典又載其齊七政類
上帝命九官五載一巡守於受命之後堯舜之時亦多
事矣垂衣而治果如是乎書經聖人之手而言迹猶不
同况責後世之異論乎以堯舜之聖断無可疑之實如
汲書之誣唐人之疑者然不可無說以破之至如繋辭
之稱與書矛盾必有深辤奥㫖又不可以不究也
問自古天下治亂常分於君子小人進退之間而人君
之患每在於君子小人之難辯昔周公大聖人也猶困
[014-11a]
於管蔡之流言不能以忠自明至狼䟦於周非天動威
以彰其徳則成王幾負公矣魯大夫少正卯行僞而堅
言僞而辯魯國之人皆以為大賢獨吾夫子察見其肺
肝之隱以七日司冦而行两觀之誅夫君子小人之難
辯正在乎心迹疑似之間使成王非天魯無孔子則周
公少正卯之爲人孰有能辯之者然世之大忠大奸如
二人之疑似者類多有之不幸遇中材之主如成王不
知人之明如魯國上天又不能諄諄然動威以告之而
大聖人如吾夫子者且不世出則舉朝謂之奸者安知
非忠舉朝謂之忠者安知非奸如之何其辯之邪至若
漢昭年纔十四能覺上官之詐而悟大将軍之忠此盖
[014-11b]
千載一人而巳後世莫知其何術而知之也唐徳宗以
強明自任反見欺於盧杞天下皆知其奸而帝獨不知
夫姦臣之爲人必有以盗名欺世動移人主之聴如杞
不學無文容貌言語皆不足以動人而徳宗獨信任之
堅人莫能揺此又何也嗚呼人君孰不𣣔興治而除亂
崇君子而黜小人然擯斥誅夷常及於君子而穹位濃
禄每加於小人者豈不由知人不明無術以辯之耶夫
𣣔使人君不待天威之動而辯大忠於䜛言交亂之時
不待将聖之生而辯大奸於欺世盗名之日有孝昭獨
見之明而無徳宗偏任之蔽将有術以傳之耶将無術
以傳之耶願講明其說以獻于朝
[014-12a]
問洙泗大儒旣沒褒貶之筆失傳龍門太史公不生實
録之筆遂絶嗟乎世衰道㣲非獨聖人不得而見至良
史之才亦不世出也 國朝四葉人文㝡盛歐陽宋二
公以鉅儒修史號爲得人唐五代二書法度森嚴議論
至到真可與馬遷争衡使班范北面奴僕命陳夀以下
也然讀二史者亦不能無疑於其間唐太宗固不世英
主然慙徳在父子兄弟間史賛不少加貶反捃摭其好
大喜功與復立浮圗二事赦大罪而貶小惡豈春秋褒
貶法良史直録筆耶陳子昻乃一代儒宗其勸武后興
明堂太學實盛典也史乃謂其言甚髙殊可怪笑比之
薦圭壁於房闥苟謂武后不足以王道勤則孟子以仁
[014-12b]
義勸戦國之君又寕逃怪咲之域耶肅宗復两京李泌
之謀居多論者謂功大於魯連范蠡史賛泌乃畧不假
借方且異其爲人謂近髙近智近立功立名者何薄泌
之甚也劉蕡廷對過漢晁董最布衣之所難言亦忠臣
義士所當言者史乃譏其太踈直謂蕡不先以忠結上
而後爲帝言之蕡草茅士何階可結上耶五代本紀區
區求合於春秋之法又從而釋之曰此春秋意也以史
擬經吾恐後世以僣竊之罪歸之矣嗚呼良史不難得
也才學識如二公其議論去取之際必不苟碩求其用
心處
問昔虞舜之時有苗弗率禹奉帝命誓将士以征之而
[014-13a]
苗民逆命帝乃誕敷文徳舞干羽于两階七旬有苗格
夫禹能治滔天之洪水而不能服逆命之三苗濟濟之
衆反不如两階之舞信乎服夷狄之道在文而不在武
也我 國家靖康之𥘉運厄百六蠢爾戎醜以隂干陽
主上體逹孝之資痛父兄之難固嘗親御鞍馬興漢文
發憤之師遣将命帥效宣王六月之伐矣然卒未能得
犬羊之腰領以快天地神人之心邇者用事大臣知中
外厭兵思𣣔休息力排群議屈志和戎遂收諸将之權
罷㳂邉之戍凢所以自治之道一切以文從事於是興
太學以養多士行鄕飲以明人倫學士大夫又倡道徳
性命之說以風後進至前古治亂興亡之迹與夫當今
[014-13b]
要務兵機武畧則置而不談意者朝廷之上𣣔逺慕虞
舜服有苗謂是可以壓腥羶之氣服強獷之俗豈徒修
文具事虗談而巳耶然所未知者今賢関旣興矣鄕飲
且行矣道徳性命之說㡬滿天下矣是果可使戎狄慕
義而來屈膝請命變鴟鶚爲好音尊中國如天上否耶
虞舜之事不可誣矣然後世說者又謂干戚之舞不可
觧平城之圍不識文徳旣可用於古胡爲不可用於今
碩與諸君講明其事亦畎畆愛君憂國之心幸詳言之
母隱
問韓愈論大道其言有曰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
禹禹傳之湯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
[014-14a]
子傳之孟軻軻死不得其傳焉夫道在天下亘萬世常
自若也自堯未傳之前其道如何自軻失傳之後其道
又如何韓愈何以知其自堯而始傳至軻而失傳也荀
况楊雄皆學仁義皆尊孔子今其書具存非無𥙷於名
教又胡爲不能継軻而傳道也愈在唐號大儒其自待
良不淺史氏亦稱過况䧸又不知能継軻軻而傳道否斯
道也自軻之後以失傳而遂亡耶雖曰失傳而固自存
耶諸君學以明道乆矣碩詳以教
問聖人以無難而畏賢君以無灾而懼國無難而天有
災是天心之愛人君以有灾而警其無難也 國家用
魏絳胡戎之䇿法文王樂天之事五年于兹矣干戈旣
[014-14b]
戢禮樂鼎興是冝和氣充塞子下三辰順行于上可也
邇者有星孛于東方莫測彼蒼垂譴之意豈非𣣔扶持
我 宋而水其箕翼之夀示以變異而警吿於未然之
前者歟 主上仰思天戒嚴恭寅畏雖周宣遇災而
懼殆亡以加尚慮州縣之間吏治刻深而小大之獄或
不能察聲冤囹圄者有以干天象而致妖氣也前日青
災肆赦之文咸與滌除固冝徳之動天不俟終日矣然
議者猶謂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恐懼修省之道不止
乎一事間昔成湯遇早以六事自責景公泣彗晏子亦
以四事爲言今日朝廷亦有如成湯自責晏子所言之
事否耶諸君當攄畎畆愛君之忠禆聖主應天以實之
[014-15a]
意考古驗今歴陳其所以然無若公孫子曲學以阿世
也
問三嵗取士之法國朝行之舊矣名公鉅儒建勲立業
相與光二百年之宋者咸出自此塗不可謂不得人也
崇寕用事之臣好竒而慕古謂選不自里成不自學决
得失於一夫之目計工拙於寸晷之下不足以盡人於
是作而新之命分舎而選月有書季有攷邑有升郡有
貢謂能兼得文行之士而有合於賔興之制冝其致治
之效邁漢唐而追成周可也卒乎日漸月漬飬成靖康
之禍伏節死義排難觧紛者絶無一人識者咸謂舎法
壊之然自宣和廢罷閱二星終矣今朝廷方𣣔廣育才
[014-15b]
之路復命邑學養士議者謂将復行三舎攷舉之法聖
君賢相恩徳至渥然未知何以革崇觀積習之弊俾無
媿於成周道藝之書無使後人議今日如議崇觀必有
至當之說
梅溪先生文集卷第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