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232 東萊集-宋-呂祖謙 (master)


[027-1a]
欽定四庫全書
 東萊别集卷十二    宋 呂祖謙 撰
  讀書雜記一
   讀易紀聞
乾九三在下體之上未離乎下而尊顯最是危懼難處
 之地故以乾乾兢惕始能无咎且就學者分上言之
 在流俗中徳行學業在衆人之上則忌疾者多非十
 分戒懼豈能免禍只爲未離得流俗而名出流俗之
[027-1b]
 上所以招忌疾也若是道尊徳重已離流俗則流俗
 自不敢忌疾亦不須戒懼若已離得下體則為九四/其繇云或躍在淵无咎盖
 此爻已出下體之外亦如學者躍出流俗之外與流/俗不相闗無縁忌疾自然安稳不須戒懼淵龍之所
 安/也
乾九三易傳曰在下之人而君徳已著天下将歸之其
 危懼可知雖言聖人事苟不設戒則何以為教讀者
 多謂聖人無待於戒只爲教衆人故設教若如此看
 則是聖人處已教人分作兩段大失易傳之意盖易
[027-2a]
 傳言若謂聖人不須設戒則無以爲教設如設官之
 設非假設之設也教如儒教之教非教人之教也
用九見羣龍无首吉乾首出庶物為天為父為君無非
 為首安在其无首耶盖乾者萬物之首非有心於首
 萬物也雖為首實未嘗為首也老子竊窺无首之義
 而曰後其身而身先居其後乃所以致其先迹雖不
 為首心實求為首也觀此可知老易公私邪正之辨
大眀終始六位時成乾之六位自古自今隨在隨足何
[027-2b]
 嘗不成但人不能明乾之終始故自見其不成其實
 六位元不曽損壊也苟大明乾之終始則事事物物
 中六位歴然森列應時俱成更無漸次
終日乾乾反復道也乾乾不息也乾道反復如環之無
 端故無息也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易傳曰比而效之謂之體仁者人
 也合而言之道也只為人不能合故必比而效之執
 柯伐柯其則不遠比而效之之謂也
[027-3a]
貞固足以幹事世人多謂䟽通者能幹事貞固者不能
 幹事此盖錯認樸拙為貞固耳殊不知世所䟽通者
 雖能趣辦目前然不貞不固終必敗事故惟貞固者
 為能幹事也
不易乎世不成乎名二者最難兼
忠信所以進徳也有根則苖自長
進徳脩業所以言於九三何也盖九三乾乾夕惕危懼
 不安之地也人惟不安然後能進苟自以為安决無
[027-3b]
 進益之理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易傳云天與聖人同得其用則天
 下治也盖天之用未嘗一日而息天下本合常治然
 一治一亂者只為人與天不相似不能得天之用所
 以不治故必待天與聖人同得其用然後天下治也
上九賢人在下位而無輔盖上九窮髙極亢不能下賢
 所以賢人在下位而不輔之也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在天之時寒往則暑来晝往則夜
[027-4a]
 来初未嘗息至於人則朝氣銳暮氣惰不能終日乾
 乾者盖梏於血氣不能與天地之氣相通故也若與
 天地之氣相通則與時偕行矣
或躍在淵乾道乃革自凡入聖全在一躍四離下位而/升上位如人
 自凡入聖也非一/躍豈能變革乎
乾元用九乃見天則用九之道在乎元首天叙有典天
 秩有禮本未嘗為首因其元有父子故有父子之典
 因其元有吉凶故有吉凶之禮本非天爲首而創立
[027-4b]
 之也此所謂天則
九二見龍在田德施既普自常情論之豈復更待學問
 而猶曰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寛以居之仁以行之者
 盖健而無息之謂乾若以徳施既普為足不復學問
 居行是有息也有息非乾也
學聚問辨而又曰寛以居之何也盖到此地位正湏涵
 養此理廹則失之矣
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盖聖人與天無間譬如
[027-5a]
 朋友忘形行路之際或我在前而彼隨之或彼在前
 而我隨之並無形迹也不必分解如何謂之先天如
 何謂之後天
坤君子有攸往人只說坤静而不動故聖人以君子有
 攸往眀之使人知至静之中其動本未嘗息也
天下惟有一理坤之彖止曰乃順承天徳合无疆而已
 盖理未有在乾之外者也故曰效法之謂坤
乾之无首坤之先迷是知君臣上下之間皆不可多上
[027-5b]
 人也
乾之初九曰潛龍勿用坤之初六曰履霜堅冰至陽者
 善之類也隂者惡之類也善端初發且要涵養惡念
 初生便須翦除
含章可貞以時發也大凡人出来做事多被人疑忌只
 爲預先多露圭角不能含章惟含章然後可以時發
 初不是兩件事
或從王事知光大也易傳云或從王事而能無成有終
[027-6a]
 者是其知之光大也惟其知之光大故能含晦此極
 有意味尋常人欲含晦者多只去鋤治驕矜深匿名
 迹然愈鋤愈生愈匿愈露者盖不曽去根本上理㑹
 自已知未光大胷中淺狭纔有一功一善便無安著
 處雖强欲抑遏終制不住譬如瓶小水多雖抑遏固
 閉終必泛溢若瓶大則水自不泛溢都不須閑費力
六四括囊无咎无譽居此地者須是如括結囊口都無
  一條縫始得
[027-6b]
六五黄裳元吉黄中之色也裳下之服也中無定所坤
 以下為中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善如何得
 積惡如何得不積肉羶則蟻集醯酸則蚋聚若胷中
 有容著善處善自然積胷中無容著惡處惡自然不
 積
履霜堅氷至盖言順也大抵惡念惡事最不可順他譬
 如忿怒若順将去必至於殺人飲酒若順将去必至
[027-7a]
 於沈湎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人與天地萬物同是
 一氣泰則見否則隠猶春生秋落氣至即應間不容
 髪初不待思慮計較也若謂相時而動則已作兩事
 看所以獨稱賢人隠者盖衆人强自隔絶故與/天地之氣不相通氣至而覺者獨賢人而已
雲雷屯君子以經綸屯難之世人皆惶懼沮喪不敢有
 為殊不知正是君子經綸時節
屯勿用有攸往利建侯若就學者言之如道學廢絶之
[027-7b]
 時乃道之屯也當此時未可便有為須廣求有志之
 士共扶此道乃可有濟
初九盤桓説者或謂初以剛居剛在屯難之世恐其銳
 於進故戒之以盤桓此說不然盖初以剛明之才乃
 能與時消息自制其剛盤桓而不敢騁此正所謂自
 勝之强也此正所謂剛也惟剛然後能盤桓孰謂以
 剛為戒乎
屯初九象曰雖盤桓志行正也人徒見君子居屯難之
[027-8a]
 時盤桓不進遂以為甘心退縮無志於行正道殊不
 知所以盤桓不進者其志乃在於行正道也苟輕進
 易合豈能行道乎
以貴下賤大得民也九居屯難之時欲建侯以為助若
 自恃其剛陽之貴不屑屈已下賤亦闕/
             尊不屑降意収接後
 進亦豈能得人乎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㡬不如舍往吝三以
[027-8b]
 隂柔而所居不正故貪求妄動急於求鹿不待虞人
 之指導猖狂妄行陷於林莽此輕動之咎也惟君子
 心無利欲故能獨見其㡬預知不可得鹿而遽舍之
 止於未動之先豈待既往有吝然後悔乎
六四乗馬班如求昏媾往吉無不利象曰求而往眀也
 四居近君之位得君之眷可以有為然其才隂柔不
 足以濟屯故將進復止如乗馬之班如若能自知不
 足下親暱於初與之同向前共濟天下之事則吉無
[027-9a]
 不利夫子釋之曰求而往明也明之一字最冝詳玩
 蓋得時得位肯自伏弱求賢自助非明者能之乎
屯上六乗馬班如泣血漣如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屯極則當通如亂極則當治上居屯之極正是一機
 㑹然六以隂柔居之雖欲有為而才不足坐失機㑹
 故乗馬班如泣血漣如也象所以言何可長也者盖
 謂屯極之時若不變而為治即入於亂亡只有兩件
 更不容停待正如傷寒病極之時若下得一服藥是
[027-9b]
 當時無事若醫者庸懦狐疑不决則必至於死蓋此
 病不可停待也
䝉彖曰匪我求童䝉童䝉求我志應也說者多謂發䝉
 者不可自屈必待童䝉先來求我志與我相應然後
 可教苟急於教人不待學者有志而强告之必不能
 入矣此固是正理然人或錯㑹此說亢然不復與學
 者相接學者亦望風不敢進少徒寡與道卒不明要
 須詳玩志應二字此無以感之彼安得而應之應生
[027-10a]
 於感也古之教人雖不區區先求學者然就不求之
 中自有感發之理不然學者之志何自而應乎
初筮告以剛中也九二發䝉者也九剛也二中也剛中
 九二之全體也當學者初来請問之時其心誠一故
 徑以全體告之
再三瀆瀆則不告瀆䝉也再三瀆是䝉者瀆發䝉者今
 不曰瀆發䝉者而反曰瀆䝉何也盖聖人教人不倦
 豈嘗厭䝉者之瀆我哉所以再三瀆而不告者闕/
[027-10b]
 理不容擬議一言之下便當領解苟未能解若置之
 而不告彼雖未闕/       動也若再三
 瀆告之則彼将入扵擬議闕/  亂其天理矣此
 所謂瀆䝉也
山下出泉䝉易傳曰出而遇險未有所之䝉之象也惟
 其未有所之故導之為江為海無所不可若已有所
 之則必難回矣
君子以果行育徳果決其所行養育其眀徳二者㝡難
[027-11a]
 兼果决者多不能涵養涵養者多不能果決殊不知
 二者本並行而不相悖果決中自有涵養之理涵養
 中自有果決之理
䝉之六三爲教者設戒也䝉之六四爲學者設戒也教
 者必擇質美者然後可受如三之隂柔偏闇正應在
 上不能逺從近見九二爲羣隂所歸捨其正應而從
 之是女之見利而動棄其正匹見人之多金從之而
 不顧其身者也女而如此豈可復取人而如此豈可
[027-11b]
 復教故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豈非所以戒教者乎
 學者資質既弱必須親近賢者然後可以變弱為强
 苟如四之柔弱乃與二陽隔絶相逺是柔弱之人又
 與賢者相逺必終困於昏䝉而可吝矣故曰困䝉之
 吝獨逺實也豈非所以戒學者乎
闕/    以乾之健闕/於坎險之下故需待而後進
 也然惟乾然後有所需非乾則素無所有闕/何所需
 乎
[027-12a]
需利渉大川惟能需待所以審細瞻顧涉大川而無虞
需大象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雲上於天而未
 成雨猶君子未施於用而需待之時也飲食宴樂涵
 養此理而已與後世不得志而麴糵之託昬冥之逃
 者大異
需初九九五二爻之吉固不待言至於餘四爻雖時有
 悔吝然終歸扵吉如二則小有言終吉如三之象則
 曰敬慎不敗四之象則曰順以聽也上則曰有不速
[027-12b]
 之客三人来敬之終吉大抵天下之事若能款曲停
 待終是少錯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終吉上既入於
 穴自處本位而下之三陽剛躁上進不速而來欲奪
 其位而據之此人情所甚不平也然上之地位雖正
 而才質甚弱苟恃其理之直而忘其力之不足與之
 紛競則必反爲三陽所奪矣若能量力審勢忍人之
 所不能忍致敬盡禮以待之則三陽雖暴将何所施
[027-13a]
 邪此所以終吉也
衆人之言訟以勝為吉易之言訟以中為吉不中則雖
 勝亦凶也
訟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
 長也雖小有言其辨明也尋常人争訟所以拖延嵗
 月長乆而不決者只為恥於小不勝故不肯住終至
 於凶若知訟之不可長不顧小有言之辱更不報復
 目下雖似可恥終久誰得計其利害不待辨說而眀
[027-13b]
 也
六三食舊徳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象曰食舊徳從
 上吉也易傳曰守其素分雖從上之所為非由己也
 故無成而終得其吉也盖在下位者為上所寵任往
 往忘其素分臨事不能退託擅以為己功此所以多
 得禍也只如簿尉驟為郡守所委任遂忘自身元是
 簿尉遇事專輙偃然以成功自居豈不招忌疾而致
 禍敗乎
[027-14a]
九四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吉以九居四是剛强之人
 處不中正之地本好訟者也然所承者五五至尊而
 不敢與之訟所履者三三至柔而不至於生訟所應
 者初初既相應亦非與之為訟者也左右前後皆無
 可雖有好訟之心略不得騁則其心必自還而歸善
 故曰復即命渝命正理也好訟之心既無所施則必
 復就於正理變而為善也譬如水之泛溢欲擊東㟁
 而其岸堅而不可動欲擊西岸而其㟁又堅而不可
[027-14b]
 動則必循循歸于故道矣心之所之只有善惡兩件
 於惡既不得騁不之扵善将何之乎
九五訟元吉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九五聽訟者也訴
 訟之繁多至千百聽訟者欲其盡善而咸吉苟件件
 尋一道理以應之則亦不勝其勞矣殊不知聽訟所
 以能盡善而咸吉者本無多術只是一箇中正待之
 而已
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禠之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
[027-15a]
 敬也說者多謂以訟受服終不能保必見褫奪此未
 盡爻象之意盖以訟受服人情所最辱者若便見褫
 奪服不在身其辱亦除褫其服所以减其辱也惟其
 常著此服在身内則心自羞愧外則人共指目終朝
 之頃三次褫脫忸怩不寧一至於此其為辱也孰大
 焉若謂服為他人所褫則一褫便無何待至三所以
 言三褫者盖其負愧懐恥視鞶帶如纒索時褫時服
 不能一朝居耳
[027-15b]
師貞丈人吉无咎丈人者老成持重諳練之人如趙充
 國之比是也
師彖剛中而應剛中言二也二以一陽為卦之主猶将
 帥也二雖剛中必待五之應猶将帥雖賢必待君為
 之應然後能成功也苟五不應師變為坎矣将帥臨
 敵而上無君之應豈非天下至險乎
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衆地中有水之象惟君子
 觀之則見地之容水體之以容民畜衆若小人觀此
[027-16a]
 象但見地中有水謂不防之則横流不可制必酷為
 法制御軍苛刻而致亂矣象一耳而觀者二焉此所
 以當觀象
六三師或輿尸凶二師之主将帥之象也三居二之上
 位髙者也軍政當出於一非可使衆主之也三苟自
 恃位髙不肯屈已從二之令侵撓軍政則令出於二
 其覆敗必矣所以軍中只論節制不論官爵
師不以律不直曰凶而曰臧凶弟子輿尸不直曰凶而
[027-16b]
 曰貞凶彼其所以敢棄師律者恃其臧也彼其所以
 敢侵帥權者恃其貞也其意以謂吾謀盡善何律之
 拘吾心苟正何帥之禀此所以弛縱專闕/而至於凶
師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象曰大君有命
 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上六居師之終功成
 之時也人君當功成之時志驕意滿多用小人以適
 其欲如唐憲宗既平淮西之後用皇甫鏄程异之類
 是也故聖人嚴為之戒焉
[027-17a]
師以二為主二將帥也以一陽而為衆隂之所聽命者
 也比以五為主以一陽而為衆隂之所親者也比所
 以次師者言衆雖聽命於將帥而心當親於君也
原筮元永貞无咎原筮者察之之詳也元永貞者求之
 之備也将親比依附是人夫豈細事哉故必察之詳
 求之備然後無咎
六二比之自内貞吉或慕其利而比之或慕其名而比
 之或慕其勢而比之皆自外也
[027-17b]
六三比之匪人易傳曰三不中正而所比皆不中正四
 隂柔而不中二存應而比初皆不中正匪人也二之
 中正而謂之匪人隨時取義各不同也隨時取義之
 說最當詳考盖二之中正本未嘗有應而比初但三
 以私心觀之故見其有應而比初耳君子所為本公
 苟以私心觀之則見其件件是私欲雖與君子相處
 亦如與小人相處無異也二本君子以三之心觀之
 則小人也三既看得二爲小人故與二相比未嘗得
[027-18a]
 近君子之益反得近小人之損也此三之罪非二之
 咎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上居卦之終不曰無終凶而曰無首
 凶何也見其無終則知其必無首矣治疾者必推其
 致疾之由也
小畜初九復自道何其咎吉九二牽復吉九陽也陽非
 久為隂所畜者也故其志皆欲進復扵上焉然則安
 扵豢養而不復進者非可恥邪
[027-18b]
   己丑課程
奄位極於上士先王防患之意蓋微内小臣奄/上士四人
大宰以九式均節財用凡羞服幣帛匪頒好用皆在焉
 而其屬所掌王之膳禽酒服裘皮皆不㑹制其大而
 闊其細此所以能均節財用
九兩之序三曰師以賢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師言賢
 而不言道身即道也莫重於儒莫尊於道至於師而
 二名皆不至焉師之任易乎哉
[027-19a]
中於五而亢於上是乾至五而不可進也苟不可進則
 曷謂健而無息乎盖乾至於上而極有極則有息無
 極則無息
剛柔相濟為中程氏用/九傳
舍長子邯鄲而即晉陽襄子亦知所避就矣然厚長子
 之城實邯鄲之廩者果誰歟吾惜其不移臨難之智
 於無難之日也
或躍在淵進无咎也必於進者咎可知
[027-19b]
宰夫攷百官府羣都縣鄙之治乗其財用之出入凡
 失財用物辟名者以官刑詔冢宰而誅之其足用長
 財善物者賞之
均是疾也予闕/淺而闕/方深治疾者孰治之哉
吳起厯楚魏吳三國而皆逢尤焉國雖三而起則一也
乾之用乾之時乾之義程氏/易傳
或躍在淵自試也程氏傳曰隨時自用也
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徳程氏傳曰正位乎上當天徳位
[027-20a]
 稍偏則於天徳不相當
乾元用九乃見天則天則政在無首處
以剛健中正純粹六者形容乾道精謂六者之精極程/氏
 傳/
君子以成徳為行此漆雕開所以不仕歟
程氏傳聖人在下雖已顯而未得位則進徳脩業而已
 學聚問辯進徳也寛居仁行修業也聖人兩字當看
吉凶者失得之象也無失則無得
[027-20b]
憂悔吝者存乎介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有毫髮不相似則已違矣
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惟得朋然後
 能喪朋厭薄其類者未必能出其類也
觀子思之言苟變然後知君子之易事
孝公令於秦衛鞅應於衛為治者患無其意而已
決必有遇若非勇決安能有所遇
以五味五糓五藥養其病先以五味五糓始繼以五藥
[027-21a]
 治病以藥醫之下也雖然豈獨醫哉疾醫/
凡療獸病灌而行之以節之以動其氣觀其所發而養
 之凡療獸瘍灌而劀之以發其惡然後藥之養之食
 之昔之善教人者亦然疾醫/
趙良曰五羖大夫相秦六七年而東伐鄭三置晉君秦/穆
 納晉恵在僖九年納晉文在/僖二十四年相距十九年
屯者物之始生也始生必屯理也善端初發困于傾摇
 摧折而自盡者豈知此哉
[027-21b]
蘇秦張儀同門友也蘇秦将止秦兵不以情而遣儀乃
 以術而激儀何耶盖平昔師友之間未嘗用情故臨
 事不可以情告也
蘇秦約從說齊王曰夫韓魏所以畏秦者為其與秦接
 境壤也韓魏戰而勝秦則兵半折四境不守戰而不
 勝國已危亡故韓魏所以重與秦戰而輕為之臣也
 吾不知蘇秦之說韓魏敢出此語乎此蘇秦之所
 以為蘇秦也
[027-22a]
太府頒其貨于受蔵之府頒其賄于受用之府鄭𤣥注
 或言受蔵或言受用又雜寶貨賄皆闕/恐非/
凡式貢之餘財以共玩好之用然則謂人主雖竭天下
 以自奉不為過者其學盖未嘗讀周官也
闗市之賦以待王之膳服是則膳服雖不㑹要不過關
 市之賦而已
内府凡王及冢宰之好賜予則共之推此古之相權可
 知
[027-22b]
初六發䝉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翦爪稍深則侵膚
儀秦跡不蹈已非才也其跡不容復蹈也
唐叔之誥武王既誥以祗遹乃文考又誥以敷求殷先
 哲王又誥以丕逺惟商耉成人是亦足矣尚復曰别
 求聞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彼學一先生之言曖曖
 昧昧自以為足者是獨何哉
易傳雲上於天有蒸潤之象飲食所以潤益於物故需
 為飲食之道
[027-23a]
易傳有孚則能光眀而亨通
需于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易傳曰雖
 不進而志動者不能安其常也志動則身/郊而闕
需于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冦敬慎不敗也災在外而我
 即之致冦非自彼也苟敬慎則何敗之有
訟傳既有所須争所由起無所須/則無争
大司徒以保息六安萬民三曰振窮四曰恤貧六曰安
 富後世之政自謂抑彊扶弱者果得先王之意歟
[027-23b]
畢公弼亮四世為周父師而康王之册尚有罔曰弗克
 罔曰民寡之戒康王非敢少畢公盖規警勉飭此自
 君臣間常法初不敢以耆艾廢也
樂毅伐齊云云/曰若不遂乗之待彼悔前之非改過恤
 下而撫其民則難慮也推此言則世之論/毅者豈其然乎
鄉大夫各掌其鄉之政教禁令州長掌其州之教治政
 令黨正各掌其政令教治未甞以政教為兩事也
鄉大夫國有大故則令民各守其閭以待政令各守其/閭則不
[027-24a]
 擾/亂
然則闗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故繫之周公南言化自
 北而南也鵲巢騶虞之徳諸侯之風也先王之所以
 教故繫之召公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師貞㐫名/正
 權/専
觀碩人之詩然後知心有所移則丗所謂紛華盛麗舉
 不見况道乎
[027-24b]
許厯之諌趙奢之聽可以例洙泗師弟子荅問先毫釐/則䘮身
 後毫釐/則䘮師
師氏孝徳以知逆惡肉死則/不知痛
變風極言淫亂所以發人羞惡之心
物相親比而無間者莫如水在地上相入/
有孚盈缶滿腹/皆誠
小畜傳小則聚矣心𣪚則/道不積
月出之詩刺好色也一章之終曰勞心悄兮二章之終
[027-25a]
 曰勞心慅兮三章之終曰勞心慘兮吾是以知可欲
 之謂善
澤陂寤寐無為涕泗滂沱此夫子所以有飽食終日無
 所用心之戒
小畜九二牽復吉象曰牽復在中亦不自失也易傳云
 二五皆陽剛為隂所畜俱欲上復陽之復其勢必强
 二以處中故雖强於進亦不主於過剛元祐諸賢似/當深體此義
凡貨不出於闗者舉其貨罰其人司闗/
[027-25b]
既雨既處尚徳載而繼之曰婦貞厲周公之憂懼有以
 也
彤弓鐘鼓既設一朝饗之彼印刓而不忍予者是獨何哉
泰小往大來觀國者觀/勢不觀事
履元吉在上大有慶也曽子吾今/乃知免
泰内健而外順否内柔而外剛何也乾健也坤順也否
 則上下交有天地之形而無乾坤之用故不言健順
雨無正序
[027-26a]
角人徴齒角於山澤之農以當邦賦之政令羽人徵羽
 翮於山澤之農以當邦賦之政令盖古之賦民各隨/其所産以當其賦
 視後世以錢為賦責/民之所無者異矣
旡平不陂旡往不復氣運之常也艱貞旡咎轉移之理也
泰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小人嗜利者也今
 乃不富以其鄰小人棄信者也今乃不戒以孚盖為
 三陽所廹同舟遇風之時也君子之於小人其可廹
 之已甚歟易隨時取義與内君子而外/小人兩得其所自不相妨
[027-26b]
泰與大有皆以六居五則人君之處盈成者可知矣
否六三曰包羞象曰包羞位不當也人無有不善所以
 包畜邪濫至可羞耻者豈其本真也特所處之位不
 當而已位之一字當詳玩
世婦毎宫卿二人下士四人中士八人
比之原筮元永貞也同人之利君子貞也隨之元亨利
 貞也一也
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致廣大而/盡精㣲
[027-27a]
同人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髙陵三嵗不興易傳云此爻
 深見小人之情狀所以深見小人之情状者/豈鈎距揣摩而得之哉
有无妄然後可畜荀子養心莫善/于誠之語未瑩
后稷之孫實維太王居岐之陽實始翦商至于文武
 纉太王之緒致天之届于牧之野
天府掌蔵寶鎮而官府鄉州鄙之治中與賢能之書
 與民数糓數皆蔵於此則聖人之所寶可見
火在天上大有傳火髙在天上照見萬物之衆多而大
[027-27b]
 有是有也昔未嘗/無特不見而已
大有九五易而无備傳
䝉雜而著雖昏䝉雜亂是理瞭然已著
穰侯為范雎所攘范雎為蔡澤所攘其事政類然穰侯
 使范雎避匿范雎容蔡澤倨見此其得禍之輕重歟
 是故持權者禍/莫大於専閉
子華使於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釡請益曰與
 之庾雖一介不以與人然接世酬酢/要當略潤澤之又不可失初意
[027-28a]
冢人掌兆域凡有功者居前
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寜固放者難収/狭者易廣
大司樂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㲈以祀四望注恐/非
圜丘方丘宗廟之樂無商
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平居也喪事不敢不勉不為
 酒困遇變也
冉子違命而多與子華粟門人違命而厚葬顔淵彼其
 所以敢違夫子之命者盖自謂過於厚也意者未聞
[027-28b]
 過猶不及之論歟
豳詩豳雅豳頌雅頌/恐逸
豫利建侯行師
豫六四楊敞車千秋之流不足以當之
魏安釐王問髙士於子順子順曰世無其人也似非孔/氏家法
趙使武襄君樂乘代㢘頗㢘頗怒武襄君廉頗出奔魏
 以是推之則向者肉袒負荆之悔特感相如之義而
 非真悔也悔不發於己而發於人烏可久邪
[027-29a]
觀豫六五之象然後知上無耽樂之君則下無擅權之
 臣
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古人見得分眀如此
隨六三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失即/得也
隨九五傳居尊得正而中實是其中誠在於隨善中/不
 實豈能/隨善
少儀性之直者則有之矣
蠱傳蠱乃有事也天下本/無事
[027-29b]
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往則/有事
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旡咎猶繼以厲終吉
不事王侯志可則也沮溺之志/不可則
君子尊徳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㣲極髙眀而道
 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是故居上不驕為下
 不倍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黙足以容詩曰
 既眀且哲以保其身此之謂也如此方不驕/倍方能保身
臨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027-30a]
臨初感於四也而志行正二感扵五者而曰未順命則
 下之事上可知矣
六三甘臨无攸利既憂之无咎外求不/若内求
王功國功治功之辨
觀有孚顒若白鶂眸子不/運而風化
易傳見天地之神體神道而設教非見則/莫能體
闚觀女貞亦可醜也見之不能甚明而能順從在今學/者已不易得而夫子言亦可醜盖
 聖人望人之意/深待人之意厚
[027-30b]
六三觀我生進退三居上下之交政/是用力斟酌䖏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就小規模中彼善/扵此要之無益
噬嗑傳聖人觀齧合之象推之扵天地萬事使皆去其
 間隔而合之顔子未達一間亦間也鑽/仰之勒其噬嗑之用乎
噬嗑而亨不噬嗑而欲自亨者世之所謂無礙者也
噬嗑初九履校滅趾自發足䖏/即禁之
齊君王后且死戒王建曰羣臣之可用者某王曰請書
 之君王后曰善王取筆牘受言君王后曰老婦已忘
[027-31a]
 矣聽不専雖/瀆告奚益
 
 
 
 
 
 
 
[027-31b]
 
 
 
 
 
 
 
 東萊别集巻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