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198 斐然集-宋-胡寅 (master)


[022-1a]
欽定四庫全書
 斐然集巻二十二
             宋 胡寅 撰
  無逸傳
臣頃任記注立侍經幄竊觀陛下親御翰墨書周公無
逸一篇置之座隅聖心憂勤圗治濡毫灑牘不忘警戒
臣退而取無逸篇誦讀研究至再至三雖聖言宏深未
易窺測譬如涉海或得涯涘不俟揆度輙以淺陋之學
[022-1b]
分章訓釋古今相去已數千年至於人心未嘗有異臣
所以本原古訓貫以時事談經尚論而無益於今則腐
儒而已恭惟陛下聖學緝熙髙出一世如臣等輩何能
仰望清光草芥賤微求裕覆載熒爝之照呈輝大明僭
易伏誅誠無所逭一言有補臣不虚生臣無任納忠隕
越之至謹上
周公作無逸
 臣竊原人之常情好安逸惡勤勞故雖聖賢必以勤
[022-2a]
 勞自勉而以安逸為戒自昔帝王勤則治而興逸則
 亂而亡人臣之忠愛其君聞勸其勤者有矣未有勸
 其逸者也是故罔遊于逸益所以戒舜也克勤于邦
 舜所以稱禹也無教逸欲臯陶所陳之謨也思日孜
 孜大禹自勉之志也無時豫怠伊尹訓太甲也不惟
 逸豫傅說告髙宗也罔或不勤太保所以作旅獒也
 不懈于位召公所以賦泂酌也有衆率怠成湯所以
 黜夏之命也荒腆自息武王所以致商之伐也周公
[022-2b]
 之意何以異於此哉創業之君起於艱難生於憂患
 不敢自逸乃其常也如周成王中人之性耳承祖宗
 之後無險阻之嘗居于鎬京則不知大㑹孟津之勞
 也左右虎賁則不知秉旄仗鉞之勩也聽小人之流
 言則不知亂臣十人同心同德之美也周公之所深
 憂莫加於此矣故作無逸之篇以警其心成王誠信
 而力行之卒為賢君至於刑措不用兵革不試所謂
 始於憂勤而終於逸樂周公之有功於王大矣宜後
[022-3a]
 世明君以為永鑒也
無逸周公曰嗚呼君子所其無逸
 臣謂嗚呼者歎美之言也君子者聖賢之通稱也禹
 湯文武成王周公皆謹於禮孔子稱之曰此六君子
 者則聖人亦可謂之君子也南宫适尚德而不尚力
 孔子稱之曰君子哉若人則賢人亦可謂之君子也
 所者猶居處也君子之安處其身者惟無逸乎無逸
 疑於勞動而不安然身修而治立乃所以為甚安也
[022-3b]
 好逸疑於閒暇而無憂然德毁而亂萌乃所以為甚
 憂也故無逸者圖逸之本也
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
 臣聞舜自耕稼以至為帝禹稷躬稼而有天下文武
 之功起於后稷葢生人之功無大於稼穡四民之勞
 莫勤於農夫古之聖帝明王皆以此為最重之事有
 國家者大則祭祀賓客小則匪頒好用常則百官有
 司變則軍旅饋餉不從天降不從地出一本於農而
[022-4a]
 已雪霜之辰為來歲之計則皸瘃而寒耕炎歊之候
 為收成之慮則暴炙而暑耕其播種也假貸於人以
 為之本而不敢飽也其收成也倍稱輸息以償其負
 而不敢有也豪强者兼并之有司者重斂之而又有
 螟蝗水旱之變桴鼔盜賊之虞徭役屯戍之煩異端
 游手之食不可勝計豈特耕者一夫而食者百人也
 其艱難如此為民父母者必盡知之則思有以厚其
 生節其力平其稅斂去其蟊賊慎擇為其上者以拊
[022-4b]
 綏之使皆安於田里樂于耕稼不至於棄襏襫掉耒
 耜竄身於軍伍僧道工商之中或詭名影占以規免
 賦役或出離鄉井以荒閒土地反為良農之害也然
 後邦本牢固民心不搖財用有餘兵師足食而人君
 可以安逸而無憂葢能知稼穡之艱難則知小人依
 恃之所在也農之依田猶魚之依水木之依土魚無
 水則死矣木無土則枯矣人主之依農亦猶此耳
相小人厥父母勤勞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艱難乃
[022-5a]
逸乃諺既誕否則侮厥父母曰昔之人無聞知
 臣聞相視也小人之家其父母竭力劬身以事稼穡
 既致温厚其子享已成之產謂固然也華衣美食輕
 費妄用一無所愛豈知父母積累之勤哉惟逸而已
 矣其甚者則又戲諺誕言以侮慢其父母曰古老之
 人窮窶寒陋何所聞知乎昔南宋髙祖起自孤貧既
 得天下命以微時所用農器藏之以示子孫至太祖
 見之乃有慙色逸諺誕侮之流也至於今閭巷不令
[022-5b]
 之子弟毁其先業者皆如此是何異於言昔之人無
 聞知也哉以里巷不令之人觀之豈所以戒人君以
 南宋太祖之事視之使成王無周公其不至於誕侮
 者幾希矣是故古之忠其君者過為之防先事而戒
 言所不當言以為之譬喻大槩如此若其不然則謂
 周公誕侮成王亦何不可之有
周公曰嗚呼我聞曰昔在殷王中宗嚴恭寅畏天命自
度治民祗懼不敢荒寧肆中宗之享國七十有五年
[022-6a]
 臣謂周公恐成王之未信也故引先代人君無逸而
 享年者以明之中宗即大戊也太戊都亳亳有妖恠
 桑榖二木共生於朝七日而大拱天著不恭之罰太
 戊恐懼作原命之篇告其相伊陟以改過自新遂能
 弭灾變致太平故書曰在太戊時格于上帝此嚴恭
 寅畏天命之寔也自度治民者自其身由法度以率
 百姓也源濁而求其流之清表曲而求其影之直沒
 世不可得矣或曰萬民之衆好惡不齊愚智不一人
[022-6b]
 君以一身而欲化之不亦難乎臣曰人之性善雖千
 萬人猶一人也人君据可為之地有可行之勢好正
 直則下以諂諛為戒矣好誠慤則下以欺詐為懼矣
 其化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也人之常情約以法
 度之事則以為厲己格以法度之言則以為謗己日
 行一善言月布一善令見百姓之不從也則曰民頑
 難化而不自責其躬率之未孚者人君之通患也非
 灼然獨見自度之方必無治民之效矣大戊能自度
[022-7a]
 猶未敢以為足也又復祗肅恐懼不敢荒怠安寧然
 後可以終自度治民之道其檢身如此嗚呼美哉上
 而奉天則嚴恭寅畏下而治民則自度祗懼不敢荒
 寧其心必不放縱其身必不怠惰何暇為淫佚敗度
 之事乎其享國久長降年有永乃其必至之理也臣
 聞天人相去不知幾千萬里之逺人能動天世多疑
 之然古之聖人記消異之途不可誣也大雷電以風
 偃禾拔木成王畏之不信讒言親逆周公而風不為
[022-7b]
 災旱既太甚宣王畏之側身修行欲銷去之而旱不
 為虐此詩書之格言也魯隠公八年三月大雨震電
 庚辰大雨雪隠公不戒而兆鍾巫之難晉惠公時沙
 鹿崩惠公不戒而有韓原之獲魯成公十六年雨木
 氷成公不戒而有苕丘之執此孔子之明訓也葢通
 天下一氣耳大而為天地細而為昆蟲明而為日月
 幽而為鬼神皆囿乎一氣而人則氣之最秀者也殺
 一孝婦何與於隂陽而天為之旱烹一虐吏何與於
[022-8a]
 隂陽而天為之雨必深考其故則知天不可忽而古
 人應天以實不以文之說明矣以實者誠心畏懼改
 過從善也以文者徒以言語而心不存焉心不存則
 其氣不專故無感應之驗誠心畏懼則其氣與天地
 合與神明通未有不應者也孝慈皇帝始生之年日
 食四月旦寧德皇后始立之月月有食之既其禍為
 如何崇寧二年彗星出其長竟天宣和元年一日無
 故大水至京城皆大變異不聞消弭之方其禍為如
[022-8b]
 何靖康元年八月有星孛于東北芒怒赫然其行甚
 速見者震懼獨耿南仲以為敵國將滅之象使孝慈
 不戒其禍為如何天不可誣也頃在維揚秋蝗如雨
 春雷而雪廷臣不以告而敵騎飲江及次錢塘白虹
 貫日中有黑子廷臣不以告而周廬倡亂及次建康
 夏寒木落九月日蝕廷臣不以告而六飛泛海以成
 王宣王之所為攷焉陛下當時有消弭之道決不至
 此矣至紹興二年八月姦臣擅朝斥逐賢士上干天
[022-9a]
 象有星孛焉攷其日辰乃在譴逐黨魁之後一時羣
 小自以能欺惑宸聽矯誣上天以為除舊布新之象
 顯然載於赦令謂得志矣是年十二月八日行在大
 火三省六曹憲臺諫院一切煨燼冬雷木氷地震海
 溢積隂四十餘日之異雜然竝見其時朋黨已盡逐
 則災祥決不為黨人而見也乃去年九月賊豫稱兵
 徑欲犯蹕人理所無天下之大變也然後知星火雷
 震之類天所以告耳上賴陛下肅將天威聲罪致討
[022-9b]
 明君臣之義以扶三綱戎輅親行師旅用命逐却敵
 人不然其禍可勝言耶以往時天變如彼廷臣為退
 避之計終不足以禳之以比年天變如此陛下決進
 戰之謀轉災為福易於反掌則天人之際其果相逺
 乎臣於此有私憂過計者自十二月二十六七日敵
 騎將退而正月朔旦日有食之三元之始太陽虧光
 不盡如鈎幾于暝晦敵已折北此象何為而見耶其
 時雖下詔音共圗應天之實而未見施為之事民心
[022-10a]
 不信葢陛下避殿減膳大臣上章待罪亦故事之文
 也且不聞舉行又況其他乎迺仲春之月雷電震耀
 繼以雨雹連日大雪甲拆盡摧季春已來及此仲夏
 常隂多雨氣候正寒皆陽微隂盛小人道長敵國憑
 陵之象無逺慮不知愛君者以為日食乃豫賊敗走
 之應也寒雨乃三呉梅潤之常也此言不息使陛下
 遇灾而懼之意不及於太戊畏天之實臣竊憂之臣
 聞日月星辰雖度數有常雷電雨雪雖隂陽為沴然
[022-10b]
 休咎著應則皆人為感之也既因感而致亦可感而
 弭上天可畏不可不畏此古先帝王所以兢兢業業
 而陛下睿哲尤當加意而圗之以祈天永命者也
其在髙宗時舊勞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隂
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寧嘉靖殷邦至于
小大無時或怨肆髙宗之享國五十有九年
 臣聞先儒言髙宗之父曰小乙使髙宗久居民間與
 小人出入同事以知稼穡艱難故曰舊勞于外爰暨
[022-11a]
 小人暨及也孔子曰小人哉樊須也孟子曰有大人
 之事有小人之事葢田野細民耳非奸邪庸佞憸小
 之人也作起也起而即位遭喪宅憂幽默三年未有
 命戒天下莫不虚心傾耳以聽之及其免喪猶弗言
 也羣臣請焉曰不言則臣下無所禀令矣髙宗於是
 作書誥四方舉傅說于版築之間用以為相此言一
 出天下信之喜其得賢臣置左右興時雍之治也得
 賢而任之疑可以自暇自逸猶且不敢荒寧而勤于
[022-11b]
 蒞政故傅說告之曰知之非艱行之維艱髙宗曰爾
 罔予棄予惟克邁乃訓其後雖有飛雉升鼎之異髙
 宗用祖乙之戒正厥事以應之嘉靖殷邦小大無怨
 降年有永享國久長非不忘艱難戒於逸豫何以致
 此哉夫小人無怨人君之盛德也而非可違道以干
 之考傅說告髙宗之言曰惟衣裳在笥又曰官不及
 私昵爵罔及惡德則官爵車服豈可輕以與人而求
 其悅哉若奪私昵之官以與能取惡德之爵以與賢
[022-12a]
 私昵惡德之人獨無怨乎而髙宗乃能行之葢惜名
 器慎賞賜與所當與天下恱之不與所不當與彼自
 其分當然又何怨之敢興哉嘉靖之要無過此矣茍
 為不然則人思茍得廢法毁令紛然求於分外以干
 其上與此則彼怨與彼則此怨不嘉而惡不靖而競
 雖區區不自暇逸亦無益于治矣
其在祖甲不義惟王舊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
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鰥寡肆祖甲之享國三十有
[022-12b]
三年
 臣聞祖甲即湯孫太甲也夫與細民同處可以知艱
 難耳非天質甚賢未有不淪於汙下之習者太甲之
 質中人而已不義惟王為小人所化也伊尹放之于
 桐宫三年自怨自艾復歸于亳起而即位其為小人
 所化之行已改而小人之情狀則盡知之矣伊尹訓
 之曰無時豫怠太甲聽之是以能保惠庶民不敢侮
 鰥寡民安樂之天眷顧之而降年有永享國久長也
[022-13a]
 夫鰥寡之人衆所易陵也惟聖人加意焉故帝堯則
 不虐無告武王則不虐㷀獨成湯則子惠困窮文王
 則政先四者葢天道至大未嘗擇物而覆之代天理
 物不當使匹夫匹婦不被其澤又況衆所易陵之人
 乎茍惟保形勢畏髙明貧者日貧富者日富使强陵
 弱衆暴寡智詐愚勇苦怯疾病不養老幼孤獨不得
 其所人心怨咨干動和氣水旱盜賊由是而作則大
 亂之道矣此古人之言非臣之言也
[022-13b]
自時厥後立王生則逸生則逸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
小人之勞惟躭樂之從自時厥後亦罔或克夀或十年
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臣嘗觀民庶之家其辛勤創業者大率皆黄髮鮐背
 既夀且康至其子孫一傳再傳之後膚革柔脆疾病
 易入嗜慾放恣年命不永豈天使之然哉逸與不逸
 之所致耳況於人君乎晉悼公漢昭帝皆明君也其
 即位之日尚幼耳目口體之奉早矣亦無能夀考況
[022-14a]
 於求為逸樂之主乎或謂漢世宗唐明皇放情恣慾
 而享年甚久則周公之言有時而不可信也臣曰冶
 葛酖酒人食之必死而魏武帝唐太宗不死豈可遂
 以冶葛酖酒為可食哉若漢世宗唐明皇葢千萬人
 而一遇耳以其偶然乃欲以不貲之身而試之非愚
 則狂而已矣臣因周公之言而思之五福一曰夀古
 之聖人無不夀者臣子之願乎君父莫加於此矣而
 周公獨以無逸為致夀之法者葢人君伐生殘形之
[022-14b]
 事有五曰酒曰色曰音曰遊觀曰田獵此五者皆生
 於逸逸則不知戒懼無所用其心於五者必有一惑
 焉惑則心移志易氣耗而形敝不得盡其天年必矣
 後世人主目視極色耳聽極聲口嗜極味撞鐘美女
 酒池肉林日力不足繼之以夜方且溺方士之說鏖
 金化丹以祈不死秦漢之君行之莫效有唐以藥而
 沒者三帝其亦不講無逸之過歟
周公曰嗚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
[022-15a]
 臣聞王季文王之父也太王王季之父也周公言非
 特商之三宗為能無逸我之父祖莫不然克勤于德
 世世相承此周之所以興隆而無替也抑有遏止之
 意人所以肆行而無所畏者不能自抑也遏其妄情
 止其私欲惟義理是從則必畏天命必畏祖宗必畏
 師保必畏諫諍必畏謗讟必畏禍亂凡可以致治者
 無不慕也凡可以致亂者無不畏也此非他人所能
 與由我而已矣故曰克自抑畏言其心自為之不由
[022-15b]
 乎人也然畏一也而有當畏有不當畏者如前所陳
 當畏者也雖聖人不敢不畏若夫逆理之臣子反道
 之仇敵則當修明政刑以禳却之如舜征有苗周征
 三監髙宗伐鬼方宣王伐玁狁亦何所畏哉
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
 臣謂文王大聖人也不以美衣服為心其心在於安
 民重農事耳組麗文繡之飾人心所同欲兒女子之
 所尚士志於道而耻惡衣猶不足與議況為天下國
[022-16a]
 家而好潔其衣服必無逺大之慮矣古人發蜉蝣之
 刺為是故也康功者安民之功也田功者重農事也
徽柔懿恭懷保小民惠鮮鰥寡
 臣謂徽柔懿恭者周公形容文王德美之言猶書稱
 文武曰聰明齊聖語稱夫子曰温良恭儉讓之類也
 人君執剛行徤威如雷霆故以徽柔為難尊無與比
 天下奉之故以懿恭為難徽也懿也皆美也美于和
 柔非强柔也美于謙恭非强恭也其德氣粹美如此
[022-16b]
 若慈父母焉所以能懷保小民惠鮮鰥寡也鮮乏少
 者也鰥無妻者也寡無夫者也文王所施惠賜予者
 乃乏少匹夫匹婦之類非補有餘損不足也天之道
 損有餘而補不足虧盈而益謙君之道當抑兼并扶
 貧弱裒多而益寡文王所為與天合德而不以私情
 好惡為予奪也昔者子華使於齊冉子為其母請粟
 子曰與之釡請益曰與之庾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
 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
[022-17a]
 繼富孔子之言豈特為子華發哉葢聖人用財之政
 莫不如此是故髙爵厚禄之人而又分之以貨寳惟
 恐不足陪之以土壤莫知紀極則繼富矣而匹夫匹
 婦至於飢寒凍餒而莫之恤者必不能周其急也此
 伯者之所不為而況文王如天之道乎
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萬民
 臣謂人過時而不食則飢寒之患立至文王獨何所
 急而自朝至于日中昃猶不暇食哉葢其心以天下
[022-17b]
 為一家以百姓為一體言有不便於民事有不益於
 治者切心思慮而改行之以民情和恱無有怨怒為
 事誠有時而不暇食耳非虚言也禹曰啓呱呱而泣
 予弗子伊尹曰先王昩爽丕顯坐以待旦孟子曰周
 公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孔子曰吾嘗終日
 不食終夜不寢大聖人憂世猶若是況不及聖人者
 當如何哉雖然勤有二道於所當勤而勤之則事立
 而功倍於所不當勤而勤之徒敝精神勞體膚而無
[022-18a]
 益也秦始皇衡石程書隋文帝衛士傳餐非不勤矣
 而其治亂比之文王如天壤之相絶葢徒勤而已矣
 冉子退朝孔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
 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葢譏其勤勞於事而不
 知為政也政與事相似而不同人君能識政事之異
 親政而不親事則知所勤矣
文王不敢盤于遊田以庶邦惟正之供
 臣謂惟正之供者賦稅之常也所入有定數則所用
[022-18b]
 有定式一或妄費必將不給而加賦横斂之政出矣
 遊田者一時之逸樂也以一時之逸樂使斯民困於
 供億文王不忍也惟其不忍是以不敢盤于遊田其
 自克如此嗚呼文王之德至矣哉
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國五十年
 臣聞文王年四十七賜斧鉞得專征伐為西方諸侯
 之長雖身不有天下而後世推原得天下之始則自
 為西伯時實受天命矣文王享夀九十有七年享國
[022-19a]
 五十年而曰受命惟中身者先儒謂舉全數也四十
 七年之前為諸侯四十七年之後為方伯三分天下
 有其二其權重矣其勢崇矣其富貴將極矣而文王
 自奉未嘗加於昔日不侈衣服不遑暇食不盤遊田
 以伐其生蕩其志克綏期頤之夀非德勝其氣性化
 其欲不為權勢富貴所變何以至此此文王之所以
 聖歟
周公曰嗚呼繼自今嗣王則其無淫于觀于逸于遊于
[022-19b]
田以萬民惟正之供
 臣謂嗣王者指成王也則者法也淫者過也文王于
 觀逸遊田不敢有所過為成王者當法其不過于觀
 逸遊田也何謂觀如魯隠公觀魚于棠莊公觀社于
 齊齊景公觀于轉附朝儛之類臧孫所謂不軌不物
 曹劌所謂後嗣何觀而晏子所謂流連荒亡為諸侯
 憂則觀之過也何謂逸如魯文公三不㑹同而怠于
 邦交四不視朔而怠于布政作主稽緩而怠于練祭
[022-20a]
 太室屋壞而怠于宗廟自正月不雨至於秋七月而
 怠于憂旱魯國失政自文公始則逸之過也何謂遊
 如周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將皆必有車轍馬跡
 焉秦始皇隋煬帝作離宫别館不知其數千乘萬騎
 極意巡行百姓嗟怨以亡其國則遊之過也何謂田
 如夏太康畋于有洛之表十旬不返為羿所奪羿又
 不監冐于原獸忘其國恤而思其麀牡為浞所殺漢
 武帝微行出獵夜過栢谷渇而求漿為主人所辱則
[022-20b]
 田之過也故于觀于逸于遊于田則必輕費妄用萬
 民正供之常賦不足以給之而重斂於民民力窮困
 弱者死溝壑壯者為盜賊莫與守其國家而欲與之
 偕亡矣其初特欲為快樂耳其終至此此聖人所以
 長慮却顧而戒之於其漸也
無皇曰今日躭樂乃非民攸訓非天攸若時人丕則有

 臣謂無皇者不敢自暇也不敢自暇曰姑為今日之
[022-21a]
 樂後日不為也今日為之心必好焉安能忘之後日
 欲不為得乎若曰姑為今日之樂耳則是逸意已萌
 民心不從天意不順下得罪於民上得罪於天如此
 之人大有過咎也若順也丕大也民以力事其上艱
 難孰甚焉而我以躭樂臨之彼肯服乎杜牧之曰使
 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者非民攸訓之謂也天行
 健一日一夜周三百六十五度凡物之健者無以加
 之故君子自强不息上法乎天畏天之威憲天聰明
[022-21b]
 庶乎其能則之也茍躭樂暇逸弗克若天天其眷顧
 乎書曰紂自息乃逸天罔愛于殷非天攸若之謂也
 天所不順民所不從人君之過咎無大於此矣凡此
 皆以情慾自恕謂一日躭樂不足為害者也人情猶
 水耳隄防謹固則水不得洩一有蟻穴之漏則千丈
 之隄百尺之防亦將潰矣禮法嚴備則情不得放一
 有自恕之意則經禮三百曲禮三千亦將廢矣故臣
 竊謂無逸之君未有不謹於禮者能克己復禮逸何
[022-22a]
 從生乎
無若殷王受之迷亂酗于酒德哉
 臣謂紂之無道後世言惡者必稽焉周公方稱文王
 之聖又及商紂之惡無乃不類乎葢人心無常也操
 之則存舍之則亡罔念則狂克念則聖使成王聽周
 公之訓則有及於文王之理使成王而忽周公之訓
 則有同於商紂之道葢中人之性可上可下惟有志
 之君乃能自克焉耳齊小白用管仲則九合諸侯一
[022-22b]
 匡天下用䜿刁易牙則身死在殯四隣謀動其國家
 唐明皇用姚崇宋璟則海内晏然幾致刑措用李林
 甫楊國忠則失國播遷出咸陽四十里而無食是故
 明主兢兢憂畏必近君子必逺小人不諱亂亡不惡
 逆耳雖比已為丹朱如禹之於舜方已以商紂如周
 公之於成王亦所樂聞而喜聽銘心而永戒是以不
 至於亂亡而能保其安逸也
周公曰嗚呼我聞曰古之人猶胥訓誥胥保惠胥教誨
[022-23a]
民無或胥譸張為幻
 臣謂古之人者周公稱往昔聖賢君臣也胥者相也
 相誥訓以事而相啟迪相保恵以德而相安和相教
 誨以道而相成就君有過舉臣則正之而無隠臣有
 未盡君則求之而不蔽各務展盡不事形迹讒言不
 入譖愬不行上下交而志意通物理明而人情達小
 民所以不敢相與譸張為幻以誑惑其上也譸張誑
 也幻惑也凡姦憸之人欲誑惑其上者必因其所好
[022-23b]
 惡之偏而入其說貪則誘之以貨財怯則導之以畏
 懦是非不明則變亂邪正以遂其私賞罰不當則誣
 罔功罪以壞其政自旁人觀之猶幻師施迷人之術
 顛倒反易亂其耳目被幻者初不自覺乃以為誠然
 是可歎也憸姦之人多矣周公欲成王不為所惑則
 莫如受忠良之訓告求吉士之保恵師賢哲之教誨
 姦憸逺屏誑惑何因而至哉
此厥不聽人乃訓之乃變亂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民
[022-24a]
否則厥心違怨否則厥口詛祝
 臣謂正刑者正法也詩稱文王曰刑于寡妻古之王
 者知命之不長是以為之律度陳之藝極引之表儀
 告之訓典以遺後嗣保其國家所謂正法也後嗣之
 賢者則監于成憲後臣之賢者則謹守前規天下所
 以治安民心所以不怨謗言所以不作也至其子孫
 不知前人之艱難不知小人之依恃不聽訓誥保惠
 教誨之言於是姦憸之人因其所好而訓之曰先王
[022-24b]
 之法何必固守而不變也時既不同事與時並有損
 有益同歸于治而已世主甘心而不察於是先王正
 法自大至小無不更改違道咈民茍便一切之欲天
 下騷動民不得安怨讟並興入於大亂而莫可捄止
 矣原其所以皆出於人主自聖輕忽其臣不求忠良
 以胥訓誥不求吉德以胥保惠不求賢哲以胥教誨
 而姦憸之人譸張為幻故耳往在熙寧欲大有為王
 安石譸張新法之說而為幻往在崇觀欲承考志蔡
[022-25a]
 京譸張紹述之說而為幻往在宣和欲文致太平王
 黼譸張享上之說而為幻往在靖康欲好邊疆耿南
 仲譸張講和之說而為幻皆以一言中人主之欲馴
 致禍釁塗炭生民家國兩亡豈不痛哉方姦憸在位
 之時與其徒黨唱和響應欺罔其君以竊富貴而志
 士仁人觀之於隠微側陋之中與世俗幻師以術誑
 惑迷人而取其金錢見笑於旁觀者無以異也前車
 已覆後車當戒臣敢因是有獻焉臣聞天下有至正
[022-25b]
 之理自有天地生人以來至於今日不可改者存之
 則為正心行之則為正道言之則為正論盡之則為
 正人先王用是建立注措而謂之正法也何謂正天
 尊地卑君臣之義不可易也比年以來縉紳大夫忘
 君臣之義譸張為幻者又有甚焉尤可駭懼邦昌僭
 君入尸天位天下大變也從之者則譸張為幻謂能
 存宗廟活百姓矣苗劉握兵謀為簒逆天下大變也
 助之者則譸張為幻請録用其黨使言者勿論矣豫
[022-26a]
 賊挾敵竊汙京邑天下大變也許之者則譸張為幻
 欲通書問講隣好受禦餽以免其討矣稽之古訓無
 有是事特出於庸人懦夫偷生茍活為持禄保位之
 計滅三綱毀五常而不顧變亂先王之正法豈不逆
 理之甚乎陛下深思所以致此者而求忠良相訓告
 求吉德相保惠求賢哲相教誨愛日惜時不自暇逸
 則所言所行無非正法而譸張為幻者猶雪見晛亦
 何所施其說哉不然正法消亡邪法熾甚非國家之
[022-26b]
 福也
周公曰嗚呼自殷王中宗及髙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
兹四人迪哲
 臣謂哲者智也迪者由也由其天稟之智不以私欲
 昏之則其明不蔽所以人莫得而欺之也中宗髙宗
 祖甲文王四人者葢嘗苦其心志空乏其身行拂亂
 其所為矣所以動心忍性兢兢業業不敢少有逸豫
 故其智慧日開情偽盡知天下之理無不昭晰彼譸
[022-27a]
 張為幻者莫得投其隙葢無逸之功也哲非人所能
 乃天所命也天命之而人不能自迪猶鑑之不拭塵
 愈集之猶井之弗汲泥愈汩之則昏然而已矣傳說
 告髙宗當念終始常主于學惟學可以順志于理能
 務時敏速而不怠則其修勉乃有所至此亦迪哲之
 道也故董子曰强勉學問則聞見博而智益明勉强
 行道則德日起而大有功此皆聖賢之格言人主所
 當自克以行之者也
[022-27b]
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則皇自敬德厥愆曰朕之
愆允若時不啻不敢含怒
 臣謂自常情觀之以小人而敢怨恨人君毁詈君父
 罪不容於死此周厲王所以設監謗之官秦始皇所
 以設偶語之禁或至於誅腹非戮反唇無所不至也
 古之聖人所見廣大不自私其一身惟恐有一言一
 事之不善故開闢言路使無壅蔽凡有口之人皆得
 以其情上達故曰士傳言庶人謗商旅議于市工執
[022-28a]
 藝以諫夫惟如此是以身無擇行朝無粃政以成安
 逸之功此周公所稱之意也皇大也大自敬德者責
 已而不責人之甚也責已而不責人信美矣則將何
 以驗之必曰朕之過失誠若是也心既樂聞之其形
 於辭色者一無忿疾之可見也不特不敢含怒而已
 夫然後人知其君納諫受言雖怨詈之至亦欣然接
 之出於至誠而非矯飾四海之内皆將輕千里而來
 告之以善而德庸有不至治庸有不成乎恭惟本朝
[022-28b]
 祖宗無不虚懷從善勉於改過所言言路未嘗蕪塞
 太平百年自王安石得志好人之同乎已而惡人之
 異乎已擯逺老成汲引輕薄風俗大壊蔡京繼之專
 以朋黨一言禁錮忠臣義士或謂之詆誣宗廟或謂
 之怨讟父兄或謂之指斥乘輿或謂之謗訕朝政行
 之二十年天下之士不仕則已仕則必習為導諛相
 師佞媚歌功頌德如恐不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
 日戎馬在郊烟塵暗闕而人莫敢告也天下猶人之
[022-29a]
 一身言路猶闗膈也闗膈通則血氣流行而身體通
 言路通則得失不蔽而政事治安石蔡京之化淪浹
 乎三紀之外至今遺風餘俗未消殄也欲變革之在
 陛下一人而已孔子曰天子有争臣七人雖無道不
 失其天下以後世觀之劉安欲叛漢獨畏一汲黯而
 不敢發使人主得如黯者七輩正色立朝昌言無隠
 小人必退聽姦宄必息心豈特不失天下而已哉固
 可以變危為安易亂為治矣又況能如周公所戒普
[022-29b]
 受天下之言者乎
此厥不聽人乃或譸張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則信之
則若時不永念厥辟不寛綽厥心亂罰無罪殺無辜怨
有同是叢于厥身周公曰嗚呼嗣王其監于兹
 臣謂人君信譸張疾怨詈是不以堯舜自待而以周
 厲王秦始皇為可法也小人善於誑惑者未有不以
 告怨詈為小心茍入其說則必以萬乘之重而計較
 曲直於匹夫之口不從長思念其為君之道其心褊
[022-30a]
 隘記過不忘罰無罪殺無辜天下之怨舉集之矣孟
 子曰無罪而殺士則大夫可以去無罪而戮民則士
 可以徙恐其漸及於己也賢人君子衆心之所與也
 小人欲肆其姦必忌君子君子無罪可指則必反指
 為小人匿言潛譛以中傷之或以為退有後言或以
 為賣直歸怨或以為取名於外或以為朋比欺君其
 術雖多大要不出此數者人主一怒小則謫罰大則
 誅殺不知其實則無罪徒默受天下之怨也隋煬帝
[022-30b]
 嘗謂左右曰吾性不喜人諫臣下知之恣為譸張以
 憂國者為怨以忠言者為詈宇文士及虞世基之流
 以此取寵至於大難忽作兩臣終得自全而煬帝獨
 尸其禍則以衆怨所叢不怨言者而怨聽者故也或
 曰罰一無罪殺一無辜何遽至此臣應之曰自秦皇
 隋煬觀之所殺固多其亡非不幸也自葛伯觀之則
 以殺一童子而滅其社稷自啇紂觀之則以殺一比
 干而失其天下然則繫殺罰之當否耳豈在多寡乎
[022-31a]
 周公戒王無逸而及此則以心昏志蔽讒邪得入者
 皆生於好逸求安不知警懼浸淫及亂而罔覺也是
 以反復言之驗於成王躬致太平則其著心服行之
 效不可誣已
 
 
 
 
[022-31b]
 
 
 
 
 
 
 
 斐然集巻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