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1a]
王黄州小畜集卷第十九
序
中書試詔臣僚和御製雪詩序
三諫書序
東觀集序
送㓂宻直西京遷葬序
送張詠序
送鞠仲謀序
送孫何序
送丁謂序
送王旦序
[019-1b]
送戚維序
送譚堯叟序
送牛冕序
送李巽序
諸朝賢寄題洪州義門胡氏華林書齋序
周易彩戲圖序
中書試詔臣僚和御製雪詩序
雍熈紀號之四年冬十有二月寳圖大昌歲律將暮日窮
次而月窮紀方及送寒車同軌而書同文咸歸大化五行
以之順序六氣以之和平䌓雲翳空宻雪飄野至誠攸感
爰當大蜡之期上瑞斯呈何止小康之兆其始也隂風淅
[019-2a]
瀝㣲霰悠颺散五糓之精華潤三農之畎畒上林未暖而
花發禁柳不春而絮飛星榆之華下靑冥琪樹之蘂飄滄
海點綴於五城雙闕飛飜於三市九衢溟濛而逺蔽耕壇
凌亂而光生御坐天顔兊恱臨軒乍滿於重瞳民心乂安
在野惟聞於皷腹則有天禄石渠之士鴻筆麗藻之臣覩
是休祥聿陳謌詠風雅作矣見王化之興隆物情誘之動
詩人之藻思同稱聖感互逹天聦皇帝樂善忘疲誨人無
倦詔令向所進者咸可屬而和之塤篪之韻相諧黼黻之
華交映虞謌魯頌鏗鏘俱合於聲詩王後盧前頴脫各呈
於鋒銳賡謌旣罷睿覽尤嘉于是宸睠曲廻王言煥發示
天心之善誘降御製以作程稱賞良多激勸斯在遂使四
[019-2b]
方文士不敢言詩五牓門生咸思閣筆夫如是則周穆之
詠黄竹秖因隂沴而興懷漢祖之謌大風但以壯士而爲
念未若我六出之瑞不愆伏於天時四始之興乃形容於
盛德而又賜以聖作耀乎人文足可以播大宋之樂章躋
攀三代表聖人之能事糠粃百王且夫其言七同七星之
垂象其句八同八音之治世其韻四若四時之成功有以
見睿哲文思不徒然矣冝乎編群彦之什附一人之詩煥
比昌期傳爲嘉集俾夫千古而下六義孔昭且知文物之
大興君臣之相合也不其盛哉臣稽古寡聞效官無績堯
庭擢第雖有玷於科名吴郡字人實乆抛於筆硯序兹盛
事頗媿非才亦猶淸廟有儀必覆之以茅屋錦𫀆在御或
[019-3a]
尚之以褧衣幸獲紀於文明庶有光於賤吏臣謹序
三諫書序
臣聞前事者後事之元龜也是以讀二帝之典則首曰稽
古帝堯又曰稽古帝舜以唐虞之聖尚考古道而行况居
三代之末乗百王之弊者乎臣遭遇入明叨竊名器更直
多暇閉門讀書見前代理亂之源覧昔賢諫諍之語念空
文之未泯痛直道之難行放逐以終而詞氣不屈布在方
冊千古如生苟舉而行之則其道未墜因採掇古人章䟽
可救今時弊病者凡三篇其一以搢紳浮競風俗澆漓率
多躁進之徒鮮聞篤行之士不移舊轍漸紊彛倫臣故獻
劉寔崇讓論其二以齊民頗耗像教彌興蘭若過多緇徒
[019-3b]
孔熾蠹人害政莫甚於斯臣故獻韓愈論佛骨表其三以
選舉因循官常隳紊署置不已俸禄難充但蠹疲民罕聞
良吏臣故獻杜佑併省官吏䟽斯皆事可遵行言非迃闊
亦欲使昔賢遺恨發自㣲臣前代遺文興于聖主者也毎
篇之末臣别有起請條目指陳時病稽合前文庶引古以
證今必朝行而暮復又自立問難綴于終篇斷在不疑以
絶浮議待罪之至引表具焉
東觀集序
士君子者道也行道者位也道與位并則敷而爲業皐陶
益稷謨伊訓之類是也道髙位下則垂之於文章仲尼經
籍荀孟楊雄之書之類是也洎三王道喪五伯風行有位
[019-4a]
之人以彊兵爲事業在野之士以小辯爲文章雖兩漢遏
其頽波而六朝蕩其餘燼天未猒德付於李唐然而三百
年間聖賢相㑹事業之大者正觀開元文章之盛者正元
長慶而巳咸通而下不足徵也企及三代其惟 聖朝我法
天崇道皇帝之宅天下也守堯之仁躬禹之勤奮成湯之
武闡姬昌之文仁以布政故兆民之心歸焉勤以開國故
九土之貢入焉武以定亂故姧雄䟦扈弭焉文以化俗故
詩書禮樂行焉是以儒教賢臣出事業昭于上文章燦于
下德生人而未有道與皇而比崇天下文明我弗多讓然
而漢文之代賈誼之道不行元和之時李賀之才自夭天
弗與命位不稱才豈曰無時亦將有數故著作郎直史館
[019-4b]
羅君之謂乎君諱處約字思純其先京兆萬年人曽祖彖
長安令彖弟衮有文學大名歴事僖昭二帝入梁爲諫議
大夫有文集行于代祖僅萬年令父濟皇朝太常丞處約
九歲能賦詩十三通經義尤長于易故所爲文必臻乎道
二十六御前擢進士第解褐宿州臨渙簿再命蘇州吴縣
宰得大理評事雍熈中被召赴闕試文於相府制授大著
作直太史氏面賜銀章朱紱以榮之明年乗使車將帝命
按獄訟於江浙採風謡於湘潭舉善發姦不避權貴雖被
劾者側目而君子是之不幸以淳化元年十一月卧疾終
于家年三十三亦賈誼李賀之儔也友人翰林學士尚書
祠部郎中知制誥蘇易簡左司諌知制誥王某以布素之
[019-5a]
分哭之慟收其遺文灑淚編次勒成十卷以其終于史職
目爲東觀集緫謌詩賦頌私試五題雜文碑記書啓序引
表狀祭文凡數百章十萬餘言其間有東皐子楚義帝碑
録希夷子言書野叟壁數篇極乎天人之際者也味其文
知其志矣噫國初巳來才有餘而位不至者若壽光李均
襄陽觀風從事郭昱太常博士董淳太子中允頴䞇斯皆
賷志沒地垂之空文異日國家詔史臣修文苑傳此數人
者不可遺也使處約之名與之同列文亦無愧行又過之
亦足彰好文之朝得賢之盛也故并序其官氏拜章進御
乞付三館亦所以備史筆之闕文也
送冦宻直西京遷葬序
[019-5b]
皇上省徽號之明年春正月尚書郎直宥宻上谷冦平仲
葬先正少卿于西雒君命也外姻同位飲而餞之咸以爲
哀榮之極矣初少卿之終也平仲尚㓜葬是以緩洎平仲
十九登進士第三遷得佐著作尹成安縣成安大名之屬
邑大名少卿佐幕之地也親友間有以葬事爲請者平仲
曰未也於禮子爲大夫父爲士祭則大夫葬則士吾先人
以懿文茂行中甲科遭時亂離終于下位今吾雖爲王官
尚未通籍苟贈典不及則吾先人陪臣矣若以士禮葬之
吾弗忍也且非所以顯吾親而成吾孝耳議者聞之曰冦
氏果有後于宋乎其志大也越明年遷殿中丞循恩例也
時夏師未復兵食頗艱乃詔平仲使西北邊歸上便冝因
[019-6a]
得召見試禦戎論稱上旨制授右正言分直東觀且以邦
計之地吏縁爲姦輟史筆之才試奏刀之利君子不器斯
之謂歟㑹詔下百官各言邊事平仲慷慨拜章極陳利病
天子壯之不數日擢拜虞曹郎寘于宻地㝷以天官之職
委焉出領銓衡入備顧問揚清激濁物論多之旣而有司
以平仲貴爲侍臣當贈父母故少卿太君之並命行焉平
仲於是卜地開阡擇日請告上可其奏贈禮有加翌日别
堯階趍雒汭金印紫綬白馬素車且護先太君之神柩附
焉禮也君子曰少卿之積善餘慶也旣如彼平仲之遇主
榮親也又如此詩云詒厥孫謀以燕翼子少列有焉經曰
立身揚名以顯父母平仲有焉群公著位明庭弗克㑹葬
[019-6b]
盍各賦詩取白華之義謌孝子之㓗白乎直鳳閣王某序
以冠其首云
送張詠序
今之縣尹古之諸侯自秦郡天下小國皆化爲縣縣有政
聽郡條而後行縣有長觀牧守而後動秩卑禄微弗足自
庇固不暇使風俗之移易逮乎炎漢隆興始有重外之旨
故命郎官岀宰百里之邑秩四百石尊其位厚其禄蓋欲
分君憂而求民瘼也由漢而下邑官益卑故梁竦有徒勞
之言淵明起折腰之歎儕胥伍吏區區于風塵間遂使抱
王佐者恥而不居黷貨利者稔而自處苟縣政有闕率曰
吾將罷兹邑而適他邑烏用革焉縣人有病亦曰吾將捨
[019-7a]
比民而涖他民烏用易焉觀其視一邑之政臨一邑之民
若行客之宅邸舎也待旦而去固無所惜焉風行雷同䆮
而成俗良由國家小親民之任輕字人之官之致也將拯
其弊非聖人孰能制乎宋天王嗣位之五載親選貢士分
甲乙科中甲科者通理郡事乙科者專任縣政尊以廷評
之位重以使者之車縣政有闕得以擅革縣人有害得以
專易旣革且易不康何待詩所謂能官人者豈獨羙于文
王乎淸河張詠字復之本宅九河間少有竒節釣魚侍膳
外讀書無虚日秉筆爲文落落有三代風今春舉進士一
上中選將我王命莅乎崇陽分君之憂使帝心休休乎求
民之瘼使人心熈熈乎江流之南郡大惟鄂鄂人得賢亦
[019-7b]
孔之樂波映鸚洲煙藏鶴樓白雲芳草思古悠悠堂有鳴
琴足以振穆若之風樽有醇醪足以養浩然之氣維江湯
湯鑑其襟䄂維山峩峩媚其户牖鱠得魴鱸菓多橘柚吏
隱于兹足保無咎且優且游勿爲江山羞復之勉旃云尔
送鞠仲謀序
皇宋嗣位之五祀余始隨計吏識鞠生于場屋中是歲余
與生俱爲御試所詘胥别輦下邈無音塵王八年春余第
中乙科生以家艱不預于選閱同年之籍不下二百人無
生之名爲長太息矣洎余解褐掌簿書于成武句縣即隋
之戴州也庭有頑吏土無秀民或通刺而來者皆腐儒也
以是供吏職奉晨羞外經旬浹未甞與人語居一日生欵
[019-8a]
扉而來余旣喜且媿蓋喜生之命駕而媿生之未禄也問
其行則曰哀瘵之中不敢事筆硯而事家産姑以卜葬爲
事耳曰某之祖考洎季父俱以游宦終于理所今悉扶護而
歸將祔于故里且出中諌蘇公德祥餞行文序以示余夫
蘇公天下之名士也非生之博雅篤行又烏肯序以襃之
且述生自申抵陜歴河陽下洛都由浚郊而東至于髙宻
迃行曲塗殆近萬里事具蘇中/諌序中非事父母能竭其力者孰
能與于此乎余因念家本寒素宅于澶淵梁季亂離舉族
分散叔父沒于兵而葬雷夏伯父沒于客而葬博關太夫
人又旅葬于濟當時未名以乞丐自給無立錐之地以息
㓜累況殯禮乎今兹起家位下俸薄接晨炊之不及況塋
[019-8b]
域乎一旦覩生之行事良可慟哭噫堂有嚴君微得月俸
以奉甘旨則生之幸民也野有露骨無土地以厝窀穸則
生之罪人也誓將積餘俸市髙原捧土起墳負骨歸葬以繼
生之行事則所願畢矣辱生之來起余以不匱之志受惠
多矣生之門地文學巳備蘇公之筆故不書但感慨而序
云
送孫何序
天之文日月五星地之文百糓草木人之文六籍五常捨
是而稱文者吾未知其可也咸通以來斯文不競革弊復
古冝其有聞國家乗五代之末接千歲之統創業守文垂
三十載聖人之化成矣君子之儒興矣然而服勤古道鑚
[019-9a]
仰經旨造次顚沛不違仁義拳拳然以立言爲巳任蓋亦
鮮矣冨春孫生有是夫先是余自東觀移直鳳閣同舎紫
微郎廣平宋公甞謂余曰子知進士孫何者耶今之擅埸
而獨歩者也余因徵其文未獲㑹有以生之編集惠余者
凡數十篇皆師戴六經排斥百氏落落然真韓柳之徒也
其間尊儒一篇指班固之失謂儒家者流非出于司徒之
職使孟堅復生亦當投扙而拜曰吾過矣又徐偃王論明
君之分窒僣之萌足使亂臣賊子聞而知懼夫易之所患
者辨之不早辨也斯可謂見霜而知冰矣樹教立訓他皆
類此且其數千萬言未始以名第爲意何其自待之多也
余是以喜識其靣而願交其心者有日矣今年冬生再到
[019-9b]
闕下始過吾門博我新文且先將以書猶若㝷常貢舉人
恂恂然執先後禮何其待我之薄也觀其氣和而壯辭直
而温與夫向之著述相爲麦裏則五事之言貌四教之文
行生實具焉冝其在布衣爲聞人登仕宦爲循吏立朝爲
正臣載筆爲良史司典謨備顧問爲一代之名儒過此則
非吾所知也豈止一名一第哉告歸許田序以爲贈余非
多可而易與者也凡百君子冝賀聖朝得賢吾道之不墜
爾
送丁謂序
主上躬耕之歲僕始自長洲宰被召入見由大理評事得
右正言分直東觀旣歲滿入西掖掌誥且二年矣由是今
[019-10a]
之舉進士者以文相售歲不下數百人朝請之餘歴覽忘
怠然有視其命題而罷者有讀數句而倦者有終一篇而
止者或詩可采其賦則無有也或賦可稱其文則無有也
能全之者百不四五况宗經樹教著書立言之士乎去年
得富春生孫何文數十篇格髙意逺大得六經旨趣僕因
聲于同列間或曰有濟陽丁謂者何之同志也其文與何
不相上下僕未之信也㑹有以生之文示僕者視之則前
言不誣矣是秋何來訪僕旣與之交又得生之履行甚熟
且渇其惠顧于我也今春生果來益以新文二編爲書以
投我其間有律詩今體賦文非向所號進士者能及也其
詩效杜子羙深入其間其文數章皆意不常而語不俗若
[019-10b]
雜于韓柳集中使能文之士讀之不之辨也由是兩制間
咸願識其面而交其心矣翰林賈公尤加歎服是知道之
尊人也豈位也乎哉學之富人也豈貲也乎哉今之不勤
于道不力于學而望人之知者冝視丁氏子之道何如哉
告歸許田序以爲贈
送王旦序
聖人籍千畒之歲元老膺三入之命王澤大賚廟謨惟新
有善必舉有惡必去廼放鄭侯以肅京輔有以見善人爲
邦而不善者逺矣言念圃田擇賢而治用禦暴横是資循
良先詔侍御史范陽盧公牧而撫之次命殿中丞郎邪王
公通而理之皆能哲也王公即故夏官貳卿之子也以雄
[019-11a]
文直氣揚其父風以儒學吏才張爲國器是行也所任雖
小而所委重矣西門秋風北闕行色四牡夙駕五馬迎郊
朝僚知其得賢郡人歌其來暮右省諫官王某蹟鄭民之
旨爲詩以送焉辭曰昔我鄭邦厥守不良厥佐吐剛吾相
疾之吾君竄之我民用康今我鄭封其守惟公其佐惟通
吾相僉之吾君命之我民其豐滎澤之獸溱水之魚泳爾
淸流毓爾豐芻不弋不綱與民同蘇匪我聖君匪我相臣
暴曷去兮賢曷舉兮革我苦兮爲樂土兮
送戚維序
崇位厚禄人心弗欲者鮮矣然取之不以道昔人不貴焉
是知學古入官沉于下僚者非君子之恥也鹽官戚君始
[019-11b]
以儒雅受訓于庭復以文學䇿名于國終以廉平莅事于
官下筆到古人誦書得聖理家門嗃嗃敦大易之象親族
熈熈有遂古之風士流之家仰爲模範用是而進雖位未
崇禄未厚固不爲恥耳自釋褐巳來縻郡曹沉邑佐㒹躓
窮苦者二十年晨夕芳鮮曽未快志況温飫妻子乎去年
叅常調選于天官始授郡主簿輦親挈子來即譙亳修吏
職外日得以俸給躬薦甘滑綵衣煌煌色若自得古之稱
孝子者殆將無及今年秋國家以蜀之令長闕而未𥙷用
是有遂寧之命公不以遐適爲念而以違養是患且曰退
耕無田則伏臘寅酉其可虞乎進而取禄則温凊喜懼得
無思乎藩羊其羸進退安據復自念曰與其千里負米孰
[019-12a]
若五斗折腰者邪一旦捧天書禀親旨拜手北堂膏車西
下白華在詠心其揺揺劒關倚雲遐指天末名利之役其
若是歟噫導一人之澤楅百里之民亦足行乎道也食有
道之禄及髙堂之親亦足光乎孝也割慈去里無庸介懷
矧皇朝平蜀巳來宰邑相望于候館是以宋紫微由小著
往楊侍御自拾遺出是役也安知遂寧不爲大來之朕乎
行哉勉旃勿以銅墨爲媿耳
送譚堯叟序
古君子之爲學也不在乎禄位而在乎道義而已用之則
從政而惠民捨之則修身而垂教死而後巳弗知其他科
試已來此道甚替先文學而後政事故也然而文學夲乎
[019-12b]
六經者其爲政也必仁且義議理之有體也文學雜乎百
氏者其爲政也非貪則察渉道之未深也是以取士衆而
得人鮮矣官謗多而政聲寢矣吾友殿丞譚公其近者歟
讀堯舜周孔之書師軻雄韓柳之作故其修身也譽聞于
郷里其從政也惠布于郡縣先是君解褐得廷尉評尹邵
陽縣湘民受其賜再命得通判犍爲郡蜀吏畏其能㑹天
子欲廣視逺聽黜幽陟明詔廷臣之親信者採風謡于蜀
部復命之日奏君爲理最亦旣受代丞相以名聞且將召
對有日矣丁太夫人憂公聞訃號絶見星而行泣血三年
不交人事君子以爲知禮服闋循常典除佐著作翌日有
司舉舊事以言制授殿中丞旌善政也議者謂君必直東
[019-13a]
覲爲史臣立一家之言垂千古之誡斯當仁矣而襄陽大
郡通理歲滿執事者以君塞詔焉人以爲滯才君以爲得
所蓋將葬父母植松楸焉畢婚嫁備榛栗焉然後邵陽犍
爲之化復行江漢惠加于俗政聞于朝則排金門上玉堂
豈爲晚也同雲四合臘雪將下釃酒叙别得無言乎
送牛冕序
今天下之士由科試入仕者以第進士爲羙名京官者
以游三館兩制爲近職釐外務者以任刺史二千石爲親
民語名郡者以丹陽爲重地疇能兼之吾友隴西牛君有
是夫君甞倅二郡牧一州所在稱理有龔黄之政焉又甞
佐秋官詳庶獄事無枉撓有于張之風焉游館殿專筆削
[019-13b]
襃善貶惡有班焉之辭焉好風什多吟詠寒苦淸麗有元
白之思焉求外官能得大郡向所謂羙名近職親民重地者
君兼而無媿矣君是行也上有垂白之親下有趨庭之子
家人嗃嗃而内職兄弟怡怡而外和含飴弄孫盡髙堂之
樂腰金拖紫居百城之長爲儒之榮至矣爲子之道光矣
其當報吾君而惠吾民乎勿使採詩者聽伐檀之刺也
送李巽序
古者設關所以禁末游爲市所以通貨殖後世因而有稅
焉亦以資國用而佐地征也歴代便之未甞或改舊制皆
委郡縣署胥徒以掌其務故侵漁自奉利入于下割剥公
行怨歸于上不有釐革孰爲經乆國初巳來始用儒臣以
[019-14a]
莅之錫之皇華尊其任也委以利柄觀其器也是以周行
之士由此而進焉端拱元祀夏六月詔以光禄寺丞李公
督婺州關市之賦遵歴試也君建陽人少以文章干禄江
表神德平吴之六年皇上嗣統之三載始隨計偕求試于
大宗伯君尤善辭賦得貞元長慶時風格如土皷蜃樓數
篇皆辭理精妙出人意表故秉筆者許之僕時在埸屋與
之游者凡三年同登乙科交分益至是以君之文行可得
而熟矣冝乎立丹墀奮鴻筆作邦家之秀爲搢紳之光而
適海隅釐冗務者何哉蓋建谿婺女實隣境也君離邦去
里自閩之蜀官歴再命年將一紀堂有親老室有妻子是
行也道未暢於國孝可成于家也士君子聞而榮之噫行
[019-14b]
道之要利不如義立事之幹義不如利昔君佐管城宰晉
原撫民人親稼穡非謂義乎今君奉朝命臨外司歛關征
助經費非謂利乎義以行之利以幹之政成歸朝何往而
不濟上國殘暑江天早秋涼風入懐舊物在目郡守迎勞
郷人詠謌徴四牡以讌使臣唱白華而延孝子柅軺車于
故里侍板輿于任所有道之禄得以及親無外之時得以
聚族綵衣奉養何樂如之至止之日爲我登八詠樓賦新
什以寄逺即嘉惠也懐安敗名樂不可極仲權其志之
諸朝賢寄題洪州義門胡氏華林書齋序
吾讀兩漢書見制誥一下未始不以舉孝悌力田爲急冝
其風俗淳厚宗社長乆矣今天子大孝如舜至仁如堯恥
[019-15a]
言覇圖純用帝道然而乗五代之疵國化百年之汚俗以
爲非孝弟不足以敦本非旌表不足以勸民南昌舊都胡
氏大族一門守義四世不析乃降詔命旌其里閭聲聞于
天風化于下大哉聖人之于孝治若是之極也自爾胡氏
登進士第者二人授助教者一人今歳夀寜節胡氏子有
獻華封之祝者上益嘉之制授試秘書省挍書郎靣賜袍
笏勞而遣焉且頒御書以光私第由有其位于朝有名于
時者挍書皆刺謁之且盛言其別業有華林山齋聚書萬
卷大設厨廪以延生徒樹石林泉豫章之甲也碩得詩什
夸大其事自舊相司空而下作者三十有幾人詮次官紀
爛然成編再拜授予懇請爲序夫南陔白華古詩人之羙
[019-15b]
孝子也有其義而亡其詞仲尼存其篇子夏序其意束晢
補其文况身被皇朝之化目覩孝門之事有是謌咏播于
聲詩而序引無聞文士之闕也且使後之採詩義觀國風
者将何取實焉時淳化五年十月十五日序
周易彩戯圖序
先師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奕者乎為之
猶賢乎已此言心無所據則淫慾生焉故雖博奕可也自
博而下戯之雅者有李郃彩選士子多為之復有參隂陽
家流列神仙之事為銷夜選仙圖者亦行其世盖為戲不
同同歸于無益也戯而有益者其周易彩戲圖之謂歟同
州節度推官試大理評事岐君賁登進士第尚竒好古獨
[019-16a]
行寡合文學之外尤耽易象善戯善誘製爲此圖取大易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除乾六爻君象也人臣不敢爲
戲自餘毎爻當碁子一路爻有吉凶子有賞罸遇謙謙君
子者終局有賞而無罸遇以訟受服者終局有罰而無賞
周旋曲折至于大方此圖勢也以骰子二隻得陽九隂六
之數者先之此局例也又以黃裳元吉人道之具羙遇之
者不争而勝矣上至龍戰于野其血玄黃則贏輸未可知
也得陽九之彩者勝焉故𧺫于屯而終于坤也俾夫消息
盈虗之道吉凶悔吝之理談笑抵掌斯須不離易象不習
而自精人心雖戯而無蕩大哉岐君之用心也可與投壺
郷射掲而並行去雜戯逺矣好事君子得不家蔵而時習
[019-16b]
乎
王黄州小畜集卷第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