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a]
欽定四庫全書
駢志卷二十
明 陳禹謨 撰
癸部下
湯之盤銘允見學庸語孟/者並不詳載
武之盤銘
大戴禮武王之盤銘曰與其溺于人也寧溺于淵溺
于淵猶可游也溺於人不可救也 太平御覽澡盆
[020-1b]
銘曰與其澡於水寧澡於徳水之清猶可穢也徳之
服不可塵也 後漢書李尤盤銘曰或以承觴或以
授物既舉清觴又盛口實
菉竹猗猗
綠猗猗
釋文綠猗猗注
一作/䓯音竹
有斐君子
有邲君子
[020-2a]
釋文有邲君子注邲/美貌
赫兮喧兮
赫兮宣兮
釋文赫兮宣兮注宣/顯也
無情不盡其辭
聽訟必盡其辭
禮記孔子曰君子之於人也有不語也無不聽也况
聽訟乎必盡其辭矣夫聽訟者或從其情或從其辭
[020-2b]
辭不可從必斷以情
誠於中形於外
誠於此形於彼
顔氏家訓宓子賤云誠於此形於彼 汲冢周書誠
在其中必見諸外以其聲處其實
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
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
禮記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
[020-3a]
有諸已後求諸人
有諸已不非諸人
淮南子云有諸已不非諸人無諸已不求諸人所立
於下者不廢於上所禁於民者不行於身
桃之夭夭
桃之枖枖
說文枖木少盛貌从木夭聲詩曰桃之枖枖於喬切
其葉蓁蓁
[020-3b]
其葉溱溱
通典云其葉溱溱
所惡於上毋以使下
不安於上不以使下
禮記云所不安於上則不以使下所惡於下則不以
事上非諸人行諸已非教之道也
維石巖巖
維石嚴嚴
[020-4a]
詩攷維石嚴嚴
不察鷄豚不畜牛羊
不息牛羊不息鷄豚
荀子云上重義則義克利上重利則利克義故天子
不言多少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䘮士不通財
貨有國之君不息牛羊錯質之臣不息鷄豚冢卿不
脩幣大夫不為場園從士以上皆羞利而不與民争
業樂分施而耻積藏然故民不困財貧窶者有所竄
[020-4b]
其手 韓詩外傳云天子不言多少諸侯不言利害
大夫不言得䘮士不言通財貨不為賈道故駟馬之
家不時鷄豚之息伐冰之家不圖牛羊之入千乘之
君不通貨財冢卿不脩幣施大夫不為場圃委積之
臣不貪市井之利是以貧窮有所歡而孤寡有所措
其手足也
白刅可蹈中庸不可能
白刅可冒中庸不可入
[020-5a]
鹽鐡論子曰白刅可冒中庸不可入至徳之謂也
鳶飛戾天
䳒飛厲天
潛夫論䳒飛厲天
君子居易以俟命
孝子居易以俟命
說苑孝子之事親也居易以俟命不興險行以徼幸
家語孔子曰行易以俟命居下不援其上葢介子山
[020-5b]
之行也
天下之達道五
天下之通道五
史記平津侯傳云臣聞天下之通道五所以行之者
三曰君臣父子兄弟夫婦長幼之序此五者天下之
通道也智仁勇此三者天下之通徳所以行之者也
故曰力行近乎仁好問近乎智知恥近乎勇知此三
者則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然後知所以治人天
[020-6a]
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好學近乎智
好問近乎智
說苑中庸曰好問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積小而能大者其惟仲尼乎學者所以反情治性盡
才者也
獲上有道
上達有道
[020-6b]
淮南子云士處卑隠欲上達必先反諸已上達有道
名譽不起而不能上達矣取譽有道不信於友不能
得譽信於友有道事親不說不信於友說親有道脩
身不誠不能事親矣誠身有道心不專一不能專誠
人十之已千之
人一之我萬之
中論人之耳目盡為我用則我之聰眀無敵於天下
矣是謂人一之我萬之
[020-7a]
於穆不已
於穆不似
孟仲子云於穆不似見詩/註疏
禮儀三百威儀三千
經禮三百曲禮三千
禮記經禮三百曲禮三千 大戴禮禮義者恩之主
也冠婚朝聘䘮祭賓主鄕飲酒軍旅此之謂九禮也
禮經三百威儀三千機其文之變也注謂二禮動行/九事皆有其文
[020-7b]
毎變不/同也
衣錦尚絅
衣錦尚
尚書大傳作衣錦尚注
讀為/絅或作絺
淡而不厭
淡而不
劉邵人物志云中庸之徳淡而不質而不縵文而
不繢
[020-8a]
奏假無言
鬷嘏無言
左傳云鬷嘏無言
因不失親
姻不失親
南史王元規曰姻不失親古人所重豈得輒婚非類
張說之碑曰姻不失親官復其舊是以相因字為/婚姻字用矣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020-8b]
貧而樂道富而好禮
史記子貢問曰富而無驕貧而無諂何如孔子曰可
也不如貧而樂道富而好禮野客叢書云范曄舉孔/子稱貧而樂道富而好
禮恐論語脫一道字及考前漢引此語初無道字而/禮記坊記則云貧而好樂富而好禮 孫奕示兒編
較之史記仲尼弟子傳後漢東平王論/皆曰貧而樂道多一道字必是脫文
道之以政
教之以政
禮記夫民教之以徳齊之以禮則民有格心教之以
[020-9a]
政齊之以刑則民有遯心 疏格來也君若教民以
徳整民以禮則民有歸上之心故論語云有恥且格
有恥且格
有恥且敬
漢書云有恥且敬
不敬何以别
不敬何以辨
禮記子云小人皆能飬其親君子不敬何以辨 漢
[020-9b]
桓寛曰善養者不必芻豢也善供服者不必錦繡也
以己之所有盡事其親孝之至也故匹夫勤勞猶足
以順禮歠菽飲水足以致其敬孔子曰今之孝者是
謂能養不敬何以别乎故上孝養志其次養色其次
養體貴其禮不貪其養禮順心和養雖不備可也
視其所以
考其所為
汲冢周書云考其所為觀其所由以其前觀其後以
[020-10a]
其隠觀其顯以其小占其大 大戴禮云考其所為
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君子周而不比
君子比而不别
晉語籍偃曰君子有比乎叔向曰君子比而不别比
徳以贊事比也引黨以封己别也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能之為能之不能為不能
[020-10b]
韓詩外傳孔子曰由志之吾語汝夫慎於言者不譁
慎於行者不伐色知而有長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
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言之要也能之為能之不能為
不能行之要也
子張學干祿
子張問干祿
史記子張問干祿
施于有政
[020-11a]
克施有政
書君陳篇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 白虎通孔子
居周之末閔道德之不行故周流應聘冀行其道徳
自衛反魯自知不用故追定五經以行其道故孔子
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也
與其奢也寧儉
與其倨也寧拘
大戴禮云與其奢也寧儉與其倨也寧拘
[020-11b]
論稱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詔稱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續漢書建武三十年三月羣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宜
封禪泰山詔書曰百姓怨氣滿腹吾誰欺欺天乎曾
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殷人以栢
殷人用石
淮南子云有虞氏之祀其社用土夏后氏其社用松
[020-12a]
殷人之禮其社用石周人之禮其社用栗
為禮不敬臨喪不哀
臨事不敬居喪不哀
大戴禮曾子曰臨事而不敬居喪而不哀祭祀而不
畏朝廷而不恭則我無由知之矣
患所以立
患已不立
潛夫論孔子曰不患無位患已不立
[020-12b]
幾諫
微諫
禮記從命不忿微諫不倦勞而不怨可謂孝矣注微/諫不
倦者子于父母尚/和順不用鄂鄂
晝寢
畫寢
筆解韓曰晝當為畫字之誤也宰予四科十哲安得
有晝寢之責乎假或偃息亦未深誅按唐語林宰予/畫寢梁武帝讀
[020-13a]
為寢室之寢畫胡卦反言其繪畫寢室故夫子嘆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今人皆以為韓文
所說而不知始于梁武故特著之宰又野客叢書寢/者寢室也葢晝當居外夜當居内 我晝居内未必
留意于學故夫子譏之非/謂其晝眠也此說得之
子文三為令尹三已之
叔敖三為令尹三去之
莊子肩吾問於孫叔敖曰子三為令尹而不榮華三
去之而無憂色吾始也疑子今視子之鼻間栩栩然
子之用心獨奈何孫叔敖曰吾何以過人哉吾以其
[020-13b]
來不可却也其去不可止也吾以為得失之非我也
而無憂色而已矣我何以過人哉且不知其在彼乎
其在我乎其在彼邪亡乎我在我邪亡乎彼方将躊
躇方將四顧何暇知乎人貴人賤哉仲尼聞之曰古
之真人知者不得說美人不得濫盜人不得刦伏戲
黄帝不得友死生亦大矣而無變乎已况爵祿乎若
然者其神經乎太山而無介入乎淵泉而不濡處卑
細而不憊充滿天地既以與人已愈有
[020-14a]
微生高
尾生高
古今人表作尾生高
人不堪其憂囘也不改其樂
人不堪其憂林宗不改其樂
後漢紀云并日而食衣不葢形人不堪其憂林宗不
改其樂
孟之反
[020-14b]
孟之側
左傳哀公十一年齊師伐我及清師及齊師戰於郊
右師奔齊人從之孟之側後入以為殿抽矢策其馬
曰馬不進也杜預注之側/孟氏族字反
文質彬彬
文質份份
說文份文質備也从人分聲論語曰文質份份府巾
切通語質勝文石建文勝質/蔡雝文質彬彬徐幹庶幾
[020-15a]
博文約禮
博學約之
後漢書范升傳孔子曰博學約之弗畔矣夫夫學而
不約必叛道也顔淵曰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孔子可
謂知教顔淵可謂善學矣老子曰學道日損損猶約
也
依於仁游於藝
依於徳游於藝
[020-15b]
少儀云士依於徳游於藝注徳三徳也一曰至徳二/曰敏徳三曰孝徳藝六藝
也謂禮樂/射御書數
未嘗無誨焉
未嘗無悔焉
論語釋文魯讀誨為悔言自束髪脩行以來未/嘗無可悔者亦自一説
富而可求
富不可求
說苑孔子曰富而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富而
[020-16a]
不可求從吾所好大聖之操也
五十學易
五十以學
論語釋文魯讀易為亦 史記孔子晚而喜易序彖
繫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絶曰假我數年若是我
于易則彬彬矣
得見有恒者斯可矣
得見有常者斯可矣
[020-16b]
春秋繁露孔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得見有常者
斯可矣由是觀之聖人之所謂善亦未易當也
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誠唯弟子不能學也
論語釋文魯讀正為誠
丘之禱久矣
吾卜之久矣
太平御覽引莊子曰孔子病子貢出卜孔子曰子待
[020-17a]
也吾坐席不敢先居處若齊食飲若祭吾卜之久矣
啓予足
跢予足
說文跢予之足
孟敬子問之
孟儀徃問之
說苑曾子有疾孟儀徃問之曾子曰鳥之将死必有
悲聲君子集大辟必有順辭禮有三儀知之乎對曰
[020-17b]
不識也曾子曰坐吾語汝君子脩禮以立志則貪欲
之心不來君子思禮以脩身則怠惰慢易之節不至
君子脩禮以仁義則忿争暴亂之辭遠若夫置罇爼
列籩豆此有司之事也君子雖弗能可也
太宰問子貢
太宰問孔子
列子商太宰問孔子曰夫子聖者歟孔子曰聖則丘
何敢然丘則博學多識者也
[020-18a]
河不出圖
雒不出書
史記魯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孫氏車子鉏商獲
獸以為不祥仲尼視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圖雒
不出書吾已矣夫
鄕黨恂恂
鄕黨遜遜
陸賈新語鄕黨以仁恂恂朝廷以義便便 劉脩碑
[020-18b]
云鄕黨遜遜如也 祝睦碑曰鄕黨逡逡朝廷便便
素衣麑裘
麛裘絞衣
禮玉藻云麛裘青豻褎絞衣以裼之豻胡犬也絞/蒼黄之色也羔
裘豹飾緇衣以裼之飾猶/褎也狐裘黄衣以裼之黄衣大/蜡時臘
先祖之/服也
䙝裘長
絬衣長
[020-19a]
說文絬衣長短右袂
狐貉之厚
狐貈之厚
說文貈似狐善睡獸从豸舟聲論語曰狐貈之厚以
居徐鉉曰舟非聲/未詳下各切
𤓰祭
必祭
論語釋文魯讀𤓰為必
[020-19b]
鄕人儺
鄕人禓
禮記鄕人禓鄭注禓强鬼也謂時儺索室敺疫逐强/鬼也禓或為獻或為儺禓音傷鬼名也
孔子朝服立於阼存室神也神依/人也 孔疏鄕人禓者
庾云禓是强鬼之名謂鄕人驅逐此强鬼孔子則身
著朝服立於阼階之上所以然者於時驅逐强鬼恐
已廟室之神時有驚恐故著朝服立於廟之阼階存
安廟室之神使神依已而安也所以朝服者大夫朝
[020-20a]
服以祭故用祭服以依神書齋夜話論語曰鄕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作儺字
者是記云鄕人禓朝服/而立於阼階作禓字非
君賜生
君賜牲
論語釋文魯讀生為牲
朝服拖紳
朝服袉身
說文袉裾也从衣它聲論語曰朝服袉身唐左切
[020-20b]
車中不内顧不疾言不親指
升車不内顧不疾言不親指
漢書成帝紀班固贊曰臣之姑充後宫為媫妤父子
昆弟侍帷幄數為臣言成帝善脩容儀升車正立不
内顧不疾言不親指臨朝淵黙尊嚴若神可謂穆穆
天子之容者矣師古曰不内顧者謂儼然端嚴不迴/盻也不疾言者為輕肆也不親指者
為惑下也此三句者本論語鄕黨篇述孔子之事故/班氏引之以美成帝今論語云車中不内顧不疾言
不親指内顧者說者以為前視不/過衡軛旁視不過輢較與此不同按論語釋文車中
[020-21a]
不内顧魯讀車中内顧 又禮記曰車上不廣欬鄭/𤣥
注云為若自/矜廣猶𢎞也立視五嶲注立平視也嶲猶規也/謂輪轉之度嶲或為橤式視
馬尾注小/俛顧不過轂
子路共雉
子路掩雉
衝波傳孔子相魯齊人懼而欲敗其政選齊國好女
八人人皆衣文衣而舞容璣季桓子語魯君為周道
游館孔子乃行覩雉之飛鳴嘆曰山梁雌雉時哉色
[020-21b]
斯舉矣翔而後集因為雉噫之歌 吕氏春秋子路
揜雉而復釋之 博物志子路與子貢過鄭神社社
樹有鳥子路捕鳥社神牽攣子路子貢說之乃止
天喪予
天祝予
春秋繁露顔淵死子曰天喪予子路死子曰天祝予
西狩獲麟曰吾道窮三年身隨而卒階此而觀天命
成敗聖人知之有所不能救命矣夫 鹽鐡論云子
[020-22a]
路宰我生不逢伯樂之舉而遇狂屠故君子傷之若
由不得其死然天其祝予
億則屢中
意則屢中
漢書子贛既學於仲尼退而仕衛發貯鬻財曹魯之
閒七十子之徒賜最為饒而顔淵簞食瓢飲在於陋
巷子贛結駟連騎束帛之幣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
不分庭與之亢禮然孔子賢顔淵而譏子贛曰囘也
[020-22b]
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意則屢中師古曰/意讀曰
億/
子在囘何敢死
我存夫安敢畏
吕氏春秋曾子曰君子行於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
其有師者可知也此言事師之猶事父也曾㸃使曾
參過期而不至人皆見曾㸃曰無乃畏耶曾㸃曰彼
雖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於匡顔淵後孔子曰吾
[020-23a]
以汝為死矣顔淵曰子在囘何敢死顔囘之於孔子
也猶曾參之事父也古之賢者與其尊師若此故師
盡智竭道以教 北史李彪既歸本鄉帝北幸鄴彪
野服稱草茅臣拜迎鄴南帝曰朕以卿為己死彪曰
子在囘何敢死
浴乎沂
㳂乎沂
筆解韓曰浴當為㳂字之誤也周三月夏之正月安
[020-23b]
有浴之理哉
風乎舞雩
諷于舞雩
仲長統云諷于舞雩之下
詠而歸
咏而饋
論語釋文鄭本作饋魯讀饋為歸 論衡云魯設雩
祭於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謂四月也春服既成謂
[020-24a]
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樂人也浴乎沂渉沂
水也風乎舞雩風歌也詠而饋詠歌饋祭也歌詠而
祭也說論之家以為浴者浴沂水中也風乾身也周
之四月正歳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風乾身由此言
之涉水不浴雩祭審矣
棘子成
革子成
古今人表作革子成
[020-24b]
片言折獄
片言制獄
論語釋文魯讀折為制
子路無宿諾
宰我無宿問
大戴禮宰我請問帝顓頊孔子曰五帝用記三王用
度女欲一日辨聞古昔之說躁哉予也宰我曰昔者
予也聞諸夫子曰小子無有宿問
[020-25a]
刑罰不中
刑罰不衷
後漢梁統疏曰刑罰不衷則人無所厝手足衷之為/言不輕
不重之/謂也
名之必可言
為之必可名
史記云夫君子為之必可名言之必可行
茍正其身於從政乎何有
[020-25b]
能勝其心於勝人乎何有
中論子思曰能勝其心於勝人乎何有不能勝其心
如勝人何
無樂乎為君
莫樂為人君
韓非子晉平公與羣臣飲飲酣乃喟然嘆曰莫樂為
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師曠侍坐於前援琴撞之公
披袵而避琴壊於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曰今者有
[020-26a]
小人言於側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師曠曰啞是非
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請除之公曰釋之以為寡人戒
說苑師經鼓琴魏文侯起儛曰使我言而無見違師
經援琴而撞文侯曰昔堯舜之為君也惟恐言而人
不違桀紂之為君也惟恐言而人違之
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其父竊羊而子謁之
吕覽楚有直躬者其父竊羊而謁告/之之上上執而將
[020-26b]
誅之直躬者請代之將誅矣告吏曰父竊羊而謁之
不亦信乎父誅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誅之國
將有不誅者乎荆王聞之乃不誅也孔子聞之曰異
哉直躬之為信也一父而載取名焉故直躬之信不
若無信
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斗筲之徒何足選也
前漢書贊曰斗筲之徒何足選也師古注曰筲竹噐/也容一斗選數也
[020-27a]
言其材器小/劣不足數也
不可以作巫醫
不可以為卜筮
禮記緇衣人而無恒不可以為卜筮古之遺言與龜
筮猶不能知也而况於人乎易曰不恒其徳或承之
羞恒其徳貞婦人吉夫子凶注論語言不可以作巫/醫是為巫為醫此言為
卜筮乃是求占於卜筮龜筮猶不能知言無常之/人雖先知如龜筮猶不能定其吉凶况於人乎
羿善射奡盪舟
[020-27b]
善射奡湯舟
古今人表作善射奡湯舟
尚徳哉若人
上徳哉若人
史記云上徳哉若人
子路問成人
顔淵問成人
說苑顔淵問於仲尼曰成人之行何若子曰成人之
[020-28a]
行達乎情性之理通乎物類之變知幽明之故睹逰氣
之源若此而可謂成人既知天道行躬以仁義飭身以
禮樂夫仁義禮樂成人之行也窮神知化徳之盛也揚/子
云若張子房之智陳平之無悞絳侯勃之果霍将軍義/之勇終之以禮樂可謂社稷之臣矣 文中子云姚
之辯李靖之智賈瓊魏徴之正薛收之仁程元王孝/逸之文加之以篤固申之以禮樂可以為成人矣
正而不譎
法而不譎
漢書云齊桓公法而不譎
[020-28b]
微生畒
尾生畮
古今人表作尾生畮
以徳報怨
以怨報怨
禮表記以徳報徳則民有所勸以怨報怨則民有所
懲 又云以徳報怨則寛身之仁也以怨報徳則刑
戮之民也 尸子以徳報怨人之難也
[020-29a]
荷蕢
荷臾
說文臾古文象形論語曰有荷臾而過孔氏之門
諒陰
亮陰
說命王宅憂亮陰三祀既免喪其惟弗言 檀弓子張
問曰書云髙宗三年不言言乃讙有諸仲尼曰胡為其
不然也古者天子崩王庶子聴於冢宰三年 家語子
[020-29b]
張問書云高宗三年不言言乃雍有諸孔子曰胡為其
不然也古者天子崩則世子委政於冢宰三年成湯既
沒太甲聴於伊尹武王既喪成王聴於周公其義一也
以杖叩原壤
荷杖問弟子
吕覽孔子之弟子從逺方來者孔子荷杖而問之曰
子之公不有恙乎搏杖而揖之問曰子之父母不有
恙乎置杖而問之曰子之兄弟不有恙乎杙歩而倍
[020-30a]
之問曰子之妻子不有恙乎故孔子以六尺之杖諭
貴賤之等辨疏親之義又况於以尊位厚祿乎
闕黨童子
厥黨童子
古今人表作厥黨童子
爼豆之事則嘗聞之矣
胡簋之事則嘗學之矣
左傳哀公十一年孔文子之將攻太叔也訪於仲尼
[020-30b]
仲尼曰胡簋之事則嘗學之矣甲兵之事未之聞也
小人窮斯濫
小人窮斯㜮
說文㜮過差也从女監聲論語云小人窮斯㜮矣盧
噉切
無為而治
無為而制
春秋繁露云王者有改制之名無易道之實孔子曰
[020-31a]
無為而制者其舜乎言其主堯之道而已此非不易
之效與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躬自厚而薄責於外
春秋繁露云仁者愛人不在愛我義云者非謂正人
謂正我以仁治人義治我躬自厚而薄責於外此之
謂也 蔡邕正交論身自厚而薄責於人怨其遠矣
求諸己而不求諸人咎其稀矣夫逺怨稀咎之機咸
[020-31b]
在乎躬
小慧
小惠
論語釋文魯讀慧為惠
友便佞
友諞佞
說文便巧言也从言扁聲周書曰截截諞言論語曰
友諞佞部田切
[020-32a]
君子有九思
君子有三思
荀子孔子曰君子有三思少思學老思教有思施
問一得三
學一知二
韓詩外傳劍雖利不厲不斷材雖美不學不高雖有
旨酒嘉殽不嘗不知其㫖雖有善道不學不達其功
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不究不足故自媿而勉
[020-32b]
不究故盡師而熟由此觀之則教學相長也子夏問
詩學一而知二孔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
矣孔子賢乎英傑而聖徳備弟子被光景而徳彰詩
曰日就月將
邦君之妻
國君之妻
白虎通云國君之妻稱之曰夫人何明當扶進夫人
謂妾也國人尊之故稱君夫人也自稱小童者謙也
[020-33a]
言已智能寡少如童蒙也論語曰國君之妻稱之曰
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國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
邦曰寡小君謂聘問兄弟之國及臣他國稱之謙之
辭也 曲禮天子之妃曰后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
人士曰婦人庶人曰妻公侯有夫人有世婦有妻有
妾夫人自稱於天子曰老婦自稱於諸侯曰寡小君
自稱於其君曰小童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
性相近也習相逺也
[020-33b]
命相近也事相逺也
申鑒或問天命人事曰有三品焉上下不移其中則
人事存焉爾命相近也事相逺也則吉凶殊矣故曰
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孟子稱性善荀卿稱性惡公孫
子曰性無善惡揚雄曰人之性善惡渾劉向曰性情
相應性不獨善情不獨惡或問其理曰性善則無四
凶性惡則無三仁人無善惡文王之教一也則無周
公管蔡性善情惡是桀紂無性而堯舜無情也性善
[020-34a]
惡皆渾是上智懐惡而下愚挾善也理也未究矣惟
向言為然
偃是前言戲之耳
由是前言戲之耳
家語子路嘗拯魯之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不受
夫子曰魯人必不拯溺矣子路曰由也聞諸夫子曰
人者天地之心也天地以生物為心非圖報也子曰
由是也前言戲之耳
[020-34b]
佛肸
茀盻
古今人表作茀盻 史記佛肸為中牟宰趙簡子攻
范中行伐中牟佛肸畔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徃子路
曰由聞諸夫子其身親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今佛
肸親以中牟畔子欲徃如之何
色厲而内荏
情疏而貌親
[020-35a]
禮表記情疏而貌親在小人則穿窬之盜也與 疏
許氏說文穿窬者外貌為好而内懐姦盜似此情疏
貌親之人外内乖異故云穿窬之盜也與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
其未得之也患不得
家語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孫奕示/兒編云
按家語比論語多/一不字辭意較明
古之矜也亷
[020-35b]
古之矜也貶
論語釋文魯讀亷為貶
天何言哉
夫何言哉
論語釋文魯讀天為夫
柳下惠為士師
柳下惠吏於魯
燕惠王曰昔者柳下惠吏於魯三黜而不去或謂之
[020-36a]
曰可以去柳下惠曰茍與人之異惡徃而不黜乎猶
且黜乎寧於故國爾柳下惠不以三黜自累故前業
不忘不以去為心故逺近無議
接輿歌而過
接輿游其門
莊子云孔子適楚楚狂接輿游其門曰鳯兮鳯兮何
如徳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徃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
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方今之時僅免刑焉
[020-36b]
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
臨人以徳殆乎殆乎畫地而趨迷陽迷陽無傷吾行
吾行郤曲無傷吾足山木自冦也膏火自煎也桂可
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
無用之用也按困學紀聞莊子楚狂之歌所謂迷陽/人皆不曉胡明仲曰荆楚有草叢生脩
條四時發穎春夏之交花亦繁麗條之腴者大如巨/擘刺而食之其味甚甘野人呼為迷陽其膚多刺故
曰無傷吾行無傷吾足嘗讀莊子注諸/解迷陽者率未了了得此可為一快
滔滔者天下皆是
[020-37a]
悠悠者天下皆是
史記悠悠者天下皆是也
子高耰而不顧
桀溺耰而不輟
吕氏春秋伯成子高辭諸侯而耕禹徃見之則耕在
野禹趨就下風而問曰堯理天下吾子立為諸侯今
至於我而辭之故何也伯成子高曰當堯之時未賞
而民勸未罰而民畏民不知怨不知說愉愉其如赤
[020-37b]
子今賞罰甚數而民争利且不服徳自此衰利自此
作後世之亂自此始夫子盍行乎無慮吾農事恊而
耰遂不顧
以杖荷蓧
以杖荷莜
說文蓧田器从草條省聲論語曰以杖荷蓧今作莜
徒弔切
焉可誣也
[020-38a]
焉可憮也
漢書薛宣傳焉可憮也蘓林曰憮同也兼也晉灼曰/憮音誣師古曰論語載子夏
之言謂行業不同所守各/異唯聖人為能體備之
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
君子之過猶日月之
說苑云君子之過猶日月之也有害於明 太平
御覽引論語食亦作
朕躬有罪無以萬方
[020-38b]
一人有罪無及萬夫
吕氏春秋云昔者湯克夏而正天下天下旱五年不
收湯乃以身禱於桑林曰余一人有罪無及萬夫萬
夫有罪在余一人無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傷
民之命 墨子湯曰惟予小人履敢用𤣥牡告於上
天后曰今天大旱即當朕身履未知得罪於上下有
善不敢蔽有罪不敢赦簡在帝心萬方有罪即當朕
身朕身有罪無及萬方即此言湯貴為天子富有天
[020-39a]
下然且不憚以身為犧牲以祠說於上帝鬼神
王何必曰利
君不可言利
史記魏世家孟軻至梁梁惠王曰寡人不佞兵三折
於外太子虜上將死國以空虛以羞先君宗廟社稷
寡人甚醜之叟不逺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將何以
利我國孟軻曰君不可以言利若是夫君欲利則大
夫欲利大夫欲利則庶人欲利上下争利國則危矣
[020-39b]
為人君仁義而已矣何以利為 子思子孟子問牧
民之道子思曰先利之曰君子之所以教民亦仁義
而已矣何必利 南齊書蕭子良引孟子有云君王
無好智君王無好勇勇智之過生乎禍患所遵正宫
仁義為本 舊唐書裴諝傳代宗召見便殿問諝搉
酤之利一嵗出入幾何諝久之不對上復問之對曰
臣有所思上曰何思對曰臣自河東來其間所歴三
百里見農人愁歎榖菽未種誠謂陛下軫念先問人
[020-40a]
之疾苦而乃責臣以利孟子曰理國者仁義而已何
以利為
賢者亦樂此乎
仁人亦樂此乎
韓詩外傳齊景公縱酒醉而解衣冠鼓琴以自樂顧
左右曰仁人亦樂此乎
白鳥鶴鶴
白鳥翯翯
[020-40b]
大雅白鳥翯翯
謂其臺曰靈臺
命其臺曰靈臺
賈太傅新書云文王志之所在意之所欲百姓不愛
其死不憚其勞從之如集文王有志為臺令近規之
民聞之者麕裹而至問業而作之日日以衆故弗趨
而疾弗期而成命其臺曰靈臺命其囿曰靈囿謂其
沼曰靈沼愛敬之至也 又文王之澤下被禽獸洽
[020-41a]
於魚鼈咸若攸樂而况士民乎詩曰愷悌君子民之父
母言聖王之徳也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言士民之
報也 易乾鑿度文王二十九年伐崇作靈臺 易是
類謀云作靈臺受赤雀丹書 詩含神霧云作邑於豐
起靈臺 孝經援神契曰靈臺所以宣徳察微 六
韜文王既出羑里周公旦築為靈臺 三輔故事漢作
靈臺於城東周作靈臺在豐水東常以四孟之月登
臺而觀 三輔黄圖文王靈囿在長安縣西四十二
[020-41b]
里靈沼在長安西三十里靈臺在長安西北四十里
髙二丈周四百二十步 長安志文王宫在鄠縣靈
臺靈囿靈沼皆屬其地也臺沼囿詩人嘗頌其靈矣
而不載其制今無可考獨靈臺遺址至貞觀尚在
魏王泰括地志辟廱靈沼今悉無復處惟靈臺孤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歛
漢書食貨志贊曰書云楙遷有無周有泉府之官而
[020-42a]
孟子亦非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歛師古曰言嵗豐熟/菽粟饒多狗彘食
人之食此時/可歛之也野有餓而弗知發鄭氏
音
有梅/之
零落也人
有餓死零落者不/知發倉廩貸之也故管氏之輕重李悝之平糴𢎞羊
均輸壽昌常平亦有從猍
庖有肥肉廏有肥馬
厨有腐肉廏有肥馬
鹽鐡論厨有腐肉國有饑民廏有肥馬路有餒人
漢書貢禹諌文帝曰廏馬食粟將萬匹天下之民所
[020-42b]
為大饑餓死者是也人至相食而廏馬食粟苦其大
肥氣盛怒至乃日歩作之王者受命於天為民父母
固當若此乎北齊書後主紀御馬則藉以氈罽食物/有十餘種將合牝牡則設青廬具牢饌
而親觀之狗則飼以梁肉馬及鷹犬乃有儀同郡君/之號故有赤彪儀同逍遥郡君凌霄郡君所謂駮龍
逍遥者也犬於馬上設褥以抱之闘鷄亦號開府犬/馬鷄鷹多食縣邑鷹之入養者稍割犬肉以飼之
作俑者無後
為俑者不仁
禮記孔子謂為芻靈者善謂為俑者不仁不殆於用
[020-43a]
人乎哉
油然作雲沛然下雨
浡然興雲沛然下雨
韓詩外傳云如嵗之旱莫不潰荗然天浡然興雲沛
然下雨則萬物無不興起之者民非無仁義根於心
者也王政怵廹而不得見憂鬱而不得出聖王在彼
躧舃視不出閤而天下隨倡而天下和何如在此有
以應哉詩曰如彼嵗旱莫不潰荗
[020-43b]
釁鐘以牛
釁廟以羊
大戴禮成廟釁之以羊君𤣥服立於寢門内南向祝
宗人宰夫雍人皆𤣥服宗人曰請令以釁某廟君曰
諾遂入雍人拭羊拭/帨乃行入廟門碑南北靣同上雍
人舉羊升屋自中中屋南靣刲羊血流於前
以羊易之
以豕易之
[020-44a]
幽求子云齊宣王見屠羊哀其無罪以豕易之
是心足以王
吾君有王道
晏子春秋景公探雀鷇鷇弱反之晏子聞之不待時
而入見景公公汗出惕然晏子曰君何為者也公曰
吾探雀鷇鷇弱故反之晏子逡廵北靣再拜而賀曰
吾君有聖王之道矣公曰寡人探雀鷇鷇弱故反之
其當聖王之道者何也晏子對曰君探雀鷇鷇弱反
[020-44b]
之是長幼也吾君仁愛曾禽獸之加焉而况於人乎
此聖王之道也宋史程頥傳頥聞帝宫中盥避/蟻頥奏願推此心以及四海
聞其聲不食其肉
聞其聲不嘗其肉
賈太傅新書云遠庖厨所以長恩且眀有仁也 又
曰禮聖王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
不甞其肉隱弗忍也故逺庖厨仁之至也不合圍不
掩羣不射宿不涸澤豺不祭獸不田獵獺不祭魚不
[020-45a]
設網罟鷹隼不鷙眭而不逮不出罻羅草木不零落
斧斤不入山林昆蟲不蟄不以火田不麛不卵不刳
胎不殀夭魚肉不入廟門鳥獸不成毫毛不登庖厨
湯曰昔蛛蝥作罟不高順不用命者寧丁我網其憚
害物也如是
挾泰山以超北海
挈泰山以越河濟
墨子曰挈泰山而越河濟可謂畢刼有力矣自古及
[020-45b]
今未有能行之者也
恒産
經産
管子民有經産房𤣥齡注/經常也民不務經産則倉廩空虚
財用不足
囿方四十里
宣王囿五里
後漢書靈帝紀初作靈泉單圭苑司徒楊賜上書曰
[020-46a]
臣聞使者並規度城南民田欲以為苑昔先王造囿
裁足取牲以備三驅薪採芻牧者徃焉六國之際取
獸者有罪傷槐者被誅孟軻謂梁惠王極陳其事先
帝之制左開洪池右作上林不儉不泰禮以合中今
猥規都城之側以畜禽獸之物非所保養民庶赤子
之義築郎不時春秋有譏盤於游田周公作戒今城
外之苑已有五六足用逞情意順四節何必變革舊
制以罷民力楚興章華郢人乖叛秦作阿房黎甿憤
[020-46b]
怨宜思夏后卑室之意太宗露臺之費慰此下民勞
止之歌上欲止侍中任芝樂松等曰昔宣王囿五里
民以為大文王百里民以為小今造二苑與百姓共
之不妨於政民蒙其澤上遂從之章懐太子注百里/五里與孟子不同
及觀世說舉樂松之語云齊五十里乃知非/五里也當時史文於五字下脫一十字耳揚子雲
羽獵賦文王囿百里民以為尚小齊宣王囿四十里
民以為大裕民之與奪民也
文王之囿與民同之
[020-47a]
文王之囿與衆共之
世說王安期為東海郡小吏盜池中魚綱紀推之王
曰文王之囿與衆共之池魚復何足惜
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殺禁地鹿者身死産没官
魏志髙柔傳是時殺禁地麋鹿者身死財産没官有
能覺告者厚加賞賜柔上疏曰聖王之御世莫不以
廣農為務儉用為資中間已來百姓供給衆役親田
[020-47b]
者既減加頃復有獵禁羣鹿犯暴殘食生苖處處為
害所傷不貲民雖障防力不能禦至如滎陽左右周
數百里嵗略不收元元之命實可矜傷方今天下生財
者甚少而麋鹿之損者甚多卒有兵戎之役凶年之
災將無以待之惟陛下覽先聖之所念愍稼穡之艱
難寛放民間使得捕鹿遂除其禁則衆庶永濟莫不
悅豫矣 魏名臣奏載柔上疏曰臣深思陛下所以
不早取此鹿者誠欲使極蕃息然後大取以為軍國
[020-48a]
之用然臣竊以為今鹿但有日耗終無從得多何以
知之今禁地廣輪且千餘里計虎狼所食雕鶚所害
何可勝數以此推之終無從得多不如早取之為便
也
太王事獯鬻
黄帝逐薫鬻
外紀黄帝北逐薰鬻史記匈奴傳葷/粥居於北蠻
曷敢越志
[020-48b]
誰敢干志
搜神記武王伐紂至河上雨甚疾雷晦暝揚波於河
衆甚懼武王曰余在天下誰敢干志者風波立霽
放於琅邪
南至琅邪
管子桓公將東逰問於管仲曰我游猶軸轉斛南至
琅邪司馬曰亦先王之游已何謂也對曰先王之游
也春出原農事之不本者謂之游秋出補人之不足
[020-49a]
者謂之夕師行而糧食其民者謂之亡從樂而不反
者謂之荒先王有游夕之業於民無荒亡之行於身
桓公退再拜命曰寳法也 晏子春秋景公出游問
於晏子曰吾欲觀於轉附朝舞遵海而南至於瑯琊
寡人何脩則夫先王之游晏子再拜曰善哉君之問
也聞天子之諸侯為巡狩諸侯之天子為述職故春
省耕而補不足者謂之游秋省實而助不給者謂之
豫夏諺曰吾君不游我曷以休吾君不豫我曷以助
[020-49b]
一游一豫為諸侯度今君之游不然師行而糧食貧
苦不補勞者不息夫從南歴時而不反謂之流從下
而不反謂之連從獸而不歸謂之荒從樂而不歸謂
之亡古者聖王無流連之游荒亡之行公曰善命吏
計公掌之粟籍長幼貧氓之數吏所委發廩出粟以
予貧民者三千鍾公所身見癃老者七十人振贍之
然後歸 陳蕃諫校獵曰齊景公欲觀於海放乎琅
邪晏子為陳百姓惡聞旌旗輿馬之音舉首顰眉之
[020-50a]
感景公為之不行此以孟子二章為一事有按括異/志齊景鄉縣北四十里 廟在焉
圖宅號齊景公廟一云未明大王古老相傳齊景公/遵海而南觀於轉附朝儛曾游於此立廟於斯舊有
碑今磨滅不存矣唐貞觀十四年太子左贊善大夫/吳郡陸使君汝南縣君周氏墓志云祔於嘉興縣東
界海鹽縣齊景鄕青墩原西北/塋則齊景鄕青墩之名舊矣
於是始興發補不足
令出裘發粟於饑寒
晏子春秋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温
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
[020-50b]
人聞命矣乃令出裘發粟與饑寒令所睹於途者無
問其鄉所睹於里者無問其家循國計數無言其名
昔者文王之治岐
昔文王之治西土
墨子曰昔文王之治西土老而無子者有所得終其
壽連獨無兄弟者有所雜於生人之間少失其父母
者有所放依而長 王制曰少而無父者謂之孤老
而無子者謂之獨老而無妻者謂之矜老而無夫者
[020-51a]
謂之寡此四者天民之窮而無告者也皆有常餼
左右皆曰可殺勿聴
衆人皆曰殺之未可
唐書鄭注構宋申錫捕逮倉卒内外震駭崔𤣥亮率
諫官叩延英苦諍反覆數百言文宗未諭𤣥亮置笏
在陛曰孟軻有言衆人皆曰殺之未可也卿大夫皆
曰殺之未可也天下皆曰殺之然後察之乃寘於法
今殺一凡庶當稽典律况欲誅宰相乎臣為陛下惜
[020-51b]
天下法不為申錫言也
爲巨室
爲大室
劉向新序齊宣王好為大室大葢百畆堂上三百户
以齊國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香居諫而止
幼而學之壯而行之
少而好事長而行之
吕氏春秋能意見齊宣王宣王曰寡人聞子好直有
[020-52a]
之乎對曰意惡能直意聞好直之士家不處亂國身
不見汚君得見王而家宅乎齊意惡能直宣王怒曰
野士也將罪之能意曰臣少而好事長而行之王胡
不能與野士乎將以彰其所好耶王乃舍之能意者
使謹論於主之側亦必不阿主不阿主之所得豈少
哉此賢主之所求而不肖主之所惡也
使人琢玉
使工製冠
[020-52b]
國䇿王斗謂齊宣王曰王之憂國愛民不若王愛尺
縠也王曰何謂也王斗曰王使人為冠不使左右便
辟而使工者何也為能之也今王治齊非左右便辟
無使也臣故曰不如愛尺縠也宣王謝曰寡人有罪
國家於是舉士五人任官齊國大治
又建信君貴於趙公子魏牟過趙趙王迎之顧反至
坐前有尺帛且令工人以為冠工見客來也因避趙
王曰公子乃驅後車幸以臨寡人願聞所以為天下
[020-53a]
魏牟曰王能重王之國若此尺帛則王之國大治矣
趙王不說形於顔色曰先生不知寡人不肖使奉社
稷豈敢輕國若此魏牟曰王無罪請為王說之王有
此尺帛何不令前郎中以為冠王曰郎中不知為冠
魏牟曰為冠而敗之奚虧於王之國而王必待工而
後乃使之今為天下之工或非也社稷為虚戾先王
不血食而王不以予工乃與幼艾 桓子新論魏牟
見趙王王方使冠工制冠於前問治國於牟對曰大
[020-53b]
王誠能重國若此二尺縰則國治且安王曰社稷至
重而比之二尺縰何也牟曰大王制冠不使親近而
必良工者非為其敗縰而冠不成歟今治國不求良
士而任其私愛此非輕國於二尺縰之效耶王無以
應
太王居邠
太王去邠
史記孟子傳梁惠王謀欲攻趙孟軻稱太王去邠此
[020-54a]
豈有意阿世俗茍合而已哉持方枘欲内圜鑿其能
入乎索隠曰孟子太王去邠是軻對滕文公/語今云梁惠王謀攻趙與孟子不同 劉子
新論昔秦攻梁梁惠王謂孟軻曰先生不逺千里辱
幸敝邑今秦攻梁先生何以禦乎孟軻對曰昔太王
居邠狄人攻之事以玉帛不可太王不欲傷其民乃
去邠之岐今王奚不去梁乎 孔叢子子思曰狄人
攻太王太王召耆老而問焉曰狄人何來耆老曰欲
得菽粟財貨太王曰與之與之至無而狄人不止太
[020-54b]
王又問耆老曰狄人何欲耆老曰欲土地太王曰與
之耆老曰君不為社稷乎太王曰社稷所以為民也
不可以所為民亡民也耆老曰君縱不為社稷不為
宗廟乎太王曰宗廟者私也不可以吾私害民遂杖
䇿而去過梁山止乎岐下豳民之束脩奔而從之者
三千乘一止而成三千乘之邑此王道之端也 莊
子太王亶父曰與人之兄居而殺其弟與人之父居
而殺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為吾臣與為狄人
[020-55a]
臣奚以異且吾聞之不以所用養害所養因杖策而
去之民相連而從之遂成國於岐山之下夫太王亶
父可謂能尊生矣 吕氏春秋太王亶父居邠狄人
攻之事以皮帛而不受事以珠玉而不肯狄人之所
求者地也太王亶父曰與人之兄居而殺其弟與人
之父處而殺其子吾不忍為也皆勉處矣為吾臣與
狄人臣奚以異且吾聞之不以所以養害所養杖策
而去民相連而從之遂成國於岐山之下 淮南子
[020-55b]
曰太王亶父處邠狄人攻之杖策而去百姓擕幼扶
老負釜甑踰梁山而國乎岐周非令之所能召也
說苑云諸侯之義死社稷太王委國而去何也夫聖
人不以强暴侵凌百姓故使諸侯死國守其民太王
有至仁之恩不忍戰百姓故事獯鬻戎氏以犬馬珍
幣而伐不止問其所欲者土地也於是屬其羣臣耆
老而告之曰土地者所以養人也不以所以養而害
其養也吾將去之遂居岐山之下邠人負幼扶老從
[020-56a]
之如歸父母三遷而民五倍其初後漢書魯恭曰萬/民者天之所生天
愛其所生猶父母愛其子一物有不得其所者則天/氣為之舛錯况於人乎故愛人者必有天報昔太王
重人命而去邠/故獲上天之祐
將見孟子
將見伊尹
墨子曰昔者湯將徃見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
子半道而問曰君將何之湯曰將徃見伊尹彭氏之
子曰伊尹天下之賤人也君若欲見之亦令召問焉
[020-56b]
彼受賜矣湯曰非女所知也今有藥於此食之則耳
加聰目加眀則吾必說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於我
國也譬之良醫善藥也而子不欲我見伊尹是子不
欲我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評曰臧氏沮軻彭氏/沮尹一也而魯信臧
氏以輟駕商斥彭氏以下車則所遭之主殊也然詎魯/非天哉 論衡曰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孔子稱命
人臧倉䜛孟子於平公孟子言天道未當行與䜛相/遇天未與已惡人戾口故孔子稱命不怨公伯寮孟
子言天不尤藏倉誠/知時命當自然也
速於置郵傳命
[020-57a]
疾乎以郵傳命
吕氏春秋三苖不服禹請攻之舜曰以徳可也行徳
三年而三苖服孔子聞之曰通乎徳之情則孟門太
行不為險矣故曰徳之速疾乎以郵傳命
不膚撓不目逃
不色撓不目逃
韓非子曰漆雕之議不色撓不目逃行曲則違於臧
獲行直則怒於諸侯世主以為亷而禮之 酉陽雜
[020-57b]
爼列言無痕撻孟稱不膚撓 惠孟見宋康王曰臣
有道於此人雖勇刺之不入雖巧有力擊之不中夫
刺之而不入擊之而不中此猶辱也臣有道於此使
人雖有勇弗敢刺雖有力不敢擊夫不敢刺不敢擊
非無其意也臣有道於此使人本無其意也
詖辭知其所蔽
詖辭知其所離
鶡冠子云詖辭者革物者也聖人知其所離滛辭者
[020-58a]
因物者也聖人知其所合詐辭者沮物者也聖人知
其所飾遁辭者倩物者也聖人知其所極正辭者惠
物者也聖人知其所立 易大傳云將叛者其辭慙
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
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湯封於贊茅文王封於岐
商子云昔湯封於贊茅文王封於岐周方百里
[020-58b]
迨天之未陰雨
天之未陰雨
說文云及也从隶枲聲詩曰
天之未陰雨徐鉉
曰枲非聲未詳徒耐切 家語殆天之未陰雨
天作孽猶可違
天作蘖可違也
禮記天作蘖可違也自作蘖不可逭
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
[020-59a]
誅國之人望之如父母
亢倉子曰義兵入於敵之境則人知所庇矣兵至於
國邑之郊不踐禾稼不穴丘墓不殘積聚不焚室屋
得人虜垕而歸之先發聲出號令曰兵之來也以除
人之讐以順天之道故尅其國不屠其人獨誅所誅
而已於是舉選秀士賢良而尊封之求見孤疾長老
而拯救之發府庫之財散倉廩之榖不私其物曲加
其禮今有人於此能生死人一人則天下之人爭事
[020-59b]
之矣義兵之生一人亦多矣人孰不悦故義兵至則
隣國之人歸之若流水誅國之人望之如父母行地
滋逺得人滋衆
乍見孺子入井
人見孺子入井
孟子書曰人見孺子入井皆有惻隱之心非其子之
父母也無此心者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今孟/子少
異/
[020-60a]
矢人惟恐不傷人
矢人者不為不仁
柳宗元守道論云矢人者不為不仁函人者不為仁
率其職司其局交相致以全其功也韓非子云醫善
吮人之傷含人之血非骨肉之親也利所加也故輿
人成輿則欲人之富貴匠人成棺則欲人之夭死也
非輿人仁而匠人賊也人不貴則輿不售人不死則
棺不買情非愛憎人也 又云輿人欲人富貴棺人
[020-60b]
欲人死喪人不貴則輿人不用人不死則棺不價非
有仁賊利在其中 無能子曰棺槨者濟死甚矣然
其工之心非樂於濟彼也廹於利也欲其日售則幸
死幸死非怨於彼也廹於利也醫者樂病幸其必瘳
非樂於救彼而又徳彼也迫於利也棺槨與醫皆有
濟救幸死幸生之心非有憎愛各諧其所欲爾 慎
子曰匠人成棺不憎人死利之所在忘其醜也
仁者如射
[020-61a]
射者仁道
禮射義曰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諸己己正而後發
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三里之城五里之郭
齊策安平君田單以惴惴之即墨三里之城五里之
郭敝卒七千禽其司馬而反千里之齊
采薪之憂
[020-61b]
負薪之憂
文選注曰孟子有疾王使問之孟子曰昔者有王命
時有負薪之憂
王無患焉
穿何慚焉
孔叢子子高任司馬乂為將於齊與燕戰而敗齊君
曰以子賢明故信子也荅曰君知穿孰若周公齊君
曰周公聖人而子賢者弗如也子高曰然臣固弗如
[020-62a]
周公也以臣之知乂孰若周公之知其弟齊君曰兄
弟審於他人子高曰君之言是也夫以周公之聖兄
弟相知之審而近失於管蔡明人難知也臣與乂相
見觀其材志察其所履齊國之士弗能過也書曰知
人則哲惟帝難之穿何慚焉夫君子之敗如日月之
人各有能乂庸可棄乎
彼丈夫我丈夫
彼人也我人也
[020-62b]
孔叢子孟軻問子思曰堯舜文武之道可力而致乎
子思曰彼人也我人也稱其言履其行夜思之晝行
之滋滋焉汲汲焉如農之赴時商之趣利惡有不至
者乎 鹽鐡論顔淵曰舜獨何人也回何人也 或
問於鹿門子曰孟子云予何人也舜何人也是聖人
皆可修而至乎曰聖人天也非修而至者也夫知道
然後能脩能脩然後能聖且堯為唐侯二十而徳盛
舜為鰥民二十以孝聞焉在脩乎哉
[020-63a]
今滕絶長補短
今秦斷長續短
國策云今秦地形斷長續短方數千里
飦粥之食
饘粥之食
禮記曾申曰哭泣之哀齊斬之情饘粥之食自天子
達孔頴逹疏曰哭泣之哀謂有聲之哭無聲之泣並/為哀也齊斬之情者齊是為母斬是為父饘粥之
食厚曰饘希曰粥孝子朝夕食米一溢自天子達者/父母之喪貴賤不殊哭泣以下自天子至庶人如一
[020-63b]
故云自/天子達
上有好者
上好是物
禮記緇衣曰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
殷曰序周曰庠
殷曰庠周曰序
漢書儒林傳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鄕田同井出入相友
[020-64a]
八家相保出入更守
韓詩外傳云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而為井廣三百
歩長三百歩一里其田九百畝廣一歩長百步為一
畝廣百歩長百歩為百畝八家為隣家得百畝餘夫
各得二十五畝家為公田十餘二十畝共為廬舎各
得二畝半八家相保出入更守疾病相憂患難相救
有無相貸飲食相召嫁娶相謀漁獵得分仁恩施行
是以其民和親而相好詩曰中田有廬疆埸有瓜今
[020-64b]
或不然今民相伍有罪同伺有刑相舉使搆造怨讐
而民相殘傷和睦之心賊仁恩害士化所和者寡欲
敗者巨於是仁道冺焉
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
獸厹鳥迒之道交於中國
路史云獸厹鳥迒之道交於中國帝寔憂之乃疇咨
能若時之賢以屬天下之統方是時帝畿巨浸稽天
而異人虞舜自脩家政所在數有美祥帝知其聖於
[020-65a]
是舉之重土之地而歴試之
禹八年於外
居外十三年
史記云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
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 鹽鐡論云禹蹙洪水
身親其勞澤行路宿過門不入當此之時簪墮不掇
冠挂不顧而暇耕乎
輔之翼之使自得之
[020-65b]
枉而直之使自得之
文選東方曼倩云枉而直之使自得之優而柔之使
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葢聖人之教化如此欲
其自得之自得之則敏且廣矣
用夏變夷
以夏變夷
後漢書范曄論引孟子有言曰以夏變夷不聞變夷
於夏
[020-66a]
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
白日以照之江河以滌之
揚子惟聖人得言之解得書之體白日以照之江河
以滌之浩浩乎其莫之禦也
荆舒是懲
荆荼是懲
史記云荆荼是懲 榖梁傳曰荆者楚也何為謂之
荆狄人也何為狄之聖人立必後至天子弱必先叛
[020-66b]
故曰荆狄之也 左傳楚大饑羣舒叛之仇池筆記/云王介甫
先封舒公改封荆公詩曰荆舒/是懲識者云宰相不學之過也
枉尺而直尋
詘寸而信尺
漢書終軍曰枉尺直尋孟子稱其不可 師古曰尋
長而尺短故陳代言所直者多而所曲者少則可為
之孟子以為茍有小曲則害於大直故不可也 尸
子載孔子曰詘寸而信尺小枉而大直吾為之也
[020-67a]
文子曰屈寸而申尺小枉而大直聖人為之 鹽鐡
論云小枉大直君子為之 汜論訓曰詘寸而伸尺
聖人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
湯遺羊於葛伯
湯獻牛於荆伯
帝王世紀湯問葛伯何故不祀曰無以供犧牲湯遺
之以羊
越絶書湯獻牛荆之伯之伯者荆州之君也湯行仁
[020-67b]
義敬鬼神天下皆一心歸之當是時荆伯未從也湯
於是乃飾犧牛以事荆伯乃媿然曰失事聖人禮乃
委其誠心此謂湯獻牛荆之伯也
齊語楚語
齊言楚言
漢書賈誼曰習與善人居不能無為善猶生長於齊
不能無齊言也習與惡人居不能無惡猶生長於楚
不能無楚言也是以聖人審所與居而戒慎所習
[020-68a]
韓詩外傳云楚之狂者楚言齊之狂者齊言習使然
也夫習之於人微而著深而固是暢於筋骨貞於膠
漆是以君子務為學也 吕氏春秋曰戎人生乎戎
長乎戎而戎言不知其所受之楚人生乎楚長乎楚
而楚言不知其所受之今使楚人長乎戎戎人長乎
楚則楚人戎言戎人楚言矣
士徃拜其門
士拜於其室
[020-68b]
禮玉藻云大夫親賜士士拜受又拜於其室異於君/恵也拜
受又就拜於其家/是所謂再拜也
陳仲子頻顣生鵝
裴公美不食炰鹿
舊唐書裴休字公美兄儔弟俅虞人有以鹿贄儔者
儔俅炰之召休食休曰我等窮生菜食不充今日食
肉翌日何繼無宜改饌獨不食按宋書王惠傳兄鑒/頗好斂廣營田業惠
意甚不同謂鑒曰何用田為鑒怒曰無田何/由得食惠又曰亦復何用食為其標寄如此
[020-69a]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員
弗修規矩不能正方圓
春秋繁露曰雖有巧手弗修規矩不能正方圓雖有
察耳不吹六律不能定五音雖有知心不覽先王不
能平天下然則先王之遺道亦天下之規矩六律而
已 韓非子曰巧匠目意中繩然必先以規矩為度
上智捷舉中事必以先王之法為比故繩直而枉木
斵準夷而高科削權衡縣而重益輕斗石没而多益
[020-69b]
少故以法治國舉措而已矣 又曰釋法術而心治
堯不能正一國去規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輪
廢尺寸而差短長王爾不能半中使中主守法術拙
匠守規矩尺寸則萬不失矣
不愆不忘
不騫不忘
春秋繁露云不騫不忘 文選云不僭不忘說苑/作亡
無然泄泄
[020-70a]
無然呭呭
詩攷云無然呭呭 說文詍多言也从言世聲詩曰
無然詍詍余制切 爾雅作洩洩
責難於君謂之恭
彊君所不能為忠
後漢郅惲曰孟軻以彊其君之所不能為忠量其君
之所不能為賊
禮人不荅反其敬
[020-70b]
敬人而不必見敬
吕氏春秋曰敬人而不必見敬愛人而不必見愛敬
愛人者己也見敬愛者人也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
人者也必在己無不遇矣
旣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絶物也
不能以令又不能聽是生亂也
說苑齊景公以其子妻闔廬送諸郊泣曰余死不汝
見矣高夢子曰齊負海而縣山縱不能全收天下誰
[020-71a]
干我君愛則勿行公曰余有齊國之固不能以令諸
侯又不能聽是生亂也寡人聞之不能令則莫若從
且夫吳若蜂蠆然不棄毒於人則不静余惟恐棄毒
於我也遂遣之
齊景公女
齊桓公女
越絶書闔廬伐齊大克取齊王女為質子為造齊門
齊女思其國死葬虞西山
[020-71b]
郭緣生述征記齊桓公冢在齊城南二十里因山為
墳大冢東有女水或云齊桓公女冢在其上故以名
水也女水導川東北流甚有神焉化隆則水生政薄
則津竭燕建平六年水忽暴竭𤣥眀惡之寢病而亡
燕太上四年女水又竭慕容超惡之燕祚隨淪
誰能執熱逝不以濯
誰能執熱解不用濯
墨子云誰能執熱解不用濯 又云猶執熱之有濯
[020-72a]
也將休其手焉
滄浪之水清
悠悠之水清
楚辭漁父鼓枻而歌曰滄浪之水清兮王逸注喻/世昭眀可
以濯吾纓沐浴升/朝廷也滄浪之水濁兮喻世/昏暗可以濯吾足
宜隠/遁也 文中子曰混混之水濁可以濯我足悠悠之
水清可以濯我纓
道在邇而求諸逺
[020-72b]
道在易而求之難
淮南子曰道在易而求之難驗在近而求之逺故弗
得也
胸中正則眸子瞭焉
其心正則童子瞭然
白帖注孟子曰人之善不善在乎目其心正則童子
瞭然其心不正則童子眊然
曾子養曾晳必有酒肉
[020-73a]
無肴膳閔曾不能率養
鹽鐵論云孝子日甘毳以養口輕暖以養體曾子養
曾晳必有酒肉無端絻雖公西赤不能以為容無肴
膳雖閔曾不能以率養
遷於負夏
遷於負黍
帝王世紀云遷於負黍 又史記云就時於負夏
文王生於岐周
[020-73b]
文王生於東夷
陸賈新語文王生於東夷大禹出於西羗世殊而地
絶法合而度同 史記六國表注皇甫謐云孟子稱
禹生石紐西夷人也
子産以乘輿濟人
景差以陪乘載人
說苑景差相鄭鄭人有冬渉水者出而脛寒後景差
過之下陪乗而載之覆以上衽晉叔向聞之曰景子
[020-74a]
為人國相豈不顧哉吾聞良吏居之三月而溝渠修
十月而津梁成六畜且不濡足而况人乎
蔽賢者不祥
不知賢不祥
晏子春秋曰有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
用而不任三不祥 說苑齊景公獵上山見虎下澤
見蛇問晏子曰此不祥邪曰有賢不知知而不用用
而不任此不祥也山是虎室澤是蛇窟何不祥乎
[020-74b]
周公思兼
周公兼思
尚書大傳云周公兼思三王之道以施於春秋冬夏
詩亡春秋作
雅廢春秋作
文中子曰小雅廢春秋作
晉之乗楚之檮杌
楚之乗晉之檮杌
[020-75a]
後漢紀云楚之乗晉之檮杌魯之春秋其事一也
袁宏曰定哀之間魯君子左丘明論集其文作左傳
三十篇又撰異同號曰國語二十篇由是乗檮杌之事
遂闇而左氏國語獨彰 公羊傳云春秋魯之信史也
其序則齊桓晉文其會則主會者為之也其詞則丘
有罪焉爾
庾公斯學射於尹公他
尹公他學射於庾公差
[020-75b]
左傳初尹公他學射於庾公差庾公差學射於公孫
丁二子為孫氏追公公孫丁御公庾公差曰射為背
師不射為戮射兩鉤而還
愛人者人恒愛之
自愛然後人愛諸
揚子曰人必其自愛也然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
然後人敬諸自愛仁之至也自敬禮之至也未有不
自愛敬而人愛敬之者也
[020-76a]
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
君子有終身之樂無一朝之憂
說苑云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順道而行循
理而言喜不加易怒不加難 又子路問孔子曰君
子亦有憂乎孔子曰無也君子之修其行未得則樂
其意既己得又樂其知是以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
憂小人則不然其未之得則憂不得既己得之又恐
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
[020-76b]
我亦人也
我何人也
賈太傅曰舜何人也我何人也夫啓耳目載心意從
立移徙與我同性而舜獨有賢聖之名眀君子之實
而我曾無鄰里之問寛徇之智者獨何與然則舜僶
俛而加志我儃僈而弗省耳
是以如是其急
自任如此其重
[020-77a]
鹽鐵論曰禹稷自布衣思天下有不得其所者若已
推而納之溝中故起而佐堯平治水土教民稼穡其
自任天下如此其重也豈云食禄以養其妻子而已
乎夫食萬人之力者蒙其憂任其勞
請冦退而反
請冦罷而復
說苑魯人攻鄪曾子辭於鄪君曰請出冦罷而後復
來請姑母使狗豕入吾舍鄪君曰寡人之於先生也
[020-77b]
人無不聞今魯人攻我而先生去我我胡守先生之
舍魯人果攻鄪而數之罪十而曾子之所争者九魯
師罷鄪君復修曾子舍而後迎之
父母惡之勞而不怨
父母惡之懼而無怨
禮記曾子曰父母愛之喜而弗忘父母惡之懼而無
怨注無怨無怨/於父母之心父母有過諫而不逆
不若是恝
[020-78a]
不若是□
說文云□忽也从心□聲孟子曰孝子之心不若是
□呼□切
父母之不我愛
弟妹之不我親
路史云父母之不我愛弟妹之不我親按越絶書舜/親父假母兄
狂弟傲舜求為變心易志尸子亦云舜事親養兄為/天下法路史舜妹婐首許氏說文云或作畫婐一音
畫也婐又或作擊一作繫列/女傳舜女弟繫與二嫂諧
[020-78b]
有妻子則慕妻子
妻子具則孝衰矣
管子曰衆人之用其心也其事親也妻子具則孝衰
矣其事君也爵祿滿則忠衰矣
五十而慕
五十猶慕
新序曰舜年五十猶嬰兒慕可謂至孝矣 孟子嘗
曰舜年五十不失其孺子之心見鄭康成/坊記注
[020-79a]
使舜完廩
使其塗廩
竹書紀年沈約注曰舜父母憎舜使其塗廪自下焚
之舜服鳥工衣服飛去又使浚井自上填之以石舜
服龍工衣自旁而出
鬱陶思君爾
思舜正鬱陶
史記瞽叟象喜以舜為己死象曰本謀者象象與其
[020-79b]
父母分於是曰舜妻堯二女與琴象取之牛羊倉廩
與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見之象鄂不懌
曰我思舜正鬱陶舜曰然爾其庶矣
象日以殺舜為事
瞽叟象每欲殺舜
路史世傳瞽叟與象每欲殺舜其妹婐首每為之解
流共工於幽州
流共工於幽陵
[020-80a]
史記流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放驩兠於崇山以變
南蠻遷三苖於三危以變西戎殛鯀於羽山以變東
夷四辠而天下咸服
親之欲其貴愛之欲其富
愛之欲其富親之欲其貴
史記三王世家太史公云古人有言曰愛之欲其富
親之欲其貴故王者疆土建國封立子弟所以褒親
親序骨肉尊先祖貴支體廣同姓於天下也是以形
[020-80b]
埶勢/同彊而王室安自古至今所由來久矣非有異也
源源而來
謜謜而來
說文云謜謜徐言也从言原聲孟子曰故謜謜而來
魚怨切
舜見瞽瞍其容有蹙
舜見瞽瞍其容造焉
韓非子引記曰舜見瞽瞍其容造焉孔子曰當是時
[020-81a]
也危哉天下岌岌有道者父固不得而子君固不得
而臣也
天無二日民無二王
天無二日土無二王
禮坊記子云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
上示民有君臣之别也春秋不稱楚越之王喪書卒/不書
葬夷/之也禮君不稱天避天/子也大夫不稱君避國/君也恐民之惑
也 前漢高帝紀云上五日一朝太公太公家令說
[020-81b]
太公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皇帝子乃人主也太公雖
父乃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朝人臣如此威重不得申
後上朝太公太公擁篲迎門郤行欲拜上大驚挾太
公太公曰帝人主奈何以我亂天下法荀悅曰孝經
云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王者必父事三老以
示天下所以眀有孝也無父猶設三老之禮况其存
者乎孝莫大於嚴父故后稷配天尊之至也禹不先
鯀湯不先契文王不先不窋古之道子尊不加於父
[020-82a]
母家令之言於是過矣
舜薦禹於天
舜薦禹為嗣
史記云帝舜薦禹於天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
喪畢禹辭辟舜之子商均於陽城天下諸侯皆去商
均而朝禹禹於是遂即天子位 宋書符瑞志舜在
位十有四年奏鍾石笙筦未罷而天下大靁雨疾風
發屋拔木桴鼓播地鍾磬亂行舞人頓扶樂正狂走
[020-82b]
舜乃璿持衡而笑曰明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也亦乃見於鍾石筦笙乃薦禹於天使行天子事於
時和氣普應慶雲興焉
吾君之子也
帝禹之子也
史記云帝禹東巡狩至於會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
年之喪畢益讓帝禹之子啓而辟居箕山之陽禹子
啓賢天下屬意焉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
[020-83a]
下未洽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啓曰吾君帝禹之子也
於是啟遂即天子之位 越絶書云夏啟獻犧於益
啟者禹之子益與禹臣於舜舜傳之禹薦益而封之
百里禹崩啟立曉知王事達於君臣之義益死之後
啓嵗善犧牲以祀之經曰夏啟善犧於益此之謂也
外丙二年仲壬四年
外丁三年仲壬四年
陶隠居年紀云殷湯治十三年外丁治三年仲壬治
[020-83b]
四年太甲治十年沃丁治十三年太戊治十年外壬
治三年沃甲治四年盤庚治九年小辛治七年
五羊之皮要秦穆公
五羊之皮籠百里奚
莊子云湯以庖人籠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籠百
里奚
接淅而行
滰淅而行
[020-84a]
說文引孟子去齊滰淅而行滰音其兩切漉乾漬米
言不待炊而行也 異聞集李言甫銘曰孟子去齊
而滰淅唐本作滰字本許氏語
孔子聖之時者也
孔子聖之中者也
韓詩外傳云孔子聖人之中者也
金聲而玉振
玉潤而金聲
[020-84b]
後漢班固傳玉潤而金聲注孟子曰孔子/徳如金聲也
周室班爵禄
王者制爵禄
禮記王制云王者之制爵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諸
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 制
農田百畝百畝之分上農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
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下農夫食五人庶人在官者
其禄以是為差也諸侯之下士視上農夫禄足以代
[020-85a]
其耕也中士倍下士上士倍中士下大夫倍上士卿
四大夫禄君十卿禄次國之卿三大夫禄君十卿禄
小國之卿倍大夫禄君十卿禄次國之上卿位當大
國之中中當其下下當其上大夫小國之上卿位當
大國之下卿中當其上大夫下當其下大夫其有中
士下士者數各居其上之三分凡四海之内九州州
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國三十七十里之國六十五十
里之國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國名山大澤不以封
[020-85b]
其餘以為附庸閒田八州州二百一十國天子之縣内
方百里之國九七十里之國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國六
十有三凡九十三國名山大澤不以朌音/班其餘以禄
士以為閒田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國天子之元士
諸侯之附庸不與 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
十一元士大國三卿皆命于天子下大夫五人上士
二十七人次國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
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小國二卿皆命于其君
[020-86a]
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 制三公一命卷音/衮若
有加則賜也不過九命次國之君不過七命小國之
君不過五命大國之卿不過三命下卿再命小國之
卿與下大夫一命 吕氏春秋云上田夫食九人下
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損一人治之十人食之
六畜皆在其中矣
帝館甥于貳室
帝館之于貳室
[020-86b]
路史舜之濳徳堯實知之南面而與之言席龍垤而
䕃翳乗䕃不移而堯志得始尚見帝帝館之于貳室
于是錫之絺衣雅琴命之姚姓
辭尊辭富
辭貴辭富
禮坊記君子辭貴不辭賤辭富不辭貧則亂益亡故
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在國曰市井之臣
[020-87a]
在邦曰市井之臣
儀禮在邦則曰市井之臣在野則曰草茅之臣庶人
則曰刺草之臣
孟子論夜氣
屈子論夜氣
楚辭逺逰篇云一氣孔神兮于中夜存虛以待之兮
無為之先
惟心之謂與
[020-87b]
人心其神乎
揚子云人心其神矣乎操則存捨則亡能常操而存
者其惟聖人乎 莊子云其熱焦火其寒凝氷其疾
俛仰之間而再撫四海之外其居也淵而静其動也
縣而天僨驕而不可係者其惟人心乎
舍生取義
舍生重義
後漢書范曄論云夫專為義則傷生專為生則騫義
[020-88a]
若義重于生舍生可也生重于義全生可也
杯水救車薪
一勺救車薪
文子云水之勢勝火一勺不能救一車之薪金之勢
勝木一刅不能殘一林土之勢勝水一塊不能塞一
河 杜恕篤論云水性勝火分之以釜甑則火彊而
水弱人性勝志分之以利欲則志彊而性弱
服堯之服
[020-88b]
冠堯之冠
傅子云冠堯之冠行桀之行亦桀也服桀之服行堯
之行亦堯也 桓寛引孟子曰堯舜之道非逺人也
而人不思之耳
五就湯五就桀
三就文三入殷
鬼谷子云伊尹五就湯五就桀然後合于湯吕望三
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眀然後合于文王
[020-89a]
是故無賢者也
夫子誠無善耳
韓詩外傳孟子說齊宣王而不說淳于髠侍孟子曰
今日說公之君不說意者其未知善之為善乎淳于
髠曰夫子亦誠無善耳昔瓠巴鼓瑟而濳魚出聽伯
牙鼔琴而六馬仰秣魚馬猶知善之為善而况君人
者也孟子曰夫雷電之起也破竹折木震驚天下而
不能使聾者卒有聞日月之明徧照天下而不能使
[020-89b]
盲者卒有見今公之君若此也淳于髠曰不然昔日
揖封生髙商齊人好歌杞梁之妻悲哭而人稱詠夫
聲無細而不聞行無隠而不形夫子茍賢居魯而魯
國之削何也孟子曰不用賢削何有也吞舟之魚不
居濳澤度量之士不居汙世夫萟冬至必彫吾亦時
矣 齊策淳于髠一日而見七人于宣王王曰子來
寡人聞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聖若
隨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見七士則士不亦衆乎淳
[020-90a]
于髠曰不然夫鳥同翼者而聚居獸同足者而俱行
今求柴胡桔梗于沮澤則累世不得一焉及之睪黍
梁父之隂則㕁車而載耳夫物各有疇今髠賢者之
疇也王求士于髠若挹水于河而取火于燧也髠将
復見之豈特七士也評曰髠漫托賢者之疇夫賢孰/如孟子哉髠弗之識彼所見七
士可知己髠之識賢殆/無異瞽師之别黒白也
五霸三王之罪人
六國五霸之罪人
[020-90b]
前漢紀荀悅曰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國五霸之罪
人也夫四豪六國之罪人也
齊桓公盟諸侯
晉文公盟諸侯
春秋繁露桓公曰無貯粟無障谷無易樹子無以妾
為妻 管子與楚王遇于召陵之上而令于遇上曰
毋貯粟毋曲隄毋擅廢適子無置妾以為妻
晉文公春秋文公合諸侯而盟曰吾聞國之昏不由
[020-91a]
聲色必由奸利好樂聲色者滛也貪奸者惑也夫滛
惑之國不亡必殘自今以來無以美妾疑妻無以奸
情害公無以貨利示下其有之者是謂伐其根素流
于華葉若此者有患無憂有冦勿弭不如言者盟示
之于是君子聞之曰文公其知道乎其不王者猶無
佐也 左傳襄十一年秋七月同盟于亳范宣子曰
不慎必失諸侯諸侯道敝而無成能無貳乎乃盟載
書曰凡我同盟毋蕰年毋壅利毋保姦毋留慝救災
[020-91b]
患恤禍亂同好惡奨王室或間兹命司慎司盟名山
名川羣神羣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國之祖明神殛
之俾失其民隊命亡氏踣其國家注曰七姓晉魯衞/鄭曹滕姬姓邾小
邾曹姓宋子姓齊姜姓莒已姓杞姒/姓薛任姓實十三國言十二誤也
無曲防無遏糴
無障穀無貯粟
公羊傳云無障穀無貯粟 穀梁無雍泉無訖糴
由今之道
[020-92a]
居今之朝
鹽鐵論孟子曰居今之朝不易其俗而成千乗之勢
不能一朝居也
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
仁人所過者化所存者神
荀子云仁人之兵所過者化所存者神按朱紫陽曰/似是見成語
如金聲玉振之類故孟荀皆用之/荀卿非孟子必不肯用其語也
有事君人者
[020-92b]
有事人君者
後漢書陳蕃疏臣聞有事社稷者社稷是為有事人
君者容悅是為今臣蒙恩聖朝備位九列見非不諫
則容悅矣
昏暮叩人門户無弗與者
昏暮叩人門户貪夫不恡
鹽鐵論云富則仁生澹則民争止昏暮叩人門户求
水火貪夫不恡音/吝何則所饒也夫為政而使菽粟如
[020-93a]
水火民安有不仁者乎 淮南子曰扣門求火無不
與者饒足也故林中不貨薪湖上不鬻魚者也
舜蹠之分
堯桀之分
漢書蕭望之曰堯桀之分在于義利而已
不拔一毛
不損一毛
列子云楊朱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國而隠
[020-93b]
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體偏枯古之人損一毫利
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
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禽子問楊朱曰去子體之
一毛以濟一世汝為之乎楊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
濟禽子曰假濟為之乎楊子弗應禽子出語孟孫陽
孟孫陽曰子不達夫子之心吾請言之有侵若肌膚
獲萬金者若為之乎曰為之孟孫陽曰有斷若一節
得一國子為之乎禽子黙然有間孟孫陽曰一毛微
[020-94a]
于肌膚肌膚微于一節省矣然則積一毛以成肌膚
積肌膚以成一節一毛固一體萬分中之一物奈何
輕之乎禽子曰吾不能所以答子然則以子之言問
老𣆀關尹則子言當矣以吾言問大禹墨翟則吾言
當矣
摩頂放踵
摩頂致踵
文選李善注孟子曰墨子兼愛摩頂致于踵利天下
[020-94b]
為之劉熙曰/致至也
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
王公大人用吾言必治
墨子云王公大人用吾言必治匹夫徒歩之士用吾
言行必修故翟以為雖不耕而食饑不織而衣寒功
賢于耕而食之織而衣之者也故翟以為雖不耕織
乎而功賢于耕織也 荀子秦昭王問孫卿曰儒無
益于人之國孫卿子曰儒者法先王隆禮義謹乎臣
[020-95a]
子而致貴其上者也人主用之則勢在本朝而宜不
用則退編百姓而慤必為順下矣雖窮困凍餒必不
以邪道為貧無置錐之地而眀于持社稷之大義嗚
呼而莫之能應然而通乎財萬物養百姓之經紀勢
在人上則王公之材也在人下則社稷之臣國君之
寶也雖隠于窮閻漏屋人莫不貴之道誠存也仲尼
将為司冦沈猶氏不敢朝飲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
潰氏踰境而徙魯之粥牛馬者不豫賈必蚤正以待
[020-95b]
之者也居于闕黨闕黨之子弟罔不分有親者取多
孝悌以化之也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
儒之為人下如是矣王曰然則其為人上何如孫卿
曰其為人上也廣大矣志意定乎内禮節修乎朝法
則度量正乎官忠信愛利形乎下通于四海則天下
應之如讙是何也則貴名白而天下治也故近者歌
謳而樂之逺者竭蹷而趨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達
之屬莫不從服夫是之謂人師夫其為人下也如彼
[020-96a]
其為人上也如此何謂其無益于人之國也昭王曰
善
孟子稱進銳退速
老子稱進銳退速
後漢書李固傳用老子曰其進銳者其退速章懐太/子注按
孟子有此文謝承書亦云/孟子而續書復云老子
放飯流歠
小飯大歠
[020-96b]
枚乗七發云小飯大歠如湯沃雪
流杵
浮杵
論衡云若孔子言殆沮浮杵若孟子之言近不血刅
浮杵過其實不血刅亦失其正一聖一賢共論一紂
輕重殊稱多少異實
善陳善戰
善師善陳
[020-97a]
穀梁傳云善師者不陳善陳者不戰善戰者不死
二女果
二女婐
說文婐㛂也一曰女侍曰婐讀若騧或若委从女果
聲孟軻曰舜為天子二女婐烏果切 子華子曰堯
居于衢室之宮垂衣而襞幅邃如神眀之居輯五瑞
以見羣后帶幅舃而入覲者如衆星之拱北堯則若
固有之也舜游于巖廊之上被袗衣而鼓五絃之琴
[020-97b]
畫日月于大常備十有二章黼黻𤣥黄爛如也出則
有鸞和動則有環珮歩趨中于莖韶之節舜亦若固
有之也
使人昭昭
俗人昭昭
老子云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徃者不追來者不拒
來者不距去者不止
[020-98a]
荀子云子貢曰君子正身以俟欲來者不距欲去者
不止 尚書大傳東郭子思問于子貢曰夫子之門
何其雜也子貢曰夫櫽括之旁多枉木良醫之門多
疾人砥礪之旁多頑鈍夫子修道以俟天來者不止
是以雜也
養心莫善寡欲
養心莫善于誠
荀子云養心莫善于誠程子曰既誠矣又何用養此/已不識誠又不知所以養
[020-98b]
不食羊棗
不嘗梹榔
齊書任昉父遥本性重檳榔以為常餌臨終求之不
得好者昉亦所嗜好深以為恨終身不嘗檳榔 梁
書陶子鏘母嗜蓴母没後嘗以供蓴及後一冬營蓴
不得痛恨慟哭遂長斷蓴味 華陽國志狼偶二親
病時不能食肉偶終身不食肉
惡似而非者
[020-99a]
皆似而非者
魏策云夫物多相類而非也幽莠之幼也似禾黧牛
之黄色也似虎白骨疑象碔夫類玉此皆似之而非
者也 吕氏春秋云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
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劍者之所患患劍之
似吳干者賢者之所患患人之博文辯言而似通者
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而聖人之所加慮也
文選阮元瑜曰夫似是之言莫不動聽因形設象易
[020-99b]
為變觀濟注曰乃佞人之言皆似是加以辯利故能
動聽因形勢以設比象故易改觀心必信而為之者
多 淮南子云使人之相去也如玉之與石美之與
惡則論人易矣夫亂人者芎藭之與藁本也蛇床之
與麋蕪也此皆相似者故劍工惑劍之似莫邪者惟
歐冶能名其種玉工眩玉之似碧盧者惟猗頓不失
其情闇主亂于奸臣小人之疑君子者惟聖人能見
微以知明 舊唐書唐次曰邪徑敗良田䜛口亂善
[020-100a]
人惡其莠言之蠧政也葢謂似信而詐似忠而非便
便可以動心捷捷可以亂徳豈止鶗鴂雕卉薏苡惑
珠者哉
由孔子而來至于今
由孟子而來至于今
春秋胡傳曰仲尼至于孟子百有餘嵗若顔曾則見
而知之若孟子則聞而知之由孟子而來至于今千
有餘嵗矣其書未亡其出于人心者猶在葢有不得
[020-100b]
已焉耳則亦有不得已焉耳矣
駢志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