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1 駢志-明-陳禹謨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駢志卷五
             明 陳禹謨 撰
  丙部上
漢魯共王壊舊宅得古文經傳
河内女子發老屋得易禮尚書
 漢書魯共王初好治宫室壊孔子舊宅以廣其宫聞
 鐘磬琴瑟之聲遂不敢復壊於其壁中得古文經傳
[005-1b]
  又論衡孝景帝時魯共王壞孔子教授堂以為殿得
 百篇尚書于墻壁中武帝使使者取視莫能讀者遂
 祕于中外不得見至孝成皇帝時徴為古文尚書學
 東海張霸按百篇之序空造百兩之篇獻之成帝帝
 出祕百篇以校之皆不相應于是下霸于吏吏白霸
 罪當至死成帝髙其才而不誅亦惜其文而不滅故
 百兩之篇傳在世間者傳見之人則謂尚書本有百
 兩篇矣
[005-2a]
 論衡孝宣皇帝之時河内女子發老屋得逸易禮尚
 書各一篇奏之宣帝下示博士然後易禮尚書各益
 一篇而尚書二十九篇始定矣按洪容齋云劉向説/苑臣術篇一章云泰
 誓曰附下而罔上者死附上而罔下者刑與聞國政/而無益於民者退在上位而不親賢者逐此所以勸
 善而黜惡也漢武帝元朔元年詔責中外不興廉舉/孝有司奏議其語與説苑所載正同而諸家注釋至
 于顏師古皆不能援以為證今之泰誓初未嘗有此/語也漢宣帝時河内女子得泰誓一篇獻之然年月
 不與序相應又不與左傳國語孟子衆書所引/泰誓同馬鄭王肅諸儒皆疑之今不復可考
韓嬰與仲舒論
[005-2b]
江公與仲舒議
 漢書燕趙間言詩者由韓生嬰韓生亦以易授人推
 意而為之傳燕趙間好詩故其易微唯韓氏自傳之
 武帝時嬰嘗與董仲舒論于上前其人精悍處事分
 明仲舒不能難也
 又武帝時瑕丘江公與董仲舒竝仲舒通五經能持
 論善屬文江公呐于口上使與仲舒議不如仲舒而
 丞相公孫𢎞本為公羊學比輯其議卒用董生
[005-3a]
五經笥
五經庫    九經庫
 後漢書邊韶解弟子嘲云腹便便五經笥 又唐書
 虞世南云昔任彥昇美談經籍梁代稱為五經笥
 北史房暉逺明三禮春秋三傳詩書周易兼善圖緯
 恒以教授為務太常卿牛𢎞每稱為五經庫 又舊
 唐書禇遂良稱谷那律為九經庫
姜肱博通五經
[005-3b]
張霸博覽五經
 後漢書姜肱博通五經兼明星緯
 又張霸博覽五經諸生孫林劉固段著等并慕之各
 市宅其傍以就學焉
五經無雙許叔重
五經無對有陸乂
 後漢書許愼字叔重性淳篤少博學經籍馬融常推
 敬之時人為之語曰五經無雙許叔重
[005-4a]
 北史陸乂于五經最精熟館中謂之石經人為之語
 曰五經無對有陸乂
説經鏗鏗楊子行
解經不窮戴侍中
 東觀漢記楊政字子行治梁丘易與京兆祁聖元同
 好俱名善説經書京師號曰説經鏗鏗楊子行論難
 僠僠祁聖元
 後漢書戴憑為侍中京師為之語曰解經不窮戴侍
[005-4b]
 中
匡鼎説詩
張文為論
 漢書匡衡父世農夫至衡好學家貧傭作以供資用
 尤精力過絶人諸儒為之語曰無説詩匡鼎來匡説
 詩解人頥按服虔曰鼎猶言當也若言匡且來也應/劭曰鼎方也張宴曰匡衡少時字鼎長乃
 易字稚圭世所傳衡與貢禹書上言衡敬報下言匡/鼎白知是字也師古曰服應二説是也賈誼曰天子
 春秋鼎盛其義亦同而張氏之説蓋穿鑿矣假有其/書乃是後人見此傳云匡鼎來不曉其意妄作衡書
[005-5a]
 云鼎白耳字以表徳豈人之所自稱乎今有西京雜/記者其書淺俗出于里巷多有妄説乃云匡衡小名
 鼎蓋絶知/者之聽
 又張禹善論語詔令授太子論語使魯無卿及始夏
 侯勝王陽蕭望之韋𤣥成皆説論語篇第或異禹先
 事王陽後從庸生采獲所安最後出而尊貴諸儒為
 之語曰欲為論念張文由是學者多從張氏餘家寖
 微
樂詳并授五業
[005-5b]
楊充精究七經
 魏略時太學初立有博士十餘人學多褊狹又不熟
 悉略不親教備員而已惟詳五業并授其或難解質
 而不解詳無愠色以杖畫地牽譬引類至忘寢食以
 是獨擅名于逺近
 華陽國志楊充少好學求師學古學于扶風馬季長
 南陽朱明叔潁川白仲職精究七經
易以東矣
[005-6a]
吾道東矣
 漢書丁寛字子襄梁人也初梁項生從田何受易時
 丁寛為項生從者讀易精敏材過項生遂事何學成
 何謝寛寛東歸何謂門人曰易以東矣
 後漢書鄭𤣥西入闗因涿郡盧植事扶風馬融融門
 徒四百餘人升堂進者五十餘生融素驕貴𤣥在門
 下三年不得見及使高業弟子受于𤣥𤣥日夜尋誦
 未嘗怠惓㑹融集諸生考論圖緯聞𤣥善算乃召見
[005-6b]
 于樓上𤣥因從質諸疑義問畢辭歸融喟然謂門人
 曰鄭生今去吾道東矣
為弟子都養
直諸生監厨
 漢書兒寛以郡國選詣博士受業孔安國貧無資用嘗為
 弟子都養時行賃作帶經而鋤休息輒讀誦其精如此
 北史刁冲家世貴達及從師於外自同諸生于時學制
 諸生悉日直監厨冲雖有僕隷不令代己身自炊㸑
[005-7a]
帶經而鉏見上/
帶經而農
 晉書皇甫謐就鄉人席坦受書勤力不怠居貧躬自
 稼穡帶經而農遂博綜典籍百家之言
百日習一經
三年通一經
 晉書魏舒年四十餘郡上計掾察孝㢘宗黨以舒無
 學業勸令不就可以為高耳舒曰若試而不中其負
[005-7b]
 在我安可虚竊不就之高以為已榮乎於是自課百
 日習一經因而對䇿升第
 又戴邈曰古之俊乂必三年而通一經
裴昭明遺子一經
柳世隆遺子一經
 南史裴昭明歴郡皆清勤常謂人曰人生何事須聚
 畜一身之外亦復何須子孫若不才我聚彼散若能
 自立則不如一經故終身不事産業
[005-8a]
 又栁世隆性清㢘唯盛事典墳張緒問曰觀君舉措
 當以清名遺子孫耶荅曰一身之外亦復何須子孫
 不才將為争府如其才也不如一經
焦贛易林
許曼易林
 後漢書焦贛長於災變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
 風雨寒温為候各有占驗今焦氏易林/即贛所著
 又方術傳道士張巨君授以方術所著易林至今行於世
[005-8b]
漢趙曄著吳越春秋
晉楊方撰吳越春秋
 後漢書趙曄少嘗為縣吏奉檄迎督郵曄恥于厮役遂棄
 車馬去到犍為資中詣杜撫受韓詩究竟其術積二十年
 卒業乃歸州召補從事不就舉有道卒于家著吳越春秋
 詩細厯神淵蔡邕至㑹稽讀詩細而歎息以為長于論衡
 邕還京師傳之學者咸誦習焉
 晉書楊方少好學有異才時虞喜兄弟以儒學立名雅愛
[005-9a]
 方為之延譽諸葛恢嘗遣方為文薦郡功曹主簿虞預
 稱美之送以示賀循循報書曰此子開拔有志意只言
 異于凡猥耳不圖偉才如此其文甚有竒分若出其胸
 臆乃是一國所推豈但牧豎中逸羣邪聞處舊黨之中
 好有謙冲之行此亦立身之一隅然世衰道喪人物凋
 弊每聞一介之徒有向道之志冀之願之如方者乃荒
 萊之特苗鹵田之善秀姿質已良但沾染未足耳移植
 農壤必成嘉榖循遂稱方於京師後補高梁太守在郡
[005-9b]
 積年著五經鉤沉更撰吳越春秋并雜文章皆行于世
葛洪西京雜記
蕭賁西京雜記
 西京雜記葛洪自序云洪家世有劉子駿漢書一百卷無
 首尾題目但以甲乙丙丁紀其卷數先父傳之歆欲撰漢
 書編録漢事未得締構而亡故書無宗本止雜記而已失
 前後之次無事類之辨後好事者以意次第之始甲終癸
 為十帙帙十卷合為百卷洪家具有其書試以此記考校
[005-10a]
 班固所作殆是全取劉書有小異同耳并固所不取不過二
 萬許言今抄出為二卷名曰西京雜記以禆漢書之闕爾
 南史齊宗室蕭賁好著述嘗著西京雜記六十巻
劉向校書于天禄閣
揚雄校書于天禄閣
 拾遺記劉向于成帝之末校書天禄閣専精覃思夜
 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登閣而進見向暗中獨坐
 誦書老父乃吹杖端烟燃因以見向説開闢已前向
[005-10b]
 因受五行洪範之文恐辭説繁廣忘之乃裂裳及紳
 以記其言至曙而去向請問姓名云我是太一之精
 天帝聞夘金之子有博學者下而觀焉
 前漢書王莽以符命自立時揚雄校書于天禄閣上
 治獄使者欲收雄雄從閣上自投下幾死莽聞之曰
 雄素不與事有詔勿問然京師為之語曰惟寂寞自
 投閣爰清静作符命 三國遺録魏文帝為閲書觀
 讀書千卷者登此觀登者六人而已
[005-11a]
揚子雲夢鳯凰集𤣥上
董仲舒夢蛟龍入懐中
 西京雜記揚雄讀書有人語之曰無為自苦𤣥故難傳
 忽然不見雄著太𤣥經夢吐鳯凰集𤣥之上頂而滅
 又董仲舒夢蛟龍入懐乃作春秋繁露詞
劉向省新語而作新序
桓譚詠新序而作新論
 晉書陸喜少有聲名好學有才思嘗為自叙其略云
[005-11b]
 劉向省新語而作新序桓譚詠新序而作新論余不
 自量感子雲之法言而作言道覩賈子之美才而作訪
 論觀子政洪範而作古今厯鑒蔣子通萬機而作審機
 讀幽通思𤣥四愁而作娛賔九思真所謂忍愧者也
蕭琛甚祕漢書
謝僑不質班史
 南史蕭琛為宣城太守有北僧南渡唯齎一瓠蘆中
 有漢書序傳僧云三輔舊事相傳以為班固真本
[005-12a]
 琛固求得之其書多有異今者而紙墨亦古文字多
 如龍舉之例非隷非篆琛甚祕之
 又謝僑素貴嘗一朝無食其子啓欲以班史質錢荅
 曰寧餓死豈可以此充食乎
受太𤣥
好太𤣥
 漢書鉅鹿侯芭常從揚雄居受其太𤣥法言焉雄卒
 侯芭為起墳䘮之三年時大司空王邑納言嚴尤聞
[005-12b]
 雄死謂桓譚曰子常稱揚雄書豈能傳於後世乎譚
 曰必傳顧君與桓不及見也凡人賤近而貴逺
 北史司馬膺之好讀太𤣥經又注揚雄蜀都賦每云
 我欲與揚子雲周旋
鬼之董狐
僧之董狐
 晉書干寳為搜神記二十卷以示劉惔惔曰卿可謂
 鬼之董狐
[005-13a]
 酉陽雜俎魏李騫之同泰寺浮屠中傍有執板筆者
 僧曰此是尸頭専記人罪騫曰便是僧之董狐
錢神論
錢愚論
 晉書魯褒以貧素自立元康之後綱紀大壊褒傷時
 之貪鄙乃隠名而著錢神論以刺之
 南史梁宗室臨川静惠王宏性愛錢百萬一聚黄牓
 標之千萬一庫懸一紫標如此三十餘間帝與佗卿
[005-13b]
 屈指計三億餘萬餘屋貯布絹絲綿漆蜜紵蠟朱砂
 黄屑雜貨但見滿庫不知多少武帝謂曰阿六汝生
 活大可豫章王綜以宏貪吝遂為錢愚論
千字文
萬字文
 梁書髙祖次韻王羲之書千字使周興嗣為文高祖稱善加
 賜金帛 又御覽引梁書武帝取鍾王真迹授周興嗣令選
 不重複者千字韻而文之興嗣一宿而上鬢髪皆白大被賞
[005-14a]
 遇後興嗣目疾武帝親為之合藥 又賈氏談録進士周逖
 改次千字文更撰天寳應道千字文將進之請頒行天下先
 呈宰執右相陳希烈問之曰有添換乎逖曰翻破舊文一無
 添換又問翻破盡乎對曰盡右相曰枇杷二字如何翻破逖
 曰唯此兩字依舊右相曰若如此還未盡逖逡巡不能對
 北史秦王俊聞潘徽名召為學士嘗從俊朝京師在
 塗令徽於馬上為賦一行賦成其名曰述恩賦俊覽
 而善之復令為萬字文
[005-14b]
曹憲文選音義
公孫文選音義
 舊唐書曹憲所撰文選音義甚為當時所重初江淮
 間為文選學者本之于憲又有許淹李善公孫羅復
 相繼以文選教授由是其學大興于代
 又公孫羅厯沛王府㕘軍無錫縣丞撰文選音義卷行于代
郭子𤣥竊向秀莊子注
何法盛竊郗紹中興書
[005-15a]
 晉書郭象字子𤣥少有才理好老莊能清言先是注
 莊子者數十家莫能究其旨統向秀於舊注外而為
 解義妙演竒致大暢𤣥風惟秋水至樂二篇未竟而
 秀卒秀子幼其義零落然頗有别本遷流象為人行
 薄以秀義不𫝊於世遂竊以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
 樂二篇又易馬蹄一篇其餘衆篇或㸃定文句而已
 其後秀義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莊其義一也
 南史時有高平郗紹作晉中興書數以示何法盛法盛有
[005-15b]
 意圖之謂紹曰卿名位貴逹不復俟此延譽我寒士無聞
 于時如袁宏干寶之徒賴有著述流聲于後宜以為惠紹
 不與至書成在齋内厨中法盛詣紹紹不在直入竊書紹
 還失之無復兼本于是遂行何書又宋景濂曰齊丘子六/卷一名化書言道術徳
 仁食儉六化為甚悉世傅為偽唐宋齊丘子嵩作張文潜/題其後云齊丘犬䑕之雄盖不足道其為化書雖皆淺機
 小數亦㣲有見於黄老之所謂道徳者噫是書之作/非齊丘也終南山隠者譚峭景升也齊丘竊之耳
有子焠掌
孫敬懸頭
[005-16a]
 荀子有子惡卧而焠掌 齊竟陵王頌云有子刺掌
 行修名立 桓範世要論云有子好卧則刺其掌
 漢書孫敬字文寳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
 繩繫頭懸屋梁後為當世大儒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    趙昱歴年不窺園
裴公美經年不出墅
 漢書董仲舒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
 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盖三年不窺園
[005-16b]
 舊唐書裴休字公美童齓時兄弟同學于濟源别墅
 休經年不出墅門晝講經籍夜課詩賦
 謝承漢書趙昱就處士綦母君受公羊傳兼該羣業
 至歴年濳志不窺園圃親踈希見其面
十五年不窺園
十七年不闚門
 後漢書桓榮貧窶無資常客傭以自給精力不倦十
 五年不窺家園
[005-17a]
 又何休作春秋公羊解詁覃思不闚門十有七年
流粟
流麥
 鄒子曰朱買臣貧賤之時孜孜修學不覺雨之流粟
 志在經傳也
 後漢書高鳯好學不休其家曝麥令鳯守雞以竿授其手
 鳯執竿讀書雨大至不覺執竿如故其妻還見麥流甚以
 為怒鳯亦不愧晉藝術傳幸靈父母嘗使守稻羣牛食之/靈見而不驅待牛去乃往理其殘亂者
[005-17b]
袁宏運租誦詩
高閭送租修刺
 晉書袁宏父朂臨汝令宏少孤貧以運租自業謝尚時鎮
 牛渚秋夜乗月率爾與左右㣲服泛江㑹宏在舫中諷詠
 聲既清㑹辭又藻拔遂駐聽久之遣問焉荅曰是袁臨汝
 郎誦詩即其詠史之作也尚傾率有勝致即迎升舟與之
 談論申旦不寐自此名譽日茂
 北史高閭早孤少好學博綜經史下筆成章少為車
[005-18a]
 子送租至平城修刺詣崔浩浩與談竒之使為謝中
 書監表明日浩歴租車過駐馬呼閭諸車子皆驚閭
 本名廬浩乃改為閭而字焉由是知名
王仲任閲書市肆
徐文逺閲書于肆
 後漢書王充字仲任少孤鄉里稱孝後到京師受業太學
 師事扶風班彪好博覽而不宏章句家貧無書常游洛陽
 市肆閲所買書一見輒能誦憶遂博通衆流百家之言
[005-18b]
 舊唐書徐文逺家貧無以自給其兄休鬻書為事文
 逺日閲書于肆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氏傳
管寧榻穿膝處
蕭藻牀有膝痕
 高士傳管寧自越海及歸常坐一木榻積五十餘年
 未嘗箕股其榻上當膝處皆穿
 南史蕭藻性恬静獨處一室牀有膝痕宗室衣冠莫
 不楷則常以爵禄太過毎思屏退門庭閒寂賓客罕
[005-19a]
 通簡文尤敬愛之自遭家禍恒布衣蒲席不食鮮禽
 非公庭不聽音樂武帝每以此稱之
不讀謝詩覺口臭
不讀老子覺舌强
 談藪梁高祖重陳郡謝元暉詩常曰不讀謝詩三日覺口臭
 郭子殷仲堪云三日不讀道徳經便覺舌本間强
腹笥
肉譜
[005-19b]
 後漢書邊韶字孝先以文學知名教授數百人韶口
 辯曽晝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邊孝先腹便便懶讀
 書但欲眠韶潜聞之應時對曰邊為姓孝為字腹便
 便五經笥但欲眠思經事寐與周公通夢静與孔子
 同意師而可嘲出何典記嘲者大慙
 隋唐嘉話秦王府倉曹李守素尤精譜學人號為肉譜
書簏
書厨
[005-20a]
 晉書右丞傳迪好廣讀書而不解其意劉栁唯讀老子而
 已迪每輕之栁云卿讀書雖多而無所解可謂書簏矣
 南史陸澄當世稱為碩學讀易三年不解文義欲撰
 宋書竟不成王儉戲之曰陸公書厨也
書倉
經苑
 拾遺記曹曾慮先文湮没乃積石為倉以藏書故謂
 曹氏為書倉
[005-20b]
 又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不逺險阻或依林木之下
 編茅為菴削荆為筆尅樹汁為墨夜則暎星望月暗則縛麻
 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悦其勤
 學更以浄衣易之河洛祕奥非正典籍所載皆注記于柱壁
 及園林樹木慕好學者來輒寫之時人謂任氏為經苑
賈長頭
范長頭
 後漢書賈逵傳逵自為兒童常在太學不通人間事
[005-21a]
 身長八尺二寸諸儒為之語曰問事不休賈長頭
 南史范雲謂人曰諸君進止威儀當問范長頭指范
 岫也以岫多識前代舊事
皇甫謐書淫
劉孝標書淫
 晉書皇甫謐耽翫典籍忘寢與食時人謂之書淫或
 有箴其過篤將損耗精神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况
 命之修短分定懸天乎
[005-21b]
 南史劉峻字孝標自以少時未開悟晚更進厲精明慧
 過人苦所見不博聞有異書必往祈借清河崔慰祖
 謂之淫書于是博極羣書文藻秀出故其自序云黌
 中濟濟皆升堂亦有愚者解衣裳言其少年魯鈍也
行秘書
人物志
 隋唐嘉話太宗嘗出行有司請載副書以從帝曰不
 須虞世南在此行秘書也
[005-22a]
 舊唐書李守素署天䇿府倉曹㕘軍尤工譜學自晉宋已降
 四海士流及諸勲貴華戎閥閲莫不詳究當時號為行譜嘗
 與虞世南共談人物言江左山東世南猶相酬對及言北地
 諸侯次第如流顯其世業皆有援證世南但撫掌而笑不復
 能荅歎曰行譜定可畏許敬宗因謂世南宜改之世南曰昔
 任彦昇美談經籍梁代稱為五經笥今日倉曹人物志可矣
暗寫五行志
暗疏列女傳
[005-22b]
 南史陸倕所讀一編必誦于口嘗借人漢書失五行
 志四卷乃暗寫還之略無遺脱
 舊唐書虞世南授𢎞文館學士與房𤣥齡對掌文翰太宗嘗
 命寫列女傳以裝屏風于時無本世南暗疏之不失一字
 又蔣乂字徳源七嵗時誦庾信哀江南賦數遍而成誦在口
 以聰悟强力聞于親黨徳宗嘗登凌烟閣見左壁穨剝上有
 殘缺文記每行可辨三五字命録之以問宰臣遽受宣無以
 對即令召乂至對曰此聖厯中侍臣圖贊也即于御前口誦
[005-23a]
 以補其缺不失一字上歎曰虞世南暗寫列女傳無以加也
奴婢皆讀書
童僕皆呻吟
 世説鄭𤣥家奴婢皆讀書嘗使一婢不稱旨將撻之
 方自陳説𤣥怒使人曳著泥中須臾復有一婢來問
 曰胡為乎泥中荅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論衡劉子政玩弄左氏童僕妻子皆呻吟之
應璩善書記
[005-23b]
穆之便尺牘
 文章叙録應璩博學好屬文善為書記又吳質别𫝊
 質有才學善為書記
 沈約宋書劉穆之與朱齡石并便尺牘常于高祖坐
 與齡石荅書自旦至中穆之得百函齡石得八十函
 而穆之應對無廢 按穆之内總朝政外供軍旅决
 斷如流事無壅滯賓客輻輳求訴百端内外諮禀盈
 堦滿室目覽辭訟手荅牋書耳行聽受口幷酬應不
[005-24a]
 相參渉皆悉贍舉又言談賞笑彌日亘時未嘗倦苦
 裁有閒暇手自寫書尋覽篇章校定墳籍
郭子𤣥語如懸河
楊盈川文如懸河
 晉書太尉王衍每云聽郭象語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唐書崔融與張説評王勃等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
 所及楊烱盧照隣可以企之説曰不然盈川文如懸
 河酌之不竭優於盧而不减王恥居後信然愧前謙
[005-24b]
 也
高齋學士
青錢學士
 南史庾肩吾初為晉安王國常侍王每徙鎮肩吾常
 隨府在雍州被命與劉孝威等十人抄撰衆籍豐其
 果饌號高齋學士
 舊唐書張鷟兄應八舉皆登甲科四參選判策為銓
 府之最員外郎員半千謂人曰張子之文如青錢萬
[005-25a]
 簡選中未聞退時時流重之目為青錢學士
奪席以益戴憑
奪袍以賞之問
 謝承後漢書正旦朝賀帝令羣臣説經史更相詰難
 義有不通輙奪其席以益通者戴憑遂重坐五十餘
 席
 舊唐書則天幸洛陽龍門令從者賦詩東方虬詩先
 成則天以錦袍賜之及宋之問詩成則天稱其詞愈
[005-25b]
 高奪虬錦袍以賞之
陸澄幷奪舊物
王摛抽掣簟扇
 南史王儉自以博聞多識讀書過陸澄儉集學士何
 憲等盛自商略澄待儉語畢然後談所遺漏數百千
 條皆儉所未覩儉乃歎服儉在尚書省出巾箱几案
 雜服飾令學士隷事事多者與之人人各得一兩物
 澄後來更出諸人所不知事復各數條并舊物奪將
[005-26a]
 去
 又王儉嘗使賔客𨽻事多者賞之事皆窮唯廬江何
 慮為勝乃賞以五花簟白團扇坐簟執扇容氣甚自
 得王摛後至儉以所隷示之曰卿能奪之摛操筆便
 成文章既奥辭亦華美舉坐擊賞摛乃命左右抽憲
 簟手自掣取扇登車而去儉笑曰所謂大力者負之
 而趨
一語一縑
[005-26b]
一字三縑
 南史何遠每戲語人曰卿能得我一妄語則謝卿以
 一縑衆共伺之不能記也評曰先儒學問自不妄語/始若何逺庻幾近之矣
 唐書裴度辟皇甫湜為判官度修福先寺將立碑求
 文于白居易湜怒曰近舍湜而遠取居易請從此辭
 度謝之湜即請斗酒飲酣援筆立就度贈以車馬繒
 彩甚厚湜大怒曰自吾為顧況集序未嘗許人今碑
 字三千字一字三縑何遇我薄邪度笑曰不羈之才也
[005-27a]
 從而酬之 又舊唐書李邕早擅才名尤長碑頌雖
 貶職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觀皆多齎持金帛往
 求其文前後所製凡數百首受納饋遺亦至鉅萬時
 議以為自古鬻文獲財未有如邕者
西番寫記
新羅請記
 舊唐書馮定初長慶中源寂使新羅國見其國人傳
 寫諷念定所為黑水碑畫鶴記韋休符之使西番也
[005-27b]
 見其所舘寫定商山記于屏障其文名馳于戎夷如
 此
 北夢𤨏言大中四年進士馮㳙登第榜中文譽最高
 是歲新羅國起樓厚賫金帛奏請撰記時人榮之
鮑照才盡
江淹才盡
 宋書鮑照字明逺文辭贍逸為臨川王義慶所知賞
 文帝以為中書舍人上好文章自謂人莫能及照悟
[005-28a]
 其㫖為文章多鄙言累句咸謂才盡實不然也
 南史江淹字文通少以文章著晚節才思微退云為
 宣城太守時罷歸始泊船禪靈寺渚夜夢一人自稱
 張景陽謂曰前以一匹錦相寄今可見還江懐中得
 數尺與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盡顧見丘遲謂
 曰餘此數尺既無所用以遺君自爾淹文章躓矣又
 嘗宿于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
 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懐中得五色筆一以授
[005-28b]
 之爾後為詩絶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又乾&KR0871
 淹夢神人授五色筆識者謂為五臟神
漢高帝大風歌
漢武帝秋風辭
 史記高祖擊黥布軍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
 人父老子弟縱酒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
 酣高祖擊筑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
 内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高
[005-29a]
 祖乃起舞慷慨傷懐泣數行下謂沛父兄曰游子悲
 故郷吾雖都闗中萬歲後吾魂魄猶樂思沛且朕自
 沛公以誅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為朕湯沐邑復其
 民世世無有所與沛父兄諸母故人日樂飲極驩道
 舊故為笑樂十餘日高祖欲去沛公兄故請留高祖
 高祖曰吾人衆多父兄不能給乃去沛中空縣皆之
 邑西獻高祖復留止張飲三日張晏曰張/帷帳也
 漢武故事帝行幸河東祀后土顧視帝京忻然中流
[005-29b]
 與羣臣飲讌帝歡甚乃自作秋風辭曰秋風起兮白
 雲飛草木黄落兮鴈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懐佳人
 兮不能忘汎樓船兮濟汾河横中流兮揚素波簫鼓
 鳴兮發櫂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柰老何
  文中子曰大風安不忘危其霸心之存乎秋風樂
 極悲來其悔心之萌乎周書明帝幸同州過故宅賊/詩曰玉燭調秋氣金輿厯舊
 宫還如過白水更似入新豐霜潭清晚菊/寒井落疎桐舉杯延故老令聞歌大風
禰衡賦鸚鵡
[005-30a]
謝莊賦鸚鵡
 後漢黄祖長子射與禰衡善射時大㑹賓客人有獻
 鸚鵡者射舉巵于衡曰願先生賦之以娛賓客衡攬
 筆而作文無加㸃辭采甚麗
 南史宋南平王鑠獻赤鸚鵡普詔羣臣為賦太子左
 衛率袁淑文冠當時作賦畢示謝莊及見莊賦歎曰
 江東無我卿當獨秀我若無卿亦一時之傑遂隱其
 賦
[005-30b]
辨汾陽之鼎賜黄金十斤
辨曲水之集賜金五十斤
 漢書汾陽得寶鼎武帝嘉之薦見宗廟藏于甘泉宫
 羣臣皆上夀賀曰陛下得周鼎吾丘夀王獨曰非周
 鼎上聞之召而問之曰今朕得周鼎羣臣皆以為然
 夀王獨以為非何也有說則可無説則死夀王對曰
 臣安敢無説鼎為周出故名周鼎今漢自高祖繼周
 亦昭徳顯行布恩施惠六合和同至于陛下恢廓祖
[005-31a]
 業功徳愈盛天瑞幷至珍祥畢見昔秦始皇親出鼎
 于彭城而不能得天祚有徳而寶鼎自出此天子所
 以與漢乃漢寶非周寶也上曰善羣臣皆稱萬歲是
 自賜夀王黄金十斤
 晉書武帝嘗問摯虞三日曲水之義虞對曰漢章帝
 時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俱亡村人以
 為怪乃招攜之水濱洗祓遂因水以汎觴其義起此
 帝曰必如所談便非好事束晳進曰虞小生不足以
[005-31b]
 知臣請言之昔周公城洛邑因流水以汎酒故逸詩
 曰羽觴隨波又秦昭王以三日置酒河曲見金人奉
 心水之劒曰今君制有西夏乃霸諸侯因此立為曲
 水二漢相縁皆為盛集帝大悦賜晳金五十斤
相見各賦一物
相見勿為常談
 文士傳張惇子純與張儼及朱異俱童少往見驃騎
 將軍朱據據聞三人才名欲試之告曰老鄙相聞饑
[005-32a]
 渴甚矣夫騕褭以迅驟為功鷹隼以輕疾為妙其為
 我各賦一物然後乃坐儼乃賦犬曰守則有威出則
 有獲韓盧宋鵲書名竹帛純賦席曰席以冬設簟為
 夏施揖讓而坐君子攸宜異賦弩曰南嶽之幹鍾山
 之銅應機命中獲隼高墉三人各隨其目所見而賦
 之皆成而後坐據大歡悅
 晉書陸雲與荀隱素未相識嘗㑹張華坐華曰今日
 相遇可勿為常談雲因抗手曰雲間陸士龍隱曰日
[005-32b]
 下荀鳴鶴鳴鶴隱字也 又時有桑門釋道安俊辯
 有高才自北至荆州與習鑿齒初相見道安曰彌天
 釋道安鑿齒曰四海習鑿齒時人以為佳對
户牖牆壁各置刀筆
門庭藩溷皆著筆紙
 後漢王充好論説始若詭異終有理實以為俗儒守
 文多失其眞乃閉門尋思絶慶弔之禮户牖墻壁各
 置刀筆著論衡八十五篇二十餘萬言 袁崧書曰
[005-33a]
 充所作論衡中土未有傳者蔡邕入吳始得之恒祕
 玩以為談助其後王朗為㑹稽太守又得其書乃還
 許下時人稱其才進或曰不見異人當得異書問之
 果以論衡之益由是遂見傳焉 抱朴子曰時人嫌
 蔡邕為異書或搜求其帳中隱處果得論衡而抱數
 卷持去蔡邕丁寧之曰唯我與爾共之勿廣也
 晉書左思貌寑口訥而詞藻壯麗不好交游惟以閒
 居為事造齊都賦一年乃成復欲賦三都㑹妺芬入
[005-33b]
 宫移家京師乃詣著作郎張載訪岷卭之事遂搆思
 十年門庭藩溷皆著筆紙遇得一句即便疏之司空
 張華見而歎曰班張之流也使讀之者盡而有餘久
 而更新于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袁宏益韻一句
張融足賦四句
 晉書袁宏與王珣伏滔同在桓温坐温令滔讀北征
 賦至聞所傳于相傳云獲麟于此野誕靈物以瑞徳
[005-34a]
 奚授體于虞者疚尼父之慟泣似實慟而非假豈一
 姓之足傷乃致傷于天下其本至此便改韻珣云此
 賦方傳千載無容率爾今于天下之後移韻徙事然
 于寫送之致似為未盡滔云得益寫韻一句或為小
 勝温云卿思益之宏應聲荅曰感不絶于余心遡流
 風而獨寫珣誦味久之謂滔曰當今文章之美故當
 共推此生
 南史張融作海賦文詞詭激獨與衆異後以示鎭軍
[005-34b]
 將軍顧愷之愷之曰卿此賦實超𤣥虛但恨不道鹽
 耳融即求筆注曰漉沙搆白熬波出素積雪中春飛
 霜暑路此四句後所足也
孔門如用賦則賈誼升堂相如入室
孔門如用詩則公幹升堂思王入室
 揚子云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如孔氏
 之門人用賦也則賈誼升堂相如入室矣
 詩品云陳思王曹植詩其源出於國風骨氣竒高詞
[005-35a]
 彩華茂情兼雅怨體具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羣嗟
 乎陳思王之於文章也譬人倫之有周孔鱗羽之有
 龍鳳音樂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爾懐鉛吮墨
 者抱篇章而景慕暎餘暉以自燭故孔氏之門如用
 詩則公幹升堂思王入室景陽潘陸自可坐於廊廡
 之間矣
覆醬瓿
覆酒甕
[005-35b]
 漢書揚雄作太𤣥劉歆觀之曰吾恐後人用覆醤瓿
 也師古曰瓿音/剖小甖也
 晉左思欲為三都賦陸機聞之為弟雲書曰此間有
 傖父欲作三都賦須其成當以覆酒甕耳
何愧張子房
何如霍去病
 宋書孝武嘗歡飲普令羣臣賦詩沈慶之手不知書
 眼不識字上逼令作詩慶之曰臣不知書請口授師
[005-36a]
 伯上即令顏師伯執筆慶之口授之曰微命值多幸
 得逢時運昌朽老筋力盡徒歩還南崗辭榮此聖世
 何愧張子房上甚悦衆坐稱其辭意之美
 南史梁武帝于華灮殿宴飲連旬令左僕射沈約賦
 韻曹景宗不得韻意色不平啓求賦詩帝曰卿伎能
 甚多人才英㧞何必止在一詩景宗已醉求作不已
 詔令約賦韻時韻已盡唯餘競病二字景宗便操筆
 斯須而成其辭曰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
[005-36b]
 路人何如霍去病帝歎不已約及朝賢驚嗟竟日
詩思不來作鼓吹
用思苦澁求音樂
 俗説桓𤣥作詩思不來輙作鼓吹既而思得云鳴鵠
 響長阜歎曰鼔吹固自來人思
 舊唐書李翰以進士知名天寶中寓居陽翟為文精
 宻用思苦澁嘗從陽翟令皇甫曽求音樂每思竭則
 奏樂神逸則著文曽撰張廵姚誾等傳兩卷士友稱
[005-37a]
 之
文宗激賞公權春日詩
文宗獨諷公權夏日詩
 舊唐書柳公權從文宗幸未央宫苑中駐輦謂公權
 曰我有一喜事邊上衣賜久不及時今年二月給春
 衣訖公權前奉賀上曰單賀未了卿可賀我以詩宫
 人迫其口進公權應聲曰去歲雖無戰今年未得歸
 皇恩何以報春日得春衣上悦激賞久之
[005-37b]
 又文宗夏日與學士聨句帝曰人皆苦炎熱我愛夏
 日長柳公權續曰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時丁袁
 五學士皆屬繼帝獨諷公權兩句曰辭清意足不可
 多得
楓落呉江冷
風落呉江雪
 舊唐書時崔信明自謂文章獨歩多所凌轢鄭世翼
 遇諸江中謂之曰嘗聞楓落吳江冷信明欣然示以
[005-38a]
 餘篇世翼覽之未終曰所見不如所聞投之于江信
 明不能對擁檝而去 世説常侍徐陵聘齊時魏收
 文學北朝之秀收錄其文集以示徐令傳之江左徐
 速濟江沉之曰吾為魏公藏拙
 李太白詩風落呉江雪紛紛入酒盃
樂天二詩相反
淵明二詩相反
 白樂天思竹窓詩不憶西窓松不憶南宫菊惟憶新
[005-38b]
 昌堂蕭蕭北窓竹又題沈子明壁上云不愛君池東
 十叢菊不愛君池南萬竿竹愛君簾下唱歌人色似
 芙蓉聲似玉二詩相反
 陶淵明詩雖留身後名生前亦枯槁死者何所知稱
 心固為好又作擬古詩生有高世名既没傳無窮二
 意相反
鍾㑹書善效人
劉超書跡類帝
[005-39a]
 世語鍾㑹善效人書于劒閣要鄧艾章表白事皆易
 其言令辭指悖傲多自矜伐又毁文王報書手作以
 疑之
 晉書劉超自以職在近宻而書跡與元帝手筆相類
 乃絶不與人交書時出休沐閉門不通賓客由是漸
 得親宻
臨池學書
倚井為書
[005-39b]
 晉書王羲之與人書云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黒使
 人耽之若是未必後之也
 南史齊宗室江夏王鋒好學書㓜匿母張家無紙札
 乃倚井欄為書滿則洗之已復更書如此者累月又
 晨興不肯拂窓塵而先畫塵上學為書字
書芭蕉     書樹葉
書柿葉
 書法范釋文陸羽作僧懐素傳曰貧無紙可書常于
[005-40a]
 故里種芭蕉萬餘株以供揮灑
 晉書鄭虔好書嘗苦無紙于是慈恩寺貯柿葉數屋
 遂徃日取葉肄書歲久殆遍
 北夢𤨏言梁李琪唐末以文學榮名仕至御史昭宗
 播遷衣冠蕩析因與𢎞農楊玢藏跡于荆楚間楊即
 泝蜀相盤桓于夷道之清江自晦其跡號華原李長
 官其堂兄光符宰宜都嘗厭薄之琪相寂寞每臨流
 跋石摘樹葉而試草制詞吁嗟怏悵而投于水中梁
[005-40b]
 祖受禪徵入拜翰林學士尋登廊廟爾後宜都之子
 彬羇旅渚宫因省相國乃數厥父之所短而遣之矣
歐陽詢不擇紙筆
裴行儉不擇筆墨
 國史纂異禇遂良問虞監曰某書何如永師曰吾聞
 彼一字直五萬官豈得若此褚曰何如歐陽詢曰聞
 詢不擇紙筆皆能如志官豈得若此褚曰既然某何
 更留意於此虞曰若使手和筆調遇合作者亦深可
[005-41a]
 貴尚褚喜而退
 舊唐書裴行儉工草書唐高宗嘗以絹數百卷令草
 書文選八部帝覽之稱善賜帛五百匹行儉嘗謂人
 曰褚遂良非精筆佳墨未嘗輙書不擇筆墨而妍捷
 者唯余與世南耳所譔草字雜體數萬言並傳于代
尺牘文字咸為楷範
落簡措翰人爭摹倣
 舊唐書盧知猷器度長厚文辭美麗尤工書落簡措
[005-41b]
 翰人爭摹倣
 又歐陽詢筆力險勁為一時之絶人得其尺牘文字
 咸以為楷範焉
一字徑尺
一字方丈
 南史劉穆之傳武帝舉止施為穆之皆下節度帝書
 素拙穆之曰此雖小事然宣布四逺願公小復留意
 帝既不能留意又禀分有在穆之乃曰但縱筆為大
[005-42a]
 字一字徑尺無嫌帝從之一紙不過六七字便滿
 法苑隋東都内慧日道塲僧敬脱善正書太筆寫
 方丈字天然勁遒時號僧傑 又高僧傳云其筆管
 粗如臂可長三尺東都門額皆脱所題隨意賦筆更
 不修飾
外夷購柳書
高麗重歐書
 舊唐書柳公權初學王書遍閲近代筆法體勢勁媚
[005-42b]
 自成一家當時公卿大臣家碑板不得公權手筆者
 人以為不孝外夷入貢皆别署貨貝曰此購柳書
 又高麗甚重歐陽詢書嘗遣使求之高祖歎曰不意
 詢之書名逺播夷狄彼觀其跡固謂其形魁梧耶武
 徳七年詔與裴矩陳叔達撰藝文類聚一百卷
百濟求書
諸蕃購文
 南史寧都侯子顯弟子雲書迹雅為武帝所重帝嘗
[005-43a]
 論書曰筆力勁駿心手相應巧逾杜度美過崔寔當
 與元常并驅爭先其見賞如此出為東陽太守百濟
 國使人至建鄴求書逢子雲為郡維舟將發使人于
 渚次候之望船三十許歩行拜行前子雲遣問之荅
 曰侍中尺牘之美逺流海外今日所求唯在名迹子
 雲乃為停舟三日書三十紙與之獲金貨數百萬性
 吝自外荅餉不書好紙求字者重加賂遺以要酬荅
 舊唐書張鷟下筆敏速著述尤多是時天下知名無
[005-43b]
 賢不肖皆記誦其文新羅日本東夷諸蕃尤重之每
 遣使入朝必重出金貝以購其文
 
 
 
 
 
 駢志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