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27 羣書會元截江網-宋-闕名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㑹元截江網卷四
  法祖附更變/
   歴代事實
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協于帝書/舜盡循堯道何更為哉
禹繼舜舜繼堯三聖相授而守一道董仲/舒䇿虞夏襲堯之
爵行堯之道法度彰禮樂著垂拱而視天民之阜無為
揚/子啟賢能敬承繼禹之道孟/湯纉禹舊服書/太甲率
[004-1b]
乃祖攸行盤庚 紹復先王之大業底綏四方  髙宗
俾率先王迪我髙后以康兆民 監于先王成憲其永
無愆並/書周文王遵后稷公劉之業則古公王季之德史/記
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父
作之子述之武王纉太王王季文王之緒一戎衣而有
天下 武王周公其逹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
述人之事也中/庸繼代也武王能廣文王之聲卒其代功
也文王有聲遹駿有聲遹求厥寧遹觀厥成詩大/雅繩其
[004-2a]
祖武下/武下武繼文王也武王有聖德復授天命能昭先
人之功焉詩/成王儀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我/將能酌
先祖之道以養天下也詩/駿惠我文王曾孫篤之維天/之命
不愆不忘率由舊章假/樂儀刑文王萬邦作孚文/王述文武
之道以養其心匡衡/傳率乃祖文王之彛訓無作聰明亂
舊章蔡/仲康王君臨萬邦燮和天下用答揚文武之光訓
顧/命穆王對揚文武之光命追配于前人君/牙嗣守文武成
康遺緒亦惟先正之臣克左右亂四方君/牙宣王即位二
[004-2b]
相輔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遺風諸侯復宗周史/記漢文
帝循髙祖之法加以恭儉天下幾平由是言之循法則
治不循法則亂梅/傳福文帝躬履儉約為天下守財景帝
遵而不改故家給人足崔/湜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
於移風易俗黎民醇厚漢言文景美矣本/賛武帝不改文
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以加焉本/紀臣願陛
下近述孝文帝之時東方/朔對宣帝甘泉修武帝故事郊祀/志
魏相好觀漢故事便宜章奏以為古今異制方今務在
[004-3a]
奉行故事而已數修漢興以来國家便宜故事奏請施
行故事詔書凡二十二事相/傳章帝宣二祖之重光襲四
宗之緝熈班固/引唐憲宗常稱太宗𤣥宗之盛朕不佞欲
庶幾二祖道德風烈何行而至此歟李絳/傳文宗曰我思
貞觀開元時以觀今日則氣拂吾膺李石/傳常讀太宗正
要慨然慕之本/賛宣宗書貞觀正要於屏風每正色扶手
而讀之通/鑑
   偶句
[004-3b]
堯舜之盛必有典謨
文武之政布在方䇿
夏之紀綱一亂於太康之手君子有失道之譏
周之文章一傷於厲王之世君子有思古之念
髙宗欲監先王成憲傅說則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憲宗欲幾二祖風烈李絳則曰言之不行為無益也
宣帝知有漢家之制度矣而不能盖其刑名繩下之愆
武帝知有孝文之時事矣而不能革其黷武窮兵之禍
[004-4a]
武帝紛更制度而文景之恭儉卒棄蔑而不顧
德宗創立兩稅而太宗之租調亦變亂而無餘
宣帝徒知制度之自有不知王道之不可雜也
文帝徒知正要之可讀不知小人之所當斥也
東方朔論治漢庭必近述孝文時事
令狐綯進金鏡書亦惟以太宗為法
   皇朝事實
太宗赦文先皇帝創業今二十年事為之制曲為之防
[004-4b]
紀律已定物有其常謹當遵承不敢踰越真宗赦文曰
先朝庶政盡有成規務在遵行不敢失墜 王欽若述
登位以来放天下逋欠錢物千餘萬係囚三千餘人請
付史舘上曰先帝方欲行之朕成先志爾 劉承規求
節度使上諭王旦旦曰陛下所守者祖宗典故典故所
無不可聽也若聽承規所請後必有邀求樞宻使者矣
此必不可上乃止 王旦言宋興三世祖宗之法具在
故其為相務行故事仁宗命尹洙余靖孫甫歐陽修同
[004-5a]
編修祖宗故事先是樞宻副使富弼言太祖始革五代
之弊創立法度太宗克紹前烈紀綱益明真宗承兩朝
太平之基謹守成憲臣今欲選官置屬將三朝典故分
明類聚編成一書俾為模範 四年於邇英閣出御書
十三軸凡三十五事一曰遵祖訓二曰奉真考業三曰
祖宗艱難不敢有墜四曰真宗愛民孝思感噫 嘉祐
六年胡宿為左諫議大夫樞宻副使方建明利害多更
張庶事以革宿弊宿獨厭之曰變法古人所難不務守
[004-5b]
祖宗成法而徒紛紛無益於治並長/編英宗即位韓琦尋
考中書祖宗御批得百餘番皆經國長筭大䇿如取太
原下江南伐犬戎之類付中書編成十餘軸一日袖進
上一見之不覺避御座是時同列謂公有不言之教言/行
錄/神宗熈寧二年樞宻院言欲檢尋本院諸文書凡關
祖宗以来法製所宜施於逺者並刪取大㫖著為畫一
及聖政釐革條章以次紀錄其事目曰兵制馬政邊防
夷狄屬國城守器械捕盜選材責效各以事類相從賜
[004-6a]
名經武要畧上諭王安石曰聞有三不足之說否王安
石曰不聞上曰陳薦言外人云今朝廷以為天變不足
懼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安石曰仁宗在位四
十二年凡數次修整其法一定子孫當世世守之則祖
宗何故屢自變改今議者以為祖宗之法皆可守然祖
宗用人皆不以次今陛下試如此則彼異論者必更紛
紛 文彦博又言祖宗法制具在不湏更張以失人心
上曰更張法制於士大夫誠多不恱然於百姓何所不
[004-6b]
便彦博曰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並/長
編/哲宗御邇英閣召講讀官講三朝寳訓終侍讀蘇頌
等奏曰陛下勤求治道仰法祖宗臣等每愧荒踈不能
發明上宣答曰祖宗治道兹有本原迨此終篇悉資開
發髙宗曰王居正進仁祖十事參以今日所宜言極可
採祖宗以来率用故事為法昔宣仁聖烈皇后嘗以祖
宗故事繪畫為圗以授哲宗皇帝時以哲廟幼冲欲使
便於觀省也 紹興五年因張戒上書朕見仁祖在位
[004-7a]
四十二年德洽民心至今天下誦之朕心仰慕如堯舜
文武故當時立政用人之事朕常置之左右朝夕以為
法 紹興十二年上曰詩書所載五帝三王之治皆有
其意而不見其施設之詳太祖以英武定天下之亂仁
宗以惠愛結天下之心此朕家法其設施之詳可見於
世者也朕當持守家法而求二帝三王之意於詩書則
治道成矣孝宗詔太上臨御三紀法令典章燦然備具
其議設官裒集建炎紹興以来所下詔㫖條例以聞朕
[004-7b]
當與卿恪意奉承以對揚慈訓聖/政乾道三年上曰朕欲
依祖宗故事先令有司具囚情欵前數日進入朕親閱
之可釋者釋之可罪者罪之庶幾不為虚文可降指揮
今後並依祖宗典故㑹/要侍講張拭論奏本朝制體以忠
厚仁信為本因及熈豐元符用事大臣上曰祖宗法度
乃是家法熈豐之後不可改耳 淳熈二年上因論國
家承平三百餘年法令明備若畫一倘能守之自足為
治盖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耳 七年史浩奏讀三朝
[004-8a]
寳訓上曰朕樂聞祖宗謨訓日盡一卷亦未為多雖雙
日及休暇亦當特坐並聖/政寧宗紹興五年改元慶元詔
朕以渺躬托兆人之上惟日兢懼無以紹列聖之休而
對揚上皇之慈訓也 嘉定元年施行講和詔朕獲以
𦕈身仰承洪業念列聖忠厚之德度越漢唐而三朝揖
遜之光庶幾虞夏每嚴持守曷敢荒寧並本/紀
   偶句
仁祖當培植國本之時而能以仁治故凡所以立太平
[004-8b]
之基而泰山其安者無非仁德之所積
孝宗任振起國勢之責而能以孝治故凡所以厚中興
之業而金城其崇者無非孝德之所充
熈寧間王呂倡為變法之說而祖宗之法始異
紹聖間章蔡倡為紹述之論而祖宗之法益廢
奉行成規不敢改易非太宗之聖訓乎
遵守制度何敢失墜非真宗之聖語乎
髙宗論兵制則曰祖宗制度是朕家法敢不遵承
[004-9a]
孝宗論治體則曰祖宗法度乃是家法不合變更
法仁宗五事者有之哲/宗
進仁宗十事者有之髙/宗
類三朝典故以為模範仁宗繼述之善也
進累朝實錄盡見規模髙宗欽承之意也
祖宗謨訓朕所樂聞見於孝宗之讀寳訓也
仰遵鴻烈次第施行見於寧宗之讀聖政也
   更變
[004-9b]
歴代事實黄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
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漢武帝詔曰天
地不變不成施化隂陽不變物不暢茂朕據舊監新其
教天下與民更始本/紀仲舒對䇿曰譬之琴瑟不調甚者
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為政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
之乃可理也故漢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
治者失之當更化而不更化也  張湯以更定律令為
廷尉汲黯責張湯於上前曰公不能褒先帝之功業安
[004-10a]
國富民使囹圄空虚空取髙皇約束紛更之本/傳唐𤣥宗
自天寳以来大盜屢起方鎮數叛兵革之興累世不息
而用度之數不能節加以驕君昏主奸吏邪臣取濟一
時屢更其制而經常之法蕩然盡矣 世業口分之田
壊而為兼并租調之法壊而為兩稅至於塩鐵轉運屯
田和糴銅錢括苗㩁利借商進奉貢獻無所不為食貨/志
元帝即位之初更制七十餘事其心甚誠其稱甚美然
紀綱日紊由不能擇賢明而任之劉蕡/䇿德宗相楊炎遂
[004-10b]
作兩稅法議者以租調髙祖太宗之法也不可輕改而
德宗方信用炎不疑也食貨/志德宗隨時立制遇弊則變
何必因循憚改作耶杜祐/議
皇朝事實熙寧更張翰林學士王安石越次入對上問
安石方今治當何先對曰以擇術為始又曰當以堯舜
為法上曰卿可謂責難於君安石參政與陳升之同制
置三司條例司上問何以得陜西錢重可積邊穀安石
對欲錢重當修開闔歛散之法因言泉府一官昔先王
[004-11a]
所以摧兼并均濟貧弱交通天下之財而使利出於一
者也升之深狡多數善傅㑹以取富貴既登相位於條
例司事遂不肯預安石大怒青苗熈寧二年條例司言
今欲将見在斗斛遇貴量減初價糶遇賤量増市價糴
仍以見錢依陜西青苗錢法於夏秋未熟已前預支召
民碩請以半為夏科半為秋科隨稅納從之 邵氏聞
見錄荆公知明州鄞縣貨穀於民立息以償邑人便之
熈寧所行之法皆本乎此然荆公知行於一邑則可不
[004-11b]
知行於天下不可也 十一月司馬光曰朝廷散青苗
錢非便後翰林學士范鎮判大名府韓琦蘇軾轍孫覺
呂公著程顥皆奏䟽論列 元豐八年哲宗即位詔給
散青苗 元祐元年用司馬光言詔諸路提舉並罷司
馬光劄子勘㑹青苗錢更不支俵均輸熈寧二年條例
司言發運使實総六路之賦入而其職以制置茶塩礬
酒稅為事若假以錢貨繼其不給使知六路財賦之有
無而用之則糴買稅斂上供之物皆得徙貴就賤用近
[004-12a]
易逺從之九年判司農寺熊本奏罷之差役治平四年
韓絳乞委侍從官集議裁定其使當力役無偏重之害
熈寧二年條例司上言使民出粟雇役者人以為便於
是提㸃趙子幾以其法奏免役法盖始於此三年曾布
判司農寺改助役為免役元祐元年司馬光奏免役之
法其害有五為今之計莫若直降勅命應天下免役錢
一切並罷其諸色役人並依紹聖元年上曰止用元豐
法而減去寛剰錢何有不便范純仁曰四方各不同湏
[004-12b]
因民立法上曰令戸部議之 邵氏聞見録差募二事俱
有弊吴蜀之民以雇役為便秦晉之民以差役為便荆
公司馬公皆早貴少歴知縣不能周知四方風俗故荆
公主雇役温公主差役蘇内翰范忠宣温公門下士復
以雇役為未便章子厚荆公門下士復以差役為未盡
紹聖初子厚再入復議以雇役改差役置司講論久不
決京白子厚曰取熈寧元豐役法施行耳尚何講焉子
厚信之雇役遂定保甲熈寧三年中書言司農專定畿
[004-13a]
縣保甲條例四年上批保甲湏要弓箭又築射垜自辦
錢粮如此搔擾可速指揮令止八年司馬光乞盡罷諸
處保甲保馬熈寧六年翰林學士曾布等修成義勇保
甲及養馬條三卷市易熈寧五年詔於京師置市易務
六年文彦博言市易司遣官監賣菓實有損國體歛民
怨王安石曰上非規利直欲便細民遂寢不報元祐修
復神宗崩司馬光入臨太皇太后問光所當先者光上
䟽言新法之弊有如保甲免役錢將官三者皆當釐革
[004-13b]
議者必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況今軍國大事
太皇太后權同處分是乃母改子之政非子改父之道
何憚而不為哉始光當國悉改熈寧元豐之舊事或謂
光曰舊臣章子厚呂惠卿軰皆小人他日有以父子之
義間上則朋黨之禍作矣光正色曰天若祚宋必無此
事遂改之不疑紹聖紹述元祐八年先是楊畏為諫議
大夫上䟽言神宗更制立法以垂萬世乞賜講求以成
繼述之道上因詢畏以先朝故臣孰可調用乞召章子
[004-14a]
厚為宰相上皆嘉納紹聖元年二月李清臣守中書侍
郎鄧温伯守尚書左丞清臣首倡紹述温伯和之靖康
元年御史中丞呂好問言自章子厚蔡卞首建紹述之
說後蔡京得志專用此術以濟其奸並長/編
   經𫝊格言
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明聖者述作之謂也樂/記君子
創業垂統為可繼也梁惠/王下若考作室厥子乃弗肯堂矧
肯構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矧肯穫大/誥其父析薪其子
[004-14b]
弗克負荷左昭/五為髙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為政不
因先王之道可謂知乎孟離/婁繼治世者其道同董仲/舒傳
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易/通其變天下無弊
法執其方天下無善教故曰存乎其人文中/子繼治世者
其道同繼亂世者其道變董/策
   名臣奏議
法仁祖五事范祖禹上哲宗臣掌國史伏覩仁宗在位
四十二年豐功盛德固不可得名言所可見者其事有
[004-15a]
五畏天愛民奉宗廟好學納諫仁宗能行此五者於天
下所以為仁也碩陛下深留聖思法象祖宗日新輝光
昭示所好以慰答羣生之望
當專法仁祖范祖禹上哲宗修德之實惟法祖宗洪惟
一祖五宗畏天愛民後嗣子孫皆當取法惟是仁祖在
位最久德澤深厚結於天下陛下誠能上順天意下順
民心專法仁宗則垂拱無為海内宴安成康之隆不難
致也臣嘗採集仁宗聖政三百二十七事編錄成書名
[004-15b]
曰仁皇訓典凡六卷上之自紹聖以後章蔡倡為紹述
之說而祖宗之法盡廢
更改之多陳瓘上哲宗自熈寧至今二十餘年天下之
事已經四更改熈寧改治平元豐改熙寧元祐改神考
紹聖改宣仁凡所行之事各有先後
乞講故事丁隲上哲宗本朝祖宗之德具在方䇿威明
仁厚不惟有益於當時尚可為法於後世臣愚欲乞曉
諭侍講臣僚預先編叙六聖典故可以取法於後来者
[004-16a]
以備講筵聽納庶幾前聖後聖所行所為如合符節
當改則改朱文公上孝宗曰且舜承堯禪二十有八年
之間其餘禮樂刑政更張多矣其大者舉十六相皆堯
之所未舉去四凶皆堯之所未去然而舜不以為嫌堯
不以為罪孔子錄之以為大典況臣非欲盡取太上約
束分更之賤其所貴貴其所賤也因革損益顧義如何
耳陛下何嫌之有哉
   諸儒至論
[004-16b]
熈寧變法之弊陛下求治太切用意過當奸臣縁隙得
進邪說始議開邊以中上心於是延安有横山之謀保
安有招誘之計西鄙騷然而不寧而陛下始一悔矣置
制條例司以講求天下之遺利一出而為常平青苗再
出而為料兵練營三出而為出錢雇役四出而為保甲
教閱四者並行於世官吏疑惑兵民憤怨而陛下既再
悔矣出兵無人之境築城不守之地困弊腹心以求無
益之功已築之城隨即傾覆救援之兵相繼潰叛四方
[004-17a]
震動君臣宵旰而後下罪已之詔而陛下既三悔矣蘇/頴
濱代孫/安道言
熈寧變法之弊盖自青苗之議起而天下始有聚斂之
疑青苗之議未允而均輸之法行均輸之法方擾而邊
部之謀動邊部之禍未艾而漳河之役作漳河之害未
平而助役之事興其間又求水利也則民勞而無功又
淤田也則費大而不效又省併州縣也則諸路莫不強
民以應令又起東西府也則大困財力禁門之側斧斤
[004-17b]
不絶者將一年而未已其議財也則市井屠販之人皆
召而登政事堂其征利也則下至於日官之賤皆得與
搢紳齒忠厚老成者擯之為無能俠少儇薄者取之為
可用守道憂國者謂之流俗敗常擾民者謂之通變能
附者不次而進之曰吾方擢才不可招者為名而斥之
曰吾方用法故盡變舊法先者後之上者下之右者左
之成者毁之棄者取之劉/摰
熈寧變法之弊輕改舊章謂之新法其人意所欲為人
[004-18a]
主莫能奪天下莫能移與之同者援引登青雲與之異
者擯斥流溝壑專欲遂其狠心不顧國家大體設官則
以冗增冗立法則以苛益苛祖宗之法惠民也熙寧之
法惠國也紹聖之法惠奸也温/公
崇寧變法之弊為國者必師上古必法祖宗必戒後世
危亡之漸按春秋稅畝丘甲田賦書初書作書用者譏
變古也崇寧以来變銓法而官制紊變軍法而兵政弛
變泉貨法而輕重不平變學校法而風俗衰薄變㩁茶
[004-18b]
法而刑獄滋熾變塩鈔法而征賦倍増變漕運法而倉
廩虚竭法既屢變吏得為奸民受其弊胡文/定
   主意
法祖宗之心有帝王之政有帝王之心帝王之政載於
一書之中帝王之心超乎一書之表載於書者其經畫
設施也超於書者其精神心術也臨以君德肅以朝綱
維以人才緝以吏治内而錢帛之通融外而將士之奮
勵凡若是者皆記載之所可模寫也故曰載於一書之
[004-19a]
中思付託之惟艱念輿圗之未復一念之烈雷厲風飛
一念之運乾旋坤轉蚤作夜思晝懼夕惕凡若是者非
記載之所可形容也故曰超乎一書之表
氣象氣脉有氣象有氣脉觀前朝之氣象不若觀前朝
之氣脉夫氣象人才所為也而氣脉非人才所得為也
徒知盛治氣象自人才出不知正人氣脉自君心出則
今日之所以取法仁祖者抑末矣何者治在天下非更
新振起之為難而維持保養之為不易詩非蔡襄固不
[004-19b]
足為明時賀然手舞足蹈襄能之也而異日之或有轉
移襄之詩其能制乎頌非石介固不足為聖德賛然濃
墨大字介能之也而異日之或有雜揉介之頌其能保
乎是則成襄之詩全介之頌以至八年醲郁之盛衍為
皇祐以来之慶者皆仁祖之心實為之也然則以今淳
祐法古慶厯其將觀盛治之氣象乎抑當觀正人之氣
脉乎如知氣脉之所在則氣象不難至矣
家法心法有家法有心法聖謨洋洋嘉言孔彰此家法
[004-20a]
也沈潛剛克髙明柔克此心法也祖宗家法之所傳無
非心法之所寓後之守其家法者容可不體其心法乎
洪惟我朝列聖相承宏謨懿範可效可師若正說若寳
訓若通略皆舊章成憲之寓也而炳然二帝之典謨則
有仁皇訓典在粹然一王之政事則有孝宗聖政在金
匱玉冊光彩賁如嗚呼盛哉肆我皇上不自神聖緝熈
光明日御旃厦雖祈寒隆暑之不輟若稽古之編錄若
資治之綱目若大學之衍義皆進德修業之助也而講
[004-20b]
臣入侍首以仁皇訓典為進讀之請邇日建言又以孝
宗之聖政為㕘觀之要監於成憲其永無愆猗歟休哉
固家法也亦心法也
   偶句
述祖宗之事易  為天下守家法易
繼祖宗之志難  以家法用天下難
欲以古法用天下
不若家法用天下
[004-21a]
貽孫謀以燕翼子祖宗善後之逺圗也
酌祖道以養天下人主法祖之實學也
   警段
以實德用家法必有大易體天行健之德而後家法為
能用必有大學明德新民之功而後家法為能用必有
中庸純亦不已之誠而後家法為能用否則議論詳而
功實少條目備而綱領踈是皆虚文故事之為而未見
其有益於法祖也
[004-21b]
君臣相與守法嘗謂人主為祖宗守法大臣為人主守
法羣工百執事上以扶持道揆下以遵奉法守尤當悉
心盡瘁以興舊典以革宿弊可也必以公滅私則弊可
革否則以私意而壞法矣必循名責實則弊可革否則
以虚文而壊法矣必賞信罰當必權衡素定則弊可革
否則旁蹊曲逕㨗出而乗之則法易壊矣
家法貴善用盖祖宗之法祖宗之所以用天下者在是
也祖宗既能以是而用天下則後世繼治者必得其所
[004-22a]
以用者而用之則家法日新治道修舉固無一弊之可
言矣不然徒知一話一言罔敢失墜曰此祖宗之訓也
一政一事不敢更易曰此祖宗之法也精神風采之不
加而規模制度之日陋吾見家法固自若也而事功日
蠧於㝠㝠之中將求以革弊而弊愈滋矣豈祖宗所望
於後人哉
持守貴乎久故始初未嘗不純於用賢也事變所怵初
心轉移遂疑君子之無用幾至於雜進小人矣始初未
[004-22b]
嘗不樂夫忠諫也事變所惕初心轉移遂疑忠諫之好
名幾至於不絶佞諛矣始初未嘗不憤權貪之汚濁思
所以一斷之也事變所怵初心轉移遂疑更改之為非
幾至於拳拳故轍之思矣
法祖宗立志大孝宗之所以為孝宗者亦惟能先立
其志而已何則國家自紹興講解以来軍政以和議而
偷財用以和議而窘吏習以和議而汚紀綱以和議而
廢賢人君子以和議而一去不返天怒神怨以和議而
[004-23a]
挽莫能回朝廷上下習見以為常兒童走卒諱言以為
恥天下事不可人意者幾八九矣我孝宗起自宗藩受
禪於堯思欲洗三京之黄塵撫九廟之故楸興一念必
以恢復為心處一事必以恢復為主用一人必以恢復
為期寢不安枕食不下咽惟欲渡江而北耳是以用之
於練兵則兵強用之於理財則財裕用之於御史則舊
習革用之於守法則公道行雖符離一衂未能大快此
心之所欲為而閱天下之義理為愈深厯天下之變故
[004-23b]
為愈熟胷中所主終無一毫之少變也嗚呼此非所謂
志者乎此志也有堅定而無轉移有剛明而無巽懦有
奮發果敢而無牽製依違閹寺小臣不得而揺撥也後
宮嬪御不得而迎合也戚畹裏言不得而沮撓也奸人
小夫不得而窺伺也乾淳之治有自来矣然則今日之
事亦惟當志孝宗之志耳夫孝宗猶志於恢復今日獨
不能志於持守乎孝宗猶志於太平今日獨不能志於
革弊乎孝宗猶志於再還國初之盛今日獨不能志於
[004-24a]
乾淳之盛乎茍能矣天下尚可為也聖訓有云朕心未
嘗放下一日之間天下湏行一兩遭此志之說也
   偶句
宏綱懿範炳燿日星  經營締創之甚難
顯謨丕烈輝映天地  變亂紛更之甚易
牙籖玉軸雲漢昭回  人主以先正望其臣
寳訓金科日月輝映  大臣以先王望其君
不愆不忘率由舊章  祖功宗德萬世源流
[004-24b]
一舉一動罔越成憲  聖子神孫一意潤色
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不可一日而忘
人民者祖宗之人民不可一日而忽
必有精明之實德而後能以家法新天下
必有真積之實功而後能以家法用天下
崇尚之意多而推行之實寡
敬信之不足而觀美之有餘
   事證
[004-25a]
古人法祖自皇祖有訓之言見於夏書而後知大禹之
道存自先王成憲之言載於說命而後知成湯之道著
自覲光揚烈之戒見於周書而後知文武之道布在方

漢唐諸君得失炎漢之有天下也以寛厚為習以恭儉
為務後之繼體守文者所宜遵守而勿失也若武帝好
大喜功窮奢極欲獄刑之濫至有腹誹沈&KR1179之法賦斂
之重乃及舟車鹽鐵之筭果無負於髙惠文景之初心
[004-25b]
乎若宣帝雜霸自甘德教不任常幸宣室齋居決事則
下侵有司之職趙盖韓楊皆以寃死則不免刑名之尚
又果無失於髙惠文景之善謀乎彼其視祖宗家法不
暇㕘稽以為驗而躬行踐履往往齟齬而不合是雖近
述時事為戒懇切於東方朔故事便宜之奏勤拳於魏
弱翁而武宣二君之意向吾知其終有不可回者矣唐
憲宗企二祖之盛庶幾道德風烈文宗觀太宗政要慨
慕貞觀之隆又若有意於述事者然貞觀之隆二祖之
[004-26a]
盛盖唐家三百年所以繫天命結人心端在於此吾將
以二祖為法則黄裳之言可用也而吐突承璀之言豈
當用裴度之功可相也而皇甫鎛程异之徒豈所當相
元和之政不克有終回視李絳所謂正身勵已遵道德
逺佞邪者果與祖宗合德否耶吾將以貞觀為法則勵
精為治竟日視朝固為美也而何朝中朋黨之難去中
外相賀債帥合鮮固為得也而何事決北司之下移太
和之間不滿人意如僧孺所謂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
[004-26b]
至流散又果可與貞觀比隆也耶
漢唐諸君之公利漢髙祖以馬上得天下艱難倥偬其
經營一代之法度公平大略近古者天資暗合也自是
以来清淨飲醇之宰相惟守漢之三章奉法除奸之太
守每奉漢之三尺不敢以私見撓公法也彼鍜鍊舞文
紛更約束雖法吏揺動之病寧非武帝好大喜功之私
心有以召之耶太宗興自民間頓八紘而澄清之其兵
農官民之制挽回太平六典氣象亦上契乎帝王之公
[004-27a]
心也自時厥後風采醖藉之直臣議及封功必曰唐法
之當遵百奏丹青之内相論及制軍則懼唐法之輕變
不敢以私論揺公法也彼七再變之後斜封墨勅射騎
兩稅紛紛而起雖羣臣逢迎之過豈非𤣥宗窮奢縱慾
之私心有以来之矣
列聖守家法藝祖立極寛仁結人心剛毅馭臣下菑而
播焉播而穫焉家法一定世守不易太宗嗣位之詔曰
謹當遵守不敢踰越真宗嗣位之詔曰務在遵行不敢
[004-27b]
失墜至於仁宗奉守惟謹既曰遵祖宗之訓矣又曰奉
真考之業既曰念祖宗之艱難矣又曰思真宗之養民
逺而祖訓近而父政一意遵守不敢有失焉其在當時
或進三朝政要或上三朝聖政君臣上下皆以舊典從
事其法祖何如也髙宗中興一則曰祖宗法度墜者欲
舉二則曰仁宗家法理當舉行論兵制則曰祖宗制度
敢不遵承進累朝實錄則曰欲盡則祖宗規模孝宗之
出令修政一則曰奉承紹興詔㫖以對揚慈訓二則曰
[004-28a]
祖宗法令不合變更論小官差除則曰不敢壊祖宗成
法論中宮節約則曰本朝家法逺過漢唐其守家法又
何如也
祖宗變於熈豐熙豐間王呂用事王則有祖宗不足法
之語呂則有一月一變法之說㨿經以為髙援古以為
證而大體則不問青苗之法未允而均輸之法行均輸
之法方擾而邊鄙之謀動邊鄙之事未艾而助役之法
興其間又求水利也游田也併省州縣也二三年間闔
[004-28b]
闢動揺天下皆不得其寧矣元祐初政因神考末年之
志而奉行之且天下方有更生之幸而二三小人以紹
述之說進復王呂之弊政而廢祖宗之良法循致中原
之禍豈非小人之罪乎
   時政
今日同符仁祖皇上臨御初元慈闈擁䕶其與天聖明
道同一時也權奸當國其與景祐寳元康定同一時也
暨於淳祐以来則一邪一正更進迭入不知其幾局面
[004-29a]
則又與慶厯初年同一氣象今而為淳祐年則與慶厯
以後又同一景候是以臺綱之論奏經筵之啟沃與夫
廷紳之奏對一則曰法仁祖二則曰法仁祖其亦以仁
祖之任賢去邪者望皇上以慶厯之轉否為泰者望淳
祐矣不知今日所用之人何如也惟見舊學儒臣坐秉
國鈞即彦博之平章事也前日權奸一去不返即夷簡
之不復来也邇者攻擊奸邪凡幾章奏即十八䟽之去
竦也累年昏濁之氣象一旦而清明平日雜處之薰蕕
[004-29b]
一朝而别白皇上開泰之機信乎無愧於仁祖矣
今事勢如慶厯且今之事勢猶慶厯也今之革弊如慶
厯否今之積習猶慶歴也今之責治如慶厯否規模甫
定風采未揚氣象方回血脉未壯或者猶以前日之縱
弛為寛厚而以今日之收斂為鍥薄如此則當緩之乎
抑當急之乎
法其一心之天夫有陽而有隂有中國而有夷狄有君
子而有小人此天之所以為天也内陽而外隂内中國
[004-30a]
而外夷狄内君子而外小人此仁祖之所以為天也故
論仁祖者當論其一心之天而法仁祖者亦當法其一
心之天天之在仁祖其定也久矣定吾之天以應天之
天隂陽之未調夷狄之未服是天之未應也而吾之天
固定也隂陽之已調夷狄之已服是天之已應也而吾
之天亦定矣
法其心於書之外且孝宗之可得而模寫者何如也講
學以勤君德彰矣恩不廢法朝綱肅矣即位未幾首召
[004-30b]
二十八年淪棄之忠鯁而舉當世之英豪津津皆生意
矣人才之翕集為何如宰執不視事則慮其積壓給舎
不封駁則導以聽從其吏治之興起為何如記之實錄
載之寳訓侈盛德之形容彰累朝之盛事儒紳因之以
勸講九重藉之以憲章是則帝王之政非載於一書之
中乎若夫孝宗之不可得而形容者何也我朝巍巍配
天之鉅業金甌無闕之天下運厄中天王綱板蕩遂使
一家文軌中隔華夷萬里江山半分南北痛心疾首奚
[004-31a]
啻齊城之未復枕戈待旦不止越讐之未報機㑹未至
隱忍待時故聖訓有曰朕心一日常行天下一遭推此
念也其奮發激烈之志當何如哉此帝王之心非超於
一書之外者乎
   結尾
法仁祖保泰雖然開天下之泰在人才保天下之泰在
人主仁祖之治前有慶厯後有嘉祐慶厯之泰韓范諸
公為之也嘉祐之泰韓琦諸公為之也故社稷大計至
[004-31b]
嘉祐益以定中書大政至嘉祐益以凝四十二年之間
公道之砥柱矻如君子之氣脉不絶正人雖暫去而復
来小人雖暫得志而終必斥此不惟天之所相亦我仁
祖容受直言涵養人才之力也保泰之功不其偉歟正
人用則天下泰國本定則天下泰朝廷尊則天下泰吾
君誠能以仁祖為法則淳祐不止於慶厯將進而為嘉
祐之泰矣詩云維其有之是以似之臣不勝拳拳
法孝宗之心雖然患無孝宗之心耳上有孝宗之心必
[004-32a]
有孝宗之德有孝宗之德必有孝宗之政孝宗之心何
心也未嘗放下一日間天下定行一兩遭之心也其心
如此故其德如此孝宗有圗畫莫就之孝德上祀寧考
以配天孝則似之碩王心益加焉孝宗有不敢怠荒之
敬德上亦圗敬天以繼志敬則似之碩王心益加焉仁
同萬里孝宗之仁德也上之矜惻已似其仁願王心益
加焉明見萬里孝宗之明德也上之聽斷已似其明願
王心益加焉孝宗行此四德者使顧成之廟稱為孝宗
[004-32b]
上繼太祖與宋無極心者德之本也德者政之本也明
主可為忠言執事盍為我言之
 
 
 
 
 
 羣書㑹元截江網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