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25 記纂淵海-宋-潘自牧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記纂淵海卷一     宋 潘自牧 撰
  混元部
   太極混沌附/
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疏云老子道生一此太極是也
易/夫禮必本於太一記/
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老/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
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
[001-1b]
而未相離故曰渾淪 𤣥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並/列
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
而不為髙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荘/子太初有無無有無
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 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混沌
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混沌之徳曰人皆有
七竅以視聴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
而混沌死並/荘天地未形馮馮翼翼洞洞&KR0008&KR0008故曰大昭
 天地未剖隂陽未判四時未分萬象未生汪然平静
[001-2a]
寂然澄清莫見其形 古未有天地之時唯象無形窈
窈𡨕𡨕芒芠漠閔澒濛鴻洞莫知其門淮/南太極初搆清
濁始分抱/朴夫子其與太極合徳神道並行乎文/中
史太極元氣函三為一前律/厯志太極中央元氣故為黄鍾
 太極運三辰五星於上 經元一以統始易太極之
首也並同/上太極者混沌之時曚昧未分日月含其輝八
卦隠其神天地混其始聖人藏其真晉紀/瞻傳
傳記太極形質已具帝王/世紀氣形之初謂之太始同/上先有
[001-2b]
太初後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渾渾相連視之不
見聴之不聞白虎/通
集邃古之初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楚詞/天問太易
之始太初之先馮馮沉沉奮搏無端揚雄/賦太極之先兩
儀始分有沈而奥有浮而清班固/典引覽太極之初化陸機/賦
嘉太極之開元傅𤣥/賦太極剖判造化權輿左思/賦太極之
始混沌未分曹子建/七啓在昔太初𤣥黄混并混沌鴻濛兆
眹未形曹子/建論易謂之太極春秋謂之元老子謂之道阮/籍
[001-3a]
論/無極之極漭彌非垠柳文/天對本始之茫誕者傳焉鴻靈
幽紛曷可言焉同/上混沌無形氣奚從生兩儀元一是能
分太極焉得離張萃/詩
本朝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静静而生隂
静極復動一動一静互為其根分隂分陽兩儀立焉陽
變隂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
隂陽也隂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濓溪太/極圖道為太
極又曰心為太極邵子/語弄丸餘暇時往時來自注云丸
[001-3b]
謂太極無名/公序分而言之一物各具一太極也合而言之
萬物統體一太極也朱文公太/極圖注太極只是天地萬物之
理在天地則天地中有太極在萬物則萬物中各有太
語/録太極只是箇極好至善底道理人人有一太極物
物有一太極 太極便是性動静隂陽是心金木水火
土是仁義禮智信化生萬物是萬事並同/上不言無極則
太極同於一物而不足為萬化根本不言太極則無極
淪於空寂而不能為萬化根本答陸梭/山書昆侖大無外旁
[001-4a]
薄下深廣隂陽無停機寒暑互來往皇羲古神聖妙契
一俯仰不待窺馬圖人文已宣朗混然一理貫昭晰非
象罔珍重無極翁為我重指掌感興/詩吾觀隂陽化升降
八紘中前瞻既無始後際那有終至理諒斯存萬世與
今同誰言混沌死幻語驚盲聾同/上
   造化
經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易/天地變化草木蕃易/可以賛
天地之化育則可與天地參矣記/
[001-4b]
子造化者其巧妙其功深 造化之所始者謂之生並/列
子來有病将死子犁往問之與之語曰造化又将奚以
汝為将奚以汝適以汝為䑕肝乎以汝為蟲臂乎 大
冶鑄金金踴躍曰我且必為鏌鎁夫大冶必以為不祥
之金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為
不祥之人今一以天地為大鑪以造化為大冶惡乎往
而不可哉 許由謂意而子曰夫堯既已黥汝以仁義
而劓汝以是非矣意而子曰庸詎知夫造化者之不息
[001-5a]
我黥補我劓使我乗成以隨先生耶 萬物皆出於機
皆入於機並/荘造化者之攫援物也譬猶陶人之埏埴也
淮南/子
史制作侔造化後張/衡傳含元包一甄陶品類後郅/惲傳五氣陶鑄萬物
流形隋/書
傳記上知造物無物而下知物物之自造也郭象荘/子序
集大鈞播物坱圠無垠賈誼/賦天地為鑪造化為工隂陽
為炭萬物為銅同/上太極造化權輿左思/賦造化為工匠天
[001-5b]
地為陶鈞潘尼/賦洪鈞陶萬類張茂/先八荒開夀域一氣轉
鴻鈞杜/詩茫茫大造間 鈞陶力大哉並同/上
本朝造化無情不擇物歐陽/公神工自爐鞴東/坡造化何如
童子戲 未識造物意茫然同一爐 爐鎚一手賦形
殊造物無心莫怨渠 細㸔造物真無物春到江南花
自開同/上
   元氣天地之氣附/
經天地絪緼萬物化醇易/易有太極疏云元氣混而為
[001-6a]
一是太初太一也同/上孟春天氣下降地氣上騰記/天氣
上騰地氣下降記/夫禮必本於太一家/語注云太一元氣
同/上天地嚴凝之氣始於西南而盛於西北此天地之
尊嚴氣也此天地之義氣也天地温厚之氣始於東北
而盛於東南此天地之盛徳氣也此天地之仁氣也鄉/飲
酒/
子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列/伏羲得之以
襲氣母注云取元氣之本荘/道始生虛廓虛廓生宇宙
[001-6b]
宇宙生元氣淮/南人稟二儀之氣列/天者統元氣焉文中/子
史至治之世天地之氣合以生風天地之風氣正十二
律定前律/厯志黄鍾紀元氣之謂律 黄者中之色故陽氣
施種於黄泉孳萌萬物為六氣元也故以黄色名元氣焉
 元氣轉三統五行於下 太極元氣函三為一極中
也元始也行於十二辰並同/上元氣剖判剛柔始分清濁
未位後天文/志注明帝升靈臺望元氣本/紀助順元氣含養庶
郎顗/傳斗斟酌元氣運平四時李固/𫝊天地者生萬物以
[001-7a]
資始冲氣以為和原元氣之本求天地之根晉紀/瞻傳候天
地之氣以知四時寒暑唐律/歴志元氣者天地之始萬物之
所王政之大端王政莫先於安人故安人則隂陽和隂
陽和則天地平天地平則元氣正陳子/昂傳調元氣治隂陽
 和元氣睦人倫並同/上元者氣之始也劉蕡/䇿
傳記元氣初分重濁為地萬物所陳列也説/文兩儀未分
其氣混沌河/圖元氣無形洶洶濛濛同/上嵗在攝提元氣肈
三五/歴紀天地者元氣之所生萬物之所自焉禮/統地者元
[001-7b]
氣生萬物之祖也白虎/通元者包含道徳搆掩乾坤橐籥
元氣張衡/元圖有巨靈者偏得元神之道故與言氣一時生
混沌開元遁/甲圖麗山氏分布元氣各生次序産生山谷同/上
崐崙山上有金臺玉闕亦元氣之所合天帝之居治處
十洲/記
集元氣始化揚雄/賦大者含元氣纎者入無倫解/嘲混元運
物流不處兮班固/賦茫茫元氣誰知其終曹子建/七啓皓天元
氣也皓然而已無他物焉楊泉物/理論含元氣之絪緼王文/考賦
[001-8a]
稟元氣於靈和郭景/純賦大象無形元氣為母杳兮冥兮陶
冶衆有孫楚石/人銘元氣氤氲二儀開闢李義/府箴龎昧革化惟
元氣存柳文/天對渾然而中處者世謂之元氣天/説元氣大癰
痔也並説/文
本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濓溪太/極圖
   隂陽
經一隂一陽之謂道 隂陽不測之謂神 隂陽合徳
而剛柔有體 分隂分陽迭用柔剛並/易以天産作隂徳
[001-8b]
以地産作陽徳 以隂陽為端 隂陽相摩天地相盪
 天地訢合隂陽相得並/記冬無愆陽夏無伏隂左/傳獨隂
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後生穀梁/傳
子隂陽同度曰道管/春夏秋冬隂陽之推移也時之短
長隂陽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隂陽之化也同/上萬物負隂
而抱陽冲氣以為和老/能隂能陽能柔能剛列/天地之
道非隂則陽同/上隂陽相照相蓋相治荘/冦莫大於隂陽
無所逃於天地之間同/上隂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
[001-9a]
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荀/含隂吐陽而萬物和同者
徳也淮/南天地之襲精為隂陽 隂陽和而萬物生 隂
陽之陶化萬物並同/上
史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長養為事隂常居大冬而積
於空虛不用之處以此見天之任徳不任刑也前董仲/舒䇿
天地設位垂日月分隂陽定四時列五行以示聖人翼/奉
封/事陽施其氣隂化成物律厯/志隂陽調和萬物咸得其宜
東方/朔傳隂陽和調物乃茂成三老/上書陽以博施為徳隂以不
[001-9b]
専為義梁皇/后紀隂陽和則天地平元氣正唐陳子/昂傳和隂陽
以養物劉蕡/䇿
傳記四時隂陽者萬物之根本也素/問隂陽者天地之道
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同/上
隂陽和萬物序白虎/通
集明明闇闇惟時何為隂陽三合何本何化屈原/天問一隂
一陽天地之方班固/賓戲稷契逢天人隂陽仍驕蹇李/白隂陽
相主客杜/詩天行失其度隂氣來干陽韓/詩
[001-10a]
本朝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静静而生隂静極復動一
動一静互為其根分隂分陽兩儀立焉周子太/極圖天以陽
生萬物以隂成萬物通/書五行隂陽隂陽太極四時運行
萬物終始 混兮闢兮其無窮兮同/上無極之前隂含陽
也有象之後陽分隂也康節觀/物外篇本一氣也生則為陽消
則為隂 陽主闢而出隂主翕而入並同/上隂陽之精互
藏其宅横渠/正蒙
  五行部
[001-10b]
   五行五徳附/
經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易/水火金木土穀惟修書大/禹謨有扈氏威侮五行甘/誓鯀陻
洪水汨陳其五行洪/範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
曰土疏云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
五生土此其生數也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
九成金地十成土謂之成數也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
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
[001-11a]
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並同/上或審曲面勢以飭五
記/播五行於四時 人者五行之秀氣 人者五行
之端也 聖人五行以為質 先王道五常之行並同/上
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左/傳地有五行 用其五行並同/上
子黄帝立五行以正天命管/木與木相摩則燃金與火
相守則流荘/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子
生母曰義母生子曰保子母相得曰専母勝子曰制子
勝母曰困淮/南火熱而水滅之金剛而火銷之木强而斧
[001-11b]
伐之水流而土遏之唯造化者物莫能勝也 木生於
亥壮於卯死於未三辰皆木也火生於寅壮於午死於
戌三辰皆火也土生於午壮於戌死於寅三辰皆土也
金生於巳壮於酉死於丑三辰皆金也水生於申壮於
子死於辰三辰皆水也並同/上五行不相沴則王者可以
制禮文/中
史五常五行之象史天/官書黄帝得土徳黄龍地螾見夏得
木徳青龍止於郊草木暢茂商得金徳銀自山溢周得
[001-12a]
火徳有赤烏之符秦文公出獵獲黒龍此其水徳之瑞
封禪/書公孫臣上書曰始秦得水徳今漢受之當得土徳
土徳之應黄龍見後三嵗黄龍見成紀同/上劉向父子以
為庖犧始受水徳其後以水傳子而漢得火徳故髙祖
始起神母夜號著赤帝之符前律/厯志漢代秦繼周木生火
為火徳同/上五行者五常之形氣也藝文/志五行異位千變
萬化繁育庶類五行/志五行見象於天也為五星分位於
地也為五方行於四時也為五徳稟於人也為五常播
[001-12b]
於音律為五聲發於文章為五色而揔其精氣之用謂
之五行唐五/行志洪範九疇其説不相附屬而劉向為五行
傳乃取五事皇極庶徵附於五行以為八事皆属五行
同/上
傳記黄帝問曰太虛寥廓五運回薄衰盛不同損益相
從願聞平氣何如而名也岐伯曰木曰敷和火曰升明
土曰備化金曰審平水曰静順帝曰其不及奈何岐伯
曰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監金曰從革水曰涸流
[001-13a]
帝曰太過何謂岐伯曰木曰發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
金曰堅成水曰流行素/問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化
育以成萬物其禪謂之五帝古之王者易代改號取法
五行太昊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昊配金顓帝配
水其次以所行之次轉相承也家/語堯以火徳王色尚黄
舜以土徳王色尚青夏后氏以金徳王色尚黒殷人以
水徳王色尚白周人以木徳王色尚赤 勾芒為木正
祝融為火正蓐收為金正𤣥𡨕為水正后土為土正並/同
[001-13b]
上/地之五成所以生殖也國/語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
以成百物同/上五行者天地之性白虎/通火日外景金水内
大戴/禮木為青龍火為朱雀土為勾陳金為白虎水為
𤣥武真仙/𫝊
本朝陽變隂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
濓溪太/極圖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同/上木曰曲直能既曲而
反申也金曰從革一從革而不能自反也水火氣也故
炎上潤下與隂陽升降土不能得而制焉木金者土之
[001-14a]
華實也其性有水火之雜故木之為物水漬則生火燃
而不能離也蓋得土之浮華於水火之交也金之為物
得火之精於土之燥得水之精於土之濡故水火相待
而不害鑠之反流而不耗蓋得土之精實於水火之際
也土者物之所以成始而成終也地之質也化之終也
水火之所以升降物兼體而不遺也横渠/正蒙五行者質具
於地而氣形於天者也以氣而語其行之序則曰金水
木火土而木火陽也金水隂也以質而語其生之序則
[001-14b]
曰水火木金土而水木陽也火金隂也朱文公太/極圖説五行
雖各一其性然一物又各具五行之理語/録
   水
經地中有水師地上有水比水洊至習坎山上有水蹇
澤無水困木上有水井風行水上渙澤上有水節並/易
流而不盈 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説/卦潤萬物者莫
潤乎水 坎為水溝瀆並同/上人無於水監書酒/誥禹平水
吕/刑 揚之水詩/沔彼流水朝宗于海沔/水稻人以瀦蓄
[001-15a]
水以防止水 萍氏掌國之水禁 匠人善溝者水潄
之善防者水滛之並周/禮水曰清滌 孟秋完隄防以備水
潦 孟冬盛徳在水 水無當於五色五色不得弗章
 水煩則魚鼈不大並/記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
鼉蛟龍魚鼈生焉貨財殖焉中/庸水易狎而難親也易以
溺人表/記潢汙行潦之水左/傳顓頊氏以水紀故為水官而
水名同/上知者樂水論/語
子水之就下沛然誰能禦之孟/子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
[001-15b]
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徐子曰仲尼亟稱
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
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 水信無分
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
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 觀於海者難為水
 觀水有術必觀其瀾並孟/子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
通流者也管/水萬物之凖也同/上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
而不争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老/水天下之至柔
[001-16a]
馳騁天下之至剛同/上孔子觀於呂梁懸水三十仭流沬
三十里列/長於水而安於水性也 白公曰若以石投
水如何孔子曰吳之善㳺者能取之曰若以水投水如
何孔子曰淄澠之合易牙嘗而知之白公曰人固不可
與㣲言也並同/上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荘/水净則
明燭鬚眉平中準大匠取法焉 水之性不雜則清莫
動則平鬱閉而不流亦不能清 水之積也不厚則負
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
[001-16b]
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
兩涘渚涯之間不辨牛馬並同/上積水成淵蛟龍生焉荀/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其萬折也必東 水至平端不
傾心術如此象聖人 譬如盤水正錯而勿動則湛濁
其下而清在上是以見鬚眉而察理矣 孔子見大水
必觀焉曰夫水柔而無為也似徳其浩浩乎不屈似有
道其赴百仭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溉
似正發源必東似志並同/上水之性乗勢而行乗衰而流
[001-17a]
淮南/子向冬則凝而為氷向春則泮而為水 上天則為
雨露下地則為潤澤萬物不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
水可循而不可毁 女媧積蘆灰以止淫水 水下流
而不争先故疾而不徐並同/上滿而後進者其水乎楊/
避礙則通乎海同/上水有四徳沐浴羣生流通萬物仁也
揚清激濁蕩去滓穢安也柔而難犯弱而難勝勇也導
江疏河惡盈流謙智也尸/子方折者有玉圓折者有珠清
者有黄金龍淵有玉英同/上
[001-17b]
史九黎亂徳顓帝受之金生水故為水徳又曰湯伐桀
金生水故為水徳前律/厯志顓帝乗坎執權司冬注云水為
智智者謀謀者重故為權魏相/傳鄭崇曰臣心如水本/傳
性下流人所用灌溉者也後五行/志注簡宗廟不禱祠廢祭
祀逆天時則水不潤下郊祀天地禱祈神祗謹其齋戒
致其嚴敬至發號施令亦順天時如此則水得其性矣
同/上孔若思座右置止水一石明自足意北史/本傳趙軌受詔
入朝父老送之曰公清如水請酌一杯水奉餞本/傳酈道
[001-18a]
元歴覽竒書注水經本/傳唐新豐鸚鵡谷水清世𫝊云此
水清天下平唐/書古者水官不失職則能辨味與色潜而
出合而更分皆能識之唐許敬宗/答髙宗
傳記水者天地之包幕五行之始焉元命/苞水之為言隂
化沾濡白虎/通𤣥洲澗水如蜜服之長生河/圖浮天載地髙
下無不至萬物無不潤𤣥中/記髙前之山有水甚寒而清
帝臺之漿水也山海/經非水無以準萬里之平非水無以
通逺任重也尚書/大傳臨淄牛山下有女水齊人諺曰世治
[001-18b]
則女水流世亂則女水竭述征/記魏賈&KR2010有蒼頭嘗令乗
小艇於黄河中接河源水以釀酒名崑崙觴酒之芳味
世中所絶酉陽/雜俎取若下水以釀酒醇美俗稱若下酒十/道
記/楚水第一晉水最下水/記濉渙水其波文皆五色名文
章水又曰續水述異/記唐祕書省中水最佳名祕水茶/録
簾水在廬山披嵓而下陸鴻漸第其水為天下第一同/上
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陸羽/茶經劉伯芻以楊子江為第一
惠山石泉第二虎丘寺井第三丹陽寺井第四揚州大
[001-19a]
明寺井第五松江第六淮水第七李秀卿以廬山康王
谷水第一惠山石泉第二蘄州蘭溪石下水第三扇子
峽蝦蟇口水第四虎丘寺井第五廬山招賢寺方橋潭
第六楊子江南零水第七洪州西南瀑布第八桐栢淮
源第九廬山龍池山頂水第十丹陽寺井第十一揚州
大明寺井第十二漢江中零水第十三玉虛洞香溪水
第十四武關西水第十五松江水第十六天台千丈瀑
布第十七柳州圓泉第十八嚴陵灘水第十九雪水第
[001-19b]
二十張又新煎/茶水記
集承液而生雲雨涌凝而為甘泉委輸而作四海决導
而流百川王彪/之賦水懐珠而川媚陸士/衡賦空水共澄鮮文/選
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賦長流玉琴聲李/白緑水解人意為
余西北流 誰道此水廣狹如一匹練 水色倒空青
 流水無情去 水色緑且明令人思鏡湖 水影弄
月色清光奈愁何 乃是天鏡中分明盡相似並同/上
色動柴門杜/詩春水船如天上坐 琉璃漫汗泛舟入
[001-20a]
馮夷撃鼓羣龍趨湘妃漢女出歌舞 逺水兼天净
清漣曳水衣 水流心不競 湍駛風醒酒 秋水清
無底並同/上湍圍亦騰聲韓/詩浩浩浮秋浸 碧溜滴玲瓏
 映波鋪逺錦並同/上水碧無塵埃柳/詩蔽空素彩列激浪
寒光聚的皪沈珠淵鏘鳴捐珮浦同/上
本朝坎水也一始於中有生之最先者也程子/語引流清
派分歐陽/公春水弄春沙 清漣對女郎 水天本虛静
 雲收風波止始見天水性 晩宿南溪上森如水國
[001-20b]
東/坡細細龍鱗生亂石馮夷窟宅非梁棟 小風吹水
碧鱗開 積雨浮舟減石鱗 共坐船中那得見乾坤
浮水水浮空 水作玉虹流 水性固自清不清或撓
之 繫悶豈無羅帶水 流水無心自入池 堂中隠
幾人心與水俱凉 漸㸔逺水緑生漪 差向清漪照
病顔 垂餌得清甘可嚥不可潄 金沙玉礫燦可數
古鏡寳奩寒不動 山下碧流清似銀 水光㶑灔如
浮碧 千尋掛雲闕萬頃含風灣 㣲風不起鏡面平
[001-21a]
 泗水茫茫鴨頭緑 瑠璃百頃水仙家並同/上夢臨秋
江水魚鰕避窺瞰山/谷栖遲林丘下欲濯無塵纓同/上至潔
而納汙此水真君師陳后/山春水瓜頭緑同/上
   火
經天與火同人火在天上大有山下有火賁澤中有火
革木上有火鼎山上有火旅易/燥萬物者莫熯乎火
離為火同/上火炎崑㟠玉石俱焚天吏逸徳烈于猛火書/𦙍
征/若火之燎于原盤/庚予若觀火同/上無若火始𦦨𦦨洛/誥
[001-21b]
火烈烈則莫我敢曷詩/宫正春秋以木鐸修火禁 司
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季春出火民
咸從之季秋内火民亦如之注云春取榆柳之火夏取
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
之火 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于國中並周/禮孟夏
盛徳在火 仲夏無用火南方 後聖有作修火之利
范金合土以炮以燔以烹以炙 季春出火為焚也並/記
夫兵猶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左/傳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
[001-22a]
食於味以出内火 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
並同/上鑽燧改火論/語
子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孟/子若火之始然同/上
襄子狩於中山藉芿燔林有一人自石壁中出從燼上
下襄子問奚道而處石奚道而入火其人曰奚物而謂
石奚物而謂火列/子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荘/子指窮於為
薪火傳也 利害相摩生火甚多衆人焚和月固不勝
並同/上施薪若一火就燥也荀/子順風縱火紫芝與蕭艾
[001-22b]
俱盡同/上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
火庫五曰火墜孫/子
史顓帝命火正黎司地史厯/書武王渡河有火復于王屋
流為烏周本/紀神農氏作以火承木故為炎帝又曰堯封
於唐木生火故為火徳前律/厯志火南方揚光輝為明者也
其於王者南面嚮明而治五行/志漢承堯運旗幟尚赤叶
於火徳髙祖/賛炎帝承離執衡司夏注云火為禮禮者齊
齊者平故為衡魏相/傳火者陽之精也火性炎上人所用
[001-23a]
烹飪者也後五行/志注棄法律逐功臣殺太子以妾為妻則
火不炎上賢佞分别官人有事率由舊章敬重功勲殊
别適庶如此則火得其性矣 陳蕃等上疏曰火極隂
之變也前始春而獄刑慘故火不炎上並同/上荀爽曰火
生於木木盛於火其徳為教其象在易之離在地為火
在天為日夏則火王其精在天温煖之氣養生百木荀/爽
傳/王劭上表請變火曰在晉時有人以洛陽火渡江者
世世事之火色變青今温酒及炙肉用石炭木炭火竹
[001-23b]
火草火麻荄火氣味各不同以此推之新火舊火理應
有異北史隋/文帝時火為威徳隋天/文志唐時清明賜火詳見寒/食類
傳記燧人為燧皇以火紀物尚書/大傳黎為髙辛氏炎正以
淳耀篤大天明地徳光照四海故名之曰祝融國/語火之
為言化也陽氣用事萬物變化白虎/通火陽也君之象也
同/上連渾府有火井炎氣上昇以草焚之則煙騰火發故
名焚臺郡國/志宛渠國夜則琢然石以代日光火大如粟
輝耀一室拾遺/記燧明國有火樹名燧木有鳥名鴞啄樹
[001-24a]
則燦然火出同/上岱山之東有圓淵孟夏月水常騰沸人
掘地得焦石如炭往往有火焉同/上火林山有火獸似䑕
毛長二三寸績之可為火浣布十洲/記崌山有鳥如鴞而
赤身白首名曰竊指可以衛火山海/經厭火國人首獸身
火出口中同/上冶師陶安公數行火術一旦散上紫色衝
天湏臾朱雀止冶上曰安公安公冶與天通七月七日
迎汝以赤龍龍至安公騎之東南而上列仙/傳葛仙翁與
客談話時天寒公因吐氣火赫然從口中出客皆減衣
[001-24b]
别/傳積油萬石則自然生火博物/志南方有炎火山四月生
火十二月火滅草木皆生枝條至火然草木葉落取此
木以為薪然之不盡以其皮績之為火浣布𤣥中/記神丘
有火穴光照千里括地/圖陽燧以銅為之形如鏡照物則
景倒向日生火古今/注譬如鑚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
飛煙滅圓覺/經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同/上溈山禪
師參百丈師百丈云汝撥鑪中有火否師撥云無百丈
深撥得少火以示之師發悟禮謝𫝊燈/録
[001-25a]
集陶公矍鑠呵赤電回禄睢盱揚紫烟李/白鄰火夜深明
杜/詩爐存火似紅同/上皇甫補官古陸渾時當大冬澤乾源
山狂谷狠相吐吞風怒不休何軒軒擺磨出火以自燔
有聲夜中驚莫原天跳地踔顛乾坤赫赫上照窮崖垠
截然髙周燒四垣神焦鬼爛無逃門韓/詩逺火明連艘栁/詩
火晶燥露滋同/上起來望南山山火燒山田㣲紅久如滅
短熖復相連温庭/筠
本朝鑚木取火謂火生於木非也兩木相戛用力極則
[001-25b]
陽生金以石相軋則有火非特木也程子/語問四時取火
何為季夏又取一畨曰土王於未月故取之朱文/公語燒嚮
之空山歐陽/公隂窮火自生 風鳴燒入空城響 五行
居四時維火盛南訛並同/上照山炬火落驚猿東/坡野竹爆
哀聲幽桂飄寃芬悲同秋照蟹快若夏撩蚊 始知一
炬力燒盡狐兔羣 火牛入燕壘燧象奔吳軍並同/上
災見災異部
   水火
[001-26a]
經水流濕火就燥易/水火相息 水在火上既濟火在
水上未濟 水火不相射 水火相逮並/易烹人以給水
火之齊 大祝執明水火而號祝 挈壺氏皆以水火
守之 大司冦祀五帝則奉其明水火 司烜氏掌火
以燧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祭祀共明水明火
 畫繢之事水以龍火以圜周/禮水之於民也親而不尊
火尊而不親記/子産曰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
水懦弱民狎而翫之則多死焉左/傳民之於仁也甚於水
[001-26b]
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論/語
子如水益深如火益熱孟/子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
也 民非水火不生活聖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並同/上民之所急莫急於水火管/子古之真人入水不濡入
火不熱荘/子水中有火乃焚大槐同/上水火不積則輝潤不
荀/子有氣水火而無生同/上今夫水之勝火亦明矣然釡
鬵間之水煎沸竭盡其上而火得熾盛於下水失其所
以為勝者矣韓非/子槁竹有火弗鑚不然土中有水弗掘
[001-27a]
無泉淮南/子粟得水濕而熱甑得火燥而液水中有火火
中有水 積陽之熱氣生火積隂之寒氣為水並同/上
測之而益深窮之而益逺火用之而彌明宿之而彌壮
揚/子煙生於火而煙鬱火氷生於水而氷遏水故煙㣲而
火盛氷泮而水通劉/子火炎上而受制於水水趍下而得
志於火文中/子
史黄帝節用水火史本/紀水火者隂陽之餘氣也晉天/文志
綽為隋齊州别駕水火不與民交北/史拯民於水火之中
[001-27b]
措之於袵席之上通鑑唐/太宗王義方曰天子置公卿大夫
欲其水火之濟鹽梅相成本/傳
𫝊記禹象物天地故水無沈氣火無災燀國/語火發於宻
水洩於深尚書/大𫝊水性宜冷而有華陽温泉猶曰水冷冷
者多也火性宜熱而有蕭丘寒熖猶曰火熱熱者多也
十/籖金錫之性一也以五月丙午日中鑄為陽燧以十一
月壬子夜半鑄為隂燧則就日月出火出水捜神/記手執
陽燧日前求火手執方諸承月中水楞嚴/經
[001-28a]
集女丁婦壬傳世婚一朝結讎奈後昆韓/詩
本朝水隂根陽火陽根隂濓溪/通書有温泉而無寒火隂能
從陽而陽不能從隂也邵康/節語陽先隂故水先成隂後陽
故火後成 水者火之地火者水之氣 火生於無水
生於有 火内暗而外明故離陽在外火之用用外也
水外暗而内明故坎陽在内水之用用内也並同/上陽陷
於隂為水附於隂為火横渠/正䝉火中虛暗離中之隂也水
中虛明坎中之陽也朱文公/語録火中有黒陽中隂也水外
[001-28b]
黒而中明者隂中之陽也故水謂之陽火謂之隂亦得
同/上丁女真水妃寒山便火耘東/坡坎離更休旺同/上
   木
經澤滅木大過 木道乃行 地中生木升 山上有
木漸 鴻漸于木 乗木有功也 乗木舟虛也 斲
木為耜楺木為耒刳木為舟剡木為楫斷木為杵弦木
為弧剡木為矢 巽為木 其於木也為堅多心 其
於木也為堅多節 其於木也為科上槁並/易隨山刋木
[001-29a]
書/兖州厥木惟條揚州厥木惟喬同/上若顛木之有由蘖
盤/庚惟木從繩則正 大木斯拔金/縢南有樛木 南有喬
木 伐木丁丁 譬彼壊木 荏苒柔木並/詩山虞仲冬
斬陽木仲夏斬隂木 柞氏夏日至令刋陽木而火之
冬日至令剥隂木而水之 攻木之工七輪輿弓廬匠
車梓並周/禮孟夏盛徳在木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
後其節目並/記山有木工則度之 鳥擇木木豈能擇鳥
並左/傳
[001-29b]
子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孟/子縁木求魚同/上
為巨室則必使工師求大木工師得大木則王喜以為
能勝其任也匠人斲而小之則王怒以為不勝其任矣
 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於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
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蘖之生
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方寸之木可
使髙於岑樓並同/上合抱之木生於毫末老/子匠石之齊見
櫟社樹其大蔽牛絜之百圍曰散木也以為舟則沈以
[001-30a]
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毁以為門户則液樠以為
柱則蠧是不材之木也故能若是之夀荘/子櫟社見夢曰
散人又惡知散木 南伯子綦見大木焉曰此必有異
材夫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為棟梁俯而視
其大根則軸解而不可以為棺槨咶其葉則口爛而為
傷嗅之則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曰此果不材之木也
以至於如此其大也 荘子行山見大木枝葉茂盛採
木者止其傍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荘子曰此
[001-30b]
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鈎
直者應繩並同/上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木成䕃而羣鳥息
荀/子玉在山而木潤构木必待隠木括揉矯然後直
木直中繩揉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揉
使之然也 工人斷木而成器並同/上廊廟之材蓋非一
木之枝慎/子賢王之用人也猶巧工之制木也大者以為
舟航柱梁小者以為楫楔修者以為櫩榱短者以為侏
儒枅櫨淮南/子木方茂盛終日採而不知秋風下霜一夕
[001-31a]
而殫同/上春木之芚兮揚/子止於下漸於上同/上木生蝎蝎盛
而木枯符/子
史庖犧繼天而王為百王元首徳始於木故為帝太昊
前律/厯志顓帝所建帝嚳受之青陽元嚻之孫水生木故為
木徳號曰髙辛 武王伐紂水生木故為木徳並同/上
在東方為春為木也五行/志太皥乗震執規司春注云木
為仁仁主生生者圓故為規魏相/傳揉曲木者不累日公/孫
𢎞/傳蟠木根柢輪囷離竒而為萬乗器者以左右先為之
[001-31b]
容也鄒陽/傳田獵不宿飲食不享出入不節奪民農時及
有姦謀則木不曲直田狩有三駈之制飲食有享獻之
禮出入有名使民以時務在勸農桑謀在安百姓如此
則木得其性矣後五/行志干雲蔽日之木起於青葱後丁/洪傳
琛上表曰凡使人工堅木者必為之擇良斧北/史南方頓
遜國有酒樹似安石榴取花汁停杯中數日成酒美而
醉人南/史貞觀中山南獻木連理玲瓏交錯有同羅木唐/書
大厯十二年郭逺獲瑞木有文曰天下太平獻之唐代/宗
[001-32a]
唐太宗嘗玩禁中木曰嘉木也宇文士/及傳
傳記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説/文密山上多丹木實
如飴食之不飢玉膏灌丹木山海/經建木在弱水上上有
九欘下有九衢同/上少室山有木名帝休黄華黒實服之
不怒同/上南荒中如何之樹三百年作花五百年作實金
刀剖之則飴食之得地仙神異/經佷山有異木人無見其
朽者其名千嵗宜都山/川記明光殿前有長生樹二株洛陽/記
聚窟洲有返魂樹伐其根心於玉釜中煑取汁煎之令
[001-32b]
可丸死屍在地聞氣乃活十洲/記瘣木符婁注云為木病
無枝條爾/雅三株樹生赤水之上博物/志東方朔從西那國
得風聲木十枝實如細珠風吹枝如玉聲洞𡨕/記元光五
年起夀福靈壇種垂龍之木其枝似龍體倒垂亦曰傾
虹樹亦曰珠枝樹同/上
集木欣欣而向榮陶淵/明詞木既繁而後緑張景陽/七命夫大木
為杗細木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
室者匠氏之工也韓進/學解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同/上晉之
[001-33a]
北山有異材梓匠工師恒用之為宫室求大木者皆歸
柳音/問直木忌先伐李/白樹古青蘿懸 樹雜日易隠
古木盡入蒼梧雲並同/上䕶堤盤古木杜/詩林木在庭户宻
榦疊蒼翠 枯木生龍鱗 老樹飽經霜 寒木疊旌
斾 山木抱雲稠並同/上忩前兩好樹衆葉光薿薿秋風
一披拂䇿䇿鳴不已韓/詩瑠璃翦木葉 老樹無枝葉風
霜不復侵腹穿人可過皮剥蟻還尋寄托惟朝菌依投
絶暮禽猶堪持改火未肯但空心並同/上髙樹臨清池柳/詩
[001-33b]
清隂自可庇 榦有千年竦 珠樹玲瓏隔翠㣲並同/上
本朝枯根老脈冬不發遶樹百匝空徘徊歐陽/公庭樹忽
改色秋風動其枝 翠樹鬱如弄 芬芳弄嘉月翠緑
相森茂 春榮忽已衰夏月換初秀 古木卧山腰
危根老盤石 老枿亂發争春妍 清霜一夕零衆木
少堅勁並同/上散木支離得自全交柯蚴蟉欲相纒不須
更説能鳴鴈要以空中得盡年東/坡因嗟大不為梁棟又
嗟賤不為薪槱 穉杉戢戢三千本且作凌雲合抱㸔
[001-34a]
 樹林幽翠滿山谷 拱把不知數㑹當出千尋並同/上
木鳴端自語陳后/山
   金
經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易/金作贖刑 厥貢惟金三品
 若金用汝作礪並/書大輅南金泮/水職方氏東南曰揚州
其利金錫 大司冦入鈞金束矢於朝然後聴之 職
金入其金錫于兵器之府 考工記吳粤之金錫 鑠
金以為刃 攻金之工六築冶鳬㮚段桃 築氏執下
[001-34b]
齊冶氏執上齊鳬氏為聲㮚氏為量段氏為鏄桃氏為
刃 㮚氏改煎金錫則不耗周/禮天子之六工曰金工
孟秋盛徳在金 内金示和也並/記貢金九牧左/傳
子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孟/子湯以荘山
之金禹以歴山之金贖民之賣子者管/子葛盧山發而出
金蚩尤取之為劒鎧雍狐山發而出金蚩尤取以為㦸
 堯之治天下也猶金之在鑪恣冶者之所鑄並同/上
人有欲金者清旦適鬻金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
[001-35a]
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對曰取金之時不
見人惟見金列/子大冶鑄金金踴躍曰我且必為鏌鎁夫
大冶必以為不祥之金荘/子金之性沈託之於舟則浮淮/南
子/舜藏千金於嶄嚴之山所以塞貪鄙之心也同/上覿君
子者問鑄人不問鑄金揚/子荆南麗水之中生金韓非/子
史虞夏之幣金有三品或白或黄或赤或錢或布或刀
或龜貝平準/書武帝時有司言金有三等又造金錫為白
同/上范蠡居家則致千金貨殖/傳少昊黄帝之子土生金
[001-35b]
故為金徳號曰金天氏前律/厯志顓帝五世生鯀鯀生禹舜
嬗以天下土生金故為金徳同/上金西方萬物既成殺氣
之始也五行/志文帝作露臺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曰百金
中人十家之産也本/紀少昊乗兊執矩司秋注云金為義
義者成成者方故為矩魏相/傳好戰攻輕百姓飾城郭侵
邊城則金不從革出軍行師把旄杖鉞誓士衆抗威武
動静應誼説以犯難民忘其死如此則金得其性矣後/五
行/志金之為言禁也言秋時萬物隂氣所禁止物也后西/羌傳
[001-36a]
序/太宗謂魏徵曰公獨不見金在鑛何足貴耶善冶鍛
而為器人乃寳之朕方自比於金以卿為良匠而加礪
唐魏/徵傳
傳記衆口鑠金國/語金有五色西方之行也説/文金者少隂
有中和之性白虎/通體性堅剛半隂半陽五音為商五常
為義五事為言非土不成同/上衆口鑠金者在五行二曰
火五事二曰言言與火宜故曰鑠金論/衡延陵季子見遺
金於路呼牧者取之牧者曰何子居之髙而視之下也
[001-36b]
類君子而言野也有君不臣有友不友當暑衣裘吾豈
取金者乎韓詩/外傳
集惟金三品揚越作貢五材之珍是謂國用郭璞/賦沈其
質兮五材或厥耀其光兮六府以修栁子/厚賦蓐收肅金氣
李/白爽氣金天豁杜/詩大暑運金剛同/上鏗如撞羣金韓/文金神
所司刑同/上
本朝金氣與髙明山/谷傾家取樂不論命散盡黄金如轉
燭 鄔裏金多曷足憑並同/上
[001-37a]
   土
經百穀草木麗乎土易/安土敦乎仁易/惟荒度土功書/
任土作貢 禹敷土 兾州厥土惟白壤 兖州厥土
黒墳 青州厥土白墳 徐州厥土赤埴墳厥貢惟土
五色 揚荆州厥土惟塗泥 豫州厥土惟壤下土墳
壚 梁州厥土青黎 雍州厥土惟黄壤 庶土交正
 錫土姓 自服于土中並/書適彼樂土詩/徹我疆土江/漢
禹敷下土方長/發大司徒以土㑹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以
[001-37b]
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
等 考工記凝土以為器周/禮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天子
之六工曰土工 無曠土 中央土 因吉土以饗帝
于郊 社祭土而主隂氣也 土敝則草木不長並/記
一撮土之多中/庸凡土功龍見而畢務左/傳公子重耳過衛
乞食于野人野人與之塊子犯曰天賜也注云得土有
國之祥同/上
子九層之臺起於累土老/子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反於
[001-38a]
荘/子如土委地同/上貴土食之本也荀/子積土成山而風雲
生焉同/上
史公孫臣言漢得土徳史厯/書黄帝氏作火生土故曰土
前律/厯志虞帝之系曰顓帝生窮蟬五世生瞽瞍瞽瞍生
舜堯嬗以天下火生土故為土徳同/上闢土植穀曰農食/貨
志/爰稼作土順位稱坤孕金成徳履艮為尊音樂/志黄帝
乗坤艮執繩司下土魏相/傳土者中央之部杜欽/傳治宫室
飾臺榭白淫亂犯親戚侮父兄則稼穡不成宫廟大小
[001-38b]
髙卑有制后夫人媵妾多少進退有度九族親疏長幼
有序如此則土得其性矣後五/行志
傳記土吐也吐生物也爾/雅土所以王四季者何木非土
不生火非土不榮金非土不成水非土不髙白虎/通
集禹之力獻功降省下土方楚詞/天問農祥晨正土膏脈起
張衡/賦九土星分左思/賦
本朝中央土寄王之説非也五行之氣分王四時然於
中央在季夏之末者八卦之作坤在西南西南致養之
[001-39a]
道在離兊之間離兊即金火也是以在季夏之末横渠/正蒙
土寄王四季每季皆十八日是土計七十二日其它四
行分四時亦各得七十二日共成三百六十日也朱文/公語
 
 
 
 
 
[001-39b]
 
 
 
 
 
 
 
 記纂淵海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