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082 羣書治要-唐- (master)


[034-1a]
羣書治要卷第三十七
    秘書監鉅鹿男臣魏徵等奉 勅撰
 孟子 愼子 尹文子 莊子
 尉繚子
  孟子
梁惠王
孟子見於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
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曰仁
義而巳矣王何必以利爲名乎亦唯有仁義之/道可以爲名耳以利爲名則有不利
[034-1b]
之患/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
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征/取
也從王至庶人各欲/取利必至於篡弒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
有義而後其君者也梁惠王曰寡人願安承敎
願安意承受/孟子之敎命孟子對曰殺人也以梃與刄有以
異乎梃杖/也曰無以異也以刄與政有以異乎曰
無以異也以刄與政殺/人無異也庖有肥肉廐有肥馬民
有飢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
人惡之爲民父母行政不免率獸而食人惡在
[034-2a]
其爲民父母也爲政乃若率禽獸食人/安在其爲民父母之道齊宣王
問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孟子曰有之曰
若是其大乎王怪/其大曰民猶以爲小也曰寡人之
囿方四十里耳民猶以爲大何也曰文王之囿
方七十里蒭蕘者往焉雉菟者往焉與民同之
民以爲小不亦宜乎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
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郊關齊四境之/郊皆有關也
則是方四十里爲阱於國中也民以爲大不亦
宜乎設陷阱者丈尺之間耳今陷阱乃/方四十里民患其大不亦宜乎
[034-2b]
公孫丑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言人人皆有不忍/加惡於人之心也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
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於掌
先王推不忍害人之心以行不忍傷民之/政以是治天下亦易於轉丸於掌上也
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有乍見孺子將
入於井則皆有怵惕惻隱之心由此觀之無惻
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
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言無此四者當/若禽獸非人之
[034-3a]
心/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
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端者/首也
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
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自賊害其性/使爲不善謂其君不能
者賊其君者也謂其君不能爲善而不匡/正者賊其君使陷惡者也孟子
曰矢人豈不仁於函人哉矢人唯恐不傷人函
人唯恐傷人巫匠亦然故術技不可不愼也矢/箭
也函鎧也作箭之人其性非獨不仁於作鎧之/人也術使之然巫欲祝活人匠作棺欲其早售
利在人死也故治術不/可不愼修其善者也孟子曰子路人吿之以
[034-3b]
其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又甚焉善與人
同舍巳從人樂取於人以爲善自耕稼陶漁以
至爲帝無非取於人者取諸人以爲善是與人
爲善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爲善舜從耕於歷/山及陶漁皆
取人之善謀而從之故/曰莫大乎與人爲善也
滕文公
陳相見孟子道許行之言曰賢者與民並耕而
食孟子曰治天下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或
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故治
[034-4a]
於人者食人不能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
勞心者君也勞力者民也君施敎以治之民/竭力治公田以奉食其上天下通義所常行
當堯之時洪水橫流汎濫於天下堯獨憂之
擧舜而治焉舜使禹疏九河決汝漢八年於外
三過其門而不入雖欲耕得乎堯以不得舜爲
巳憂舜以不得禹皐陶爲巳憂分人以財謂之
惠敎人以善謂之忠爲天下得人謂之仁是故
以天下與人易爲天下得人難
離婁
[034-4b]
孟子曰離婁子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
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
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言當行仁恩/之政天下乃
可/平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澤不可法於後世
者不行先王之道也仁心性仁也仁聞仁聲遠/聞也雖然猶須行先王之
道使百姓被澤乃/可爲後世法也故曰徒善不足以爲政徒法
不能以自行伹有善心而不行之不足以爲政/伹有善法度而不施之法度亦不
能獨/自行聖人旣竭目力焉繼之以規矩凖繩以爲
方圓旣竭耳力焉繼之以六律正五音旣竭心
[034-5a]
思焉繼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也故爲
高必因丘陵爲下必因川澤爲政不因先王之
法可謂智乎言因自然卽用/力少而成功多是以惟仁者宜在
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惡于衆也仁者能由/先王之道
不仁者逆道則播/揚其惡於衆人也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
不仁國家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
不保四海之內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
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今惡死亡
[034-5b]
而樂不仁猶惡醉而強酒
孟子吿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
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之視君如國
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之視君如冦讎芥草/芥也
臣緣君恩/以爲差等
吿子
孟子曰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申非疾痛害事
如有能申之者則不遠秦楚之路爲指之不若
人也無名之指手第四指也餘指皆/有名無名指非手之用指也指不若人
[034-6a]
則知惡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此之謂不知類
心不若人可惡之大者也而/反惡指故曰不知類類事也
孟子曰仁之勝不仁也猶水之勝火也今之爲
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息則謂
水不勝火者此與於不仁之甚者也
孟子曰五穀種之美者也苟爲不熟不如荑稗
夫仁亦在熟之而巳矣熟成/也
盡心
孟子曰以佚道使民雖勞不怨謂敎民趣農役/有常時不使失
[034-6b]
業當時雖勞後/獲其利則逸矣以生道殺民雖死不怨殺者殺/此
罪人者其意欲生人也故/雖伏罪而死不怨殺者也
  愼子
天有明不憂人之闇也地有財不憂人之貧也
聖人有德而不憂人之危也天雖不憂人之闇
也闢戶牖必取己明焉則天無事也地雖不憂
人之貧也伐木刈草必取己富焉則地無事矣
聖人雖不憂人之危也百姓準上而比於其下
必取己安焉則聖人無事矣故聖人處上能無
[034-7a]
害人不能使人無巳害也則百姓除其害矣聖
人之有天下也受之也非取之也有光明之德/故百姓推而
與之耳豈/其心哉百姓之於聖人也養之也非使聖人
養巳也則聖人無事矣毛嬙西施天下之至姣
也衣之以皮䫏則見之者皆走荀卿曰仲尼之/狀面若蒙䫏
易之以玄緆則行者皆止緆謂/細布由是觀之則玄
緆色之助也姣者辭之則色厭矣走背䟦䠯窮
谷野走千里藥也走背辭藥則足廢理有相須/而作事有
待具而成故雖資傾城之觀必俟衣裳之飾雖/挺越常之足必假藥物而疾故有才無勢將顚
[034-7b]
墜於溝壑有勢無才亦騰乎/風雲萬動云云咸皆然耳故騰虵遊霧飛龍
乘雲雲罷霧霽與蚯蚓同則失其所乘也故賢
而屈於不肖者權輕也不肖而服於賢者位尊
也堯爲匹夫不能使其隣家至南面而王則令
行禁止由此觀之賢不足以服不肖而勢位足
以服不肖而勢位足以屈賢矣故無名而斷者
權重也弩弱而矰高者乘於風也身不肖而令
行者得助於衆也故擧重越高者不慢於藥愛
赤子者不慢於保絕險歷遠者不慢於御此得
[034-8a]
助則成釋助則廢矣夫三王五伯之德參於天
地通於鬼神周於生物者其得助博也古者工
不兼事士不兼官工不兼事則事省事省則易
勝士不兼官則職寡職寡則易守故士位可世
工事可常古之宰物皆用其一能以成其一事/是以用無弃人使無弃才若乃任使
於過分之中役物於異便之/地則上下顚倒事能淆亂矣百工之子不學而
能者非生巧也言有其常事也今也國無常道
官無常法是以國家日繆敎雖成官不足官不
足則道理匱道理匱則慕賢智慕賢智則國家
[034-8b]
之政要在一人之心矣人之情也莫不自賢則/不相推政要在一人從
一人之所欲不必/善則政敎陵遲矣古者立天子而貴之者非以
利一人也曰天下無一貴理無由通通理以爲
天下也故立天子以爲天下也非立天下以爲
天子也立國君以爲國也非立國以爲君也立
官長以爲官也非立官以爲長也法雖不善猶
愈於無法所以一/人心也夫投鈎分財投䇿分馬非鈎
䇿爲均也使得美者不知所以賜得惡者不知
所以怨此所以塞怨望使不上也明君動事必
[034-9a]
由惠定罪分財必由法行德制中必由禮注者/所以
愛民禮者/所以便事故欲不得干時必於農/隟也愛不得犯法
當官/而行貴不得踰規祿不得踰位惠不得兼官工
不得兼事以能受事以事受利若是者上無羡
賞民無羡財羡猶/益也
因循
天道因則大因百姓之情遂自然之性/則其功至高其道至大也化則細
化使從我物所樂其/理禍狹其德細小也因也者因人之情也人莫
不自爲也化而使之爲我則莫可得而用矣違/性
[034-9b]
矯情引彼就我則忿戾/乖違莫有從之者矣是故先王不受祿者不
臣祿不厚者不與入難人不得其所以自爲也
則上不取用焉夫君上取用必須天機之動性/分之通然後上下交泰經世可
久耳故放使自爲則無不/得仕而使之則無不失矣故用人之自爲不用
人之爲我則莫不可得而用矣此之謂因
民雜
民雜處而各有所能所能者不同此民之情也
故聖人不求/備於一人也大君者大上也兼畜下者也下之
所能不同而皆上之用也是以大君因民之能
[034-10a]
爲資盡苞而畜之無能去取焉夫人君之御世/也皆曲盡百姓
之能兼羅萬物之分因其長短就而用之使能/文者爲文能武者爲武聾者使其聽盲者使其
視故理有盡/用物無弃財是故不設一方以求於人故所求
者無不足也大君不擇其下故足也不擇其下
則易爲下矣易爲下則下莫不容莫不容故多
下多下之謂大上其下旣多故/在上者大君臣之道臣事
言事其/所事而君無事百官之屬/各有所司君逸樂而臣任
勞臣盡智力以善其事而君無與焉仰成而巳
故事無不治人君自任而務爲善以先下則是
[034-10b]
代下負任蒙勞也臣反逸矣故曰君人者好爲
善以先下則不敢與君爭爲善以先君矣君好/見其
善則羣下皆淫善於君矣上以一方之善而施/於衆方之中求其爲瞻偏巳多矣君偏旣多而
臣韜其善則/天下亂矣
皆私其所知以自覆掩有過則臣反責君逆亂
之道夫所以置三公而列百官者將使羣臣各/進所知以康庶績耳若乃君顯其善而臣
藏其能百事從君而出衆端自上/而下則臣善不用而歸惡有在矣君之智未必
最賢於衆也以未最賢而欲以善盡被下則不
贍矣假使其賢猶不可推一巳之/智以察羣下而況不最賢若使君之智
[034-11a]
最賢以一君而盡贍下則勞勞則有倦倦則衰
衰則復反於不贍之道也是以人君自任而躬
事則臣不事事矣言君之專荷其事則臣/下不復以事爲事矣是君
臣易位也謂之倒逆倒逆則亂矣人君任臣而
勿自躬則臣事事矣是君臣之順治亂之分不
可不察所謂任人者逸/自任者勞也
知忠
亂世之中亡國之臣非獨無忠臣也治國之中
顯君之臣非獨能盡忠也治國之人忠不偏於
[034-11b]
其君亂世之人道不偏於其臣然而治亂之世
同世有忠道之人臣之欲忠者不絕世而君未
得寧其上夫滅亡之國皆有忠臣耳然賢君千/載一會忠臣世世有之値其一隆之
時則相與而交興矣遇其昬/亂之主則相與而俱巳矣無遇比干子胥之
忠而毀瘁主君於闇墨之中遂染溺滅名而死
由是觀之忠未足以救亂世而適足以重非何
以識其然也曰父有良子而舜放瞽叟桀有忠
臣而過盈天下然則孝子不生慈父之義六親/不和
有孝/慈也而忠臣不生聖君之下國家昬亂/有貞臣也故明主
[034-12a]
之使其臣也忠不得過職而職不得過官是以
過脩於身而下不敢以善驕矜守職之吏人務
其治而莫敢淫偸其事官正以敬其業和吏人
務其治而莫敢淫偸其事官正以順以事其上
如此則至治巳此五帝三/王之業也亡國之君非一人之
罪也惡不衆則不足/以亡其國也治國之君非一人之力也
善不多則不/足以興治也將治亂在乎賢使任職而不在於
忠也故智盈天下澤及其君忠盈天下害及其
國故桀之所以亡堯不能以爲存然而堯有不
[034-12b]
勝之善言其善道不/可勝言也而桀有運非之名天下之/惡皆歸
之/也則得人與失人也故廊廟之材蓋非一木之
枝也狐白之裘蓋非一狐之皮也治亂安危存
亡榮辱之施非一人之力也
德立
立天子者不使諸侯疑焉立諸侯者不使大夫
疑焉立正妻者不使嬖妾疑焉立嫡子者不使
庶孽疑焉疑則動兩則爭雜則相傷害在有與
不在獨也故臣有兩位者國必亂臣兩位而國
[034-13a]
不亂者君猶在也恃君而不亂失君必亂子有
兩位者家必亂子有兩位而家不亂者親猶在
也恃親而不亂失親必亂臣疑其君無不危之
國孽疑其宗無不危之家
君人
君人者舍法而以身治則誅賞奪與從君心出
矣然則受賞者雖當望多無窮受罰者雖當望
輕無巳民之所信者法也今在賞者欲多在罰/者欲少無法以限之則不知所論矣雖
極聰明以窮輕重盡心以/班奪與夫何解於怨望哉君舍法而以心裁輕
[034-13b]
重則是同功而殊罰也怨之所由生也是以分
馬者之用䇿分田者之用鈎也非以鈎䇿爲過
人智也所以去私塞怨也故曰大君任法而弗
躬爲則事斷於法矣法之所加各以其分蒙其
賞罰而無望於君也是以怨不生而上下和矣
君臣
爲人君者不多聽物有本/事有原據法倚數以觀得失
無法之言不聽於耳無法之勞不圖於功無勞
之親不任於官官不私親法不遺愛上下無事
[034-14a]
唯法所在法令者生民之命至治之令天下之/程式萬事之儀表智者不得過愚者
不得不/及焉
  尹文子
大道
古人以度審長短以量受少多以衡平輕重以
律均淸濁以名稽虛實以法定治亂以簡制煩
惑以易御險難萬事皆歸於一百度皆準於法
歸一者簡之至準法者易之極如此則頑嚚聾
瞽可與察惠聰明同治矣天下萬事不可備能
[034-14b]
責其備能於一人則賢聖其猶病諸設一人能
備天下之事則左右前後之宜遠近遲疾之間
必有不兼者焉苟有不兼於治闕矣全治而無
闕者大小多少各當其分農商工仕不易其業
則處上有何事哉故有理而無益於治者君子
不言有能而無益於事者君子弗爲君子非樂
有言有益於治不得不言君子非樂有爲有益
於事不得不爲故所言者不出於名法權術所
爲者不出於農稼軍陣周務而巳故明主任之
[034-15a]
治外之理小人之所必言事外之能小人之所
必爲小人亦知言有損於治而不能不言小人
亦知能有損於治而不能不爲故所言者極於
儒墨是非之辨所爲者極於堅僞偏抗之行求
名而巳故明主誅之故古語曰不知無害爲君
子知之無損爲小人工匠不能無害於巧君子
不知無害於治此言信矣爲善使人不能得從
爲巧使人不能得爲此獨善獨巧者也未盡巧
善之理爲善與衆行之爲巧與衆能之此善之
[034-15b]
善者巧之巧者也故所貴聖人之治不貴其獨
治貴其能與衆共治也所貴工倕之巧不貴其
獨巧貴其與衆共巧也今世之人行欲獨賢事
欲獨能辨欲出羣勇欲絕衆獨行之賢不足以
成化獨能之事不足以周務出羣之辨不可爲
戶說絕衆之勇不可與征陣凡此四者亂之所
由生是以聖人任道以通其嶮立法以理其差
使賢愚不相弃能鄙不相遺能鄙不相遺則能
鄙齊功賢愚不相弃則賢愚等慮此至治之術
[034-16a]
也名定則物不競分明則私不行物不競非無
心由名定故無所厝其心私不行非無欲由分
明故無所厝其欲然則心欲人人有之而得同
於無心無欲者制之有道也彭蒙曰雉菟在野
衆人逐之分未定也雞豕滿市莫有志者分定
故也圓者之轉非能轉而轉不得不轉也方者
之止非能止而止不得不止也因圓者之自轉
使不得止因方者之自止使不得轉何苦物之
失分故因賢者之有用使不得不用因愚者之
[034-16b]
無用使不得用用與不用皆非我也因彼可用
與不可用而自得其用也自得其用奚患物之
亂也道行於世則貧賤者不怨富貴者不驕愚
弱者不懾智勇者不矜足於分也法行於世則
貧賤者不敢怨富貴富貴者不敢凌貧賤愚弱
者不敢冀智勇智勇者不敢鄙愚弱此法之不
及道也世之所貴同而貴之謂之俗世之所用
同而用之謂之物苟違於人俗所不與苟忮於
衆俗所共去故人心皆殊而爲行若一所好各
[034-17a]
異而資用必同此俗之所齊物之所飾故所齊
不可不愼所飾不可不擇昔齊桓好衣紫合境
不鬻異綵楚莊愛細腰一國皆有飢色上之所
以率下乃治亂之所由也國亂有三事年飢民
散無食以聚之則亂治國無法則亂有法而不
能用則亂有食以聚民有法而能行國不治未
之有也
聖人
仁義禮樂名法刑賞凡此八者五帝三王治世
[034-17b]
之術也故仁以導之義以宜之禮以行之樂以
和之名以正之法以齊之刑以威之賞以勸之
故仁者所以博施於物亦所以生偏私義者所
以立節行亦所以成華僞禮者所以行謹敬亦
所以生惰慢樂者所以和情志亦所以生淫放
名者所以正尊卑亦所以生矜篡法者所以齊
衆異亦所以生乖分刑者所以威不服亦所以
生陵暴賞者所以勸忠能亦所以生鄙爭凡此
八術無隱於人而常存於世非自顯於堯湯之
[034-18a]
時非故逃於桀紂之朝用得其道則天下治用
失其道則天下亂過此而往雖彌綸天地纒絡
萬品治道之外非羣生所飡挹聖人措而不言
也凡國之將存亡有六徵有衰國有亂國有亡
國有昌國有強國有治國所謂亂亡之國者凶
虐殘暴不與焉所謂強治之國者威力仁義不
與焉君年長多妾媵少子孫疏宗強衰國也君
寵臣臣愛君公法廢私欲行亂國也國貧小家
富大君權輕臣勢重亡國也凡此三徵不待凶
[034-18b]
虐殘暴而後弱也雖曰見存吾必謂之亡者也
內無專寵外無近習支庶繁息長幼不亂昌國
也農桑以時倉廩充實兵甲勁利封疆修理強
國也上不能勝其下下不能犯其上上下不相
勝犯故禁令行人人無私雖經嶮易而國不可
侵治國也凡此三徵不待威力仁義而後強雖
曰見弱吾必謂之存者也語曰佞辨可以熒惑
鬼神探人之心度人之欲順人於嗜好而弗敢
逆納人於邪惡而求利人喜聞己之美也善能
[034-19a]
揚之惡聞己之過也而善能飾之得之於眉睫
之間承之於言行之先世俗之人聞譽則悅聞
毀則戚此衆人之大情有同己則喜異己則怒
此人之大情故佞人善爲譽者也善順從者也
人言是亦是之人言非亦非之從人之所愛隨
人之所憎故明君雖能納正直未必親正直雖
能遠佞人未必能疏佞人故舜禹者以能不用
佞人亦未必憎佞人語曰佞辨惑物舜禹不能
得憎不可不察乎
[034-19b]
老子曰民不畏死如之何其以死懼之凡人之
不畏死由刑罰過刑罰過則民不賴其生生無
所賴視君之威未如也刑罰中則民畏死畏死
由生之可樂故可以死懼矣此人君之所宜執
臣下之所宜懼之
田子曰人皆自爲而不能爲人故君人者之使
人使其自爲用而不使爲我用魏下先生曰善
哉田子之言古者君之使臣求不私愛於己求
顯忠於己而居官者必能臨陣者必勇祿賞之
[034-20a]
所勸名法之所齊不出於己心不利於己身語
曰祿薄者不可與經亂賞輕者不可與入難此
處上者所宜愼者也父之於子也令有必行者
有不必行者去貴妻賣愛妾此令必行者也因
曰汝無敢恨汝無敢思令必不行者也故爲人
上者必愼所令焉人貧則怨人富則驕人怨人
者苦人之不祿施於己也起於情所難安而不
能安猶可恕也驕人者無所苦而無故驕人此
情所易制弗能制不可恕矣貧賤之望富貴甚
[034-20b]
微而富貴不能酬其甚微之望夫富者之所惡
貧者之所美貴者之所輕賤者之所榮然而弗
酬不與同苦樂故也雖不酬之於我弗傷今萬
民之望人君亦如貧賤者之望富貴其所望者
蓋欲料長幼平賦歛時其飢寒省其疾痛賞罰
不濫使役以時如此而巳則於人君弗損也然
而弗酬弗與同勞逸故也故爲人君不可不與
人同勞逸焉故富貴者不可不酬貧賤而人君
不可不酬萬民則萬民之所不願戴所不願戴
[034-21a]
君位替矣危莫甚焉禍莫大焉
  莊子
胠篋
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
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戲氏神
農氏當是之時民結繩而用之足以紀/要而巳甘其食
美其服適故常甘當故常美若思/夫侈靡則無時慊意矣樂其俗安其
居隣國相望雞犬之音相聞人至老死而不相
往來無求/之至若此之時則至治巳今遂至使民延
[034-21b]
頸擧踵曰某所有賢者贏糧而趣之則內弃其
親而外弃其主之事足迹接乎諸侯之境車䡄
結乎千里之外至治之迹/猶致斯弊則是上好智之過也
上謂至治之君智而/好之則有斯過矣上誠好智而無道天下大
亂矣何以知其然耶夫弓弩畢弋機變之智多
則鳥亂於上矣鉤餌罟 罾笱之智多則魚亂
於水矣削格羅落罝罘之智多則獸亂於澤矣
攻之逾密避之逾巧則雖禽獸猶不可圖之以/智而況人哉故治天下者唯不任知任知則無
妙/也智詐同異之變多則俗惑於辯矣上之所多/者下不能
[034-22a]
安其少也性少而/以逐多則迷矣
天地
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聖人請祝聖人使聖人
壽堯曰辭使聖人富堯曰辭使聖人多男子堯
曰辭封人曰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汝獨不
用何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
是三者皆非所以養意故辭封人曰始也以汝
爲聖人也今然君子也天生烝民必授之職多
男子而授之職則何懼之有物皆得所/而志定富而使
[034-22b]
分之則何事之有寄之天下/故無事也聖人鶉居無事而/斯安也
而鷇食仰物/而足鳥行而無章率性而動/無常迹也天下有道
則與物皆昌天下無道則修德就間雖湯武之/事苟順天
應人未爲不間故無爲/而無不爲者非不間也千歲厭世去而上僊夫/至
人極壽命之長任窮通之變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故云厭世而上仙乘彼白雲
至于帝鄕氣之散無/不至之三患莫至身常無殃則何
辱之有
堯治天下伯成子高立爲諸侯堯授舜舜授禹
伯成子高辭爲諸侯而耕禹往見之則耕在野
[034-23a]
禹趍就下風立而問焉曰昔堯治天下吾子立
爲諸侯堯授舜舜授予而吾子辭爲諸侯而耕
敢問其故何也子高曰昔堯治天下不賞而民
勸不罰而民畏今子賞罰而民且不仁德自此
衰刑自此立後世之亂自此始矣
天道
夫帝王之德以天地爲宗以道德爲主以無爲
爲常無爲也則用天下而有餘有餘者閑/暇之謂也有爲
也則爲天下用而不足不足者汲汲然欲爲物/用者也欲爲物用故可
[034-23b]
得而/以也故古之人貴夫無爲也上無爲也下亦無
爲也是下與上同德也下與上同德則不臣下
有爲也上亦有爲也是上與下同道也上與下
同道則不主夫工人無爲於刻木而有爲於用/斧主上無爲於親事而有爲於用
臣臣能親事主能用臣斧能刻木而工能用斧/各當其能則天理自然非有爲也若乃主代臣
事則非主矣臣秉主用則非臣也故各/司其任則上下咸得而無爲之理至矣上必無
爲而用天下下必有爲爲天下用此不易之道
也故古之王天下者智雖落天地不自慮也辨
雖雕萬物而不自說也能雖窮海內不自爲也
[034-24a]
夫在上者患於不能無爲也而代人臣之所司/使咎繇不得行其明斷后稷不得施其播殖則
羣才失其任而主上困於役矣冕旒垂目而付/之天下天下皆得其自爲斯乃無爲而無不爲
者也故上下皆無爲矣伹上之無/爲則用下下之無爲則自用矣天不產而萬
物化地不長而萬物育所謂/自爾帝王無爲而天下
功成功自/彼成故曰莫神於天莫富於地莫大於帝
王故曰帝王之德配天地同乎天地/之無爲也此乘天地
馳萬物而用人羣之道也本在於上末在於下
要在於主詳在於臣三軍五兵之運德之末也
賞罰利害五刑之辟敎之末也禮法數度刑名
[034-24b]
比詳治之末也鐘鼓之音羽旄之容樂之末也
哭泣衰絰降殺之服哀之末也此五末者須精
神之運心術之動然後從者也夫精神心術者/五末之本也任
自然而運動則五事/之末不振而自擧也末學者古之人有之而非
所以先也所先者/本也君先而臣從長先而少從男
先而女從夫尊卑先後天地之行也故聖人取
象焉言此先後雖是人事然皆在/至理中來非聖人之所作也天尊地卑神
明之位也春夏秋冬四時之序也萬物化作盛
衰之殺變化之流也夫天地至神也而有尊卑
[034-25a]
先後之序而況人道乎明夫尊卑先後之序固/有物之所不能無也
宗廟尚親朝廷尚尊鄕黨尚齒行事尚賢大道
之序也言非伹人倫/之所尚也愚智處宜貴賤履位官各/當其
才/也必分其能無相/易業必由其名名當其實故由/名而實不濫也
此事上以此畜下以此治物以此修身智謀不
用必歸其天此之謂太平治之至也禮法數度
刑名比詳古之人有之此下之所以事上非上
之所以畜下也寄此事於羣下/斯乃畜下者也昔者舜問於堯
曰天王之用心何如堯曰吾不傲無吿無吿者/所謂頑
[034-25b]
民/也不廢窮民恆加/恩也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婦人此
吾所以用心巳舜曰美則美矣而未大也堯曰
然則何如舜曰天德而出寧與天合德則/雖出而靜也日月
照而四時行若晝夜之有經雲行雨施矣此皆/不爲
而自然/者也堯曰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夫天地
者古之所大也而黃帝堯舜之所共美也故古
之王天下者奚爲哉天地而巳矣
知北遊
聖人行不言之敎任其自行斯/不言之敎也道不可致也道/在
[034-26a]
自然非可/言致也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
義失義而後禮禮者道之華亂之首也禮有常/則故矯
效之所/由生也故曰爲道者日損損華/僞也損之又損之以
至於無爲無爲而無不爲也華去而朴全則/雖爲而非爲也
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
成理而不說此孔子之所/云予欲無言至人無爲任其自/爲而巳
聖不作唯因/任也觀於天地之謂也觀其形容象其/物宜與天地無
異/者
徐無鬼
[034-26b]
黃帝將見太隗乎具茨之山方明爲御昌寓驂
乘張苦謵扅前馬昆閽滑稽後車至襄城之野
七聖皆迷無所問塗適遇牧馬童子問塗焉曰
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曰知太隗之所存乎曰
然黃帝曰異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太
隗之所存請問爲天下小童曰夫爲天下者亦
何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巳矣馬/旣
過分/爲害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
  尉繚子
[034-27a]
天官
梁惠王問尉繚子曰吾聞黃帝有刑德可以百
戰百勝其有之乎尉繚曰不然黃帝所謂刑德
者以刑伐之以德守之非世之所謂刑德也世
之所謂刑德者天官時日陰陽向背者也黃帝
者人事而巳矣何以言之今有城於此從其東
西攻之不能取從其南北攻之不能取此四者
豈不得順時乘利者哉然不能取者何城高池
深兵戰備具謀而守之也若乃城下池淺守弱
[034-27b]
可取也由是觀之天官時日不若人事也故按
刑德天官之陳曰背水陳者爲絕地向坂陳者
爲廢軍武王之伐紂也背濟水向山之阪以萬
二千人擊紂之億有八萬人斷紂頭懸之白旗
紂豈不得天官之陳哉然不得勝者何人事不
得也黃帝曰先稽巳智者謂之天官以是觀之
人事而巳矣
兵談
王者民望之如日月歸之如父母歸之如流水
[034-28a]
故曰明乎禁舍開塞其取天下若化故曰國貧
者能富之地不任者任之四時不應者能應之
故夫土廣而任則其國不得無富民衆而制則
其國不得無治且富治之國兵不發刃甲不出
暴而威服天下矣故曰兵勝於朝廷勝於喪絕
勝於土功勝於市井暴甲而勝將勝也戰而勝
臣勝也戰再勝當一敗十萬之師出費日千金
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勝善之善
者也
[034-28b]
戰威
令所以一衆心也不審所出則數變數變則令
雖出衆不信也出令之法雖有小過母更小疑
毋申事所以待衆力也不審所動則數變數變
則事雖起衆不安也動事之法雖有小過母更
小難母戚故上無疑令則衆不二聽動無疑事
則衆不二志古率民者未有不能得其心而能
得力者也未有不能得其力而能致其死者也
故國必有禮信親愛之義而後民以飢易飽國
[034-29a]
必有孝慈廉耻之俗而後民以死易生故古率
民者必先禮信而後爵祿先廉耻而裕刑罰先
親愛而後託其身焉民死其上如其親而後申
之以制古爲戰者必本氣以厲志厲志以使四
枝四枝以使五兵故志不厲則士不死節士不
死節雖衆不武厲士之道民之所以生不可不
厚也爵列之等死喪之禮民之所以營也不可
不顯也必因民之所生以制之因其所營以顯
之因其所歸以固之田祿之實飮食之糧親戚
[034-29b]
同鄕鄕里相勸死喪相救丘墓相從民之所以
歸不可不速也如此故什伍如親戚阡陌如朋
友故止如堵墻動如風雨車不結䡄士不旋踵
此本戰之道也地所以養民也城所以守地也
戰所以守城也故務耕者其民不飢務守者其
地不危務戰者其城不圍三者先王之本務也
而兵最急矣故先王務尊於兵尊於兵其本有
五委積不多則事不行賞祿不厚則民不勸武
士不選則士不強備用不便則士橫刑誅不必
[034-30a]
則士不畏先王務此五者故靜能守其所有動
能成其所欲王國富民覇國富士僅存之國富
大夫亡國富倉府是謂上溢而下漏故患無所
救故曰擧賢用能不時日而事利明法審令不
卜筮而事吉貴政養勞不禱祠而得福故曰天
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事聖人所貴人事而
巳矣勤勞之事將必從己先故暑不立蓋寒不
重裘有登降之險將必下歩軍井通而後飮軍
食熟而後食壘成而後舍軍不畢食亦不火食
[034-30b]
飢飽勞逸寒暑必身度之如此則師雖久不老
雖老不弊故軍無損卒將無惰志
兵令
兵者凶器也戰者逆德也爭者事之末也王者
所以伐暴亂而定仁義也戰國所以立威侵敵
也弱國所以不能廢兵者以武爲植以文爲種
以武爲表以文爲裏以武爲外以文爲內能審
此二者知所以勝敗矣武者所以凌敵分死生
也文者所以視利害觀安危武者所以犯敵也
[034-31a]
文者所以守之也兵用文武也如響之應聲也
如影之隨身也將有威則生無威則死有威則
勝無威則敗卒有將則鬬無將則北有將則死
無將則辱威者賞罰之謂也卒畏將甚於敵者
戰勝卒畏敵甚於將者戰北夫戰而知所以勝
敗者固稱將於敵也敵之與將也猶權衡也將
之於卒也非有父母之惻血膚之屬六親之私
然而見敵走之如歸前雖有千刄之谿不測之
淵見入湯火如蹈者前見全明之賞後見必死
[034-31b]
之刑也將之能制士卒其在軍營之內行陣之
間明慶賞嚴刑罰陳斧鉞飾章旗有功必賞犯
令必死及至兩敵相至行陣薄近將提枹而鼓
之存亡生死存枹之端矣雖有天下善兵者不
能圖大鼓之後矣
羣書治要卷第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