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n0024 寶刻叢編-宋-陳思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寶刻叢編卷二
            宋 陳思 撰
  京東東路
   青州
    周為齊國秦置齊郡漢屬北海千乗後屬齊/國北海樂安兼置青州晉屬齊國濟南樂安
    北海隋並廢之大業初復置北海郡唐武徳/四年曰青州天寶元年曰北海郡陞平盧軍
    節度皇朝淳化五年改鎮海軍政和元年曰/齊郡今縣六 益都 夀光 臨朐 博興
[002-1b]
    千乗/ 臨淄/
後魏鄭道昭哀子詩
 延昌四年立金石/録
後魏宣武皇帝御講詩
 延昌四年金石/録
後魏堯廟碑
 正光元年八月金石/録
東魏張烈碑
[002-2a]
 文字磨滅以事考之葢張烈也按北史列傳烈為家
 誡千餘言臨終勅子姪不聽求贈但勒家誡立碣而
 已即此碑是也其卒𦵏年月殘缺不可辨傳亦不載
 惟青州圖經稱卒於元象中云金石/録
東魏賈思同碑
 思同與其兄思伯後魏書皆有傳云青州益都人今
 其墓乃在夀光縣而思伯之碑亡矣興和二年五月
 立金石/録
[002-2b]
北齊牟道志等造寺碑
 青州刺史牟道志功曹劉徽逺天保元年嵗次庚午
 六月己未朔二十九日丁亥建復齋/碑録
北齊臨淮王造像碑
 武平四年嵗次辛巳六月乙未朔二十七日辛酉建
 臨淮王者婁定逺也復齋/碑録
北齊常將軍廟碑
 在臨朐縣諸道石/刻録
[002-3a]
唐雲門山投龍記
 唐北海大守趙居真撰序言天寶𤣥&KR1580嵗下元日居
 真投金龍環壁於此山有瑞雲出洞中有聲云皇帝
 夀一萬一千一百嵗葢天寶中𤣥宗方崇尚道家之
 説以祈長年故當時諂䛕矯妄之徒皆稱述竒怪以
 阿其所好而居真遂刻之金石以重欺來世可謂愚
 矣碑字行書天寶中立金石/録
唐鶺鴒頌
[002-3b]
 唐明皇撰并行書天寶中立金/録
 當皇祐至和之間余在廣陵有勅使黄元吉者以唐
 明皇自書鶺鴒頌本示余把玩乆之後二十年獲此
 石本於國子博士楊褎又三年來守青州始知刻石
 在故相沂公宅集古/録
唐龍興寺長明燈頌
 唐邵貞撰王則行書并篆額永泰元年五月金石/録
唐心經
[002-4a]
 唐竇鞏書元祐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唐幡竿頌
 唐竇鞏撰并書長慶四年十月立金石/録
   密州
    戰國時屬齊秦置瑯琊郡漢属瑯琊郡及髙/宻城陽二國後漢属瑯琊郡北海國晋属城
    陽郡元魏属髙宻復置膠州隋開皇初郡廢/五年改膠州為宻州大業初復為髙宻郡唐
    武徳五年曰宻州天寶元年曰髙宻郡皇朝/開寶五年陞安化軍節度今縣五 諸城
    安丘/髙宻 莒縣/膠西
[002-4b]
秦瑯琊䑓刻石
 秦李斯篆書在諸城縣東南百四十里秦始皇二十
 八年南登瑯琊大樂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萬户瑯
 琊䑓下復十二嵗作瑯琊䑓立石頌秦徳䑓基三層
 層髙三丈在瑯琊城東南十里上有始皇碑文字剥
 落寰宇/記
 秦始皇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二十八年視巡東方海
 上登上瑯琊䑓出曰樂之忘歸徙黔首三萬家䑓下
[002-5a]
 刻石頌秦徳焉二世元年復書其旁今頌詩亡矣其
 從臣姓名僅有存者二世詔書具在自始皇帝二十
 八年嵗在壬午至今熈寧九年丙辰凡千二百九十
 五年而蜀人蘇軾來守髙密得舊紙本於民間比今
 所見猶為完好知其存者磨滅無日矣而廬江文勛
 適以事至密勛好古善篆得李斯用筆意乃摹諸石
 置之超然䑓上夫秦雖無道然所立有絶人者文字
 之工世亦莫及皆不可廢後有君子得以覽觀焉蘇東/坡
[002-5b]
 右秦瑯琊䑓刻石在今密州其頌詩亡矣獨從臣姓
 名及二世詔書尚存然亦殘缺熙寧中蘇翰林守密
 令廬江文勛模搨刻石從臣五大夫作夫夫秦山秦
 篆亦如此金石/録
漢安平相孫根碑
 碑云府君諱根字元石又云遷郸長雍奴令換元氏
 考城令諫議大夫拜議郎遷安平相年七十有一光
 和四年十二月乙巳卒金石/録
[002-6a]
 漢故安平相孫君之碑𨽻額君名根嘗為諫大夫議
 郎謁者出宰四邑刺荆州相安平以靈帝光和四年
 卒此碑體髙而勢逸字缺/    碑絶不類惟華
 山缺/
漢孫根碑隂
 碑隂云中軍督孫𤣥象孫彦龍大中孫者考舍人孫
 延叔等可辨者二百四十四人異姓纔十之一中軍
 督似非漢官又有大中十四人不知何官字畫苟且
[002-6b]
 尚不及魏末諸刻殆類吳晉間下品書札爾似是孫
 根後裔多譜其名於上世之碑隂也復齋/碑録
漢孫嵩碑
 孫嵩字賔石碑在安丘縣南四十里墓前寰宇/記
漢王章碑
 在安丘縣西南四十里墓前寰宇/記
魏管寧碑
 管寧字㓜安東筦朱虚人也自黄初至青龍末徵命
[002-7a]
 十至輿服四錫俱不應命碑在安丘縣西十二里墓
 前寰宇/記
魏邴原碑
 邴原朱虚人也碑在安丘縣北五十里墓前寰宇/記
東魏膠州刺史祖淮碑
 天平三年十月立碑云君膠州平昌安丘人也六世
 祖逖又云其卒贈膠州刺史按後魏永安中分青州
 置膠州刺史隋開皇五年改密州焉金石/録
[002-7b]
隋大業造像碑
 在莒縣諸道石/刻録
唐寶願寺彌陀像碑
 無書撰人名氏字為八分書開元十三年正月之吉
 作頌在苢復齊/碑録
唐丈八佛靈迹記
唐龍興寺碑
唐净土院銘
[002-8a]
 三碑並諸道石刻録
   齊州
    春秋戰國皆属齊秦属齊郡二漢属濟南平/原東郡晉属濟南郡領平夀下宻膠東即墨
    祝阿五縣而以平夀為郡治宋為濟南郡兼/置兾州後魏改為濟州隋開皇初郡廢大業
    初州廢置齊郡唐武徳/年曰臨淄郡五年曰濟 年曰齊州天寶元/郡皇朝治平二年
    陞興徳軍今縣五/城 章丘 長清 歴城/臨邑 禹/
漢趙相劉君碑
 碑云君諱衡字元宰濟南東平陵人也又云拜趙相
[002-8b]
 在位三嵗拜議郎年五十有三以中平四年二月戊
 午卒其四月己酉𦵏其餘文字完好者尚多衡墓與
 碑在今歴城縣界中古平陵城傍墓前有石獸制作
 甚工云金石/錄
唐徐州都督房彦謙碑
 篆額唐李伯藥撰歐陽詢分書碑以貞觀五年辛卯
 三月庚申朔越一日辛酉立復齋/碑録
 彥謙𤣥齡父也在隋任司𨽻刺史出為涇陽令卒官
[002-9a]
 不大顯而隋書立傳二千餘字葢修史時𤣥齡方為
 宰相故也在今章丘縣界中世頗罕傳碑隂具載彦
 謙歸𦵏恩禮儀物之盛太宗遇𤣥齡可謂厚矣金石/録
唐房𤣥齡神道碑
 唐禇遂良書在龍山鎮訪碑/録
   沂州
大周東鎮沂山碑
 房晉撰韓景陽八分書長安四年五月立金石/録
[002-9b]
唐崔仁縱碑
 正書無書撰人名氏神龍二年立金石/録
唐脩東鎮沂山記
 唐范正則撰并八分書天寶元年二月金石/録
   登州
    春秋牟子國戰國属齊秦属齊郡二漢晉属/東萊郡元魏置東牟郡隋属東萊郡唐置登
    州天寶元年曰東年郡今縣四/蓬萊 黄縣 牟平 文登
秦之罘山刻石
[002-10a]
 秦李斯篆圖經云在牟平縣西北九十里之罘西頂
 上訪碑/録
 凡二十一字文與史記所載二世詔同而不完或傳
 其文刻於片木麻温故學士得之於登州海上疑後
 人所傳模也集古/録目
 秦篆遺文纔二十一字云於乆逺也如後嗣焉成功
 盛徳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徳其文與嶧山碑泰山刻
 石二世詔語同而字畫皆異惟泰山篆為真李斯篆
[002-10b]
 爾此遺文者或云麻温故學士於登州海上得片木
 有此文豈杜甫所謂棗木傳刻肥失真者耶此論非
 是蓋杜甫指嶧山碑非此文明矣之罘在秦屬東萊
 今屬登州金石/録
後周秦始皇碑
 大象二年立在不夜城即今文登縣訪碑/録
田使君徳政碑
文登石橋記
[002-11a]
蓬萊閣靈應碑
 三碑諸道石刻録
   萊州
    春秋為萊國戰國属齊秦属齊郡二漢為東/萊郡晉為東萊國宋為東萊郡後魏兼置光
    州北齊後周皆因之隋開皇初郡廢五年改/州曰萊州大業初州廢置東萊郡唐武徳四
    年曰萊州天寳元年曰東萊郡今縣/四掖縣 萊陽 膠水 即墨
後魏鄭羲碑二/
 魏史列傳與此碑皆云羲滎陽開封人碑又云歸𦵏
[002-11b]
 於滎陽石門東十三里三皇山之陽而碑乃在今萊
 州南山上磨崖刻之初余得羲碑於缺/ 之南山其
 末有云上碑在直南二十里天柱山之陽此下碑也
 因遣人訪求在缺/ 縣界中遂模得之羲之卒𦵏滎
 陽其子道昭永平中為光州刺史為其父磨缺/ 刻
 二碑焉按地里書後魏皇興四年分青州置光州領
 東萊郡隋文帝時罷郡仍改光州為萊州云碑以永
 平四年立金石/録
[002-12a]
後魏鄭道昭登雲峯山詩
 永平四年刻金石/録
後魏天柱山東堪石室銘
 鄭道昭撰永平四年金石/録
後魏鄭道昭碑
 諸道石/刻録
北齊雲峯小題記
 鄭述祖撰河清二年五月金石/録
[002-12b]
北齊天柱山銘
 在今萊州膠水縣初後魏永平中鄭道昭為郡守名
 此山為天柱刻銘其上至北齊天統元年其子述祖
 繼守此邦復刻銘焉碑以天統元年五月立金石/録
唐膠水令徐公徳政頌
 唐王懷恵撰馮靈仙書開元十六年正月金石/録
 無慍缺/
 萊州刺史姚汭為買石立碑無競東萊人墓在掖縣
[002-13a]
 界中金石/録
   濰州
    春秋戰國皆属齊秦属齊郡二漢為北海郡/晉為濟南國元魏復置北海郡北齊改郡曰
    髙海隋開皇初郡廢十六年分置雄州大業/初州廢属北海郡唐初置濰州尋廢属青州
    皇朝以青州北海縣置軍後陞為濰州政和/元年曰北海郡今縣三 北海 昌邑 昌
    樂/
漢逢童子碑并隂
 刻畫完好碑云童子諱盛字伯彌薄令之𤣥孫遂成
[002-13b]
 君之曾孫安平君之孫五官掾之長子也其後題光
 和四年四月五日丁夘立舊在濰州昌邑縣近嵗移
 置郡中云
 逢童碑隂題云右家門生右縣中士大夫凡十三人
 有督郵&KR1907敏賔&KR1907后升司文叔盛姓字按&KR1907與司文
 姓氏盡皆不載今誌於此金石/録
 缺/
 人家門生四人後二人刁真解子逢信伯䑓致和三
[002-14a]
 年徐修之遷於倅治之墨妙亭復齋/碑録
漢涼州刺史魏元丕碑
 文字殘缺族系名氏皆不可考其粗可見者察孝廉
 除郎中尚書侍郎右丞卒於光和四年而其額題涼
 州刺史魏君碑金石/録
 漢故涼州刺史魏君之碑篆額碑損其名有其字曰
 元丕在朝為郎中尚書侍郎左右丞出刺涼州以靈
 帝光和四年卒故吏雲中守門生曹缺/
[002-14b]
 
漢博士趙傅逢君神道二/
 在北海縣東二十里漢博士逢汾墳前雙石桂篆書
 訪碑/録
 漢逢府君墓石柱篆文云漢故博士趙傅逢府君神
 道唐李利渉編古命氏北海逢氏有名絲字子繡者
 為漢趙王傅其孫萌不仕王莽葢前漢時人今逢君
 北海人又為趙傅疑其是也而濰州圖經云北海縣
[002-15a]
 有逢汾墓云汾好學以徳義聞徵為博士趙王傅卒
 門人執衰絰者數百𦵏於寒亭南四里今此篆文既
 不載其名皆莫可考然圖經所載逢君事首尾甚詳
 疑絲與汾兩人前後皆嘗為趙王傅未可知也故併
 載之以俟知者金石/録
漢外黄令徵試博士缺/
 篆書漢故外黄令徵試博士缺/ 復齋/碑録
漢故瑯琊相王君神道
[002-15b]
 篆文九字復齋/碑録
漢逢君殘碑
 諸道石刻録
東魏逢元彦造像碑
北齊造石像碑
 河清二年九月金石/録
唐陽城郡太守趙公奭碑
 唐馮用之撰韓擇木八分書衛包篆額天寶八載五
[002-16a]
 月五日建在北海縣復齋/碑録
唐尊勝經石幢銘
 唐崔恁撰王士則八分書天寶九載六月金石/録
   淄州
    春秋戰國皆属齊秦属齊郡漢属濟南樂安/國後漢因之晉属樂安國後魏置東清河郡
    北齊郡廢隋置淄州大業初州廢併入齊郡/唐武徳元年置淄州天寳元年曰淄州郡今
    縣四/鄒平 淄川/髙苑 長山/
魏孫炎碑
[002-16b]
 在長山縣西南三十里長白山東并碑隂門徒姓名
 甘露五年立訪碑/録
魏孫炎妻碑佚/
唐城門樓頌
 滄海陸沈先生撰書人名缺開元十二年三月二十
 七日建
唐立鄭司農碑
 唐史承節撰雙思貞行書開元十三年正月立金石/録
[002-17a]
唐開元寺碑
 唐淄州刺史李邕撰并書開元寺隋所建本名正等
 唐初改曰大雲中宗初沙門𤣥沼重修又改曰神龍
 寺𤣥宗親書額改為開元碑以開元二十八年七月
 立集古/録目
 碑初載於本寺後人移置郡廨敗屋下余為是州遷
 於便坐用木為欄楯以䕶之云金石/録
唐諡文宣王進封兖國公等詔
[002-17b]
 唐𤣥宗開元二十七年詔追諡孔子為文宣王使三
 公持節策命陵廟加人洒掃封後嗣為文宣公正廟
 像南靣之位弟子東西列侍追封顔子為兖國公閔
 子等九人為侯曾子等六十七缺/
 
 
唐淄川郡述徳記并詩序
 記崔器撰序崔尚蔣渙王晃等撰詩李邕撰天寶十
[002-18a]
 載九月立復齊/碑録
唐平盧節度薛平紀績述
 唐栢元封撰八分書無姓名篆額長慶三年三月金/石
 録/
唐醴泉寺誌公碑
 在鄒平縣長白山上訪碑/録
唐髙苑令袁仁徳政碑
 碑缺不見立石年月在本縣訪碑/録
[002-18b]
唐裴行機徳政碑
 在髙苑縣諸道石/刻録
鄭司農碑
 崔潜撰分書無年月諸道石/刻録
唐餞小魏使君詩
唐劉思穆碑
顔神廟碑
 三碑諸道石刻録
[002-19a]
周廣教院長老和尚碑
   淮陽軍
    春秋戰國属宋魯秦属薛郡漢属東海郡後/漢為下邳國晉宋因之梁為武州及下邳郡
    後魏為東徐州後周為邳州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復属下邳郡唐置邳州後州廢
    属泗州又属徐州皇朝置淮陽/軍今縣二 下邳 宿遷
漢祝長嚴訢碑
 政和中下邳民耕地得之碑云惟漢中興夘金休烈
 和平元年嵗治東宫星屬角房月建朱鳥中吕之均
[002-19b]
 萬物慈射又云伊歎嚴君訢字少通兆自楚莊祖考
 相承招命道術治嚴氏春秋馮氏章句又云㓜為郡
 掾史㑹稽諸暨尉烏程毗陵餘暨章安山陰長以病
 去官後為丹陽陵陽丞守春糓長舉孝廉遷東缺/
 侯相下邳祝長典牧十里所在若神其後有銘銘為
 五言頗殘缺難讀云金石/録
 山陰長陵陽丞春穀長東牟相祝長年六十九以威
 宗和平元年卒其云嵗治東宫星屬角房月建朱鳥
[002-20a]
 中吕之均者謂庚寅四月也𨽻/釋
 缺/苔滿字土埋龜風雨銷缺/
 舊見無人知是蔡邕碑元祐中蘇邁書胡恭語謂此
 與劉寛碑同建詩為不誣予謂此固漢𨽻之上品似
 非中郎筆法𨽻/續
漢太尉陳球前碑
 漢故太尉陳公之碑篆額陳公名球字伯真下邳淮
 浦人三剖郡符五入卿寺再為三公靈帝光和二年
[002-20b]
 卒𨽻/釋
 球有兩碑皆在下邳其一已殘缺此碑差完可考金/石
 録/
漢太尉陳球碑陰
 碑陰故吏故民凡四千人各有出錢之數陳公兩碑
 書法皆不精此則逺過之此碑惟存穿之下横兩列
 餘皆剥落矣水經云下邳陳球墓前有三碑是弟子
 管寧華歆等造此碑所見皆故吏故民而無管華姓
[002-21a]
 名豈與劉寛碑相類其一則弟子所立乎陳公兩碑
 皆在淮陽莫適為先後趙氏但有一碑陰而水經謂
 墓有三碑似亦指碑陰為一也此碑有兩裂又與前
  一碑同故缺/
 
 稍遷繁陽令太尉楊秉表球為零陵太守後累拜司
 空光和元年遷太尉坐曰蝕免復拜光禄大夫與司
 徒劉郃等謀誅宦官曹節等不果下獄死其卒時文
[002-21b]
 字磨滅不可讀惟云年六十有二集古/録
 漢故太尉陳公之碑篆額公既不得其死門人或畏
 憚凶焰必不敢立石雙表也兩碑之前㡬二百字可
 讀其末則文字凋落如晨星相望豈其間葢有憤懟
 哀切之語後來益有所懼而剔之乎𨽻/釋
唐圯橋碑
 無書撰人名氏諸道石/刻録
 城東南有小沂水水上有橋楚人謂橋曰圯張良遇
[002-22a]
 黄石公於下即此輿地/記
唐圯上圖賛
 唐李徳裕撰沈傳師正書永貞元年諸道石/刻録
唐圯上圖賛
 唐李徳裕撰齊推正書元和五年三月金石/録
  京東西路
   南京
    應天府髙辛氏子閼伯所居商邱也周武王/封㣲子啟是為宋國戰國時齊楚魏滅之三
[002-22b]
    分其地秦置碭郡漢為梁國東漢晉因之元/魏為梁郡後周置梁州隋開皇初郡廢十六
    年置宋州大業初州廢又為梁郡唐復為宋/州天寳元年曰睢陽郡梁號為宣武軍節度
    後唐改歸徳軍皇朝景徳四年陞應天府大/中祥符七缺
秦詛楚文
 余所蔵凡有三本其一祀巫咸舊在鳯翔府廨今歸
 御府此本是也其一祀大沈久湫蔵於南京蔡氐其
 一祀亞駝蔵於洛陽劉氏秦以前遺跡見於今者絶
 少此文皆出於近世而刻畫完好文詞字札竒古可
[002-23a]
 喜元祐間張芸叟黄魯直皆以今文訓釋之然小有
 異同金石/錄
 治平中渭之耕者得之於朝那湫傍熈寧初蔡挺於
 正為渭帥乃徙置郡廨其辭正與巫咸文同而字體
 亦相類惟大沈久湫神名與後稱堯劑楚師巫咸文
 云克&KR0008楚楚不同者二字葢亦當時同刻之文也葉/石
 林/
 碑蔵故樞副敏肅蔡公屋壁實熈寧戊申後七十一
[002-23b]
 祀嵗在敦牂故第燔毁武畧大夫汶陽李伯祥來宰
 宋城雅好古文徙置郡廨屬予以嵗月紀於碑隂首
 夏戊午前府從事代郡畢造記葢紹興八年也本碑/䟦尾
漢山陽太守祝睦碑
 碑云君諱睦字元徳其下遂闕滅不能成文惟其官
 夀年月可見云賔於王庭除北海長史云云遷常山
 相山陽太守年六十有八延熹七年八月丁巳卒睦
 有二碑皆在今南京虞城縣此碑不見世次而後碑
[002-24a]
 則頗完集古/録
   兖州
    襲慶府大都督府春秋戰國為魯邾二國之/境秦置薛郡二漢属魯國太山山陽郡晉属
    魯郡山陽兼置兖州宋属魯郡太山髙平魏/后為晉郡北齊改為任城郡隋開皇三年郡
    廢大業二年改兖州為魯郡唐武徳初克徐/圓朗復曰兖州天寳元年曰魯郡后陞太寧
    軍節度周降防禦皇朝建隆元年復太寕軍/大中祥符元年陞都督府令縣七 瑕丘
    奉符/仙源 泗水/莱蕪 龔邱/鄒縣
秦泰山刻石并二世詔
[002-24b]
 李斯篆在奉符縣泰山頂上訪碑/録
 小篆之法出於秦相李斯斯之相秦焚棄典籍遂欲
 滅先王之法而至已之所作則為萬世不可朽之計
 何其愚㢤按史記秦始皇帝行幸天下凡六刻石及
  二世立又刻詔書於其傍今皆亡矣獨泰山頂上二
 世詔僅在所存僅十字耳今俗傳嶧山碑者史記不
 載又其字特差大不類泰山存者其本出於徐鉉又
 有别本出於夏竦家自唐封演已言嶧山碑非真而
[002-25a]
 杜甫直謂棗木傳刻云余友人江休復謫官於奉符
 嘗自至泰山頂上視秦所刻石處云石頑不可鎸鑿
 不知當時何以刻也其四靣皆石無草木而野火不
 及故能若此之乆也然風雨所剥其存者纔數十字
 而已集古/録
 大中祥符嵗真宗皇帝東封此山兖州太守模本以
 獻凡四十餘字其後宋莒公模刻於石歐陽公載於
 集古録者皆同葢碑石為四面其三面稍磨滅故不
[002-25b]
 傳世所見者特二世詔書數十字而已大觀間汶陽
 劉斯立親至泰山絶頂見碑四靣有字乃模以歸文
 雖殘缺皆首尾完具不可識者無㡬於是秦篆字本
 復傳世間矣碑既出斯立模其文刻石自為後序謂
 之泰山秦篆譜云金石/録
 史記載秦始皇帝及二世皆行幸郡縣立石刻辭今
 世傳泰山篆字可讀惟二世詔五十許字而始皇刻
 辭謂已亡莫可復見宋丞相莒公鎮東平日遣工就
[002-26a]
 泰山摹倚墨本以慶歴戊子嵗别刻新石親作後序
 止有四十八字歐陽文忠公集古録亦言及人江鄰
 㡬守官奉符親到碑下纔有此數十字而已余以大
 觀二年春從二三鄉人登泰山宿絶頂首訪秦篆徘
 徊碑下其石埋植土中髙不過四五尺形制似方而
 非方四面廣狭皆不等因其自然不加磨礱所謂五
 十許字者在南面稍平處人常所撫搨故士大夫多
 得見之其三面猶殘缺蔽闇人不措意余審觀之隠
[002-26b]
 隠有若字㾗刮摩垢蝕試令撫以紙墨漸若可辨自
 此益使加工撫之然終意其未也政和三年秋復宿
 嶽上親以氊推從事校之他本始為完善葢四面周
 圍悉有刻字總二十二行行十二字字從西南起以
 北東南為次西靣六行北面三行東面六行南面七
 行其末有制曰可三字復轉在西南稜上每行字數
 同而每面行數乃不同如此廣狭不等居然可見其
 十二行是始皇辭其十行是二世詞以史記證之文
[002-27a]
 意皆具計其缺處字數適同於是泰山之篆遂成完
 篇宋歐陽二公初未嘗到惟憑工匠所説無缺/惟人
 多以二公為信故亦不復詳閲余既得墨本并得碑
 之形象制度以歸舊觀聞之多來訪問倦於屢報乃
 為此譜太凡篆字二百二十有二其可識者百四十
 有六今亦作篆字書之其毁缺及漫滅不可見者七
 十六以史記文足之註其下譜成猶壁間乆幽沉晦
 之迹今遂歴然秦至無義不足論然李斯小篆古今
[002-27b]
 所師經千三百有餘嵗而復彰兹可尚也河間劉/斯立
秦嶧山碑
 在鄒縣山南二十里亦名鄒山秦始皇東行郡縣上
 鄒嶧山刻石頌秦徳李斯篆書寰宇/記
 始皇帝東廵羣臣頌徳之辭至二世時丞相李斯始
 以刻石今嶧山實無此碑而人家多有傳者各有所
 自來昔徐鉉在江南以小篆馳名鄭文寶其門人也
 嘗受學於鉉亦見稱於一時此本文寶云是鉉所摹
[002-28a]
 文寳又言嘗親至嶧山訪秦碑莫獲遂以鉉所摹刻
 石於長安世多傳之集古/録
 唐封演聞見記載此碑云後魏大武帝登山使人排
 倒之然而歴代模拓之以為楷則邑人疲於供命聚
 薪其下因野火焚之由是殘缺不堪模冩然猶求者
 不已有縣宰取舊文勒於石碑之上置之縣廨今人
 間有嶧山碑者皆是新刻之本而杜甫直以為棗木
 傳刻者豈又有别本歟按史記二十八年始皇東行
[002-28b]
 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徳而
 其頌詩不載其他始皇登名山凡六刻石史記具載
 其詞而獨遺此文何哉然其文詞簡古非秦人不䏻
 為也秦時文字見於今者少此雖傳摹之餘然亦自
 可貴金石/録
漢居攝墳壇刻石二
 其一云上谷府卿墳壇其一云祝其卿墳壇皆居攝
 二年三月造上谷郡名祝其縣名不知所謂府卿與
[002-29a]
 縣卿為何官葢自王莽居攝官名日易故史家不能
 盡紀也其曰墳壇者古未有土木像故為壇以祀之
  兩漢時皆如此金石/録
漢孔徳讓碣
 葢其名已磨滅但云字徳讓者宣尼公二十世孫都
 尉君之子也仕歴郡諸曹吏年二十永興二年七月
 遭疾不禄碑在孔子墓林中永興孝桓帝王號也都
 尉者宙也集古/録
[002-29b]
 漢𨽻不著書撰人名氏孔君名缺徳讓其字也孔子
 二十世孫仕至郡諸曹吏碑以永興中立在孔子墓
 林中集古/録目
 孔謙碣其名不甚可辨考孔氏譜得之所謂都尉君
 者太山都尉宙也孔融别傳云宙有七子融之次第
 六載於譜録者惟有謙之名見史晨碑
漢孔君墓碣
 在孔子墓林中其額題孔君之墓文已殘缺其前云
[002-30a]
 元年乙未而元年上闕二字按東漢書自建武以後
 惟桓帝永夀元年嵗次乙未其他有三乙未皆非元
 年然則此碣所闕二字當為永夀也金石/錄
漢魯相韓勑造孔廟禮器碑
 碑云永夀二年嵗在涒灘霜月之靈皇極之日永夀
 桓帝年號也按爾雅云嵗在申曰涒灘桓帝永興三
 年正月戊申大赦改元永夀明年嵗次丙申日嵗在
 涒灘是矣霜月之靈皇極之日莫曉其義疑是九月
[002-30b]
 五日集古/録
 漢𨽻不著書撰人名氏據碑孔子舅顔氏君魯親里
 并官聖妃后安樂里魯相河南京人韓勑字叔節復
 其里中繇役以尊孔子孔子廟舊嵗車見毁於秦項
 之際勑修立宅廟造爼豆瑟鼓之屬吏作二輿時桓
 帝永夀二年也集古/録目
漢韓勑碑隂題名
 自曲成侯王嵩二百河南成臯蘇漢明二百而下共
[002-31a]
 六十二人孔彪孔宙皆在列中復齋/碑録
漢韓勑修孔廟後碑
 碑云皇漢帝元永夀三年青龍建酉缺/   升布
 天徳帝拜大臣曽曽𤣥𤣥云云末有府君諱勑字叔
 節等題名十一人闕里祖庭記有永夀三年韓勑修
 孔子墓碑在墓林中當是此碑復齊/碑録
 威宗永夀三年立其間云修飾舊宅改畫聖像立禮
 樂器車輿薦席墻屋壇井皆修廟事也其云謁廟拜
[002-31b]
 墓謂孔墓也𨽻/釋
漢韓勑孔廟後碑隂
 碑隂凡五列所題士大夫可辨者七十人不名者八
 人漢人題名有稱徵試博士者此碑一人稱徵士葢
 聘召而不行者自第二至第五列以其後四行直書
 冡下復民姓名皆羣小也故不當律令後一行云永
 夀三年孔從事所立𨽻/續
漢韓勑孔廟後碑兩側題名
[002-32a]
 兩題名廣不及尺長如其碑葢是刻於兩傍者趙氏
 録韓君後碑亦有隂豈即此耶或别有之也大中祥
 符年遣翰林待詔尹熈古書七十二賢賛有鐫記在
 其上又有知縣廟事孔子四十四代孫景同誌之文
 知此在孔林而為韓碑題名較然矣石之一有唐人
 李肱及慶歴中辛苦渝題識嵗月皆刻於漢字之上
 使古缺/   侵蝕吁可惜哉𨽻/續
漢泰山都尉孔宙碑
[002-32b]
 碑云君諱宙字季將孔子十九世孫也年六十一延
 熹六年正月乙未以疾卒於家官閥甚簡又或殘缺
 不完但見其舉孝廉為郎遷元城令遂為泰山都尉
 爾集古/錄
 𨽻書不著書撰人名氏孔君名宙字季將孔子十九
 世孫後漢桓帝時為泰山都尉以疾致仕碑以延熹
 七年立集古/録目
 有漢泰山都尉孔君之碑篆額孔君名宙即融之父
[002-33a]
 也歴郎中都昌長元城令泰山都尉威宗延熹六年
 正月卒碑以次年七月立𨽻/釋
漢孔宙碑隂
 碑殘缺其姓名邑里儘可見者纔六十二人共稱弟
 子者十人門生者四十三人故吏者八人
漢吳雄孔子廟置卒史碑
 𨽻書不著名氏其奏曰司徒雄司空戒言前魯相瑛
 言孔子廟褒成侯四時祠已即去有禮器無常人掌
[002-33b]
 領乞置百石卒史出三家錢給饗禮元嘉三年奏制
 曰可司徒司空下魯相承書從事選年四十通經藝
 者永興元年相平等言司徒司空府除文學掾魯孔
 龢如牒并為賛刻於後吳雄河南人字李直趙戒成
 都人缺/   姓已字少卿平原髙唐人集古/録目
 漢碑在者多磨滅此碑幸完好可讀録之以見漢三
  公奏事如此集古/録
 孔廟置守廟百石卒史孔龢碑無額在仙源縣威宗
[002-34a]
 永興元年立碑載孔子十九世孫麟廉請置百石卒
 史一人掌廟中禮器魯相乙瑛書言之於朝司徒吳
 雄司空趙戒奏於上詔魯相選年四十以上通一經
 者為之時瑛已滿秩缺/ 相平復以其事上於朝嘉
 祐中都守張稚圭按圖經云鍾繇書繇以魏太和四
 年卒去永興葢七十八年圖經所云非也𨽻/釋
 缺/
 
[002-34b]
 到官謁孔子冢其他文字雖完皆不可次第魯相晨
 有兩碑皆在孔子廟中其一碑云臣䝉恩受任符守
 得在奎婁周孔舊寓又云臣以建寧元年到官其一
 碑云魯相河南史君諱晨字伯時從越騎校尉拜以
 建寧元年四月十一日戊子到官然則斯碑所載名
 晨者葢魯相史晨也金石/録
 漢故司空孔公文碑𨽻額闕里祖庭記云孔林有司
 空孔扶碑碑録云司農孔峡碑在仙源縣墓前建寧
[002-35a]
 元年立農峡二字乃傳冩之訛其文上一半皆已淪
 缺僅存其下九行多者十有四字碑云孔子十九世
 孫則泰山都尉宙河東太守彪臨魯令僖之從昆弟
 也順宗紀陽嘉二年六月太常魯國孔扶為司空注
 云字仲淵次年十一月免詳此碑之辭乃司空當國
 時辟史晨之父為士曹屬東閣祭酒後三十有三年
 當靈帝建寧之元年晨自越騎校尉拜魯相以三月
 丙申受命四月戊午到官既謁見聖冡遂為司空公
[002-35b]
 刻缺/ 其文云五内慘惻霰然缺/   亡父見缺/
    以示後昆葢是懷缺/    非表阡納壙
 之文也趙氏以為魯相謁孔子文當是不見其額之
 故也𨽻/續
漢史晨祠孔廟奏銘
 魯相上尚書章其畧云建寧二年三月癸卯朔七日
 己酉魯相史晨長史臣謙頓首死罪上尚書臣晨頓
 首頓首死罪死罪臣以元年到官行秋饗飲酒泮宫
[002-36a]
 復禮孔子宅而無公出海脯之祠臣輙依社稷出王
 家穀春秋行禮建寧靈帝年號也於此見漢制天子
 之尊其辭補頓首死罪而不敢斥至尊因尚書以致
 逹而已余家集録漢碑頗多亦有奏章患其磨滅獨
 斯碑首尾字備可見當時之制也集古/録
 魯相史晨祠孔廟奏銘靈帝建寧二年立按永興元
 年孔龢碑載呉雄奏用辟雍禮春秋饗孔廟出王家
 錢給大酒直距此終十有七年史晨復云到官秋饗
[002-36b]
 無公出酒脯之祠至於自用俸錢乞依社稷出王家
 榖以共禋祀此葢有司崇奉不䖍旋踵廢革也孔龢
 碑中呉雄奏章則云奏雒陽宫此亦奏牘乃云上尚
 書者郡國異於朝廷不敢直達帝所因尚書以聞也
 樊/毅
 下民缺/   與此同
漢史晨饗孔廟後碑
 碑云魯相河南史晨字伯時從越騎校尉拜以建寧
[002-37a]
 元年四月十一日戊子到官乃以今日拜孔子冡後
 有天授二年馬元貞題復齊/碑録
 前碑載奏請之章此碑叙饗禮之盛其補墻垣治瀆
 井種梓守冢皆在饗廟之後字畫亦大小不等葢史
 君孔林中事不一書也𨽻/釋
漢魯相謁孔廟殘碑
 文已殘缺碑云帝命英授俾相於魯吉日令辰欽謁
 下/缺存者八行共百七字兖州石氏題為駐蹕亭前新
[002-37b]
 碑復齊/碑録
 首尾上下皆碎裂餘石纔有數行前有帝命筴授俾
 相於魯吉日令辰欽謁十四字又云春秋蒸嘗㡬以
 獲福葢是謁廟之文題為駐蹕亭前斷碑此亭葢在
 闕里趙氏著録有魯相謁孔子碑而無其説疑即此
 也𨽻/釋
漢博陵太守孔彪碑
 其名字磨滅不可見而世次官閥粗可考云孔子十
[002-38a]
 九代孫潁川君之元子也舉孝㢘除郎中博昌長遭
 太守君憂服竟拜尚書侍郎治書御史博陵太守遷
 下邳相河東太守建寧四年缺/月卒其餘文字歴歴
 可讀以其斷絶處缺/  難續故缺/ 録然其終始
 畧可見矣缺/  字皆亡為可惜也
 歐陽公云孔君名字磨滅不可見今此碑雖殘缺而
 名字尚可識云君諱彪字元上建寧四年七月卒金/石
 録/
[002-38b]
 漢故博陵太守孔府君碑篆額孔君名彪歴郎中博
 昌長京府丞京上/缺字尚書侍郎治書御史博陵守下邳
 相河東守以靈帝建寧四年卒𨽻/釋
漢孔彪碑隂
 故吏司徒掾博陵安平崔烈字威考等十三人皆博
 陵人復齊/碑録
漢御史孔翊碑
 熹平元年立在冢前孔子十九世孫州舉孝㢘拜御
[002-39a]
 史遷中牟洛陽令闕里/記
漢孔乗碑
 君諱乗字敬山修嚴氏春秋在孔子墓林中闕里/記
漢孔林殘碑
 篆書碑石中斷字畫磨滅不可讀闕里/記
漢御史大夫鄭宫碑
 在龔丘縣墓下訪碑/録
漢御史大夫卜式墓碑
[002-39b]
 在奉符縣北二十五里訪碑/録
 缺/
           中侯尚書尚書僕射常山
 相山陽大守以威宗延熹七年卒𨽻/釋
漢山陽太守祝睦後碑
 前碑不知所立人名字兩碑所載官閥夀考年月悉
 同而此碑有立碑人名氏及睦氏世次云故吏王堂
 等竊聞下有述上之功臣有叙君之徳其餘文字亦
[002-40a]
 完可讀集古/録
 漢𨽻不著書撰人名氏睦故吏王堂等所立其所叙
 述與前碑同集古/録
 漢故山陽太守祝君碑頌篆額與前碑皆在應食之
 逆數而上十月無甲子趙徳夫金石録識於目録之
 下云建寧二年六月然此碑其稍漫不可識者則十
 有四字其可識者三百十字而十月甲子又特全好
 無昏舛可信而不疑况是年六月一日辛未亦無甲
[002-40b]
 子惟建寧三年十月乃正得甲子朔碑所謂其二年
 者元年之後二年也集古/後録
 
 
 
 
 
 寶刻叢編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