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n0005 直齋書錄解題-宋-陳振孫 (master)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直齋書録解題卷十五  宋 陳振孫 撰
  楚辭類
楚辭十七卷
 漢䕶都水使者光禄大夫劉向集後漢校書郎南郡
 王逸叔師注知饒州曲阿洪興祖慶善補注逸之注
 雖未能盡善而自淮南王安以下為訓傳者今不復
 存其目僅見於隋唐志獨逸注幸而尚傳興祖從而
[015-1b]
 補之於是訓詁名物詳矣
離騷釋文一卷
 古本無名氏洪氏得之呉郡林虙徳祖其篇次不與
 今本同今本首騷經次九歌天問九章逺遊卜居漁
 父九辨招魂大招惜誓招隠七諫哀時命九懐九歎
 九思釋文亦首騷經次九辨而後九歌天問九章逺
 遊卜居漁父招隠士招魂九懐七諫九歎哀時命惜
 誓大招九思洪氏按王逸九章注云皆解於九辨中
[015-2a]
 則釋文篇第葢舊本也後人始以作者先後次序之
 耳朱侍講按天聖十年陳説之序以為舊本篇第混
 并乃考其人之先後重定其篇第然則今本説之所
 定也余按楚辭劉向所集王逸所注而九歎九思亦
 列其中葢後人所益也歟
楚辭考異一卷
 洪興祖撰興祖少時從栁展如得東坡手校楚辭十
 卷凡諸本異同皆兩出之後又得洪玉父而下本十
[015-2b]
 四五家參校遂為定本始補王逸章句之未備者書
 成又得姚廷輝本作考異附古本釋文之後其末又
 得歐陽永叔孫莘老蘇子容本於關子東葉少協校
 正以補考異之遺洪於是書用力亦以勤矣案文獻/通攷作
 補注楚辭十七卷攷異一卷晁公武曰凡王逸章句/有未盡者補之自序云以歐陽永叔晁文元諸家參
 攷之為定本又得姚廷輝本作攷異此所云亦二書/葢因補注已見前條故不復載然標題終為脱落也
重定楚辭十六卷續楚辭二十卷變離騷二十卷
 禮部郎中濟北晁補之無咎撰去九思一篇入續楚
[015-3a]
 辭定著十六卷篇次亦頗改易又不與陳説之本同
 續變二篇皆楚辭流派其曰變者又以其類離騷而
 少變也新序三篇述其意甚詳然其去取之際或有
 不可盡曉者
楚辭贅説四卷
 右司郎宣城周紫芝少隠撰嘗為哀湘纍賦以反賈
 誼揚雄之説又為此書頗有發明
楚辭集註八卷辨證二卷
[015-3b]
 侍講建安朱熹元晦撰以王氏洪氏注或迂滯而逺
 於事情或迫切而害於義理遂别為之注其訓詁文
 義之外有當攷訂者則見於辨証所以祛前注之蔽
 陋而明屈子微意於千載之下忠魂義魄頓有生氣
 其於九歌九章尤為明白痛快至謂山海經淮南子
 殆因天問而著書説者反取二書以證天問可謂髙
 世絶識毫髮無遺恨者矣公為此注在慶元退歸之
 時序文所謂放臣棄子怨妻去婦葢有感而託者也
[015-4a]
 其生平於六經皆有訓傳而其殫見洽聞發露不盡
 者萃見於此書嗚呼偉矣其篇第視舊本益賈誼二
 賦而去諫歎懷思屈子所著二十五篇為離騷而宋
 玉以下則曰續離騷其言七諫以下辭意平緩意不
 深切如無所疾痛而强為呻吟者尤名言也
楚辭後語六卷
 朱熹撰凡五十二篇以晁氏續變二書刊定而去取
 則嚴而有意矣
[015-4b]
龍岡楚辭説五卷
 永嘉林應辰渭起撰以離騷章分段釋為二十段九
 歌九章諸篇亦隨長短分之其推屈子不死於汨羅
 比諸浮海居夷之意其説甚新而有理以為離騷一
 篇辭雖哀痛而意則宏放與夫直情徑行勇於踣河
 者不可同日語且其興寄髙逺登昆侖歴閬風指西
 海陟陞皇皆寓言也世儒不以為實顧獨信其從彭
 咸葬魚腹以為實者何哉然沈湘之事傳自司馬遷
[015-5a]
 賈誼揚雄皆未嘗有異説漢去戰國未逺決非虚語
 也
校定楚辭十卷翼騷一卷洛陽九詠一卷
 祕書郎昭武黄伯思長睿撰其序言屈宋諸騷皆書
 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若些只
 羌誶蹇紛侘傺者楚語也悲壯頓挫或韻或否者楚
 聲也沅湘江澧修門夏首者楚地也蘭茝荃葯蕙若
 芷蘅者楚物也既以諸家本校定又以太史公屈原
[015-5b]
 傳至陳説之序附以今序别為一卷目以翼騷洛陽
 九詠者伯思所作也
  總集類
文選六十卷
 梁昭明太子蕭統徳施撰唐崇賢館學士江都李善
 注北海太守邕之父也
六臣文選六十卷
 唐工部侍郎吕延祚開元六年表上號五臣集注五
[015-6a]
 臣者常山尉吕延濟都水使者劉承祖男良處士張
 銑吕向李周翰也以李善注惟引事不説意義故復
 為此注後人併與李善原注合為一書名六臣注東
 坡謂五臣乃俚儒之荒陋者反不及善如謝瞻詩苛
 慝暴三殤引苛政猛於虎以父與夫為殤非是然此
 説乃實本於善也
 李善注此句但云苛猶虐也初不及三殤不審直齋
 之説何所本隨齊/批注
[015-6b]
玉臺新詠十卷
 陳徐陵孝穆集且為作序
古文苑九卷
 不知何人集皆漢以來遺文史傳及文選所無者世
 傳孫洙巨源於佛寺經龕中得之唐人所藏也韓無
 咎類次為九卷刻之婺州中興書目有孔逭文苑非
 此書孔逭晉人本書百卷惟存十九卷爾又梁孝王
 忘憂館諸士之賦據題尚欠文鹿酒几三賦家有秦
[015-7a]
 漢遺文七賦皆在常州有板本案忘憂館七賦公孫/詭為文鹿賦鄒陽作
 酒賦文鹿酒止兩賦耳古文苑少文鹿酒几三/賦原本作尚欠文鹿酒三賦脱去几字今改正
古文章十六卷
 㑹稽石公輔編與前書相出入而稍多亦有史傳中
 鈔出者首卷為武王丹書其末蔡琰胡笳十八拍也
 館閣書目又有漢魏文章二卷集宋玉以下文八十
 八首未見
西漢文類四十卷
[015-7b]
 唐栁宗元之弟宗直嘗輯此書宗元為序亦四十卷
 唐藝文志有之其書不傳今書陶叔獻元之所編次
 未詳何人梅堯臣為之序
三國文類四十卷
 不知何人所集
三謝詩一卷
 集謝靈運惠連元暉不知何人集中興書目云唐庚
 子西
[015-8a]
謝氏蘭玉集十卷
 呉興汪聞集謝安而下子孫十六人詩三百餘篇聞
 熙寧六年進士序稱新天子即位丙寅之歲葢元祐
 元年也
梁詞人麗句一卷
 唐李商隠集梁明帝蕭巋而下十五人詩并鬼詩童
 謠
玉臺後集十卷
[015-8b]
 唐李康成集
篋中集一卷
 唐元結次山録沈干運趙微明孟雲卿張彪元季川
 于逖王季友七人詩二十四首盡篋中所有次之荆
 公詩選盡取不遺唐中世詩髙古如此今人乃專尚
 季末亦異矣館閣書目以為結自作入别集類何其
 不審也
國秀集三卷
[015-9a]
 唐國子進士苪挺章撰集李嶠至祖詠九十人詩二
 百二十首天寳三載國子進士樓頴為之序
搜玉小集一卷
 自崔湜至崔融三十七人詩六十一首
竇氏聨珠集五卷
 唐褚藏言所序竇氏兄弟五人詩各有小序曰國子
 祭酒常中行國子司業牟貽周容管經畧羣丹列婺
 州刺史庠胄卿武昌節度使鞏友封皆拾遺叔向之
[015-9b]
 子也五人者惟羣以處士薦入諫省庠以辟舉進餘
 皆進士科
唐御覽詩一卷
 唐翰林學士令狐楚纂劉方平而下迄於梁鍠凡三
 十人詩二百八十九首一名唐新詩又名選進集又
 名元和御覽
河嶽英靈集二卷
 唐進士殷璠集常建等詩二百三十四首
[015-10a]
極元集一卷
 唐姚合集王維至戴叔倫二十一人詩一百首曰此
 詩家射鵰手也
 姚氏殘語云殷璠為河嶽英靈集不載杜甫詩髙仲
 武為中興間氣集不取李白詩顧陶為唐詩類選如
 元白劉栁杜牧李賀張佑趙嘏皆不収姚合作極元
 集亦不収杜甫李白彼必各有意也隨齋/批注
中興間氣集二卷
[015-10b]
 唐渤海髙仲武序集至徳以後終於大歴錢起等二
 十六人詩一百三十二首各有小傳叙其大畧且拈
 提其警句而議論文辭皆凡鄙
唐類表二十卷
 不知集者館閣書目有李吉甫所集五十卷未之見
 也
斷金集一卷
 唐令狐楚李逢吉自為進士以至宦達所與唱酬之
[015-11a]
 詩開成初裴夷直為之序案晁公武讀書志作令狐/楚韓琪李逢吉所與酬唱
 詩什而唐志亦止載楚/與逢吉不著韓琪姓氏
唐詩類選二十卷
 唐太子校書郎顧陶集凡一千二百三十二首自為
 序大中丙子歲也陶㑹昌四年進士
漢上題襟集三卷
 唐段成式温庭筠逢皓案文獻通攷作/崔皎無逢皓余知古韋蟾
 徐商等倡和詩什徃來簡牘葢在襄陽時也
[015-11b]
松陵集十卷
 唐皮日休陸龜䝉呉淞倡和詩也
本事詩一卷案唐書藝文志作一卷/原本作十卷誤今改正
 唐司勲郎中孟啓集
羣書麗藻六十五卷
 按三朝藝文志一千卷崔遵度編中興館閣書目但
 有目録五十卷云南唐司門員外郎崔遵度撰以六
 例摠括古今之文一曰六籍瓊華二曰信史瑤英三
[015-12a]
 曰玉海九流四曰集苑金鑾五曰絳闕蘂珠六曰鳳
 首龍編為二百六十七門總一萬三千八百首今無
 目録合三本共存此卷數斷續訛缺不復成書當其
 傳寫時固已如此矣其目止有四種無金鑾蘂珠二
 類姑存之以備闕文按江南餘載遵度青州人居金
 陵髙尚不仕中興書目云司門郎未知何據也
才調集十卷
 後蜀韋縠集唐人詩
[015-12b]
洞天集五卷
 漢王貞範集道家神仙隠逸詩篇漢乾祐中也
煙花集五卷
 蜀後主王衍集艷詩二百篇且為之序
文苑英華一千卷
 太平興國七年命學士李昉扈䝉徐鉉宋白等閲前
 代文學撮其精要以類分之續又命蘇易簡王祜等
 至雍熙三年書成
[015-13a]
唐文粹一百卷
 兩浙轉運使合肥姚鉉寳臣撰鉉太平興國八年進
 士第三人在杭州與知州薛映不協映摭其罪狀數
 條宻以聞當奪一官特除名貶連州文學其自為序
 稱呉興姚鉉者葢本郡望也
集選目録二卷案文獻通攷/集選作文選
 丞相元獻公晏殊集中興館閣書目以為不知名者
 誤也大略欲續文選故亦及於庾信何遜隂鏗諸人
[015-13b]
 而云唐人文者亦非也莆田李氏有此書凡一百卷
 力不暇傳姑存其目
唐百家詩選二十卷
 王安石以宋次道家所有唐人詩集選為此編世言
 李杜韓詩不與為有深意其實不然按此集非特不
 及此三家而唐名人如王右丞韋蘇州元白劉栁孟
 東野張文昌之倫皆不在選意荆公所選特世所罕
 見其顯然共知者固不待選耶抑宋次道家獨有此
[015-14a]
 一百五集据而擇之他不復及耶未可以臆斷也案/晁
 公武讀書志宋敏求為三司判官嘗取其家所藏唐/人一百八家詩選擇其佳者凡一千二百四十六首
 為一編王介甫觀之因再有所去取且題曰欲/觀唐詩者觀此足矣世遂以為介甫所纂也
四家詩選十卷
 王安石所選杜韓歐李詩其置李於末而歐反在其
 上或亦謂有所抑揚云
唐僧詩三卷
 呉僧法欽集唐僧三十四人詩二百餘篇案文獻通/攷作詩四
[015-14b]
 百餘/篇楊傑次公為之序
名臣贄种隠君書啓一卷
 祥符諸賢所與种放明逸書啓也首篇張司空齊賢
 書自叙平生出處甚詳可以見國初名臣氣象
西崑酬唱集二卷
 景徳中館職楊億大年錢惟演希聖劉筠子儀唱和
 凡二百四十七章亦有賡屬者共十五人所謂崑體
 者於此可見億自為序
[015-15a]
九僧詩一卷
 九僧者希晝保暹文兆行肇簡長惟鳳惠崇宇昭懐
 古凡一百七首景徳元年直昭文館陳克案文獻通/攷作陳充
 序目之曰琢玉工以對姚合射鵰手九人惟惠崇有
 别集歐公詩話乃云其集已亡惟記惠崇一人今不
 復知有九僧者未知何也
 九僧者劔南希晝金華保暹南越文兆天台行肇沃
 州簡長青城惟鳳淮南惠崇江東宇昭峨嵋懐古隨/齋
[015-15b]
 批/注
寳刻叢章三十卷
 宋敏求次道以四方碑刻詩文集為此編多有别集
 中所逸者
樂府集十卷題解一卷
 題劉次莊中興書目直云次莊撰取前代樂府分類
 為十九門而各釋其命題之意按唐志樂類有樂府
 歌詩十卷者二有呉兢樂府古題要解一卷今此集
[015-16a]
 所載止於陳隋人則當是唐集之舊而序文及其中
 頗及杜甫韓愈元白諸人意者次莊因舊而增廣之
 歟然館閣書目又自有呉兢題解及别出古樂府十
 卷解題一卷未可考也
樂府詩集一百卷
 太原郭茂倩集凡古今號稱樂府者皆在焉其為門
 十有二首尾皆無序文中興書目亦不言其人今按
 茂倩侍讀學士勸仲褒之孫昭陵名臣也本鄆州須
[015-16b]
 城人有子曰源中源明案文獻通攷郭勸有子曰源/中源明原本脱明字今補正
 茂倩源中之子也但未詳其官位所至
和陶集十卷
 蘇氏兄弟追和傅共注
仕塗必用集十卷案文獻通攷/作二十一卷
 呉郡祝熙載序云陳君材夫所編皆未詳何人録景
 徳以來人表牋雜文亦有熙載所撰者題為祝著作
 當是未改官制前人也
[015-17a]
汝隂唱和集一卷
 元祐中蘇軾子瞻守潁與簽判趙令畤徳麟教授陳
 師道無已唱和晁説之以道為之序李廌方叔後序
 案李方叔名廌原/本作薦誤今改正二序皆為徳麟作也
三家宫詞三卷
 唐王建蜀花蘂夫人本朝丞相王珪三人所著
五家宫詞五卷
 石晉宰相和凝本朝學士宋白中大夫張公庠直祕
[015-17b]
 閣周彥質及王仲修共五人各百首仲修當是王珪
 之子
本朝百家詩選一百卷案文獻通攷/作五十七卷
 太府卿曽慥端伯編官至太府卿編此所以續荆公
 之詩選而識鑒不髙去取無法為小傳略無義類議
 論亦凡鄙陸放翁以比中興間氣集謂相甲乙非虛
 語也其言歐王蘇黄不入選以擬荆公不及李杜韓
 之意荆公前選實不然余固言之矣
[015-18a]
皇朝文鑑一百五十卷
 吕祖謙編初淳熙下酉孝廟因觀文海下臨安府校
 正刊行翰苑周必大夜直宣引偶及之因奏此書江
 佃類編案宋史/作江鈿殊無倫理書坊板行可耳恐難傳後
 莫若委館閣别加詮次遂以命祖謙既成賜名文鑑
 詔必大為之序時祖謙已得末疾遂除直中祕且賚
 銀絹各三百中書舍人陳騤駮之論皆不行繼有近
 臣宻啓云其所取之詩多言田里疾苦乃借舊作以
[015-18b]
 刺今又所載章疏皆指祖宗過舉尤非所宜於是鋟
 板之議亦寢周益公序既成封以遺吕一讀命藏之
 葢亦未當乎吕之意也張南軒以為無補治道何益
 後學而朱晦庵晚歲嘗語學者曰此書編次篇篇有
 意每卷首必取一大文字作壓卷如賦取五鳳樓之
 類其所載奏議亦繋一時政治大節祖宗二百年規
 模與後來中變之意盡在其中非選粹比也案每卷/首必取
 一大文字以下原本脱/去今據文獻通攷補入
[015-19a]
歴代確論一百一卷
 不知何人集自三皇五帝以及五代凡有論述者隨
 世代編次
江西詩派一百三十七卷續派十三卷案宋史藝文志/作吕本中江西
宗派詩集一百十五卷曽/紘江西續宗派詩集二卷
 自黄山谷而下三十五家又曽紘曽思父子詩詳見
 詩集類詩派之説本出於吕居仁前輩多有異論觀
 者當自得之
[015-19b]
輶軒集一卷
 鄱陽洪皓歴陽張邵新安朱弁使金得歸道間唱酬
 邵為之序
古今絶句二卷
 呉説傳朋所書杜子美王介甫詩師禮之子王令逢
 原之外孫也
元真子漁歌碑傳集録一卷
 元真子漁歌世止傳誦其西塞山前一章而已嘗得
[015-20a]
 其一時倡和諸賢之辭各五章及南卓栁宗元所賦
 通為若干章因以顔魯公碑述唐書本傳以至近世
 用其詞入樂府者集為一編以備呉興故事
艇齋師友尺牘二卷
 南豐曽季貍裘父之師友徃復書簡其子濰輯而刻
 之自吕居仁徐師川以降下至淳熙乾道諸賢咸在
 焉裘父蕭然布衣而名流敬愛之若此足以知其人
 之賢而亦以見當時風俗之美也
[015-20b]
膾炙集一卷
 朝請郎嚴煥刻於江隂韓吏部而下雜文二十餘篇
唐人絶句詩集一百卷
 洪邁景盧編七言七十五卷五言六言二十五卷各
 百首凡萬上之重華宫可謂博矣而多有本朝人詩
 在其中如李九齡郭震滕白王嵒王初之屬其尤不
 深攷者梁何仲言也
唐絶句選五卷
[015-21a]
 莆田柯夢得東海編所選僅一百六十六首去取甚
 嚴然人之好惡亦各隨所見耳
唐絶句選四卷
 倉部郎中福清林清之直父以洪氏絶句鈔取其佳
 者七言一千二百八十五言百五十六六言十五首
攷徳集三卷
 强至所集韓魏公琦薨後時賢祭文挽詩
四家胡笳詞一卷
[015-21b]
 蔡琰劉商王安石李元白也
選詩七卷
 文選中録出别行以人之時代為次
宏辭總類四十一卷後集三十五卷第三集十卷第四
集九卷
 起紹聖乙亥迄嘉定戊辰皆刻於建昌軍學相傳紹
 興中太守陸時雍所刻前集也餘皆後人續之戊辰
 以後時相不喜此科主司務以艱僻之題困試者縱
[015-22a]
 有記憶不遺文采可觀輒復推求小疵以故久無中
 選者初紹聖設科但曰宏辭不試制誥止於表檄露
 布誡諭箴銘頌記序九種亦不用古題及大觀改曰
 詞學兼茂案宋史大觀改曰詞學兼茂/原本脱兼茂二字今補正去誡諭及檄
 而益以制誥亦為九種四題而二題以歴代故事及
 紹興始名博學宏辭復益以誥贊檄為十一種三日
 試六題各一今一古遂為定制
古文關鍵二卷
[015-22b]
 吕祖謙所取韓栁歐蘇曽諸家文標抹注釋以教初
 學
迂齋古文標注五卷
 宗正寺簿四明樓昉暘叔撰大畧如吕氏關鍵而所
 取自史漢而下至於本朝篇目增多發明尤精當學
 者便之
歴代奏議十卷
 吕祖謙集
[015-23a]
國朝名臣奏議十卷
 吕祖謙集凡二百篇
皇朝名臣奏議一百五十卷
 丞相沂國忠定公趙汝愚編進時為蜀帥
續百家詩選二十卷
 三衢鄭景龍伯允集以續曽慥前選凡慥所遺及在
 慥後者皆取之然其率畧尤甚
江湖集九卷
[015-23b]
 臨安書坊所刻本取中興以來江湖之士以詩馳譽
 者而方惟深子通承平人物晁公武子止嘗為從官
 乃亦在其中其餘亦未免玉石蘭艾混淆雜遝然而
 士之不能自暴白於世者或賴此以有傳書坊巧為
 射利可未以責備也
回文類聚三卷
 桑世昌澤卿集以璇璣圖為本初而併及近世詩詞
 且以至道御製冠於篇首
[015-24a]
滁陽慶歴集十卷後集十卷
 朝散郎滁人徐徽仲元集斷自慶歴以來曽肇子開
 紹聖中謫守為之序其後集則呉珏案宋史藝/文志作班張康
 朝王言㳟案文獻通攷/作王彥恭所續宣和四年唐恪欽叟序
 之末及紹興葢又後人續入之爾
呉興詩一卷
 熙寧中知湖州孫氏集而不著名以其時攷之孫覺
 莘老也
[015-24b]
呉興分類詩集三十卷
 霅川倪祖義子由編大抵以孫氏所集太畧而增廣
 之且併及近時諸公之作然亦病於太詳祖義齊齋
 之子少聰俊仕未達得年五十以死
㑹稽掇英集二十卷續集四十五卷
 熙寧中郡守孔延之程師孟相繼纂集其續集則嘉
 定中汪綱俾郡人丁燧為之
潤州類集十卷
[015-25a]
 監潤州倉曹曽敗彥和纂始東漢終南唐
京口詩集十卷續二卷
 鎮江教授熊克集開寳以來詩文本二十卷止刻其
 詩續又得二卷自南唐而上曽所遺者補八十餘篇
嘉禾詩集一卷
 不知集者
永嘉集三卷
 亦不知何人集
[015-25b]
天台集二卷别編一卷續集三卷
 初李庚子長集本朝人詩為二卷未行太守李兼孟
 達得之又得郡士林師箴所輯前代之作為賦二詩
 二百乃以本朝人詩為續集而併刻焉别編則師箴
 之子表民所補也
括蒼集三卷後集五卷别集四卷續一卷
 郡人呉飛英陳百朋相繼纂輯
釣臺新集六卷續集十卷
[015-26a]
 郡人王旉集續者郡守謝徳輿子上也
長樂集十四卷
 福建提刑呉興俞向集案文獻通/攷作俞尚宣和三年序
清漳集三十卷
 通判漳州趙不敵編
揚州詩集二卷
 教授馬希孟編元豐四年秦觀作序
宣城集三卷
[015-26b]
 知宣州安平劉涇元符三年序
南州集十卷
 太平州教授林桷子長集
南紀集五卷後集三卷
 知漢陽軍于霆教授施士衡編其後集則教授鞏豐
 也
相江集三卷案文獻通/攷作湘江
 不知何人集相江者韶州曲江别名
[015-27a]
艮嶽集一卷
 不知集者其首則御製記文也
桃花源集二卷又二卷
 紹聖丙子四明田孳序淳熙庚子縣令趙彥琇重編
 合為一卷下卷則淳熙以後所續
庾樓紀述三卷琵琶亭詩一卷
 不知集者
東陽記詠四卷
[015-27b]
 亦不知集者
盤洲編二卷
 洪丞相适兄弟子姪所賦園池詩也
瓊野録一卷
 學士洪邁園池記述題詠其曰瓊野者從維揚得瓊
 花植之而生遂以名圃
清暉閣詩一卷
 史正志創閣於金陵僚屬皆賦詩
[015-28a]
㑹稽紀詠六卷
 汪綱仲舉帥越多所修創嚴陵洪璞每事為一絶賡
 者四人曰張渂王栐程震龍馮大章又有諸葛興為
 古詩二十篇
蕭秋詩集一卷
 玉山徐文卿斯逺作蕭秋詩四言九章章四句趙蕃
 昌甫而下和者十三人紹熙辛亥也趙汝談履常亦
 與焉後三十三年嘉定癸未乃序而刻之文卿晚第
[015-28b]
 進士未授官而死有詩見江湖集
唐山集一卷後集三卷
 卞圜宋佽編唐山者臨安昌化縣也
後典麗賦四十卷
 金華唐仲友與政編仲友以辭賦稱於時此集自唐
 末以及本朝盛時名公所作皆在焉止於紹興間先
 有王戊集典麗賦九十三卷故此名後典麗賦王氏
 集未見
[015-29a]
指南賦箋五十五卷指南賦經八卷
 皆書坊編集時文止於紹熙以前
指南論十六卷又本前後二集四十六卷
 淳熙以前時文
擢犀䇿一百九十六卷擢象䇿一百六十八卷
 擢犀者元祐宣政以及建紹初年時文也擢象則紹
 興末大抵科舉場屋之文每降愈下後生亦不復識
 前輩之舊作姑存之以觀世變
[015-29b]
文章正宗二十卷
 參知政事真徳秀希元撰自序正宗云者以後世文
 詞之多變欲學者識其源流之正也自昔集録文章
 若杜預摯虞諸家往往湮没不傳今行於世者惟梁
 昭明文選姚鉉文粹而已繇今眡之二書所録果得
 源流之正乎故今所集以明義理切世用為主其體
 本乎古而旨近乎經者然後取焉否則辭雖工亦不
 録其目凡四曰辭命曰議論曰叙事曰詩賦去取甚
[015-30a]
 嚴案此條原本脱漏今/據文獻通攷補入
 
 
 
 
 
 
 
[015-30b]
 
 
 
 
 
 
 
 直齋書録解題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