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126 蜀中廣記-明-曹學佺 (master)


[017-1a]
欽定四庫全書
 蜀中廣記卷十七
            明 曹學佺 撰
 名勝記第十七
  上川東道
   重慶府
   巴縣附郭
山海經曰西南有巴國大皥生咸鳥咸鳥生乘釐乘釐
[017-1b]
生後照後照是始為巴人有國名曰流黄辛氏其域中
方三百里其出是塵土有巴遂山澠水出焉又有朱卷
之國有黑蛇青首食象郭璞註云今三巴是也後照乃
巴人始祖辛氏即鄷氏出是塵土言殷盛也食象即巴
蛇也 水經注曰江州縣故巴子都也按春秋桓公九
年巴子使韓服告楚請與鄧為好寔始見傳文公十六
年楚人秦人巴人伐庸寔始見經及後七國稱王巴亦
稱王華陽國志慎王五年蜀苴相攻苴侯奔巴巴為請
[017-2a]
于秦秦使張儀救苴滅蜀儀貪巴苴之富遂滅巴執王
以歸乃城江州而置巴郡焉漢書列傳揚雄之先稱揚
侯處于巫山至漢興其族遡江上居巴之江州即此縣
矣 兩漢巴郡東至魚復北接漢中西連僰道南極黔
涪孝桓帝時刺史但望采文學掾趙芬等議上疏曰謹
按巴郡圖經境界南北四千東西五千周萬餘里屬縣
十四鹽鐵五官各有丞史逺縣去郡千二百至千五百
里鄉亭去縣或三四百或及千里刺史行部不到十縣
[017-2b]
太守行桑農不到四縣且江州以東墊江以西上下殊
俗情性不同敢欲分為二郡一治臨江一治安漢朝議
未許獻帝初平元年劉璋始以墊江以上為巴郡治安
漢以江州至臨江為永寧郡朐忍至魚復為固陵郡巴
遂分矣建安六年魚復蹇𦙍白璋争巴名乃改永寧為
巴郡固陵為巴東以治安漢者為巴西於是有三巴之
號按今地理沿舊但墊江猶屬巴郡耳 巴志曰漢世
郡治巴水北有柑橘官今北府城是也後乃徙南城今
[017-3a]
江北府城今江北南城今南城坪是 常道將志云劉
先主時都䕶李嚴大城江州週廻十六里欲鑿城後山
自汶江通水入巴江使城為州求以五郡置巴州丞相
亮不許亮北征召嚴漢中故穿山不逮然造蒼龍白虎
門别郡縣倉皆有城按治西十里佛圖關左右顧巴岷
二江是李正平欲鑿處斧跡猶存今府城為門十有七
九開八閉以象九宮八卦或曰象龜首乃向塗山 水
經曰江水又東北至巴郡江州縣東强水涪水漢水白
[017-3b]
水宕渠水合南流注之註曰强水即羌水宕渠即潜水
渝水又云巴水出宣漢縣巴嶺山南流厯巴中徑巴郡
故城南李嚴所築大城北西南入江庾仲雍所謂江州
縣對二水口右則涪内水左則蜀外水是也巴水亦名
西漢水寰宇記云巴縣所理岷江之北漢水之南矣
李白峨嵋山月歌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司空曙發渝州却
寄韋判官詩紅燭津亭夜見君繁絃急管兩紛紛平明
[017-4a]
分手空江轉惟有猨聲嘯水雲 府治枕金碧山漢時
分祀金馬碧雞處也宋淳祐中制置使余玠因舊址累
為臺曰金碧臺嘗草詩餘一闋𨽻友石二字刻在治後
式燕堂玠又嘗剏招賢館於府東偏下令曰有謀欲以
告近則徑詣公府逺則言於郡以禮遣之館中供帳一
如帥府焉 輿地碑目渝州有漢故益州刺史碑有延
熙中嚴孝子碑有漢靈帝時太守張汭頌德碑俱云在
郡治有劉宋義熙碑在岷江邊水淺涸始得見之見必
[017-4b]
有秋又名豐年碑 本志云郡學後蓮花壩有石麟石
虎相傳為古時巴君冢又云治北康村有小阜二十餘
俗呼古陵亦曰巴子冢矣縣學有夫子燕居像有元文
宗書萬里歸程四字故猶稱御書樓 梁書曰巴郡有
地忽自開成井方六丈深三十二丈圖經唐刺史皇甫
珣於巴縣南鑿石六丈得泉號為新井以别於舊井也
 志云城内崇因寺有浄香亭修竹檀欒與金碧臺相
掩映又云治平寺有石刻西山佛三字旁刻開山祖月
[017-5a]
名祖月宋治平時僧也有羅漢先天二洞皆古洞又云
城中有東華觀觀後有東華十八洞皆相通今土人呼
其處為神仙口相傳東華真君于比得道又云五福宮
乃城中最髙處俯窺闤闠坐帶江流矣 寰宇記云塗
山在縣東南八里岷江之南㟁髙七里周廻二十里尾
接石洞峽先主置關於此峽東西約長二里許華陽國
志曰禹娶於塗山今江州塗山帝禹之廟銘存焉又曰
山有禹王祠及塗后祠陶宏景水仙賦云塗山石帳天
[017-5b]
后翠幙夏禹所以集羣臣也按倦游錄三門禹廟神儀
侍衛極肅後殿一氊裘像侍衛皆胡人云是禹婦翁今
不存 三巴記云塗山北水有銘書辭云漢初犍為張
君為太守忽得仙道從此升度又云縣下有清水穴巴
人以此水為粉則膏暉鮮芳貢粉京師因名粉水故世
謂江州墮林粉也今山下有清水溪即其處舊有道院
名清溪院清水穴左為龍門峭壁中分瀑布下垂春遊
汛艇必曲折經此渡江而歸穴之右為海棠溪溪植花
[017-6a]
木當夏漲時拏舟深入可數里而得幽勝矣水經注云
江水又東逕黄葛峽山髙嶮全無人居圖經云塗山之
足有古黄葛樹其下有黄葛渡制置余玠詩云龍門東
去水和天待渡行人暫息肩自是晩來歸興急江頭争
上夕陽&KR0657此黄葛晚渡作也 白樂天塗山寺獨遊詩
云野徑行無伴僧房宿有期塗山來去熟惟是馬蹄知
宋余玠詩木魚敲罷起鐘聲透出叢林萬尸驚一百八
聲方始盡六街三市有人行則今之覺林寺矣 志云
[017-6b]
城西雉堞下有洞曰洪崖覆以巨石其下嵌空飛瀑時
至亦名滴水崖有元豐時蘇軾任仲儀黄庭堅題刻嘉
泰中成繪于中起吏隐亭洪偲又起輕紅亭焉 茅盈
内傳曰秦始皇三十一年九月庚子茅盈髙祖濛乗雲
駕鶴白日昇天先是有巴謡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鶴
上昇入太清時下𤣥洲戯赤城繼世而徃在我盈帝若
學之臘嘉平始皇聞之于是改臘為嘉平也今治西有
棲真洞在大茅峽相傳洞中曽息大茅君云 李膺益
[017-7a]
州記廣陽州東七里水南有遮要之塠石志云治東江
滸廣陽壩即廣陽州也字宐從洲此石江中突起俗名
遮夫塠 華陽國志郡東枳有廣德嶼有明月峽故巴
亦有三峽也王維曉行巴峽詩云際曉投巴峽餘春憶
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衆禽鳴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
行登髙萬井出眺迴二流明人作殊方語鶯為舊國聲
賴多山水趣稍解别離情杜甫渝州候嚴六侍御不到
先下峽詩聞道乗驄發沙邊待至今不知雲雨散虚費
[017-7b]
短長吟山帶烏蠻闊江連白帝深&KR0657經一柱觀留眼共
登臨 益州記云遮塠石東二里至明月峽峽前南岸
壁髙四十丈有圓孔如滿月狀本志明月沱邊有髙冢
横刻伯喈墓三大字按蔡邕曾遷巴郡太守不拜有謝
版云巴土長逺江山修隔宣暢聖化道遵和風非臣才
力所能供給其墓末詳矣過此有紫金山有寺名金紫
寺又過此有古灘城為巴子置津處又二十里有銅鑼
峽以水響聲似之是涪岷水㑹處峽有闗馮當可葬其
[017-8a]
上有圓石髙懸 志云治西十里石壁繪佛像一徑僅
容輿馬即佛圖闗也又三十里為多功城宋末築有寺
名多功寺門垣尤存寺有天池水又四十里為長安洞
秉燭深入可里許見雙石墩猶龍過此則皆渟泓積水
矣相傳崇因寺前居民屋内有洞與此通故崇因寺亦
謂之長安寺也又二十里為東陽鎮唐置東陽城焉輿
地碑目蜀廣政十五碑在東陽鎮市心即此陳子昻入
東陽峽與李明府舟前後不相及詩云東崖初解䌫南
[017-8b]
浦遂離羣出沒同洲島沿洄異渚濆風煙猶可望歌笑
浩難聞路轉青山合峰廻白日曛奔濤上漫漫積浪下
沄沄倐忽猶疑及差池復兩分離離間逺樹藹藹沒遥
氛孤狖啼寒月哀鴻呌斷雲仙舟不可見遥思坐氤氲
又合州津口别弟至東陽峽歩趂不及詩江潭共為客
洲浦獨迷津思積芳亭樹心斷白眉人同衾成楚越别
島類胡秦林㟁隨天轉雲峯逐望新遥遥終不見黙黙
坐含嚬念别疑三月經遊未一旬孤舟多逸興誰共爾
[017-9a]
為隣峽之隔岸亦名龍門有石刻是江津縣龍門灘矣
 圖經縉雲山在縣西北百三十里其山髙聳多林木
下有温泉分東西流相傳黄帝於此合藥陶宏景水仙
賦曰增城瑶館縉雲瓊闕黄帝所以觴百神也方輿勝
覽即謂之巴山矣宋靈成侯廟碑云此山出于禹别九
州之前黄帝時有縉雲氏不才子曰混沌縉雲氏高辛
氏亦有不才子八人投出于巴賨以禦魑魅名基於此
山有九峰寳塔峰最著亦阿育王塔八萬四千之一也
[017-9b]
迦葉尊者于九峰頂上示一十三足又飭袈裟印文於
獅子峰 按感通錄縉雲寺即古相思寺也以此山有
相思崕生相思竹形如桃釵矣吴均春秋渝州西百里
相思寺北石山有佛跡十三皆長三尺許闊一尺一寸
深九寸中有魚文在佛堂北十餘歩貞觀二十年十月
寺側泉内忽出紅蓮花面廣三尺遊旅往還無不嘆訝
經月不滅髙僧傳隋無相禪師渡笠唐慈應禪師受記
二龍處矣 縉雲傳勝錄云宋初慧懽禪師住持太宗
[017-10a]
皇帝御誦梵經二百四十函眞宗咸平元年迎至寺景
德中勅改崇教寺封慧懽為慈印大師有慈印師遺誡
碑咸平三年二月二十七日立凡十三則有熙寧三年
提㸃䕫州路諸州刑獄江中行立石界約秘書有權渝
州事都官宋搆藏經記按宋史仁宗天聖元年三月庚
辰涪陵相思寺夜有光出阿育王塔舊址發之得金銅
像三百二十有七則此山在宋時稱極盛矣 山麓温
泉懸崖湧出四時騰沸中有遊魚數十尾人皆見之宋
[017-10b]
推官彭應求詩云公程無暇日乍得宿清幽故覺空門
客不生浮世愁温泉喧古洞寒磬度危樓徹曉都忘寐
渾疑在沃州周茂叔艤舟其下刻之于石方輿勝覽載
縉雲先生馮時行詩云借問禪林景若何半天樓殿冠
嵯峨莫言暑氣此中少自是清風髙處多岌岌九峰晴
有霧瀰瀰一水逺無波我來遊覽便歸去不必吟成證
道歌 圖經云西南百里涪江中有魚石鹿石俗呼魚
鹿峽以形肖也 杜光庭錄異記曰江州縣南五十里
[017-11a]
沱江山下有七里店其處夜常有光十餘枚如流星環
石或聚或散石亦有光乃珠胎於此或人見而密識其
處遲明尋之便不得 志云治南六十里冠山多古寺
有仙侶洞洞中石牀石傘儼如刻畫又十里為大華山
有荔枝禪院按華陽國志江州縣多荔枝園熟時二千
石常設㕑膳命士大夫共㑹樹下食之今樹已烏有而
院名無恙也
   江津縣
[017-11b]
南齊時為江州縣理寰宇記所稱僰溪口矣今呼南溪
溪源在縣東南合岷江遶治如几亦名几水 四夷縣
道記云自江津路南尋僰溪水路往南平州即此 周
地圖記七門郡置在僰口今之七門灘也志云在縣西
七十里有七石横江中 志又云治西有石門號龍門
灘即龍門峽也按陳子昂龍門峽詩曰龍門非禹鑿詭
怪乃天功西南出巴峽不與衆山同長竇亘五里宛轉
若嵌空伏湍喣濳石瀑水生輪風流動無晝夜噴薄龍
[017-12a]
門中潭河勢不測藻葩垂彩虹我行當季月煙景共春
融江闗勤亦甚巘㠋意難窮誓將息機事煉藥此山中
 志又云縣西十里有古石羊驛其地亦名石門對江
壁上鐫大佛有大佛寺故相張無盡所剏亦名無盡菴
傍有亭翼然據大石而藏茂林修竹中客登之徘徊四
顧南有鼎山東有天池北有馬驍其髙各刺天中突一
峯名箕星尤竒特邑聚横前萬瓦鱗列大江從西來委
蛇曲折濯流杯池潄挑燈石直注亭下鷗鷺往來在湮
[017-12b]
波杳靄間清絶不可名狀 宋知縣事冉木震碑云㕔
事後有合抱荔枝唐人所種每熟時令肅士大夫㑹食
樹下猶有漢之遺風荔枝舊有亭亭中碑刻歲乆剥落
想涪亭即舊址也昔黄魯直過江津與馮夀李仔善其
樂間堂記為馮作也魯直與王觀復書云梓州李仔任
道流寓江津二十餘年言行有物㕘道得要老成人也
山谷晚號涪翁亭名想涪寄遐思耳 圖經縣北有巴
子養魚池神龍是濳志云在岷江南十里有長池廣袤
[017-13a]
五丈四時湛然范景仁墓居其北按流寓傳范蜀公居
縣之長池里又云居樓臺山山在治西有范鎮村 碑
目云剛直御史之墓虞允文為杜莘老書按碑在縣之
杜村有紹興乙亥右朝奉郎守司農少卿杜莘老題次
乾道丙戌杜宗甫磨厓宗甫即莘老拾遺之後也自青
神僑居于此又蘇伯瑜者叔黨之後亦自眉山僑居縣
之聖鍾里東坡書歐陽醉翁亭記真跡尚藏其家 李
膺益州記云江州縣西南有仙池昔有仙人於此池側
[017-13b]
置樓而居多植香草於樓下一夕忽縱火焚其草天降
紫雲飄然而去後人指其地為香草樓志云在今治西
南三十里 志又云唐大聖寺在縣西七十里按太平
廣記東蜀大聖院一木像製度瓌異耆老云像自荆湖
泝流而上厯歸峽等郡所過多具舟楫取千夫牽挽不
抵岸流至渝州州人焚香祈請應聲而往建此院安置
焉 異物志云在昔天旱水泉皆涸有姑氏病渇思得
甘泉其婦徬徨至周陽山下遇一叟曰能與吾釵則泉
[017-14a]
可得婦拔釵授之墜于地而泉出至今磧中餘淺水一
泓周五六尺有金釵影一雙按在縣西之周溪上婦亦
周姓 又云昔有飛鳥&KR0742僧衣袖僧異之隨至石隙中
窺見一金注子手不能及鳥復啣一枝與僧因得取注
顧視啣枝乃苦□木也其處在治北五里 碑目縣南
三里挑燈磧石壁上鐫云乾道辛夘正月十九日天水
趙宜之陪王屋李希仲太原王直夫同寺首珍况來遊
飲不至醉王屋李孝友書按此即蓮花石也在江中不
[017-14b]
恒見見則歲豊 巴中記曰江州縣有峰窮峽按在今
縣東七十里珞璜鎮渝志云五十里有西山石壁上刻
終古礙新月半邊無夕陽之句志又云近時盜發王居
士墓墓中鐫二詩云官無名字私無債架有衣裳廪有
儲只此便同天上樂不知天上又何如芳草烟村宿雨
収牧童歸去倒騎牛笛中一曲昇平樂弄得生來未解
愁此墓在縣南一里居士亦不知為誰
   壁山縣
[017-15a]
宋李濬壁山普澤廟記云國朝蜀分為四而方各有鎮
由劍之裏為七曲劍以東為白崕劍以西為玉壘自蜀
而下為渝則有壁山是四山者如蜀之鎮一道生靈之
司命也 寰宇記云四面髙山中央平田周廻二百餘
里唐天寳中諸州逃尸多投此營種川中有一孤山西
北二面險峻東南削平土人號為重壁山五代史後梁
乾化三年五月壁山騶虞見二鹿隨之歐陽永叔嘆以
為異也
[017-15b]
   永川縣
縣有蓮池壩二巨石崇聳欲合平衍可半里許石竅中
出水滙而為小池世傳蓮子從石竅中出而生蓮不由
栽植又有石松坪在來蘇鎮有松化石石質而松理或
二三尺許大可合抱然不過相望數山有之俗呼雷燒
松杜詩所謂萬年松化石者即此 志云鐡山鎮在治
東三十里趙抃過鐡山舖寄交代吴龍圖詩暫留山驛
又晨興西望旌麾想舊朋三院筆簮曾對直兩川兵印
[017-16a]
復交承年光頭鬢華如雪世態心情冷似氷境上憑詩
馳逺意青泥寒曉入雲登又云六十里有牛尾驛鄭國
華留題云龍尾道中退朝客雕鞍寳馬黄金勒誰憐逺
使足馳驅夜半孤村牛尾驛
   榮昌縣
譚用之榮昌記云巴叢之饒谿交水横列岫羅巘瓜瓞
不斷詩紀云河梁望壟頭分手路悠悠徂年驚若電别
日欲成秋黄鵠飛飛逺青山去去愁不言雲雨散更似
[017-16b]
東西流此梁江總别袁昌州作也勝覽云唐段建中太
尉文昌之父嘗典榮昌二郡事見李德裕成都資福寺
記唐守之可考者惟建中楊琯李師望韋君集四人而
已唐史載大厯中韋君靖為榮昌令値黄巢兵起君靖
引兵從征動以信義所向克捷累官尚書僕射矣 碑
目云演教院碑在昌州舊基院有斷碑載唐咸通歲縣
令唐允中又云六十四卦象碑在昌元縣又云淨土院
碑在昌元縣東四十里唐太和五年建又云昌州北二
[017-17a]
十里亂石灘有唐人碑刻曰龍灘其溪深逺千餘丈世
傳古有龍行石裂成溪因名 大抵昌州今之舊州埧
是昌元里即唐昌元縣地也今榮昌乃古寳盖鎮志云
南一里曰寳盖山有卧佛寺疊形如皂盖圓淨明朗聳
翠炫竒矣 楊子謨顯惠廟記静南山水竒秀士大夫
避地者多居焉仙靈逸迹尚有董葛之遺風按志云縣
東二十里曰葛仙山相傳漢葛孝先受左慈術於此修
煉又有峰腦山山巔有白石如羣羊狀下有石洞亦葛
[017-17b]
仙修煉處崖畔有巨石突出石縫中生桃一株髙丈餘
葉幹與凡桃異花實不常國朝宣德中桃實各圍尺許
 紀勝云縣南二十里老鴉山有李戡李戣兄弟故宅
二李善棊㑹遼索棊戰詔求天下善奕者蜀帥以戡應
詔遼望風知畏不敢措手文潞公贈以詩云昌元建邑
㡬經春百里封疆秀色新鴨子池邊登第客老鴉山下
着棋人
   大足縣
[017-18a]
唐光啓以前昌元是昌州光啓以後則昌州理大足矣
縣左有碑字畫糢糊大略是昌州郡孔目題名也碑目
云六經圖碑在郡學郡人楊甲鼎卿所著又云漢王方
平古碑顔魯公書在舊學今徙為别刻字尚在碑隂矣
 冷齋夜話載有人調官都下踰年始得昌守已而求
易便郡有淵才者聞而往見之曰昌佳郡也官欲易地
有之乎曰然淵曰誤矣曰奉給優乎淵曰否訟簡乎淵
曰否然則奚誤曰海棠患無香獨静南者有香非佳郡
[017-18b]
而何故昌號海棠香國土人云地宜此花易植易蕃郡
治香霏室一老樹重趺疉萼每花或二十餘瓣花氣穠
郁餘不能及也 志云縣之東禪寺有宋徽宗手碑西
禪寺晉永和建寳頂寺唐栁本曽學呉道子筆意環崕
數里鑿浮屠像竒譎幽怪古今所未有也 志又云老
君洞在治東南三十五里玉口山巔洞𢎞敞可容十餘
人内石牀石臼丹竈尚存洞巔一隙透明有泉自石罅
中流出山麓惟一小徑可通相傳老子煉丹于此 又
[017-19a]
云寳珠溪在治南四十里唐貞觀時漁人郭福者夜捕
魚見水際有光即之有蚌如斗剖得珠徑寸獻之太宗
賜以積善井碑碣存 又云北巖在治北三里唐韋君
靖建砦其上曰永昌有石刻沿巖皆浮圖像輿地碑目
云吴季子墓碑在北山相傳以為孔子書開元中殷仲
容奉詔摸搨大厯中蕭定移刻潤州有張從申題其後
又云髙祖大風歌碑在北山又云古文孝經在北山凡
二十二章與今文十八章小異王象之曰今文先出於
[017-19b]
漢初而古文與尚書同出於孔子壞宅今文已盛而古
文獨不列之學宮惟孔安國馬融為之傳及明皇注今
文十八章孝經古文益微矣司馬光范祖禹皆曽繳進
光謂始藏之時去古未逺其書最真祖禹又為之説亦
云古文廣得其正 碑目又云唐韋君靖碑在北山乾
寧二年静南令胡密所作按胡密永昌寨碑云永昌寨
者君靖韋公所建也頃乾符之際天下騷然旱蝗相仍
兵戈四起公覩兹遐僻民不聊生遂合置義兵安户口
[017-20a]
抑强扶弱務織勸農足食足兵以殺去殺自黄巢侵陷
京闕鑾輿出幸成都四海波騰三川鼎沸韓秀昇勃亂
黔峽侵軼巴渝公廼統率義軍討除逆黨値秀昇盡挽
舟檝圍逼郡城公廼詳度機宜上下欄截依山排陣背
水布兵兩面夾攻從中剪撲賊勢大敗我武維揚渝牧
田公備錄聞奏迺進忠節檢校御史大夫除拜普州刺
史値川師效逆帥臣専征公又収復合州絶其枝蔓加
右散騎常侍拜合州刺史洎鄭雄僕射失律廣漢山行
[017-20b]
章尚書攻圍當州故太尉顧公屢降命㫖頻招延應公
統領精鋭二萬餘人䖍告蓍龜申令士卒並破二十七
砦殺戮五萬餘人上聞偉績特加檢校工部尚書拜當
州刺史充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揮使加刑部尚書右僕
射公以臨郡歲乆廼思退居上表陳情宸衷未允特㫖
量留加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左僕射扶風縣開國男食
邑三百戸屢啣鳯詔裒剖魚符政懋潁川化隆河内邑
有箱倉之咏俗多襦袴之謡求瘼之念彌堅去害之心
[017-21a]
益切其於駕馭英傑取舍毫釐重仁義如丘山輕金帛
如泥滓憐孤恤老濟弱扶危行旅於歸逺邁鄭莊之驛
遊人若市悉登漢相之門其拯綏四方乃如此也每遇
良辰羙景月夕花朝張管絃以追歡啟華筵而召侶周
旋有禮揖遜無譁罇爼不空座客常滿王衍之氷壺轉
瑩嵇康之玉岫寧頺其禮讓謙恭有如此也至若立功
立事為國為民或身提黑槊或坐運𤣥機身先士卒首
挫兇徒謀必十全舉無遺筭其剛毅果敢又如此也當
[017-21b]
夫賞功訢罪激濁揚清甄奬功勤黜棄私黨三異感德
萬衆歸心其恩威刑賞有如此也公以海濤未息雲陣
猶横常願驅脅安置左綿載實倉庾奔衝遂府使牒呼
逼邊檄征行然士馬雖精如栅砦未固何思大易習次
之義徴王公設險之辭廼於景福元年歲春月卜築當
鎮西北維沿岡山建寨兹山也上摩掩靄下抗平原矗
似長雲萃如斷㟁崕獻重疉磴道﨑嶇一夫荷戈萬人
失據由是芟薙草萊相度地形人力子來畚鍤雲至連
[017-22a]
甍比屋萬户千門髙亢濬流烟籠粉堞霧捧朱樓龍吟
笳角之聲雷動鼓鼙之響而又良工削墨心匠設規築
城堡二十餘間建敵樓二十餘所遥瞻天際非龜城之
可倫髙倚雲間豈蜃樓之能擬其上則飛泉迸出緑水
滂流崢嶸一十二峰周廻二十八里葢造化之凝結豈
金湯之比倫況糧儲千年兵屯萬數遐邇徴休軍民胥
慶耕織無妨徭役不缺可謂一勞永逸有備無患者矣
其軍中節級將校等賢深逹機略博識古今有如同志
[017-22b]
弟兄異姓骨肉一心報國戮力從軍咸奉渥恩皆沾爵
賞或崇帶劍或位専城或榮授金貂或職兼霜憲雅荷
際㑹允屬休明請列署石衘庶不墜勲業云爾乾寧二
年乙卯十二月朔日癸未十九日辛丑記
 
 
 
 蜀中廣記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