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68 北河紀-明-謝肇淛 (master)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北河紀卷八


  明 謝肇淛 撰


  河靈紀


  夫龍圖授舜元甲獻姬是以先王祭川先河後海河之
為靈其所繇來長逺矣固非漢武好祠而始沈馬於瓠
子也北河之濵壇宇無數然非効靈河渠即先師之廟
釋老之宫皆不敢録紀以河名而旁及非鬼懼其諂也
[008-1b]
大濟神廟在兖州府東闗金口壩上府正官以春秋祭
享汶河神廟在堽城壩成化十一年建奏請勅封春秋
秩祀本司主之泗水神廟在泗水縣陪尾山宋封仁濟
侯國朝改今稱歲以二月二日有司致祭漕河神祠舊
在濟寧州天井閘上萬厯二十七年移於河東漕運總
府有司春秋致祭州境復有渚湖神祠汶水神祠大望神祠洸水神祠泗水神祠百泉神祠
濟水神祠舊志但列其名不詳所在龍神廟一在南旺湖上奉勅建春秋

秩祀主事主之一在濟寧城南門外一在戴村壩一在
[008-2a]
堽城壩左一在坎河口新河神廟在南陽鎮嘉靖四十
四年建禹王廟在南旺分水口北岸正徳十二年建宋
尚書祠在分水龍王廟西祀尚書宋禮以侍郎金純都
督周長配享濟寧州同潘叔正汶上老人白英侑食正
徳七年建春秋祭報功祠在天井閘東治河功臣尚書
宋禮平江伯陳瑄萊陽伯周長侍郎金純春秋秩祀總
河主之白老人祠在戴村龍王廟後祀老人白英萬厯
二十六年建感應祠在沙灣祀大河之神景泰間勅建
[008-2b]
仍加封朝宗順正惠通顯靈廣濟大河之神其左祀䕶
國金龍四大王及平浪侯晏公英佑侯蕭公以春秋二
仲及起運運畢凡四祭北河郎中主之大河神祠在八
里灣俗呼為八里廟景泰四年勅建歲時致祭與沙灣
同顯惠廟在張秋城北祀真武及東岳文昌三神像𢎞
治間勅建東西兩廡祀龍王五及晏公蕭公耿公三神
像歲時致祭與沙灣同韓公祠在張秋城南祀管河通
政韓鼎劉公祠在顯惠廟後祀兖州管河同知劉福龍
[008-3a]
王廟在崇武驛北河東岸羊使君廟在東昌府城東使
君逸其名後晉開運二年守博州河決城欲沒使君祀
天冀以身代民災乃投水死水患迄息百姓徳之立祠
晏公保運祠三所俱在臨清州一㑹通閘一南板閘一
新開閘洪濟威惠王廟在衛輝府百門山下御水發源
之所元至元間封孚應通利王廟在館陶縣西南二里
以祀水神五龍祠在夏津縣西南二十里龍王廟在呉
橋縣南門外龍王廟在興濟縣東十里分水龍王廟在
[008-3b]
青縣坌河口滹沱河衛河交㑹之所景泰三年歲次壬
申九月庚申朔初三日壬辰皇帝謹遣太子太保兼都
察院左都御史王文祗捧香帛以太牢致祭於朝宗順
正惠通靈顯廣濟河伯之神曰兹者河流泛濫自濟寧
州以南至於淮北民居農畝皆被墊溺所在救死不贍
朕實傷切於懷夫朕為民牧神為河伯皆帝所命今河
水為患民不聊生伊誰之責固朕不徳所致神亦豈能
獨辭必使河循故道民以為利而不以為患然後各得
[008-4a]
其職仰無所負而俯無所愧專候感通以慰懸切謹告
景泰四年歲次癸酉二月戊子朔二十一日戊申皇帝
遣刑部尚書薛希璉以太牢致祭於朝宗順正惠通靈
顯廣濟河伯之神曰兹者漕河東注不循故道遣人脩
築屢見頺決民徒用力而不得濟神視其患忍不恤乎
兹特加封神為朝宗順正惠通靈顯廣濟大河之神尚
翼神休順正河道民得享無窮之利神亦著莫大之勲
專候感孚以慰䖍禱尚饗景泰六年歲次乙亥朔越三
[008-4b]
日丁丑皇帝謹遣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徐有貞奉香帛
牲醴之儀專禱祀於朝宗順正惠通靈顯廣濟大河之
神曰恭承大命重付𦕈躬民社所依災祥攸繫志恒内
省政每外乖兹者雨澤不敷河流災浹舟船淺滯禾稼
焦萎疾患由臻公私所病究惟所自良有在兹然因咎
致災固朕躬罔避而轉患為福實神職當專夫有咎無
勤過將惟壹而轉患為福功孰與均特致懇祈幸副懸
望謹告隆慶六年某月日勅遣總河副都御史翁大立
[008-5a]
致祭於大濟之神曰邇者水災異常殃及黎庶良軫朕
懷兹特遣官祭告惟神鑒祐永福邦民謹告隆慶六年
六月癸亥勅遣總河僉都御史萬泰致祭勅封金龍四
大王之神曰兹者漕河横溢運道阻艱特命大臣總司
開濬惟神職主靈源功存黙相式用遣官備申祭告伏
望鑒兹重計紓予至懷急竭洪瀾佑成羣役俾運儲以
通濟永康阜於無疆謹告隆慶六年歲次壬申六月乙
卯朔越五日已未皇帝遣總理河道兼提督軍務兵部
[008-5b]
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萬㳟致祭於分水龍王
之神兹者漕河横溢運道阻艱特命大臣總司開濬惟
神職司水道捍患禦菑式用遣官備申祭告端望監兹
重計紓予至懷急靖洪瀾佑成羣役俾運儲以通濟永
康阜於無疆顯惠廟祭文同隆慶六年歲次壬申六月朔越五
日已未皇帝遣總理河道兼提督軍務兵部左侍郎兼
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萬恭致祭於工部尚書宋禮兹者
漕河横溢運道阻艱特命大臣總司開濬惟神功存運
[008-6a]
道廟食明時凡前事之不忘洵後人之表式是用遣官
備申祭告所望監兹重計紓予至懷急靖洪瀾佑成羣
役俾運儲以通濟永康阜於無疆以刑部侍郎金純都
督府都督周長配享


  孚應通利王碑記    元都士周


  御河者古永濟渠也按史書隋煬帝大業四年春正月
發北河諸軍百餘萬穿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河北通
涿都七年春二月帝御龍舟渡河入永濟渠夏四月臨
[008-6b]
朔宫徴天下兵㑹涿郡擊髙麗後巡幸徃來多由於此
今名御河葢更之也爰及遼金皆都於燕國朝開闢以
來以燕為大都厯代因之以為江河南北血脉通逵要
路轉漕之功商賈之利不為不多矣自江南平定混一
區宇又開㑹通河至臨清北横截而出於此後南方諸
國貢賦數道錢糧殊無壅滯悉達於京師其利溥哉瀕
河上下津渡之處多有孚應通利王之祠土人祭之甚
嚴神靈應之亦速館陶縣西約二里許故隄上舊廟其
[008-7a]
所從來逺矣經兵火焚蕩俱盡惟餘瓦礫而已故行軍
千戸濮州太守叚侯暹於庚子年間適為館陶縣令以
府公之命即於故址剏起正殿命工塑像廟貎粗備至
元己巳増脩獻殿三間是年又脩神門一座至元二十
年河倉副使鄭彬及鄉社諸公重加修飾仍粧繪塑像
煥然為之一新大徳三年起葢兩廡七年増置庖厨八
年重修山門凡廟中所須之物至是皆完美矣司倉劉
祚者持館陶縣儒學教諭杜承祖之狀求僕為文以次
[008-7b]
第之僕方承乏教授東昌聞説斯美嘆曰水利大事也
敬神大節也有國家者不可須臾而忘也況諸侯於境
内山川歲時致祭凡有水旱則禱之御河在館陶最近
不惟人得其利乂常嚴設隄防一有不密害亦隨之暗
中必有神為之主豈可不敬也哉故叚侯為守土之官
知所先務首加意焉上之化下如風之偃草至今鄉中
豪右勤勤於斯修飾潤色至於大備而後已豈不有所
以哉雖然數公勤力於前至今六十餘年矣葢大小事
[008-8a]
功成敗興廢皆有一定之數其間亦在人為勤惰有以
致之也若無跡可見後之人惡知之劉祚乃能於功成
之後作此一舉著之金石垂之後世俾為官民者則而
傚之豈不偉哉僕鄉里晚進雖空疎不才義之所在故
樂為書之銘曰御水湯湯源逺流長達於滄海灌以衡
漳自㑹通合南接荆揚轉漕便國貿易通商所王何神
孚應通利處處有祠享祀百世館陶廟基兵塵瓦礫叚
侯創功杜君協力廟貎既壯神像斯工鄭魏黄李杜馬
[008-8b]
楊宫相繼大備鄉社所同劉祚立石傳之無窮


  洪濟威惠王廟碑     李 謙東阿人學士


  至元二十一年閏月辛巳中書省奏禮部言衛輝路共
城縣北五里所百門山有泉出其下御水發源實本諸
此源故有廟歲旱祈禱甘㴻隨應前代嘗封王爵謚曰
威惠逮及聖朝未䝉加贈殆未盡咸秩無文之義集翰
林禮官議咸謂加封洪濟威惠王於典禮為宜制可三
十一年衛輝路總管府判官兼司稻田井徳常上言洪
[008-9a]
濟威惠王廟歲久傾圮寖至不支宜命有司更葺㑹其
年四月乙未詔名山大川載在祀典者所在長吏擇日
致祭廟宇損壞者官為修理其十一月工部符奉堂帖
報下趣如乙未詔乃檄知州司仁躬董其役監路塔失
帖木兒總綱紀之揆功庀役徴匠者役徒備器執用畢
㑹祠下首葺前後殿次及顯佑公祠五龍祠廟廡神門
庭峙二亭一以注香一以表儀神門外為亭三合為楹
五十有竒瓴甓損缺者榱桷腐敗者皆撤而更之完飾
[008-9b]
神像塗塈漫漶崇其基址甓其階砌以至戸牖欄檻之
屬咸一新之經始於元貞改元之九月落成於明年三
月靡官錢寶鈔四千七百餘緡自井徳常之言發之其
發民趣功相與翼賛則監輝州玉石帶馬合馬知州繼
至者劉廙判官朱仕榮吏目紀好謙韓從凱皆與有力
焉府判井徳常知州司仁以志歲月為請竊惟山川之
祀見於書曰望秩禮有天下者祭百神凡山林川谷能
出雲為風雨見恠物皆曰神其祭之之制則五岳視三
[008-10a]
公四瀆視諸侯餘視伯子男歲凡四祭以貍沉順其性
百門水於衛為巨浸一出奫淪數里畎畝而㑹之灌溉
不啻千頃地敏秔稌収入畝鍾江南未下時輸貢之外
諸郡國醪醴粢食皆於是取足其下流合諸水疏為大
川延亘千有餘里厯郡國數十所在倉庾節級轉運畢
達京師與夫清滄醎醝不煩輦致漕給梁魏其為利不既
博矣乎當夫常暘為菑雨澤愆爽誠徳感召其應如響
然則國家億載之利生民龎洪之澤王之所以隂相者
[008-10b]
厥功茂哉無徳不報尊其明靈加號飾祠宜矣敢叙述
寵章奉宣神徳其辭曰百門之山泉出其趾澤浹一方
利通千里其澤維何嘉蔬茂止豐年髙廪萬億及秭其
利維何京國之紀方之舟之衍我儲㣥昭昭神功耿耿
神社嘉號未稱曷章徳美對揚徽命作新廟祀何福不
降何災不弭祐我邦家阜我生齒千秋萬古傳休無已
大徳三年七月望日立


  重建㑹通河天井閘龍王廟碑記陳文大學士


[008-11a]
  濟寧州城南東去五十歩有閘曰㑹源北導汶泗洸濟
之水皆合於閘東折而入㑹通河河經石佛師莊魯橋
諸閘徐州吕梁三洪合衆水而東入於淮閘剏於元歲
久復新國朝因之更名天井凡江浙江西兩廣八閩湖
廣雲南貴州及江南直𨽻蘇松常鎮揚淮太平寧國諸
郡軍衛有司歲時貢賦之物道此閘趨京師徃來舟楫
日不下千百舊有金龍四大王廟凡舟楫徃來之人皆
祈禱之以求利益歲久頺毁前總督漕運石㕘將湯公
[008-11b]
節俾衛州官屬及郡之義士捐資以更新之經始於正
統戊辰十月三日至臘月而廟成三間五楹髙二丈一
尺廣三丈四尺深二丈三尺視舊廟基址規模葢寛廣
壯麗數倍矣廟既成而神未有像㑹冬官主事益都劉
公讓來理閘事乃募徃來之好義者助緡循舊塑神像
坐立凡七及其門户牕牖與几席供具未備者悉宜新
之予時總督浙江糧餉七十餘萬石載巨舫凡四千俱
經是閘感神隂相得以無虞於是謁神廟而拜焉考之
[008-12a]
元都水監丞張侯重建濟州㑹源閘既成立河北龍君
祠入故都水少監馬之貞兵部尚書李粤魯赤中書斷
事忙速祠三以迎休報勞而此廟未詳剏於何時今諸
祠皆廢是廟獨存或者謂即龍君祠之一予厯觀自吕
梁徐州以達臨清凡兩岸有祠皆祀金龍四大王之神
今之神祠雖不可考而厯代祠祀如此謂非隂相黙佑
有功徳於民者能如是乎劉君恐其久而事無所稽屬
為文以勒石遂為之記


[008-12b]
  重修顯惠廟記畧     張天瑞清平人春坊庻子


  𢎞治癸丑春河決張秋阻漕道壞民田於時九重宵旰
抱瓠子之憂遣重臣築塞之工成而更名曰安平仍賜
祠祠河神祠名顯惠適當決口地故沮洳而雜以薪楗
居無何土悉龜坼祠幾圯越八年庚申冬吾同年韓君
廷器實來蘄重新之則具疏聞上報曰可明年辛酉春
乃檄東昌府倅王珣等先後尸孱鳩之役凡土之疏惡
者地之污萊者與堧埆之頺圮者悉歩杵而寸斵之凡
[008-13a]
實地南北四十八丈東西三十丈有畸益撤黄陵岡守
隄繇二百人填廟後河身五十餘丈而加柔焉先是東
廡有祠祠熒惑西廡有祠祠子姆良無謂至是祠熒惑
於東街别為殿三楹革名錫𦙍祠以祠子姆又為楹東
嚮三藏儀仗西嚮三藏祭器鐘鼓樓各一翼列左右以
相嚮廟初惟一門來謁者行墀道上幾於䙝於是鑿兩
堧而門焉又為東西廡以祀河神之凡當祀者像二十
倣東坡徐州黄樓之遺意瀕河之厓聚土為山命曰戊
[008-13b]
巳葢有厭勝之意焉環植竹栢楸榆數百本祠成翬如
翼如輪焉奐焉禱禳者駿奔而至神亦屑焉若見其景
光是役也鼻工於辛酉之春落成於壬戌之冬其經營
勞徠秋毫皆廷器力也君名鼎家世陜西慶陽合水人
成化辛丑成進士舉厯左司諫通政㕘議尚寶卿至今
右通政為人抗節敢言忠公端謹古稱寵辱不驚者葢
庶幾云爾


  宋尚書祠堂記      李 鐩工部尚書


[008-14a]
  𢎞治甲子夏鐩為工部左侍郎孝宗敬皇帝遣徃山東
議處守臣所言漕河事鐩馳入其境稽古考迹知漕河
元故運河也元復有海運者葢河之制尚弗善也國朝
洪武中河決原武過漕入於安山漕河塞四百里自濟
寧至於臨清舟不可行作城村諸所陸運至於徳州永
樂初太宗皇帝肇建北京立運法自海運者由直沽至
於京自江運者浮於淮入於河至於陽武陸運至於衛
輝又入於衛河至於京當是時海險陸費耗財溺舟歲
[008-14b]
以萬億計已而上命工部尚書宋禮修元運河發濟兖
青東民十五萬人登萊民願役萬五千人疏淤啟隘因
勢而治之禮用老人白英計作壩於戴村横亘五里遏
汶勿東流令盡出於南旺乃分為二水以其三南入於
漕河以接徐吕以其七北㑹於臨清以合漳衛塞河口
於曹鄆濬河灣至曹故道以行水葢漕河之廢自二患
生焉河善決則淤水病涸則滯自是漕河成而海運廢
矣祭法曰有功於民則祀之鐩因陳禮之功可祀也遂
[008-15a]
請勅下有司工部主事王寵又言刑部侍郎金純都督
周長佐禮之勞宜不可冺今上皇帝嗣位之六年俞鐩
等之請命於南旺分水祠禮而左右以純長配有司并
祠平江伯陳瑄而純長之位亦紊又六年工部郎中楊
淳始釐正如制淳暨主事王鑾來徴予言夫人臣之奉
國事也冨才者創之慎慮者守之徒守者蠱事而敝國
數創者棼政而煩民是故俗之所厭聖人不强行民之
所安聖人不亟改徃者守臣欲改汶疏洸求利於漕不
[008-15b]
亦鑿乎夫宋公之治漕河也因元哲臣之迹采今達民
之謀相流泉之宜操獨決之智因民之欲避民之勞嗣
是者置閘以防洩蓄湖以永灌引泉以備涸時浚以殺
淤漕河大成萬世之利也夫慮淺者易動尚竒者好更
昧於事者恒作忍於民者喜役故事之敝也柔者廢剛
者僨予待罪三朝備員卿末今老且病行將明農以待
盡因公祠事之成僭以是而為後之君子告焉宋公字
大本河南永寧人金公泗州人累官刑部尚書周公天
[008-16a]
長人封萊陽伯謚忠毅亦一時名臣祠之建經始於正
徳七年春落成於十一年冬廟宇廊廡垣墻具備别刻
於記石之隂


  重脩報功祠記      萬 恭


  濟寧故任國地當濟洸沂泗之交唐武徳中尉遲敬徳
為盧龍節度使苦北地餉道之絶乃開吕梁夫吕梁者
非孔子所舊觀龍門者尉遲公以其險類真吕梁故藉
名如東坡赤壁者云遡四百里而上及任為天井閘閘
[008-16b]
故尉遲公所建特堅緻不敗底石博厚專車刻云大唐
武徳七年尉遲敬徳建而今治河者誤為元人分水創
建非也元肉食者鄙襲唐人之誤餉上都向天井而分
水焉夫濟寧地聳與徐境山巔齊洵勢便形利矣迺仰
視南旺而南旺地聳又與任城大白樓岑齊激水而逆
諸南旺凡九十尺胡可分水宋司空則從南旺分流而
古天井閘故在然委也非源也報功祠逆濟寧南門而
峙沂泗流於右汶濟流於左皆滙於祠之前方折千二
[008-17a]
百里而入於安東注於海則報功祠實扼濟洸沂泗諸
水而襟帶於任載在祀典以報諸水神及宋司空而下
治河諸臣之功無有佚墜隆慶壬申河敗餉道不支天
子召臣恭治水河平遂命臣恭禋報功祠將事徘徊葢
敗垣頺楹就圮矣余為有司言此何以章國家之祀典
而續尉遲公宋司空之雄圖乃以壬申五月治河臣後
祠六月治水神前庭七月治二碑亭八月治垣及門明
年二月堙門河尋丈而錮之石隄奉諭祭報功祠文建
[008-17b]
亭而勒貞珉焉葢鳥革翬飛朱棟翠甓而濟洸増長沂
泗増深矣二月坎河石灘適成汶水洋洋東奔觸祠如
騰驤運河西馳掠祠如貫魚余乃登太白之樓俯南池
之流亂沂泗迎汶濟顧張都水使者嘆曰洋洋乎巍巍
乎唐人創之無王㑹之盛元人繼之無建瓴之便宋司
空乃振長䇿招四方而侈王㑹居髙而建瓴水余與君
復堙坎河役全汶以南浮長江大河之舟楫而帆檣萬
里簫鼔揚波令唐人有遺算而元人無全功是祠也天
[008-18a]
壤俱弊可也


  重修龍王廟碑記     傅光宅聊城人御史


  東平戴家廟閘有龍王廟正徳八年建歲久傾頺無以
妥神靈司城傅君鼎新之規模宏敞益増於舊而威神
赫奕侍衛森嚴庭宇肅清金碧輝映儼然披海藏而覩
娑竭之宫也葢嘗讀易爻之六乾皆稱龍徳孔子見老
𣆀賛以猶龍夫龍之神靈其飛騰變化利澤寰宇不可
測識矣況龍而有王又神力功徳為羣龍主其呼吸為
[008-18b]
風雲喜為雨露怒為雷霆行為江河止為淵海尤非可
為擬議者據内典稱有大福徳者為龍王亦或權伍大
士見身行化至興雲致雨開江導瀆各有司存龍又八
贊一贊讓如來教法者故國家江河之側各有勅建廟
宇其民間私建者尤重良以龍王功徳利澤在人間者
無量也雖然神豈無望報於人哉精神感通神人無間
睹廟貎而生敬假瞻拜以致誠可以悔過遷善滅罪造
福轉旱潦為時若通壅閼為安流神之應之㨗於影響
[008-19a]
矣是舉也於祀神可以明敬於澤物可以明仁於捐財
可以明義於繩武可以明孝以是祈福祐而衍祚𦙍寧
有窮哉余於司城有兄弟之雅故因記其事而廣其意


  重新分水龍王廟記    馬玉麟長洲人工部主事


  龍於天地間為物最巨記禮者列於四靈其興雲致雨
變化窈㝠簸弄江海之狀疑非人力所能御也意必有
河嶽之英靈黙宰於其間俾之時其出沒制其横逸而
[008-19b]
人特未之見耳葢古者有豢龍氏龍非可擾而豢者名
曰豢龍計其人必有驅雷鞭霆駕風役雨之術疑於莊
生所謂真人者今之龍神得非古豢龍氏之流歟抑豢
龍氏沒天帝命以為神使主龍事歟大江以北起𤓰歩
至黄河龍神隨地有廟而神廟於黄河為最盛神亦與
黄河為最靈漕艘商舶日徃來者以千計河性湍悍善
壞舟一遇風濤震蕩舟人束手無措徃徃呼號於神以
求救倐忽風順浪恬挂席千里葢余目擊而心駭者數
[008-20a]
矣是豈無神以主之歟藉令無神烏能傾動一世之民
而尸祝之歟南旺舊有分水龍王廟萬厯八年余初蒞
任百務未舉志於鼎新而未暇也明年二月大宗伯新
㑹潘公至曰疇昔室人夢與神語願助餘貲子其為我
新之余唯唯於是亦捐餘貲擇日命工飾其廟貎潔其
堂廡始於四月十五日而畢工於二十七日葢百年之
故址煥然一新而神靈益妥矣抑聞之志云南旺視他
地為特髙號曰地脊勢若建瓴此汶水所由分也繇斯
[008-20b]
以談昔人立廟之意豈非以兹地之水易洩而難蓄而
覬神隂相其源流也耶國家歲漕五百萬石給京仰賴
㑹通一河而南旺僅以汶泗諸泉之水供五百萬石之
運㣲神力孰能保障於無虞也葢黄河之水多潰決而
龍神顯濟常在風濤之間運河之水多淺澁而龍神響
應常在旱涸之日其神同其功同然則龍神之廟祀遍
天下豈徒以其禍福可畏而斯民羣趨之已哉是宜有
記記成而作迎享送神之辭辭曰神之遊兮九河駕兩
[008-21a]
螭兮委蛇陳桂醑兮雜蘭肴奏雲璈兮吹洞簫女巫進
兮屢舞風肅肅兮堂廡日將暮兮睠予澹忘歸兮徐徐
泗之泉兮汶之水流斯㑹兮萬國倚願泉源兮常沛俾
漕河兮永賴千萬禩兮神功國報事兮攸同


  通政韓公祠碑記     馬中錫故城人都御史


  先帝之十有三年冬通政使司右通政韓公鼎奉璽書
提督河道駐節安平鎮鎮臨運河即元之㑹通河也成
祖駐蹕於燕謂海運有風濤之險南北漕舟俱由江淮
[008-21b]
迤邐是河以達於都於是河水始有淺隘之患議者乃
濬南旺湖以瀦衆水秋冬之交蓄之以備漕春夏之際
洩之以濟河然後千料萬斛之舟可以通行為永世之
利此則㑹通河之大較也第歲久法隳湖漸淤塞蓄水
既少洩水遂㣲而河淺舟澁漕運不通有國者病之韓
公甫下車即考前志詢故老具得其實故其治安平也
先南旺而次㑹通修牐壩以節水之流築隄堰以防水
之潰塞決口以止水之衝設斗門以通水之變造浮梁
[008-22a]
以濟水之險建神祠以妥水之靈剏官厰以儲水之材
復墊田以免水之患奠民居以償水之失起辛訖乙五
年之間經畫措置夜以繼日不遺餘力而其竹木麻葦
鐵石磚灰諸料以及工食之需所費不貲又未嘗一毫
或擾於民鳴虖亦難矣哉湖水既充河道遂濟漕販俱
通官民兩便是上有功於國而下有徳於民也今上軫
念其勞即位之初擢通政使勅管易州柴厰韓公既去
鎮之賢豪若馮儀等數十百家感慕無已相率庀財鳩
[008-22b]
工立生祠於鎮而塑像其中以寓不忘之意復礱巨石
請予文記之夫生祠起於後世非古典也持是報徳不
幾於瀆禮乎然唐狄文惠公宋韓忠獻公皆嘗宦於魏
州而有生祠二公正人當時視此宜其自以為瀆或能
止之而卒未聞而其時抑豈無稽古知禮之士亦未聞
有病其瀆而訾議之者則生祠果不在所當建耶又祭
法以勞定國及法施於民者皆祀之今韓公督河之功
著於生前為國為民厯厯若此身後當不在祀典邪況
[008-23a]
其由名進士厯給諫尚寳累陞今官將來位遇豈愧前
修然則生祠義起固當亦如二公不自以為瀆而止之
而人復不以為瀆而訾之矣安平舊名張秋屬兖州魏
州即今大名相距甚邇今祠古祠又不當竝傳於無窮
邪敢以是告儀等俾歸而鑱諸石


  重修大河神祠碑記    謝肇淛


  景皇帝時河決張秋東入海運道絶上遣都御史臣徐
有貞發山東河南丁壯萬人徃塞之渝三載始訖事有
[008-23b]
貞上言賴主上神聖馮夷効順俾十年巨患一朝永弭
臣等區區智力不及此請建朝宗順正惠通靈顯大河
神祠於八里村有司春秋祠以為常制曰可迄今百六
十餘禩爼豆蘋藻䖍共勿替葢其重也萬厯癸丑之夏
苦潦愆旬水齧隄不能以寸環隄黔首藉神休以不至
魚鱉而神之祠摧落於風雨者日益甚維時肇淛奉天
子璽書拮据河上顧視怛焉以便宜奏記當事掘偶錢
擿踐更卒而檄壽張簿曰爾士亨為神董陶埴視塈茨
[008-24a]
量金錢出入毋窳也於是不三月而告成肇淛居恒謂
今治水與古異古人之治水也一意於水而已然應龍
畫而伊闕鑿支祁鎻而淮渦安緑文既授延喜攸歸彼
大聖人也猶然以神道設教矧於今日軍國之輸十九
仰給東南四百萬石余皇銜尾貫魚咽喉涓涓一衣帶
水耳而復上䕶陵寢下衛城邑田廬計銖而授之尅晷
而責之前跋後㚄左方右員雖百神禹其如河何故今
任河事者責滋囏而神以功食報亦滋鉅以逺今上在
[008-24b]
宥以來海不揚波雖有疾風雷雨而翕河如故葢四十
二年於此矣神受天子封爵廟食無已時尚益敬共其
職以時雨暘而加肸蠁焉寧獨河臣藉手免於辠戾即
宗社軍國實式憑之祝史陳信其何媿詞之有如其不
然而徒擁虚位水滸煩有司粢盛犧牲辱國家禋祀安
用之矣是舉也御史中丞劉公士忠主其事庀材鳩工
則沈簿士亨力居多而兖王别駕沼陽榖李簿羡咸有
勞也法得書
[008-25a]









[008-25b]









  北河紀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