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68 北河紀-明-謝肇淛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北河紀卷三


  明 謝肇淛 撰


  河工紀


  漢文帝十二年冬十一月河決酸棗東潰金隄興卒塞
金堤今在濮州南迤東北抵安平鎮


  武帝建元三年河水溢於平原今德州


  元帝永光五年冬十二月河決初武帝旣塞宣房後河
[003-1b]
復北決於館陶分為屯氏河即今衛河東北入海廣深與大
河等故因其自然不隄塞也是歲河決清河靈鳴犢口
而屯氏河絶


  成帝建始四年河決潰金隄凡灌四郡杜欽薦王延世
為河隄使者延世以竹落長四丈大九圍盛以小石兩
船夾載而下之三十六日隄成改元河平堤在今安平鎮之南延亘
鄆濮


  鴻嘉三年楊焉言從河上下患底柱隘可鑴廣之上從
[003-2a]
其言使焉鑴之裁没水中不能去而令水益怒是歲渤
海清河河水溢灌縣邑三十一敗官亭民舎四萬餘所
使者賑之從許商等議故不塞詳見河議


  新莽三年河決魏郡泛清河以東數郡先是莽恐河決
為元城塚墓憂及決東去元城無水故遂不塞


  隋煬帝四年發河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永濟渠引沁
水南達於河北通涿郡名曰御河


  周世宗顯德初河決東平楊劉口遣宰相李榖監治堤
[003-2b]
自陽榖抵張秋以遏之然河決不復故道分為赤河
宋真宗咸平三年五月始赤河決擁濟泗鄆州城中常
苦水遣工部郎中陳若拙經度徙城於東南十五里
神宗熈寧元年河溢恩冀等州都水監丞宋昌言屯田
都監内侍程昉獻議開二股河以導東流司馬光是其
䇿請於二股之西置上約澼水令東東流漸深即塞北
流放出御河以紓恩冀之困從之既塞北流而河自其
南四十里許家□東決泛濫恩德諸境時方濬御河乃
[003-3a]
罷其役專治東流


  四年十二月令河北轉運司開脩二股河上流幷塞第
五埽決口


  五年二月甲寅興役四月河成深十一尺廣四百尺水
入于河決口亦塞


  八年發卒萬人自王供埽開濬引大河水注之御河以
通江淮漕運仍置斗門以時啓閉


  徽宗崇寧元年冬詔開臨清縣壩子口増脩御河西堤
[003-3b]
高三尺幷計度西堤開置斗門決北京恩冀滄州永静
軍積水入御河枯源明年秋黄河漲入御河行流浸大
名府館陶縣敗廬舎復用夫七千役二十萬餘工脩西
堤三月始畢漲水復壞之


  政和五年閏正月詔於恩州北增脩御河東堤為治水
隄防令京西路差借來年分溝河夫千人赴役於是都
水使者孟揆移撥十八埽官兵分地歩脩築又取棗强
上埽水口以下舊堤所管榆柳為樁木


[003-4a]
  元世祖至元七年役夫一千䟽浚武清縣御河八十日
竣工


  九年七月衛輝河決委都水監馬良弼與本路官同詣
相視差水夫倂力脩完之


  二十六年以壽張尹韓仲暉言遣尚書張孔孫李處巽
董夫起於須城安山之西南開河引汶水達舟於臨清
之御河其長二百五十餘里中建牐三十一度高低分
逺近以節蓄洩凡六閲月竣工役工二百五十一萬七
[003-4b]
百四十八賜名㑹通河


  二十七年遣漕副馬之貞率放罷輸運站户三千脩濬
㑹通河道易牐以石是後歲委都水監官一員佩分監
印率令史等往職廵視督工至泰定二年竣工


  大德五年詔脩灤河東西二隄用工三十一萬


  延祐元年以大船入會通河有礙餘船不得往來乃於
金溝沽頭兩閘中置二隘閘臨清置一隘閘各濶一丈
止許一百五十料船得入其後民乃造長船八九十尺
[003-5a]
甚至百尺皆五六百料比至閘内不能回轉又阻餘船
又於隘閘下約八十歩河北立二石中間相離五六十
尺如舟至量長如式方許入閘


  順帝至正六年河決九年脫脫為丞相薦都漕運使賈
魯於帝用其䇿十一年四月命魯為總治河防使是月
二十二日鳩工七月䟽鑿成八月決水故河九月舟楫
通行十一月畢工詳見歐陽𤣥記


  國朝洪武元年河決曹州雙河口流入魚臺命大將軍
[003-5b]
徐達開塌塲口入於泗


  二十四年河決原武縣黒陽山由舊曹縣鄆城兩河口
漫過安山而㑹通河淤乃自濟寧以北陸運至德州入


  永樂九年命工部尚書宋禮都督周長等發山東濟兗
青東四府丁夫十五萬登萊二府願赴工之人一萬五
千濬元㑹通河又用汶上縣老人白英計於東平州東
六十里戴村舊汶河口築壩導汶水西南流由黑馬溝
[003-6a]
至汶上縣鵝河口入漕


  王統十三年河決滎陽自開封城北經曹濮北衝張秋
潰沙灣東隄以逹於海命工部右侍郎王永和治之至
十四年五月罷役


  景泰三年以沙灣決口久不塞運道膠淺遣工部尚書
兼大理卿石璞治之五月隄成六月大雨河復決十二
月遣工部侍郎趙榮治之復遣都御史王文祭告大河
之神


[003-6b]
  四年二月築沙灣決口功成五月復大決北馬頭河岸
四十餘丈運道絶復遣䂖璞往十月命都御史徐有貞
治之始塞乃於開封金龍口筩尾廂開渠三十里引黃
河水東北入漕河以濟運


  成化間開濟寧西河自耐牢坡至塌塲口長九十里汶
水入焉改耐牢坡閘名永通


  𢎞治二年河徙汴城溢流自金龍口黄陵岡東經曹濮
衝張秋運河命刑部尚書白昻治之役夫三十五萬遂
[003-7a]
塞金龍口於滎澤開渠導河由陳潁至壽州逹於淮又
築渠堰於徐兗瀛滄之間以殺河勢


  五年河復決金龍口由黃陵岡北趨張秋絶運河而東
掠汶入海命工部侍郎陳政治之未幾政卒六年二月
以浙江布政劉大夏為右副都御史往治決河又命太
監李興平江伯陳鋭佐之役丁夫十二萬乃先䟽祥符
滎澤上流東入於淮又䟽賈魯舊河四十餘里出之徐
州支流既分水勢漸殺乃築張秋決口又於黃陵岡之
[003-7b]
東西築長堤各三百餘里金龍口之東西築長堤各二
百餘里於是黄河東流經歸德徐州逹於淮而張秋之
決遂塞八年二月河功成賜鎮名曰安平大夏等陞賞
有差


  十四年二月以通政韓鼎言築安平鎮顯恵廟地基幷
瀕河堤岸


  嘉靖三十一年大水衛河決工部員外郎周思兼督衆
築塞之


[003-8a]
  四十四年七月河決曹縣自棠林集以下分為二支其
北一支遶豐縣華山出飛雲橋至湖陵城口漫入昭陽
湖沽頭一帶運河湮塞命工部尚書朱衡治之先築馬
家橋東隄五十餘里遏河使出飛雲橋盡入於秦溝乃
開新河自南陽至留城一百四十一里河患始息


  命都御史王文治河勑景泰三年


  勑曰近聞南京地震江淮以北直至濟寧水漲渰没禾
稼逺近乏食或至流移及東昌府接連河南地方往因
[003-8b]
黃河奔潰北流散漫衝決漕河隄岸阻滯官民運輸雖
嘗遣人脩濬尚未有經久計此皆朕所晝夜在心不遑
寢食者也朕以爾為憲臣之長素有幹濟之才特命往
理其事凡所至處茍有可以安輯國家拯濟生民通順
河道一切興利除害之事悉聽爾廣詢博訪便宜而行
有應奏請及與山東河南廵撫方面府州縣及公差官
員會同計議從長處置者竝聴議行務在停當舉之有
益行之無弊凡前數事為之果有成效爾即具奏還京
[003-9a]
爾其欽承朕命毋怠毋忽


  命户部侍郎白昻治河勑𢎞治二年


  勑曰近聞河南黄河泛溢自金龍等口分為二股流經
北直𨽻山東地方入於張秋運河所過閘座間有渰没
隄岸多被衝塌若不趂時預先整理明年夏秋大水必
至潰決旁出有妨漕運所繫匪輕今以爾曾監督工程
績效著聞特改前職馳驛㑹同山東河南北直𨽻廵撫
都御史督同三處分廵分守幷知府等官自上源決口
[003-9b]
至於運河一帶經行地方逐一踏㸔明白從長計議脩
築䟽濬應改圖者從便改圖各照地方量起軍民人夫
趁時興工務要隨在有益各為經久不可虚應故事仍
須禁約所司毋得指此妄加科𣲖騷擾地方凡用工軍
夫皆須撫恤周備毋令下人逼廹剝害違者輕則量加
懲治重則送各該問刑衙門問理爾為朝廷重臣受兹
委託尤須晝夜用心躬親勤勞博采衆長相機行事務
使軍民不擾工程易集斯為爾能事完之日爾即回京
[003-10a]
仍將修過緣由幷用過工料數目造册奏繳以憑查考
故勑


  命工部侍郎陳政治河勑𢎞治五年


  勑曰朕聞黄河流經河南山東南北直𨽻平曠之地遷
徙不常為患久矣近者頗甚葢舊自開封東南入淮今
故道淤淺漸徙而北與沁水合流勢益奔放河南蘭陽
考城山東曹縣鄆城等處俱被渰没勢逼張秋運道潦
水一盛難保無虞廷臣屢請脩濬且言事連四省不相
[003-10b]
統攝須得大臣總理庶克濟事今特命爾帶同本部員
外郎陶嵩署員外郎事張謨前去會同各該廵撫廵按
督同布按二司直𨽻府衛掌印并管河官自河南上流
及山東直𨽻一帶直抵運河躬親踏勘計議何處應䟽
濬以殺其勢何處應脩築以防其決㑹計樁木等料若
干着落各該軍衛有司措辦然後相度事勢緩急工程
大小起倩附近民相兼在官人夫趁時用工務使民患
消弭運道通行不可虚應故事然此係國家大計凡事
[003-11a]
有相闗及勑内該載不盡者聴爾計議停當便宜而行
文武職官敢有怠慢誤事者輕則量情責罰重則文職
五品以下徑自送問四品以上幷方面軍職參奏爾受
兹重託尤當晝夜籌畫勉圖成功仍撫恤下人使皆樂
於趨事則工易完而人不怨斯無負委任其勉之故勑


  命副都御史劉大夏治河勑𢎞治六年


  勑曰朕聞黄河自宋元以來與淮河合流由南清河口
入海所經河南山東南北直𨽻之境遷徙不常屢為民
[003-11b]
患近年汴城東南舊道淤淺河流北徙合於沁水勢益
奔河南之蘭陽考城山東之曹縣鄆城等處俱被渰没
逼張秋有妨運道先命工部侍郎陳政㑹同各該廵撫
廵按等官設法脩理今幾半年未及即工而政物故有
司以聞朕念古人治河只是除民之害今日治河乃是
恐妨運道致誤國計其所闗係蓋非細故且聞陳政所
行多有非宜故詔有司㑹舉僉以爾大夏名聞故特陞
爾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往理其事爾至彼先須案查
[003-12a]
陳政所行事務酌量其當否當者緒續之否者改正之
會同各該廵撫廵按都布按三司及南北直𨽻府州掌
印官竝管河官自河南上流及山東兩直𨽻河患所在
之處逐一躬親踏勘從長計議何處應䟽濬以殺其勢
何處應脩築以防其決及㑹計椿木等料有無而設法
分派軍民夫役多寡趁時起集必須相度地勢詢訪人
言務在萬全毋貽後患然事有緩急而施行之際必以
當急為先今已春暮運船將至勑爾即移文總督漕運
[003-12b]
廵河管河等官約㑹自濟寧循㑹通河一帶至於臨清
相視見今河水漫散其於運河有無妨礙今年船往來
有無阻滯多方設法必使糧運通行不至過期以失歲
額糧運既通方可遡流尋源按視地勢商度用工以施
䟽塞之方以為經久之計必須役不再興河流循軌國
計不虧斯爾之能此係國家大事凡勑内該載不盡事
理爾有所見或人言可采聴爾便宜而行一應文武職
官敢有怠慢誤事者輕則量情責罰重則文職五品以
[003-13a]
下徑自送問刑衙門問理四品以上竝方靣軍職參奏
爾受朝廷重託尤當畫夜籌晝勉圖成功不許茍且麤
率勞民力於無用糜財用於不貲以致生他變仍須撫
恤下人使皆樂於趨事則功易完而人不怨斯無負於
委任其勉之愼之故勑


  命平江伯陳鋭等同劉大夏治河&KR0897𢎞治七年


  勑曰朕惟天下之水黄河為大國家之計漕運為重即
今河決張秋有妨運道先命都御史劉大夏往治之未
[003-13b]
見成功兹特命爾等前去總督脩理爾等至彼㑹同大
夏相與講究次第施行仍㑹各該廵撫廵按幷管河官
自河南上流及山東直𨽻河患所經之處逐一躬親踏
勘從長計議何處應䟽導以殺其勢何處應補脩以防
其決何處應築塞以制其横潰何處應浚深以收其汎
濫或多為之委使水力分散以瀉其大勢或䟽塞竝舉
使挽河入淮以復其故道雖然事有緩急而施行之際
必以當急為先今河既中決運渠乾淺京儲不繼事莫
[003-14a]
急焉爾等必須多方設法使糧運通行不致過期以虧
歲額斯爾之能然此乃國家大事或勑内該載不盡事
理爾等有所見聞聽爾便宜而行其一應合用竹木麻
鐵等料應役軍民夫匠人力如原先科派起集不敷方
許量添不可輕信人言過為科差恒念此時瀕河軍民
方困饑疫不幸値此大役甚不聊生萬一功不成物為
徒費或生他變悔之何及各該司府州縣等衙門委任
集辦幷借用順帶夫料等項不許推調稽違誤事有應
[003-14b]
奏聞者奏來處置其見用官屬非不勝任者不必改委
所委文武職官敢有誤事作弊者輕則聽爾量情責罰
重則文職五品以下拿送問刑衙門問理四品以上并
方面軍職參奏究治爾等受兹重任必思亷以律己勤
以建功廣詢博訪事不必專於一已深謀逺慮計必出
於萬全仍禁戢下人使不敢怙勢作威以凌人招賂愛
惜物用使不至假公營私以浪費冐支所用軍夫尤宜
用心撫䘏必使勞逸均平不至失所如此則役不徒興
[003-15a]
而大功可成矣不然則勞民力於無用之地棄民財於
不測之淵咎將誰歸爾等其欽承朕命毋怠毋忽


  滄州導水記略     元王大本


  黄河既南徙九河故道遂以湮没漳瀆不與同歸獨行
二千里㑹于今北海之涯其流滔滔汨汨視黄河伯仲
間耳垠岸高於平地亦猶黄河之水下成臯虎牢而東
也皇元定都于燕漳河為運漕之渠控引東南居貨千
檣萬艘上供軍國經用巨商富賈懋遷有無胥此焉出
[003-15b]
至元五年秋八月大雨河決八里塘之灣為口者三湍
流滚激如萬馬奔突長驅而前南皮清池之境東西二
百餘里南北三十餘里瀦而澤滙而淵竈陘而蝸産焉
塲圃而魚生焉蕩析離居之民相與言曰滄州古雄藩
其濠深廣又距海孔邇水行故地第有屯府小左衛曲
防之阻無由徑達泰定間鄉民吕叔範抗䟽陳情奉㫖
開掘以便民又為大渠以洩水莫不舉手加額以承無
疆之休繼有方命圯族實繁有徒乘時射利遂以復塞
[003-16a]
今則牢不可破矣脱因不花者以國學上舎生聞其言
慨然以為己任而不辭聞者壯其謀從之如雲各執其
物立于兩堧破其築若摧枯拉朽去其壅如決癰潰疣
義民所趨水亦隨赴始屯軍先率其徒數百人盛氣以
待我衆直而壯彼自度非敵逡廵而去事可以稽舊典
而義可以激流俗也因刻石以遺後來


  開㑹通河功成之碑   楊文郁


  聖神文武大光孝皇帝在位之十七年江南平薄海内
[003-16b]
外罔不拱北臣順奔走率職汶合泗分流以達東阿乃
置汶泗都漕運使司控引江淮嶺海以供億京師自東
阿至臨清二百里舍舟而陸車輸至御河徒民一萬三
千二百七十六户除租庸調奈道經茌平其間地勢卑
下遇夏秋霖潦牛僨輹脱艱阻萬狀或使驛旁午貢獻
相望負戴底滯晦暝呼警行居騷然公私以為病久矣
壽張縣尹韓仲暉前太史邊源相繼建言汶水屬之御
河比陸運利相十百時詔廷臣求其䇿未得要便以仲
[003-17a]
暉源言為然遂以都漕運使馬之貞同源按視之貞等
至則循行地形商度功用參之衆議圗上曲折備言可
開之狀政府信其可成於是丞相相哥合同僚敷奏且
以圗進上俞允賜中統楮幣一百五十萬緡米四萬石
鹽五萬斤以給傭直備器用徴傍近郡丁夫三萬驛遣
㫁事官忙逹兒禮部尚書張禮孫兵部郎中李處巽洎
之貞源同主其役二十六年正月己亥首事起須城安
山之西南壽張西北行過東昌又西北至臨清達御河
[003-17b]
其長二百五十餘里吏謹督程人悉致力渠尋畢功益
加濬治以六月辛亥決汶流以趣之滔滔汨汨傾注順
適如廹大勢如復故道舟楫連檣而下仍起堰閘以節
蓄洩完隄防以備盪激凡用工二百五十一萬七百四
十有八濵渠之民老㓜攜扶縱觀徊翔不違按堵之安
喜見泛舟之役于時大駕臨幸上都驛置以聞上詔翰
林院其為運河命名且文其碑臣等乞賜名㑹通百拜
稽首而屬辭曰謹按書以食貨為八政之首易稱舟楫
[003-18a]
有濟川之利故大舜命禹既平水土定九州之貢賦皆
浮舟達河以入冀都自兹以降漢用鄭當時之言引渭
至河以利西都唐用劉晏之䇿由汴入河以濟闗輔蓋
京師者四方輻輳兆姓雲集六師所依以疆百司所資
以辦不豐儲積政將奚先我國家新天邑于析木之津
建萬億年無疆之業規模宏逺治具周密若夫漕運流
通國之大計舟車致逺功利懸絶所宜講而行之雖費
而不可省勞而不可已者今則費取於官利及於民役
[003-18b]
不逾時功埀後世加以隨時豐歉權事重輕以深致曲
成萬物之意致國殷富由此途出臣因竊迹輿地圖若
近代遼氏金源氏皆嘗立國當時經度曾不是思豈不
以興王之功非僻陋者所能與而前弗逮乃所以啟肇
建也歟先儒有言聖人在上則興利除害易成而難廢
欽惟皇上開物成務邁舜禹而軼漢唐區區近代之君
固無以議為也臣備屬北門職在紀事之成不敢以固
陋辭仰奉明詔以識歲月且推衍輿誦昧冐論著至若
[003-19a]
神功聖德之盛沛恵澤以浸八荒資始資生上下與天
地同流蓋非纂河渠溝洫者所能髣髴也九月日臣文
郁謹記


  濬洸河記       李惟明


  洸河閲祀久漸堙乎汶沙底平相較反崇汶三尺許山
水漲後其流涓涓幾不接會通汶歲築沙堰堨水如洸
堰尋決而洸自若所在淺澁漕事不遄至元四年戊寅
秋七月漲潰東閘閘司併上之分監遣壕寨李譲相度
[003-19b]
截斗際雪山麓石刺餘十有八里堙淤為尤揆日較工
知監力濬不易因言分監倩有司贊翼功庶可就監丞
馬兀承德為覆實備關内監稟中書允發泰安之奉符
東平之汶上一縣夫六千餘期濬五年春剏閘未遑冬
監丞宋公伯顔不花文林分治㑹通役先上源迺掄豪
寨官岳聚統監夫千合二縣權輿於六年仲春望日底
濶五歩上倍之深五尺濬如式公以令史周守信奏差
不花驛來任之而聚也勤敏厥職監守者不廹趨事者
[003-20a]
不緩居者不擾役者不勞未閲月工畢而深固堅完水
濟㑹通漕運無虞汶上尹王侯居敬輩狀其實徴文以
記余沗部民義弗獲辭余聞論者謂堰壅沙以致堙洸
河是得其一未知其二也近年泰山徂徠等處故所謂
山坡雜木怪草盤根之固土者今皆墾為熟地由霖雨
時降山水漲逸衝突沙土萃貫汶河年復若是以致汶
沙其浩浩若彼而洸因以淤澱也設無堽城堰洸自爾
奚獨尤彼也閘司不知虞此直以水之盈縮民之利害
[003-20b]
為節而開閉之非知所先務矣要之洸河既濬宜令閘
司嚴飾閘板謹杜閘口絶塞沙源勿令流沙上漫入洸
後撤堰石底流又閘口漲落扒去淤沙不使少停閘水
益深俾洸常受清水以輸注南北役閘似繁濬洸實簡
此源潔流清而永益也不然以歲益無窮之汶沙注新
濬有限之洸河數年之中余恐淤澱有甚於今日矣梗
漕勩民後將有不勝其淘濬之患謹記


  重脩洸河記


[003-21a]
  洸河乃今汶水支流也名不載於傳記或因舊而加以
新名尤不可知其源則出於泰山郡萊蕪縣原山之陽
折而之南逹於會通漕運南北其利無窮會通之源洸
也洸之源汶也時霖雨作泰岱萬壑溝瀆之間合注而
之汶洪濤洶涌泥沙溷奔徑入于洸此洸所以淤塡也
至元六年監丞宋公濬自牐口至石刺事鑴于珉然洸
之源雖通而其流猶梗公謂不䟽其流源將安之又恐
前功徒費後患復萌使會通之津從而涸也詢及其佐
[003-21b]
得壕寨岳聚所度自石刺至高呉橋南王家道口淺澁
者延袤五十六里百八十歩呈凖中書符下東平濟寧
兼贊厥役本監及二路夫以口計者萬有二千濬自至
正二年二月十八日落成於三月十四日以舉武計者
二萬三百四十有竒以尺為工計者四十萬七百數同
知東平路事伯顔察兒僉議少監公之功宜勒石以昭
悠久迺請文於予義弗獲辭遂援筆而紀其歲月


  重濬會通河記     趙元進


[003-22a]
  前至元二十六年開挑會通河道南自乎徐中由於濟
北抵臨清逺及千里各處脩築閘壩積水行舟漕運諸
貨官站民船偕得通濟北河殊無上源必須䟽瀹汶水
來注于洸決引泗源西逾于兗南入于濟達于任城合
新河而流邇者山水泛漲上自堽城閘口下至石刺之
磧□延一十八里淤填河身反高於汶是以水淺幾不
能接漕運今至元五年冬十月都水監丞宋公韓伯顔
不花擢陞斯職遂差壕寨梁仲祥詣彼度其里歩計其
[003-22b]
人工時方氷沍地凍難便為力越明年春二月選差壕
寨岳聚監董本監并汶上奉符等縣人夫七千餘名備
糗糧具畚鍤挑洗各處河身之淺公乃親督其役朝夕
無怠五旬而工畢汶泗洸濟之水源源而來湊乎會通
舟無淺澁之患公又見濟州會源䂖閘二座中央天井
廣袤里餘停泊舟航相次上下内常儲水滿溢方許放
牐近年漸以淤澱澮水甚少今復淘濬已深水常㶑灔
以寛櫳艤夏四月公又率領令史奏差廵視源閘北元
[003-23a]
有濟河舊跡河身填平水已絶流再委壕寨岳聚領夫
千名挑去泥沙衍三百餘歩廣二丈五尺東連米市西
接草橋水勢分流舟航徃來無礙百姓大悦持狀請予
為記予乃採摭其實而書之用䂓于後


  河防記        歐陽𤣥翰林學士承旨


  至正四年夏五月大雨二十餘日黄河暴溢水平地深
二丈許北決白茅堤六月又北決金堤竝河郡邑濟寧
單州虞城碭山金鄉魚臺豐沛定陶楚邱武城以至曹
[003-23b]
州東明鉅野鄆城嘉祥汶上任城等處皆罹水患民老
弱昏墊壯者流離四方水勢北浸安山沿入會通運河
延袤濟南河間省臣以聞朝廷患之遣使體量仍督大
臣訪求治河方略九年冬脱脱既復為丞相慨然請任
其事帝嘉納之乃命集羣臣議廷中言人人殊唯都漕
運使賈魯昌言必當治先是魯嘗為山東道奉使宣撫
首領官循行被水郡邑具得脩捍成䇿後又為都水使
者奉㫖詣河上相視驗狀為圖以二䇿進獻一議脩築
[003-24a]
北隄以制横潰其用功省一議踈塞竝舉挽河使東行
以復故道其功費甚大至是復以二䇿對脱脱韙其後
䇿議定乃薦魯于帝大稱㫖十一年四月命魯以工部
尚書為總治河防使進秩二品授以銀印發汴梁大名
十有三路民十五萬人廬州等戍十有八翼軍二萬人
供役一切從事大小軍民咸稟節度便宜興繕是月二
十二日鳩工七月䟽鑿成八月決水故河九月舟楫通
行十一月水土工畢諸埽諸堤成河乃復故道東滙于
[003-24b]
淮又東入于海帝遣貴臣報祭河伯召魯還京師論功
超拜榮祿大夫集賢大學士其宣力諸臣遷賞有差賜
丞相脱脱世襲答剌罕之號特命翰林學士承㫖歐陽
𤣥製河平碑文以旌勞績𤣥旣為河平之碑又自以為
司馬遷班固記河渠溝洫僅載治水之道不言其方使
後世任斯事者無所考則乃從魯訪問方略及詢過客
質吏牘作至正河防記欲使來世罹河患者按而求之
其言曰治河一也有䟽有濬有塞三者異焉釃河之流
[003-25a]
因而導之謂之䟽去河之淤因而深之謂之濬抑河之
暴因而扼之謂之塞䟽濬之别有四曰生地曰故道曰
河身曰減水河生地有直有紆因直而鑿之可就故道
故道有高有卑高者平之以趨卑高卑相就則高不壅
卑不瀦慮夫壅生潰瀦生堙也河身者水雖通行身有
廣狹狹雖受水水溢悍故狹者以計闢之廣雖為岸岸
善崩故廣者以計禦之減水河者水放曠則以制其狂
水隳突則以殺其怒治隄一也有剏築脩築補築之名
[003-25b]
有剌水隄有截河隄有䕶岸隄有縷水隄有石船隄治
埽一也有岸埽水埽有龍尾欄頭馬頭等埽其為埽臺
及推卷牽制薶掛之法有用土用石用鐵用草木用&KR0891
用絙之方塞河一也有缺口有豁口有龍口缺口者已
成川豁口者舊常為水所豁水退則口下於隄水漲則
溢出於口龍口者水之所會自新河入故道之潨也此
外不能悉書因其用功之次序而就述於其下焉其濬
故道深廣不等通長二百八十里百五十四歩而强功
[003-26a]
始自白茅長百八十二里繼自黄陵岡至南白茅闢生
生地十里口初受廣百八十歩深二丈有二尺已下停
廣百歩高下不等相折深二丈及泉曰停曰折者用古
算法因此推彼知其勢之低昻相準而取匀停也南白
茅至劉莊村接入故道十里通折墾廣八十歩深九尺
劉莊至專固至黄固墾生地八里靣廣百歩底廣九十
歩高下相折深丈有五尺黄固至哈只口長五十一里
八十歩相折停廣墾六十歩深五尺乃濬凹里減水河
[003-26b]
通長九十八里百五十四歩凹里村缺河口生地長三
里四十歩面廣六十歩底廣四十歩深一丈四尺自凹
里生地以下舊河身至張贊店長八十二里五十四歩
上三十六里墾廣二十歩深五尺中三十五里墾廣二
十八歩深五尺下十里二百四十歩墾廣二十六歩深
五尺張贊店至楊青村接入故道墾生地十有三里六
十歩面廣十六歩底廣四十歩深一丈四尺其塞專固
缺口脩隄三重并補築凹里減水河南岸豁口通長二
[003-27a]
十里三百十有七歩其剏築河口前第一重西隄南北
長三百三十歩面廣二十五歩底廣三十三歩樹置樁
橛實以土牛草葦雜稍相兼高丈有三尺隄前置龍尾
大埽龍尾者伐大樹連梢繫之隄旁隨水上下以破囓
岸浪者也築第二重正隄并補兩端舊隄長十有一里
三百歩缺口正隄長四里兩隄相接舊隄置樁堵閉河
身長百四十五歩用土牛草葦稍土相兼脩築底廣三
十歩脩高一丈其岸上土工脩築者長三里二百十有
[003-27b]
五歩有奇高廣不等通高一丈五尺補築舊隄者長七
里三百歩表裏傍薄七歩增卑六尺計高一丈築第三
重東後隄并接脩舊隄高廣不等通長八里補築凹里
減水河南岸豁口四處置樁木草土相兼長四十七歩
於是塞黄陵全河水中及岸上脩隄長三十六里百三
十六歩其脩大隄剌水者二長十有四里七十歩其西
復作大隄剌水者一長十有二里百三十歩内剏築岸
上土隄西北起李八宅西隄東南至舊河岸長十里百
[003-28a]
五十歩顛廣四歩趾廣三之高丈有五尺仍築舊河岸
至入水隄長四百三十歩趾廣三十歩顛殺其六之一
接脩入水兩岸埽隄竝行作西埽者夏人水工徴自靈
武作東埽者漢人水工徴自近畿其法以竹絡實以小
䂖每埽不等以蒲葦綿腰索徑寸許者從鋪廣可一二
十歩長可二三十歩又以曵埽索綯徑三寸或四寸長
二百餘尺者衡鋪之相間復以竹葦麻檾大繂長三百
尺者為管心索就繫綿腰索之端於其上以草數千束
[003-28b]
多至萬餘匀布厚舗於綿腰索之上囊而納之丁夫數
千以足踏實推卷稍高即以水工二人立其上而號於
衆衆聲力舉用大小推梯推卷成埽高下長短不等大
者高二丈小者不下丈餘又用大索或五為腰索轉致
河濵選徤丁操管心索順埽臺立踏或掛之臺中鐡□
大橛之上以漸縋之下水埽後掘地為渠䧟管心索渠
中以散草厚覆築之以土其上復以土牛雜草小埽稍
土多寡厚薄先後隨宜脩疊為埽臺務使牽制上下縝
[003-29a]
密堅壯互為犄角埽不動揺日力不足火以繼之積累
既畢復施前法卷埽以厭先下之埽量水淺深制埽厚
薄疊之多至四埽而止兩埽之間置竹絡高二丈或三
丈圍四丈五尺實以小石土牛既滿繫以竹䌫其兩旁
竝埽宻下大樁就以竹絡上大竹腰索繫於樁上東西
兩埽及其中竹絡之上以草土等物為埽臺約長五十
歩或百歩再下埽即以竹索或麻索長八百尺或五百
尺者一二雜厠其餘管心索之間候埽入水之後其餘
[003-29b]
管心索如前薶掛隨以管心長索逺置五七十歩之外
或鐵猫或大樁曵而繫之通管束累日所下之埽再以
草土等物通脩成隄又以龍尾大埽宻掛於䕶隄大樁
分析水勢其隄長二百七十歩北廣四十二歩中廣五
十五歩南廣四十二歩自顛至趾通高三丈八尺其截
河大隄高廣不等長十有九里百七十七歩其在黄陵
北岸者長十里四十一歩築岸上土隄西北起東西故
隄東南至河口長七里九十七歩顛廣六歩趾倍之而
[003-30a]
強二歩高丈有五尺接脩入水施土牛小埽稍草雜土
多寡厚薄隨宜脩疊及下竹絡安大樁繫龍尾埽如前
兩隄法唯脩疊埽臺增用白䦨小石并埽上及前洊脩
埽隄一長百餘歩直抵龍口稍北欄頭三埽竝行埽大
隄廣與剌水二隄不同通前列四埽間以竹絡成一大
隄長二百八十歩北廣百一十歩其顛至水靣高丈有
五尺水靣至澤腹高二丈五尺通高三丈五尺中流廣
八十歩其顛至水靣高丈有五尺水靣至澤腹高五丈
[003-30b]
五尺通高七丈竝剏築縷水横隄一東起北截河大隄
西抵西剌水大隄又一隄東起中剌水大隄西抵西剌
水大隄通長二里四十歩亦顛廣四歩趾三之高丈有
五尺脩黄陵南岸長九里百六十歩内剏岸土隄東北
起新補白茅故隄西南至舊河口高廣不等長八里二
百五十歩乃入水作石船大隄蓋由是秋八月二十九
日乙已道故河流先所脩北岸西由剌水及截河三隄
猶短約水尚少力未足恃決河勢大南北廣四百餘歩
[003-31a]
中流深三丈餘益以秋漲水多故河十之八兩河争流
近故河口水刷岸北行洄漩湍激難以下埽且埽行或
遲恐水盡涌入決河因淤故河前功遂隳魯乃精思障
水入故河之方以九月七日癸丑逆流排大船二十七
艘前後連以大桅或長樁用大麻索竹絙絞縛綴為方
舟又用大麻索竹絙用船身繳繞上下令牢不可破乃
以鐡猫於二流硾之水中又以竹絙絶長七八百尺者
繫兩岸大橛上每絙或硾二舟或三舟使不得下船腹
[003-31b]
略鋪散草滿貯小石以合子板釘合之復以埽密布合
子板上或二重或三重以大麻索縛之急復縛横木三
道於頭桅皆以索繼之用竹編笆夾以草石立之桅前
約長丈餘名曰水簾桅復以木榰拄使簾不偃仆然後
選水工便捷者每船各二人執斧鑿立船首尾岸上槌
鼓為號鼓鳴一時齊鑿須臾舟穴水入舟沉遏決河水
怒溢故河水暴増即重樹水簾令後復布小埽土牛白
䦨長稍雜以草土等物隨宜填垜以繼之石船下詣實
[003-32a]
地出水基跕漸高復卷大埽以厭之前船勢略定尋用
前法沉餘船以竟後功昏曉百刻役夫分番其勞無少
間㫁船隄之後草埽三道竝舉中置竹絡盛石竝埽置
樁用纜四埽及絡一如脩北截水隄之法第以中流水
深數丈用物之多施工之大數倍他隄船隄距北岸纔
四五十歩勢廹東河流峻若自天降深淺叵測於是先
卷下大埽約高二丈者或四或五始出水靣脩至河口
一二十歩用功尤艱薄龍口喧豗猛疾勢撼埽基陷裂
[003-32b]
欹傾俄逺故所觀者股弁衆議騰沸以為難合然勢不
容已魯神色不動機解捷出進官吏工徒十餘萬人日
加奬諭辭㫖懇至衆皆感激赴工十一月十一日丁巳
龍口遂合決河絶流故道復通又於岸前通港欄頭埽
各一道多者或三或四前埽出水管心大索繫前埽硾
後欄頭埽之後復埽管心大索亦繫小埽硾前欄頭埽
之前後先羈縻以銅其勢又於所交索上及兩埽之間
壓於小石白䦨土牛相伴厚薄多寡相勢措置埽隄
[003-33a]
之後自南岸復脩一隄抵已閉之龍口長二百七十歩
船隄四道成隄用農家場圃之具曰轆軸者穴石立木
如比櫛薶前埽之旁每一歩置一轆軸以横木貫其後
又穴石以徑二寸餘麻索貫之繫横木上密掛龍尾大
埽使夏秋潦水冬春凌薄不得肆力於岸此隄接北岸
截河大隄長二百七十歩南廣百二十歩顛至水靣高
丈有七尺水面至澤腹高四丈二尺中流廣八十歩顛
至水面高丈有五尺水面至澤腹高五丈五尺通高七
[003-33b]
丈仍治南岸䕶隄埽一道通長百三十歩南岸䕶岸馬
頭埽三道通長九十五歩脩築北岸隄防髙廣不等通
長二百五十四里七十一歩白茅河口至板城補築舊
隄長二十五里二百八十五歩曹州板城至英賢村等
處高廣不等長一百三十三里二百歩稍岡至碭山縣
增倍舊隄長八十五里二十歩歸德府哈只口合至徐
州路三百餘里脩築缺口一百七處高廣不等積脩計
三里二百五十六歩亦思刺店縷水月隄高廣不等長
[003-34a]
六里三十歩其用物之凡樁木大者二萬七千楡柳雜
稍六十六萬六千帶稍連根株者三千六百藁秸蒲葦
雜草以束計者七百三十三萬五千有竒竹竿六千二
萬五千葦蓆十有七萬二千小石二千艘繩索大小不
等五萬七千所沉大船百有二十鐵纜三十有二鐵□
三百三十有四竹筏以斤計者十有五萬硾石三千塊
鐵鑚萬四千二百有竒大釘三萬三千二百三十有二
其餘若木龍蠶椽木麥楷扶樁鐵义鐵吊枝麻搭火鈎
[003-34b]
汲水貯水等具皆有成數官吏俸給軍民衣糧工錢醫
藥祭祀賑恤驛置馬乘及運竹木沉船渡船下樁等工
鐵石竹木繩索等匠傭貲兼以和買民地為河并應用
雜物等價通計中統鈔百八十四萬五千六百三十六
錠有竒魯嘗有言水工之功視土工之功為難中流之
功視河濵之功為難決河口視中流又難北岸之功視
南岸為難用物之效草雖至柔能狎水水潰之生泥泥
與草併力重如碇然維持夾輔纜索之功實多蓋由
[003-35a]
魯習知河事故其功之所就如此𤣥之言曰是役也朝
廷不惜重費不吝高爵為民辟害脱脱能體上意不憚
焦勞不恤浮議為國極民魯能竭其心惠智計之巧乗
其精神膽氣之壯不惜劬瘁不畏譏評以報君相知人
之明宜悉書之使職史氏者有所考證也


  勅脩河道功完之碑   明徐有貞長洲人武功伯


  惟景泰紀元之四年冬十月十有一日天子以河決沙
灣久弗克治集左右丞弼暨百執事之臣於文淵閣議
[003-35b]
舉可以治水者僉以臣有貞應詔乃錫璽書命之行天
子若曰咨爾有貞惟河決於今七年東方之民厄於昏
墊勞於堙築靡有寧居既屢遣治而弗即功轉漕道阻
國計是虞朕甚憂之兹以命爾爾其往治欽哉臣有貞
祗承惟謹既至乃奉揚明命戒吏飭工撫用士衆咨詢
羣策率興厥事已乃周爰廵行自東北徂南西踰濟汶
沿衛及沁循大河道濮范以還既究厥源流因度地行
水乃上陳于天子曰臣聞凡平水土其要在乎天時地
[003-36a]
利人事而已天時既經地利既緯而人事於是乎盡且
夫水之為性可順焉以導不可逆焉以堙禹之行水行
所無事用此道也今勢反是治所以難蓋河自雍而豫
出險固而之夷斥其水之勢旣肆又由豫而兗土益
疎水益肆而沙灣之東所謂大洪之口者適當其衝於
是決焉而奪濟汶入海之路以去諸水從之而洩隄以潰
渠以淤澇則溢旱則涸此漕途所爲阻者與然欲驟而
堙焉則不可故潰者益潰淤者益淤而莫捄也今欲捄
[003-36b]
之請先䟽其水水勢平乃治其決決止乃濬其淤因為
之方以時節宣俾無溢涸之患必如是而後有成制曰
可臣有貞乃經營焉作制水之閘䟽水之渠渠起張秋
金隄之首西南行九里而至濮陽之灤九里而至博陵
之陂又六里而至壽張之沙河又八里而至東西影塘
又十有五里而至白嶺之灣又三里而至李&KR1374之涯由
&KR1374而上又二十里而至竹口蓮花之池又三十里而
至大瀦之潭乃踰范暨濮又上而西北數百里經澶淵
[003-37a]
以接河沁之水過則害㣲則利故遏其過而導其㣲用
平水勢既成名其渠曰廣濟閘曰通源渠有分合而閘
有上下凡河流之旁出而不順者則堰之堰有九長袤
皆至丈萬九堰既設其水遂不東衝沙灣乃更北出以
濟漕渠之涸阿西鄄東曹南鄆北之地出沮洳而資灌
溉者為頃百數十萬行旅既便居民既安有貞知事可
集乃參綜古法擇其善而為之加神用焉爰作大堰其
上楗以水門其下繚以虹隄堰之崇三十有六尺其厚
[003-37b]
什之長百之門之廣三十有六丈厚倍之隄之厚如門
崇如堰而長倍之架濤截流欐木絡竹實之石而鍵之
鐵蓋合土木火金而一之用平水性既乃導汶泗之源
而出諸川滙澶濮之流而納諸澤遂濬漕渠由沙灣而
北至於臨清凡二百四十里南至於濟寧凡二百一十
里復作放水之閘於東昌之龍灣魏灣凡八為水之度
其盈過丈則放而洩之皆通古河以入於海上制其源
下放其流既有所節且有所宣用平水道由是水害以
[003-38a]
除水利以興初議者多難其事至欲棄渠弗治而由河
沁及海以漕然卒不可行也時又有發京軍䟽河之議
有貞力奏蠲瀕河州縣之民馬牧庸役而專事河防以
省軍費紓民力天子從之是役也凡用人工聚而間役
者四萬五千有竒分而常役者萬三千有奇用木大小
之材九萬六千有奇用竹以竿計倍木之數用鐵為斤
十有二萬鍵三千絙百八釡一千八百有竒用麻百萬
荆倍之藁稍又倍之而用石若土則不計其算然其用
[003-38b]
糧於官以石計僅五萬而止焉蓋自始告祭興工至於
工畢凡五百五十有五日於是治水官佐工部主事臣
□參議山東布政使司事臣雲鵬僉山東按察司事臣
蘭等咸以為惟水之治自古為難矧兹地當兩京之中
天下之轉輸貢賦所由以逹使終弗治其為患孰大焉
夫白之渠以溉不以漕鄭之渠以漕不以貢而工皆累
年費皆鉅億若漢武之瓠子不以溉不以漕又不以貢
而役久弗成兵民俱敝至躬勞萬乘投璧馬籲神祗而
[003-39a]
後已以彼視此孰輕孰重孰難孰易乃今役不再期費
不重科以溉焉以漕焉以貢焉無弗便者是於軍國之
計生民之資大矣厚矣其可以無紀述於來世臣有貞
曰凡此成功實惟我聖天子之致所以俾臣之克效不
奪浮議非天子之至明孰恃焉所以俾民之克寧不苦
重役非天子之至仁孰頼焉有貞之於臣職其惟弗稱
是懼矧敢貪天之功惟天子至明至仁之德不可以弗
紀也臣有貞常備員翰林國史身親承之不可以嫌故
[003-39b]
自輟乃拜手稽首而為之文曰皇奠九有歴年維久延
天之祐既豫而豐有蔀以蒙見沬日中陽九百六數丁
厥鞠龍蛇起陸水失其行河決東平漕渠以傾否泰相
乘運維中興殷憂廼凝天子曰吁是任在予予可弗圖
圖之孔亟歲行七易曾靡底績王會在兹國賦在兹民
便在兹孰其幹濟其為予治去害而利惟汝有貞勉為
朕行便宜是經臣拜受命朝嚴夕警將事惟敬載驅載
馳載詢載謀載度以為乃分厥勢乃隄厥潰乃踈厥滯
[003-40a]
分者既順隄者既定踈者既濬乃作水門鍵制其根河
防永存有埽如龍有堰有虹䕶之重重水性斯從水利
斯通水道斯同以漕以貢以莫不用邦計維重惟天子
明浮議弗行功是用成惟天子仁加惠東民民是用寧臣
拜稽首天子萬壽仁明是懋爰紀厥實勒兹貞石昭示
無極


  治水功成題名記


  有貞之治水於山東而作沙灣等處之河防也承命於
[003-40b]
景泰癸酉之冬經始於甲戍之春收功於乙亥之夏而
告成於其秋上詔見奉天門嘉勞焉因命之居京管臺
事丙子春有貞請勑載至乃擴前功益為大水之備時
方暵乾衆莫喻其意頗以為過防及秋而大水洊至泗
汶淇衛河沁一時俱溢環東兗之間若海之浸者三日
逮冬始平運河南北餘千里故隄高岸之缺而不完者
無慮百數十所而沙灣之正隄大堰獨巋然而存嶷然
而安其旁近城郭田疇皆恃焉而免墊役之患以水之
[003-41a]
來有所扞而去有所洩也於是東兗軍民耆老合辭以
請今兹之水蓋洪武以來所未嘗有而大耊之人所未
嘗見也非隄與堰為之保障非閘與渠為之排解吾田
吾産其池潢矣吾耊吾倪其魚鼈矣彼四方之舟楫往
來於斯者乃亦有曰昔也沙灣如地之獄今也沙灣如
天之堂之語而况吾斯土之軍民乎哉而吾儕小人竊
伏計焉惟水之變不測如今兹之溢以龍灣六閘洩之
而猶未盡也以故感應祠之缺隄又煩公為之捄築焉
[003-41b]
㣲公在是其不又將延患累年乎願及今䂓畫而益為
之防吾軍吾民幸甚有貞曰唯唯月中既築感應神之
缺而作堰月之隄鼇甲之堰比沙灣水門大堰差小而
埽法略等復行度東昌龍灣六閘之上官窰之口置閘
一䟽新渠而屬之篤馬東平戴廟之津置閘一䟽古河
而屬之大清并前六閘為八而皆注之海焉乃探禹遺
之秘本星土經緯之理鑄𤣥金而作法象之器建之隄
表大河感應二祠之中以為悠久之鎮蓋盡人事符天
[003-42a]
造制物宜辟神姧其道竝行也既訖工有貞將歸奏於
朝而從事諸賢亦合辭以請曰治水之功其既成矣經
久之效其亦著矣惟古人作事而有成也必題其名願
以碑之有貞乃言曰於乎是惟吾君之德與諸大夫士
之力耳有貞其何敢當此且夫治水固聖人事也次則
賢者能之如有貞又何足以與此雖然有貞聞之士以
天下為心則天下事皆吾分内事也矧吾徒食君之禄
受君之命而幹君之事哉臣幹君事視子幹父事而加
[003-42b]
重吾徒而弗盡其心烏乎可大禹聖者也而於治水必
胼手而胝足吾徒而弗盡其力烏乎可夫水之大而為
中國患者莫如河自禹而下世之治者非一然可法者
少而可戒者多也其不能成事者不必道就其成事者
而論之如戰國之白圭漢之王延世王景元之賈魯是
已圭之治河無所攷見然觀其以鄰國為壑則悖甚矣
延世之治河無所節宣而徒亟塞其決雖以此取侯封
而不足善也至如魯之治河見於歐陽𤣥之記者亦皆
[003-43a]
塞之之具初無得乎行水之法矧當世季民窮之時而
興十七萬衆之役又無撫安之䇿卒之為元召亂是又
可以為戒者惟景之墕流分水頗得古法而孝明之治
有惠於民故能保其成功而終漢世無河患方之於彼
其特善乎有貞雖不敏也乃所願則上法大禹下取仲
章而為之不敢不盡其心力洪惟聖明聽納臣言而大
賚瀕河之民與之休息此吾與二三子之幸以有成功
也是不可不知皆應曰然後題諸從事大夫士之名於
[003-43b]
石而記之將俾後世之當治河之任者知所法戒云爾
是行也前後歴三載焉凡作正隄一副隄二䕶隄四水
門大堰一小堰一蓄水之堰三截水之堰九導水之渠
二分水之渠二洩水之渠五制水之閘二放水之閘八
若其備作功用次序本末之詳則具載前碑茲不重出


  𢎞治庚戍治河記    王 㒜武進人吏部尚書


  上即位改元𢎞治之明年己酉秋七月河決封邱泛金
龍口溢開封諸郡邑蹙張秋淩會通河之長隄廵撫山
[003-44a]
東都御史臣錢鉞以聞上命南京兵部左侍郎臣白昻
為左侍郎授之璽書俾往治之時河自原武中牟分流
為三其大者切近汴隄之西北偶合沁河泛陽武封邱
祥符陳留杞縣蘭陽儀封考城曹縣寧陵睢州歸德虞
城永城夏邑碭山蕭縣而下徐淮其次者横流於封邱
之于家集決孫家口漫長垣曹濮鄆城陽榖壽張東昌
至臨清下衛河延患於德州滄州興濟青縣靜海天津
始入于海又其次者自中牟南下尉氏雖稍成川而不
[003-44b]
通舟楫若其故道自汴城西南杏花營入渦河者則淤
澱矣上意以汴梁為宗室藩省所在漕河為京師饋餉
所由而被灾都郡為億兆生靈之所聚其繫尤重且急
致廑聖慮省躬脩德圖惟治平乃命户部撙邊庾之糧
價計河南之儲積得白金一十七萬八千餘兩以備資
費及諭臣昻以䟽濬脩築改圖之方尤惓惓以撫綏為
要臣昻於是祗承德意敷宣於衆經畫考量僉謀克協
時維寒冱預令有司集財用繕工具迨明年春乃大發
[003-45a]
夫卒河南得五萬三千山東得一十一萬南北直𨽻共
九萬有奇預戒所司役其富而舍其貧日食給以官廩
故皆歡呼子來而鎮守廵按三司若御史臣杜忠臣陳
寛臣張冕臣陳璧臣鄒魯臣馬良玉布政使臣王道臣
呉珉臣徐恪按察使臣侯恂副使臣傅希説亦罔不同
匡濟且選有司之良以分董其役既而河倐北徙去汴
城者三十里金龍缺口日自淤塞然後人力可施而地
理之宜不可以不審也於是奏舉欽天監漏刻博士臣
[003-45b]
李源以相度之而以布政臣岫副使臣曉綜北隄之役
自陽武封邱祥符蘭陽儀封凡五縣環而築之亘三百
餘里高則因地之崇卑由七尺以及丈餘廣則視水之
緩急自七丈而至十丈以防張秋之衝激以衛諸郡之
泛溢若汴梁之舊隄歲漸卑薄乃以僉事臣俊都指揮
臣劉勝董之增其高以尺計者自五而至七益其廣者
皆五丈保障既固而向甞為遷省之議者無事於行矣
開封知府臣衛英同知臣劉悉經理之副使臣曉又
[003-46a]
導南河自原武中牟下南頓至潁州由塗山逹於鳯陽
故道仍環繞於皇陵祖陵之前合淮以入海又奏舉南
京兵部郎中臣婁性之睢河自歸德至宿州下睢寧出
宿遷以入運河䟽濬脩築綜理益密主事臣謝緝築塞
蕭縣之徐渠等口皆所以殺黄沁二水侵汴徐之勢臣
昻又以為東兗徐淮河間諸郡皆古九河所經之地其
故跡已湮而陜西山西河南諸水皆源源而來以通諸
海惟淮河直沽二道來者多而逝者少泛溢之患亦勢
[003-46b]
所必至盍亦經理其地南自徐州北至天津時有工部
主事臣莫驄築隄濬河於濟寧之境添石壩於各閘之
旁廵河御史臣孫衍郎中臣呉瑞開複河三十里於高
郵湖隄之東畔以免風濤之險脩陳雷諸塘於揚州之
域以興水利副使臣綱濬東平州戴家廟之裏河四十
里參政臣純東昌知府臣趙琮鑿裏河十其一於東昌
至博平者一百二十里一於張秋之北者二十里餘八
各數里有奇俱下大清河以入于海副使臣仲宇於德
[003-47a]
州之南四女樹鑿裏河二十五里至古黄河之九龍口
及管河郎中臣呉珍河間知府臣謝文於滄州之境亦
開土河共為十四每河口各建減水石牐以節運河水
利盈則泄之于海而東兗德滄之水患以紓縮則蓄之
於河而漕艘商舶之運行益利隨河脩隄二千餘里隨
隄植柳百萬餘株又以管泉主事臣黄肅參政臣純濬
萊蕪諸泉一百八十餘處以濟漕河大名知府臣李瓉
亦築長隄以障沁衛漳河之暴水竝始事於仲春僝工
[003-47b]
於首夏工傭稍食之資材水竹䂖草葦百物之費皆取
官羨餘而不科於民總為榖粟二十五萬餘石白金二
十萬餘兩其費出河南脩隄備者不及八千兩而猶存
一十七萬餘兩為賑民之用若臨清會通河大閘歲又
頺圯復偕都御史臣鉞議新之且遷置於衛河之濵去
舊址百餘丈以衍其内足以容舟楫便漕運而以郎中
臣珍主事臣陳玉副使臣仲宇程其工推官臣戴澄知
州臣張增則集其事不三月而工亦完繕上聞是役既
[003-48a]
成乃遣使齎香帛命臣昻代祀大河之神臣㒜適以公
事自南都入朝道經東昌知府臣琮述其顛末請為之
記嘗試論之河自崑崙入中國沿洄數千里其奔放逸
悍之勢蓋觸處皆然此有事四方者之所駭矚自瓠子
之決金隄之潰以迄於天臺梁山之溢其激射浸淫之
患亦無代無之此稽古者之所深慨自都水有監河渠
有署自時厥後或遣使按行命官監治其施功當時敷
被後世者亦時復有焉此又志功業者之所艶慕如臣
[003-48b]
昻固其人也矧又重聖明之簡注羣賢之協贊者哉是
故宜其役不踰時纘有成績以上紓當宁之憂下庇蒸
人之生非偶然之故也是為記


  安平鎮治水之碑    徐 溥宜興人大學士


  安平鎮舊名張秋實運河要地也景泰間黄河支流決
鎮之沙灣壊運河朝廷命僉都御史徐有貞塞而隄之
暨𢎞治六年復決於下流十里許汶水從之由東阿舊
鹽河以入海厥後霖澇大溢廣至九十餘丈運河自東
[003-49a]
而下率多淤涸舟楫不通今上以為憂既勑右副都御
史臣劉大夏往治之又特勑内官監太監李興平江伯
陳鋭總督山東兵民夫役與之共事時夏且半漕舟已
集一經決口挽力數倍稍失手輙覆溺不可捄僉謂宜
急先務廼於西岸稍南鑿月河長三里許引舟由之次
第皆濟歲運頼以不失及冬水落迺為塞決計䂓倣古
法酌以時宜築東西二臺植木為表多施大索衆埽交
下兩岸漸合中流用船雜寘土石鑿而沉之厭以巨埽
[003-49b]
囊土以實其鏬役夫畨代閲三晝夜弗息而決始塞於
外則甃石樹&KR0891累築而固之又於其南為石壩以備宣
節於上流為重隄以防奔潰至是運道復通而舊決皆
為陸地矣初議以安平之上流為黄陵岡黄陵未塞則
安平之功亦不易保故二役竝興而湍勢悍激再塞再
決羣喙洶洶莫知所定迄八年之二月皆以成告上累
遣奬勞賜羊酒金幣諸物易鎮名曰安平又勑建神祠
以祈𡨕佑名曰顯惠命有司春秋脩祀事是役也凡用
[003-50a]
夫四萬餘薪芻以束計者八十四萬五千竹木以根計
者三萬七千麻鐵以斤計者六十萬四千有竒而黄陵
之役不與焉比復命於朝上若曰河決既塞越惟爾二
三臣之勞爾興賜歲禄二十四䂖爾鋭加太保兼太子
太傅增歲禄二百石爾大夏陞左副都御史佐院事分
董其役者山東左參政張縉擢通政司右通政仍治河
防按察僉事廖中為副使暨文武官進秩加俸者百數
十人各有差既又勑臣溥為文紀功績歳月以詔來世
[003-50b]
臣故叙事紀日俾刻金石如宋靈平埽故事用復明命
且儆于有職者系之以銘銘曰河出西域亘行域中土
䟽水遷廣武之東虞周世邈漢患尤數歴宋至元治法
益鑿我明北都會為漕渠再決張秋四紀之餘自西徂
東赴海如注渠流中涸南北殊路帝命在廷惟内外臣
來諮來營以拯艱屯乃䟽其源乃塞其決羣工具興百
慮或竭㫁石於山伐木於林實土於嚢載積載沉至再
而三功乃克就故漕復通萬艦交輳奏章北上勞使南
[003-51a]
行天子有命錫之嘉名坤靈效順河亦南徙水菑告平
民乃寧止民贊且頌良臣之勲臣拜稽首天子聖神皇
不自神子民父母匪天惠民孰我能佑隄石巖巖川流
淙淙惟兹安平永鎮東邦


  安平鎮治水功完碑   王 鏊長洲人大學士


  皇明建都燕薊歲漕東南以給都下會通河實國家氣
脉而張秋又南北之咽喉景泰四年河決張秋武功伯
徐有貞治之旋復故道𢎞治二年河勢北徙六年夏遂
[003-51b]
決黄陵岡潰張秋隄奪汶水以入海張秋上下渺瀰際
天東昌臨清河流幾絶前後遣官治之績用弗成上乃
命右副都御史劉大夏往涖時訛言沸騰謂河不可治
治之祗勞且費或謂河不必治宜復前元海運或謂陸
輓雖勞無虞上復命太監李興平江伯陳鋭同往涖之
時夏且半漕集張秋帆檣鱗次財貨山委決口奔猛戒
莫敢越或賈勇先發至則戰掉失度人船滅没鋭等聚
謀始於上流開月河長可三里軼決口屬之河於是舳
[003-52a]
艫相銜順流畢發懽喜載道事聞璽書奬勵乃始議築
黄陵岡之決初大梁之北為沁河東南流入徐西為黄
河東流入淮其後黄河忽溢入沁合流以北遂決黄陵
岡以及張秋鋭等議不治上流則決口不塞於是浚河
及孫家渡七十餘里由陳潁以入淮又浚河自中牟扶
溝陳潁二十餘里由宿遷以逹于淮又浚賈魯舊河四
十餘里由曹以入于徐於時向冬水且落迺於張秋兩
岸東西築臺立表貫索網聮巨艦穴而窒之實以土牛
[003-52b]
至決口去窒沉艦壓以大埽合且復決隨決隨築吏戒
丁勵畚鍤如雲連晝夜不息水乃自月河以北決既塞
繚以石隄輔以榥柱又於上流作減水壩又濬南旺湖
諸泉源又隄河三百餘里漕道復通役始於六年之夏
其冬告成用軍民凡四萬餘人鐵為斤一萬九千有竒
木三萬七千薪為束六十三萬芻二百二十萬次其役
者通政使張縉山東按察副使廖中臣興臣鋭臣大夏
以其事聞上遣使慰勞令作廟鎮其上賜額曰顯惠神
[003-53a]
祠鎮曰安平鎮命臣鏊紀其事臣拜手稽首而獻詩曰
翼翼皇都殿此上游灌輸東南艨艟來浮黄河奔溢勢
如萬馬遂囓黄岡溢於鉅野帝咨於朝疇予治者咨汝
大夏汝鋭汝興協謀合力績乃用登三臣受命單車來
屬迺相迺廵迺釃迺鑿既隄黄岡張秋乃築維天與時
維人効力神謀鬼輸隤林菑䂖昔事之始訛言震驚不
震不奪由天子明維明天子維愼厥使殷其如山功成
有偉塗人歌矣居人和矣舟之方之維其多矣□□安
[003-53b]
平新命孔䖍四方攸同於萬斯年


  黄陵岡河工完之碑   劉 徤大學士


  𢎞治二年河徙汴城東北過沁水溢流為二一自祥符
于家店經蘭陽歸德至徐邳入于淮一自荆隆口黄陵
岡東經曹濮入張秋運河所至壞民田廬且損南北運
河道天子憂之嘗命官往治時運道尚未損也六年夏
大霖雨河流驟盛而荆隆口一支尤甚遂決張秋運河
東岸併汶水奔注于海由是運道淤涸漕舟阻絶天子
[003-54a]
益以為憂復命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劉大夏治之既而
慮其功不時上也又以總督之柄付之内官監太監臣
李興平江伯臣陳鋭俾銜命往三臣者乃同心協力以
祗奉詔命遂自張秋決口視潰決之源以西至河南廣
武山淤涸之跡以北至臨清衛河地形事宜既悉然以
時當夏半水勢方盛又漕舟鱗壅口南因相與議曰治
河之道通漕為急乃於決口兩岸鑿月河三里許屬之
舊河以通漕舟漕舟既通又相與議黄陵岡在張秋之
[003-54b]
上而荆隆等口又在黄陵岡潰決之源築塞固有緩急
然治水之法不可不先殺其勢遂鑿滎澤孫家渡河道
七十餘里濬祥符四府營淤河二十餘里以逹淮䟽賈
魯舊河四十餘里由曹縣梁進口出徐州運河支流既
分水勢漸殺于是乃議築塞諸口其自黄陵岡以上凡
地屬河南者悉用河南兵民夫匠即以其方靣統之按
察副使臣張鼐都指揮僉事臣劉勝分統荆隆等口按
察僉事臣李善都指揮僉事臣王杲分統黄陵岡而臣
[003-55a]
興臣銳臣大夏往來總統之博采羣議晝夜計畫殆忘
寢食故官屬夫匠等悉用命築臺捲埽齊心畢力遂獲
成功焉初河南諸口之塞惟黄陵岡屢合而屢決為最
難塞之後特築隄三重以䕶之其高各七丈厚半之又
築長隄荆隆口之東西各二百餘里黄陵岡之東西各
三百餘里直抵徐州俾河流恒南行故道而下流張秋
可無潰決之患矣是役也用夫匠以名計五萬八千有
竒柴草以束計一萬二千有竒竹木大小以根計一萬
[003-55b]
二百有竒鐵生熟以斤計一萬九百有竒麻以斤計三
十二萬有竒其興工以𢎞治甲寅十月而畢以次年二
月會張秋以南至徐州工程俱畢臣興等遂具功完始
末以聞天子嘉之特易張秋鎮名為安平賜臣興禄米
歲二十四石加臣銳太保兼太子太傅禄米歲二百石
進臣大夏左副都御史理院事及諸方靣官屬進秩增
俸有差乃從興等請於塞口各賜額立廟以祀水神安
平鎮曰顯惠黄陵岡曰昭應已而又命翰林儒臣各以
[003-56a]
工完之跡文之碑石昭示永久臣徤以次撰黄陵岡臣
惟前代於河之決而塞之者漢瓠子宋澶濮曹濟之間
皆積久而後成功或至臨塞躬勞萬乘今黄陵岡諸口
潰決已歴數年且其勢洪濶奔放若不可為而築塞之
功顧未盈二時此固諸臣協心夫匠用命之所致然非
我聖天子至德格天水靈效職及宸㫁之明委任之專
豈能成功若是之速哉臣職在文字覩兹惠政誠不可
以無紀述謹摭其事撰次如右且繫之以詩曰中州之
[003-56b]
水河其最大龍門底柱猶未為害太行既北平壤是趨
奔放潰決遂無寧區粤稽前代築脩屢起瓠子宣房實
肇其始皇明啟運亦屢有聞安平黄岡奏決紛紜壞我
民廬損我運道帝心憂之成功欲蚤乃命憲臣乃𢎞廟
謨諄諄戒諭冀効勤劬功不時上復遣近侍繼以勲臣俾
同往治三臣協力兼采羣謀晝夜焦勞罔或暫休既分
别支以殺其勢遂遏洪流永堅其閉水由故道河患斯
平運渠無損舟檝通行工畢來聞帝心嘉悦加禄與官
[003-57a]
恩典昭晰惟兹大役不日告成感召之由天子聖明天
子聖明化行德布匪直河水萬靈咸附殊方異域靡不
來王以漕以貢億世無疆


  夏鎭新河記      徐 階華亭人大學士


  先皇帝之四十四年秋七月河決而東注自華山出飛
雲橋截沛以入昭陽湖于是沛之北水逆行歴湖陵孟
陽至榖亭四十里其南溢于徐渺然成巨浸運道阻焉
事聞詔吏部舉大臣之有才識者督河道都御史直𨽻
[003-57b]
河南山東之撫臣洪閘之司屬暨諸藩臬有司治之得
今萬安朱公衡爰自南京刑部尚書改工部尚書兼都
察院右副都御史奉璽書總理其事公至駕輕舠凌風
雨周視河流䂓復沛渠之舊而時瀦者為澤淤者為沮
洳䟽與塞俱不得施公喟然漢曰夫水之性下而兹地
下甚不獨今不可治也即能治之他歲河水至且復淪
没若運事何召諸吏士及父老而問計或曰道南陽折
而南東至於夏村又東南至於留城其地高河水不能
[003-58a]
及昔中丞盛公應期嘗議鑿渠於此而不果就其迹尚
存可續也公率僚屬視之果然馳䟽以請先皇帝從之
工既舉而民之䂓利與士大夫之泥於故常者争以為
復舊渠便先皇帝若曰兹國之大事謀之不可不審也
勑工科右給事中何君起鳴勘議焉何君具言舊渠之
難復者五急宜治新渠而增其所未備以濟漕運詔工
部集廷臣議僉又以為然詔報可公乃廬於夏村晝夜
督諸屬程役以工授匠以式測水之平鏟高而實下道
[003-58b]
鮎魚諸泉薛沙諸河會其壩三河口以杜浮沙之壅隄
馬家橋遏河之出飛雲者盡入於秦溝滌泥沙使不得
積凡鑿新渠起南陽迄留城百四十一里有竒䟽舊渠
起留城迄境山五十三里建閘九減水閘十有六為月
河於閘之旁者六為壩十有三䂖壩一隄於渠之兩涯
以丈計者四萬一千六百有竒以里計者五十三為石
隄三十里又䟽支河九十六里一千六百餘丈脩其隄
六千三百四十六丈而運道復通由徐逹於濟舟行坦
[003-59a]
然視舊加捷階惟國家建都燕薊百官六軍之食咸仰
給於東南漕運者蓋國之大計也自海運罷而舟之轉
漕獨兹一線之渠其通與塞又國之所謂大利大害也
河勢悍而流濁塞之則復決濬之則輙淤事在往代及
先朝者姑弗論即嘉靖間䟽築之役屢矣而卒未有數
歲之寧則今徙渠而避焉誠計之所必由也然當議之
初上也或以為方命或以為厲民譁之以衆口撓之以
貴勢誣之以重謗脅之以危言于其時公之身且不能
[003-59b]
自保况敢冀渠之成哉頼先皇帝明聖不怒不疑徐以
公論付之諌臣擇兩端之中而因得夫久逺之䇿由是
公始得竭智畢力以竟其初志而實其謀之非迂然則
兹渠之成固公之功實先皇帝成之也昔禹受治水之
命於堯盡舎其前人堙塞之圗而創為䟽導之説彼其
驟聞焉者豈無或駭且謗乎惟堯信之深任之篤至八
年而不二禹是以得建萬世永頼之績奉𤣥圭以告厥
成則洪水底平雖謂堯之功可也而虞夏之史臣與後
[003-60a]
世之文人學士咸知稱禹而莫知頌堯嗚呼此堯之德
所以為無能名歟洪惟先皇帝力持國是以就兹渠功
德之隆較之帝堯可謂恊矣階曩歲備員内閣甞屢奉
治河之諭邇者謝政南歸復得親至新渠觀其水土而
考論其事之始末追感往昔不自知涕泗之交頥也遂
因公請僭為之記且以告夫脩實錄者役始于四十四
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成於次年九月初九日用夫九萬
一千有竒銀四十萬贊其議者河道都御史孫公愼潘
[003-60b]
公季馴綜理於其閒者工部郎中程道東游季勲沈子
木朱應時凃淵主事陳楠李汶呉善言李承緒王宜唐
鍊張純參政熊桴副使梁夢龍徐節胡湧張任陳奎李
幼滋僉事董文宷黎德克郭天祿劉贄竝列名左方





  北河紀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