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52 四川通志-清-黃廷桂 (master)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四川通志巻十五上
 茶法
  茶者南方之嘉木其産於蜀者則王褒僮約有云
  陽武買茶而張載孫楚之詩復盛稱之凡廣漢之
  趙坡合州之水南峨眉之白芽雅安之䝉頂皆珍
  品也自唐時囘紇入貢以馬易茶宋元因之葢以
  餘茶易有用之馬斯衞民與備邉兩得矣前眀斟
[015-1b]
  酌繁簡陜以西川以南置茶馬司各一且減蜀中
  松潘之引使不礙陜之馬政故其時引行之多獨
  在黎邉今則邉路全通引行漸廣而凡産茶郡邑
  種植益繁潄水泉之清駛洩山土之肥澤微黄嫩
  緑香茗叢生故各屬屢有增引之請上以裕
 國下以通商允為經久之良法矣作茶法志
 唐穆宗長慶元年鹽鐡使王播議增天下茶税率百
  錢增五十江淮浙東西嶺南福建荆襄茶税播自領
[015-2a]
  之兩川以戶部領之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鹽鐡轉運使裴休請釐革横
  税以通舟船商旅既安課税自厚又正税茶商多
  被私販茶人侵奪其利今請委強幹官吏先於西
  蜀出茶山口布置把捉量加半税給陳首帖子令
  所在公行使私販者免犯法之憂正税者無失利
  之欺從之
  天禧四年天下茶皆禁惟川陜廣茶聽民自賣不
[015-2b]
  得出境
  神宗熙寧七年始建三司幹當公事李杞入蜀經
  畫買茶與成都路漕司議合初蜀之茶園皆民兩
  税地不殖五榖惟宜種茶賦稅一例既而運茶積
  滯歲課不給乃建議於彭漢二州歲買布各十萬
  疋以布息助茶利自熙寧七年至元豐八年蜀道
  茶場四十一處
  元豐四年仍詔專以雅州名山茶為易馬用
[015-3a]
  高宗建炎元年朝廷擢成都路運判趙開主管川
  陜茶馬事二年開至成都大更茶法印給茶引使
  商人即園户市茶百斤為一大引為茶市以通交
  易
  紹興四年楊輔為使遂定為法成都利州路二十
  三場歲産茶二千一百二萬斤熙豐以來茶司權
  出諸司之上是年初命四川宣撫司支茶博馬七
  年復置茶馬官凡買馬州縣黎文叙長南寧平珍
[015-3b]
  皆與知州通判同措置任責通判許茶馬司辟置
  視買馬額數之盈虧而賞罰之
  寧宗慶元六年詔四川產茶處歲輸頭子錢五千
  四十道有竒又科租錢三千一百四十道有奇
  嘉定三年詔茶馬官各差一員分為兩司文臣成
  都主茶武臣興元主馬
 元世祖中統十四年命汪惟正置𣙜場於碉門黎州
  與吐番易茶
[015-4a]
  至元五年用運使白賡言運成都茶於京兆鞏昌
  置局六年始立四川𣙜茶使司掌之十年始立四
  川監𣙜茶場使司定長引短引法長引帶茶一百
  二十斤收中統鈔五錠有竒短引帶茶九十斤收
  鈔四錠有竒
 明洪武五年置四川茶鹽都轉司令四川産茶地方
  每十分官取一分三十年令成都重慶保寧三府
  及播州宣慰司各置茶倉歲徴川中課茶貯倉召
[015-4b]
  商中買與西番易馬勅戸部差行人一員於陜西
  河州臨洮四川碉門等處嚴諭把隘頭目不許私
  茶出境
  永樂六年勅户部陜西四川地方多有通接生番
  偏僻小路嚴諭把隘頭目查禁緞疋絹帛私茶青
  紙出境違者犯人與把隘頭目俱各從重治罪
  成化七年罷差行人四川廵茶並罷播州茶倉
  令分巡道往來禁約之
[015-5a]
  嘉靖四年巡撫都御史王軌巡按御史馬紀題奉
  以水利僉事帶管茶法每年布政司差官赴南京
  請印引目五萬道送與管茶官收貯分别等第芽
  茶每引三錢葉茶毎引二錢聽商赴管茶官處報
  明給以引目照買照賣立限截角回繳禁革湖茶
  不許越界進貢番夷不許夾帶私茶其該賞茶斤
  行布政司查給茶課與税初皆本色一以易馬一
  以賞番至是俱折收銀兩備買茶賞番及買馬之
[015-5b]
  用二十年巡撫劉大謨議茶法六條甚善僉事崔
  廷槐議歲引五萬因全黎地方發賣茶引太少致
  令各商私販反多虧損官税利入私家又各商報
  中茶引多在巫山建始二縣地方收買至嘉定秤
  驗嘉定與黎雅逼近各商夾帶私茶到彼易於展
  轉越入通番奸弊蝟興除廣餘茶有礙律例外今
  依題准五萬引數聽商報中收買委官於巫山縣
  以上䕫州府扼吭之處秤盤撥運至嘉定州地方
[015-6a]
  黒水尾委官再秤雅州又復盤驗方分撥天全黎
  州地方照時價發賣如議舉行
  隆慶三年巡撫嚴清題疏本省每年戸部關引五
  萬道半塡芽茶半塡葉茶以二萬六千道為腹引
  每引芽茶三錢葉茶二錢二萬四千道為邊引内
  一萬九千八百道給黎雅各商每引芽茶三錢八
  分葉茶二錢五分二百道給本地思經羅純產茶
  處所土民每引芽茶七錢六分葉茶五錢松潘四
[015-6b]
  千道税與腹引同共税銀一萬三千八百六十三
  兩然邊引報中者多恒苦不足腹引常置於無用
  之地葢向來腹多邊少者無非謹中外之防也然
  腹地有茶而漢人或可無茶邊地無茶番人或不
  可無茶故邊引易行而腹引常滯先此議茶法者
  曰茶乃畨人之命不宜多給以存羈縻節制之意
  是矣乃邊引愈少私販愈多祇為奸人作私屯耳
  又曰四川茶法不縮即陜西馬政有妨此猶未深
[015-7a]
  考夫番地最廣近者彌月遠者彌年陜西洮岷與
  松潘接境與黎雅邈不相及今不增松潘而増黎
  雅之引於陜西馬政何妨自隆慶三年始將原引
  五萬減去一萬二千道於黎雅邊引加一萬道每
  引量加一錢税銀已充舊額而邊腹相安矣監察
  御史王廷瞻會題每年茶引三萬八千道内将三
  萬道作黎雅邊引除二百道產茶地方報中每引
  照舊芽茶七錢六分葉茶五錢給思經羅純二萬
[015-7b]
  九千八百道給商每引芽茶四錢八分葉茶三錢
  五分比舊俱增一錢四千道給松邊四千道腹引
  照舊芽茶三錢葉茶二錢通計一萬四千二百六
  十七兩
  萬厯三年巡撫曾省吾題准將驛傳鹽法茶水利
  合為一道又於黎雅邊引内除四百九道給思羅
  茶戸納税商人止二萬九千三百九十一道矣
  按洪武中命秦蜀歲収巴茶聽西番商人以馬易
[015-8a]
  之大扺茶四十斤易馬一匹故曹國公以茶五十
  餘萬斤易馬一萬三千五百十八匹中國頗獲其
  利其後私茶出境馬價遂高乃差行人禁約永樂
  至成化歲以為常厥後或令布政司委官或令按
  察司分巡官雖沿革不同而以巡視禁茶則一也
  厥後法弛人玩朝廷雖禁之而權要私主之致令
  商旅滿關隘茶船徧江河每茶百斤私稅白銀二
  錢或金五分一年所得不下五六萬兩以是而歸
[015-8b]
  之官不愈於塡私藏哉或曰此路不開恐陜西之
  馬益貴殊不知陜西四川茶路各異今四川名雖
  禁茶實未禁也而陜西之馬未聞甚貴若以為終
  非舊制則舊制之所以禁茶者止恐私茶多而馬
  貴也今四川既不易馬何故而禁茶哉或又謂恐
  惹邊釁目今官徴其税則當禁彼勿得重徴何釁
  之有自宋元至成化皆資是以裕國用古之人獨
  無所見哉
[015-9a]
  巡撫都御史劉大謨博采茶議
  天下之事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水塞則決之琴
  瑟不調則更張之是可以語變通矣變通者權之
  謂也國初定鼎維州松州河州有茶馬互市馬之
  資於此者纔千百之十一耳永樂以後騏驥駿騮
  盡冀北之羣平凉專設憲臣以提督茶馬遼東山
  西甘州之團牧直𨽻河南山東之騍種皆材之良
  而馬之產於南者不復入閑於是乎四川茶馬之
[015-9b]
  法壞矣然番人乳酪腥羶之食匪茶則病憊立至
  而我之借以控制生番者在茶於是乎互市之名
  處之而善公私可得數十萬金此非取之於民而
  加之賦者也自權法者失化裁推移之意坐失厚
  利釀成弊穴可嘆也慎引目時秤驗謹關防重委
  官廣餘茶嚴互市憲典司存也然首尾畢舉而後
  可以言令舉之而遺其細末焉猶夫弊也甚哉權
  之難行也曷為慎引目也茶法之引司徒令甲也
[015-10a]
  其通塞多寡會典移案俱載也自越渡賂放而後
  有無引之茶自冒給影射而後有無茶之引無引
  之茶人所知也無茶之引則奸人乘機冒給買窩
  於遠商至數十千百張證驗之難而易於作弊也
  今下令曰某月日開中聚四方之商而審其年貎
  籍貫填内號以付秤驗之官給外號以備官津盤
  詰取寄住里鄰店戸之結以防入山影射不行退
  繳盡所開之數量多寡而均給之芽茶十之七葉
[015-10b]
  茶十之三區畫引價比舊或少增焉持之恒久冒
  濫可絶矣曷為時秤驗也秤驗之不時奸弊之必
  滋語曰事久生奸以此今聚數百艘鱗次水濱而
  後請官請之數日而後差官差之數十日而後臨
  按推托展轉比莅事且數月矣背負撑駕私竊趨
  利者可勝計哉今下令曰始十月朔終明年三月
  晦茶船以次抵嘉定比其至石馬也巡司具數逹
  委官所委官即黒水尾挨帮秤驗立票照放辰而
[015-11a]
  至午而行移時畢事如法處分過期不及期者懲
  之以法奸利何從而生哉曷為謹關防也嘉定三
  江自越巂來者曰沬江自雅州來者曰青衣江自
  瀘口來者曰錦江三江合流中有州曰黒水尾古
  之黑水尾秤掣批驗所也青衣江與沫江合曰觀
  音灘由灘而上曰浮橋口勝國時造舟為梁而扃
  鑰之茶船由黑水尾驗訖則啓浮梁橋放行至愼
  重也今船泊漁村則已近浮梁口矣何所關防乎
[015-11b]
  江河變遷浮梁不可作黒水尾尚存也不於此地
  秤驗已失扼吭之機矣今下令曰茶船至石馬星
  馳呈報所司於黒水尾秤驗如法押送漁村轉發
  雅州交易沿途防範越渡私帶者如律設以法影射
  私竊勢不相及矣曷為重委官也處脂膏不能自
  潤者有幾利之所在義士視之如酖毒貪夫視之
  如旨酒弄文法壞典章墮官箴輔之以狙獪之徒
  詭祕尤甚鮮有不中其機者於凉作法且恐其渝
[015-12a]
  而可不慎哉今下令曰所轄即府佐若州縣正官
  初任精敏廉能懋著可期遠到者撫巡會委一人
  以十月至嘉定弛張先後一切付之事竣返任不
  負委托者明揚之即九江蕪湖荆州臨清歲𣙜不
  過萬金猶攝以主事一人欽依差遣而秤驗者茍
  得其人歲可入數萬金矣又何輕重之不權哉曷
  為廣餘茶也每引約收若干曰餘茶取其値以輸
  之官纔毫毛耳而無引私茶總若干萬石則巧為
[015-12b]
  影射利歸私門致損公府此無他法嚴而固執也
  法嚴則人畏避之固執則人巧避之語曰倖門如
  䑕穴葢傷之也夫私茶至五百斤入官仍擬充軍
  夫人不難於充軍而難於入官今准鹽法引外帶
  者曰餘茶一引聽納銀倍加引價免問彼將幸其
  免罪而慶獲茶且胥吏之羅織羣小之恐嚇潛消
  焉是曷不趨吾令哉即一歲可獲萬金矣夫餘茶
  行則利入府藏公私兩便在察識而推廣之耳曷
[015-13a]
  為嚴互市也西番互市一由黎州一由碉門今中
  分其引以兩通之其法甚善但奸人玩法潛入番
  境者責在安撫招討司也今下令曰諸番入市聽
  商人兩平於信地交易越境通番者法無赦招討
  安撫司縱令出入者連坐通把該吏撥置者如之
  禁欺誘戒搶奪推誠懷之亦三表五餌之餘也余
  既為此議客有告余曰為學而言利不明於義也
  謀國而言利不良於法也曰甚哉權之難也大學
[015-13b]
  絜矩理財為先周官會計財用為急周公孔子未
  嘗不言之久矣國之需於財也此議之行取之商
  不取之農取之裔土不取之田賦有抑末之理焉
  有懷遠之道焉公而匪私義而匪利也用是計之
  云
  巡撫都御史尹同臯茶法條議
  為茶法事照得四川每年原額茶引三萬八千道
  於南都請領歲費三百多金在邊引湖茶每道納
[015-14a]
  銀四錢七分五釐歲額行二萬九千八百道又每
  年額發該州青城茶地畝茶引二百道每道稅銀
  六錢三分係雅州採買此舊例也數年前猶未阻
  滯近年州縣私票公行僅得税一錢七分或二錢
  便爾給發奸人利其價少致正引不行夫課何以
  縮則以土茶多而私茶之盛行也私茶何以盛行
  則以土棍刁而湖商之不敵也湖商固以引行茶
  者有引者日弱日減無引者日强日增課又安得
[015-14b]
  不縮知其所繇縮而其所繇復可知嘗稽賦役書
  册茶税之立也夷人多食乳酪以茶為命濫與貿
  易恐輕視天朝故茶法從來慎重茶法中引一道
  照茶百斤無引即係私茶斤兩違禁則律有明條
  邇者雅州榮經縣土產茶多而思羅店戸又皆本
  地神棍上蔽官府下挾孤商兼以地方官不自振
  刷輒為私税所濡不能弊絶風清自非立湔積弊
  國課何濟相應開欵查議為此牌仰該道官吏即
[015-15a]
  将後開條欵逐一再加查議應釐剔者查實釐剔
  應議詳者查實議詳迅速具報毋得遲違 一本
  院新立法令州縣各官不寄耳目於衙役不受簧
  鼓於學霸俾思羅店戸不得逞其奸榮雅地虎不
  得張其焰止從實開報是為第一議 一嚴收草
  凡收草之家或三五百擔或一二百擔數甚夥矣
  須祕密神速差官細訪如已經收草數百擔之家
  匿而不報明為勘實入官懲治照數報引舉一儆
[015-15b]
  百其餘難概治者務要黨正鄰佑甘結以求的實
  報引有通同隱漏者許諸人指實呈首但事機一
  漏恐即遷移規避雅州榮經等處一時併行出其
  不意方得實跡 一先給引凡做茶必照湖茶如
  數給引茶行日送州縣秤驗截角繳引其踹茶時
  必要鄰佑及踹茶之人豫遞如數甘結以防暗帶
  凡在榮經縣及思經羅純地方等處私踹者不能
  查理即係私茶須許人呈首治罪且碉門係土司
[015-16a]
  地方近有商販潛住彼處做茶亦當出示嚴禁
  一禁透漏如思經有榮經摸地之小販羅純有碉
  門越境之私路晝夜皆送不計其數往年亦為禁
  革但屬虛文務要着實舉行差人嚴緝以拿獲計
  功即将私茶充賞 一禁小販凡做茶以給引為
  主有隨販隨做或三五十擔或一二十擔不時運
  發難以查理必一概嚴禁毋許踹茶之人代為私
  茶 一思羅店戸凡遇官有禁諭視為生理動牽
[015-16b]
  舊騙而未滿志者或私忿而未快意者多以曾經
  做茶為辭肆行勒騙其見在做茶之家反隱充私
  槖須嚴查實在思羅店戸凡有禁諭毋得牽扯抵
  塞止以見在收草買茶者一一實報以便查理
  一嚴查未完茶税歷年欠至三萬一千四百三十
  五兩四錢八分五釐思羅引税亦縮一百五十五
  兩天啓四五兩年分公然不納該道嚴行查實掌
  印官是何人承行吏書是何人店戸是何人經紀
[015-17a]
  是何人番人之不能不用茶猶華人之不能不用
  鹽也何以至今遂斷絶不行一面究處一面嚴催
   一立循環簿凡出茶州縣各置立循環簿六本
  二送本院二送本司二送該道各印發收存每季
  給領同載賣茶應徴税銀目逐一挨順備細登塡
  按季差吏赴比如此行後官再有私票民再有私
  販或被人告發或别有風聞一體治罪
皇清四川省原額新增邊腹土引茶課茶税銀兩數目
[015-17b]
  以及收買發賣州縣逐一分晰備載於左
 成都府屬
  成都縣原額邊引二千二百六十張毎張𣙜課銀
  一錢二分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
  一千六十六兩七錢二分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
  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二百八十二兩五錢於
  灌縣彭縣汶川等縣買茶至松潘發賣
  原額腹引四百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釐徴
[015-18a]
  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一百兩每張運茶一百
  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五十兩於洪雅
  縣大邑縣灌縣彭縣等縣買茶至本縣發賣
  華陽縣原額邊引七百五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
  二分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三百
  五十四兩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
  共𣙜課銀九十三兩七錢五分於灌縣彭縣買茶
  至松潘發賣
[015-18b]
  原額腹引二百二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釐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五十五兩每張運
  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二十七
  兩五錢於大邑縣洪雅縣買茶至華陽縣新都縣
  雙流縣簡州安岳縣樂至縣等州縣發賣
  新津縣原額邊引六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二十八兩
  二錢二分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
[015-19a]
  共𣙜課銀七兩五錢於大邑縣買茶至松潘發賣
  溫江縣原額邊引二十張毎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九兩四錢
  四分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
  課銀二兩五錢於大邑縣買茶至本縣發賣
  灌縣原額邊引二千一百二十八張每張𣙜課銀
  一錢二分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
  一千零四兩四錢一分六釐每張運茶一百斤隨
[015-19b]
  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二百六十六兩於本
  縣買茶至松潘發賣
  原額腹引六十二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釐
  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一十五兩五錢每張
  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七兩
  七錢五分於本縣買茶至保縣發賣
  新增代銷通江縣邊引五十張巴州邊引一百張
  南江縣邊引五十張共邊引二百張徴税銀九十
[015-20a]
  四兩四錢共𣙜課銀二十五兩於本縣買茶至松
  潘發賣
  崇慶州原額腹引一百零八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
  二分五釐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二十七兩
  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
  一十三兩五錢於本州買茶在本州發賣
  新繁縣原額腹引二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五兩每張運茶
[015-20b]
  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二兩五錢
  於彭縣買茶至本縣發賣
  彭縣原額邊引二千二百二十六張每張𣙜課銀
  一錢二分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
  一千五十兩六錢七分二釐每張運茶一百斤隨
  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二百七十八兩二錢
  五分於本縣買茶至松潘發賣
  原額腹引六十一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釐
[015-21a]
  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一十五兩二錢五分
  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
  七兩六錢二分五釐於本縣買茶至保縣發賣
  什邡縣原額邊引九十九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
  分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四十六
  兩七錢二分八釐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
  十四斤共𣙜課銀一十二兩三錢七分五釐於本
  縣買茶至松潘發賣
[015-21b]
  原額腹引八十一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釐
  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二十兩二錢五分每
  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十
  兩零一錢二分五釐於本縣買茶至保縣發賣
  新增腹引一百二十張徴税銀三十兩𣙜課銀一
  十五兩於本縣買茶至中江縣徳陽縣漢州資州
  等州縣發賣
  漢州新增腹引二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015-22a]
  釐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五兩每張運茶一
  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二兩五錢於
  什邡縣買茶至本州發賣
  新都縣新增腹引三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稅銀七兩五錢每張
  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三兩
  七錢五分於什邡縣買茶至本縣發賣
 重慶府屬
[015-22b]
  江津縣原額邊引一百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徴稅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四十七兩
  二錢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
  課銀一十二兩五錢於本縣買茶至松潘發賣
  綦江縣原額腹引三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七兩五錢每張
  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三兩
  七錢五分於本縣買茶至重慶府發賣
[015-23a]
  南川縣原額邊引二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九兩四錢
  四分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
  課銀二兩五錢於本縣買茶在本縣發賣
  酆都縣原額腹引三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釐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七錢五分每張運
  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三錢七
  分五釐於本縣買茶在本縣發賣
[015-23b]
  彭水縣原額邊引一百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四十七兩
  二錢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
  課銀一十二兩五錢於本縣買茶至松潘發賣
  原額腹引十五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釐徴
  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三兩七錢五分每張運
  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一兩八
  錢七分五釐於本縣買茶至長寧縣發賣
[015-24a]
 保寧府屬
  通江縣原額腹引一千六百八十張每張𣙜課銀
  一錢二分五釐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四百
  二十兩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
  𣙜課銀二百一十兩於本縣買茶至閬中縣南部
  縣西充縣渠縣南充縣廣安州岳池縣射洪縣蓬
  州營山縣等州縣發賣
  廣元縣原額邊引五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015-24b]
  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二十三兩
  六錢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
  課銀六兩二錢五分於本縣買茶至松潘發賣
  原額腹引一百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釐徴
  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二十五兩每張運茶一
  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一十二兩五
  錢於本縣買茶至閬中縣蒼溪縣發賣
  巴州原額腹引五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015-25a]
  釐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一十二兩五錢每
  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六
  兩二錢五分於本州買茶至廣安州南部縣閬中
  縣等州縣發賣
  南江縣原額腹引五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一十二兩五錢
  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
  六兩二錢五分於本縣買茶至閬中縣南部縣發
[015-25b]
  賣
 䕫州府屬
  奉節縣原額腹引二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釐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五錢每張運茶一
  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二錢五分於
  本縣買茶在本縣發賣
  開縣原額邊引十三張毎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六兩一錢三
[015-26a]
  分六釐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
  𣙜課銀一兩六錢二分五釐於本縣買茶在本縣
  發賣
  原額腹引十一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釐徴
  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二兩七錢五分每張運
  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一兩三
  錢七分五釐於本縣買茶在本縣發賣
  建始縣新增腹引十八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015-26b]
  五釐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徵税銀四兩五錢每張
  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二兩
  二錢五分於本縣買茶在本縣發賣
  大寧縣原額腹引十三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三兩二錢五分
  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
  一兩六錢二分五釐於本縣買茶在本縣發賣
 龍安府屬
[015-27a]
  平武縣原額邊引三十七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
  分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一十七
  兩四錢六分四釐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
  十四斤共𣙜課銀四兩六錢二分五釐於本縣買
  茶至松潘發賣
  江油縣原額邊引七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三兩三錢零
  四釐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
[015-27b]
  課銀八錢七分五釐於本縣買茶在本縣發賣
  石泉縣原額邊引二百二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
  二分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一百
  零三兩八錢四分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
  十四斤共𣙜課銀二十七兩五錢於本縣買茶至
  松潘發賣
 雅州府屬
  雅安縣原額邊引二萬四千九百二十六張每張
[015-28a]
  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
  徴税銀一萬一千七百六十五兩零七分二釐每
  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三
  千一百一十五兩七錢五分於本縣買茶至打箭
  爐發賣
  榮經縣原額邊引一萬九千五百一十四張每張
  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
  徴税銀九千二百一十兩六錢八釐每張運茶一
[015-28b]
  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二千四百三
  十九兩二錢五分於本縣買茶至打箭爐發賣
  原額腹引四十九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釐
  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一十二兩二錢五分
  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
  六兩一錢二分五釐於本縣買茶至清溪縣發賣
  名山縣原額邊引六百六十三張每張𣙜課銀一
  錢二分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三
[015-29a]
  百一十二兩九錢三分六釐每張運茶一百斤隨
  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八十二兩八錢七分
  五釐於本縣買茶至打箭爐發賣
  蘆山縣原額腹引二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釐徵税銀二錢五分共徵税銀五錢毎張運茶一
  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二錢五分於
  本縣買茶在本縣發賣
  天全州原額土引一萬七千八百四十張每張𣙜
[015-29b]
  課銀一錢二分五釐徵税銀三錢六分一釐共徵
  税銀六千四百四十兩二錢四分每張運茶一百
  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二千二百三十
  兩於本州買茶至打箭爐發賣
  新增土引七百張共徵税銀二百五十二兩七錢
  共𣙜課銀八十七兩五錢於本州買茶至打箭爐
  發賣
  清溪縣原額邊引四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015-30a]
  釐徵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徵税銀一兩八錢八
  分八釐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
  𣙜課銀五錢於本縣買茶在本縣發賣
 直𨽻嘉定屬雍正十二/年陞為府
  本州原額邊引一百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釐徵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徵税銀四十七兩二
  錢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
  銀一十二兩五錢於本州買茶至松潘發賣
[015-30b]
  原額腹引一百一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釐徵税銀二錢五分共徵税銀二十七兩五錢每
  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一
  十三兩七錢五分於洪雅縣買茶至本州發賣
  峩眉縣原額邊引五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徵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徵税銀二十三兩
  六錢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
  課銀六兩二錢五分於本縣買茶至松潘發賣
[015-31a]
  原額腹引二百三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釐徵税銀二錢五分共徵税銀五十七兩五錢每
  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二
  十八兩七錢五分於本縣買茶至成都縣榮經縣夾
  江縣富順縣華陽縣井硏縣資州敘州府眉州資
  陽縣等府州縣發賣
  洪雅縣原額腹引五百五十六張每張𣙜課銀一
  錢二分五釐徵税銀二錢五分共徵税銀一百三
[015-31b]
  十九兩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
  𣙜課銀六十九兩五錢於本縣買茶至成都縣華
  陽縣犍為縣敘州府内江縣重慶府富順縣等府
  州縣發賣
 直隷眉州屬
  丹稜縣原額邊引一百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徵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徵税銀四十七兩
  二錢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
[015-32a]
  課銀一十二兩五錢於本縣買茶至松潘發賣
  原額腹引三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釐徵
  税銀二錢五分共徵税銀七兩五錢每張運茶一
  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三兩七錢五
  分於本縣買茶至樂至縣内江縣發賣
 直隷邛州屬
  本州原額邊引一萬二百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
  分五釐徵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徵税銀四千八
[015-32b]
  百一十四兩四錢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
  十四斤共𣙜課銀一千二百七十五兩於本州買
  茶至打箭爐發賣
  新增邊引一千一百張共徵税銀五百一十九兩
  二錢共𣙜課銀一百三十七兩五錢於本州買茶
  至打箭爐發賣
  大邑縣原額邊引一千八百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
  二分五釐徵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徵税銀八百
[015-33a]
  四十九兩六錢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
  四斤共𣙜課銀二百二十五兩於本縣買茶至松
  潘發賣
  原額腹引四百三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釐徵税銀二錢五分共徵税銀一百零七兩五錢
  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
  五十三兩七錢五分於本縣買茶至成都縣華陽
  縣雙流縣郫縣崇寧縣溫江縣等縣發賣
[015-33b]
 直隷潼川州屬雍正十二/年陞為府
  中江縣原額邊引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釐徵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徵税銀四兩七錢二
  分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
  銀一兩二錢五分於什邡縣買茶至本縣發賣
  鹽亭縣原額邊引五張毎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釐徵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徵税銀二兩三錢六
  分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
[015-34a]
  銀六錢二分五釐於通江縣買茶至本縣發賣
 直隷瀘州屬
  合江縣原額邊引二百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徵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徵税銀九十四兩
  四錢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
  課銀二十五兩於本縣買茶至松潘發賣
  原額腹引三百一十六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徵税銀二錢五分共徵税銀七十九兩每張
[015-34b]
  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三十
  九兩於本縣買茶至瀘州富順縣江安縣長寧縣
  隆昌縣等州縣發賣
 直隷綿州屬
  安縣原額邊引一千四百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
  分五釐徵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徵税銀六百六
  十兩八錢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
  共𣙜課銀一百七十五兩於本縣買茶至松潘發
[015-35a]
  賣
  綿竹縣原額邊引一百四十六張每張𣙜課銀一
  錢二分五釐徵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徵税銀六
  十八兩九錢一分二釐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
  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一十八兩二錢五分於本
  縣買茶至松潘發賣
  原額腹引三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釐徵
  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七兩五錢每張運茶一
[015-35b]
  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三兩七錢五
  分於本縣買茶至保縣發賣
  德陽縣原額腹引二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徵税銀二錢五分共徵税銀五兩每張運茶
  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錢二兩五錢
  於什邡縣買茶至本縣發賣
  新增腹引十張共徵税銀二兩五錢共𣙜課銀一
  兩二錢五分於什邡縣買茶至本縣發賣
[015-36a]
  羅江縣新增腹引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釐徵税銀二錢五分共徵税銀二兩五錢每張運
  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一兩二
  錢五分於安縣什邡縣買茶至本縣發賣
 直隷茂州屬
  本州原額邊引七百九十一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
  二分五釐徵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徵税銀三百
  七十三兩三錢五分二釐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
[015-36b]
  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九十八兩八錢七分五
  釐於安縣汶川縣茂州灌縣等州縣買茶至松潘
  發賣
  汶川縣原額邊引二百二十三張每張𣙜課銀一
  錢二分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徵税銀一
  百零五兩二錢五分六釐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
  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二十七兩八錢七分五
  釐於本縣買茶至松潘發賣
[015-37a]
 直隷逹州屬
  太平縣原額腹引四十二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
  分五釐徵税銀二錢五分共徵税銀十兩五錢每
  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五
  兩二錢五分於本縣買茶至營山縣新寧縣逹州
  大竹縣渠縣等州縣發賣
  新増腹引六十張共徵税銀一十五兩共𣙜課銀
  七兩五錢於本縣買茶至營山縣新寧縣逹州大
[015-37b]
  竹縣渠縣等州縣發賣
  東鄉縣新増腹引三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釐徵税銀二錢五分共徵税銀七錢五分每張運
  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三錢七
  分五釐於本縣買茶在本縣發賣
  計通省原額新增邊引共六萬九千五百二十二
  張共徵税銀三萬二千八百一十四兩三錢八分
  四釐
[015-38a]
  原額新増腹引共四千九百九十二張共徵税銀
  一千二百四十八兩
  原額新増土引共一萬八千五百四十張共徵税
  銀六千六百九十二兩九錢四分
  以上邊腹土三引共徵税銀四萬零七百五十五
  兩三錢二分四釐共𣙜課銀一萬一千六百三十
  一兩七錢五分
  茶課税總共銀五萬二千三百八十七兩零七分
[015-38b]
  四釐
  附戸部題覆四川巡撫憲徳茶法疏
  雍正八年三月十四日户部具題該臣/部議得川
  撫憲德疏稱川省茶政一項課納於園户税出於
  商人產茶州縣土司共三十一處共載課銀四百
  二十四兩共請銷邊腹土引八萬五千三百四十
  四張以每引一張照茶一百斤科算每斤止納課
  銀四絲九忽零實屬太輕查川省舊志每茶一斤
[015-39a]
  𣙜課銀二釐五毫若照舊志定額似覺太重應請
  酌減舊志之半以每斤一釐二毫五絲為額庶為
  平允再川省茶政經制不同若令園戶全數首報
  其中不無欺隱如必按戶查勘恐滋紛擾應令各
  商人於各地方買茶之時即照時價内将茶斤課
  銀一釐二毫五絲扣存即隨引税赴地方官照數
  完解則課仍出於園戶而歸總於商人與以斤兩
  𣙜課之例無不符合至舊管茶課銀四百二十四
[015-39b]
  兩今每斤一釐二毫五絲共𣙜課銀一萬六百六
  十八兩惟是商人每引行茶一百斤其採買運售
  之時原有折耗今既将茶課歸總於商人自應將
  折耗茶斤請照川省行鹽之例每茶一百斤加耗
  一十五斤等語查川省原額新増共邊腹土引八
  萬五千三百四十四張共納銀四百二十四兩計
  算每斤止納課銀四絲九忽零實屬太輕今該撫
  定以每斤一釐二毫五絲令各商人在於茶價内
[015-40a]
   扣存即隨引税赴地方官照數完解所議甚為妥
   協應令該撫将前項𣙜課銀一萬六百六十八兩
   按年造入奏銷册内具題查核再查陜西行茶定
   例每引一道運茶一百斤每茶一千斤准帶附茶
   一百斤如有夾帶嚴查治罪等語今該撫請加耗
   茶一十五斤與例不符應照陜西行茶之例每茶
   一百斤准其附帶耗茶一十四斤如有多帶即行
   查拏照私鹽律治罪如查驗地方官有故縱失察
[015-40b]
   以私鹽例處分仍令該撫憲德将行茶商人名姓
   併產茶州縣𣙜課細數造册報部可也等因雍正
   八年三月十六日奉
㫖依議
 
 
 
  四川通志卷十五上
[015-41a]
欽定四庫全書
 四川通志巻十五下
 錢法
  自禹鑄歴山湯鑄莊山而錢制已肇是太公九府
  圜法仿也非昉也歴代錢幣輕重不齊通塞各異
  漢及唐初猶為近古厥後乃有飛劵鈔引交子㑹
  子之設抑何紛紜無當耶我
 朝酌古凖今寳源寳泉輪郭精好内外通行雖五銖
[015-41b]
  二銖遠莫能及而何有於鵞眼綖環之陋乎蜀中
  銀鏤之貢載在夏書今者任官司局以時鼔鑄使
  貨不棄於地而軍民商賈日用之需交易而退各
  得其所泉刀之制葢折衷三代而永為萬世良規
  矣作錢法志
 漢文帝賜鄧通銅山始鑄銅錢於蜀公孫述據蜀廢
  銅錢鑄鐡錢百姓貨幣不行後以鐵錢二當銅錢
  一
[015-42a]
 蜀漢昭烈帝以軍用不足為憂劉巴曰易耳但當鑄
  大錢以一直百直百二字即鑄於文平諸物價令
  為官市帝從之數月之間府庫充實
 隋文帝詔蜀王秀於益州立五爐鑄錢
 唐末王建在蜀鑄銅錢字文輕重皆如開元通寳之
  制孟氏又造鐵錢外郡邊界兼用銅錢每錢一千
  内銅錢四百鐵錢六百每銀一両直銅錢一千七
  百文絹一疋直錢一千二百文
[015-42b]
 宋初銅錢㨂出上供鐵錢只行川界以鐵錢一千二
  百文當銅錢一千文太平興國四年勅令兩稅錢
  並諸課利十分中取銅錢一分是時舊用銅錢不
  足北客搬駝銅錢入川每一文換鐵錢十四文獨
  利商賈朝廷聞而罷之
 明初錢鈔兼行金銀之物貴賤有差蜀人止用茴銀
  米布貿易貨物而錢鈔遂不行巡按御史屠鏞言
  於巡撫都御史張瓚請遣義民持銀數千两易錢
[015-43a]
  於江南等處散民間行之萬厯五年奉旨疏通錢
  法布政司遵依戶部咨送萬厯通寳錢式開局鼓
  鑄行令各府州縣衞所將貯庫存留缺官空役驛
  傳商稅銀各照地方繁簡衝僻約用錢若干解銀
  若干赴司轉發錢局鑄造每錢十文扣白銀一分
  公私並用一體通行崇禎時用鵞眼錢每百直銀
  三四分不等
  萬厯戊午年巡撫饒景暉疏稱看得蜀中自征播
[015-43b]
  之後兵荒頻見公私交困臣旁求理財之道可以
  佐今日之急者無如錢法按五銖錢交子務皆起
  於蜀銅官諸山又皆在蜀封内今錢法盛行海内
  而蜀反缺焉豈卓王孫鄧通能富饒於漢王建能
  經制於唐今之蜀獨異耶成化間御史屠鏞正德
  間御史熊相皆倡議行之而究中阻至萬厯五年
  奉旨疏通錢法時翕然稱便而市民習用茴銀漸
  復廢格惟川東尚行之耳所以然者錢法之行便
[015-44a]
  於官民而不便於奸民墨吏葢錢行則官俸民糧
  必當兼用彼貪吏者俸不可兼兩而歸糧不可加
  耗而取且蜀之茴香花銀相沿已久低假混雜不
  可别識窮鄉細民每為所愚其以布米雞豚入市
  者率空手持偽鏹而歸多致嗟怨錢行則五尺莫
  欺雖積年駔儈安所得志乎故撓法謗法常在於
  此然惟墨與奸之不便正錢法之所以為大便也
  蜀往日之錢局具在鼓鑄不難州縣之條陳亦各
[015-44b]
  稱便第暫借官銀以為工費錢成之後公私出入
  一切以之除京邊起運照舊徴銀外其餘布政司
  條編存留各項皆銀錢對半收解百几支給亦復
  如是其有偽造阻撓及有司奉行不力者皆以三
  尺隨之庶窮川煩費之秋少紓空帑而閭閻困窮
  亦可少寛矣 一錢局四道開局鑄造川西在省
  城川東在重慶䕫州府川南在瀘州嘉定川北在
  順慶保寧潼川待二三年後仍歸倂布政司始分
[015-45a]
  之以廣流布終合之以總利權似屬長便 一管
  理各委正官或府佐督之至於分委或州縣佐領
  或府衛經歴凡有心計有志向者任其選擇委用
  錢行之後查調度有方操持無染者分别薦奬以
  示激勸 一錢本先令各府州縣搜括在庫銀兩
  册報兩院司道備照將銀解赴各府州買銅鑄完
  照原銀給錢支散各役工食扣銀補庫此於公帑
  無損民用自利至官吏俸鈔師生廩糧與夫一切
[015-45b]
  條編之數亦宜銀錢兼支以廣流布有議令殷實
  之家捐貲為本錢成照數抵還者是錢以利民反
  以擾民也宜嚴禁之 一錢製每錢一文止重一
  錢二分較定畫一各局皆然若錢無損壞俱得通
  用不許擇錢俾可西可北可東可南流徧通省無
  虞異同始免滯礙則體式畫一法守自同但銅色
  宜純字畫宜端輪廓宜匀胚胎宜厚鎔煉宜精其
  萬厯通寳文宜仍舊不必更易 一收銅銅色純
[015-46a]
  黄者舊日價値多不過六分五釐此時冶鑄者價
  不無騰貴巴縣請以八分為凖葢就搬運之費總
  計之耳其說可従至招商立市以銅收贖等法宜
  聽各郡邑之便多方兼收各州縣官有願自買銅
  斤赴局親鑄宜将鑄過錢數申報府州轉報院司
  查考瀘州近議欲將過江之銅每十支照時價抽
  買一支倘於中無抑勒需索之擾人未有不樂從
  者此亦收銅之一便也 一鑄造工匠責成子母
[015-46b]
  盈縮經費多寡此時議者參差不一據巴縣身親
  試騐稱每銀十兩鑄而為錢除經費工本外可積
  息三兩但工作伊始遽難援為定例曷無令各局
  管理官暫自便宜從事斟酌鑄造勿以贏餘炫長
  勿為漏巵虧息俟錢成計算的確之日各據實開
  報以憑折衷著為定規 一行錢錢糧除解京邊
  外其餘令小民納糧錢四銀六各衙門一切抵贖
  俱令納錢且以錢之行否定官之殿最此法一立
[015-47a]
  錢未有不行者但錢行必資販戸流布其領錢千
  文者宜納銀一兩至在外貿易宜稍寛之以遂蠅
  營之私每兩加値三分可也又令各衙門明示以
  賑貧濟乏之義及以錢納租之等以錢贖罪之條
  俾錢之入者常多出者常少閭閻之閒有垂涎孔
  方而不可得之景象錢之行自易矣 一平衡民
  閒毎銀一錢當易錢百文販戶㒺利心熾低昂不
  均小民遂以錢為不便今宜以在官法馬較定官
[015-47b]
  戥令城市鄉村畫一守之常出其不意於販户所
  在抽兑懲治平衡則錢易行矣 一通商錢法之
  行為便於日用之需耳行商挾重貲遊千里外囊
  底加千文俾傴僂不能勝矣乃勒令行錢此必不
  得之數也自後行市貿易自一兩而上銀錢聽其
  自便 一禁私鑄四道各局錢式輕重俱令畫一
  銅色務要淨好有私造者重懲如律此禁私鑄之
  大要也但私鑄之風禁於錢法舉行之初易禁於
[015-48a]
  錢法盛行之時難彼見錢之為利川谷之閒往往
  有礦可依何憚不為自後宜嚴保甲之法合里鄰
  不時互相稽查庶防範嚴密私鑄無所容矣 一
  防阻滯兹行錢法奸猾之徒必先賄買吏書揑稱
  小民不便申文回上皆由用銀便於懐挾出入輕
  易受贓不覺竊盗不知今當力行戒飭但銀匠巧
  偽所造葉銀茴銀渣銀之𩔖低假莫辨皆此輩作
  俑以致愚民惟恐低銀入手換錢難售輒病錢之
[015-48b]
  難行今宜將城市鄉村銀匠籍名在官互相保結
  十日一遞如一家傾銷低銀鄰佑知而不舉者連
  坐不貸庶低銀無所容而錢法自通矣
皇清初年底定全川一切經費多從外省協濟其時卽
  宜開設鼓鑄裕
 國便民緣康熙九年巡撫張德地以川省土著人民
  未甚殷繁貢賦無多商賈往來未便攜帶一時艱
  於舉行俟生齒繁盛開爐鼓鑄方為有益題請暫
[015-49a]
   停康熙四十七年建昌鎮杜汝崑咨稱建南黎溪
   分水二厰自康熙四十二年五月奉
㫖開採至四十三年五月十八日止一年抽收紅白銅斤
   二萬五千九百二十七斤得變價銀一千四兩六
   錢一分解貯藩庫充餉已有成效若以本地一嵗
   所産之銅斤
  題請就本省鼓鑄則
  國寳源流遍及於邊荒之地而夷猓皆懽忻鼓舞㒺
[015-49b]
   不遵循將黎分二厰一並
  題請復行開採即以抽收銅斤鼓鑄將毎年鼓鑄出
   息若干造册報部以充兵餉又稍減外省之協餉
   矣雍正七年十一月四川巡撫憲德
  題凖開局鼓鑄分巡松茂道鄭其儲詳陳鼔鑄事宜
   今列於左
   四川分巡松茂道鄭其儲呈為
皇圖逺届/聖治彌隆等事今将四川省
[015-50a]
 題准開局鼔鑄錢文開厰銅礦處所安設爐座召募
  工匠備辦噐具并日鎔化銅鉛折耗折淨鑄出錢
  數扣除工料及工匠食米等項理合逐一開造呈
  請察核 一寳川錢局一所應設在成都府省城
  之内先經前撫都院
 奏明捐買原定房屋一所共六十五閒今查前項房
  屋原係民房其規模様式並不可作錢局且地方
  狹小椽木朽壞牆垣低薄逼近居民更非嚴密之
[015-50b]
  地不便於彼處設局兹選得貢院内西偏有餘地
  一處極其寛大嚴密宜於此設立寳川錢局一所
  應於大院牆内前後建房大小一百一十三間
  一寳川錢局設爐一十五座每爐每日化銅五十
  斤鉛五十斤共銅鉛一百斤一年扣除小建六日
  及毎月修爐一次共除一十八日不計外應作三
  百四十二日扣算共可化銅鉛五十一萬三千斤
  又每銅鉛一百斤照例折耗九斤共折耗四萬六
[015-51a]
  千一百七十斤實淨銅鉛四十六萬六千八百三
  十斤每錢一文計重一錢四分共鑄錢五萬三千
  三百五十二串整 一每爐銅鉛一百斤照例給
  工料錢一千八百二十文計銅鉛五十一萬三千
  斤共該工料錢九千三百三十六串六百文 一
  查毎爐銅鉛一百斤給工料錢一千八百二十交
  内除毎爐鎔化銅鉛之炭火及鎔罐串繩之外餘
  者方為匠役工食但查奉准部文以人工食物各
[015-51b]
  省貴賤不等應令確查定議具
 題支給等語今查川省素無諳練鼔鑄土民皆係湖
  廣匠役遠來投充自難减其工資况川省近年以
  來生齒日繁食物價直較之滇楚兩省亦不能賤
  應請仍照原數給發又雲南爐局現行成例毎工
  匠一名毎日捐給食米八合三勺今川省各官養
  廉僅足敷本任辦事之用無從捐給應請將前項
  工役食米動支正項支給查工匠三百一十五名
[015-52a]
  每名每日食米八合三勺一年以三百五十四日
  計算共用米九百二十五石五斗三升三合應照
  成都兵米折價之例毎石定價銀八錢五分共銀
  七百八十六両七錢三釐五絲按日照數支給仍
  將支過銀數目按季造册報銷俟鑄出錢文之日
  陸續扣補還項可也
 
 
[015-52b]
 
 
 
 
 
 
 
 四川通志巻十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