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四川通志巻十五上
茶法
茶者南方之嘉木其産於蜀者則王褒僮約有云
陽武買茶而張載孫楚之詩復盛稱之凡廣漢之
趙坡合州之水南峨眉之白芽雅安之䝉頂皆珍
品也自唐時囘紇入貢以馬易茶宋元因之葢以
餘茶易有用之馬斯衞民與備邉兩得矣前眀斟
[015-1b]
酌繁簡陜以西川以南置茶馬司各一且減蜀中
松潘之引使不礙陜之馬政故其時引行之多獨
在黎邉今則邉路全通引行漸廣而凡産茶郡邑
種植益繁潄水泉之清駛洩山土之肥澤微黄嫩
緑香茗叢生故各屬屢有增引之請上以裕
國下以通商允為經久之良法矣作茶法志
唐穆宗長慶元年鹽鐡使王播議增天下茶税率百
錢增五十江淮浙東西嶺南福建荆襄茶税播自領
[015-2a]
之兩川以戶部領之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鹽鐡轉運使裴休請釐革横
税以通舟船商旅既安課税自厚又正税茶商多
被私販茶人侵奪其利今請委強幹官吏先於西
蜀出茶山口布置把捉量加半税給陳首帖子令
所在公行使私販者免犯法之憂正税者無失利
之欺從之
天禧四年天下茶皆禁惟川陜廣茶聽民自賣不
[015-2b]
得出境
神宗熙寧七年始建三司幹當公事李杞入蜀經
畫買茶與成都路漕司議合初蜀之茶園皆民兩
税地不殖五榖惟宜種茶賦稅一例既而運茶積
滯歲課不給乃建議於彭漢二州歲買布各十萬
疋以布息助茶利自熙寧七年至元豐八年蜀道
茶場四十一處
元豐四年仍詔專以雅州名山茶為易馬用
[015-3a]
高宗建炎元年朝廷擢成都路運判趙開主管川
陜茶馬事二年開至成都大更茶法印給茶引使
商人即園户市茶百斤為一大引為茶市以通交
易
紹興四年楊輔為使遂定為法成都利州路二十
三場歲産茶二千一百二萬斤熙豐以來茶司權
出諸司之上是年初命四川宣撫司支茶博馬七
年復置茶馬官凡買馬州縣黎文叙長南寧平珍
[015-3b]
皆與知州通判同措置任責通判許茶馬司辟置
視買馬額數之盈虧而賞罰之
寧宗慶元六年詔四川產茶處歲輸頭子錢五千
四十道有竒又科租錢三千一百四十道有奇
嘉定三年詔茶馬官各差一員分為兩司文臣成
都主茶武臣興元主馬
元世祖中統十四年命汪惟正置𣙜場於碉門黎州
與吐番易茶
[015-4a]
至元五年用運使白賡言運成都茶於京兆鞏昌
置局六年始立四川𣙜茶使司掌之十年始立四
川監𣙜茶場使司定長引短引法長引帶茶一百
二十斤收中統鈔五錠有竒短引帶茶九十斤收
鈔四錠有竒
明洪武五年置四川茶鹽都轉司令四川産茶地方
每十分官取一分三十年令成都重慶保寧三府
及播州宣慰司各置茶倉歲徴川中課茶貯倉召
[015-4b]
商中買與西番易馬勅戸部差行人一員於陜西
河州臨洮四川碉門等處嚴諭把隘頭目不許私
茶出境
永樂六年勅户部陜西四川地方多有通接生番
偏僻小路嚴諭把隘頭目查禁緞疋絹帛私茶青
紙出境違者犯人與把隘頭目俱各從重治罪
成化七年罷差行人四川廵茶並罷播州茶倉
令分巡道往來禁約之
[015-5a]
嘉靖四年巡撫都御史王軌巡按御史馬紀題奉
以水利僉事帶管茶法每年布政司差官赴南京
請印引目五萬道送與管茶官收貯分别等第芽
茶每引三錢葉茶毎引二錢聽商赴管茶官處報
明給以引目照買照賣立限截角回繳禁革湖茶
不許越界進貢番夷不許夾帶私茶其該賞茶斤
行布政司查給茶課與税初皆本色一以易馬一
以賞番至是俱折收銀兩備買茶賞番及買馬之
[015-5b]
用二十年巡撫劉大謨議茶法六條甚善僉事崔
廷槐議歲引五萬因全黎地方發賣茶引太少致
令各商私販反多虧損官税利入私家又各商報
中茶引多在巫山建始二縣地方收買至嘉定秤
驗嘉定與黎雅逼近各商夾帶私茶到彼易於展
轉越入通番奸弊蝟興除廣餘茶有礙律例外今
依題准五萬引數聽商報中收買委官於巫山縣
以上䕫州府扼吭之處秤盤撥運至嘉定州地方
[015-6a]
黒水尾委官再秤雅州又復盤驗方分撥天全黎
州地方照時價發賣如議舉行
隆慶三年巡撫嚴清題疏本省每年戸部關引五
萬道半塡芽茶半塡葉茶以二萬六千道為腹引
每引芽茶三錢葉茶二錢二萬四千道為邊引内
一萬九千八百道給黎雅各商每引芽茶三錢八
分葉茶二錢五分二百道給本地思經羅純產茶
處所土民每引芽茶七錢六分葉茶五錢松潘四
[015-6b]
千道税與腹引同共税銀一萬三千八百六十三
兩然邊引報中者多恒苦不足腹引常置於無用
之地葢向來腹多邊少者無非謹中外之防也然
腹地有茶而漢人或可無茶邊地無茶番人或不
可無茶故邊引易行而腹引常滯先此議茶法者
曰茶乃畨人之命不宜多給以存羈縻節制之意
是矣乃邊引愈少私販愈多祇為奸人作私屯耳
又曰四川茶法不縮即陜西馬政有妨此猶未深
[015-7a]
考夫番地最廣近者彌月遠者彌年陜西洮岷與
松潘接境與黎雅邈不相及今不增松潘而増黎
雅之引於陜西馬政何妨自隆慶三年始將原引
五萬減去一萬二千道於黎雅邊引加一萬道每
引量加一錢税銀已充舊額而邊腹相安矣監察
御史王廷瞻會題每年茶引三萬八千道内将三
萬道作黎雅邊引除二百道產茶地方報中每引
照舊芽茶七錢六分葉茶五錢給思經羅純二萬
[015-7b]
九千八百道給商每引芽茶四錢八分葉茶三錢
五分比舊俱增一錢四千道給松邊四千道腹引
照舊芽茶三錢葉茶二錢通計一萬四千二百六
十七兩
萬厯三年巡撫曾省吾題准將驛傳鹽法茶水利
合為一道又於黎雅邊引内除四百九道給思羅
茶戸納税商人止二萬九千三百九十一道矣
按洪武中命秦蜀歲収巴茶聽西番商人以馬易
[015-8a]
之大扺茶四十斤易馬一匹故曹國公以茶五十
餘萬斤易馬一萬三千五百十八匹中國頗獲其
利其後私茶出境馬價遂高乃差行人禁約永樂
至成化歲以為常厥後或令布政司委官或令按
察司分巡官雖沿革不同而以巡視禁茶則一也
厥後法弛人玩朝廷雖禁之而權要私主之致令
商旅滿關隘茶船徧江河每茶百斤私稅白銀二
錢或金五分一年所得不下五六萬兩以是而歸
[015-8b]
之官不愈於塡私藏哉或曰此路不開恐陜西之
馬益貴殊不知陜西四川茶路各異今四川名雖
禁茶實未禁也而陜西之馬未聞甚貴若以為終
非舊制則舊制之所以禁茶者止恐私茶多而馬
貴也今四川既不易馬何故而禁茶哉或又謂恐
惹邊釁目今官徴其税則當禁彼勿得重徴何釁
之有自宋元至成化皆資是以裕國用古之人獨
無所見哉
[015-9a]
巡撫都御史劉大謨博采茶議
天下之事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水塞則決之琴
瑟不調則更張之是可以語變通矣變通者權之
謂也國初定鼎維州松州河州有茶馬互市馬之
資於此者纔千百之十一耳永樂以後騏驥駿騮
盡冀北之羣平凉專設憲臣以提督茶馬遼東山
西甘州之團牧直𨽻河南山東之騍種皆材之良
而馬之產於南者不復入閑於是乎四川茶馬之
[015-9b]
法壞矣然番人乳酪腥羶之食匪茶則病憊立至
而我之借以控制生番者在茶於是乎互市之名
處之而善公私可得數十萬金此非取之於民而
加之賦者也自權法者失化裁推移之意坐失厚
利釀成弊穴可嘆也慎引目時秤驗謹關防重委
官廣餘茶嚴互市憲典司存也然首尾畢舉而後
可以言令舉之而遺其細末焉猶夫弊也甚哉權
之難行也曷為慎引目也茶法之引司徒令甲也
[015-10a]
其通塞多寡會典移案俱載也自越渡賂放而後
有無引之茶自冒給影射而後有無茶之引無引
之茶人所知也無茶之引則奸人乘機冒給買窩
於遠商至數十千百張證驗之難而易於作弊也
今下令曰某月日開中聚四方之商而審其年貎
籍貫填内號以付秤驗之官給外號以備官津盤
詰取寄住里鄰店戸之結以防入山影射不行退
繳盡所開之數量多寡而均給之芽茶十之七葉
[015-10b]
茶十之三區畫引價比舊或少增焉持之恒久冒
濫可絶矣曷為時秤驗也秤驗之不時奸弊之必
滋語曰事久生奸以此今聚數百艘鱗次水濱而
後請官請之數日而後差官差之數十日而後臨
按推托展轉比莅事且數月矣背負撑駕私竊趨
利者可勝計哉今下令曰始十月朔終明年三月
晦茶船以次抵嘉定比其至石馬也巡司具數逹
委官所委官即黒水尾挨帮秤驗立票照放辰而
[015-11a]
至午而行移時畢事如法處分過期不及期者懲
之以法奸利何從而生哉曷為謹關防也嘉定三
江自越巂來者曰沬江自雅州來者曰青衣江自
瀘口來者曰錦江三江合流中有州曰黒水尾古
之黑水尾秤掣批驗所也青衣江與沫江合曰觀
音灘由灘而上曰浮橋口勝國時造舟為梁而扃
鑰之茶船由黑水尾驗訖則啓浮梁橋放行至愼
重也今船泊漁村則已近浮梁口矣何所關防乎
[015-11b]
江河變遷浮梁不可作黒水尾尚存也不於此地
秤驗已失扼吭之機矣今下令曰茶船至石馬星
馳呈報所司於黒水尾秤驗如法押送漁村轉發
雅州交易沿途防範越渡私帶者如律設以法影射
私竊勢不相及矣曷為重委官也處脂膏不能自
潤者有幾利之所在義士視之如酖毒貪夫視之
如旨酒弄文法壞典章墮官箴輔之以狙獪之徒
詭祕尤甚鮮有不中其機者於凉作法且恐其渝
[015-12a]
而可不慎哉今下令曰所轄即府佐若州縣正官
初任精敏廉能懋著可期遠到者撫巡會委一人
以十月至嘉定弛張先後一切付之事竣返任不
負委托者明揚之即九江蕪湖荆州臨清歲𣙜不
過萬金猶攝以主事一人欽依差遣而秤驗者茍
得其人歲可入數萬金矣又何輕重之不權哉曷
為廣餘茶也每引約收若干曰餘茶取其値以輸
之官纔毫毛耳而無引私茶總若干萬石則巧為
[015-12b]
影射利歸私門致損公府此無他法嚴而固執也
法嚴則人畏避之固執則人巧避之語曰倖門如
䑕穴葢傷之也夫私茶至五百斤入官仍擬充軍
夫人不難於充軍而難於入官今准鹽法引外帶
者曰餘茶一引聽納銀倍加引價免問彼將幸其
免罪而慶獲茶且胥吏之羅織羣小之恐嚇潛消
焉是曷不趨吾令哉即一歲可獲萬金矣夫餘茶
行則利入府藏公私兩便在察識而推廣之耳曷
[015-13a]
為嚴互市也西番互市一由黎州一由碉門今中
分其引以兩通之其法甚善但奸人玩法潛入番
境者責在安撫招討司也今下令曰諸番入市聽
商人兩平於信地交易越境通番者法無赦招討
安撫司縱令出入者連坐通把該吏撥置者如之
禁欺誘戒搶奪推誠懷之亦三表五餌之餘也余
既為此議客有告余曰為學而言利不明於義也
謀國而言利不良於法也曰甚哉權之難也大學
[015-13b]
絜矩理財為先周官會計財用為急周公孔子未
嘗不言之久矣國之需於財也此議之行取之商
不取之農取之裔土不取之田賦有抑末之理焉
有懷遠之道焉公而匪私義而匪利也用是計之
云
巡撫都御史尹同臯茶法條議
為茶法事照得四川每年原額茶引三萬八千道
於南都請領歲費三百多金在邊引湖茶每道納
[015-14a]
銀四錢七分五釐歲額行二萬九千八百道又每
年額發該州青城茶地畝茶引二百道每道稅銀
六錢三分係雅州採買此舊例也數年前猶未阻
滯近年州縣私票公行僅得税一錢七分或二錢
便爾給發奸人利其價少致正引不行夫課何以
縮則以土茶多而私茶之盛行也私茶何以盛行
則以土棍刁而湖商之不敵也湖商固以引行茶
者有引者日弱日減無引者日强日增課又安得
[015-14b]
不縮知其所繇縮而其所繇復可知嘗稽賦役書
册茶税之立也夷人多食乳酪以茶為命濫與貿
易恐輕視天朝故茶法從來慎重茶法中引一道
照茶百斤無引即係私茶斤兩違禁則律有明條
邇者雅州榮經縣土產茶多而思羅店戸又皆本
地神棍上蔽官府下挾孤商兼以地方官不自振
刷輒為私税所濡不能弊絶風清自非立湔積弊
國課何濟相應開欵查議為此牌仰該道官吏即
[015-15a]
将後開條欵逐一再加查議應釐剔者查實釐剔
應議詳者查實議詳迅速具報毋得遲違 一本
院新立法令州縣各官不寄耳目於衙役不受簧
鼓於學霸俾思羅店戸不得逞其奸榮雅地虎不
得張其焰止從實開報是為第一議 一嚴收草
凡收草之家或三五百擔或一二百擔數甚夥矣
須祕密神速差官細訪如已經收草數百擔之家
匿而不報明為勘實入官懲治照數報引舉一儆
[015-15b]
百其餘難概治者務要黨正鄰佑甘結以求的實
報引有通同隱漏者許諸人指實呈首但事機一
漏恐即遷移規避雅州榮經等處一時併行出其
不意方得實跡 一先給引凡做茶必照湖茶如
數給引茶行日送州縣秤驗截角繳引其踹茶時
必要鄰佑及踹茶之人豫遞如數甘結以防暗帶
凡在榮經縣及思經羅純地方等處私踹者不能
查理即係私茶須許人呈首治罪且碉門係土司
[015-16a]
地方近有商販潛住彼處做茶亦當出示嚴禁
一禁透漏如思經有榮經摸地之小販羅純有碉
門越境之私路晝夜皆送不計其數往年亦為禁
革但屬虛文務要着實舉行差人嚴緝以拿獲計
功即将私茶充賞 一禁小販凡做茶以給引為
主有隨販隨做或三五十擔或一二十擔不時運
發難以查理必一概嚴禁毋許踹茶之人代為私
茶 一思羅店戸凡遇官有禁諭視為生理動牽
[015-16b]
舊騙而未滿志者或私忿而未快意者多以曾經
做茶為辭肆行勒騙其見在做茶之家反隱充私
槖須嚴查實在思羅店戸凡有禁諭毋得牽扯抵
塞止以見在收草買茶者一一實報以便查理
一嚴查未完茶税歷年欠至三萬一千四百三十
五兩四錢八分五釐思羅引税亦縮一百五十五
兩天啓四五兩年分公然不納該道嚴行查實掌
印官是何人承行吏書是何人店戸是何人經紀
[015-17a]
是何人番人之不能不用茶猶華人之不能不用
鹽也何以至今遂斷絶不行一究處一
嚴催
一立循環簿凡出茶州縣各置立循環簿六本
二送本院二送本司二送該道各印發收存每季
給領同載賣茶應徴税銀目逐一挨順備細登塡
按季差吏赴比如此行後官再有私票民再有私
販或被人告發或别有風聞一體治罪
皇清四川省原額新增邊腹土引茶課茶税銀兩數目
[015-17b]
以及收買發賣州縣逐一分晰備載於左
成都府屬
成都縣原額邊引二千二百六十張毎張𣙜課銀
一錢二分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
一千六十六兩七錢二分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
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二百八十二兩五錢於
灌縣彭縣汶川等縣買茶至松潘發賣
原額腹引四百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釐徴
[015-18a]
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一百兩每張運茶一百
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五十兩於洪雅
縣大邑縣灌縣彭縣等縣買茶至本縣發賣
華陽縣原額邊引七百五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
二分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三百
五十四兩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
共𣙜課銀九十三兩七錢五分於灌縣彭縣買茶
至松潘發賣
[015-18b]
原額腹引二百二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釐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五十五兩每張運
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二十七
兩五錢於大邑縣洪雅縣買茶至華陽縣新都縣
雙流縣簡州安岳縣樂至縣等州縣發賣
新津縣原額邊引六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二十八兩
二錢二分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
[015-19a]
共𣙜課銀七兩五錢於大邑縣買茶至松潘發賣
溫江縣原額邊引二十張毎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九兩四錢
四分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
課銀二兩五錢於大邑縣買茶至本縣發賣
灌縣原額邊引二千一百二十八張每張𣙜課銀
一錢二分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
一千零四兩四錢一分六釐每張運茶一百斤隨
[015-19b]
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二百六十六兩於本
縣買茶至松潘發賣
原額腹引六十二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釐
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一十五兩五錢每張
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七兩
七錢五分於本縣買茶至保縣發賣
新增代銷通江縣邊引五十張巴州邊引一百張
南江縣邊引五十張共邊引二百張徴税銀九十
[015-20a]
四兩四錢共𣙜課銀二十五兩於本縣買茶至松
潘發賣
崇慶州原額腹引一百零八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
二分五釐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二十七兩
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
一十三兩五錢於本州買茶在本州發賣
新繁縣原額腹引二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五兩每張運茶
[015-20b]
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二兩五錢
於彭縣買茶至本縣發賣
彭縣原額邊引二千二百二十六張每張𣙜課銀
一錢二分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
一千五十兩六錢七分二釐每張運茶一百斤隨
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二百七十八兩二錢
五分於本縣買茶至松潘發賣
原額腹引六十一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釐
[015-21a]
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一十五兩二錢五分
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
七兩六錢二分五釐於本縣買茶至保縣發賣
什邡縣原額邊引九十九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
分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四十六
兩七錢二分八釐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
十四斤共𣙜課銀一十二兩三錢七分五釐於本
縣買茶至松潘發賣
[015-21b]
原額腹引八十一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釐
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二十兩二錢五分每
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十
兩零一錢二分五釐於本縣買茶至保縣發賣
新增腹引一百二十張徴税銀三十兩𣙜課銀一
十五兩於本縣買茶至中江縣徳陽縣漢州資州
等州縣發賣
漢州新增腹引二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015-22a]
釐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五兩每張運茶一
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二兩五錢於
什邡縣買茶至本州發賣
新都縣新增腹引三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稅銀七兩五錢每張
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三兩
七錢五分於什邡縣買茶至本縣發賣
重慶府屬
[015-22b]
江津縣原額邊引一百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徴稅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四十七兩
二錢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
課銀一十二兩五錢於本縣買茶至松潘發賣
綦江縣原額腹引三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七兩五錢每張
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三兩
七錢五分於本縣買茶至重慶府發賣
[015-23a]
南川縣原額邊引二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九兩四錢
四分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
課銀二兩五錢於本縣買茶在本縣發賣
酆都縣原額腹引三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釐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七錢五分每張運
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三錢七
分五釐於本縣買茶在本縣發賣
[015-23b]
彭水縣原額邊引一百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四十七兩
二錢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
課銀一十二兩五錢於本縣買茶至松潘發賣
原額腹引十五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釐徴
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三兩七錢五分每張運
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一兩八
錢七分五釐於本縣買茶至長寧縣發賣
[015-24a]
保寧府屬
通江縣原額腹引一千六百八十張每張𣙜課銀
一錢二分五釐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四百
二十兩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
𣙜課銀二百一十兩於本縣買茶至閬中縣南部
縣西充縣渠縣南充縣廣安州岳池縣射洪縣蓬
州營山縣等州縣發賣
廣元縣原額邊引五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015-24b]
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二十三兩
六錢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
課銀六兩二錢五分於本縣買茶至松潘發賣
原額腹引一百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釐徴
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二十五兩每張運茶一
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一十二兩五
錢於本縣買茶至閬中縣蒼溪縣發賣
巴州原額腹引五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015-25a]
釐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一十二兩五錢每
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六
兩二錢五分於本州買茶至廣安州南部縣閬中
縣等州縣發賣
南江縣原額腹引五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一十二兩五錢
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
六兩二錢五分於本縣買茶至閬中縣南部縣發
[015-25b]
賣
䕫州府屬
奉節縣原額腹引二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釐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五錢每張運茶一
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二錢五分於
本縣買茶在本縣發賣
開縣原額邊引十三張毎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六兩一錢三
[015-26a]
分六釐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
𣙜課銀一兩六錢二分五釐於本縣買茶在本縣
發賣
原額腹引十一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釐徴
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二兩七錢五分每張運
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一兩三
錢七分五釐於本縣買茶在本縣發賣
建始縣新增腹引十八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015-26b]
五釐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徵税銀四兩五錢每張
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二兩
二錢五分於本縣買茶在本縣發賣
大寧縣原額腹引十三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三兩二錢五分
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
一兩六錢二分五釐於本縣買茶在本縣發賣
龍安府屬
[015-27a]
平武縣原額邊引三十七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
分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一十七
兩四錢六分四釐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
十四斤共𣙜課銀四兩六錢二分五釐於本縣買
茶至松潘發賣
江油縣原額邊引七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三兩三錢零
四釐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
[015-27b]
課銀八錢七分五釐於本縣買茶在本縣發賣
石泉縣原額邊引二百二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
二分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一百
零三兩八錢四分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
十四斤共𣙜課銀二十七兩五錢於本縣買茶至
松潘發賣
雅州府屬
雅安縣原額邊引二萬四千九百二十六張每張
[015-28a]
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
徴税銀一萬一千七百六十五兩零七分二釐每
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三
千一百一十五兩七錢五分於本縣買茶至打箭
爐發賣
榮經縣原額邊引一萬九千五百一十四張每張
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
徴税銀九千二百一十兩六錢八釐每張運茶一
[015-28b]
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二千四百三
十九兩二錢五分於本縣買茶至打箭爐發賣
原額腹引四十九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釐
徴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一十二兩二錢五分
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
六兩一錢二分五釐於本縣買茶至清溪縣發賣
名山縣原額邊引六百六十三張每張𣙜課銀一
錢二分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徴税銀三
[015-29a]
百一十二兩九錢三分六釐每張運茶一百斤隨
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八十二兩八錢七分
五釐於本縣買茶至打箭爐發賣
蘆山縣原額腹引二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釐徵税銀二錢五分共徵税銀五錢毎張運茶一
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二錢五分於
本縣買茶在本縣發賣
天全州原額土引一萬七千八百四十張每張𣙜
[015-29b]
課銀一錢二分五釐徵税銀三錢六分一釐共徵
税銀六千四百四十兩二錢四分每張運茶一百
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二千二百三十
兩於本州買茶至打箭爐發賣
新增土引七百張共徵税銀二百五十二兩七錢
共𣙜課銀八十七兩五錢於本州買茶至打箭爐
發賣
清溪縣原額邊引四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015-30a]
釐徵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徵税銀一兩八錢八
分八釐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
𣙜課銀五錢於本縣買茶在本縣發賣
直𨽻嘉定屬雍正十二/年陞為府
本州原額邊引一百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釐徵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徵税銀四十七兩二
錢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
銀一十二兩五錢於本州買茶至松潘發賣
[015-30b]
原額腹引一百一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釐徵税銀二錢五分共徵税銀二十七兩五錢每
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一
十三兩七錢五分於洪雅縣買茶至本州發賣
峩眉縣原額邊引五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徵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徵税銀二十三兩
六錢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
課銀六兩二錢五分於本縣買茶至松潘發賣
[015-31a]
原額腹引二百三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釐徵税銀二錢五分共徵税銀五十七兩五錢每
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二
十八兩七錢五分於本縣買茶至成都縣榮經縣夾
江縣富順縣華陽縣井硏縣資州敘州府眉州資
陽縣等府州縣發賣
洪雅縣原額腹引五百五十六張每張𣙜課銀一
錢二分五釐徵税銀二錢五分共徵税銀一百三
[015-31b]
十九兩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
𣙜課銀六十九兩五錢於本縣買茶至成都縣華
陽縣犍為縣敘州府内江縣重慶府富順縣等府
州縣發賣
直隷眉州屬
丹稜縣原額邊引一百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徵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徵税銀四十七兩
二錢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
[015-32a]
課銀一十二兩五錢於本縣買茶至松潘發賣
原額腹引三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釐徵
税銀二錢五分共徵税銀七兩五錢每張運茶一
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三兩七錢五
分於本縣買茶至樂至縣内江縣發賣
直隷邛州屬
本州原額邊引一萬二百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
分五釐徵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徵税銀四千八
[015-32b]
百一十四兩四錢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
十四斤共𣙜課銀一千二百七十五兩於本州買
茶至打箭爐發賣
新增邊引一千一百張共徵税銀五百一十九兩
二錢共𣙜課銀一百三十七兩五錢於本州買茶
至打箭爐發賣
大邑縣原額邊引一千八百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
二分五釐徵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徵税銀八百
[015-33a]
四十九兩六錢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
四斤共𣙜課銀二百二十五兩於本縣買茶至松
潘發賣
原額腹引四百三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釐徵税銀二錢五分共徵税銀一百零七兩五錢
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
五十三兩七錢五分於本縣買茶至成都縣華陽
縣雙流縣郫縣崇寧縣溫江縣等縣發賣
[015-33b]
直隷潼川州屬雍正十二/年陞為府
中江縣原額邊引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釐徵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徵税銀四兩七錢二
分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
銀一兩二錢五分於什邡縣買茶至本縣發賣
鹽亭縣原額邊引五張毎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釐徵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徵税銀二兩三錢六
分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
[015-34a]
銀六錢二分五釐於通江縣買茶至本縣發賣
直隷瀘州屬
合江縣原額邊引二百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徵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徵税銀九十四兩
四錢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
課銀二十五兩於本縣買茶至松潘發賣
原額腹引三百一十六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徵税銀二錢五分共徵税銀七十九兩每張
[015-34b]
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三十
九兩於本縣買茶至瀘州富順縣江安縣長寧縣
隆昌縣等州縣發賣
直隷綿州屬
安縣原額邊引一千四百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
分五釐徵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徵税銀六百六
十兩八錢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
共𣙜課銀一百七十五兩於本縣買茶至松潘發
[015-35a]
賣
綿竹縣原額邊引一百四十六張每張𣙜課銀一
錢二分五釐徵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徵税銀六
十八兩九錢一分二釐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
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一十八兩二錢五分於本
縣買茶至松潘發賣
原額腹引三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釐徵
税銀二錢五分共徴税銀七兩五錢每張運茶一
[015-35b]
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三兩七錢五
分於本縣買茶至保縣發賣
德陽縣原額腹引二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
五釐徵税銀二錢五分共徵税銀五兩每張運茶
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錢二兩五錢
於什邡縣買茶至本縣發賣
新增腹引十張共徵税銀二兩五錢共𣙜課銀一
兩二錢五分於什邡縣買茶至本縣發賣
[015-36a]
羅江縣新增腹引十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釐徵税銀二錢五分共徵税銀二兩五錢每張運
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一兩二
錢五分於安縣什邡縣買茶至本縣發賣
直隷茂州屬
本州原額邊引七百九十一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
二分五釐徵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徵税銀三百
七十三兩三錢五分二釐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
[015-36b]
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九十八兩八錢七分五
釐於安縣汶川縣茂州灌縣等州縣買茶至松潘
發賣
汶川縣原額邊引二百二十三張每張𣙜課銀一
錢二分五釐徴税銀四錢七分二釐共徵税銀一
百零五兩二錢五分六釐每張運茶一百斤隨帶
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二十七兩八錢七分五
釐於本縣買茶至松潘發賣
[015-37a]
直隷逹州屬
太平縣原額腹引四十二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
分五釐徵税銀二錢五分共徵税銀十兩五錢每
張運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五
兩二錢五分於本縣買茶至營山縣新寧縣逹州
大竹縣渠縣等州縣發賣
新増腹引六十張共徵税銀一十五兩共𣙜課銀
七兩五錢於本縣買茶至營山縣新寧縣逹州大
[015-37b]
竹縣渠縣等州縣發賣
東鄉縣新増腹引三張每張𣙜課銀一錢二分五
釐徵税銀二錢五分共徵税銀七錢五分每張運
茶一百斤隨帶附茶一十四斤共𣙜課銀三錢七
分五釐於本縣買茶在本縣發賣
計通省原額新增邊引共六萬九千五百二十二
張共徵税銀三萬二千八百一十四兩三錢八分
四釐
[015-38a]
原額新増腹引共四千九百九十二張共徵税銀
一千二百四十八兩
原額新増土引共一萬八千五百四十張共徵税
銀六千六百九十二兩九錢四分
以上邊腹土三引共徵税銀四萬零七百五十五
兩三錢二分四釐共𣙜課銀一萬一千六百三十
一兩七錢五分
茶課税總共銀五萬二千三百八十七兩零七分
[015-38b]
四釐
附戸部題覆四川巡撫憲徳茶法疏
雍正八年三月十四日户部具題該臣/部議得川
撫憲德疏稱川省茶政一項課納於園户税出於
商人產茶州縣土司共三十一處共載課銀四百
二十四兩共請銷邊腹土引八萬五千三百四十
四張以每引一張照茶一百斤科算每斤止納課
銀四絲九忽零實屬太輕查川省舊志每茶一斤
[015-39a]
𣙜課銀二釐五毫若照舊志定額似覺太重應請
酌減舊志之半以每斤一釐二毫五絲為額庶為
平允再川省茶政經制不同若令園戶全數首報
其中不無欺隱如必按戶查勘恐滋紛擾應令各
商人於各地方買茶之時即照時價内将茶斤課
銀一釐二毫五絲扣存即隨引税赴地方官照數
完解則課仍出於園戶而歸總於商人與以斤兩
𣙜課之例無不符合至舊管茶課銀四百二十四
[015-39b]
兩今每斤一釐二毫五絲共𣙜課銀一萬六百六
十八兩惟是商人每引行茶一百斤其採買運售
之時原有折耗今既将茶課歸總於商人自應將
折耗茶斤請照川省行鹽之例每茶一百斤加耗
一十五斤等語查川省原額新増共邊腹土引八
萬五千三百四十四張共納銀四百二十四兩計
算每斤止納課銀四絲九忽零實屬太輕今該撫
定以每斤一釐二毫五絲令各商人在於茶價内
[015-40a]
扣存即隨引税赴地方官照數完解所議甚為妥
協應令該撫将前項𣙜課銀一萬六百六十八兩
按年造入奏銷册内具題查核再查陜西行茶定
例每引一道運茶一百斤每茶一千斤准帶附茶
一百斤如有夾帶嚴查治罪等語今該撫請加耗
茶一十五斤與例不符應照陜西行茶之例每茶
一百斤准其附帶耗茶一十四斤如有多帶即行
查拏照私鹽律治罪如查驗地方官有故縱失察
[015-40b]
以私鹽例處分仍令該撫憲德将行茶商人名姓
併產茶州縣𣙜課細數造册報部可也等因雍正
八年三月十六日奉
㫖依議
四川通志卷十五上
[015-41a]
欽定四庫全書
四川通志巻十五下
錢法
自禹鑄歴山湯鑄莊山而錢制已肇是太公九府
圜法仿也非昉也歴代錢幣輕重不齊通塞各異
漢及唐初猶為近古厥後乃有飛劵鈔引交子㑹
子之設抑何紛紜無當耶我
朝酌古凖今寳源寳泉輪郭精好内外通行雖五銖
[015-41b]
二銖遠莫能及而何有於鵞眼綖環之陋乎蜀中
銀鏤之貢載在夏書今者任官司局以時鼔鑄使
貨不棄於地而軍民商賈日用之需交易而退各
得其所泉刀之制葢折衷三代而永為萬世良規
矣作錢法志
漢文帝賜鄧通銅山始鑄銅錢於蜀公孫述據蜀廢
銅錢鑄鐡錢百姓貨幣不行後以鐵錢二當銅錢
一
[015-42a]
蜀漢昭烈帝以軍用不足為憂劉巴曰易耳但當鑄
大錢以一直百直百二字即鑄於文平諸物價令
為官市帝從之數月之間府庫充實
隋文帝詔蜀王秀於益州立五爐鑄錢
唐末王建在蜀鑄銅錢字文輕重皆如開元通寳之
制孟氏又造鐵錢外郡邊界兼用銅錢每錢一千
内銅錢四百鐵錢六百每銀一両直銅錢一千七
百文絹一疋直錢一千二百文
[015-42b]
宋初銅錢㨂出上供鐵錢只行川界以鐵錢一千二
百文當銅錢一千文太平興國四年勅令兩稅錢
並諸課利十分中取銅錢一分是時舊用銅錢不
足北客搬駝銅錢入川每一文換鐵錢十四文獨
利商賈朝廷聞而罷之
明初錢鈔兼行金銀之物貴賤有差蜀人止用茴銀
米布貿易貨物而錢鈔遂不行巡按御史屠鏞言
於巡撫都御史張瓚請遣義民持銀數千两易錢
[015-43a]
於江南等處散民間行之萬厯五年奉旨疏通錢
法布政司遵依戶部咨送萬厯通寳錢式開局鼓
鑄行令各府州縣衞所將貯庫存留缺官空役驛
傳商稅銀各照地方繁簡衝僻約用錢若干解銀
若干赴司轉發錢局鑄造每錢十文扣白銀一分
公私並用一體通行崇禎時用鵞眼錢每百直銀
三四分不等
萬厯戊午年巡撫饒景暉疏稱看得蜀中自征播
[015-43b]
之後兵荒頻見公私交困臣旁求理財之道可以
佐今日之急者無如錢法按五銖錢交子務皆起
於蜀銅官諸山又皆在蜀封内今錢法盛行海内
而蜀反缺焉豈卓王孫鄧通能富饒於漢王建能
經制於唐今之蜀獨異耶成化間御史屠鏞正德
間御史熊相皆倡議行之而究中阻至萬厯五年
奉旨疏通錢法時翕然稱便而市民習用茴銀漸
復廢格惟川東尚行之耳所以然者錢法之行便
[015-44a]
於官民而不便於奸民墨吏葢錢行則官俸民糧
必當兼用彼貪吏者俸不可兼兩而歸糧不可加
耗而取且蜀之茴香花銀相沿已久低假混雜不
可别識窮鄉細民每為所愚其以布米雞豚入市
者率空手持偽鏹而歸多致嗟怨錢行則五尺莫
欺雖積年駔儈安所得志乎故撓法謗法常在於
此然惟墨與奸之不便正錢法之所以為大便也
蜀往日之錢局具在鼓鑄不難州縣之條陳亦各
[015-44b]
稱便第暫借官銀以為工費錢成之後公私出入
一切以之除京邊起運照舊徴銀外其餘布政司
條編存留各項皆銀錢對半收解百几支給亦復
如是其有偽造阻撓及有司奉行不力者皆以三
尺隨之庶窮川煩費之秋少紓空帑而閭閻困窮
亦可少寛矣 一錢局四道開局鑄造川西在省
城川東在重慶䕫州府川南在瀘州嘉定川北在
順慶保寧潼川待二三年後仍歸倂布政司始分
[015-45a]
之以廣流布終合之以總利權似屬長便 一管
理各委正官或府佐督之至於分委或州縣佐領
或府衛經歴凡有心計有志向者任其選擇委用
錢行之後查調度有方操持無染者分别薦奬以
示激勸 一錢本先令各府州縣搜括在庫銀兩
册報兩院司道備照將銀解赴各府州買銅鑄完
照原銀給錢支散各役工食扣銀補庫此於公帑
無損民用自利至官吏俸鈔師生廩糧與夫一切
[015-45b]
條編之數亦宜銀錢兼支以廣流布有議令殷實
之家捐貲為本錢成照數抵還者是錢以利民反
以擾民也宜嚴禁之 一錢製每錢一文止重一
錢二分較定畫一各局皆然若錢無損壞俱得通
用不許擇錢俾可西可北可東可南流徧通省無
虞異同始免滯礙則體式畫一法守自同但銅色
宜純字畫宜端輪廓宜匀胚胎宜厚鎔煉宜精其
萬厯通寳文宜仍舊不必更易 一收銅銅色純
[015-46a]
黄者舊日價値多不過六分五釐此時冶鑄者價
不無騰貴巴縣請以八分為凖葢就搬運之費總
計之耳其說可従至招商立市以銅收贖等法宜
聽各郡邑之便多方兼收各州縣官有願自買銅
斤赴局親鑄宜将鑄過錢數申報府州轉報院司
查考瀘州近議欲將過江之銅每十支照時價抽
買一支倘於中無抑勒需索之擾人未有不樂從
者此亦收銅之一便也 一鑄造工匠責成子母
[015-46b]
盈縮經費多寡此時議者參差不一據巴縣身親
試騐稱每銀十兩鑄而為錢除經費工本外可積
息三兩但工作伊始遽難援為定例曷無令各局
管理官暫自便宜從事斟酌鑄造勿以贏餘炫長
勿為漏巵虧息俟錢成計算的確之日各據實開
報以憑折衷著為定規 一行錢錢糧除解京邊
外其餘令小民納糧錢四銀六各衙門一切抵贖
俱令納錢且以錢之行否定官之殿最此法一立
[015-47a]
錢未有不行者但錢行必資販戸流布其領錢千
文者宜納銀一兩至在外貿易宜稍寛之以遂蠅
營之私每兩加値三分可也又令各衙門明示以
賑貧濟乏之義及以錢納租之等以錢贖罪之條
俾錢之入者常多出者常少閭閻之閒有垂涎孔
方而不可得之景象錢之行自易矣 一平衡民
閒毎銀一錢當易錢百文販戶㒺利心熾低昂不
均小民遂以錢為不便今宜以在官法馬較定官
[015-47b]
戥令城市鄉村畫一守之常出其不意於販户所
在抽兑懲治平衡則錢易行矣 一通商錢法之
行為便於日用之需耳行商挾重貲遊千里外囊
底加千文俾傴僂不能勝矣乃勒令行錢此必不
得之數也自後行市貿易自一兩而上銀錢聽其
自便 一禁私鑄四道各局錢式輕重俱令畫一
銅色務要淨好有私造者重懲如律此禁私鑄之
大要也但私鑄之風禁於錢法舉行之初易禁於
[015-48a]
錢法盛行之時難彼見錢之為利川谷之閒往往
有礦可依何憚不為自後宜嚴保甲之法合里鄰
不時互相稽查庶防範嚴密私鑄無所容矣 一
防阻滯兹行錢法奸猾之徒必先賄買吏書揑稱
小民不便申文回上皆由用銀便於懐挾出入輕
易受贓不覺竊盗不知今當力行戒飭但銀匠巧
偽所造葉銀茴銀渣銀之𩔖低假莫辨皆此輩作
俑以致愚民惟恐低銀入手換錢難售輒病錢之
[015-48b]
難行今宜將城市鄉村銀匠籍名在官互相保結
十日一遞如一家傾銷低銀鄰佑知而不舉者連
坐不貸庶低銀無所容而錢法自通矣
皇清初年底定全川一切經費多從外省協濟其時卽
宜開設鼓鑄裕
國便民緣康熙九年巡撫張德地以川省土著人民
未甚殷繁貢賦無多商賈往來未便攜帶一時艱
於舉行俟生齒繁盛開爐鼓鑄方為有益題請暫
[015-49a]
停康熙四十七年建昌鎮杜汝崑咨稱建南黎溪
分水二厰自康熙四十二年五月奉
㫖開採至四十三年五月十八日止一年抽收紅白銅斤
二萬五千九百二十七斤得變價銀一千四兩六
錢一分解貯藩庫充餉已有成效若以本地一嵗
所産之銅斤
題請就本省鼓鑄則
國寳源流遍及於邊荒之地而夷猓皆懽忻鼓舞㒺
[015-49b]
不遵循將黎分二厰一並
題請復行開採即以抽收銅斤鼓鑄將毎年鼓鑄出
息若干造册報部以充兵餉又稍減外省之協餉
矣雍正七年十一月四川巡撫憲德
題凖開局鼓鑄分巡松茂道鄭其儲詳陳鼔鑄事宜
今列於左
四川分巡松茂道鄭其儲呈為
皇圖逺届/聖治彌隆等事今将四川省
[015-50a]
題准開局鼔鑄錢文開厰銅礦處所安設爐座召募
工匠備辦噐具并日鎔化銅鉛折耗折淨鑄出錢
數扣除工料及工匠食米等項理合逐一開造呈
請察核 一寳川錢局一所應設在成都府省城
之内先經前撫都院
奏明捐買原定房屋一所共六十五閒今查前項房
屋原係民房其規模様式並不可作錢局且地方
狹小椽木朽壞牆垣低薄逼近居民更非嚴密之
[015-50b]
地不便於彼處設局兹選得貢院内西偏有餘地
一處極其寛大嚴密宜於此設立寳川錢局一所
應於大院牆内前後建房大小一百一十三間
一寳川錢局設爐一十五座每爐每日化銅五十
斤鉛五十斤共銅鉛一百斤一年扣除小建六日
及毎月修爐一次共除一十八日不計外應作三
百四十二日扣算共可化銅鉛五十一萬三千斤
又每銅鉛一百斤照例折耗九斤共折耗四萬六
[015-51a]
千一百七十斤實淨銅鉛四十六萬六千八百三
十斤每錢一文計重一錢四分共鑄錢五萬三千
三百五十二串整 一每爐銅鉛一百斤照例給
工料錢一千八百二十文計銅鉛五十一萬三千
斤共該工料錢九千三百三十六串六百文 一
查毎爐銅鉛一百斤給工料錢一千八百二十交
内除毎爐鎔化銅鉛之炭火及鎔罐串繩之外餘
者方為匠役工食但查奉准部文以人工食物各
[015-51b]
省貴賤不等應令確查定議具
題支給等語今查川省素無諳練鼔鑄土民皆係湖
廣匠役遠來投充自難减其工資况川省近年以
來生齒日繁食物價直較之滇楚兩省亦不能賤
應請仍照原數給發又雲南爐局現行成例毎工
匠一名毎日捐給食米八合三勺今川省各官養
廉僅足敷本任辦事之用無從捐給應請將前項
工役食米動支正項支給查工匠三百一十五名
[015-52a]
每名每日食米八合三勺一年以三百五十四日
計算共用米九百二十五石五斗三升三合應照
成都兵米折價之例毎石定價銀八錢五分共銀
七百八十六両七錢三釐五絲按日照數支給仍
將支過銀數目按季造册報銷俟鑄出錢文之日
陸續扣補還項可也
[015-52b]
四川通志巻十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