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06 輿地廣記-宋-歐陽忞 (master)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輿地廣記卷八
            宋 歐陽忞 撰
  京西南路
望襄州春秋已來楚地秦南郡之北界二漢屬南陽南
郡魏置襄陽郡晉因之兼置荆州東晉置雍州宋文帝
割荆州置雍州襄陽去江陵步道五百勢同唇齒無襄
陽則江陵受敵自東晉庾翼為荆州刺史將謀北伐遂
[008-1b]
鎮襄陽齊梁皆因之後梁蕭詧都此西魏改曰襄州隋
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復置襄陽郡唐武徳四年曰
襄州天寳元年曰襄陽郡後為山南東道節度今縣六
𦂳襄陽縣二漢屬南郡劉表為荆州牧鎮曹魏屬襄陽
為重鎮蜀將闗侯攻没于禁曹仁勢甚盛徐晃屯守不
下曹公謂晃曰全襄陽子之功後孫權帥兵向西時曹
仁鎮之司馬懿曰襄陽水陸之衝禦㓂要地不冝失也
晉因之兼為荆州刺史治羊祜杜預皆鎮焉東晉僑置
[008-2a]
雍州宋齊梁皆因之郡亦自宜城徙治焉後梁蕭詧都
此而為西魏附庸後周置襄州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
復置唐為襄州有峴山羊祜與鄒湛等嘗登之今墮淚
碑在焉有鹿門山龎徳公隠居之所有望楚山古馬鞍
山也晉劉𢎞山簡九日晏游扵此武陵王愛其峯秀故
曰望楚山
望鄧城縣故鄧國二漢為鄧縣屬南陽郡晉曰鄧城屬
㐮陽郡其後廢入樊城樊周仲山甫所封也東漢建安
[008-2b]
中闗侯圍于禁於樊後晉樊城縣後周省入安飬隋屬
襄陽郡唐屬襄州天寳元年改安飬曰臨漢王元二十
一年移治古鄧城復改曰鄧城有樊城鎮
𦂳襄城縣故糓國二漢為筑陽縣屬南陽郡晉屬順陽
郡其後廢焉孝武置義城縣及義城郡後周郡廢隋開
皇十八年改縣曰榖城屬襄郡唐屬襄州
中下宜城縣故鄢楚之别都也秦為南郡之北部漢惠
帝三年改曰宜城屬南郡建安十三年魏武平荆州分
[008-3a]
置襄陽郡晉因之宋曰華山縣置華山郡後魏改為宣
城郡分華山置率道縣西魏改華山縣曰漢南後周郡
廢隋屬襄陽郡唐屬襄州貞觀八年省漢南入率道天
寳七載改率道曰宜城有黎丘城後漢初秦豐阻兵於
黎丘即此郡縣故郡國春秋時自商宻遷此為楚附庸
楚滅之昭王畏吳自郢遷焉後復還郢二漢及晉屬南
郡隋屬襄陽郡唐改為樂鄉武徳四年置郡州貞觀八
年州廢屬襄州周省入冝城
[008-3b]
中下中廬縣故廬戎國二漢為中廬縣屬南郡晉屬襄
陽其後廢焉梁置穰縣西魏改為義清屬歸義郡後周
廢隋屬襄陽郡唐屬襄州皇朝太平興國元年復改為
中廬
中下南漳縣本漢臨沮縣屬南郡晉屬襄陽其後廢焉
西魏置重陽縣後周改曰思安隋開皇十八年改曰南
漳屬襄陽郡唐屬襄州武徳二年析南漳置荆山貞觀
八年省南漳入義清開元十八年徙荆山于故南漳禹
[008-4a]
貢荆山在東北荆豫二州於是分境楚卞和得玉之處
上鄧州本夏禹之國春秋時申鄧二國地戰國屬韓自
後屬楚秦置南陽郡二漢因之晉屬南陽國及順陽義
陽二國之境宋齊為南陽郡後魏兼置荆州西魏為重
鎮隋開皇初改為鄧州大業初州廢復置南陽郡唐武
徳二年曰鄧州天寳元年曰南陽郡梁升為宣化軍節
度後唐改曰威勝周改曰武勝今縣五
上穰縣本楚别邑秦取之以封魏冉為穰侯後屬南陽
[008-4b]
郡二漢因之晉屬義陽郡後魏為南陽郡治及荆州刺
史治焉隋開皇初改為鄧州後為南陽郡唐復為鄧州
二漢朝陽縣屬南陽郡晉屬義陽郡其後廢焉故城在
今縣東南二漢新野縣屬南陽郡晉置義陽郡後曰棘
陽置新野郡後周郡廢隋開皇初復改縣曰新野屬南
陽郡唐乾元元年省入穰漢冠軍縣本穰盧陽郡武帝
以封霍去病去病仍出征匈奴功冠諸軍故曰冠軍屬
南陽郡後晉隋皆因之唐貞觀元年省入臨瀬漢湼陽
[008-5a]
縣屬南陽郡後漢及晉皆因之隋開皇初改曰課陽唐
貞觀元年省入穰故臨瀬縣本漢冠軍縣之北境魏置
新城縣西魏改為臨湍隋開皇初復名新城屬南陽郡
唐屬鄧州天寳元年復名臨湍漢改曰臨瀬皇朝建隆
初省入穰
中下南陽縣故申國戰國時秦周王以為宛縣置南陽
郡漢因之王莽以宛為南陽後漢復為宛晉如之後魏
置上陌縣後周併宛入焉更名上宛隋開皇初改為南
[008-5b]
陽郡唐屬鄧州博望鎮漢博望縣也武帝置以封張騫
屬漢陽郡後漢及晉皆因之其後廢焉安衆鎮二漢安
衆縣也屬南陽郡晉省之漢杜衍縣屬南陽郡後漢省
之故城在今縣西二漢育陽縣屬南陽郡晉因之其後
廢焉故城在今縣南漢雉縣屬南陽郡東漢及晉皆因
之元魏曰北雉後省即陳倉人所逐二童子名寳雞者
雄止陳倉為石雌止此縣故名之漢西鄂縣屬南陽郡
東漢及晉皆因之元魏省入北雉西魏向城縣屬雉陽
[008-6a]
郡隋開皇初郡廢屬淯陽郡唐屬鄧州復省入南陽
中下内鄉縣本楚之白羽邑春秋昭十八年許遷于白
羽後改為析漢屬𢎞農郡後漢屬南海郡晉屬順陽郡
後曰西淅置淅陽郡後周改縣曰中鄉省淅川入焉隋
改中鄉曰内鄉屬淅陽郡唐屬鄧州菊潭鎮本漢酈縣
屬南陽郡後漢及晉皆因之隋開皇初改為菊潭縣北
有菊水其旁悉生甘菊水極甘馨中有三十家不復穿
井仰飲此水上夀至百二三十唐屬鄧州周省之丹水
[008-6b]
鎮漢丹水縣也屬𢎞農郡後漢屬南陽郡晉屬順陽郡
後置丹川郡後周郡廢隋屬淅陽郡其後廢焉東有張
村張儀説楚絶齊許以商於之地六百里即此
中下淅川縣本後漢南鄉縣魏置南鄉郡晉改為順陽
郡後魏復為南鄉郡又分置淅川縣後周省之隋開皇
初郡廢大業初置淅陽郡其後淅陽及南鄉縣皆廢焉
五代時復置淅川縣屬鄧州
中下順陽縣漢屬南陽郡哀帝改為博山晉屬順陽郡
[008-7a]
西魏併置鄭縣尋改為清鄉後周省順陽入焉隋開皇
初復改為順陽其後省入内鄉為鎮皇朝太平興國六
年升為縣
上隨州春秋隨國戰國屬楚秦屬南陽郡二漢因之晉
屬義陽郡惠帝置隨郡宋齊因之西魏置并州後改曰
隨州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置漢東郡唐武徳三
年曰隨州天寳三年曰漢東郡皇朝乾徳三年升崇義軍
節度太平興國元年改崇信軍今縣三
[008-7b]
上隨縣故隨國左傳所謂漢東之國隨為大者也其後
楚滅之以為縣二漢屬南陽郡晉屬義陽郡惠帝置隨
郡宋齊因之西魏置隨州隋置漢東郡唐復為隨州光
化鎮本隨縣地南齊分置安化縣西魏改為新化後周
改為光化隋屬漢東郡唐屬隨州皇朝熈寧元年省焉
有斷蛇丘隋侯出而見大蛇中斷舉而藥之後蛇銜明
珠報徳故名
中下唐城縣故唐國屬楚漢為上唐鄉屬舂陵縣晉屬
[008-8a]
安昌縣後置上唐縣後魏曰厥西置義陽郡西魏改縣
曰下溠隋開皇初郡廢十六年改縣曰唐城屬漢東郡
其後省入棗陽唐開元二十六年復置屬隨州梁改為
漢東後唐復故晉又改為漢東漢又復故
中下棗陽縣本二漢蔡陽縣屬南陽郡晉屬義陽郡後
廢焉置廣昌縣及廣昌郡後魏置南荆州西魏改曰昌
州隋開皇初郡廢仁夀元年避太子名改廣昌縣曰棗
陽大業初州廢置舂陵郡唐武徳初郡廢五年改昌州
[008-8b]
為唐州九年州徙治比陽貞觀十年以棗陽來屬漢舂
陵縣本蔡陽之白水鄉元朔五年以零陵冷道之舂陵
鄉封長沙王子買為舂陵侯至戴侯仁以舂陵地形下
濕上書請徙南陽元帝許之以蔡陽白水鄉徙仁為舂
陵侯光武其後也故張衡賦云龍飛白水晉改為安昌
縣後復曰舂陵置安昌郡隋開皇初郡廢屬昌州大業
初屬舂陵郡後省之故城在今縣東後漢襄鄉縣屬南
陽郡後廢為故城在今縣東北
[008-9a]
上金州春秋戰國皆屬楚秦及二漢屬漢中郡魏以漢
中遺入在東陲者置魏與郡晉宋齊皆因之梁兼置南
梁州西魏改曰東梁州以其地出金又改為金州置金
城郡隋開皇初郡廢大業三年州廢置西城郡唐武徳
元年曰金州天寳元年曰安康郡至徳二載改曰漢隂
郡後復曰安康石晉升懷徳軍尋罷皇朝乾徳五年升
昭化軍今縣五
下西城縣本媯墟舜常居之二漢屬漢中郡建安中置
[008-9b]
西城郡劉先主以申儀為太守儀據郡降魏魏文帝改為
魏興郡晉因之後周省入吉安隋大業三年改縣曰金
川復置西城郡義寧二年縣復曰西城唐為金川有伏
羲山
下平利縣漢長利縣屬漢中郡東漢省之晉復置屬魏
興郡宋改為錫縣後廢梁初置上亷縣後改曰吉陽西
魏改曰吉安後廢唐武徳元年置平利縣大厯六年省
長慶初復置皇朝熈寧六年省元祐二年復置有女媧
[008-10a]

中洵陽縣北山洵水所出南入沔故以名縣漢屬漢中
郡後漢省之晉復置屬魏興郡後置洵陽郡隋開皇初
郡廢屬西城郡唐屬金州淯陽鎮本西魏淯陽郡後周
郡廢置黄土縣隋屬西城郡唐屬金州天寳元年更名
淯陽皇朝乾徳四年省入洵陽
中下漢隂縣本漢安陽縣屬漢中郡東漢因之晉改為
安康屬魏興郡後改曰寧都南齊置安康屬西城郡唐
[008-10b]
屬金州至徳二載以安禄山姓改為漢隂縣
下石泉縣南齊曰永樂縣置晉昌郡西魏改郡曰魏昌
改縣曰石泉後周郡廢隋屬西城郡唐屬金州
下房州春秋時為麋庸二國戰國屬楚秦二漢屬漢中
郡魏置新城郡晉宋齊梁因之西魏置光遷國後周國
廢為郡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改州為房州州廢置房
陵縣唐武徳元年曰遷州貞觀十年州廢自竹山徙房
州治此天寳元年曰房陵郡皇朝雍熈三年升保康軍
[008-11a]
節度今縣三
上房陵縣秦徙趙王遷于房陵即此二漢屬漢中郡魏
置新城郡以孟達為太守達叛附蜀司馬宣王討平之
西魏置光遷國後周郡縣並改為光遷隋置房陵郡唐
貞觀十年改縣曰房陵為房州治焉武后廢中宗為盧
陵王遷之扵此故永清縣本房陵縣地後魏分置大洪
縣後周改焉隋屬房陵郡唐屬房州皇朝開寳中省
下竹山縣故庸國嘗從周武王伐紂牧誓所謂庸蜀羌
[008-11b]
髳二漢為上庸縣屬漢中郡魏分置上庸郡晉宋因之
後廢梁置安城縣西魏改為竹山置羅州隋開皇初改
為房州大業初州廢屬房陵郡唐武徳元年置房州貞
觀十年徙治房陵故上庸縣亦漢上庸縣地梁置新豐
縣西魏改為上庸後周改曰孔陽隋開皇十八年復曰
上庸屬房陵郡唐屬房州皇朝開寳中省有白馬塞山
孟達嘗登之嘆曰此金城千里
上均州春秋時屬麋戰國屬韓二漢屬南陽漢中二郡
[008-12a]
魏屬南鄉郡晉屬順陽郡宋置始平郡後置武當郡齊
扵此僑立始平郡尋改為齊興郡梁兼置興州後周改
曰豐州隋開皇初郡廢改州為均州大業初州廢屬淅
陽郡唐武徳元年置均州天寳元年曰武當郡今縣二
上武當縣二漢屬南陽郡魏屬南鄉郡晉屬順陽郡後
置武當郡隋開皇初郡廢置均州大業初州廢屬淅陽
郡唐復置均州有古塞城在縣北戰國時楚築以備秦
所據之山髙峻險峭今名大塞山有武當山
[008-12b]
上鄖鄉縣本漢錫縣地屬漢中郡魏屬魏興郡晉太康
三年置鄖鄉縣宋因之隋屬淅陽郡唐屬均州有錫穴
左傳文十一年楚潘崇伐麋至於錫穴是也豐川縣本
漢長利縣地屬漢中郡梁置南上洛郡西魏改郡曰豐
利而分錫置豐利縣後周郡廢隋以縣屬西城郡唐屬
均州皇朝乾徳六年省入鄖鄉
上郢州春秋戰國皆屬楚秦屬南郡二漢屬江夏郡晉
宋皆為竟陵郡梁屬南司北新二州西魏屬安州後周
[008-13a]
置石城郡兼置郢州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置竟
陵郡唐武徳四年曰鄧州貞觀元年州廢𨽻郢州十七
年復置天寳元年曰富水郡今縣二
上長夀縣本漢竟陵縣地晉羊祜鎮荆州立石城因山
為固惠帝元康元年分江夏西部置竟陵治此宋太始
六年置長夀縣後周置石城郡隋大業初置竟陵郡唐
為郢州
下京山縣晉置新陽縣梁置新州梁寧郡西魏改縣為
[008-13b]
角陵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改角陵曰京山屬安
陸郡唐武徳四年置温州貞觀十七年州廢屬郢州富
水鎮本後漢南新市縣地屬江夏郡晉因之西魏改為
富水置富人郡隋開皇初郡廢屬安陵郡唐屬温州貞
觀十七年來屬
上唐州春秋時屬楚戰國屬韓秦屬南陽郡二漢及晉
皆因之後魏置東荆州西魏改為淮州為重鎮置兵以
備東魏隋開皇五年改為顯州州廢置淮安郡唐武徳
[008-14a]
四年曰顯州貞觀十年改為唐州天寳元年曰淮安郡
今縣五
中下泌陽縣漢湖陽舞隂平氏縣地屬南陽郡後魏置
石馬縣後語訛為上馬隋屬舂陵郡唐屬唐州貞觀元
年省入湖陽開元十五年復置天寳元年改為泌陽天
祐二年州自比陽徙治於此改為泌州後復故平氏鎮
本漢平義陽晉為西平氏屬義陽郡後置漢廣郡隋開
皇初郡廢以平氏屬淮安郡唐屬唐州皇朝開寳五年
[008-14b]
省入泌陽有泌水在縣南即後漢光武初起兵破王莾
將甄直梁丘賜死處
中下湖陽縣故蓼國二漢屬南陽郡晉省入棗陽後魏
復焉置西淮安郡及南襄州後郡廢改州為南平州西
魏改曰昇州後又改曰湖州後周改置昇平郡隋開皇
初郡廢仁夀初改曰昇州大業初州廢以湖陽屬舂陵
郡唐屬唐州棗陽故謝國詩所謂申伯畨畨既入于謝
者也二漢為棗陽縣屬南陽郡晉屬義陽郡其後省焉
[008-15a]
故城在今縣西北
中下比陽縣漢屬南陽郡後漢及晉皆因之後魏曰陽
平置東荆州西魏改為淮州隋開皇五年又改為顯州
七年改陽平縣為饒良大業初又改曰比陽置淮安郡
唐屬梁州方城山自比陽相比連百里號曰方城亦曰
長城馬仁陂在縣北溉田萬頃
下桐栢縣漢平氏縣地屬南陽郡梁置淮安縣及華州
上川郡西魏改州為淮州後改曰純州尋廢隋開皇初
[008-15b]
郡廢更名縣曰桐栢屬顯州後屬淮陽郡唐屬唐州禹
貢桐柏山淮水所出縣因山為名
下方城縣本漢堵陽葉縣地屬南陽郡後漢及晉皆因
之其後廢焉西魏置方城縣及襄邑郡隋開皇初郡廢
屬淯陽郡唐屬唐州有方城山左傳所謂楚國方城以
為城者也水經注云方城邑西有黄城山是長沮桀溺
耦耕之所有水出黄城山東流注潕水則子路問津處
同下州光化軍春秋戰國皆屬楚二漢屬南陽郡晉宋
[008-16a]
屬順陽郡西魏置鄼城郡後周郡廢隋屬襄陽郡唐屬
襄州皇朝乾徳縣本楚地隂國所遷即春秋左傳云遷
隂于下隂者也二漢為隂縣屬南陽郡西魏置鄼城郡
後周郡廢屬襄州隋曰隂城屬襄陽郡唐貞觀八年省
入榖城縣屬襄州皇朝乾徳三年以隂城鎮置光化軍
及置乾徳縣熈寧五年廢軍改乾徳為光化縣屬襄州
後復置漢鄼縣蕭何所封屬南陽郡後漢因之晉置順
陽郡初治鄼焉西魏置鄼城郡後周廢入隂城故城在
[008-16b]
今縣東北
 
 
 
 
 
 
 輿地廣記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