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06 輿地廣記-宋-歐陽忞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輿地廣記卷五
            宋 歐陽忞 撰
  四京
東京開封府今治開封祥符二縣春秋時為衛陳鄭三
國之境戰國時属魏秦属三川郡漢属陳留河南頴川
淮陽郡東漢改淮陽為陳國晉屬陳留滎陽𨽻川元魏
屬陳留許昌東魏分置開封郡兼立梁州北齊罷開封
[005-1b]
郡後周改梁州為汴州陪開皇初罷陳留郡大業初罷
汴州分入滎陽等郡唐武徳四年復立汴州開元中為
河南採訪使治所興元元年自宋州徙宣武軍於此以
劉𤣥佐為節度使梁以州建國升為東京開封府後唐
復為汴州宣武軍晉復升為東京開封府漢周及皇朝
因之今縣十四
赤開封縣二漢屬河南郡晉屬榮陽郡東魏置開封郡
北齊郡郡廢隨屬榮陽郡唐武徳四年屬汴州正觀元
[005-2a]
年省延和元年新浚儀尉氏復置移在郭下與浚儀分
治有汴河葢古茛蕩渠也首受黄河水隋煬帝開浚以
通江淮漕運兼引汴水亦曰通濟渠皇朝元豐中導洛
通入謂之清汴有惠民河浚溝其地則衛詩所謂浚郊
浚都者也有蓬池亦曰逢澤故衛國之匡地竹書紀年
云梁惠王發逢忌之藪以賜民即此唐天寳元載更名
福源地禁漁採有沙海戰國策顔率言大梁之君臣欲
得九鼎謀於沙海之上在此蓼堤梁孝王築東至睢陽
[005-2b]
長三百里有吹臺今曰繁臺本晉師曠作之梁孝王増
築焉
赤祥符縣本大梁魏惠王所築惠王六年自安邑徙都
于此故亦曰梁惠王竹書紀年云惠王為大溝于此郛
以行圃田之水縣北有浚水像而儀之故謂之浚儀秦
始皇二十三年攻魏引河水灌地而拔之二漢屬陳留
郡晉及後魏因之東魏兼立梁州後周改為汴州隋開
皇初郡罷大業初州罷屬榮陽郡隋末浚儀故縣為李
[005-3a]
密所陷縣人王要漢師豪族置縣于今所而自為令唐
髙祖因立汴州以要漢為刺史武徳四年移縣于州北
正觀元年復移州西皇朝大中祥符二年更名有夷門
山夷門者大梁城之東門也魏人侯嬴抱闗于此有蔡
河葢古琵琶溝也有廣濟河金水河有寒泉阪衛詩所
謂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畿尉氏縣古獄官曰尉氏此本鄭獄官尉氏之邑二漢
屬陳留郡晉及元魏因之東魏屬開封郡北齊省隋開
[005-3b]
皇六年復置屬穎川郡唐武徳四年置洧州正觀元年
州廢汴州有惠民河長明溝三亭岡魏范睢與秦使王
稽期于三亭之南即此有制澤陂左傳注榮陽宛陵縣
東有制澤亦一宛陵地也
畿陳留縣留本鄭邑後為陳所並故曰陳留有莘城國
語謂之莘墟漢武帝元狩元年置陳留郡晉為陳留國
治小黄而省陳留縣隋開皇十六年復置屬梁郡唐屬
洧州小黄縣漢髙帝於此兵敗母時兵死後招魂𦵏號
[005-4a]
昭靈后其處曰小黄園漢亦曰小黄縣故城在縣東北
二漢屬陳留郡晉及元魏因之北齊省有皇恒山狼丘
汴河睢溝其水首受莨蕩水東入泗
畿雍丘縣故杞國姒姓周武王封禹後東樓公先春秋
時徙魯東北二漢屬陳留郡曹操圍張超于此城晉亦
屬陳留東晉祖逖鎮此以禦石勒元魏置陽夏郡隨開
皇初郡廢十六年置杞州大業初州廢屬梁郡唐武徳
四年復置杞州正觀元年州廢屬汴州圉廢鎮本漢圉
[005-4b]
縣屬睢陽國故城在東南翟義興兵王莽遣孫建擊之
于圉地義師大敗積尸萬數立為京觀東漢及晉屬陳
留郡元魏屬陽夏郡北齊省隋開皇六年復置曰圉城
屬梁郡唐正觀元年省漢外黄縣故城在東二漢屬陳
留郡晉屬陳留國元魏省北齊復置隋屬濟陰郡唐正
觀元年省有葵邱齊桓公㑹諸侯于此
畿封丘縣古封父之國左傳所謂周以封父之繁弱賜
魯是也二漢屬陳留郡晉及元魏因之北齊省隋開皇
[005-5a]
十六年復置屬東郡唐屬汴州亦漢平丘縣地有黑山
白溝河封丘臺期城黄池吳王夫差㑹諸侯于此
畿中牟縣趙襄子時佛肸以中牟叛置鼎于庭不與已
者烹之趙獻侯自耿徙此二漢屬河南郡晉及元魏屬
滎陽郡東魏置廣武郡隋開皇初郡廢改中牟曰内牟
屬鄭州十八年改内牟曰圃田唐武徳三年復曰中牟
亦屬鄭州梁開平元年來屬後唐同光初還之晉天福
中復來屬北十二里有中牟臺是為官渡城曹公袁紹
[005-5b]
相持之所有圃田澤為豫州之藪有汴河鄭河
畿陽武縣兩漢屬河南郡晉元魏屬滎陽郡東魏屬廣
武郡隋唐屬鄭州梁開平元年來屬有博浪沙張良擊
秦始皇之所有黑陽山黄河汴河白溝
畿酸棗縣戰國時嘗為韓所都刺客聶政為&KR1499陽嚴仲
子殺韓相俠累于此秦拔魏置縣漢因之以其地多酸
棗因以為名屬陳留郡東漢晉因之元魏屬東都北齊
省隋開皇六年復置屬滎陽郡唐屬滑州梁開平元年
[005-6a]
來屬唐同光初還之晉天福中復來屬有土山黄河金
堤漢文帝時河決金堤即此有酸棗臺有延津袁紹渡
津南立壁以拒曹公紹將淳于瓊宿烏巢在縣東為曹
公所襲破之于此
畿長垣縣本衛之匡邑孔子畏于匡者故城在今縣南
春秋㑹于匡即此地二漢為長垣縣屬陳留郡晉屬陳
留國元魏屬東都隋開皇十六年改曰匡城屬滑州唐
因之梁復曰長垣來屬後唐又曰匡城皇朝復為長垣
[005-6b]
&KR1499水刁河漢長羅縣故城在東北古蒲邑在此子路
為之宰
畿東明縣本漢東昏縣屬陳留郡王恭改曰東明東漢
復曰東昏後省為東明鎮皇朝建隆四年升為縣濟陽
鎮本濟陽縣二漢屬陳留郡南頓君為令生光武于縣
舎晉屬陳留郡元魏屬陽夏郡隋屬濟陰郡唐正觀元
年省入宛句皇朝建隆四年來屬
畿扶溝縣縣有扶亭又有洧水溝故以為名漢屬淮陽
[005-7a]
國東漢屬陳留郡晉省元魏復置東魏屬許昌郡隋屬
頴川郡唐屬許州梁開平元年來屬漢新汲縣故城在
西本鄭之曲洧左傳諸侯伐鄭自祁童至于曲洧是也
畿鄢陵縣本鄭地春秋鄭伯克段于鄢即此戰國謂之
安陵二漢屬頴川郡晉元魏因之東魏屬許昌郡北齊
省隋開皇七年復置屬許州十六年置許州大業初州
縣廢屬頴川郡唐屬許州梁開平元年來屬後唐同光
初還之晉天福中復來屬有祁耶山洧水白亭
[005-7b]
畿咸平縣漢為陳留扶溝二縣地後為通許鎮皇朝咸
平五年外為咸平縣有牛首城春秋諸侯伐鄭師于牛
首有裘亭
西京河南府周武王克商定鼎于郟鄏成王卜澗水東
瀍水西而作洛邑謂之王城今皇城是也又卜瀍水東
而作下都以遷商頑民謂之成周今洛陽故城是也平
王避犬戎之難乃自豐東遷而居王城至敬王與子朝
爭立子朝據王城于是晉魏舒合都侯之大夫城成周
[005-8a]
以居敬王至考王封弟桓公于河南以續周公之官職
其後遂為西周即王城也桓公之孫惠公又封少子于
鞏號為東周王赧時東西周分治王赧徙居西周秦滅
二周置三川郡謂伊洛河也秦亡項羽立瑕丘申陽為
河南王漢髙帝取之置河南郡亦屬𢎞農頴川帝始欲
都此感奉春君之言而止光武中興都雒邑置河南尹
兼置司隸魏晉因之兼置司州後為劉聰所陷東晉末
頴川劉裕再克河洛建置郡府終不能有後魏孝文乃
[005-8b]
代徙闕/   置河南尹並司州東魏置洛州北齊後
周及隋皆因之大業初年作新都改曰豫州三年復為
河南郡唐平王世充置洛州顯慶二年升為東都開元
元年改為河南府天寳元年曰東京梁唐晉漢周常以
為都梁開平元年改為西京後唐為洛京晉為西京漢
周及皇朝皆因之今縣十五
赤河南縣古郟鄏地周武王遷鼎成王卜宅是為王城
平王東遷居之後為西周君所封二漢為河南縣魏晉
[005-9a]
以來因之隋自洛陽故城移都城於此郡遂徙焉唐因
之有闕塞山俗曰龍門有伊洛澗瀍四川漢榖城縣在
西北北齊常山王演築以拒周師又築孝水戍在縣西

赤洛陽縣本周下都商頑民所遷是為成周城中有狄
泉敬王避子朝之難居之秦晉三川郡兼封文信侯吕
不韋楚封瑕丘申陽為河南郡東漢魏晉元魏皆魏晉
元魏皆為帝都東魏置洛陽郡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
[005-9b]
移都城于河南縣而洛陽縣亦徙在都城中其故城遂
空皇朝熙寧八年省入河南元祐二年復置魚豢曰漢
火德火忌水故光武去水而加佳魏土徳土水之母也
故除佳而加水有北邙山魏明欲平之令登臺見孟津
辛毗諫乃止東魏髙歡破宇文泰軍唐史思明敗李光
弼軍皆在此有金墉城在故城西北角魏明帝所築有
漢平陰縣故城在縣北五十里魏文帝改為河陰後魏
爾朱榮舉兵入洛朝士三千人遇禍于此
[005-10a]
赤永安縣本鞏緱氏登封三縣地近世為永安鎮屬鞏
皇朝景徳四年升為縣有少室山鳯臺山轘轅山青龍

畿偃師縣帝嚳所都亦古亳邑也商有三亳成湯居西
亳此即也至盤庚又自河北徙治于此亳商家從此而
改國號曰殷周武王伐紂而還欲示休戎之意名為偃
師二漢屬河南郡晉以來省隋開皇十六年復置屬河
南郡自晉之有尸鄉田横自刎處緱氏鎮古滑國原/闕
[005-10b]
為緱氏縣屬河郡自晉至唐因之皇朝熙寧八年省原/闕
偃師有緱山王子晉控鶴上升之所有黄河曲洛
畿鞏縣春秋時鞏國戰國時東周居此二漢屬河南郡
晉元魏因之東魏屬成臯郡北齊省隋開皇十六年復
置屬河南郡唐因之有洛口倉為李密所據原/闕漢平縣
故城在西北俗謂之小平其北有小平津
畿登封縣漢武帝登中岳少室漢書在山下聞有言萬
嵗云于是以三百戸奉祠命曰崇髙邑屬頴川郡東漢
[005-11a]
省入陽城東魏分潁陽置堙陽縣隋開皇六年改曰武
林十八年曰輪氏大業初曰嵩陽屬河南郡唐萬嵗登
封元年更名登封屬河南有嵩髙山禹貢所謂外方山
有陽城山禹避舜之子于此二漢為陽城縣屬頴川郡
元魏置陽城郡隋唐皆屬河南萬嵗登封元年更名告
成天祐二年改為陽邑後省有箕山昔堯將遜位許由
恥之逃隠于此立許由冡有測景臺昔周公以土圭測
日景求地中以陽城為地中焉漢綸氏縣故城在西南
[005-11b]
畿頴陽縣二漢為輪氏縣地晉省之後魏改曰臨武後
周省之唐載初元年析河南伊闕嵩陽復置臨武縣屬
河南府開元年五月更名頴陽皇朝熙寧八年省入登
封元祐二年復置有箕山潁水
畿新安縣昔項羽坑秦降卒二十萬于此二漢屬𢎞農
郡晉屬河南郡東魏置新安郡後周置東垣縣隋仁壽
四年省新安入東垣大業初更名新安屬河南郡唐因
之有漢函谷闗武帝元鼎三年楊僕以有功恥為闗外
[005-12a]
人乃上書乞移闗于新安以家財給其費後周武帝保
定中改闗城為通洛防以備齊冦有缺門山金谷水
畿澠池縣有古東西俱利二城秦昭王與趙惠文王相
㑹澠池藺相如刼秦王令為趙兵鼓缶處葢云秦趙原/闕
利也漢晉屬𢎞農郡元魏置澠池郡後周及隨屬河南
郡唐因之有天壇山廣陽山澠池水
畿永寧縣本漢宜陽澠池屬𢎞農部後因置熊耳縣隋
耳縣隋因之屬河南郡義寧二年更名永寧西北有二
[005-12b]
嶺山連入峽石界其南陵夏后臯之墓其北陵文王之
所避風雨春秋晉襄公敗秦師于殽又有囘溪馮異處
俗名曰坑長四里濶二丈深二丈五尺自漢以前道皆
由此建安中曹公西征巴漢惡南路之險更開北道自
後行旅率多從之有熊耳山劉盆子積田之所有嶕嶢
山後周置黄櫨同軌永昌三城以備齊
畿長水縣本漢盧氏縣地屬𢎞農郡後魏置南陜縣
屬全門郡西魏改為長淵隋義寧元年改為長水唐顯
[005-13a]
慶二年來屬土剗在西北二十五里葢古闗之塞垣後
周以為鎮防有松陽山洛水
畿壽安縣本漢宜陽河南縣地後魏置甘棠縣隋仁壽
四年更名壽安屬河南郡唐因之髙齊置孔城防以備
周在縣東南有銅屏山鹿蹄山
畿福昌縣本宜陽縣秦武王欲通三引以窺周室乃使
甘茂約魏以攻韓遂拔宜陽二漢晉屬𢎞農郡元魏置
宜陽郡東魏置陽州後周改曰熊州隋開皇初郡廢大
[005-13b]
業初州廢以宜陽屬河南郡唐武徳二年改曰福昌因
隋宫為名故韓城在縣東劉盆子降光武處縣城東南
北三面峭絶天險後周屯重兵于此以備髙齊東魏又
置荆門郡後周省入有女几山
畿伊陽縣本漢陸渾縣地唐先天元年析置伊陽屬河
南府陸渾戎名初在秦晉之西北後秦晉遷之於伊川因
以名縣漢屬𢎞農郡晉屬河南郡東魏置伊川郡又有北
荆州後周改曰和州隋開皇初郡廢改和州曰伊川大
[005-14a]
業初州廢以陸渾屬河南郡後省入伊陽後周置兵于
伊陽備齊有三塗山春秋晉伐陸渾請有事于三塗即
此伊闕鎮本戎蠻三國漢惠帝置新城縣屬河南郡東
漢晉因之東魏置新城郡隋開皇初都廢屬河南郡十
八年改縣曰伊闕北有依闕故闗昔大禹疏鑿以通水
兩山相對望之若闕伊水歴其間北流謂之伊闕云皇
朝熙寧五年省入伊陽
畿河清縣南臨黄河左傳云晉陰郡此唐咸亨四年析
[005-14b]
河南洛陽新安王屋濟源河陽六縣置大基縣屬河南
府先天元年改名河清有栢崖故城在縣西東魏將侯
景所築有青要山滽滽水
南京應天府髙辛氏子閼伯所居商丘也周武王封微
子啟是為宋國戰國時齊楚魏滅之三分其地秦置碭
郡漢為梁國東漢晉因之元魏為梁郡後周置梁州隋
開皇初廢十六年置宋州大業初州廢又為梁郡唐復
為宋州天寶元年曰睢陽郡梁號為宣武軍節度後唐
[005-15a]
改歸德軍皇朝景徳四年升應天府大中祥符七年升
南京今縣四
赤宋城縣古商丘也閼伯微子漢梁孝王皆都之漢曰
睢陽縣後漢晉元魏因之隋開皇十八年改曰宋城唐
屬宋州張巡許逺死節于此有梁孝王兔園平臺雁鶩
池春秋時隕石五見在蓼堤即梁孝王開道也
畿榖熟縣商之南亳成湯所都也後漢置榖熟縣屬梁
國晉因之後魏廢焉隋開皇十六年復置屬梁郡唐屬
[005-15b]
宋州
畿下邑縣漢屬梁國晉因之北齊廢巴吾縣入焉隋屬
梁郡唐屬宋州
畿虞城縣夏封舜後于此少康避有過之難奔有虞即
此有綸城即少康邑漢置虞縣屬梁國晉因之元魏曰
蕭縣北齊廢隋文帝開皇十六年置虞地縣屬梁郡唐
屬宋州有禹貢孟諸藪
北京大名府春秋時屬晉衛戰國時屬衛二漢屬魏郡
[005-16a]
東郡清和魏文帝分置陽平郡晉因之宋文帝東陽平
郡元魏因之後周大象二年置魏州隋大業初置武陽
郡唐武德四年平竇建徳改置魏州龍朔二年更名冀
州咸亨三年復曰魏州天寳元年曰魏郡自代宗後為
田承嗣史憲誠何進滔羅洪信所據曰大名府置天雄
軍二代皆因之後唐建鄴都晉漢因之至周罷大名府
後唐曰興唐晉漢周復曰大名皇朝慶歴二年升為北
京今縣十一
[005-16b]
赤元城縣魏武侯公子元食邑于此因以名縣二漢屬
魏郡魏置陽平郡晉元魏因之東魏屬魏郡後周置魏
州隋置武陽郡唐為魏州五代漢以來為大名府有沙
麓春秋時沙麓崩即此有馬陵魏龎涓為齊孫臏所破
于此大名鎮漢館陶縣地東魏分館陶西界置貴鄉縣
後周隋唐因之後唐更名廣晉漢乾祐初改為大名皇
朝熙寧六年省入元城按左傳獻公賜畢萬魏卜偃曰
萬盈數也魏大名也其地于今為河中之永樂非元城
[005-17a]
之魏也漢以大名名此失矣
畿莘縣本漢陽平縣屬東郡魏晉元魏屬陽平郡北齊
改曰樂平隋開皇六年復曰陽平八年改曰清邑十六
年置莘州大業初州廢改清邑為莘縣屬武陽郡唐屬
魏州春秋衛宣公使盜殺公子伋于莘即此漢東武陽
縣故城在南
畿内黄縣漢魏元魏屬魏郡東魏併入臨漳開皇十六
年復置屬汲郡唐屬相州天祐三年來屬漢繁陽縣故
[005-17b]
城在縣西北
畿戍安縣本斥丘縣地漢晉元魏屬魏郡東魏併入臨
漳故城在縣西北北齊置成安縣隋屬魏郡唐屬相州
天祐二年更名斥丘來屬後唐復為成安洹水縣晉長
樂縣地後周分臨漳縣東北界置洹水縣隋屬魏郡唐
屬相州天祐三年來屬皇朝熙寧六年省入成安蘇秦
令六國之將相㑹盟于此水上即此
畿魏縣戰國為魏武侯别都漢晉元魏屬魏郡北齊廢
[005-18a]
之隋開皇六年復置屬武陽郡唐屬魏州
畿館陶縣漢屬魏郡魏晉元魏屬陽平郡後置毛州隋
煬帝大業初州廢以館陶屬武陽郡唐屬魏州漢書溝
洫志河北決于館陶分為屯氏河而後世誤以為毛氏
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
畿臨清縣後漢廣宗縣水經注言趙立建興郡于廣宗
故城内置臨清縣後魏因之北齊廢焉隋開皇六年復
置屬清河郡唐屬貝州後來屬永濟鎮唐大歴七年田
[005-18b]
承嗣析臨清置永濟縣屬貝州天祐三年來屬皇朝熙
寧六年省
畿宗城縣後漢廣宗縣屬鉅鹿郡晉屬安平國隋仁壽
元年改曰宗城屬清河郡唐屬貝州天祐三年來屬經
城鎮本後漢經縣屬安平國晉因之北齊廣焉隋開皇
六年復置經城縣屬清河郡唐屬貝州皇朝熙寧六年
省入宗城
畿夏津縣本二漢鄃縣屬清河郡晉因之其後廢焉隋
[005-19a]
開皇十六年復置唐屬貝州天寳九年更名夏津後來

畿清平縣本漢清陽縣屬清河郡後漢省焉隋開皇六
年置貝丘縣十六年改曰清平唐屬博州後來屬
畿冠氏縣春秋晉邑左傳齊為衛故伐晉冠氏是也隋
開皇六年分館陶東界置屬武陽郡唐屬魏州清水鎮
本漢清淵縣屬魏郡晉陽平郡隋屬清河郡唐避髙祖
諱改為清泉縣後為清水正觀元年省入冠氏
[005-19b]
 
 
 
 
 
 
 
 輿地廣記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