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03 元和郡縣志-唐-李吉甫 (master)


[032-1a]
欽定四庫全書
 元和郡縣志卷三十二
            唐 李吉甫 撰
  劔南道
成都府益州大都督府/
  開元户十三萬七千四十六/元和戸四萬六千一百 鄉二百五十二/鄉二百四十
  今為西川節度使理所管益州彭州蜀州漢州卭/州簡州資州嘉州戎州雅
  州眉州松州茂州翼州維州當州悉州静州柘州/恭州真州黎州巂州姚州協州曲州 管縣一百
[032-1b]
  一十二户數傳寫缺/案都管
禹貢梁州之域古蜀國也厯夏商周武王時庸蜀羌髳
微盧彭濮皆助伐商及周衰蜀僭號王秦恵王王元年
蜀人來朝八年因五丁伐蜀滅之封公子通為蜀侯于
成都置蜀郡以張若為守因蜀山以為郡名也始皇三
十六郡蜀郡不改其理本在青衣江今嘉州龍逰縣界
漢高帝王蜀分蜀置廣漢郡初有漢中廣漢巴蜀四郡
武帝遣唐䝉通西南夷又置牂柯越巂犍為益四郡因
[032-2a]
分雍州之南置益州焉後公孫述據成都改益州為司
隸蜀郡為成都郡吳漢討述平之州郡復舊靈帝末劉
焉為益州牧初理綿竹後遇天灾焚燒城闕府庫蕩盡
遂徙理成都焉子璋繼立後以州降先主獨益州置牧
蜀郡置守魏景元四年鍾㑹鄧艾平蜀晉武帝改蜀郡
為成都國以皇子穎為王恵帝時李雄竊據桓温討平
之簡文帝時符堅遣將鄧羌楊安伐蜀益州並沒于秦
孝武太元八年平蜀安帝時譙縱又據益州叛朱齡石
[032-2b]
討平之至梁武陵王蕭紀竊號于蜀其兄湘東王繹討
之斬于白帝西魏廢帝二年地並入于魏益州置總管
至周并省郡與州同理成都隋開皇三年置西南道行
臺大業二年罷州為蜀郡武徳元年改為益州總管府
三年置西行臺龍朔三年復為大都督府開元二十一
年又于邉郡置節度使以式遏四夷成都為劔南節度
都管兵三萬九百人馬二千匹凡/衣賜八十萬匹叚軍糧七萬石西抗吐蕃南撫蠻
摷統團結營蜀郡城内營兵一萬四/千人馬一千八百匹臨翼郡通化郡北/百四十里
[032-3a]
管兵五百人/臨翼今翼州維川郡通化郡西二百七十里管/兵五百人維川今維州天寳車
平戎城東八十里在維川郡東開元/二十年章仇兼瓊置管兵一千人蓬山郡維川郡北/管兵五百
人蓬山/今柘州交川郡臨翼郡北百里管兵二/千八百人交州今松州平戎城㳟化郡/南八十
里開元二十八年章仇兼瓊置管兵/千人去蜀郡八百里恭化今恭州盧山郡臨卭郡西/二百里管
兵四百人盧/山今雅州江源郡貞觀二十一年裴行方置/管兵五百人江源今當州洪源郡
開元三年陸象先置管/兵千人洪源今黎州昆明軍越巂郡南開元中移置/管兵五千二百人馬二
百/匹寧逺軍越巂郡西昆明縣南開/元中置管兵五百人雲南軍管兵二千三/百人雲南今
姚/州澄川寨雲南郡東六百/里管兵二千人南溪縣瀘川郡西二百五十/里管兵二千人南溪
[032-3b]
今戎州瀘/川今瀘州歸誠郡静川郡東南管兵四百人/歸誡今悉州静川今静州天寳元年
改蜀郡大都督府十五年𤣥宗幸蜀改為成都府
州境東西二百九里八里/南北三百八十
八到東北至上都二千一十里十里/東北至東都二千八百七
  正東㣲南至簡州一百五十里/南至眉州二百里
  正南微西至陵州二百里十里/正西㣲南至蜀州一百五
  西南至卭州二百六十里/西北至彭州一百里
  北至漢州一百里/
[032-4a]
貢賦開元貢/元和貢 羅八疋布布八疋髙杼衫段/髙杼禆 綾羅  絲布/
 管縣十
  成都 華陽 靈池 犀浦 廣都 郫
  温江 新繁 雙流 新都
成都縣次赤郭下/
本南夷蜀侯之所理也秦恵王遣張儀司馬錯定蜀因
築城而郡縣之自秦漢至國初以來前後移徙十餘度
所理不離郡郭
[032-4b]
武擔山在縣北百二十步
大江一名汶江一名流江經縣南七里蜀守李冰穿二
江成都中皆可行舟溉田萬頃蜀人又謂流江為懸窄
橋水此水濯錦鮮于他水
州城秦恵王二十七年張儀所築初儀築城屢頽不立
忽有大龜周行旋走巫言依龜行處築之遂得堅立城
西南樓百有餘尺名張儀樓臨山瞰江蜀中近望之佳
處也
[032-5a]
南外城中有文翁學堂一名周公禮殿華陽國志云文
翁立學精舍講堂作石室一曰玉室李膺記云後漢中
平中火延學觀廂廊一時蕩盡惟此堂火焰不及搆制
雖古而巧異特奇壁上悉圖古之聖賢梁上則刻文宣
及七十弟子齊永明中劉填更圖焉朱齡石平譙縱勒
宋武帝檄文于石壁之室代王更以丹青増飾古畫仍
加豆盧辨蘇綽之像
少城一曰小城在縣西南一里二百步蜀都賦云亞以
[032-5b]
少城接乎其西
錦城在縣南十里故錦官城也
摩訶池在州中城内
萬里橋架大江水在縣南八里蜀使費禕聘吴諸葛亮
祖之褘嘆曰萬里之路始于此橋因以為名
西南兩江共七橋李冰所造言上應七星漢世祖遣吳
漢伐蜀案世祖原本避諱/作代祖今更正謂之曰安軍宜在七星橋間
昇仙橋在縣北九里相如初入長安題其門不乗高車
[032-6a]
駟馬不過汝下
江瀆祠在縣南八里
盤石城在縣東三十里
先主廟在縣南二十里
鄧艾廟在縣西二里
華陽縣次赤管縣東界郭下/
本漢廣都縣地貞觀十七年分蜀縣置乾元元年改為
華陽縣華陽本蜀國之號因以為名
[032-6b]
宋興山在縣北三十里
笮江水在縣南六里
靈池縣次畿西至府六十里/
久視元年長史李通廣奏分蜀縣廣都置東陽縣天寳
元年為靈池縣因縣南靈池為名
武侯山在縣東南十里
分棟山在縣東十五里其山北連秦隴南入資瀘其于
東川郡此為隔門也
[032-7a]
溪江在縣北四十里
犀浦縣次畿東至府二十七里/
本成都縣之界垂拱二年分置犀浦縣昔蜀守李冰道
五石犀沈之于水以厭怪因取其事為名
都江水在縣北四里
黄花水在縣南八里
廣都縣次畿北至府四十二里/
本漢舊縣元朔二年置蜀號三都者成都新都廣都也
[032-7b]
先主以蔣琬為廣都長諸葛亮曰琬託志忠雅當贊王
業非百里之才即此也隋仁夀二年避煬帝諱改為雙
流縣今廣都縣龍朔三年長史喬師望重奏置
大塔山在縣東四十里有阿育王塔因名
牛飲水在縣西三里
諸葛亮宅在縣南一十九里
郫縣次畿東至府五十里/
本郫邑蜀望帝理汶山下邑曰郫是也秦滅蜀因而縣
[032-8a]
之不改
平樂山在縣西二十里
郫江一名成都江經縣北去縣三十一里
故郫城在縣北五十步晉恵帝大安二年李雄殺汶山
太守陳君遂竊據郫城自稱大都督益州牧刺史羅尚
數攻之後尚為雄所敗委城夜遁雄遂克城都自郫遷
據焉
温江縣次畿東至府七十五里/
[032-8b]
本漢郫縣地也後魏于此置温江縣屬蜀郡隋開皇三
年廢入郫縣仁夀三年于郫東境萬春縣縣貞觀元年
改名為温江縣
大江俗謂之温江南流經縣一里出麩金
皂江在縣西十里
新繁縣次畿東南至府六十里/
本漢繁縣地屬蜀郡因繁江以為名也周改為新繁隋
開皇三年省武徳三年分廣都縣地重置因周舊名也
[032-9a]
郫江一名成都江經縣西去縣十一里
雙流縣次畿北至府四十里/
本漢廣都縣也隋仁夀元年避煬帝諱改為雙流因以
縣在二江之間仍取蜀都賦云帯二江之雙流為名也
皇朝因之龍朔三年又别立廣都縣
宜城山在城南十二里出紫草
諸葛亮舊居在縣東北八十八里今謂之葛陌孔明表
云薄田十頃桑八本株即此地也
[032-9b]
新都縣次畿南至府四十八里/
本漢舊縣也屬廣漢郡隋開皇十八年改為興樂縣武
徳二年分成都縣地重置
麗元山在縣北八里
新婦峴在縣北七里
諸葛八陣在縣北十九里
彭州濛陽緊/
  開元户五萬一百二十七/元和户九千八百八十 鄉一百八/郷八十
[032-10a]
禹貢梁州之地漢分梁州為益州即漢益州繁縣地也
垂拱二年于此置彭州以岷山導江江出山處兩山相
對古謂之天彭門因取以名州
州境東西一百七十六里/南北七十一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一千九百八十五里/東北至東都二千八百四十五里
  東至漢州七十五里里/東南至成都府一百
  西南至蜀州一百二十里百七十里/西北取灌口路至茂州三
貢賦開元貢/ 交梭羅/
[032-10b]
 管縣四
  九隴 導江 唐昌 濛陽
九隴縣望郭下西至州二里/
本漢繁縣地舊曰小郫言土地肥艮比之郫縣也梁于
此置東益州後周改為九隴郡取九隴山為名也隋開
皇三年罷郡為九隴縣屬益州皇朝因之後改屬彭州
白鹿山在縣西北六十一里
九隴山在縣西二十五里連峯迤邐凡有九曲
[032-11a]
導江縣望東至州五十八里/
本漢郫縣地武徳元年于灌口置盤龍縣尋改為灌寧
縣二年又改為導江縣取禹貢岷山導江之義也屬成
都垂拱二年割屬彭州
玉壘山在縣西北二十九里蜀都賦由玊壘而為守
灌口山在縣西北二十六里漢蜀文翁穿渝江溉灌故
以灌口名山又灌口山西嶺有天彭闕亦曰天彭門兩
石相立如闕故名之蜀後主以建興十四年至渝江登
[032-11b]
觀坂㸔汶江之流初白馬氐侵掠益州刺史皇甫晏表
討之軍至都江屯觀坂蜀郡何旋進諫曰今所安營地
名觀坂自上觀下反上之象漢高悟柏人岑彭忌岑亡
不可不察晏不納其後果敗
盤龍山在縣北二十里
大江西自茂州界流入按孫卿子曰江出汶山其源可
以濫觴及至江津下方舟避風不可涉也
蠶崖谷在縣西北四十七里其處江山險絶鑿崖通道
[032-12a]
有如蠶食因以為名漢于此置縣後廢
灌口鎮在縣西二十六里後魏置自觀坂迄于頃山五
百里間兩崖壁立如峯瀑布飛流十里而九昔人以為
井陘之厄
楗尾□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李冰作之以防江決破竹
為籠圓徑三尺長十丈以石實中累而壅水漢成帝時
瓠子河決王延塞之用此法也漢書所謂下淇園之竹
以為楗
[032-12b]
望帝祠在灌口鎮城内
李冰祠在縣西三十三里
司馬相如墓在縣東十二里
唐昌縣望東至州三十里/
本郫縣導江九隴三縣之地儀鳳二年于此分置唐昌

江水在縣西北四里
白水在縣北三里
[032-13a]
昌化山在縣北九里
九隴山在縣北十三里
嚴君平墓在縣西南十里
濛陽縣𦂳北至州四十里/
本九龍雒新都新繁什邡五縣之地儀鳳二年于此分
置濛陽縣在濛江之水北因曰濛陽
彌濛水在縣南五十步
羅江水在縣北十里
[032-13b]
蜀州唐安緊/
  開元户五萬二十六百八/元和户一萬四千五 鄉八十八/鄉八十八
禹貢梁州之域秦滅蜀為蜀郡在漢為郡之江原縣也
李雄據蜀分為漢原郡晉穆帝改為晉原郡後魏平蜀
後移犍為郡理此東三十里因省晉原郡以併之仍于
此西十里立多融縣取舊郡名也隋開皇年改屬益州
皇朝初因之垂拱二年割晉原等四縣屬蜀州
州境案州境里/數傳寫缺
[032-14a]
八到東北至上都二千一百一十五里/東北至東都二千九百一十五里
  東至成都府一百五十里/東南至眉州一百七十里
  東北至彭州一百二十里/西南至卭州八十二里
貢賦開元貢/ 單絲羅/ 木蘭皮/ 沙糖/
 管縣四
  晉原 青城 新津 唐興
晉原縣望郭下/
本漢江原縣屬蜀郡李雄時改為漢原晉為晉原周立
[032-14b]
多融縣又改為晉原屬益州後因之
鶴鳴山在縣西七十九里絶壁千尋張道陵天師得道
于此
多融山在縣西南
斜江水出鶴鳴山經縣西四十里
青城縣望南至州四十一里/
本漢江原縣地周武帝于此置青城縣因山為名屬犍
為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益州垂拱二年改屬蜀州
[032-15a]
開元十八年改為青城
青城山在縣西北三十二里仙經云此是第五洞天上
有流泉懸澍一日三時灑落謂之潮泉
大江經縣北去縣二里
弩機水如弩箭水流甚急故名之縣東南四十里
新津縣望西北至州八十里/
本漢犍為郡武陽縣地故城東七里又東有新津渡謂
之新津市周閔帝元年于此立新津縣垂拱二年割入
[032-15b]
蜀州
大社山在縣南三里在城郭南百里北枕大江南接連
嶺每益土有難人多依焉
唐興縣望西北至州四十里/
本漢江原縣地後魏于此立犍為郡隋開皇三年罷郡
又徙僰道縣于此大業二年廢入新津縣武徳元年于
廢州置唐隆縣屬益州垂拱二年割入蜀州先天元年
以犯諱改為唐安至徳二年改為唐興縣
[032-16a]
&KR1514江一名皂江經縣東二里出麩金
汶井江在縣西二十里
漢州徳陽上/
  開元户四萬二千五百三/元和户二千一百一十 鄉一百六/鄉一百六
禹貢梁州之域秦為蜀郡地漢分蜀郡為廣漢郡今州
即廣漢郡之雒縣也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益州皇朝
初因之至垂拱二年于雒縣分置漢州
州境東西六十八里九里/南北一百九十
[032-16b]
八到東北至上都一千九百一十里/東北至東都二千九百七十里
  東至梓州二百二十里里/東北至緜州一百八十
  南至成都府一百里十五里/正西微南至彭州七
貢賦開元貢/元和貢 布二十疋紵交梭羅/彌子布 布
 管縣五
  雒  緜竹 徳陽 什邡 金堂
雒縣望郭下/
本漢舊縣也屬廣漢郡縣南有雒水因以為名隋開皇
[032-17a]
三年屬益州垂拱二年割屬漢州
雒水在縣東一里
馬蹄水在縣南二里
緜水在縣東三十里
君平卜臺在縣東一里
鷹橋在縣南二里
緜竹縣緊南至州九十里/
本漢舊縣也屬廣漢郡都尉理之有紫嵒山緜水所出
[032-17b]
初劉焉為益州牧從事賈龍選吏卒迎焉徙理緜竹撫
納離叛隂圖異計其後遇天火燒爇乃徙理成都隋開
皇十八年改名孝水縣境有孝子姜詩泉故取為名大
業三年復為緜竹屬蜀郡武徳中屬益州垂拱二年割
入漢州
紫嵒山在縣西北三十里
鹿堂山在縣西二十二里
緜水出縣西北紫嵒山蜀都賦浸以緜洛謂此水也蜀
[032-18a]
人稱郫繁曰膏腴緜洛為浸沃
緜竹故城在縣東五十里諸葛瞻于此戰敗
徳陽縣緊西南至州四十五里/
本漢緜竹縣地後漢分緜竹縣立徳陽屬廣漢郡周閔
帝元年郡縣並廢武徳三年復置屬益州垂拱二年割
屬漢州
鄧艾平蜀京觀在縣北三十三里艾以景元四年征蜀
大破諸葛瞻于緜竹築臺以為京觀初瞻在涪而艾已
[032-18b]
入江油瞻曰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維進不守江油
吾有三罪何面目而反進屯綿竹埋人腳而戰父子死

秦宓宅其地曰三造亭在縣北五里初太守夏侯纂三
造其門故以為名
姜詩泉在縣北三十九里詩母好江水一旦泉涌舍側
味如江水
鹿頭戍在縣北三十八里
[032-19a]
什邡縣望南至州四十里/
本漢舊縣屬廣漢郡高祖封雍齒為汁邡侯應劭曰汁
音十故曰什邡俗名雍齒城周閔帝改為方亭縣武帝
省武徳三年復置垂拱二年割入漢州
洛通山在縣西三十九里李冰導洛通山謂此也
雍齒城在縣南四十里
金堂縣上北至州五十三里/
本漢牛鞞縣地屬犍為郡咸通二年蜀郡長史李崇義
[032-19b]
析雒縣新都及簡州金水三縣置以縣界連金堂山故
以為名舊屬益州垂拱二年割屬漢州
昌利山在縣東北十里
望蜀山在縣東南二里
中江水在縣東北一里
毗江水在縣西二里
邛州臨邛上/
  開元户一萬三千五十二十六/元和户二萬五千一百七 鄉六十二/鄉六十五
[032-20a]
禹貢梁州之域秦為蜀郡地今州即蜀郡之臨卭縣地
也宋及齊梁不置郡縣惟豪家能服獠者名為保主總
屬益州梁益州刺史蕭範于蒲水口立柵為城以備生
獠名為蒲口頓武陵王蕭紀于蒲口頓改置邛州南接
雅州武徳元年割雅州依政等五縣置邛州
州境東西二百八里里/南北一百一十
八到東北至上都二千一百七十里/東北至東都二千三百里
  東南至眉州一百七十里/東北至蜀州八十里
[032-20b]
  西至羌夷一百三十里里/西南至雅州一百七十
貢賦開元貢/ 絲布/
 管縣七
  臨邛 大邑 安仁 依政 臨溪 火井
  蒲江
臨邛縣緊郭下/
本漢縣也屬蜀郡晉末李雄亂後為獠所侵後魏廢帝
二年定蜀復于舊城置臨邛縣仍置臨邛郡隋開皇三
[032-21a]
年罷郡以縣屬邛州大業二年屬雅州武徳復屬邛州
銅官山在縣南二里鄧通所封後卓王孫賈為陶鑄之

曰木水經縣南二里
火井廣五尺深三丈在臨邛縣南一百里以家火投之
有聲如雷以竹筒盛之持行終日不滅蜀都賦云火井
沈熒于幽泉
卓王孫宅在縣南五里
[032-21b]
大邑縣上東南至州四十九里/
本漢江原縣地咸通二年割晉原縣之西界置
鶴鳴山在縣西北三十七里
七里池在縣西七里
安仁縣緊西南至州二十八里/
本秦臨邛縣地武徳二年割臨邛依政唐興等縣置貞
觀十七年廢咸通元年依舊置
斜江水經縣南五里
[032-22a]
依政縣上西至州五十七里/
本秦臨邛縣地後魏于此置依政縣屬蒲陽郡隋開皇
三年罷郡以縣屬邛州大業屬雅州武徳復屬邛州
噫棘山在縣南四十里山南眉州丹陵縣界
白木水東南經縣南十里
州城西漢末公孫述為導江卒正理臨邛謂此城也
臨溪縣中下東至州六十二里/
本秦臨邛縣地後魏恭帝于此置臨溪縣屬蒲原郡隋
[032-22b]
開皇三年罷郡縣屬邛州後因之縣城三面據險北面
平坦
孤石山在縣東十九里有鐵礦大如蒜子燒合之成流
支鐵甚剛因置鐵官
火井縣中下東北至州六十里/
本秦臨邛縣地後魏于此置縣屬雅州武徳元年割依
政等五縣置卭州縣屬焉縣有鹽井
蒲江縣中下西北至州六十三里/
[032-23a]
本秦臨邛縣地後魏恭帝置廣定縣隋仁壽元年改廣
定為蒲江縣南枕江水因以為名後因之
車應山在縣南八十里
蒲江水經縣南二百步
鹽井距縣二十里
簡州陽安下/
  開元户二萬二百二十三/元和戸二千五百二十二 鄉三十九/鄉四十
禹貢梁州之域秦為蜀郡地漢武帝分置犍為郡今州
[032-23b]
即犍為郡之牛鞞縣也李雄據蜀夷獠内侵因兹荒廢
南齊于此置牛鞞戍隋仁壽三年于此置簡州因境有
賴簡池為名大業二年省武徳三年復置
州境東西二百一十三里/南北一百八十八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二千一百七十里/東北至東都二千九百里
  正東微南至普州二百四十里/東南至資州三百二十里
  東北至梓州三百一十里/正西至陵州一百八十里
  正西微北至成都府一百五十里/
[032-24a]
貢賦開元貢/ 紬一十五疋/
 管縣三
  陽安 金水 平泉
陽安縣上郭下/
本漢牛鞞縣也後魏恭帝二年于此置陽安縣屬武康郡
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益州武徳三年置簡州縣又來屬
分棟山在縣西七十七里
中江水即牛鞞水也昔羅尚乘牛鞞水凍征李雄即此
[032-24b]
水也
賴簡池在縣東九十六里
陽明鹽井在縣北十四里又有牛鞞等四井公私仰給
金水縣上南至州一百五十里/
本漢廣漢郡之新都縣地也縣有金堂山水通于巴漢
東晉義熙末刺史朱齡石征蜀于東山立金泉戍後魏
平蜀置金泉縣隸金泉郡隋開皇三年罷郡以縣屬益
州武徳元年以避神堯諱改為金水縣屬簡州
[032-25a]
金堂山在縣北二十四里
銅官山在縣北四十九里
大渡津在縣北三十里
平泉縣中北至州四十八里/
本漢牛鞞及符縣地後為夷獠所居後魏恭帝二年于
此置婆閏縣屬益州十八年改為平泉縣以縣内有泉
源出于平地故以為名隋仁夀三年置簡州以縣屬焉
皇朝因之
[032-25b]
大塔山在縣西北六十三里與分棟山連屬南入陵州

赤水經縣南七十步
上軍井下軍井並鹽井也在縣北二十里公私資以取給
婆閏故縣在縣南四十六里
資州資陽縣/
  開元戸一萬八千五百二十二五鄉五十三/元和戸一千四百九十九 鄉 十五
禹貢梁州之域秦併蜀為蜀郡在漢即犍為郡資中縣
[032-26a]
地也李雄之亂夷獠居之後魏廢帝二年析武康郡之
陽安縣置資州取資水為名也隋大業三年改為資陽
郡武徳元年復為資州
州境東西三百四十八里/南北一百三十三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取遂州路二千三百三十里/東北至東都三千二百九十里
  東至合州五百六十五里/正西至昌州二百六十里
  西南至榮州二百六十里/西北至簡州三百二十里
  正北微東至普州一百七十里/
[032-26b]
貢賦開元貢/ 賦 麩金絹甘子/綿 布 麻/
 管縣八
  盤石 資陽 内江 丹山 銀山 龍水
  清溪 月山
盤石縣上郭下/
本漢資中縣地後為夷獠所居周武帝于漢資中故城置
盤石縣屬資中郡隋開皇三年罷郡屬資州皇朝因之
牛鞞水合内江水南去縣二十步多魚鼈亦出麩金
[032-27a]
資陽縣上東南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漢資中縣也屬犍為郡李雄亂蜀縣荒廢後魏廢帝
二年始通巴蜀開拓資中周明帝于資中縣置資陽縣
因資水為名屬資陽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資州
牛鞞水東去縣二十一里
王襃墓在縣西北十五里襃資中人也宣帝使祠金馬
碧雞道病死
内江縣中西北至州九十八里/
[032-27b]
本漢資中縣地後漢分置漢安縣李雄之後陷于夷獠
周武帝天和二年于中江水濵置漢安戍其年改為中
江縣屬資中郡隋文帝避廟諱改為内江縣屬資州皇
朝因之
鹽井二十六所在管下
丹山縣中南至州二百三十里/
本漢資中縣地貞觀四年于此置丹山縣取界内崇丹
山為名也
[032-28a]
銀山縣中西北至州四十八里/
本漢資中縣地隋為内江縣地義寧二年分置銀山縣
因縣界銀山為名
鹽井一十一所在管下
龍水縣中東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漢資中縣地義寧二年招慰夷獠于此分置龍水縣
以縣西北有溪屈曲繞城如龍因以為名
清溪縣中下西南至州一百三十里/
[032-28b]
本漢資中縣地自晉訖梁夷獠所居隋大業十二年于
此置牛鞞縣因牛鞞水為名也皇朝初因之天寳元年
改為清溪縣
月山縣中下東至州五十里/
本漢資中縣地隋義寧二年分置月山縣
内江水在縣南一里
嘉州犍為中/
  開元户二萬二千九百一十二/元和户一千九百七十五 鄉五十三/鄉六十五
[032-29a]
禹貢梁州之域秦為蜀郡今州即漢犍為郡之南安縣
地也後夷獠所侵梁武陵王蕭紀開通外徼立青州遥
取漢青衣縣以為名也周宣帝二年改為嘉州境接近
漢之漢嘉舊縣因名焉隋大業二年併嘉州入眉州八
年改為眉山郡武徳二年改為嘉州割通義洪雅等四
縣别置眉州
州境案州境里/數傳寫缺
八到東北至上都二千三百五十里/東北至東都三千二百一十里
[032-29b]
  東至榮州二百一十里二十里/東南至戎州陸路三百
  正西微北至雅州三百二十里/北至眉州一百四十里
  正北㣲東至陵州一百九十里/
貢賦開元貢/ 賦 麩金/小布 麻/ 絹/ 緜/
 管縣八
  龍逰 夾江 綏山 羅目 峨眉 玉津
  平羌 犍為
龍遊縣緊郭下/
[032-30a]
本漢南安縣地周武帝保定元年于此立平羌縣隋開
皇三年改為峨眉山九年又于峨眉山下别置峨眉縣
改州理平羌縣為青衣縣取青衣水為名也十三年改
為龍逰以隋將伐陳理舟艦于此有龍見江水引軍而
前故名縣皇朝因之
青衣水經縣南去縣三里
蘇稽戍在縣南南三十里
夾江縣上東南至州七十五里/
[032-30b]
本漢南安縣地隋開皇十三年割平羌龍逰二縣地于
夾江廢戍置夾江縣屬嘉州大業三年割屬蜀州武徳
元年郤隸嘉州
青衣水經縣西
綏山縣中東至州四十里/
本漢南安縣地隋大業十一年招慰生獠立以為縣因
山為名屬眉山郡武徳元年割屬嘉州
綏山在縣西南一百一十九里在峨眉山西南其髙無
[032-31a]

峨眉山在縣西南三十六里
小峨眉山在縣南六里
羅目縣中東北至州九十五里/
本漢南安縣地麟徳二年招慰生獠于今縣西南一百
八十三里置沐州及羅目縣前上元三年州縣俱廢儀
鳯三年重置屬嘉州羅目獠中山名因以名縣
峨眉山在縣西四十里
[032-31b]
大渡水在縣北二百步
峨眉縣上東至州七十五里/
本漢南安縣地周武帝于此置平羌縣後改平羌為峨
眉縣又以為青衣縣乃别立峨眉縣枕峨眉山東麓故
以為名屬嘉州隋大業三年割入眉州皇朝武徳又屬
嘉州
峨眉大山在縣西七里蜀都賦云抗峨眉于重阻兩山
相對望之如峨眉故名此山亦有洞天石室髙七十六
[032-32a]

中峨眉山在縣東南二十里有古穴初纔容人行數里
漸寛有鍾乳穴穴有蝙蝠其大如筐
車剛水在縣北二十里
玉津縣中西北至州三十九里/
本漢南安縣地李雄時夷獠自柯牂入居焉蕭紀置青
州之地隋大業十一年于此置玉津縣以江有璧玉津
故以為名皇朝因之
[032-32b]
峨江在縣城下
玉津鎮在縣城中
平羌縣中下南至州一十八里/
本漢南安縣地周武帝置平羌縣因境内平羌水為名
隋開皇四年改州理平羌縣為峨眉縣仍于今縣東六
十里别立平羌縣大業十一年夷獠侵沒移于今理
熊耳峽在縣東北三十一里
犍為縣中下西北至州一百五十六里/
[032-33a]
本漢南安縣地周于此置沈犀郡并立武陽縣隋開皇
三年廢郡以縣屬戎州又改武陽為犍為縣前上元二
年割屬嘉州
大江在縣西十步
大鹿山在縣北一里
沈犀故城在縣東三里
戎州南溪中/
  開元户六千七百八十七/元和户一千二百九十三 鄉二十五/鄉二十五
[032-33b]
禹貢梁州之域古僰國也初秦軍破滇通五尺道至漢
武帝建元六年遣唐䝉𤼵巴蜀卒通西南夷自僰道抵
牂柯鑿石開道二十餘里通西南夷置僰道縣屬犍為
郡今州即僰道縣也戎獠之中最有人道故其字從人
李雄竊據此地空廢梁武帝大同十年使先鐵討定夷
獠乃立戎州即以鐵為刺史後遂不改
州境東西五百六十里里/南北七百一十三
八到東北至上都取嘉眉州水陸相兼二千七百里/東北至東都三千五百六十里
[032-34a]
  東北至瀘州水路三百一十里陸路三百四十里/西南至石門鎮三百里
  西南至南詔所居羊苴哶城二千三百里二十里/西北至嘉州水路三百五十里陸路三百
  北至姚州三百/ 十里/
貢賦開元貢/元和貢 葛布煎紵布/茘枝 四斗
 管縣五
  僰道 義賔 開邉 南溪 歸順
本漢舊縣也屬犍為郡永嘉後荒廢梁于此立戎州周
保定三年改僰道為外江縣隋大業三年改為僰道縣
[032-34b]
出荔枝一樹可収百五十斗
黄泉山在縣西北五十九里
汶江流經縣東北去縣十步
馬湖戍在縣西二十一里
義賔縣中東南至州一百六十里/
本漢南安縣地屬健為郡天寳元年改為義賔屬戎州
大秋溪在縣東南一十三里有秋溪鹽井蓋因此水為
名也
[032-35a]
開邉縣中東北至州六十五里/
本漢僰道地也周為外江縣地隋開皇六年于此縣北
一百三十里野客川置開邉縣後上元元年獠賊叛亂
因而荒廢永泰二年復于今理
小梨山在縣南四十七里
大梨山在縣南六十里
南廣水在縣西北一里
鹽泉鎮在縣西南八十里
[032-35b]
南溪縣中西至州五十里/
本漢僰道縣地梁于此立南廣縣屬戎州隋仁夀二年
改為南溪縣避煬帝諱也皇朝因之
平蓋山在縣東三十里多荔枝
可盧山在縣南五十里山多卭竹
汶江經縣南去縣十步
歸順縣中下/
聖厯二年析&KR1791䣕縣地以生獠户置
[032-36a]
 
 
 
 
 
 
 
 
[032-36b]
 
 
 
 
 
 
 
 元和郡縣志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