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48 東林列傳-清-陳鼎 (master)


[000-1a]
御製題東林列傳
東林講學始以正而終以亂馴致與明偕亡陳鼎叙為
列傳其序曰梁溪諸君子講學東林天下從之皆尚氣
節重名義及國亡帝后殉節效在五十餘年之後亡國
有光於明為烈嗚呼是邪説也不可以不闢君人者以
顯承祖業致太平安民物為有光耳不能守祖業徒以
國亡殉節為有光有是理乎即如東林諸人始未嘗不
以正其後聲勢趨附互相標榜糅雜混淆小人得而乗
[000-1b]
之以起黨獄是開門揖盗者本東林之自取迄明亡而
後已何取乎帝后殉節為有光哉鼎此邪説不惟為明
君良臣之罪人亦實為正人君子之罪人夫正人君子
豈有不願其國祚之久長民物之安泰者哉且厯代名
臣莫如皋夔稷契伊望蕭曹房杜王魏韓范富歐是皆
非講學者也而其致君澤民實蹟古今争誦之漢室黨
人已開標榜之漸激而致禍即宋之周程張朱其闡洙
泗心傳固不為無功然論其致君澤民之實蹟如向之
[000-2a]
所舉若而人者安能並肩齊趨乎而蜀洛之門户朱陸
之氷炭已啟相攻之漸葢有講學必有標榜有標榜必
有門户尾大不掉必致國破家亡漢宋明其殷監也夫
至國破家亡黎民受其塗炭者不可勝數而方以死節
殉難者多為有光於古收講學之效則是效也徒成其
為害真所謂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而已陳鼎此書獨以
裒集紀述本末粲然觀者或可資論世之助以為萬世
之戒故録而存之而其邪説背理則不可不掲正以詔
[000-2b]
為政者故題之簡端
乾隆戊戌孟夏月
[000-3a]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七
 東林列傳       傳記𩔖三總録之屬/
  提要
    臣/等謹案東林列傳二十四卷
   國朝陳鼎撰鼎江隂人明萬厯間無錫顧憲成與
    髙攀龍重修宋楊時東林書院講學其中欲
    以主持清議為己任一時聲氣蔓延趨附者
    幾遍天下互相標榜自立門戸而流品亦遂
[000-3b]
    糅襍而不可問天啟中魏忠賢亂政附閹諸
    人因東林以起黨獄一時誅斥殆盡籍其名
    頒示天下至崇禎初既定逆案始大加收録
    死者追䘏生者擢用而魏崔餘黨尚在競思
    翻案議論糾紛小人之反覆其間者又各借
    東林之名以張其氣𦦨是非蠭起水火交争
    彼此報復迄明亡而後已是編所載一百八
    十餘人盖即本於東林黨人榜及沈㴶温體
[000-4a]
    仁等雷平蠅蚋諸録以節義炳著者彚載於
    前餘亦分𫝊並列臚叙事蹟頗詳其中碩士
    端人固所不乏而依草附木者實繁有徒其
    流品混淆非但難語於宋之道學諸儒亦未
    可擬於漢之黨錮而樹幟分朋干撓時政其
    患卒隠中於國家足知黨論一開貽害必有
    不可勝言者此書仿龔頤正元祐黨籍傳之
    例各加紀述於諸人之姓名履貫無不本末
[000-4b]
    粲然俾讀者論世知人得以辨别賢姦而推
    原其致弊之所以然其亦可為炯鑒矣乾隆
    四十三年三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臣/陸 費 墀
[000-5a]
東林列傳原序
前朝梁溪諸君子講學東林垂五十年天下靡然從之
皆尚氣節重名義及國亡帝后殉社稷公卿百職以及
士庶人百工技藝婦人女子皆知捐軀效節殺身成仁
講學之功效在五十餘年之後亡國有光於明為烈余
懼史之失傳也乃囊筆奔走海内舟車所通足跡皆至
計二十餘年廉訪死難死事忠臣義士得四千六百餘
人節婦烈女在外摭其事實作忠烈傳六十餘卷稿成
[000-5b]
欲上之史館攜詣京師寓崇文門夜為偷兒胠去僅存
姓名錄五卷蓋目錄也自慰忠義猶得藉以不泯每思
先梓以傳於世柰貧故勿能焉慨自東林講學以來風
氣頓囘賢良疊出柰崔魏煽禍逆璫熾虐繼之逆案諸
奸揚灰播燼反指東林為邪為黨終之悊愍兩朝斬艾
放逐殆無虚日至於國亡之後學者竟以東林為禍窟
緘口結舌不敢道焉或有耆老齒及者後生小子輒搖
首頓足其畏也若洪水猛獸決逸而來逃死不暇局勢
[000-6a]
之變乃至於此余也深為太息今春寓梁溪惠山倪高
士祠繹行笈亂稿得若干人皆東林諸賢也因竆愁羇
旅中編東林列傳二十四卷嗚呼前朝待士之隆越三
代其得士之報亦越三代矣然非東林諸君子講明聖
學闡發義理激揚廉恥烏能視國如家視君如父趨義
如流視死如歸踵相接而肩相摩耶嗚呼非講學之成
效歟有何可畏哉然是傳忠烈中五十之一耳若觀殉
難諸賢姓名錄則知有明忠烈之盛軼漢晉而超唐宋
[000-6b]
遠矣嗚呼學之不可不講也江隂陳鼎識
[000-7a]
凡例
一東林書院本在無錫城東弓河上宋政和間楊龜山
 先生從京洛南旋僑寓於此與諸賢講學十有八年
 之所也歴南宋元明久已傾廢至正德嘉靖間邑先
 達邵二泉乞休居鄉在城南别建東林書院祀龜山
 及諸賢於内與門人華雲等講學於中故列傳首龜
 山次從遊之羅仲素喻子才尤延之李兀德蔣良貴
 胡德輝六君子次即列二泉以其為東林發軔之賢也
[000-7b]
一東林書院自宋至明久湮故址至萬厯中鄉先生顧
 涇陽昆季罷官歸求弓河故址與同里高景逸重復
 興起而龜山之講堂遂還舊觀四方學者始集故是
 傳首列涇陽昆季次即景逸起於萬厯止於崇禎至於
本朝人物以俟後之君子
一是傳皆本七錄及東林黨人榜并熹宗實錄七錄者
 曰天鑒曰雷平曰同志曰薙稗曰㸃將曰蠅蚋曰蝗
 蝻七錄所載或百餘人或二三百人或多至五百餘
[000-8a]
 人黨人榜者逆璫魏忠賢於天啓五年十二月乙亥
 朔矯旨頒示天下禁錮東林諸君子生者削籍死者
 追奪或逮問追贓之文告也又有前鋒及後勁二榜
 皆載清流姓名余則按其姓氏稽其仕籍或趨其里
 居叩其父老詢其子孫或考之記聞核之志述采之
 史傳國冊諸書而為編次其或姓名雖載七錄生平
 無所建白未遭逆害并有人品不甚端者概不入
一七錄所載不盡東林人也雷平錄或謂出於沈㴶本
[000-8b]
 欲聳上盡逐諸賢以罷去而輟蠅蚋錄則出於温體
 仁薙稗錄或謂出於陳演或曰出自楊維垣有孫黨
 昆黨秦黨楚黨齊黨趙黨鄒黨東林黨浙黨之目㸃
 將錄則出於魏廣微蝗蝻錄則出於阮大鋮又有續
 㸃將錄續蠅蚋錄則併七錄而盡歸東林矣或曰續
 蠅蚋錄及蝗蝻錄乃復社諸君子也計二千二百五
 十五人惟兩陜滇中無人七錄所載有與東林毫無
 干涉者以睚眦私忿而並入焉彼旣以為東林而害
[000-9a]
 之余即以為東林而進之
一東林弓河書院毁於逆璫髙景逸顧庸菴兩先生移
 建於錫城東門内更名道南終崇禎朝講學甚盛從
 遊者益衆主席者亦不一其人而其分則為復社又
 分而為幾社數千人然講者聴者或無功業於世或
 鮮道德於身徒事口舌講論誦説乃或偶踵東林之
 門或偶聴講於東林或出些微少資於東林或假肄
 業於東林以博科第或附影射於東林以求名髙或
[000-9b]
 執役服於東林以志求食或入鄉賢名宦不可得而
 借足於東林或甘阿勢求榮以趨承而邀福於東林
 者究之聖賢之學性命之理茫然不知曰我東林也
 我祖我父東林也居然欲附於大賢之列國人皆曰
 不可諒諸君死而有知自亦以為不可余固以為不
 可也槩不入
一是傳不分朝代及科第先後總以死難死節諸君子
 行狀相𩔖者彚集於前餘則因其比而列之則死殁
[000-10a]
 之先後歲月之叅差概不能一
一是傳七錄及黨人榜所載者或前是而後非或始君
 子而終小人或言伯夷而行盜跖蓋棺之後論其人
 品則或死有餘辜誅之不足者或並非清流而逆璫
 誣為清流言行皆不足取法者概嚴不入
一是傳名教所闗流為二氏者即屬東林亦嚴擯之或
 先從二氏而卒歸儒者則進之如熊開元姜埰方以
 智輩本清流人物也及其老而為僧故不入如章如
[000-10b]
 金等幼本黄冠及長歸儒又從事理學故進之
一是傳啓禎兩朝事大都備十之七八矣若刪去一二
 則東林始末不彰焉且死節諸君子炳若日星豈可
 湮没況有闗於東林者乎故不敢遽去也讀者幸諒
 之
一是傳實有清流人物或至其籍問其子孫則飄零異
 地詢之父老則凋謝無存搜之載紀又乏其著述考之
 史傳竟無其故事故無從立傳惟附於諸君子傳中
[000-11a]
 而已如曹于汴鄭三俊等皆清流人物也俱不得其
 事實倘有見聞確者請示我以便續入集中
一是傳史家體也每多慷慨激烈之言牢騷不平之語
 怨天尤人之句然不如是則無以示勸懲慰幽憤矣
 非若理學家言一味温厚和平牖人於中庸之道也
 若飣餖先生指為激烈斥為怨尤則請先讀二十一
 史知史家體裁而後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