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遼史拾遺卷七
錢塘厲鶚 撰
本紀第十
聖宗
聖宗文武大孝宣皇帝諱隆緒小字文殊努
統和元年春正月
契丹國志曰統和元年帝即位復號大契丹
[007-1b]
二月戊子朔
契丹國志曰二月朔日食
本紀第十一
聖宗二
四年二月癸夘西夏李繼遷叛宋來降
續資治通鑑長編曰初李繼捧入朝其弟夏州蕃落
使繼遷留居銀州及詔發繼捧親屬赴闕獨繼遷不
樂内徙時年十七勇悍有智謀偽稱乳母死出葬郊
[007-2a]
外以兵甲寘棺中與其黨奔入蕃族地斤澤距夏州東
北三百里出其祖彛興畫像以示戎人戎人皆拜泣繼
遷自言我李氏子孫當復興宗緒族帳稍稍歸附嘗遣
所部奉表詣麟州貢馬及槖駝等勅書詔諭之繼遷不
出知夏州尹憲偵知繼遷所在與巡檢使曹光寳選精
騎夜發兵掩襲地斤再宿而至斬首五百級燒四百餘
帳獲繼遷母妻及羊馬器械萬計繼遷僅以身免
三月庚辰寰州刺史趙彦章以城叛附于宋辛巳宋兵
[007-2b]
入涿州義順軍節度副使趙希賛以朔州叛附于宋
續資治通鑑長編曰雍熙三年三月潘美出雁門自
西陘入與契丹戰勝之逐北至寰州庚辰刺史與彦
章舉寰州降詔以彦章為本州圑練使曹彬進壁于
涿州東復與契丹戰李繼隆范廷召等皆中流矢督
戰愈急契丹遂敗乘勝攻其北門克之辛巳取涿州
潘美進圍朔州其知州節度副使趙希賛舉城降詔
以希賛為本州觀察使
[007-3a]
癸未遼軍與宋田重進戰于飛狐不利冀州防禦使大
鵬翼康州刺史馬軍指揮使何萬通䧟焉
續資治通鑑長編曰田重進至飛狐契丹西南面招
討使大鵬翼帥衆來援行營西上閣門使袁繼忠謂
重進曰敵多騎兵利于平地不如乘險逆擊之蘄州
刺史胡城譚延羙曰敵恃衆易我若出其不意可克
也於是重進陣壓東偏𢾗交鋒勝負未決日將夕命
荆嗣出西偏薄山崖以短兵接戰敵投崖而下手斬
[007-3b]
首數百級敵勢衂㪚卒千餘在野嗣呵止䧏之敵人
退屯土嶺禆將黄明與戰不利嗣謂明曰汝第頓兵
于此為我聲援我當奪此嶺遂力戰克之追奔五十
餘里抵倉頭而還抜小冶直谷二寨嗣因留屯直谷
居數日契丹遣騎挑戰勢頗張重進召嗣合兵擊却
之契丹乘夜復圍直谷石門二寨重進遣嗣往救嗣
曰今所部才五百人敵衆二百餘力不敵矣重進憂
之問嗣計將安出嗣曰譚延羙方屯小冶有兵二千
[007-4a]
願間道往邀其䇿應遂馳見延羙延羙曰敵勢如此
何可當也嗣曰但願以全軍就平川列隊樹旗别遣
三二百人執幟於道側嗣乃以所部五百人疾驅往
闘彼見幟綿亘逺甚疑大軍繼至敵雖衆可破也延
羙許焉癸未嗣還力戰一日五七合敵不勝將遁重
進遂以大軍乘之敵騎崩潰生擒大鵬翼及監軍馬
頵副將何萬通并契丹渤海千餘人 太平治迹統
類曰丁亥潘羙轉攻應州其節度使艾正觀察判官
[007-4b]
宋雄舉城降即授正本州觀察使雄為鴻臚少卿同
知應州雄幽州人也田重進進圍飛狐令大鵬翼至
城下諭其守將定武軍馬歩軍都揮使郢州防禦使
吕行徳尚欲堅守重進急攻之辛夘行徳乃與其副
都指揮使張繼從馬軍都指揮使劉知進等舉城降
詔升其縣為飛狐軍以行徳為左驍衛將軍順州防
禦使繼從為右屯衛將軍檀州刺史知進為左監門
衛將軍重進又圍靈州丙申其守將歩軍都指揮使
[007-5a]
穆超舉城降以超為右監門衛將軍夏四月辛丑潘
羙克雲州斬首千級田重進破其援軍於飛狐北斬
首千級俘四百人壬寅米信破敵於新城斬首三百
級乙夘田重進至蔚州趙彦欽等殺其將蕭卓琳及
其守卒千人節度使耶律紹忠舉城降初王師入契
丹境所向皆下卓琳紹忠等懼不自安欲殺城中將
吏盡率其豪傑北歸存璋等知其謀乃先事而發紹
忠父羙為契丹奉聖節度弟雍為三司使領同州州
[007-5b]
在西樓南数百里方從契丹主至遥樂河聞王師至
遣為蔚州監城使于是被執存璋等初請降重進殺
之先命荆嗣率猛士數千人縋而入得實乃納其欵
五月庚午遼師與曹彬來信戰于岐溝闗大破之
九朝編年備要曰雍熈三年春正月命曹彬等分道
伐契丹夏五月詔班師彬等之行也上諭潘羙之師
但先趨雲中卿等以十萬之衆聲言取幽州持重緩
行母貪小利敵聞大兵至必悉衆救范陽不暇援山
[007-6a]
後矣彬至涿州留十餘日食盡退師雄州以援供饋
上聞之大駭曰豈有敵人在前而却軍以援粟乎亟
遣使止之彬所部聞羙及重進累㨗恥不能有所攻
取乃再趨涿州復以糧食不繼退師至岐溝闗契丹
追及之我師大敗
七月丙子樞宻使色珍遣侍御訥哷岱噶楚噶奏復朔
州擒宋將楊繼業
九朝編年備要曰太平興國四年劉繼元降北漢平
[007-6b]
上遣中使召劉繼業得之大喜命為防禦使繼業初
為繼元扞太原城東南頗殺傷王師及繼元降繼業猶據城
苦戰上素知其勇欲生致之諭繼元俾招之繼元遣
所親信往繼業乃北面再拜大慟釋甲來見上喜撫
慰之甚厚復姓楊氏名業業初姓楊氏名重貴㓜事
北漢更賜以姓名上尋命業知代州業在邉契丹畏
之每望業旗即引去 續資治通鑑長編曰雍熙三
年八月初徙雲朔寰應四州民詔潘羙楊業等以所
[007-7a]
部兵䕶送之時契丹國母蕭氏與其大臣耶律漢寧
南北皮室及烏克紳特哩衮領衆十餘萬復䧟寰州業謂
羙等曰今㓂鋒鋭盛不可與戰朝廷止令取数州之
民但領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宻告雲朔守將俟大軍
離戌日令雲州之衆先出我師次應州契丹必悉兵
來拒即令朔州吏民出城直入石碣各遣强弩三千
列于谷口以騎士援於中路則三州之衆保萬全矣
監軍西上閤門使蔚州刺史王侁沮其□曰君素號
[007-7b]
無敵今見敵逗撓不戰得非有他志乎業曰業非避
死盖時有未利今君責業以不死當為諸公先死耳
乃引兵自石跌路趍朔州將行泣謂羙曰此行必不
利業太原降將分當死上不殺寵以連帥授之兵柄
非縱敵不擊盖伺其便將立尺寸功以報國恩今諸
君責以避敵業當先死于敵因指陳家谷口曰諸君
於此張歩兵强弩為左右翼以援俟業轉戰至此歩
兵夾擊之不然者無遺類矣羙即與侁以麾下兵陳
[007-8a]
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邏臺望之以為敵敗
走侁欲争其功即領兵離谷口羙不能制乃縁灰河
西南行二十里俄聞業敗即麾兵却走業力戰自日
中至暮果至谷口望見無人即拊膺大慟再率帳下
士力戰身被數十創猶手刃數十百人馬重傷不能
進遂為敵所擒不食三日死其子延玉與岳州刺史
王貴俱死焉
十二月甲辰詔南大王與休格合勢進討上率大軍與
[007-8b]
宋將劉廷讓李敬源戰于莫州敗之乙巳擒宋將賀令
圖楊重進等
續資治通鑑長編曰雍熙三年十二月契丹將耶律
遜寧號裕悦者以數萬騎入冦瀛州都部署劉廷譲
與戰于君子館㑹天大寒我師不能彀弓弩契丹圍
廷譲數重廷譲先以麾下精卒與滄州都部署李繼
隆令後殿緩急期相救及廷譲被圍繼隆退屯樂夀
御前忠佐神勇指揮使桑賛以所部兵力戰自辰至
[007-9a]
申而契丹援兵復至賛引衆先遁廷譲全軍皆沒死
者數萬人廷譲得麾下他馬乘之僅脱死先鋒將六
宅使平州團練使知雄州賀令圖武州團練使髙陽
闗部署楊重進俱䧟于契丹令圖性貪功生事復輕
而無謀裕悦素知令圖嘗使紿之曰我獲罪于契丹
願歸朝無路自㧞幸君少留意焉令圖不虞其詐自
以為終獲大功私遺裕悦重錦十兩至是裕悦傳言
軍中願得見雄州賀使君令圖先為所紿意其來降
[007-9b]
即令麾下數十騎逆之將至其帳數歩外裕悦㨿胡
牀罵曰汝嘗好經度邊事今乃送死來耶麾左右盡
殺其從騎反縛令圖而去重進力戰死之初令圖與
父懷浦首謀北伐一歳中父子俱敗天下笑之 九
朝編年備要曰雍熙三年十二月契丹㓂代州兵薄
城下神衛都校馬正率所部禦之衆寡不敵副部署
盧漢贇畏懦保壁自守守臣張齊賢選廂軍二千出
正之左右誓衆感慨一以當百敵少却先是齊賢約
[007-10a]
潘美以并師來㑹間使為敵所得既而美師至謂有㫖令
無出師齊賢乃閉其使室中夜遣兵由城西南持幟然
炬敵見謂并師至駭而北走齊賢先伏兵掩擊大敗之
本紀第十二
聖宗三
五年春正月
九朝編年備要曰雍熙四年春正月契丹入冦䧟深
祁徳易等州 太平治迹統類曰雍熙四年春正月
[007-10b]
初李彬及劉延譲等相繼敗覆軍亡死者前後數萬
人縁邊瘡痍之卒不滿萬計皆無復闘志河朔震恐
悉料鄊民為兵以守城皆白徒未甞習戰陣但堅壁
自固不敢禦敵敵勢滋振長驅入深祁陷易州殺官
吏掠士民所過郡邑攻不能下者則俘村墅子女縱
火大掠輦金帛而去
三月癸亥朔幸長春宫賞花釣魚
孫承澤北平古今記曰遼有二長春宫一在南京一
[007-11a]
在長春州若統和五年三月朔幸長春宫賞花釣魚
十二年三月如長春宫觀牡丹十七年正月朔如長
春宫則非南京之長春宫也
七年秋七月癸巳遣兵南征
契丹國志曰秋七月彗出東井凡八十日契丹攻威
勝軍為宋尹繼倫李繼隆敗于唐徐河間殺契丹相
皮室其大將裕悦被傷遁走俘獲甚衆自是契丹不
復大入契丹之人以繼倫面黒相戒曰當逥避黒面
[007-11b]
大王 續資治通鑑長編曰端拱二年秋七月威勝
軍糧餽不繼契丹欲規取詔定州路都部署李繼隆
發鎮定大軍䕶送輜重凡數十乘契丹將裕悦諜知
之率精鋭數萬騎來逆崇儀使北面縁邊都巡檢尹
繼倫屬令歩騎千餘人按行塞上正當敵所入道敵
不擊而過徑襲大軍繼倫因令軍中秣馬㑹夜遣人
持短兵擊發躡敵後行數十里至唐河徐河之間天
未明敵去大軍四五里繼隆列陣于南北以待之敵
[007-12a]
方會食繼倫出其不意急擊之殺敵將一人號皮室
裕悦食未竟棄七箸為短兵中其臂創甚乘善馬先
遁敵望見大軍遂崩潰自相蹂踐死者無數繼隆與
鎮州副都部署范廷召追奔過徐河十餘里俘獲甚
衆定州副都部署孔守正又與敵戰漕河之斜村梟
其帥大盈相公等三十餘級敵自是不敢大入冦相
戒曰當避黒面大王
九月
[007-12b]
契丹國志曰九月鎮星熒惑入南斗
本紀第十三
聖宗四
八年
王濬初恒岳志曰宋太宗淳化元年契丹欲入㓂使
詣北岳廟卜神不許契丹使怒縱火焚廟而去遂不入㓂
九年冬十二月
契丹國志曰統和九年冬十二月女真以契丹兵隔
[007-13a]
其貢宋之路請宋攻之不許自是遂屬契丹
十一年 春三月髙麗王治遣朴良柔奉表請罪取女
真鴨渌江東數百里地賜之
契丹國志曰春三月朔日食 東國通鑑曰高麗成
宗文懿王十二年冬十月契丹遣蕭遜寕將兵侵我
西鄙王遣徐熙講和遜寧兵退先是西北界女真報
契丹謀舉兵來侵朝議謂其紿我不以為備至是復
報兵至始知事急分遣諸道軍馬齊整以侍中朴良
[007-13b]
柔為上軍使内史侍郎徐熙為中軍使門下侍郎崔
亮為下軍使軍于北界以禦契丹閏月幸西京進次
安北府聞契丹蕭遜寧將兵攻蓬山郡獲我先鋒軍
使尹庶顏等王不得進乃還熈引兵欲救蓬山遜寧
聲言大朝既已奄有髙句麗舊地今爾國侵奪疆界
是用致討又移書云大朝統一四方其未歸附期于
埽蕩速致降欵母渉淹留熙見書有可和之狀王遣
監察司憲借禮賔少卿李䝉戬如契丹營請和遜寧
[007-14a]
曰汝國不恤民事是用恭行天罰若欲求和宜速來
降䝉戬還王㑹羣臣議乆無囬報遂攻安戎鎮中郎
將大道秀郎將庾方與戰克之遜寧不敢復進遣人
促降王遣通和使閣門舍人張瑩往契丹營遜寧曰
宜更以大臣送軍前面對瑩還徐熙請往奉國書如
契丹營使驛者問相見禮遜寧曰我大朝貴人宜拜
于庭熙曰臣之于君拜下禮也兩國大臣相見何得
如是往復再三遜寧不許熙怒還卧所館不起遜寧
[007-14b]
乃許升堂行禮遜寧語熙曰汝國興新羅地髙句麗之地
我所有也而汝侵蝕之又與我連壤而越海事宋大
國是以來討今割地以献而修朝聘可無事矣熈曰
非也我國即髙句麗之舊也故號髙麗都平壌若論
地界上國之東京皆在我境何得謂之侵蝕乎且鴨
緑江内外亦我境内今女真居其間道途梗澀甚於
渉海朝聘之不通女真之故也若令逐女真還我舊
地築城堡通道路則敢不修聘辭氣慷慨遜寧知不
[007-15a]
可强遂具以聞契丹帝曰髙麗既請和宜罷兵熙留
契丹營七日而還王大喜即遣良柔為禮幣使入覲
熙復奏曰臣與遜寧約盪平女真收復舊地然後朝
覲可通今纔收江内請俟得江外修聘未晩王曰久
不修聘恐有後患遂遣之 東國史畧曰髙麗成宗
文懿王十二年契丹遣蕭遜寧侵西京攻蓬山郡至
安戎鎮王幸西京次安北府不得進中軍使内史侍
郎徐熙請行奉國書如契丹營熙辭氣慷慨遜寧知
[007-15b]
不可强遂具聞契丹帝許和勅罷兵史臣曰方遜寧
之入冦也大振聲勢恐喝脅降羣臣獻議或乞降或
割地徐熈獨力陳不可欲與一戰即冦準親征之䇿
也及使契丹抗禮不屈終講和親其奉使得體又豈
下于富弼乎 東國事畧曰成宗文懿王十二年始行
契丹年號
秋八月
契丹國志曰秋八月朔日食
[007-16a]
十二年春三月丁巳髙麗遣使請所俘人畜詔贖還丙
寅遣使諭髙麗
東國通鑑曰髙麗成宗文懿王十三年春二月蕭遜
寜致書曰近奉宣命但以彼國信好早通境土相接
雖以小事大固有規儀而原始要終須存悠乆若不
設於預備慮中阻于使人遂與彼國啇議使於要衝
路陌創築城池者尋准宣命自便斟酌擬於鴨江西
創築五城取三月初擬到築城處下手修築伏請大
[007-16b]
王預先指揮從安北府至鴨江東計二百八十里踏
行穏便田地酌量地里逺近并令發遣築城夫役同
時下手其合築城數早與回報所貴交通車馬長開
貢覲之途永奉朝廷自叶安康之計始行契丹年號
三月遣侍中朴良柔奉表如契丹告行正朔乞還俘
口六月遣元郁如宋乞師以報契丹宋以北鄙甫寧
不宜輕動優禮遣還自是與宋絶契丹遣榮禄大卿
蕭述管御史大夫李涴賫詔來撫諭 鄭麟趾髙麗
[007-17a]
史曰成宗十三年始行契丹統和年號契丹遣榮禄
卿蕭述管御史大夫李涴等賫詔來撫諭遣使契丹進
妓樂止之
十三年春正月
續資治通鑑長編曰至道元年正月契丹大將韓徳
威率萬騎誘党項勒浪寅族十六府大首領瑪爾威等
自振武入冦永安節度使折御卿率輕騎邀擊之大
敗其衆於子河汊勒浪之族乘亂詐為府州兵躡其
[007-17b]
後敵大驚擾死者十六七委其輜重渉河而遁契丹
將號突厥太尉司徒錫里死者二十餘人生擒吐渾
首領一人徳威僅以身免 髙麗史曰成宗十四年
春二月遣李周禎如契丹獻方物又進鷹遣李知白
如契丹獻方物遣童子十人於契丹習其語遣左丞
趙之遴如契丹請婚以東京留守駙馬蕭恒徳女許
嫁
夏四月
[007-18a]
契丹國志曰契丹攻䧺州為守臣何承矩所敗
秋八月壬辰詔修山澤祠宇先哲廟貌以時祀之
宣府鎮志曰契丹統和十三年帝在炭山詔歸化等
處守臣修山澤祠宇先哲廟貌以時祀之於是諸州
孔子廟及奉聖黄帝祠儒州舜祠大翮山王次仲祠
俱為一新
十四年春三月壬寅髙麗國王治表乞為婚許以東京留
守駙馬蕭恒徳女嫁之
[007-18b]
髙麗史曰成宗十五年春三月契丹遣翰林學士張
幹忠正軍節度使蕭淑格來册王曰漢重呼韓位列
侯王之上周尊熊繹世開土宇之封朕法古為君推
恩及逺惟東溟之外域順北極以來王嵗月屡遷梯
航靡倦宜舉真封之禮用旌内附之誠爰採彛章敬
敷寵數咨爾髙麗國王王治地臨鯷壑勢壓蕃隅繼
先人之茂勲理君子之舊國文而有禮智以識機能
全事大之儀盡恊酌中之體鴨江西限曽無恃險之
[007-19a]
心鳯扆北瞻克備以時之貢言念忠敬宜示封崇升
一品之貴階正獨坐之榮秩仍䟽王爵益表國恩册
爾為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髙麗國王於戱海岱之
表汝惟獨尊辰下之區汝惟全有守茲富貴戒彼滿
盈無庸小人之謀勿替大君之命敬修乃事用合朝
經俾爾國人同躋夀域永揚休命可不美哉幹等至
西郊築壇傳册王備禮受册大赦遣韓彦卿如契丹
納幣
[007-19b]
夏四月己亥鑿大安山取劉守光所藏錢
太平御覧引後唐書曰劉仁恭在幽州以墐土為錢
令部人行使聚銅錢于山上鑿穴藏之為無窮之計
册府元龜曰後唐劉仁恭為幽州節度使物力䧺
富志氣驕縱師道士王若訥修長生之法乃于州西
大安山營造臺觀極其雕麗聚美婦人為黄帝房中
之法又慮四鄰侵冦幽州城陷且曰吾居此山四面
絶壁以百士守門萬夫不能進乃圖無窮之計號令
[007-20a]
九州禁使銅錢自以膠和墐土為泥錢令九州行使
其銅錢峻法賦歛鑿大安山為石穴以藏之具數百
萬每藏畢即殺匠氏以滅口自仁恭父子敗後往往
有上言者知錢處所竟無所得 又曰長興元年勅
㫖劉仁恭頃為燕帥不守藩條輙造泥錢號為山庫
殊非濟物一向害人醜狀尋除惡名猶在 鶚案大安
山藏錢唐書太平御覧俱作劉仁恭事遼史作守光
誤
[007-20b]
十五年冬十一月髙麗王治薨姪誦遣王同穎來告
東國通鑑曰冬十月戊午王疾大漸召侄開寧君誦
傳位移御内天王寺薨是日誦即位十一月遣閤門
使王同穎如契丹告嗣位十二月契丹遣千牛衛大
將軍耶律廸里來賀千秋節王迎命告于成宗梓宫
前
本紀第十四
聖宗五
[007-21a]
十六年春二月
契丹國志曰春二月彗出營室北
夏四月
東國通鑑曰穆宗宣譲王元年夏四月契丹以前王
薨逝勅還納幣之物
五月
契丹國志曰夏五月朔日食
冬十月
[007-21b]
契丹國志曰冬十月朔日食
十七年秋九月
契丹國志曰秋九月朔日食
冬十月癸酉攻遂城不克
曽鞏隆平集曰咸平二年契丹入㓂楊延昭在遂城
城小無備衆心危懼延昭集城中丁壯䕶守偶大寒
命汲水注城外及旦氷堅城不可近敵遂觧去
東國通鑑曰穆宗宣譲王二年冬十月契丹遣右常
[007-22a]
侍劉績加册王為尚書令
十九年冬十月己亥南伐丙寅次滿城以泥淖班師
續資治通鑑長編曰咸平四年冬十月甲寅北面前
陣鈐轄張斌與契丹遇于長城口時積雨契丹弓用
皮弦皆緩濕斌擊敗之殺獲甚衆 九朝編年備要
曰咸平四年冬十月契丹入㓂張斌敗之於長城口
李繼宣尋又敗之於山谷初七月以契丹謀入㓂命
王顯為鎮定三路都部署是冬顯奏大破契丹殺二
[007-22b]
萬餘人餘衆遁去 太平治迹統類曰咸平四年十
一月王顯與契丹戰大破之戮二萬人獲其國大王
統軍成林相公等十五人首級并甲馬甚衆餘皆奔
北號慟滿野 僧文瑩玉壺清話曰王顯少為太宗
給事赤脚道者相曰此兒湏為將相但無隂徳耳咸
平中出師定州便宜從事忽道士通謁自稱鄷都觀
主笑則口角至耳亂髪若剛鬛謂曰昨日上帝牒畨
魂二萬至本觀死于公手公果殺之則功冠於世然
[007-23a]
减算十年二端請裁之顯謂風狂叱起後數日契丹
引數萬騎獵于威勝軍境顯引兵襲擊大破之斬二
萬級露布至闕召為樞相數稔而卒
二十一年夏四月耶律努格蕭逹蘭獲宋將王繼忠于
望都
九朝編年備要曰咸平六年夏四月王繼忠戰没繼
忠時為副都部署與都部署王超逆戰于望都之南
遂䧟于契丹上以其實戰死贈繼忠官録用其子
[007-23b]
冬十一月
契丹國志曰冬十一月有星孛于井鬼
二十二年秋閏月己未南伐丙寅與宋兵戰于唐興大
破之丁夘蕭逹蘭與宋軍戰于遂城敗之庚午軍于望
都
契丹國志曰秋閏月帝同母蕭太后大舉攻宋邊遣
統軍順國王逹蘭引兵掠威勝軍前鋒為魏能所敗
又攻北平寨為田敏等擊走遂東趨保州攻城不克
[007-24a]
帝與蕭太后合兵攻定州宋將王超按兵不出陣于
唐河拒之契丹兵東駐陽城淀又分兵圍岢嵐軍為
守臣賈綜擊走 太平治迹統類曰契丹騎數萬入
冦草城川岢嵐軍使賈綜率兵擊敗之翌日復至又
敗之逐北出境時并代鈐轄髙繼勲等率兵來援登
髙望草城川謂曰敵衆布陣不整將不才也我雖少
可以竒取勝先設伏山下戰合敵必南去爾起乘之
必大潰與戰至寒光嶺伏發果敗自相蹂躪者萬餘
[007-24b]
人獲馬牛槖駝甚衆十月知府州折惟昌率所部兵
自火山入契丹率州界前鋒破大狼水寨殺戮甚衆
生擒四百餘人獲馬牛羊鎧甲數萬計契丹方圍岢
嵐軍聞敗即遁去
冬十月丙戌攻瀛州不克
續資治通鑑長編曰景徳元年冬十月丙戌契丹兵
抵瀛州城下勢甚盛晝夜攻城擊鼓伐木之聲聞于
四面大設攻具驅奚人負板秉燭乘墉而上知州西
[007-25a]
京左藏庫使李延渥率州兵强壯又集貝兾巡檢史
普所部拒守發礨石巨木擊之皆纍纍而墜踰十數
日多所殺傷契丹主及其母又親鼔衆急擊矢集城
上如雨死者三萬餘人傷者倍之竟勿能克乃遁去
張師正括異志曰賈魏公昌朝生始數歳先令公
為瀛幕公時在膝下契丹數十萬攻圍踰月城甚危
急守陴者聞空中神告曰城中有中朝輔相勿憂賊
也數日契丹遁去
[007-25b]
冬十一月庚午攻破徳清軍壬申次澶淵蕭逹蘭中伏
弩死
續資治通鑑長編曰景徳元年冬十一月壬申天䧺
軍聞契丹將至闔城惶遽王欽若與諸將議探符分
守諸門部鈐轄孫全照曰將家子請不探符諸將自
擇便宜處所不肯當者全照請當之既而莫肯守北
門者乃以命全照欽若亦自分守南門全照曰不可
參政主帥號令所出謀畫所决南北相距二十里請
[007-26a]
覆待報必失機㑹不如居中央府署處分四面則大
善欽若從之全照數教蓄弩手皆執朱漆弩射人馬
洞徹重甲于是大開北門下釣橋以待之敵素畏其
名莫敢近北門者乃環過攻東門良久捨東門趨故
城夜復自故城潛師過城南設伏于狄相廟遂南攻
徳清軍欽若聞遣將率兵追擊伏起斷其後天䧺兵
不能進退全照請於欽若曰亡此兵是亡天䧺也北
門不足守全照請救之乃引麾下出南門力戰殺傷
[007-26b]
契丹伏兵殆盡天雄兵乃得還存者十三四契丹遂
䧟徳清軍知軍尚食使張旦及其子三班借職利渉
虎翼都虞候胡福等十四人並死之 又曰契丹既
䧟徳清是日率衆抵澶州北直犯大陣圍合三面輕
騎由西北隅突進李繼隆整軍成列以禦之分伏勁
弩控扼要害其統軍順國王達蘭有機勇所將皆精
鋭方為先鋒異其旗幟躬出督戰威虎軍頭張瓌守
牀子弩弩潛發達蘭中額殞其徒數十軰競前與曵
[007-27a]
至寨是夜逹蘭死契丹大挫衂退却不敢動但時遣
輕騎來覘王師瓌夀州人也 鶚按長編云太祖初
即位備庫副使魏丕治兵器無不精辨舊牀子弩射
止七百歩丕増造至千歩
乙亥攻破通利軍丁丑宋遣崇儀副使曹利用請和即
遣飛龍使韓杞持書報聘十二月癸未宋復遣曹利用
來以無還地之意遣監門衛大將軍姚東之持書往
報戊子宋遣李繼昌請和以太后為叔母願歳輸銀十
[007-27b]
萬兩絹二十萬匹許之即遣闔門使丁振持書報聘己
丑詔諸軍觧嚴是月班師
續資治通鑑長編曰十一月丙子車駕次澶州南城
㓂準請幸北城曰陛下不過河則人心危懼敵氣未
懾非所以取威决勝也髙瓊亦固請即麾衛士進輦
扣陛上遂幸北城至浮橋猶駐車未進瓊乃執撾築
輦夫背曰何不亟行今已至此尚何疑焉上乃命進
輦既至登北城門樓張黄龍旗諸將皆呼萬歳聲聞
[007-28a]
數十里氣勢百倍戊寅上移御北城之行宫曹利用
自天雄赴契丹寨見其國主羣臣與其宰相韓徳譲
同處一車羣臣與其主重行别坐禮容甚簡以木横
車軛上設食器坐利用車下饋之食共議和好事議
未决乃遣左飛龍使韓杞持國主書與利用俱還詔
知澶州引進使何承矩郊勞翰林學士趙安仁接伴
之十二月庚辰朔韓杞入對於行官前殿跪授書函
於閣門使使捧以升殿内侍省副都知閻承翰受而
[007-28b]
啟封宰相讀訖命杞升殿跪奏云國母令臣上問皇
帝起居其書復以闗南故地為請上曰朕守祖宗基
業不敢失墜所言歸地事極無名必若邀求朕當决
戰爾寔念河北居人重有勞攘倘歳以金帛濟其不
足朝廷之體固亦無傷答書不必具言但令曹利用
與韓杞口述茲事可也趙安仁獨能記太祖時國書
體式因命為答書賜杞襲衣金帯鞍馬器幣杞即日
入辭遂與利用同往是日日有食之癸未利用與韓
[007-29a]
杞至契丹寨契丹復以闗南故地為言利用輙阻之
其國主及母聞之意稍怠但欲歳取金帛利用許遺
絹二十萬疋銀一十萬兩議始定契丹復遣王繼忠
見利用言國主年少願兄事南朝又契丹聞南朝或
於縁邊開移河道廣浚壕塹别有舉動之意因附利
用宻奏請立誓并乞遣近上使臣持誓書至彼甲申
利用即與其右監門衛大將軍姚東之持國主書俱
還并獻御衣食物具郊勞館榖並如韓杞之禮命趙
[007-29b]
安仁接伴東之乙酉東之入對於行宫中使受其書
書辭猶言曹利用所稱未合王繼忠前議然利用固
有成約悉具繼忠宻奏中矣丙戌東之入辭命西京
左藏庫使李繼昌假左衛大將軍持誓書往報聘金
帛之數如利用所許其他亦依繼忠所奏云先是上
謂輔臣曰韓杞與東之來皆言其國母附逹起居而
不述其主此蓋母專其政人不畏其主也既而利用
言東之云國母比欲致書以南朝未有緘題故寢而
[007-30a]
不議遂并致兩書各送衣服茶藥金器等以答東之
所獻者 蘓輙龍川别志曰景徳中契丹南牧真宗
用冦莱公計親御六軍渡河兵始交而斃其貴將契
丹有求和意朝廷知之遣供奉官曹利用使于兵間
利用見其母于軍中與蕃將韓徳譲坐駞車上坐利
用于車下饋之食共議和事利用許之歳遺銀絹三
十萬匹 沈括補筆談曰咸平末契丹犯邊戍將王
顯王繼忠屯兵鎮定契丹兵大至繼忠力戰為契丹
[007-30b]
所獲授以職官復使為將漸見親信繼忠乘間進
説契丹講好朝廷息民為萬世計契丹母老亦厭兵
遂納其言因寓書於莫守石普使逹意于朝廷時亦
未之信明年契丹兵大下遂至河車駕親征駐蹕澶
州而繼忠自敵中具奏遼主請和之意逹于行在上
使曹利用馳遺契丹書與之講平利用至大名時王
冀公守大名以契丹方得志懼其不情留利用未遣
㑹圍合不得出朝廷不知利用所在又募人繼往得
[007-31a]
殿前㪚直張皓引見行在皓携九歳子見曰臣不得
敵情為報九歳不還願陛下録其子上賜銀三百兩
遣之皓出澶州為徼騎所掠皓具言講和之意騎乃
引與俱見太后蕭搴車帷召皓以木横車軛上令皓
坐與之酒食撫勞甚厚皓既囬契丹欲襲我北寨以
其謀告守將周文質及李繼隆秦翰文質等厚備以
待之黎明契丹兵果至迎射其大帥逹蘭墜馬死契
丹兵大潰上復使皓申前約及言己遣曹利用之意
[007-31b]
皓入大名以告王兾公與利用俱往和議遂定乃改
元景徳後皓為利用所軋終于左侍禁真宗後知之
録其先所留九歳子牧為三班奉職而累贈繼忠至
大同軍節度使兼侍中國史所書本末不甚備予得
其詳于張牧及王繼忠之子從伾之家蔣穎叔為河
北都轉運使日復為從伾論奏追録其功 契丹
國志載宋真宗澶淵誓書曰維景徳元年歳次甲
辰十二月庚辰朔七日丙戌大宋皇帝謹致誓書于
[007-32a]
契丹皇帝闕下共遵誠信慶守歡盟以風土之宜助
軍旅之費每歳以絹二十萬疋銀一十萬兩更不差
使人専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䧺州交割㳂
邊州軍各守疆界兩地人户不得交侵或有盗賊逋
逃彼此無令停匿至於壠畆稼穡南北勿縱騷擾所
有兩朝城池並可依舊存守淘壕完葺一切如常即
不得搶築城隍開掘河道誓書之外各無所求必務
恊同庶存悠久自此保安黎獻謹守封陲質于天地
[007-32b]
神祗告于宗廟社稷子孫共守傳之無窮有渝此盟
不克享國昭昭天鑒當共殛之逺具披陳専俟報復
不宣 契丹聖宗誓書曰維統和二十二年歳次甲
辰十二月庚辰朔十二日辛邜大契丹皇帝謹致書
于大宋皇帝闕下共議戢兵復諭通好兼承惠顧特
示誓書以風土之宜云云某雖不才敢遵此約謹告
于天地誓之子孫苟渝此盟明神是殛専具諮述不
宣
[007-33a]
二十三年夏五月戊申朔宋遣孫僅等來賀皇太后生
辰
續資治通鑑長編曰景徳二年春二月癸夘命開封
府推官太子中允直集賢院孫僅為契丹國母生辰
使右侍禁闔門祗候康宗元副之入契丹境其刺史
皆迎謁又令幕職縣令父老捧巵獻酒于馬前民以
斗焚香前迎于路側接伴者察使人中途所湏即供
應之其蕃漢食味漢食貯以金器蕃食貯以木器所
[007-33b]
至毋得鬻食物受錢違者全家處斬國主每歳避暑
于含凉淀聞使至即來幽州盛召僅等宴㑹張樂待
遇之禮甚優僅等辭歸賜以器服及馬五百匹自郊
勞至于餞飲所遣皆親信訓禮恭恪者以致勤厚之
意 王文正公筆録曰景徳中契丹通好首命故給
事中孫公僅奉使而往屬修聘之始迎勞饔餼頒給
之禮殊未詳備北人館待優異務在豐腆事或過差
僅必折而罷之自餘皆為隨事損益俾豐腆中度而
[007-34a]
後已迄今信使往復不改其制
秋八月
契丹國志曰八月有星孛于紫微
冬十二月丙申宋遣周漸等來賀千齡節丁酉復遣張
若谷等來賀正旦
續資治通鑑長編曰景徳二年十月丙戌遣度支判
官太常博士周漸為契丹國主生辰使侍禁闔門祗
候郭盛副之職方郎中直昭文館韓國華為契丹國
[007-34b]
母正旦使衣庫副使兼通事舍人焦守節副之監銕
判官秘書丞張若谷為國主正旦使内殿崇班闔門
祗侯郭允恭副之自是歳以為常 隆平集曰焦守
節以宫苑副使兼通事舍人使契丹館伴丁求説頗
易之指逺山曰此黄龍塘也應聲問曰燕然山距此
幾許求説慙乃加禮焉黄龍塘即契丹置晋少帝之
所
二十四年冬十月庚午朔羣臣上皇帝尊號曰至徳廣
[007-35a]
孝昭聖天輔皇帝
朱彛尊曝書亭遼雲居寺二碑跋曰右王正智光雲
居寺二記共勒一碑碑額篆書重修雲居寺一千人
邑㑹之碑一稱結一千人之社一千人之心一稱完
葺一寺結邑千人近年京城發地得仙露石函記後
有千人邑三字尼曰邑頭尼覧者疑是地名合此碑
觀之則知千人邑者社㑹之名耳天順皇帝者遼穆
宗尊號丞相秦王者重元為南京留守也遼史聖宗
[007-35b]
初即位羣臣上尊號曰昭聖皇帝統和元年六月上
尊號曰天輔皇帝五年四月上尊號曰至徳廣孝昭
聖天輔皇帝二十四年十月上尊號曰至徳廣孝昭
聖天輔皇帝今碑建于二十三年尊號無天輔字是
則二十四年十月以前聖宗尊號但云至徳廣孝昭
聖皇帝如碑所記至二十四年乃合元年尊號天輔
字以稱之否則二十四年所上之號與五年無異何
用羣臣復上乎窃疑史有誤也 續資治通鑑長編
[007-36a]
曰景徳三年冬十月乙亥以太常博士王曙為契丹國
主生辰使内殿崇班闔門祗侯髙繼忠副之户部員
外郎直集賢院李維為國母正旦使崇儀使雅州刺
史張利涉副之太常博士叚曄為國主正旦使如京
副使孫正辭副之
二十五年春二月
東國通鑑曰髙麗穆宗宣譲王十年春二月契丹遣
耶律延貴來加册王為守義保邦推誠奉聖功臣開
[007-36b]
府儀同三司守尚書令兼政事令上柱國食邑七千
户
夏五月
契丹國志曰五月朔日食
二十六年春三月
續資治通鑑長編曰大中祥符元年三月命都官員
外郎孫奭至契丹境上告以將有事於㤗山 江少
虞皇朝類苑曰契丹飛奏于歳給外别假金帛上以
[007-37a]
示王文正公曰東封甚近車駕將出以此探朝廷之
意何其小哉上曰何以答之公曰正當以㣲物輕之
乃于歳給三十萬外各借二萬仍諭次年額内除之
契丹得之大慙次年復示有司契丹所借金帛二萬
事屬小可仰依常數與之今後永不為例
二十七年冬十二月乙酉南幸皇太后不豫戊子肆赦
辛夘皇太后崩于行宫壬辰遣使報哀于宋
續資治通鑑長編曰太中祥符二年十二月癸夘契
[007-37b]
丹國母蕭氏卒年五十七諡曰宣獻契丹主哀毁嘔
血遣天平節度使耶律信寧馳騎來告命太常博士
直史館王隨内殿承制闔門祗候郭允恭為祭奠使
太常博士判三司催欠慿由司王曙供奉官闔門祗
侯王承僅為弔慰使賻以衣五襲綾羅布帛萬匹
郡齋讀書志曰戴斗奉使録一卷皇朝王曙撰景徳
三年為契丹主生辰使祥符三年為弔慰使所録也
鶚按遼史聖宗紀統和二十八年二月宋遣王隨
[007-38a]
王儒等來弔祭以王曙為王儒史有誤也
[007-38b]
遼史拾遺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