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63 四書釋地-清-閻若璩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四書釋地又續卷下    山陽閻若璩撰
弟子盖三千焉


孔子世家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
藝者七十有二人嘗舉此段以示此古今學問大關鍵
處朱子刪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八字自弟子葢三千起
載論語序說中不知太史公重提叙教法正為下通六
藝者張本刪之殊失其意請故余曰古者樂正崇四術
立四教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故孔子亦曰興於詩
[005-1b]
立於禮成於樂又子所雅言詩書執禮如是四者而已
至周易者卜筮之繇辭春秋者侯國之史記掌於大卜
職於大史非士子之所肄習惟孔子晚年喜贊易懼修
春秋始合所刪之詩書所定之禮樂而成六經一名六
藝故曰言六藝者折衷於夫子當日之時教只以正業
正業者詩書禮樂其能兼通易春秋二經者七十有二
子耳弟子列傳引首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
[005-2a]
皆異能之士是也若以六藝與周官同則禮樂射御書
數司徒以之教萬民保氏以之養國子豈必異能之士
哉集註弟子章於文云謂詩書六藝之文六藝本屬射
御等而冠之以詩書精矣備矣


陳蔡臣服於楚


論語序說如蔡及葉朱子註曰是時陳蔡臣服於楚若
楚王來聘孔子陳蔡大夫安敢圍之金仁山謂陳蔡從
楚耳非為之臣兼蔡又兩屬於呉考圍孔子乃哀公六
年壬子事先是元年楚子圍蔡蔡叛楚即吳請遷二年
[005-2b]
蔡遷吳之州來州來今壽州所謂下蔡者是三年蔡放
其大夫于吳四年蔡昭侯將如呉為公孫翩所弑公孫
辰出奔吳并不見屬於楚六年吳伐陳楚昭王救之卒
軍中止陳屬楚前編之辨核矣而猶未精也


少正卯


少正卯之誅朱子素極辨其無而論語序說猶載此又
釐革之未盡者也陳幾亭曰盖聖人行誅必其人有顯
[005-3a]
罪與衆棄之未有出人不意但為其宿昔奸雄案未具
而遽行大戮者也此穰苴孫武行兵立威之法豈聖人
為政之道耶


曾㸃鼓瑟


陳幾亭曰某毎怪曾㸃鼓瑟三子之撰一一入聽聖容
微哂明見無遺耳目交用不妨手揮大是異事後世訖
無疑其故者何哉余謂仍有口歌盖古人琴瑟之用皆
與歌並奏有自鼓而自歌者孔子取瑟而歌趙氏靈王
夢見處女鼓瑟而歌是也有一人鼓瑟一人歌者漢文
[005-3b]
帝使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是也有二人鼓瑟二
人歌者鄉飲酒禮工四人二瑟是也無徒瑟者當㸃承
夫子爾何如之問口已罷歌手亦停揮但微有瑟音故
曰希鏗爾則投瑟之聲粘下文史稱劉穆之目覽辭訟
手答牋書耳行聽受口並酬應劉炫左畫方右畫圓口
誦目數耳聽五事同舉為千百載來異人豈知聖門已
有其人
[005-4a]


曾晳倚門而歌


己未余以薦舉留京師乆日以論學為事有以季武子
之䘮曾㸃倚其門而歌為朱子採入集註似可信來問
者余曰此子虛烏有之言也春秋昭公七年季孫宿卒
孔子年十七曾㸃少孔子若干嵗未可知然論語叙其
坐次於子路則必少九嵗以上也可知孔子年十七時
子路甫八嵗㸃實不過六嵗七嵗孩童耳烏得有倚國
相之門臨䘮而歌之事檀弓多誣莫此為甚石室陳普
極其辨駁猶未及此因聊為補之云爾
[005-4b]


秦楚之路


孟子此章次於牛山章無惑乎齊王章之後似是在齊
一時所言齊都臨淄距秦西都咸陽路二千里而遥楚
南都鄀路二千里而遥故皆曰逺也他若朝秦楚以其
大國言撻秦楚以其强國言秦楚構兵以所聞之時局
言夫言固各有當也


淳于髠前章


[005-5a]
孟子與淳于髠問答僅兩章後章是去齊之後不待言
前章似相值於梁惠王朝何則魏世家明云卑禮厚幣
以招賢者鄒衍淳于髠孟軻皆至梁孟子素不見諸侯
祇因惠王延禮始至其國又未嘗仕真有孔子循道彌
乆温温無所試之象髠故發問夫子何不援天下不然
於齊則仕矣髠將譏其援之無效與或力不能援詎肯
作是語千載而下殆可以情測哉


孟懿子之兄


集註南容諡敬叔孟懿子之兄也此不過以昭七年孟
[005-5b]
僖子曰我若獲沒必屬說與何忌於夫子使事之而學
禮焉云敬叔在懿子之上故然下文又云故孟懿子與
南宫敬叔師事仲尼亦未見其定為兄且昭十一年孟
僖子宿于薳氏生懿子及南宫敬叔於泉丘人註云二
子似雙生畢竟何忌在先嗣父位諡稱子說在後仕為
大夫諡稱叔而已二子或生於昭十二年師仲尼學禮
時年十三嵗南容名适一名縚與敬叔名說載寶而朝者當二人
[005-6a]


孟獻子魯賢大夫


余讀左氏至宣八年東門襄仲卒而歎魯自是以後政
歸三桓矣周公其遂衰乎故宣十八年歸父謀於公欲
去三桓以張公室成十六年宣伯告於晉曰魯之有季
孟猶晉之有欒范也政令於是乎成季則文子行父實
為權姦之首不待其子武子宿始專國政如註所云孟
則獻子蔑與季共事者三十四年亦不得如註所稱為
魯之賢大夫此春秋之義也大凡下而盗上者必立賢
行美名以外收人譽故能隂操國柄自古簒竊之臣皆
[005-6b]
階此以濟若二子者非其人乎且大學之取人之言也
於楚及王孫圉於晉及狐偃其引畜馬乗八言也猶之
乎前志也豈真謂其人能知平天下之大道哉縱之知
亦行與言違矣彼盖實歛君之政而擅於己巳不有聚
歛之臣實盜國之利而均於私家家不有盗臣將見家
日强國日削為君者其何以堪余著此論自覺頗取駭
世聽然誅姦諛於既死辨弑逆之最早以為臣子之大
[005-7a]
防者豈獲己哉豈獲己哉論語因孟莊子及其賢孟子因有友五人稱為賢尚可


燕毛


祭畢而燕則以毛髪之色别長㓜為坐次亦本鄭康成
註來却為世所口實顧麟士曰盖昭穆既序則分定分
定則分之尊者必是年髙而頒白者多其位在上少而
黎黒者多在下也亦非按毛老也周禮司儀職曰王燕
則諸侯毛鄭司農註謂老者在上也老者二毛故曰毛
毛一本作耄此以經解經第一義也朱子博極羣書猶
未及此向謂訓詁之學至宋失之者如心廣體胖鄭註
[005-7b]
胖猶大也與肥多肉也解别後代多混為一朱子意清
修之士豈必盡肥遂易註曰安舒也不知安舒乃泰字
之解矣聽其言也厲鄭註厲嚴正也從不聞有確也解
且惟嚴正方與上温義反故曰變若果確也子温而確
可乎自作孽不可活書作逭逭猶緩也亦從不聞有此
解何如仍鄭註逭逃也本爾雅說文古人下字不嫌重
複後代必以有淺深虗實之别者鑿也如辭亦說也集
[005-8a]
註辭者說之詳然則說者辭之畧可知上節放淫辭是
放說之詳者邪說者不得作僅辭之畧者不得作而已
其可通乎或曰大儒間出著書明道其小小訓釋可以
自我作古譬之天子考文一般余曰亦有别馬援當漢
光武朝以所假伏波將軍印書伏字犬外嚮并縣長吏
印文不同恐天下不正者多所宜齊同薦曉古文字者
奏上以為可此一考文也唐開元十三年敕曰朕每讀
洪範至無偏無頗惟頗一字於韻不協宜改作陂盖為
陂則文亦㑹意為頗則聲不成文亟須刋正以免魯魚
[005-8b]
此又考文也然則宜何從


王子母死


以經解經莫合於䘮服記公子為其母章以解王子為
其母此厭於父在本無服權為制練冠麻集註脫此字麻衣
縓緣既葬而除之服鄭康成曰不奪其恩也無厭於嫡
母之說厭嫡母誤自趙岐沿於孔䟽至宋闌入集註遂
為世所口實明初大明令載庶子為其所生母齊衰期
[005-9a]
注曰謂嫡母在室者後孝慈録成益定制讀自製序文
真有冠履倒置之歎推其失集註實不能辭余嘗欲請
於朝為早加刋正者此類是也或曰子攻舉子業兢兢
焉惟集註之是遵莫敢或爽何獨著書不爾余曰今用
之吾從周又言郁郁乎文哉吾從周此經生家遵註說
也若吾輩窮聖人經自當博考焉精擇焉不必規規然
於一先生之言則有行夏之時乗殷之輅服周之冕等
法在聖人當日盖亦並行不悖者且註為集註傳為集
傳大儒原不敢以一己之說盡經也故名曰集但所集
[005-9b]
之時說有不備所集之見容有未定豈無望於後之人
乎故每欲重整頓易本義易簀前三日手自更定誠意
章其不自滿假如此奈何今之學者猶苦以舉業之見
施之窮經朱子有靈吾恐未必以之為知言也矣善乎
司馬文正曰經猶的也一人射之不若衆人射之其中
者多也虞集言蚤嵗從呉文正公學清河元公復初為
行省掾談諸經要義某悉以關洛以來之說答明日復
[005-10a]
初告吳公曰伯生經學殆未博也某始聞之不以為然
繼取古今百世傳註之說旁午錯綜而究觀之然後知
不能博通於彼而遽以為有得於此者非愚則妄是則
復初教我也此皆吾輩窮經之說也


秦誓


秦誓篇史繫於封殽尸為發䘮哭之後書序則謂敗殽
還歸而作王伯厚亦莫能折衷但云二書各不同金仁
山竟從史余以左氏傳考之誓當作於僖三十三年夏
秦伯素服郊次嚮師而哭之日不作於文三年夏封殽
[005-10b]
尸將霸西戎之時盖霸西戎則其志業遂矣豈復作悔
痛之辭哉殽晉之南境從秦嚮鄭路必經之括地志云
二殽山一名嶔崟山在洛州永寧縣西北二十里即古
之殽道蘇代謂之殽塞淮南王安謂之殽阪司馬遷謂
之殽阨馮異謂之殽底孔頴逹謂之殽關元和志謂東
崤至西崤三十五里在秦關之東漢關之西是也
穀梁子曰秦之為狄自殽之戰始也余則曰秦穆公之
[005-11a]
遂霸西戎自殽之敗悔過始也曷為乎悔過遂霸也葢
悔過是人生第一事以悔實進德修業之第一念也人
必悔始克自强自强矣大足以王小亦不失乎霸觀穆
公之言曰我心之憂日月逾邁若弗云來時在位三十
有三載岌岌乎恐死之將及也余向著論一篇論天子
之悔過者商太甲尚矣周穆王次之諸侯之悔過者衛
叡聖武公尚矣秦穆公次之


凱風


宋眺說之以道詩序之論曰孟子凱風親之過小者也
[005-11b]
而序詩者曰衛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
其室是七子之母者於先君無妻道於七子無母道過
孰大焉孟子之言妄與孟子之言不妄則序詩非也黄
太冲亟取其說載孟子師説余按序又曰故美七子能
盡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爾成志成母守節之
志非如鄭箋指孝子自責言因檢孔疏亦言母遂不嫁
為之快絶復憶東漢姜肱性篤孝事繼母恪勤母既年
[005-12a]
少又嚴厲肱感凱風之孝兄弟同被而寢不入房室以
慰母心焉歎作詩者能安母於千載之上感詩者亦能
安母於千載之下詩之有益人倫如此當日採詩者親
覩其事序詩者申美其事遂不為聖人所刪序曷可非
也盖七子之母徒有欲嫁之志云爾若果嫁矣則真於
先君無妻道於七子無母道是之謂惡豈僅僅過而已


溝洫


溝洫田間水道也止可當史記河渠書渠字不可以當
[005-12b]
河字班固取以名其志誤矣禹當日止二句先决九川
之水使各通於海次濬畎瞺之水使各通於川如是而
賈讓奏大川無防小水得入盖方其治水輙随手治民間之田治
水所以救溺也治田所以救飢也上世純以民事為主
豈若後代有在官在民之别哉


掘地注海


朱子語類禹貢曰禹治水乃是自下而上了又自上而
[005-13a]
下後人以為自上而下此大不然不先從下泄水却先
從上理㑹下水泄未得上當愈甚是恁治水如此又曰
禹治水先就土低處用工又曰禹只是先從低處下手
若下靣之水盡殺則上靣之水漸淺方可下手禹掘地
而注之海正所謂下靣之水盡殺也在所先水由地中
行江淮河漢是也則所謂上靣之水漸淺在所後禹當
日治水方略等閒為孟子拈出今人治水專與此三言
相反兩漢平當以經明禹貢使行河王景遣脩汴渠賜
山海經河渠書禹貢圖今之治水者只宜勸其熟讀孟
[005-13b]
子耳


麋鹿


余釋地既釋及人矣宜亦間釋及物葢物亦地之所生
也如大曰鴻小曰雁出毛傳說文因而例之曰大曰麋
小曰鹿註云麋鹿之大者似不可說文麋鹿之屬耳其
别處在麋澤獸屬隂鹿山獸屬陽至哀十四年逢澤有
介麋焉麋一本作麋介大也介麇謂麋之大者非謂麋
[005-14a]
大於鹿此亦訓詁之未精者


狐貉


狐性好疑貉性好睡皆穴獸也毛深厚温滑皆可為裘
說者必以一之日于貉謂自為裘取彼狐狸為公子裘
以供尊者孔穎逹遂有禮無貉裘之文唯孔子賤故服
以居不知衣敝緼袍與衣狐貉者立此豈賤者之服非
禮之製而聖人盛言之耶讀書不深說多泥獨狐貉之
厚以居滿巽元解若作裘與上狐裘複作燕居又與䙝
裘複盖居即居吾語女之居詩秦風文茵暢轂文茵車
[005-14b]
中所坐虎皮褥也夫子亦取此二獸皮為坐褥以其温
厚可適體耳


熊掌


熊掌即左傳之熊蹯也或疑掌從手蹯從足在人有别
獸何以相同余按爾雅釋獸狸狐貒貈醜其足蹯䟽引
說文云蹯掌也釋鳥鳧雁醜其足蹼鳥鵲醜其掌縮疏
云掌亦足也可知其相通也既思字書掌指本也手有
[005-15a]
指足亦有指故其本皆可曰掌


黄鳥白鳥


緡蠻黄鳥毛傳緜蠻小鳥貎雖朱子前有長樂劉氏訓
緜蠻作鳥聲終當從毛傳及君章句緜蠻文貎
為是白鳥鶴鶴毛傳翯翯肥澤也雖朱子前有五臣文
選註㿥㿥白貎終當從毛傳及說文鳥白肥澤貎字林
鳥白肥澤曰翯為是固不得以偶有一說而廢歴來相
傳之訓詁者也至宵爾索綯爾雅綯絞也謂夜而繩索
糾絞也廣韻綯謂糾絞繩索也朱子註孟子正同何詩
[005-15b]
集傳忽云索絞也綯索也文義違反一至此幾令人疑
傳註非一手安得謂立學官課士子之書而無復有遺
憾者與或曰然則立學官課士子為何余曰此先王一
道德以同俗意也宋神宗告王安石曰談經者今人人
殊將何以一道德神宗之慮是也但不當以安石之三
經矯誣天下朱子出理醇義正自足以壓折之且人尤
能重其言苐間有漏失處豈容習為固然余嘗慨唐自
[005-16a]
義䟽行舉天下惟主一說無復漢人之宏博有寧道孔
聖誤諱言鄭服非之陋逮宋慶厯間劉原父敞七經小
傳作而經始一變宋大儒傳註淳祐一詔已盛行而元
代遂以取士明用以攻制義祇蹈虛不蹠實陋尤不可
勝言逮成弘間楊文懿公守陳自以所見立說務求其
是故五經四書私抄成而經又一變是二公者誠皆有
功於聖人之經者也




蹝草履也本趙岐註其實止解履也與史記虞卿躡蹻
[005-16b]
之蹻别徐廣曰蹻草履也又屝亦草履




杠方橋也又非本趙註其實止解橋也字有從石者盖
聚石水中以為渡若從木則衡木以度矣且徒行者奚
必用方而後濟哉余嘗謂居居究究爾雅具有明訓雖
未必真出子夏輩要逺有所承而朱子不信趙岐複壁
中作訓詁多不暇案書之籍如蹝草履也之類而朱子
[005-17a]
却信




盤沐浴之盤也用孔頴逹疏說者謂古者五日一浴三
日一沐甚或過三日五日之期非同盥潄為每日晨興
所必須此與銘不合所以雅愛鄭康成内則注槃承盥
水者韋昭吳語注槃承盥器也直取以易集註




何焯屺瞻曰集註柝行夜所擊木也本用趙氏註今皆
訛為夜行雖監本亦然余謂行夜夜行何啻霄壤陸德
[005-17b]
明左傳釋文柝以兩木相擊以行夜也說文作&KR2190一作
柝夜行所擊者恐亦本是行夜


伯成子髙


楊子為我集註列子稱其言曰伯成子髙不以一毫利
物是也此於楊朱何與當取下文禽子問楊朱曰去子
體之一毛以濟一世汝為之乎楊子曰世固非一毛之
所濟禽子曰假濟為之乎楊子弗應一段方合向謂孟
[005-18a]
子以餘力為之者正指此不惟此也伯子不衣冠而處
是說苑而非家語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是
淮南子而非莊周不對而出譌甯喜而為甯殖農家者
流譌班固而為史遷獨任管仲四十餘年餘當作一孔
子卒至孟子遊梁百四十餘年餘當作四自文武至此
七百餘年當作八百四十餘年程子生乎千四百年後
當作千三百四十餘年後定公十三年適齊當作十四
年適衛此初至衛也哀公之十年自楚反衛當作六年
此終至衛也凡皆集註之宜釐正者
[005-18b]


太公


集註分析姓與氏莫確於太公一條曰太公姜姓吕氏
名尚而齊宣王不曰姓媯氏乃曰姓田氏何與豈真如
太史公書混姓氏而為一者耶史稱禹姒姓契子姓棄
姬姓伯翳賜姓嬴皆是又曰禹之後契之後及秦後分
封各用國為姓故有扈氏男氏殷氏來氏徐氏郯氏等
又認氏作姓既曰造父封趙城族由此為趙氏頗是又
[005-19a]
曰非子以造父之寵蒙趙城姓趙氏却非盖終不了了
然然較北宫黝以下盆城括以上或複氏或單氏盡註
作姓者猶差勝耳


老子


陳幾亭曰使孔子與佛相晤佛必不滿孔子孔子必與
佛佛老雖皆至人然皆自大者也惟聖人終不自大者
也所以一晤老子虚懐求教老子頗加譏訕聖人歎以
猶龍使晤釋迦逹摩之倫見其虛曠妙明嘉賞必又在
猶龍之上後人見孔子歎服老子而釋氏廣大實又過
[005-19b]
之遂疑孔不及老老不及佛不知道同者未至之人必
服至人顔孟服孔是也道不同者大能服小小不能服
大老子不能服孔子者也非過之也孔子能服老子者
也非不及之也仁人以大事小亦此意余謂即以詩人
論甫能服白白不能服甫也


曾子易簀


陳幾亭曰改過真是第一善事改過徹底不懈尤是人
[005-20a]
生第一難事或言曾子易簀只是臨死不憚改過此意
甚好若考其義尤有進焉大夫所賜之簀士生前可用
猶之園亭别館生時未嘗不可居而考終必於正寢故
當乗未絶而易之然則初用原未嘗過及聞而即易乃
精義入神之學徹始徹終非但改過不懈也觀其呼小
子時自言戰戰兢兢直貫至死方獲僅免若當時姑從
曽元幾乎臨去一刻又有不免處惟不放過此刻存順
保得無彊没寧余謂此足正朱子季孫之賜曽子之受
皆為非禮之説
[005-20b]


伯夷柳下惠


郝氏解曰處世自有中行不善不入而亦有包荒之量
無道不校而亦有不屑之教若拒之使不可近則隘矣
玩之為不足數則不恭矣不為隘故欲同天下於善不
為不恭故不忍棄天下於惡陳幾亭曰二聖人盖皆於
萬物一體有未至處信哉


墨翟


[005-21a]
或問墨子人方擬之以孔子而孟子至比於禽獸得母
甚與余曰莊子稱其教曰死無服盖以服則傷生而害
事曰相率强不食而為飢不衣而為寒使面目䧟&KR3468
色黧黒耳目不聰明手足不勁强不可用也又曰使王
公大人行此則必不能早朝五官六府辟草木實倉廪
使農夫行此則必不能早出夜入耕稼樹藝使百工行
此則必不能修舟車為器皿使婦人行此則必不能夙
興夜寐紡績織絍是何言之悖也竊以大鳥獸苟失䘮
其羣匹越月踰時焉則必反廵過其故鄉鳴號蹢躅然
[005-21b]
後乃能去之小者至於燕雀猶有啁噍之頃焉然後乃
能去今墨子教若此是禽獸之弗若矣吾固以孟子猶
寛言之也


莊周


莊周史稱為蒙人劉向别録云宋之蒙人也今歸德府
商邱縣南二十里有蒙城即周之本邑朱子謂莊子自
是楚人當時南方多異端者非周嘗為蒙漆園吏括地
[005-22a]
志漆園故城在曹州冤句縣北十七里冤句城在今曹
州西南界内曹州春秋之曹國為宋景公滅於魯哀公
八年地故為宋有莊周故亦宋之官也不比苦縣屬陳
老子生長時地尚楚未有陳滅於惠王在春秋獲麟後
三年孔子已卒况老聃乎史冠楚於苦縣上以老子為
楚人者非也


號曰三晉


齊桓始伯天下莫强焉齊衰而晉强晉衰而楚强楚衰
而呉强此邵文莊之言春秋形勢括於此王澤之斬自
[005-22b]
秦併天下始秦併天下自三家分晉而力不足以禦秦
始此尹起莘之言發明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
諸侯者戰國形勢由於此金仁山曰春秋之所憂在楚
史記之所憂在秦二者居天下之大勢矣真皆天下名
言也


都大梁


蘇子曰周之失計未有如東遷之甚者也余亦曰魏之
[005-23a]
失計未有如都大梁之甚者也去河山之險而就平衍
四逹之地棄文侯武侯兩代之霸迹而為新造之邦當
是時使蚤聘孟子必為王定不遷之計有如後世所謂
天子守君誠守於邊則一國之人心繫於此一國
之甲兵財賦聚於此秦雖强烏能以一口氣而吞安邑
哉惟安邑既去後四十五年遂獻安邑於秦未幾而秦
兵至大梁矣又未幾而秦伐我圍大梁矣蒍賈曰我能
往寇亦能往者不信然乎盖始也不過偷旦夕之安卒
不振以底於亡我故於魏號為梁之日即謂畢萬之後
[005-23b]
已滅不待徴諸河水灌王假降之日矣


少梁


惠王九年己未秦魏戰於少梁少梁故城在同州韓城
縣南二十二里古梁國也當時魏全有河西之地故戰
於此六國表秦云虜其太子魏云虜我太子此太子即
名申後死於齊者中相距二十二年必虜後復歸魏為
太子復令之將龎涓兵嗟夫罃非唯不仁且不知甚矣
[005-24a]


與楚將昭陽戰


事有承偽歴五百載莫辨辨之實自今日始者南辱於
楚是也南辱於楚事本不可考祗宜闕疑雖孫奭䟽亦
然奈何以楚世家懐王六年戊戌使柱國昭陽將兵攻
魏破之於襄陵得八邑即魏世家襄王十二年楚敗我
襄陵事以當之襄王事豈容出自惠王口或曰綱目通
鑑並以襄之年併於惠之下為其所後改年然孟子適
梁與王問答的在乙酉王豈容預及十三年後事集註
譌至於此或曰事具戰國䇿甘茂曰君身布冠而拘
[005-24b]
於秦蘇秦曰魏王跣行按兵於國而東次於齊即其辱
之事也然而於楚復何與焉


西䘮地於秦七百里


西䘮地於秦七百里即惠王三十一年辛巳割河西之
地獻於秦以和者非數獻也班固曰魏界自髙陵以東
此距安邑指東西言張守節曰自華州北至同州並魏
河西之地此指南北言其地四至固可按又有上郡襄
[005-25a]
王七年癸巳始入秦守節曰今丹鄜延綏等州北至固
陽並其地又即君十年魏納上郡十五縣者也盖
至是而魏河西濵洛之地築長城以界秦者盡失之矣
自屬兩截事潏水李氏總認為惠王誤亦與集註同嘗
思秦新都咸陽與魏界髙陵最宻邇商鞅曰非魏并秦
秦即并魏不信然乎使魏當日常得吳起其人者守於
此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齊擊魏破其軍


惠王三十年庚辰齊擊魏破其軍虜太子申孫臏傳韓
[005-25b]
告急於齊齊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魏將龎涓聞之
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而西矣爾時魏雖未徙大梁要
屬其一都會若韓之南陽走大梁者攻其所必救也龎
涓與韓戰南陽南陽今汝州在大梁之西南六百里涓
果舍之歸救大梁獨齊軍既已過而西矣一句殊不可
解曽按輿圖窮日夜思之恍悟是相承傳冩之譌原本
應是齊軍既已退而東矣退而東者誘敵之計也下文
[005-26a]
孫子謂田忌曰云云盖聞涓之信即商量退師於是從
魏地第一日退為十萬竈二日退為五萬竈三日退為二
萬竈以見士卒之散亡略盡涓見之果大喜倍日并行
逐之又已入敵境矣臏生阿堙之間熟其山川形勝不
待鄉導而知濮州鄄城縣東北六十里有馬陵澗谷深
峻可以置伏阿今東阿縣鄄城今省入濮州即州所理
是地也兵法所謂無所往者也誘之於此始可萬鏃齊
集尤異者預刻其到期又自令其舉火行兵至此驚猶
鬼神雖有飛鳥曽不能逃况龎涓哉通鑑亦知過而西
[005-26b]
之不可通也削此句削之誠是但以時正都安邑易大
梁為魏都不知齊與魏兩都相距幾二千里千里襲人
希有得利者齊雖强寜敢蹈之逾河度陘孤軍無繼臏
之智又不肯出此以知與前桂陵之役仍皆大梁字靣
易魏都者不知兵者也囘憶亡友陳祺芳子夀之言天
下事莫難於讀書莫竒於用兵餘俱平且易耳余此條
不識於讀書談兵亦有合乎否也
[005-27a]


固而近於費


前漢志顓臾國在泰山郡蒙隂縣蒙山下費縣為魯季
氏邑則屬東海郡杜氏通典總收於沂州費縣下曰有
蒙山有東蒙山有顓臾城又有子游所宰之武城余讀
酈注沂水條云治水從臨沂縣東流逕蒙山下又東南
逕顓臾城北又東南流逕費縣故城南按其里程相距
纔七十里耳故曰近


逺人謂顓臾


徐文長極駁集註逺人謂顓臾曰在邦域中社稷臣曰
[005-27b]
近於費曰邦内則非逺人也明甚又曰不取為後世子
孫憂則非今有不服事當以淮夷徐戎當之余亦不謂
然淮夷徐戎並興乃伯禽之時非哀公也考哀公元年
冬伐邾二年春伐邾三年冬圍邾六年冬伐邾七年秋
伐邾遂入之以邾子益來八年夏以呉將伐我乃歸邾
子逺人似即謂邾或曰魯擊柝聞於邾相距僅七十六
里何以為逺曰敵國則逺人矣以魯與邾世為仇讎嵗
[005-28a]
尋干戈彊界雖邇邈若山河此吳起所謂君不修德則
舟中之人皆敵國耳


句繹


句繹有二一為邾子地名見哀公二年春王二月經一
為小邾子地名見哀十四年獲麟以後傳


鄒與魯鬨


鄒本邾也當魯隠公元年猶為附庸以從霸主奬王室
王命為子是其爵次於魯者僅二等耳哀公七年魯貢
八百乗之賦於吳邾亦六百乗是其賦减於魯者二百
[005-28b]
乗耳故以比鄰構怨勢不下魯竟與春秋相終始何怪
乎至孟子時而猶有與魯鬨之事哉


堯䘮


後漢書李固傳昔堯殂之後舜仰慕三年坐則見堯於
牆食則覩堯於羮此則舜居堯䘮之實事註疏皆未之
及而前編亦不引


居廬


[005-29a]
馬貴與曰滕文公五月居廬未有命戒盖孟子雖誨以
三年之䘮而文公僅能五月未葬之前守諒隂之制耳
然亦當時所無也最解得確考戰國二百四十五年間
齊宜王欲短䘮見孟子聶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見史記
兩事而已


獻陵之對


胡三省註髙祖獻陵在京兆三原縣東十八里文德皇
后昭陵在京兆醴泉縣西此六十里相距不甚逺當太
宗登層觀以望后也原可並見獻陵祗緣觀為后作為
[005-29b]
后登故魏徴譎諫曰臣以為陛下望獻陵若昭陵則臣
固見之矣考此年十一月庚午葬后前一年十月庚寅
葬髙祖以三年之䘮雖貴遂服論妻䘮固未除而父䘮
亦未踰大祥孰為輕重乎此徴之對誠哉曹子桓所謂
好語動人心也


桐湯墓所在


殷本紀伊尹放太甲於桐宫註似引鄭康成註書序語
[005-30a]
曰桐地名也有王離宫焉初不指為湯葬地余以後漢
志梁國虞縣有空桐地有桐地有桐亭太甲所放處應
即在於此虞今歸德虞城縣距湯都南亳僅七十里方
可伊尹既攝國政復時時往桐訓太甲三年不然如人
言湯亳為偃師偃師去虞城八百餘里尹豈有縮地之
術分身以應乎湯都仍屬穀熟鎮為是至湯墓劉向博
極羣書者也告成帝云殷湯無葬處盖直至哀帝建平
元年大司空御史長卿案行水災因行湯冡始得之於
汾隂亳疑衍縣北東郭去縣三里冡四方方各十步髙七
[005-30b]
尺上平處平地馬端臨曰今河中府是故宋太祖乾德
四年著諸祀典迄今不易雖有杜預湯冡在亳城中魏
王泰又在偃師縣東兩說吾未敢以為據集註云云亦
偶誤本孔安國書傳耳詳余尚書古文䟽證卷第四


文王之囿


文王治岐不過曰澤梁無禁詎容有囿至七十里任樵
者獵者以往自是在位四十九年乙丒徙都豐豐在岐
[005-31a]
山東南三百餘里於豐作靈臺臺之少右作靈囿囿之
中作沼皆倐忽而成故有三靈之名盖原就南山下一
片土為之林木茂宻禽獸繁多方克如是朱子生平未
一至關陜與人言讀書玩理外考證别是一種工夫某
向來不甚做所以既不知文王之囿為即靈囿又於詩
靈臺不註的在何所但想像以為三分天下有其二之
後踈矣昔伊川程子親至五丈原曰兵自髙地來可勝
當時非此地殆不可據司馬懿所謂亮當出武功依山
而東若西上五丈原則諸軍無事矣者此偽言安軍心
[005-31b]
耳余嘗歎其確識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
足踐之魏侯斯言豈直為西門豹治鄴已乎註經書者
亦宜然矣




向謂都與邑可通稱今不若只以曲沃證莊二十八年
云宗邑無主閔元年云分之都城更證以費昭十三年
云誰與居邑定十二年云將墮三都是非爾雅宫謂之
[005-32a]
室室謂之宫一例語乎因思齊威王朝諸縣令長七十
二人樂毅傳下齊七十餘城田單傳復齊七十餘城齊
都邑衆多如是而孟子認得其大夫僅僅五人焉亦可
謂寡交也矣


曾子言曰


毛傳直言曰言說文郉疏並同論難曰語頴達䟽直言曰言謂
一人自言答難曰語謂二人相對以知論語註兩改直
為自亦有本但宜註於寢不言之下不宜註於曾子言
曰下註曽子言為自言似孟敬子來問疾曽子曽不照
[005-32b]
顧之矣曾子以捷魯卿也徑告以君子修身為政之道
不及病勢云何其實人將死言也善已疾之不可為亦
具見焉言之無不周徧如此


紾招


紾戾也本趙註其實戾當作捩音列拗也折也韻會引
孟子紾兄之臂而奪之食於捩字下招罥也亦本趙氏
羈其足也則集註增出雖用周禮翨氏註然實支離不
[005-33a]
如用說文罥本作綰也余謂綰繫也盖又從而繫
縛之耳


夔夔


炳燭齋随筆曰夔夔齋栗䕫一足之物也凡人之立常
時則兩足舒布有所畏則兩足緊並有若一足之物故
曰夔夔也史記使天下之士重足而立亦此意余按酷
吏義縱傳南陽吏民重足一迹語尤顯白


蹙頞脅肩


折枝之即折腰也人皆知之無庸贅獨頞鼻頸說文作莖
[005-33b]
作額非額即顙矣孫奭䟽云民皆蹙其鼻頸而愁悶也
且按史記蔡澤傳蹙齃齃即頞謂鼻蹙眉也吳書諸葛
恪傳折頞廣額分明頞與額異脅肩竦體本趙註來亦
非按漢書外戚傳上官太皇太后親霍后之姊子故常
霍后朝竦體敬而禮之豈謟之謂乎吴王濞傳脅肩絫
足鄒陽傳脅肩低首師古注竝云脅翕也謂歛之也揚
雄傳則作翕肩注即云翕歛也盖歛其兩肩為卑縮之
[005-34a]
狀小人之事人者耳


歸如字


歸孔子豚齊人歸女樂註並云歸如字一作饋按歸如
字解則云入也還也杜預解歸者不反之辭此於蒸豚
女樂何涉而下此字乎自當作饋孟子書正作饋孔子
世家作遺君女樂文馬饋餉也遺饋贈也康成註以
物有所饋遺賈公彦釋此是將物與人也故羣天下童
而習之時皆讀作匱訓詁不精於此又可見云
[005-34b]
辭逹


聘禮記辭多則史少則不逹辭苟足以逹義之至也世
皆不知辭逹而已矣出於此李騰芳辭逹而已矣文云
彼千夫並慮而一語忽得其樂可以忘憂若萬變盈前
而毫髪有礙其憂甚於廢食固屬名言而金正希徑引
入古文中亦僅見


專對


專擅也即公羊傳聘禮大夫受命不受辭出竟有可以
[005-35a]
安社稷利國家者則專之可也專之大全辨載一說曰
通義理識時勢不拘君命不執成規正得其解集註專
獨也本何晏說者遂謂使有正有介正使自能致辭不
假衆介之助果爾先王遣聘只使者一人為上賔足矣
胡為而從以上介及衆介耶盖應對之事使者固多而
上介次介末介亦非噤無語者聘禮一篇可見專擅也
亦與上文逹字關合


徃遷於豳


公劉徃遷於豳史漢並稱由避桀前編故繫於桀在位
[005-35b]
二十二年甲子紀内以公劉當此上遡夏凡四百有八
年自不止后稷不窋鞠三世即下遡殷至紂立六百一
十二年抑豈止慶節以下十世已乎大抵國無史官家
無譜牒其後系不可得詳矣噫國既爾奈何家强欲求
詳余每遇人家子孫自述其先代祖考之事娓娓及察
之頗有逗漏與之辨其子孫定合口云


諸侯會者八百


[005-36a]
或問周本紀武王東觀兵至於盟津不期而會者八百
諸侯皆曰紂可伐武王曰未可乃還師歸此即所謂觀
兵說也直至伊川程子出始辨其無大有功名教亦即
張子天命未絶則是君臣當日命絶則為獨夫意耳何
集註既載張子曰復繼以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武王
安得止之語余曰此自出劉敬列傳八百諸侯皆曰可
伐遂滅殷與本紀齊世家抵捂者朱子亦偶忘却誤引
前後違反不顧集註之當早加刋正者又此類
[005-36b]
公劉七月


自胡仁仲大紀以公劉篇為當夏代作升諸首金仁山
併附以七月篇謂皆豳之遺詩其說曰詩小序以公劉
為召康公之所獻以豳七月為周公之所陳召公獻之
以備燕享之樂使成王知立國勤勞之故周公陳之以
為矇工之誦使成王知故國夜食之原故公劉列於雅
而豳七月自為風或者顧謂公劉時夏道將墜國介戎
狄之間計無文物此公劉七月之詩盖出周召之筆追
[005-37a]
述先公之事爾是獨不思生民以來天下未嘗一日而
不趨於文夏當三聖後文章尤為盛其雜見傳記者可
想見也公劉詩下視商頌諸作同一蹈厲七月詩上視
夏小正之屬與夏令時儆之辭皆同一文軌也豈必待
周召出而後始有如此之文哉且周詩固有追述先公
之事者然皆明著其出後人手生民之詩述后稷事也
而終之曰以迄於今緜之詩述古公事也而係之以文
王之事此皆後人之作也若公劉之詩極道岡阜佩服
物用里居之詳七月之詩上至天文氣候下至草木昆
[005-37b]
蟲其聲音名物圖畫所不能及安有去之七百嵗而言
情狀物如此之悉若身親見之者又其末曾無一語為
追述意某是以知其决為豳之舊詩也况史氏已明言
詩人歌樂思其德乎雖然七月為豳舊詩固已何以不
居二南前而居變風之末與曰詩皆采之當世而前世
之詩存者不可冺也故豳七月附於十五國風之後猶
商那附於三頌之末也或因問於余曰何以一編之雅
[005-38a]
而一編之風與余曰先儒固有成論矣公劉言政事也
七月言風俗也既曰風自不得編入於雅矣余以公劉
七月皆被引於孟子喜仁山合而論之者如此


禹貢


宋張九成集余取其禹貢論有曰此一篇以為史官所
紀耶而其間治水曲折固非史官所能知也竊意禹敷
土随山刋木奠髙山大川此史辭也禹錫玄圭告厥成
功此史辭也若夫自冀州至訖于四海皆禹具述治水
本末與夫山川之主名草木之生遂貢賦之髙下土色
[005-38b]
之黒白山之首尾水之分派其所以弼成五服聲教四
訖者盡載以奏於上藏之史官略加刪潤叙結成書取
以備一代之制作而謂之夏書然其間稱祇台德先不
距朕行此豈史辭哉此禹之自言也自稱祇我之德不
違我之行而不知退讓安在其為不矜伐哉曰古之所
謂不矜伐者非如後世心夸大而外辭遜也其不矜伐
者在心其情性退然如無能之人不言而天下知
[005-39a]
其為聖賢至於辭語之間當叙述而陳白者亦不可切
切然校計防閑如後世之巧詐彌縫也使其如後世之
人中外不相應豈能變移造化成此大功哉某因以發
之然此書所紀事亦衆矣而謂之禹貢其間言賦亦詳
矣乃不畧及之何哉曰此史官名書之深意也其意以
謂昔者洪水茫茫九州不辨民皆昬墊今一旦平定四
海使民安居樂土自然懐報上之心以其土地所有獻
於上若人子具甘㫖温凊之奉於慈親焉此民喜恱之
心也名篇之意其在兹乎故不及賦以言名雖曰賦亦
[005-39b]
非彊為科率使民不聊生也其喜悦願輸亦若貢物然
此所以統名之曰貢也意其深哉嗚呼山川道里水土
細微事亦大矣而其名篇乃以民心為言則聖賢之心
盖可知矣其意如此豈班馬所能及哉


旱麓


詩大雅旱麓之篇毛傳朱子集傳並云旱山名不指所
在詩地理考亦止及前地理志而未及後郡國志南鄭
[005-40a]
下引華陽國志曰有池水從旱山來酈注沔水條云南
鄭縣漢水右合池水水出旱山山下有祠池即沱字也
更按明一統志旱山在漢中府治西南六十五里一名
&KR2494山上有雲輙雨此即旱山之所由得名歟然鄭箋云
旱山之足林木茂盛者得山雲雨之潤澤固已見及此


周南召南


南樂名詩所謂以雅以南是非南國諸侯之謂此論發
自程大昌大昌平生論多異此却正周南十一篇召南
十四篇相承以為正風實雜有淫奔之詩若野有死麕
[005-40b]
雜有東遷以後或王風或齊風若何彼穠矣是此論發
自王栢栢為朱子三傳弟子却不苟同者竊以程氏人
尚有從者而王氏則知之亦鮮噫要當俟諸百世後之
聖耳


秦誓


秦誓謂正當作於郊次郷師哭不當如史記作於封殽
尸之時似足證其譌今長夏多暇共繙秦紀愛張守節
[005-41a]
正義此一段妙絶補杜註左氏所不備杜於文三年秦
伯伐晉濟河焚舟取王官及郊但云王官郊晉地不指
其所在正義云王官故城括地志實有二一在同州澄
城縣西北九十里一在蒲州猗氏縣南二里皆為秦伯
取者上文時秦地東至河盖猗氏王官城是余謂晉正
都於絳絳在今太平縣南二十五里去猗氏宻邇既取
王官矣及郊猶哀十三年越伐吳先及郊之郊非晉之
逺郊則近郊地可知晉人震恐皆城守不敢出秦可謂
勝任而愉快矣於是繆公乃自茅津正義云茅津在陜
[005-41b]
州河北縣大陽縣余謂此漢二縣名並今平陸縣渡河
封殽中尸正義云自茅津南渡河也㸃出一南字尤妙
因悟初濟河是自西而東及茅津濟河則自北而南按
之輿圖宛然如覩當是時秦如入無人之地矣安得不
遂霸西戎哉至左氏曰而還殆從陸路而還於其居雍
城云


慶以地


[005-42a]
王制方千里者封方百里之國三十云云名山大澤不
以封其餘以為附庸閒田諸侯之有功者取於閒田以
禄之其有削地者歸之閒田則孟子所謂慶以地與上
文有功德於民者加地即取於此一州之内也故當其
屢有所慶天子不見其不足或屢有所削天子亦不見
其有餘盖原在王畿千里外而天子初無所與焉豈若
周惠王四年廵虢公守與之酒泉之邑而自損其封畧
漢景帝連削楚趙膠西郡縣以入已而致激七國變者

[005-42b]


載書


襄九年晉士莊子為載書杜註載書盟書也按周禮司
盟掌盟載之法註曰載盟辭也盟者書其辭於䇿殺牲
取血坎其牲加書於上而埋之謂之載書可見載書二
字是實字非如今人解以載為加趙氏註束縛其牲但
加載書不復歃血得之矣


遏糴


[005-43a]
酈注温水條曰交土象林縣兩漢屬日南郡自知耕以來六百
餘年米不外散恒為豐國此不待遏而自無糴者也今
之災黎安得逺生長於其地哉


拜下


拜而受之如今之一揖折腰而已再拜而送之則兩揖
至拜下之拜乃再拜稽首也古者臣與君行禮再拜稽
首於堂下君辭之然後升堂復再拜稽首故曰升成拜
見燕禮大射儀聘禮公食大夫禮覲禮及禮記燕義僖
九年王使宰孔賜齊侯胙齊侯將下拜孔曰且有後命
[005-43b]
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對曰天
威不違顔咫尺敢不下拜下拜登受下拜再拜稽首於
堂下也登升成拜也受受胙也即其事也因思此距襄
二十二年孔子生僅一百有一年而以桓公之强重以
天子之寵命猶且不敢越焉何一變而徑自拜乎上冠
履倒置江河日下可不為之寒心哉
賈公彦燕禮疏曰臣拜君凡有三等初受獻拜於堂下
[005-44a]
君辭乃升堂復再拜稽首此禮之正也酬酒時雖下堂
實未即拜君辭即升再拜稽首其禮殺也至無算爵受
公賜爵則下席就堂上再拜稽首不復下堂禮又殺也
孔子時臣行禮皆禮之最殺者故曰泰大抵禮以漸而
失失遂忘其所由來矣故聖人謹於初
臣拜君又有二等公命徹冪皆降西階下北靣東上再
拜稽首公命小臣辭公答再拜康成註小臣辭不升成
拜明雖醉正臣禮也不言賓賓彌臣也公彦䟽臣之禮
當下拜為正今不言升成拜者於下已拜是雖無算爵
[005-44b]
已醉而不倦行臣禮禮之正也此一等也公食大夫禮
公拜至賔降西階東北靣答拜公降一等辭賔歴階升
不拜命之成拜階上北靣再拜稽首康成註升不拜者
自以己拜也賔降拜主君辭之賓雖終拜於主君之意
猶為不成公彦䟽主君雖辭賔猶終拜於下盡臣之禮
為成拜故堂上不拜主君意猶以為不成而命之升成
拜賓遂主君之意故更拜也此又一等也余嘗欲補註
[005-45a]
䟽者以此昔歸熈甫言人患宋史多某正患其少耳前
人極稱賞為通人之言余於註䟽亦云爾


子思稽首再拜


孫學翼問子思北靣稽首再拜而不受孟子言再拜稽
首而受其拜與稽首次第各不同何也曰此從未經拈
出者周禮吉拜是拜而后稽顙凶拜是稽顙而后拜則
凡先稽首後再拜凶拜之類也先再拜後稽首吉拜之
類也吉拜拜之常故主於受凶拜拜之異故主不受
[005-45b]
執玉髙卑


孫學翼讀執玉髙卑其容俯仰之類註疑何古驗而今
不驗來問余取游氏桂解曲禮鄭氏解禮運二條以示
之是子讀罷不覺悚然游氏曰古之觀人者於一指顧
一瞻視一謦欬之間其人之賢不肖是非禍福皆可得
而分盖古人以禮為常一失其節則為改常則人之禍
福宜可得而知也後世之禮不明舉無以為之節舉無
以為節者後世之常也有一人焉而失其節亦是行乎
[005-46a]
其常而非禍福之所及也此古今所以為異鄭氏曰三
百之經三千之儀雖若不勝其繁要皆此心之用撡而
常存者則委蛇曲折不失尺寸一念之差則視而弗見
聽而弗聞食而不知其味語黙動止皆非故態矣觀於
草木則一葉之黃一枝之瘁皆本根之病也觀於天地
則一星之隕一泉之决皆元氣之病也聖人為禮以制
天下之心威儀之中否以驗其神明精爽之存亡詎可
指登降興俯獻酬裼襲以為末節而不之察乎先王盛
時禮教達於天下士無賢不肖皆周旋於禮文之中其
[005-46b]
節奏度數耳目習焉手足安焉不得而少差也於安且
習之中而忽乖其度是必其神明精爽之不在是也三
代之衰列國公侯卿大夫猶知奉禮以從事一不中節
則有死生禍福之說若越椒之執幣傲叔仲惠伯知其
必滅若敖氏之宗郤錡乞師於魯而將事不敬孟獻子
知郤氏之必亡若此類者不可勝舉而其應信若龜筴
葢先王所以制人心之意猶未冺滅而秉禮君子既能
[005-47a]
以自檢其身故能以身察乎人也序穀梁者以為左失
之誣而後世學者不究其本遂以左氏死生禍福之說
近於神怪而力排之聖人制禮精微之意替矣惜哉


南蠻鴃舌


孫學翼令之讀柳子厚與蕭翰林俛書訖來質書中曰
楚越間聲音特異鴃舌啅譟家生小童皆自然嘵嘵晝
夜滿耳意許行或是今永州一帶人故其聲如此苟居
近楚都為今襄陽之人聲不至此余頷之
[005-47b]
法度


一部十三經除大禹謨晚出公羊傳漢始著竹帛外法
度字僅二見一見盤庚上一見論語末要二處不可同
一解論語權有五謂銖兩斤鈞石也量有五謂龠合升
斗斛也度有五謂分寸尺丈引也三者居治天下之大
端也昔舜一嵗四廵守皆同律度量衡月令兩日夜分
皆同度量正權概周禮大行人十有一嵗同度量同數
器大傳立權度量商君傳平斗桶權衡丈尺始皇紀秦
[005-48a]
初并天下一法度衡石丈尺盖未有舉權量而遺夫度
者抑未有知長短而不與知輕重及多少並急者特以
度一字未足成句配以法字易曰制而用之謂之法是
也始皇紀亦名法度師古注邢昺疏正同中庸言天子
之制度下即驗之以轍迹廣狹相距如一此真所謂度
也武王有天下初豈容不審此祇緣宋儒好精言性命
視此等為粗迹於度字别作解余嘗讀隋經籍唐藝文
志見漢以來經解詳於名物度數而宋藝文志則眇有
存者葢義理勝也又宋史儒林傳求其援經徴實如唐
[005-48b]
儒學傳中人物者尤屬寥寥說者遂譬之圖畫宋以前
畫多尚故事宋以後畫專取氣韻於是實體難工空摹
易善人誰肻舍其所易而難是圖誠為古今學術技藝
遷變之大關與


御法


藝則禮樂之文射御書數之法朱子儀禮經傳目録既
詳禮亦畧及射於樂云大樂遺聲其絶乆矣今取世傳
[005-49a]
唐開元十二詩譜補之以粗見其彷彿又云書數日用
所須不可不講故取說文解字序説及九章筭經為此
篇以補其闕至御法則云廢不可考矣余嘗歎鄭司農
衆生當漢厪能註保氏五馭名目出曰鳴和鸞逐水曲
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後此恐名亦不復識時代使然
也陳氏禮書曰或者謂晉人以什共車必克房琯以車
戰取敗遂以為用車不若用人與騎不知荀吳之克非
什之利用什之幸也房琯之敗非車之不利用車之罪
也古者教民以射御為藝君子以射御為能故孔子曰
[005-49b]
吾執射乎執御乎詩稱叔段之多才則曰叔善射忌又
良御忌古人相率以給射御如此則登車而不能御参
乗而不能射者鮮矣房琯之用車而是人乎不然巫臣
教吳以乗車而能取勝於楚何也


此語必有所受


楊氏曰此語孟子必有所受然不可考矣余謂夏本紀
明載帝舜薦禹於天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䘮畢
[005-50a]
禹辭辟舜之子商均於陽城天下諸侯皆去商均而朝
禹帝禹舉益而任之政十年帝禹東廵狩至於會稽而
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䘮畢益讓帝禹之子啓而辟居
箕山之陽禹子啓賢天下屬意焉及禹崩雖授益益之
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啓曰吾君帝
禹之子也如何云不可考盖龜山史學不熟而朱子緣
同時伯恭篤上史記每力排之不覺亦忘而同龜山或
曰史記果如是之足信乎余曰不足信固多若史記與
孟子宛同者鳥容有疑之之理
[005-50b]


魯地七百里


孟子一則公侯皆方百里再則大國地方百里證以周
公太公其封齊魯不過各方百里耳而孟子時魯地且
五倍之以為有王者作魯必在所損安得有成王封周
公於曲阜地方七百里之說哉為此說者乃明堂位篇
中多誣不可勝舉余嘗上稽周易雷聞百里公侯國制
厥象取此下徴魯頌革車千乗惟百里國數適相應子
[005-51a]
産曰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國一同同方百里也今晉地
多數圻矣皆侵小故管仲曰昔賜我先君履南至於穆
陵北至於無棣穆陵山名今在沂水縣無棣溝名今為
海豐慶雲兩縣南北相距七百里亦應是後來侵小所
至管仲尚不難自誣其先君以夸楚而作明堂位者彼
何人哉宜其白撰出惜也採入集註顯與孟子悖


召陵


召陵故城在今開封郾城縣東四十五里括地志並同
齊桓公曰寡人南伐至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漢小顔
[005-51b]
小司馬並云熊耳山在順陽縣北陽縣東山有兩峰
狀若熊耳因名順陽唐武德二年置旋省入臨湍臨湍
故城在南陽鄧州西北六十里余謂既非導洛自熊耳
在盧氏縣者亦非積甲與熊耳山齊在宜陽縣者又非
逹摩所葬之熊耳在陜州者盖别一熊耳山距召陵約
六百餘里江漢楚之望也故望之
召陵於楚齊之不大得志也以子文為令尹城濮於楚
[005-52a]
晉之大得志也以子玉為令尹


戎狄是膺


詩孔疏曰魯當春秋用兵於戎狄荆舒者唯有僖公耳僖四
年經書公會齊侯宋公等侵蔡蔡潰遂伐楚楚一名荆羣舒
又楚之與國故連言荆舒其伐戎狄則無文唯十年經書齊
侯許男伐北戎其時盖魯使人助之帥賤兵少故不書此說
非也按左氏僖十三年秋為戎難故諸侯戍周齊仲孫湫致
之十六年秋王以戎難告於齊齊徴諸侯而戍周齊桓舉義
兵僖公無役不從况勤王戍周尤第一義豈有兩諸侯而無
[005-52b]
魯在中者講義云彼入冦而我當之謂之膺我伐彼而彼畏
之謂之懲以上二事解戎狄是膺其猶庶㡬
 遭䘮之禮
文六年秋季文子将聘於晉使求遭䘮之禮以行是禮也即
聘禮所載聘遭䘮入竟則遂也不郊勞不筵几不禮賔主人
畢歸禮賔唯饔餼之受不賄不禮玉不贈又曰遭䘮将命於
大夫主人長衣練冠以受孔頴達疏號詳博亦未及此吾特
[005-53a]
為補之云耳


八蜡


八蜡之神先嗇一司嗇二農三郵表畷四貓虎五坊六水庸
七昆蟲八鄭註與蔡邕獨斷同余獨以昆蟲乃蜡辭中
所祝者與草木一類耳當以經文為斷主先嗇先嗇一神
也祭司嗇司嗇二神也祭百種百種三神也饗農農四神
也郵表畷郵表畷五神也禽獸即貓虎之屬禽獸六神
也祭坊坊七神也水庸水庸八神也此與陳氏禮書暗合
[005-53b]
公儀子


公儀子名休為魯相史記循吏列傳公儀休者博士
也以髙第為博士名官始見於此秦因之陳渉亦
有之至漢成帝陽朔二年詔曰儒林之官四海淵源宜
皆明於古今温故知新通達國體故謂之博士後漢朱
浮建武七年上書亦曰尋博士之官為天下宗師使孔
聖之言傳而不絶何其重也竊以文帝時賈生景帝時
董生差足當之
[005-54a]


瘍醫


周禮瘍醫掌腫瘍潰瘍之祝祝當為注藥腫瘍氣聚而不散
者潰瘍血溢而將破者雖癰淺於疽而二瘍皆有之戰
國䇿衛靈公時癰疽彌子瑕專君之勢以蔽左右盖亦
下士之職云


程子為講官


程子為講官論經筵三劄子朱子采第一劄一日之間
接賢士大夫之時多語於無惑乎章註余尤愛第二劄
後世作事無本知求治而不知正君知規過而不知養
[005-54b]
德真可續孟子格心章之後亦宜采入註至潞公四世
大臣事㓜主不得不恭吾以布衣職輔導亦不敢不自
重也與曽子師子思臣也合族子至愚不足責故人情
厚不敢疑孟子既知天焉能尤臧氏與焉能使予不遇
哉合其於孟子非徒誦之實允蹈之


明道得於遺經


明道墓表曰先生得不傳之學於遺經或問伊川既以
[005-55a]
此推其兄奈濓溪何余曰豈惟推兄且自任之矣觀上
太皇太后書竊以聖人之學不傳乆矣臣幸得之於遺
經又為兄行狀曰先生自十五六時受學於汝南周茂
叔慨然有求道之志未知其要泛濫於諸家出入於老
釋者幾十年返求諸六經而後得之即明道亦曰吾學
雖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體貼出來故世以其兄
弟繼徃聖倡絶學稱之曰周程以其教人實實有下手
做工夫處且歴乆而無弊又稱之曰程朱
[005-55b]
三里之城


左傳䟽云天子之城方九里諸侯禮當降殺則知公七
里侯伯五里子男三里尚書大傳云古者七十里之國
三里之城然則孟子盖謂伯子男之城云


有馬十乘


凡地以開方之法計之方十里者為方一里者百方百
里者為方一里者萬方一里者百其賦十乗方一里者
萬則其賦千乗然則陳文子采邑殆為方一里者百云
[005-56a]
一傳而桓子無宇請得髙唐陳氏始大


兩馬


集註於兩馬曰一車所駕也古之駕車通以四馬大夫
以上皆然惟士則駕二改作士之車所駕方與兩馬合
陳氏禮書曰儀禮公賵士以馬兩春秋時衛良夫乘衷
甸兩牡哀十七年陳成子以乗車兩馬賜顔涿聚之子哀二十七
君以一乗車兩馬與孔子史記盖諸侯之大夫大事
駕四小事駕二觀春秋傳以兩牡為衷甸則四牡為上
乗矣後世有大駕中駕小駕之說盖此類也杜預以衷甸兩牡為
[005-56b]
卿車誤余謂是説當矣然細按孟子所云兩馬亦未必指
士之車盖偶舉之何則言其轍迹深為日乆車多所致
則當以通用之車曰四馬如駟不及舌是即以馬之少
者亦當用安車之一馬今乃云兩馬之力殆猶子曰后
稷天下之為烈也豈一手一足哉云爾古人文義有從
實證出者有從虚會出者此等處固宜虚會耳
大全辯載一說曰兩即車非一二之兩盖兩一車也一
[005-57a]
車兩輪故謂之兩此言豈一車四馬之力所使然與亦


有馬千駟


余讀郝氏解益决齊景公有馬千駟盖指公馬之畜於
官者非國馬之散在民間者也何則周禮校人掌馬政
天子十有二閑良馬十閑二千一百六十匹駑馬二閑
千二百九十六匹共三千四百五十六匹降而諸侯六
閑猶千二百九十六匹皆所以給公用備賜予也當齊
景公時地大於王畿盛時性又惟狗馬是好故畜多如
[005-57b]
是至出自民間則說苑所稱我長轂三千乗是非此數
也豈惟景公即衞文公之賢亦奢踰制倌人所駕者至
騋牝三千秦后子以富而出奔私車有千乗不然孟子
禄之以天下猶富有四海之說也繫馬千駟必馬之在
廐中者與十有二閑同方相稱若在民間直一大國能
有耳語意不倫乃爾乎故孟子之千駟與論語之千駟
一而已矣
[005-58a]


臨雍拜老


明帝臨雍拜老是永平二年冬十月幸辟雍初行養老
禮拜李躬為三老桓榮為五更盖用三公及次卿止二
人據陳用之禮書言古者建國必立三卿鄉飲酒必立
三賔而養老必立三老故禮曰三公在朝三老在學三
公非一人則三老五更非各一人矣盖自續漢志以行
年耆髙者一為老一為更失之而鄭氏以為此三代之
制誤矣余謂蔡邕明言三老三人五更五人意古者三
老五更或如設四輔及三公不必備唯其人傳至漢遂
[005-58b]
以各一人當之云


西伯善養老


馬貴與言古人養老之禮有養於鄉者有養於國者余
謂孟子制其田里教之樹畜節便是西伯養老於鄉若
伯夷太公往歸暨鬻熊辛甲大夫之徒自養於國學則
西伯親袒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祝鯁在前祝噎在
後又不待云矣
[005-59a]


王宫有學


大學章句序三代之隆王宫有學惟王伯厚取蔡邕明
堂月令論曰王居明堂禮門東南稱門西北稱闈故周
官有門闈之學師氏教以三德守王門保氏教以六藝
守王闈然則師氏居東門南門保氏居西門北門也序
盖謂此余按周禮師氏居虎門之左不獨以教國子弟
凡國之貴遊子弟學焉貴遊子弟謂宿衛王宫者想保
氏亦復爾朱子此語真湛深經術魏華父學朱子之學
者也其瀘州學記曰古者國子舍於王宫教於師氏萬
[005-59b]
民居於比閭教於塾師皆謂小學云


庠序校皆鄉學


陳氏禮書曰孟子論井地而及夏曰校商曰序周曰庠
盖校庠序者鄉學也鄉飲酒主人迎賓於庠門之外鄉
簡不帥教耆老皆朝於庠則庠鄉學名也周官州長會
民射於州序熏正屬民飲酒於序則序亦鄉學名也鄭
人之所欲毁者謂之鄉校則校亦鄉學名也然鄉曰庠
[005-60a]
記言黨有庠州曰序記言遂有序何也古之致仕者教
子弟於閭塾之基則家有塾云者非家塾也合二十五
家而教之於閭塾謂之家有塾則合五黨而教之鄉庠
謂之黨有庠可也周禮遂官各降鄉官一等則遂之學
亦降鄉一等矣降鄉一等而謂之州長其爵與遂大夫
同則遂之學其名與州序同可也按小戴本雜記之書
陳氏能將儀禮周官左氏及孟子而融會於一無少牴
牾真經術之文也
[005-60b]
連諸侯三句


連諸侯是封建之將盡也辟草萊任土地是井田之將
盡也有此二盡戰國烏能乆存哉故孟子卒未百年而
天下并於秦


不得於言四句


鍾伯敬述其座主雷何思檢討之言不得於言勿求於
心不得於心勿求於氣告子是箇大受用人萬厯己酉
閩闈先叅議以湖司李聘往領房雷何思為正考共事
[005-61a]
甚歡亦偶及是語故余家世實聞之余曾率爾對之曰
寧我負人無人負我曹操亦是箇大受用人


墨之治䘮


余嘗謂宋儒説理未嘗不是而特於引書籍也多踈或
舛要當為之諍子不當為其佞臣莫甚於蔡氏書集傳
而四書亦未能免如註墨之治䘮以薄當引其本書節
葬篇墨子制為葬埋之法曰棺三寸足以朽骨衣三領
足以朽肉掘地之深下無菹漏氣無發洩於上壟足以
期其所則止矣不當引莊子曰墨子生不歌生不歌是
[005-61b]
謂其平日非聖王之音樂於葬無涉余獨怪孟子之䘮
其親也以時以力凡附於身者必誠必信自勿之有悔
乃充虞猶問其木大美豈非爾時墨道大行殯皆從薄
見合乎禮者反以為踰禮此與孔子君盡禮人以
為謟者何異


百里奚


百里奚此事當孟子時已無所據註非也夫曰虞人也
[005-62a]
址貫見矣不諫之秦行踪見矣年已七十齒亦見矣又
曰舉於市仕宦見矣獨秦之號為五羖大夫也傳至孝
公時猶嘖嘖於趙良之口則當以秦本紀補之盖其由
虞之秦不知又何故亡秦而走宛宛今南陽府南陽縣
秦穆公時地屬楚楚鄙人執之繆公聞百里奚賢欲重
贖之恐楚人不與乃使人謂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
請以五羖羊皮贖之楚人遂許與之繆公釋其囚授之
國政故有五羖大夫之號其云吾媵臣亦係託詞以誑
楚左氏媵秦穆姬者乃虞大夫井伯非百里奚也朱子
[005-62b]
已辨其非一人漢表已次之於各等矣或問謂之舉於
市者何故余曰論語市脯註云市買也説文云買市也
孟子盖謂百里奚從買得來耳或驚曰此解竒確子亦
有所受之乎余曰受之父執杜于皇二丈當三十五載
前遇於維揚作長歌贈余中一段曰城南荒草寓城北
君來我往談六經出未日出歸戴星白頭老子
陡一驚今世乃復有閻生不貴子博觀貴子秉確識吾
[005-63a]
子必自愛如子實難得臨岐時復諄諄以確字見誨余
盖有志焉而愧未逮也
細讀孟子合左傳奚之去虞當於僖二年宫之竒諫不
聽之日不待僖五年宫之竒復諌以其族行之日故曰
先去安得如史記奚為晉虜以媵於秦之妄說益證朱
子井伯乃另一人非奚也為不易妙理確義仍在此數
本故書中耳


說大人章


孟子以己之長方人之短猶有此等氣象在孔子則無
[005-63b]
之矣此楊龜山語何苛論孟子如曾子之彼以其富我
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乎哉曾子何獨不
然子思事之云乎豈曰友之云乎推其意且有子我相
校奚可以與我友之語子思又何獨不然善乎髙忠憲
言自古以來聖賢成就俱有一個脉絡余謂孟子原從
思曾來於顔少别故曰顔予沒而聖人之學不傳


子貢問政章


[005-64a]
陳㡬亭曰由也果於天下事無一不喜其大君
子則以為未盡於修己問政則以為未盡於先勞賜也
達於天下事無一不思其究竟故問士則必窮其次問
政則必窮所去尋常視之似子貢之志卑矣然實不卑
此條可補入此章集註程子後


見音現


韓昌黎曰凡為文辭宜略識字若作時文者何須識字
但取熱閙以恱觀者之目斯足矣如見而民莫不敬集
註見音現見顯也露也與相見之見音義都别金正希
[005-64b]
此題文云天下時入而見天子焉天子時出而見天下
焉竟認作相見字解可乎憶初晤陸元輔翼王語及其
師黄陶庵曲肱而枕之文余曰凡字有體有用如枕上
聲體也實也去聲用也虛也此題集註云枕去聲奈何
通篇俱作實物解翼王曰題雖去聲之枕而文以上聲
之枕伴説似亦無礙余曰只緣承題至曲肱以為之枕
㸃題稱此而為枕則枕必以曲肱矣知其通篇俱錯認
[005-65a]
此字耳或曰樂正子入見祇載見瞽瞍吾見亦罕矣俱
當如字而音現不敢見於諸侯繆公亟見於子思俱當
音現而如字陽貨欲見孔子而惡無禮集註欲見孔子
欲召孔子來見己也故音現妙己奈何止註孟子而不
註論語且孺悲欲見孔子可如字陽貨欲見孔子不可
如字以下有孔子不見故是朱子於見字識猶不真例
不畫一又何譏乎金黄


臯陶為士


按有虞氏刑官曰士故舜典汝作士吕刑士制百姓於
[005-65b]
刑之中夏曰大理周曰大司寇若士師特司寇之屬下
大夫耳猶鄉士遂士縣士為士師之屬在周禮掌士之
八成凡四方之有治於士者造焉則周之士師容或可
稱為士而有虞氏之士斷不可稱為士師奈何桃應問
曰章文盡稱士為士師或曰漢景帝中二年秋七月更
郡守為太守而史記於景帝前上溯至戰國輙名太守
是亦以後之制加前之人也想以官名二字為壯聽明
[005-66a]
之作時文者與此復何異


臧武仲以防節


黄蘊生以防求為後於魯一節文起講云昔魯之臣有
得罪以死而仍為之立後者叔牙是也有得罪以奔而
亦為之立後者臧紇是也是兩者皆成於季氏而武仲
之事則尤有可論焉可謂能自斷案然按公孫敖以淫
奔而魯人立文伯文伯者名穀敖之長子也猶可解曰
此成於襄仲也若叔孫僑如出奔齊召叔孫豹於齊而
立之非季文子乎臧昭伯從公伐季氏不克而出奔乃
[005-66b]
立臧會非季平子乎祇緣起講尺幅狹不容如春秋之
屬辭比事歴歴陳之故僅取上二事黄蘊生郊社之禮
二句文中比云郊之禮有二正月行之為祈穀十一月
行之為報本按仲夏之月大雩帝非又一祈乎季秋之
月大饗帝非又一報乎不皆於郊行之乎參以陳用之
言古嵗祭天者四詩序曰春夏祈穀於上帝又曰豐年
秋冬報則春祈穀左氏所謂啓蟄而郊是夏祈穀所謂
[005-67a]
龍見而雩是秋報月令所謂季秋大饗帝是冬報周禮
所謂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是凡此正祭也二為藴生
之所及二為余之所補對云社之禮亦有二后土之祭
在北郊社稷之祭在國中按王為羣姓立社曰大社王
自為立社曰王社王社所在先儒或謂在大社之西或
謂在籍田參以陳用之言王與諸侯之社皆三其二社
所以盡祈報之誠其勝國之社所以示鑒戒之理是社
亦有四二為藴生所遺想當日藴生博雅寧不記憶及
此祇緣中比尺幅有限故只得各以二事立義其體使
[005-67b]
之然也善乎魏氷叔有言八股之法病在於排比有定
式夫題之義理有博衍數十端然後足以盡者有舉其
一端扼要而無遺者今必勒為排比則是多端者不可
盡而得其一說而畢者必將强為一說以對之其對之
又必摹其出比之語斤斤然櫛句比字而不敢或亂以
之而譯聖經賢傳其陋可知故愚嘗發憤歎息時文之
法不變而謂其不枉人之材壊人之學者吾不信也
[005-68a]


生之者衆二句


初交何屺瞻年甫二十四嵗日與之上下論議一日偶
及時文曰吾欲將有明三百年名家制義凡看題錯用
事誤者盡標出為一帙盖此乃代聖賢語氣豈有聖賢
口中而使别字用譌事者乎因歴數之得數十百條屺
瞻擊節曰如此而後見時文之難如此而後見時文之
尊今忽忽十有八年遺忘殆盡不意屺瞻歸而抄撰制
義悉彷彿鄙意而實為余識解所不逮者喜而亟録於
此李光元生之者衆二句文前半幅云王者非能生之
[005-68b]
也天下皆生之者也不衆則其源隘矣故有九職之任
焉徒以耕天下猶有不耕之民非衆也必三農而下所
以各自為職者孰非開不竭之源各以職天下猶有失
職之民非衆也必臣妾而外所以相與執事者孰非攻
自然之利後半幅云内官自九御而下則異數也此其
食而不制甚於冗員吾不以寵故加比儗之號而内食
者寡矣外官自九品而外則倖位也此其食而無功甚
[005-69a]
於墨吏吾不以恩故拜權宜之爵而外食者寡矣屺瞻
評上句據天官之九職下句據冬官之九室其文既煩
簡不同難於屬對此故化去兩扇舊局艾千子盡直三
農而下臣妾而外内官九御外官九品諸句批曰生之
食之其人甚多獨舉此則隘矣噫九職自三農而下凡
園圃虞衡藪牧百工商賈嬪婦臣妾及無常職之閒民
皆在矣故曰以任萬民猶可謂之隘耶大司徒頒職事
十有二於邦國都鄙先鄭解則加九職者三事後鄭解
則加四事然學藝世事服事非生財之人不知千子所
[005-69b]
謂甚多者又何人耶國語内官不過九御外官不過九
品韋弘嗣注周禮内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
朝焉此引匠人營國文也先鄭解九室如今朝堂諸曹
治事處六卿三孤為九卿則舉九品而三百六十屬統
是正集註所謂朝無倖位者矣况又兼婦官言之并詳
集註所略豈其隘也千子習見同時不學之徒用經往
往舛錯而已實亦未嘗窮經遂并集矢於前輩學有根
[005-70a]
柢之文多見其不知量耳且歸太僕一節文中亦有自
三農生九穀以迄閒民轉移執事之語千子獨不敢批
為隘豈非惟憑耳鑒以名之輕重為文之是非者乎


陳其宗器


又鍾惺陳其宗器文中四比云或式貢以資用物有手
澤之存焉或幣餘以供玩好有耳目之寄焉彼所為列
之東序西序東房西房者豈徒為不失舊物想其仰觀
俯視之際其器猶在其人已非有所恫然深悲者而以
此思哀哀可知矣有共典謨而傳者天苞地符之所出
[005-70b]
焉有同度數而列者帶礪山川之所鎮焉彼所為出之
外府内府典玉典瑞者豈以為玩物䘮志想其卜世卜
年之乆其人己往其器猶新有所穆然深思者而以此
思守守可知己當其時繁弱以賜同姓楛矢以賜異姓
桓圭琮圭以禮天地百靈而天球弘璧之屬獨不在分
物薦幣之數者曰是官府之守器也與犧牲黍稷嵗享
烝嘗者也當是時琬玉以象德大璋以聘女執冒執籩
[005-71a]
以視朝廵守而大貝赤刀之類獨不列於服物采章之
内者曰是天府之守藏也與朱絃玉戚世供清廟者也
掉尾云不然不腆先君之敝器玉人尚璽之屬也守府
之為多將焉用陳薦以彰賄哉屺瞻評其用經亦所謂
天吳紫鳳顛倒裋褐者耳今試摘其數句論之周禮大
府凡式貢之餘財以供玩好之用謂先給上文九式及
弔用與充府庫所餘者乃以其財共玩好今節去餘財
又不曰玩好而曰用物則九式弔用孰非用物而謂皆
手澤之存乎幣餘之賦以待賜予此以九賦給九式之
[005-71b]
一事賜予即好用之式盖燕好所賜予臣下者乃因好
用好字譌為玩好乎大宗伯王執鎮圭鄭氏註鎮安也
以四鎮之山為瑑飾盖象職方之山鎮以為飾安得譌
為山川之所鎮又以帶礪二字妄加塗澤乎天府掌祖
廟之守藏凡國之玉鎮大寶器藏焉若有大祭大䘮則
出而陳之至内府主良貨賄外府主泉布典瑞猶漢之
符璽郎所掌玉器玉瑞與天府之玉鎮其用各異於宗
[005-72a]
器何涉又天官有玉府冬官有玉人典玉則一部周禮
無此官安得杜撰也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兩圭有
邸以祀地旅四望今錯記大宗伯蒼璧禮天黄琮禮地
之文而譌為桓圭琮圭不知桓圭乃公所執也穀圭七
寸天子以聘女琬圭九寸而繅以象德今改圭為玉又
誤因下文諸侯聘女之文譌榖圭為大璋可乎天子廵
狩有事山川大者用大璋以灌中者用中璋小者用邊
璋以代圭瓚也今三璋獨截用邊璋且因執冒而例曰
執邊言執則昧灌之義舉邊則失璋之名可乎玉人攻
[005-72b]
玉者耳周官有掌節無尚璽尚寶司明之官也典玉尚
璽其鍾氏增定周官耶且皆非守藏之人而云守府之
為多何也鍾氏更有薦其時食文其援據尤多譌以此
篇獨為人所拾誦故不可以不辨按仍有漏者朱絃出
樂記此處當用朱干


如會同


有持辛未房書宗廟之事如會同四句文見示者稱為
[005-73a]
汪鈍翁弟子鈍翁評玩一如字宗廟會同分對不得向
來習解俱未了此惟此文中段云至於時聘以結同盟
之好殷頫以除邦國之慝皆廟見而廟受之如會如同
孰非有事於宗廟者哉如字方醒余曰陳用之禮書明
明言朝覲宗遇之禮行於廟朝會同之禮行於國外凡
時見殷見皆王為壇合諸侯而命事或政於宗廟無涉
即諸侯相見於郤地曰會郤地閒隙之地也如定公十
年夏公會齊侯於夾谷何從有宗廟來且時聘以結諸
侯之好二語乃大行人之職文不切會同切會同則上
[005-73b]
文時會以發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是大抵時
文講典制何啻捕風說夢只惜其師多一番附會耳


寛則得衆四句


天下有明知其不然而&KR2914心眯目以從者時文是也前
己卯南闈寛則得衆四句墨莫髙於第十二名顧震
分兩截做上截做寛信敏公下截做得衆民任有功與
說各以舜禹湯武事實配之既典切亦古亦新又得結
[005-74a]
語之體余亦曾誦習來心竊謂此章具載堯舜咨命之
言湯武誓師之意文當首做堯然後及舜以下奈堯無
如許事實舍之而做禹是乃牽題以就我圖觀者熱閙
而不顧理路之背馳也悲夫
 四書釋地又續卷下
[005-7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