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63 四書釋地-清-閻若璩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四書釋地續
            太原閻若璩撰
河注海


禹於帝堯八十載癸亥告成功河自右碣石入于海碣
石山名在今永平府昌黎縣後一千六百七十六年為
周定王五年己未周譜曰河徙水經注曰河徙故瀆竝
不言所在惟漢地理志魏郡鄴縣下注云故大河在東
北入海此河入海之一變也鄴縣城在今彰德府臨漳
[002-1b]
縣西逮漢武帝元封二年壬申既塞宣房後宣帝地節
元年壬子前此四十一年間河復北決於館陶分為屯
氏河東北至章武入海章武城在今河間府鹽山縣西
北此河入海又一變也宋史河渠志神宗熈寧十年丁
巳七月乙丒河大決於澶州曹村澶淵北流㫁絶河道
南徙東匯于梁山張澤濼分為二派一合南清河入于
淮一合北清河入于海北清河濟水故道南清河即今
[002-2a]
泗水淮安府清河縣之清口是此又一變矣洪武二十
四年辛未河全入於淮而故道遂淤雖永樂九年辛卯
復疏入故道而正綂十三年戊辰終合并于淮為河入
海之又一變於是天壤間所謂四瀆者僅有二瀆耳殆
氣運使然恐亦非人力之所能為矣顧祖禹景范曰大抵河決而北則掩
漳衞決而東則侵清濟決而南則凌淮泗昔人謂河不兩行某謂自漢以來河殆未嘗獨行矣


淮注江


淮水入江自孟子一時誤記朱子所謂不必曲為解説
最是然鄭夾漈已曲為之説曰按左傳哀九年吳城䢴
[002-2b]
溝通江淮自是江淮始相通孟子蓋據哀公後吳王夫
差所掘之道以為禹迹而忘却禹貢不知亦非然也杜
註明謂於䢴江築城穿溝東北通射陽湖西北至末口
入淮乃引江達淮與孟子排淮入江者不合直至隋文
帝開皇七年丁未開山陽瀆煬帝大業元年乙丒開䢴
溝皆自山陽至揚子入江水流與前相反蓋至是孟子
之言始驗余嘗謂孟子説錯了淮入江後九百餘嵗隋
[002-3a]
果引淮南入江若孟子預為之兆者亦屬異事憶顧景
范説禹貢九水黒弱二水自荒裔之川渭水止在雍洛
水止在豫濟水則滅沒難明當在闕疑之列迄今其條
貫猶存而經緯可見者惟江淮河漢四水而已矣余戲
語景范孟子當日言水由地中行不證以四瀆而曰江
淮河漢者是得母亦預為今日之水之地也耶景范不
覺笑


九河


九河之名見爾雅曰簡曰絜集註偶譌作潔書蔡傳遂
[002-3b]
認為簡潔河殊可笑甚且信程大昌程大昌信王横一
家之言未詳考驗者謂九河包淪於海不知今濟南河
間府界禹迹固可尋也嘗正其譌惟取孔穎達書疏元
于欽齊乗二條補于九河既道下兹復載于此書疏曰
漢書溝洫志成帝時河隄都尉許商上書言古記九河
之名有徒駭胡蘇鬲津今見在成平東光鬲縣界中自
鬲津以北至徒駭其間相去二百餘里是知九河所在
[002-4a]
徒駭最北鬲津最南蓋徒駭是河之本道東出分為八
枝也許商上言三河下言三縣則徒駭在成平胡蘇在
東光鬲津在鬲縣其餘不復知也爾雅九河之次從北
而南既知三河之處則其餘六者太史馬頰覆釡在東
光之北成平之南簡絜鉤盤在東光之南鬲縣之北也
其河填塞時有故道齊乗曰漢世去古未遠河隄都尉
許商言九河故道謂徒駭在成平胡蘇在東光鬲津在
鬲縣曰太史曰馬頰曰覆釡在東光之北成平之南曰
簡曰絜曰鉤盤在東光之南鬲縣之北斯言簡而近實
[002-4b]
後世圖志雖詳反見淆亂某嘗徃來燕齊西道河間東
履清滄熟訪九河故道蓋昔北流衡漳注之河既東徙
漳自入海安知北流之漳非古徒駭河歟踰漳而南清
滄二州之間有古河隄岸數重地皆沮洳沙鹵太史等
河當在其地滄州之南有大連澱西踰東光東至海此
非胡蘇河歟澱南至西無棣縣百餘里間有曰大河曰
沙河皆瀕古隄縣北地名八㑹口縣城南枕無棣溝兹
[002-5a]
非簡絜等河歟東無棣縣北有陷河闊數里西通德棣
東至海兹非所謂鉤盤河歟濵州北有士傷河西踰德
棣東至海兹非鬲津河歟士傷河最南比他河差狹是
為鬲津無疑也蔡氏集傳乃曰自漢以來講求九河皆
無依據祖王横之言引碣石為證謂九河已淪於海某
案禹貢文北過洚水至於大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
河入於海大陸在邢趙深三州之地爾雅之廣河澤也
去海岸已數百里又東至海中始敘九河則大陸與九
河相離千里如是之遠而絶無表志不合禹貢之文其
[002-5b]
不可信一也王横謂海溢出浸數百里而青兖營平郡
邑不聞有漂沒之處而獨浸九河其不可信二也今平
原迤北清滄之間雖為樹藝城邑相望而地形河勢高
隱曲折往往可尋但禹初為九厥後或三或五遷變多
寡不同必欲按名而索故致後儒紛紛之論不得不辨
少時疑潘季馴司空言河不兩行自古記之出何古後
讀宋史河渠志載蘇轍疏黄河之性急則通流緩則淤
[002-6a]
澱既無東西皆急之勢安有兩河竝行之理乃知出此
河不兩行真千古名言而禹却疏之為九或曰禹第穿
成九道聽河自行其一耳此妄談豈有禹輕百姓力一
至此者惟禹貢合註頗得其解夏氏引桓譚新論曰河
水濁一石水六斗泥而民競引河溉田令河不通利至
三月桃花水至則決以其噎不泄也可禁民勿復引河
夫引河且不可況分為九乎然則禹之導為九河也何
居葢河不可分謂其上流耳若入海之處泄之愈速則
河愈通利又何害哉今九河之下即為逆河殆謂自此
[002-6b]
而下即海潮逆入矣蓋名雖為河其實即海也海水内
吞九河外灌不惟藉水力以刷沙而海之潮汐亦藉河
力以敵之禹之以水治水所為不可及也又曰要以入
海之所固宜分疏之使速泄下流速泄則上流不壅河
之利也若未及于海則流分力弱無以刷沙適壅之矣
故曰河不兩行兩行且不可況九河歟
顧景范嘗告余夫黄河自塞外而來盤曲萬山之中滙
[002-7a]
合百川之水自鞏洛以東已出險就平大伾以北地勢
益復廣衍大陸則又鍾水之區也乗建瓴之勢注沮洳
之鄉奔騰横溢必不能免禹因而疏之順其性之所便
從其地之所近而九河以名此在洚洞之時最為當機
而扼要禹平成之烈亦莫著于此也自禹治河之後河
遂得其所歸計初時汎濫乍平九河自必勢均力敵既
而横流益殺更復冬春消減九河之或盈或涸或通或
湮亦理所必有歴時既久後人但見安瀾之效而忘其
弭患之功遂置九河于度外而任其升沈壅遏逾遠淫
[002-7b]
潦乗之河于是起而發大難之端矣凡九河之壞也非
一朝一夕之故則九河之興也抑豈僅一手一足之烈
哉故曰神禹也




或謂漢賈讓言大禹治水辟伊闕與鑿龍門析厎柱破
碣石同而伊闕之山禹貢不見余曰伊洛瀍澗既入于
河伊水能順流非辟闕之功而何此禹貢之簡處或又
[002-8a]
謂禹廝二渠以引其河於禹貢亦不見余曰其一出貝
邱即河之經流其一漯川漯即兖州之貢道也或又謂
禹之行河水本隨西山下東北去又河西薄太山東薄
金隄則金隄者乃禹作不謂禹復爾爾余曰九澤既陂
陂亦隄也方當泛濫時鯀務多為隄防以堙之水性逆
故其患不息禹導水由地中行向鯀所為隄防以障水
者皆可用之以輔水事固有因敗以為功者存乎其人
之善用耳故曰禹能修鯀之功惟汝水絶跡于禹貢而
孟子言決汝得母近鑿空余曰觀爾雅從釋地已下至
[002-8b]
九河皆禹所制名中有曰水自汝出為濆又曰汝有濆
此豈禹一無所事于汝而被以是名與又豈汝自天然
入于淮而無須禹力與故決汝二字正可補經文之不
僃善乎太史公言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説
洵有味哉第難得會心人于千載之下耳


有庳


有庳之在今永州府零陵縣已成千古定所而集註云
[002-9a]
未知是否此最朱子妙處蓋一以經文為案也經文欲
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不及待一年之貢期五年之
朝期以伸吾親愛情豈有兄居蒲坂弟居零陵陸阻太
行水絶洞庭較諸驩兠放處尤遠千里之理且果零陵
之是國也比嵗一至則往返幾將萬里其勞已甚數嵗
而數至勢必日奔走於道路風霜之中而不少寧息親
愛弟者固如是乎蓋有庳之封必近在帝都而今不可
考爾或曰然則今零陵曷為傳有是名也按括地志云
鼻亭神在營道縣北六十里故老傳言舜葬九疑象來
[002-9b]
至此後人立祠名為鼻亭神此為得之宋類苑云道永
二州之間有地名鼻亭窮崖絶徼非人跡可歴舜封象
於有庳蓋此地蓋疑辭亦與集註或曰同


歴山河濱雷澤


舜耕于歴山歴山所在多有吾終以宋河東縣今蒲州
者為是陶于河濱陶之所在何必定陶且定陶以邱名
吾故以括地志陶城在河東縣北三十里為是漁于雷
[002-10a]
澤雷澤與禹貢合自宋雷澤縣在今濮州之東南是獨
怪書蔡傳於鳥䑕同穴曾不信而引山海經澤中有雷
神龍身人頭鼓其腹則雷因名夏澤曰雷夏以實之豈
非語怪之尤者然直至明萬厯間李之藻言澤底有巉
石深壑冬至前水吸而入如巨雷鳴故名雷澤其怪始


汶水泰山


汶水在齊之南魯之北二國之境以汶分諸汶水惟此
為最大泰山之陽則魯其陰則齊二國之境以岱分東
[002-10b]
方之山惟岱為宗長此註汶水本邢疏得之前註泰山
不本詩孔疏失其半




葉楚縣名故城距今南陽府葉縣治二十里中有沈諸
梁祠有方城山屈完曰楚國方城以為城即此越王無
彊曰夏路以左劉氏注楚適諸夏路出方城人向北行
以西為左故云夏路以左括地志楚嘗争霸中國連山
[002-11a]
累石於此以為固號曰方城一謂之長城蓋春秋時楚
第一重地也宜以沈諸梁填撫焉


川上


子在川上相傳即泗水發源處今之泉林寺在泗水縣
東五十里陪尾山下四源竝發寺之左右大泉十數泓
渟澄澈互相灌輸會而成溪是為泗水茂樹深樾蔽虧
曦景余曾徃遊惟有詠郭景純詩林無静樹川無停流
覺神超形越猶未足以況爾時矣
[002-11b]
青兖冀屬紂


天下歸文王者六州荆梁雍豫徐揚惟青兖冀尚屬紂
此本邢昺疏余謂奄東方之國助紂為虐者奄在曲阜
正徐州之域虞芮質厥成以所爭田為閒原今在平陽
府平陸縣西五十里正冀州之域只此分屬已不甚確
要須大概言之耳所以鄭氏詩譜曰紂命文王典治南
國江漢汝旁之諸侯於時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故雍梁荆豫徐揚之人咸被其德而從之活潑潑地矣
[002-12a]


河圖


鳳鳥河圖皆為帝王盛世之應故禮以天之膏露地之
醴泉山之器車與馬圖竝言書與兑之戈和之弓垂之
竹矢一時而竝陳原不必定伏羲時出袛縁集註如是加
以世多歐公之徒不信祥異一似夫子思此不再見之
物也者不知河圖黄帝時亦出堯舜禹時疉出成王周
公時又出載諸史志即下至晚宋朱子表章四書有龍
駒生於九峰山下龍首馬身狀若負河圖者父老來致
賀於元晦以為與麟至同符誰謂天人相與之際不有
[002-12b]
冥通者耶


蠻貊


孔賈二疏每云對文則别散文則通最為讀書之妙解
如集註蠻南蠻貊北狄此對文則别者也如武王之子
封於韓韓侯城在涿郡方城縣今順天府固安縣追貊北方二
國名賜之使為之伯詩詠之曰因是百蠻燕王對張儀
曰寡人蠻夷僻處秦舞陽燕國人荆軻謂北蕃蠻夷之
[002-13a]
鄙人是北亦可曰蠻此散文則通者也


柳下


卞今泗水縣莊子為邑大夫子路即其治民武城今費
縣子游為之宰曾晳父子澹臺滅明皆其治民展禽為
魯公族居應于曲阜而食邑則在柳下柳下今不可的
知所在以顔斶言秦攻齊令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歩
而樵採者死不赦證之古人多葬於食邑壟所在即邑
所在則柳下者自當在齊之南魯之北二國壤接處方
昔為魯地後為齊有也可以想見予獨怪集註于論語
[002-13b]
柳下既曰食邑矣于孟子柳下忽用莊子註居柳下而
施德惠之文曰居柳下雖居含有食義而食邑不可徒
言居意者展禽亦如李伯陽生而指李樹因以為姓又
如晉五先生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者耶




孔子時衛都濮陽為今大名府開州生平凢五至衛焉
第一去魯司宼輒適衛第二將適陳過匡過蒲皆不出
[002-14a]
衛境内而反衛第三過曹而宋而鄭而陳仍適衛第四
將西見趙簡子未渡河而反衛第五如陳而蔡而葉復
如蔡而楚仍反乎衛儀邑城在今開封府蘭陽縣西北
二十里乃衛西南境距其國五百餘里不知孔子先至
國而後儀邑或由儀邑而國都皆不可知要為第一次
適衛時事則無疑何則封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喪
失位去國也天將以夫子為木鐸使周流四方以行其
教天生夫子豈為一魯國已乎其語與情踪正合
[002-14b]
在陳


孔子在陳凡二次一居于魯定公十五年丙午哀公元
年丁未二年戊申一居于哀公二年戊申三年己酉四
年庚戌史記世家並載有歸與之辭一同孟子一同論
語或疑孔子以司寇去魯不可以無故而復國何屢發
是歎耶余曰三年己酉載者得之魯使使召冉求求將
行孔子曰魯人召求非小用之將大用之也是日孔子
曰歸乎歸乎吾黨之小子狂簡云云蓋興起於魯之召
[002-15a]
求之歸于情事為得惜乎猶錯簡複出於二年戊申云


在齊


孔子在齊止一次以昭公二十五年甲申魯亂遂適齊
至丙戌復反魯則以景公有吾老不能用之言但考爾
時為景公之三十三年距其薨於辛亥尚前二十五年
奈何輙自謂老蓋景公母叔孫宣伯之女宣伯在齊為
成十六年丙戌齊靈公納其女嬖生景公以景公生於
成十七八年計即位改元已二十七八嵗加以三十三
年遂歎老嗟衰時蓋六十嵗當補集註一句曰景公自
[002-15b]
言吾先時蓋年近六十云


適楚


集註孔子時將適楚故接輿歌而過其車前此不過以
發端楚字遂作是解不知楚狂二字連讀乃楚國之狂
者也顧麟士曰接輿必是不知姓名因其迎車而歌而
彊名之以紀其人如荷蕢之類非真其人字接輿郉昺
疏云爾殊附會余謂孔安國註已如是又莊子人間世
[002-16a]
篇如是豈惟邢昺按史記世家之文孔子在楚國都中
事也時都鄀括地志楚昭王故城在襄州樂鄉縣東北三十三里今襄陽府果感是歌反
乎衞下章集註自楚反蔡問津長沮意若以事續于上
章者不知亦非然世家文乃葉字葉雖楚邑距蔡密邇
故孔子哀公六年壬子嵗蔡而葉葉而蔡久之方至楚
國都聖人過化之跡歴歴可稽而忍付諸若滅若沒不
一為之用心耶


荆蠻吳


集註仲雍與泰伯同竄荆蠻又云仲雍居吳不逹者遂
[002-16b]
以吳與荆蠻為二地實則一地寰宇記今常州無鍚縣
東南四十里有吳太伯城高忠憲所謂梅里平墟為泰
伯端委之地是也下逮吳王僚二十三君並都此惟闔
閭元年始築吳郡城徙都之今蘇州城通典吳之都其
南百四十里與越分境余謂此必指檇李賈逵曰檇李
越地班固曰故就李鄉吳越戰地今嘉興府西南有檇
李城越王句踐既棲會稽後越語紀其地曰北至於禦
[002-17a]
兒此又指石門縣之語溪殆詩所謂今也日蹙國百里


許昌靳裁之


或問胡氏曰許昌靳裁之言士之品有三論甚偉然不
識靳裁之何如人余曰宋史無列傳僅附見胡安國傳
安國入太學以潁川靳裁之為師裁之與論經史大義
深奇重之許昌宋潁昌府治長社縣今許州是胡氏名
寅安國子著論語詳説者裁之言純出晁氏客語但晁不為論語作
[002-17b]
居南宫


南容孔子弟子居南宮已將後南宮适南宫二字併註
出古者命士以上父子皆異宫故儀禮言有東宫有西
宫有南宫有北宫世之氏某宫者應各以所居之宫應
劭或氏于居正謂此考周書文王時南宫括成王時南
宫毛逸周書武王時南宫忽南宫百達左傳敬王時南
宫極南宫嚚先此宋有南宫長萬南宫牛古今人表有
南宫邊博古圖有南宫中紛紛氏南宫者不獨一仲孫
[002-18a]
氏之子巳也


牛山


牛山齊之東南山也本趙氏亦是岐在複壁中所註方
向少錯無論今目驗在臨淄縣南一十里亦在唐臨菑
縣南二十一里括地志所謂管仲冡與桓公冡連在牛
山上是酈道元注牛山一名南郊山天齊淵出焉齊以
此得名梁劉昭不知引何人孟子注云南小山曰牛山
晉左思齊都賦云牛嶺鎮其南列子齊景公游於牛山
北臨其國城而流涕夫臨曰北正以山實在其南若孟
[002-18b]
子疏託名孫奭者乃云葢以理推之亦自可見為齊之
山此則不滿一笑者矣


北海東海


齊世家太公望吕尚者東海上人註未悉後漢琅邪國
海曲縣劉昭引博物記注云太公吕望所出今有東吕
鄉又釣于棘津其浦今存又於清河國廣川縣棘津城
辯其當在琅邪海曲此城殊非余謂海曲故城通典稱
[002-19a]
在莒縣東則當日太公辟紂居東海之濱即是其家漢
崔瑗晉盧無忌立齊太公碑以為汲縣人者誤伯夷孤
竹國之世子也前漢遼西郡令支縣有孤竹城括地志
孤竹古城在盧龍縣南十二里余謂今永平府治河入
海從右碣石正古之北海在今昌黎縣西北亦是當日
辟紂處去其國都不遠通志以居北海為濰縣者亦誤


去邠遷岐


馬氏序封建考曰古者之國至多後之國日寡國多則
土宜促國少則地宜曠而彜考其故則不然試以殷周
[002-19b]
上世言之殷契至湯凡八遷周棄至文王亦屢遷史以
為自邰而豳自豳而岐自岐而豐夫湯七十里之國也
文王百里國也然以其所遷之地計蓋有出於七十里
百里之外者矣又如泰伯之為吳箕子之為朝鮮其初
不過自屏於荒裔之地後遂因以有國傳世竊意古之
諸侯者雖曰受封天子然亦由其行義德化足以孚信
於一方人心貪然歸焉故其子孫因之遂君其地或有
[002-20a]
災否則轉徙他之而人心歸久不能釋去隨其所居皆
成都邑蓋古之帝王未嘗以天下為己私而古之諸侯
亦未嘗視封内為己物上下之際均一至公非如後代
分彊畫土爭城爭地必若是其截然也此一段議論致


咸邱


古人以所居之地得姓氏不必定常於其地如咸邱魯
地而蒙則齊人是咸邱二字見爾雅左高曰咸邱見春
秋桓公七年焚咸邱杜註咸邱魯地高平國鉅野縣南
[002-20b]
有咸亭咸邱複氏自以此余最賞趙氏註此章於東字
妙有體㑹曰東野東鄙田野之人所言耳咸邱䝉齊人
也故聞齊野人之言書曰平秩東作謂治農事也不然
何不云齊之西或北野人乎至今濟南府齊東縣則置
於元憲宗三年以鎮而名于孟子無渉


南河之南


古帝王之都皆在冀州堯治平陽舜治蒲阪禹治安邑
[002-21a]
安邑在今夏縣西北十五里三都相去各二百餘里在
大河之北其河之南則豫州地非帝畿矣舜避堯之子
於此得母亦如左氏所云越竟乃免乎禹避於陽城益
避於箕山之陰皆此意


葵邱


春秋有二葵邱一齊地近在臨淄縣西連稱管至父所
戍者一宋地司馬彪云陳留郡外黄縣東有葵邱聚齊
桓公會此城中遠在齊之西南故宰孔稱齊侯西為此
會也是又曰東略之不知西則否矣後果七年會于淮
[002-21b]
謀鄫且東略也是宰孔之言驗然先未幾獻公卒晉亂
齊侯以諸侯之師伐之及高梁而還髙梁晉地又在葵
丘西北幾十里是宰孔之言亦不驗


梁山


雍州有二梁山一在今韓城郃陽兩縣境書治梁及岐
詩奕奕梁山春秋梁山崩爾雅梁山晉望也皆是於孟
子之梁山無渉孟子梁山則在今乾州西北五里其山
[002-22a]
横而長自邠抵岐二百五十餘里山適界乎一百三十
里之間太王當日必踰此山然後可遠狄患營都邑改
國曰周古諸侯國名雖曰受之天子傳之祖宗而隨在
易名初不以為嫌如唐叔虞一傳而子燮改國為晉魏
侯罃國于梁曰梁韓哀侯國于鄭曰鄭無後代所為同
家異國之説後秦始皇幸梁山宫從山上見丞相車騎
甚衆弗善亦此梁山也


石邱


集註止云石邱地名趙氏註宋牼宋人叅以荀子非十
[002-22b]
二子篇宋鈃註鈃與牼同宋人與孟子尹文子彭蒙慎
到同時正合孫奭疏遂云石邱宋國地也蓋宋牼者宋
人將欲徃楚而孟子游宋適相值於石邱之地又漢蓺
文志尹文子一篇注云説齊宣王劉向曰與宋鈃俱游
稷下宋子十八篇注云孫卿道宋子荀子宋子有見於
少無見於多註宋子名鈃與孟子同時即見漢蓺文志
者余因悟齊宣王喜文學游説之士自如騶衍淳于髠
[002-23a]
田駢接予慎到環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
夫不治而議論是以齊稷下學士復盛孟子固嘗與宋
牼有雅故於齊别去久之忽邂逅先生請其
所之殆非未同而言者比也獨怪所引莊子書有宋鈃
者禁攻寢兵救世之戰本接以此周行天下一句為集
註删存上説下教語不若删上説下教接以雖天下不
取强聒而不舍為尤合云


之楚過宋


余向主孟子游宋當在慎靚王三年癸卯後宋稱王故
[002-23b]
也是時楚地久廣至泗上泗上十二諸侯者宋魯滕薛
邾莒在淮泗之上國滕南與楚鄰苟有事于楚一舉足
則已入其境何必迂而西南行三百五十餘里過宋都
乎過宋都者以孟子在焉徃也如是反也如是不憚假
道於宋之勞其賢可知顧麟士謂非世子迂道來見此
不通地理之説也宋元諸儒註四書肯詳及地理者僅
見金仁山一人仁山長于其學故元史載其一事襄樊
[002-24a]
之師日急宋坐視弗救履祥因進牽制擣虚之䇿請以
重兵由海道直趨燕薊則襄樊之圍將不攻而自解旦
僃敘海舶所經凡州郡縣邑下至巨洋别隖難易遠近
歴歴可據以行宋終莫能用及後朱瑄張清獻海運之
利而所由海道視履祥先所上書咫尺無異者然後人
服其精確嗟呼古大儒之有用如此


齊滕之路


金仁山曰滕姬姓國今徐州北一百九十里所屬之滕
縣有古滕城余考自臨淄抵滕不滿五百里路不為遠
[002-24b]
而一徃一還將千里路亦不為近朝暮接焉未一及使
事故丒以為疑唐宋璟風度凝遠人莫涯其量開元初
自廣州召入朝帝遣内侍楊思朂驛迓之未嘗交一言
思朂自以將軍貴幸訴之帝帝獨嗟重嗟乎如明皇者
豈不賢于宣王遠與朱子疑孟子去齊由王驩積憾故


得之平陸


平陸為今汶上縣去齊都臨淄凡六百里而儲子既相
[002-25a]
必朝夕左右為王辦政事非奉王命似亦未易出郊外
何以孟子望其身親至六百里外之下邑方為禮稱其
幣今解不出既思范睢列傳云秦相穰侯東行縣邑車
騎至湖關湖今閿鄉縣去秦都咸陽亦幾六百里是當
日國相皆得周行其境之内非令所禁也故曰儲子得
之平陸




孟子致為臣而歸歸於鄒也中間經過地名休者少憩
焉與丒論在齊事故曰居休故休城在今兖州府滕縣
[002-25b]
北一十五里距孟子家約百里路史國名紀休在潁川或云介休介在膠西並


入國問禁


禮入國而問禁集註此一句引少錯蓋原文入竟而問
禁竟者界首也如齊魯分界處在汶水或泰山皆是入
國而問俗國者都城之内也與孟子問國之大禁國字
殊不同孟子乃指齊言問齊之所大禁者何事耳
[002-26a]


遊於囿


孔子與衛靈公遊於囿公仰視蜚鴈而後去之史記世
家止云明日與孔子語見蜚鴈仰視之色不在孔子孔
子遂行家語並同無遊於囿三字説不知何所自來或曰朱
子博極羣書安知不别有據余曰朱子所讀之書今代
現存無亡逸者不比唐代人惟左傳衛獻公戒孫文子
寗惠子食日旰不召而射鴻於囿二子從之不釋皮冠
而與之言意朱子偶忘遂撮合二事以為注
[002-26b]
湍磯


湍説文云疾瀨也瀨水流沙上也即許氏作淮南註亦
云湍水行疾也質以墜形訓湍水人輕遲水人重之文
益覺波流瀠洄之貎為未安然實出於趙註蓋從來訓
義有反覆用之者如以臭為香亂為治擾為安苦為快
則湍為縈水何妨兩義並存獨磯水激石也余按説文
云大石激水也廣韻云大石激水蓋其字從石非從水
即正韻亦引孟子是不可磯也石激水曰磯解者不駮
[002-27a]
朱子倒易其文乃曲為説曰水激石猶言水激於石也
何如仍古訓之為安嘗聞顧仲恭道宋儒解經字義不
本爾雅説文好以意為之如哂大笑也即禮記笑不至
矧何曾有微笑解余謂説文止作弞解云笑不壞顔曰
弞故朱子渾用其意曰微笑也此最集註妙處豈容議
獨不競不絿絿急也出毛傳杜註左亦然而以為緩余
按説文云急也廣韻云急引即他字書亦云通作逑逑
急廹也此則義竟違反不能為詩集傳曲䕶矣
[002-27b]
郊關


杜子春曰五十里為近郊百里為遠郊白虎通近郊五
十里遠郊百里則孟子郊關之郊自屬遠郊何者苟近
郊豈能容方四十里之囿乎所以集註亦不加遠字但
云國外百里為郊已明趙氏註却説得遼濶云齊四境
之郊皆有關果爾齊地方二千里以二千里之地為䧟
阱者四十里民亦不以病集註惟郊外有關外字當作
上古天子九門此為第八層門又外此則第九層曰關
[002-28a]




邑有先君之廟曰都出莊二十八年築郿傳是春秋五
十凡之一凡以説春秋則可引以註孟子少違講義皆
能辯之余直取毛萇詩傳下邑曰都欲以易此句蓋都
與邑雖有大小君所居民所聚有宗廟及無之别其實
古多通稱如商邑翼翼四方之極既伐于崇作邑于豐
此都稱邑之明徵也君何不歸十五都孟子曰
王之為都者此邑稱都之明徵也
[002-28b]


有采地


問大夫之富曰有宰有宰則有采地矣是再命之大夫
皆然何況大國之孤四命卿三命者其有采地不待言
何以集註百乘之家有采地者也若獨以采地震而歸
之雖本鄭註未允余欲易之曰百乘之家采地之至大
者也且出漢刑法志一同百里提封萬井定出賦六千
四百并戎馬四百匹兵車百乘此卿大夫采地之大者
[002-29a]
也是謂百乘之家或曰集註可若是其擅易與余曰鄭
康成註三禮故嘗駮易經文傳文


三危羽山


羽山見禹貢班固志載東海郡祝其縣司馬彪志亦然
今贛榆縣西北八十里唐崔國輔詩羽山一㸃青海岸
雜光碎是三危山亦見禹貢班志失載司馬志未補此
大闕亦直至隋地理志敦煌郡敦煌縣有三危山括地
志三危山在沙州敦煌縣東南三十里舜殛鯀於此以
變東夷即禹貢之東漸于海遷三苖於此以變西戎即
[002-29b]
禹貢之西被于流沙矣豈直刑加其身蔽厥辜已乎


天覆地載


余嘗謂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東西皆繫地名而朔南
暨南北却闕欲以舜本紀北發息慎南撫交阯二地補
註之以合於史遷書缺有間其軼見於他説之義息慎
即肅慎為周北土詹桓伯與燕連言蓋在今燕之東北
境三千二百四十二里在舜時則為營州交阯秦象郡
[002-30a]
地漢武分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今安南國在舜時則
為揚州當時舜肇十有二州其域如此或曰子於上古
帝世幅員若此其侈言之何與余曰後代儒生止緣見
君務勤遠畧開地斥境快其心志以為聖人必
不爾不知聖人乃自然德化所感人盡來王非有心者
觀顓頊本紀動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
嚳本紀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以至中庸天之
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皆無遠而不暨此
豈後世德不及遠乃紀於近者所可髣髴其萬一與
[002-30b]




康誥大學引者四孟子引者二皆未及康字何義孔安
國書傳雖晚出却以康誥之康為圻内國名遠勝鄭康
成作諡號解者嘗證以二事一定四年命以康誥而封
於殷虚當既有誥文輒有篇名豈待身後之諡取以冠
其篇乎一史記衛世家康叔卒子康伯代立父諡康子
亦諡康將兩代同一易名之典乎故世本宋忠注曰封
[002-31a]
從畿内之康徙封衛衛即殷墟畿内之康不知所在也
初以為良然後讀括地志云故康城在許州陽翟縣西
北三十五里陽翟今禹州正周畿内地因再四慨歎前
世之事無不可考者特學者觀書少而未見耳王銍之
言殆謂是與


微仲


微畿内國名孔安國傳亦云嘗思微子既國于此其長
子應曰微伯蚤卒有子名腯次子曰微仲名衍即後國
於宋者以周禮適子死立適孫次子不得干焉微子則
[002-31b]
從其故殷之禮舍己之長子之子腯而立己次子衍故
微仲實微子之第二子非其弟也此與子服伯子引以
況公儀仲子者脗合其證一班固古今人表於微子下
注曰紂兄宋微中下注曰啟子其證二啟既殷帝乙之
元子衍果屬次子王畿千里豈少閒土斷無兄弟並封
於一國之理其證三則知微仲也者子襲父氏上有伯
兄字降而次氏者胙之土而命之氏字者五十以伯仲
[002-32a]
之字也不意包爾庚時文亦云微仲者微子之次子也
無國邑而稱微從父爵也厥後襲封宋公終身止稱微
仲忠孝之義也又云啓為長兄分稱元子仲為支庶屬
則王孫不覺擊節如得一真珠船矣


虞仲


堯峰文鈔曰周有兩虞仲一為太伯弟仲雍吾吳人見
左傳一為仲雍曾孫周章弟虞仲見史記當為河東大
陽人論語之所稱逸民者果仲雍乎抑周章弟乎自漢
孔安國至魏王肅何晏諸家俱不注虞仲何人近世始
[002-32b]
以仲雍實之此可疑者也太伯仲雍之逃周猶夷齊之
以孤竹讓也孔子亦嘗推太伯至德矣及其詮次逸民
則登夷齊兄弟於首而太伯獨不得援引此例與仲雍
並列其義安在以時代考之仲雍前夷齊且百年論語序
事之體亦不當先夷齊而後仲雍此又可疑者也仲雍
雖翦髪文身以順荆蠻之俗固儼然繼世有土之君矣
孔子逸之可也從而民之可乎春秋杞成公用夷禮則
[002-33a]
降其伯爵書子楚人猾夏當伐蔡之始則黜其國號書
荆皆示貶也然則孔子之民仲雍者律之以春秋之法
豈其為貶辭與此又可疑者也余謂可疑良是但漢地
理志班固已以論語虞仲當仲雍先於集註矣汪氏未
考及此


鄹人之子


鄹魯邑名今則在鄒縣界鄹人之子乃孔子少賤時之
稱集註此蓋孔子始仕之時入而助祭也最當始仕即
指孔子年二十為委吏二十一為乗田吏言方與少賤
[002-33b]
稱相關合或曰二者何等卑職敢駿奔走於廟中余曰
觀祭綂煇者甲吏之賤者也胞者肉吏之賤者也翟者
樂吏之賤者也閽者守門之賤者也皆以有事於宗廟
尸以其餘畀之則委吏若周禮之委人共祭祀之薪蒸
木材乘田吏周禮之牛人羊人牛人凡祭祀共其牛牲
之互與其盆簝以待事羊人凡祭祀飾羔祭祀割羊牲
登其首者也非無與於廟事其應在羣有司之列可知
[002-34a]
獨當祭君在前卿大夫侍從雝雝肅肅安得容一
少且賤者呶然致辭説哉故顧瑞屏以為子入廟當是
隔日宿齊始可每事問者是不然作平日徃觀如荀子
所載孔子觀於魯桓公廟有敧器問守廟者曰此為何
器之類則非執事有恪時縱來不知禮之誚亦不必毅
然立辨曰是禮也以明其敬謹之意此則吳愈亦韓語
余云爾因并識之


去魯


去魯曰遲遲吾行也正道路低徊欲絶語何故前此助
[002-34b]
祭反舍未及脱所著之冕輒行以適他國不幾悻悻乎
與接淅曷異乎且如集註云云仍是為肉為無禮何以
見知與不知俱不足以知孔子乎蓋孔子為魯司宼既
不用其道宜去一燔俎又不至宜去二其去之之故天
下自知之但孔子不欲其失純在君相己亦帶有罪焉
其所為有罪即在不税冕而行一句上蓋冕原祭服禮
大夫冕而祭於公是今也戴於道路間尚非罪乎故當
[002-35a]
時不知者以孔子為為肉縱在知者亦以孔子為為無
禮乃孔子之意則欲以己不税冕之罪行不欲為苟去
苟去猶言徒去空空而去無己一㸃不是處是為徒去
樂毅報燕王尚云忠臣去國不潔其名況孔子乎又禮
大夫士去國不説人以無罪註己雖遭放逐不自以無
罪解説於人過則稱己也史記世家孔子遂行宿乎屯
而師已送曰夫子則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云云
觀此似孔子當日自認一罪名而行趙註燔肉不至吾黨從祭之禮不備
有微罪乎乃聖人之妙㫖師己則送而觧之孔子有不欲直荅者故
[002-35b]
但曰吾歌可夫千載而下猶可以情測云


主司城貞子


主司城貞子為陳侯周臣或曰哀七年曹亦有司城安
知此司城非即陳之官名而必以宋諱故歸於宋余曰
此最先儒苦心釋經處蓋史記孔子世家於適衛事初
書曰主於子路妻兄顏濁鄒家再書曰主蘧伯玉家三
書曰入主蘧伯玉家正以顔蘧皆衛之士大夫故書法
[002-36a]
直截如此若果司城貞子本為陳官孟子則當書曰是
時孔子當阨主陳司城貞子與上文於衞主顔讎由同
一書法矣何必先繫其官及諡然後歸於為陳之臣乎
正以本為宋卿由宋而流於陳今為陳臣方得為孔子
之居停主人所以書法繁重委折而下如是讀者須以
意㑹也邵文莊寳曰臣云者志其非癰疽侍人之倫也
或謂臣乃孔子為之孔子去魯後他國未嘗臣而獨臣
陳乎哉他日孟子論行可際可公養三仕亦無及陳者
則臣仍司城貞子也且惟官非陳官方明以臣為陳臣
[002-36b]
集註孔子為魯司寇以齊間之遂行適衛月餘去衛適
宋月餘字面凡兩見史記總非由衞而宋時日朱子錯
引來竊以孔子世家是太史公親見古文家語古文家
語出其家子孫之手故能年經月緯由少而壯由壯而
老而卒歴歴如此縱小有抵梧已經駮異而大綱具是
不應可一切抹去而以意論之
列國官名變至春秋已極亦互相襲如楚有芋尹陳亦
[002-37a]
有芋尹宋有禇師鄭亦有褚師衛亦有褚師何妨宋有
司城曹亦有司城但不可謂貞子司城為陳官者以孟
子書法故也不曰陳湣公而曰陳侯周亦合於禮記諸侯失地名之義


西子子都


西子美婦人未詳何所惟劉昭注有之會稽郡餘暨縣
引越絶曰西施之所出餘暨今蕭山縣唐孝明天寳元
年更名者子都古之美人也亦未詳為男或女杜氏註
左有之於隱十一年傳云子都鄭大夫公孫閼故鄭風
當昭公時遂以為國中羙男之通稱曰不見子都
[002-37b]


舅犯


晉獻公娶二女於戎大戎狐姬生重耳杜註大戎唐叔
子孫别在戎狄者晉語云狐氏出自唐叔狐姫伯行之
子也實生重耳又云父事狐偃狐偃其舅也當春秋時
吾府交城縣為狄地距吾家西寨村所謂鼻祖汾隅者
僅九十里按舅犯實生於其地余向乆游寓其父子兄
弟合為祠廟祭賽最盛非同他志乘之傅會者
[002-38a]


費惠公


齊乘云費城在費縣西北二十里魯季氏邑王伯厚謂
費惠公孟子既稱為小君加以楚世家有鄒費郯
邳意戰國時魯季氏以邑為國而僭稱公與同時金仁
山註孟子與之不謀而合亦以為季孫氏僭引曾子書
有君費子之稱余更博考之呂氏春秋言以滕費則
勞以鄒魯則逸劉向説苑言魯人攻鄪曾子辭於鄪君
鄪君曰寡人之於先生也魯世家言悼公時三桓勝魯
如小侯卑於三桓之家六國表並同則為季氏之彊僭
[002-38b]
以私邑為國號殆無復疑憶少讀黄藴生天下有道禮
樂征伐全章文末云諸侯乘已盡之氣陪臣無先澤之
貽其勢不折而入於大夫不止夫既折而入於大夫又
豈五世所能限耶意君失其權天道亦有時而不應甚
可懼也兹因有感季氏事歎息以為莫可易焉集註費邑之君
邑字譌


君之弟


[002-39a]
楚簡王十四年越滅郯後八十四年楚滅越郯實為楚
所有乃項襄王十八年有鄒費郯邳四國則郯係重封
者薛任姓雖未知為誰所滅而齊湣王三年以封田嬰
故紀年稱薛子嬰來朝其子文戰國䇿史記並稱薛公
後中立為諸侯無所屬非薛滅之後復有薛乎又中山
本鮮虞國一滅于魏文侯十七年癸酉再滅于趙惠文
王三年乙丒相距百一十三年中雖末詳知何年復國
及何以復國要中山之後有中山載世家列傳者斑斑
也安知曹滅於宋在春秋哀八年下到孟子居鄒時已
[002-39b]
一百七十餘年不更有國於曹者交為其介弟觀其言
願因君假館舍備門徒儼然滕更挾貴之風孟子則
麾而去之故趙岐以為君之弟朱子從之非無謂也
此辯王伯厚曹亡久矣之説


白圭周人


史記貨殖傳白圭周人也當魏文侯時李克當作悝務盡
地力而白圭樂觀時變云云蓋天下言治生者祖白圭
[002-40a]
此一白圭也圭其名孟子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又
曰丹之治水也愈於禹此一白圭也其名丹圭則字爾
先後殊不同時自趙氏傅會為一人而集註林氏益以
能薄飲食忍嗜欲居積致富欲以其術施之國且為岐
設十層歩障矣余嘗斷之曰此兩人也韓非書白圭相
魏鄒陽書白圭戰亡六城為魏取中山又白圭顯於中
山中山人惡之魏文侯文侯投以夜光之壁魏拔中山
在文侯十七年癸酉下逮孟子乙酉至梁凡七十三年
為國之將相者尚能存於爾時乎縱存於爾時尚能為
[002-40b]
國築隄防治水害乎苟皆能之孟子與之晤對其爵之
尊壽之高當何如隆禮而但日子之吾子之云乎我故
斷其為兩人也或曰魏文侯世多壽樂記載子夏與文
侯荅問為文侯二十五年事時子夏年一百八嵗文侯
最為好古漢孝文得其樂人竇公獻其書乃周官之大
司樂章也竇公年當二百五六十安知白圭不類是余
笑而不敢應云
[002-41a]


公孫衍張儀


公孫衍張儀皆魏人自出史記本傳蓋衍陰晉人陰晉
今之華陰縣也秦本君六年己丒魏納陰晉我
更名曰寧秦漢地理志故陰晉秦惠文王五年戊子更
名寧秦雖紀年小異要當公孫衍生長時尚屬魏故為
魏陰晉人至儀則魏之攴庶見呂氏春秋者魏人又奚
疑故太史公曰三晉多權變之士


市井


後漢劉寵列傳拜㑹稽太守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
[002-41b]
市井者父老自稱山谷鄙生未嘗識郡朝郡朝太守之
㕔事也此可證市井貼在國都言注引風俗通義以井
為井田則在野矣非市交易之處井共汲之所張守節曰古人
未有市及井若朝聚井汲水便將貨物於井邊貨賣故言市井


市朝


市朝二字見論語者乃殺人陳尸之所左傳殺三郤皆
尸諸朝董安于縊而死趙孟尸諸市是也見孟子者僅
[002-42a]
得一市字蓋古者撻人各有其所容有于市于市則辱
之極矣是以斷斷無撻之于朝者苟撻人于朝則隋文
帝之於殿廷打人高熲柳彧諫以為殿廷非決罰之地
唐御史坐法詔決杖朝堂張廷珪執奏以為寧殺毋辱
曾謂古者而有是事乎君傳馮驩先言朝趨市者
又言日暮之後過市朝者以市之行列有如朝位故曰
市朝孟子解正合此或曰市朝乃連類而及之文若躬
稼本稷而亦稱禹三過不入本禹而亦稱稷以紂為兄
之子本指王子比干而亦及微子啟善哭其夫而變國
[002-42b]
俗本指杞梁之妻而亦及華周之妻皆因其一而并言
其一古文體則有然者


曲防


曲防公羊傳作障谷穀梁傳作壅泉皆不若孟子二字
為致確漢賈讓奏言蓋隄防之作近起戰國雍防百川
各以自利齊與趙魏以河為竟趙魏瀕山齊地卑下作
隄去河二十五里河水東抵齊隄則西泛趙魏趙魏亦
[002-43a]
為隄去河二十五里則是河水西抵趙魏隄亦東泛齊
矣夫曰近起戰國豈非葵丘既㑹申明天子之禁諸侯
猶有所憚而不敢為降至七雄地大勢專人人得自為
鯀而不難以鄰國為壑也乎所以詩序於檜之卒篇曰
思周道也傷天下之無王也于曹之卒篇曰思治也傷
天下之無伯也諒哉


專封國邑


郝京山解無曲防三句以周禮大宗伯以凶禮哀邦國
之憂分配之日以喪禮哀死亡即有封必告也封必告
[002-43b]
死葬相助也又曰封與窆同窆悲驗切塟下棺也禮記
縣棺而封是凡諸侯告薨則同盟皆弔五月而塟則同
盟皆會此獨言塟者葬則有賵有賻有贈有禭春秋天
王塟且不會如武氏子來求賻之類友邦可知矣無不
告者告則會也集註謂封建國邑必告天子非也封建
大事豈贅之未簡無不者甚多之辭春秋二百四十二
年間未聞有封國者命與恤災同其為死塟甚明也余
[002-44a]
謂左傳諸侯城楚邱而封衞焉國語翟人攻郉桓公築
夷儀以封之何嘗無封國來第少耳無不者甚多之辭
妙蓋三者皆屬交鄰國之事無尊王在内解自勝


於陵


顧野王輿地志齊城有長白山陳仲子夫妻所隱處鄜
注魚子溝水南出長白山東抑泉口山即陳仲子夫妻
之所隱志長白山者節去下山字若以抑泉口即其家
於陵非也唐張説石泉驛詩目下自注於陵仲子宅漢
於陵故城章懷太子賢曰在今淄州長山縣南與通典
[002-44b]
合張説詩云長白臨江上於陵入濟東我行弔遺跡感
歎石泉空石泉非孟子所謂井者耶江繡江發源長白
山南今章邱縣淯河是計於陵仲子家離其母所居幾
二百里矣


麥邱


麥邱邑人祝齊桓公曰使主君無得罪於羣臣百姓蓋
子得罪于父可以因姑姊叔父而解之父能赦之臣得
[002-45a]
罪於君可以因便辟左右而君能赦之昔桀得罪
於湯紂得罪於君之得罪於臣者也莫為謝
至今得罪公曰善出劉向新序意或以為寓言及讀酈
注汶水條云萊蕪谷出谷有平邱面山傍水土人悉以
種麥云此邱不宜殖稷黍而宜麥齊人相承以殖之故
謂麥邱乃知真有其地則亦真有其人矣而酈氏却辨
麥邱愚公谷在齊不在魯蓋誌者之謬耳余謂劉向首
言桓公田至於麥邱今萊蕪縣正齊魯二國之境彼桓
氏好獵雙甄所指不避陵壑況桓公霸主越境而田其
[002-45b]
孰禦之逕此者乃必于此辨泥矣


互鄉


云互鄉所在者頗多獨王伯厚引王無咎云亳州鹿邑
縣外有互鄉城邑人相傳謂童子見孔子即其處前代
因立互鄉縣其城猶存余謂州縣建置事關朝廷名雖或
革跡猶可尋因檢新舊唐書杜氏通典隋地理志鹿邑
名縣始隋開皇十八年此後未見有析置互鄉事雖伯
[002-46a]
厚語恐未足慿


子華使齊


向嘗以子華使齊原思為宰並為魯司宼時事為聖人
之用財既考赤少孔子四十二嵗當為司宼時赤甫八
嵗應是自衛反魯後赤年將三十求仕李孫久已富而
粟多耳獨怪孟子引林氏曰公西華受五秉之粟是傷
亷也為冤却公西蓋求與粟在赤之適齊之後觀聖人
語可見受之者乃其母也當以其母為傷亷然則公西
華竟無過乎因憶朱子論尹和靖一事尹和靖日㸔金
[002-46b]
光明經或問之對曰母命不敢違朱子曰如此便是平
日闕却諭父母於道一段工夫所以致此以此而責赤
赤將何辭


魯為宗國


漢梅福有言諸侯奪宗如淳曰奪宗始君尊為諸
侯則奪其舊為宗子之事也蓋大小宗法大夫士有之
諸侯則絶然亦間有見於諸侯者如魯與邢凡蔣茅胙
[002-47a]
祭同出於周公故稱六國為同宗襄十二年凡諸侯之
喪同宗臨於祖廟是管蔡郕霍衞毛聃郜雍曹滕畢原
酆郇與魯同出於文王皆稱魯為宗國滕父兄百官所
謂吾宗君是集註以為魯祖周公為長兄弟宗
之余笑獨不記周公弟也之文耶又不記周公太姒之
第七子為武王母弟第五人耶祝佗不嘗言先王尚德
不尚年耶趙氏註則云魯周公之後滕叔繡之後敬聖
人故宗魯者也真得其㫖矣
[002-47b]
為魯司宼


孔子為魯司宼司宼魯官名在司徒司馬司空三桓世
為之三卿之下侯國本無大稱史記世家作大司宼非
也然司寇魯有以初命之大夫為者孔子是韓詩外傳
猶載孔子為魯司宼命辭曰宋公之子弗甫何孫魯孔
某命爾為司宼無大字有以再命之卿為之者臧孫紇
是襄二十一年季孫謂武仲曰子為司宼及後二年出
奔邾也書於經以為卿故若孔子雖與聞國政實止大
[002-48a]
夫而非卿故經沒而不見不然齊人來歸鄆讙龜陰田
聖人未嘗以己功而諱之豈有孔某出奔載諸䇿書修
春秋時竟削之哉蓋原非魯卿孔子生平官爵宜昭掲
萬世余故質言之如此


適周


孔子世家載適周問禮於老子在昭公之二十年而孔
子年三十莊子云孔子年五十一南見老聃是為定公
九年水經注云孔子年十七適周是為昭公七年索隱
謂孟僖子卒南宫敬叔始事孔子實敬叔言於君而
[002-48b]
得適周則又為昭公之二十四年是四説者宜何從余
曰其昭公二十四年乎蓋曾子問孔子曰昔者吾從老
聃助塟於巷黨及堩日有食之惟昭公二十有四年夏
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法推是年癸未嵗中積六十五萬六千七百○九日○七刻五
月定朔三十一日三十七刻乙未日已時合朔交泛二十六日三十八刻恰入食限見春秋此即
孔子從老聃問禮時也他若昭二十年定九年皆不日
食昭七年雖日食亦恰入食限而敬叔尚未從孔子游
[002-49a]
何由適周蓋余既通厯法而後為是定論云


廬於墓上


惟子貢廬於墓上索隱曰家語無上字且禮云適墓不
登壟豈合廬於冡上乎蓋上者亦邊側之義余謂總不
若孟子築室於場佳築室處在今孔墓之右十數歩户
東向反云者子貢送諸弟子各歸去已獨還次於墓所
或曰反復也而諸儒亦講禮鄉飲大射於孔子家家誤寫作冡此家字與贊曰以時習禮其家合


登太山


亡友趙石寅誦其亡友滿之章㢲元一絶句云天下不
[002-49b]
曾小仲尼眼界虚請君亦復去登泰山何如余為神徃
者久之石寅㢲元俱萊州掖縣人


觀海


韓昌黎潮州詩云有海無天地酈注膠水條云北眺巨
海杳冥無極天際雨分白黑方别竊以詩文道海者至
上數語恐無復人有措手處




[002-50a]
四瀆水之易變者莫若河變而至于絶者莫若濟余嘗
討論濟瀆積至五載始評以二言曰新莽後枯而復通
唐高宗前通而復枯咸出天數夫豈人謀蓋後漢郡國
志曰濟水王莽時大旱遂枯絶者此初絶也酈志濟水
條曰其後水流逕通津渠勢改故杜釋春秋郭註山經
並云今濟水至博昌入海者此復通也章懷太子賢循
吏傳註曰濟水王莽末旱因枯涸但入河内而已似素
不知有中間復通之事者此終絶也
[002-50b]


吾家自高高祖由晉之汾水遷楚之淮水所以二水之
源及流皆曾窮歴之因怪蔡氏書傳於導淮自桐柏引
水經云淮水出南陽平氏縣胎簪山禹只自桐柏導之
按胎簪山在今桐柏縣西北三十里去縣東一里之桐
柏山三十里餘耳禹當日豈惜此三十里之勞乎又導
渭自鳥䑕同穴引酈道元云渭水出南谷山在鳥鼠山
西北禹只自鳥䑕同穴導之按南谷山在今渭源縣西
[002-51a]
二十五里鳥鼠同穴山則在縣西二十里剛少五里禹
豈惜此五里之勞也者道破真堪噴飯此非酈注本文
蔡增出耳余嘗譬蔡氏宛如今童子作小題時文翻剔
字眼以為新曾何當於經學或曰畢竟作何解曰禹主
名山川正初治洪水多大概統名其山後代方漸於一
山之間别標名目如桐柏之有胎簪鳥䑕同穴之有南
谷禹之時豈有是哉止統為一山爾惟導河積石導洛
熊耳皆非其源可如蔡氏解
[002-51b]
邑姜


邑姜為十亂之一齊太公望女唐叔虞母即叔虞之封
唐也亦發夢于其母故今晉水源有女郎祠實邑姜之
廟去吾家西寨村一十八里毎遊而忘歸誠如北齊王
晞之所賦者旁方為唐叔虞廟南向此子為母屈者也
母封曰聖母子封曰汾東王祀典之譌翻自明洪武四
年詔革天下神祗封號止稱以山水本名於是聖母廟
改而為晉源神祠矣當時祠官不學如此余從草間搜
[002-52a]
出宋政和五年殘碑乃姜仲謙謝雨文首云致祭於顯
靈昭應聖母汾東王之祠中云惟聖母之發祥兮肇晉
室而開基王有文之在手兮其神靈之可知喜得一典
證屬有司當上聞於朝以釐正之此鄉邦故蹟或曰既
釐正矣則當别建晉源神祠余曰然豈惟晉源此間有
臺駘廟當補入實沈以祀參神不然是只有地理而無
天文或笑余為多事强知星宿


邱隅


邱隅詩集傳云隅角也與上文邱阿作曲下文邱側作
[002-52b]
旁者一例正合集註忽云邱隅岑蔚之處説文解邱為
土之高岑為山小而高高同也而土與山殊不倫況蔚
乃草木盛貎與隅益無交渉者乎推其故出鄭康成大
學註就而觀之知其所止知鳥擇岑蔚安閒而止處之
耳語原寛緩不切切貼邱隅孔潁達疏方云鳥止在於
岑蔚邱隅之處又云鳥之知在岑蔚安閒之處朱子遂
認作正解入集註幾郢書燕説矣大抵漢代相傳訓詁
[002-53a]
之學至宋而亡唐人名物制度之學亦至宋而亡要其
理明義精則逈出前代數倍上矣余毎論此不勝三歎


置郵


顔師古漢書注云傳若今之驛古者以車謂之傳車其
後單置馬謂之驛騎余因悟集註置驛也驛字上闕若
今之三字然總不若用字書曰馬逓曰置歩逓曰郵馬
逓指駕車之馬非徒馬也又郵馹也尤非師古黄霸列
傳郵亭注云行書舍傳送文書所止處如今之驛館矣
[002-53b]
字書馹字下曰驛傳遞馬余謂或可當置字註耳


吳越


集註吳蠻夷之國也越蠻夷國名一指景公羞與為昏
言一指非類而妄殺人言訓詁非漫下者


黄泉


黄泉濁水也不如杜氏左傳註云地中之泉故曰黄泉
因憶爾雅從下上出者濫泉從上溜下者沃泉從旁出
[002-54a]
者氿泉與地中之泉曰黄泉正一例竟作濁水解似與
泉源水也義少隔


丹朱


丹朱集註止云堯之子未詳漢律厯志引帝糸曰陶唐
氏讓天下於虞使子朱處于丹淵為諸侯丹淵雖有范
汪荆州記魏王泰括地志各言所在恐未足據信蓋世
遠也因思堯在位七十載放齊曰胤子朱啓明夫止曰
朱未有國也及後三載薦舜於天朱始出封丹故有丹
朱之號其避堯之子則以朱奔父喪在平陽耳丹朱貍
[002-54b]
姓在周為傅氏見國語


三苗


三苗國名以杜元凱長於地學猶闕其所在惟張守節
據吳起言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洞庭湖名在岳州
巴陵縣西南一里南與青草湖連彭蠡湖名在江州潯
陽縣東南五十二里以天子在北故洞庭在西為左彭
蠡在東為右今江州鄂州岳州三苖之地也杜氏通典
[002-55a]
則以潭州岳州衡州皆古三苗國地


岐周


岐周岐山下周之舊邑近畎夷本趙註孫氏無疏史漢
匈奴傳並言周西伯昌伐畎夷氏師古注畎夷即畎戎
也又云昆夷字或作混又作緄昆緄畎聲相近耳亦云
犬戎自隴以西有之乃知畎夷即文王之所事者采薇
序文王時西有昆夷之患是也


海隅


驅飛亷於海隅而戮之説者謂史稱蜚亷善走當武王
[002-55b]
誅紂并殺惡來飛亷獨以急足漏網竄伏海隅以為周
無如我何豈知聖人除惡務盡于窮無復之之地仍執
而戮之以彰天討此亦是隨文詮解而皇甫謐云河東
彘縣今霍州十五里有飛亷冡民常祠之酈道元云霍太
山上有飛亷墓皆與秦紀文合蓋殺者一處葬者又一
處其詳不可得聞矣


東蒙


[002-56a]
東蒙山名即書之蒙羽其藝詩之奄有龜蒙之蒙也自
元和志誤析為二謂在沂州費縣西北八十里者蒙山
在費縣西北七十五里者東蒙山相距僅五里覺論語
與書詩遂各有所屬界若鴻溝昔嵗過其下土人承譌
歴歴指㸃以示我余則舉漢地理志蒙陰縣注曰禹貢
蒙山在西南有祠顓臾國在蒙山下證其為一山而土
人仍不悟也


明堂趙註


明堂趙氏註謂泰山下明堂本周天子東廵狩朝諸侯
[002-56b]
之處也齊侵地而得有之集註以漢時遺址尚在易去
齊侵地而得有之以合封禪書郊祀志不知趙氏此句
特妙也蓋左傳隱八年鄭伯使宛來歸祊不祀泰山也
註云鄭桓公封鄭有助祭泰山湯沐邑在祊祊在琅邪
國費縣東南鄭以天子不能復廵狩故欲以祊易於魯
以從魯所宜計爾時距東遷五十六年泰山下湯沐邑
鄭尚能世守之則明堂仍為周天子所有齊焉敢侵不
[002-57a]
知幾何時而為齊得又至宣王時不復東廵狩者四百
四十年矣人咸遂謂齊毁明堂無王愈可知趙氏此一
句不可以觀世變哉衛康叔封亦於泰山下受相土之
東都為湯沐邑今其地闕


大宰或吳或宋


孔氏曰大宰官名或吳或宋未可知也按孔子嘗曰長
居宋應是年十九娶於宋之开官氏之女時後去曹適
宋遭桓司馬之厄微服而去安得有六卿之長向子貢以
問事故鄭康成註以為是吳大宰嚭蓋哀七年夏吳大
[002-57b]
宰嚭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貢辭十二年夏吳子使大宰
嚭請尋盟公使子貢對秋子服景伯謂子貢子盍見大
宰大宰嚭説又史記子貢嘗南適吳鄭故以大宰屬吳
余謂是固然矣獨忘却檀弓吳夫差侵陳陳大宰嚭使
於師孔疏謂此陳大宰嚭與吳大宰嚭名號同而人異
者是孔子先後兩居陳識防風氏之骨專車辯肅慎氏
之砮長尺與測桓僖之廟災當日所為多聞而震矜之
[002-58a]
者皆在陳事故陳大宰以為問屬吳似尤不若陳縱多
能不指上數事集註亦不當遺或陳二字可知也
 四書釋地續
[002-5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