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17 周禮註疏刪翼-明-王志長 (master)


[028-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禮註疏刪翼卷二十八
            明 王志長 撰
築氏為削長尺博寸合六而成規註今之書刀
 疏漢時蔡倫造紙蒙恬造筆古者未有紙筆以削刻
 字至漢雖有紙筆仍有書刀是古之遺法也反張為
 之○王氏曰削長一尺博一寸合六削而圍之其埶
 圜而成規所以制其體也
[028-1b]
欲新而無窮註謂其利也鄭司農云常如新無窮已
敝盡而無惡註鄭司農云謂鋒鍔俱盡不偏索也𤣥謂
刃也脊也其金如一雖至敝盡無瑕惡也
 王氏曰此皆材美工巧之效所謂魯之削不過也
冶氏為殺矢刃長寸圍寸鋌十之重三垸註殺矢與戈
戟異齊而同其工似補脱誤在此也殺矢田獵之矢鄭
司農云鋌箭足入槀中者也垸量名
戈廣二寸内倍之胡三之援四之註戈今句孑戟也或
[028-2a]
謂之雞鳴或謂之擁頸内謂胡以内接柲者也長四寸
胡六寸援八寸鄭司農云援直刃也胡其孑
 疏謂之雞鳴以其胡似雞鳴謂之擁頸以其胡曲故
 也○薛氏曰柲長六尺六寸合援之八寸内之四寸
 其長七尺八寸矣○仲輿郝氏曰胡鋒旁出而下曲
 者即鈎也援刃直向上者
已倨則不入巳句則不決長内則折前短内則不疾註
戈句兵也主於胡也胡之曲直鋒本必横而取圜於磬
[028-2b]
折已倨謂胡過於直可以刺而已以之鈎人則不入也
已句謂胡過於曲可以鈎人而已以之啄人則創不決
前謂援也長内謂胡以内過長則援短援短則曲於磬折
引之與胡並鈎故折前短内謂胡以内過短則援長援
長則倨於磬折引之不能速及故不疾
是故倨句外博註博廣也倨之外胡之裏也句之外胡
之表也廣其本以除四病而便用也
 王氏曰葢戈之制其廣二寸而胡之表裏則皆豐於
[028-3a]
 二寸以其所用以鈎者主於胡故也
重三鋝註鋝量名鍰也三鋝謂一斤四兩
戟廣寸有半寸内三之胡四之援五之倨句中矩與𤣥
重三鋝註戟今三鋒戟也内長四寸半胡長六寸援長
七寸半三鋝者胡直中矩言正方也鄭司農云刺謂援
也𤣥謂刺者著柲直前如鐏者也戟胡横貫之胡中矩
則援之外句磬折與
 王氏曰戟亦戈之類戈二刄戟三刄則其廣宜少殺
[028-3b]
 於戈然後便於用故戈廣二寸而戟廣寸半戟之長
 亦尺有二寸胡之長亦六寸特其胡内之接柲獨長
 於戈之内半寸而已故内三之則凡長四寸有半寸
 矣胡四之則長六寸援則中鋒之直刃五之則其長
 七寸有半寸與内之長亦其尺有二寸而已胡曲上
 向在兩旁横貫之也倨句中矩亦指其胡而言之其
 形磬折中矩之方○薛氏曰戟柲長一丈四尺八寸
 合援之七寸半内之四寸半共長一丈六尺車戟常
[028-4a]
 是也
桃氏為劍臘廣二寸有半寸註臘謂兩刃
 疏兩刄者兩面各有刃也○敬仲鄭氏曰劍所以禦
 暴除惡以桃氏為之桃能辟除不祥故也
兩從半之註鄭司農云謂劍脊兩面殺趨鍔
以其臘廣為之莖圍長倍之註鄭司農云莖謂劍夾人
所握鐔以上也𤣥謂莖在夾中者莖長五寸
中其莖設其後註鄭司農云中謂穿之也𤣥謂從中以
[028-4b]
卻稍大之也後大則手把易制
 疏先鄭云穿之謂穿劍夾内莖於中故云中其莖後
 鄭意設訓為大○俞氏曰中其莖則易把握設其後
 則張而易制○愚按後讀為有後之後正指莖下稍
 大易制處也不必訓設為大
參分其臘廣去一以為首廣而圍之註首圍其徑一寸
三分寸之二
 疏此劍把接刄處也○薛氏曰圜於上以接刃者為
[028-5a]
 首
身長五其莖長重九鋝謂之上制上士服之身長四其
莖長重七鋝謂之中制中士服之身長三其莖長重五
鋝謂之下制下士服之註上制長三尺重三斤十二兩
中制長二尺五寸重二斤十四兩三分兩之二下制長
二尺重二斤一兩三分兩之一此今之匕首也人各以
其形貌大小帶之此士謂國勇力之士能用五兵者也
樂記曰武王克商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説劍
[028-5b]
鳬氏為鍾兩欒謂之銑註銑鍾口兩角
 疏古應律之鍾狀如今之鈴不圜故有兩角也○敬
 仲鄭氏曰鳬之為物入水而不溺勝水而不淫先王
 作樂亦欲其無淫溺之害○薛氏曰鍾口兩角謂之
 欒鍾之所先故名銑
銑間謂之于于上謂之鼓鼓上謂之鉦鉦上謂之舞註
此四名者鍾體也鄭司農云于鍾脣之上袪也鼔所擊

[028-6a]
 薛氏曰氣之上達謂之于于言和也○俞氏曰鼓則
 于上所擊處故云鼔鉦在鼓上居鍾體之正鼓舞之
 正中者故云鉦舞則在鉦上聲之震動於此者故云
 舞○三山林氏曰舞者音之所發動者也又其樂莫
 不有節取舞蹈厲有節之義
舞上謂之甬甬上謂之衡註此二名者鍾柄也
 薛氏曰體所以出聲柄所以垂體用出舞上取其盡
 而有繼之義故云甬衡者平也衡居甬上又小於甬
[028-6b]
 林氏曰鍾所賴以為平者則聲平而不陂也
鍾縣謂之旋旋蟲謂之幹註旋屬鍾柄所以縣之也鄭
司農云旋蟲者旋以蟲為飾也𤣥謂今時旋有蹲熊盤
龍辟邪
 林氏曰旋言其文之回旋也幹者言其彊而能屬鍾
 也
鍾帶謂之篆篆間謂之枚枚謂之景註帶所以介其名
也介在于鼔鉦舞甬衡之間凡四鄭司農云枚鍾乳也
[028-7a]
𤣥謂今時鍾乳夾鼓與舞每處有九面三十六
 王氏曰鍾帶者其形條而細若帶焉以介鍾而正其
 名如篆籀之文而義隱於其中故又云篆凡數事以
 條數物以枚篆間有鍾乳以夾鼔與舞故又云枚○
 林氏曰枚言其數之可數也○仲輿郝氏曰大星曰
 景乳似大星故又謂之景
于上之攠謂之隧註攠所擊之處攠弊也隧在鼓中窪
而生光有似夫隧
[028-7b]
十分其銑去二以為鉦以其鉦為之銑間去二分以為
之鼓間以其鼓間為之舞脩去二分以為舞廣註此言
鉦之徑居銑徑之八而銑間與鉦之徑相應鼓間又居
銑徑之六與舞脩相應舞脩舞徑也舞上下促以横為
脩從為廣舞廣四分今亦去徑之二分以為之間則舞
間之方恒居銑之四也舞間方四則鼓間六亦其方也
鼓六鉦六舞四此鍾口寸者其長十六也鍾之大數以
律為度廣長與圜徑假設之耳凡言間者亦為從篆以
[028-8a]
介之
 疏此鍾從鼓鉦舞三處上下為十六口徑寸而言故
 鄭云此鍾口寸者其長十六也按國語云景王將鑄
 無射問律於伶州鳩對曰律所以立均出度古之神
 瞽考中聲而量之以制度度律均鍾韋昭云均平也
 度律吕之長短以平其鍾和其聲也據此義假令黄
 鍾之律長九寸以律計身倍半為鍾倍九寸為尺八
 寸又取半得四寸半通二尺二寸半以為鍾餘律亦
[028-8b]
 如是其以律為廣長與圜徑也此口徑寸上下十六
 者假設之取其鑄之形則各隨鍾之制為長短大小
 者此即度律均鍾也○王氏曰前言鍾之形體有異
 名此又言其大小長短之制○陳氏曰典同凡為樂
 器以十有二律為之數度若黄鍾之律九寸十六之
 而銑取其十以為度則銑當徑五寸有竒餘律各隨
 其數起之○王氏曰凡鍾之制皆下侈而上斂故鉦
 之徑得銑徑十分之八而銑間則與鉦同也鼓間又
[028-9a]
 去二分則居銑徑十分之六也舞脩舞之長也與鼔
 間等舞廣舞之徑也又去二分則居銑徑十分之四
 以此推之則銑間與鉦之徑相應鼓間與舞脩相應
 也然舞上下既促則當以横為脩從為廣則上不失
 於太斂下不失於太侈矣
以其鉦之長為之甬長註并衡數也
 疏經文不言衡長又以鉦長為甬長太長不類故知
 并衡數也
[028-9b]
以其甬長為之圍參分其圍去一以為衡圍註衡居甬
上又小
參分其甬長二在上一在下以設其旋註令衡居一分
則參分旋亦二在上一在下以旋當甬之中央是其正
 竇氏曰旋即鐶也形如璧羨所以屬柄
薄厚之所震動清濁之所由出侈弇之所由興有説註
説猶意也
 愚按説猶故也
[028-10a]
鍾已厚則石註太厚則聲不發
已薄則播註太薄則聲散
侈則柞註柞讀為咋咋然之咋聲太外也
弇則鬱註聲不舒揚
長甬則震註鍾掉則聲不正
是故大鍾十分其鼓間以其一為之厚小鍾十分其鉦
間以其一為之厚註言若此則不石不播也
 王氏曰葢鉦間鼔間各居其銑十分之六則取此以
[028-10b]
 為之厚自無已厚已薄之病
鍾大而短則其聲疾而短聞註淺則躁躁易竭也
鍾小而長則其聲舒而遠聞註深則安安難息
為遂六分其厚以其一為之深而圜之註厚鍾厚深謂
窪之也其窪圜故書圜或作圍杜子春云當為圜
 疏此隧謂所擊之處初鑄時即深而圜之以擬擊也
 ○仲輿郝氏曰隧燧通如鏡取火日中者鍾受擊處
 為圜形微起光明似鏡深高也猶覲禮為壇深四尺
[028-11a]
 之深鄭謂窪誤○陳氏曰國語周景王將鑄無射又
 為大林以覆之單穆公曰先王之制鍾也大不出鈞
 重不過石律度量衡於是乎生小大器用於是乎出
 伶州鳩曰細抑大陵不容於耳非和也聽深越逺非
 平也又曰律所以立均出度也古之神瞽考中聲而
 量之以制度律均鐘百官軌儀又左傳曰夫樂天子
 之職也音樂之輿也鍾音之器也天子省風以作樂
 小者不窕大者不槬故和聲入於耳而藏於心如是
[028-11b]
 則聲之或薄或厚或小或大或遠或近不可不察也
㮚氏為量改煎金錫則不耗註消湅之精不復減也𤣥
謂量當與鍾鼎同齊工異者大器
 疏器大雖同齊使别工為之故鳬氏之外復設㮚氏
不耗然後權之註權謂稱分之也雖異法用金必齊
 疏法謂模假令為兩鬴即為兩模是異法而器之用
 金多少必須齊均也
權之然後準之註𤣥謂準擊平正之又當齊大小
[028-12a]
準之然後量之註鑄之於法中也
 疏量謂既準訖量金汁以入模中鑄作之時也
量之以為鬴深尺内方尺而圜其外其實一鬴註以其
容為之名也四升曰豆四豆曰區四區曰鬴鬴六斗四
升也鬴十為鍾圜其外者謂之脣
其臋一寸其實一豆註故書臋作脣杜子春云當為臋
謂覆之其底深一寸也
其耳三寸其實一升註耳在旁可舉也
[028-12b]
 王氏曰㮚之為義縮而㮚者有堅㮚難渝之義先王
 之為量使四方觀之以為則萬世守之以為法以立
 天下之信而毋敢渝焉所以名工謂之㮚氏夫六分
 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鍾鼎之齊量之用金錫與鍾鼎
 同金錫之為物必煉之使精不復減耗然後可久焉
 故始於權之以眂其輕重之齊次於準之以眂其高
 下之平終於量之以眂其多寡之均然後以之為鬴
 焉晏子曰六十四升為鬴管子曰百升而成鬴以㮚
[028-13a]
 氏考之則鬴為百升而所為鬴則斛也夫五量之法
 其數本起於黄鍾之龠十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
 㪷十㪷為斛律歴制曰其法用銅方尺而圜外旁有
 庣焉其腹為斛其臋為㪷左耳為升右耳為合梓人
 曰爵一升而觚三升獻以爵而酬以觚一獻而三酬
 則一豆矣所謂豆則斗也然則深尺内方尺而圜其
 外其實一鬴則俯其上而為斛矣其臋一寸其實一
 豆則覆其下而為斗矣其耳三寸其實一升則言其
[028-13b]
 左耳矣至於右耳則其實一合而已内方而外圜則
 天地之象也其臋一寸其耳三寸則隂陽竒耦之義
 也○陳氏曰内方所以處數外圜所以利用臋卑而
 博故因其博者為豆耳高而小故因其小者為升古
 之制器尚象豈偶然哉
重一鈞其聲中黄鍾之宫註鈞三十斤聲中黄鍾應律
之首也
 沙隨程氏曰鬴銅重一鈞深尺内方尺其聲中黄鍾
[028-14a]
 之宫豈扣擊而得其聲否乎又漢斛重二鈞方尺以
 圜函方聲中黄鍾夫龠管小差已不得其調周鬴漢
 斛相去甚遠乃俱脗合黄鍾此愚所未解也有告迥
 者曰以聲定龠若鬴斛則離合其數與黄鍾之聲㑹
 耳非扣擊而得其聲也
槩而不税註鄭司農云令百姓得以量而不租税
 疏按鄭志趙商問㮚氏為量槩而不税廛人職有税
 何答曰官量不税此官量鎮在市司所以勘諸廛之
[028-14b]
 量器以取平故不税彼廛人所税在肆常用者也
 王氏曰其重一鈞則權衡之法寓焉其聲中黄鍾則
 律吕之法寓焉夫黄律為律之本而宫為五聲之綱
 量之所制其起本於黄鍾之龠其成也聲又復中於
 黄鍾之宫豈非以天下之法於此乎出而五則之法
 於此乎成歟非特此也宫於五行為土於五常為信
 則以量為法度之主且以立信於天下故也唯其立
 信於天下故與天下為公平而不敢私焉用槩所以
[028-15a]
 為平不税所以為公○陳氏曰槩平也謂斗槩以竹
 木為之五量資之以為平月令仲春正權槩管子曰
 釜鼓滿則人槩之○雜説黄鍾是一陽方生其時以
 冬至其數也以九其聲也以中量本屬數何與聲事
 唯其得器之精微天地隂陽之正氣黙與之合致天
 下皆於是取平但欲其平而已非有取之之意説者
 以不税為租税非也後世有陳氏者乃以公量收私
 量貸以竊民譽敢於變壞先王之制度悖天地隂陽
[028-15b]
 之正氣聖人所以深惡之
其銘曰時文思索允臻其極註銘刻之也時是也允信
也臻至也極中也言是文德之君思求可以為民立法
者而作此量信至於道之中
嘉量既成以觀四國註以觀示四方使放象之
永啟厥後兹器維則註又長啟道其子孫使法則此器
長用之
 敬仲鄭氏曰量之為物其麤則寓於規矩法度之末
[028-16a]
 而其妙極於天下之精微葢出於時文之思索而歸
 諸大公至正之道民所取中而芘者也雖童子適市
 莫之或欺矣出之以内宰掌之以司市一之以合方
 氏同之以行人凡以觀四國也舜之巡守所以同度
 量而孔子亦曰謹權量四方之政行焉五子之歌曰
 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關石和鈞
 王府則有所謂永啟厥後兹器維則是也
凡鑄金之狀金與錫黑濁之氣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氣
[028-16b]
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氣竭青氣次之然後可鑄也註消
鍊金錫精麤之候
 疏候其煙氣以知生熟之節○王氏曰凡用金為器
 者皆和之以錫其用金錫必鎔煉之使精然後以金
 汁入模而鑄焉方其改煎金錫有氣之可觀青陽也
 其氣純而不雜黄白隂也其氣雜而不純故始而鎔
 之則隂雜之氣多而為黑濁黑濁之氣既竭然後黄
 白之氣次之黄白之氣既竭然後青白次之青白之
[028-17a]
 氣既竭然後青氣獨見焉隂雜之氣消盡無餘所存
 者純陽不雜之氣而已則其煉之至精然後可用以
 鑄焉則其器用而無敝久而獨存可以垂無窮而施
 罔極矣
段氏闕/
函人為甲犀甲七屬兕甲六屬合甲五屬註屬讀如灌
注之注謂上旅下旅札續之數也革堅者札長鄭司農
云合甲削革裏肉但取其表合以為甲
[028-17b]
 王氏曰戎事以甲為主古之言兵者多先以甲胄自
 傅説戒高宗則曰惟甲胄起戎魯侯之誓則曰善敹
 乃甲胄然則甲以自衞其用革不可以不堅所以必
 擇犀兕之皮而為之○陳氏曰革堅者札長故其屬
 少次者札短故其屬多
犀甲壽百年兕甲壽二百年合甲壽三百年註革堅者
又支久
凡為甲必先為容然後制革註容服者之形容也制裁
[028-18a]
制札之廣袤
 王氏曰人身有大小長短之不齊過之則有餘不及
 則不足必其甲之足以容其身而後可惟其因人之
 身而為容然後以之制革則無贅虧之患故曰然後
 制革
權其上旅與其下旅而重若一註鄭司農曰上旅謂要
以上下旅謂要以下
 疏以札葉為旅者以札衆多故言旅旅即衆也上旅
[028-18b]
 謂衣也下旅謂裳也春秋傳曰棄其甲裳是也
以其長為之圍註圍謂札要廣厚
 疏此據一札之上先量上下之長乃以長中使圍之
 一札如此則長短廣狹相稱也○王氏曰權以知其
 輕重使上下等而若一則無偏重之患以其長為之
 圍從横欲周其身而已
凡甲鍛不摯則不堅已敝則橈註鄭司農云鍛鍛革也
鍛革太熟則革敝無彊曲橈也𤣥謂摯之言致
[028-19a]
 王氏曰凡甲必鍛革為之不熟則不堅太熟則耎而
 易曲
凡察革之道眂其鑽空欲其惌也註鄭司農云惌小孔

 疏革惡則孔大革善則孔小○俞氏曰鑽孔以受線
 欲其惌小而不寛緩○王氏曰孔小而無縫則革堅
 而難壞也
眂其裏欲其易也註無敗薉也
[028-19b]
 愚按易治也謂脩治精潔也
眂其朕欲其直註鄭司農云朕謂革制
 王氏曰革之制欲其直而無橈曲則其制美而無惡
 也○或曰朕縫也
櫜之欲其約也註鄭司農云謂卷置櫜中也春秋傳曰
櫜甲而見子南
舉而眂之欲其豐也註豐大也
 愚按櫜之而約謂其密緻而不麤坌也舉之而豐謂
[028-20a]
 其充麗而不削餒也
衣之欲其無齘也註鄭司農云齘謂如齒齘
 王氏曰衣之於身欲其回旋而無不齊○仲輿郝氏
 曰齘人齒參差貌無齘謂札葉附合不相支撐
眂其鑽空而惌則革堅也眂其裏而易則材更也眂其
朕而直則制善也櫜之而約則周也舉之而豐則明也
衣之無齘則變也註周密致也明有光耀鄭司農云更
善也變隨人身便利
[028-20b]
 疏歴序上文於此總結之也
鮑人之事註鮑故書或作鞄鄭司農云蒼頡篇有鞄&KR2073
 仲輿郝氏曰鞄以火揉革之名
望而眂之欲其荼白也註韋革遠眂之當如茅莠之色
近而握之欲其柔而滑也註謂親手煩撋之
卷而摶之欲其無迆也註鄭司農云卷讀為可卷而懷
之之卷摶讀為縳一如填之縳謂卷縳韋革也無迆謂
革不韗
[028-21a]
 王氏曰卷謂斂其舒也摶謂以手摶之欲其無敝撓
 而邪迆也○仲輿郝氏曰迆縱放自去貌
眂其著欲其淺也註𤣥謂韋革調善者鋪著之雖厚如
薄然
察其線欲其藏也註線謂縫革之縷
 王氏曰欲其隱而不露也
革欲其荼白而疾澣之則堅註鄭司農云韋革不欲久
居水中
[028-21b]
欲其柔滑而腛脂之則需註故書需作&KR2550鄭司農云腛
讀如沾渥之渥&KR2550讀為柔需之需謂厚脂之韋革柔需
 王氏曰革色白如荼莠其質美矣必疾澣之不使久
 居水中則堅而難壞也革欲其柔順滑利而厚脂之
 則柔耎也凡柔革用脂○仲輿郝氏曰需猶馬不契
 需薄其帤則需之需輭也
引而信之欲其直也信之而直則取材正也信之而枉
則是一方緩一方急也若茍一方緩一方急則及其用
[028-22a]
之也必自其急者先裂若茍自急者先裂則是以博為
帴也註鄭司農云帴讀為翦謂以廣為狹也𤣥謂帴者
如俴淺之俴
卷而摶之而不迆則厚薄序也註序舒也謂其革均也
眂其著而淺則革信也註信無縮緩也
察其線而藏則雖敝不甐註鄭司農云甐讀為磨而不
磷之磷謂縫縷沒藏於韋革中則雖敝縷不傷也
韗人為臯陶註鄭司農云韗書或為&KR1382臯陶鼓木也𤣥
[028-22b]
&KR1382者以臯陶名官也&KR1382則陶字從革
 疏後鄭依先鄭從&KR1382為鼔木還以&KR1382&KR1382人之官是
 臯陶官名也○王氏曰冒鼓雖以革其質必以木臯
 言始也陶言中虛如陶穴然也為鼓者始於斲木以
 為質終於制韋以成聲此臯陶之義也○仲輿郝氏
 曰臯與高通鼔長者曰臯古者為土鼓瓦匡故名陶
 後世以木板合而規之
長六尺有六寸左右端廣六寸中尺厚三寸註版中廣
[028-23a]
頭狹為穹隆也鄭司農云謂鼓木一判者其兩端廣六
寸而中央廣尺也如此乃得有腹
 王氏曰版雖不同而版之厚則同於三寸也
穹者三之一註鄭司農云謂鼓木腹穹隆者居鼓三之
一也𤣥謂穹隆者居鼓面三分之一則其鼓四尺者版
穹一尺三寸三分寸之一也倍之為二尺六寸三分寸
之二加鼓四尺穹之徑六尺六寸三分寸之二也此鼓
合二十版
[028-23b]
上三正註鄭司農云謂兩頭一平中央一平也𤣥謂三
讀當為參正直也參直者穹上一直兩端又直各居二
尺二寸不弧曲也此鼓兩面以六鼓差之賈侍中云晉
鼓大而短近晉鼓也以晉鼓鼓金奏
 疏先鄭據經解亦得合義但不定尺寸之數恐平中
 有長短故後鄭增成之不弧曲者如下文臯路倨句
 磬折即弧曲不如此三處尺數等為三直
鼓長八尺鼓四尺中圍加三之一謂之鼖鼓註中圍加
[028-24a]
三之一者加於面之圍以三分之一也鼓四尺謂鼓面
也面四尺其圍十二尺加以三分一四尺則中圍十六
尺徑五尺三寸三分寸之一也今亦合二十版則版穹
六寸三分寸之二耳大鼓謂之鼖以鼖鼓鼓軍事鄭司
農云鼓四尺謂革所蒙者廣四尺
為臯鼓長尋有四尺鼓四尺倨句磬折註以臯鼓鼓役
事磬折中曲之不參正也中圍與鼖鼓同以磬折為異
 疏磬折者麄處近上故不得參正也○王氏曰臯鼓
[028-24b]
 長丈二尺鼓面亦徑四尺○陳氏曰鼛鼓倨曲磬折
 則中高而兩端下矣○王氏曰臯鼓即鼓人云鼛鼓
凡冒鼔必以啟蟄之日註冒蒙鼓以革也起蟄孟春之
中蟄蟲始聞雷聲而動鼓所取象也
良鼓瑕如積環註革調急也
 疏瑕與環皆謂漆之文理謂革調急故然若急而不
 調則不得然也○王氏曰良鼓其革調急而瑕隨臯
 陶周圍若環之積於内而見於外也
[028-25a]
鼓大而短則其聲疾而短聞鼓小而長則其聲舒而遠

 疏此乃鼓之病大小得所如上三者所為則無此病
 ○愚按此與鳬氏一理
韋氏闕/
裘氏闕/
畫繢之事雜五色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
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𤣥地謂之黄青與白相次也赤
[028-25b]
與黑相次也𤣥與黄相次也註此言畫繢六色所象及
布采之第次繢以為衣
 疏雜五色而下有六色者𤣥與黑相類也天止得稱
 𤣥天不得言黑天若北方則𤣥黑俱稱是以北方云
 𤣥武宿也○王氏曰隂陽列而為五行章而為五色
 播五行於四時者皆隂陽之序雜四時於五色者皆
 隂陽之理然則畫繢之事雜色而彰施者豈徒以為
 設飾之觀而已哉模成物體則謂之畫分布五色而
[028-26a]
 㑹聚之則謂之繢所謂青與白相次此之謂繢也所
 謂山以章之類此之謂畫也故司几筵有繢純畫純
 此畫繢之别也
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
謂之黻五采備謂之繡註此言刺繡采所用繡以為裳
 疏按虞書云宗彞藻火粉米黼黻絺繡鄭云絺紩也
 謂刺繡於裳衣在上陽陽主輕浮故畫之裳在下隂
 隂主沉重故刺之也○王氏曰言青而繼以赤言白
[028-26b]
 而繼以黑此五行之相生也言青而次以白言赤而
 次以黑此五行之相克也言天而繼以地言𤣥而次
 以黄此天地之相偶也相偶所以相合相生所以相
 繼相克所以相治隂陽自然之理也物相雜故曰文
 文之成而為章東之青則純乎陽南之赤則雜乎隂
 陽剛而雜以隂柔故青與赤謂之文南之赤則陽之
 生氣於是乎極西之白則隂之殺氣於是乎中隂出
 而以成陽為事故赤與白謂之章○敬仲鄭氏曰黼
[028-27a]
 象斧形斧所以立威天地嚴凝之氣盛於西北西北
 用武之方也故白與黑謂之黼黻則兩已相背葢北
 則藏物之方東則帝出之方故黑與青謂之黻
土以黄其象方天時變註古人之象無天地也為此記
者見時有之耳子家駒曰天子僭天意亦是也鄭司農
云天時變謂畫天隨四時色
火以圜註鄭司農云為圜形似火也𤣥謂形如半環然
在裳
[028-27b]
山以章註章讀為獐獐山物也在衣
水以龍註龍水物在衣
鳥獸蛇註所謂華蟲也在衣蟲之毛鱗有文采者
 王氏曰土以黄象其色也其象方象其形也黄者土
 之正色方者地之正體也地道靜而有常天道動而
 無常隨四時而變其色所以象天之用也地二生火
 其形雖鋭而其性圜而無乎不周火以圜象其性也
 爾雅釋山曰上正章畫山者雖象其文之成章而必
[028-28a]
 取其上正之形故山以章龍能作雨以澤物故畫龍
 必以水故曰水以龍鳥獸蛇者所謂華蟲之畫於衣
 與夫鳥隼之旟熊虎之旗龜蛇之旐皆所以象其形
 也古之畫繢之事以見於衣服車旗宫室器物之間
 者豈徒然哉
雜四時五色之位以章之謂之巧註章明也繢繡皆用
五采鮮明之是為巧
 疏此經總結上文也
[028-28b]
凡畫繢之事後素功註素白采也後布之為其易漬汙
也不言繡繡以絲也鄭司農説以論語繪事後素
 王氏曰天下之事無本不立無文不行故内有可貴
 之質然後外飾之以備成之文素功者質也畫繢者
 文也惟白能受采故素功先於畫繢也○三山林氏
 曰繡為隂所以象隂之效法畫繢為陽所以象陽之
 成象然六色形於木金火水土為次者葢以五行相
 勝而相用五采以木火金水為序者葢以五行相生
[028-29a]
 而相繼也何則六色繢於衣衣為陽陽主生始而與
 隂為用故設色之次以其相用者象之五采繡於裳
 裳為隂隂主順成而與陽為繼故布采之序以其相
 繼者象之土之色黄火之色赤土之象方火之性圜
 所謂天時變者天道無常所主者變聖人觀象所因
 者時四時之天各有色矣鳥得不從其變哉若夫天
 以星辰為章地以草木為章則山以章者象其文而
 已龍不窮於澤則水以龍者象其物而已凡此皆畫
[028-29b]
 之於服者也龜蛇為旐取其完且果也鳥隼為旟取
 其摯且速也熊虎為旗取其猛且毅也凡此皆畫之
 於旗者也然九章之服而獨言火山龍九旗之物而
 獨言鳥獸蛇者豈畫繢組繡之功於此為甚歟
鍾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熾之註鄭司農云湛漬
也丹秫赤粟𤣥謂湛讀如漸車帷裳之漸熾炊也羽以
飾旌旗及王后之車
 疏染布帛者在天官染人此鍾氏唯染鳥羽而已○
[028-30a]
 三山林氏曰羽之為物雖輕而用重先王用之為車
 飾則若重翟厭翟翟車之類用之以為旗飾則若全
 羽為旞析羽為旌之類
淳而漬之註淳沃也以炊下湯沃其熾烝之以漬羽漬
猶染也
三入為纁五入為緅七入為緇註染纁者三入而成又
再染以黑則為緅緅今禮俗文作爵言如爵顔色也又
復再染以黑乃成緇矣
[028-30b]
 王氏曰朱謂采砂以為朱也以朱湛漬丹秫以染羽
 至於天時之一變而後炊熾之以羽之入色為難也
 始以朱秫湛熾之其色為未深又從而淳熟以漬之
 爾雅曰一染謂之縓再染謂之䞓三染謂之纁染纁
 者三入而成又再染以黑則成緅又復再染以黑則
 成緇矣
筐人闕/
㡛氏湅絲以涗水漚其絲七日去地尺暴之註故書涗
[028-31a]
作湄鄭司農云湄水温水也𤣥謂涗水以灰所泲水也
漚漸也楚人曰漚齊人曰涹
 愚按春官司尊彞職云盎齊涗酌注謂以清酒泲之
 明此亦當以泲灰汁為涗
晝暴諸日夜宿諸井七日七夜是謂水湅註宿諸井縣
井中
湅帛以欄為灰渥淳其帛實諸澤器淫之以蜃註渥讀
如繒人渥官之渥以欄木之灰漸釋其帛也杜子春云
[028-31b]
淫當為湼書亦或為湛鄭司農云澤器謂滑澤之器蜃
謂灰也士冠禮曰素積白屨以魁拊之說曰魁蛤也周
官亦有白盛之蜃蜃蛤也𤣥謂淫薄粉之令帛白
 郎氏曰蜃大蛤謂蛤殻灰也○愚按今人用猪脂以
 湅帛即古人用蜃之遺法歟
清其灰而盝之而揮之註清澄也於灰澄而出盝晞之
晞而揮去其蜃
而沃之而盝之而塗之而宿之註更渥淳之
[028-32a]
明日沃而盝之註朝更沃至夕盝之又更沃至旦盝之
亦七日如漚絲也
晝暴諸日夜宿諸井七日七夜是謂水湅
 王氏曰治絲帛而熟之謂之㡛涗水灰水也湅絲必
 以灰以水和解其灰而浸漬之七日則取其絲而出
 之去地一尺而暴之晝暴諸日以陽氣温之也夜宿
 諸井以隂氣寒之也隂陽之氣和則絲帛之用久練
 帛燒欄木以為灰煮而熟之使洎厚故曰渥淳既渥
[028-32b]
 淳之又承以滑澤之器從而浸淫之以蜃灰既澄而
 清則盝而出之而擇去其所染之蜃灰而沃之以水
 又盝出之又從以蜃灰塗之使經宿焉明日又沃以
 水而盝出之始以暴諸日而温之以陽氣宿諸井而
 寒之以隂氣焉此湅絲帛之法也
 
 
 周禮註疏刪翼卷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