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17 周禮註疏刪翼-明-王志長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禮註疏刪翼卷二
            明 王志長 撰
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一曰治典以
經邦國以治官府以紀萬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國以教
官府以擾萬民三曰禮典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
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國以正百官以均萬民五曰刑典
以詰邦國以刑百官以糾萬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國以
[002-1b]
任百官以生萬民註典常也經也法也
 疏六典治教禮政刑事之書大宰總六官故俱建之也六官雖有
 治教禮政刑事之不同該而言之皆是治法故云治邦國
擾猶馴也統猶合也詰猶禁也書曰度作詳刑以詰四
方任猶倳也生猶養也
 疏倳猶立也東齊人物立地中為倳蒯通説范陽令
 曰天下之人所以不敢倳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
 欲使百官皆立其功也
[002-2a]
鄭司農云治典冢宰之職故立其官曰使帥其屬而掌
邦治以佐王均邦國教典司徒之職故立其官曰使帥
其屬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擾邦國
 疏治典教典云官府禮典以下皆云百官者尊天地
 二官不局其數也○王氏曰上無教則百姓不親五
 品不遜而國危矣故曰安邦國
禮典宗伯之職故立其官曰使帥其屬而掌邦禮以佐
王和邦國
[002-2b]
 疏禮之用和為貴故曰和
政典司馬之職故立其官曰使帥其屬而掌邦政以佐
王平邦國
 王氏曰物各當其分謂之平大司馬掌建邦之九法
 以佐王平邦國則彊不得以侵弱衆不得以暴寡小
 大高下莫不當其分矣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
 正於百官言正則正百官以正萬民之意
刑典司寇之職故立其官曰使帥其屬而掌邦禁以佐
[002-3a]
王刑邦國三時皆有官惟冬無官又無司空以三隅反
之則事典司空之職也司空之篇亡小宰職曰六曰冬
官其屬六十掌邦事
 王氏曰百工興事造業則財物充足故云富邦國疏
 太宰職文分為二段從首至以富得民十條明經國
 之大綱治政之條目自正月之吉至職末明頒宣前
 法依事而施○王氏曰天官自宫正而下皆正言官
 名獨於前三官言職者以太宰正也小宰貳也宰夫
[002-3b]
 攷也其職特尊於治官之屬故言職以别之推此則
 五官皆然○東萊吕氏曰周禮一書綱目盡在六典
 冢宰無所不統是宰相之職天下事須有總統要㑹
 處冢宰内統百官外均四海百官異職管攝之使皆
 歸於一是謂之統四海異宜調濟之使咸得其平是
 之謂均所以管攝之者非官官而控制之也自百而
 歸之六自六而歸之一所操者至簡也所以調濟之
 者非人人而稱量之也大者與之為大小者與之為
[002-4a]
 小所居者至易也明乎簡易之理則相業無餘藴矣
 ○又曰三公三孤天子所與共調精微之原而無所
 治者也統萬事而分治之則有六卿之職焉六卿者
 萬事之綱也為天下者始於立綱紀故一曰邦治綱
 紀既立首教之以人道之大故二曰邦教人道立則
 必有節文之者故三曰邦禮教立禮行而猶有干紀
 亂常者焉則將帥之事也故四曰邦政大罪陳之原
 野降此則有司之法在故五曰邦禁民遷善逺罪然
[002-4b]
 後可以永奠其居故六曰邦土終焉六卿分職各率
 其屬以倡九牧阜成兆民為治體統内外交應本末
 具舉絲牽繩聮無一節不相闗天下雖廣㑹頭總在
 六卿至於冢宰相天子而統百官則司徒以下無非
 冢宰之所統乃均列一職而併數之為六卿何也綱
 固在網之中而首亦豈處乎身之外哉乾坤之與六
 子並列於八方也冢宰之與六卿並居於六職也一
 也○莊渠魏氏曰先王封建諸侯以道治天下定為
[002-5a]
 萬世常經是曰六典太宰偏言則一職專言則包六
 職故六典皆太宰所掌治典太宰自主之其次分掌
 於五官後世廢封建為郡縣專務以法把持守令不
 復有君道六典滅亡久矣
以八灋治官府一曰官屬以舉邦治二曰官職以辨邦
治三曰官聨以㑹官治四曰官常以聽官治五曰官成
以經邦治六曰官灋以正邦治七曰官刑以糾邦治八
曰官計以弊邦治註百官所居曰府弊斷也鄭司農云
[002-5b]
官屬謂六官其屬各六十小宰職曰以官府之六屬舉
邦治官職謂六官之職小宰職曰以官府之六職辨邦

 某氏曰官職百官分職辨者各有司存也
官聮謂國有大事一官不能獨共則六官共舉之謂連
事通職相佐助也小宰職曰以官府之六聮合邦冶
 鶴山魏氏曰周之官聮其聮事最密故朱文公謂一
 部周禮盛水不漏
[002-6a]
官常謂各自領其官之常職非聮事通職所共也
 王氏曰常謂故常也蓋六官之聮事有非法之所能
 該者於是乗時立事興機制宜官常則以昔之所常
 行者於今列之以為常書曰以典常作之師典則所
 守之法常則所循之常與此官常同也
官成謂官府之成事品式小宰職曰以官府之八成經
邦治官法謂職所主之法度官職主祭祀朝覲㑹同賓
客者則皆自有其法度小宰職曰以法掌祭祀朝覲㑹
[002-6b]
同賓客之戒具𤣥謂官刑司寇之職五刑其四曰官刑
上能糾職
 王氏曰書曰制官刑儆於有位是也
官計謂小宰之六計所以斷羣吏之治
 丘氏曰官聮官常各致其一官之治故不言邦治
以八則治都鄙一曰祭祀以馭其神二曰灋則以馭其
官三曰廢置以馭其吏四曰祿位以馭其士五曰賦貢
以馭其用六曰禮俗以馭其民七曰刑賞以馭其威八
[002-7a]
曰田役以馭其衆註都之所居曰鄙則亦法也都鄙公
卿大夫之采地王子弟所食邑周召毛聃畢原之屬在
畿内者
 疏親王子母弟與公同處於大都次疏者與六卿同
 處於小都次疏者與大夫同處於家邑按禮運云天
 子有田以處其子孫鄭註中庸云同姓雖恩不同義
 必同也尊重其祿位所以貴之不必授以官守有官
 則依公卿大夫食邑不假别言也○陳氏曰先王之
[002-7b]
 建都鄙以為公卿大夫及王子弟之采地居畿内焉
 大者百里其次七十里其下五十里而其外有封疆
 溝木之固其内有城郭市朝社稷宗廟之别使之朝
 夕涖事王朝而退食於家其家不出王城而都鄙乃
 在三百里之外此猶民之廛里在國而受田在鄉也
 ○何氏曰以其有邑故曰都以其在國之鄙故曰鄙
祭祀其先君社稷五祀
 疏按孝經大夫章不云社稷則諸侯卿大夫也若王
[002-8a]
 子母弟及三公稱諸侯者五廟五祀三社三稷○葉
 氏曰古者雖敬於神而未嘗聽於神三時不害則奉
 盛以告之牲牷肥腯則奉牲以告之有功者無不報
 也犧牲既成粢盛既備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
 無功者無不奪也是以春官都宗人家宗人掌祭祀
 之禮凡祭祀必致福於國國有大故令禱祠必反命
 於國蓋其神皆王所馭也
灋則其官之灋度廢猶退也退其不能者舉賢而置之
[002-8b]
祿若今月奉也位爵次也鄭司農云士謂學士
 龜山楊氏曰自鄉論秀士升之於司徒自司徒而升
 之於學曰造士而後大司樂論造士之秀者升之司
 馬曰進士則所謂士者蓋未有祿位也司馬辨論官
 材論定然後官之任官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祿之非
 修之於鄉升之於司馬則祿位不可得也故以祿位
 馭之太宰嵗終令百官正其治受其㑹聽其致事而
 詔王廢置三嵗大計羣吏之治而誅賞之則為吏者
[002-9a]
 有職任焉與士異矣故以廢置馭之祿位廢置初不
 相因也而王介甫曰廢置所以治之祿位所以待之
 治之者政也待之者禮也徒治之以政而不待之以
 禮則將免而無恥失其旨矣○愚按吏有職守不能
 無廢置士惟錄其賢者詔之祿位而已然祿位其賢
 則不賢者勸勉鼔舞於其下而不自知矣故曰祿位
 以馭其士也夫先王爵人祿人天下日趨於善後世
 峻文繁策士之賢者則疑之一有過惟恐其不暴於
[002-9b]
 天下而卒鮮可用之士也然則操馭士之權者盍反
 其本矣
賦口率出泉也貢功也九職之功所税也
 王氏曰征求無藝費出無節非所以馭其用使所用
 惟賦貢之從則斂不加而用足矣○鶴山魏氏曰賦
 有分頒之意以井地所出獻於王也如禹貢之賦與
 左氏悉率敝賦凡三等采地所出之物及兵賦之屬
 盡謂之賦賦是上頒其式貢則下以供上賦通人力
[002-10a]
 所出貢止是地所産康成以漢制解經以賦為口率
 出泉三代安有口賦唐陸贄猶以民間出泉為不便
 况成周乎○某氏曰量民力以制賦量臣入以制貢
禮俗昬姻喪紀舊所行也
 龜山楊氏曰五方之民皆有性也其安居和味宜服
 利用備器不可推移先王修禮以節其性因之以達
 其志通其欲為之節文道之使成俗也以是馭之故
 無殊俗離而二之則非矣○劉氏曰用禮法以成其
[002-10b]
 風俗禮樂浹洽於人心則風俗自成○王氏曰家自
 為俗無所視效則非所以馭其民○明齋王氏曰鄉
 俗之禮不同而無害於義者如祔有離合衣有𤣥端
 䙜掖冠禮有醮有醴因其俗而節文之俾民相安而
 不敢越○劉氏曰刑以誅惡賞以勸善其威柄皆出
 於朝廷○明齋王氏曰都鄙有君道故封内刑賞得
 自專之方士所謂書其刑殺之成與其聽訟者上之
 於國猶今之題知而不屑屑兼聽之故事治而上逸也
[002-11a]
 疏田役以馭其衆則卿大夫得田獵而春秋左氏
 傳鄭大夫豐卷請田子産不許者彼常田之外臨祭
 取鮮惟人君耳大夫惟得常田故禮云大夫不掩羣
 亦是常田豐卷欲備取鮮故子産曰惟君用鮮明大
 夫不合也○王氏曰田以簡衆役以任衆○鄧汝極
 氏曰馭猶馬有銜勒而操縱可自出也祭祀有廢置
 使無僭故亦曰馭○莊渠魏氏曰先王建都邑以封
 公卿大夫在王朝則臣道也以八法治之在封邑則
[002-11b]
 君道也故以八則治之法者從上之令而下不自專
 也則者受節於上而下得自專也
以八柄詔王馭羣臣一曰爵以馭其貴二曰祿以馭其
富三曰予以馭其幸四曰置以馭其行
 劉氏曰置之在位所以勸其善行也
五曰生以馭其福六曰奪以馭其貧七曰廢以馭其罪
八曰誅以馭其過註詔告也爵公侯伯子男卿大夫士
也幸謂言行偶合於善則有以賜予之以勸後也
[002-12a]
 雜説爵祿者厲世磨鈍之具也古人制爵必以徳制
 祿必以功蓋所以抑夫人僥倖之心而作其進徳興
 功之志固不容以濫授也然有當然之報亦有特厚
 之恩當然之報固人臣所宜得也人或視之以為常
 而無激昂自奮之志惟有特厚之恩以神其機於不
 測則所以鼓舞人心而使之奔走於事功者又寧有
 已耶此八柄予以馭幸之深意也
生猶養也賢臣之老者王有以養之五福一曰壽奪謂
[002-12b]
臣有大罪沒入家財者六極四曰貧廢猶放也誅責譲
也凡言馭者所以敺之内之於善
 雜説八柄八統皆曰詔王者蓋賞罰誅廢非臣下所
 得專而親親等事亦當自王之躬行然後可以化人
 也雖太宰無所不統然皆以詔王易曰隂雖有美含
 之以從王事禮曰雖有庇民之大徳不敢懐君民之
 心書曰無有作福作威其義一也○愚按後儒訓生
 曰赦宥八議一條八柄中正不可少而詳味福字則
[002-13a]
 於養老為合存之以備參○鶴山魏氏曰八則八柄
 言馭凡十六字只當通作一義講康成以敺而納之
 於善訓馭字不知祭祀如何敺神以納於善竊意古
 之馭者斟酌疾徐自有其法當訓為品節而歸於範
 之意如祭祀則斟酌天神地示人鬼之品節而不違
 其則庶乎其可以馭神也如是則其它馭字可盡通
 矣又其間以漢制沒入家財為奪以馭貧尤害義理
 三代安得有沒入人臣家財之法古者待臣下無絶
[002-13b]
 法如臣之去國素車白馬以喪服行雖待放於郊然
 猶爵祿有詔於朝出入有詔於國三年然後收其田
 里雖奪之而不使其妻子至於乏絶故禮為舊君有
 服上下皆以忠厚存心如此其至也至戰國孟子始
 有草芥寇讐之論如臧武仲去國猶以防求為後於
 魯為臧為也以其據防請立臧為為後故孔子以為
 要君是三代之法臣有罪而奪爵之類亦必斟酌而
 不使至於貧困此其所以為馭而康成之誤解經或
[002-14a]
 導後世人主以虜使其臣其禍實烈當表而出之
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一曰親親二曰敬故三曰進賢四
曰使能五曰保庸六曰尊貴七曰達吏八曰禮賓註統
所以合率以等物也親親若堯親九族也敬故不慢舊
也賢有善行者能多才藝者保庸安有功者尊貴尊天
下之貴者孟子曰天下之達尊三爵也徳也齒也祭義
曰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貴有徳貴貴貴老敬長慈
幼達吏察舉勤勞之小吏也禮賓賓客諸侯所以示民
[002-14b]
親仁善鄰
 臨川王氏曰馭以親親則民莫遺其親馭以敬故則
 民莫慢其故馭以進賢則民知徳之不可不務馭以
 使能則民知能之不可不勉馭以保庸則民知功實
 之不可害馭以尊貴則民知爵命之不可陵馭以達
 吏則民知壅蔽之不可為馭以禮賓則民知交際之
 當以禮○又曰統言舉此而彼從焉○劉氏曰常棣
 之詩親親也伐木敬故也南山有臺進賢也采薇使
[002-15a]
 能也彤弓保庸也湛露尊貴也棫樸達吏也鹿鳴禮
 賓也○節卿鄭氏曰八柄八統太宰必以詔王何也
 蓋聖人之道有經有權經者法之常而權者法之變
 太宰守其常故其待百官萬民有一定之法人主用
 其權故其疾速進退皆在我而百官萬民不得執法
 以要其君雖然權固人主之所得用也而必待大宰
 之詔此亦慮其所終而稽其所弊矣○盱江何氏曰
 統猶綱也梁氏曰馭羣臣者執其權故曰柄馭萬民
[002-15b]
 者舉其綱故曰統○仲輿郝氏曰柄尚嚴統尚寛嚴
 以繩其臣寛以調其民操縱之要也○愚按人臣各
 敬乃職以報其上也自君之禮臣倡也是故先王敬
 天則不可不敬其佐我以事天者先王敬百姓則不
 可不敬其佐我以養百姓者不然君失禮於臣臣必
 荒其事天牧民之職然則不敬其臣是不敬天與百
 姓者也不敬天則天厭之不敬百姓則百姓仇之矣
 八統自敬故已下先王敬體其臣者備至而郝氏以
[002-16a]
 為嚴以繩臣寛以調民其猶後世文法之習也歟
以九職任萬民一曰三農生九穀二曰園圃毓草木三
曰虞衡作山澤之材
 或曰掌山曰虞水曰衡
四曰藪牧養蕃鳥獸五曰百工飭化八材六曰商賈阜
通貨賄七曰嬪婦化治絲枲
 或曰化絲為帛化枲為布
八曰臣妾聚斂疏財九曰閒民無常職轉移執事註任
[002-16b]
猶倳也
 疏倳猶立也使民之業得立也
鄭司農云三農平地山澤也九穀黍稷秫稻麻大小豆
大小麥八材珠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木曰刻金
曰鏤革曰剝羽曰析轉移為人職事若今傭賃也𤣥謂
三農原隰及平地九榖無秫大麥而有粱苽樹果蓏曰
圃園其樊也虞衡掌山澤之官主山澤之民者
 疏既云虞衡掌山澤之官復云山澤之民者欲見虞
[002-17a]
 衡是官非出税之人以山澤之民無名號故借虞衡
 之官以表其民山澤曰虞川林曰衡則衡不掌山澤
 而云虞衡作山澤者欲互舉以見山澤兼有川林之
 材也
澤無水曰藪牧牧田在逺郊皆畜牧之地金玉曰貨布
帛曰賄嬪婦人之美稱也
 潛溪鄧氏曰嬪有夫者婦有姑者絲繭已繅者枲麻
 未緝者
[002-17b]
臣妾男女貧賤之稱疏材草木根實可食者爾雅云疏
不熟曰饉
 劉氏曰九職者任天下之民以九事也頒其職之事
 則大司徒掌之任其民而徵其財賦則閭師掌之太
 宰之所掌者域萬民用九職以為業則溥天之下
 率土之濱無夷風以亂華者無左道以惑衆者無游
 手以失職者莫不安於鄉閭繇於禮義而用中於五
 品者焉太宰所以皇建其極於天下其是之謂乎
[002-18a]
 明道程氏曰古者四民各有常職而農者居十八九
 故衣食易足而民無所困後世游民多矣觀其窮促
 辛苦孤貧疾病變作詐巧以自求生而常不足以生
 日益嵗滋久將何若非聖人能變而通之則何以免
 患豈可謂無可奈何而已哉此宜酌古變今均多恤寡
 漸為之業以救之耳○東萊吕氏曰民事固不可緩
 而鳥獸草木亦豈可謂物之至微而不之䘏乎聖人
 為天地萬物之主見天地間有一物不得其所則聖
[002-18b]
 人亦為之不安而以為其職之不盡故堯典自厥民
 析而繼之以鳥獸孳尾舜典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
 以此見聖人參天地贊化育無一念之忘物也後世
 人主但曰强兵富國乃其職耳民且不恤何有於物
 讀周禮者須知聖人天涵地育廣大氣象○節卿鄭
 氏曰先王與民為生後世則民自為生至於今民無
 以為生矣夫與民為生吾不敢望後世而聽民之自
 為生獨不可乎不聽其自為生而至於無以為生民
[002-19a]
 病則極矣而暴君汙吏又從而朘削之日夜疾視其
 民而斂之若讐不至於貧蹙潰散不止則無以為生
 之民於是有輕用其生者矣嘗觀周之先王所以與
 民為生非一事也井九百畝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
 畝使相養相生如是足矣為之比閭族黨州鄉為之
 鄰里酇鄙縣遂為之溝洫澮川畛塗道路以安其生
 為之禱祠醫藥賙救補助以衛其生如是又足矣而
 猶以為未也謂王畿之内皆齊民而未有特富者生
[002-19b]
 生之具雖以粗給而祭祀喪紀猶有所不足而取於
 常數之外於是九職之任頒焉雖臣妾閒民皆不敢
 遺當是時也豈復有農者一而食者六工者一而用
 者六賈者一而資者六乎民於是樂其上之愛已而
 忘其勤相與出賦税以供上税以足食賦以足軍國
 之用而先王猶不敢泰然享之斗粟尺帛則有司存
 鉤考㑹計猶恐其用之妄間有水旱不登則焦然凜
 然捐租出粟欲減膳而不御樂矣夫其與之也甚厚
[002-20a]
 取之也甚薄而用之也甚嗇如此自井田壊而貧富
 不均上之人猶不能制民之常産况敢望其九職之
 任而民始自為生有父子兄弟夫婦之聚而無衣食
 生養之資窮居蹙處不自聊賴去而為工技㪚而為
 商賈不得已而為傭保而民之為生益勞迫之以水
 旱役之以軍旅困苦之以疾病死喪而民始無以為
 生矣不反其本方更圖易令以求豐財上之公卿大
 夫下之百司庶府中外之學士大夫日夜講求理財
[002-20b]
 之策民何以足而國何以堪耶先王之事吾誠不敢
 以望後世矣無已則聽民之自為生乎
以九賦斂財賄一曰邦中之賦二曰四郊之賦三曰邦
甸之賦四曰家削之賦五曰邦縣之賦六曰邦都之賦
七曰闗市之賦八曰山澤之賦九曰幣餘之賦註鄭司
農云邦中之賦二十而税一各有差也幣餘百工之餘
𤣥謂賦口率出泉也卿大夫以嵗時登其夫家之衆寡
辨其可任者國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
[002-21a]
十有五皆征之邦中在城郭者四郊去國百里邦甸二
百里家削三百里邦縣四百里邦都五百里此平民也
關市山澤謂占㑹百物幣餘謂占賣國中之斥幣皆末作
當増賦者若今賈人倍算矣
 唐氏曰先儒謂萬民有九職之貢又有九賦以口率
 出泉先王取民以什一貢與賦不幾二乎古之賦民
 各因其所有豈以口率出泉如後世乎先儒見太府
 既言九賦又言萬民諸侯之貢以九職既貢其物不得
[002-21b]
 不以九賦為口率出泉又見司㑹致邦國之財用令
 田野之財賦令民職之財用亦析為三益信其説曽
 未深攷之耳太府言九賦以頒財言之非既使之貢
 又賦之也閭師任民止於國中四郊而甸縣稍都不
 與焉縣師徵野之賦貢而國中四郊不與焉載師任
 地又有在鄉遂井牧之外者故司㑹互見以相備於
 九功言民職於九賦言田野云爾闗市山澤邦中之
 賦皆在九賦豈田野所該而甸稍縣都豈無民職之
[002-22a]
 財用九賦出於九職九職輸為九賦豈有賦而復責
 之貢哉故於九職言任萬民於九賦言斂財賄於九
 式言均節財用大宰之職較然明矣○節卿鄭氏曰
 畿外有貢畿内有賦有税有征斂之目其别如何曰
 公田以為税私田以出賦征斂則賦税之總名家征
 力征則以一家餘夫之力言之夫征地征則以一夫
 私田之賦言之若畿外諸侯則食公田之税以為祿
 幹私田之賦以為貢耳學者於貢賦税之説何其紛
[002-22b]
 紛也愚請畧公田之税而姑論畿内之賦次及於畿
 外之貢然後紛紛之説可以盡折而一之人徒見夫
 税以足食賦以足兵則以民賦為止於兵車以九賦
 為諸臣祿田之賦非也税雖一而賦則有三凡起徒
 役毋過家一人此兵賦也甸出長轂一乗此車賦也
 一曰邦中二曰四郊以下此九等之賦也時方有事
 則農出一兵甸出一車事已則兵還於農車還於甸
 雖名為賦其實則使民自衛也有足軍之用而未有
[002-23a]
 足國之用也國之大用有祭祀有賓客有喪荒羞服
 有工事幣帛芻秣匪頒好用不調之民將誰責而供
 之於是始即百畝之私以制九等之賦勸九職之任
 以代九賦之出攷之周禮國中四郊之賦閭師征之
 野之貢賦縣師征之委人征薪芻木材獸人廛人收
 毛皮筋角角人羽人斂齒革羽翮丱人收金玉錫石
 澤虞取國澤材物掌葛掌染草征絺綌其始也以九
 穀為主其終也以九職之物充賦其始也以五等分
[002-23b]
 輕重其終也以年之上下出斂法究觀一書其所以
 孜孜於田賦者蓋以其未始立法也若公田什一之
 税周禮曷常一言之豈惟公田大宰九等之賦不言
 軍旅亦以一兵一車之出自有定制耳達之王畿之
 外則有異名而無異法諸侯食其税於國則税之名
 變而為祿納其賦於王則賦之名變而為貢始於太
 宰之致其用中於司馬之制其賦終於小行人之令
 其獻攷之職方氏自楊之金錫荆之丹銀以至并之
[002-24a]
 布帛此皆取貢以充賦也又考之大行人自侯服之
 祀物甸服之嬪物以至要服之貨物此變服而為貢
 者也其委曲纎悉與畿内無不相應者嘗以禹貢之
 書攷之然後周禮貢賦税之别源流㑹通益無可疑
 者夫冀州在王畿之内堯之所都也厥賦惟上上厥
 田惟中中是公田之税雖其等在五而私田之賦析
 以他物則其等實在一也此即大宰之九賦八州在
 王畿之外諸侯國也田賦之下於是始立為貢篚之
[002-24b]
 制焉有金木鉛石之貢有漆絲羽茅之貢有球琳琅
 玕銀鏤砮磬之貢即大宰之九貢也然禹貢與周禮
 少異者周禮畿内之賦通可以言貢而禹貢則專指
 以為賦禹貢畿内之賦專以米粟之屬而周禮則雜
 以他物代之此特其微異者耳不害其為同也周衰
 王制不明貢税賦之法不復存成王周公之制魯之
 宣公初税畝是以公田之外復履私田之畝行什一
 之税雖然賦則尚無恙也至於成公之作丘甲則毎
[002-25a]
 三甸而加一乗兵車之賦非復司馬法之舊哀公之
 用田賦則受田百畝而出賦二十畝私田之賦非復
 載師之舊至於邦國之貢益悖謬而無統包茅不入
 王祭不共是諸侯既不致貢於天子子産言鄭伯
 之男而使從公侯之貢是晉人責貢於諸侯者又難給
 焉此豈惟非周家之舊法哉虞夏貢賦之法自三代
 以來所謂相承而不廢者至春秋而埽地矣嗚呼讀
 周禮見周之所以盛讀春秋見周之所以衰○貴與
[002-25b]
 馬氏曰按自秦廢井田之制隳什一之法任民所耕
 不計多少於是始舍地而税人征賦二十倍於古漢
 高祖始輕田租十五而税一其後遂至三十而税一
 皆是度田而税之然漢時亦有税人之法按髙祖四
 年初為算賦民十五已上至六十五出賦錢人百二
 十為一算七嵗至十五出口賦人錢二十此毎嵗所
 出也然至文帝時即令丁男三嵗而二事賦四十則
 是算賦減其二之一且三嵗方徵一次則成丁者一
[002-26a]
 嵗所賦不過十三錢有竒其賦甚輕至昭宣帝以後又時
 有減免蓋漢時官未有授田限田之法是以富强田連阡
 陌而貧弱無置錐之地故田税隨占田多寡為之厚薄而
 人税則無分貧富然所税毎嵗不過十三錢有竒耳至魏
 武初平袁紹乃令田毎畝輸粟四升又毎户輸絹二匹綿
 二斤則户口之賦始重矣晉武帝又増為絹三匹綿三斤
 其賦益重然晉制男子一人占田七十畝女子及丁男丁
 女占田各有差則出此户賦者亦皆有田之人非鑿空而
[002-26b]
 税之宜其重於漢也自是相承户税皆重然至元魏
 而均田之法大行齊周隋唐因之賦税沿革微有不
 同史文簡畧不能詳知然大槩計畝而税之令少計
 户而税之令多然其時户户授田則雖不必履畝論
 税只逐户賦之則田税在其中矣至唐始分為租庸
 調田則出粟稻為租身與户則出絹布綾綿諸物為
 庸調然口分世業每人為田一頃則亦不殊元魏以來
 之法而所謂租庸調者皆此受田一頃之人所出也
[002-27a]
 中葉以後法制隳弛田畝之在人者不能禁其賣易
 官授田之法盡廢則向之所謂輸庸調者多無田之
 人矣乃欲按籍而征之令其與豪富兼并者一例出
 賦可乎又况遭安史之亂丁口流離轉徙版籍徒有
 空文豈堪按以為額蓋當大亂之後人口死徙虚耗
 豈復承平之舊其不可轉移失陷者獨田畝耳然則
 視大厯十四年墾田之數以定兩税之法雖非經國
 之逺圖乃救弊之良法也陸宣公與齊抗所言固為
[002-27b]
 切當然必欲復租庸調之法必先復口分世業均天
 下之田使貧富等而後可若不能均田則兩税乃不
 可易之法矣蓋賦税必視田畝乃古今不可易之法
 三代之貢助徹亦只視田而賦之未嘗别有户口之
 賦蓋雖授人以田而未嘗别有户賦者三代也不授
 人以田而輕其户賦者兩漢也因授田之名而重其
 户賦田之授否不常而賦之重者已不可復輕遂至
 重為民病則自魏至唐之中葉是也自兩税之法行
[002-28a]
 而此弊革矣豈可以其出於楊炎而少之乎○明齋
 王氏曰口率出泉商賈取税斥賣官物有息皆漢已
 後事用以解九賦謬甚蓋自邦中四郊甸削縣都皆
 田賦也闗市有㕓布山農澤農有十一之貢此皆正
 賦惟夫幣餘者乃九式之用所餘其詳見於職幣古
 人節用故用於上而有幣餘後世横征故取於下而
 有羨餘名相似而實不同也○按集説王氏云幣餘
 職幣所謂斂官府都鄙與凡用邦財者之幣振掌事
[002-28b]
 者之餘財是也餘財邦物而謂之賦者既已給之又
 振之以歸於國故亦云賦也
以九式均節財用一曰祭祀之式二曰賓客之式三曰
喪荒之式四曰羞服之式五曰工事之式六曰幣帛之式
七曰芻秣之式八曰匪頒之式九曰好用之式註式謂
用財之節度羞飲食之物也工作器物者幣帛所以贈
勞賓客者芻秣養牛馬禾榖也匪頒王所分賜羣臣也
好用燕好所賜予
[002-29a]
 疏祭祀之式若大祭次祭用大牢小祭用特牲之類
 賓客若上公饔餼九牢飱五牢五積之類喪若諸侯
 諸臣之喪含襚贈奠賻賵之類荒凶年有所施與也
 羞謂王之膳羞工事謂百工作器物○雜説九式均
 節財用正太宰格心之業大臣之事也○劉氏曰成
 周非無財用也而必均節之者有二義焉繇其均節
 而財用有餘則國有凶荒之變九者之大禮不資於
 下而自足者聖人所以仁其民也繇其均節以立制
[002-29b]
 度則繼世之主不敢踰之不敢廢之而公侯伯子男
 因之而隆殺有差則天下知所以節用而愛民也聖
 人所以制為九式者如此○周禮菁華云夫惟財用
 共於有司而式法行於太宰是以人主不敢違式法
 而過取百官有司亦不敢違式法而過共宰夫以式
 法掌祭祀酒人以式法授酒材掌皮以式法頒皮革
 委人以式法共薪蒸木材職幣以式法斂幣餘職嵗
 以式法贊逆㑹大府以式法頒貨賄人主之私心以
[002-30a]
 式法而碍則侈心以式法而銷國用不屈民力不匱
 而王府之財用始沛然有餘正論道經邦之地造原
 立本於此而無蠱壊之也大抵太宰之所謂理財惟
 急於理其出而已蓋財多則下之用者易失於滲漏上
 之取者毎患於過差九式之法不過以撙節人主亦
 以隄防百官有司之失物辟名者也式法不行而上
 下始交征利矣○龜山楊氏曰先王所謂理財者非
 盡籠天下之利而有之其取之有道用之有節而各
[002-30b]
 當於義之謂也取之不以其道用之不以其節而不
 當於義則非理矣故周官以九職任民而後以九賦
 斂之九賦之入各有所待不相侵紊而太宰又以九
 式節之下至芻秣工事匪頒好用之微咸有式焉雖
 人主不得而踰也嵗終制國用則量入以為出此之
 謂制度有不如式則太宰得以均節之所謂王及后
 世子不㑹者雖曰不㑹而實無待於㑹也世儒以為
 至尊不可以法數制之非正論矣○貴與馬氏曰按
[002-31a]
 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然攷之史傳則未見其
 有以為富國之術也蓋周之時酒有榷鹽池鹽井
 有禁入市有税至開皇三年而並罷之夫酒榷鹽鐵
 市征乃後世以為闗於邦財之大者而隋一無所取
 則所仰賦税而已然開皇三年調絹一疋者減為二
 丈役丁十二番者減為三十日則行蘇威之言也繼
 而開皇九年以江表初平給復十年自餘諸州並免
 當年租賦十年以宇内無事益寛徭賦百姓年五十
[002-31b]
 者輸庸停放十二年詔河北河東今年田租三分減
 一兵減半功調全免則其於賦税復闊畧如此然文
 帝受禪之初即營新都徙居之既而平陳又繼而討
 江南嶺表之反側者則此十餘年間營繕征伐未嘗
 廢也史稱帝於賞賜有功益無所愛平陳凱旋因行
 慶賞自門外夾道列布帛之積達於南郭以次頒給
 所費三百餘萬段則又未嘗嗇於用財也夫既非苛
 賦斂以取財且時有征役以靡財而賞賜復不吝財
[002-32a]
 則宜用度之空匱也而何以殷富若此史求其説而
 不可得則以為帝躬履儉約六官服澣濯之衣乗輿
 供御有故敝者隨令補用非燕享不過一肉有司嘗
 以布袋貯乾薑以氊袋進香皆以為費用大加譴責
 嗚呼夫然後知大易所謂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孟子所謂賢君必恭儉禮下取於民有制者信利國
 之良規而非迂闊之談也漢隋二文帝皆以躬履朴
 儉富其國漢文師黄老隋文任法律而所行暗合聖
[002-32b]
 賢如此後之談孔孟而行管商者乃曰茍善理財雖
 以天下自奉可也而其黨遂倡為豐亨豫大唯王不
 㑹之説飾六藝文姦言以誤人國家至其富國强兵
 之效則不逮隋逺甚豈不謬哉○雜説太宰九式不
 見朝覲㑹同軍旅田役之式小宰掌㑹同祭祀賓客
 朝覲之戒具軍旅田役喪荒亦如之蓋嘗攷之朝覲
 㑹同所用不過牢禮委積膳獻等此自有賓客之式軍
 旅田役所用亦不過工事幣帛芻秣匪頒而已大
[002-33a]
 宰既有工事之式則如司弓矢司甲繕人槀人弓人
 矢人廬人車人所當給者皆有法式既有幣帛之式
 則外府所謂共其財用之幣齎亦有法式既有芻秣
 之式則委人軍旅共其委積薪芻凡疏材亦有法式
 既有匪頒之式則司勲賞地之政令等亦有法式是
 九式雖不及之而實不外於九式矣夫軍旅之所最
 急者惟糧食爾周官理財治兵之事極其詳悉豈有
 軍旅之重而反闊畧耶蓋成周之世以井田制軍賦
[002-33b]
 居者有積倉行者有裹糧人人自備官府不與知焉
 而官府中惟廪人治其糧食倉人共道路之榖積飲
 食之具遺人凡師旅掌道路之委積凡此皆以待官
 府中供軍用者故小宰令之是以大宰之九式九賦不
 及乎此而小宰之七事未嘗不及之意者軍國之事
 各有司存異乎後世人主之以甲兵錢穀而問及於
 廟堂者矣○葉氏時曰九賦之後即繼以九式未見
 其理財先見其節財則是周公之節財乃所以理財
[002-34a]
 也其云均節何也均者欲其多寡豐殺之得其中也
 均節者人情之所安苦節者人情之所厭安則久厭
 則易窮然則以均為節其又聖人所以節財之道歟
 ○莊渠魏氏曰均節也者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總
 計國賦嵗入若干國費嵗出若干四分為率量用其
 三而存其一三十年則有十年之積國不幸多故不
 待加賦以病民民不幸有水旱之災吾又得以蠲賦
 所以養王仁心助成恭儉之徳而禁奢侈於未萌也
[002-34b]
以九貢致邦國之用一曰祀貢二曰嬪貢三曰器貢四
曰幣貢五曰材貢六曰貨貢七曰服貢八曰斿貢九曰
物貢註鄭司農云祀貢犧牲包茅之屬器貢宗廟之器
服貢祭服斿貢羽毛物貢九州之外各以其所貴為摯
肅慎氏貢楛矢之屬是也𤣥謂嬪貢絲枲器貢銀鐵石
磬丹漆也幣貢玉馬皮帛也材貢櫄榦栝柏篠簜也貨
貢金玉龜貝也服貢絺紵也斿貢燕好珠璣琅玕也物
貢雜物魚鹽橘柚
[002-35a]
 疏此謂諸侯邦國嵗之常貢小行人云令春入貢是
 也大行人云侯服嵗一見其貢祀物彼謂因朝而貢與此
 别但諸侯國内得民税大國貢半次國三之一小國四之一
 所貢者市取當國所出美物禹貢所云厥篚厥貢之類是
 已○又云大行人因朝而貢得有成器成服此嵗之常貢不
 得有成器成服斿據人燕好不得據物上生稱九州之外
 世一見無此嵗之常貢之法故四貢後鄭俱不從先
 鄭○王氏曰先王生財有道取材有義用財有禮九
[002-35b]
 職所以生財也九賦所以取財也九式所以用財也
 夫有道以生之有義以取之有禮以用之然後有以
 服天下則諸侯之君莫敢不來享而邦國之用可得
 而致矣此九貢所以次九賦九式之後也○龜山楊
 氏曰致者使其自至也若天王求車求金則非自致
 也○陳氏曰采邑有賦而無貢邦國有貢而無賦凡
 賦有甸稍縣都而九貢云致邦國之用是也禹貢八
 州有貢惟冀州無貢以畿内王之所食特斂其賦而
[002-36a]
 已非所謂貢也○王氏曰畿内以上取下而名賦表
 公上均節之制邦國以下奉上而名貢著臣子忠順
 之節○三山林氏曰先王制貢因其地之所宜而為
 政之序亦以逺近詳畧為差傳曰上以共祭祀之物
 使侯服貢之則上先下後之意内以共嬪婦之物使
 甸服貢之則内先外後之意傳曰先王之制貢則近
 無不聽逺無不服凡以此道也○東萊吕氏曰禹之
 作貢任土而已非土所出不以責民故青兖同一方
[002-36b]
 也漆枲兖之所出而不責之青雍梁同域也琳琅雍
 之所出則不責之梁曰齒革曰羽毛惟金荆有之揚
 亦有之故兩州同貢曰纎縞曰纎纊徐出之豫亦出
 之故二篚並共當時之制其便有如此至周官大宰
 以九貢致邦國之用立為定制不以九州所出論以
 與禹貢異今以閭師攷之則任圃以植草木任工以
 材事貢器物貨賄之貢任商以市事也布帛之貢任
 嬪以女事也則知大宰所説特其名閭師所掌則其
[002-37a]
 實以土宜而貢其物與禹貢何異哉○雜説言致邦
 國之用者非用物不貢則珍禽異獸不育於國所謂
 不貴異物賤用物也○潛溪鄧氏曰九職之先賦也
 明賦之所自出民職之外無賦也九式之先貢也明
 貢之所自入式用之外無貢也其式之次賦貢之次
 式也明國無侈用無靡費而賦貢盡之於式也宰制
 國用其必由此矣
以九兩繫邦國之民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長以貴得
[002-37b]
民三曰師以賢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五曰宗以族得
民六曰主以利得民七曰吏以治得民八曰友以任得
民九曰藪以富得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繫聮
綴也
 仲輿郝氏曰民有耦則不散民與君繫則耦㪚則獨
 桀紂之為獨夫也無以為兩也
牧州長也九州各有封域以居民也
 疏二百一十國為州州有伯伯則長選賢侯為之各
[002-38a]
 有分地○王氏曰先王於千里之外建五等諸侯五
 國以為屬屬有長十國以為連連有帥三十國以為
 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國以為州州有牧九州之牧不
 特有其祿而又有其地故以地得民獨言牧者舉尊
 以見卑也
長諸侯也一邦之貴民所仰也
 王氏曰都鄙之長祿而不世不得有其地故曰以貴
 得民
[002-38b]
師諸侯師氏有徳行以教民者儒諸侯保氏有六藝以
教民者
 雜説師儒若孔孟無地與貴而民歸之者以道徳可
 為師表也
宗繼别為大宗收族者
 疏禮記大傳云繼别為大宗對繼禰為小宗又曰敬
 宗故收族族食族燕所以收族也民即族人○雜説
 曰先王綴民以族所以一天下後世徒蔽於其害而
[002-39a]
 莫見其利遂使先王良法美意不可復用如商之七
 族實封康叔懐姓九宗實封唐叔必曰世宗大族有
 害於國則豈成王不仁於二叔哉是以强宗大族禮
 義足以齊其家好尚足以帥其俗正有國者之所以
 為治也不幸魯之桓齊之田并國逐君遂以大家為
 不可容漢髙帝都闗中徙齊諸田楚昭屈武帝以六
 條詔察首以强宗為言陵夷至於不可復振元魏分
 析䕃户而先王以族得民之意㪚而不可復收矣○
[002-39b]
 横渠張氏曰管攝天下之心收宗族厚風俗使人不
 忘本須是明世族與宗法宗法立則人皆知統繫來
 處而忠義立國家之本豈得不固○東萊吕氏曰公
 劉詩曰君之宗之公劉之為君久矣於此始曰君之
 宗之者言公劉整屬其民上則皆統於君下則各統
 於宗其相維蓋如此古者建國立宗其事相須春秋
 之末晉執蠻子以畀楚楚司馬致邑立宗焉以誘其
 遺民而盡俘以歸當典刑廢壊垂盡之時暫為詐誘
[002-40a]
 之計猶必立宗前此可知○李氏曰繼别為大宗收
 族者也大宗者其先祖之負荷族人之紀綱乎大傳
 曰别子為祖繼别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百世不遷
 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百世不遷者别子之後也宗
 其繼祖之所自出者百世不遷者也宗其繼高祖者
 五世則遷者也别子謂公子若始來及在此國者後
 世以為祖也别子之適子世世繼别子為大宗百世
 不遷族人五世外者皆為之齊衰三月母妻亦然故
[002-40b]
 大宗有族食族燕之禮所以收族也夫五服者人道
 之大治也然而上盡於髙祖則逺者忘之矣旁盡於
 三從則疏者忘之矣故立大宗以承其祖族人五世
 外皆合之宗子之家序以昭穆則是始祖常祀而同
 姓常親也始祖常祀非孝乎同姓常親非睦乎重宗
 者尊祖之義也
鄭司農云主謂公卿大夫世世食采不絶民税薄利之
𤣥謂利讀如上思利民之利謂以政教利之
[002-41a]
 疏主謂大夫宣君政教以利得民民則采邑之民也
 ○又曰税法以什一為常不得云采地獨薄故康成
 不從司農也○臨川王氏曰主有家者其臣隸之所
 主
吏小吏在鄉邑者
 雜説吏百官府之吏其善政足以得民
友謂同井相合耦耡作者
 王氏曰相尊相任之謂友學校之友相任以道則以
[002-41b]
 道而相得鄉田之友相任以事則以事而相得○雜
 説師儒友三者皆有得民之端故王者使之尊師貴
 儒而友賢三者皆得其義則王事成
藪亦有虞掌其政令為之厲禁使其地之民守其材物
以時入於王府頒其餘於萬民富謂藪中材物
 疏地官澤虞職云毎大澤大藪中士二人是藪有虞
 也○劉氏曰主其藪澤與民共利○雜説三代之得
 天下也得其民也得其民者得其心也○臨川王氏
[002-42a]
 曰自牧至藪皆有所兩則民心繫屬而不㪚故多寡
 死生出入往來皆可得而治矣及後世九兩廢人得
 自恣莫相統一而不知所以繫之故宣王料民於太
 原而仲山甫非之也當是時上欲知民數而不可得
 尚安能得其情而制之乎民既㪚矣則放僻邪侈無
 不為也○節卿鄭氏曰牧長主吏各繫其民而聽其
 兩似亦可以相維於不敗假令他日有懐詐怵邪之
 諸侯傾側擾攘之士出於其間則逆節之萌禍心之
[002-42b]
 包藏將何以制之先王於是有師儒朋友宗族豪富
 之兩以參互於其間而後邦國之大勢始磐固綿密
 不可復動秦漢以來牧長主吏之間如番令呉芮南
 海尉佗才得江湖濱海之心遂起而王其地魏其武
 安以招致賓客之勢傾動天下呉王濞擅山海之利
 賦不及民拊循招納而山東七國之變起矣士不致
 論後世之變而能見大宰九兩繫民之説則孰知先
 王防患之意若是其深哉○莊渠魏氏曰自九兩而
[002-43a]
 上多掌於五官而太宰復掌之何也曰太宰以天下
 之事分任之五官常倡率以起事故其綱皆繫於太
 宰事有偏廢不舉者太宰提其綱而目隨矣秦漢丞
 相雖統九卿而職業不相闗諉曰自有主者庶事所
 以多隳也
正月之吉始和布治於邦國都鄙乃縣治象之灋於象
魏使萬民觀治象挾日而斂之註正月周之正月吉謂
朔日大宰以正月朔日布王治之事於天下至正嵗又
[002-43b]
書而縣於象魏振木鐸以徇之使萬民觀焉小宰亦帥
其屬而往皆所以重治灋新王事也凡治有故言始和
者若改造云爾鄭司農云象魏闕也從甲至甲謂之挾
日凡十日
 疏知乃縣是正嵗建寅之月者小宰所以佐大宰彼
 云正嵗縣之與此乃縣為一事故知正嵗縣也○王
 氏曰正月之吉嵗之序起於此事之行始於此先王
 以道制法以法治事將神而化之與民宜之故於嵗
[002-44a]
 終則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㑹聽其致事於是調
 制所當改易以興利除害即堯典所謂平在朔易也
 調改於嵗之方終始和於正月之吉與時偕行之意
 也和者可否相齊之謂○官制漢武帝時律令凡三
 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條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
 決事比萬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書盈於几閣典者
 不能徧覩是以郡國承用者駮或罪同而論異嗟乎
 如是又何以責民之不犯乎且不特此腹誹心謗反
[002-44b]
 脣微笑漢世往往置於理此何等法哉愚夫細民何
 以及知上之禁憲望之如天莫測其意向之所在及
 陷乎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上設法令以待天
 下固將使民易避而難犯而深藏於理官法家民一
 不與知焉豈同民出治之意乎成周治典之設既布
 之於邦國都鄙又垂之於象魏徇以木鐸無不聞也
 斂以挾日無不見也上之意達乎下而下之意協乎
 上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一道徳以同風俗其源流
[002-45a]
 蓋如此○明齋王氏曰周公制禮述為一代大典後
 賢後王率由舊章而已而六官於正月之始皆曰和
 布何也立人之道生生不息事變與窮治道與之推
 移宰相佐王御天豈拘拘守其繩墨之謂哉故必有
 協和之方而後可以守之無弊也是故舜禹以聖紹
 聖尚有作新之政成王名為守成而周家一代典章
 皆其所立後世不知此意凡於先君已行之事時移
 勢改有所廢缺則不敢少有損益曰變亂成法也其
[002-45b]
 小人隂壞黙損則更不能問故必至於大壞極弊然
 後英雄之君相起而振飭之此不善守成者也周公
 之旨深哉○按臨川王氏以為三代各有正月周以
 建子月為正夏以建寅月為正周亦兼用夏時以夏
 之正月為正嵗而柯氏葉氏則又以正嵗蓋指建子
 之月而正月則夏正月也愚按豳風之詩凡言月指
 夏正凡言日指周正則紀月似與柯氏葉氏合然凌
 人云正嵗十有二月令斬氷則正嵗又似指夏正月
[002-46a]
 矣俱存以備參
乃施典於邦國而建其牧立其監設其參傅其伍陳其
殷置其輔註乃者更申勅之以侯伯有功徳者加命作
州長謂之牧所謂八命作牧者
 疏按大宗伯職云七命賜國八命作牧故云加命也
監謂公侯伯子男各監一國書曰王啟監厥亂為民
 小傳曰牧謂牧民之君監者其冢嗣也春秋傳曰君
 行則守守曰監國諸侯故立其監也所謂牧以地得
[002-46b]
 民者也長都鄙之君所謂長以貴得民者也不世故
 不曰立其監○雜説先王命諸侯以國凡其官屬皆
 自辟置然彼亦不敢自專故大國三卿二卿命於天
 子如齊有天子之二守國髙是已夫必自天子命之
 者非使之伺察諸侯也示以不敢專之意耳自秦人
 置郡監魏晉而下有典籖專以束制諸侯王為事五
 代時亦置監郡殊失古人之意矣
參謂卿三人
[002-47a]
 疏左氏傳杜泄云吾子為司徒夫子為司馬孟氏為
 司空則諸侯三卿司徒司馬司空也
伍謂大夫五人
 疏司徒司空各二大夫司馬事省闕一大夫故五人
殷衆也謂衆士也王制諸侯上士二十七人中士下士
各居其上之三分輔府史庶人在官者
乃施則於都鄙而建其長立其兩設其伍陳其殷置其
輔註長謂公卿大夫王子弟食采邑者兩謂兩卿不言
[002-47b]
三卿者不足於諸侯
 疏按典命云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按大
 宗伯云六命賜官則大夫四命不合立官鄭并言大
 夫者以大夫雖立官不與公卿同亦得稱長其實大
 夫不合有兩卿五大夫當與諸侯之卿同官事當相
 兼也親王子弟食邑與三公同在五百里疆地各百
 里其次疏者在四百里縣地各五十里與六卿同皆
 得兩卿五大夫之等其次更疏者在三百里稍地各
[002-48a]
 食二十五里與大夫同不得立兩卿五大夫亦職相
 兼也不足於諸侯者以畿外諸侯南面為尊故得申
 而立三卿天子三公六卿雖尊以其在天子之下故
 屈而立兩卿也
乃施灋於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貳設其攷陳其殷置其
輔註正謂冢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也貳謂小宰
小司徒小宗伯小司馬小司冦小司空也攷成也佐成
事者謂宰夫鄉師肆師軍司馬士師也司空亡未聞其
[002-48b]

 仲輿郝氏曰前言以六典治邦國八則治都鄙八灋
 治官府此言施行也
凡治以典待邦國之治以則待都鄙之治以灋待官府
之治以官成待萬民之治以禮待賓客之治註成八成
禮賓禮也
 雜説大臣之事唯講典灋之所由出如臯陶言典禮
 同寅協恭之意然後㪚其條目付之有司故凡治以
[002-49a]
 典灋待之大臣都無事清心論道格君心而已○潛
 溪鄧氏曰諸言待謂灋具於此待事至而應之○愚
 按天子治吏不治民萬民雖衆有八成以治官而萬
 民治矣
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與其具修註祀五帝謂四郊
及明堂誓戒要之以刑重失禮也明堂位所謂各揚其
職百官廢職服大刑是其辭之畧也具所當共修埽除
糞洒
[002-49b]
 疏按下曲禮云大饗不問卜鄭云祭五帝於明堂莫
 適卜也此云卜日則祀五帝不合有明堂鄭云及明
 堂者廣解祀五帝之處耳○家語季康子問於孔子
 曰舊聞五帝之名而不知其實請問何謂五帝孔子
 曰昔丘也聞諸老聃曰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
 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古之王者易代而改
 號取法五行五行更王終始相生亦象其義故其為
 明王者而死配五行是以太皥配木炎帝配火黄帝
[002-50a]
 配土少皥配金顓頊配水康子曰太皥氏其始之木
 何如孔子曰五行用事先起於木木東方萬物之初
 皆出焉是故王者則之而首以木徳王天下其次則
 以所生之行轉相承也康子曰吾聞句芒為木正祝
 融為火正蓐收為金正𤣥㝠為水正后土為土正此
 則五行之主而不稱曰帝者何也孔子曰凡五正者
 五行之官名五行佐成上帝而稱五帝太皥之屬配
 焉亦云帝從其號昔少皥氏之子有四叔曰重曰該
[002-50b]
 曰修曰熙實能金木及水使重為句芒該為蓐收修
 及熙為𤣥㝠顓頊氏之子曰黎為祝融龔工氏之子
 曰句龍為后土此五者各以其所能業為官職生為
 上公死為貴神别稱五祀不得同帝康子曰陶唐有
 虞夏后殷周獨不得配五帝意者徳不及上古耶將
 有限乎孔子曰古之平治水土及播殖百穀者衆矣
 唯句龍兼食於社而棄為稷神易代奉之無敢益者
 明不可與等故自太皥以降逮於顓頊其應五行而
[002-51a]
 王數非徒五而配帝是其徳不可以多也○楊氏曰按鄭
 氏註掌次祀五帝則張大次小次設重帟重案云此所謂
 四時迎氣月令四立之祭是矣及註大宰祀五帝大司樂
 小司寇禋祀五帝亦當與掌次同註又兼云總享明堂何
 耶夫總享五帝於明堂漢禮則有之非周禮也漢襲秦禮
 郊祀及明堂皆祀五畤之帝周禮安有此哉鄭註蓋
 約漢禮以言周禮耳我將之詩曰我將我享維羊維
 牛維天其佑之又曰我其夙夜畏天之威於時保之
[002-51b]
 我將之詩言天者再天即帝也帝即天也觀我將之
 詩則知周人明堂祀天非總享五帝明矣○陳氏禮
 書曰五帝與昊天同稱帝不與昊天同稱天猶諸侯
 與天子同稱君不與天子同稱王周官祀五帝之禮
 有與天同以極其隆有與天異以致其辨故皆禋祀
 皆服大裘此其所同也祀帝於圜丘兆五帝於四郊
 此其所異也鄭氏之徒謂四圭之玉黄鍾夫吕之樂
 夏正以祀感帝於南郊蒼璧之玉六變之樂冬日至
[002-52a]
 禮天皇大帝在北極者於圜丘天皇大帝耀魄寶也
 五帝太微之帝也分郊與丘以異其祀别四帝與感
 帝以異其禮王肅嘗攷之矣然肅合郊丘而一之則
 是以五帝為五人帝則非古者祀五帝必配以五人
 帝從以五人臣而謂五帝即五人帝則五人帝以前
 其無司四時者乎○程子曰自司服言祀昊天上帝
 而又言祀五帝亦如之鄭𤣥之徒遂有六天之説正
 如今人説六子乾坤之外甚底是六子譬如人之四
[002-52b]
 肢只是一體耳學者大惑也○朱子語錄曰問而今
 郊祀也都祀許多帝曰周禮説上帝是總説帝説五
 帝是五方帝説昊天上帝只是説天鄭氏以昊天上
 帝為北極看得不是恁地北極星只是言天之象且
 如太微是帝之庭紫微是帝之居紫微便有太子后
 妃許多星帝庭便有宰相執法許多星又有天市亦
 有帝座處便有權衡秤斗星又問今郊祀也祀太一
 曰而今都重了漢時太一便是帝而今添了帝多都
[002-53a]
 成十帝如一國三公尚不可況天而有十帝○楊氏
 曰夫有天地則有五行四時有五行四時則有五帝
 帝者氣之主也易所謂帝出乎震之類是也蓋天猶
 性也帝猶心也五帝猶仁義禮智信也○貴與馬
 氏曰王者祭天而以祖配之古今之通義祀典之首
 也秦襄祠少皥白帝沿及子孫并青帝黄帝赤帝祠之漢
 髙復立黒帝祠以為事天之事畢矣賈生賢而知禮
 親承宣室之問亦不能引經援古定郊社明堂祀天
[002-53b]
 配祖之儀昊天上帝反不得比所謂太乙五帝者得
 享郊祀之祭髙祖創業之主亦終西都之世不得享
 配天之祀豈不謬哉至成帝時匡衡請徙甘泉祠於
 長安定南北郊然後祀禮稍正然终不能盡復三代
 以來郊祀明堂嚴祖配天之禮而哀平之間怵於禍
 福南北郊與甘泉五畤互為罷復卒無定制迨世祖
 中興建武郊天即採用元始故事而不復襲漢初之
 迹○又馬氏五帝祀辨云按五帝之祀見於周禮五
[002-54a]
 帝之義見於家語其説本正大也自秦漢間廢祀天
 之禮而以所謂郊祀者祀於五畤名曰五帝康成解
 經習聞秦漢之事遂於經所言郊祀多指為祀五帝
 且據緯書為之名字東曰靈威仰南曰赤熛怒西曰
 白招拒北曰叶光紀中曰含樞紐於是王子雍諸儒
 引經傳以排之而謂五帝者太皥以下五人帝也先
 儒楊復齋則謂果以五人帝為五帝則五人帝之前
 其無司四時者乎鄭則失矣王亦未為得也其説善
[002-54b]
 矣然楊氏之釋五帝則以為如毛公所謂元氣昊大
 謂之昊天逺視蒼蒼謂之蒼天程子所謂以形體謂
 之天以主宰謂之帝之類則五帝乃天之别名而原
 未嘗有所謂五帝之神也愚謂若以為天之别名而
 已則何必拘以五又何必於祀上帝之外别立祀五
 帝之禮乎蓋五帝者五行之主而在天猶五嶽為五
 方之鎮而在地也五帝不出於天之外而謂五帝即
 昊天則不可五嶽不出於地之外而謂五嶽即后土
[002-55a]
 亦不可今疑緯書靈威仰等而謂五帝之本無且謂
 家語非聖言亦過矣如日月星宿風伯雨師皆天神
 之見於祀典者經傳所言昭昭也而道家者流則以
 為各有名稱其不經甚於緯書儒者所不道也然因
 是而疑日月諸神之本無可乎○陳氏曰戒者敇其
 事誓者告以言大司冦戒之日涖誓百官士師五戒
 而誓居其一則戒之中有誓而誓則明其戒而已掌
 之以太宰重其事也協之以太史正其禮也涖之以
[002-55b]
 司宼肅其職也
前期十日帥職事而卜日遂戒註前期前所諏之日也
十日容㪚齊七日致齊三日執事宗伯大卜之屬既卜
又戒百官以始齊
 疏按祭統云㪚齊七日以定之致齊三日以齊之故
 云十日容㪚齊七日致齊三日也
及執事眡滌濯及納亨贊王牲事及祀之日贊玉幣爵
之事註執事初為祭事前祭日之夕滌濯謂溉祭器
[002-56a]
及甑獻之屬
 疏按少牢饔人溉鼎匕俎廪人溉甑甗司宫溉豆籩
 及勺爵
納亨納牲將告殺謂鄉祭之晨既殺以授亨人凡大祭
祀君親牽牲大夫贊之
 疏祭天無祼故先迎牲若宗廟之祭既祼而後迎牲
 也
日旦明也玉幣所以禮神玉與幣各如其方之色爵所
[002-56b]
以獻齊酒不用玉爵尚質也三者執以從王至而授之
祀大神示亦如之享先王亦如之贊玉几玉爵註大神
示謂天地玉几所以依神天子左右玉几宗廟獻用玉

 疏亦如之下别言贊玉几玉爵則天地不用玉几玉
 爵也享先王不言大者欲見宗廟六享同然
大朝覲㑹同贊玉幣玉獻玉几玉爵註助王受此四者
時見曰㑹殷見曰同大㑹同或於春朝或於秋覲舉春
[002-57a]
秋則冬夏可知玉幣諸侯享幣也其合亦如小行人所
合六幣云玉獻獻國珍異亦執玉以致之玉几王所依
也立而設几優尊者玉爵王禮諸侯之酢爵王朝諸侯
立依前南面其禮之於阼階上
 疏大行人云上公再祼而酢侯伯一祼而酢子男一
 祼不酢此祼時大宗伯攝祼非冢宰所贊但諸侯酢
 王用玉爵則冢宰贊王受之○王氏曰玉所以昭其
 文也朝覲㑹同或言大或不言者各因其時而稱之
[002-57b]
 蓋五服皆朝之嵗朝者衆故謂之大
大喪贊贈玉含玉註助王為之也贈玉既窆所以送先
王含玉死者口實天子以玉
 疏助王助嗣王也贈謂既窆入壙也含玉按士喪禮
 用貝三鄭注左右齻及中央象齧堅王含用玉義亦
 然也又檀弓云飯用米貝不忍虚也故云口實○王
 氏曰含禮行於始死之時贈禮行於既窆之後
作大事則戒於百官贊王命註助王為教令春秋傳曰
[002-58a]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疏祭祀上已言之此大事唯戎事也○明齋王氏曰
 戎事之戒必以王命者有三義焉其一君徳以剛為
 善故欲其當萬衆之中布昭聖武其二治安則玩兵
 故欲後王身親師旅之事三則大宰於治無所不統
 不可復專兵事之戒大司馬統兵於外其權特重軍
 容不可入國故亦不專其戒皆防微杜漸之意也
王眡治朝則贊聽治註治朝在路門外羣臣治事之朝
[002-58b]
王視之則助王平斷
 疏王有三朝外朝是斷疑獄之朝内朝在路寢圖宗
 人嘉事二者並於事簡非正朝治朝聽治之朝在路
 門外司士所掌者也
眡四方之聽朝亦如之註謂王巡守在外時
 王氏曰四方之聽朝無常所王巡守四方諸侯各朝
 於方岳之下所謂聽朝也視朝於内聽朝於外皆有
 以贊其事則治外無異於内治逺無異於近矣
[002-59a]
凡邦之小治則冢宰聽之待四方之賓客之小治註大
事決於王小事冢宰專平
 疏重出冢宰之名者據百官總焉故特云冢宰也
 臨川王氏曰上文以禮待賓客之治此又云待四方
 賓客之小治者賓客之治有詔王者八統所謂禮賓
 是也若其小治則冢宰專之○莊渠魏氏曰王恭已
 南面大治與宰臣平章一人之體也大治與聞助王
 所不及小治不以煩王百揆之體也上奉王命次請
[002-59b]
 於冢宰衆務各以其職自治之庶僚之體也故曰主
 好要百事詳主好詳百事荒○潛溪鄧氏曰宰皆大
 治曰小治對王言之耳
嵗終則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㑹註正正處也㑹大
計也
 㑹古外反要㑹㑹計之㑹放此餘當以意求之 某
 氏曰謂各明正所治之事為文書以待攷㑹計簿也
聽其致事而詔王廢置註平其事來至者之功狀而奏
[002-60a]
白王
 疏有功者置之進其爵有罪者廢之退其爵也
三嵗則大計羣吏之治而誅賞之註事久則聽之大無功
不徒廢必罪之大有功不徒置必賞之鄭司農云三載
考績
 鶴山魏氏曰誅止責讓字從言六經皆然自秦漢來
 始以誅訓殺因舉陵陽三禮辨云嵗终廢置各因其
 事而舉措之也三嵗誅賞大計其凡而升黜之也舜
[002-60b]
 之灋三載考績九載而後陟黜加焉待岳牧九官之
 灋也羣吏恐不容候之如此其乆鄭師仲既引攷績
 為比而説者又以為虞周事灋詳畧繁簡不同又誤
 矣○雜説成周時冢宰既受百官府之㑹聽其致事
 而詔王廢置三嵗則大計羣吏之治而誅賞之矣而
 司徒則又自考其屬正其要㑹而致事司寇又命其
 屬入㑹而致事下至宫正則㑹其行事内宰則稽其
 功緒以自考其職之所統雖醫師之微亦於嵗終而
[002-61a]
 稽其醫事此各考於其屬也上下遞察而冢宰實提
 其大綱至於㑹計之繁則又專設司㑹一職以察
 之司㑹之職曰以逆羣吏之治而聴其㑹計以參互
 攷日成以月要攷月成以嵗㑹攷嵗成以周知四國
 之治以詔王及冢宰廢置此可見成周之時各考於
 一職之長而後攷於一官之長攷於一官之長始盡
 攷於司㑹而後達於冢宰歟○蔡氏曰夫積日為月
 積月為時積時成嵗天之道也周之設官三百六十
[002-61b]
 説者謂其象天一嵗之數意或然也是以月要時攷
 嵗㑹皆非泛然無所參稽也宰夫司㑹既已攷之矣而
 數其功過則有御史治其廢置則有冢宰而王又親
 數其功過焉總之有屬而㑹之有聮倡之有本而董
 之有序其效職者非特其大臣也而微臣亦憂國焉
 其畏灋者非特其邇臣也而逺臣亦加厲焉故僕夫
 況瘁言賤者之致憂也田畯至喜言微者之致誠也
 是豈無其故而然哉亦以誅賞之灋素明而八柄之
[002-62a]
 所掌者有常制也○王氏曰書曰三載攷績三考黜
 陟幽明周官之灋則嵗終廢置三嵗誅賞之何也蓋
 先王之治因時而已堯舜之時其灋畧其事簡故至
 於三載攷績九載然後黜陟幽明當周之時其灋詳
 其事繁故嵗終則廢置三嵗則誅賞亦各趨時而已
 ○雜説三年大閲三年大比三年大計羣吏只每年
 更互一件○明齋王氏曰蓋興起事功出納財用士
 大夫不能一一親之皆出於羣吏之手而其所以用
[002-62b]
 乎羣吏者則士大夫也周公之灋攷㑹詳於羣吏則
 小臣務勤其職掌明其出入而不敢為姦欺大臣不
 親細務而得以清心化理誅賞止於長官則百揆不
 侵各官府之權使得精於用舍大臣務以求賢為急
 而必明於其官也若羣吏之廢置誅賞皆各屬官長
 自専之觀鄉師嵗終攷六鄉之治以詔廢置大比則
 攷教察辭稽器展事以詔誅賞乃各司之著例也後
 世天下之官皆考選於吏部豈為長官者不能知其
[002-63a]
 屬吏而為吏部者獨能計其各屬各部之官皆不可
 信而獨吏部為可信耶是所謂舛也○莊渠魏氏曰
 周禮大宰嵗終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㑹聴其致
 事而詔王廢置三嵗則大計羣吏之治而誅賞之漢
 郡守辟除令長得自課第刺史得課郡國守相而丞
 相御史得雜攷郡國之計書天子則受丞相之要元
 帝時京房奏考功課吏法時公卿㑹議皆以房言煩
 碎部刺史奏事京師復以為不可行魏劉邵作都官
[002-63b]
 考課之法七十餘條其文至密杜恕以為用不盡其
 人雖文具無益晉武帝詔杜預為黜陟之課預上言
 末世疑心而信耳目疑耳目而信簡書之弊請去密
 就簡委任達官各考所統唐法考功以四善二十七
 最敘為九等國朝銓選之法既屬之文選故天下之
 官其考課皆綜於考功昔蘇洵言於宋曰自設官以
 來皆有考課之法周制既亡其法廢絶自後終莫能
 行之則益以紛亂而不可考其故何也天下之吏不
[002-64a]
 可以勝考今欲人人而課之必使入於九等之中此
 宜其類例錯謬而不若無之為便也臣觀自昔行考
 課者皆不得其術蓋天下之官皆有所屬之長有功
 有罪其長皆得以刺舉必如人人而課於朝廷則其
 長又將安用惟其大吏無所屬而莫為之長也則課
 之所宜加何者其位尊故課一人而其下皆可以整
 齊其數少故可以盡其能否而不繆斯言可謂知要
 矣今誠能使天下之官各課於其所屬之長縣之屬
[002-64b]
 令自課之而覈於郡郡之屬守自課之而覈於州州
 之屬牧自課之其上佐則覈於朝雖郡之屬其選重
 九載亦覈於朝内而六卿各課其所屬而覈於考功
 則上下之所課者皆不過數人足以求得其寔蘇洵
 所謂用力寡而成功多法無便於此者也○陳氏集
 説云蓋三公之尊下攝冢宰之職冢宰之尊下兼六
 卿之事天下萬幾無所不統有如出納之要職宿衛
 之親人奉供之近習玉府財用之司存宫中使令之
[002-65a]
 嬖密凡其布列於王宫之内外而迫近於人主之左
 右者一舉而盡屬之冢宰焉夫是以羣士大夫之職
 業有所統而不敢自恣人主之心術有所礙而不敢
 自私紀綱不㪚名分不易爵祿不輕而左右前後之
 人侍御僕從之事宴安玩狎之際無敢蠱壞人主之
 心術而侵竊大臣之權柄者體統之正孰大於此悲
 夫後世之人不識此道也奪大臣之權而授之羣臣
 㪚天官之屬而歸之百官出内廷之士大夫而置之
[002-65b]
 外廷儒者又從而助之曰天子大臣當不屑於細務
 則又從而削奪之使之擁虚名於百官之上而為大
 臣者亦拱手清談而不事事矣自漢以來變故備矣
 上不得以臨其下外不得以制於内人主惟意所欲
 為而小人惟利是視君臣上下相與快意於灋度之
 外而亂萌禍基四面併起而天下已不可為矣故自
 出納之要職不領於大臣也而宰夫之官遂去為中
 書尚書之任中書尚書迭用事而霍光之權重恭顯
[002-66a]
 之事起尚書中書之形成矣自宿衛之親人不領於
 大臣也而宫正宫伯之官遂去為光祿衛尉之任光
 祿勲之屬日益親而門下遂為省加官遂為司侍中
 遂為宰夫矣自供奉之近習不領於大臣也而膳夫
 而下掌次而上遂去為少府太常之任比其極也闗
 内侯騎都尉之爵至及於烹庖樂工醫師之賤至鳴
 玉而曵組門下大僕之司至又分為殿中省為内諸
 司使矣以至玉府財用之司既非大臣之所與聞則
[002-66b]
 漢鴻都之賣爵唐瓊林大盈之名庫夫誰得而檢之
 女寵近習之嬖既非大臣之所與聞則房闥有制政
 之漸妃妾起巫詛之風閽寺擅廢立之權夫誰得而
 制之嗟夫宿衛非小人也飲膳烹庖酒漿醯醢非微
 物也埽洒縫染非賤職也而幄帟次舍非細事也大
 臣制其權則小臣不得專其事天子不得快其私周
 公深見逺識後世弗念厥紹而横流至是是則可恨
 也而究論其所自則始於陳平之自棄其權而武帝
[002-67a]
 習見其事遂舉其權而授之羣臣有司上下相臨之
 勢自是解㪚而不可復合矣方文帝以刑獄問陳平
 不對以為得宰相之體而不知宰相之無權蓋始於
 此夫錢穀之出入決獄之多寡國家之本而生民之
 命也宰相不與聞而顧使天子責之廷尉責之内史
 則凡九卿中二千石之事豈復與聞邪夫天下之事
 宰相不與聞而歸之天子天子不能察而歸之左右
 近習之人國欲治可得乎而顧曰上佐天子理隂陽
[002-67b]
 下遂萬物之宜託此以為宰相職業是亦清談不事
 事之異名耳自是以後郡國上計得自達於天子天
 下大柄盡歸尚書武帝又以中大夫侍中視丞相為
 外朝而内朝之事宰相不得聞矣九卿更進用事事
 不決於丞相而外廷之事宰相又不得聞矣吏九百
 石以上調於尚書而天下之事宰相不得聞矣文墨
 小技之事一言之合意立取榮寵為天子私人氣燄
 方張言聽計從而宰相大臣反被屈辱摧折入則横
[002-68a]
 議於内出則專行於外大臣之無權而小臣之横至
 此此豈復有紀綱名分也哉其後丙吉相宣帝於中
 興之日而御史大夫不得亢禮似稍知重大臣之權
 矣而尚書決事諸將軍猶領之而中書宦者遂乗間
 而用事至於四曹之置而自宰相而下悉闗其中而
 尚書中書始表裏為姦矣究論至此則天官一屬横
 流紛錯無復上下之名分外内之統攝其所由來久
 矣後世如欲復古以為治要當自周官始欲復周官
[002-68b]
 要當自宰相始則體統正而天下之事可以次而舉
 矣○明齋王氏曰天官之職甚為博大驟觀之若散
 出無紀然有要焉典灋則治天下之道貢賦式制國
 用之矩八柄八統御百官之權九兩九職保萬民之
 方此總述均平之事所以運量天下者也冢宰主節
 制王及后世子而有宫中之政令主統百官以攷其
 治理財以制國用而有嵗終正治受㑹此一官灋守
 也自和布懸灋而下則率六十屬以舉天下之治建
[002-69a]
 其牧而下則總擇天下之官以任天下之職此特春王
 正月新政也以其宅百揆故贊王聽治而有六敘以
 肅百僚六計以察百官八成以聴萬民六屬而事之
 職掌有定規六職而事下六官有定式九職而事下
 各職有定式此皆每日之事也國之大事七或以百
 職之首而提其綱或以天官所掌而治其要此則毎
 時所值之事也小宰宰夫其職掌並與冢宰相亞大
 約尊者博而要卑者少而詳故雖雜而不越大積焉
[002-69b]
 而不宛者以此嗚呼天無為作之君以代天君不能
 自為立之相以代君求之切擇之審待之隆相視為
 一體相須為一家君之所以付託相之所以負荷皆
 家事也故宰相事業不過輔王以承天奉嗣王以統
 承乎先王而已蓋主器者天子而相之者天官天子
 之位雖傳於一家而天子之治則公於四海是故天
 官之職俾王及后世子靡不由於式灋不必傳賢而
 天下無不治雖曰家天下而實常得賢也伯益伊尹
[002-70a]
 周公所世守者後世人君所以求之待之既與古異
 而人才亦不古若或貪戀權勢肆志妄行或罷軟不
 勝任推姦避事故天子每毎自用相不得有為豈一
 體相成意哉
小宰之職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宫之政令凡宫之糾
禁註宫刑在王宫中者之刑建明布告之糾察也若今
御史中丞
 王氏曰小宰掌建邦之宫刑此治内以及外之意大
[002-70b]
 司寇五刑無宫刑則宫刑獨小宰之所建也政令糾
 禁所以為刑之先後左右期至於無刑者也嘗觀文
 王道化之行近至汝墳逺及江漢反而求之始於后
 妃之本而已記曰古之明明徳於天下者先治其國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此之謂也○雜説有王宫有
 后宫内宰治王宫之政令所謂后宫也至云凡宫之
 糾禁則王宫后宫總隸小宰矣糾以糾其失禁以禁
 其邪不唯邇臣知所畏而後宫近習亦有所畏此乃
[002-71a]
 先王治内之道○葉氏曰小宰貳太宰豈無他職而
 首拳拳於王宫之刑禁王宫豈施刑之地小宰豈掌
 刑之職耶蓋天子之政令天下之風俗未有不自王宫
 始侍御僕從一有不正出入起居一有不欽皆足以
 害治不聞湯制宫刑儆於有位者乎三風十愆之戒
 必及乎宫室之隠微自邦君卿士臣下以及於蒙士
 凜乎其嚴若喪亡之在朝夕至於臣下不正則曰服
 墨刑伊尹乃繼之曰嗣王祗厥身念哉蓋宮刑雖以
[002-71b]
 為有位之儆而實有以起君心之敬宫刑雖以為王
 宫之禁而實有以格君心之非然則宫刑之掌於小
 宰其修與廢君心敬怠之所由判君徳隆替之所由
 基也歟故知商之宮刑則知周之宫刑○潛溪鄧氏
 曰小宰掌建邦之宫刑治王宫之政令糾禁而太宰
 無列何也王昭明言之宰治不通王宫乎先之則後
 陽治後之則慢王宫故無列此互備之也
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則之貳以逆邦國都鄙官府之治
[002-72a]
執邦之九貢九賦九式之貳以均財節邦用註逆迎受
之鄭司農云貳副也
 疏大宰以六典八法八則治邦國官府都鄙此還以
 之句攷其治所謂逆也○劉氏曰貢職之入嵗無常
 數九式之用國有定規彼有餘此不足小宰均之以
 俾必給則九式不愆於禮矣節邦用者非其式不可
 用而王者之欲不節而自中乎禮義矣○愚按成周
 之世損上以益下者何其至也有司稼巡野觀稼以
[002-72b]
 年之上下出斂灋矣有遂人等官以嵗時登其夫家
 之衆寡及六畜車輦辨其老幼廢疾以令貢賦矣復
 有司書三嵗則大計羣吏之治以知民之財凡税斂
 掌事者受灋矣夫天時不登以病民則䘏之吏治不
 職以病民則䘏之民老幼廢疾以自病則又䘏之而
 賦税不足唯減損王躬以為均節之灋成周損上以
 益下者何其至也後世國費浩繁每嵗司農先量所
 出責賦郡國謂之㑹計不給又額外科之謂之加派
[002-73a]
 至横征巧取又出加派之外其為一時茍且之計益
 不忍言矣以欲從人者王以人從欲者亡秉國成者
 反覆於均節邦用之説而不投箸而起如救焚拯溺
 以為䘏民計者獨何心哉
以官府之六敘正羣吏一曰以敘正其位二曰以敘進
其治三曰以敘作其事四曰以敘制其食五曰以敘受
其㑹六曰以敘聽其情註敘秩次也謂先尊後卑也治
功狀也食祿之多少情爭訟之詞
[002-73b]
 疏先尊後卑各有秩次則羣吏得正故云正羣吏也
 㑹嵗終㑹計文書○雜説小宰所掌典灋皆大宰執
 其要而六敘獨不掌蓋灋有詳畧尊者治其畧六敘
 之法已詳大宰所以不掌○愚按情讀如陳情之情
 謂羣臣以私情有所陳請也亦以敘聽之先王體羣
 臣無所不至如此
以官府之六屬舉邦治一曰天官其屬六十掌邦治大
事則從其長小事則專達二曰地官其屬六十掌邦教
[002-74a]
大事則從其長小事則專達三曰春官其屬六十掌邦
禮大事則從其長小事則專達四曰夏官其屬六十掌
邦政大事則從其長小事則專達五曰秋官其屬六十
掌邦刑大事則從其長小事則專達六曰冬官其屬六
十掌邦事大事則從其長小事則專達註大事從其長
若庖人内外饔與膳夫共王之食
 疏膳夫食官之長庖人内外饔亨人有事皆來諮白
 膳夫
[002-74b]
小事專達若宫人掌舍各為一宮六官之屬三百六十
象天地四時日月星辰之度數天道備焉
 竹埜葉氏曰周官三百六十已倍於夏商通攷其卿
 大夫士之數六官幾三千人大抵多兼攝也蓋官屬
 有不必專置者地官如角人羽人掌炭掌茶等職但
 征一物秋官如庶氏㝠氏穴氏硩蔟氏赤犮氏等官
 但攻一事不可兼乎有不可常置者田詛則有甸祝
 詛祝祭祀軍旅共仗禁囂則有伊耆氏銜枚氏喪紀
[002-75a]
 則有職喪喪祝夏采不可攝乎蓋周人因事而置官
 周禮因官而存名居官而不兼其職則官冗兼官而
 不存其名則官廢知周禮兼官之職又知周禮存官
 之名則可與言官制矣○莊渠魏氏曰王舉大宰大
 宰舉五官於主六卿各舉其僚屬之長數人使自以
 類相舉此乾坤易簡之道也漢制六卿亦得自舉掾
 屬爭以辟士相髙非其人則負知人之明而亦自失
 其助故漢治猶為近古後世天下之官盡選於吏部
[002-75b]
 人才不能周知不得已而用資格賢不肖大混淆矣
 ○明齋王氏曰蓋大事而弗從其長則政出多門小
 臣横而大臣無權小事而不專達則大臣親細務以
 多事自敝下僚賢者不得盡其才不肖者得以推姦
 藉口二者皆非也
以官府之六職辨邦治一曰治職以平邦國以均萬民
以節財用二曰教職以安邦國以寧萬民以懷賓客三
曰禮職以和邦國以諧萬民以事鬼神四曰政職以服
[002-76a]
邦國以正萬民以聚百物五曰刑職以詰邦國以糾萬
民以除盜賊六曰事職以富邦國以養萬民以生百物
註懐亦安也賓客來共其委積所以安之聚百物者司
馬主九畿職方制其貢各以其所有
 王氏曰以懷賓客文徳修而逺人服也中庸九經終
 於懷諸侯亦是此意○劉氏曰不以聚百物為職則
 兵革興而民力殫矣不以除盜賊為職則刑罰濫而
 大寇作矣不以生百物為職則事為廣而八材枯矣
[002-76b]
 ○王氏曰徒善不足以為政則制治必有灋徒灋不
 能以自行故行灋存乎人先王建六官而授之以灋
 其灋則有六典焉其官則有六職焉典為畧職為詳
 畧以立其始詳以成其終此六典六職所以相因為
 用也○潛溪鄧氏曰六典言經常之道人君所操六
 職言主掌之事人臣之分職故其文小異大同
以官府之六聮合邦治一曰祭祀之聮事二曰賓客之
聮事三曰喪荒之聮事四曰軍旅之聮事五曰田役之
[002-77a]
聮事六曰斂弛之聮事凡小事皆有聮註鄭司農云大祭祀
大宰贊玉幣司徒奉牛牲宗伯眡滌濯涖玉鬯省牲鑊
奉玉齍司馬羞魚牲奉馬牲司寇奉明水火大喪大宰
贊贈玉含玉司徒率六鄉之衆庶屬其六紖宗伯為上
相司馬平士大夫司寇前王此所謂官聮𤣥謂荒政弛
力役及國中貴者賢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舍不以
力役之事奉牲者其司空奉豕與
 疏司農不言司空司空亡故也大祭祀惟大宰尊不
[002-77b]
 奉牲宗伯不言奉雞司馬不兼言奉羊司寇不言奉
 犬皆畧不言可知○雜説喪紀之事宰夫與職喪帥
 官有司而治之天官聮夏官也廛人皮毛筋角入於
 玉府地官聮天官也量人與鬱人受斝歴而皆飲之
 春官聮夏官也鄉師攷司空之辟又涖匠師地官聮
 冬官也大司徒教民附於刑者歸於士地官聮秋官
 也司常贊司馬頒旗物春官聮夏官也巾車入齎於
 職幣春官聮天官也稍人聽於司馬縣師以司馬之
[002-78a]
 灋作之地官聮夏官也其大要如此又有逐官屬中
 各自相聮處不可盡舉可以類推也○雜説制官之
 灋職不分則紊亂無統事不聮則審察不精無統則
 多廢事不精則多敗事如人之一身耳聴目視手舉
 足運雖各有所司而血氣脈理相通而無扞格故能
 安樂而無危闗節之間一毫阻滯則病隨作矣唐虞
 之時百揆四岳州牧侯伯截然有紀序條目不相侵
 紊彼羲和掌四時之政於四方國有大政得與内朝
[002-78b]
 更相參議至於司空總齊百揆理固宜然而臯陶刑
 官得以陳謨與啟沃之事伯益農官得以贊禹與師
 旅之事后夔樂官得以教胄子與教導之事典謨簡
 古其事不詳意亦可見若夫周官六典其詳可得而
 聞矣蓋其典治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各司其司
 各職其職内外大小莫不專一此乃其官職當然耳
 而其官府之有聮以合邦治以祭祀賓客喪荒軍旅
 田役斂弛之事六官皆得參議焉大宰兼統六典即
[002-79a]
 唐虞司空之任也然司徒掌教起徒役則肄之司馬
 掌兵論官材則肄之大宗伯掌禮教導學校之事亦
 肄之非特此也在内則為六卿在外則為六鄉之大
 夫國家有警則為六軍之將益見當時制官闗節脈
 理未嘗不相通如此漢興去古未逺此意猶存南軍
 雖掌於大尉而兵不在焉四方章奏雖上於御史大
 夫而生殺予奪之權不在焉唯宰相兼軍國之權故
 漢世宰相之權甚重以其無所不統也九卿各率其
[002-79b]
 職雖㪚而不相屬然有議論下而博士之微猶得參
 議凡有詔令御史大夫下相國相國下諸侯王御史
 中丞執法下郡守故外内無扞格凡有政事御史中
 丞司隸校尉得以糾舉百僚丞相司直亦得察舉丞
 相不法故上下無壅蔽甚者宿衛小臣亦得使之參
 議朝事至武帝之末既分丞相官屬為二丞相之權
 輕又不置太尉大將軍掌兵因得以自便是故霍光
 以大將軍盡兼軍國事因冠以司馬尚書之號朝廷
[002-80a]
 大事盡歸一人廢立之變丞相不知何望於事之交
 相議論也唐世任官之法職事雖相聮屬而名位不
 正權柄不出於一人各以私意行乎其間其弊有不
 可勝言者蓋唐初以三省之長共議國政六部各以
 其職舉事故大小不紊以天下之事三省之長相與
 議論六部亦為之參議焉奈何以宰相品位崇重不
 欲輕以授人常以他官居其職如吏部如祕書監如
 太子詹事等皆非宰相職三省之長無人焉資望既
[002-80b]
 淺兩不相服權柄分而智術任雖求以通之乃所
 以不通也君子反覆漢唐之事乃知建官之制其名
 位不紊權柄不移職分統而情意交通者自唐虞以
 來唯成周盡善矣讀太宰者可不深攷乎
以官府之八成經邦治一曰聽政役以比居二曰聽師
田以簡稽三曰聽閭里以版圖四曰聽稱責以傳别五
曰聽祿位以禮命六曰聽取予以書契七曰聽賣買以
質劑八曰聽出入以要㑹註鄭司農云政謂軍政也役
[002-81a]
謂𤼵兵起徒役也比居謂伍籍也
 疏司徒五家為比出軍則五人為伍○林氏曰以籍
 之伍更相𤼵軍故平而無遺脱此力征所以均也
簡猶閲也稽猶計也計其士之卒伍閲其兵器為之要
簿也版户籍圖地圖聽人訟地者以版圖決之稱責謂
貸予傅别謂券書也要㑹謂計最之簿書𤣥謂政謂賦

 王氏曰政力征也記曰七十者不從政
[002-81b]
傅别謂為大手書於一札中字别之
 疏謂於字中央破之兩家各得一也○王氏曰傅謂
 地之附近隣比為證佐也别券書兩分者猶今之合
 同
書契謂出予受入之凡要質劑謂兩書一札同而别之
長曰質短曰劑傅别質劑皆今之券書事異異其名耳
禮命禮之九命之差等
 王氏曰其法一定而不可虧故謂之成司寇凡萬民
[002-82a]
 之獄訟以邦成弊也○葉氏時曰民聚而必有事事
 起而必有爭聖人起教於微𦕈而防患於未然是以
 有書以載其灋有灋以待其事事來而應之以灋訟
 起而正之以書猶決事之不可無比斷事之不可無
 律也易曰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
 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其官成之謂歟○鄧氏
 曰成謂成籍可覆按者百官以治萬民以察如布有
 經而不亂○劉氏曰八者所以養民之信也自古皆
[002-82b]
 有死民無信不立禮樂刑政待信為本有以證於其
 民而莫敢不信則本立矣民而無信雖有禮樂刑政
 何所措哉○王氏曰經邦治者經常也凡物有經有
 緯一成而不可變者經也錯綜無窮者緯也夫聴天
 下之治自征役至出入錯綜無窮也自比居至要㑹
 一成而不可變者也夫民生而有欲則不能無求求
 而無分界度量則不能無爭先王懼其有爭端也先
 為之灋以防之有犯者以此治焉則情偽明是非審
[002-83a]
 奸者無所肆其巧愚者無所受其弊易之訟曰君子
 以作事謀始先王所以慮患可謂逺矣
以聽官府之六計弊羣吏之治一曰㢘善二曰㢘能三
曰㢘敬四曰㢘正五曰㢘灋六曰㢘辨註聽平治也平
治官府之計有六事弊斷也既斷以六事又以㢘為本
善善其事有辭譽也能政令行也敬不懈於位也正行
無傾邪也灋守灋不失也辨辨然不疑惑也
 臨川王氏曰㢘者察也辨能辨事○何氏曰辨者臨
[002-83b]
 事不惑○仲輿郝氏曰善循良也○鄧氏曰善徳之
 本能徳之用敬正善之則灋辨能之施也乃其介在
 㢘善敬正非㢘不能能灋辨非㢘無取也
以灋掌祭祀朝覲㑹同賓客之戒具軍旅田役喪荒亦
如之註灋謂其禮灋也
 王氏曰大宰于戒具不言灋道揆之任也祭祀吉禮
 朝覲㑹同賓禮軍旅田役軍禮喪荒凶禮嘉禮有脤
 膰則祭祀之事有饗燕則賓客之事則五禮具於此
[002-84a]
 七事矣戒敕其事之所當謹具致其物之所當共○
 鶴山魏氏曰荆公云言以法掌祭祀則亦不與道揆
 故也荆公常以道揆自居而元不曉道與法不可離
 法不本於道不足為法道不施於法亦不見其為道
 荆公以法不預道揆故其新法皆商君之法而非帝
 王之道所見一偏為言不小因説永嘉二陳作唐制
 度紀綱論云得古人為天下法不若得之於其法之
 外彼以道徳為法外事皆因荆公判道法為二後學
[002-84b]
 遂為此説如周禮三百六十官甸稍縣都井地溝洫
 比閭族黨教忠教孝道正寓於法中後世以刑法為
 法故法為申商
七事者令百官府共其財用治其施舍聽其治訟註七
事謂先四如之者三也施舍不給役者
 疏六者即上六聮百官聮事通職故云令百官府共
 其財用也六聮中不言朝覲㑹同賓客中兼之七事
 不言斂弛以其非大事故退之在下 雜説財用共
[002-85a]
 於治官之屬治訟聽於刑官之屬小宰舉其要故令
 之而已○王先生曰七事即六聮獨不見斂弛令百
 官府共其財用治其施舍則斂弛亦在其中矣○林
 氏曰嘗攷三代之政未嘗有轉輸漕輓之事又春秋
 列國諸侯㑹同征伐無嵗無之然其兵食資用取給
 於所過之國亦未始有餽餉之役凡以農功修而粟
 帛衆雖門闗郊里野鄙之間皆有委積故能隨用取
 足也周禮小宰㑹同軍旅令百官府共其財用而春
[002-85b]
 秋齊師還自召陵申侯請道出陳鄭之間供其資糧
 扉屨是也至秦欲攻匈奴始使天下之民飛輓芻粟
 轉輸河北率三十鍾而致一斛漕運之盛蓋興於此
 惡足為治世法哉
凡祭祀贊王幣爵之事祼將之事註又從大宰助王也
將送也贊王酌鬱鬯以獻尸謂之祼祼之言灌也明不
為飲主以祭祀唯人道宗廟有祼天地大神至尊不祼
莫稱焉凡鬱鬯受祭之啐之奠之
[002-86a]
 疏不祼者覆載之徳其功尤盛欲報之徳無可稱焉故
 無祼直加敬而已凡鬱鬯受祭之啐之奠之者謂王
 以圭瓚酌鬱鬯獻尸后亦以璋瓚酌鬱鬯獻尸尸皆
 受灌地降神名為祭之向口啐之啐之謂入口乃奠
 之於地也祭天地既言無祼按宗伯涖玉鬯又禮記
 表記云親耕粢盛秬鬯以事上帝上帝得有秬鬯者
 按春官鬯人職掌其秬鬯下所陳社稷山川等外神
 皆用秬鬯不用鬱爾○王氏曰天則升烟地則薦血
[002-86b]
 人之魂氣歸於天體魄歸於地故焫蕭以求諸陽祼
 以求諸隂焉○程氏曰天地用玉幣文神明而不祼
 則玉幣尊於鬯故太宰贊之鬯則大宗伯贊之祼將
 又卑於鬯故小宰贊之若此類者所謂序事也先王
 量徳受任因任受職此序事所以辨賢也○鶴山魏
 氏曰宗廟之祭自逆尸迎牲已後無非是義理此正
 所謂精義入神處故曰見君臣之義焉見父子之倫
 焉如祭天以特牲器用陶匏𤣥酒明水不近人情者
[002-87a]
 最尊若夫祭爓祭孰近人情者禮之降故記曰禮之
 近人情者非其至也
凡賓客贊祼凡受爵之事凡受幣之事註唯祼助宗伯
其餘皆助太宰王不酌賓客而有受酢大宗伯職曰大
賓客則攝而載祼
 疏賓客酢王之時大宰於賓處受而奉王王飲訖大
 宰受爵以授小宰受幣之時亦王親受受以授大宰
 大宰以授小宰也○王先生曰宗廟之祼王與后為
[002-87b]
 之賓客之祼宗伯代為之王不酌賓客而有受酢示
 君無酌臣之義也
喪荒受其含襚幣玉之事註春秋傳曰口實曰含衣服
曰襚凶荒有幣玉者賓客所賙委之禮
 疏春秋傳者公羊文其含襚所用在死之時若既殯
 之後亦容有致之法故春秋左氏秦人來歸僖公成
 風之襚亦在踰年後春秋不譏也按小行人云若國
 凶荒則令賙委之彼謂王家賙委諸侯法此謂諸侯
[002-88a]
 賙委王家法也○莊渠魏氏曰凶荒之幣玉賓客所
 助以禮神詩曰圭璧既卒寧莫我聽
月終則以官府之叙受羣吏之要註主每月之小計
贊冢宰受嵗㑹嵗終則令羣吏致事註使齎嵗盡文書
來至若今上計
 魏氏曰冢宰計一嵗之功小宰計一月之功月計自
 受之嵗計贊冢宰受之亞相之體也
正嵗帥治官之屬而觀治象之灋徇以木鐸曰不用灋
[002-88b]
者國有常刑註正嵗謂夏之正月得四時之正以出教
令者審也古者將有新令必奮木鐸以警衆使明聽也
木鐸木舌也文事奮木鐸武事奮金鐸
 易氏曰夏正建寅謂之正嵗周正建子謂之正月建
 子為時王之正月示萬民以更新之意故大宰縣治
 象於月吉而後斂於挾日建寅為民時之正嵗吏治
 於是乎始故小宰帥治官之屬觀治象於已斂之後
 ○王氏曰正嵗先王之正也正月之吉時王之正也
[002-89a]
 萬民取正於時王而已若夫百官則又當取正於先
 王也○張氏曰七月之詩言月皆夏時而以周之正
 為一之日觀此可見兼存之法其兼存之何也周人
 雖以天統改用建子為正月而以夏數得天故未嘗
 廢○劉氏曰戒治官之屬正其始也○臨川王氏曰
 將以禁人則宜使人皆知之不使皆知及犯令而刑
 罔人而已
乃退以宫刑憲禁於王宫註憲謂表縣之
[002-89b]
 劉氏曰亦欲使王宫正其始也○仲輿郝氏曰宫刑
 小宰專職也
令於百官府曰各修乃職攷乃灋待乃事以聽王命其
有不共則國有大刑註乃猶女也
 王氏曰令百官府者乃王宫中之官府百官有治事
 於王宫者也既憲禁於王宫又明為告令使皆知之
 大刑非特常刑也於常刑又有加以宫刑宜嚴故也
 今律宫殿比常法有加亦以是哉○王氏曰小宰及
[002-90a]
 五卿自王宫后宫王朝王畿以及四海無所不統所
 以儲相才也
 
 
 
 
 
 
[002-90b]
 
 
 
 
 
 
 
 周禮註疏刪翼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