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17 周禮註疏刪翼-明-王志長 (master)


[016-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禮註疏刪翼巻十六
           明 王志長 撰
大史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國之治掌灋以逆官府之
治掌則以逆都鄙之治註典則亦灋也逆迎也六典八
灋八則冢宰所建以治百官大史又建焉以為王迎受
其治也大史日官也春秋傳曰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
御日官居卿以底日禮也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於朝
[016-1b]
居猶處也言建六典以處六卿之職
 疏日官日御典厯數者也堯典云乃命羲和欽若昊
 天厯象日月星辰是卿掌厯數帝王異世設官不同
 周雖以下大夫為之然建邦之六典猶處六卿之職
凡辨灋者攷焉不信者刑之註謂邦國官府都鄙以灋
争訟來正之者
 王氏曰上之制下以有法也其書皆藏於大史而邦
 國官府都鄙有疑者則使之辨於大史而攷之不信
[016-2a]
 者是謂非法其刑之宜矣夫天子制法臣下守法是
 宜承式而行謹度而循苟辨而不信事理妄㑹是奮
 其機智將至於亂法矣然則攷其辨法所以伸其在
 下之情刑其不信所以杜其好辨之源也○莊渠魏
 氏曰建邦之六典與夫八法八則大宰掌之小宰司
 㑹貳之矣大史復掌之者蓋經世大法大宰執而行
 之至其為書以成一代制作大史執而藏之故大宰
 者道揆所出也大史者禮法所宗也且大史非治事
[016-2b]
 之官何以逆邦國官府都鄙之治蓋史官據事實錄
 漢郡國上計亦先送大史公也典法一定永為遵守
 其破法不信者與守法者争是非則攷正於大史刑
 其不信者以正矯誣之罪焉
凡邦國都鄙及萬民之有約劑者藏焉以貳六官六官
之所登註約劑要盟之載辭及劵書也貳猶副也藏灋
於約劑之書以為六官之副
 王氏曰六官二字衍文
[016-3a]
若約劑亂則辟灋不信者刑之註謂扺冒盟誓者辟灋
者攷按讀其然否
 王氏曰司約掌邦國及萬民之約劑若大亂則六官
 辟藏其不信者殺蓋六官所藏約劑有登於司約而
 藏焉者大史又藏焉則以貳六官所藏及其所登者
 而參考之故也約劑所以輔信令又從而亂之則倍
 信而奸偽滋起啓其書而正之不信則奸偽可知刑
 之所取也司約不信者服墨刑大亂則殺亦以約其
[016-3b]
 罪之輕重也○某氏曰約劑亂謂違約抵飾及踰期
 寢閣之類辟開也開其所藏之法以攷則不信者罪
 無所逃矣
正嵗年以序事頒之於官府及都鄙註中數曰嵗朔數
曰年中朔大小不齊正之以閏若今時作厯日矣定四
時以次序授民時之事春秋傳曰閏以正時時以作事
事以厚生生民之本於是乎在
 疏正嵗年者謂造厯正嵗年以閏則四時有次序依
[016-4a]
 厯授民以事故云以序事也一年之内有二十四氣
 一月二氣皆朔氣在前中氣在後朔氣在晦則後月
 閏中氣在朔則前月閏朔氣有入前月法中氣無入
 前月法中氣匝則為嵗朔氣匝則為年假令十二月
 中氣在晦則閏十二月十六日得後正月立春節此
 即朔數曰年至後年正月一日得啓蟄中此中氣匝
 此即是中數曰嵗○浚儀王氏曰晉志㫺者聖人擬
 宸極以運璿璣揆天行而序景曜分辰野辨躔厯欽
[016-4b]
 農時興物利皆以繋順兩儀紀綱萬物然則觀象設
 卦扐閏成文厯數之源存於此也逮乎炎帝分八節
 以始農成黄帝紀三綱而闡書契乃使羲和占日常
 儀占月車區占星氣伶倫造律吕大撓造甲子𨽻首
 作算數容成綜斯六術考定氣象建五行察發斂起
 消息正閏餘述而著焉謂之調厯洎於少昊則鳯鳥
 司厯顓帝則南正司天陶唐則分命羲和虞舜則因
 循堯法及夏殷乘運周氏應期正朔既殊剏法斯異
[016-5a]
 ○又曰中數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朔數三百五
 十四日漢厯志曰閏所以正中朔也或謂周以建子
 為正而四時之事有用夏正建寅者用建寅則謂之
 嵗用建子則謂之年○明齋王氏曰序事者若書云
 東作西成南訛朔易月令春而布徳秋而明刑之類
 頒之於官府都鄙則王國之事叙矣又頒之於邦國
 使諸侯以毎月朔告於祖廟而行之所以一正朔於
 天下也
[016-5b]
頒告朔於邦國註天子頒朔於諸侯諸侯藏之祖廟至
朔朝於廟告而受行之鄭司農云頒讀為班班布也以
十二月朔布告天下諸侯
 疏按禮記玉藻諸侯皮弁聴朔於太祖太祖即祖廟
 也論語稱告朔玉藻謂之聴朔春秋謂之視朔視朔
 者人君入廟視之告者使有司讀祝以言之聴者聴
 治一月之政令所從言之異耳○浚儀王氏曰釋例
 曰聖人簡其節敬其事因月朔朝遷坐正位命羣吏
[016-6a]
 而聴大政攷其所行而决其煩疑○又曰唐㑹要閭
 丘湑等議經史正文無天子每月告朔之事玉藻云
 聴朔周禮大宰正月之吉布政干寳注云周正建子
 之月告朔日也此即玉藻之聴朔而鄭𤣥註云告其
 時帝及神配以文武此誤也其每月告朔者諸侯之
 禮○又曰張齊賢議按穀梁傳曰閏月天子不告朔
 是知他月則天子告朔矣左氏以魯侯不告朔為棄
 時政則諸侯閏月亦告朔矣按禮論王珉范甯儀有
[016-6b]
 明堂每月告朔之禮崔靈恩義宗載天子視朔之服
 諸侯受朔於天子於祖廟告而受行之天子受朔於
 天宜於明堂告帝而配以祖考○又曰宋志時以紀
 農月以紀事少昊則𤣥鳥司分顓嚳則重黎司天唐
 虞則羲官掌日三代因之世有日官日官司厯則頒
 之諸侯諸侯受之則頒於境内周室既衰戰國横鶩
 告朔之羊廢而不紹登臺之禮滅而不遵閏分乖次
 而不識孟陬失紀而莫悟大火猶西流而怪蟄蟲之
[016-7a]
 不藏也是時天子不恊時司厯不書日諸侯不受職
 日御不分朔仲尼於春秋司厯失閏則譏而書之登
 臺頒朔則謂之有禮
閏月詔王居門終月註門謂路寢門也鄭司農云月令
十二月分在青陽明堂總章𤣥堂左右之位唯閏月無
所居居於門故於文王在門謂之閏
 疏正東之堂謂之青陽正南之堂謂之明堂正西之
 堂謂之總章正北之堂謂之𤣥堂每堂各有左右之
[016-7b]
 位月令謂之左右个孟春居青陽左个仲春居青陽
 大廟季春居青陽右个明堂以下皆然○劉氏曰明
 堂路寢宗廟皆有五室十二堂四門每月視朔聴政
 於其堂王居必隨日月之㑹也閏月無所㑹之次故
 居其月門之左扉○王氏曰先王厯象日月星辰以
 授人時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嵗
 其餘則歸之閏閏非一時之正也而四時不得則不
 正然嵗時日月葢有常矣而置閏則無常王者體天
[016-8a]
 而立道於四時春居青陽夏居明堂秋居總章冬居
 𤣥堂其居固有常矣至閏而居門以門者一闔一闢
 之變而徃來不窮之通也玉藻曰閏月闔門左扉居
 其中然則王之居門也豈一朝一夕而已哉凡以應
 天而已則不可以不終月終月者所以成其事也所
 以見王者消息盈虚與時偕行也
大祭祀與執事卜日註執事大小之屬與之者當視墨
 疏占人云史占墨
[016-8b]
戒及宿之日與羣執事讀禮書而協事註恊合也謂習
錄所當共之事也
 疏戒謂散齊七日宿謂致齊三日羣執事與祭之官
 讀禮書而恊事恐事有失錯物有不共故也○王氏
 曰祭事則繁矣具載於禮書之文故讀禮書則按其
 文之所載而恊其事之所當共以史主書故也○愚
 按祭祀之際禮備人衆苟贊涖趨蹌㣲有差忒則怨
 恫之禍貽之國家故聖人尤慎焉協者謂一堂之上
[016-9a]
 周旋進退先後疾徐衆耳一耳衆目一目衆手一手
 衆志一志而王乃可以中心無為致其精明對越之
 誠矣此先王所以祭則受福也歟
祭之日執書以次位常註謂校呼之教其所當居之處
 或曰尊卑昭穆存乎書册故執而序次之
辨事者攷焉不信者誅之註謂抵冒其職事
 疏大史掌禮知行事得失故與人攷焉抵冒執事者
 誅之此謂與祭之人也
[016-9b]
大㑹同朝覲以書協禮事註亦先習錄之也
及將幣之日執書以詔王註將送也詔王告王以禮事
 疏朝覲之時則有三享之禮幣謂璧帛之等
大史抱天時與大師同車註鄭司農云大出師則大史
主抱式以知天時處吉㐫史官主知天道故國語曰吾
非瞽史焉知天道春秋傳曰楚有雲如衆赤鳥夾日以
飛楚子使問諸周大史大史主天道𤣥謂瞽即大師大
師瞽官之長
[016-10a]
 王氏曰大師執同律以聴軍聲以聲而知天道也大
 史抱天時以書而知天道也○明齋王氏曰天時謂
 時日支干孤虚王相及星辰變動軍衆用以行止者
大遷國抱灋以前註灋司空營國之灋也抱之以前當
先王至知諸位處
 王氏曰大史守國典法抱之先往恐有散亡且以為
 立國之基也
大喪執灋以涖勸防註鄭司農云勸防引六紼
[016-10b]
遣之日讀誄註遣謂祖廟之庭大奠將行時也人之道
終於此累其行而讀之大師又帥瞽廞之而作諡瞽史
知天道使共其事言王之誄諡成於天道
 疏記曰賤不誄貴幼不誄長諸侯相誄非禮也唯天
 子稱天以誄之註云以其無尊焉彼又引公羊傳制
 諡於南郊是王之諡成於天道也若然先於南郊制
 諡乃於遣之日讀之葬後則稱諡
凡喪事攷焉註為有得失
[016-11a]
小喪賜諡註小喪卿大夫也
 疏卿大夫將作諡之時其子請於君君親為之制諡
 使大史將往賜之小史至遣之日徃為讀之禮記檀
 弓云公叔文子卒其子戍請諡於君曰日月有時將
 葬矣請所以易名也君曰昔者夫子修其班制以與
 四隣交衛國之社稷不辱不亦文乎是其事也按曲
 禮言諡曰類以其象聘問之禮見天子乃使大史賜
 之諡小史不讀之以其諸侯自有史此直言小喪賜
[016-11b]
 之諡則三公諸侯亦在焉○明齋王氏曰既諡而必
 讀於柩者一則謂死者有知亦無後言質諸鬼神而
 無憾一則謂生時所行死而不可掩善者以勸惡者
 以戒使夫人之知愳也
凡射事飾中舎算執其禮事註舎讀曰釋鄭司農云中
所以盛算也𤣥謂設算於中以待射時而取之中則釋
之鄉射禮曰君國中射則皮竪中於郊則閭中於境則
虎中大夫兕中士鹿中天子之中未聞
[016-12a]
 疏皮竪中者謂燕射禮在寝則以皮竪獸形為中於
 郊謂大學之射於竟謂與隣國君射也大夫士各一
 中○集説王氏曰中形為閭虎兕鹿之屬而鑿其背
 以盛算明善射多算則能勝物而制之以為用也執
 其禮事以禮書皆掌於大史故也
小史掌邦國之志奠繫世辨昭穆若有事則詔王之忌
諱註鄭司農云志謂記也春秋傳所謂周志國語所謂
鄭書之屬是也史官主書故韓宣子聘於魯觀書大史
[016-12b]

 浚儀王氏曰孔安國書序九州之志謂之九丘丘聚
 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氣所宜皆聚此書也
繋世謂帝繋世本之屬是也小史主定之瞽矇諷誦之
先王死日為忌名為諱𤣥謂王有事所祭於其廟
 王氏曰父謂之昭子謂之穆父子相代謂之世世之
 所出謂之繋奠繫世以知其本所出辨昭穆以知其
 世序凡此皆有書小史則定而辨之○明齋王氏曰
[016-13a]
 葉氏曰王制大史執簡記奉諱惡小史者大史之屬
 故詔忌諱與奉諱惡之職同蓋以人君行事當知就
 善而避惡即吉而忌凶故王之忌諱莫如惡事之當
 諱忌亦如地官誦訓之掌道方志以詔避忌也若忌
 日者則出於孝子慈孫之心尚何待於小史之詔耶
 愚謂以古為鑒可明得失人君行事倘有不法以古
 者敗亡之事言之自知所警戒葉説良是若所謂諱
 者記稱周人以諱事神孟子亦有諱名之説鄭説亦
[016-13b]
 通但不當如後人之拘耳小史辨昭穆者以其詳於
 世繫詔忌諱者以其熟於典故也
大祭祀讀禮灋史以書叙昭穆之爼簋註讀禮灋者大
史與羣執事史此小史也言讀禮法者小史叙俎簋以
為節俎簋牲與黍稷以書次之校比之
 疏謂大史讀禮法之時小史則叙昭穆及俎簋當依
 禮法之節校比之使不差錯也○王氏曰俎以盛牲
 簋以盛粢其先後有叙多寡有數
[016-14a]
大喪大賓客大㑹同大軍旅佐大史凡國事之用禮灋
者掌其小事卿大夫之喪賜諡讀誄註其讀誄亦以大
史賜諡為節事相成也
馮相氏掌十有二嵗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
八星之位辨其敘事以㑹天位註嵗謂大嵗嵗星與日
同次之月斗所建之辰樂説説嵗星與日常應大嵗月
建以見然則今厯大嵗非此也嵗日月辰星宿之位謂
方面所在辨其敘事謂若仲春辨秩東作仲夏辨秩南
[016-14b]
訛仲秋辨秩西成仲冬辨在朔易㑹天位者合此嵗日
月辰星宿五者以為時事之侯若今厯日大嵗在某月
某日某甲朔日直某也
 疏十有二嵗者嵗謂大嵗左行之地行於十二辰一
 嵗移一辰也十有二月者謂斗柄月建一辰十二月
 而周也十有二辰者謂子丑寅夘等也十日者謂甲
 乙丙丁等也二十有八星者東方角亢等北方斗牛
 等為二十八星若指星體而言謂之星日月㑹於其
[016-15a]
 星即名宿亦名辰亦名次亦名房云之位者總五者
 皆有位處也○又云大嵗在地與天上嵗星相應而
 行嵗星為陽右行於天一嵗移一辰又分前辰為一
 百三十四分而侵一分則一百四十二年跳一辰十
 二嵗一小周謂一年移一辰故也千七百二十八年
 一大周十二跳匝故也嵗左行於地一與嵗星跳辰
 年數同服䖍註春秋龍度天門是也云嵗星與日同
 次之月斗所建之辰者以嵗星為陽人之所見大嵗
[016-15b]
 為隂人所不覩故舉嵗星以表太嵗也○浚儀王氏
 曰唐志五星議嵗星自商周訖春秋之季率百二十
 餘年而超一次戰國後行浸急及哀平間餘埶乃盡
 更八十四年而超一次姬氏出自靈威仰之精受木
 行正氣嵗星主農祥后稷馮焉故周公常閲其機祥
 以觀善敗其始王也次於鶉火以達天黿其衰也淫
 於𤣥&KR1102以害鳥帑○又曰三禮義宗云嵗星者東方
 蒼龍之宿五星之首在天右行十二嵗一周天大嵗
[016-16a]
 者嵗星之神法五行亦十二嵗一周於地○王氏曰
 敘事若析因夷隩其事各有先後之序天位謂星鳥
 正仲春星火正仲夏星昴正仲秋星虚正仲冬之屬
 其在天各有所居之位○明齋王氏曰聖人治天下
 不過欽若昊天敬授人時而已故嵗之所在可以伐
 人太嵗所在不可以犯此㑹合夫嵗之位也平秩東
 作南訛西成朔易此㑹合夫月之位也外事剛日内
 事柔日恊日刑殺之類此㑹合夫日之位也
[016-16b]
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時之敘註冬至日在牽牛
景長丈有三尺夏至日在東井景尺有五寸此長短之
極極則氣至冬無愆陽夏無伏隂春分日在婁秋分日
在角而月弦於牽牛東井亦以其景知氣至不春秋冬
夏氣皆至則是四時之敘正矣
 疏此經欲知人主政之得失所致觀日月之景以辨
 四時之敘若政教得所則四時之景依度依度則四
 時之敘得正矣必冬夏致日春秋致月者以日者實
[016-17a]
 也欲於長短極時致之也月者闕也故於長短不極
 時致之也○又云按易緯通卦騐云冬至日置八神
 樹八尺之表日中視其景如度者嵗美人和否者嵗
 惡人偽神讀如引言八引者樹&KR0891於地四維四中引
 繩以正之故因名之曰引立表者先正方面於視日
 審矣晷進則水晷退則旱進尺二寸則月食退尺二
 寸則日食注云晷進謂長於度日之行黄道外則晷
 長晷長者隂勝故水晷短於度者日之行入進黃道
[016-17b]
 内故晷短晷短者陽勝故旱○又云按通卦騐云夫
 八卦氣騐常不在望以入月八日不盡八日侯諸卦
 氣注云入月八日不盡八日隂氣得正而平以此而
 言明致月景亦用此日矣若然春分日在婁其月上
 弦東井圓於角下弦於牽牛秋分日在角月上弦於
 牽牛圓於婁下弦東井故鄭氏并言月弦於牽牛東
 井不言圓望義可知也○王氏曰此皆以土圭立表
 以度其至否典瑞曰土圭以致四時日月者此也
[016-18a]
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日月星辰之變動以觀天下之遷
辨其吉凶註志古文識識記也星謂五星辰日月所㑹
五星有贏縮圜角日有薄食暈珥月有虧盈朓側匿之
變七者右行列舎天下禍福變移所在皆見焉
 疏五星者天文志謂東方嵗南方熒惑西方大白北
 方辰中央鎮星云五星有贏縮者天文志云嵗星所
 在國不可伐可以伐人超舎而前為贏退舎為縮贏
 其國有兵不復縮其國有憂其將死國傾敗故曰天
[016-18b]
 下太平五星循度亡有逆行日不蝕朔月不蝕望云
 圜角者星備云五星更王相休廢其色不同王則光
 芒相則内實休則光芒無角不動搖廢則少光色順
 四時其國皆當也又云立春嵗星王七十二日其色
 白有光角芒土王三月十八日其色黃而大立夏熒
 惑王七十二日色赤角黄土王六月十八日其色黃
 而大立秋大白王七十二日光芒無角土王九月十
 八日其色黄而大立冬辰星王七十二日其色白芒
[016-19a]
 角土王十二月十八日其色黄而大星當王相不芒
 角其邦强國取地大弱夫國亡土也云脁側匿之變
 者尚書五行傳云晦而月見西方謂之脁朔而月見
 東方謂之側匿側匿則侯王其肅脁則侯王其舒七
 者謂日月五星皆右行於天留伏順逆以見吉凶若
 然經有辰鄭氏直釋辰名不解辰之禍福者但辰與
 二十八星隨天左行非所以見吉凶已見馮相氏而
 此言之者星辰是相將之物挾句而言故不釋為禍
[016-19b]
 福之事也○愚按天之變動不可以一例拘也或同
 象而異應或異象而同占稽之古昔不一而足此保
 章所謂觀天下之遷辨吉凶也雖然天地之道貞觀
 者也不觀其遷則趨避滯矣不握其貞則趨避私矣
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觀妖祥註
星土星所主土也封猶界也鄭司農説以春秋傳曰參
為晉星商主大火國語曰嵗之所在則我有周之分野
之屬是也𤣥謂大界則曰九州州中諸國中之封域於
[016-20a]
星亦有分焉其書亡矣堪輿雖有郡國所入度非古數
也今其存可言者十二次之分也星紀吳越也𤣥&KR1102
也娵訾衞也降婁魯也大梁趙也實沈晉也鶉首秦也
鶉火周也鶉尾楚也夀星鄭也大火宋也析木燕也此
分野之妖祥主用客星彗孛之氣為象
 疏此經論北斗及二十八宿所主九州及諸國封域
 之妖祥所在之事故云以星土也云辨九州之地者
 據北斗而言云所封封域者據二十八宿而説云皆
[016-20b]
 有分星者總解九州及諸國也○又云先鄭所引皆
 據諸國而言故増成其義并解九州之土也後鄭云
 大界則曰九州者此解經九州之地按春秋緯文燿
 鉤云布度定記分州繋象華岐以西龍門積石至三
 危之野雍州屬魁星大行以東至碣石王屋砥柱冀
 州屬樞星三河雷澤東至海岱以北兖州青州屬機
 星蒙山以東至南江㑹稽震澤徐揚之州屬權星大
 别以東至雷澤九江荆州屬衡星荆山西南至岷山
[016-21a]
 北嶇鳥䑕梁州屬開星外方熊耳以至泗水陪尾豫
 州屬搖星此九州屬北斗星有七州有九但兖青徐
 揚并屬二州故七星主九州也周之九州差之義亦
 可知按公羊傳昭十七年冬有星孛於大辰孛者何
 彗星也何休云孛彗者邪亂之氣掃故置新之象左
 氏申繻曰彗所以除舊布新如是彗孛一也言用客
 星者彗非位奔霣而入他辰者也○一行曰近代諸
 儒言星土者或以州或以國虞夏秦漢郡國廢置不
[016-21b]
 同周之興也王畿千里及其衰也僅得河南七縣今
 又天下一統而直以鶉火為周分則疆埸舛矣七國
 之初天下地形雌韓而雄魏魏地西距髙陵盡河東
 河内北固漳鄴東分梁宋至於汝南韓據全鄭之地
 南盡潁川南陽西達虢畧距函谷固宜陽北連上地
 皆綿亘數州相錯如繡故雲漢山河之象多者或至
 十餘宿其後魏徙大梁則西河合於東井秦拔宜陽
 而上黨入於輿鬼方戰國未滅時星家之言屢有明
[016-22a]
 效今則同在畿甸之中矣而或者猶執漢書地理推
 之是守甘石遺術而不知變通之數也○易氏曰在
 諸侯謂之分星在九州謂之星土攷之傳記災祥所
 應多不誣者然亦有可疑焉武王伐殷嵗在鶉火伶
 州鳩曰嵗之所在我有周之分野蓋指鶉火為西周
 豐岐之地今乃以當洛陽之東周何也周平王以豐
 岐之地賜秦襄公而其分星乃謂之鶉首又何也如
 燕在北而配以東方之析木魯在東而配以西方之
[016-22b]
 降婁秦居西北而鶉首次於東南吳越居東南而星
 紀次於東北此皆稽之分野有不合者賈氏以古者
 受封之月嵗星所在之辰以為分次則春秋戰國之
 諸侯以之占妖祥可也後世占分野而妖祥亦應豈
 皆古者受封之辰乎此堪輿之書雖足攷古而言郡
 國所入度則非古之法○春秋正義諸侯祭其分野
 之星在地之土各有上天之分見於傳記者云商主
 大火參為晉星云龍宋鄭之星則蒼龍之方有宋鄭
[016-23a]
 之分也以害鳥帑周楚惡之則朱鳥之方有周楚之
 分也四月日食魯衛惡之則春分之日在魯衛之分
 也嵗在顓帝之虚姜任實守其地則於時嵗星在齊
 薛之分也越得嵗而吳伐之凶則於時嵗星在吳越
 之分也晉語云實沈之虚晉人是居周語云嵗在鶉
 火我有周之分野是有分野之言也以九州當十二
 次周禮雖云皆有分星不知其分誰分之也星紀在
 於東北吳越實在東南魯衛東方諸侯遙屬戌亥之
[016-23b]
 次又三家分晉方始有趙而韓魏無分趙獨有之漢
 書地理志分郡國以配諸次其地分或多或少鶉首
 極多鶉火甚狹徒以相傳為説其源不可得聞蓋古
 之聖哲有以度知非後人所能測也○漁仲鄭氏曰
 古之星經至漢散亡保章氏分星不可攷今堪輿所
 載雖有郡國所入度非古數也鄭氏所引十二次之
 分本漢地理志大略見於左氏國語然漢賈直班固
 蔡邕魏陳卓李淳風僧一行諸家之説大同小異而
[016-24a]
 一行之言十二次也唯以雲漢始終言之雲漢江河
 之氣也認江河脉絡於兩戒識斗羅升沈於四維下
 參以古漢郡國其於區處分野當所在如指諸掌蓋
 星有氣耳雲漢也北斗也五星也無非是氣也一行
 之學其深矣乎○蘇氏曰分野者指列星所屬之分
 而言也鄭氏所謂星土星所主土是也其國在此而
 星則在彼彼此若不相配而其為象未嘗不相屬非
 地之在北者其分野在天亦居北地之在南者分野
[016-24b]
 在天亦居南也
以十有二嵗之相觀天下之妖祥註嵗謂太嵗嵗星與
日同次之月斗所建之辰也嵗星為陽右行於天太嵗
隂左行於地十二嵗而小周其妖祥之占甘氏嵗星經
其遺象也鄭司農云太嵗所在嵗星所居春秋傳曰越
得嵗而吳伐之必受其凶之屬是也
 王氏曰分星經星也故有所主之封域嵗星緯星也
 異於分主則無常主矣占其所見之相有逆順盈縮
[016-25a]
 伏見進退之不同而妖祥著於天下矣
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降豐荒之祲象註物色也視
日旁雲氣之色降下也知水旱所下之國鄭司農云以
二至二分觀雲色青為蟲白為喪赤為兵荒黒為水黃
為豐故春秋傳曰凡分至啓閉必書雲物為備故也故
曰凡此五物以詔救政
 王氏曰降其祲象使民知之事未至而使之備患未
 至而使之防先王所以仁民可謂厚矣
[016-25b]
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别之妖祥註十有二辰
皆有風吹其律以知和不其道亡矣春秋襄十八年楚
師伐鄭師曠曰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多死
聲楚必無功是時楚師多凍其命乖别審矣
 疏按攷異郵曰陽立於五極於九五九四十五且變
 以隂合陽故八卦主八風距同各四十五日艮為條
 風震為明庶風巽為清明風離為景風坤為涼風兑
 為閶闔風乾為不周風坎為廣莫風○黃帝風經曰
[016-26a]
 調長祥和天之喜風也折揚奮勵天之怒風也○王
 氏玉海云應廣莫而修刑則明庶而施惠待閶闔而
 藏庶物侯不周而謹邉備○王氏曰十有二風風之
 生於十二辰之位者也蓋八風本乎八卦傳曰舞以
 行八風謂此也四維之風兼於其月故艮為條風而
 立春亦曰條風㢲為清明風而立夏亦曰清明風坤
 為涼風而立秋亦曰涼風乾為不周風而立冬亦曰
 不周風故八風變而言之又謂十二風也風生於天
[016-26b]
 地之和氣以風察天地之和和則無事矣不和則命
 乖别之妖祥以告人而使知所備焉乖則異而不同
 别則離而不合乖别者不和之所致也然乖别在人
 而妖祥先見於風則人與天地相流通萬物一氣故
 也
凡此五物者以詔救政訪序事註訪謀也見其象則當
預為之備以詔王救其政且謀今年天時占相所宜次
序其事
[016-27a]
 王氏曰日月星辰之變動也星土辨九州也十有二
 嵗也五雲之物也十有二風也即所謂五物○介甫
 王氏曰詔以詔上訪以訪下救政凶荒乖别之政序
 事救政之事所當先後緩急○王氏曰夫惟天有以
 示人惟人有以奉天修其誠足以應其情正厥事足
 以格其變此聖人所以和同天人之際而使之無間
 者也
内史掌王之八枋之灋以詔王治一曰爵二曰祿三曰
[016-27b]
廢四曰置五曰殺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奪註太宰既以
詔王内史又居中貳之
 劉氏曰聖人獨執以制天下治者八柄也太宰掌八
 柄以詔王馭羣臣者不敢擅其重輕也内史掌其法
 以詔王治者又以察其中否也夫八柄雖出於王又
 非太宰所敢擅也而内史猶以法令攷之者有失其
 中則弗書其命也期恊於中然後方䇿行焉盖周之
 所以獨永其治者設官執法内外相維以制其失而
[016-28a]
 惟中之求也雖貴為天子當有八柄亦不得作好作
 惡以遂其私而况其下者乎○介甫王氏曰太宰八
 柄之序先慶賞而後刑威於慶賞則先重而後輕於
 刑威則先輕而後重貴賞薄刑之意至於内史則慶
 賞刑威雜而不知其孰先主於守法而不預其道揆
 之意也○王氏曰謂之八柄之法則所掌者法而巳
 謂之王之八柄則法當自王出故也
執國灋及國令之貳以攷政事以逆㑹計註國灋六典
[016-28b]
八灋八則
 鄧氏曰令謂命令
掌敘事之灋受納訪以詔王聴治註敘六敘也納訪納
謀於王也六敘六曰以敘聴其情
 臨川王氏曰敘事事治先後也納納言於上訪訪事
 於下○雜説有事斯有法然先王不恃法以為便任
 巳以為明也故必納訪於民而使内史受焉其有不
 便者革之損益必利於民然後可以治天下故先受
[016-29a]
 納訪然後詔王聴治也
凡命諸侯及孤卿大夫則策命之註鄭司農説以春秋
傳曰王命内史興父策命晉侯為侯伯策謂以簡策書
王命其文曰王謂叔父敬服王命以綏四國糾逖王慝
晉侯三辭從命受策以出
凡四方之事書内史讀之註若今尚書入省事
 疏諸侯有書奏白於王内史讀於王○愚按凡四方
 則羣臣庶民之復逆及肺石路鼓之所達者莫不在
[016-29b]
 其中矣内史親臣其廣王聰明如此上下之情有壅
 蔽不達者哉
王制祿則贊為之以方出之註贊為之為之辭也鄭司
農云以方出之以方版書而出之
賞賜亦如之内史掌書王命遂貳之註副冩藏之
 疏謂王有詔敕下頒則副寫藏之以待勘校也○愚
 按掌書王命特稱内史重王命也○葉氏曰八柄王
 大權既有道揆大臣詔之外又有法守近臣詔之内
[016-30a]
 此王所以不得輕用其權而臣子不得擅竊其柄也
外史掌書外令註王令下畿外
 某氏曰若徴守起軍旅也如後世賜璽書
掌四方之志註志記也謂若魯之春秋晉之乘楚之檮

掌三皇五帝之書註楚靈王所謂三墳五典
 疏按孝經緯三皇無文五帝畫象三王肉刑又世本
 作云蒼頡造文字蒼頡黄帝之史則文字起於黄帝
[016-30b]
 三皇之書葢有文字後仰錄三皇時事
掌達書名於四方註謂若堯典禹貢達此名使知之或
曰古曰名今曰字使四方知書之文字得能讀之
 明齋王氏曰書名六書之法也達書名於四方使書
 同文也○王氏曰此所以一道徳而同風俗也又安
 有異政殊俗之患
若以書使於四方則書其令註書王令以授使者
 王氏曰外史掌外令故也
[016-31a]
御史掌邦國都鄙及萬民之治令以贊冢宰註王所以
治之令冢宰掌王治
 莊渠魏氏曰大治冢宰稟王命内史贊王小治冢宰
 自令之故御史贊冢宰凡令先以法察當否助冢宰
 罷行之如内史贊王王有過亦面折廷争故常在王
 所與冢宰相隨
凡治者受灋令焉註為書冩其治之灋令來受則授之
 劉氏曰凡曰治者皆出於治典而冢宰頒之邦國都
[016-31b]
 鄙者也故治六官則有六典治宫府則有八法治都
 鄙則有八則馭羣吏則有八柄馭萬民則有八統任
 萬民則有九職斂財賦則有九賦節財用則有九式
 致國用則有九貢皆所以為治之本而出於大宰者
 也御史則以治令攷察其從違而糾繩之必如其法
 所以贊冢宰也○莊渠魏氏曰有司聴於冢宰法令
 具御史授於有司有司各受以從事事畢復冢宰御
 史因糾察其不如法者
[016-32a]
掌贊書註王有命當以書致之則贊為辭若今尚書作
誥文
 莊渠魏氏曰鄭註尚書作誥文此内史職御史所贊
 冢宰令書冩藏其副故用史百二十人
凡數從政者註自公卿以下至胥徒凡數及其見在空
缺者
 介甫王氏曰若今御史掌班薄○明齋王氏曰凡從
 政者則計數之葢人之才行不可以一途取故總計
[016-32b]
 其事而知其賢否因而糾舉之以進退人才也○莊
 渠魏氏曰御史職與冢宰内史常相通格王正厥事
 冢宰大臣之任也獻可替否内史近臣之任也繩愆
 糾謬御史小臣以之保氏諫王惡矣御史何以名争
 臣保氏所諫王躬過失御史所争朝廷是非因糾劾
 百司矣秦重法令人主自與法官决事疏逺丞相御
 史大夫遂與宰相分權有事御史大夫下相國丞相
 徒奉行文書○又云古者一於任人法以備參攷而
[016-33a]
 已贊書之辭唯舉體要後世任法而不任人上下以
 薄書從事煩碎無大體案牘勞形不復能清心致理
 今欲行王政何先曰省繁文以專委任○愚按魏氏
 以後世御史專主諫諍因厯疏其䋲愆糾謬居於王
 所然考之經文未嘗一言及此蓋三代以前不設諫
 官書龍作納言然非後世諫臣之職也其弼直又曰
 予違汝弼汝無面從退有後言其兢兢與臣隣共相
 勉朂可謂至矣然更無耑司諫諍之事者古者瞽歌
[016-33b]
 工誦士傳言庶人謗無人不决其敢言之氣獻之於
 朝而天子亦莫不和顔色受之又何必區區專立一
 官裂麻觸階以旌天子之虚懐也乎冢宰六官兼總
 其權太重御史為天子近臣凡治者受法令焉則一
 切張弛操縱皆得執法以議其後此所以為贊冢宰
 也然則御史之設蓋有深意矣
巾車掌公車之政令辨其用與其旗物而等敘之以治
其出入註公猶官也用謂祀賓之屬旗物太常以下等
[016-34a]
敘之以封同姓異姓之次序
 王氏曰自王五路至庶人乗役車以上皆典於公而
 非私車也故謂之公車
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錫樊纓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一
斿以祀註王在焉曰路
 疏路門路寢路車路馬皆稱路路大也王之所在故
 以大為名
玉路以玉飾諸末錫馬面當盧刻金為之所謂鏤錫也
[016-34b]
 王氏曰詩所謂鉤膺鏤錫是己動則有聲所以養王
 聰也
樊讀如盤帶之鞶謂今馬大帶也鄭司農云纓謂當胸
士喪禮下篇曰馬纓三就禮家説曰纓當胸以削革為
之𤣥謂纓今馬鞅玉路之樊及纓皆以五采罽飾之十
二就就成也
 王氏曰纓所以羈馬樊與纓皆以五采飾之所以養
 王明也○陳氏曰五采一匝為一就與圭繅冕旒之
[016-35a]
 就同
大常九旗之畫日月者正幅為縿斿則属焉
 疏韓奕詩鉤膺鏤鍚鄭箋云眉上曰鍚刻金餙之爾
 雅釋言云氂罽也郭氏云毛氂所以為罽知是罽染
 毛為之○曲禮徳車結旌注不盡飾也結謂收斂之
 疏徳車謂玉金象木四路不用兵故曰徳車德美在
 内不尚赫奕故結纒其旒著於竿也何嗣曰以徳為
 美故略於飾○山隂陸氏曰周禮祭天王乗玉輅建
[016-35b]
 大常特牲祭天王乗素車建大旂則祭天之禮有兩
 旗兩車也蓋乗玉輅建大常者即道之車也祭之日
 馭以適郊乗素車建大旂者即事之車也祭之時馭
 之以赴壇何以知其然也曰巾車王之玉路錫樊纓
 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則凡王之祭祀無
 所不乗矣祭天者禮之至也而乗汎祭之玉路以祭
 之以物則非文以志則非敬非禮意故知乗素車建
 大旂以祀之而玉路者乗之以適郊故有兩車也
[016-36a]
 王氏曰玉徳之美也王所乗玉路備徳之美然後可
 以格神而享之故玉路王乗之以祀○劉氏曰玉以
 比徳也王祭祀乗玉路者欲王之奉祭祀雖在道路
 不敢跬步忘乎其徳也
金路鉤樊纓九就建大旂以賔同姓以封註金路以金
飾諸末鉤婁頷之鉤也金路無錫有鉤亦以金為之
 疏詩云鉤膺鏤鍚鉤連言膺明鉤在膺前知是馬婁
 頷也
[016-36b]
其樊及纓以五采罽飾之而九成大旂九旗之畫交龍

 王先生曰明堂位曰有虞氏之旂
以賓以㑹賓客同姓以封謂王子母弟率以功徳出封
雖為侯伯其畫服猶如上公若魯衛之屬其無功徳各
以親疎食采畿内而已
 疏曽子問云天子巡守以遷廟主行載於齊車註云
 齊車金路若王弔亦乗金路士喪禮註云君弔葢乗
[016-37a]
 象路謂得金路之賜者弔時降一等乗象路明知王
 有玉路弔時降一等乗金路可知周法二王之後稱
 公王之同姓稱候伯而已畫服如上公者典命云上
 公九命車旗衣服以九為節是上公九命服衮冕又
 云侯伯七命車旗衣服以七為節則服鷩冕為異姓
 侯伯若魯衛鄭雖為侯伯則服衮受五百里之封是
 以明堂位魯候服衮冕明乗路亦同上公矣○王先
 生曰按定公六年萇宏曰武王分魯公以大路大旂
[016-37b]
 杜氏曰大路金路也大路一名齊車
象路朱樊纓七就建大赤以朝異姓以封註象路以象
飾諸末象路無鉤以朱飾勒而已其樊及纓以五采罽
飾之而七成大赤九旗之通帛以朝以日視朝異姓王
甥舅
 疏此雖據常朝而言至於三朝皆乗之按司常云道
 車建旞鄭註云道車象路也王以朝夕燕出入乘此
 象路則建旞若在朝廷建大赤其車則同也異姓為
[016-38a]
 王甥舅若陳國杞國則别於庶姓故得乗象路○陳
 氏禮書曰言同姓以封而不言以封同姓言異姓以
 封而不言以封異姓則嫌以賓獨賓同姓以朝獨朝
 異姓故也然同姓一異姓二以異姓對庶姓則庶姓
 非異姓也以異姓對同姓則庶姓亦異姓而巳司儀
 土揖庶姓時揖異姓異姓姻也庶姓非姻也
革路龍勒條纓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衛註革路
輓之以革而漆之無他飾龍駹也以白黒飾韋雜色為
[016-38b]
勒條讀為絛其樊及纓以絛絲飾之而五成不言樊葢
脱爾大白殷之旗猶周大赤葢象正色也即戎謂兵事
四衛四方諸候守衛者蠻服以内
 疏趙商問巾車職云建大白以即戎司馬職仲秋辨
 旗物以治兵王載大常下註云凡頒旗物以出軍之
 旗則如秋不知巾車大白以即戎為在何時答曰旗
 之正色者或㑹事或勞師不親將故建先王之正色
 異於親自將又按司馬法云章夏以日月上明殷以
[016-39a]
 虎上威周以龍上文不用大常者周雖以日月為常
 以龍為章故郊特牲云龍章而設日月又按周本紀
 武王遂入至紂死所王射之三發而後下車以輕劒
 斬紂頭懸於大白之旗不用大常者時未有周禮故
 武王雖親將猶用大白也○愚按巾車五路載王五
 大禮則革路即戎正指王在軍時安得因夏官治兵
 建大常之文而以即戎建大白為王不親將乎白西
 方之色主殺建大白者葢奉天道肅殺之令以問罪
[016-39b]
 於天下且大白不在九旗中戎事用之示非常也田
 雖以戎事教天下然先王所以親田者固為祠禴嘗
 烝而設也禮王祭親射牲示敬也則田正射牲之時
 其建祭祀之旗物以表敬又何疑焉鼓人職曰以路
 鼓鼓鬼享春田辨金鼓而王執路鼓亦此意也然木
 路以田而建大麾何也鄭云大麾不在九旗中或大
 常之外别建大麾以壯軍容而巾車之文大常已配
 玉路故不復贅歟
[016-40a]
木路前樊鵠纓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國註木路不輓以
革漆之而已前讀為緇翦之翦翦淺黒也木路無龍勒
以淺黒飾韋為樊鵠色飾韋為纓不言就數飾與革路
同大麾不在九旗中以正色言之則黒夏后氏所建田
四時田獵蕃國謂九州之外夷服鎮服蕃服
 疏趙商問大司馬職曰四時皆建大常今又云建大
 麾以田何答曰麾夏之正色雖習戰春夏尚生其時
 宜入兵夏本不以兵得天下故建其正色以春田秋
[016-40b]
 冬出兵之時乃建大常故雜問志云四時治兵王自
 出禮記天子殺則下大綏司馬職王建大常足相參
 正文○又云按司馬職要服以内為九州其外更有
 三服夷鎮蕃總而言之皆號蕃國凡五等諸侯所得
 路在國祭祀及朝天子皆乗之但朝天子之時乗至
 天子館則舎之於館是以覲禮記云偏駕不入王門
 謂舎之於客館乗墨車龍旂以朝鄭云在旁與已同
 曰偏若兩諸侯自相朝亦應乗之若齊弔及朝并朝
[016-41a]
 夕燕出入可降一等若在軍皆乗廣車若以田以鄙
 則乗木路也若五等諸侯親迎皆乗所賜路以士親
 迎得攝盛乗大夫車若大夫已上不可更攝盛轉乗
 在上之車當乗所賜車與祭祀同則王乗玉路可也
 ○俊卿章氏曰祀以徳故建大常奉天道之象也有
 徳為能忘焉賓以仁故建大旂大旂有升降而不為
 亂幾固賓之道也朝以禮故建大赤臣以宣猷著藎
 事上而君亦以是推焉固朝之朝也即戎以義故建
[016-41b]
 大白田以智故建大麾且大白之為色正秋也以即
 戎則宜莫盛於秋矣大麾之為色正冬也以田則宜
 莫盛於冬矣○臨川王氏曰大常象天有日月焉大
 旂象春有交龍焉大赤象夏正南方之物也大白象
 秋正西方之物也大麾象冬正北方之物也○明齋
 王氏曰按五路樊纓有十二就九就七就五就之異
 旗則稱大旂大赤大白大麾而不言其斿之數者葢
 蒙大常之制旗幅皆十二故皆貫之以大猶五服之
[016-42a]
 章雖異而冕皆十二旒天子與諸侯自當有辨也
王后之五路重翟錫面朱總厭翟勒面繢總安車彫面
鷖總皆有容葢註重翟重翟雉之羽也厭翟次其羽使
相迫也
 劉氏曰鍚面同玉路也朱總朱以為勒厭翟鱗次翟
 羽相厭為飾而不重之也
勒面謂以如王龍勒之韋為當面飾也彫者畫之不龍
其韋安車坐乗車凡婦人車皆坐乗
[016-42b]
 疏按曲禮婦人不立乗上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
 謝則必賜之几杖乗安車則男子坐乗亦謂之安車
 若然則王后五路皆坐乗而此獨名安車者以餘有
 重翟厭翟等名此無異物可稱故獨得安車之名也
 凡言總者謂以總為車馬之飾
鄭司農云鷖讀為鳧鷖之鷖鷖總者青黑色以繒為之
總著馬勒直兩耳與兩鑣容謂幨車山東謂之裳幃或
曰潼容
[016-43a]
 疏按昏禮云婦車亦如之有裧註云裧車裳又衛詩
 云漸車幃裳毛氏亦云幢容是容幢容與幨及裳幃
 為一物也
𤣥謂朱總繢總其施之如鷖總車衡輨亦宜有焉
 疏後鄭取先鄭總著馬勒直兩耳與兩鑣為本以其
 皆是革飾之事故兼施於車也
繢畫文也葢如今小車葢也皆有容葢則重翟厭翟謂
蔽也
[016-43b]
 疏葢以表尊亦以禦雨重翟厭翟謂蔽者按馬氏等
 云重翟為葢故㣲破之若重翟厭翟是葢何須下文
 云皆有容葢乎
重翟后從王祭祀所乗厭翟后從王賓饗諸侯所乗安
車無蔽后朝見於王所乗謂去飾也詩國風碩人曰翟
蔽以朝謂諸侯夫人始來乗翟蔽之車以朝見於君盛
之也此翟蔽葢厭翟也然則王后始來乗重翟乎
 按容謂車帷施於旁者葢謂車葢施於上者
[016-44a]
翟車貝面組總有握註翟車不重不厭以翟飾車之側
爾貝面貝飾勒之當面也有握則無葢矣如今軿車是
也后所乗以出桑
 疏按月令三月薦鞠衣於先帝又后妃親桑於東郊
 二者皆乗翟車以告先帝非祀親桑又非大事也
 王氏曰組總以織組為總也
輦車組輓有翣羽葢註輦車不言飾后居宫中從容所
乘但漆之而已為輇輪人輓之以行有翣所以蔽風塵
[016-44b]
以羽作小葢謂翳日也
 疏按雜記註引許氏説文解字曰有輻曰輪無輻曰
 輇凡車人輓行者皆無輻○按爾雅大扇謂之翣
 陳氏曰祭祀賓客行禮也故有容葢出桑適逺也故
 有握朝王不必蔽翣宫中不必蔽握也○陳氏禮書
 曰五路言翟言車而不言路二翟言翟而不言車者
 不言路避王也不言車車不足以名之也孤言夏篆
 卿言夏縵至墨車已下然後言車是亦飾盛者以飾
[016-45a]
 名飾殺者以車名也
王之喪車五乗木車蒲蔽犬䄙尾櫜疏飾小服皆疏註
木車不漆者
 疏上文木路對革路有革又有漆則木路漆之而已
 據吉時言此木路對禫始有漆明此木路不漆飾指
 本體而言也
鄭司農云蒲蔽謂蠃蘭車以蒲為蔽天子喪服之車漢
儀亦然
[016-45b]
 疏漢時有蠃長蘭乗不善之車
犬䄙以犬皮為覆笭
 疏古者男子立乗須馮軾軾上須皮覆之故云犬榠
𤣥謂蔽車旁禦風塵者犬白犬皮既以皮為覆笭又以
其皮為戈戟之□
 疏櫜則□也白犬皮者以喪無飾明用犬之白者士
 喪記主人乗惡車白狗幦是也
麤布飾二物之側為之緣若攝服云
[016-46a]
 疏按喪服齊衰已下皆稱疏禮之通例凡言疏布者
 皆據大功布而言若攝服者按既夕記云貳車白狗
 攝服註云攝猶緣也狗皮緣服差飾引之者證二物
 為緣之事也
服讀為箙小箙刀劍短兵之衣此始遭喪所乗為君之
道尚㣲備姦臣也書曰以虎賁百人逆子釗亦為備焉
 疏喪車五乗貴賤皆同乗之是以士喪禮主人乗惡
 車鄭註引雜記云端衰喪車皆無等然則此惡車王
[016-46b]
 喪之木車也是其尊卑同也○愚按喪車無等所謂
 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
素車棼蔽犬䄙素飾小服皆素註素車以白土堊車也
棼讀為薠薠麻以為蔽其䄙服以素繒為緣此卒哭所
乗為君之道益著在車可以去戈㦸
 疏按士虞禮卒哭大夫説絰帶於廟門外婦人説道
 絰不説帶是卒哭變服變服即易車
薻車薻蔽鹿淺䄙革飾註𤣥謂薻水草蒼色以蒼土堊
[016-47a]
車以蒼繒為蔽也鹿淺䄙以鹿夏皮為覆笭
 疏夏時鹿毛新生為淺毛
又以所治去毛者緣之此既練所乗
 明齋王氏曰舊説棼為麻布薻為蒼繒按下駹車始
 以葦為蔽今若用麻布與蒼繒則反精矣葢以薠麻
 水草編之以為蔽耳
駹車雚蔽然䄙髤飾註𤣥謂駹車邉側有漆飾也雚細
葦席也以為蔽者漆則成藩即吉也然果然也髤赤多
[016-47b]
黒少之色韋也此大祥所乗
 疏果然獸名也
漆車藩蔽豻䄙雀飾註漆車黒車也藩今時小車藩漆
席以為之豻胡犬雀黒多赤少之色韋也此禫所乗
 疏雀頭黑多赤少雀即緅也按下文大夫乗黒車士
 乗棧車皆吉時所乗既言天子至士喪車五乗尊卑
 等則大夫士禫亦得乗漆車所以大夫士禫即乗漆
 車與吉同禮窮則同也
[016-48a]
服車五乗孤乗夏篆卿乗夏縵大夫乗墨車士乗棧車
庶人乗役車註服車服事者之車鄭司農云夏赤也緣
緣色或曰夏篆篆讀為圭瑑之瑑夏篆轂有約也𤣥謂
夏篆五采畫轂約也夏縵亦五采畫無瑑爾
 某氏曰夏翟五采篆彫刻車衡畫采加彫篆也縵雜
 文畫而不彫曰縵○杜預曰左傳云山崩川竭君為
 之不舉降服乗縵縵車無文也
墨車不畫也棧車不革輓而漆之
[016-48b]
 或曰素木無漆
役車方箱可載任器以共役
 疏已上尋常所乗若親迎則士有攝盛故士昏禮主
 人乗墨車婦車亦如之有裧為異耳不見婦人車者
 婦人與夫同故昏禮云婦車亦如之大夫以上不攝
 盛知士車有漆飾者按唐傳云古之帝王必有命民
 於其君得命然後得乗飾車駢馬衣文駢錦註云飾
 漆之駢併也是其事云役車亦名棧車以其同無革
[016-49a]
 輓故也何草不黄詩云有棧之車行彼周道註云棧
 車役車是也○王氏曰考工記曰棧車欲弇飾車欲
 侈墨車已上皆飾車也棧車無飾役車鄭氏謂載任
 器以共役然謂之乗則非特載任器而已夫貴而孤
 卿賤而庶人率皆參稽其徳位之隆殺以為之制度
 以立之差等則徳不稱焉有所不用也位不稱焉有
 所不用也上不得以偪下下不得以僣上雖有桀鷔
 者不敢干焉雖有覬覦者不敢越焉是乃所以正名
[016-49b]
 分之大而杜竊擬之端也歟○愚按喪車雖貴賤無
 等亦謂二祥以内言之禫則擬於吉天子或不妨少
 飾歟若從賈氏謂大夫士既禫皆得乗漆車則大夫
 禫與吉同已不可通至於士平日僅乗棧車禫得乗
 墨車是士乃因禫而所乗之車反精於平日矣而可
 乎天子諸侯絶旁期喪至於禫天子或得引絶旁期
 之例少異於士庶此亦禮之無大害者不然必禫所
 乗之漆車與大夫之墨車尚有辨耳喪禮無貴賤以
[016-50a]
 父母之恩於子天子至庶人一也其説豈不正大乃
 拘此説而謂士禫亦乘漆車説禮如此欲無若聚訟
 得乎
凡良車散車不在等者其用無常註給遊燕及恩惠之
賜不在等者謂若今輜車後户之屬作之有功有沽
 疏漢時輜車與古者從軍所載輜重財貨之車皆車
 後開户精作為功則曰良麤作為沽則曰散也○愚
 按良散雖無常不過稍低昻於規制之内而已豈得
[016-50b]
 恣為淫巧乎
凡車之出入嵗終則㑹之註計其完敗多少
凡賜闕之註完敗不計
 或曰命車賜人出而不入故闕之不須㑹也
毁折入齎於職幣註杜子春云齎讀為資資財也乗官
車毁折者入財以償繕治之直
 疏入齎於職幣職幣還與冬官繕治之○或曰其幣
 壊而材料尚可用者則存之職幣以備冬官修造繕
[016-51a]
 治之用
大喪飾遣車遂廞之行之註廞興也謂陳駕之行之使
人以次舉之以如墓也遣車一曰鸞車
 疏以遣車亦有鸞鈴故也
及葬執葢從車持旌註從車隨柩路持葢與旌者王平
生時車建旌雨則有葢今蜃車無執而隨之象生時有
也所持者銘旌
 或曰及葬謂柩在道
[016-51b]
及墓嘑啓闕陳車註關墓門車貳車也
 疏天子貳車象生時當十二乗也
小喪共匶路與其飾註匶路載柩車也飾棺飾也
嵗時更續共其弊車註更易其舊續續其不任用共其
弊車巾車既更續之取其弊車共於車人材或有中用

大祭祀鳴鈴以應雞人註雞人主呼旦鳴鈴以和之聲
且警衆必使鳴鈴者車有和鸞相應和之象
[016-52a]
 王氏曰亦所以警王無得宴安也○明齋王氏曰車
 為器之至重周禮特設巾車一職掌公車之政令典
 路者辨車之等而駕説之也車僕者掌兵車而用之
 也冬官輪人輿人則造車之肆也造車與駕車者各
 司其事王車與兵車各分其職所以志專而事辨巾
 車兼統之故其秩為下大夫凡公車所駕之馬即校
 人所掌者專以供王五路及王臣之所乗其卿大夫
 之車馬各出於其采地士卒之兵車大車出於司馬
[016-52b]
 法之田賦以人治田以田出車馬兵之與農人之與
 車馬常相連而不離故國無養兵之費民無養馬之
 弊武備常修而易集所以為善也
典路掌王及后之五路辨其名物與其用説註用謂將
有朝祀之事而駕之鄭司農云設謂舎車也春秋傳曰
雞鳴而駕日中而説用謂所宜用
若有大祭祀則出路贊駕説註出路王當乗之贊駕説
贊僕與趣馬也
[016-53a]
大喪大賓客亦如之註鄭司農云書顧命曰成王崩康
王既陳先王寳器又曰大路在賓階面贅路在阼階面
先路在左塾之前次路在右塾之前漢朝上計律陳屬
車於庭
 疏大路玉路贅路玉路之貳也先路象路次路象路
 之貳也○按蔡氏尚書註大路玉路贅作綴綴路金
 路也先路木路也次路象路革路也面南嚮也
凡㑹同軍旅弔於四方以路從註王出於事無常王乗
[016-53b]
一路典路以其餘路從行亦以華國
車僕掌戎路之萃廣車之萃闕車之萃苹車之萃輕車
之萃註萃猶副也此五者皆兵車所謂五戎也
 王氏曰戎路革車也革車以即戎故又謂之戎路
戎路王在軍所乗也廣車横陳之車也闕車所用補闕
之車也苹猶屏也所用對敵自蔽隠之車也輕車所用
馳敵致師之車也春秋傳曰公喪戎路又曰其君之戎
分為二廣則諸侯戎路廣車也又曰帥斿闕四十乗孫
[016-54a]
子八陳有苹車之陳又曰馳車千乗五者之制及萃數
未盡聞
 陳氏曰詩云輶車鸞鑣按爾雅曰輶輕也
凡帥共革車各以其萃註五戎者共其一以為王優尊
者所乗也而萃各從其元焉
 六韜車者軍之羽翼也所以陷堅陣要彊敵遮北走
 也○浚儀王氏曰或問道千乗之國千乗之國可使
 治其賦何謂千乗曰包氏依王制孟子謂方里為井
[016-54b]
 十井為乗百里之國適千乗馬氏依周禮司馬法謂
 畆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井十為通通十為成
 成出革車一乗千乗之賦其地千成方三百一十六
 里有畸唯公侯之封乃能容之朱子曰馬説八百家
 出車一乗包氏説八十家出車一乗疑馬氏為可據
 愚攷漢食貨志四井為邑四邑為丘丘十六井也有
 戎馬一匹牛三頭四丘為甸甸六十四井也有戎馬
 四匹兵車一乗甲士三人卒七十二人是謂乗馬之
[016-55a]
 法一封三百一十六里提封十萬井定出賦六萬四
 千井戎馬四千匹兵車千乗此諸侯之大者也是謂
 千乗之國其説與馬融同此朱子所謂可據也或曰
 朱子於論語或問云車一乗甲士步卒合七十五人
 于詩集云千乗大國之賦城方十里出革車一乗甲
 士三人左持弓右持矛中人御步卒七十二人將重
 車者二十五人千乗之地三百十六里有奇車千乗
 法當用十萬人為步卒者七萬二千人大國三軍為
[016-55b]
 車三百七十五乗三萬七千五百人其為步卒不過
 二萬七千人敢問既曰一乗七十五人又曰一乗百
 人何也曰朱子讀曹公杜牧註孫子見所論車乘人
 數諸儒皆所未言蔡季通每論此事以攷周禮軍制
 皆合然則孫子之註可得聞歟曰孫子作戰篇凡用
 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乗帶甲十萬曹公註馳車
 輕車也杜牧註輕車戰車也古者車戰革車輜車重
 車也載器械財貨衣裝司馬法曰一車甲士三人步
[016-56a]
 卒七十二人炊家子十人固守衣裝五人廏養五人
 樵汲五人輕車七十五人重車二十五人故二乗兼
 一百人為一隊舉十萬之衆革車千乗校其費用支
 計則百萬之衆皆可知也説齋唐氏魯軍制問亦云
 大國三軍其賦千乗書費誓曰魯人三郊三遂郊即
 鄉也天子六鄉具六軍六遂貳之合都邑之師為萬
 乗魯三郊具三軍三遂貳之合都邑之師為千乗所
 謂千乗之國成國半天子之軍也古者積伍五人為
[016-56b]
 卒百人而車法成其七十五人為戰車一乗徒七十
 二人甲士三人其二十五人别為重車萬二千五百
 人為軍為戰車百二十五乗徒九千人甲士三百七
 十五人一軍合為九千三百七十五人三軍合二萬
 八千一百二十五人魯頌閟宮言公徒三萬者舉三
 軍之成數也言公車千乗者舉兵車之成數也昭公
 之蒐傳稱革車千乗朱子或問止言輕車集傳兼言
 重車所以不同或曰重車見於經傳歟曰左氏傳乙
[016-57a]
 夘楚師軍於邲丙辰楚重至於邲吕氏謂凡戰兵車
 在前輜重在後楚重次日乃至後兵車一日故無鈔
 掠之患漢志謂甸出牛十二頭其以駕重車與可使
 治其賦者左氏傳所謂賦輿謂兵車之賦也古者提
 封約卒乗之數命將在公卿之列兵農一制文武同
 方孔門弟子樊遲為右冉有用矛有若與攻吳之卒
 皆儒者之事士游於藝未有不習射御者夫子亦曰
 我戰則克自文武殊塗服儒衣冠以武事為恥而介
[016-57b]
 胄之夫不知義亂是用長黎民亦曰殆哉古有車無
 騎騎戰始於七國於是車制廢房琯用之而敗以不
 教民戰是謂棄之此之謂矣○雜説車戰之法每車
 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二十四人居前左右各二
 十四人居前者戰左右者挾轅常相更番後又二十
 五人為一隊去車二十五步所謂炊家子守衣裝厮
 養樵汲者也行則以車為衛居則以車為營一車一
 間又有倅車孫子曰萃車千駟輕車千乗帶甲十萬
[016-58a]
 謂倅車也車戰之法為不可敗計有倅車者萬一或
 敗免致倉皇無備後人自不能車戰切不可言車戰
 不可用宋武帝車戰之法甚善馬隆亦用車戰又誰
 敗之唐太宗李衛公最喜論車戰房琯陳濤之敗乃
 是車無騎牛與馬雜用之何緣不敗
㑹同亦如之註巡守及兵車之㑹則王乗戎路乗車之
㑹王雖乗金路猶共以從不失備也
大喪廞革車註言興革車則遣車不徒戎路廣闕苹輕
[016-58b]
皆有焉
大射共三乏註鄭司農云乏讀為匱乏之乏
 疏乏一名容射人云三獲三容是也革車用皮乏亦
 用皮故因使車僕為之大射容賓射燕射舉尊者而
 言也○某氏曰王之大射必張三侯每候之後必有
 一乏使持旌告獲者藉以自蔽也○按矢至此力乏
 不過故名乏
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屬以待國事日月為常交龍
[016-59a]
為旂通帛為旜雜帛為物熊虎為旗鳥隼為旟龜蛇為
旐全羽為旞析羽為旌註物名者所畫異物則異名也
屬謂徽識也
 疏九旗中旜物旌旞等不畫異物鄭據名總言之爾
 徽識謂在朝在軍所用小旌故以屬言之
通帛謂大赤從周正色無飾雜帛者以帛素飾其側白
殷之色全羽析羽皆五采繋之於旞旌之上所謂注旄
於干首也凡九旗之帛皆用絳
[016-59b]
 王氏曰旗之名則常旂旜物之屬旗之物則通帛雜
 帛之屬各有屬則自王以下各有屬建旗則使其屬
 視而從焉待國事謂師田賓祀之事○陳氏曰郊特
 牲曰旂十有二旒龍章而設日月象天也左氏曰三
 辰旂旗昭其明也即太常也○王氏曰龍一升一降
 謂之交○陳氏曰升白龍於縿則青者降矣白隂而
 升青陽而降交泰之道也詩曰龍旂陽陽龍旂承祀
 龍旂十乗淑旂綏章左傳曰分魯以大路大旂樂記
[016-60a]
 曰龍旂九旒天子之旌也○劉氏曰雜帛外飾為帛
 中以絳○王氏曰熊以其毅虎以其猛鳥以其速隼
 以其摰○劉氏曰龜取其静而有知蛇取其敏而有
 勇○陳氏曰鄭有蟊弧晉有蠭旗所謂旗之屬而非
 古制也詩云孑孑干旟所謂旟也又曰建此旐矣又
 建旐設旄所謂旐也
及國之大閲贊司馬頒旗物王建大常諸侯建旂孤卿
建旜大夫士建物師都建旗州里建旟縣鄙建旐道車
[016-60b]
載旞斿車載旌註仲冬教大閲司馬主其禮
 王氏曰掌九旗之物名以待國事者司常也大閲則
 教武事而司馬主兵故於大閲而頒旗物則以司馬
 為主而司常則贊之而已
自王以下治民者旗畫成物之象王畫日月象天明也
諸侯畫交龍一象其升朝一象其下復也
 王氏曰諸侯在國則有君道在朝則有臣道故龍一
 升一降乃不為亢
[016-61a]
孤卿不畫言奉王之政教而已大夫士雜帛言以先王
正道佐職也
 疏雜帛中赤其旁用白白乃殷之正色故云以先王
 之道佐職也○愚按外白中赤者赤周之正色謂以
 精白一心夾輔王朝也
師都六鄉六遂大夫也謂之師都都民所聚也畫熊虎
者鄉遂出軍賦象其守猛莫敢犯也州里縣鄙鄉遂之
官互約言之鳥隼象其勇健龜蛇象其扞難辟害也
[016-61b]
 藍田吕氏曰師都則族師州里則酇長縣鄙則縣師
 知之者以此職皆有旗鼓之文
道車象路也王以朝夕燕出入斿車木路也王以田以
鄙全羽析羽五色象其文徳也
 疏九旗發首雖總為大閲而言其道車載旞斿車載
 旌非為軍事也王在朝建大赤今以朝夕燕出入則
 建旞正田獵建大麾今以小田獵及巡行縣鄙則建
 旌
[016-62a]
大閲王乗戎路建大常焉玉路金路不出
 王先生曰凡無所將者則無所畫通帛雜帛是也大
 閲之時孤卿大夫士與六鄉六遂三等采地之大夫
 咸在師都將三等采地都邑之兵州里將六鄉之兵
 縣鄙將六遂之兵此師都所以有熊虎之旗州里所
 以有鳥隼之旟縣鄙所以有龜蛇之旐孤卿大夫士
 則從王耳所以載旜物也及觀大司馬中秋教治兵
 辨旗物之用唯王與諸侯所載同其他軍吏載旗而
[016-62b]
 此則師都建之師都載旜而此則孤卿建之鄉遂載
 物而此則大夫士建之郊野載旐而此則縣鄙建之
 百官載旟而此則州里建之載旞載旌則見於此而
 司馬乂皆缺焉抑治兵大閲其禮各異歟○劉氏曰
 龍旂六斿鳥旟七斿龜旐四斿皆王者所建其斿與
 杜長短等於大常若人臣建之則各從其命數而為
 之等降焉○仲輿郝氏曰六鄉為前軍鳥隼陽象也
 六遂為後軍龜蛇隂象也
[016-63a]
皆畫其象焉官府各象其事州里各象其名家各象其
號註事名號者徽識所以題别衆臣樹之於位朝各就
焉覲禮曰公侯伯子男皆就其旗而立此其類也或謂
之事或謂之名或謂之號異外内也三者旌旗之細也
士喪禮曰為銘各以其物亡則以緇長半幅頳末長终
幅廣三寸書名於末此葢其制也徽識之書則云某某
之事某某之名某某之號今大閲禮象而為之兵凶事
若有死事者亦當以相别也杜子春云畫當為書𤣥謂
[016-63b]
畫畫雲氣也異於在國軍事之飾
 疏上之九旗旗之大者也此言旌旗之細者昭二十
 一年宋厨人濮曰揚徽者公徒也是名徽也詩六月
 云織文鳥章白斾央央箋云織徽識是名識也○鄭
 氏曰官府各象其事則畫六官所掌之事州里各象
 其名則畫州里之官名家各象其號則畫其家邑之
 名號○仲輿郝氏曰旟旐以上七者皆統衆之大旗
 也旞旌以下乂各車小旗所謂徽識也前導之車載
[016-64a]
 全羽之旞斿屬也各屬之車載析羽之旌皆畫其象
 猶曲禮前有塵埃載鳴鳶前有車騎載飛鴻之類其
 三軍之衆各有所屬官府及其地里居宅車上各以
 小旗表識如司馬鄉遂大夫之屬各以執事為象别
 之州里之屬各以州里之名為象别之隣比五家之
 屬各以家之號為象别之如此則什伍相聨不至淆
 亂而無統鄭註未明道車為王出入之車斿車為王
 遊閒之車尤無謂矣
[016-64b]
凡祭祀各建其旗註王祭祀之車則玉路
 疏王建大常諸侯則旂孤卿則旜大夫士則物
㑹同賓客亦如之置旌門註賓客朝覲宗遇王乗金路
巡守兵車之㑹王乗戎路皆建其太常掌舎職曰為帷
宫設旌門
 疏掌舍樹之此官供旌
大喪共銘旌註銘旌王則大常也土喪禮曰為銘各以
其物
[016-65a]
建廞車之旌及葬亦如之
 疏謂以廞旌建於遣車之上此謂在廟陳時也及葬
 亦如之謂入壙亦建之○愚按及葬亦謂在道至墓
 之時
凡軍事建旌旗及致民置旗弊之註始置旗以致民民
至仆之誅後至者
甸亦如之凡射共獲旌註獲旌獲者所持旌
 疏謂若大射服不氏唱獲所持之旌三侯皆有獲旌
[016-65b]
 也
嵗時共更旌註取舊予新
 王氏曰有司用旌有弊壊而欲更易者並司常共與
  ○浚儀王氏曰按隋志云卓彼上天宫室混成𤣥戈
 居其左上將居其右弧矢揚威羽林置陳天垂象聖
 人則之軒轅以師兵為營衛至三代其儀大備宋宋
 綬景祐南郊鹵簿圖記序曰黄帝創軒冕之容列營
 衛之警輿駕儀物葢本於此唐堯彤車有虞鸞和夏
[016-66a]
 后之綏商人之路周官有司常巾車之職虎賁旅賁
 之徒三五之際所由來尚矣秦并六國兼屬車九九
 之數漢上甘泉備千乗萬騎之衆自時厥後損益可
 知周必大繡衣鹵簿記云葢恭儉者帝王之盛徳也
 備羽衛者國家之上儀也在漢孝文殿設書囊之帷
 身以敦朴為先及其詔令則曰鸞旗在前屬車在後
 儀物明盛猶可想於千載之下然則聖人所以奉已
 華國固自殊轍也○俊卿章氏曰周禮司常掌九旗
[016-66b]
 各有所屬也攷之曲禮有綏旌結旌之文而司常缺
 焉不載何也葢司常掌九旗之物各有屬以待國事
 皆名其用而已非言其義也曲禮則言其義矣司常
 名其用故各指其制言之曲禮言其義故武車之旌
 曰綏旌綏者欲其安也臨武事則所貴在安徳車之
 旌曰結旌結者欲其固也執徳則所貴在於固然則
 綏旌結旌不言於司常非無之也其在武車則為綏
 旌矣其在徳車則為結旌矣
[016-67a]
都宗人掌都宗祀之禮凡都祭祀致福於國註都或有
山川及因國無主九皇六十四民之祀王子弟則立其
祖王之廟其祭祀王皆賜禽焉主其禮者警戒之糾其
戒具其來致福則帥而以造祭僕
 疏按王制云天子諸侯祭因國之在其地而無主後
 者史記㐲羲已前九皇六十四民並是上古無名號
 之君絶世無後今宜主祭之也同姓得有先王之廟
 ○王氏曰夫節莫差於僣僭莫差於祭故季氏旅泰
[016-67b]
 山而孔子深病之此都家宗人所以皆先之以祭祀
 之禮葢在所尤謹也祭祀之致福於國歸王以其福
 也○黄氏曰都家之邑有社稷焉物之所資以生者
 也有五祀焉人之所待以安者也有先君焉國之所
 因以立者也有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有因國之在
 其地而無主後者都家之治以貴得民此族實隂相
 之不可忘也先王為之頒祀以馭其神為之宗人以
 典其祀而或賜之禽焉王以不與其祭而重之也夫
[016-68a]
 為之頒祀以馭其神為之宗人以典其祀則都家祭
 祀唯王所議神之所享唯王所賜其福安得而不致
 哉而况子弟之親公卿大夫之宻邇夀王以其福固
 其願也祭僕展而受之膳夫受而膳之亦王享其所
 致而已
正都禮與其服註禁督其違失者服謂衣服及宫室車

 愚按僭越之事未有不起於幾㣲疑似之際者折其
[016-68b]
 萌則易返其流則難宗人之職所以不可緩也
若有寇戎之事則保羣神之壝註守山川丘陵墳衍之
壇域
國有大故則令禱祠既祭反命於國註令令都之有司
也反命還白王
 王氏曰祀所以馭其神必命之祭然後祭則祭之命
 王所出既祭反命於國則逆祀命者葢無有矣 愚
 按先王制禮非僅遏天下之僭踰以乆一人之尊貴
[016-69a]
 而已也如祭祀一端廢則為弗事上帝遺厥宗廟僭
 則人有犯分之罪而鬼神亦陷於不義先王大封於
 畿外則頒祀都家特設宗人以掌之但恪守王章而
 於是幽明上下皆底於禮而無忒矣故曰先王有不
 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不然懼天下之我偪也
 制禮以域之是以驕繩天下之悖也民誰與我
家宗人掌家祭祀之禮凡祭祀致福註大夫采地之所
祀與都同若先王之子孫亦有祖廟
[016-69b]
國有大故則令禱祀反命祭亦如之註以王命令禱祠
歸白王於獲福又以王命令祭之還又反命
掌家禮與其衣服宫室車旗之禁令註掌亦正也
 疏都宗人若戎之事則保羣神之壝者據王所命祀
 者而言則此家宗人亦有王所命祀者家宗人亦保
 之可知○王氏曰都宗人家宗人言或詳或略皆互
 見
凡以神仕者掌三辰之灋以猶鬼神示之居辨其名物
[016-70a]
註猶圖也居謂坐也天者羣神之精日月星辰其著位
也以此圖天神人鬼地祇之坐者謂布祭衆寡與其居
句孝經説郊祀之禮曰燔燎掃地祭牲繭栗或象天酒
旗坐星厨倉具黍稷布席極敬心也言郊之布席象五
帝坐禮祭宗廟序昭穆亦又有似虚危
 疏虚危有墳墓四司又為宗廟布席象也
則祭天圜丘象北極祭地方澤象后妃及社稷之席皆
有明灋焉國語曰古者民之精爽不攜貳者而又能齊
[016-70b]
肅中正其知能上下比義其聖能光逺宣朗其明能光
照之其聪能聴徹之如是則神明降之在男曰覡在女
曰巫是之使制神之處位次主而為之牲器時服巫既
知神如此又能居以天灋是以聖人用之今之巫祝既
闇其義何明之見何灋之行正神不降或於淫厲苟貪
貨食遂誣人神令此道滅痛矣
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以禬國
之凶荒民之札喪註天人陽也地物隂也陽氣升而祭
[016-71a]
鬼神隂氣升而祭地示物鬽所以順其為人與物也致
人鬼於祖廟致物鬽於墠壇葢用祭天地之明日百物
之神曰鬽春秋傳曰魑鬽魍魉杜子春云禬除也𤣥謂
此禬讀如潰癰之潰
 王氏曰三辰之法謂日月星辰之次舍其推之皆有
 法也天神人鬼地祗之居必圖以三辰之法者葢三
 辰者隂陽之精也鬼神祗雖幽無形然皆麗乎隂陽
 而由隂陽之精以推之則其居可圖也昔神降於萃
[016-71b]
 問内史過曰以其物享焉其至之日亦其物也是亦
 以三辰之法猶之辨其所命之名所色之物此所以
 知鬼神之情狀也○王氏曰禬國凶荒民札喪夫禱
 祈&KR2105禬人情不能免先王因人情而為之典禮凡以
 與民吉凶同患之意○王先生曰按楚語昭王問於
 觀射父而及重黎絶地天通之事葢古者巫祝之任
 甚重射父所對詳矣楊鼎卿曰按禮記以三辰言之
 孟春日在營室昏參中旦尾中孟夏日在畢昏翼中
[016-72a]
 旦婺女中孟秋日在翼昏建星中旦畢中孟冬日在
 尾昏危中旦七星中以猶鬼神示之居故春則其帝
 大皥其神勾芒其祀户夏則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
 祀竈秋則其帝少皥其神蓐收其祀門冬則其帝顓
 頊其神𤣥冥其祀行以辰猶居非特如此言其常位
 則可類推矣
 
 
[016-72b]
 
 
 
 
 
 
 
 周禮註疏刪翼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