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45 周易函書約存-清-胡煦 (master)


[050-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函書别集卷十四  禮部侍郎胡煦撰
篝燈約㫖
泛論易派
朱子曰後世之觧經者有三一儒者之經一文人之經
一禪者之經煦按今之觧經者止可云舉業經耳并不
可為文人之經而况儒乎
天地無二易聖人無二道經世書全明易理非明易數
[050-1b]
其以周易為占卜之書則淪于數而不之覺耳元包猶
不離乎易至于太玄洪範洞極潜虚皆易外之易也政
恐聖人不能有易外之道
太玄唯易辭之似耳所藴之理非易藴也文中子唯論
語之似耳然其雕語鑿句刻劃形似其圭角亦顯然呈
露矣若聖人之言則温如而藹吉矣
太玄凖洛書之數擬易而别立筮法洞極亦凖洛書之
數亦學太玄而别立筮法洪範亦凖洛書之數兼倣太
[050-2a]
玄洞極而又别立筮法此皆全與易背者也然九九之
數可倣而變易其制獨八八之卦無有倣而變易其制
者以聖聖相傳之道即象而存卦爻寓義之精不易窺
測故也甚矣易道之精深也
潛虚擬河圖之數而為之者也然止名數而不名易當
與儼然自命為易者殊矣洪範但取洛書九數耳他何
取也元包因聖人之卦特其自立筮法不合聖人之道

[050-2b]
皇極經世書全論易理故與偽作者逈别至以聲音起
卦則邵子獨契之妙也然三十六母從喉中出以次而
達于脣至并明而止此亦由中達外之義也蓋聲音之
清濁髙下既有隂陽而隂陽之中又有剛柔太少如見
溪等為少剛知徹等為少柔清精等為太剛曉霞等為
太柔之類邵子分别聲音終不能離此四等後世有因
鼓聲而知人語者要亦本聲音之母而藉數以識之也
易之理無所不包故凡物苟具隂陽之義則皆可以起
[050-3a]
卦三易之傳用蓍蓍具四象者也南蒯之叛季氏枚卜
之矣枚與蓍無異也及火珠林用錢矣錢亦具有四象
者也苟存其義則鏡卜骨卜紫姑卜結羊腸莫不克與
前知之妙總不離隂陽四象而已
焦京者易外之别傳有數而無理是全乎究占者也然
而納干納支之妙皆有至理存焉解其義者即識干支
之所自起蓋羲軒傳授雖無干支之名當必有干支之
義寓于卦中故大撓師其遺意遂定為干支二十二字
[050-3b]
文王周易尚存甲庚乙巳之詞或亦開創聖人慮執精
者忘粗故寄細微曲折之理于至粗至淺之中俾得藉
占而永其傳乎要之精粗本末在聖人原自不分觀于
易而可以見矣
劉牧以下如李覯張行成朱震悉以為河圖之數九洛
書之數十是皆未能深知圖書之奥也圖書之說當以
邵子之言為正以其揆諸易理無往不合故耳
易卦之支干行于六爻而旺相休囚全憑日月後世術
[050-4a]
家衍而為壬乙禽遯其五行生尅之理皆由易卦出也
然而支離甚矣惟六壬全憑日月而推精其義者猶可
以知目前之事
後之儒者唯從周易得入始能參到聖人秘密處攧撲
不破宋唯康節先生近之漢之董江都從中庸得入者
也宋之伊川先生得力于論語者也煦得孟子性善之
説參之六經四子書無往不合然後知聖人無二道
改過
[050-4b]
學如顔子夫子以不貳過稱之則顔子之有過可知過
何損于人乎過而不改是為過矣
凡人學力未到邪妄偽欲無日無之要在換了種子培
植嘉禾斯為得耳桃仁不能生杏杏仁不能生桃皆自
其中之含藴者定之逮及發生遂不可易矣人生絶大
事業俱從人心而起而善惡不能均一皆由其含藴者
殊也且心體至靈耳聞目見最易染著故人生不能無
過若朝培暮養不知剗除不知換了種子流為桀跖亦
[050-5a]
復何難故人遷善改過必追㝷到無極中戒懼愼獨換
過種子方始得益若使剗除不盡見聞觸動終湏有萌
蘖發生之時故程子有見獵心喜之說
今人憚于改過謂從前之積累已多聖賢未必許我此
甚非也善惡無兩立之勢譬如行路人差了路途一向
直去便至差錯到底忽然覺得纔回轉一歩便絶非從
前差錯之路
善分大小無兩善也惡分大小無兩惡也故善惡二端
[050-5b]
必無并立之勢
換過種子之法必如顔子非禮勿視四語方是履實工

既知換了種子又湏知有涵養之說則孟子之集義是

物之善變者皆在形質未成之先打從無極中走過一
遍如已死復生然後舊習方盡始能變化新機如螟蛉
之土窠蠶蛹之作繭神龍之潛淵道人之煉已蓋此皆
[050-6a]
渾沌時也故孔子于習說不移若既習矣将欲移之必
且拖泥帶水故有見獵心喜之事根本未盡剗除故耳
未言習逺先言性近蒙以養正作聖之功正在此時故
人之改過遷善必追㝷到無極中換了種子與蒙童之
渾沌相似所由謂道為率之于性也夫無極中何能轉
換必如孟子集義之說逐漸集去集之既久滿腔中全
是太和充溢到不知不覺發出來絶非舊種全是新機
庶幾可耳
[050-6b]
論語曰過則勿憚改又曰過而不改是為過矣又曰君
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小人之過也必文若不為君
子之見而為小人之文耻于師人而不耻不若人究為
小人之歸也悲乎
人之有過或㓜失教誨而誤于不知或隨俗委靡而失
于不察或交不擇人而漬而漸深或心未熟思而率爾
任意逮其既覺則必将善悔悔而改斯善悔而不改是
吝也故周易善悔而惡吝悔則改過之先資吝則遂惡
[050-7a]
之胎媒也
過有不知其為過者曽子之受杖是也過有不得不自
任者孔子之于昭公是也過有知為過而即改者顔子
之不貳是也過有知為過而不即改者此以待來年然
後己之說也然知而能改者為過知而不改則為惡矣
泛論學者
聖人之學誠明合德體用兼該者也體之不立則無以
探天人合一之原而用非其用用之不具則無以廣經
[050-7b]
綸參贊之能而體非其體故有孔子之聖乃始有孔子
之作用有孔子之作用乃實以成孔子之聖後儒終日
學聖一當可為之時但以偏長小節自見恐于體用兩
字未能全具也
顔子未嘗用世而嘗問為邦孟子亦曰禹稷顔子易地
則皆然聖道之貴作用亦可知矣聖人豈有無用之學

道貴于藝偏全之不同等也行重于文虛實之不同倫
[050-8a]
也君子貴其所貴不貴其所不貴重其所重不重其所
不重
文字何益于實學功名急則文字重矣浮偽最足損真
修虛名勝則浮偽起矣
舉業盛而經學淺至于專家充塞宇宙則日下之勢難
返浮偽盛而實行衰至于矯情浪得聲譽則熱中之情
難消
何以去浮偽曰敦實行而已何以抑奔競曰無使有倖
[050-8b]
致之功名而已
席富厚之實而責人以貧賤自甘非平恕之論也况聚
衣鶉食糲之錙銖用益朝歡暮宴之泥沙乎故君子貴
自平其情
治家之道耕付奴織付婢而已總攬家政細至飲食縫
紉皆務親焉懼力弗給也且非所以遺教
暴長之木不祥踰分而驟超恐非所以善後
競進者未必得謙退者未必失也與人争勝人亦得而
[050-9a]
勝之不與人爭勝人亦卒莫之勝矣
風俗之敝始于六朝今觀晉人惟尚清譚大約皆巧捷
輕浮無當情事者也曾有一語有益于身心性命乎曽
有一語有益于家國天下乎君子宜知所自擇矣
寧過寛無過刻寧過厚無過薄皆所以養此心之生氣
也在一身則期頥昌熾之徴在天下則太和盈溢之量

匠氏之程材也寧大無小大而小用之去其有餘而已
[050-9b]
既斵而小之欲増益絲毫不得矣其鬭榫而開之隙也
寧小無大小而開擴之去其有餘而已既鑿而大矣欲
斂束絲毫不能矣庖人之于味也亦莫不然故君子貴
留其有餘
人用竭而困敝斯不免矣馬力竭而踣覆斯不免矣故
寧過儉無過奢
事不可滿弓滿則力不能支欹器滿則傾矣故滿者速
敗之道也
[050-10a]
小人之于財利雖盈千累萬常見其歉持此以勵學則
何學不進
謙卦六爻皆吉損亦六爻皆吉謙以接人損以自修聖
人之情可見矣
謙之一卦夫子以為尊而光是忠恕之能事人己之兩
利者也今試兩人遇于狹途如使彼此皆不相讓匪惟
不便于人即我亦停滯逼仄而莫由自舒如或彼此稍
讓則彼此俱達豈惟人之便乎即我亦寛然有餘而莫
[050-10b]
有遲悞之悔
學問之道多取焉而人不之怨藏之于虚而刦奪之無
術也財利之事多取焉而人以為貪顯之于實而美利
之可艶也故君子多文以為富人莫與之爭也徳充以
為貴人莫與之分也
無一日驟得之富集斯美矣無一日驟成之徳集斯聚
矣富之得也得諸外徳之得也得諸己孟子謂為集義
集也者得之漸也富則可去可來之事學則一得而終
[050-11a]
身不復失矣
伺人之短摘人之瑕有傷于聖人之恕孟子曰强恕而
行求仁莫近焉恕也者適于仁之路也恕傷則求仁無
路而生機以殘故殘刻寡恩多不利于其後
大不如意之事一觸于前必有甚難解釋之時然天下
無難了之事但作過去想則何不釋然子思曰君子以
心導耳目小人以耳目導心
致知
[050-11b]
問陽明致知格物之學然乎曰此陽明天資高邁獨得
之妙學者不必盡然曰致知之學何如曰極力讀書細
心窮理久久自有㑹通此馴致之事非偶然之事也若
其聰明有限雖以游夏親炙孔子亦斷無可以直指之
知亦斷無可以捷得之知
知不可以假借知之至則旁通四逹無往不可倘未遽
能然且須向理上窮究
窮理是入手工夫窮者盡也窮無弗窮然後能探本窮
[050-12a]
源引伸觸類故說卦篇曰窮理盡性以至于命理之不
窮則知之不致故致知窮理之說斷當守朱子之道問
學為正如陽明之髙超此顔子不違之時曾子既唯以
後之事非可妄兾者也
問陽明良知之說何如曰此說極妙窮其究竟則致知
之極功遡其源頭則曽子之唯在是矣蓋凡人之知通
古今極天壤而融㑹貫通無所不解初非有外于赤子
之知也如初生之嬰孩二日二日便知飲乳便知視聽
[050-12b]
孰教之而使然哉後此博之于詩書益之以聞見以廣
其識仍非加于飲乳聞見之知也譬之火種初止星星
一點耳從而發之可以烹飫可以焚木可以燎原可以
燒山亦肆而烈矣乃遡其源頭從星星之火種而起使
無星星之火種安得有燎原燒山之事哉故聖賢之知
不加于童子之知特聖賢牖而啓之愚夫窒而塞之故
陽明以為良知而大學亦遂以致知格物為進學之始
功也
[050-13a]
人之心共此良知聖人之知非有加于赤子之知也而
廣狹不同者格致之功也譬諸人生不見不聞之事不
可以知知非其知之所本有也及見之聞之而知一進
矣聖人者不待見之聞之而無不通曉者道理之融㑹
皆良知為主此固無所資于外也故仍無加于赤子之
知也譬諸日光無微不燭此聖人之知也闔其户則罅
隙之中未始無日光相及開其户則滿室皆日光所及
矣夫闔户之不如開户也開户之不若太虚也此廣狹
[050-13b]
之異也然要非格致不為功故曰我非生而知之者
力行
力行之說四子書言之詳矣孔子之言最平易如謹言
慎行忠信篤敬仁智與勇鄉黨一章皆其事也曾子之
言最切實如格致誠正脩齊治平皆其事也子思之言
最髙明如戒懼慎獨脩道致中和子臣弟友行逺登髙
學問思辨篤行皆其事也孟子之言最緊要如集義養
氣推恩擴充皆其事也終身為學得聖賢之一二語極
[050-14a]
力行之畢生尚不能盡徒奉為虚語亦何益乎資性純
篤好學而企前脩如宋之周程張朱邵陸諸儒明之陽
明敬軒整庵固自逈别其有因循懈惰偶而感觸則當
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又如孟子之集義擴充庶有兾乎
其後也前學習一說當亦足以表力行之義
凡事必見得極明行得極斷然後方能有成故智者謂
之不惑勇者謂之不懼然見得明行得決如止是趨勢
利便私曲此小人之尤踰分冒險必枉費心機故必仁
[050-14b]
者然後能不憂聖人參贊位育絶大經濟皆從仁字中
做出此三語徹上徹下的人品皆是如此故孔子以為
君子之道而朱子則以為學者之事也然三者雖若相
資學者苟不至于聖人不能不各有所重故遂分出三
等人品如顔子之仁子貢之智子路之勇可以觀矣
讀書
凡讀一種書讀過一遍便湏回頭著想此篇之前面如
何後面如何前後如何貫串中間如何承接如何轉折
[050-15a]
如何照應應有者如何不應有者如何生枝如此回顧
數畨自然道理融貫此書自然可久
凡讀史鑑一段必先将古人相似者比之若令某古人
適當此時其經濟何如又将古人不相似者比之若令
某某當此其經濟又復何如然後将自身放在事中若
我適當其時其經濟措施克如古人否然後古人之淺
深皆可斷自己心即我他時遇事亦可措置無難
古人之學由虚心而入故其徳日進今人不肯虛心只
[050-15b]
是不能虚心耳虛心猶且不能望進徳難矣煦無日不
繙閲詩書皆務求立言本㫖從不偏執已見故于周易卦
爻凡具坎離之象者悉發虚中實中二義當知此箇實
中便是虛中
讀書不從能疑而入所得必不深
讀書不知叅互考正之法縱然有得必有趄不能貫

初讀書不必求博守定一經追求甚深甚奥之理到得
[050-16a]
有入手處然後叅閲他經當無有不合者矣
登仕
既為親民之官則當視民如子凡風土之所宜人情之
所重閭里閨閫愚婦赤子饑渴寒暖極鄙極䙝至&KR0655
細之事皆所當知故曰知縣知州知府必先知之然後
能周詳而調劑之如但知勢分崇髙尊榮安富而止何
云父母
凡有一官必有一官之利弊知其弊矣而彼此相沿未
[050-16b]
之決去者因循二字悞之也又或以官為傳舍全仗因
任為自全之計而上無察考為之奈何
親民之官無若府州縣然皆稱曰知非偶然也凡所管
轄其中天時地理人情風俗一應利弊興革遷轉變動
之故有一不知可謂知府知州知縣乎如但以知字作
主字解過然則今之據崇髙勢分以為官者其皆無沗
于知府知州知縣乎他若顯圖厚實又不足論已
不知而猶謂為官也是為溺職不知而使人旁竊之是
[050-17a]
之謂愚知之而無以調劑之是之謂曠知之而故緩之
是之謂慢溺職而愚而曠而慢也與不知何異
天時如北地多風江湖間春夏水長而秋冬涸雲南風
貴州雨廣東多濕近海多颶風之類地理如東西南北
之方逺近多少之數之類風土如北地多車南地多舟
之類人情有此之所重彼之所輕此之所貴彼之所賤
者尤當因地因時隨宜覺察皆不可不知也禮曰禮從
宜使從俗又曰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
[050-17b]
凡事豫則立将欲登仕便須打點所做何官宜何如設
施然亦不可太執曲禮云禮從宜使從俗因利乗便其
效最易觀也嘗有生長于此土目覩此土之弊以為如
此方可革除逮于易地而施乃多齟齬膠柱鼓瑟固難
可語權也
凡初莅任必想到離任後此地之人相待作何光景然
後能為好官凡離任之官必更榮于初任之官然後始
不愧為好官
[050-18a]
凡作一官非徒以此一方之民聽我驅使是将以我一
人之身聽此一方之民指揮者也
今人憚于求言吝于改過豈知集衆思廣衆益有無窮
妙處如陽明之求通民情願聞已過非聖賢中人不能
乃今人恥于效人渺小之見人情風土貿然罔辨是恥
于師人而不恥不若人者也
有不可不循之例有不可不更之弊必事事循例則才
幹可知必事事更張則妄誕可知
[050-18b]
文公曰今人言事欲論一事一人皆先探上意如何方
進文字按刑名如此則必屈人萬一上司貪汙則貽
害不淺
錢榖刑名之外必須有一點至性流通雨暘寒燠之時
必須用一番至誠體察
終歳紡織纔成得一疋布終歳舂碾纔養得一口猪將
以備惟正之供也一經官差呼喚舉而奉之差役尤恨
其少
[050-19a]
常入衙門作証見此奸民也言辭可聴則是非淆亂矣
故周禮特詳五聴
常赴公堂言是非此猾士也奔競太甚則正業荒蕪矣
故子㳺獨取澹臺
治去其太甚者而已孟子曰仲尼不為已甚者於儺之
一節可以觀矣雜記中一張一弛亦是此義
孔孟之栖栖皇皇有所以栖栖皇皇者也今之栖栖皇
皇者未得則卑躬屈節既得則倨傲自矜唯安富尊榮之
[050-19b]
圖唯勢利顯赫之貴居可以有為之地曾無些子建白
誠不知向之栖栖皇皇果何為也
人生天地間食天地生物以養其生於人無所濟於物
無所利雖生於天地猶虚也韓子之論佩膺久矣
蘇瓊之對曹芝也曰設官求人非人求官夫有官而不
得其人衡才者之過也不安其分而奔競以求之未必
能得即得矣始進不正能以正終乎
已荒而謀賑之莫若請之於朝動正頊錢粮委才幹之
[050-20a]
員行至豐收之地酌買之以車船運至荒地即以所買
之價為所賣之價是荒地之粮與熟地之粮其價同矣
所賣之價仍可還帑要其所耗不過車船之價及往来
盤費耳夫普天之下固未有千里二千里之外胥荒者

欲知臨荒轉移調劑之法則各省之雨暘皆宜按日月
呈報然後知某省苦雨某省苦旱可以為未雨之綢繆
秋成之後米糓之貴賤亦宜按省及時呈報則某省荒
[050-20b]
歉某省収成亦可以施轉移之妙術預備之法莫若該
州該縣各各設立農官俾得專司倉粮及省耕省斂之
法在州縣則以佐貳兼之在府則以佐貳總之在省則
以道員統領之或每歳遣御史一員分省而查或三年
遣御史一員通省而查之庶乎可也
詞訟在州縣或謂多差幹員自可了當此事不知傾家
蕩産者實多而官猶懵懵也且有雀角鼠牙每遲至數
月而不能歸結者矣且有無故牽連多人而不能開釋
[050-21a]
者矣至縻累無辜之衆虚耗有用之民財為官長者獨
無意乎抑疏而不及察乎

孔子攝行相事三月而魯國大治治效也而治法可想
矣然此其畧也若使之期月三年其治效當復何如約
其大端不越教養二途詳其節目不越禮樂刑政要皆
帝王之大法恐社倉之行於一鄉者渺乎小也
顔子論東野畢之善御曰善則善矣其馬將佚謂求馬
[050-21b]
不已定公善之曰可少進乎顔子曰臣聞鳥窮則啄獸
窮則攫人窮則詐馬窮則佚自古迄今未有能窮其下
而能無危者也按此與為邦之問則顔子之政可知
魯有父子訟者孔子同狴執之三月不别其父請止孔
子赦之按後人亦有學此法而用於兄弟者
張南軒先生知江陵安撫本路捕斬姦民之舍賊者令
其黨得相捕告以除罪羣盗皆遁去按除盗止有此
法為良
[050-22a]
程明道先生初政辨藏錢廢放光之石佛均田稅塞塘
堤處舟卒之病者脯茅山之龍禁竿黏飛鳥其在晋邑
設立五保之政度鄉村逺近為五保使之力役相助患
難相恤而姦偽無所容凡孤煢殘廢者責之親戚鄉黨
使無失所行旅出入其途者疾病皆有所養諸鄉皆有
校暇時親至召父老而與之語兒童所讀書親為正句
讀教者不善則為易置俗始甚野不知學先生擇子弟
之秀者聚而教之在位三年去邑纔十年而服儒服者
[050-22b]
蓋數百人矣時河東財賦窘廹官所料買歳為民患雖
至賤之物至官取之則其價翔湧先生常度所需使富
家預儲定其價而出之富室不失倍息而貧民亦免苦
累邑稅常移近邊載往則道逺就糴則價髙先生擇富
民之可任者預使購粟邊郡而民費大省農隙講武晋
城之民遂為精兵晋俗尚焚屍教諭禁止民皆信之欲入
辯事者不待持牒竟至庭下陳其所以河清卒本不當
役役而亂先生開城門納之以其事上聞得不復遣至
[050-23a]
於河決曹村先以小绳徐引大绳然後濟衆以塞之又
廣濟蔡河出縣境瀕河不逞之民不復治生業専以脇
取舟人物為事歳必焚舟十數以立威先生始至捕得
一人使引其類得數十人不復根治舊惡分地而處之
使以挽舟為業且察為惡者自是邑無焚舟之患畿邑
田賦重常蠲除以為惠然畏法先輸者皆良善逋負獲
除者皆頑民先生為約前科獲免者今必如期而足如
是惠澤始均鄰邑有寃訴府願得先生決之者前後五
[050-23b]
六有犯小盜者先生謂曰汝能改行吾薄汝罪盜叩首
願自新後數月復穿窬捕吏及門盜告其妻曰我與大
丞約不復為盜今何面目見之耶遂自經按此等政
事㡬與孔子攝相事時無異真宋儒中僅見者然止是
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異其宜故人便之耳
周易函書别集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