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45 周易函書約存-清-胡煦 (master)


[044-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函書别集卷七   禮部侍郎胡煦撰
篝燈約㫖

天也者太極之運體健用之初形性命之根蒂人物之
大原靜正而各足日出而不窮者也
太極静而天體動太極之妙運之斯出資始而不匱變
化而各正者也
[044-1b]
太極之運也形而上者謂天形而下者斯為器矣
氣聚而形斯成靈通而性始定
太和資始于乾元則乾中之藴蓄可想一元遍給而各
正則萬物之保合可想
乾元静而其出不測立體之大本也天陽地隂而往來
不窮致用之達道也故乾坤遂言二用
乾統天者也天統地者也故乾先坤後
畏天者觸於機而有不敢之心敬天者凛於㣲而有奉
[044-2a]
若之志樂天者贊於幽而涵位育之量
統天者虛中之包括也御天者靈機之妙有也
靈者虛之運也虛者靈之地也
靈體觸響而動天之聼也虛機倐覺而明天之視也
匪虛不靈流行者烏乎運也匪靈不虛成能者烏乎塞

日月者虛中之靈機風雷寒暑者靈中之虛體也
無思無爲之地無所歸能則歸其能於形上之天
[044-2b]
雷風者氣之始也水火則半氣半形者也至山澤而形
斯終焉天以其神神我地以其形形我
人之形耳目肖日月背腹肖山澤聲氣肖風雷故返視
可以見天天之形虛肖吾心之位置靈肖吾心之運用
故舉目可以見性
有形無形皆天靈也謂無形非靈風雷之氣電雨之形
何為其然也謂有形非靈腐草而用以筮朽龜而立之
卜何為其然也萬物各一形而形皆天賦人心各一我
[044-3a]
而我即天靈
由乾坤而推諸繼善之後則民胞物與皆吾之左提右
挈者也自傷其手足是謂不仁由祖宗而遡諸資始之
初則乾健坤順皆吾之形生神發者也不返諸最初烏
能合徳
居吾於愚拙而安之則未知吾性之賦畀即天心之生
生不已者也觀保合太和而可知矣視天為踈濶而逺
之則未知天心之曲成即吾心之欣欣自愛者也觀性
[044-3b]
具四徳而可知矣
天以生氣命諸吾心而有性則吾性即含天地之良能
人以生氣充諸天地而有位育則位育即吾心之生氣
人之一身上下左右起居視聼無非天也形者天形形
者即天色者天色色者即天
呼天之闢吸天之翕也動而有為者天能静而涵藴者
天靈也謂蒼蒼者天謂於穆流行者天非天也周易卦
爻言天而又言人也言天而已矣
[044-4a]
耳目手足天之形也視聼握履天之能也聰明智慮天
之靈也逆天而天為之逆非天逆也人之自逆而已順
天而天為之順非天順也人之自順而已
動而不息者天寂穆者非天也故統御亨乾元之用善
變而不居者天有定者非天也故體天有日新之機
天塞吾塞也天充吾充也何非性也何非體也莫之有
内莫之有外而烏能自小也孰知其始孰知其終而烏
能自促也
[044-4b]
飛潛動植何弗靈也何弗虛也形而虛者猶天形而實
者何非天也
以人心證知天心知非渾穆者矣故感應之機在天止
如其在人以天心證知人心知非邪慝者矣故作聖之功
在人適如其在天
天有體乎心有何體求其中而無與為所矣天有外乎
心有何外察其周而無與為際矣天而有所則中堅而
化育無地心而有所則中實而運用不靈天而有際則
[044-5a]
外洩而絪緼不固心而有際則外止而位育無能
健天徳也終日乾乾天才也天才具而天徳通
天才良能也陽明言良知而不言良能未盡孟子之旨

體天徳者合天心達天行者契天道
形性天之賦也才幹天之能也出天之能致天之功全
天之賦一以貫之道合性性合天矣所以謂之為率率
也者順之謂也天以道覆地以道載生物既繁乃始相
[044-5b]
害此物於物者也故聖人徳同天地萬物並育而不相

天人感格最親最切最易最靈六經皆言之如作善降
之百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永言配命自求多福皆言
其親切易靈者也或人問禘子曰不知則大本之合也
又曰治國視諸掌則參贊位育大用之行也區區福報
皆自求耳貿貿而行是未具眼者也
身涵天徳䙝身是䙝天也心為身主棄心是棄身也
[044-6a]
富貴福澤愚人之具也故愈厚則愈愚艱難困苦達人
之媒也故愈乆則愈達
天賦人以才則耳目手足皆奉天之具也天制人以時
則貧賤憂戚皆玉成之機也
時時向無聲無臭處囘頭打㸃方知人之所以為人時
時向有作有為中留心奉持方知天之所以為人
子之聰明知覺生於父而父固如是人之聰明知覺命
於天而謂天為渾穆者乎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擴而
[044-6b]
充之則天下國家參贊位育之事静而騐之皆身心性
命格致誠正之事也
仁義禮智吾身参賛位育之能也禮樂刑政聖人存飬
省察之具也茫昧者推而逺之若天漢之懸虛明達者
引而近之止性命之功名耳
天虛順和四字要須認得極真一元資始之理近在吾
身故貴達天邪妄一萌天理渺無所容故貴虛種子差
别必致差别到底故貴順戾氣不除終是種子差别故
[044-7a]
貴和繼善之性本於保合之太和順以率之虛以體之
逹天之徳在是矣
天者性命之真精百為之大體也虛者天之體也乾健
也坤順也繼天之學由坤始也故六二之動即以為不
習無不利也和則一元之所正性命之保合者也
天如不識寜知我人到能為便是天
得為而不得為者天也不得為而得為者天也由此推
之得為而得為者天也不得為而即不得為者亦天也
[044-7b]
必謂天定可以勝人則自修之功廢必謂人定可以勝
天則妄作之心起自修而不妄作其達於天人之故乎
周易標天人合一之㫖春秋騐天人感應之機故曰聖
人之道盡在易象春秋
讀周易而不知天人之合則聖道之本原晦讀春秋而
不識應感之神則聖道之作用晦
能轉移天地之氣斯能感格天地之神能感格天地之
神斯能斡旋天地之化能斡旋天地之化斯能妙契天
[044-8a]
地之真故逹天為難
我生之初命在天我生之後命在我
聖學王道合一而不分道在忠恕端在敎飬事在禮樂
刑政矩在絜好惡以平其情抗者抑之卑者舉之枉者
直之屈者伸之亂者理之結者觧之塞者通之渙者聚
之促者舒之昧者明之顛者扶之怠者振之人心舍此
莫與正也氣化舍此莫與調也故兹數道立而参賛位
育之事可為
[044-8b]
漢世宰臣尚言燮理去聖人未逺也董子繁露全向天
人交闗處留神打㸃此外則天文五行志率據人事以
為佐證固其遺敎然哉六朝以下浮文既盛天人之故
罕有能言者矣
感應報復所以屈天下之凶頑而生其不敢之心富貴
福澤所以歆天下之庸愚而鼓其樂往之志至於賢人
君子則固無所為而為也不求為無所為而為之人顧
乃欣於可欲動於不敢其自待也卑矣
[044-9a]
每夜焚香告天未知天即吾也飲食起居無往而不與
天俱君子戒慎恐懼不雜吾本然之體而天在是已
天終日言而人莫之聞也作善降之祥作不善降之殃
未有諄諄告誡明且辨若此者也和氣致祥乖氣致異
從氣聼之而天言可知也温和之令至而萬物生長肅
殺之令至而萬物斂藏從形聼之而天言可知也人言
晰天言渾人言狹天言廣人言小天言大人言聲天言
形人言氣天言文人言虛天言實人言變易改革天言
[044-9b]
堅確不移人言過而不留天言終古長在何人之不天
能而人能
言以信為歸天何言哉春生夏長秋斂冬藏信莫信於
此矣此至誠而無妄者也故曰可一言而盡
性之在人與天合一而不分性即天也故中庸以為天
命之謂性中庸言天最切莫妙於鬼神章所云體物而
不遺誠之不可揜者是也其在論語問禘章注則所謂
仁孝誠敬之實理是也葢人身所具之靈莫非天地之
[044-10a]
至靈鬼神則天地之至靈而已小人逆命命恒得而制
之常人順命命終得而限之聖賢造命則轉易變化之
權範圍曲成之妙皆在我
天不待言而始聞天不待行而始見心者天之形體也
心動則天與之俱動故逆之則禍而順之則福
順天而天為之順逆天而天為之逆非天之逆我順我
殊也仍我之逆天順天而已故禍福之幾在我哲人問
心不問天聖人不假蓍龜而前知如神心知妙契與天
[044-10b]
合徳故也
貧賤富貴定於行止動静行止動静生於心一入卦爻則
皆前知無遺夫最近莫如目前數年數十年後人之行
止動静寜無遷改乃於占卜時最初之一念備具無缺
且無違焉則是人之行止動静非能自主也必有鬼神
憑附其間使與禍福之機宛轉湊合不差累黍者也人
知吉凶禍福由於天命行止動静由於吾心宜若兩不
相屬夫果不相屬安在不前卜而後違乃卒無差别則
[044-11a]
是吾心雖為身主又先有主吾心者也故子思曰天命
之謂性易曰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之契乎
聖人與聖人之契乎天一而已矣惟聖人體天而合撰
惟賢智不敢違天故能趨吉避凶轉禍為福此經綸参
贊範圍曲成所由獨歸其能於聖賢而不必胥定於天
煦言天與西銘之仁孝無異苐西銘之仁孝是自下説
向上煦之言天是自上説向下西銘自作用説入源頭
煦自源頭説出作用順逆不同其㫖一也
[044-11b]

性也者始亨之乾元保合之太和未發之達道含仁蓄
用之大本也
性也者定命之天也
資始之乾元不可知由各正之太和而知賦性之天不
可見由所性而見
言性而不本於天烏知有中節之中言道而不率於性
烏知有能中之節
[044-12a]
人物何性各正之太和即其性性何善保合之太和即
其善故乾之文言稱善稱嘉稱和皆善之繼也太和之
充也繼善云者繼此保合之太和也坤之文言稱美在
其中即太和之各正也所謂成性存存道義之門者是

孔子言性渾而該子思言性切而據孟子言性確而真
孔子言元子思言亨孟子言利正也言元者長善之仁
各正之太和也言亨者發而中節之和也言利正者著
[044-12b]
見之四端也
非有各正之太和裕之於中則發而不中節矣非有發
而必中之具引而出外則無由徴四端矣桃仁不能生
杏杏仁不能生桃其各正之性命殊也孔子就其原本
而証之譬若含仁之桃核子思據其源流而證之譬若
桃花之生桃實桃實之生桃樹者也孟子據其發端而
證之譬若桃核之生桃樹結桃實必不生杏樹結杏實

[044-13a]
性惡之説憤激之詞也欲人之勵學以踐形復性耳善
惡混之説未察其原本者也故荀揚雖并稱而荀之超
於揚也逺矣義理之性氣質之性兼善惡二端而文其
詞謂性中有惡矣仍與荀揚湍水同見固不能為先儒
諱也
義理氣質之説據一人而論則與孟子性可以為善可
以為不善同㫖若據两人而論則與孟子有性善有性
不善同㫖噫之二説者孟子固已確辨之矣
[044-13b]
孟子性善之説証之於四端由其大原本無差别故也
中庸分疏知仁勇皆性中所自具與四端之説無殊其
原皆各正之太和始之故孟子以為私淑諸人
孟子証之於孺子入井証之於孩提知愛皆四徳之端
倪太和之洋溢流通著見發越者也今有秦越不相接
見之人驟而相值必未有罵詈不絶于口捶唾忽加於
身者可知和氣中存善端之本裕矣
人之一生喜樂之事随時而著無日無之無端而怒氣
[044-14a]
之發則數日數月不一見矣可哀之事又或一嵗兩嵗
不一見矣夫喜樂和氣之徴也哀怒暴氣之徴也由此
言之固可知和氣之中存太和之各正長善之理不絶
于人心性善之説不待辨而自明也
常人之情聞哀矜慈恵之語則油然動其心其動也與
本然之善兩相觸也聞刻薄殘忍之言則怫然變乎色
其怫也與本然之善兩相忤也此不但中人以上者然
也盗賊僉壬倐而相感莫不如是至其轉念或有不然
[044-14b]
則習也而非性也故曰性相近也習相逺也
和氣者生氣也乾元之所由資生人心之所由中節皆
是故也周易言性之書也論語與門弟子問對交接之
語也淺學之士未可語深故曰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
可得而聞也欲其深造道妙則周易一書固已詳言之
矣子貢聞之而莫能言之曽子聞之而著為大學子思
聞之而作為中庸非原本周易烏能達此
聖人不以心思知慮言性是性之發也天之動也此乾
[044-15a]
元之日出而不窮健行而不已者也充其量則耳之所
聞目之所見莫非性矣
聰明知慮天之才也参贊位育性之充也索其原皆天
能性能而非聖人之能故聖人無功
天也者萬物共有之性性也者人物各具之天
乾言性也坤以下皆言道也周易言性也四子六經皆
言道也子貢曰夫子之言性與天道則是子貢精契一
貫之道深達性命之㫖不待曰不可得聞始見其妙悟
[044-15b]
之深也天所以原性之始道所以究性之終是殆知夫
子敎人最深最宻止此一性一以貫之則性中之作用
也春秋發天人感應之機則性中之参贊位育也周易
發天人合一之㫖乾彖則天命之性文言則率性之道
也天者性之大原道者性之大用故其下添一與字均
所以明性而已故子思以未發者為大本大本者性中
之天也已發者為逹道逹道者性中参贊之作用即天
下歸仁之義也顔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所復何禮皆
[044-16a]
性中之事故於其下即曰天下歸仁謂大用之涵藴其
大無外者皆在此中耳叔孫武叔章所謂美富西銘之
仁孝皆此義也如不説天下歸仁止説性中所涵之大
用但以心同理同之説觧之豈知子思中庸全是言性
之書到了後半説出無窮大作用難道皆性外之事乎
不知孔子子思孟子立言確不可易徒令後來學者人
人知有氣質之性而不察其繆又不將一貫之道全身
提掇恐於聖賢立言本意未能發明
[044-16b]
自天以下無物不具此天性則無物不具此靈卜用死
龜筮用腐草此其證也有形之器無形之虛空無往而
非天性之充則無實無虛無往而非天靈之塞龜顯于
兆筮騐于卦此其證也人之性天之命也唯虛故靈故
與天地同量分海水之一滴與海水同分千燈之一照
與千燈同分日月之一光與日月同
海之水増一分無益迹減一分無損形藏天下萬派而
不見其盈日出以滋養萬彚而不見其乏人之性納千
[044-17a]
萬卷書記無窮事藏之於宻而杳乎其無迹感而遂通
應天下之萬變而浩乎其不窮故唯海為可以喻性
感於視聼則妄動於天則無妄故無妄者天之動也所
由曰率性之謂道
性如原泉其作用則江海也性如桃仁其作用則枝幹
也江海之泛濫視原泉則藐乎小矣枝幹之茂盛視桃
仁則渺乎小矣然舍是則無由以發故夫子曰一以貫
之子思曰率性之謂道也
[044-17b]
與萬物共此性命故夫子之道在忠恕為萬物培兹生
氣故居心之戒在刻深
言天理不若言天徳徳者實有於己之謂理者文彩外
著之謂理徳不必同行事之有得始可言徳保合之太
和得於天矣理文而徳質理虛而徳實理用而徳本也
随處體認便是説用邊之事理曰天理非遡原於天乎
仁心之存主太和之各正者是也如許大之天地莫非
太和所醖醸故有化醇之説人能存之故乆大與天地
[044-18a]
同量孔子之敎顔子也曰天下歸仁便是此㫖天下歸
言仁中所藴之大也
牛馬駒犢初生便知飲乳之所在此真良知也
凡人之生理必隨氣而住初未始無氣質特理虗而
氣實切不可認氣為虚明之性耳今觀農工商賈終不
免輕率鹵莽之氣士子澤以詩書便覺有雍容爾雅
之氣凡皆見於形體徴於氣質者也至於變易氣質
則虚明之性所能非氣質之能也如以氣質為虚明之
[044-18b]
性則非
後儒言性必欲兼氣字即有言得至當恰好處亦終
不免拖泥帶水故言性而不取証於周易未有不支
離者也子思孟子一絲不走作只是一貫之道傳得真
周易之理見得明
聖人教人必欲使人知為性善者為識得受生之先原
不雜以偏邪偽妄則適於聖賢之路先已坦然順而且
便識得此中原自具有聖賢階基則不自奮發者便
[044-19a]
成自暴自棄既欲使人知為性善則惰慢自畫者必將
無可自委觧此則天人合一當必有凛然畏惶然懼悚
然修省而汗流浹背者矣吾誠不觧自宋儒以來必欲
兼言氣字悞盡天下後世是何心也
孟子之好辯為楊墨言也楊墨各主一道其不仁不義
皆在行邊行故足以亂道故孟子辯之今之言性學者乃
在吾儒既不克以外道目之其著書立説又皆以言言
則足以貽悞後世而不止目前乃其所言又屬性分中
[044-19b]
事又是行道之主宰此䖏不辯正明白致令天下後世
怠廢自棄者託於氣質以自諉謝豈聖人教人本意故
予之嘵嘵不休盖亦有不得已者存焉
幾者動之微是乾元之亨字中庸之發字此時烏有善
惡可言如有善惡可分則是所性中先已含有惡了不
然何得幾之方動便呈露出來湏知幾之方動只當得
孟子一箇才字是能為善惡者也中庸之發字亦只
是孟子之才字只是性中發出之情耳其情有七喜
[044-20a]
怒哀樂愛惡欲是也然此七字只欲之一字無對其下
六字皆相對相反而相因者也因作七情圗
欲者念之動也動而適意者三自愛而起適獲所愛則
喜常獲所愛則樂動而拂意者三自惡而起適觸所惡
[044-20b]
則怒乆淹於所惡則哀然是愛喜樂和氣之發惡怒哀
戾氣之發也愛喜樂皆發於本心順乎本心者也惡怒
哀皆觸于外感拂乎本心者也故遂謂為性善
氣質為性之説與孟子性善之説不相似性即理也之
説與孔子窮理盡性至命之説不相似天下歸仁之説
與孔子先難後獲之説不相似性與天道不可得聞以
天道為天理自然之本體與子思天命之謂性率性之
謂道不相似以道為隂陽之所以然與子思達道之言
[044-21a]
説在發後者不相似隂陽是太極之用因前有太極故
將隂陽説在道邊道者太極之用也即在人之達道也
今以隂陽為形器與孔子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
謂之器不相似姑擇而出之俟知者考正焉
先儒言學有存誠主敬守静致一之説皆各從意念之
最偏處而箴之非此是而彼非也故意念繁雜而紛擾
則主一之説為當意念外馳而逐物則守静之説為當意
念懈怠而外馳則主敬之説為當意念觸境而多妄則
[044-21b]
存誠之説為當
自伊川以下龜山李延平皆有主静之説乃朱子曰静
字較偏不如主敬謂敬可兼動静言也朱子此言是從
中庸戒慎不睹恐懼不聞看出不知子思此言是欲人
立天下之大本耳然子思不曰喜怒之未發謂之中敬
則發後見之者也既已敬矣便是心有所用未發之中
何在也故斷不可以主静之説為非
静字妙於敬字敬有操舍静無來去
[044-22a]
經學近成帖括不惟諸儒之書不能一一遍觀深究其
是非其有略言道理者旁人譽之曰此程朱之流則亦
儼然自負為道在是矣吾誠不知達而可行者果何在

善惡有兩端人心有兩用思惡則霾昏霧障而皎日
沈光思善則日白天青而纎雲盡斂

道也者性中之大用天命之充周廣大精㣲内外如一
[044-22b]
顯㣲無間形形而不役於形色色而不役於色者也
道之原本在性天則其大用可知道之充周在参贊則
其原本又可推矣謂道為形器之所以然則子思性天
之説置於何地謂道為形器之所以然則子思参贊之
説又是何物觀中為大本則大本是中不是道矣和為
達道則達在已發後不是未發者矣
易曰成性存存道義之門存存静而涵之者也以道由
存存者而出故以存存者為門非以存存者為道也存
[044-23a]
存者性也非道也其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上則動
而發越之時非存存之時也其曰一隂一陽之謂道一
隂一陽則太極之已動在兩儀一邊非太極静正之時
也惟道在發越之後故大而經綸参贊小而一技一藝
之微均遂得以道稱之
子曰誰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由則行邊之事也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則人已交接之事也吾道
一以貫之貫者道用之充周故謂為吾道一非道也其
[044-23b]
指出一字乃發明不可思議之源頭耳故門人不能觧
㑹也子思曰君子之道費是專説用邊事下面方説而
隐是因道之大用而推道之所以然仍在大用中見出
與孔子因貫而説一相似非以道為大用之所以然也
又如夫婦天地子臣弟友行逺登髙發育峻極闇然日
章諸説為言大本乎為言大用乎若為言大用則道之
未達必另有所以然者在也若於中庸觧為猶路便
將道字㸔死了若以為形器之所以然又將道字㸔
[044-24a]
在大本裏面去了均非道字之的㫖
聖人之言本不欲文不欲深務使人人易曉聞其語
者愚夫赤子皆可洞然觧釋獨天性道三字非天性
既明不可以言道非天道既明不可以言性非性道既
明不可以言天此六經四子書中最精最微者也所由
謂聖人所傳之道非但言語章句便可通曉故曽子
唯而門人疑而子貢亦以為不可得聞也
道為充塞天地物事其所以然則隐而不可知充塞天
[044-24b]
地故其用最廣乃不可知故其體最微孔子一以貫之正
體用一如之説子思曰君子之道費則充塞天地者也
隐則不可知者也語大莫載語小莫破正充塞之大用
而其所以然者則隐而不可知也子貢之不可得聞葢
言隐也孟子浩然之氣配義與道正與子思費字同㫖
正謂道之充塞難量而吾身之氣克與之配也若謂隂
陽為形器以道為形器之所以然則將道字占却大本
地位與隐字相似無以見道之充塞而費矣如謂道為
[044-25a]
充塞之物為形器之所以然而道之隐處又另有所以
然則是牀上安牀屋上架屋矣亦不得專以費處為用
隐處為體程子曰内外一如顯微無間是本末流通之
妙一貫之㫖也中庸之言費而隐皆此㫖也若論其實
際則斷在大用充塞一邉
太極者道之大本兩儀四象八卦由此而漸分者道之
大用伏羲畫圗但從兩儀而起太極之中一無所有而
其出不窮不可名言不可圗畫者也其由兩儀四象八
[044-25b]
卦然後始達於用者明大用之實出於大本而大本之
實發為大用此正察來彰往微顯闡幽之妙所云本末
流通隐在費中者此也文王開為六十四卦孔子之彖
傳毎卦之往來胥説圗中之妙每卦之内外胥説先天
之㫖故曰周易為傳道之書
道也者参贊之妙位育之能裁成輔相曲成範圍皆其
妙用也其事則禮樂刑政而已後之學者開口言道便
趨向不可知不可説處非道之真指也参贊位育裁成
[044-26a]
輔相聖人之道也下至於農圃醫卜射御術數極鄙極
䙝極微極細之事莫不各有一道存焉故曰道之用廣
遺一道非道也見一道非道也大道不器故曰形而上
者謂之道子思亦曰體物不遺也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所聞者形上之道也若但執器
而言道安見其可以死乎
尭舜禹湯文武相傳之道皆見諸行事者也文武以後
道不行於天下孔子起而修明之何非修齊治平之道
[044-26b]
可見於行事者也觀於三月而魯國大治聖學之美富
可知漢唐以後孔孟之道衰而弗振者凡二千年至宋
儒起而振之然觀周程之政事司馬之通鑑邵子之内
聖外王張子之西銘莫不各有達而可行之道聖門學
者如愚魯辟喭之倫大都惟處則修行出則致用之為
兢兢故顔子亦有為邦之問而勇藝明逹莫不各就其
所長若無真實作用將位天地育萬物與天下歸仁萬
物皆備之道恐不觧幹辦此事
[044-27a]

星命之説悖理之極而人酷信之大約皆好諛者耳果
有可騐則當初生齠稚時曽有日者為之説曰某也富
某也貴某也夀某也夭逮及壯耄一一不爽則有命也
信矣乃世無其人命書亦竟無如是之説何耶今之術
家觀其與貴人言必曰此命合某貴格與富人言必曰
此命合某富格及富貴人聞之亦遂欣然喜曰吾命之
果與貴格富格同也遂羣然目日者為神竒要其所騐
[044-27b]
又皆從前已過衆人共曉者特凂日者出諸其口得不
為好諛者乎至其稱説將來大都揆情度勢亦或偶
有所中至其不騐常十之八九夫彼取騐不於後而於
前則命之不足信也明甚又觀所論無過支干八字相
尅相生之故要實未究支干縁起之由與生尅制化必
然之故也今試問之曰人之命主不取支而取干不取
年取月取時而獨取于日其亦有故乎則茫然無以應
矣憶大撓作支干皆天地隂陽自然之運其原本實始
[044-28a]
於卦爻徴騐於日月與天地流行之氣機黙合而不爽
然後以某干定於某卦某支定於某爻予已詳細辨正
於函書後人因卦爻取騐有生旺墓絶之殊有生尅制
化之異有日月動盪之機有虚實變通之㫖乃取生人
之年月日時造為干支八字而星命之説由兹以起夫
此八字據太嵗而論則主年可也據生人之最親切者
而論則主時可也乃不主年不主月不主時而獨主日
干伊何所見而云然夫一日之間人物之生不知凡幾
[044-28b]
飛走之屬與人同生不知凡幾皆可以富貴論乎儘有
年月日時相同而富貴夀夭絶不相類又何以稱焉夫
星命而果騐也試即在朝之品官言之則由此而上前
六十年之命當必有與今時同者即六十年以後之命
當必有與今時同者至歴歴考之雖千百年来究不聞
有一同者此何以故也支之設也自子而亥其數十二
與十二月而成一嵗者同也此六陽六隂徴諸卦爻歴
歴不爽者也今截寅至丑以為一嵗此夏令所建欲便
[044-29a]
民事而已非直以為算命之資也今之日者亦截子丑
二字於前嵗其亦有説以處此乎亦將以一日之辰亦
截子丑二字於昨日能乎冬至既為子半則一日之子
亦應有日子夜子之分而星命家從未有以夜子言者
為是乎非乎萬一為夜子所生乃顧用今日之支干騐
乎何况都城以外悉無刻漏雖朗朗白晝所測之時果
至當不易乎逮於所言之命一或偶踈又將借時刻差
訛為之觧説聞者卒不之非其故何歟夏正固與今同
[044-29b]
倘值商周而言命取寅乎取子丑乎夫三建固時王
之制也地支之序固自子至亥亘古不易者也恪奉
建寅為嵗首而絶不之察其故何歟何况三代以
前並無言命之書乎篤於言命者始見於唐人文
集秦漢六朝尚未之有也大抵皆六朝以後冦亂相
仍流移轉徙中有黠者略曉五行創為此謀衣食已
耳古帝王舉動如兵祭大事罔不兼用筮龜小事則
筮而不龜是筮固無時不用也五行莫騐於易卦學
[044-30a]
者不探㣲索隐至沿為壬乙禽遯子平五星諸術當
亦好新喜異者之過也


[044-30b]
周易函書别集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