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569 九靈山房集-元-戴良 (WYG)




外集
   九靈先生畫像贊共十/九首
其神之清秋高露寒而青田鶴鳴也其氣之溫光含輝
潛而充然如赤瓊也其文之昭盆盎紛如而古罍洗獨
精明也具此三美所以歛英毅而集衆長葆醇熙而孚
羣情也懿哉斯人葢智遍乎物行飾乎躬而學本乎誠
[030-1b]
者也
           金華宋 濂
窅乎其凝者以道為家黝乎其澤者振徳之華悄然而
深思者所以周其變沛然而大肆者又將暢其葩是皆
世之所知也至於困而亨窮而泰齊喜戚於夢幻棄利
禄猶泥沙吾欲從而究之已莫辨其津涯況可得而贊
 余三十年間兩贊叔能之像辭各異焉以見叔能年
[030-2a]
 既高而徳愈進也因令侍史并書之前翰林學士金
 華宋濂記
志慮高潔秋水寒潭器局嚴慤峭壁危巖峻不可踰靜
無弗涵是謂徳人為衆之詹
           浦江鄭 濤元太常禮/儀院博士
懿兹臞仙金華之英造道自得脩辭立誠持樂之和秉
衡之平出處翛然風月同清
           鄱陽周伯琦元翰林/學士
[030-2b]
溫溫乎容貌之可即抑抑乎威儀之有媺跡雖寄乎朝
著而與充詘者殊科志常慕乎山林而與矯崛者異軌
長松之隂消揺曳屣人殆疑其為遯世之逸民而不知
其為抱道之君子吾嘗觀其飭躬而操踐端實纘言而
論著宏侈可謂其行則儒其文則史者矣           金陵楊 翮
仁義為飭身之本忠信為奉國之基發為文章其聲也
希天將以斯人鳴太平之盛必使翔而後集覽徳輝而
[030-3a]
下之若人也其視時為去就而以道為樞機也耶
           臨海陳 基
安履其素不傲以肆志廓通其變不茍以阿世夐乎蚤
歲之芳華藹乎前脩之氣味人方暏紫芝於眉宇之間
吾將求叔度於言論之外也
           金華胡 翰
蕭蕭乎冰雪之姿濟濟乎山林之服萃和氣以中充藹
高標而外肅雖著述之富有年於兹而進脩之功惟日
[030-3b]
不足庶幾儒林文苑之間繼昔賢之芳躅吾安得為之
執鞭參翺翔而追逐
           義烏王 禕翰林院/待制仙華之峰鬱乎蒼蒼儲英孕靈粲然文光偉才賢之迭
興接踵武而相望有美君子粹如珪璋言若不出口而
其文則有千里朝宗之勢貌若不勝衣而其志則有百
鍊不折之剛玩天機之流動集藝苑之芬芳觀其用心
葢將追古人而頡頏者也夫身之退者徳必進跡之晦
[030-4a]
者名必揚造物者既俾若人以絕出之長則必使之鳴
國家之太平和儀鳳之鏗鏘豈肯置之於山林泉石之
鄉也耶
           蘭溪吳 沉
皥皥溫溫如三春曦是公徳容之腴炳炳彪彪如泰山
芝是公文藻之輝此固足見其著外之美而不知其中
自得之妙殆將追孔孟而為師是以操七寸之觚以開
蒙蔀於學苑破萬巻之書而獵精華於道機葢不屑於
[030-4b]
詞人藝士之為而直欲由伊洛而遡泗沂也           浦江鄭 淵元月泉書/院山長
神清氣温乃道之充學淳行卓為士之雄瑟彼和氏之
璧勁哉繁弱之弓或出或處與時卑隆紀甲子見趣捨
之正考春秋窮筆削之工世之人皆以窮達為得喪而
不知其特立獨行𢍆古人之高風
           永嘉張士諤浦江縣儒/學敎諭
 九靈先生捐館之八年伯衡過其鄉邑從其子禮拜
[030-5a]
 其遺像追為之贊曰
緒接二戴之後道探兩漢之上卓爾為人中之英隠然
負海内之望威儀文采尚莫能髣髴精神心術矧可以
名状其跋涉道途也類子房之報韓其徬徨山澤也猶
正則之自放世今若山斗之共仰公遽駕風霆而長往
後死者之瞻遺像安得不慨斯文之將喪也與
           金華蘇伯衡翰林院/編修
溫乎其容維徳之充粹乎其文維學之純斯世之人斯
[030-5b]
世之珍吾將與歸非公其誰
           臨安劉 中
其容粹然其心靄然其文沛然非高視物表以樂其天
者乎是宜論道廟堂之上唱道為儒林之先胡為而遯
世顧嘯傲乎風烟然身遁而名隨聞之者亦興起而慕

           四明烏斯衜
直而溫寛而栗處事雖簡殊無傲色志乎聖賢之學充
[030-6a]
乎君子之徳廓然有容卓爾有立究千古之淵微為一
世之矜式行當發揮所藴以見於世豈容深處高遯於
泉石也耶
           蘭溪徐 元
才可以濟民而位弗稱徳可以厚俗而時弗容是造
之嗇於公耳然宏辭偉論所以宣人文昭聖學而埀於
無窮者又不可謂不擅其豐也
           浦江趙友同
[030-6b]
被山野之裳衣懷琬琰之文辭其充然者豈從人而贏
縮其退然者亦與道而委蛇放乎邱壑襟韻之夷曠視
幼輿將何用於當世出乎埃&KR0381神情之散朗歎叔夜不
可得而同時
           豫章黄 賔
冲然而中虛脩然而外頎將用於世也其才良其行羭
或困於時也其神完其體紓若人者實廊廟之具匪山
澤之&KR0751葢其於學也深得虖道之妙詎世俗之可窺雖
[030-7a]
摛文弄藻嘲風謔月特其緒餘要當與秦太虛黄庭堅
並駕而齊驅者矣舍是之外則非吾可得而知也哉           姑蘇姚廣孝太子/少師
萃乾坤清淑之姿無山林枯瘠之氣其出也石渠天禄
固爭睹蒼梧翠竹之英標其處也茅屋石田未必減金
馬玉堂之高致湛盧之劒匣藏則風雨時鳴琬琰之碧
玉藴而山川増麗嗚呼浦陽人物耳目之所接者若容
州文學之風雅遺音蜀山居士之咸韶帝制至於金舂
[030-7b]
玉應交振而錯陳則長薌山長後先而並世率皆騎箕
跨尾而神遊乎上元鞭霆馭風以厯覽乎無際然則狂
瀾砥柱之障誰復任之而九鼎一絲之懸凛其可畏前
輩之所作成後生之所期望惟君與宋景濂氏而已
           蘭溪趙良恭
   祭雲林先生文斯道與宋俱遷南東文獻卓然婺為之宗各尊所聞丕
緒大統風行日臨山立海涌有元之衰耆老淪亡惟四
[030-8a]
先生揚其末光懿文太史事明天子長山華川内外鼎
峙惟九靈公遠跡自藏嬉遊物表不耀其章譬諸寳器
致用先毁顧瞻四傑喪其三矣幸公尚存為學者師孰
是寡佑一老不遺自昔聖賢莫不有死死有可傳禍福
同軌公之表著實可不磨視彼區區何足少多前有千
祀後有萬世百年之間葢不必計人囿大化如冰在川
成壞斯須烏可控摶有盡之形歸諸造物其無盡者終
古不沒得失之理公已無疑我獨何悲傷道之微星辰
[030-8b]
在上河嶽在下孰扶其衰尚徯來者嗚呼哀哉
           金華蘇伯衡翰林院/編修
   故九靈先生戴公墓誌銘九靈先生既歿之二十八年次子樂述其平生行述來
京師授友同曰先君捐館已久而墓石未銘樂年且埀
老恐一旦溘先朝露是終無以暴其懿美於世子於先
君為内姪又嘗有師弟子之分知先君者莫若子也銘
烏忍不為友同拜且泣曰是故友同之夙夜不遑自寧
[030-9a]
者苐念先生乃一代名儒宜託諸能言之士以埀不朽
今既久而未有所屬尚敢以愚陋辭哉遂叙而銘之先
生諱良字叔能姓戴氏其先杜陵人十八世祖昭唐咸
通間任浙之東道五部兵馬大元帥平南節度使銀青
光禄大夫檢校太子尚書令仲子堂始遷婺之浦江好
馳馬試劍故名所居里曰馬劍厥後子孫日益繁夥樂
善業儒為縣之望族曾大父諱錫大父諱濤父諱暄皆
隠徳弗耀先生天資警敏性至孝母劉夫人病日侍湯
[030-9b]
藥抱持寢興衣不解帶者逾年居父母喪哀毁幾不能
生每遇忌辰輒嗚咽流涕處兄弟備盡恩愛長姪恭早
喪父教之踰己子早從烏傷朱震亨先生習醫業後以
其術大顯於時官至太醫院使皆先生力也生平嗜讀
書雖祁寒盛暑恒至夜分乃寐故天文地理醫卜佛老
之書靡不精究其㫖初治經習舉子業尋棄去専力為
古文時柳文肅公貫黄文獻公溍吳文貞公萊皆以文
章鳴浙水東先生往來受業門下盡得其閫奥與文肅
[030-10a]
公尤親密公之死為經紀其家持心喪三年始歸余忠
宣公闕持憲節過婺州聞先生善歌詩數相過從論古
今作者詞㫖優劣公欣然曰士不知詩乆矣非子吾不
敢相語乃盡授以平日所得於師友者而先生詩名遂
雄視乎東南矣家居遠城邑朋遊講習頗囏即買地縣
西結屋數十楹日與同輩討論濂洛性理之微言家事
有無悉置不問親黨或勸以營産業為子孫計先生謝
曰子孫貧富非吾可知且家世業儒詩書之外亦不能
[030-10b]
有他圖也居無何起為月泉書院山長後生士子接其
風猷無不以踐履實學相勸勉至正辛丑以薦者擢授
中順大夫淮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儒學提舉然時事
已不靖無可行其志乃攜從子溫浮海至中州欲與豪
傑交而卒無所遇遂南還四明四明多佳山水耆儒故
老往往流寓於兹先生每相與宴集為樂酒酣賦詩擊
節歌詠聞者以為有黍離秀麥之遺音焉國朝洪武壬
戌以禮幣徴先生至京師即日召見試文辭若干篇
[030-11a]
大官予饍留會同館名公鉅卿見無虛日甚或以師禮
事之既而上欲用先生先生以老病固辭頗忤㫖待罪
久之一日感微疾即為書謝諸親舊猶拳拳以忠孝大
節為語迨疾亟召樂謂曰吾罪戾本深賴聖恩寛貸獲
保首領以死念無報効汝等幸自勉以葢前人之諐乃
為賢子孫耳語畢遂端坐卒於寓舍實癸亥四月十七
日也享年六十有七樂以道遠不克扶柩南還乃擇地
火化奉其骨而歸以是年十一月十五日葬於縣南嘉
[030-11b]
興鄉西山之原配趙氏故宋宗室梅石處士必俊之女
有賢徳先公八年卒至是合窆焉子男二人長禮本縣
儒學訓導後十三年卒次即樂今為本縣醫學訓科女
二長適張琪次適倪佐孫男八孫女三先生神氣爽朗
美鬚髯不妄喜怒終日危坐無惰容與人言必吐露情
實善誘掖後進嘗以所居在九靈山晚年自號九靈山
人故學者咸以九靈先生稱之所著述有和陶詩一巻
九靈山房集三十巻春秋經傳考三十二巻藏於家嗚
[030-12a]
呼先生以盛年遭世多故晚遇聖朝而廹於老病故終
身莫克伸其志然志雖不伸一時而文章之鏗鍧炳耀
所以光前修啟後武維持斯文而振其遺緒者固自足
伸於永久也銘曰
身之彊也時則已非時之逢也身則已衰韜英歛華大
昌厥辭雖不獲薦郊廟而亦有足樂於山巔水涯嗚呼
先生之高也豈後人而無知
 文淵閣修書官修職郎太醫院御醫門生趙友同撰
[030-12b]
 
 
 
 
 
 
 
 九靈山房集巻三十


[031-1a]
欽定四庫全書
 九靈山房集補編上
    集中遺篇與載於他書而小異者謹就所/見補之後有所得當續増焉殿泗謹識
  詩
   寄宋景濂六首見宋文憲集與山居稾/載詠懷三首 此小異
結廬在窮巷藝藿仍種葵謂將究安宅何意逢亂離三
年去復還鄰室無一遺我屋雖僅存藿悴葵亦衰海田
既遭變井邑還日非扶杖一行遊厯覽多所悲本不居
[031-1b]
市廛悔之將何追山居槀詠/懷之一
庭前兩奇樹常有好容色年年遇雪霜誰謂寒當易道
喪涉千載親友誼日薄既貴乃忘賤歲晏誰堪托厭此
里中居行行至吳國不見新相知唯聞古時迹古有延
陵子施恩死逾博一朝協心許寳劍非所惜此事難再
逢吾行復何適山居稾詠/懷之二
辭家獨行邁捐軀遠從戎已謂勲可建如何志無終主
將東南征桓桓震羣雄茍秉先登羽即定一舉功自非
[031-2a]
陳力徒亦可備折衝制勝兩楹内設奇樽爼中獸尚憚
為犧人豈昧藏弓況復已多賢何能奮薄躬
東州有一士與世亦殊倫借問何所殊守賤與安貧好
爵吾不貴至寳吾不珍聘幣照閭里視之若浮雲灌木
荒繞舍薜荔深擁門豈忘其靡麗茍得非所欣舉世少
知者我獨慕其人時時往見之聊用縈心神願言攜壺
約長與爾為鄰
窮居寡人力繞屋荒草莽紛紛集鳥雀寂寂絕輪鞅病
[031-2b]
夫亦何為呼兒具藤杖時復林野中披榛獨來往田父
荷鋤至相與飲眞賞寧知雨露深但說桑麻長人生適
意爾何事蹈時網
少小秉微尚遊心在六經冉冉年華遲乃與塵事冥入
秋多佳日何以陶我情園蔬青可摘新榖亦既升命室
釀美酒一壺聊復傾兒女戲我側親戚還合并此事已
云樂吾生豈無成俯仰百年内忽如流電熒山居槀詠/懷之三
   義門詩見麟/溪集
[031-3a]
唐虞去我遠偉此薄俗敦坐徴宋子語起拜鄭公門鄭
公多孝義宋子所嘗言我請喙其精為爾一二論爾先
家睦州中徙此山樊有類植園木根多枝乃蕃曰惟九
世祖秉志何軒軒高探百聖窟深斸六籍根修身以及
家秩秩嚴卑尊遂令雲仍裔承顔盡春溫方其厯四葉
尤篤手足恩世運屬多虞羣兒仍搆患當時急難意鶺
鴒而在原又如融褒輩爭赴張儉寃而兄竟沈命慷慨
死不難弟也實歸窆三載廬邱墦悲動烏鳥集灑血蒼
[031-3b]
崖丹人亦孰不死媿此季與昆精誠既上格遺澤能我
慳門牆茂棠棣堦庭盛芝蘭豈無兄與弟我其弄箎壎
豈無曽與元我其同㸑燔宿集謂已殷内外無或喧同
心與安貞大字標堂顔訓辭誠縷縷規範何閑閑宛將
仁者矛剜却不義肝問胡能致之詩書惟屢翻平生菽
粟味肯用飾輪轅遂浚古禮淵徹彼異敎藩先將謹喪
祭次可嚴冠婚我後固已恤奈此寡與鰥贍飢及賙寒
米纊朝暮頒居族暨掩骴廬冡東西存末俗凛生風動
[031-4a]
為人所歎淮浙尚無有鄉邦眞獨觀爾其敦爾行持用
㢘彼頑所以明聖朝天澤常奫沄請看烏頭表光輝照
門闌詎曰一家私藉爾囘狂瀾我嘗觀我人厥初皆一
源叔兮祖所子姪也父所孫只縁混異姓彼詬來㘖㘖
婦姑且誶語遑恤同氣殘終然孝與弟百行兹其元豈
不悦爾道困彼舌齶反惟兹鄭氏子同具衣與冠是心
何獨殊此理昭無昏諒哉剛耿士不受柔弱吞羽翼一
我備居室亦我安棲棲何為者感此淚河翻便將書爾
[031-4b]
行付以金石刋金可爍而渝石可碎非完不若歌我詩
傳之閭巷間庶令憸薄夫聞此心為酸化一以為十百
萬此其端澆風或可淳古俗亦可還但恨才力薄發聲
俚且繁宋子實知我我辭爾其刪
   永樂寺見寧波/府志
舜江東下艤官船幾聽潮聲任往還老去未知重到日
夢中唯識舊遊山秋風飛舄來天外滄海遺珠出世間
為問爾翁强健否龍山高絕許誰攀
[031-5a]
 
 
 
 
 
 
 
 
[031-5b]
 
 
 
 
 
 
 
 九靈山房集補編上


[032-1a]
欽定四庫全書
 九靈山房集補編下
  文
   吳先生哀頌辭序見康熙間刋本故按吳先生/卒葬此序為核 附載於此
    辭同不/重出
先生婺浦江人諱萊字立夫集賢大學士榮禄大夫吳
公長子也重紀至元六年夏四月九日以疾卒於家得
年四十有四嘗一試於禮部不中二子諤謐至正元年
[032-1b]
十有一月二十四日葬先生於盉塢之原葬後一年命
良為辭以哀之良雖不敏然嘗受學於先生誼不得辭
乃為追述平生而為其文曰云云/
   書天機流動軒巻後見天順/間家乗
良盛年時識豳國余忠宣公於浦江官舍公方持使者
節行縣欲執弟子禮莫可也後遊郡城遂因論詩獲質
所疑於公公為書此四篆以遺葢良所居軒匾也攜歸
山中鄉友宋君景濂首為贊一通且貽書東陽陳君君
[032-2a]
采記之而金華胡君仲伸烏傷王君子充麟溪鄭君仲
舒皆先後為文以寄即嘗命工刻置軒壁矣亡何天下
大亂在在兵起乃一切委棄避地海隅及以埀暮之年
歸視故居軒雖茍完而壁間舊刻無復存者急探行槖
僅得公所書親蹟及四君記文搨本而已景濂之贊亦
竟不可追踪巻中跋語則後所追為者也於是公以淮
南行省右丞死節安慶君采以處士死於鄉入國朝景
濂以翰林學士責死西土子充以翰林待制斥死北地
[032-2b]
仲伸亦以儒學敎授寄死野人家同時流輩凋落殆盡
獨仲舒以前朝故官家食無恙然亦頹然老矣由前至
今俯仰未三十載而變幻不常如此所恃以持久者惟
字畫與文章又未知去此三十載其字與文與所蓄之
人還能相守如今日否學佛之人指幻境為空華豈不
信然歟良既以四篆四記聯之為巻而復詳著其始末
於後暇日一取閱之安得不為之三歎乎元黓閹茂之
歲夏五月既望九靈山人戴良書
[032-3a]
   鶴年先生詩集序見丁鶴年集異與/鄞遊原稾小
昔者成周之興肇自西北西北之詩見之於國風者僅
自豳秦而止豳秦之外王化之所不及民俗之所不通
固不得繫之列國矣我元受命亦由西北而興西北諸
國若囘囘吐蕃喀爾喀輝和爾伊囉勒琨唐古之屬往往
率先臣順奉職稱藩其沐浴休光沾被寵澤與京國内
臣無少異積之既久文軌日同而子若孫遂皆舍弓馬
而事詩書至其以詩名世則貫公裕實馬公伯庸薩公
[032-3b]
天錫余公廷心其人也論者以馬公之詩似商隠貫公
薩公之詩似長吉而余公之詩則與隂鏗何遜齊驅而
並駕他如高公彦敬庫公子山達公兼善雅公正卿聶
公古栢烏公克章魯公至道二公廷珪輩亦皆清新俊
拔成一家言此數公者皆居西北之遠國其去豳秦葢
不知其幾千萬里而其為詩乃有中國古作者之遺風
亦足以見我朝王化之大行民俗之丕變雖成周之盛
莫及也鶴年亦西北人其視數公差後起家世以勲業
[032-4a]
著而鶴年兄弟俱業儒伯氏之登進士第者三人鶴年
乃泊然無意於仕遭時兵亂逃隠海上邈不與世接凡
幽憂憤悶悲哀痛苦之情一於詩焉發之觀其古體歌
行諸作要皆清麗可喜而注意之深用工之至尤在於
五七言律但一篇之作一語之出皆所以寓夫憂國愛
君之心閔亂思治之意讀之使人感憤激烈不知涕泗
之横流也葢其措辭命意多出杜子美而音節格調則
又兼得我朝諸閣老之所長故其入人之深感人之妙
[032-4b]
有非他詩人之所可及嗚呼若鶴年者豈向數公之流
亞與然數公之在當時皆達而在上者也世之士子孰
不膾炙其言辭鶴年遭夫氣運之適衰方獨退處遐陬
而為所謂窮者之詩以自慰其能知夫注意之深用工
之至者幾何人哉知與不知在鶴年未足輕重苐以祖
宗涵煦百年之久致使遐方絕域之詩俱得繫之天子
之國而鶴年之所以著明王化民俗之盛以與數公並
傳於斯世者將遂冺無聞矣不亦重可悲夫故取其吟
[032-5a]
稾若干巻序而傳之以俟世之知鶴年者相與諷詠焉
耳鶴年之清節峻行已别有傳兹不著至正甲午秋九
靈山人金華戴良序
   夷白齋稾序見夷白齋集異與/吳遊原稾小
夷白齋稾合四百五十四篇通奉大夫内史臨海陳先
生所著良既訪之先生盡得其稾而編次之以為三十
五巻而復序其篇目曰世道有升降風氣有盛衰而文
運隨之故自周衰聖人之遺言既熄諸子雜家並起而
[032-5b]
汩亂之漢興董生司馬遷揚雄劉向之徒出而斯文始
近於古迨其後也曹劉沈謝之刻鏤王楊盧駱之纖豓
又靡然於當時至唐之世而昌黎韓子以道徳仁義之
言起而麾之然後斯文幾於漢奈何元氣僅還而剝喪
戕賊復浸淫於五代之陋直至宋之劉楊猶務抽青嫓
白錯綺交繡以自衒後七十餘年廬陵歐陽氏又起而
麾之而天下文章復侔於漢唐之盛未幾歐志弗克遂
伸而學者又習於當時之所謂經義者分裂牽綴氣日
[032-6a]
以卑而南渡之未卒至經學文藝判為専門士風頹弊
於科舉之業而宋遂亡矣文運隨時而高下概可見矣
我朝輿地之廣曠古所未有學士大夫乘其雄渾之氣
以為文者固未易以一二數然自天厯以來擅名於海
内惟蜀郡虞公豫章揭公金華柳公黄公而已方是時
祖宗以深仁厚澤涵養天下埀五六十年而戴白之老
童兒幼稚相與鼓舞於里巷之間晏然無以異於漢唐
宋之盛時故一時作者率皆涵淳茹和以鳴太平之鴻
[032-6b]
休其摛辭則擬諸漢唐說理則本諸宋儒而學問則優
游於周之未衰學者咸宗尚之並稱之曰虞揭柳黄而
本朝之盛極矣繼是而起以文名家者猶不下數人如
莆田陳公之俊邁則有得於虞公新安程公之古潔則
有得於揭公而臨川危公之浩博則又兼得夫四公之
長者郁郁彬彬何可及哉近年以來獨危公立幟詞壇
自餘數公常想見其丰采習聞其謦欬邈然其不可接
者久矣於是淪沒殆盡而得先生以紹其聲光先生黄
[032-7a]
公之高第弟子嘗負其所有溯長江遊吳中久之自吳
踰淮泝黄河而北達於燕趙留輦轂之下久之於時雖
未有所遇然自京師及四方之士無問識與不識見其
文者莫不稱美之不置則其得之黄公者深矣豈惟黄
公葢自虞揭而下數公亦皆得而師友之故其為文雍
容紆徐如冠冕佩玉周旋堂陛之上馳騁操縱又如風
雲虵鳥按行於陣伍之間而音節曲折則與前之數公
如出一律也後由京師還吳中居無何我吳王聞其學
[032-7b]
問即以樞府都事起於家不幾年間遂屢遷而長其省
幕其後調太尉府叅軍由叅軍升内史跡愈顯而文愈
工國家之制作及四方之求之者皆隨手應之葢沛乎
其無窮矣夫自周衰以來至於今幾二千載其閱世非
不遠也厯年非不久也能言之士非不多也斯文能自
振拔以追於古者惟漢唐宋及我朝此四世而已而四
世之中士之卓卓可稱述者又不過數人焉何才之不
數出而人之難得若是哉於此有人焉能以卓卓可稱
[032-8a]
者自期待又幸遭逢於時而得大肆其著作世其可不
為之貴重之與余於先生之文讀之累月曾不能有所
去取於其間雖片言半幅咸取而録之者所以明先生
於一字之微皆可為斯世之貴重也先生為人溫良慈
惠其從政寛易愛人與人交於恩義最篤雖待臧獲初
未嘗疾言厲色平居葢雍雍如也若先生非所謂有徳
有言者耶夫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故予序先
生之文而併及大要可紀者如此先生名基字敬初夷
[032-8b]
白齋乃其自號也故以題其稾云至正二十有四年歲
在甲辰夏五月朔旦書
 
 
 
 
 
 九靈山房集補編下


[033-1a]
原跋
右九靈山房集凡三十巻吾曾叔祖提學公之所作叔
祖司訓公吾先人純素處士之所編校者也其遺稾藏
於家久矣昔先人於宣徳中俾&KR0008洎二弟綎&KR0008師事曁
陽姻友公壽倪先生而受業焉先人與先生平居交誼
甚篤因懼遺稾馴致散失乃出而示之相與議及鋟梓
傳世未幾吾長兄綂次兄紡不幸遽卒於前先人由是
願莫之遂竟齎志以殁不肖孤&KR0008等追憶遺訓在耳耿
[033-1b]
耿不忘比於去載冬獲會諸親舊謀勒先人墓誌銘昭
示貞石而先生復申前議將成厥美&KR0008等幸賴遺徳餘
慶勉世其業用敢謹於正統甲子仲春倩摹工鋟梓今
工既訖嗚呼庶幾始克少償先人夙志抑亦上續前人
之懿緒下詒後嗣之徽謨云集外有和陶集一巻刋版
翰林行世惟春秋經傳考三十二巻其同門友宋太史
景濓公詳為之序惜未暇刋耳正統十年歲次乙丑夏
六月望前一日從曽孫&KR0008拜手謹識
[033-2a]
殿江十四世從叔祖九靈先生詩文集三十巻編於男
禮叔儀暨從孫我十二世祖諱侗字伯初刻於從曾孫
我十一世祖諱&KR0008字彦瞻惜未幾板燼於火康熙間重
刻僅十之三四邑司訓秀水曾繒闗先生稍為勘補司
訓嘗得别本未謀梓今求其書葢無復存者歲庚寅江
弟殿海殿泗遊武林得鈔本於鮑君以文家鮑君性嗜
古手為叅校又為借得汪氏鈔本及姚江黄梨洲先生
手鈔選本先是嘉興曹君仲楳與余季善至是竟得原
[033-2b]
刻本郵致山中再拜繙閱恍見先人手澤奕世尚存乃
慎相校讐疑者仍之復是正於杭堇浦太史再三反復
始克就梓原編自山居迄越游詩文類次時地皆可尋
按目録與題文少異者編成於先生没後今不敢易也
題序紀傳遵其舊而益其所無復約舉事蹟證諸史集
暨家乗訂年譜一冊其有遺篇及互異者别為補編以
俟續採庀工於辛卯之春從叔聖鼇龍田聖倫樂清共
襄其事閱一年工竣先生節義文章前人讚述詳矣遺
[033-3a]
書若春秋經傳考和陶集今不知尚存與否要以心精
所在必有靈物呵䕶其間故此編燬而復全水火湮埃
不能湮沒吾子姓讀是書者庶幾仰先徳之流傳謹遺
編於勿墜且無忘鮑氏曹氏之勤焉其可也乾隆壬辰
夏月十四世從孫殿江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