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02 唐會要-宋-王溥 (WYG)


[076-1a]
欽定四庫全書
 唐會要卷七十六
             宋 王溥 撰
  貢舉中
   進士
貞觀八年三月三日詔進士試讀一部經史
二十二年九月考功員外郎王師旦知舉時進士張昌
齡王公瑾並有俊才聲振京邑而師旦考其大䇿全下
[076-1b]
舉朝不知所以及奏等第太宗怪無昌齡等名因召師
旦問之對曰此輩誠有文章然其體性輕薄文章浮豔
必不成令器臣若擢之恐後生相效有變陛下風雅帝
以為名言後並如其言
調露二年四月劉思立除考功員外郎先時進士但試
䇿而已思立以其庸淺奏請帖經及試雜文自後因以
為常式
開元二十四年十月禮部侍郎姚奕請進士帖左氏傳
[076-2a]
禮通五與及第乾元初中書舍人李揆兼禮部侍郎揆
嘗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實徒峻其隄防索其書䇿殊不
知藝不至者居文史之囿亦不能摛其詞藻深昧求賢
者也及其試進士文章日于中庭設五經及各史一切
詔本于牀而引貢士謂之曰國家進士務得才經籍在
此務㝷檢由是數日之間美聲上聞
上元中劉曉上疏曰國家以禮部為孝㢘之門考文章
于甲乙故天下響應驅于才藝不務于徳行夫徳行者
[076-2b]
可以化人成俗才藝者可以約法立名故有朝登甲科
而夕陷刑制制法守度使之然也陛下焉得不改而張
之至如日誦萬言何闗禮體文成七步未足化人昔子
張學干禄仲尼曰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又曰行
有餘力則以學文今舍其本而修其末況古之作文必
諧風雅今之末學不近典謨勞心于丹朱之間極筆于
烟霞之際以此成俗斯大謬也昔之採詩以觀風俗咏卷
阿則忠臣喜頌蓼莪而孝子悲温良敦厚詩教也豈有
[076-3a]
淫文哉夫人之愛名如水之就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陛下
若以徳行為先文藝為末必須勵行以佇甲科酆舒俊
才擯而没齒陳寔長者拔而用之則多士雷奔四方風
動從欲于下聖理于上豈有不變者哉
永徽元年始制兩都舉禮部侍郎官號皆以兩都為名
毎歲兩地别放及第自大厯十二年停東都舉是後不

建中二年十月中書舍人權禮部貢舉趙贊奏先是進士試
[076-3b]
詩賦各一篇時務䇿五道明經䇿三道今請以箴論表
賛代詩賦仍試䇿二道
三年四月勅禮部進士舉人等自今已後如有試官及
不合選并諸色出身人等應舉者先于舉司陳狀准例
考試如才堪及第者送名中書門下重加考覈如實才
堪即令所司進納告身注毁官身准例與及第至選日
仍稍與處分其正員官不在舉限
元和二年十二月勅自今已後州府所送進士如跡涉
[076-4a]
疎狂兼虧禮教或曾任州府小吏有一事不合清流者
雖薄有辭藝並不得申送如舉後事發長吏奏停現任
如已停替者二年本試官及司功官見任及已停替並
量事輕重貶降仍委御史臺常加察訪
長慶元年勅今年錢徽下進士鄭朗等一十四人宜令
中書舍人王起主客郎中知制誥白居易重試覆落十
一人三月丁未詔國設文學之科本求實才茍容僥倖
則異至公訪聞近日浮薄之徒扇為朋黨謂之闗節干
[076-4b]
擾主司每歲䇿名無不先定永言敗俗深用興懷鄭朗等昨
令重試意在精覈藝能不於異書之中固求深僻題目貴令
所試成就以觀學藝淺深孤竹管是祭天之樂出于周禮正
經閲其程式之文都不知其本事辭律鄙淺蕪累可知其孔
温業等三人粗通可與及第其餘落下今後禮部舉人宜准
開元二十五年勅及第人所試雜䇿先送中書門下詳覆
三年正月禮部侍郎王起奏曰伏以禮部放榜已是成
名中書重覆尚未及第重覆之中萬一不定則放牓之
[076-5a]
後逺近誤傳其于事理實為非便臣伏請今年進士堪
及第者本司考試訖其詩賦先送中書門下詳覆候勅
却下本司然後准舊例大字放榜從之
太和七年八月禮部奏進士舉人先試帖經并畧問大
義取經義精通者次試議論各一首文理髙者便與及
第其所試詩賦並停者伏請帖大小經各十帖通五通
六為及格所問大義便與習大經内准格明經例問十
條仍對衆試口義伏使准新制進士畧問大義縁初釐
[076-5b]
革今以通三通四為格明年以後並依明經例其所試
議論請限五百字以上成勅旨依奏
八年正月中書門下奏進士放牓舊例禮部侍郎皆將
及第人名先呈宰相然後放牓伏以委在有司固當精
慎宰相先知取舍事匪至公今年以後請便令放牓不
用先呈人名其及第人所試雜支及鄉貢三代名諱並
當日送中書門下使令定例勅旨依奏
其年十月禮部奏進士舉人自國初以來試詩賦帖經
[076-6a]
時務五道中問或蹔改更旋即仍舊盖以成格可守所
取得人故也去年八月勅節文先試帖經義議論等以
臣商量取其折𠂻伏請先試帖經數通依新格處分勅
㫖依奏
九年十二月中書門下奏今月九日閣内面奉進止令
條流進士數及減下諸色入仕人等准太和四年格及
第不得過二十五人今請加至四十人明經准太和八
年正月勅令減下人數外及第不得過一百一十人今
[076-6b]
請再減下十人
開成元年二年三年並髙鍇知貢舉每年皆恩賜題目
放及第並四十人
㑹昌三年正月勅禮部所放進士及第人數自今後但
據才堪即與不要限人數毎年止於十人五人亦可
四年二月權知貢舉左僕射太常卿王起下及第二十
五人續四人堪放及第楊知至竇緘楊嚴鄭朴源重勅
祗放楊嚴及第餘並落下
[076-7a]
其年十月中書門下奏朝廷設文學之科以求髦俊臺
閣清選莫不由兹近縁覈實不在于鄉閭趨名頗雜于
非類致有跋扈之徒請託交通將澄化源在舉明憲臣
等商量今日以後舉人于禮部納家&KR0250後望依前五人
自相保其衣冠則以親姻故舊久同遊處者其江湖之
士則以封壤接近素所諳知者為保如有缺孝弟之行
資朋黨之勢跡由邪徑言涉多端者並不在就試之限
如容情故自相隱蔽有人糾舉其同舉並三年不得赴
[076-7b]
舉仍委禮部明為戒勵編入舉格勅依奏
五年二月諌議大夫權知貢舉陳商放及第二十七人
其年三月勅户部侍郎翰林學士向敏中重試覆落七

其月中書門下奏貢舉人並不許于兩府取解仰于兩
都國子監就試
大中元年正月禮部侍郎魏扶放及第二十三人續堪
放及第三人封彦卿崔琢鄭延休等皆以文藝為衆所
[076-8a]
知其父皆在重任不敢選取其所進詩賦奉進止令翰
林學士户部侍郎知制誥韋琮等考盡合程度其月二
十三日奉進止並付所司放及第有司考試祇合在公
如涉徇私自有典刑從今以後但依常例取舍不得别
有奏聞
其年六月中書門下奏貢舉人取解宜准舊例于京兆
河南府集試從之
二年正月中書門下奏從貞元元年太和九年秋冬前
[076-8b]
皆是及第便從諸侯府奏試官充從事兼史館集賢𢎞
文諸司諸使奏官充職以此取人常多得士由是長不
乏材用太和末會昌中通四選諸方得奏州縣官充職
如未合選並不在申奏限臣等昨已奏論面奉進止自
今已後及第後第三年即任奏請勅㫖依奏
天祐三年三月勅今年禮部所放進士依去年人數外更
放兩人
   緣舉雜集
[076-9a]
長夀二年二月左拾遺劉承慶上疏曰伏見比年以來
天下諸州所貢物至元日皆陳在御前惟貢人獨于朝
堂列拜則金帛羽毛升于玉階之下賢良文學棄彼金
門之外恐所謂貴財而賤義重物而輕人伏請貢人至
元日列在方物之前以備充庭之禮制曰可
開元五年九月勅諸州鄉貢進士見訖宜令引就國子
監謁先師學官為之開講質問疑義仍令所司優厚設
食兩館及監内得解舉人亦准此其日清官五品已上
[076-9b]
及朝集使並往觀禮為常式謁先師自/此始也
十九年六月勅諸州貢舉皆于本貫籍分明者然後依
例不得于所附貫便求申送如有此色所由州縣即使
催科不得遞相容許
二十四年九月二十日禮部以貢舉請别置印
天寶十二載七月十三日天下舉人不得充鄉試皆須
補國子學士及郡縣學生然後聴舉至至徳元年已後
依前鄉貢永泰元年七月以京師米貴遂分兩京集舉
[076-10a]
人至大厯十年五月十九日勅今年諸色舉人悉赴上
都准舊例十月二十五日隨考試
興元元年中書省有栁樹建中末枯至是再榮人謂之
瑞栁禮部侍郎呂渭試進士以瑞栁為題上聞而惡之
貞元七年兵部侍郎陸䞇權知貢舉時崔元翰梁肅文
藝冠時䞇輸心於肅與元翰推薦藝實之士升第之日
雖衆望不愜然一歲選士纔十四五數年之内居臺省
者十餘人
[076-10b]
十六年十二月勅禮部别頭舉人宜委禮部考試不須
置别頭
十八年五月勅明經進士自今已後毎年考試所拔人
明經不得過一百人進士不得過二十人如無其人不
必要補此數
十九年勅禮部舉人自春已來久&KR0317時雨念其旅食京
邑資用屢空其禮部舉人今年宜權停
元和十三年十月權知禮部侍郎庾承宣奏臣有親属
[076-11a]
應明經進士舉者請准舊例送考功試從之自貞元十
六年高郢掌貢舉請權停考功别試識者是之自今始復
太和元年二月勅自今已後天下勲臣節將子弟有能
修詞尚學應進士明經及通史學者委有司務加奬引
其年七月勅今年宜權于東都置舉其明經進士便在
東都赴集其上都國子監舉人等合在上都試及節目
未盡者條流奏聞
八年正月禮部侍郎李洪奏准太和七年八月勅貢舉
[076-11b]
人不要試詩賦䇿且先帖大經小經共二十帖次對正
義十道次試議論各一首訖考覈放及第九月勅吏部
禮部兵部今年選舉並縁伏末蟲旱相因恐致災荒權令
停罷及斂藏之後物力且任念彼求名之人必懷觖望
之念寧違我令以慰其心宜依常例却置應縁所納文狀
及銓試等期限仍准今年格文遞延一月
大中元年正月勅自今放進士牓後杏園任依舊宴集
所司不得禁制先是武宗始遊巡曲江亭禁人宴聚故
[076-12a]

十年四月禮部侍郎鄭頴達諸家科目記十三卷勅付
翰林自今放榜後即寫及第姓名及所試詩賦題目進
入内仍付所司逐年編次以用軍之際權停貢舉一年
咸通十一年四月勅去年屬以用軍之際權停貢舉一年
今既偃戈却宜仍舊來年宜别許三十人及第進士十
人明經進士二十人已後不得援例
   制舉科
[076-12b]
顯慶三年二月志烈秋霜科韓思彦及第
乾封元年幽素科蘇瑗解琬苗神容格輔元徐昭劉納
言崔谷神及第
上元三年正月詞殫文律科崔融及第
永隆元年岳牧舉武涉縣尉員半千及第上御武成殿
親問曰兵書云天陣地陣人陣各何謂也半千對曰臣
謂載籍多謂天陣謂星孤虛也地陣謂山川向背也人
陣謂編伍彌縫也以臣愚見謂不然矣夫師出以義有
[076-13a]
若時雨得天之時此天陣也兵在足食且耕且戰得地
之利此地陣也士卒輕利將帥和睦此人陣也使三者
去矣其何以戰上深賞之
垂拱四年十二月辭標文苑科房晉皇甫瓊王旦及第
永昌元年正月蓄文藻之思科彭景直及第抱儒素之
業科李文愿及第
長夀三年四月臨難不顧徇節寜邦科薛稷寇泚及第
證聖元年長才廣度沈迹下僚科張漪及第
[076-13b]
通天元年文藝優長科韓琬及第
神功元年九月絶倫科蘇頲崔𤣥童袁仁敬何鳳孟温
禮洪子輿盧從愿趙不欺及第
大足元年理選使孟詵試拔萃科崔翹鄭少微及第疾
惡科馮萬石及第
長安二年龔黄科馬克麾及第
神龍二年才膺管樂科張大求魏啟心魏愔盧絢張文
成禇璆成㢞業郭鄰趙不為及第才高位下科馮萬石
[076-14a]
晁良正張敬及第
三年才堪經邦科張九齡康元懷及第賢良方正科蘇
晉宋務光寇泚盧怡吕恂及第
景龍二年抱器懷能科夏侯銛及第茂才異等科王敬
從盧重𤣥及第
景雲二年文以經國科袁暉韓朝宗及第藏名負俗科
李俊之及第
先天二年文經邦國科韓休及第藻思清睿科趙冬曦
[076-14b]
及第寄以宣化則能興化變俗科郭璘之及第道侔伊
吕科張九齡及第手筆俊拔超越流輩科杜昱張子漸
張秀明常無名趙居正賈登邢巨及第
開元二年直言極諫科梁昇卿袁楚客及第哲人竒士
逸倫屠釣科孫逖及第良才異等科邵閏之崔翹及第
文儒異等科崔偘禇庭晦及第文史兼優科李昇期康
子元達奚珣及第
六年博學通議科鄭少微蕭誠及第
[076-15a]
七年文辭雅麗科邢巨苗晉卿禇思光趙良器及第
十二年將帥科裴敦復房自謙及第
十五年武足安邊科鄭昉樊衡及第高才沈淪草澤自
舉科鄧景仙及第
十七年才高未達沈迹下僚科呉鞏及第
十九年博學宏詞科鄭昉陶翰及第
二十一年多才科李史魚及第
二十三年王伯科杜綰及第智謀將帥科張重光崔圓
[076-15b]
李廣琛及第
天寶元年文辭秀逸科崔明允顔真卿及第
六年風雅古調科薛據及第
十三年二月辭藻宏麗科楊綰及第
大厯二年樂道安貧科楊膺及第
六年諷諫主文科鄭珣瑜李益及第
建中元年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姜公輔元友直樊
澤吕元膺及第文辭清麗科奚陟梁肅劉公亮鄭轅沈
[076-16a]
封呉通𤣥及第經學優深科孫泚黎逢白季隨及第高
蹈邱園科張紳魏良儒蘇哲及第軍謀越衆科夏侯審
平知鄭儋凌正周渭丁俛及第孝弟力田聞於鄉閭科郭
黄中崔浩李牧及第
貞元元年九月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韋執誼鄭利
用穆質楊鄬裴復桞公綽歸登李方崔邠鄭敬魏𢎞簡
沈迴元祐徐衮及第博通墳典達于教化科熊執易劉
簡甫及第識洞韜畧堪任將帥科許䞇及第
[076-16b]
四年四月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崔元翰裴次元李
彝崔農史牟陸震栁公綽趙參徐𢎞毅韋彭夀鄒儒立
王乃杜綸元易王真及第清㢘守節政術可稱堪縣令
科李巽及第孝弟力田聞於鄉閭科張皓及第
十年十二月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裴垍王播朱諫
裴度熊執易許堯佐徐𢎞毅崔羣皇甫鏄王仲舒許季
同仲子陵鄭仕材邱頴及第博通墳典達于教化科朱
頴及第詳明政術可以理人科張平敬李敬亮及第
[076-17a]
元和元年四月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元稹韋惇獨孤
郁白居易曹景伯韋慶復崔綰羅讓崔䕶薛存慶韋珩
李蟠元修沈傳蕭俛柴宿及第達于吏理可使從政科
陳岵及第
三年四月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牛僧孺皇甫湜李
宗閔李正封吉𢎞宗徐晦賈餗王起郭球姚衮庾威及
第博通墳典達于教化科高苞陸旦及第軍謀宏達材
任將帥科樊宗師及第達於吏理可使從政科蕭睦及第
[076-17b]
長慶元年十二月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龎嚴任畹
吕述姚中立韋曙李回崔龜從韋正貫崔知白陳𤣥錫
及第詳明政術可以理人科崔郢及第軍謀宏達材任
將帥科呉思李商卿及第博通墳典達于教化科李思
𤣥及第
寶厯元年四月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唐紳楊儉韋
端符舒元褒蕭敞楊魯士來擇趙祝裴惲韋繇李昌寶
嚴楚封李涯蕭夷中馮球元晦及第詳明吏理達于教
[076-18a]
化科韋正貫及第軍謀宏達材任邊將科裴儔侯雲章
及第
太和二年閏三月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李邵裴休
裴素南卓李甘杜牧馬植鄭亞崔博崔璵王戎羅邵京
崔渠韓賓崔慎田愔韋昶崔煥崔讜及第詳明吏理達
于教化科宋昆及第軍謀宏逺堪任將帥科鄭冠李式
及第
載初元年二月十四日試貢舉人于洛城殿前數日方
[076-18b]
畢殿前試人自兹始也
天授三年右補闕薛謙光上疏曰國以得賢為寶臣以
貢士為忠是以子皮之讓國僑鮑叔之推管仲燕昭委
兵于樂毅苻堅托政于王猛此由識士之深也若宰我
見遇于仲尼逢萌被知于文叔韓信無聞于項氏毛遂
不齒于平原此失士之故也何者比來薦舉多不以才
假譽馳聲互相推奬希潤身之小計忘臣子之大猷非
所以報國求賢副陛下翹翹之望也古之取士有異于
[076-19a]
今先觀名行之源考其鄉邑之譽崇禮讓以勵已揚信
義以標聲以敦材為先最以雕蟲為後科故人崇勸讓
之風俗去輕浮之行希古者必修確然不拔之操行難
進易退之規衆議已定其高下郡將難誣于曲直故計
貢賢愚即州將之榮辱穢行彰露亦鄉人之厚顔是以
李陵降而隴西慙段干隠而西河美故名勝于利則小
人之道銷利勝于名則貪暴之風扇是知化俗之本須
擯輕浮昔冀缺以蹈禮升朝則晉人知禮文翁以儒林
[076-19b]
奬俗則蜀士從儒未有上之所好而下不從其化者也
自七國之計雖雜縱横而漢世求才猶徴百行是以禮
節之士道徳自修里閭推高然後為府寺所辟魏氏取
人尤愛放達晉宋之後祇重門資奬為人求官之風乖
授職惟賢之義有梁薦士雅愛属辭陳氏簡賢特珍賦
詠故其以詩酒為重不以修身為務逮至隋室餘風尚
存開皇中李諤疏論之曰魏之三祖雅好文辭世俗以
此相高朝廷以兹擢士故文章日煩其政日亂帝納李
[076-20a]
諤之䇿由是下制禁㫁文華浮辭其年泗州刺史司馬
幼之以表不典實得罪于是風俗改勵政化大行煬帝
嗣興又變前法置進士等科于是後生之徒復相倣傚
緝綴小文名之䇿學不指實為本而以虚浮為貴有唐
纂厯雖改革于前非陛下君臨治察方于共理樹本崇
化唯在旌賢今之舉人有乖事實議論決小人之筆行
修無長者之風第䇿喧競于州府祈恩不勝于拜伏或
明制纔出試遣捜&KR0993馳驅府寺之門出入王公之第察
[076-20b]
其行而度其才則人品于兹見矣徇已之心切則至公
之理乖貪仕之性彰則㢘潔之風薄是知府命雖高異
叔度勤勤之讓黄門已貴無秦嘉耿耿之辭縱不能挹
已推賢亦不肖待于三命祇如才應經邦之流准令試
䇿武能制敵之列祇驗彎弧若其文擅清竒便充甲第
藻思㣲減旋即告歸以此牧人恐乖事實且曠代鴻筆
則潘岳靈運辭雄百夫矣平津文劣于長卿子建才麗
于荀彧或以射䇿為最則司馬必居公孫之右若使協
[076-21a]
賛機猷則安仁靈運亦無禆益之補由此言之不可一
槩取也至如武藝則趙雲雖勇資諸葛之指撝周勃雖
雄乏陳平之計畧若使樊噲居蕭何之任必無指縱之
機使蕭何典戲下之軍亦無免主之效是知謀將不取
于弓馬良相不資于射䇿伏願降明詔頒峻科斷浮虚之
餘辭取實用之良䇿文則試以効官武則令其守禦初
既察言觀行終則循名責實謹按漢法所舉之主終身
保之揚雄之坐田儀責其冒薦成子之居魏相酬于得
[076-21b]
賢賞罰之令行則請謁之心絶退讓之義著則貪競之
路銷不實免王丹之官得人加翟璜之賞自然舉得真
才則君子之道長矣
景雲元年十二月制四方選集羣才輻湊操斧伐柯求
之不逺其有能習三經通大義者綜一史知本末者通
三教宗㫖究精微者善六經文字辨聲象者博雅曲度
和六律五音者韜畧學孫呉識天時人事者暢于辭氣
聪于受領善敷奏吐納者咸令所司博採明試朕親擇
[076-22a]

開元八年三月上親䇿試應制舉人于含元殿謂曰古
有三道今減從一道近無甲科朕將存其上䇿務收賢
俊仍令有司設食
二十六年正月勅孝弟力田風化之本比來將同舉人
考試辭䇿今後兩事兼著狀迹殊尤者委所由長官特
以名薦更不須隨考便例申送
天寶十三年十月一日御勤政樓試四科舉人其辭藻
[076-22b]
宏麗問䇿外更試詩各一道制舉試詩/賦從此始
元和三年三月勅制舉人試訖有逼夜納䇿計不得歸
者並于光宅寺止宿應巡檢勾當官吏并隨從人等待
舉人納䇿畢並赴保夀寺止宿仍各仰金吾街使若人
監引送至宿所如勾當勿令喧雜其年四月以起居舍
人翰林學士王涯為都官員外吏部員外郎韋貫之為
果州刺史先是䇿賢良詔楊于陵鄭敬李益與貫之同
考覈是時牛僧孺皇甫湜李宗閔條對甚直無所畏避
[076-23a]
考官第其䇿皆居三等權倖或惡其詆已而不中第者
乃註解其䇿同為唱誹又言涯居翰林其甥皇甫湜中
選考覈之際不先上言故同坐焉居數日貫之再出巴
州司馬涯虢州司馬楊于陵遂出為廣州節度使裴垍
時為翰林學士居中覆視無所同異乃為貫之泣訴情
罪于上上不得已罷垍翰林學士除户部侍郎
十五年二月勅先帝所徴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等科
目朕不欲親試宜令中書門下尚書省四品已上官就
[076-23b]
尚書省同試吏部尚書趙宗儒奏奉勅以先朝所徴制
科舉人令與中書門下四品已上官同于尚書省就試
者伏以制科所試本在親臨南省䇿試亦非舊典況今
山陵日近公務繁迫臣商量且宜停罷從之
太和三年以散騎常侍馮宿太常少卿賈餗庫部郎中
龎嚴為考官䇿第二十二人而前進士劉蕡䇿果切直
不居是選其間指陳時事不避貴近言辭激切士林感
動雖賈董無以過也而考官有所畏忌不敢上聞隨例
[076-24a]
擯斥識者議之喧然不平守道正人𫝊其文至有相對
而泣者諫官等或將其䇿白于宰臣宰臣怯憚亦不敢
為之明白登科人李郃者深有所愧抗表請讓官于蕡
事竟不行又天復初劉季述敗起居郎羅衮上疏請追
贈蕡于是下詔贈左諫議大夫仍訪子孫叙用初蕡條
對制䇿言宦官權盛後必為患及是而果然也
四年正月徳音節文天下諸色人中有賢良方正能直
言極諫及經術優深可為師法詳明吏理達于教化等
[076-24b]
科委常忝官及方牧郡守各舉所知草澤無人舉者亦
聴自舉限來年正月至上都五年正月十七日詔以兵
戈未息權停
大中元年二月吏部宏辭舉人漏洩題目為御史臺所
劾侍郎裴諗改國子祭酒郎中周敬復罰兩月俸料考
試官刑部郎中唐扶出為䖍州刺史監察御史馮顓罰
一月俸料其登科十人並落下
十二年三月中書舍人李藩知舉下博學宏詞科陳琬
[076-25a]
等三人及進詩賦論等召藩謂曰所賦詩中重用字何
如潘曰錢起湘靈鼓瑟詩有重用字乃是庶幾上曰此
詩似不及起乃落下
   孝㢘科
貞觀十八年二月六日引汴鄜諸州所舉孝㢘賜坐于
御前上問以皇王政術及皇太子問以曾參孝經並不
能答太宗謂曰自楚莊王以羣臣莫逮退而有憂色曰
諸侯能自得師者王自謀而莫已若者亡今以不穀之
[076-25b]
不徳羣臣言莫我逮我國能免于亡乎朕發詔徴天下
俊異纔以淺近問之咸不能答海内賢哲將無其人耶
朕甚憂之
寶應二年六月二十日禮部侍郎楊綰奏請毎歲舉人
依鄉舉里選察秀才孝㢘勅令公卿以下集議中書舍
人賈至議曰楊綰所奏實為正論然衣冠遷徙人多僑
寓士居鄉土百無一二今依古制恐取士之道未盡今
禮部毎歲擢甲乙之科祇足長浮薄之風開僥倖之路
[076-26a]
矣其國子博士等望加員數十道大郡量置太學令博
士出外兼領郡官召致生徒依乎故事保桑梓者鄉里
舉焉在流寓者庠序推焉如此則青青不復興刺擾擾
由其歸本焉勅㫖毎州每歲察孝㢘取在鄉閭有孝弟
㢘恥之行薦焉委有司以禮待之試其所通之學五經
之内精通一經兼能對䇿達于理體者並量行業授官
其明經進士並停道舉亦宜准此定所司作條件處分
七月二十六日禮部侍郎楊綰奏貢舉條毎州毎嵗察
[076-26b]
孝㢘各令精通一經共取左氏傳公羊穀梁禮記周禮
儀禮毛詩尚書周易任通一經毎經問義二十條皆取
旁通諸義務窮根本試格䇿三道問古今理體及當時
要務取堪行用者仍毎日問一道凡三道畢日經義及
䇿全通為上第其上第者望付吏部便與官其問義毎
十條通七䇿通二為中第與出身下者罷之又論語孝
經皆聖人深㫖孟子亦儒門之達者其學官望兼習此
三者共為一經其試如上秀才舉望令精通五經問義
[076-27a]
二十條對䇿五道全通者為上第上第者送名中書門
下請超與處分問義十條通七䇿通四為中第中第者
送吏部與官下者罷之孝弟力田但能熟讀一經言音
典切即令所司舉送試通使與出身至夲年舉人或舊
業既成理難速改或逺州所送身已在途事須收奬不
可中廢其今秋舉人中有情願依舊舉業者亦聴今年
之後一依新格勅㫖進士明經置來日久今頓令改業
恐難其人諸色舉人宜與舊法兼行至建中元年六月
[076-27b]
九日勅孝㢘科宜停
   開元禮舉
貞元二年六月十一日勅開元禮國家盛典列聖增修
今則不列學科藏在書府使勅官者昧于郊廟之儀理
家者不達冠婚之義移風固本合正其源自今已後其
諸色舉人中有能習開元禮者舉人同一經例選人不
限選數許習問大義一百條試三道全通者超資與官
義通七十條䇿通兩道已上者不在放限其有散官能
[076-28a]
通者亦依正官例處分又奉九年五月二十日勅其習
開元禮人問大義一百條試䇿三道全通者為上等大
義八十條已上䇿兩道已上為次等餘一切並准三禮
例處分仍永為常式元和八年四月吏部奏應開元禮
及學究一經登科人等舊例據等第高下量人才授官
近日縁校書正字等名望稍優但霑科第皆求注擬堅
待員闕或至踰年若無科條恐長僥倖起今已後等第
稍高文學兼優者伏請量注校正其餘置開元禮人太
[076-28b]
常寺官有闕相當通經人國子監官闕相當者並請先
授以備講討如不情願即通注他官庶幾實有紀律可
守其今年以前待闕人亦請依此條限使為常制勅㫖
依奏
   三禮舉
貞元五年五月二日勅王者設教勸學攸先生徒肄業
執禮為本然則禮者務學之本立學之端居安之大猷
致理之要道姑務𢎞奬以廣儒風自今已後諸色人中
[076-29a]
有習三禮者前資及出身人科目選吏部考試白身依
貢舉吏禮部考試毎經問大義三十條試䇿三道所試
大義仍委主司于朝官學官中揀選精通經術三五人
聞奏主司于同試問義䇿全通為上等特加超奬大義
毎經通二十五條以上䇿通兩道已上為次等依資與
官如先是員外試官者聴依正員例其諸館學生願習
三禮及開元禮者並聴仍永為常式
   三傳舉三史附/
[076-29b]
長慶二年二月諫議大夫殷侑奏謹按春秋二百四十
二年行事王道之正人倫之紀備矣故先師仲尼稱志
在春秋厯代立學莫不崇尚其教焉伏以左傳卷軸文
字比禮記多較一倍公羊穀梁與尚書周易多較五倍
是以國朝舊制明經授散若大經中能通習一傳即放
冬習然明經為學者猶十不一二今明經一例冬集人
之常情趨少就易三傳無復學者伏恐周公之微㫖仲
尼之新意史官之舊章將墜于地伏請置三傳科以勸
[076-30a]
學者左傳問大義五十條公羊穀梁各問大義三十條
䇿三道義通七以上䇿通二以上與及第其白身應者
請同五經例處分其先有出身及前資官應者請准學
究一經例處分又奏厯代史書皆記當時善惡係以褒
貶垂示勸戒司馬遷史記班固范曄兩漢書音義詳明
懲惡勸善亞于六經堪為世教伏惟國朝故事國子學
有文史直者𢎞文館𢎞文生並試史記兩漢書三國志
又有一史科近日以來史學都廢至于有身處班列朝
[076-30b]
廷舊章昧而莫知況乎前代之載焉能知之伏請置前
件史科毎史問大義一百條䇿三道義通七䇿通二以
上為及第能通一史者請同五經三傳例處分其有出
身及前資官應者請同學究一經例處分有出身及前
資官稍優與處分其三史皆通者請錄奏聞特加奬擢
仍請頒下兩都國子監任生徒習讀勅㫖宜依仍付所

   童子科
[076-31a]
廣徳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勅孝弟力田科其毎歲貢宜
停童子毎歲貢者亦停童子仍限十歲以下者至大厯
三年三月二十五日勅童子舉人取十歲以下者習一
經兼論語孝經毎卷誦文十科全通者與出身仍毎年
令本貫申送禮部同明經舉人例考試訖聞奏至十年
十月二十五日勅童子科宜停開成三年十二月勅諸
道應薦萬言及朝廷設科取士門目至多有官者合詣
吏曹未仕者即歸禮部文詞學藝各盡其長此外更或
[076-31b]
招延則為冗長起今以後不得更有支薦俾由正路禁
絶倖門雖有是命而以童子為薦者比比有之
   明法科
貞元二年六月勅明法舉人有能兼習一小經帖義通
者依明法例處分
 
 
 唐會要卷七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