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36 欽定日下舊聞考-清-于敏中 (WYG)


[033-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三十三
  宫室明一/
  臣/等謹按明初燕邸仍西宫之舊當即元之隆福
  興聖諸宫遺址在太液池西其後改建都城則燕
  邸舊宫及太液池東之元舊内並為西苑地而宫
  城則徙而又東我
朝定鼎凡前明弊政剗除務盡
[033-1b]
宫殿之制概從簡樸間有興葺或僅改易其名今謹就
  朱彞尊原書各條下略為標識其詳已恭載
國朝宫室卷内不複綴云
原十二年十一月燕府營造訖工繪圖以進其制社稷
山川二壇在王城門之右王城四門東曰體仁西曰遵
義南曰端禮北曰廣智門樓廊廡二百七十二間中曰
承運殿十一間後為圓殿次曰存心殿各九間承運殿
之两廡為左右二殿自存心承運周圍两廡至承運門
[033-2a]
為屋百三十八間殿之後為前中後三宫各九間宫門
两廂等室九十九間王城之外周垣四門其南曰靈星
餘三門同王城門名周垣之内堂庫等室一百三十八
間凡為宫殿室屋八百一十一間明太祖/實録
原永樂十四年八月作西宫初上至北京仍御舊宫及
是將撤而新之乃命作西宫為視朝之所中為奉天殿
殿之側為左右二殿奉天殿之南為奉天門左右為東
西角門奉天門之南為午門午門之南為承天門奉天
[033-2b]
殿之北有後殿有凉殿煖殿及仁夀景福仁和萬春永
夀長春等宫十五年六月建郊廟十一月建乾清宫明/典
彚/
  臣/等謹按明永樂四年詔以明年建北京宫殿十
  四年八月作北京西宫十一月詔羣臣議建北京
  十八年詔改京師為南京北京為京師十一月以
  遷都北京詔天下是月北京郊廟宫殿成見明史
  本紀
[033-3a]
原永樂十五年鼎建北京宫殿有瑞靄浮空金水橋河
氷凝結浮圖諸象又慶雲呈采團圜如日正當御座中
且現五色天花於是大小臣工咸為歌頌有聖徳瑞應
詩二十卷萬厯重編内/閣藏書目録
原文皇將營北京宫殿時有神木出四川馬湖山中命
禮部尚書建安鄭賜齎香帛徃答神庥焉遵聞/録
  臣/等謹按明永樂四年分遣大臣採木於四川江
  西湖廣浙江山西所遣徃四川之尚書宋禮言有
[033-3b]
  數大木一夕自浮大谷逹於江天子以為神名其
  山曰神木山遣官祠祭見明史本紀
原初燕邸因元故宫即今之西苑開朝門於前元人重
佛朝門外有大慈恩寺即今之射所東為灰厰中有夾
道故皇墻西南一角獨缺太宗登極後即故宫建奉天
三殿以備廵幸受朝至十五年改建皇城於東去舊宫
可一里許悉如金陵之制而宏敞過之春明夢/餘録
原既遷大内東華門之外逼近民居喧囂之聲至徹禁
[033-4a]
籞至宣徳七年始加恢擴移東華門於河之東遷民居
於灰厰西之隙地湧幢/小品
原皇城外圍墻三千二百二十五丈九尺四寸其門凡
六曰大明門曰長安左門曰長安右門曰東安門曰西
安門曰北安門俗呼曰厚載門仍元舊也墻外紅鋪七
十二登聞鼓院在長安右門外紫禁城内墻南北各二
百三十六丈二尺東西各三百二丈九尺五寸其門凡
八曰承天門曰端門曰午門即俗所謂五鳯樓也東曰
[033-4b]
左掖門西曰右掖門再東曰東華門再西曰西華門向
北曰元武門墻外紅鋪三十六春明夢/餘録
  臣/等謹按明代宫室各門名雖仍沿元舊似俱移
  置東偏稍加恢擴其登聞鼓院今在西長安門外
  屬通政司詳官署門
原正徳辛巳上入繼大統至京城外行殿楊廷和請上
由東安門入居文華殿上箋勸進擇日登極上從行殿
受箋由大明門入日中登極明倫/大典
[033-5a]
原聖母將至禮部議由東安門入再議由大明左門入
張璁曰雖天子必有母也焉可由旁門入乎聖母至由
大明中門入同/上
原進大明門次為承天之門天街横亘承天門之前其
左曰東長安門其右曰西長安門凡國家有大典則啓
大明門出不則常扃不開毎日百官奏進俱從二長安
門入守者常數十百人皆禁軍也長安/客話
  臣/等謹按承天門又折而東曰長安左門折而西
[033-5b]
  曰長安右門見明史輿服志
原在京法司遇會官審録重囚俱於承天門東西分為
四行列坐公侯駙馬伯列於東班前行都督等官列於
東班後行尚書都御史侍郎等官列於西班前行通政
使大理寺佐貳官并六科掌科事給事中列於西班後
明憲宗/實録
  臣/等謹按明之承天門順治八年重建改為
天安門今秋讞大典仍在
[033-6a]
天安門外西朝房即刑部三法司值班處也
原隆慶戊辰五月考選庶吉士在金水橋南設几北向
几上各帖姓名穀城山/房筆麈
原隆慶五年二月濬金水河明穆宗/實録
原大明門内曰承天之門其内之東一門内則太廟也
西一門内則太社太稷也蕪/史
原成化元年三月命工部尚書白圭董造承天門明憲/宗實
録/
[033-6b]
原頒詔例置詔於櫝繫以䋲自承天門縋下國史/唯疑
原太廟在闕之左永樂十八年建前正殿翼以两廡後
寢殿九間問一室主皆南靣几席諸器備嘉靖十一年
中允廖道南請建九廟上從其議撤故廟祖宗各建專
廟合為都宫因舊廟新之太祖居中文皇世廟在太廟
東北居六廟上昭穆六廟列太廟左右廟各有殿殿後
有寢藏主太廟寢後别有祧寢藏祧主太廟門殿皆南
向羣廟門東西向内寢殿皆南向十五年十二月九廟
[033-7a]
成二十年四月雷火八廟災惟睿廟存因重建太廟復
同堂異室之制二十四年七月新廟成正殿九間内貯
諸帝后冕旒冠帯櫃而藏之祭則陳設東西側間設親
王功臣位前為两廡東西二燎爐東燎列聖親王祝帛
西燎功臣帛南為㦸門門之左為神庫右為神厨又南
為廟門門外東南為宰牲亭南為神宫監西為廟街門
正殿後為寢殿九間奉安列聖神主皆南向又為祧廟
五間藏祧主皆南向特享於四孟祫於嵗除春明夢/餘録
[033-7b]
原太廟規制中室太祖髙皇帝孝慈髙皇后東第一室
成祖文皇帝仁孝文皇后西第一室睿宗獻皇帝慈孝
獻皇后東第二室武宗毅皇帝孝靖毅皇后西第二室
世宗肅皇帝孝潔肅皇后東第三室穆宗莊皇帝孝懿
莊皇后西第三室神宗顯皇帝孝端顯皇后東第四室
光宗貞皇帝孝元貞皇后西第四室熹宗悊皇帝其祧
殿所藏徳祖元皇帝后懿祖恒皇帝后熙祖裕皇帝后
仁祖淳皇帝后仁宗昭皇帝誠孝昭皇后宣宗章皇帝
[033-8a]
孝恭章皇后英宗睿皇帝孝莊睿皇后憲宗純皇帝孝
貞純皇后孝宗敬皇帝孝康敬皇后東廡侑享諸王十
五人西廡侑享功臣十七人大常/記
  朱彞尊原按此乃崇禎時太廟規制蓋終明之世廟
  祀皆一帝一后后惟元配
原嘉靖四年四月光祿署丞何淵請於太廟内立世室
以獻皇帝與祖宗同享太廟禮部尚書席書等以為不
可有㫖集廷臣再議於是吏部尚書廖紀武定侯郭勛
[033-8b]
給事中楊言御史葉忠等咸謂皇上孝心無窮禮制有
限臣等萬死不敢以非禮誤陛下上曰世室之建自古
有之朕膺天命入紹大統皇考百世之室胡為不可遂
命大學士費宏石珤太監張佐等即太廟左隙地立廟
其前殿後寢一如太廟制定名世廟云已而席書上言
擇地以稱廟所别者出入不與太廟同門位處不與太
廟並列祭用次日使敬心不分於所尊廟欲稍逺使樂
聲不聞於列祖尊尊親親可两全矣神路宜由闕左門
[033-9a]
出入何淵復奏當與廟街同門費宏賈詠石珤皆以為
不可上不聽命由廟街門五年九月世廟成上自觀徳
殿奉獻皇帝神主於世廟十一年三月中允廖道南請
建九廟十四年正月諭大學士李時等曰世廟廹近河
水今擬重建於太廟左方命於太廟東南隙地相度二
月初建九廟十五年十一月九廟成十二月奉安太祖
列帝后神主十七年六月揚州府通州同知致仕豐坊
上疏請建明堂加尊皇考獻皇帝廟號稱宗以配上帝
[033-9b]
疏下禮部集議尚書嚴嵩言明堂圜丘皆以事天今大
祀殿在圜丘之北正應古方位明堂秋享之禮即此可
行不必更建至於侑享以父配之自漢唐宋諸君莫不
皆然錢公輔司馬光孫忭所論又主祖宗之有功者今
以功徳則宜配文皇以親則宜配獻皇帝若稱宗之議
則未有稱宗而不祔太廟者恐皇考在天之靈亦所不
安復命集議嵩乃言考秋享成物之㫖嚴父配天之文
皇考配享允合周道户部侍郎唐胄上疏力争上留中
[033-10a]
不發乃設為臣下奏對之辭作明堂或問以示輔臣特
黜胄為民上又諭嵩曰國家之興始於髙皇帝而中定
艱難則文皇宜同稱祖號皇考獻皇帝宜薦宗稱帝嵩
復上議太祖即位仁祖雖自布衣必享天下之祀皇考
固獨闕焉聖心必有所不安又言文皇帝再造鴻業㮣
以宗稱於義未盡尊稱為祖聖見允宜嵩奏出羣臣無
復異議大學士夏言擬太宗為烈祖孝皇帝上定為成
祖恭上廟號尊文皇帝為成祖皇考為睿宗獻皇帝祔
[033-10b]
于太廟明典/彚
  朱彞尊原按大禮之議張文忠倡之席文襄附和
  之其初合在廷之諍臣伏闕號哭不能回迨其後
  建世室配天祔廟两公非不力爭亦不能奪何淵
  豐坊之邪説論世者咎終歸於始倡和之人此謂
  逢君之惡其罪大君子於議禮之際尤不可不慎
  也
原奉先殿在神霄之東殿九室如廟寢制國有太廟以
[033-11a]
象外朝有奉先殿以象内朝毎室一帝一后如太廟寢
殿其祔祧迭遷之禮亦如之凡祀方丘朝日夕月冊封
告祭及忌辰在焉餘皆於太廟行之永樂三十五年始
春明夢/餘録
  臣/等謹按明洪武間以太廟時享未足以展孝思
  復建奉先殿於宫門内之東成祖遷都北京建如
  制見明史禮樂志
原奉先殿薦新品物正月韭菜生菜薺菜雞子鴨子二
[033-11b]
月芥菜薹菜蔞蒿子鵞新氷三月茶筍鯉魚鵪鶉四月
彘猪雉鷄青梅王𤓰杏子櫻桃白酒五月小麥麺沙糖
紅豆嫩雞桃子大麥茄子李子來禽蒜薹煮酒六月冬
𤓰甜𤓰西𤓰蓮蓬七月蔔萄棗子鮮菱雪梨芡實八月
茭白嫩薑鱖魚鮮藕粳米粟米穄米芋苖九月鯿魚小
紅豆沙糖栗子橙子石榴柿子生酒十月山藥蜜活兎
柑子橘子米糕豆腐蓼花米糖細糖銀魚子鱭魚魚凍
十一月蕎麥麪紅豆沙糖甘蔗獐子天鵝鹿雁十二月
[033-12a]
菠菜鯽魚白魚風鯽魚光禄/寺志
原奉先殿供飬初一日捲煎初二日髓餅初三日沙爐
燒餅初四日蓼花初五日羊肉肥麪角兒初六日糖沙
餡饅頭初七日巴茶初八日蜜酥餅初九日肉酥油初
十日糖蒸餅十一日盪麪燒餅十二日椒鹽餅十三日
羊肉小饅䬦十四日細糖十五日玉茭白十六日千層
蒸餅十七日酥皮角兒十八日糖棗糕十九日酪二十
日麻膩麵二十一日蜂糖糕二十二日芝蔴燒餅二十
[033-12b]
三日捲餅二十四日熝羊蒸□二十五日雪糕二十六
日夾糖餅二十七日两熟魚二十八日象眼糕二十九
日酥油燒餅三十日糖酥餅同/上
補舊例北京奉先殿供薦二月子鵝江寜縣辦解三月
鮮笋四月梅子皆南京園户辦七月雪梨宣城縣解八
月茭白南京池户辦九月香橙南京園户辦十月柑子
橘子呉縣辦十一月甘蔗錢塘仁和二縣辦解萬厯九
年南京太常寺卿沈節甫以子鵝道逺抵京已非子鵝
[033-13a]
雪梨采自秋前裝運色味易變不如在京河間所産議
子鵝别𣲖大興宛平二縣雪梨𣲖河間勅下禮部行太
常光禄議覆未報二十四年九月南太常寺卿楊時喬
請移文應天府取鵝梨價銀至京買子鵝河間買梨進
南京太/常寺志
  臣/等謹按明史禮樂志𢎞治十七年吏部尚書馬
  文升言南京進鮮船本為奉先殿設輓夫至千人
  沿途悉索今楊徐旱願減省以甦民困据此則前
[033-13b]
  明奉先殿供薦亦未免過繁矣
原嘉靖六年三月移建觀徳殿于奉先殿之左改稱崇
先殿奉安恭穆獻皇帝神主明世宗/實録
  臣/等謹按嘉靖二年葺奉慈殿為觀徳殿五年以
  觀徳殿窄隘欲别建於奉先殿左尚書趙瓉謂不
  可不聽乃建於奉先殿之東曰崇先殿見明史禮
  志
原孝肅紀皇后薨禮不得祔廟乃於奉先殿右特建奉
[033-14a]
慈殿别祀之嘉靖十五年并祭於奉先殿罷奉慈享薦
春明夢/餘録
原景神殿在太廟東北奉藏列聖御容嵗六月六日太
常寺吉服詣殿曬晾同/上
  臣/等謹按嘉靖十三年命易承天家廟曰隆慶殿
  十五年以渠道遷世廟更號曰獻皇帝廟遂改舊
  世廟曰景神殿寢殿曰永孝殿見明史禮志
補嘉靖二十三年夏建造九廟大柱石磉取諸西山毎
[033-14b]
石用騾二百頭拽二十五日至城暖姝/由筆
  臣/等謹按明世宗本紀嘉靖二十年四月辛酉九
  廟災燬成祖仁宗主二十四年七月以廟建禮成
  百官表賀亦見明史禮志
原崇禎十六年仲夏大雨沾衣如血雷霆通夕不止次
日見太廟神主或横或倒諸銅器為雷火所擊融而成
灰六月二十三夜雷震奉先殿廟&KR0387䲭吻碎中有劍削
㧞去不知落在何所廟門玲瓏雕刻處皆損壊有龍爪
[033-15a]
痕太監蘇允寧換鴟吻比前减小上不悦降允寧級綏/㓂
紀/畧
原崇禎十六年夏一夕大雨霹靂起奉先殿中詰朝視
之殿門俱開門前白石為雷火所燔有蟠龍痕門上金
鋪龍爪印其上爪所著處金皆鎔化中官馬從龍云艮/齋
筆/記
原社稷壇在闕之右與太廟對壇制二成四靣石堦各
三級上咸用五色土隨方築之壇西砌瘞位四靣開櫺
[033-15b]
星門西門外西南建神庫庫南為神厨北門外為拜殿
外天門四座西門外為宰牲亭春明夢/餘録
原洪武元年上親祭大社大稷大社設正位在東配以
后土西向大稷設正位在西配以后稷東向各用玉兩
邸幣黒色特用犢一羊一豕一籩豆各十同/上
原居中巍然而嚮明者午門也鐘鼓在焉曰左掖門曰
右掖門蕪/史
原午門之内曰皇極門左曰𢎞政門右曰宣治門旁曰
[033-16a]
歸極門曰會極門皇極門内東曰文昭閣西曰武成閣
上曰皇極殿中曰中極殿後曰建極殿所謂三大殿也
中極滲金圓頂如穿堂之制建極殿後曰雲臺門東曰
後左門西曰後右門亦名曰平臺又東則景運門西則
隆宗門中則乾清門上則為乾清宫崇禎八年八月初
四日題敬天法祖牌懸於内東暖閣曰昭仁殿先名/𢎞徳西
暖閣曰𢎞徳殿先名/肅雝左曰日精門門之北西向曰端凝
殿右曰月華門門之北東向曰懋勤殿左小門曰龍光
[033-16b]
右小門曰鳯彩西御憇房萬厯中更夀安居乾清宫後
披簷東曰思政軒西曰養徳齋中圓頂則交㤗殿上則
坤寧宫皇后所居坤寧東露頂曰貞徳齋西露頂曰養
正軒東披簷曰清暇居北圍廊曰遊藝齋左曰景和門
右曰隆福門再北左曰端則門右曰基化門便接瓊苑
左右門矣此中一路之大畧也乾清宫門後過日精門
之東曰崇仁門先名/迎祥稍南則曰奉慈殿萬厯中改東裕
庫曰𢎞孝殿崇先殿改為神霄殿日精門徃北曰順徳
[033-17a]
北門則東一長街也再北向西與龍光門斜對者曰咸
和左門先名百/福門向南者曰景仁宫先名/長寜其東則東二長
街也南首麟趾門先名/夀春北首千嬰門先名/慶安麟趾門之東
曰延禧宫曰怡神殿再東曰嘉徳左門再東曰蒼震門
咸和左門之北向西與景和門相對者曰廣和左門向
南者曰承乾宫先名/永寧東宫貴妃所居東二長街之東曰
永和宫先名/永安廣和左門之北向西與端則門對者曰大
成左門先名/長慶向南者曰鍾粹宫先名/咸陽皇太子所居前殿
[033-17b]
曰興隆宫後殿曰聖哲殿其後小院曰龍徳齋東二長
街之東曰景陽宫先名/長陽千嬰門之北並列者則乾東之
房五所宫正司六尚局皆在乾清宫之東此東一路之
大畧也乾清宫門後過月華門之西曰遵義門即膳/厨門
南則養心殿西南則祥寧宫宫前向北者曰無梁殿嘉
靖中煉丹藥之所月華門之西南者曰隆道閣原名道
心閣即皇/極閣下曰仁徳堂閣東曰忠義室曰仁蕩門先名/會極
曰義平門先名/歸極西南則慈寧宫矣月華門往北曰順徳
[033-18a]
右門則西一長街也再北向東與鳳彩門斜對者曰咸
和右門先名/廣安南者曰毓徳宫原名安樂宫後又改永夀
宫則西二長街也北首曰百子門南首螽斯門西曰啟
祥宫原名/未央宫内一石坊北曰聖本肇初南曰元徳永衍
先曰貞源茂/始慶澤無終盖興獻帝所生之地再西曰嘉徳右門先/名
景/福曰隆徳殿即元極/寳殿祀三清神左有容軒右無逸齋配
殿左曰春仁右曰秋義再西北曰英華殿先名/隆禧有菩提
樹二株北則北角井西則咸安宫先名/咸熙咸和右門之北
[033-18b]
向東與興福門相對者曰廣和門南向者曰翊坤宫先/名
萬/安西宫貴妃所居西二長街之西曰長春宫更永寧後/仍改長春
宫/廣和右門與基化相對者曰大成右門向南者曰儲
秀宫先名/夀昌西二長街之西曰咸福宫先名/夀安又後則乾西
之房五所此西路之大畧也坤寧宫所謂中宫也宫後
則為後苑欽安殿在焉曰天一之門萬春亭千秋亭對
育軒更名玉/芳軒清望閣金香亭玉翠亭樂志齋曲流館四
神祠有假山曰堆繡山山上亭曰御景亭東西二池有
[033-19a]
亭東曰浮碧西曰澄瑞萬厯十一年毁觀化殿壘此東
南曰瓊苑左門一名/嘉福西南曰瓊苑右門一名/隆徳欽安殿後
曰順貞門即坤寧門也此外則元武門矣皇極門之東
曰會極門門東曰文華殿有精一堂恭黙室九五齋殿
之後曰玉食館北曰省愆居殿之口曰崇本門殿之後
曰刻漏房銅壺騐時之所再後則徽音門曰麟趾門其
内則慈慶宫又奉宸宫朂勤宫承華宫昭儉宫麟趾門
之東曰闗雎左門再西曰元輝殿再北朝南者曰寳善
[033-19b]
門迤東曰慈慶宫後門門之外曰奉先殿即内太廟也
街東則隆祀門其内則外東裕庫也又東北並列二門
曰履順蹈和則一號殿仁夀宫之門内有噦鸞宫喈鳳
宫宫妃養老之處自寳善門亦可通元武門其中之門
則蓮花門也皇極門之西曰歸極門門西曰武英殿殿
西曰大庖曰尚膳監東北曰思善門曰仁智殿西南曰
御酒房又北曰慈寧門嘉靖十五年以仁夀宫故址并
撤大善殿建慈寧宫過慈寧宫皆内侍直房再北過長
[033-20a]
庚橋則元武門矣春明夢/餘録
  臣/等謹按前明宫室規制
本朝多仍其舊有更易其名者如皇極門今改為
太和門𢎞政門今改為
昭徳門宣治門今改為
貞度門會極門今改為
協和門歸極門今改為
熙和門廣和左右門今改為
[033-20b]
廣生左門
廣生右門文昭武成二閣今改為
體仁閣
𢎞義閣其宏孝神霄等殿今改建
齋宫及
毓慶宫詳見
國朝宫室
原順天主考例不賜宴獨南畿二主考辭朝賜宴於闕
[033-21a]
東松林相傳云遵洪武舊制春明夢/餘録
補唐人入朝多侈言花桞之盛五言詩如王維云栁暗
百花明春深五鳳城杜甫云退朝花底散歸院栁邊迷
又云冉冉栁枝碧娟娟花蘂紅戴叔倫云月沉宫漏静
雨濕禁花寒竇叔向云宫花一萬樹不敢舉頭看七言
詩如武平一云黄鶯未解林間囀紅蘂先從殿裏開賈
至云千條弱栁垂青瑣百囀流鶯繞建章岑參云花迎
劒佩星初落栁拂旌旗露未乾杜甫云香飄合殿春風
[033-21b]
轉花覆千官淑景移錢起云長樂鐘聲花外盡龍池栁
色雨中深皇甫曽云曉色漸分雙闕下漏聲遙在百花
中張籍云寳樹樓前分繡幙綵花廊下映朱闌至宋猶
然故宣和御製宫詞云禁宫春色最妖姸桃李扶疎滿
眼前又云纔過閣門分曲檻弄晴繁蘂麗如粧盖自金
元以來始不復種花栁於闕下矣明於午門左右棌松
葉為棚使百官免立風露之下其制雖善要不若植花
栁之為愈也筆/詮
[033-22a]
  臣/等謹按午門外松棚
本朝悉裁去
補文皇帝御用槍有號帯在午門之五鳳樓王元羙有
詩紀之眉公見/聞録
原程文徳登五鳳樓詩閣六月六日天晶明九重廣内/暴干旌金銷朱扉開鳳 禁籞偶随仙侶行複道岧嶤
登且止俯視恍入青㝠裏金鐘鼉鼔大十圍震擊元来/聞百里紫電清霜森武庫髙幢大□紛無數中有神祖
手執戈摩挲黯黯生雲霧赤纓玉勒間駝鞍嵗久神物/何媻跚傳是文皇渡江日萬斛載寳来長安祖宗英謨
久不滅煇煌重器遺宫闕千秋萬代付神孫張皇廟算/恢光烈平生浪說騎鳳遊吾今真上鳯凰樓直須彤管
[033-22b]
紀勝事天風吹骨/寒於秋 松溪集
補華亭沈景陽善卜永樂中驛取至京太宗命於午門
上布卦乃問英國公征南事景陽占曰此大勝之兆時
正午當得㨗音其時果有飛檄至報安南平上大悅賜
鈔幣遣歸故里稗史/彚編
原刑制有剙之自明而為前代所未有者廷杖與東西
兩厰錦衣衛鎮撫司獄是已是二者殺人至慘而不麗
于法舉朝野之命一聽于武夫宦豎之手可嘆也太祖
[033-23a]
常與侍臣論待大臣禮太史令劉基曰古者公卿有罪
盤水加劒詣請室自裁未嘗輕折辱之所以存大臣之
體也時侍讀學士詹同侍坐因取大戴禮及賈誼疏以
進且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以厲亷恥也必如是君臣之
恩禮始可兩盡上深然之洪武六年工部尚書王肅坐
法當笞太祖曰六卿貴重不宜以細故加辱命以俸贖
罪後羣臣罣悞許贖俸始此然永嘉侯朱亮祖父子皆
以鞭死工部尚書夏祥斃杖下故當時上書者猶以大
[033-23b]
臣有過惡當誅不宜加辱為言宣徳三年怒御史嚴皚
方鼎何傑等沈湎酒色久不朝參遂命枷項以徇自此
言官有枷項者至正統六年大臣枷項者為行在户部
尚書劉中敷侍郎呉璽陳瑺祭酒李時勉是時王振亂
政鞭撻公卿殿陛行杖習為故事成化十五年汪直誣
陷侍郎汪文升都御史牟俸等有詔切責給事中李俊
等二十七人御史王濬等二十九人互相容隱不言各
廷杖二十正徳十四年以諫止南廵杖者舒芬黄鞏下
[033-24a]
百三十人死者陸宸等十一人嘉靖三年羣臣争大禮
聚哭左順門帝大怒杖五品以下豐熙等一百三十有
四人死者王思等十七人于時裹瘡吮血填滿犴狴此
其最酷者矣嘉靖中年用法益急雖大臣不免笞辱二
十三年宣大總督尚書翟鵬薊州廵撫都御史朱方以
撤防太早二十九年總督宣大侍郎郭宗皋廵撫大同
副都御史陳燿以㓂入大同是年八月刑部侍郎彭黯
左都御史屠僑大理寺卿沈良才以議兵部尚書丁汝
[033-24b]
䕫獄遲緩三十一年戎政侍郎蔣應奎左通政唐國相
以子弟寄名冐功皆逮杖之鵬死獄中方燿皆斃杖而
黯僑良才等杖後即起治事公卿之辱前此所未有也
故事凡杖者以繩縛兩腕囚服逮赴午門外毎入一門
門扉隨闔至杖所列校百人衣襞衣執木棍林立司禮
監宣駕帖訖坐午門西墀下左錦衣衞使坐右其下緋
而趨走者數十人須臾縛囚定左右厲聲喝喝閣棍則
一人持棍出閣於囚股上喝打則行杖杖之三則喝令
[033-25a]
著實打或伺上意不測曰用心打則囚無生理矣五杖
而易一人喝如前毎喝環列者羣和之喊聲動地聞者
股慄凡杖以布承囚四人舁之杖畢舉布擲諸地幾絶
者十恒八九刑部尚書林俊遺表諌世宗畧曰臣聞古
者撻人於朝與衆辱之而已非欲壊爛其體膚而致之
死也亦非所以待士大夫也成化間臣猶見廷撻三五
臣容厚綿底衣以重氊疊帊猶卧褥數月瘀血始消正
徳時逆瑾用事始令去衣受杖重傷國體致釀末年諫
[033-25b]
止南廵忠直斃命之慘幸遇新詔收恤士氣始回不意
諸臣以議禮觸忤復見此事似非聖世所宜然自此或
用㣲文意揣指讁被逮至因元旦朝賀怒六科給事中
張思静等各朝服受杖出四十餘年間朝士之畢命闕
下者益多于前世矣萬厯六年以争首輔張居正奪情
杖編修趙用賢等五人天下寃之後帝益厭言者疏多
留中廷杖寢不用至天啟四年司禮監太監王體乾奉
勅大審復開其端重笞戚臣李承恩以恱魏忠賢因斃
[033-26a]
主事萬燝御史呉裕中於杖下始燝等之被杖也臺省
争詣閣救止之不得大學士葉向髙因疏言以數十年
不行之敝政而三見于旬日之間比者萬燝已亡林汝
翥汪文言亦將就斃廷杖之事萬萬不可再行後以當
問者悉付之鎮撫司士類受禍其慘更有不忍言者矣
明刑/法志
補午門廷杖司禮監錦衣衞使分坐左右列校行杖之
重輕匪獨察二人之話言辨其顔色也黠者毎視其足
[033-26b]
足如箕張則囚可生鞾尖一歛則囚無生理矣聞諸惡
少年習行杖時先縛草為二人一寘甎于中一紙裹其
外俱以衣覆之杖寘甎者視之若輕徐解而觀則甎都
裂杖紙裹者視之極重而紙無傷能如是則入選以朝
臣之死生恣閹豎武夫之喜怒真可歎息痛恨也查浦/輯開
原海寧查京尹秉彛為諸生時夢受杖身在暗室中仰
見一額懸天上春回四字後任户科給事中上疏論嚴
嵩父子詔廷杖六十讁定邊縣典史恍憶前夢因作詩
[033-27a]
云九重天上春回日二十年前夢裏身辛齋/詩話
原隆慶元年吏部尚書楊博等上言先朝諸臣以建言
廷杖死者若太僕卿楊最編修王思給事中薛宗鎧何
光裕裴紹張原御史浦鋐曽翀葉經主事周天佐伍瑜
臧應奎殷承叙凡十三人應復職贈廕上從之明典/彚
原隆慶二年給事中石星條奏六事上怒其訕上無禮
廷杖之上御五鳳樓潜察杖者中官戒閽吏毋納給事
從人部郎穆文熙恐以杖斃先以義白緹帥身自掖蔽
[033-27b]
中官共詈之文熙且詈且掖以出得不死同/上
原海鹽鄭少卿履淳為尚寳司丞隆慶三年疏言今之
最急莫如用賢陛下恭黙三禩寧曽召問一大臣面質
一講官賞納一諌士乎得旨杖一百血漬於袴今其子
孫尚置於笥中閭史/掇遺
補楊公繼盛獄具詔杖一百或以蚺蛇膽遺之謂服之
可以禦杖繼盛曰椒山自有膽何必蚺蛇哉史/竊
補吉水鄒忠介公元標萬厯初以建言予杖天啟初起
[033-28a]
為總憲年老矣入朝而躓徳陵色不怡先太傅文恪公
進曰元標在先朝直言受杖至今筋骨猶負痛也上為
之改容闌徳/録
  臣/等謹按明時廷杖惟以一時之忤付諸閹豎俾
  得假威肆毒自王振劉瑾用事後中更數大獄所
  設東西厰鎮撫司錦衣衞羅織慘酷為尤甚朱彛
  尊原書備録其事以見明之刑政失當閽寺擅權
  其底於滅亡宜也
[033-28b]
原獻俘之禮先一日設御座於午門樓前楹正中是日
早分遣勲臣告於南郊太廟教坊司陳設大樂於御路
南東西北向文武各官朝服刑部堂上官及獻俘官吉
服於御道外東西侍立上常服御皇極門鐘聲止鴻臚
卿請上乘輿樂作内璫戎裝擁衞前後排列五鳳樓東
西兩黄盖扈御簥登午門樓正中黄幄陞座樂止鳴鞭
鴻臚寺卿招呼報㨗獻俘官宣奏畢錦衣衞堂上官招
呼拿俘来將尉引俘至刑部請付所司行刑押俘出羣
[033-29a]
臣稱賀禮畢駕興慤/書
原上御午樓獻俘奏事畢上曰拿去廷臣尚未聞聲左
右勳戚接者二逓為四乃有聲又為八為十六漸震為
三十二最下則大漢將軍三百六十人齊聲如轟雷矣
湧幢/小品
原崇禎元年五鳯樓前獲一黄袱内襲小函一卷題云
天啟七崇禎十七還有福王一内侍晨撿得奏御前思
陵傳廵視皇城各官究所從來袁槐眉給諫奏曰此事
[033-29b]
不經何由得至大内且臣等廵視俱各未見而内臣特
奏之安知非奸人所為如一追究將來必有造言簧惑
聖聽者矣上可其奏立命火之青燐/屑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三十三
[033-30a]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三十三舉正
 太常記原書訛作太甞紀今改太廟規/制條
 陳瑺下落祭酒李時勉五字今據明史刑法志増午/門
 廷杖司/禮監條
 更永寧後仍改長春宫九字原書訛作正文今改作
 小註午門之内曰/皇極門條
 
 
[033-30b]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三十三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