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59 潛研堂文集-淸- (SBCK)


[031-1a]
潛研堂文集卷三十一
              嘉定錢大昕
 題跋
   跋陶淵明詩集
靖節爲陶桓公曾孫載於晉宋二書及南史千有餘年
從無異議近世山陽閻詠乃據贈長沙公詩序昭穆旣
遠已爲路人二語辨其非侃後且謂淵明自有祖何必
藉侃而重詠旣名父之子說又新奇可喜恐後來通人
惑於其說故不可不辯靖節自述世系莫僃於命子詩
首溯得姓之始次述遠祖愍矦舍丞相靑然後頌揚長
[031-1b]
沙勲德卽以已之祖考承之此士行爲淵明曾大父之
實證也六朝最重門第百家之譜皆上於吏部沈休文
&KR0103宋史在齊武帝之世親見譜牒故於本傳書之梁昭
明太子作靖節傳不過承宋書舊文而閻乃云始於昭
明誤讀命子詩則是宋書亦未寓目其謬一也昭明傳
云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後代此亦出宋書之
文而閻又以訾昭明曾不知休文卒時昭明才十有三
歲卽使傳有舛誤亦當先訾休文況傳本不誤乎其謬
二也且使士行與淵明果屬疏遠如路人也者則命子
篇中何用述其勲德攀援貴族鄕黨自好者不爲靖節
[031-2a]
千秋高士豈宜有此其謬三也閻所據者惟有贈長沙
公詩序而序固言同出大司馬矣大司馬之稱非侃而
誰雖閻亦知其不可通也詞遁而窮因檢史漢表陶舍
嘗以右司馬從漢王遂謂序中大司馬當作右司馬謂
舍非謂侃也不知漢初軍營有左右司馬品秩最卑不
過中涓舍人之比舍旣位爲列矦不稱矦而稱右司馬
在稍通官制者且知其不可豈可以誣靖節乎夫擅改
古書以成曲說最爲後儒之&KR0728況此大司馬又萬無可
改之理其謬四也惟是長沙公與靖節屬小功之親而
云昭穆旣遠已爲路人似有罅隙可指今以晉書攷之
[031-2b]
士行雖以功名終而諸子不協自相魚肉再傳之後視
如路人固其宜矣昭穆猶言兩世兩世未遠而情誼已
疏故詩有&KR0099然寤歎念兹厥初之句其云昭穆旣遠者
隱痛家難而不忍斥言之耳若以爲同出於舍則自漢
初分支已閱六百餘年人易世疏又何足怪其謬五也
閻又云侃廬江郡尋陽人淵明尋陽郡柴桑人其址貫
不同攷尋陽郡卽廬江所分南渡後移於江南士行生
於郡未分之前淵明生於僑立郡之後史各據實書之
似異而仍同也顏延之作靖節誄雖不敘先世而其辭
云韜此&KR0477族蔑彼名級藉非宰輔之胄焉得&KR0477族之稱
[031-3a]
此亦一證戊申八月讀靖節集竟因書於後
   跋庾子山集
錢唐倪魯玉注庾開府集世稱詳贍然頗昧於地理子
山爲洛州刺史在周武平齊以前其時洛州治上洛故
滕王序有上洛童兒商山故老之語注以河南洛陽當
之不知子山刺州之日洛陽尙屬後齊未入宇文版圖
也哀江南賦鎭北之負譽矜前注家多以邵陵王綸當
之予攷梁史當指鄱陽嗣王範而言範嘗爲鎭北將軍
故有鎭北之稱邵陵則終於司空非鎭北也注乃以綸
嘗刺揚州揚在江北故云鎭北益穿鑿可笑梁之揚州
[031-3b]
今金陵也豈在江北乎
   跋柳河東集
注柳集者南城童宗說新安張敦頥雲閒潘緯不知何
人合而刻之潘氏音義成於乾道三年此本於敦字尙
未缺筆當刊行於乾道淳熙之朝矣南府君廟碑汧城
鑿穴之奇句葢用潘安仁馬汧督誄而注家不知出處
疑其用田單火牛事殊可笑也
   跋李衞公集
右李衞公文集二十卷卽會昌一品集也別集十卷其
前二卷雜賦也後二卷平泉山居艸木記也外集三卷
[031-4a]
窮愁志也衞公&KR0103述各自爲名後人編集併而一之宋
史藝文志旣有別集十卷而又別出雜賦平泉艸木記
二種葢史家未見此書但循名列之而不悟其重複也
宋志別有姑臧集五卷謂是翰苑所作今別集卷弟三
至弟八詩文多外任遷謫所作絕無翰林制誥之文則
姑臧集已失其傳矣唐書方鎭表貞元元年復置桂管
經略招討使七年罷領招討使此後未見改經略爲都
防禦之文而鄭亞序會昌一品集題銜云桂管都防禦
觀察處置等使不云經略然則表有脫漏矣
   跋溫飛卿詩
[031-4b]
溫飛卿詩今盛行吳中顧俠君注葢因山陰曾益注而
增正之然尙多踳誤如醉後獨知殷甲子本用箕子事
而注云紂以甲子日死豈非郢書燕說乎乘舟覔吏經
輿縣用晉書桓彝事此非僻書而顧亦不能注甚矣注
書之不易也
   跋笠澤叢書
魯望松陵唱和詩作於咸通已丑庚寅閒此書則乾符
已亥所作也唐史本傳云李蔚盧攜素與善及當國召
拜左拾遺詔方下龜蒙卒攷宰相表攜以乾符元年十
月拜相次年六月蔚亦入相五年五月攜罷九月蔚亦
[031-5a]
罷六年十二月攜復相廣明元年十二月又罷魯望以
拾遺召在二人當國之日必是乾符二年以後五年以
前其卒亦當在此時矣今據叢書則乾符六年魯望尙
無恙計敏夫唐詩紀事云卒於中和初中和改元又在
已亥後二年蔚與攜皆已先死然則史所云殆未可信

   跋徐夤釣磯文集
正字&KR0103述見於崇文總目者賦五卷揬龍集一卷今皆
不傳此釣磯文集十卷乃其後人可珍所編可珍未詳
何時人其序稱延祐丁酉然延祐實無丁酉歲疑傳寫
[031-5b]
誤爾正字名它書多作寅此獨作夤未知其審唐人集
傳於今者尟矣此雖闕其弟五卷較之它本作二卷爲
善壬子十月從黃孝廉假讀因記於卷尾
   跋東坡詩集
東坡詩出門便旋風吹面便旋與聯翩皆曡韻字注家
引左傳注以旋爲小便固可笑或引詩毛傳便捷之貌
便捷一作便旋爲證亦非也按廣疋釋訓篇便旋徘徊
也張平子西京賦便旋閭閻薛綜注云盤桓便旋也盤
與徘桓與徊皆聲之轉文異而義不殊王逸注楚辭云
便旋中野立踟蹰也與廣疋義亦同東坡之意葢出于
[031-6a]

   跋北山小集
黃孝廉丕烈買得宋槧本北山小集四十卷皆用故紙
印刷驗其紙背則乾道六年官司簿帳也其印記文可
辨者曰湖州司理院新朱記曰湖州戶部贍軍酒庫記
曰湖州監在城酒務朱記曰湖州司獄朱記曰烏程縣
印曰歸安縣印曰監湖州都商稅務朱記意此集板刻
於吳興官𪠘也古人公移案牘所用紙皆精妙仍可它
用蘇子美監進奏院以鬻故紙公錢祀神得罪可見宋
世故紙未嘗輕棄今官文書紙率輭薄不耐久數年之
[031-6b]
後黴爛蠧蝕不復可用矣北山詩文有風骨在南宋可
稱錚錚佼佼者此本紙墨古雅的是淳熈以前物讀之
不忍釋手嘉慶丁巳冬日
   跋孫尙書大全集
孫仲益以文章名世而宋史薄其人不爲立傳唯藝文
志載其所&KR0103鴻慶集四十二卷予所見本題云南蘭陵
孫尙書大全集凡七十卷係王文恪公所藏本後歸葉
石君氏今爲周漪塘明經所有仲益專主和議又汙張
楚僞命讀其文於呂惠卿莫儔万俟卨譽之不容口而
毀李綱陳東李光尤力幾於無是非之心者然其駢偶
[031-7a]
之工自汪彥章而外未能或之先也仲益歴官本末不
見於史今以文集參攷知以大觀四年登進士又七年
再中詞學科歴校書郞宗正少卿監察御史出知廬密
二州靖康元年自國子司業除侍御史尋出知和州召
還試中書舍人兼侍講權&KR0033學士院建炎改元以徽猷
閣待制知秀州言者劾其受僞官責授歸州團練副使
本州安置二年起爲徽猷閣待制知平江府未幾召還
除給事中遷吏部侍郞&KR0033學士院轉戸部尙書三年除
龍圖閣&KR0033學士知溫州未行改知平江府尋落職紹興
元年復除龍圖閣待制知臨安府二年坐盜用官錢貸
[031-7b]
死除名編管𧰼州閱三年放還經郊赦復奉議郞二十
六年上書自訟復左朝奉郞右文殿脩&KR0103提舉江州太
平興國宮改提舉南京鴻慶宮二十九年以敷文閣待
制致仕乾道五年卒年八十有九
   跋渭南文集
今法有凌遲之刑葢始於元明而不知其名之所自攷
宋史刑法志載眞宗時内官楊守珍使陜西督捕盜賊
請擒獲强盜至死者付臣凌遲用戒凶惡詔捕賊送所
屬依法論決毋用凌遲然則宋初已有凌遲之名而當
時未嘗用也後讀放翁奏狀有云伏覩律文罪雖甚重
[031-8a]
不過處斬五季多故以常法爲不足於是始於法外特
置凌遲一條肌肉已盡而氣息未絕肝心聯絡而視聽
猶存感傷至和虧損仁政實非聖世所宜遵也議者謂
如支解人者非凌遲無以報之臣謂不然若支解人者
必報以凌遲則盜賊有滅人之族掘人之冢墓者亦將
滅其族掘其冢墓以報之乎若謂斬首不足禁姦則臣
亦有以折之昔三代用肉刑而隋唐之法杖背當時必
謂非肉刑杖背不足禁姦矣及漢文帝唐太宗一日除
之而犯法者乃益稀少仁之爲效如此其昭昭也欲望
聖慈特命有司除凌遲之刑以增國家太平之福乃知
[031-8b]
此刑昉于五代而南渡時固已用之矣
   跋史彌寧友林乙藳
甲戌秋予在都門過金匱吳學士尊彝齋有宋槧友林
乙藳假歸手錄其副藏之攷趙希弁讀書附志云友林
詩藳二卷此編祇一卷疑尙有甲藳而今失其傳厲樊
榭所見亦祇有乙藳也彌寧字安卿越忠惠王浩弟源
之子由國子生歴知邵陽軍予嘗見史氏譜以爲知秦
史氏譜源字文翁彌寧字淸叔以宗女澤仕至武功/大夫太子右春坊閤門宣贊舍人除忠州團練使知
秦州兼淮安提舉/妻趙氏封令人南渡時秦州不入版圖殆終於知泰
州泰秦字形相涉而譌耳詩雖不多頗有佳句如雲巒
[031-9a]
著色四時畫石瀨有聲千古詩一毛不拔管城子冷眼
相看石丈人置之涪翁集中莫能辨也集中有寄慥齋
弟詩慥齋名彌林亦能詩
   跋滏水文集
元遺山&KR0103閑閑老人墓志稱公詩文號滏水集前後三
十卷予所得本祇二十卷元光二年翰林學士楊雲翼
序之閑閑卒於壬辰歲而序成於癸未疑卽遺山所稱
前集其後集十卷則世失其傳矣予家收藏石刻有乞
伏邨唐帝廟記鄧州宣聖廟碑葢公和尙狀銘皆不見
於此集據遺山云公晚年錄生平詩文凡涉于二氏者
[031-9b]
不在也則葢公之銘例當刊落其餘二篇或在後集十
卷之内乎
   跋遺山集
廣韻二十一震部信字下云信姓魏信陵君無忌之後
又複姓有信都信平二氏信都氏與信氏源流各別元
裕之&KR0103五翼都總領信公碑云魏公子無忌號信陵君
子孫因以爲氏北史有名都芳字玉琳者以藝術著稱
誤合二氏爲一矣北史本傳稱芳者十有一未嘗連都

   跋雪樓集
[031-10a]
程文憲公集予訪之二十年未獲歸田後始得之西吳
書估舟中乃明&KR0477武乙亥與畊書堂刊行本亟購而藏
之歐陽原功李好文序俱云四十五卷而此本乃卅卷
葢刊刻時併省其元第非有殘闕也文憲於至大皇慶
閒再掌制誥高文大冊多出其手集中碑志諸文可裨
益正史者甚夥如孟速思史稱其子九人多至大官據
公所&KR0103碑實十一子而阿失帖木兒嘗以畏吾書授成
宗武宗仁宗卒贈武都王謚忠𥳑尤宜補書於本傳也
丞相忽魯不花丞相別不花平章烏伯都刺史皆無傳
據公所&KR0103制知忽魯不花嘗追封歸德王謚忠獻而別
[031-10b]
不花烏伯都刺之三代俱有封謚予嘗病元史於宰輔
多不立傳欲博攷它書次弟補之而衰疾健忘聊記一
二以便檢尋
   跋淸容居士集
伯長以史學自&KR0018其上修三史事狀勤勤以搜訪遺書
爲先可謂知本務矣顧其所覼列者皆東都九朝之遺
事至於南渡七朝之紀載略不齒及豈有所忌諱而不
欲盡言與厥後三史刊修伯長已不及見而其孫曮以
家藏書數千卷上之史局裒集之功爲不虛矣伯長於
史鄭諸族皆密戚故所作詩文從未一寓刺譏之意使
[031-11a]
居總裁之任恐亦未能&KR0033筆也
   跋漢泉漫藳
曹文貞公漢泉漫藳十卷據元史本傳似合詩文言之
此本爲其子復亨所編僅詩九卷樂府一卷有張夢臣
歐陽原功蘇伯修呂仲實序及吳閒閒後序附以曹克
&KR0103神道碑王繼學&KR0103畫像贊并祭文挽章甚僃其爲
完書無疑傳云有詩文十卷者葢未足信傳又云子六
人孫十人皆顯仕攷神道碑子震亨謙亨泰亨皆已前
卒初未登顯仕而謙亨并未得官史之難信如此碑稱
孫男八人而傳云十人或有生於&KR0103碑之後者
[031-11b]
   跋道園類稿
碑志之文近於史者也而其家持行狀乞文者未必通
知舊章秉筆者承其譌而書之遂爲文章之玷虞伯生
&KR0103鮑君實墓志云從其家得宋藝祖賜其先世忠壯公
君福鐵券文則因錢元瓘之所請而賜也又云君福從
元瓘歸宋自以其國貢賦無蓺盡焚其籍令有司別具
中法以進按吳越納土者忠懿王俶非文穆王元瓘也
文穆薨於後晉天福中與宋邈不相及鐵劵之說亦不
可信矣又&KR0103張宣敏公神道碑云歲戊戌因大帥河南
忠武王阿术以歸國朝攷阿术卒于至元二十四年年
[031-12a]
五十四則太宗戊戌之歲阿术僅五歲耳何不攷至此
後讀元史察罕傳云歲戊戌授馬步軍都元帥率諸翼
軍攻拔滁壽泗等州乃悟張子良本因察罕以降察罕
亦封河南王謚忠宣後人誤以爲阿术伯生不察而書
之元史子良傳又因伯生文而書之殊憒憒矣道園能
古文而未究心史學故有此失
   跋金華黃先生集
曩在都門從友人借讀黃文獻公集僅十卷係仙居張
儉存禮所刻病其去取失當而附筆記誌狀於第七卷
末尤乖刺不倫兹於吳門黃孝廉齋見元槧金華黃先
[031-12b]
生集不全本&KR0083墨精善始快然莫逆於心也攷宋景濂
&KR0103公行狀述所著書有日損齋初藳三卷續藳三十卷
義烏志七卷筆記一卷此編排次自卷一至卷三十一
初稿三續稿一至廿八雖無日損齋之名其爲一書無
疑但闕續稿十一至十八廿九至卅耳貢師泰序稱初
藳臨川危素所編次續藳門人王生宋生所編次所云
王宋二生卽子充景濂也而每卷首但列臨川危素名
葢太樸在元季負重名王宋皆後進不敢與抗行故也
行狀云續藳三十卷今貢序作廿八卷葢作僞者洗改
痕迹宛然廿八必三十之譌并初續藳爲三十三卷爾
[031-13a]
   跋倪雲林詩集
元鎭詩久散佚今所傳者荆溪蹇曦朝陽編集蹇序自
言得之王梅西舊藏然亦出於後人摭拾多有&KR0915作元
鎭卒於&KR0477武甲寅十一月年七十有四見於周南老所
&KR0103墓志然則至正乙未元鎭已五十有五矣而集中乃
有乙未歲余年適五十感昔人知非之言漫賦長句此
豈可信耶董文敏家藏元鎭絹本山水後題庚戌歲予
年六十五葢作僞者因此詩而傅會成之
   跋陶學士集
明太祖初興奉龍鳳正朔枝山野記載太祖伐張士誠
[031-13b]
㮄文云龍鳳十二年皇帝聖旨吳王令旨王元美詔令
攷載太祖與魏國公徐達書龍鳳十年至十二年凡十
有七道前二道稱皇帝聖旨吳王令旨其餘但稱吳王
令旨實錄與正史俱隱而不書兹讀陶主敬集首載龍
鳳四年十月江南行中書省劄付一通至正之十八年
也又載龍鳳十年二月及十二月吳王令旨各一通其
文皆云皇帝聖旨吳王令旨此則至正之二十四年也
太祖之稱吳王葢林兒命之故書皇帝頂格書吳王空
一格史稱諸將推奉爲王亦非其實也及林兒旣亡始
有吳元年之稱亦可見太祖之不忍顯背僞宋矣
[031-14a]
   跋江雨軒集
崑山葉文莊公藏書之富甲於海内服官數十年未嘗
一日輟書雖持節邊徼必攜鈔胥自隨每鈔一書成輒
用官印識於卷端其風流好事如此今惟菉竹堂書目
尙有鈔本流傳而堂中圖籍散爲雲煙久矣予所藏江
雨軒集卷首有巡撫宣府關防卷末有公裔孫奕苞小
印知爲菉竹堂鈔本雖字畫潦草却是三百年前舊物
可寶也偶氏不載於姓譜武孟自署義昜葢其郡望亦
未詳其得姓之始武孟生于元季明&KR0477武中舉秀才累
官荆門州吏目卒於永樂庚子壽至八十有二官雖不
[031-14b]
達而足跡幾徧天下晚年以目微𦕈自號瞎牛翁陸𧰼
孫𨕖太倉文略以武孟詩爲首焉
   跋匏翁家藏集
匏翁年六十九時讀東坡行年三十九勞生已强半之
句賦詩寄懷其序云蘇公年止六十五而白公七十六
予今適介其閒以予攷之白公生於大歴七年壬子卒
於會昌六年丙寅實七十五歲蘇公生於景祐三年丙
子卒於建中靖國元年辛巳實六十六歲吳葢一時記
憶之誤
   跋弇州四部稿
[031-15a]
第四十卷庚午元日日食詩云甲寅元日兩不食庚午
正元食稍微甲寅者嘉靖三十三年也庚午者隆慶四
年也攷之史志嘉靖三十二年正月戊寅朔日食雨不
見而次年元正無日食事初疑元美述其所見似不應
誤試以大統術推算嘉靖癸丑正月戊寅朔入交二十
六日七千六百七十七分有奇正入食限而甲寅正月
壬寅朔入交二日四千八百二十一分有奇則已逾食
限矣元美以一代文獻自命不應差誤乃爾葢文人自
矜彊記失於檢照往往有此病
   跋弇州山人續稿
[031-15b]
元美以萬歴癸酉任湖廣按察使其歲七月望與守巡
諸公同游赤壁見於本集歲月分明而跋東坡定惠院
海棠詩乃云余以壬戌七月望登赤壁何其誤邪且嘉
靖壬戌公方以家難銜恤里門安有遠游三楚之事此
必校書人妄改恐有執此訾議公者聊復辨之
   又
予讀明史職官志稱自宏治六年内宴大學士邱濬以
禮部尙書居吏部尙書王恕之上其後由侍郞詹事入
閣者班皆在六部上矣而少詹事以下入閣其班位無
明文據元美所&KR0103呂文安公傳公以少詹事兼翰林學
[031-16a]
士入閣廷試賜宴禮部分宜擬公坐三品上特命次尙
書葢異數也學士向列四品京卿上今班次尙書則視
二品矣故以爲異數此談典故者所當知也
   跋徐氏海隅集
明三百年吾鄕先達官至二品者惟龔徐兩尙書龔以
侍郞致仕加銜初未履任名列七卿表者獨徐公一人
爾自成化周&KR0477謨後宗伯一席非翰林不得預公獨起
家郞署不由詞林尤爲希曠之遇王元美與公書謂破
格登賢爲國家弟一盛典鄕邦弟一盛事者也世俗訾
公更名結婚兩事更名本末公集中自記甚詳若申文
[031-16b]
定公與公同郡閣部相去一閒門戸相當豈有繫援之
嫌文定旣登首揆公卽致仕里居終文定秉樞之日公
未嘗再起揆之形迹亦無可議明季愛憎之口大率如
斯不足信也因讀公集輒爲辯之
   跋歸太僕集
震川爲唐虔伯志墓其銘詞有云日月光曜天暒星同
葢用漢書天暒而見景星之文孟康以爲赤方氣與靑
方氣相連赤方中有二黃星靑方中有一黃星凡三星
合爲景星也校震川集者謂星同二字不可解斷以爲
誤文星同者三星同色也何不可解之有殆未曾讀漢
[031-17a]
書矣元功之不學如此宜其見嗤于鈍翁也
   跋方望溪文
望溪以古文自命意不可一世惟臨川李巨來輕之望
溪嘗攜所作曾祖墓銘示李纔閱一行卽還之望溪恚
曰某文竟不足一寓目乎曰然望溪益恚請其說李曰
今縣以桐名者有五桐鄕桐廬桐栢桐梓不獨桐城也
省桐城而曰桐後世誰知爲桐城者此之不講何以言
文望溪默然者久之然卒不肯改其護前如此金壇王
若霖嘗言靈皋以古文爲時文以時文爲古文論者以
爲湥中望溪之病偶讀望溪文困記所聞于前輩者
[031-17b]
   跋元詩前後集
元詩前集六卷盱江傅習說卿采集儒學學正廬陵孫
存吾如山編類後集六卷亦存吾編類前集有虞伯生
序後集有謝升卿序卷首皆題奎章學士虞集伯生校
𨕖葢江西書肆人所爲假道園名以傳序文淺陋亦未
必出道園手也刻成于後至元二年總目之後又有本
堂今求名公詩篇隨得卽刊四方吟壇多友倘有佳章
毋惜附示李氏建安書堂謹咨云云小人嗜利欲其擇
之精難矣然近世博雅收藏之家皆未見此書予於京
師琉璃厰書市以二百錢得之戲謂家人曰此宋人之
[031-18a]
洴澼絖惡知其不&KR0033千金也
   跋太倉文略
乙巳春予主婁東講席訪求鄕先生遺文從顧秀才懷
祖假得太倉文略四卷始偶桓訖龔存憲凡廿一人爲
詩百七十一篇雜文四十一篇葢明嘉靖中州人陸之
裘𧰼孫所&KR0103而王夢祥奇徵所刊其凡例云世俗校𨕖
不論語意工拙惟取事關風化及剽竊理學緖餘承譌
踵陋爲文章之蠧今但擇其詞理兼至藻實相副者此
可見其甄錄之不苟矣此書流傳頗少故史家志藝文
未之及𧰼孫浙江參政容之孫奇徵則文肅公錫爵之
[031-18b]
父也
濳硏堂文集卷三十一 門人袁廷檮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