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152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唐-道宣 (TKD)


[32-0617b]


序曰正法弘護其唯在人故佛未降
靈法存而莫顯僧初不至徒聞而豈
傳是知事理因循義非沉隱所以四
依三品人依厥初住法兩現畢資聖
力致使三洲聞道終顯賓頭之功六
萬遐齡敎資羅漢之德神僧聖寺陳
祥山海之間香氣鍾聲相顯幽明之
際列於視聽良書筌而不窮備諸古
老口實仰而无絕故撮略所聞紀之
云爾
初明聖寺次明靈教後列神僧
臨海天台山石梁聖寺
東海蓬萊山聖寺
抱罕臨河唐述谷仙寺
相州石鼓山竹林聖寺
巖州林慮山靈隱聖寺
晉陽冥寂山聖寺
岱州五臺山太孚聖寺
西域黑蜂山石窟聖寺
雍州太一山九空仙寺
[32-0617c]
終南山大秦嶺竹林寺梁
州道子午関南獨聖寺終南山折谷炬
明聖寺庫谷緣附東晉初天台
山寺者昔有沙門帛道猷或云竺姓
者銳涉山水窮括奇異承天台石梁
終古无度乃慷慨曰彼何人斯獨無
貞操故使聖寺密爾對面千里遂揭
錫獨徃徑趣石梁周瞰崖險久之方
獲其山石梁非一聖寺亦多將欲
直度不惜形命且虹梁亘谷下望万
尋上闊尺許莓苔斜側東邊似通西
礙大石攀蹬路絕猷乃別思異挍
夜宿梁東便聞西寺磬聲經唄唱
薩勇意相續通夕不安又聞聲曰却
後十年當來此住何湏苦求雖爾不
息晨夕惋恨結草爲庵彌年禪觀後
試造梁乃見撗石洞開梁道平正因
卽得度遂見棟宇宏壯圖塔瓌奇神
僧叙接宛同素識中食旣訖將陳住
意僧曰却後十年自當至此何勞早
住相送度梁撗石巳塞至晉太元年
終於山所形似緣色端坐如生王羲
之聞之造焉望崖仰挹集神州三寶
感通錄卷下苐二張右
[32-0618a]
今有徃者雲迷其道宋時朱齡石者
使徃遼東還返失道隨風泛海一月
餘曰達于一島糧水俱竭入島求泉
漸深登山乃見一寺堂宇莊嚴非所
曾覩僧問所従具說行事設食飮水
問以去留石曰此乃聖居非凡可住
僧曰欲住任懷石苦辭欲還僧告曰
此閒去都二十餘萬里石等聞之驚
怖曰若爾何緣得達僧曰自當相送
不勞致憂又問曰識杯度道人不曰
識之便指壁上鉢袋曰此是彼物有
小過罰在人中便取鉢袋與石幷書
一封上爲書字然不可識曰可以書
鉢與之令沙彌送勿従來道此有直
路疾至船所湏臾至海沙彌以一竹杖
著船頭語曰但閉眼聽徃不勞帆也
於卽依言但聞颼颼風聲有竊視
者見船在空雲飛奔於山樹海上數
息間遂達楊都大桁正見杯度騎桁
欄口云馬馬齡石旣至書自飛上度
手度驚曰汝那得蓬菜道人書喚我歸
耶乃具說緣由又將鉢與之手捧曰
吾不見此鉢四千餘年擲上入雲下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三張右
[32-0618b]
還接取太初中無故而死事在別条
晉初河州唐述谷寺者在今河州西
北五十里度風林津登長夷嶺南望
名積石山卽禹貢導之極地也衆峯
競出各有異勢或如寶塔或如層樓
松柏映巖丹靑飾岫自非造化神功
何因綺麗若此南行二十里得其谷焉
鑿山搆室接梁通水遶寺花藥果菜
充滿今有僧住南有石門濱於河上
鐫石文曰晉太始年之所立也寺東
谷中有一天寺窮計處所略无定指
常聞鍾聲又有異僧故号此谷名
爲唐述羌云鬼神也所以古今諸人入
積石者毎逢仙聖行徃怳惚現寺現
僧東北嶺上出於醴泉甛而且白服
者不老
高齊初有異僧投鄴下寺中夏坐與
同房僧亡名款曲意得客僧患痢甚
困名以酒與之客曰不可也名曰但
飮酒雖是戒禁有患通開客嚬眉爲
飮之患損夏滿辭還本寺相送出都
客曰頗聞鼓山竹林寺乎名曰聞之
古來虛傳竟尤至者客曰無心相造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四張右
[32-0618c]
何由而至一夏同房多相惱乱患痢
給酒乃是佳藥本非所欲爲患而飮
願不以此及人山寺孤逈時可歷覽
想一登陟以副虛懷名聞喜踊曰必
能導達夕死无恨至九月閒剋望尋
展幸賜提引不爾無由客曰若來可
従鼓山東面而上東度小谷又東北
上卽至山寺至期與好事者五六人
直詣石窟寺山僧曰何以得來曰欲
徃竹林道由於此僧曰世人可笑專
聽妭言此山東西我並遊涉何處有
寺古有斯言不勞徃也名曰彼客致
詞極非孟浪何有虛也止得尋之尋
而不獲非余咎也石窟寺僧十數相
隨依言東上度谷尋嶺忽見一翁把
钁斲地又見一僧來至鋤禾四邊把鋤
曵钁曰去年官寺道人放馬食我禾
盡今年復來蹋我秋苗擧钁趁僧並
皆返歸唯名一人東北獨上翁曰放
你上山乞虫喫却遂依東上林木深
茂聞南嶺上有吟詠聲名曰非徃者
客耶曰是也排榛而出執手叙闊相
將造寺瞬目閒忽見崇峯造曰修竹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五張右
[32-0619a]
干雲重門洞開複殿基列門外東西
槽櫪飾以金鋪似有馬蹤而无繫者
行至門首曰且住此入通和上去湏
臾便出引入至佛殿前礼拜訖西至廊
下和上可年九十許眉長鼻高狀如
西域傍有官吏可三十人執文簿有
所判斷擧手告曰下里山寺殊无可
觀何能遠涉名卽礼拜十數和上曰
行來疲頓可止將至房去便引西房
自北東轉見僧凭案讀經名便礼拜
都不慰問便引盡北行東出至本客
房中歡笑通宵屢言永住彼日一任
和上不敢爲礙待明爲諮報曰和上
不許乃至中食不異鄴中臨別和上曰
知欲永住知友情也然出家人不可
兩處安名本寺受供可得乖否必欲
永住可除彼名好去便辭送出執手
悢悢旣別悽然行一里間數數返顧
寺塔林竹依然滿目更行二里返顧
一無但是峯崖雜樹行行西下依隨
本道不見田苗亦無田父乃至石窟
備爲諸僧說之
高齊初沙門嵩公者嵩山高栖士也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六張右
[32-0619b]
且従林慮向白鹿山因迷失道曰將
禺中忽聞鍾聲尋響而進巖岫重阻
登陟而趣乃見一寺獨據深林三門
正南赫弈暉煥前至門所看額云靈
隱之寺門外五六犬其犬如牛白毛
黑喙或踊或臥以眼眄嵩嵩怖將返
湏臾梵僧外來嵩喚不應亦不迴顾
直入門内犬亦隨入良久嵩見无人
漸入次門屋宇四周房門並閉進至
講堂唯見牀榻高座儼然嵩入西南
隅床上坐久之忽聞棟間有聲仰視
見開孔如口大有比丘前後従孔飛下
遂至五六十人依位坐訖自相借問
今日齋時何處食來或言豫章成都
長安隴西筋北嶺南无處不至動卽
千万餘里末後一僧従空而下諸人
競問來何太遲答曰今日相州城東
彼岸寺鑑禪師講會各各豎義大有
後生聰俊難問鋒起殊爲可觀不覺
遂晩而至嵩本事鑑旣聞此語望得
參話希展上流整衣將起奄然失地
獨坐磐石柞木之下向之寺宇一無
所見唯多巖谷禽鳥翔集嵩出以問上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七張右
[32-0619c]
統法師法師曰此寺石趙時浮圖澄
所造年歲久遠賢聖居之或現或
隱遷徙無定今山行者猶聞鍾聲云
云高齊文宣在晉陽使人騎白駱馳
向我寺取經亟去使問不知何寺帝
曰伹任馳行自知寺處曰晩出城馳
行至急奄然如睡忽至一山名爲冥
寂山半有寺羣沙彌曰高洋馲馳來
也便引入寺見一老僧拜巳問曰高洋
作天子何似答曰聖明問曰爾來何
爲曰令取經亟僧曰洋在寺嬾讀經
今北行東頭是其房可取函與之卽乘
馳而返如睡如夢奄至晉陽以亟反
命不久帝行至谷口木井寺有捨身
癡人不解語忽語帝日我先去爾後
可來帝然之是夜癡人死不久帝於
晉陽不
豫使劉桃枝負行鼻血淋瀝是夜帝
崩岱州東南五臺山古稱神仙之宅
也山方三百里極巉巖崇峻有五高
臺上不生草木松柏茂林森於谷底其
山極寒南号清涼山亦立清涼府經
中明文殊將五百仙人徃清涼雪山
卽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八張右
[32-0620a]
斯地也所以古來求道之士多遊此
山辵蹤靈窟奄然卽目不徒設也中
臺最高去幷州四百里望如指掌上有
小石浮圖其量千許卽魏文帝宏所立
也石上人馬迹宛然有大泉名太華
清澄如鏡有二浮圖㚒之中有文殊
師利像人有至者鍾聲香氣无日不
有神僧瑞像徃徃逢遇龍朔巳來下
勅令會昌寺僧會賾徃彼修理寺塔
前後再返亦遇靈感中臺東南下三
十里有大孚靈鷲寺古傳漢明所造
現有東西二道塲像設猶在南有花
園三頃許四時名花相續間發貞觀
中解脫禪師聚徒習定自云於花園
北四度見文殊師利翼従滿空羣仙
異聖不可勝紀近有僧明禪師居山
三十餘載亦遇仙聖飛空而去唯留
故皮南臺三十里内多是名花遍於
峰岫俗号花山中有聖寺鍾聲時發
曾見異人形偉冠世言語之間超騰
遂遠其山甚近滯俗者罕登登者必
感勝緣故述前來徃者也
案別傳西域天竺黑蜂山龍猛菩薩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第九張右
[32-0620b]
寺者二十四依中此大士最爲宏冠
威加異道德合王臣藝術智能无不
通練号佛滅度後一切智人也王爲
立寺鑿石爲龕擬于終天不可改壞
龕各立像幷一化之經累年運功府
藏巳竭而寺不成王來拜日藏庫巳
空寺猶未立徒有志願力不遂心如
何菩薩曰王之德化无思不服福報
如影隨作有功何慮財盡寺不成也
可案行寺側功用若爲菩薩先以要
術爲藥筆卽取點之無不成金隨石
大小金塊亦爾王依言尋果見金聚
大悦卽以造寺今猶現在故西域出
金名有多種龍樹金者紫光外發俗
爲第一自餘諸金光色少減昔菩薩
長年七百餘歲山寺求徃無由固
自隱巳來將及千歲俗知有之其道
重阻従地穴入方到其崖近有一僧
被召夏坐遍歷龕像无不眞金所有
經匣充牣崖窟方知二寶住持幽明
兩會也夏滿欲持經出寺人不許曰
本擬住法不得缺漏空手入穴行經
數里乃得出焉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十張右
[32-0620c]
雍州鄠縣南繫頭山寺者其山本舟
人繫船其側故以名焉昔太一未分
山連太行王屋白鹿河水停於此川
号爲少海及巨靈大人秦洪海者患
水浩蕩以左掌托太華右足蹋中条
太一爲之裂河通地出山遂高顯仍本
号焉張衡西京賦云高掌遠蹠以流
河曲者是也古老傳云繫頭南有九
空仙寺昔有人入山採樵逼暮不知
歸道依林而宿夜聞鍾聲在近卽尋
之忽見一寺僧衆百餘但有行坐而
不叙問其人恠之至明失寺此來在
近无徃尋者余曾至山但有層峯秀
林不可登踐又云山有九窟仙人所
居也有藍田大谷伏羲城側歸義寺
僧弘藏者有膽勇聞而徃尋積曰累
夜廵遶山隒止獲五窟甚圓淨如人
所造无缺漏似有居者又光明寺了
禪師亦徃尋覔依窟一夏今所謂照
陽窟也
足爲華望之大觀也而仙寺終不見
焉子午関南大秦嶺竹林寺者貞觀
初採蜜人山行聞鍾聲尋而至焉寺舎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十一張右
[32-0621a]
二間有人住處傍大竹林可有二頃
其人斷二節竹以盛汁蜜可得五斗
許兩人負下尋路而至大秦戍具告
防人竹林至此可十五里戍主利其
大竹將徃伐取遣人依言徃覔過小
竹谷達于崖下有鐵鎖長三丈許防
人曵鎖掣之大牢將上有二大虫據
崖頭向下大呼其人怖急返走又將
十人重尋値大洪雨便返藍田悟眞
寺僧歸眞少小山拪聞之便徃至小
竹谷北上望崖失道而歸常以爲言眞
云此竹林至関可五十許里
子午関南第一驛名三交驛東有澗
東南來南坡數十頃是栗樹素不知
有僧住屢聞鍾聲不以爲奇一時驛
家婦女樵採入澗忽値一僧獨坐石
上縫衣傍无一物此女有信心白日
不知師在此日時欲至可驛食來僧
云貧道山居不得食驛家官食女曰
自有私食足以供養僧曰信心人食
亦不可得女恐時過絕走取食及來
尋之不見其迹由是常令家人在近
追之永不可値而常有鍾聲此寺去驛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第十二張右
[32-0621b]
可五里許
又終南折谷内椶櫚寺者近有人見
一僧云倩爲擎襆向寺問寺在何處
云在折谷炬明東額頭其人爲荷襆
將至寺見一僧従南崖下可長五十
丈相召來其人辭返語曰君日日入
山採柴可於柴下取齋殘餠食之不
須道此得緣便隨其言曰得其餠妻
恠窮之不得巳便說遂瘂經年又見
二僧入谷其人手喚指口如是三返
便得語其人近死今入山者至炬明
額側常聞鍾聲亦徃徃見異僧近有
一僧聞之遇見入谷見僧疑是椶櫚
寺問云大德不是椶櫚寺僧不曰是
欲隨大德去得不曰可相隨來但聞
耳邊颼颼風聲至急心惟曰此何必
是聖或入深山躓頓我也竊生念時
前僧便失懊恨之甚返迴三日方達
谷口乃於避世堡立精舎以候之精
舎見在其僧不知所終
又終南山庫谷内西南又名瓠盧谷昔
有人於山採斫遇見一寺幷石室石
門門内並寶器重大不可勝然不見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第十二張右
[32-0621c]
僧人是衆僧具度其人俳佪顧眄記
誌處所以賷瓠盧掛於室樹下山召
村人徃尋其谷内樹上徃徃悉是瓠盧
莫知蹤跡今有尋山者云石門扇在
山崖旁半入山下其半雖出无人力
開之今其谷名庫地名天藏故谷口
府坊皆名天藏
測其山中則彌勒下時方現於俗耳
案別傳云佛令九十九億大阿羅漢
三明六通住持正法於三千界四大
洲中統通弘護極人壽六万歲時雖
遇三灾諸聖蹔隱至壽百歲聖人還
出廣通佛法如是漸増千歲万歲終
六万歲方取涅槃七万
歲時辟
支佛現八万歲時慈佛方降瑞經錄
序曰三寶弘護各有司存佛僧兩位
表師資之有従聲敎一門誠化導之
靈府故佛僧隨機識見之緣出沒法
爲除惱滅結之候常臨所以捨身偈
句恒列於玄崖辵法文言揔會於龍
殿良是三聖敬重藉顧復之劬勞幽
明荷恩慶靜倒之良術所以受持讀集
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十四張右
[32-0622a]
誦必降徴祥如說修行无不通感天
竺徃事固顯常談震旦見緣紛綸恒
有士行投經於火聚焰滅而不燋賊
徒盜葉於客堂腕重而不擧
或合藏騰於天府或單部瑞於王臣
或七難由之獲銷或二求因之果遂
斯徒衆矣不述難聞敢隨代錄用呈
諸後經不云乎爲信者施疑則不說
至如石開矢入心決致然水流永度
情疑頓決斯等尙爲士俗常傳况慧
拔重空道超羣有心量所指窮數極
微因緣之遘若影隨形祥瑞之徒有
逾符契義非隱默故述而集之然尋
閱前事多出傳紀志恠之與冥祥旌
異之與徴應此等衆矣備可覽之恐
難覩其文固疏其三數幷以卽曰所
詳示存感遍之在數初列感
應名緣曇無竭釋道安釋僧生
釋道冏釋普明釋慧果釋惠進
釋弘明孫敬德釋道琳釋志湛
范陽僧幷東看山魏閹官周經上天隋
揚州僧釋道積釋寶瓊釋空藏
釋辵俗史呵誓令狐元軌釋曇韻
釋僧徹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第十
五張右
[32-0622b]
河東尼釋曇延釋道遜釋智苑嚴恭
李山龍李思一陳公大夫人岑文本
蘇長妄董雄益州空經高文
崔義起高僧侍云宋元初中有黃龍
沙彌曇無竭者誦觀音經浮修苦行
與諸徒屬二十五人徃尋佛國備經
荒險貞志彌堅旣達天竺舎衞路逢
山象一羣竭賷經誦念稱名歸命有
師子従林中出象驚奔走復有野牛
一羣鳴吼而來將欲加害竭又如初
歸命有大鷲飛來牛便驚散遂得剋
免又昔東晉孝武之前恒山沙門釋
道安者經石趙之乱避世于襄陽注
般若道行密迹諸經折疑甄解二十
餘卷恐不合
理乃誓曰若所說不違理者當見瑞
相乃夢見胡道人頭白眉毛長語安
曰君所注經殊合道理我不得入泥
洹住在西域當相助弘通可時時設
食也後十誦至遠公云昔和上
所夢乃賓頭盧也於是立坐飯之遂
成永則矣又蜀郡沙門釋僧生者出家
以苦行致因爲蜀三賢寺主誦法花
習定嘗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十
六張右
[32-0622c]
山中誦經虎蹲其前竟部乃去毎至
諷詠輒見左右四人爲侍年雖衰老
而趐懃彌勵遂終其業云云又扶風
釋道冏者爲師入河南霍山採鍾乳
四人入穴數里三人溺死炬火又亡
冏素誦法花憑誠乞濟有頃見螢火
追之遂得出穴頻作普賢行道並見
感應或見胡僧入座或見騎馬人至
未及言次焂忽不見後遊床都以般
舟爲業中夜入禪見四人御車呼璄
上乘不覺自身巳在大路見一人坐
胡床侍衛數百人見璄驚起曰向令
知處而巳何忽勞屈法師遂拜別令
送還寺扣門方開房門亦開衆咸敬
服焉又宋孝建中釋普明者少出家
禀性清純蔬食布衣懺誦爲業誦法
花維摩若諷誦時有別衣別座未常
穢雜毎至酄發品輒見普賢乘象立
其前誦維摩亦聞空中倡樂之聲云
又宋太始中揚州瓦官寺釋慧果者
少以疏素自節誦法花十地嘗於清
廁一鬼致敬云昔爲衆僧作維那小
不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第十七
張右
[32-0623a]
如法墮在噉糞鬼中法師慈悲願助
拔濟又昔有錢三千埋在柹樹下願
取爲福果因告衆掘錢爲造法花設
會後夢見鬼云巳得改生大勝昔日
之苦報也
前齊永明中楊都高座寺釋慧進者
少雄勇遊俠年四十忽悟非常因出
家蔬食布衣誓誦法華用心勞苦執
卷便病乃發願造百部以悔先障始
聚得一千六百文賊來索物進示經
錢賊慙而退爾後遂成百部故病亦
損誦經旣度情願又滿迴此誦業願
生安養聞空中告曰汝願巳足必得
徃生因無疾而卒年八十餘矣
永明中會稽釋弘明者止雲門寺誦
法花經礼懺爲業毎旦水甁自滿實諸
天童子爲給使也又虎來入室伏牀
前久之乃去又見小兒來聽經云昔
是此寺沙彌盜僧廚食今墮圊廁中聞
上人誦經故力來聽願助方便免斯
累也明爲說法領解方隱後山精來
惱明乃捉取腰繩繫之鬼謝遂放因
之永絕矣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第十八張右
[32-0623b]
昔元魏天平年中定州募士孫敬德
在防造觀音像年滿將還在家礼事
後爲賊所引不堪栲楚遂妄承罪明日
將決其夜礼懺流淚忽如睡夢見一沙
門教誦救苦觀世音經經有諸佛名
令誦千遍得免苦難敬德忽覺如夢
所緣了無差錯遂誦一百遍有司執
縛向市且行且誦臨刑滿千遍刀下
斫之折爲三段皮肉不傷易刀又斫
凡經三換刀折如初監司問之具陳
本末以狀聞丞相高歡歡爲表請免
死因此廣行世所謂高王觀世音也
敬德還設齋迎像乃見像項上有三
刀痕見齊書
梁天監末富陽縣泉林寺釋道琳者
少出家有戒節誦淨名經寺有鬼恠
目琳居之便歇弟子爲屋壓頭陷入
匈琳爲祈請夜見兩胡僧拔出其頭
旦道平復琳又設聖僧齋鋪新帛於
牀上齋畢見帛上有人迹皆長三尺
衆咸服其徴感
後魏末齊州釋志湛者住太山北人
頭山邃谷中銜草寺省事少言入鳥不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第十九張右
[32-0623c]
乱讀誦法花人不測其素業將終時
神僧寶誌謂梁武曰北方銜草寺湏
陀洹聖僧今日滅度湛之亡也无惱而
化兩手各舒一指有梵僧云斯初果
也遂葬此山後發看之唯舌如故乃
立塔表之今塔存焉鳥獸不敢陵踐
又范陽五侯寺僧失其名誦法花爲
常業初死權殮隄下後改葬骸骨並枯
唯舌不壞又雍州有僧亦誦法花隱
白鹿山感一童子供給及死置屍巖
下餘骸並枯唯舌如故齊武陵世幷
東看山人掘土見黃白又見一物狀
如兩脣其中有舌鮮紅赤色以事聞
奏帝問道俗沙門法上日此持法花
者六根不壞也誦滿千遍其徵驗乎
乃集持法花者圍遶誦經纔始發聲
此靈脣舌一時鼓
動同見毛豎以事奏聞乃石亟緘之
又魏高祖太和中代京閹官自慨
刑餘奏乞入山修道勅許之乃賷花
嚴晝夜讀誦礼懺不息一夏不滿至
六月末髭鬚生得丈夫相以狀聞奏
帝大驚重之於是國敬花嚴後尊恒集
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二十張右
[32-0624a]
日並見侯君素旌異記
又周袒滅法經籍從灰以後年忽見
空中如囷大者五六飛上空中極目
不見一叚隨風飄飄上下朝宰立望
不測是何久乃翻下墮上土牆視乃
大品之十三也
隋開皇初有楊州僧忘其名誦通涅
槃自矜爲業岐州東山下村中沙彌
誦觀音經二俱暴死心下俱暖同至
閻王所乃處沙彌金高座甚恭敬之
處涅槃僧銀高座敬心不重事訖勘
問二僧餘壽皆放還彼涅槃僧情大悢
悢恃所誦多問沙彌住處於是兩辭
各蘇所在彼従南來至岐州訪得具問
所由沙彌言初誦觀音別衣別所燒香
呪願然後乃誦斯法不怠更无他術彼
謝曰吾罪深矣所誦涅槃威儀不整
身口不淨救忘而巳古人辵言多惡
不如少善於今取驗悔徃而返
釋道積貞觀初住益州福成寺誦通
涅槃浮衣澡沐自爲恒度慈愛兼濟
固其深心終于五月炎氣赫然而尸
不腐臭百有餘日加坐如初道俗莫
不嘉賞也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二十一張右
[32-0624b]
時蜀川又有釋寶瓊者綿竹人出家
貞素讀誦大品兩日一遍无他方術
唯酄信佛爲先本邑連比什邡並是
米族初不奉佛沙門不入其鄕故老
人女婦不識者衆瓊思拔濟待其會
衆便徃赴之不礼而坐道黨咸曰不
礼天尊非沙門也瓊曰邪正道殊所
奉各異天尙礼我我何得礼老君乎
衆議紜紜瓊曰吾若下礼必貽辱也
卽礼一拜道像連座動搖不安又礼
一拜連座反倒狼藉在地遂合衆礼
瓊一時迴信乃召成都大德就而陶
化以貞觀八年終於所住
釋空藏者貞觀時住京師會昌寺誦
經三百餘卷說化爲業遊涼川原有
緣斯赴昔徃藍田負兒山誦經賷麵
六斗擬爲月調乃經三周曰噉二升
猶不得盡又感神鼎不知何來時至
王泉以爲終焉之地時經亢旱泉竭
合寺將散藏乃至心祈請泉卽應時
涌溢道俗動色驚嗟不巳貞觀十六
年歿於京寺還葬山所
釋辵俗者不測所住遊行醴泉山原
誦法花爲業乃數千遍貞觀中因疾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二十二張右
[32-0624c]
將終告友人慧廓禪師曰比雖誦經
意望有驗若生善道舌根不朽可埋
之十年發出若舌朽滅知誦无功若
舌如初爲起一塔生俗信敬言訖而
終至十一年依言發之身肉都盡唯
舌不朽一縣士女咸共戴
仰乃函盛舌本起塔於甘谷岸上云
又郊南福水之陰有史村史呵誓者
誦法花經名充令史徃還步涉生不
乘騎以依經云哀愍一切故也病終
本邑香氣充村並恠而莫測其緣終
後十年其妻又殞乃發冢合葬見其
舌本如生餘肉並朽乃別
收葬斯徒衆矣今且略之更不多述
貞觀五年有隆州巴西縣令令狐元
軌者信敬佛法欲寫法華金剛般若
涅槃等无由自撿憑彼土抗禪師撿
挍抗乃爲在寺如法潔淨寫了下祑
還岐州莊所經留在莊幷老子五千
文同在一處忽爲外火延燒堂是草
覆一時灰蕩軓于時住馮翊令家人
相命撥灰取金剛經軸旣撥外灰其
内諸經宛然如故黃色不改唯箱袠
成灰又覔老子便従火化乃收取諸集神
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二十三張右
[32-0625a]
經鄕村嗟異其金剛般若經一卷題
字焦黑訪問所由乃初題經時有州官
能書其人行急不獲潔淨直爾立題由
是被焚其人見在瑞經亦存京師西
明寺主神察目驗說之
余曾於隰州有曇韻禪師定州人行
年七十隋末喪乱隱于離石比干山
常誦法花經欲寫其經无人同志如
此積年忽有書生無何而至云所欲
潔淨並能行之於卽清旦食訖入浴著
淨衣受八戒入淨室口含檀香燒香
懸幡寂然抄寫至暮方出明又如先
曾不告倦及經寫了如法嚫奉相送
出門斯湏不見乃至裝黃一如正法
韻受持讀之七重裹結一重一度香
水洗手初无暫廢後遭胡賊乃箱盛
其經置高巖上經年賊靜方尋不見
周慞窮覔乃於巖下獲之箱巾糜爛
撥朽見經如舊鮮好余以貞觀十年
親自見之
絳州南孤山陷泉寺僧徹禪師曾行
遇癩者在穴中徹引至山中爲鑿穴
給食令誦法花索不識字加又頑鄙
句句授之終不辭倦誦經向半夢有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二十四張右
[32-0625b]
教者自後稍聰得五六卷瘡漸覺愈
一部旣了鬚眉平復膚色如常故經
云病之良藥斯誠驗
矣河東有練行尼常誦法華經訪工
書者寫之價酬數倍而潔淨翹勤有
其餘者一起一浴然香薰衣筒中出
息通於壁外七卷之功八年乃就龍
門寺僧法端集衆講說借此尼經以爲
揩定尼固不與端責之事不獲巳乃
自送付端端開讀之唯見黃紙了無
文字餘卷亦爾端愧悔送尼尼悲泣
受巳香水洗函頂戴繞佛十日不休
開視文字如故卽貞觀二年端自說
之隋開皇初有河東曇延法師初造
疏解涅槃經恐不合聖心乃陳經及疏
於佛舎利塔前焚之啓告靈聖若所解
合理願垂神應言訖涅槃經軸各放
光明舎利大塔亦放光明上至空天
傍照四遠諸有道俗謂寺遭火崩騰
驚赴至乃知非三日三夜騰焰不絕
隋祖重爲戒師迎入京爲建延興寺
門人見
在蒲州二壽寺僧道遜者卽延之學
士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第二十五張

[32-0625c]
講涅槃將百遍有弘護正法心四方
所歸无問客主將給之富无有過者
貞觀四年崔義直爲虞鄕令遣人請
遜講經及發題訖泣曰去聖滋遠微
言隱絕膚鄙所傳不足師範但以信
心希向自發誠悟今講止放師子品
曰時旣促願存心聽旣至其品无疾
而終道俗哀慟義直徒跣扶柩送之
南山于時隆冬十一月土地永嚴下
屍於地地生蓮花而小頭及手足各
一義直奇之令守不覺盜折明且
視之周身有花捻五百莖七日乃萎
幽州沙門釋智苑者有學識思造石
經緘于西南山巖以備法滅之護也
隋大業中初搆石室四面鐫之又取
方石寫諸藏經毎一室滿以石錮之
融鐵其縫遠近公私无不送施工匠
旣湊欲造佛堂食院而山東无木可
得忽一夜暴雨雷震山崩旦晴乃見
大松柏數千株漂積道次尋蹤遠自
西山送來此爲神助卽依而搆造頃
之畢成所造石經巳滿七室貞觀
十三年苑卒弟子等猶繼其業云云集神
州三寶感通錄卷下第二十六張右
[32-0626a]
隋開皇中蔣州人嚴恭者於郭下造
精舎寫法華經清淨供養若紙若筆
必以淨心不行欺詐信心而與不行
乞覔隨得便營如法經營給書生歡
喜常有十人道俗送直恭親撿挍勞
不告倦嘗有人従貸經錢一万恭不獲
巳與之貸者得錢船載中覆錢失人
活是日恭入錢庫見一万錢濕如水洗
恠之後見所貸錢人方知其沒溺又
有商人至宮亭湖祭神上物夜夢神云
倩君以物送與嚴恭法花令經用也及
覺所上之物在前又恭曾至市買紙少
錢忽有人持三千錢授恭曰肋君買
紙言巳不見又有漁人夜見江中火
焰焰浮來以船迎之乃是經亟及明
尋視乃是嚴家經其後發願略云无
一字而不經眼无一字而不用心及
大業末子孫猶傳經業羣盜相約不
入其里里人頼之至今故業猶
爾右監門校尉馮翊李山龍以武德
中暴亡心暖七片乃蘇云初至官庭前
有囚數千人枷鎖撿繫見一大官坐
廳高座問傍人何官彼日王也因至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二十七張右
[32-0626b]
階問生平作何福業龍云鄕人設會
恒施物同之又曰更何善業龍曰誦
法華兩卷王曰大善可昇階就東比
高座誦之便擧聲曰妙法蓮華經序
第一王曰請法師止向法師誦非
唯自利乃令庭中諸囚皆以聞法獲
免諸囚寂爾不見乃放還備見地獄
五苦休息亦由聞經故止也
太廟丞趙郡李思一者以貞觀二十
年正月八日失瘖至十三日死經曰
乃蘇自言備見冥官云年十九時嘗
害生命思一乃悟之曰所害之時在
安州旻法師下聽涅槃何緣於彼相
害官追旻法師有答云旻生金栗界
不可追且放還家家近清禪寺僧玄
通素與徃來俄見其活又說冥事因
爲懺悔受戒幷酄轉金剛般若五千
通至日晩又死明日還蘇自云見大官
遥見便大喜曰還家大作福德復見
二僧證云旻法師遣來官見驚懼迎
之僧曰思一昔時聽講又不煞害何
緣妄錄耶冥官曰卽放還僧還至家
曰淨心修善因遂活云云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二十八張右
[32-0626c]
陳公太夫人豆盧氏信福誦金剛般
若一紙未度後日昏時頭痛四支不
安自念儻死經不終耶卽起强誦而
燈巳滅命婢燃燭廚中外院覔火俱
絕夫人深根忽見庭中有燃火燭上
階入堂至床前三尺許無人執而光
明若晝夫人驚喜所苦亦除取經誦
之有頃家人鑚燧得火然燈入堂堂中
燭火卽滅便以
此夜誦竟因此曰誦五遍爲常云云
中書令岑文本少信佛誦法花經普
門品常乘船於矣江中船壞人死文
本亦沒水聞有人言但念佛必不死如是三
言遂隨波出沒湏臾著岸云云
武德年中都水使者蘇長爲巴州
刺史度嘉陵江中流風起船沒男女
六十餘人皆溺死唯有一妾常讀法
華經及水入船妾頭戴經函誓與俱
死乃隨波泛濫
頃之達岸經函外濕内乾于今尙在
貞觀中河東董雄爲大理丞少來信敬
蔬食十數年十四年中坐連李仙童
事上大怒使侍御韋悰鞫問甚急囚集神
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二十九張右
[32-0627a]
禁數十人大理丞李敬玄與王忻同
連此坐雄與同屋因鎖專念普門品
曰得三千遍依坐誦經鎖忽自解落
地雄驚告忻玄忻玄共視鎖堅全在地
而鉤鎖相離數尺卽告宇者其夜監
察御史張守一宿直命吏開鎖火燭
之見鎖不開而相離甚恠又重鎖紙封
書上而去雄如常誦經五更中鎖又解
落有聲雄又告忻玄等至明告守一守
一來視之封題如故而鎖自相離敬玄
素不信佛法其妻讀經常謂曰何爲
胡神所媚而讀此書耶及見雄此事
乃深悟不信之咎方知佛爲大聖也
時忻亦誦八菩薩名滿三万遍晝鎖
解落視之如雄不異其事臺中内外
具皆聞見不久俱脫云云
益州西南新繁縣西四十里許有王
李村隋時有書生姓苟氏在此敎學
大工書而不顯迹人欲其書終不肯
出人乃驅之亦不出遂以筆於前村東
空中四面書般若經數曰便了云此
經擬諸天讀之人初不覺其神也後
忽雷雨大注牧牛小兒於書經處住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第三十張右
[32-0627b]
而不澆濕其地乾燥可有文許自外
流潦及晴村人恠之爾後毎雨小兒
常集其中衣服不濕武德年有非常
僧語村人曰此地空中有般若經村
人莫汙諸天於上設蓋覆之不可輕
踐因此四周施欄楯不許人畜徃踐
于今雨時仍乾齋日村人就供毎聞
天樂聲繁會盈耳
又龍朔三年正月二十七日有京師高
表仁孫子常讀法花經乘馬従順義門
出有兩騎追之日今捉獲矣其人問
曰卿是何人答曰我是閻王使者故
來追卿其人惶忙走馬西出欲投普
光寺使人曰疾捉寺門勿令入入卽
得脫及至寺門乃見一騎捉門又西
走欲入開善寺又令騎捉門遂爾相
従西奔欲還本宅宅在化度寺東恐
道遠乃欲入醴泉坊一騎在前其人
以拳擊之鬼遂落馬後鬼曰此人大
麤急曵下挽却頭髪卽被牽髪如刀
割狀遥擲于地亦隨落馬家人擧還
至晩蘇云備見閻王云君何盜僧果
子何事說三寶過遂依伏罪无敢厝言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第三十一張右
[32-0627c]
王言盜果之罪合呑鐵丸四百五十
枚四年受之方盡說過之罪合耕其舌
因放令出遂蘇少時還終口如呑物遍
身赫赤有苦楚相緾經日方醒云經
一年呑百餘丸其苦難言明日復爾恰
經四日呑丸亦盡方欲拔舌耕之拔
而不出勘案所由乃云曾讀法華舌不
可出遂放令活今見在化
度寺圓滿師處聽法懺悔云云
龍朔三年六月二十日司元少常伯崔
義起大不信佛妻父蕭文鏗念善誦
經法花般若數千遍薰酒不入門起
妻以五月亡爲修三七齋正食亡妻
來有婢素玉見作夫人語我生持雖
聞地獄不大信今受苦不可言汝男
女等不得不信由汝爲我轉經燃燈
功德蒙放暫歸便向大衆陳悔我至
二十日更來將素玉看我受罪至期果
至將素玉去見大城官府夫人入別院
湏臾有火鑊鐵床惣至夫人受毒忽
見夫人父蕭公坐蓮花臺語夫人早
放素玉還乂告素玉曰我女生時不
用我語多瞋如不信善惡今受此苦集神
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三十二張右
[32-0628a]
我无力可救汝歸可語其夫兒女道令
修功德不久解脫又見婆羅門僧従
空中下敎素玉誦金剛般若又誦藥
師法華一遍兩遍並得改名爲聲聞
又口閻浮提人不信佛法汝誦此經問
婆羅門並解經語婢死三日便蘇家
人良賤初如常遇麟德尤年正月薩
將軍宅設齋迎婢請三道佛頂骨婆
羅門僧令試素玉乃昇座長誦一无脫
漏皆合掌歎曰如西國本不異合衆
驚訝希有奇事薩將軍遂口奏天
子大歎曰百官亦有不信者冥道若此
何得不信時朝貴聞者咸生大信司
成館愽士范叔元又將僧二十人就
翊善坊宅召素玉令誦本經梵音深
妙令人樂聞自云不忘故爾神
僧感通錄僧
之眞僞唯佛明之自餘凡小卒未能
辯良由導俗化方適緣不壹權道難
謀變現隨俗不可以威儀取難得以
事相求通道爲先故无常准經六示
衆有三毒又現邪見相我弟子如是
方便度衆生所以二十四依通三
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三十二張右
[32-0628b]
乘於季俗一十六聖窮六万而弘持
又有九十九億三達眞人七十四賢
五通明士冥通佛性顯益神功遂使
三有大洲釋門所統四圍輪内同禀
仁風能使七衆歸依碎四魔於身世
八部弘護澄五翳於當時固得代有
澆淳時逢信毁淳信之侣感淨果而
高昇澆毁之徒受濁報而下沒斯並
無辜起惡罔冒精靈佛於爾無嫌凡
於佛有障徒爲謗訕終難絕之故周
魏兩武威服諸侯輕欺佛法望使除
滅自貽伊慼禍及其身命窮政改吁
嗟何巳尋沒興復更顯由來斯則興
亡在人正法無沒良由前列衆聖冥
力住持存廢自彼道无不在豈得以
百年之短壽而歫六万之修期乎豈
得以一國之局王而擁三千之鴻化
乎豈得以人中之聖睿而抗天表之
正眞乎豈得以生死之形儀而格金剛
之寶質乎以四據量殊不可也彼周
魏兩君明明后辟知万歲之焉有審
百年之不期寶位由於非道神識抱
於愚蔽者則自救无暇焉能及人皆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三十四張右
[32-0628c]
謂常住万邦鄙三五而稱聖威加四
海蔑堯舜之獨失遂使誅除佛化非
我誰能坐受天殃賢愚同笑故集僧
中之道勝爲住持之臣證乎依付法
藏傳佛以正法付大迦葉令其護持
不使天魔龍鬼邪見王臣所有輕毁
旣受囑巳結集三藏流布人天迦葉
以法囑累阿難如是展轉乃至師子
合二十五人並閻浮洲中六通聖者
大迦葉今在靈鷲山西峯巖中坐滅
盡定經五十六億七千万歲慈氏佛
降傳能仁佛所付大衣然後涅槃又
于塡國南二千里沮渠國有三无學
在山入定无數年來卓然如生至十
五巳外僧入山爲剃鬚髪按諸經律
佛令大阿羅漢賓頭盧不得滅度傳
於佛法三天下福利羣生令出生死又
入大乘論云賓頭盧羅睺羅等十六
無學及九十九億羅漢皆於佛前受
籌住法又依別傳住在四大洲及小
洲幷天上至人壽六万歲時中雖少隱
後還興復斯諸聖人冥爲利益故今
山内聖寺神僧鍾聲香氣徃徃値遇集神
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三十五張右
[32-0629a]
皆不虛也後明顯益略述如左
安世高朱士行耆域佛調
揵陀勒抵世常閻公則滕並
竺法進李恒佛圖澄釋道安
單道開何充僧桓溫尼杜願僧
廬山僧竺僧朗梁法相杯度
釋道冏求那跋摩侖兩尼釋慧全
劉凝之釋曇始釋慧遠釋慧明
釋寶誌釋慧達
余所討尋前後傳記備列如前至於
事条不可具歷故揔出之
宣驗記劉度幽明錄宋臨川冥祥傳王琰
僧史王中三寶記蕭子良高僧傳裴子野
名僧傳梁釋氏唱續高僧傳唐釋氏宣徵應傳祖台
搜神錄陶元竟旌異記侯君素冥報記幷拾遺唐氏釋
内典愽要虞孝敬法寶聯壁蕭綢述異
誌漢桓帝時沙門安清字世高者安
息國王之太子也捨位出家入於聖
果自云過去曾至廣州値一昔怨見
便唾手以刀逐之高曰卿之宿忿猶
未除也其人曰眞得汝矣便申頸
尹於彼命終今生爲太子卽高身也
有一同學好施多瞋高曰卿明經好
施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三十六張

[32-0629b]
不在吾後然多瞋忿命報如何彼曰
物來相惱誠難忍之兾受報時希垂
拯濟高然之彼命終巳便於此土爲
邑亭湖神威力所統上下千里祈禱
給福分風沿泝高歷遊中原將徃度
之寄載至湖舟人奉牲請福神曰船
上沙門可召來也卽召來至
神曰吾昔與君本惟同學但以多瞋
故受神報命在旦夕死入地獄然此
形骸恐汙江湖當徙於西岸有布絹
千疋幷寶物可用致福高日故來相
造叙昔舊緣報至難免長慨如何可
現眞形心願盡矣神曰醜形可恥如
何示人高曰但出無損神乃従座後
出身乃是大蠎伸頸至高膝上高見巳
淚出如泉蠎亦下泣便作胡唄三契
爲除鱗内小虫又作胡語數百言巳
蠎便漸隱高命舟人盡取財寶載徃
豫章擧忛西引蠎又登山出身極望
夜宿江浦有靑衣者上船日蒙爲興
福得免苦趣極受安樂高以其物爲造
東寺明曰江西澤中有一死蠎頭尾
相去極遠今潯陽蛇頭蛇尾村是也高
重徃廣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三十
七張右
[32-0629c]
州問昔害者身猶尙在執手解仇爲
善知識又曰小債未償須徃
會稽至市乱鬪妄被打死云云
魏廢帝甘露五年沙門朱士行者
講小品經恨章句未盡以此年徃西
域尋求獲之彼有留難不許東返士
行執經王庭曰必大法不傳當従火
化便以葉經投火一无所損擧國
敬異便達東夏卽放光經是也年八
十亡依法火焚而經日不壞道俗異
之乃具呪曰若眞得道法
應毁壞便應聲摧碎遂收而起塔云晉
武帝太康中沙門耆域者西域人
浮海東遊達于襄陽寄載北渡船人
見胡人衣裳弊陋輕而不載比達北
岸域巳先上兩虎弭耳逐之域摩其
頭人問之無所答惠帝末至洛陽誡
諸僧服章華侈不以佛法爲志見洛
宮日忉利天宮髣髴似此上有千二
百作具本是天匠當以道力成之而
以生死力作不亦勤苦乎見支法淵
曰好菩薩羊中來見竺法興曰好菩
薩天中來云大告人曰聖人將去京集神
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三十八張右
[32-0630a]
師贈辵億万悉受臨發封而留之作
大幡八百口駱馳負而西返又曰此
方後大造新罪可哀如何及晉乱鼎
沸斯言不朽洛陽中食訖送者无數
耆徐行而奔馬不及後有西來賈客
於流沙北逢計校其曰乃初發洛陽
曰也量其所行蓋己万里之外
晉初沙門佛調者住常山積年業尙
純朴獨行山林夜投虎窟大雪虎來
撗臥其前調曰我奪汝舎有愧如何
以手拂虎上雪虎弭耳下山従者駭
怖自剋亡日近遠與訣曰天地長久
尙有崩壞豈况人乎若能盪除三垢
則此爲不朽耳遂還房端坐而卒後
數年白衣弟子入山伐木見調在巖
上衣服鮮明同輩八人驚曰和上尙
在此耶曰吾常在耳具問知故良久
乃去遂發其塚不見其屍云云
沙門健陀勒者晉初遊洛數年雖敬
其風操而不測其通照也後語人日
槃鵄山有古寺塔能建立者其福不
訾衆人許之依言發掘咸得礎臼卒
遂興復以勒爲寺主去洛百里至時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第三十九張右
[32-0630b]
食訖乞油一鉢擎以還寺去來迅速
其狀若飛有能行者逐之湏臾遠失
勒笑曰可捉我衣角旣持之不移晷
而逵寺也柢世常者晉太康中富人居
時禁晉人作沙門常奉法不懼憲網潛
於宅中立精舎供養沙門于法蘭亦
在其中比丘來者不憚後有僧來姿
形醜陋衣弊足泥常逆作礼命奴洗
足僧曰常自洗之何用奴也常曰老
病以奴自代僧不許常私罵而去僧
現八尺形容儀光偉偉飛行而去常撫
膺自撲泥中家内僧尼行路五六十
人望見空中數十丈分明奇香芬氣一
月留宅云
閻公則者趙人恬放蕭然惟勤法事晉
武時死于洛邑同志爲設會於白馬
寺其夕轉經空中聞唱薩聲仰視一
人形器光麗曰我是閻公則也生西
方安樂界與諸上人來此聽經合堂
驚出咸其見之時衛士度汲郡苦行
居士師於則母亦篤信常飯僧曰將
中忽空中下鉢正落母前乃則鉢也
有飯盈滿香氣充堂皆得飽滿七曰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四十張右
[32-0630c]
不飢士度有文章見冥祥傳
東晉初南陽滕並舎之父也家門信
敬毎設會不逆請隨來者而供之後
設會於路要僧見一僧廕桞而坐請
入舎行食淨人翻飯傾簞于地罔然
無計僧曰貧道鉢飯充足一衆所作
旣畢擲鉢空中極目乃滅卽刻木擬
之朝夕礼事灾禍則其像先倒云云
西晉末竺法進関度浮圖主也多知
聰達値國欲乱將入山隱衆人設會
與別布香有僧來處上座衣服塵垢
面目黃腫進恠之牽曵就下復來如
是至三不復見衆坐食忽暴風起揚
沙柈案俱覆法進懺失自責輕侮之
過李恒西晉末遇一僧曰君福將至
然後禍來若守貧不仕者殃減休至若
帶金紫極於三郡於一郡卽止者善矣
恒性躁本寒門曰且富貴何豫後患此
僧留宿夜視見滿一床恒驚呼家人看
之又化爲鳥峙梁上天曉復形而去
恒送出忽不見因此信佛亦不能用
其言後爲西陽江夏廬江太守太興
中錢鳳之乱被誅斯僧言不謬云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四十一張右
[32-0631a]
西晉末竺佛圖澄西域人形貌似百
歲者左脅孔圍可四五寸以帛塞之
齋日水邊抽腸胃出洗巳内孔夜則
除帛光照一室以讀書雖未通羣籍
與諸學士輒辯析無滯莫不伏者永
嘉中遊洛下時石勒屯兵河北以煞
戮爲威道俗遇害不少澄徃造軍門
預定吉凶勒見毎拜澄化令奉佛減虎
省刑故中州免死者十而八九勒與劉
曜相拒搆隟以問澄澄曰可生擒取
何憂乎麻油塗掌令視之見曜被執
以朱繩縛肘後果獲之如掌所見至
建平四年四月八日勒至寺灌佛微
風吹鈴有聲顧謂衆曰解此鈴音
不鈴言國有大喪不出今年至七月
而勒死石虎卽位師奉過勒錫以輿
輦入出乘焉所有祥感其相多矣虎
未年澄告弟子曰禍將作矣及期未
至吾且過世至戊申年太子煞其母
弟虎怒誅及妻子明年虎死遂有冉
閔之乱葬於鄴西一云澄死之日商
者見在流沙虎聞開棺唯有衣鉢澄
在中原時遭凶乱而能通畼仁化其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四十二張右
[32-0631b]
德最高非夫至聖何能救此塗炭凡
造寺九百八十餘所通濟道俗者中
分天下矣
釋道安姓衛氏常山人事澄公爲弟子
澄與語終日而無歇門人恠而問曰
和上道化旣廣當與先輩宿德通言
安非衆望而與語終曰澄曰此人有
遠識非爾所知及澄亡安與徒屬千
餘逃難王屋護澤諸山木食澗飮南
度河趣漢陰夜行乘電過人家令召
林伯升主人驚曰素不行徃何得知
名安曰卿門馬㭿中掛一篼可容一
斛非百升耶兩木㚒之非林如何然
安手臂上有肉釧將可上下而不出
腕時俗号印手菩薩羅什在龜茲亦
遥礼焉旣達荊襄大行道化分衆四
出所在流法夜有異僧寄宿大堂窓
隙出入宇者告安安徃礼曰自顧罪
重如何臨顧僧曰君殊无罪當生兜
率卽以手撝西北天際重霄旣收天
宮奄現又日當浴聖僧此果畢矣安
曰浴具可辦聖何由致僧曰但依浴
法聖可致也安便事之至時果有非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四十三張右
[32-0631c]
常小兒十數入寺遊戲湏臾失之但
聞浴室用水聲久之不見開室而巾
濕水減及襄陽沒秦安歸符氏將平
東晉安苦諌不従遂有准南之敗將
終日因早食先還與僧
大訣便卒葬於五級寺中云云
沙門單道開燉煌人出家山居服練
松柏三十年後唯呑小石子行步如
飛不耐人樂幽靜在抱䍐多年石虎
時來自西平曰行七百至鄴周行邑野
救諸患苦得財卽散徒行而巳石氏將
末與弟子來建鄴又南造羅浮山遂卒山舎袁彥
伯興寧中登山礼其枯骸云云
東晉司空何充弱而信法於齋立坐
數年以待神聖設會於家道俗甚盛
座中一僧容服垢汙神色卑陋自衆
昇座拱默而巳一堂恠之謂在謬僻充
亦不平形於顏色及行中食僧飯於
坐事畢提鉢而出堂顧充曰何侯勞
精進耶卽擲鉢空中陵虛而逝充及道
俗目送天際追共惋恨稽悔累旬云
晉大司馬桓溫末年奉法有尼失名自
遠來造而才行不羣桓溫敬而不倦集神
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四十四張右
[32-0632a]
毎浴必移影溫訝而私視見尼裸形
揮刀自割破腹出藏斷截身首支分
臠切溫駭而怖有頃尼出室身如常
溫以情問尼曰若遂陵居上形當如
之時溫方謀問鼎聞此悵然便止遂
辭不測所之云云
晉太元三年杜願涪人家巨富男天
保十歲暴亡數月家養猪生五子一
最肥官長新至願將爲礼捉就欲煞
有僧忽至謂願曰豚是天保如何百
日遂相忘耶言竟不見卽四尋視乃
在天西騰空而去也
廬山七嶺同會於東共成一峯晉太
元中豫章太守范甯遣人伐木此山
見一沙門陵虛直上踞峯久之與雲
俱隱能文之士咸爲之興詞沙門曇
諦賦此山曰應眞陵雲以據峯峯眇
翳景而人冥是也
沙門竺僧朗戒行嚴明華戎敬異常
與諸徒受請行於中道曰吾竊有疑
寺有盜者同伴反視果及偸焉晉太
康中卜於東岳金輿谷起寺引衆符
堅之末降斥道人唯朗一衆不在毁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四十五張右
[32-0632b]
例信者由此高之毎有外來輒豫
爲調舊谷多虎自朗居之如家犬焉
有井神異女人臨之則竭朗謝而復
滿焉燕主給以二縣祖調拜爲東
齊王魏主晉帝符秦並致書遠錫至
今三百餘年寺像存焉現有僧住重
其古迹名爲神通寺云云
沙門梁法相者河東人山居獨住禽
獸馴其左右太山祠大石函以貯神
物相宿其廟見一玄衣武冠令相開亟
蓋重千鈞義非獨擧試提之飄若遊
毛遂取財寶以施貧寠後渡江住越城
寺忽遨遊放達俳優干冒鎭北司馬
恬惡其不節招而鴆之頻傾三杯神
氣自若年九十元興末卒
杯渡沙門不知何來如前卽蓬菜道
人也初在兾州年可七十隱匿姓名
不護細行人不齒之曾投人野宿家有
金像度持而出主人奔馬追之安行
如故騎走不及至河以小杯在水一
足投中抃儛而過因号杯渡時在彭
城荷簞而行至食赴會便置簞當道
人嫌妨行移終不動食訖持去不以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四十六張右
[32-0632c]
爲㝵永初中江南卒羅什聞渡在彭
城曰吾與此子戲別巳數
百年如何南度遂不面耶云云
沙門道冏扶風馬氏有學業元嘉二
年於洛作普賢齋道俗四十餘人巳
經七日中食忽見一人著褐乘馬入
至堂前下馬礼佛謂是常人不甚礼
異便登馬揮鞭忽失所在但見赤光
洞天良久乃滅後三年末復作普賢
齋將竟之日有二僧至容服如凡直
來礼佛而出有覺異者出
門送之忽見飛直上天失僧所在云
求那跋摩西域人宋初來遊揚都多
所開化時咸謂得聖人也以花布諸座
下諸僧花皆萎唯摩鮮淨及卒端坐叉
手或謂入深禪定多日不起於席下
得辵偈三十餘行云得二果時夜集
者二百餘人咸見一物
長如疋許繞屍而西南去云云
宋元嘉元年東官侖二女姉十歲妹
九歲里越愚蒙未知經法忽其年二
月八日並失所在三月而歸粗說見
佛至九月十五日又失一旬還作外集神
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四十七張右
[32-0633a]
國語誦經梵書見西域僧便相問解明
年正月十五日又失田作人見従風
上天父母哀哭求神鬼經月乃返剃
頭爲尼被服法衣持髪而歸自說見
佛及比丘尼曰汝宿緣爲我弟子手
摩其頭頭髪便落與其法名大曰法
緣小曰法綵遣還曰可作精舎當興
經法旣達家卽除鬼座立精舎旦夕
礼誦毎五色光流汎峯嶺自此容止
音調詮正有法上京風規不能過也
刺史韋朗孔默皆迎敬異云云
沙門慧全涼州禪師也門徒五百中有
一人性頗麤暴全不齒錄後忽自云
得那含果全以无行永所不信全有
疾閉房此弟子夜至問病而門閉頗
異之全密重関而自靜又至床前曰
闍梨可見信也若命過當生婆羅門
家全曰我一生坐禪豈祈生彼耶弟
子曰闍梨信道不篤外學未絕雖有
福業不能超詣若作一會飯壹聖人
可成道果全卽依辦弟子又曰可以
僧伽梨施湏者勿擇及會訖施衣有
沙彌就全取衣謂是其弟子曰吾欲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第四十八張右
[32-0633b]
擬聖人那得與汝復憶前屬不得擇
人便以歡施他曰問沙彌曰先所得
衣著不大耶沙彌曰何等衣也此曰
他行全方悟所取衣者聖所化也弟
子久乃過世唯塚四邊時有白光元
嘉末全猶在世
宋元嘉初劉凝之在廣陵逢一異僧
曰君將病氣然不死可作三百錢
食飯僧則免此患凝之素不敬信聞
之加忿僧曰勿怒但加敬自得福也
二十步許忽不見後經七日病發殆
死後在都下有僧先不相識直入戶
曰君有法緣何不精進因說前事僧
曰此賓頭盧也語巳不知所之凝之以
十七年於廣陵慧法精舎見幡蓋在
空久之滅矣
魏太武時沙門曇始甚有神異常坐
五十餘年足不躡履跣行泥中奮足
便淨色白於面俗号白足阿練也赫
連昌破長安始被白刃不傷由是僧
尼免死者衆太武敬重死卜餘年形
色不改
宋孝武時江陵長沙寺沙門慧遠者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四十九張右
[32-0633c]
本名黃遷卽禪師慧卽之弟子也卽
毎入定見遠是卽之先師雖應爲蒼
頭故度爲弟子常寄江陵楊家行般
舟勤苦歲餘頗有感變一日十會通
見遠身而般舟之處行道如故自剋終
日至期果卒久之現形多寶寺謂僧
曇珣日明年二月二十三日當與天
人相迎言巳不見珣於是日設大法
會建捨身齋其日苦氣自知必盡三
更中聞空中樂磬聲香煙甚異珣曰
遠公之契至矣尋爾神逝宋大明四
年路太后於中興寺造普賢乘象事
因設講會忽有異僧風皃秀擧一堂
異之與語百餘尋爾不見初有一僧
前起問曰不審上人従何而來
曰來自天安不審何名曰名慧明也
末末沙門寶誌遊於楊都初无異相
後頗涉疑分形赴供人乃加異齊氏
受禪多有猜疑刑加錐鋸悞犯者衆
聞誌有異長囚鎖于圓戶誌任之曾
無憂恚召獄吏曰門外兩輿食何不取
來及看乃是文惠文宣所送行始至
獄後於市中巷内見誌徒行有司白集
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五十張右
[32-0634a]
帝帝令看獄中有無見誌著械如故
徃市搜捉隨見隨滅隱顯不定預記
未然万无一失時又浪言亦无表次
梁祖建運下詔出之任其徃返無所
拘㝵形如耆老被髪擎杖懸鏡剪刀
无所定泊多來延賢寺僧寶意處意
以聖礼處之時亢旱誌白帝曰雲能
得雨可講勝鬘卽令法雲法師講之
當夜膏雨充洽帝後時従容問曰帝位
更運誰守百年弟子旣能奪他故知
他亦能奪不知是誰當續梁後誌張
喉開口以手指之初不委也侯景事
故方知先及不久曰聖人將去如是
臥於空野今慈州郭下安仁寺西劉
薩何師廟者昔西晉之末此鄕本名
文成郡卽晉文公避地之所也州東
南不遠高平原上有人名薩何姓劉
氏余至其廟備盡其緣諸傳約略得
一涯耳初何在俗不異於凡人懷煞
害全不奉法何亦同之因患死蘇曰
在冥道中見觀世音曰汝罪重應受
苦念汝无知且放汝今洛下齊城丹陽
會稽並有育王塔可徃礼拜得免先罪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五十一張右
[32-0634b]
何得活巳改革前習土俗無佛承郭下
有之便具問巳方便開喻通展仁風
稽胡專直信用其語毎年四月八日
大會平原各將酒餠及以淨供従旦
至中酣飮戲樂卽行淨供至中便止
過午巳後共相讃佛歌詠三寶乃至
于曉何遂出家法名慧達百姓仰之
敬如日月然表異迹生信愈隆晝在
高塔爲衆說法夜入繭中以自沉隱
旦従繭出初不寧舎故俗名爲蘇何聖
蘇何者稽胡名繭也以従繭宿故以
名焉故今彼俗村村佛堂无不立像
名胡師佛也今安仁寺廟立像極嚴
土俗乞願萃者不一毎年正月輿廵
村落去住自在不惟人功欲徃彼村
兩人可擧額文則開顏色和悦其村
一歲死衰則少不欲去者十人不移
額文則合色貌憂慘其村一歲必有
灾障故俗至今常以爲候俗亦以爲觀
世音者假形化俗故名惠達有經一
卷俗中行之純是胡語讀者白解余
素聞之親徃二年周遊訪迹始末斯
盡故黃河左右慈隰嵐石丹延綏銀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五十二張右
[32-0634c]
八州之地无不奉者皆有行事如彼
說之然今諸原皆立土塔上施柏刹
繫以蠶繭擬達之拪止也何於本鄕
旣開佛法東造丹陽諸塔礼事巳訖西趣
涼州番音艂和御谷礼山出像
行出肅州酒泉郭西沙礰而卒形骨
小細狀如葵子中皆有孔可以繩連故
今彼俗有灾障者就礰覔之得之凶
亡不得吉喪有人覔旣不得就左側
觀音像上取之至夜便失
明旦尋之還在像手故土俗以此尙
之齊周隋唐代有神異事止百年見
聞不少備之僧傳故闕而
不載略述感通之會知僧中之有人
焉予以麟德元年夏六月二十日於
終南山北鄷隆之清宮精舎集之素
有風氣之疾兼以從心之年恐奄忽
泫露靈感沉沒遂力疾出之直筆而
疏頗存大略而巳庶後有勝事復寄
導於吾賢乎其餘不盡者統在西明
寺道
律師新撰法苑珠林百卷内具顯之矣集
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苐五十三張右
[32-0635a]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