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92 宗鏡錄-宋-延壽 (TKD)


[44-0467c]
所印理事圓通
只如法華方便品明十界十如相性因緣果
報本末初後不濫行相非虛今唯說一心如
何合敎荅一心者卽諸法實相也亦諸法
實性也然諸法卽實相實相卽諸法從心所
現性相全同依本垂迹理事非異如羣波動
而水體常露以水奪波波無不盡雖衆法似
起而心性恒現以心收法法無不空大品經
云不見一法出法性外又云一切法趣色是
趣不過如台敎釋法華經十法界十如因果
之法一切唯心造者則心具一切法一切法
者只是十如十如者卽如是相如是性如是
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
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如是相者夫相以據
外覽而可別釋論云易知故名爲相如水火
相異則易可知如人面色具諸休否覽外相
卽知其内昔孫劉相顯曹公相隱相者舉聲
大哭四海三分百姓荼毒若言有相闇者不
知若言無相占者洞解當隨善相者信人面
外具一切相也心亦如是具一切相衆生相
隱彌勒相顯如來善知故遠近皆記不善觀
者不信心具一切相當隨如實觀者信心具
一切相也如是性者性以據内不改名性又
性名性分種類之義分分而不同各各不可
改如火以熱爲性水以濕爲性等不改約理
種類約事又性是實性實性卽是理性極實
無過卽一心佛性之異名耳又無行經云稱
不動性卽不改義今明内性不可改如竹中
[44-0468a]
宗鏡八十六卷苐二張功火性
雖不可見不得言無燧人乾草徧燒一切心
亦如是具一切五陰性雖不可見不得言無
以智眼觀具一切性如是體者體是主質義
此十法界陰入倶用色心爲體質也如是力
者堪任義如王力士千萬技能病故謂無病
差有用心亦如是具有如來十力煩惱病故
不能運動如實觀之具一切力如是作者運
爲建立義若離心者更無所作故知心具一
切作也如是因者招果爲因亦名爲業十法
界業起自於心但使有心諸業具足若無於
心卽無諸業以一切善惡凡聖等業唯心造
故如是緣者緣名緣由助業皆是緣義無明
愛等能潤於業卽心爲緣離心緣不起故如
是果者克獲爲果若自心造善克獲樂果若
自心造惡克獲苦果如是報者酬因爲報一
念心正妙報相酬一念心邪劣果潛現風和
響順形眞影端故則邪正在心得喪由我相
爲本報爲末本末悉入緣生緣生故空則空
等也相但有字報亦伹有字悉假施設則假
等也又相卽無相無相而相非相非無相報
亦然一一皆入如實之際則中等也若三塗
以表苦爲相定惡聚爲性摧折色心爲體登
刀入鑊爲力起十不善爲作有漏惡業爲因
愛取等爲緣惡習果爲果三惡趣爲報本末
皆癡爲等乃至菩薩佛類者緣因爲相了因
爲性正因爲體四弘爲力六度萬行爲作智
慧壯嚴爲因福德莊嚴爲緣三菩提爲果大
涅槃爲報本末皆智爲先導爲等故知十界
十如善惡因緣凡聖果報皆是一心終無別
法斯乃發究竟菩提心者之慈父度虛
[44-0468b]
宗鏡八十六卷苐三張功
妄生死野者之導師轉凡入聖之津梁會俗
歸眞之蹊徑矣譬如天樂隨衆生念出種種
聲亦如摩尼隨意所求兩種種寶此心無盡
孕法何窮色法尙然眞靈豈劣問凡聖旣
同一心云何聖人成一切種智凡夫觸事不
知乎荅只爲凡夫背覺合塵爲塵所隔迷
眞徇妄被妄所遮所以敎中謂之爲生盲不
開智眼訶之作聾俗豈達眞聞自心與他心
二倶不了焉能博通萬類成一切種智乎如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云佛言善男子若諸
佛子欲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貎三菩提者若
欲善能知自心者乃至應先發起大慈悲心
普爲衆生歸依三寶受菩薩戒等是以自心
難知莫能善察不入宗鏡焉能照明若了自
心卽是頓發菩提心者是以心之綿密世莫
能知古人有心隱篇云二儀之大可以章程
測也三綱之動可以圭表度也雷霆之聲可
以鍾皷傳也風雨之變可以音律知也故有
象可覩不能匿其量有光可見不能隱其跡
有聲可聞不能藏其響有色可察不能滅其
性以夫天地陰陽之難明猶可以術數揆而
耳目知至於人心則異於是矣心居於内情
伏於衷非可以筭數測也凡人之心險於山
川難知於天天有舂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
厚貎深情不可而知故有心剛而色柔容毅
而質弱意强而行慢性悁而事緩假飾於外
以蔽其情喜不必愛怒不必憎笑未必樂位
未必哀其藏情隱行未易測也他心尙不可
測外境則焉能知故起信論云衆生以依染
心能見能現妄取境界迷平等性故以一切
[44-0468c]
宗鏡八十六卷苐四張功法常
靜無有起相無明不覺妄與法違故不能得
隨順世閒一切境界種種和故是知心外無
法法外無心伹了一心諸塵自會起心背法
卽乖法體旣與法違則不通達若能順法界
性合眞如心則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矣問若
了一心何用廣知諸法荅一心是揔諸法
是別別雖從揔事起千差若不子細通明遮
照雙運則理孤事寡不入圓通維摩經云善
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台敎云於
諸法門文義敎海須了非字非非字雙照字
非字不可說非不可說不可見非不可見何
所簡擇何所不簡擇何所攝何所不攝何所
弃何所不弃是則倶是非則悉非能於墨色
通達一切非於一切非通達一切是通達一
切非非非是一切法邪一切法正若於墨色
不如是解則不知字與非字如蟲食木莫辯
所歸似鳥言空何知旨趣問一色一香無
非中道以何爲中道荅且約古師四句分
別如中論玄樞云問汝以不生不滅爲中道
有此中道不若有此中道則不名中道若無
此中道無亦不名中二倶不可得何名中道
荅有四義一有此中道何者本將中道破偏
何得無中道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若無
空義者一切則不成空卽中道也二無此中
道何者爲破偏病是故說中偏病旣亡中藥
須遣若有中道中還是病三亦有中道亦無
中道何者至理虛存故名亦有無形無相故
名亦無如涅槃經云內外合故名爲中道四
非有中道非無中道何者旣云中道何得是
有旣云中道何得是無此是一徃爲言
[44-0469a]
宗鏡八十六卷苐五張功
耳若更再論則非四句所謂言語道斷心行
處滅問若爾云何取定荅若也有執則無所
不礙若也無執則無所不通如智論云若人
見般若是則名被縛若不見般若是亦名被
縛若人見般若是則名解脫若不見般若是
則名解脫中道卽實相是有也中道卽性空
是無也亦名爲假名亦有亦無也亦名爲中
道非有非無也故知無執則四句皆是涅槃
經云有緣服毒生無緣服毒死有服甘露傷
命而早夭或有服甘露壽命得長存此之謂
矣問爲中卽是道爲離中別有道爲道卽是
中爲離道別有中荅如彼中品人此則是中
而非道如彼三乘人道此卽是道而非中如
彼菩薩道此卽亦中亦是道如彼外道道此
卽非中又非道今言中道者卽菩薩道離中
無別道離道無別中卽以道爲中卽以中爲
道此之中義卽是一心道卽是心心卽是道
以眞心徧一切處故所以云一色一香無非
中道前辯所見不同故論得失若入宗鏡則
泯同平等三乘五性若内若外無非一心中
道矣又中道者以一眞心不住有無一邊故
稱中道若言其有相不可尋若言其無性不
可易所以菩薩以行契理觀一切法雙遮雙
照雙亡雙流台敎明雙亡正入常冥中道無
心亡照任運寂知雙亡卽亡空亡假故名爲
寂正入只是入中故名爲照而亡而照故曰
雙流遮流約智用亡照約智體無心釋智體
智體成就不須作意念念忘照而常任運而
寂而知寂卽是亡知卽是照又能所雙寂故
曰雙亡門理歷然稱爲正入正入則理無不
[44-0469b]
宗鏡八十六卷苐六張功
契雙亡則相無不寂期卽不住空有遮照分
明不滯二邊方成正入肇論云有心者衆庶
是也無心者太虛是也衆庶處於妄想太虛
絕於靈照不可以處妄想絕靈照而語聖心
乎故須遮照無滯體用自在方成理行之門
華嚴經云菩薩住是不思議於中思議不可
盡住是不可思議地思與非思倶寂滅若唯
遮思議境者則凡聖絕分故非但遮常心亦
應融常心是則於中思議不可盡遮融無二
則思與非思體倶寂滅方曰眞不思議也是
則遮照無滯理事不虧卽遮而照故雙非卽
是雙行卽照而遮故雙行卽是雙遣不壞本
而常末萬行紛然不壞末而常本一心恒寂
所以色塵體寂香界性空執作有無之邊邪
達成唯心之中理法法皆圓願海塵塵盡具
行門應念而六度咸成目擊而眞心普徧如
無盡意菩薩經云普賢如來國土彼諸菩薩
當見佛時尋能分別諸深妙義具足成就六
彼羅蜜何以故若不取色相卽是具足檀波
羅蜜若除色相卽是具足尸波羅蜜若觀色
盡卽是具足羼提波羅蜜若見色寂滅卽是
具足毗梨波羅蜜若不行色相卽是具足禪
波羅蜜若不戲論色相卽是具足般若波羅
蜜是諸菩薩卽觀佛時尋具如是六波羅蜜
得無生忍問此唯識門未了之人以何方
便而爲開導荅初覺之人先以比知後當
信驗攝論云一切時處皆唯有識其有未得
眞智覺者於唯識中云何比知由聖敎及正
理如敎云如是三界皆唯有心理顯者如於
定心中隨所觀見諸靑瘀等所知影像一切
[44-0469c]
宗鏡八十六卷苐七張功無別
靑瘀等事但見自心又云外種内爲緣外法
種子皆是衆生感受用業熏種子依阿頼耶
力所變現是故外種離内無別有種如有頌
言天地風虛空陂池方大海皆眞内所作外
義倶非有又頌云聖敎及正理各別有功能
爲生於信慧無一不成故是以識生此識說
名相分知此相唯内心變外義不成故如有
頌言於一端嚴婬女身出家耽欲及餓狗齅
屍昌艶美飮食三種分別各不同以前塵無
決定相唯心自分姸醜若外法是實云何各
隨自見不同是以比知唯心自現非他境界
古德云菩薩從初正信創發心時卽觀本識
自性緣起因果之體得成正信故攝論云得
彼本識說菩薩初起應先觀諸法如實因緣
此之謂也如實者無非一心餘皆虛妄若有
猛提直入之者頓悟圓信之人卽初發心時
便成正覺不動塵勞之位徧坐一切道場靡
移所習之門遊戲十方國土是以法華經偈
云得如是乘令諸子等日夜劫數常得遊戲
與諸菩薩及聲聞衆乘此寶乘直至道場以
是因緣十方諦求更無餘乘除佛方便若能
依實修行果滿不離一念如還原觀云卷舒
無礙隱顯同時一際絕其始終出入亡於表
裡初心正覺攝多生於刹那十信道圓一念
該於佛地卽無生顯而幻有立兩相泯而雙
事存攝法界而攝一塵舉一身而十身現問
旣以聖敎正理比知已生勝解欲入聖位
緣何境界親證修行荅但了人法二空卽
入此觀人法何以成空以唯有意言分別故
攝論云從願樂位乃至究竟位若欲入
[44-0470a]
宗鏡八十六卷苐八張功推正
唯識觀修加行緣何境界緣意言分別爲境
離此無別外境何以故此意言分別似文字
言說及義顯現唯有意言分別無別有名言
菩薩能通達名無所有則離外塵邪執又此
義依名言唯意言分別前以遣名此下依名
遣義義者卽六識所緣境離名無別此境名
言旣唯意分別故義亦無別體菩薩通達義
無所有亦離外塵邪執又此名義自性差別
唯假說爲量前已遣名義名義旣無自性及
差別云何可立若離假說無別名義自性及
名義差別由證見此二法不可得故名爲通
達智整禪師六行法云大乘頓悟菩薩能觀
唯識無外空者謂觀相空唯是空解心作空
解無外相空是故大根知唯識者則滅空解
離諸緣觀故智論云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
普觀諸法皆空空亦復空滅諸觀得無礙般
若波羅蜜以此文證無外相空大根觀智則
證空空謂法空空有皆是妄見悉是當時意
分別作如人心起則唯見人微塵心起則唯
見微塵空心起時則唯見空是故空有皆是
心作故諸凡聖見境不同皆是當時意言有
異是以世諦各唯有識覺無外邊則名眞諦
以其二諦不相離故卽以無外名爲眞諦是
故若能觀見唯識卽知無外則亦達眞此達
眞時則無外解便遣世俗妄取之心故攝論
云知塵無所有通達眞知唯有識通達俗若
不通達俗無以能得見眞以離俗無眞故若
不通達眞無以遣俗以俗無別體故所以通
達眞俗由能解唯識理故以此文證觀唯識
者卽達二諦能遣妄心雖復就實唯識無境
[44-0470b]
宗鏡八十六卷苐九張功
稱情則有凡聖大小謂若見塵意謂是人如
此意言則是凡夫若觀此身意謂是塵如此
意言則是二乘若觀細塵意謂體空如此意
言是小菩薩若觀空有知皆意言卽是大乘
大菩薩人故諸衆生雖皆唯識意言不同凡
聖各異故大根人知唯識者恒觀自心意言
爲境此初觀時雖未成聖分知意言則是菩
薩故攝論云初修觀者則是凡夫菩薩此等
能觀深法空者卽亦曾逕小乘觀來非是不
解衆生無我一往卽能頓見法空故攝論云
若得法無我必先得人無我故知學大要先
從小雖復從小漸頓仍別謂觀生空執爲極
者後觀相空進學名漸若有乆習知小非極
卽解空空名爲頓悟雖知心外無境然入觀
時亦從塵起以其色塵唯佛不見以佛常證
唯識無境妄想盡故不見外塵故彼論云如
來常不出觀故寂靜若大菩薩入眞觀時則
知唯識亦不見塵故彼論云菩薩若入無分
別觀一切塵不顯現以此文證故知大聖入
眞觀時皆不見色自餘凡聖莫問大小未入
空觀則皆見塵大根出觀雖妄見塵若入觀
時則知唯識以其自知妄作塵解無塵可破
便證唯心若能觀中了知唯心後雖出觀妄
見自他尋復思時知自妄見不同凡小定執
有外乃至觀空猶見能所故彼論云菩薩以
無分別後智觀此因果相然無顚倒不執有
外塵内根唯識是實有法故知大根一證唯
心後雖出觀不執有外若觀自心妄見境時
則知衆生各唯有識故大菩薩乃至佛來常知
衆生唯心妄見謂知衆生或作名解名則是
[44-0470c]
宗鏡八十六卷苐十張功凡意
言分別情謂似外名字顯現理是心作是自
心相或作名下所說法解法義則是意言分
別情謂有外法義顯現理實法義亦是心相
故彼論云十二部經是名爲敎十二部經所
詮是名爲理心相似此理敎顯現以此文證
所緣境界悉是心作名爲心相伹此心相亦
名心影亦名相識及境界識稱諸凡小謂與
心異理無別體實唯一識故彼論云唯識不
出二法一者相識二者見識似塵顯現名相
謂所緣境似識顯現名見謂能緣識定心亦
爾顯現似塵謂異定心一分似識一分似塵
此二實唯是識以此文證境界相識卽心無
別唯情妄見以其唯是妄念作故卽此是相
識亦名相結故彼論云結有二種一者相結
二者麤重結相結難解麤重結難滅心分別
諸塵名相結由此分別起欲瞋等惑名麤重
結若得無分別智卽解相結相結不起麤重
結卽墮滅以此文證境是相結凡小迷執故
名難解是故諸法名之與義皆是心作凡小
不知理實無始所緣名義常是凡夫意言分
別故彼論云凡夫從本來意言分別有二種
一似名二似義名義攝一切法皆盡此名義
伹是意言分別所作離此無別餘法以此文
證故知凡夫妄見境界或名或義皆是當時
意言分別如食蒗蕩妄見鍼火據彼妄情意
謂是實不知妄見謂有外火據實唯是意作
火解火則唯是意言分別謂有火名名是意
言謂有火事事是意言衆生妄見自身他身
地水火風等皆亦似彼雖復就實義唯識無
外據凡妄情謂有能所故彼論云唯識
[44-0471a]
宗鏡八十六卷十一張功
義不失亦不無能取所取義雖復據情謂有
内外理唯一心無別塵體故彼論云識所變
異雖有内外事相不同實唯一識無有塵等
別體故知自他内外事相唯是一心轉變妄
解故諸大聖知生妄見自恒不見凡所見境
如人不食蒗蕩之者唯見他人妄見鍼火自
仍不見空中火事佛知唯識其事似此故不
同凡妄見境界以生妄見本無外塵是以如
來恒不見色唯凡與聖有見不見伹眞異妄
莫不唯識凡唯識直是妄心故唯識論偈云
唯識無境界無塵虛妄見若佛唯識伹有眞
心故攝論云唯有眞如眞智獨存說名法身
又唯識論云諸佛如來行處唯有眞識更無
餘識以此文證佛無識故故不同凡妄見外
境以實唯識本無外故業不同者一質異見
如人見水鬼見爲火魚謂住處天以爲地又
如舎利妄見穢土螺髻菩薩卽此見淨若使
實有水火染淨同處相妨不得和合以各妄
見齊無外故多心共處得作別解若諸衆生
同業之者妄見則同更無別解此同業者遞
互爲因妄想見聞唯心緣合故唯識論云一
切衆生虛妄分別思惟憶念彼說我聞依彼
前人說者意識於此聽人聞者意識起如是
心彼說我聞而實無有彼前境界是偈言遞
共増上因彼此心緣合以此文證業相由者
遞互爲因各妄見聞以其六道皆心緣合三
界則是唯心轉作故十地經云三界虛妄伹
一心作論自釋言一心作者唯心轉故故知
三界同見別見皆是自心轉變解異同見聞
者雖心緣合心無形相恒非内外若謂心
[44-0471b]
宗鏡八十六卷十二張功
外有他心者則是妄解實無外識故唯識論
云而實無有外識可取乃至二乘知他心者
謂有外識亦佛仍是妄故彼論云虛妄分別
此心知彼心彼心知此心以此文證實無外
識直是凡小妄作外解故彼論云他心智者
不如實知何以故以自内心虚妄分別以爲
他心不能了知問曰若言凡小作他心解云
何得與他心相應釋言由先方便想作他解
似他解故得與相應凡小不知自作他解便
謂我今知他人心雖作池解得與相應謂有
能所猶非實知故彼論云世閒他心智者於
彼二法不如實知以彼能取可取境界虛妄
分別故以此等文證無外識故作外解皆非
實知若觀心識本無形相非彼非此無來無
去不依外解息分別時則是實知一切生心
故智論云若一切衆生心心數法性實有不
虛誑者佛不能知一切衆生心心數法以一
切衆生心心數法性實虛誑無來無去故佛
能知一切衆生心心數法譬如比丘貪求者
不得供養無所貪求則無所乏短心外如是
若分別取相則不得實法不得實法故不能
通達知一切衆生心心數法若不取相無所
分別則得實法故能通達知一切衆生心心
數法無所罣礙以此文證心無去來佛知無
外稱實能知不同凡小他心智者向外緣心
猶雜妄識故唯論識偈云他心知於境不如
實覺知以非離識境唯佛如實知以此文證
佛知唯識自作他解無外可取以知自心作
諸心解永斷向外分別之心入楞伽經云如
實知一切諸法唯是自心是故不生分別之

[44-0471c]
宗鏡八十六卷十三張功以此
文證佛知他心卽是自心離外分別但緣自
心意言爲境爲諸衆生心識無邊各各異解
差別難量佛離外念一心徧知如水不動萬
像現中此佛一心知諸心時一作多解多卽
是一如彼一水照諸萬像雖卽一水而與水
外萬像相應佛心亦爾徧照他心雖是一心
作諸心解而與一切他心相應由乆修學唯
識觀成故離外念方能徧知故華嚴經頌云
摩醯首羅智自在大海龍王降雨時悉能分
別數其滴於一念中皆明了無量億劫勤修
學得是無上菩提智云何當於一念中不知
一切衆生心故知諸佛念念徧知此卽是佛
意言分別雖知世諦各唯識時別知諸心是
佛分別據恒自覺唯自意言離外念邊無復
分別故諸大智觀唯識者緣自意言知世諦
時卽亦逵眞離外分別是故大乘從凡至佛
皆觀自心意言爲境則知心外無別他心凡
聖等心雖非内外仍有因緣爲他變者如維
摩經云卽時天女以神通力變舎利弗令如
天女天自他身如舎利弗此變舎利弗令心
異見非有別身改形換質衆生心中修勝行
者則有無中妄見佛業由有勝業感佛神力
令心變異似見化身故攝論云於他修行地
中由佛本願自在力故彼識似衆生變異顯
現故名變化身以此文證如來化身如釋迦
等皆是凡小自心變作以妄見佛成道化生
後還妄見如來滅度此妄見者由佛變故彼
論云菩提涅槃爲二但變異他心令他爲二
體實不有以此文證佛變他心令妄見佛心
外無佛據諸凡小不知妄見謂有外佛
[44-0472a]
宗鏡八十六卷十四張功
來度衆生故經偈云佛不得佛道亦不度衆
生衆生强分別作佛度衆生故攝論云由觀
行人識爲増上緣故餘人識變異如觀行人
願力顯現故知定無外塵唯有本識以此文
證見聖化者皆由佛力爲増上緣故彼論云
淺行菩薩欲作衆生利益事於現在先發願
竟卽入眞觀出觀後隨所欲樂方得成就若
深行菩薩欲作利益衆生事現在不須發願
及入觀出觀但由本願力隨所欲作一切皆
成若聲聞等得九定自在因此定自在得六
通自在於一物中隨願樂力各能變異爲無
量種若諸塵實有自性此事則不得成以此
文證本無外境聖力令他無中見化以皆妄
見無外境故若多聖人同處變物各隨意成
亦不相礙故彼論云於一物中若多觀行人
別願同能變異一境此變異得成何故得成
隨彼意成故實無外境唯有識故是故各隨
彼意得成以此文證於一處中多聖變化隨
意各別令諸衆生見境各異和而不同叅而
不亂此義甚深大根方知故至佛來皆觀唯
識故彼論云從願樂位乃至究竟位通名唯
識觀以此文證大乘入道同觀唯識漸明至
佛言觀唯識願樂位者謂從師友聞說唯識
卽能解者心生願樂由有願樂學思量時卽
是大乘願樂位人故彼論云諸菩薩但由聽
聞一切法唯有識依此敎隨聞起信樂心於
一切法唯識理中意言分別生由此願樂意
言分別故說菩薩已入唯識觀作如此知名
入唯識願樂位以此文證學觀唯識卽是大
根菩薩入道上來摠明大小入道淺深雖別
[44-0472b]
宗鏡八十六卷十五張功
皆唯修慧以其慧觀是正道體若不修觀餘
行皆非此明慧觀是入道體如上所說若了一
切境界唯是意言分別則意無所思口無所說
攀緣旣息名相卽空妙明眞心從此披露故得
塵勞路絕生死河枯念念冥眞心心合道所以
金剛三昧經云佛言善不善法從心化生一
切境界意言分別制之一處衆緣斷滅何以
故一本不起三用無施住於如理六道門社
宗鏡錄卷第八十六
音義
苦角反精丨也符鄙反同都反胡鷄反徑路也才笑反責
依居反之郢反正也別也魯宕反徒朗反大也特計
反迢丨也都歷反水丨
戊申歲分司大藏都監

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