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92 宗鏡錄-宋-延壽 (TKD)


[44-0389c]


[44-0389c]
宗鏡錄卷第七十輕
慧日氷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
夫祖佛正意本顯一心何必敎中更談陰界
荅隨妄心而破妄境謂顯人空除異執而說
異門成法解脫無有定法故号之爲阿耨菩
提病差藥消如筏喻之法尙應捨識論問云
以有阿含證驗知故若但心識虛妄分別見
外境界不從色等外境界生眼識等者以何
義故如來說眼色等十二種入明知有色香
味等外境界也荅曰偈言說色等諸入爲可
化衆生依前人受法說言有化生如來依彼
心業相續不斷不絕是故說有化生衆生又
說言無我無衆生無壽者唯因緣和合有諸
法生如來如是說也等入爲令前人得受法
故以彼前人未解因緣諸法體空非謂實有
色香味等外諸境界問若實無有色等入者
以何義故如來經中作如是說答曰偈言依
彼本心智識妄取外境是故如來說有内外
諸入此依無始心意識等種子轉變虛妄見
彼色香味等外諸境界是故如來依此虛妄
二種法故作如是說一本識種子二虛妄外
境界等依此二法如來說有眼色等入問依
如是偈說有何功德利益答偈曰觀虛妄無
實如是入我空觀知諸法異入諸法無我爲
令聲聞解知因彼六根六塵生六種識無有
一法是實覺者乃至無有一法是實見者爲
令可化衆生等作是觀察入人無我空觀於
諸法異者謂菩薩觀實無色等外塵一法可
見乃至實無一觸可覺如是觀察得入因緣
諸法體空爲欲遮彼虛妄分別故說色等一
[44-0390a]
宗鏡七十卷第二張輕
切諸法畢竟空無非無吉處皆悉空無無言
處者所謂諸佛如來行處如是唯有眞識更
無餘識不能如是分別觀察入於識空如是
依識說入一切諸法無我非謂一向謗眞識
我說言無有佛性實我又如來方便漸令衆
生得入我空及法空故說有内識而識無有
内識可取若不如是則不得說我法空以是
義故虛妄分別此心於彼心彼心知此心辯
中邊頌云識生變似義有情我及了此境實
非有境無故識無變似義者謂似色等諸境
性現變似有情者謂似自他身五根性現變
似我者謂染汙末那與我癡等恒相應故變
似了者諸餘六識了別相麤故此境實非有
者謂似義似相無行相故似我似了非眞現
故皆非實有境無故識無者謂所取義有情
我了別等四境無故能取諸識亦非實有是
以若約大根頓悟之人尙不得一何況說多
何以故以執多故迷了一故悟於迷多中根
有不同遂開陰處界若迷心不迷色則數爲
五陰若迷色不迷心則數爲十二處若心色
倶迷者則數爲十八界若直見眞心神解之
性則非一非多非法非數其餘能詮之敎皆
是善巧之門將逗機宜廣申破立欲顯眞空
之理先明幻有之端究竟指歸一心之海
問於世閒法五藴身中作何見解成外道義
云何通達成佛法義答外道不達諸法因
緣和合成諸藴凡有所爲皆是識陰便於藴
上執有實我受用自在名爲神主於似常似
一相續之中說有神性是外道義若了内外
和合因緣所成唯識所變似境所現卽第八
[44-0390b]
宗鏡七十卷第三張輕
識任持不斷似有相續卽佛法義外道不知
將爲實有迷無性之理執身見之愚問前
破五陰六入十八界七大性識義倶無云何
建立唯識答一爲遣境故立識何者若不
因識何以立境若不顯識何以遣境二爲以
有妄想心故能知名義何者若無妄則不能
顯眞若無眞則不能破惑故知破立在我染
淨由心三無性論云今爲成就此依他性故
說成立道理此性不但以言說爲體何以故
言說必有所依故若不依亂識品類名言得
立無有是處若不爾所依品類旣無有所說
夕言則不得立若爾則無二性無二性故則
無惑品無惑品故則有二過一不由功用自
然解脫二則生死涅槃不可顯現由無此二
過失故是故應知決有依他性有此性故世
諦立若不立世諦亦不得眞諦何者以了俗
無性故卽成眞諦若撥無二諦是惡取邪空
非善通正理又若無眞諦之本何以垂俗諦
之跡本迹雖殊不思議一如法華玄義廣釋
本迹爲六本者理本卽是實相一究竟道迹
者除諸法實相其餘種種皆名爲迹又理之
與事皆名爲本說理說事皆名敎迹也又理
事之敎皆爲本禀敎修行名爲迹如人依處
則有行迹尋迹得處也又行能證體體爲本
依體起用用爲迹又實得體用名爲本權施
體用名爲迹又今日所顯者爲本先來巳說
者爲迹約此六義以明本迹也一又約理事
明本迹者從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理卽
是本時實相眞諦也一切法卽是本時森羅
俗諦也由實相眞本垂於俗迹尋於俗迹卽
[44-0390c]
宗鏡七十卷第四張輕顯眞
本本迹雖殊不思議一故經云觀一切法空
如實相但以因緣有從顚倒生二理敎明本
迹者卽是本時所照二諦倶不可說故皆名
本也昔佛方便說之卽是二諦之敎敎名爲
迹若無二諦之本則無二種之矢若無敎迹
豈顯諦本本迹雖殊不思議一也經偈云是
法不可示言詞相寂滅以方便力故爲五比
丘說三約敎行爲本迹者最初禀昔佛之敎
以爲本則有修因致果之行由敎詮理而得
起行由行會敎而得顯理本迹雖殊不思議
一也經偈云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佛子
行道巳來世得作佛四約體用明本迹者由
昔最初修行契理證於法身爲本初得法身
本故卽體起應身之用由於應身得顯法身
本迹雖殊不思議一也經云吾從成佛巳來
甚大久遠若斯伹以方便敎化衆生作如此
說五約權實明本迹者實者最初久遠實得
法應二身皆名爲本中問數數唱生唱滅種
種施權法應二身故名爲迹非初得法應之
本則無中閒法應之迹由迹顯本本迹雖殊
不思議一也經云是我方便諸佛亦然六約
今巳論本迹者前來諸敎巳說理事乃至權
實者皆是迹也今經所說乆遠理事乃至權
實者皆名爲本非今所明久遠之本無以垂
於巳說之迹非巳說迹豈顯今本本迹雖殊
不思議一也經偈云諸佛法乆後要當說眞
實問世閒無有一法不從緣生具幾因緣
能生萬法答曾無心外法能與心爲緣但
是自心生還與心爲相義海云明緣起者如
見塵時此塵是自心現由自心現卽與
[44-0391a]
宗鏡七十卷第五張輕自心
爲緣由緣現前心法方起故名爲緣起法也
經云諸法從緣起無緣卽不起乃至則知塵
體空無所有今悟緣非緣起無不妙但緣起
體寂起恒不起達體隨緣不起恒起如是見
者名實知見何謂實知見若見緣而不見體
卽是常見若見體而不見緣卽是斷見今從
因緣而見性則不落常於眞性中而緣起則
不墮斷名實知見所以廣辯因緣行相者謂
因事而顯理令理不孤因理而成事今事融
卽然約經論隨順世諦所立有四因緣内外
假立不無行相一因緣者論云一因緣謂有
爲法親辦自果此體有二一種子二現行釋
云若一切煩惱種被加行智折伏巳氷無生
現行用雖種子是因緣法以不能生現行故
不得名因緣又如將心種望色現亦不名因
緣若心種生心現色種生色現等皆是因緣
此雙通新本二類種子故二等無閒緣謂八
現識及彼心所前聚於後自類無閒等而開
導令彼定生釋云八現識及心所者出緣體
唯見自證此是緣體摠名現識簡色不相應
種子無爲非此緣性論說等無閒緣唯望一
切心心所說以前生開導所攝受故開者避
義與彼處義導者招引義卽前徃避其處招
引後法令生前聚於後者簡倶時及後爲前
緣義非開導故自類者顯非他識爲緣無閒
者顯雖前無閒爲後緣非中閒隔要無閒者
等而開導者顯緣義令波定生卽顯後果雖
經久遠如經八萬劫前眼識望後亦爲此緣
以彼後果當定生故卽簡入無餘依最後心
無果定生故非此緣雖有開義無導引
[44-0391b]
宗鏡七十卷第六張輕力故
問心與心所旣非自類如八種識恒時倶轉
體用各殊如何倶起望後並得互爲緣義答
論云心與心所雖恒倶轉而相應故和合似
一不可施設離別殊異故得互作等無閒緣
和合似一者同一所緣及同一依同一時轉
同一性攝不可離別令其殊異不同八識行
相所緣及依各不等故非互爲緣又伹除却
入無餘依者外餘一切心心所皆是等無閒
緣以力用齊等無自類閒隔故三所緣緣謂
若有法是帶巳相心或相應所慮所託此體
有二一親二踈若與能緣體不相離是見分
等内所慮託應知彼是親所緣緣若與能緣
體雖相離爲質能起内所慮託應知彼是踈
所緣緣親所緣緣能緣皆有離内所慮託必
不生故踈所緣緣能緣或有離外所慮託亦
得生故釋云謂若有法者謂非徧計所執所
執無體不能發生能緣之識故非是緣緣者
必是依他今此必是有體方緣是帶巳相者
謂能緣心等帶此色等巳之相也帶者是挾
帶義相者體相非相狀義謂正智等生時挾
帶眞如之體相起與眞不一不異非相非非
相若挾帶所緣之巳以爲境相者是所緣故
若相言體卽有同時心心所之體相亦心挾
帶而有相者分義或體相義眞如亦名爲相
無相之相所以經言皆同一相所謂無相親
所緣緣者若與見分等體不相離者簡他識
所變及自八識各各所緣別唯是見分内所
慮託此有二種一是有爲卽識所變名内所
慮託二是無爲眞如體不離識名所慮託卽
如自證緣見分等並是此例此說親緣
[44-0391c]
鏡七十卷第七張輕踈所緣
緣與能緣心相離法是謂卽他識所變及自
身中別識所變仗爲質者是又親所緣者卽
謂見分是帶巳相此踈中卽影像相分是帶
本質之相故名所緣又親所緣緣但是能緣
之心皆有離内所慮託之相分一切心等必
不行故今大乘中若緣無法不生心也踈所
緣緣能緣之法或有或無以是心外法故如
執實我法雖無本質然離彼法心亦生故又
觀所緣緣論頌云內色如外現爲識所緣緣
託彼相在識及能生識故以自内識所變之
色爲所緣緣是依他性有體法故不緣心外
所執無法故論云見託彼生帶彼相起見託
彼生卽是緣義然心起時帶彼相起名爲所
緣帶是挾帶逼附之義百法云護法明此所
緣如見相無定相分以本智親證如體不取
相故與如體冥合故卽無相狀之相卽但有
體相之相卽挾帶之義亦所緣緣難云若有
見分卽有分別相何名無分別相也又云無
能取耶荅雖有見分而無分別復無能取正
智緣如親挾附體相緣故更無相狀之相說
無相分言無能取者卽無分別妄執實能取
故不無内分能緣見分又難若言無相分者
所緣緣論云依彼生帶彼相故名所緣相若
無眞如相分者卽無所緣護法云亦有所緣
緣義雖見相分而可有帶如相起不離故卽
本智見分親挾帶眞如之體相起故名所緣
緣如自證分親帶見分名所緣緣此亦應爾
實無變帶之義唯有挾帶名所緣緣故與後
得別也若變相分緣者便非親證卽如後得
智應有分別旣異後得卽明知有見
[44-0392a]
宗鏡七十卷第八張輕分無
相分也又一切見分皆有挾帶境相義者由
相不離見故卽是挾帶之義不離有二一者
有爲相分望自能變之識血脈相連猶如父
子故名不離二者眞如等境雖非識變然是
識等實體故名不離問所緣緣論偈云内
色如外現爲識所緣緣許彼相在識及能生
識故是以外境雖無而有内色似外境現爲
所緣緣旣外相在識卽是倶起以相在故云
何復能生識能作識緣答如眼等識帶彼
相起雖卽同時不礙前後以展轉相因成所
緣緣之理論問云此内境相旣不離識如何
倶起能作識緣頌答云決定相隨故倶時亦
作緣或前爲後緣引彼功能故境相與識定
相隨故雖倶時起亦作識緣而外諸法理非
有故定應許在識非餘此根功能與前境色
從無始際展轉爲因如是諸識唯内境相爲
所緣緣理善成立問所明梜帶是親所緣
緣者爲復挾體挾用答應作四句分別一
體挾體者卽自證分緣證自證分證自證分
却緣自證分是也二用挾用者卽八識心心
所見分緣自親相分是也三用挾體者卽根
本智見分緣眞如是也四體挾用者卽自證
分緣見分也問所緣緣義於八識如何料
簡親踈答百法云護法解此第八心及心
所名此品若因若果踈所緣有無不定若因
中第八識託他人扶塵器世閒境自變相分
緣卽可互受用有踈所緣義若是自他緣義
五根及種子不互變緣卽無踈所緣緣義也
又有色界卽有扶塵器世閒可互扶塵卽有
踈所緣緣若無色界卽無色可扶託故
[44-0392b]
宗鏡七十卷第九張輕卽無
踈所緣緣義也若自第八識緣自三境唯有
親所緣緣也此是因中料簡若至佛果位中
第八識若緣自境及緣眞如及緣過未一切
無體法時卽無踈所緣緣也若緣他佛身土
卽變影而緣亦有踈義卽第八識心王自果
位中踈所緣緣有無不定若第八五心所因
果位中皆有踈所緣緣也若爲託第八心王
三境爲質而緣故若第七識者論云第七心
品未轉依位是倶生故必扶外質故亦定有
踈所緣緣於轉依位此非定有緣眞如無外
質故今言此第七識有漏位中者體是倶生
任運無力必扶第八識以爲外質故自方變
影緣故卽定有踈所緣緣若約無漏時卽踈
所緣緣有無不定若第七根本智相應心品
緣眞如卽無踈緣若後得智緣如卽有踈緣
若是無漏第七緣過未及諸無體法皆無踈
所緣緣問何故有漏第七起執事須扶託本
質起耶夫是執者構畫所生卽不合假於外
質而起答執有二一有强思分別計度而起
執者卽所託外質有無不定如第六識獨生
散意是也二者有任運起執卽第七識是爲
第七心心所是倶生任運自無力起要假外
質自方起執也故知第七有漏位中踈所緣
緣有無不定若第六識者此識身心品行相
猛利於一切位能自在轉所仗外質或有或
無踈所緣緣有無不定於因果位中皆自在
轉或分別起或倶生故緣一切法時有仗質
起有不仗質起緣境最廣故踈所緣緣有無
不定若前五轉識者未轉依麤觀劣故必仗
外質故卽定有踈所緣緣若轉依位此
[44-0392c]
宗鏡七十卷第十張輕非定
有緣過未等無外質故前五轉識因果位中
約諸根互用亦須仗質而起定有踈所緣緣
若至果位有無不定又諸識互緣者第八識
與前七爲所緣緣卽八識相分與五識爲所
緣緣第六識緣第八四分爲所緣緣第七卽
唯託第八見分爲所緣緣卽第八識四分爲
本質卽前七識見分變相分緣卽第八與前
七爲所緣義故八於七有也卽第八與前七
爲踈所緣緣七於八無者卽前七不與第八
爲所緣緣以第八不緣前七故不託前七生
故唯緣自三境爲所緣緣又廣釋云古大乘
立所緣緣義者彼云謂若有法者卽有體
本質法名緣言是帶巳相者卽相分名所緣
相相質合說名所緣緣所言帶巳相者帶字
屬心巳字屬本質相卽相分謂能緣心緣所
緣境時帶起本質家己有之相分故名是帶
巳相被小乘正量部般若毱多不立相分師
造謗大乘論七百偈破古大乘師所緣緣義
云汝若言巳相是相分將爲所緣者且如汝
大乘宗無分別智緣眞如時不帶起眞如相
分其眞如望能緣智見分應無所緣緣義必
若言本智緣如亦有相分者卽違汝自宗一
切經論如何通會古大乘師被此一難當時
絕救經一十二年無人救得大乘所緣緣義
唐三藏救云我宗大乘解帶有二義一者變
帶變二者挾帶變若變帶者卽變帶似質之
巳相起是相狀之相令根本智緣如時卽無
若挾帶者卽有根本智親挾帶眞如體相而
緣更不變相分故亦成所緣緣現藏云謂若
有法卽眞如是有體法名緣卽此眞如
[44-0393a]
宗鏡七十卷第十一張輕是
本智所慮處又名所緣二勢合說名所緣緣
所緣卽緣持業釋亦如八識見分各緣自親
相分時皆是挾帶乃至内二分相緣亦爾故
知本智緣如雖不變相分然親挾帶眞如體
相而緣亦成所緣緣古大乘師錯解所緣緣
義者夫所緣緣義者以有體法是緣卽此有
體法是能緣心所慮處故便名所緣今古大
乘師旣唯將實相分爲所緣者錯之甚矣正
解所緣緣義者謂若有法是帶巳相者謂若
有法者卽有實法簡於假法及徧計相分無
體法無體法伹是所緣不成緣夫爲緣者須
是有體實法有力用故能牽生識卽實圓成
依他是有體法言是帶巳相者帶有二義一
者變帶卽八箇識有踈所緣緣本質是爲託
此有體境爲本質變似質之相起名爲變帶
二者挾帶卽一切親所緣緣實相了是爲此
相分不離能緣心故其能緣心親挾此相分
而緣名爲挾帶言巳相者亦有二義且第一
於變帶踈所緣緣上說者卽變似質之巳相
巳者體也卽相分似摸質巳體此是相狀之
相二於挾帶親所緣緣上說者卽能緣心上
親挾帶所緣相分之巳相此是境相之相卽
不同於踈所緣緣帶本質家之巳相起忽有
人問云言是帶巳相者未審能緣心帶誰家
之巳相而緣應答云若踈所緣緣卽變帶本
質家之巳相緣若親所緣緣卽挾帶相分家
之巳相緣又踈所緣緣是帶相狀之相卽帶
似質之相狀若親所緣緣卽帶境相之相以
親挾境相而緣故有人云帶能緣心之巳相
者此人不會所緣義問若言親挾帶境相
[44-0393b]
宗鏡七十卷第十二張輕及
變帶似質之相狀起成親踈二緣者卽外色
法亦成親踈二緣且如將鏡照人時於鏡面
上亦能親挾於人影像以人影不離於鏡面
故應成親所緣緣又鏡面望外邊人本質應
成踈所緣緣答將所慮簡之意云夫爲所緣
緣者須對能緣慮法所慮方名所緣緣今鏡
面旣非能緣慮法者卽鏡中人影及外邊人
本質亦不得名所慮法旣闕所慮義者不成
所緣緣外人又難若爾者且如第六識緣
華無體法時有所慮義應成所緣緣爲識是
能緣慮故荅將所託簡之意云其意緣無體
法時雖有所慮義又闕所託義以空華等無
體不與能緣心爲所託不妨伹成所緣卽不
成緣出是應須四句分別一有所慮非所託
卽徧計妄執我法等是以無體故伹爲所慮
不爲所託二有所託非所慮卽鏡水所照人
等是此伹有所託而無所慮以鏡水等非能
慮故三倶句卽一切所緣緣實相分是四倶
非卽除鏡水等所照外餘不緣者是又親緣
者是逼附義近義卽如相分親逼附近於見
分更無餘分閒隔故言踈者是遠義被相分
隔故卽本質法是又親所緣緣都有四類一
有親所緣緣從質及心而變起卽五識緣五
塵境所緣相分是二有親所緣緣但從心變
不仗質起卽第八識緣三境相分是三有親
所緣緣不由心變亦不由質起卽根本智所
證眞如是四有親所緣緣而非相分卽内二
分互相緣是慈恩云若與能緣體不相離是
見分等内所慮託應知彼是親所緣緣者若
與能緣者是見分體不相離者卽與自證
[44-0393c]
宗鏡七十卷第十三張輕分體不相離意云
相分是見分親所緣緣見分是自證分親所
緣緣皆不離自證分體此正簡踈所緣緣本
質法望能緣見分有相離八識故此亦簡他
人所變相分及自身八識各各所變相分更
互相望皆不是親今唯取自識所變相分名
親望能變見分體不相離中閒更無物隔礙
方是親義言是見分等内所慮託者言見分
等者卽等取自證分及第四分幷本智緣如
等此皆成親所緣緣且如相分是見分家親
所緣緣見分卽自證分親所緣緣自證分是
證自證分親所緣緣又眞如是根本智親所
緣緣又等取心心所緣親相分亦是親所
緣緣此上皆是挾帶
而緣
宗鏡錄卷第七十輕音義挾胡頰反彼側反田候反
魚窆反所金反
申歲分司大藏都監開扳
[44-0394a]
宗鏡錄卷第七十一筞
慧日氷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