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92 宗鏡錄-宋-延壽 (TKD)


[44-0325a]
楞伽經所明三種識謂眞識現識及分別
事識此中三識於八識中如何分別
荅眞謂本覺現謂第八餘七倶名分別事識
雖第七識不緣外塵緣第八故名分別事眞
謂本覺者卽八識之性經中有明九識於八
識外立九識名卽是眞識若約性收亦不離
八識以性徧一切處故問但說頼耶等八
識俗諦巳顯云何說十一種識又究竟指歸
唯一眞實性復云何說廣略等諸識荅因
相顯性非無所以攝未歸本自有端由攝大
乘論云若不定明一切法唯有識眞實性則
不得顯現若不具說十一識說俗諦不盡若止說前
五識唯得俗諦根本不得俗諦差別義若說
俗諦不徧眞識則不明了眞不明了則遣俗
不盡是故具說十一識通攝俗諦是以了俗
無性卽達眞空眞空雖空而不壞相俗有雖
有恒常體虛是知隨緣非有之眞諦恒不異
事而顯現寂滅非無之俗諦恒不異眞而成
立上來所引二識三識八識九識十一識等
不出一心宗所以楞伽經云一切諸度門佛
心爲第一又云佛語心爲宗無門爲法門所
言宗者謂心實處約其眞心之性隨其義開
體用二門卽同起信立心眞如門心生滅門
眞如是體生滅是用然諸識不出體用二心
一體心是寂滅心卽九識體二用心是生滅
心卽前八識用體用隱顯說爲二心以用卽
體故生滅卽不生滅以體卽用故不生滅卽
生滅以生滅無性用而不多以寂滅
[44-0325b]
宗鏡卷第五十七卷苐二
張肥隨緣體而非一非多非一體用常冥而
一而多體用恒現識性是體識相是用體用
互成皆歸宗鏡唯識疏鈔云識性識相無不
歸心心王心所皆名唯識者謂圓成實性是
識性依他起性是識相皆不離心也或可諸
無爲法名識性得等分位色等所變是識相
皆不離心也識之相應名心所識之自性名
心王心王最勝稱之爲主攝所從心名歸心
攝得等分位兼色等所變歸於見分等名泯
相性相不相離㧾名唯識也問境不離識
識不離境者何秖云唯識不名唯境荅雖
互相生境從識變然古釋境由心分別方生
由心生故名唯識識不由境分別生不由境
故不可名唯境問心是境家増上緣境假心
生名唯識境是心家所緣緣心假境生應名
唯境荅離心執境是虛妄爲遮妄心名唯識
悟心無我出沉淪不約二緣名唯境又有境
無境皆是自心其心悉生一若緣有境生心
者卽是自識相分一切實境不離能緣之心
於自識外實無其境二若緣無境生心者如
獨生散意緣過去未來空華兎角一切無法
時心亦起故如百法鈔云舊云緣無不生慮
不正問何以不正荅如緣空華兎角一切無
法時心亦起故何以言緣無不生慮耶故知
有獨影境内心相分此相分望見分亦成所
緣緣義若無内心相分其心卽不生唐三藏
云境非眞慮起證知唯有識雖徧計所執相
雖卽非眞而不無内心相分能牽生心故由
此四句分別一無影有質其心不生二有影
無質其心得生三影質倶有心生可知四影
質倶
[44-0325c]
宗鏡五十七卷苐三張肥
無心亦得起卽根本智證眞如是唯識論云
有境牽生心若眞理爲境能牽生智心若俗
諦爲境能牽生識心則未有無心境曾無無
境心問八識之中約因位初地巳去幾識
成無漏荅古德釋云唯六七二識成無漏
六卽第六識初地門中二十二心所成妙觀
察智七卽第七識二十二心所成平等性智
此二智品相應倶離障染故名無漏若五八
等識定是有漏問云何第六得成無漏耶荅
謂初地入無漏心時斷分別二障種現習氣
故無漏問第六能斷惑斷惑成無漏第七不
能斷惑何故亦成無漏荅謂第七識是第六
所依根第六是能依識能依識旣成無漏第
七所依亦成無漏謂第六入生法二空觀時
第七識中倶生我法二執現行伏令不起故
第七成無漏問何故第八是有漏耶荅第八
是㧾報主持種受熏若因中便成無漏卽一
切有漏雜染種子皆散失故卽便成佛何用
更二劫修行耶問前五旣非是㧾報主何故
不成無漏荅前五根是第八親相分能變第
八旣是有漏所變五根亦有漏五根是所依
尙有漏能依五識亦成有漏也如上依經論
分別諸識開合不同皆依體用約體則無差
而差以全用之體不礙用故約用則差而無
差以全體之用不失體故如舉海成波不失
海舉波成海不礙波非有非無方窮識性不
一不異可究心原如古德云約諸識門雖一
多不定皆是體用緣起本末相收本者九識
末者五識從本向末寂而常用從末向本用
而常寂寂而常用故靜而不結用而常寂故
[44-0326a]
宗鏡卷第五十七卷苐四張肥
動而不亂靜而不結故眞如是緣起動而不
亂故緣起是眞如眞如是緣起故無涅槃不
生死卽八九爲六七緣起是眞如故無生死
不涅槃卽六七爲八九無生死不涅槃故法
界皆生死無涅槃不生死故法界皆涅槃法
界皆涅槃故生死非離亂法界皆生死故涅
槃非寂靜生死非雜亂衆生卽是佛涅槃非
寂靜佛卽是衆生是以法界違故說涅槃是
生死卽理隨情用法界順故說生死是涅槃
卽情隨理用如此明時說情非理外理非情
外情非理外故所以卽實說六七爲八九實
者體也理非情外故所以卽假說八九爲六
七假者用也以假實無礙故人法倶空以體
用無礙故空無可空人法倶空故說絕待空
無可空故言妙用如斯說者亦是排情之言
論其至實者不可以名相得至極者不可以
二諦辯不可以名相得故非言像能詮不可
以二諦辯故非有無能說故云至理無言賢聖
默然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正可以神會不可
以心求問覺海澄源一心湛寂云何最初
起諸識浪荅雖云識浪起處無從無始無
生能窮識性只謂在覺忽爾念生猶若澄瀾
欻然風起不出不入洶涌之洪浪滔天非内
非外顚倒之狂心徧境起信論云以不知眞
法一故心不相應忽然念動名爲無明此是
現根本無明最極微細未有能所王數差別
故云不相應非同心王心所相應也唯此無
明爲染法之原最極微細更無染法能爲此
本故云忽然念起也無明之前無別有法爲
始集之本故云無始則是忽然義非約時節
[44-0326b]
宗鏡卷第五十七卷苐五
張肥以說忽然而起無初故也又釋摩訶衍
論云不如實知眞如法一故不覺心起者卽
是顯示根本不覺之起因緣根本不覺何因
緣故得起而有因不如故得起而有何等法
中而不如耶謂三法中而不如故言不如者
當有何義謂違逆義故云何三法一者實知
一法二者眞如一法三者一心一法是名爲
三實知法者謂一切覺卽能達智眞如法者
謂平等理卽所達境一心法者謂一法界卽
所依體於此三法皆違逆故無明元起是故
說言謂不如實知眞如法一故不覺心起彼
三種法皆守一中終不離故通名一又論云
以無明熏力不覺心動最初成其業識因此
業識復生轉識等論釋云最初不覺稱爲第
一業相能見所見無有差別心王念法不可
分析唯有精動隱流之義故名爲業如是動
流只由不覺第二轉相以業相念爲所依故
轉作能緣流成了相第三現相以了別轉爲
所依戲論境界具足現前所緣相分圓滿安
布依此見分現彼相分又動相者動爲業識
理極微細謂本覺心因無明風舉體微動微
動之相未能外緣卽不覺故謂從本覺有不
覺生卽爲業相喻如海微波從靜微動而未
從此轉移本處轉相者假無明力資助業相
轉成能緣有能見用向外靣起卽名轉相雖
有轉相而未能現五塵所緣境相喻如海波
浪假於風力兼資微動從此擊波轉移而起
現相者從轉相而成現相方有色塵山河大
地器世閒等仁王般若經云爾時世尊告波
斯匿王汝先問云復以何相而住觀察菩薩
摩訶
[44-0326c]
宗鏡卷第五十七卷苐六張肥
薩應如是觀以幻化身而見幻化正住平等
無有彼我如是觀察化利衆生然諸有情於
乆遠劫初刹那識異於木石生得染淨各自
能爲無量無數染淨識本從初刹那不可說
劫乃至金剛終一刹那有不可說不可說識
生諸有情色心二法色名色藴心名四藴皆
積聚性隱覆眞實古釋云初刹那識異於木
石者有說初識隨於何趣續生位中最初刹
那第八識也識有緣慮異於木石有說初識
如楞伽經云諸識有三種相謂轉相業相眞
相言眞相者本覺眞心不藉妄緣名自眞相
業相者根本無明起靜令動動爲業識極微
細故轉相者是能見相依前業相轉成能緣
雖有能緣而未能顯所緣境故現相者卽境
界相依前轉相能現境故又云頓分別知自
心現身及身安立受用境界如次卽是根身
外器色等五境以一切時任運現故此是三
細卽本識故最初業識卽爲初依生起門爲
次第故又遠劫來時無初始過未無體熏習
唯心妄念爲初違眞起故又從靜起動名之
爲業從内趣外名之爲轉眞如之性不可増
減名爲眞相亦名眞識此眞識卽業轉現等
三性卽神解性不同虛空通名識亦名自相
不藉他成故亦名智相覺照性故所以云本
覺眞心不藉妄緣以眞心之體卽是本覺非
動轉相是覺性故又釋云初刹那識異於木
石者謂一念識有覺受故異於木石卽顯前
念中有末心所見赤白二穢卽同外器木石
種類此識生時攬彼爲身故異木石問遠劫
無始何名初識耶荅過去未來無體刹那熏
[44-0327a]
宗鏡*卷第五十七卷苐
七張肥習唯屬現在現在正起妄念之時妄
念違貞名爲初識非是過去有識創起名爲
初識也故知橫該一切處豎通無量時皆是
卽今現在一心更無別理所以法華經云我
觀乆遠猶若今日則三世情消契無時之正
軌一眞道現證唯識之圓宗問經明初刹
那識異於木石生得染淨各自能爲無量無
數染淨識本從初刹那不可說劫乃至金剛
經一刹那有不可說不可說識生諸有情色
心二法者則有染有淨有生有滅此識約生
滅門中者幾種生滅荅眞門順性妙合無
生世相隨緣似分起盡楞伽經云大慧菩薩
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諸識有幾種生住滅佛
告大慧識有二種生住滅非思量所知謂流
住生住滅相生住滅古釋云言流注者唯目
第八三相微隱種現不斷名爲流注由無明
緣初起業識故說爲生相續長劫故名爲住
到金剛定等覺一念斷本無明名流注滅相
生滅住者謂餘七識心境麤顯故名爲相雖
七緣八望六爲細具有四惑亦云麤故依彼
現識自種諸境緣合生七說爲賻生長劫熏
習名爲相住從末向本漸伏及斷至七地滿
名爲相滅依前生滅立迷悟依依後生滅立
染淨依後短前長事分二別卽是流注生住
滅相生住滅是以海水得風變作波濤之相
心水遇境密成流注之生前波引後波皷滄
溟而不絕新念續舊念騰心海以常興從此
汨乱澄源昏沉覺海是知因眞起妄不覺無
明之動搖如從水成波全是外風之皷擊內
外和合因緣發萌遂成能見之心便現所觀
之境因
[44-0327b]
宗鏡卷第五十七卷苐八
張肥照而俄生智鑑因智而分別姸媸從此
取捨情分愛憎心變於五塵境執著堅牢向
六情根相續不斷因茲愛河浪底沉溺無憂
欲火焰中焚燒罔懼甘心受黑城之極苦不
覺不知沒命貪夢宅之浮榮難惺難悟若能
了最初一念起滅何從頓八無生復本眞覺
則塵塵寂滅六趣之籠檻難羈念念虛玄九
結之綂羅休絆猶如巨海風息不起微漣察
動相之本空見緣生之無體則窮源濕性湛
爾清泠萬像森羅煥然明白所以賢劫定意
經云了一切空是曰一心問宗鏡搜玄云
何說識荅只爲識性幽玄難窮本末唯佛
能了下位莫知以無跡無形爲萬有之本唯
深唯妙作衆聖之原如菩薩處胎經五道尋
識品云爾時世尊將欲示現識所趣向道識
俗識有爲識無爲識有漏識無漏識華識果
識報識無報識天識龍識鬼神阿修羅迦樓
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識上至二十八天
識下至無救地獄識爾時世尊卽於胎中現
勾鎖骸骨徧滿三千大千世界佛告阿析陀
能別此骸骨識耶對曰不別何以故未得通
徹行力未至佛告彌勒菩薩汝此天中未得
神通耶彌勒白佛言有成就者有不成就者
佛告彌勒汝觀勾鎖骸骨令一切衆知識所
趣分別決了令無疑滯爾時彌勒菩薩卽從
座起手執金剛七寶神枝攬勾鎖骸骨聽彼
骨聲卽白佛言此人命終瞋恚結多識墮龍
中次復攪骨此人前身十跡行具得生天上
次復攪骨此人前身破戒犯律生地獄中如
是攪骨有漏無漏有爲無爲從二十八天下
至無
[44-0327c]
宗鏡卷第五十七卷苐九張肥
*救地獄知識所趣善惡果報白黑行報有
一全身舎利無有缺減爾時彌勒以杖攪之
推尋此識了不知處如是三攪前白佛言此
人神識了不可知將非如來入涅槃耶佛告
彌勒汝紹佛位於當來世當得作佛成無上
道何以攪舎利而不知識處耶彌勒白佛言
佛不思議不可限量非我等境界所能籌量
今有狐疑唯願世尊當解說之五道神識盡
能得知彼善惡所趣不敢有疑於如來所今
此舎利無有缺減願說此識令我等知佛告
彌勒過去未來現在諸佛舎利流布非汝等
境界所能分別何以故此舎利卽是吾舎利
何能尋究如來神識今當與汝分別如來上
中下識至薩芸然各各不同初住菩薩未立
根德力雖得神通二住菩薩以天眼觀知識
所趣退不退地亦復觀見欲界色界無色界
者或復觀見生東方無數恒河沙佛刹供養
諸佛奉律無礙亦復知彼受記劫數一劫二
劫乃至百千億劫或有菩薩於三住地觀見
舎利知識所趣於有餘涅槃無餘涅槃然復
不見四住所行識所趣向四住菩薩見一見
二三住識法然復不見五住舎利識法所趣
乃至唯佛知佛神識所念又偈云識神無形
法五大以爲家分別善惡行去就別眞僞識
示善道處永到安隱道識爲第六王餘大最
不如問心識二名有何勝劣荅心是如
來藏心眞如之性識是心之所生無有一法
不從眞心性起故首楞嚴經云諸法所生唯
心所現心是本卽勝識是依卽劣如圓覺疏
云生法本無一切唯識識如幻夢但是一心

[44-0328a]
宗鏡五十七卷苐十張肥
設使識無其體云何得是心乎荅以識本是
心所成故故識無體則是一心俣異境從識
生攝境歸識若通而論之則本是一心心變
爲識識變諸境由是攝境識攝識歸心也問
前巳廣明識相如何是智答分別是識無
分別是智如大寶積經云佛言所言識者謂
能了別眼所知色耳所知聲鼻所知香舌所
知味身所知觸意所知法是名爲識所言智
者於內寂靜不行於外唯依於智不於一法
而生分別及種種分別是名爲智又舎利弗
從境界生是名爲識從作意生是名爲識從
分別生是名爲識無取無執無有所緣無所
了別無有分別是名爲智又舎利弗所言識
者住有爲法何以故無爲法中識不能行若
能了達無爲之法是名爲智又燈三昧經偈
云不寂者是想寂滅者是智若知想自性便
離於諸想若有想可遣是則還有想彼行想
戲論是人不離想若人作是心是想誰所起
是想誰能證誰能滅是想起想之法者諸佛
莫能得即於此處有無我離取著若其心不
生何由得起想若心得解脫彼則無由起若
證於解脫心則不思議心不思議故成就不
思議我本作是念安住心地巳弃捨一切心
願成不思議白淨法果報覩見於無爲一念
能了知一切衆生念衆生即是心心即是如
來諸佛不思議顯了於此心問心王妙義
八識眞原顯正理以圓明據聖敎爲定量理
事齊舉巳斷纖疑心所之門如何開演荅此
申第二心所有法此心所六位都有五十一
法徧行有五別境有五善有十一根本
[44-0328b]
宗鏡五十七卷十一張肥
煩惱有六隨煩惱有二十不定有四徧行者
徧四一切四一切者一性一切者即三性一
善二不善三無記性等二地一切者即九地
一欲界五趣地色界四禪四地無色界四空
四地三時一切者時即同一刹那時也此作
意等五心所皆同時起故名時一切四倶一
切者倶即徧諸心等與八識倶意云此作意
等五徧行與八識心王倶起時必有同時相
應五數又如八識倶起時皆有徧行五數故
名倶一切即四一切是所行所徧觸等五數
是能行能徧徧者是圓義行者是遊履義緣境
義但取見分能緣四一切不取内二分内二
分但互相緣即不能外緣一切又若別境欲
等五數有行非徧行是能緣徧是所緣即所
樂等四境以四境不能令能緣欲等所徧緣
故名有行非徧應以四句分別一是行非徧
即別境二是徧非行即眞如三倶句即徧行
四倶非即色等顯揚論云心所有法者謂若
法從阿頼耶種子所生依心所起與心倶轉
相應彼復云可謂徧行有五一作意者謂能
警心爲性於所緣境引心爲業問作意爲在
種位能警心爲在現行能警心荅在種位能
警心以作意自性明利雖在種位若有境至
而能警心心所種令生起現舉喻如多人同
一室宿外邊有賊來時衆中有一人爲性少
睡便能警覺餘人此人雖自身未起而能警
覺餘人令起亦如内心相分雖與見分同起
法爾有能牽心功能今作意亦爾其作意種
子旣警彼諸心心所種生現行巳作意現行
又能引心現行令趣前境即此作意有二功
[44-0328c]
宗鏡五十七卷十二張肥
能一心未起時能警令起二若起巳能引令
趣境初是體性後是業用二觸謂根境識三
事和合分別爲體受依爲業又即三和是因
觸是其果令心心所觸境爲性受想思等所
依爲業觸若不生時餘受一心所亦不能生
和合一切心及心所令同觸前境是觸自性
也即諸心所緣境時皆是觸功能自性也即
此觸似彼三和與受等爲所依是觸之業用
也三受領納爲體愛緣爲業四想謂名句文
身熏習爲緣取相爲體發言議爲業又想能
安立自境分劑若心起時無此想者應不能
取境分劑相於境取像爲性施設種種名言
爲業種種名言皆由於想是想功能五思謂
念心造作一切善惡㧾別報爲思體於善品
等役心爲業觸等五法心起必有故是徧行
餘非徧行別境有五欲等不徧心故以四境
別名爲別境也一欲謂於所樂境希望爲體
勤依爲業又於一切事欲觀察者有希望故
若不欲觀隨因境勢任運緣者即全無欲由
斯理趣欲非徧行二勝解謂於決定境如其
所應印解爲體不可引轉爲業又謂邪正等
敎理證力於所取境審決印持由此異緣不
能引轉故猶預境勝解全無非審決心亦無
勝解非徧行攝三念謂於慣習境令心明記
不忘爲體等持所依爲業又於曾未受體類
境中令不起念設曾所受不能明記念亦不
生故念必非徧行所攝念與定爲所依爲業
用能生正定故言定依爲業四定亦云等持
謂於所觀境專注一緣爲體令心不散智依
爲業又由定令心專注不散依斯便有決擇
[44-0329a]
宗鏡五十七卷十三張肥智生
若不繫心專注境位便無定起故非徧行五
慧謂於所觀境簡擇爲體斷疑爲業又於非
觀境愚昧心中無簡擇故非徧行攝此別境
五隨位有無所緣能緣非定倶故善有十一
一信謂於有體有德有能心淨爲體斷不信
障能得善提資粮圓滿爲業又識論云信以
心淨爲性此性澄清能淨心等以心勝故立
心淨名如水清珠能清濁水釋云唯信是能
淨餘善等皆所淨故以心王爲主但言心淨
不言心所水喻心等清珠喻信體以投珠故
濁水便清以有信故其心遂淨二慙謂依自
増上及法増上羞恥過惡爲體斷無慙障爲
業三愧謂依世増上著恥過惡爲體斷無愧
障爲業四無貪謂於有有具厭離無執不藏
不愛無著爲體能斷貪障爲業五無瞋謂於
諸有情心無損害慈愍爲體能斷瞋障爲業
六無癡謂正了眞實爲體能斷癡障爲業七
精進謂心勇無墯不自輕賤爲體斷懈怠障
爲業八輕安謂遠離麤重身心調畼爲體斷
麤重障爲業九不放逸謂㧾攝無貪瞋癡精
進爲體斷放逸障爲業十捨謂㧾攝無貪瞋
癡爲體依此捨故得心平等心正直心無發
動斷發動障爲業十一不害謂由不惱害諸
有情故悲哀惻搶愍物爲體能斷害障爲業
根本煩惱有六一貪謂於五取藴愛樂覆藏
保著爲體損害自他能趣惡道爲業二瞋謂
於有情欲興損害爲體能障無瞋爲業三慢
謂以他劣已計我爲勝令心高舉爲體能障
無慢爲業四無明謂不正了眞實爲體能障
正了爲業五邪見謂五見爲體一薩
[44-0329b]
宗鏡五十七卷十四張肥
迦邪見謂於五取藴計我我所染汙慧爲體
能障無我無顚倒解爲業二邊執見謂於五
取藴執計斷常染汙慧爲體能障無常無顚
倒解爲業三邪見謂謗因果染汙慧爲體唯
分別起能障正見爲業四見取謂於前三見
及見所依藴計最勝上及與第一染汙慧爲
體唯分別起能障苦及不淨無顚倒解爲業
五戒禁取謂於前諸見及見所依藴計爲清
淨解脫出離染汙慧爲體唯分別起能障如
前無顚倒解爲業釋云薩迦邪見者此翻身
見也見取者論又云一切鬪諍所依爲業此
於諸見及所依藴執爲最勝能得涅槃清淨
法是見取由此各各互執爲勝諸見等故一
切外道鬪諍因斯而起戒禁取者又云無利
勤苦所依爲業謂依諸見所受戒說此戒爲
勝及能得涅槃由此戒故一切外道受持扳
髪等無利勤苦六疑謂於諸諦猶預不決爲
體唯分別起能障無疑爲業問此十煩惱
何識相應答第八藏識全無第七未那有
四第六意識具十前五識唯三古釋云五識
但三以無分別故無慢等慢等必由有隨念
計度分別生故又由慢於稱量門起劣勝負
故疑猶豫簡擇門起見推求門起故五識無
此等行相故七識具我癡等四煩惱猶具審
決故疑無容起由愛著我瞋不得生無一心
王中有二慧故餘見不生隨煩惱有二十釋
論云唯是煩惱分位差別等流性故名隨煩
惱此二十種類別有三謂分等十各別起故
名小隨煩惱無慙等二徧不善故名中隨煩
惱掉舉等八徧染心故名大隨煩惱一忿謂
[44-0329c]
宗鏡五十七卷十五張肥
於現在違緣令心憤發爲體能障無瞋爲業
二恨謂於過迲違緣結怨不捨爲體能障無
瞋爲業三覆謂於過犯若他諌誨若不諌誨
秘所作惡爲體能障發露悔過爲業四惱謂
於過犯若他諌誨便發麤言心暴不忍爲體
能障善友爲業五嫉謂於他所有功德名譽
心妬不悦爲體能障仁慈爲業六慳謂積聚
悋著爲體障無貪爲業七誑謂惑亂於他現
不實事心詭爲體能障愛敬爲業八諂爲欺
彼故詐現恭順心曲爲體能障愛敬爲業九
憍謂恃世閒興盛等心恃高舉無所忌憚爲
體能障厭離爲業十害謂逼惱有情無悲無
愍無哀無憐無惻爲體能障不害爲業十一
無慙謂不恥過惡爲體能障慙爲業十二無
愧謂於世増上不恥過惡爲體能障愧爲業
十三惛沉謂令心懵重爲能障毗鉢舎那爲
業十四掉舉謂依不正尋求心不寂靜爲體
能障摩他爲業十五不信謂於有體有德有
能心不淨信爲體障信爲業十六懈怠謂心
不勉勵爲體能障發起正勤爲業十七放逸
謂㧾貪瞋癡懈怠爲體障不放逸爲業十八
失念謂染汙不記爲體障不妄念爲業十九
散乱謂於所修善心不喜樂爲依止故馳散
外緣爲體能障等持爲業二十不正知謂於
三業不正了住染汙慧爲體能障正知爲業
宗鏡
錄卷第五十七肥洶
詩供
反水洶溶皃上刀反慮敢反初亮反居洧反

古忽反沒也又于筆反麦耕反五堅反
赤之反奴廚
[44-0330a]
宗鏡五十七卷十六張肥
胡黤反居冝反博慢反力延反漣泣也渠之反
戶皆反骸骨也古巧反動也居影反寤也房吻反當故
反妬忌良刃反過委反丑琰反力制反
戊申歲分司大藏都監開

[44-0330b]
宗鏡錄卷第五十八肥
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