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燈全書卷第一百十八
京都聖感禪寺住持臣僧 超永 編輯
京都古華嚴寺住持臣僧 超揆 較閱 進
呈
曹洞宗
青原下三十七世隨錄
杭州皋亭崇光觀濤大奇禪師
撫州彭氏子。解夏上
堂。一葉落天下秋。霜鴻陣陣向南征。滿天涼氣斗西
指。水落石出句分明。行脚士莫因循。南嶽天台不涉
程。顧左右曰。祇如萬里無寸草。作麼生去。良久曰。堪
對暮雲歸未合。遠山無限碧稜層 上堂。雪峰于法
堂裏輥毬。子湖向山門頭卓牌。見怪不怪。其怪自壞。
諸人既全身入作。山僧亦隨緣而得自在。年來潦倒
渾無力。坐看霜鴻翔天外 上堂。有眼者見。有耳者
聞。文殊不住金剛窟。獅子嚬呻翠靄中。脚瘦草鞵寬。
衲僧家。人人知有。前三三後三三。畢竟是多少 問
雪山悟後事如何。師曰。大地沒閒人 問新年佛法
如何施設。師曰。排空揮卍字。曰慶時納祐一句。又作
麼生。師曰。寫出古皇真 問如何是接初機句。師曰。
蹋破草鞵也未。曰如何是辯衲僧句。師曰。拄杖不消
一擊。曰如何是正令行句。師曰。斬草蛇頭落。曰如何
[118-0705a]
是定乾坤句。師曰。拄杖在握覺浪盛嗣。
越州安隱亭山大充禪師
山陰錢氏子。幼業儒。看未
生話。往九華祝髮。稟戒靈隱禮。初參古南門有省。次
謁天界盛于虎跑。因機緣停思。盛痛打一頓。師即誓
不展被。至寢食難安。一晚值風息燈光。遂打徹。矢口
偈曰。夜半狂風何太惡。忽然吹滅琉璃火。從今跳出
葛藤窠。始信磨盤生八角一日侍盛。問達磨見梁武。
因甚道不識。師曰。賣寶波斯讀梵書。盛曰。面壁九年
又作麼生。師曰。萬丈懸崖拋直釣 上堂。山蒼蒼。水
茫茫。日漸短。夜漸長。繩床兀坐諸禪德。頓覺心空百
念忘。猶有一件要緊事。不得不與共商量。且道。是甚
麼事。以拂子擊香几曰。鎮州出蘿蔔。漢地出生薑
上堂。指鹿為馬。喚鐘作甕。眼觀南北。意在西東。從上
祖師。恁麼說話。也是打水魚頭痛 上堂。險崖句劒
門關。蹋倒須彌不是山。把手携君不肯去。擡眸空惜
路行難。拽拄杖歸方丈 上堂。多說不如少說。少說
不如不說。諸禪德。須猛烈推倒金剛泥一堆。打開八
字無兩撇。耳聞却虗。眼見是實。無位真人。是甚麼乾
矢橛 冬至上堂。眉毛雖長。不曾礙眼。鼻孔雖高。何
曾礙面。諸佛雖悟無二心。眾生雖迷無二見。衲子本
分工夫。總要打成一片。露柱跨山門。燈籠騎佛殿。光
陰一綫長。個事長一綫。且道。以何為驗。良久曰。冬至
一陽生。梅花呈舊面 小參。驀卓杖曰。楊岐驢。紫胡
狗。成羣逐隊揚家醜。一不做。二不休。忽然輥出雪峰。
[118-0705b]
毬。手握金剛王寶劒。揮空魔佛有來由。且道是甚麼
來由。安隱門下。從不許人。求劒刻舟。喝一喝。攛拄杖
下座覺浪盛嗣。
建寧潭陽仰山千丈大英禪師
閩福清陳氏子。從父
出家。歷徧諸方。末參天界盛于崇光。盛見器重。留記
室。盛上堂。師出問。高閣垂簾。擬接何人。盛曰。搖曳彩
雲飛嶺外。師曰。與麼則龍歸大海珠翻浪。雲起蒼梧
秋色新。盛曰。玉簫引得鳳凰來。出住仰山 佛成道
上堂。世事花開落。人情潮去來。修道未到真窮處。芒
鞋依舊帶青苔。一隊行脚僧。似東京大相國寺裏撮
馬糞漢。有口如啞。有眼如盲。聞恁麼道。便云。世尊棄
皇宮入雪山。六載勞形忽饑。忽于臘月八。覩明星悟
道。聻。灼然灼然。如何獨許瞿曇見。咄咄時人快過來
上堂。青帝乍回春信至。山翁端的有何為。橫拈一
枝無孔𥴦。格外逍遙信口吹。阿呵呵。好個時節。佇看
草色半含青。試問桃花開也未。桃花開也則不無。可
笑靈雲不再觀。絕言端。但得雪消去。自然春色闌。拍
一拍。下座 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山翁
枕倦西江月。老鶴冲開洞上雲。曰如何是不居正位
底人。師曰。須知尊貴一路。曰如何是尊貴一路。師曰。
庭際草青簾月影。邊邦德化凱歌歸 問如何是祖
師西來意。師曰。紫荊花下。囀黃鸝。曰離此還有意也
無。師曰。輕輕喚醒未歸人 問如何是金剛體。師曰。
鴨子吞螺螄 問一切經戒殺為第一。南泉斬猫。此
[118-0705c]
戒何在。師曰。汝是無血漢 師春秋四十二。無疾而
終。建塔于蓮華峰後龍山之左覺浪盛嗣。
吉州青原墨歷大智禪師
桐城方氏子。別號藥地。壽
昌上堂。向上不傳。向下文長。何必爭如不必。通身詎
若徧身。若作話會。徒辱家風。只如老祖曰。醍醐上味
出乎乳。滴水攙中便不成。還曾親過此煅煉關麼。三
十棒頭開正眼。何曾傳得祖師心 上堂與麼與麼。
爛泥膠屐齒。不與麼不與麼。逐日鄧林西。與麼中不
與麼。不與麼中却與麼。石人眼不花。揮拂子曰。此事
不容近傍。本絕週遮。若是作意矜夸。去之愈遠。直饒
毒蛇戴角。乳虎生翼。轉見乖張。得何所益。到不如初
發心眾生一念至誠却自塞天塞地。所謂匹夫不可
奪志。一步即為千里。雖然。今日因眾請。山僧舉揚第
一義諦且如何是第一義諦。聻。良久喝一喝。下座覺浪
盛嗣。
新城壽昌其天大浩禪師
虔州信豐楊氏子。母夢老
僧化一屋基。有娠。師生惟熟睡。弱不好弄。讀書敏悟。
喜持素趨梵剎。年十五以應郡校。後于西來菴。求薙
染于夫呆法主。父母聽許。呆延明師。開別舘。使博通
內外典籍。年十八受具寶華。充侍者。復徧遊。二十四
依天界得法。後住蕪湖興國 上堂。道窮則變。妙應
神通。物極則還。理無不盡。若也放開一綫道。直得冰
河發焰枯木花榮。曳取赭山古寺。疊向興國山門。揮
灑向雷電。咳唾成風雲。如是則冬至月頭本不曾添
[118-0706a]
一綫。夏至月尾又何曾減一絲。可以促千百劫于剎
那。可以延剎那頃而洞觀數劫。念念爾。剎剎爾。又何
冬至消長之足云。雖然今日一陽初動。萬彚資彰。作
麼生道。以拂子作點勢曰。高空點出賽書雲。正值辛
年子月一 解制上堂。結制倐忽間。已圓九十日。苔
錢布錦階。柳眼窺新碧。長江漲滿春。潮急蟄戶驚明
騰屈蠖況又是走馬燈荷花燈。慶賞元宵。松蘿茶饆
饠䭔。信心托出。正所謂時節既至。其理自彰。饒你衲
僧家。坐殘千㵎雪。行帶一溪烟。被囊直袋。打疊成裝。
拄杖芒鞋。鼻頭向外。山僧初不見怪。只有一件事。諸
仁倘或出門時。撞著道伴交肩過。切忌切忌。切忌個
甚麼。切忌認奴作郎 應壽昌請上堂。千里同人氣
誼深。瑤箋累幅到雲林。披襟獨操南薰曲。按指風前
展玉音。大眾。你若向緘封未啟前薦得。不妨祖業箕
裘一時紹續。宗門正脉當下親承。追踪古佛家風。益
見兒孫得力。雖然若是。若欲顯示好山面目。別開鷲
嶺鉗鎚。要且不難隨。喝一喝曰。萬人遐仰止。紅日到
天心 問父母未生前。請師一句。師曰。突出腦後。曰
已生一句又作麼生。師曰。打破面前。曰已生與未生。
是同是別。師打曰。一併交足 師示寂。于康熈甲辰
秋九月朔二。壽三十七。臘二十三。塔于壽昌。南昌督
學黎元寬譔碑覺浪盛嗣。
江寧弘濟方融如璽禪師
陝西涇陽任氏子。上堂。貌
古形疎氣宇豪。閒來鬧市弄金毛。一聲震吼人皆畏。
[118-0706b]
走獸飛禽望影逃。莫有向箭鋒下出頭的麼。良久曰。
雨打泥塗壁 冬至上堂。冬至短夏至長。春分暖秋
分凉。四時運物如輪轉。八節催人似箭忙。祇有山僧
拄杖子。不屬造化與陰陽。饑餐渴飲。傲雪凌霜。一段
真風空劫外。不離日用出尋常 中秋弘濟上堂。江
上清風拂拂。山中明月團團。聞見本同一體。聲光各
自流傳。山僧借此佳境。與諸人舉揚箇事。乃豎一指
曰。看看。認着老僧指頭。失却諸人眼目 僧問。有句
無句。如藤倚樹。意旨如何。師曰。一拔連根脫。曰畢竟
句歸何處。師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問如何
是露地白牛。師曰。你有甚麼葢覆。曰得者如何。師曰。
不蹋生草覺浪盛嗣。
天目思予大聞禪師
初參寶壽方於東塔。久之無所
入。及方遷佛日。師奮慮進堂。經二七。力倦瞌睡。忽有
悟入。急走見方。方曰。夜深來此何為。師曰。有事在。方
曰。甚麼事。師曰。夜鼠嚙靈貓。方曰。不用機鋒轉語。古
人道。從緣悟入。永無退失。汝悟得箇甚麼。師曰。某甲
瞌睡已醒。方曰。醒底聻。師曰。寒時徹骨寒。方痛叱之。
師直得汙下。曰和尚作麼生。方曰。又向別人討分曉。
師禮拜而出。自是徧歷諸方。後參天界盛於常熟。盛
一見。命充堂司。一日盛問。近日堂中事作麼生。師曰。
夜明簾不捲。金殿曉雲棲。盛然之覺浪盛嗣。
吉州青原嘯峰天然禪師
鎮江丹徒人。宋倪文節公
思之後也。幼嗜學無倦。明天啟壬戌。舉進士。與集生
[118-0706c]
余公為僚友。師與公同參無字。一日倚仗。忽定去。不
覺念無字出口。得前後際斷。幾欲出塵畢此一事。不
果。至乙酉始解綬。越明春。稟具顓愚衡。丁亥參天界
盛於報恩。入室。盛舉狗子有佛性也無。師曰。道甚麼
有無。盛曰。汝猶作道理會在。速道。師連聲曰。道不得。
盛曰。汝為甚又道得。師曰領。盛打曰。領箇甚麼。師擬
對。盛復打曰。要汝從者裏親見趙州。師珍重而出。次
日早再見。便問。我昨日疑你者公案。師又擬對。盛乃
呵呵大笑。師忽契悟。方禮謝。盛曰。你適來會得我者
一笑麼。師曰。鯨吞海水盡。露出珊瑚枝。盛然之。辛卯
盛主太平萬壽。印之以偈。壬辰命繼席棲霞。丁酉住
青原 元旦上堂。擊如意曰。雞兒日照犬兒歲。鳴者
鳴兮吠者吠。莫將聲響閙比鄰。妨着山僧春打睡。今
朝睡起日高舂。猛然踏着黃梅碓。夜半擕衣過嶺來。
青原南嶽遙相對。馬駒踏人毛骨寒。石頭滑人心膽
碎。知不知會不會。得一歲兮失一歲。西來意旨竟如
何。等閒拈起渾然醉。是事且置。祇如古人道。元正啟
祚。萬物咸新。意作麼生。良久曰。千年荊樹已萌芽。庭
前又蕋雙雙桂。喝一喝 師誕日上堂。山僧今年七
十。生緣歲在己丑。算來原是屬牛人。拽耙牽犁到處
走。石田耕出鐵蒺藜。吞吐不得令人嘔。驅耕即是力
耕人。與食全成奪食手。南山有北山有。何必笙鏞歌
栲杻。蘇州有常州有。早已將身藏北斗。却被青原繩
索牽。且于祖地操箕帚。為問廬陵米價高。直至于今
[118-0707a]
誰下口。此事且置。祇如山僧生緣。還是己丑。不是己
丑鐵牛卸却黃金角。金毛復化銀蹄狗。八角磨盤空
裏走。且道。走向甚麼處去。以如意打二○○相曰。一
微塵裏轉雙輪。磨心不動無前後。喝一喝。下座 元
宵僧問。如何是正中偏。師曰。圓時尖相在。曰如何是
偏中正。師曰。尖時圓相隱。曰如何是正中來。師曰。今
日正團圝。曰如何是兼中至。師曰。雲月相會聚。曰如
何是兼中到。師曰。雲散月華皎 問如何是君。師曰。
星中月最尊。曰如何是臣。師曰。日下棒紅雲。曰如何
是臣奉君。師曰眾星皆拱北。曰如何是君視臣。師曰。
無水不朝東。曰如何是君臣道合。師曰。雲從龍風從
虎 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翠屏崖下水潺潺。曰
如何是青原境。師曰。待月橋邊風謖謖 問如何是
佛法大意。師曰。空庭橫螮蝀。曰向上宗乘還許學人
通個消息麼。師曰。斷碣偃龍蛇覺浪盛嗣。
浦城好山戒弘大伊禪師
閩丹霞黃氏子。稟戒弁山
雪。雪問。誰人拖你死屍來。師忽疑情頓發。旬日不安。
一夜五鼓。聞鐘聲有省。入方丈。雪曰。誰人拖你死屍
來。師曰。臘月早梅香。又問。阿那個是你自己。師曰。對
面不相識。雪曰。那裏學得來。師一喝便出。又問。無情
說法意如何。師曰。山自高兮水自深覺浪盛嗣。
吉州青原叶玅大權禪師
廣昌吳氏子。九歲出家于
本邑大覺寺。受戒于撁山。後因讀楞嚴經。咄此非汝
心。遂得入處。復歸省天界盛。入室禮拜起。盛搊住曰。
[118-0707b]
速道速道。師便喝。盛打出。師復入連喝。盛曰那個。師
亦搊住曰。速道速道。盛靠禪床曰。侍者相救。師掌侍
僧曰。者掌合應老漢喫。便出 解制上堂。雨到山頭
落。松枝小更青。隨松過聖域。一徑出紅亭。來也恁麼
來。江上漁舟朝泛泛。去也恁麼去。途中牧𥴦暮聲聲。
一鉢飄飄象外。隨情日月。雙眸烱烱寰中。任意烟霞。
祇如萬機休罷千聖不擕一句。又作麼生道。殘梅得
雨猶堪翫。嫩柳含烟又見春 晚參。建立君臣。打瞎
綱宗鬼眼。方知父子。驅除料揀蛇心。處處全提。雀噪
寒枝玉蘂。頭頭向上。魚遊絕㵎冰壺。堯天共亨昇平。
舜日咸沾王化。景仰當今之福。恩叨上古之隆。大眾。
祇如知恩報恩一句。又作麼生道。良久曰。朝來掃葉
雲中臥。晚去擕泉月下行 除夕晚參。半生東奔西
走。年窮裩破無口。雲中爆竹堆聲。水上權鯨疊吼。巖
居一種風流。冷水快飲三斗。笑倒拾得寒山。撫掌竟
忘禿帚。近來費盡米鹽。養得一頭癩狗。度歲聊以烹
陳。愧乏泰和老酒。遂以手作供勢曰。請覺浪盛嗣。
蘇州西洞庭同岑大燈禪師
嘉興項氏子。家世簪纓。
鼎革後。師志慕宗乘。投里之賢溪出家。從愚菴盂于
資聖稟具。尋事徧參。有所得。末參天界盛于皋亭。充
記室。一日盛問。今日事作麼生。師曰。坐看黃鶴飛。臥
聽蒼龍起。盛曰。承誰恩力。師禮拜曰。親見和尚。盛又
問。洞山邈得雲巖真。子向後邈得老僧真麼。師曰。敬
為流通。盛曰。祇如雲巖道。祇者是。子作麼生會。師曰。
[118-0707c]
大燈禮拜有分。便禮拜出。順治戊戌。侍盛遷龍淵。室
中記莂 山居小參。揮拂曰。十年行脚。飽領風霜。途
路邊不曾逢著半客。一旦居山烟雲裏。何妨遇個大
虫。所要據虎頭收虎尾。隨緣自在。任性逍遙。只是獨
寤獨歌。無人作伴。驀擊拂曰。龍山大梅來也。道曰。恭
喜我輩千百年來未曾得個知己。今既有子。同心合
志。當為浩歌一闋去也。山寂寂水悠悠。青松白石任
優遊。堪笑老鬍成老大。九年面壁不知羞。師顧左右
曰。莫謂嵆康後。知音遇者稀 元日小參。元正啟祚。
萬物咸亨。否去泰來。剝盡復至。梅花香煖雪花寒。沉
水烟凝泉水凍。椒盤茗椀各慶其時。谷鳥淵鱗同欣
永日。者是新年頭佛法。舉向諸仁。須知更有不隨新
舊所移。不為寒暑所轉者在。若能透得此關。便許齊
肩佛祖。卓拄杖曰。待晚間。與大眾說個徹困覺浪盛嗣。
廬江冶父南洲月禪師
六安李氏子。幼願離塵。順治
丙申。依冶父星朗雄薙染。首參藏身處沒蹤跡話。力
究兩載。無所入。偶經行。擡頭覩佛像。得省。詣方丈呈
似。雄勉以竿頭進步。一日侍雄山行。雄問。與麼來時
如何。師曰。鷄銜燈盞走。雄曰。不與麼來時如何。師曰。
鼈齩釣魚竿。雄曰。來與不來又如何。師曰。前不搆村。
後不迭店。雄曰。一言契合時如何。師曰。刀斧斫不開。
嗣是游歷諸方。至庚子。隱靜於英廖之大望山。閱殃
崛救產難因緣。忽大徹證。即走冶父見雄。乃承印可。
命師首眾。遂記莂焉。癸丑冬繼席冶父。結制上堂。諸
[118-0708a]
昆仲。還知法輪大轉麼。喝一喝曰。夜半石人誇錦繡。
平分鳳嶺蟾光。曉來老鶴唳晴空。占斷冶溪秀色。是
以就路還家。切莫捨父逃逝。汝等今日南明日北。山
僧左手提右手挈。古佛堂中曾無異旨。琉璃殿上那
有別說。常憶祖翁一句好。那畔烏鷄頭戴雪。若不直
下薦春光。直待梅開香已歇。復喝一喝 上堂。朔風
凜冽。霜花凝結。佛祖要玅。頭頭漏洩。青雲布碧漢之
章。綠水印銀蟾之月。格外真機當陽直截。拂子劈面
揮。拄杖驀頭楔。活捉生擒入火烹。直教大地流鮮血。
若是美玉精金。自然應無變色。復顧左右。下座 小
參。棲鳳嶺頭雲。化龍池畔月。此事甚分明。何須更饒
舌。尀耐參玄人。不解當下瞥。狸奴白牯出頭來。露柱
燈籠生欣悅。好大哥真奇特。卓拄杖曰。石女銜笙井
底吹。木人把板雲中拍 小參。舉盤山上堂。諸禪德。
可中學道。似地擎山。不知山元孤峻如石含玉。不知
玉本無瑕。若如此者。是真出家。師曰。於此會得。開眼
也著。含眼也。著汝等諸人。還見盤山麼。喝一喝曰。切
忌話墮 小參。舉長蘆真歇了禪師上堂。處處覓不
得。秖有一處。不覓自得。且道。是那一處。良久曰。賊身
已露。師曰。處處覓不得。花滿枝頭水滿湖。祇有一處
不覓自得。且道是那一處。豎拂子曰。此去廬陽不遠
問法雷運震𤅬川內。寶鑑高懸實際中。續燄傳芳
即不問。威音那畔請宣通。師曰。我今日答者話不得。
曰祇如正不坐正。夜半正明。纔覺明時。便落偏位。如
[118-0708b]
何是正位。師曰。菱花未照前。曰偏不坐偏。天曉不露。
如其不露。依然正位。如何是偏位。師曰。金鷄三唱後。
曰正偏不立。賓主互融。又作麼生。師卓拄杖三下曰。
恁麼則臨流無限意。盡在棹聲中。師曰。不須重着彩
頌拈花微笑曰。晴烟漠漠柳𣯶𣯶。無那離情酒半
酣。雖把玉鞭雲外指。斷膓春色在江南 頌殃崛問
產難曰。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
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星朗雄嗣。
廬江冶父笠庵蔭禪師
上堂。冶父峰頭雲靄靄。川公
橋下水潺潺於此豁然能透脫。更無禪道可相參。山
僧恁麼告報。早是與賊過梯。更擬轉腦回頭。奚啻白
雲萬里。雖然不妨。更為下箇註脚。以拄杖卓一卓曰。
逢人莫錯舉 晚參。棒頭已露仙陀眼。不見同行共
轍人。速速閉門重換轂。自然推出合途行 上堂。寶
劍橫抽。魔佛盡皆喪膽。金丹一點。銅鐵悉令流輝。若
要玄中辯的。格外明宗。直須具殺活之神機。得縱橫
之玅用。自然八面玲瓏。十方通暢。還有到此田地者
麼。驀豎拄杖曰。到與不到。總向者裏。通箇消息 晚
參。千說萬說祇說者箇。識得者箇。萬事俱足。卓拄杖
曰。且道者箇是什麼。良久曰。可惜許 問如何是和
尚家風。師曰。鉢盂口向天。曰作麼生接待往來。師曰。
一日兩度濕。曰還有不受者麼。師打曰。好人不肯做。
却向屎裏臥 問如何是冶父境。師曰。高低怪石獰
蹲虎。遠近長松欲化龍。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饑餐
[118-0708c]
渴飲更由誰。曰向上宗乘事若何。師曰。此義文長。且
待別時星朗雄嗣。
廬江冶父松翁徠禪師
中秋小參。三蘇橋畔。葉落歸
根。實際堂前。月明寂照。互古今而不昧。歷塵劫以常
存。說甚麼初三十五增減盈虧。殊不知性海圓融。光
華獨露。諸昆仲。還有向明暗未分以前。著得隻眼者
麼。乃擊如意曰。金錘擊碎珊瑚月。散作人間不夜燈
小參。一二三四五六七。須彌撑破虗空脊。七六五
四三二一。秤鎚揑出黃金汁。重重門戶潑天開。一任
諸人從此入。己躬下事好因緣。七日之中須打徹。大
冶紅爐飛片雪 雪中晚參。千峰倒卓。八面玲瓏。粉
碎虗空。渾然一色。寂光智照。太平玉燭。長明素朴。家
風實際一塵不染。目前無法。意在目前。大眾還知目
前法麼。乃指雪曰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
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飛入梅花尋不見。遂驟步歸方
丈 問三身中那一身說法。師曰。諦聽諦聽。曰未審
是甚麼法。師曰。你不是鍾子期 問如何是和尚家
風。師曰。枯藤倒挂長生月。野鶴閒隨自在雲星朗雄嗣。
廬江冶父天濟檉禪師
結制上堂。逢炎坐蠟六月雪
花飛。遇冷開爐。三冬枯木秀諸人既入社火。那拍眉
焦。煉得十成寶色。自然覿體全彰。所以古人道。我有
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一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
萬朵。試問諸人。作麼生照破。卓拄杖曰。大開寶藏憑
君委。要識真金火裏看 冬至上堂。問得如雲似雨。
[118-0709a]
答得似粟如麻。不是七花八裂。便是陰錯陽差。正熱
處焦甎結凍。值冷時碓[此/束]生花。較之於本色分上。有
甚麼交涉。殊不知此事如箭鋒相拄。似函葢無罅。任
他夏極斯短。一絲不減。冬極斯長。一線不加。於此明
得。太陽門下日日三秋。於此不明。明月堂前時時九
夏。諸昆仲既爾。事從理住。節逐時催。且道承誰恩力。
喝一喝曰。寒巖枯木回春始。凍壑氷河發𦦨初星朗雄嗣。
昭慶天目方禪師
小參。花錦鋪岩。春光值半。以拂子
打一○曰。分付諸昆。宜向此薦 小參。若論此事。向
鐘鼓未鳴。大眾未集。山僧未出。方丈撩起便行。略較
些子。何待鐘鼓已鳴。大眾已集。山僧已陞座。早是落
七落八。轉見不堪良久曰雖然如是。事無一向。理有
萬端山僧今日也不惜口吻重為諸人。下箇註脚。驀
拈拄杖卓一卓 頌丹霞燒佛曰丹霞燒佛業非輕。
院主眉鬚火裏生。自作從來還自受。孰言因果不分
明 頌殃崛產難曰。出岫雲無心。還林鳥知倦。孩子
下生時。矍曇口靈驗 頌德山托鉢曰。月落空林寂。
秋光濃欲滴。但聞露有聲。不見桂花濕星朗雄嗣。
五燈全書卷第一百十八
[118-070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