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燈全書卷第一百十四
京都聖感禪寺住持臣僧 超永 編輯
京都古華嚴寺住持臣僧 超揆 較閱 進
呈
曹洞宗
青原下三十七世隨錄
南安府谷山金峰淨雲禪師
河南人。開爐上堂。拈拄
杖。作撥火勢曰。看看。冷灰裏火星。𨁝跳上三十三天。
燎著帝釋眉毛。東海老龍王。傍觀不憤。轟一個霹靂。
得鸚鵡石撲地。高飛出穀崖。仰天大笑。諸人見麼。若
也見得明白。正好直勇向前。將谷山址下。爛捶一頓。
也怪伊不得。何故。選佛若無如是眼。假饒千載亦奚
[114-0693a]
為 解制上堂。春回大地。萬卉滋榮。日煖風和。山禽
噪野。正法眼頭頭俱是。涅槃心處處皆真。苟能覰得
破。通上徹下。跨古凌今。毗盧師法身主。好似榼𢶍邊
破草鞵。臨濟喝。德山棒。亦如廁坑傍籌子。有甚顧釆
處。雖然。只恐猶豫未決。谷山有箇本道公驗相送。遂
豎拳曰。合作麼生委悉。者裏過得谷山關。不妨橫行
天下 問如何是師祖西來意。師曰。山僧參學二十
年。未曾聞恁麼消息瑞白雪嗣。
寧州西峰獅吼淨振禪師
鄧州崔氏子。因閱首楞嚴。
疑情頓發。往見弁山雪。令看女子出定。一日聞鄰單
曰。會麼。師忽猛省。雪見師天生靈縱。頴悟逸羣。謂曰。
子異日當為王者師。至崇禎丁丑。果符所記。豫章建
安王。響師道風。降香迎至內殿。賜紫說法 上堂。慈
風蕩蕩罪花空。法雨霏霏壽嶽隆。具不思議三昧海。
更嫌何處不圓融。所以道。隨處作主。遇緣即宗。昨日。
同大眾於梵音閣上。今朝揚家聲於建安府中。處處
顯本地風光。頭頭全衲僧巴鼻。大眾且道。節目在甚
麼處。舉如意曰。會麼。釋迦老子。在山僧如意頭上。現
不思議光明。照徹大千沙界。若是皮下有血漢。一撥
便轉。即知盡大地。是箇自己。包括無餘。三際平等。幸
我了心居士。現國王身。行菩薩道。不昧靈山記莂。深
心般若慈航。命山僧。舉揚法化。提挈宗綱。大眾還委
悉麼。揮拂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王復宣問。
如何是吾無隱乎爾。師曰。鳥啼花笑。曰如何是密迻
[114-0693b]
一步。師曰。山自高兮水自深。曰東山水上行。畢竟明
甚麼邊事。師曰。怪石形如虎。曰八角磨盤空裏走。作
麼生會。師曰。泥童發笑端。曰渴鹿趂陽𦦨。如何得飲。
師曰。莫妄想。曰不在內外中間。在甚麼處。師曰。白雲
片片。溪水潺潺。曰佛祖門頭如何入得。師曰。將謂別
有奇特。曰如何是本來面目。師曰。黑漆皮燈籠。曰意
旨何如。師曰。待殿下打破來即道。王大悅。加以師禮
師將順世。上堂。卓拄杖曰。大眾還聞麼。眾方作禮。
師便下座歸方丈。書偈怡然就化。塔於本山瑞白雪嗣。
洪州百丈石㵎淨泐禪師
餘姚周氏子。父粵西樂平
尹。師生署中。幼敏異。不茹葷。長喜佛書。過目成誦。因
歸鄉。赴考偶病幾死。遂有出世志。薙䰂遊講肄。博通
性相。受具姑蘇報國。究毗尼。深明作犯。尋謁弁山雪。
茶次。雪問。溈山道。一切眾生無佛性。鹽官道。一切眾
生有佛性。阿那個是。師不能對。後聞僧論萬象之中
獨露身。疑之。聞梆聲有省。復閱雲門須彌山語。不覺
諸疑頓釋。再省雪於崆峒。雪曰。如何是住靜底事。師
曰。半窓疎影。滿眼烟霞。雪曰。忽遇客來。如何抵待。師
曰。摘得大菱和殻咬。雪曰。如何是室中主人。師便喝。
雪曰。如何是夜半正明。天曉不露。師曰。更深獨步西
江月。曙色歸來霧正濃。雪頗稱善。後雪入寂百丈。師
繼席焉 上堂。水足草足。水枯馴伏。不犯苗稼。亦無
觝觸。此是尋常行履處。芭蕉曰。你有拄杖子。我與你
拄杖子。你無拄杖子。我奪你拄杖子。芭蕉得處真實。
[114-0693c]
用處孤危。檢點將來。只道得一半。百丈則不然。你有
拄杖子。不與你拄杖子。將三十三天。按向十八重地
獄。直得虗空撲落。佛祖平沉。你無拄杖子。不奪你拄
杖子。將十八重地獄。擡向三十三天。直得雲迻山更
綠。雨過浪初平。豈不得處孤危用處真實。雖然。也只
道得一半。更聽一偈。今日花朝二月中。桃紅柳綠鬬
芳叢。子規枝上聲聲呌。歸去好歸去好。得便宜處落
便宜。莫待臨岐悔不蚤瑞白雪嗣。
䖍州鳳日山本珠淨玥禪師
徽州張氏子。因看教曰。
佛法在日用處。舉心動念却又不是。師誓曰。此事不
明。此生不休。即來浙之龍居。尅苦力究。寢食俱忘。一
日聞首座與知眾犯諍。旁僧曰。首座有理。知眾亦有
理。師聞有省。然於話頭。疑情猶在也。尋依弁山雪。周
旋七載。閱洞山無情說法偈。復大疑。一日瀑雨雷奔。
師在樓憑窓。漠然若不知者。半嚮俄聞山上瀑水聲。
乃豁然打徹 住後示眾。空階蟋蟀報深秋。江岸蘆
花白點頭。爽氣蕭蕭鳴玉笛。一彎新月挂銀鉤。正當
此際。還有同時賞鑒不失其宜者麼。如無。三十年後。
切莫作境話會好 示眾。卓錐無地未為貧。錐也無
時快活人。知音不在多開口。家醜難將說向君。雖然
如是。坐斷十方猶點額。密趨一步看龍飛。還知密趨
一步麼。頑石溪邊吼。青山水上行 晚參。擉瞎金剛
眼。何處覓生滅。掀翻自己珍。欣厭一齊歇。古殿尚慵
登。元途誰肯躡。撲面寒風吹。鼻頭冷如鐵。參禪學道
[114-0694a]
流。也好知時節。擊拂子曰。還知時節麼。太煞分明。太
煞親切 師無疾而終。春秋四十有二。僧臘十有九。
墖于本山方丈。太僕卿李陳玉譔碑瑞白雪嗣。
天台護國眠石淨蘊禪師
舒州懷寧潘氏子。上堂。僧
問。涅槃玅心則且置。正法眼藏請師宣。師曰。瑞氣滿
庭。曰祇如涅槃玅心。又作麼生指示。師曰。祥雲捧日。
僧禮拜曰。覿面無回互。拈來總自繇。師卓杖曰。大家
高著眼。切勿逐聲飄。乃曰。一問一答。全露佛祖真機。
設若滯句承言。不免當陽錯過。所以道。河邊受渴。飯
裏耽饑。真藥現前。自不能識。祇如山僧道個祥雲捧
日意。作麼生者裏。洞明落處。徹見根源。不唯汝等己
事了辦。亦且護國為人事畢。拈杖曰。會麼。兩手分付
無餘事。祇要當人著眼親。復卓拄杖。下座 上堂。大
道無向背。至理絕離微。聖諦不為。階級不落。言思莫
及。棒喝非親。問訊燒香蚤成多事。舉今驗古。開眼尿
牀。所以道。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學者勞形。如𤠔捉影。
且道。達磨西來意作麼生。劍為不平離寶匣。藥因救
病出金瓶 問如何是借功明位。師曰。波濤歸大海。
曰如何是借位明功。師曰。青山戴白雲。曰如何是借
借不借借。師曰。木童解笑非唇吻。曰如何是全超不
借借。師曰。月落寒潭影不留瑞白雪嗣。
湖州佛燈白嵓淨博禪師
積善寺示眾。苕南佛燈。苕
北積善。日照千山。雲摩霄漢。雨灑林坵。溪流白練。處
處逢渠。曾無餘欠。諸仁者見不見。打破黃龍關。抝折
[114-0694b]
石鞏箭。青草窩中深復深。黃霧堆頭離背面。驀豎拄
杖曰。佛燈朗耀乾坤正。萬派從茲歸積善 問如何
是弁湖境。師曰。兩株古柏勝蒼龍。一對清池如寶鏡。
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策杖峰頭擒虎兕。溪邊掬水
探獰龍。師首住弁湖。次遷積善。終于佛燈。門人建墖
本山瑞白雪嗣。
衡州西山𨗉谷淨源禪師
楚蒲圻丘氏子。弁山上堂。
眾星拱北。萬水朝東。葵花向日。修竹搖風。一班無情
漢。各自逞神通。且道。山僧手中拂子。逞箇甚麼。遂豎
拂曰。當陽舉出人皆薦。驀地收回佛不知 上堂。今
朝大雪節。箇事活鱍鱍。動念隔千山。揚眉成兩橛。非
言語可及。非心量可測。何謂如此。不見道。我法妙難
思。不可以言說 上堂。揮拂曰。四九三十六。夜眠如
獨宿。石女戴花冠。木人寒徹骨。朔風臨古幹。共唱無
生曲。父母未生前一句。作麼生道。雲行山結彩。風動
水陳紋 問如何是一貫之旨。師曰。逼鼠猫兒口向
天 問如何是歸根得旨。師曰。深崖藏白額。勸子不
須行。曰莫不是和尚為人處麼。師曰。射虎不真。徒誇
沒羽 順治庚寅冬。命浴更衣。正坐而逝。壽五十六。
臘二十八。全身墖於本山至善菴中瑞白雪嗣。
南嶽荊紫峰萬仞淨壁禪師
楚湘鄉譚氏子。出胎有
異跡。八歲失怙恃。十五出家。讀楞嚴少有發明。十七
參荊紫幻深聆玄誨。即掩關屏去牀榻。每夜昏散。師
立至達旦。如斯須間。偶如震雷從頂𩕳劈下相似。疑
[114-0694c]
情由此冰釋。遂破關圓具。崇禎庚辰。參弁山雪于百
丈。充園頭。一日茶次。雪問。如何是園房下事。師曰。清
明下種。雪曰。佛法不是者箇道理。師曰。二年一春。雪
曰。汝是法師家子孫。未離聲色在。師拈棗子曰。者箇
喚作色得麼。雪曰。不喚作色。喚作甚麼。師曰。青州有。
雪笑曰。此子甚堪雕琢。越明年。雪付授之 住後上
堂。當陽妙句。烜耀胸懷。格外元機。空昭眉目。迴避不
及。正眼難觀。可中設有一箇半箇。驀地摸著面門。切
忌認驢鞍橋。作阿爺下頷 上堂。問鐘樓上念讚。牀
脚下種菜事如何。師曰。口是禍門。曰猛虎當路坐。意
作麼生。師曰恰好。乃曰。猛虎當路坐。狙公膽裂破。兩
手樓𢯱頭。翻身直下過。會得。許你鐘樓上念讚。牀脚
下種菜。不會。禪堂裏坐臥經行。恰好七穿八穴。然雖
如是。禍不入慎家之門。喝一喝 問喚作竹篦則觸。
不喚作竹篦則背。畢竟喚作甚麼。師曰。鐵蛇穿古洞。
曰直下薦取去也。師曰。瞎驢趂隊行 問南泉斬猫
事如何。師曰。鐵輪天子勅 問如何是西來大意。師
曰。大旗峰頂當軒立 師賦性純潔。自百丈受法以
後。屢欲崖居㵎飲。不意鼎革之際。荊紫莖茆灰燼。師
委身住持。叢林復其舊觀。順治壬辰春正月。師染痘
疹。至二月初二集眾。援筆書偈而逝。春秋三十六。墖
于本山龍岡之左埠瑞白雪嗣。
湖州夾山伴我淨侶禪師
德清張氏子。以子衿參弁
山雪。看玄沙轉自己歸山河語雪問如何是自己。師
[114-0695a]
擬對。山打一竹篦曰。還我自己來。師失色。後與西堂
𨗉谷茶次。䆳舉不與萬法為侶話詰之。師拈盞曰。若
道茶盞。則兩箇也。何轉身之有。不覺失聲大笑。一眾
驚疑。雪因更名贈偈。伴我非他物。淨侶亦無人。會得
箇中意。金魚壁上行。師拜受。及雪住百丈。臨示疾。遺
命久默音。迎龕弁山。為師龕前落髮受具。收入嗣法。
繼主弁山 解制上堂。花飛柳舞。總屬春光。風摩雲
駛。難逃霄漢。是以南來北往。盡成解脫之門。東去西
來。總是歸家之路。然而途中受用底。擡脚不起。家裏
安身底。攢簇不來。去此二途。作麼生與山僧相見。崑
崙著鐵褲。打一棒行一步。不是箇中人。難賣者般貨
上堂。趨身不趨步。蛱蝶謾遊花底路。趨步不趨身。
撥轉烟塵見太平。是以春風至。而花滿枯木。喜氣盈。
而春光載道恁麼也得。不恁麼也得。恁麼不恁麼總
得。承當者一任承當。息肩者一任息肩所謂道人行
處。如火銷冰。箭既離弦。無返回勢且道。如何是奉重
一句。藕穿平地為荷葉笋過東家作竹林 問隔牆
見角。便知是牛。因甚百尺竿頭未肯休。師曰。奈何你
不得。曰祇如向上還有事也無。師曰。低低處平之有
餘曰不假一鎚猶是鈍從教千古話流傳。師曰。紅爐
不鎔敗鐵 康熈己酉臘月三十日示寂。世壽六十
三。墖全身於弁山瑞白雪嗣。
湖州弁山玄素淨禮禪師
錢塘單氏子。上堂。古釋迦
不先。新彌勒不後。正當今日。佛法委在弁山。會得者。
[114-0695b]
有馬騎馬。無馬步行。不會者。有馬騎馬。無馬步行。或
者道。有一人。高揖釋迦。不拜彌勒。此人到來。如何接
伊。向伊道。我有三十棒。今日不打你 端午上堂。五
月五日午時節。三閭大夫正喫跌。世人醉兮我獨醒。
笑落天邊第二月。江湖處處競龍舟。歌管接兮聲哽
咽。大家喫杯菖蒲湯。百怪千妖俱殄滅。驀卓杖曰。更
有拄杖沒人情。扣著總教頭腦裂。靠拄杖下座 師
臨終。搦管述偈曰。生緣五十七。風火相煎逼。匡山頂
上遊。來去無踪跡。書畢側目而逝。窆全身於湖州匡
山之左瑞白雪嗣。
䖍州崆峝山謂斯淨教禪師
雲間人。上堂。自別白雲
窩。相將半載多。驀拈拄杖曰。見麼。磊磊落落。婆婆和
和。有時為道路指東畫西。有時上孤峰撑風捉月。且
道。即今事作麼生。復卓杖曰。依然立在孤峰上。畫斷
天雲不放高 小參。少林有一機。青山常與白雲齊。
曹溪有一語。填溝塞壑無知己。是以把住則了無涓
滴。放行則在處通途。直饒一一分明。正是徐六擔板
須知把住。中有放行。放行中有把住。諸昆仲。且道。過
此二途。如何是本分事。僧出曰。描也描不成。畫也畫
不就。師曰。三十棒自領出去。示寂。闍維。墖於本山瑞白
雪嗣。
五燈全書卷第一百十四
[114-0695c]
五燈全書卷第一百十四補遺
曹洞宗
青原下第三十七世隨錄
信豐穀山如菴平禪師(補遺)
臨終偈曰陽燄空花四十秋。
水中捉月我無求。今朝草鞋跟底折。來去清風總自
悠瑞白雪嗣。
建寧歐寧同凡聖禪師(補遺)
參弁山雪。問虎頭戴角出荒
草。未審以何為食。山曰。吞卻你也不識。師拂具曰。橫
衝直撞去也山曰。粉骨碎身。師一喝。山便打瑞白雪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