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22 五燈全書-清-超永 (X)




五燈全書卷第七十三
京都聖感禪寺住持僧 超永 編輯
京都古華嚴寺住持僧 超揆 較閱 進


臨濟宗


南嶽下三十五世隨錄


廣潤巨靈自融禪師


新安程氏子。自作幻𦨱頭陀傳。
十八脫白。二十圓戒。初參金粟。宗阿含義。譚入大乘。
學侶𠷣之。乃徧歷諸禪席。後謁山翁忞得法。示眾。凡
學道者流。應須透脫機境。機境透脫。出言吐氣。自然
圓活。苟不如此。眼目未曾定動。鼻孔早落他人手裏。
所以山僧有時笑。有時罵。有時拈椎豎拂。有時白晝
打眠。無不與道流相見了也。只是你等不作佛法商
量。便作情境理會。既不恁麼會去。更須知山僧行履
處始得。良久曰。三十年後 晚參。山僧坐者床子以
來。不是同莊主督農。便是與直歲僱工。乃至照管監
收。副寺稅租。出納有無。並無一刻閒工夫。今日侍者
要請山僧。與眾兄弟。說些佛法。大眾且道。佛法作麼
生說。擊禪床曰。會麼。知恩者少。負恩者多 晚參。古
者道。迷者也祇迷得者箇。悟者也祇悟得者箇。廣潤
[073-0363b]
要且不然。迷時不曾迷著者箇。悟時不曾悟著者箇。
大眾。迷悟則置。喚甚麼作者箇。良久曰。會麼。青松栽
夾道。白石聳長風 晚參。大家特特上來。山僧沒甚
閒說。卓拄杖曰。惟者木上座。渾似一條鐵。動著伊一
絲毫。驢腰打折。且道。與各袈裟下缽盂內底。是同是
別。擿拄杖。喝曰。又成多說 晚參。纔見季春回。不覺
仲夏了。禾黍穗爭新。野地迷芳草。殿角間薰風。說箇
甚麼好。沈吟曰。諾。梵志身死去。魂魄見閻老。讀盡百
王書。未免受捶拷。擿拄杖曰。見彈求鴞炙。何其計太
早 示眾。諸方開爐向火。廣潤開爐向壁。諸方暖暖
烘烘。廣潤冷冷寂寂。雖然冷暖不同。要且據令條直。
若更商量佛法主賓元要句。山僧沒有閒氣力。何故。
不圖豆爆冷灰。祇貴石中迸出。卓拄杖 示眾。澹雲
啼破鷓鴣天。雨後平塘濕柳烟。珍重往來行脚士。莫
將元妙污心田 因僧請益狗子無佛性話。示眾。以
手空中扶曰。會麼。狗子佛性。因甚道無。囌嚕㗭唎。㗭
唎囌嚧。翹首莫貪天上月。應須照顧掌中珠 中秋
晚參。提拄杖曰。久默斯要。不務速說。即今風清氣爽。
露湛月圓。遂喝住。良久曰。山僧。終不為小智人說如
是法要。便歸方丈 示眾。參禪不悟道。出言生做造。
江西馬簸箕。不識淵栲栲。學者流莫草草。北鬱單越
正黃昏。南閻浮提日出卯 歲除小參。大眾。正恁麼
時。在天苻曰除歲。在直苻曰除月。在傳苻曰除日。在
衲僧分上。且道。除箇甚麼。監院禮拜曰。即日天氣熙
[073-0363c]
和。恭惟和尚尊候起居多福。師以如意揮几曰。點石
化為金玉易。勸人除却愛憎難 燈節晚參。問古德
因僧問。如何是室內一盞燈。德曰三人證龜成鼈。意
旨如何。師曰。見事不真。喚鐘作甕。曰或有問和尚。又
作麼生對他。師曰。鐘作鐘鳴。鼓作鼓響。僧沉吟。師叱
退。乃曰。古人以三人證龜成鼈語。答室內一盞燈。大
似西施戴箬笠。不令人見轉風流。可謂事存函葢。理
應箭鋒矣。然則從長料揀將來。不無眼目𥊚瞇。設有
問廣度。只向道。鐘作鐘鳴。鼓作鼓響。意旨如何。童子
燒香。比丘合掌。咄咄。三十年後。且莫妄想 示眾。僧
問。昔日瑞雲彌布。今朝紫籜重開。紫籜山中境。請師
揭示看。師曰。烟壑總非塵世界。林泉莫大佛乾坤。曰
如何是境中人。師曰。簑衣不脫迎佳客。钁柄何甞[款-士+止]
俗流。曰正恁麼時。別展風規一句。又如何舉揚。師以
拂豎曰。石筍暗抽春色外。靈枝徧覆月明中。曰學人
專為流通去也。師曰。飛龍點未到。跛鼈出頭來。曰不
慙所抱璞。刖足豈為憂。師曰。從門入者。不是家珍。僧
擬進語。師彈指曰。吽吽。乃曰。屋頭山㵎中水。青松百
尺高。綠竹萬千葦。公案一重重。達士如何委。如何委。
急薦取。陳摶大睡幾多年。怎似神仙鐵拐李。煉得九
還不死丹。洞游上天之九野。親遍九千九百九十九
隅。去地五億萬里。將他八風太府。紫宮太微。軒轅咸
池四守天阿。一切星宿。收入葫蘆裏。咦。止止不須說。
我法不思議 晚參。廣度者裏。法式迥別于諸方。長
[073-0364a]
年惟與钁頭親密。亦懶去下山打供。每日兩時普請。
未免兩番喊罵。諸道流。內有一罵。具向上提持。一罵
不作一罵用。若緇素得分明。許你家堂穩坐。否則鉤
刀扁擔未放你在。雖然。也是趙州道底 勸農示眾。
春雨深。春凍解。正恁麼時。農務斯舉。分付西堂知事。
將禪道元妙好生收起。有等不識好惡底。聞此說話。
便道。務農即是元妙。元妙即是務農。與麼見解。只可
挑破畚箕。揀牛糞團。無有了日在。或有曰。佛法闡揚。
各有時節因緣。亦只可喚牧童子。燒大麥粥。煑九心
芥。與他噇眠去。待禾熟登場。喚他起來。好做箇飯袋
子。然雖如是。正到恁麼田地。大用現前一句。作麼生
道。拈拄杖起座曰。泥牛耕歲月。大地長靈苗 士問。
如何是清淨法身。師曰。開口不容情。曰那箇是圓滿
報身。師曰。寰中天子敕羣臣。曰作麼生是千百億化
身。師曰。屠父燒香誦梵經 問如何是三教。師曰。耕
種耘苗并割稻。曰三教之義。何者為最。師曰。波斯鼻
孔下頭麤。曰宗此得能了道否。師曰。腦後見腮。莫與
往來。曰某甲莫解其旨。師曰。山僧自幼少學 續僧
寶傳序。祖道東來。不歷文字。正法眼藏。以心印心。如
一燈傳。燈燈續𦦨。世俗未免有起而疑之。仲靈嵩禪
師。不獲已乃撰定祖圖傳法正宗記。上千有國者。輙
頒信于天下。由此。綜集傳燈之書。亹亹間出。其文不
一且繁。譬猶西竺分律部之為五。合而元之本乎一。
禪師大川者。撮諸綱領燈會其元。會元之出也。燈史
[073-0364b]
定矣。而天皇天王。尚俟後人考紀載碑碣。而更定之。
著作詎易事乎哉。又覺範洪禪師。甞述僧寶傳。以為
載之空言。莫如見其始終行事。而深切著明也。自嘉
祐至政和。據師座者垂千輩。僅八十一人入其章次。
其文核而精。其質圓而勁。合撒誦之。則諸綱目無有
弗備。所備者。祖師大統不易之道也。逮洪公之后。建
炎以來。唯濟洞二宗。法化於世。適明季。英靈一時杰
出。復有繼續統燈三刻出焉。三刻出。其近古之參差
疑滯。似又莫能釋而定之何也。豈亦等川之纂緝。未
及洪之覈實乎。否則猶有所待。而後定之乎。如近刻。
以海舟慈。先參萬峰。暮齡方謁東明旵。葢萬峰。謝世
于洪武六年。慈于洪武二十七年。始生蜀之成都余
氏。投大隋山出家。名永慈。年二十八。謁旵得法。後陸
沉牛首。晦迹全焦。四十四歲。開法東山。閱三載旵公
歿。近刻以海舟名普慈。出常熟錢姓。脫白破山。年七
十餘。方見旵。訛哉明矣。或字經三寫。烏焉成馬與。或
別有所出。同其名號者耶。余甞以此質諸大方。俱以
近刻為然。復請天童吾師弘覺忞老人。吾師出智瑄
智璽所立。海舟永慈禪師道行碑。示予。予疑始決。第
不敏。因採考宋建炎以至明末。五百歲尊宿。不可唐
捐之實錄。將成帙。付弟子性磊。令拾遺補輯。共若干
人。目之續僧寶傳。有俟命世賢明。削而定之。余何敢
專焉。台之紫籜山沙門自融。謹序山翁忞嗣


吳興道峰山別機本清禪師


湖廣安陸□氏子。久參
[073-0364c]
天童悟。後依于廣潤。受囑。出住吳興道峰。江西寶峰
 晚參。德山見僧入門便棒。蛇無頭而不行。臨濟見
僧入門便喝。鳥無翅而不飛。者兩箇漢。雖是入泥入
水。應病與藥。揀點將來。不免費鹽費醬。爭似道峰門
下。喝亦不施。棒亦不用。凡有來者。除二時粥飯。及普
請外。總不敢動著。所以道。我不敢輕于汝等。汝等皆
當作佛 上堂。霜剪秋林似畵圖。寥寥萬象碧天孤。
宛然少室安心訣。試問諸人會也無。擲下拂子。喝一
喝 上堂。鬧市裏識取天子。猶涉分疏。百草頭薦取
老僧。可殺成現。敢問諸人。去此二途。又作麼生體會。
擲下拂子曰。雪壓修篁山失綠。春入梅梢花暗香
 師問僧。你在堂中。做甚麼工夫。僧曰。某甲不會做工
夫。只解喫飯睡覺。師曰。也難得你到者田地。僧無對。
師直打退 問前面是火阬。後面是猛虎。教某甲向
甚處廻避。師打一棒曰。向者裏廻避。僧禮拜。師曰。切
忌畏頭避箭 僧參。師問。那裏來。曰夾山來。師豎起
如意曰。夾山還有者箇麼。僧無語。師曰。山僧罪過
 二僧參。師擲下拄杖曰。不得動著拄杖。試道一句看。
僧便喝。師曰。後面底又作麼生。次僧亦喝。師曰。同阬
無異土。僧無對。師曰。且坐喫茶山翁忞嗣


吳興西峰頑楫濟禪師


上堂。生也原無生。死也何曾
死。應知生死原無旨。驚起階前石幢子。吞却天邊鐵
鷂子。復來倒數刧初前。不識天平花甲子。喝一喝。下
山翁忞嗣
[073-0365a]


金粟廣慧天岸昇禪師


上堂。年年臘月八。叢林鬧聒
聒。釋迦覩明星。大地眼睛瞎。釋迦覩星。因甚大地眼
瞎。引得兒孫不丈夫。聲色堆頭問略彴 晚參。有一
人求進禪堂。無門可入。有一人求出禪堂。無門可出。
且道。過在阿誰。無眼波斯入大唐 晚參。今朝五月
三十。天氣炎炎酷熱。直是無可安排。拈出鹽官巴鼻。
卓拄杖曰。急須著眼看犀牛。莫看犀牛扇子骨 上
堂。收得蕙江雲。滿載剡谿月。跨鶴渡錢塘。賽彩雙白
璧。描也描不成。畵也畵不出。佛手驢脚與生緣。趙州
輸勝不輸劣。阿呵呵。饅頭䭔子齊拈出。飡則任君飡。
切忌齩破舌。齩破舌。金牛大笑君何拙 上堂。春風
帀帀。春雨綿綿。上元正月半。華燈處處然。錦衣公子。
華堂開宴。行脚高人。拄杖橫肩。梅破玉。柳拖烟。空山
一路子規天。山僧與麼告報。且道。有指示耶。無指示
耶。雙手扶犂耕石田。復曰。我法如大海。須將大海來
承受始得。若是偃鼠飲河。不過滿腹者。不妨硬糾糾
地。若是背負青天。扶搖九萬者。不妨硬糾糾地。且道
兩箇硬糾糾地。孰優孰劣。喝一喝 晚參。清明寒食
雨家家。繡戶珠簾柳半遮。芳草遊人歸未得。春風落
盡杜䳌花 晚參。桑柘成陰綠滿堤。鷓鴣呼雨夕陽
低。時人只認拈花佛。那識池塘柳絮飛 武林回。晚
參。昨往武林。舟過東關。遇巡官索稅。山僧道。此非貨
船。何稅之有。巡官道。也須檢過。乃從船頭檢至船尾。
並無一物。巡官懡㦬而退。山僧笑。巡官只有先鋒。且
[073-0365b]
無殿後。今晚山僧。要與諸人索稅。有佛法知見者上
納。無佛法知見者中納。既無佛法知見。且又納箇甚
麼。莫謂一身輕似葉。一身更有一身愁 小參。山僧
一冬以來。醍醐也有。毒藥也有。喜笑也有。怒罵也有。
諸人一冬以來。真實用心處也有。散心雜亂時也有。
門頭戶口底也有。百尺竿頭底也有。而今臘月三十
日也。各各道箇轉身句子看。若能道得。座上無山僧。
日前無闍黎。若道不得。山僧自山僧。闍黎自闍黎。光
陰去去如流水。辜負三冬一片心 晚參。諸方賣蜜。
金粟賣檗。雖然買賣一般。却是有甜有苦。甜者易為
飡。苦者難入口。入得口。苦盡甜來滋味久 說戒上
堂。太古之世。不言而化。不理而治。不罰而懲。不賞而
勸。民有過犯。則畵灰○以禁之。山僧今日亦作數箇
○子。汝睡眠時。與你一○。惺寤時與你一○。著衣時
與你一○。喫飯時與你一○。屙屎放尿時與你一○。
舉足動步時與你一○。拈拄杖曰。長老用者許多○
子作麼。禁汝𨁝跳。總不𨁝跳時如何。向下文長。付在
來日 問大善知識。慈悲無盡。學地中人。以悟為期。
未審。還許學人悟麼。師曰。迷過幾時來山翁忞嗣


京師戒壇電菴旭禪師


上堂。黑漆皮燈籠。中間欠一
點。有能解挑撥。與箇大光錢。卓拄杖曰。還有挑撥者
麼。良久。以拄杖旋風趂散 康熈甲辰。師侍忞于金
粟。為一座。忽一日辭眾。怡然坐脫山翁忞嗣


太倉千潮溟禪師


上堂。瓠子曲灣灣。冬瓜直儱侗。堪
[073-0365c]
笑時人沒來由。論直論曲無斷頭。直得天王怒握拳。
彌勒笑得不住口。卓拄杖曰。畢竟如何。瓠子是曲。冬
瓜是直山翁忞嗣


寧波瑞巖遠菴僼禪師


崑山陸氏子。薙染于天童。得
法於廣潤。初住長沙神鼎。後繼席天童 上堂。一向
乾剝剝。全無些子滋味。連日水漉漉。便有幾許𠯗噉。
若向有𠯗噉處。得些滋味。珍羞雖美。只是飽人不得。
若向無滋味處。一下咬著。饑虗頓息。自然永絕馳求。
到者裏。不是心不是佛。梅花枝上三更月。對一說倒
一說。海底紅塵飛不徹。報諸人。須猛烈打開眼底時
節。要透清關那畔。直須萬里一條鐵 上堂。香嚴道。
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尚有卓錐之
地。今年貧。錐也無得卓。真淨道。去年富未是富。今年
富始是富。去年富。祇有一領黑𣯶布衫。今年富。添得
一條水衲袈裟。歲朝披向寶王座。須信風流出當家。
楚石曰。香嚴貧未是貧。依然尚有箇渾身。真淨富未
是富。盡底家私俱吐露。鳳山不說富。不說貧。隨家豐
儉沒疎親。豎拂子曰。收來兔角長三尺。放去龜毛重
九斤。師曰。香嚴說貧。此處無銀二兩。真淨說富。俗人
沽酒三升。鳳山不說富不說貧。也是掩耳偷鈴。爭如
面赤不如語直。巧言不如直道。且道。天童者裏。又作
麼生。聽取一偈。貧極尚嫌千口少。富時且喜沒分文。
非關要與諸方別。貧富從來不在心 問狗子有佛
性無佛性。師曰。道什麼。僧再舉。師曰。孟八郎。師復拈
[073-0366a]
竹篦曰。且道。竹篦子。還有佛性麼。曰某甲不會。師便
打。旁僧曰。漏逗不少。師打曰。多口阿師 問文殊七
佛之師。因甚出女子定不得。師曰。金不博金。曰罔明
初地菩薩。因甚却出得。師曰。看孔穿楔。曰女子分上。
又作麼生。師曰。不風流處也風流 問巖頭道。大小
德山。未會末後句在。如何是末後句。師曰。三十年後
向汝道。曰巖頭密啟其意。如何是密啟其意。師曰。方
木逗圓竅。曰德山明日陞座。果與尋常不同。甚麼處
見得。師曰。換却你眼睛。僧擬議。師便喝。僧禮拜。師曰。
我與巖頭同條生。不與巖頭同條死。你且如何會。曰
正疑著和尚。師曰。疑著我且置。天下人疑你時如何。
僧擬進語。師曰。鷂子過新羅 師住天童數載。衲子
雲從。後退老瑞巖而寂。深山窮谷。復為一新。至康熈
壬戌四月示寂。世壽六十一。僧臘四十。其門人。塔全
身于寺左三秀峰下山翁忞嗣


湖州道場萬壽兀菴本源禪師


示眾。昨日夜叉心。今
朝菩薩面。夜叉心菩薩面。覿體出來不隔線。此時若
不究根源。辜負祖師心一片。大眾且道。如何是祖師
心。舉拂子曰。急須著眼看仙人。莫看仙人手中扇
 示眾。泥牛吼山河走。木馬嘶天地黑。夜半波斯嚼生
鐵。拈却鼻孔放却箸。擊拂曰。天漢麒麟祇一角 晚
參。盞子撲落地。碟子成七片。殺人刀活人劒。擬議不
來。揮為兩斷。卓拄杖曰。者是殺人刀。如何是活人劒。
速道速道。眾無語。師以拄杖一齊打散 小參。達磨
[073-0366b]
不會禪。夫子不識字。山門據虎頭。燈籠收虎尾。笑倒
寒山拾得。畢竟是何宗旨。喝一喝曰。迅雷不及掩耳
 示眾。問金鍼玉線。穿却五色祥麟。銀鈎鐵畫。繡出
寶殿花冠。正當君臣道合一句。請師拈出。師曰。雲從
龍。風從虎。曰別展旗鎗。如何是正中偏。師曰。長安曉
色誰能和。明月蘆花暗點頭。曰如何是偏中正。師曰。
懷藏韜略歸真化。一箭紅心定不差。曰如何是正中
來。師曰。一輪碧漢和雲白。上下清光徹太虗。曰如何
是兼中至。師曰。倒用橫施全正令。龍吟虎嘯出秦關。
曰。如何是兼中到。師曰。藏却花冠炭裏坐。從來共住
不知名。曰恁麼則御樓春色來天地。滿架薔薇一院
香去也。師曰。黑漆崑崙擎露柱。僧擬議。師便打。乃卓
拄杖曰。驚他黑漆崑崙。脫却娘生布褲。扯亂金鍼玉
線。不住蓬萊仙府。驀過東土西天。倒跨帶角猛虎。衝
開鐵壁銀山。杲杲日輪卓午。遂顧眾曰。正當功位俱
隱。向甚麼處。與山僧拄杖子相見。良久。喝一喝曰。點
石化為金玉易。勸人除却是非難 早參。眾集。拈拄
杖。東西默顧曰。看脚下。眾擬議。復卓拄杖曰。字經三
寫。烏焉成馬。便歸方丈 小參。問眾曰。劒為不平離
寶匣。藥因救病出金瓶。且道。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病
從何來。眾下語。不契。乃自代曰。甜瓜徹蒂甜。苦瓜連
根苦。又曰。一雨之所潤。一土之所長。因甚甜者自甜。
苦者自苦。一僧曰。春色無高下。花枝自短長。師曰。既
然。春色無高下。花枝自短長。因甚麼有肯與不肯。僧
[073-0366c]
禮拜。師打曰。何不道。杓柄在和尚手裏 小參。眾集。
禮拜參差。師呵曰。七起八倒。雨打芭蕉。東風東搖。西
風西搖。者隊漆桶。不打折你腰。拈拄杖。一齊打散。歸
方丈山翁忞嗣


興化龍珠森鑑徹禪師


粤東潮州徐氏子。薙染後。投
顓愚衡受具。命參天童。一見便問。那裏人。師曰廣東。
悟曰。過了梅嶺就是廣東。師曰。和尚到過麼。悟曰。我
三十歲出家。那有工夫閒走。師聞。悚然有會。走參寶
華忍。問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凉。你作麼生會。師曰。
快活殺人。忍曰。庭前柏樹子聻。師曰。自來不眼花。忍
拈拄杖。一卓曰。會麼。師曰不會。忍打曰。快活殺人。後
依忞于廣潤。一日忞問。渾身是口的人。因甚道不出
爺姓氏。師曰。從來孝子諱爺名。一日摘茶次。忞曰。直
截根源佛所印。你因甚摘葉尋枝。師即高聲曰。觀世
音菩薩來也。忞頷之 結枯木期上堂。雪山六載安
禪。少林九年面壁。龍珠以千日為期。只要古今合式。
所以道。三年不鳴。鳴則驚人。三年不飛。飛則冲天。冲
天須得冲天志。驚人須要驚人句。有驚人句。虗空粉
碎。有冲天志。大地平沉。大地平沉時。凡聖路絕。虗空
粉碎時。元妙兩忘。到者裏有座鐵圍。須要諸人自著
力。撞得破是好手。普視大眾。良久曰。單刀直入處。莫
要記功勞 上堂。拈三元戈甲。列五位旗鎗。布萬法
不迷之大陣。開無功成功之大路。直取無等等之妙
位。須要識中軍主將。姓甚名誰。速道速道 僧參。師
[073-0367a]
問。那裏來。曰報恩。師曰。報恩眉毛有幾莖。曰與和尚
一樣。師曰。汝道。山僧眉毛有幾莖。僧無語山翁忞嗣


潭州龍牙雲叟住禪師


楚之安陸人。不言氏族。秉具
大溈。參鶴林門。有入處。後依山翁忞于青州得法
 示眾。恁麼恁麼。絕毫絕𨤲處。如山如嶽。不恁麼不恁
麼。如山如嶽處。絕毫絕𨤲。恁麼中不恁麼。放出毫𨤲。
礙塞無路。不恁麼中却恁麼。拈却山嶽。寬廓有餘。豎
拄杖曰。山嶽毫𨤲。總在拄杖頭上。還見麼。若見。拈取
去。若不見。管教壓殺礙殺你去在 晚參。舉當山遯
祖云。天下名山到因脚。辛苦年深與襪著。而今老大
不能行。手裏把柄破木杓。師曰。山僧住他院。把他杓。
雖然養家一般。要且道路各別。到徧名山不動脚。遠
近高低步步著。而今住院慙無福。脚著草鞋手把杓
 因雪示眾。夜來太雪紛紛。到曉依然不住。平地三
尺二尺。高處堆山壓樹。一一帀地普天。片片不落別
處。文殊眼裏屑添。普賢毛孔塵聚。極力畚掃轉多。寒
山拾得大怒。添得楊歧床頭珍珠。亂撒無數。突出大
仰庭前師子。寒威可懼。龍牙趁隊打哄。唱曲雪花飛
句。乃擊拂子。詠曰。風凜冽漁父掉舟波上立。時把綸
竿挈釣來。多是寒江雪 晚參。不是心。日炙風吹古
到今。不是佛。釋迦彌勒廝淈𣸩。不是物。萬別千差從
此出。擲下拄杖 問青州布衫重七斤。意旨如何。師
曰。塞北天寒。曰學人不會。師曰。朔風吹不入 示眾。
入門便棒。千了百當。劈面便喝。雲開日爍。豎起一指。
[073-0367b]
透頂透底。輥出三毬。理圓事周。自餘打地底打地。擎
杈底擎杈。舞笏底舞笏。張弓底張弓。這一隊老漢。盡
力提持。全身擔荷。也只到得者裏。雖然如是。譬似閒
 示眾。紅滿枝。綠滿枝。村村綠暗與紅稀。黃鸝語。杜
䳌啼。底事聲聲苦勸歸。春已暮。樹不華。狼籍枝頭恨
轉賒。擲下拄杖曰。一片何人得。流經十萬家 康熈
丙辰八月初十日。唱滅時。師垂三問。一曰。四大本空。
五蘊非有。且道。病從何受。二曰。四大五蘊散滅之後。
且道。受病的人。還病還不病。三曰。且道。者受病的人。
即四大五蘊病。非四大五蘊病。眾無對。遂化山翁忞嗣


杭州徑山莫菴上乘本宗禪師


楚之黃州人。久參天
童悟。棒下得省。四方叢席。以尊宿名之。後得法于山
翁忞。秉拂盛京隆安。受請住徑山。上堂徑山。禪也無。
妙也無。不解攢花簇錦。豈有短句長歌。拈拄杖曰。唯
憑枯節老烏藤。流通正脉不胡塗。喝一喝曰。出窟金
毛獅子子。全威哮吼竄羣狐。復喝一喝。下座山翁忞嗣


燕京善果旅菴本月禪師


秀水孫氏子。幼從日月輪
剃染。禮佛日方受具。遍扣諸方。參報恩琇。琇問。喚作
拄杖則觸。不喚作拄杖則背。畢竟喚作甚麼。師曰。請
和尚放下著。琇曰。放下了。又作麼生。師曰。話墮也。琇
便打。師便出。遂命掌記室。一日琇問。一字不加畫。是
甚麼字。師曰。文彩已彰。琇頷之。越二載。謁能仁忞。忞
問。甚處來。師曰大雄。忞曰。巍巍獨坐大雄峰。是甚麼
人境界。師曰。今日親見和尚。忞曰。參堂去。師每疑竹
[073-0367c]
篦子與俱胝一指公案。久之。因隨忞至青州法慶。一
日赴齋堂。驀拈竹筋。忽然大悟。呈一指頌。忞即命秉
拂分座。未幾。隨忞赴 召。挂錫大內萬善殿。奉。


勑善果開堂。後歷住奉聖龍池諸剎 上堂。法無定
相。弘之在人。若雷殷而雨施。如龍驤以虎驟。不用移
身換步。直教保國安邦。遂喝一喝曰。諸禪德。還搆得
麼。若也搆得。自然水到渠成。風行草偃。帝鄉閫外。頓
令氣靄生春。空谷窮陬。總使熈和種秀。殊勝中殊勝。
禾登九穗。盡說豐時。奇特中奇特。風凜九垓。悉歌致
治。方知帝道平平。恩光蕩蕩。雖然發大機彰大用。還
他出格人。提持出格智。透聲色顯宗旨。須是沒量漢。
展演沒量事。適當聖主隆興。立見光騰法化。只如新
善果。今日奉旨開堂。翊贊皇猷一句。又且如何通信。
萬國醉心甞大鼎。相逢𢹂手上高臺 中秋上堂。年
年共看今宵月。歲歲同聞老桂香。心外但能無一物。
有何光境可俱忘。仰山用不得。曹溪指未彰。揮拂子
曰。碧落浮雲已盡。渾然一片清凉。夜竹深茆宇。秋庭
冷石床 開爐上堂。唐安奉旨特開爐。緇素歡騰震
遠謨。欲識昔年賓主句。趙州東壁挂葫蘆。卓拄杖一
下 上堂。一九二九。相見不出手。師驀伸兩手曰。山
僧已出手了也。大眾作麼生道箇相見句。良久曰。朔
風掃地卷黃葉。門外西風夜色寒。拍禪床一下 上
堂。師豎起拄杖曰。今日風頭稍硬。各須照顧脚跟。大
眾會麼。眾無語。師乃驟步下座。旋風打散。歸方丈
[073-0368a]
 上堂。忽逢臘月二十五。雲門一曲昭寰宇。山河大地
發奇音。佛殿雲堂皆起舞。奔騰鼈鼻蛇。震吼白額虎。
觀者聾。聞者瞽。笑倒門前者大肚 駕至上堂。高而
無上。仰不可及。淵而無下。深不可測。仰不可及處。九
霄象馭忽臨。深不可測處。大地金輪乍轉。鬧市中普
瞻至聖。禪床上共覲大威。始見皇仁溥博。聖澤濡長。
瑞靄林泉。輝騰叢社。大眾既叨盛世。復遇隆恩。畢竟
如何仰酬厚蔭。舉起如意曰。無為而為。神而化之
 晚參。道在日用。日用不知。春風吹遠樹。夜月照空墀。
離聲色罷尋思。等閒放下莫教遲。驀擲拄杖曰。渠今
不是我。我今復是誰 孟夏望日示眾。開粥柏巖無
把捉。商量西院太誵訛。相逢不用揚家醜。一任薰風
醉薜蘿 問。明知生是不生之理。如何被生死之所
流轉。師曰。與山僧沒交涉。僧便行。師喚曰。燦容上座。
僧不顧。師曰。喚不回頭怎奈何 師退隱松江之九
峰。一坐十載。至康熈丙辰孟冬十四日。聞鐘聲。告眾
而寂。塔于本山讀書臺之左山翁忞嗣


河南無垢大嶺本丕禪師


僧問。三聖問雪峰。透網金
鱗。未審以何為食。峰曰。待汝出網來。向汝道。不知雪
峰是何心行。師曰。要識真金火裏看。曰三聖道。一千
五百人善知識話頭也不識。峰曰。老僧住持事繁。又
作麼生。師曰。車不橫推。理無曲斷山翁忞嗣


明州天童山曉皙禪師


四川重慶□氏子。十九腰包
行脚。首參報恩琇。看牛過窗櫺話。苦無入處。特謁五
[073-0368b]
磊忞。一日隨問曰。真月不問汝。如何是第二月。眾下
語不契。忞自代曰。賺殺人。師于言下豁然。尋獲印證。
後隨忞赴 召。萬善殿說法。陛辭日。留師隆安結制
 上堂。十五日已前。芒種節過去。十五日已後。夏至
日更長。正當十五日。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凉。諸佛
藏身無地。衲僧挺特自強。頭角崢嶸濟濟好。一似南
山底。一似南山底箇甚麼。新篁拔地凌霄漢。嫩綠駸
駸過短墻 晚參。大凡演唱宗乘。一句語須具三元
門。一元門須具三要路。有權有實。有照有用。汝等諸
人。作麼生會。若也會得。臨濟老漢。在汝諸人脚底。其
或未然。山僧下箇註脚去也。拈拄杖下座。旋風打散。
擲下拄杖曰。且道是權是實。是照是用。復喝一喝。歸
方丈 晚參。山雨落落停停。溪雲若浮若沈。新穀沒
處曬㫰。知事半喜半嗔。衲僧瞌睡難遣。倚床靠席。拄
撐禪道。和盤托出。更要覓佛覓心。驀喝一喝。擲下拄
杖曰。一天雷雨又來。打濕達磨眼睛 晚參。內不放
出。外不放入。逼塞虗空。絕回絕互。正恁麼時如何。劒
鋒尖上踏歌行。細雨濛濛不溼路 晚參。達磨未來
東土。人人眉橫鼻豎。世界本自太平。斷臂作俑可怖。
無端遺下隻履。兒孫逃竄無處。有些血氣丈夫。累得
皮穿骨露。祇如不受累底。又向甚處躲跟。良久曰。蝦
跳不出斗 起七示眾。父母未生前。畢竟是甚麼。去
冬沒處尋。今歲沒處躲。逗到初三夜。撞著者一夥。以
拄杖旋風打曰。莫教錯過我 上堂。問先老和尚。於
[073-0368c]
此寶座。說法已竟。伐鼓陞堂。更顯何事。師曰。試道說
底法看。僧擬議。師喝退。乃曰。今辰弘覺老子順世。百
日之期。拈拄杖。卓一卓曰。好與三十棒。葉落歸根。遡
本窮源。大月當斗。降跡嶺南林氏家時。好與三十棒。
事魯儒裂章縫。好與三十棒。歸釋氏反覺雄。好與三
十棒。長河北大江東。流毒遠造殃洪。好與三十棒。兜
率無端升夢裏。化山千載錯流通。好與三十棒。大眾
且道。者三十棒。還打得著。打不著。若打不著。不是克
家種草。若打得著。却成忤逆兒孫。畢竟作麼生判斷。
若判斷不得。驀豎拄杖曰。弘覺老子。親臨法筵。與汝
諸人判斷去也。克家忤逆渾閒事。扶起剎竿是報恩。
卓拄杖 晚參。舉密祖上堂曰。天童者裏。不敢虧人。
你有半斤。秤你八兩。你有十尺。量你一丈。眾中若有
箇漢。聞恁麼道。忿性出來道。都來只是箇無星秤尺。
又秤量箇什麼。老僧但向道。一釣便上。若也會得。有
功者賞。若也不會。領取鈎頌意。莫認定盤星。師曰。師
翁雖則秤尺公平。未免辜負婆心。設有箇性燥漢。當
時待道你有半斤。秤你八兩。你有十尺。量你一丈時。
便出眾震威一喝。將無星秤尺。一齊爆碎。管取師翁
刮目相看。即今眾中。還有恁麼人麼。有則山僧結夏
事畢。其或未然。七尺單前。大家努力。免被人秤量好
 晚參。拈拄杖。卓一下曰。德山棒拈向一邊。喝一喝
曰。臨濟喝用他不著。然則曲順時宜。如何展演。乃曰。
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爾小生八九子。拄杖
[073-0369a]
子涌身道。此是儒家說話。宗門中也用不著。師呵呵
大笑曰。可知禮也。師著宗門寶積錄。行世山翁忞嗣


嘉興平湖景雲伊𨸒本哲禪師


小參。夏至凉生暑似
秋。蠟人心念汵啾啾。十成功幹擬何取。知是箇般事
便休 僧問。不慕諸聖。不重己靈時如何。師曰。長江
為硯墨。頻寫斷交書山翁忞嗣


廬山西林犀照本澈禪師


江右明經也。因鼎革薙染。
參方得法。掩關淮北。暨游上洋。結茅鐸菴。深蓄厚養。
後出世。初主西林。復住江州能仁 上堂。鵠白烏元。
山青水綠。鶴長休斷。鳬短難續。說箇直指。早已成曲。
那更堪認瓦礫為金。抱碔砆作玉。直得將大地為爐
鞴。束萬象為榾柮。任伊銅頭鐵額。盡教𦦨裏翻身。直
須皮穿骨墮。雖然。皮穿骨墮後。堪作甚麼。廬山漫道
許多峰。六六依然三十六。復舉丹霞禪師。因過一院。
遇天大寒。取木佛燒火。向院主訶曰。何得燒我木佛。
霞以杖子撥灰曰。吾燒取舍利。主曰。木佛何有舍利。
霞曰。既無舍利。更取兩尊燒。院主自後鬚眉墮落。師
曰。丹霞如虫禦木。院主偶爾成文。且聽山僧一頌。縱
饒是佛也難留。枯木何如燒却休。不是洪爐能點雪。
怎教瞖盡豁雙眸 上堂。凍徹林梅待暖回。峰前石
女正懷胎。等閒夜半曾分娩。大地無非寶藏開。大眾。
寶藏已開。可翫不可取。若是累代簪纓。希珍不以為
瑞。暴富窮子。銀海未免生花。雖然。祇恐不是玉。是玉
也大奇 上堂。問如何是戒。師曰。殺豬屠狗。曰如何
[073-0369b]
是定。師曰。逐浪隨波。曰如何是慧。師曰。無明煩惱。曰
向上一句。又作麼生。師曰。且禮拜著。乃曰。耳裏不著
水。眼裏不著屑。若執夜明符。安知東方白。咄哉老凍
膿。睹星方始瞥。智慧與德相。虗空安耳穴。若是丈夫
兒。肯循舊途轍。明星日在天。見者不為惑。此心不負
人。相對無慙色。然則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談。放下拂
子曰。若不入水。怎見長人 除夕小參。破院由來費
拄撐。今年貧勝去年貧。未教奉化橫拖袋。逼得南泉
欲賣身。却喜一年將盡夜。渾無萬里未歸人。大眾。既
無未歸人。則箇箇居家穩坐。且作麼生分歲好。陳年
曆本都拋却。托出椒盤別是新 落堂。無端要打七。
看看七已過。瞌睡打不醒。疑團迸不破。燈光爍透眼
睛。雨聲滴穿耳朵。分明覿體全彰。何勞牽牛拽磨。不
是物。不是心。不是佛。也解道師姑。原是女人做。雲門
胡餅變饅頭。問著依然成懡㦬。寄言困鳥莫依蘆。俊
鶻無覊天自大 上堂。秘魔擎叉。禾山打鼓。臨濟白
拈賊。影草探竿。雲門跛脚老。閃爍紅旗。巖頭鼓櫂。華
亭搖櫓。莫不爭先一著。險不顧身。至今勝負難決。未
免傍觀者哂。遂震威一喝曰。山僧若不喝住。只一隊
划龍船漢。隨波逐浪。未有了日在。雖然。即今勦絕後。
却作麼生。拾得延平龍劒在。不妨黃葉漫藏身 上
堂。無佛可烹。無祖可煅。西天外道。斯稱第一。有佛可
烹。有祖可煅。智如妙吉祥。也應下鐵圍。然則西林今
日開爐。當何所為。遂顧視左右曰。絕後再甦。欺君不
[073-0369c]
得 師同僧行路次。師曰。莫向那邊去。向者邊行。曰
處處透長安。為甚不向那邊行。師曰。熟處要生 僧
持蘭花供佛。師問一僧。汝聞花香也未。曰不聞。師曰。
鼻孔在甚麼處。曰在和尚眼睛裏。師曰。恁麼因甚却
不聞。僧無語。師便打 問。古人三十年著一䩫鞋。此
意如何。師曰。滯貨難脫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
打噴嚏 問。趙州狗子。因甚無佛性。師曰。好肉不須
作瘡 問。佛心大慈。隨類化身。祇如驢馬隊裏。還有
佛法也無。師曰。銜鐵負鞍。拖犂拽杷 士問。觀世音
菩薩。世人只塑女像。只恐不是。師曰。男亦未必是。曰
畢竟是甚麼像。師曰。汝合親見渠始得山翁忞嗣


寧國明因曉音本通禪師


上堂。至道無難。惟嫌揀擇。
若恁麼則虎豹之鞟。但莫憎愛。洞然明白。卓拄杖曰。
要且不在明白裏。復卓一下曰。還有不甘者麼。良久
以杖旋風打散山翁忞嗣


越州龜峰嵩壁觀禪師


僧問。如何是十身調御。師曰。
秦望峰高。鏡湖水濶。曰如何作用。師曰。水清猶負載。
峰翠照人寒山翁忞嗣


五燈全書卷第七十三
[073-037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