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燈全書卷第七十
京都聖感禪寺住持臣僧 超永 編輯
京都古華嚴寺住持臣僧 超揆 較閱 進
呈
臨濟宗
南嶽下三十五世隨錄
四川大竹空外大逵禪師
首參天童悟。棒下有省。後
依破山明。分座說法 僧問。師住大竹。是何意旨。師
曰。青山無意。㵎水傳聲。曰如何是傳聲的堂奧。師曰。
[070-0333c]
三條篾篐桶破山明嗣。
湖廣衡山四維普寬禪師
結制上堂。今日陞座。大眾
臨筵。庭前古柏發問。階下石幢指南。一箇道有。一箇
道無。總則亂呈懵袋。無非誑諕閭閻。二者俱貶向二
鐵圍山。卓拄杖曰。蘇嚕蘇嚕。悉利悉利破山明嗣。
四川檗山象崖性珽禪師
上堂。十五日已前。前不巴
村。十五日已後。後不著店。正當十五日。是何意旨。卓
拄杖曰。天上月圓。人間月半破山明嗣。
藤林靈筏印昌禪師
上堂。似月行空。不留住跡。正好
修行。滿身月色。拂袖便行。猶在月光中作活計。且道
畢竟如何。卓拄杖曰。清光何處無 僧問。如何是西
來意。師曰。錦江城外浣花溪破山明嗣。
成都合溪雪門淨燦禪師
上堂。早上入城時。思量上
堂事。急急走歸來。無言可舉似。只恐聽事不真。未免
喚鐘作甕破山明嗣。
湖廣鳳山別峰道璽禪師
上堂。心不是佛。智不是道。
甜瓜徹蒂甜。苦瓜連根苦。祇如鐘樓上念讚。床脚下
種菜。又且如何。卓拄杖曰。咄。沒交涉 僧參。師曰。何
處來。曰本地。師曰。何處人。曰本地。師振聲喝出 僧
問念佛話。師曰。念佛也入地獄。不念佛也入地獄。曰
不會。師曰。參去破山明嗣。
夔州臥龍字水圓䂐禪師
漢太師譙周之後。家安漢
嶽池羊山下。生有異兆。人多奇之。五歲入塾。能誦四
書。頗敦敏。十歲知春秋。能文。常喜與僧談。便有出塵
[070-0334a]
之意。年十三。因見老僧坐樹下。貌同古佛。心竊慕之。
乃辭親脫白。博通三藏。常登講座于新寧之牛山。達
州之黃龍。學徒羣集。一日閱傳燈有觸。往謁雙桂明。
入方丈長揖不拜。次日明特上堂。舉德山見龍潭語
示之。師茫然不知是義所在。一日聞維那曰。前一僧
入堂。三日有省。師聞。癡絕者三七日。纔得桶底始脫。
明即命師充西堂。出住新寧指月。開縣棲靈。荊州天
皇。嶽州華嚴。澧州藥山。新寧廣福 上堂。蝴蜨生枯
樁。千古之常事。指月與傳心。早落第二義。良久曰。不
是不是 上堂。除却心性。是箇甚麼。欲覓踪由。錯錯
錯錯。具眼衲僧。如何摸索。便下座 上堂。止止不須
說。我法妙難思。諸增上慢者。聞必不敬信。良久擿拂
子曰。誣人之罪。不堪持論 上堂。真不掩偽。曲不藏
直。一句當陽。萬機寢息。到者田地。誰能會取。驀拈拄
杖曰。寒山拾得 上堂。雪色滿園中。寒風吹古瓦。故
人不見歸。小鳥空啼野。擊香几。下座 上堂。三世諸
佛不知有。鬼怕神符。狸奴白牯却知有。狗齩枯骨。若
明得此兩語。南泉落在下風。若明不得此兩語。大有
事在 上堂。認著是痛與一頓。不認著是痛亦與一
頓。昨見孤鴻塞北歸。足邊繫得安南信。以杖築禪床。
下座 上堂。臨江浪靜。石龍船載明月之珠。鹿渡烟
消。漁父子釣蘆花之岸。一一是諸人出身處。切不可
作境話商量。若作境話商量。西來大意。埽地盡也
上堂。盛山高映繡衣池。野鳥啼幽花落時。多少尋香
[070-0334b]
逐齅者。將心往往向深支 上堂。古佛未生前一畫。
九相圜中有一相。是何曾落正偏。拈拂子。作九圜相
曰。還見麼。蒼天蒼天 上堂。雪色媚諸峰。湖光搖三
楚。若作佛法觀。五五二十五。拈拄杖。卓一卓曰。大眾。
切忌莽鹵 僧問。明歷歷。黑漆漆。是箇甚麼。師與一
蹋蹋倒。僧起復問。生死不明。再乞指示。師掌曰。者無
血性漢 師睡次。有士至。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
一枕齁鼾眠自足。曰意旨如何。師曰。曾無俗客到山
家 問。懸崖撒手時如何。師作聽勢。僧理前問。師曰。
三生六十劫 師因座主問溈仰九十七圓相。師以
拂畫相示之。主抹却。師復畫。主又抹却。師曰。吾不畫。
汝又作麼生。主茫然。師曰。販私鹽漢 師一日舉楞
嚴事究竟堅固。因擊碎茶杯。勘眾曰。你道是堅固。是
不堅固。若道堅固。山僧已擊碎矣。若道不堅固。古人
為甚如此道 明妙陳道婆。參竹篦話有年。一日於
轉車處。忽然有省。入山飯僧。問承聞和尚打碎茶杯。
驗事堅固。是否。師曰是。汝作麼生。婆曰。任從滄海變。
終不為師通。乃轉身禮拜而去。越五年示寂。有偈曰。
來是誰來。去是誰去。兩脚長伸。如是如是。師聞而許
之 師說法。有古德風。其開堂日。有士請書雲堂額。
師曰。攃佛處。以衣袖左右撝曰。山川也是。草木也是。
及四禪四眼問答之類。種種施設。若非深造遠蹈。安
能如此。師重道好德。不噬利不榮名。暑寒一衲。飲食
一盂。故凡師之及門。莫不以清白為行。蜀父老常曰。
[070-0334c]
佛祖兒孫。如吾臥龍老人。可謂不忝也。明毅廟甲申
間。殺僇之痛。焚燒之慘。無寸土乾淨。師偕五七人。避
之方城。避之九龍。避之萬峰。未七月日。而二郡三十
縣。人與物無有矣。師于新寧之廣福。為戎壘所有。幸
師德聲素來遠播。雖持兵者。亦知有師。競來禮拜。奉
以淨食。并乞師懺罪。師盡陳以罪福忠孝之事。故殺
僇少貸。明年移營梁山。師目此境。非沙門所安。二月
二十七。告眾曰。吾自為僧以來。不受不義之衣食。況
戈戟中。豈吾樂乎。自今日始。勿進飲食。來月朔。吾當
出營矣。營之愚者。聞師言恐失。師皆防之。至朔之子。
喚侍者張燈。謂曰。汝為道其努力之。吾以此時別汝
矣。侍者求偈。師書數偈與之。又曰。徐護法為師之獨
重。不留一面乎。且坐脫亦化人之一助。因勸請至午。
徐率眾至求說法。師忻然上堂。有時大聲喚。有時小
聲呌。道是苦苦。為甚與人同。道不是苦苦。爛泥有刺。
顧左右曰。知麼。老僧無端墮向刀兵獄裏。誰似三千
年前雙林中右脇而臥。喝一喝。端坐而逝。實乙酉三
月朔日也。留五日茶毗其營中。慕師者。皆持緞帛及
沈水等香。競投薪中。以表敬。及收骨。得五色設利。人
皆爭拾之。塔于梁山金城之西胡氏萬松菴後。世壽
四十有一。臘二十有八。語錄。初刻于棲靈者八卷。次
刻于藥山者又八卷。全錄彚刻于臥龍者。總二十卷。
今刻于璧侍者囊中所存。非師之全璧也破山明嗣。
江西勝緣破浪海舟禪師
參萬峰明。職維那。明付法
[070-0335a]
偈曰。冤有頭兮債有主。箇中消息誰為伍。草鞵踏遍
始應知。隨處任君打口鼓 上堂。行住坐臥。折旋俯
仰。三脚驢子弄蹄行。踏破乾坤無影像。喝一喝曰。誌
公不是閒和尚破山明嗣。
保寧草堂離指方示禪師
璧山陳氏子。示眾。今朝是
十五。前後却慵舉。爾我非等閒。歲月如在弩。大家團
圝頭。集賢山共處。老屋三五層。閒雲百千朵。謾支折
脚鐺。拈起爛柯斧。饑將脫粟炊。衣裁荷葉補。佛法不
用學。一一超今古。珍重諸禪人。科擻試甘苦破山明嗣。
瀘州開聖體宗道寧禪師
依萬峰明。久之明付以偈
曰。六年執役輔叢林。一旦殷勤遂此心。分付火爐頭
句子。等閒擬著便知音 僧豎拳問曰。即此用。離此
用。師曰。大棗原無核。交梨豈有渣曰畢竟如何。師撫
尺三下破山明嗣。
蜀北龍山尼足如瀾禪師
上堂。僧問。狹路相逢時如
何。師曰。不曾瞞昧你。僧擬議。師便打曰。棒下無生忍。
臨機不讓師者一棒是第幾機。師又打曰。你讓那一
機。僧一喝歸位。乃曰。如來正令久宣行。棒下無生忒
認真。浪暖龍門魚跳躍。任他荊棘滿山林。擲拄杖下
座破山明嗣。
四川開縣天封本明元徹禪師
參萬峰明。久而徹證。
印以偈曰。驀劄相逢已便休。一聲㘞地使人愁。裝瘋
祇對聾兩耳。笑倒鎮州蘿蔔頭 住天封上堂。頭向
天。脚踏地。從朝至暮依位次。放便倒。核便去。百貸場
[070-0335b]
中爭行市。落賺被人知。老胡歸西去破山明嗣。
龍安獅子忍微印道禪師
上堂。僧問。如何是第一義。
師曰。日照長空。曰畢竟如何。師曰。月明大地。乃曰。鐘
鳴鼓響。一問一答之前。第一義諦。早已為諸人露布
了也。更要老僧說箇甚麼。良久曰。本無剩語。便下座
破山明嗣。
盛京聖恩雪臂印巒禪師
上堂。十五日以前。甞憶江
南三月裏。十五日以後。鷓鴣啼處百花香。正當十五
日。火燒不熱。水浸不濕。喝一喝破山明嗣。
四川開縣即山圓明德印禪師
上堂。放一線道。則綵
鳳舞丹霄。收一著起。則鐵蛇橫古路。不收不放。則秤
錘蘸醋一總不為。又且如何。驀拈拄杖曰。秤尾無星。
虗空有路破山明嗣。
萬縣慈雲敏樹如相禪師
立秋上堂。以拄杖豎起曰。
大眾見麼。一塵起大地收。佛眼覰不見。放下拄杖曰。
一葉落天下秋。海口莫能宣。且道如何話會。鼓掌呵
呵笑曰。潦水盡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喝一喝
上堂。拄杖多時不上堂。倚墻靠壁絕商量。今朝信
手拈來看。對著闍黎笑一場。大眾且道。老僧笑箇甚
麼。笑道三世諸佛。到者裏。有口挂在壁上。歷代祖師
到者裏。藏鋒結舌。天下老和尚到者裏。退身有分。老
僧恁麼告報。未審眾中還有旁不甘底衲僧。出來道
道看。良久曰。如無。老僧只得自道去也。拄地撑天誰
會得。打風喝雨到驢年。卓拄杖下座破山明嗣。
[070-0335c]
四川大隨澹竹行密禪師
上堂。春日晴。百花香裏有
啼鶯。眼中見。耳裏聞。大藏小藏。鼻孔口唇。驀卓拄杖
曰。興來引杖自閒行。不打當軒破鼓聲破山明嗣。
青州獅山燕居德申禪師
上堂。道由心悟。豈假外求。
法絕見聞。言詮罔及。釋迦老子。無可奈何。歷代祖師。
計無所出。今日聊通箇消息。擲下拄杖曰。大眾會麼。
客來無茶點。蒿湯當禮儀破山明嗣。
成都昭覺丈雪通醉禪師
久依天童悟。看無字話。有
省。後參萬峰明。住禾之東塔。密承付囑 僧問。爐鞴
初開。鉗錘大展。衲僧性命。盡在和尚手裏。師曰。汝喚
甚麼作性命。僧便喝。師驀頭一棒曰。恁麼則和尚性
命。亦在某甲手裏。師打曰。證龜成鼈 僧參。師問。甚
處來。曰黃檗。師曰。何人同來。曰祇是某甲更與阿誰。
師曰。黃檗安麼。曰和尚請茶。師便休破山明嗣。
四川梁山蒼松印[鴳-女+隹]禪師
上堂。一葉落天下秋。張翰
生涯一葉舟。一塵起大地收。赤脚波斯宿海州。卓拄
杖曰。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破山明嗣。
南充真如凝真印定禪師
上堂。一為無量。無量為一。
這裏會得。是則總是。非則總非。是法住法位。世間相
常住。其或未然。山僧與諸人。下箇註脚。以拄杖卓一
卓破山明嗣。
成都昭覺壽山性福禪師
上堂。奪却拄杖子。鍼頭削
鐵。與你拄杖子。錦上鋪花。芭蕉老漢。今日被山僧捉
敗了也。大眾還見麼。拋下拄杖曰。狗子尾巴書卍字。
[070-0336a]
野狐窟宅梵王家破山明嗣。
開縣梁山竹帆印波禪師
住德山。僧問。古人道。入門
有一句子。未審入門是那一句。師曰。每每到此。人皆
忘却。曰和尚還不忘否。師曰。我從來不曾忘却。曰請
師道。師拈拄杖曰。汝有耳麼。僧擬議。師便打破山明嗣。
梁州水月慈門性毓禪師
上堂。水月弘開選佛場。鈍
無作略任郎當。如今無法資談柄。拄杖郎當佛祖忙
破山明嗣。
豐都二僊覺城明柱禪師
上堂。昨日今朝。元無有定。
劈面拈起。如泡如影。坐斷淨明。佛頭倒行。摩竭正令。
擊拂子曰。野狐窟裏產麒麟。獼猴各佩軒轅印破山明嗣。
涪州天台默石道悟禪師
上堂。卓拄杖曰。白雲為葢。
流水為琴。一曲兩曲無人會。雨後夜塘秋水深。擲下
拄杖。便歸方丈破山明嗣。
開縣[鴳-女+隹]峰蓮月道正禪師
幼穎悟。長習教乘。遍遊講
肆。後參萬峰明于昭覺。得印證。出住[鴳-女+隹]峰 上堂。春
山叠亂青。春水漾虗碧。寥寥天地間。獨立望何極。雖
然如是。明覺老漢。未免眼中有物。諸人莫被當面瞞
過 後住隨州玉泉。結集破山遺錄。為雙桂功臣破山
明嗣。
四川報恩石龍印雪禪師
上堂。佛誕生。佛成道。空裏
折花遲。水中澇月早。臺出勘破趙州婆。臨濟平田打
之遶。垢面蒙頭。大蟲紙帽破山明嗣。
四川新寧西瞿月望禪師
上堂。嘯月眠雲。扶笻天外。
[070-0336b]
和泥合水。垂手塵中。放行則千花生碓嘴。把住則萬
嶽盡無顏。且道覿面相逢又如何。豎拂子曰。眼下何
妨安箇鼻破山明嗣。
貴州安順紫竹靈隱文禪師
西川蘷州高梁人。族姓
王。投邑之木蘭寺大千披剃。決志參方。先在黃檗座
下。苦行數載。因閱禪宗正脉。向車不行打牛即是底
公案。忽爾透脫。身心輕快。到中路司。參萬峰明。入門
便問。千七百公案即不問。如何是學人吐不出的消
息。明驀舉拂子曰。汝道老僧者是那一則。師便喝。明
亦喝。師又喝。明便打。一日明舉盃問曰。清淨行者。不
入涅槃。犯戒比丘。不落地獄。汝作麼生。師奪盃。覆却
而出。復一僧至。明舉前話。其僧不諾。明打逐曰。汝不
會我兩人意。乃落堂曰。我為法王。於法自在。有人頌
得出。老僧衣鉢。兩手分付。師呈頌。明即上堂付囑
住雲南雲集寺。上堂。問從上宗乘即不問。今日陞座
說甚麼。師曰。不容冬瓜瓠子會。惟許通方衲子知。曰
和尚還有為人處也無。師便打。僧一喝。師又打。乃曰。
冬日晴。喜鳥鳴。聽來無別意。聲聲喚醒人。且作麼是
醒。薦取本來真面目。紅爐燄上雪花明。雪花且置。試
問大眾。如何是本來面目。以拄杖打圓相曰。會麼。長
舌不離開口大。原來鼻直兩眉橫 問。持戒人。足不
履生草。為甚麼南泉斬猫。歸宗斬蛇。師卓拄杖曰。會
麼。曰會。師曰。是斬是殺。僧無語。師曰。不快漆桶 問。
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持刀按劒。曰因甚如此。師曰。
[070-0336c]
死活不知 問。佛未出世。祖未西來。還有佛法也無。
師曰有。曰在甚麼處。師曰。會麼僧擬開口。師便打破山
明嗣。
渝州治平慧覺照衣禪師
綦江熊氏子。參破山明于
蟠龍。一日侍立次。明舉惟佛與佛乃能知之。且道知
箇甚麼。師曰。不許知。曰因甚不許知。師曰。知即凡夫。
便禮拜。明劈頭一踏曰。再下一語。恰老僧意鉢袋子
許汝有分。師打桌上三拳曰。是何意旨。曰冤對兩相
逢。全身秘不得 上堂。卓拄杖曰。渝州法道把眉攢。
瓦礫荊榛不忍看。今日山僧重按劒。家家有路透長
安。拽拄杖下座 上堂。喫飯打濕口。洗面打濕手。箇
事本現成。人人盡知有。只不合等閒問著。十箇有五
雙。眼似流星。口似扁擔。依舊面前背後。佛法不得順。
手拍膝下座。
渠縣觀音僧可印實禪師
上堂。波瀾浩渺。却是文殊
境界。天空雲淨。無非普賢道場。且道毗盧主法身主。
又如何分說。卓拄杖曰。黃河三千年一度清破山明嗣。
梁山靈木印綬禪師
上堂。柳綠桃紅。山青水碧。頭頭
見劫外風光。處處顯大人境界。風不鳴條。雨不破塊。
咄。貴爾當陽坐斷。是非一總不會破山明嗣。
閬城當陽九昭寂朗禪師
參雙桂明。問如何是大白
牛車。明便打。師曰。車在這裏。牛在甚麼處。明又打。師
曰。棒頭有眼明如日。明復打。師拂袖便出。一日明垂
偈曰。驢事未完馬事到。謾將底事討分曉。汝續後句
[070-0337a]
看。師應聲曰。渾然正令續楊岐。露柱燈籠俱蹋倒破山
明嗣。
益州彭水龍洲三際如通禪師
陝西長安人。禮草堂
老宿薙染。南詢首參天童悟。問覿面相呈時如何。悟
便打。師便喝。悟曰。我打你喝。意旨如何。師曰。不敢辜
負和尚。悟曰。未信你在。師拂袖便出。往參破山明于
西堂。一見便問。覿面相呈。請師痛棒。明曰。不打你者
鈍漢。師曰。恁麼多此一問。明曰。猶嫌少在。師禮拜。明
曰。你向甚麼處見老僧。師即豎拳曰。虗空包不住。大
地載不起。明曰。既然如此。你適纔向甚處禮拜。師便
喝。明休去 僧問。和尚住此山。以何法示人。師曰。龍
淵峰七高八低。玉帶水左曲右灣破山明嗣。
巴州清凉壁觀印嵩禪師
參雙桂明。問千里趨風呈
一問。瞎驢宗旨請師宣。明振威一喝。師曰。恁麼則無
邊剎海虗明鏡。大千沙界掌中珠。明又喝。師曰。聞師
久蓄荊山玉。憑眾當陽借一觀。明曰。橫看不足。豎看
有餘。師禮退破山明嗣。
衡州開峰密行寂忍禪師
滇南宜良人。參破山明于
雙桂。問不遠千里。禮拜和尚。千里內即不問。千里外
一句作麼生。明曰。兩眼對兩眼 一日。砌墻有蜈蚣
出。師大呌曰。蜈蚣雙桂。明擡頭看。師以石打作兩斷。
明曰。你道他性命在那一頭。師以脚踏之。明曰。究竟
不知在那一頭。師便出破山明嗣。
雲南狼盤大吼印傳禪師
上堂。石頭和尚道。針劄不
[070-0337b]
入。藥山和尚道。石上栽花。狼盤這裏則不然。如百花
叢裏相似。那箇鼻底。無些香氣破山明嗣。
四川梁山月宗印星禪師
僧問。離四句絕百非。請師
直指西來意。師曰。星河忽發怒。梁山飛半空破山明嗣。
四川雙桂聖可印玉禪師
上堂。今朝正月十五。處處
敲鑼擊鼓。燈籠通身放光。露柱就地起舞。揭臨濟之
三元。抽雲門之一顧。豎拂子曰。大眾會麼。復擊一下
曰。發機須是千鈞弩破山明嗣。
河南聖山寂光印豁禪師
上堂。僧問。達磨西來所傳
何事。師擲下拄杖曰。會麼。僧無語。師曰。我當時見雙
桂。被他一問。只得面赤而歸。至今覺有慙色。便下座
破山明嗣。
關中興善易菴印師禪師
西蜀成都人。佛成道日上
堂。一點明星未變更。瞿曇覰破使人驚。妄想執著成
何事。心佛眾生盡強名 雙桂老人誕日上堂。大眾
會麼。丹桂月中香易遠。青松雲裏榦蒼蒼。況撾塗毒
驚天鼓。殺活聲光萬古殃。且道聞者如何。兒孫觸著
命根斷。半篆爐烟熱恨長 佛誕上堂。過去已過去。
未來渾莫算。年年四月八。人人慶佛誕。當日獨稱尊。
今朝冤害徧。不墮雲門機。瞻仰資無限。大眾既同瞻
仰。還見釋迦老子麼。驀豎拂子曰。不涉去來今。毫端
全體現破山明嗣。
四川開山快雪印國禪師
僧問。如何是深深意。師曰。
沒頭沒腦破山明嗣。
[070-0337c]
開縣石床印平禪師
久參萬峰明。俾師首眾秉拂。僧
問。吾師如何得居第一座。師拈起拂子曰。還有過得
伊者麼破山明嗣。
梁縣宋興萬竹印葦禪師
上堂。塵塵三昧。籮裏飯桶
裏水。要飲便飲。要食便食。何須走千門入保社。到頭
元是昔年人。面上風霜徒受折。卓杖曰。咄咄破山明嗣。
瀘州奉僊秋水印滿禪師
僧問。如何是佛祖向上事。
師曰。烈𦦨光中難措足。白雲堆裏且宵眠破山明嗣。
廣元鳳凰古城道堅禪師
僧問。如何是西來大意。師
曰。鳳凰舌頭短破山明嗣。
大竹百城印著禪師
上堂。今朝九月九。萬物隨時候。
滿泛茱萸茶。何用菊花酒。孰能常惺惺。惟此拄杖友。
且道。拄杖子有長處麼。卓拄杖曰。渡水穿雲頻借力。
閒來猶得擾龍門破山明嗣。
順慶真如本源海液禪師
郡之姚氏子。十七為大僧。
便知參究。一日上佛殿。見風吹經飛動。悟得活潑消
息。後參雙桂明。一見便問。如汝文殊無是文殊。若有
是者則二文殊。汝作麼生會。師曰。直截根源。本無有
二。明曰。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
恰恰無。師曰。古人神悟處。自不落窠臼。明曰。善自護
持破山明嗣。
梁山雲幻印宸禪師
僧問。如何得一塵不染。師曰。癩
猪隊裏破山明嗣。
梁山雲嶠印水禪師
參雙桂明。一日聞鐘有省。述偈
[070-0338a]
曰。此事毋勞形影求。當陽一擊解千愁。多年參訪皆
無用。掌上原來有指頭破山明嗣。
重慶碧巖千松印萬禪師
成都杜氏子。上堂。今日陞
座笑呵呵。踢倒淨瓶。會也麼。法法頭頭皆是道。毗盧
頂上任高歌破山明嗣。
蓬谿八關六岫印奎禪師
川東長壽鄭氏子。上堂前
日昨日今日。重重播揚家醜。非是舌底喃喃。務要大
家知有。乃顧左右曰。如何是知有底消息。拍香几曰。
咄破山明嗣。
梁州盛山雪堂頴初印顯禪師
開江徐氏子。付囑後
深隱牛山。迨明順世。眾請封龕曰。靈山雙趺示相。少
林隻履明宗。檢點將來。吾師軌同一轍。昔也放開奮
迅全機。今也卷懷那伽大定。正值鎖封時節。大眾作
麼生會。良久畫○曰。萬里清光歸碧漢。一輪明月照
山河破山明嗣。
射洪清果不會法通禪師
南充楊氏子。初參福嚴容。
問。是甚處人。師曰四川。容曰。你帶的附子黃連。何不
呈出。師進前作女人拜。容曰。川僧弄虗頭。師一喝便
出。後參雙桂明。師問。某甲末後來。請師最初句。明曰。
老僧舉杯喫茶。不知甚麼麤細。師兩手叉腰作聽勢。
明打曰。者漢久在江南喫餿飯。却來這裏討新鮮。師
連喝便出 上堂。至圓至妙。至難指踪。電光弗及。石
火罔通。回頭轉腦。喪却家風。一念知非。耳熱面紅。是
箇甚麼。為萬物宗。喝一喝破山明嗣。
[070-0338b]
古閬嘯宗印密禪師
僧問。子湖捉僧捉賊。和尚作麼
生判斷。師曰。是即不是 問。教中道。結集法眼。無令
斷絕。又曰。倒却門前剎竿。是斷絕。不是斷絕。師曰。千
聖不傳破山明嗣。
梁山虎城黑灘指北通鑑禪師
參福嚴容。問杲日當
空樹無影。是何人境界。容當頭一蹋。師作大蟲吼一
聲。容曰。老僧今日失利。再參雙桂明。未禮拜。便與明
脇下一拳曰。遠遠只帶者箇來。明曰。元是你本有的。
師曰。供養和尚。明劈脊便棒。師拂袖便出 師主法
日。天雨寶華。人咸裓袖。品行高卓。叢席共相尊禮。咸
稱蜀中一甘露門云破山明嗣。
果州大林九彥印歷禪師
州之趙氏子。上堂。本體圓
明耀大千。只須當下徹根源。尋常日用逢知己。拄杖
挑來一串穿。眾中有會得者麼。眾無語。師曰。相識滿
天下。知心能幾人破山明嗣。
鳳山興隆深省寂純禪師
渝州徐氏子。參雙桂。職書
狀。明曰。汝任書狀。不可錯落。師曰。公案現成。有何錯
落。明曰。公案何在。師作寫勢。明曰。就錯了。師拂袖而
出 佛誕上堂。今日瞿曇降誕。指天指地。即是者箇
消息。諸人還會麼。四十九年說不盡。兒孫打入葛藤
窠破山明嗣。
閣部東川呂大器居士
究心宗乘。久不得入。聞萬峰
明。駐錫石柱司說法。欲往參謁。左右以督師兵柄。不
可輕騎入山為阻。士亦念。山深道棘。恐滋地方之累。
[070-0338c]
乃賷香往迎。師拽杖赴署。士出擬作禮。師曰。你是呂
居士麼。士曰不敢。師曰。父母未生前。還姓甚麼。士擬
開口。師便打。士色怒。師復打。士趨進。師呵呵大笑曰。
將謂將謂。元來元來。遂占一偈。示曰。無端平地起孤
堆。駭得虗空顛倒走。痛打金毛人不識。幾乎翻作跳
墻狗。士怒掩却門。大張威令相勘。師答以偈曰。父母
未生前句子。等閒棒著發無明。猛然省得非他物。十
八女兒不繫裙。擲偈即行。後石柱司官馬嵩山。以扭
繚拘解轅門。師以偈投見曰。拄杖芒鞋荊棘路。沾沾
滯滯無回互。通身泥水尚未乾。又穿一雙鐵脚褲。士
降階焚香。始拜為弟子。執禮甚恭。師曰。汝尚未知主
人公落處在。士禮拜曰。謝師指示。師便打曰。如何是
十八女兒不繫裙。士于言下。豁然有省。遂呈二偈曰。
天生體態自輕柔。紅粉佳人日夜愁。逐色尋聲年易
邁。婆婆原是舊風流。麤言惡棒不容情。收放何須藉
主人。恁般磕著吾懷裏。一句承當覿面親。師閱偈。點
首頷之。遂授記莂。付法偈曰。黃檗室中三頓棒。大愚
肋下便還拳。老僧撞著呂公縛。祖代源流如是傳破山
明嗣。
福清黃檗隱元琦禪師
福州東林林氏子。十歲仰觀
天星有觸。遂決志出家。投南海潮音。領茶頭執事。日
供萬眾無難色。因省母歸里。遂剃髮黃檗。徧游講肆。
後參金粟容。遂有省入。因見諸禪人頌百丈再參馬
祖因緣。總未妥在。師呈頌曰。一聲塗毒聞皆喪。徧界
[070-0339a]
髑髏沒處藏。三寸舌伸安國劒。千秋凜凜白如霜。容
深然之。圈出拈示法堂。即為陞座曰。吾有一枝拂子。
是從上用不盡的。顧師曰。汝作麼生奉持。師喝曰。放
下著。容曰。再道看。師喝便出。容到方丈。師禮拜曰。適
纔觸忤和尚。容舉拂曰。汝且將去行持。師接著便打
一拂。容曰。將謂報恩那。師又打一拂。便出。後繼席黃
檗。見巖下側石如舟。行者艱于步履。師曰。時節若至。
自然平矣。一夕。師向石持大悲呪三遍。默祝龍天。此
去黃檗。吾道大行。為山增色。此石可平。次早黎明。大
眾報曰。石已自平。師曰。不可傳說。吾祝已徵。乃命名
為自平石。附以銘曰。匪石不平。我心弗誠。心既誠矣。
其石自平。既平且誠。吾道大行。以此靈驗。刊石為銘
上堂。禾黍不陽艶。競栽桃李春。返令力耕者。半作
賣花人。黃檗冬行春令去也。還有移時換節者。與黃
檗爭輝。出來酬價看。眾無對。良久曰。可憐不遇攀花
手。狼籍枝頭多少春 僧送布。師舉布曰。這箇那裏
得來。曰惠安。師曰。為甚麼在我手裏。僧罔措。師擲下
曰。要這箇作甚麼 後應扶桑國之請。大行于彼國。
至今兒孫蕃衍費隱容嗣。
福州雪峰亘信彌禪師
同安蔡氏子。年十七。禮梅山
止安薙髮。一日安舉德山棒臨濟喝。是同是別。日夕
思惟。不能一決。因負米登山。忽忘身世。遂成偈以自
歎。發誓參方。首造鼓山。謁無異來。受戒具。復參天童
悟于黃檗。又掩關于安南之圭峰。有僧傳天童以薰
[070-0339b]
風自南來話。勘驗學人。師未明其旨。提撕三月。值掃
地汗出。忽然清風襲體。通身慶快。乃拍掌笑曰。好箇
出身處。時人不自知。始信大慧曰。悟後不參古人言
句。不肯見人。是為大病。適金粟容繼席黃檗。遂啟關
直詣容。問如何是汝本分句。師曰。今日晴。容曰。我不
問今日晴。如何是本分句。師曰。昨日雨。容曰。親切道
來。師便豎拳。容曰。離却拳頭聻。師曰。鼻孔大頭垂。容
頷之。遂安西堂。一日侍立次。容問。德山托鉢。低頭歸
方丈。意旨如何。師曰。恁麼去喪却兒孫。容曰。密啟其
意聻。師曰。恰似今日。容曰。末後句又作麼生。師口占
曰。末後句脚頭。脚底復全備。幸自可憐生。春風落草
裏。記莂後。出住南安棲隱。南山報劬。福州興國雪峰。
漳浦岱山九雲。惠安平山。泉州招慶等剎 上堂。玉
樹銀花開。林巒成一色。碧桃三五點。又露春消息。徧
界覓無踪。相逢不相識。靈雲蹉過許多年。只為尋常
不得力。若得力千聖莫能知。玄沙焉可測。且道。作麼
生是衲僧得力處。良久曰。等閒日午打三更。翻轉乾
坤如漆黑。喝一喝 上堂。風生大野。霧散晴空。山明
水秀。竹翠花紅。物物悉皆成現。頭頭終不覆藏。堪笑
古今譚元說妙。舉西話東。正眼看來。大似雪上加霜。
還有不受瞞的麼。驢腮馬面雖相似。熨斗煎茶銚不
同 解制上堂。九十日內。動靜一致。有利無利。不離
行市。突出眼睛。失却巴鼻。身裏出門難。門裏出身易。
當下頓超難易。便能寸步千里。喝一喝曰。會麼。下座
[070-0339c]
辭眾上堂。進以時。退以時。見機行藏不思議。但能
不作去來觀。徧界渾成圓覺地。喝一喝 上堂。師舉
盤山道。向上一路。千聖不傳。慈明道。向上一路。千聖
不然。徑山杲曰。向上一路。熱碗鳴聲。天童師翁曰。向
上一路。踏破草鞵。師曰。四大老。雖是發明向上一路。
未免令人望崖而退。黃檗則不然。向上一路看脚下
上堂。太虗未為大。蟭螟未為小。一句具三元。一元
具三要。多少聰明人。迷却這一竅。不見道。毗婆尸佛
早留心。直至如今不得妙 僧問。四方八面來時如
何。師便打。曰意旨如何。師曰。一併收下。曰只如大悲
院有齋。師曰。切莫向這裏許躲根 問如何是佛。師
曰。繩床椅子 師晚居榕城慶城僅四載。至順治己
亥初秋。示微疾。謝絕醫藥。中元日。次第遺囑後事。一
切弗循世諦。夜半命具湯澡浴。眾皆環集。待十六日
鷄鳴。易衣端坐。顧問首座照徹曰。芙蓉來作甚麼。徹
曰。造一座無縫塔。師曰。幾工造就。徹曰。不費工夫。師
曰。好生瞻仰。徹禮退。又喚明照曰。吾示汝。妙湛圓寂。
不以世求。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至卯刻。眾請遺偈。師曰。往往說了死不得。要行便行。
用偈作麼。遂跏趺而逝。世壽五十七。僧臘四十。奉全
身。塔于雪峰之麓宮。詹學士周廷鑨。撰塔誌銘費隱容嗣。
雲峰朗真璣禪師
小參。今日五月五。雲峰無時度。不
點菖蒲茶。不打鼉龍鼓。不用符使驅瘟疫。不拈百草
甞甜苦。家常粥飯寂寥寥。終不倚傍人門戶。狐妖鼠
[070-0340a]
怪。一任鼓舌搖唇。跛鼈盲龜。從教頭昂面露。赤口白
舌自消除。不動纖毫超佛祖。且道。據箇甚麼。驀豎拂
子搖曰。瞞我不得。擲下拂子。復舉龍牙和尚曰。學道
先須有悟由。還如爭鬪快龍舟。雖然舊閣閒田地。一
度贏來方始休。師曰。龍牙據款呈實即不無。爭奈不
堪舉似。未免翻成鈍置。何故。好女不著嫁時衣。將軍
不納敗兵騎。雲峰也有一頌。不圖應時應節。且要脫
略悟迷。道妙由來不涉程。聖凡觸事自圓成。端陽雨
色無虗日。遠近林巒翠欲傾 小參。六月初六。天色
炎熱。路上行人。汗出如浴。林下衲僧。冷似冰雪。雖然
冷熱不同。覿面全彰。要訣是非差別難該。動靜閒忙
俱滅。遂高聲召眾曰。還會麼。若也會得。壁立千仞赤
肉團。無位真人乾屎橛。若也不會。茫茫宇宙是丈夫。
甕裏何曾失却鼈。喝一喝 小參。神頭鬼面。驢腮馬
臉。滅漢吞吳。驅雷掣電。不可以知知。不可以眼見。轉
身移步喪全軀。臨濟德山失方便。且道。是何意旨。拈
拄杖。作射勢曰。透過萬重關。放出這箇箭。放下拄杖
曰。險。復喝一喝費隱容嗣。
鹽官金粟百癡元禪師
閩之漳浦人。族姓蔡。業儒不
售。年二十薙度。見禪關䇿進。有萬法歸一話。遂事參
究。年二十四。謁黃檗容。問答次。容連拳打出。翌辰呈
偈。容閱畢。豎拳曰。向這裏道看。師無語。容復連拳打
出。自此丟却話頭。單看連拳打出時。畢竟是甚麼意
旨。愈參愈猛。一日隨眾入室次。容曰。動弦別曲。葉落
[070-0340b]
知秋。汝作麼生會。師呈坐具。容曰。是甚麼時節。作如
此去就。師擬開口。容又連拳打出。師歸堂。即躍然有
省。適亘信關主參容。容問。如何是佛。主抵對後。容復
顧師曰。汝作麼生道。師曰。破米篩。容頷之。立師為西
堂。容問。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汝作麼生會。師珍重便
出。又問。如何是逆水之波。師進前。作掀倒禪床勢。容
拈拄杖。師亦出。復問。我看汝這幾時。恰似傷弓之鳥。
如何是金翅鳥。直取龍吞。師亦進前。作掀倒禪床勢
而出。容遂印可 住金粟上堂。玉將火試。金將火煅。
不改尋常光明燦爛。若是鉛汞碔砆。到這裏百雜碎
了也。所以山僧數年來。開爐冶運鉗錘。挈挈波波。費
盡柴炭。只要求箇精金美玉。當前爭奈土曠人稀。相
逢者少。可中有不受屈抑的。往往自謂。懷金無識價。
抱璞枉遭刑。似則固似。是即未是。大眾既似矣。為甚
麼却未是。何樓市物真和偽。到底行家不可瞞 除
夕小參。以拄杖卓一卓曰。[焊-干+恭]竹一聲。乾坤震動。山魈
鼠怪。何處出頭。因思王老燒錢。太煞膽小可笑。北禪
分歲自取勾牽。金粟非是屈抑先賢。祇為門風各別。
汝等諸人。莫有成褫者麼。眾無對。師曰。不遇知音者。
徒勞話歲寒。遂拖拄杖打散 上堂。日融融風浩浩。
華亭江畔古猶今。雲[ㄇ@企-止/幕][ㄇ@企-止/幕]草茸茸。金粟峰頭常顯露。
不是目前法。亦非心外機。拈出自光輝。用著更痛快。
與麼說話。皆諸方普請會底。山僧此者擬別行一路。
算去思來。總跳不出。憶得古詩有兩句。頗相近。堪與
[070-0340c]
一切人。脫却貼肉汗衫。未免借為流布。下嵩山兮多
所思。𢹂佳人兮步遲遲。松間明月長如此。君再遊兮
復何時。良久。高聲召曰。大眾。眾舉首。師曰。分明記取
上堂。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縱橫逆
順數將來。日日分明是好日。去却七拈著一。八臂哪
吒下手難。千眼大悲辨不出 上堂。三月屆清明。扶
笻陌上行。行行興未歇。半喜半疑驚。舊塚添新塚。歌
聲和哭聲。如何塵世客。不早學無生。且無生作麼生
學。喝一喝曰。相逢莫下馬。各自奔前程 開光上堂。
銅棺絕頂。突出雙睛。情與無情。煥然等現。此師翁最
初之光也。踞六大剎。丕振濟宗。緇素雲屯。名傳紫閣。
此師翁出世之光也。示寂通玄。峰巒變白。四方聞訃。
如喪所生。此師翁末後之光也。即今若子若孫。遍天
遍地。總是師翁不盡餘光所攝。更說箇飾像開光。大
似佛頭屙。塗污不少。是汝諸人。要見師翁不盡餘光
麼。山僧徹骨徹髓。普為點出去也。遂拽拄杖下座。一
齊打散 上堂。九九百百。半青半白。項短二寸。頭長
三尺。相對無言獨足行。神光閃爍射衣裓。應機游戲
兮。大千剎土不為寬。隨物遁藏兮。蟭螟眼裏不為窄。
釋迦彌勒是他奴。臨濟德山空踧踖。試問此者是何
人。擬議頂門轟霹靂。拈拄杖卓一卓。喝一喝 上堂。
無明即佛性。萬幅楊烟藏古鏡。煩惱即菩提。千畦麥
浪漲前谿。也無佛性無無明。閙市紅塵信步行。也無
菩提無煩惱。拈匙把筯隨緣好。隨緣好須及早。莫言
[070-0341a]
烏兔尚堪留。蹉過一生空到老 上堂。豎起拂子曰。
摩竭陀國。親行此令。萬派消聲。千差打迸。可笑飲光
潦倒。末後自入坑穽。帶累幾許兒孫。到處說心說性。
稱楊稱鄭金粟。贏得日長無事。倚闌干望見。角里山
下秦皇廟。前有一座藤裏石橋。冷與碧波相映。只是
不許動著。為甚麼蔡三郎行年本命 上堂。采菱歌
斷秋風起。曲檻香清翠帶殘。慙愧九旬無法說。行行
坐坐暗相瞞。政當此時。解夏一句又如何道。行滿不
須驗蠟人。輕包萬里任來去 上堂。古佛心只如今。
澄水浸虗碧。寒風動暮砧。明明歷歷無人會。可笑空
拋境上尋 僧問。疋馬單鎗直入時如何。師曰。山僧
退身三步。僧喝。師拈棒打。僧走出。師曰。何曾解恁麼
來 問如何是當陽獨露句。師曰。春鳥喃喃罵落花
問一大藏教如何演唱。師曰。碧班邠豹剝。當滴帝
都丁。曰某甲不會。師曰。玉篇裏看取 康熈壬寅六
月。師手錄法語百餘葉。增入全錄。曰山僧從今再不
說法矣。八月初示微疾。醫來。師曰。報緣已盡。服藥無
益。每日酬應如常。至十六日巳時。沐浴更衣而逝。塔
于吳之鄧尉山後。有嗣法門人古門壽宗。遷回浦城
就山。語錄三十卷。入楞嚴方冊流通。次年癸卯六月。
師忽示現于平湖北水門外。徒眾數十人。舟楫宛然。
金天生同眾親見能言之。事載行實費隱容嗣。
杭州東明孤雲鑑禪師
參金粟容。容問。如何是覿體
現前。師下語不契。屢呈偈頌。皆不許可。忽一日豁然
[070-0341b]
上方丈。容曰。如何是覿體現前。師驀豎拳曰。會麼。容
曰。如何是覿體無依。師轉身曰。我去也。容頷之 上
堂。拈拄杖曰。施主殷勤請上堂。愧予無法可商量。拈
條白棒當陽指。普使人天脫體彰。雖然如是。丈夫自
有冲天志。莫向如來行處行 上堂。二月初九。客到
門首。山僧無法。何必啟口。脫體風流。更何可守。直得
獅子回頭。象王哮吼。野干潛踪。狐狸倒走。試看陌上
流鶯。溪邊垂柳。一一分明。子午卯酉。擬議尋思。劈脊
便棒 世祖順治癸巳。住金粟。一日拈拂趺坐而逝
費隱容嗣。
五燈全書卷第七十
五燈全書卷第七十補遺
臨濟宗
南嶽下第三十五世隨錄
梁山黃檗象崖珽禪師(補遺)
閩之福清人。初參全粟悟。後
參東塔明。軄西堂。始印可。入蜀開法梁山之玉屏。上
堂。舉保壽開堂。三聖推出一僧。壽便打。聖云。恁麼為
人。瞎却鎮州一城人眼去在。壽擲下拄杖。歸方丈。師
曰。三聖坐籌帷幄。退己讓人。者僧身挨白刃。皮下無
血。保壽據令而行。龍頭蛇尾。三人雖縱奪可觀。未免
有得有失。山僧今日開堂。若有推出一僧。亦劈脊便
[070-0341c]
打。他若云恁麼為人。瞎却西蜀人眼去在。直打棒折。
也未放手。何故。要救天下人眼在 因避兵酉陽大
酉禪林。于辛卯七月望日。示微恙說偈。來亦無所從。
去亦無所至。來去本無踪。無是無不是。擲筆趨寂。世
壽五十三。僧臘三十一破山明嗣。
䦹邡雪門含璞燦禪師(補遺)
秋林人。幼經講肆。長習坐禪。
淵默穆然。一見萬峰提唱。所蘊脫灑。後住䦹邡夫子
院。易額為雪門 上堂。問衲僧行履處即不問。睡夢
時如何作主。師曰。夜半窗明。隣家有火。曰此是甚麼
消息。師曰。開眼也著。合眼也著。乃曰。人人赤灑灑。撥
雲霧而覩青天。箇箇圓陀陀。穿垢衣而登淨地。正恁
麼時。龍蛇溷擾。凡聖交參。𠱉 上堂。踏轉石梁橋。歸
家清涼處。秋水浴金鵝。覺花開鐵樹。九鍊山中古天
門。幾箇惺惺幾箇悟 示眾。有一物。頭拄天脚踏地。
無足善行。無眼善視。無手善拳。無舌談義。道無翼而
長飛。性無根而永固。若有會得。不妨與他結箇同參。
喝一喝 知劫運將至。示微恙而逝。塔于九鍊坪破山
明嗣。
丹霞大慈無漏涵禪師(補遺)
新繁安氏子。初參鄧尉藏。不
契。後見明。打徹。呈偈曰。九年鍊就一吹毛。武藝全提
不用操。出匣獨能平宇宙。當場不讓始稱豪。住丹崖
上堂。食息居士詣前拈香曰。爇向爐中。為光明雲。徧
滿法界。供養我堂頭長老。于此雲中紫柏座上。擘。開
面門。放出頂相。與諸人描邈。師曰作家。又問。覿面相
[070-0342a]
呈時如何。師曰。雲從洞口出。士擬問口。師曰。水向石
邊來。乃曰。雨細細霧漫漫。陣陣朔風透膽寒。只為諸
人寒未徹。遠勞檀越過彭關 上堂。者事從來沒泊
棲。電光石火豈容思。無踪跡斷消息。波斯呌苦石人
泣 偶示微恙。端坐而逝。墖于金相寺之右破山明嗣。
盛京聖恩雪臂巒禪師(補遺)
武昌人。于黃龍寺削染。參天
童。軄巡照。忽聞鐘聲有省。辛巳秋。入蜀。參萬峰明于
烽煙燹火中。臥薪嘗膽。以身先之。侍明嬰七難。師無
難色。或冀以代受。相依二十餘稔。嘗頌拄杖曰。通身
黑又通身節。展大用兮發大機。始信昂頭撐宇宙管。
教佛祖也攢眉。迨庚子夏。蜀難漸平。拂衣北邁。住大
名府潭淵普照寺。上堂。真佛無形。真道無體。真法無
相。于中會得三即一。如或不會一即三。驀拈拄杖。卓
一卓曰。大眾會麼。復卓云。三段不同。收歸上科 後
遷磁州滹沱二祖墖院。上堂。二祖墖前有一物。上拄
天下拄地。傍無邊表。中亦不立。取之不逢。捨之不離。
向之不親。背之則契。三世諸佛從此證。歷代祖師從
此悟。在天名風雲雷雨。在地名鳥獸艸木。在五常名
仁義禮智信。在五行名金木水火土。乃智乃愚。若僧
若俗。蜎飛蝡動行蚑之類。孰不由此而發生。豎拂子。
召眾曰。還薦得者一物麼。良久。拂一拂曰。去去西方
路。迢迢十萬程。後三處閱藏共九年。微恙而逝破山明嗣。
成都昭覺丈雪醉禪師(補遺)
中川李氏子。情性沉厚。意氣
淡冲。初參萬峰明。因鞋倒套不上有省。遂造天童。聞
[070-0342b]
梆聲大徹。後回萬峰。見而印可。開法牛山禹門漢中
靜明保寧艸堂。整頓頹綱。於烽煙滾滾中。正令全提。
霞施雲委。上堂。久雨偶晴。人境紛紜。金烏投東嶺。滴
露艸橋橫。衲子分中。明甚麼邊事。若也分疎得。也是
烏龜鑽破壁 上堂。法不孤起。仗境方生。境既弗存。
法從何立。豎拂子曰。此是境。如何是法。擲下曰。從茲
拋在糞掃堆頭。雨灑風吹去 追嚴上堂。朝朝睡到
日紅東。不會人前撞木鐘。以拄杖敲香几曰。天堂地
獄。被山僧一擊。七花八裂了也。惟有目犍連尊者。揚
聲大呌曰。快活快活。大眾且道。此老快活。從威神力
而得耶。從山僧拄杖頭而得耶。試甄別看。如辨別得
出。六出祁山非猛士。七擒孟獲始稱豪 上堂。還有
衝鋒慣戰者麼。一僧出。師打僧曰。恁麼則泥牛㖃太
虗去也。師曰。將頭不猛。帶累三軍。僧作掗鎗勢。師曰。
善哉善哉。僧擬議。師曰。艸賊大敗 劫風稍息。重闢
昭覺。時年七十有六。掃劫[厂@火]。得諸方殘篇。縫為錦江
禪燈。康熙癸酉秋。命門人徹生。負稿嘉禾。剖劂流通
破山明嗣。
四川開山快雪國禪師(補遺)
宕渠王氏子。入雙桂之室。後
住南隆東禪。上堂。問如何是山中境。師曰。綠水滔滔
穿洞口。飄飄黃葉樹頭飛。乃曰。吾從成褫來。劈開箇
門戶。搊又搊不起。扶又扶不住。深山曠野中。左右無
依怙。免強自支持。刀耕為活路。糧收三五石。衣裾頗
充足。晝夜不歇心。脊梁生銕鑄。打起老精神。蓄養中
[070-0342c]
心樹。數年不出山。無榮亦無辱。撞著無情漢。將我強
推出。禪道尚不知。人情又不熟。山夫自愧百無能。終
日如癡恰似兀破山明嗣。
濮陽龍游石幢壽禪師(補遺)
嘉陵姚氏子。初入禹門醉室
中。參隨甚久。遂之雙桂。印可。住濮陽游。一榻蕭然。別
無長物。有回石頭之風。僧問。和尚未見破老人時如
何。師曰。眼光爍破四天下。曰見後如何。師曰瞎。曰學
人不然。師曰。試道看。曰學人未見和尚時瞎。見後眼
光爍破四天下。師豎拂子曰。見麼。曰見。師便打 上
堂。龍游無法說。縱橫活潑鱍。拈起鱉鼻蛇。露出冲霄
[鴳-女+隹]。放去周寰宇。收來隨折合。不滯有無機。寧分大小
月。覿體總恁麼。阿誰能超越破山明嗣。
瀘州雲慶遺聞幻禪師(補遺)
嘉州楊氏子。生而岐嶷。髫年
詣峨山祝髮。甞習法華楞嚴。至十九歲。登座講經。不
下萬指圍繞。後遍歷諸方。還蜀。復參雙桂。遂受記莂
焉。本州士庶。請開法于雲慶。上堂。撾鼓陞堂。栽龜毛
于火內。出眾捲席。輪磨盤于空中。恁麼也不得。不恁
麼也不得。恁麼不恁麼總不得。何故。彼自無瘡。勿傷
之也破山明嗣。
遵義松丘兩生從禪師(補遺)
蜀永川丁氏子。父母俱夢供
養之僧真從來也。當晚室中果生一子。故老幼咸以
真從呼之。遂號兩生。自幼不茹酒葷。七歲。依胞叔出
家。異其常童。少習講。後參雙桂明。印可。應恒昭寺請。
上堂。今朝十月初一。到處犁耙事畢。獨有恒澤山中。
[070-0343a]
又是一箇則例。且道。甚麼則例。新出一羣犢子。今日
方纔貫鼻。待伊時節到來。箇箇耕翻大地 防禦使
請。上堂。今朝臘月初五。壽星高照鎮府。部屬官員走
似煙。林下道人何所處。一眾雲堂濟濟來。更要山僧
打口鼓。試問諸人還會麼。以拄杖卓一卓曰。拈起胡
笳十八拍。宮商一韻垂千古 世壽七十二。無恙而
終。葬全身于松丘之右破山明嗣。
西蜀雲頂竺意傳禪師(補遺)
大足胡氏子。二十歲出家。入
山樵採。折松枝作聲。有省。參雙桂明。印證。後住雲頂。
上堂。詣座前打圓相。以脚蹴踏。召眾曰。三世諸佛。被
山野踏殺。眾中還有救得者麼。便請。良久曰。如無。山
僧自救去也。便登。乃曰。超凡越聖。須是其人。打破虗
空。不妨好手。衲僧去就。不容走作。絲毫妄動。自傷己
命。喝一喝破山明嗣。
衡州開峰密行忍禪師(補遺)
上堂。十方世界。無插針之地。
一莖艸上。轉大法輪。利生接物。顧左右曰。委悉麼。仰
之是天。俯之是地。東看則西。南觀成北。喝一喝 上
堂。問佛未出世。祖未西來時如何。師曰。有眼如盲。有
口如啞。僧罔措。師便打。乃曰。棒如雨點。喝似雷轟。于
中薦得。正是癡狂外邊走。且道。過在甚麼處。舉拄杖
曰。戰場休眨眼。八面取真魂。遂下座。旋風打散。復召
曰。大眾。眾回首。師震威一喝。歸方丈 上堂。舉一將
軍出戰歸。帝慰問曰。卿昨輪刀上陣時。陣上還逢舊
相識否。將軍曰。正與麼時。臣尚不有自己。更見誰相
[070-0343b]
識來。師曰。今時參學人。須是與麼一回始得 居士
參。師問。為佛法來。為人情來。士曰。為佛法來。師左右
指顧曰。你看者裏。阿那箇是佛法。士擬議。師叱退
頌拈花微笑曰。末上招人笑。全鋒已挫折。何須正法
眼。直待瞎驢滅 頌德山托鉢曰。德山托鉢過堂。惹
起一場禍殃。誰謂父為子隱。明明證父攘羊破山明嗣。
峨眉九龍無私元禪師(補遺)
嘉陽人。偕聖可玉行脚最久。
同得法于雙桂。遍歷諸方。旋峨之九龍有年。康熙甲
子春。買舟東下。抵華岩。與玉寒溫畢曰。我此回來者
裏死。望你燒我耳。岩戲謂傍僧曰。打鼓著。僧曰。作甚
麼。岩曰。送無和尚闍維。師曰。多一日不得。少一日不
得。及次日早。請知事。分剖衣鉢訖曰。天無私覆。地無
私載。人無私存。無私之名。今日盡謝。後當止著呼余
為界微矣。言訖而寂破山明嗣。
當陽九昭朗禪師(補遺)
上堂。今朝七月十五。處處敲鑼擂
鼓。山僧拽杖登堂。一味平實愚魯。不會獅子翻身。只
解會打口鼓。說退生死魔軍。徹發狸奴白牯 小參。
十五日已前。前不搆村。十五日已後。後不迭店。正當
十五日。前際不續。後際不生。中道不安。如何即是。不
許夜行。投明須到 僧問。如何是毗盧印。師曰。艸鞋
踏雪。僧頓足曰。莫是者箇。師曰。切莫錯認 問摘葉
尋枝即不問。直捷根源事如何。師曰。道著如啞。曰極
則處如何。師曰。聽著如聾。曰如何是未生已前事。師
曰。待烏石峰點頭。即向汝道 問三世諸佛不知有。
[070-0343c]
狸奴白牯却知有。且知有個甚麼。師曰。吾常於此切。
僧擬議。師曰。且過這邊著破山明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