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i0071 張三丰先生全集-- (CK-KZ-jye)


[07p001a]
重刊道藏輯要
張三丰先生全集
 漢嘉長乙山人李西月重編  張道淵子深氏書
           閬中朱道生晚成子校刊
            姪  瑛春城
             朱 瓚素園仝校字
            男  璜磻溪
  大道論
   上篇
夫道者,統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含陰陽動靜之機,具造化
[07p001b]
玄微之理。統無極,生太極。無極爲無名,無名者,天地之始;太極
爲有名,有名者,萬物之母。因無名而有名,則天生、地生、人生、物
生矣。今專以人生言之。父母未生以前,一片太虛托諸於穆,此
無極時也。無極爲陰靜,陰靜陽亦靜也。父母施生之始,一片靈
氣投入胎中,此太極時也。太極爲陽動,陽動陰亦動也。自是而
陰陽相推,剛柔相摩,八卦相盪,則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矣。故男
女交媾之初,男精女血混成一物,此卽是人身之本也。嗣後而
父精藏於腎,母血藏於心,心腎脈連,隨母呼吸,十月形全,脫離
母腹。斯時也,性渾於無識,又以無極伏其神,命資於有生,復以
太極育其氣。氣脈靜,而内藴元神,則曰眞性;神思靜,而中長元
[07p002a]
氣,則曰眞命。渾渾淪淪,孩子之體,正所謂天性天命也。人能率
此天性,以復其天命,此卽可謂之道。又何修道之不可成道哉?
奈何靈明日著,知覺日深,血氣滋養,𡻕漸長𡻕,則七情六欲、萬
緒千端晝夜無休息矣。心久動而神漸疲,精多耗而氣益憊。生
老迫,而病死之患成,並且無所滋補,則瘵病頻生。而欲長有其
身,難矣。觀此生死之道,人以爲常,誠爲可惜。然其疾病臨身,亦
有求醫調治,望起沉疴,圖延𡻕月者,此時卽有求生之心,又何
益乎?予觀惡死之常情,卽覓長生之妙術。辛苦數年,得聞仙道。
仙道者,長生之道也,而世人多以異端目之。夫黃老所傳,亦正
心、修身、治國、平天下之理也,而何詫爲異端哉?人能修正身心,
[07p002b]
則眞精眞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聖經曰:『安而后能慮』,富
哉言乎!吾嘗論之矣。有如子房公之安居下邳,而後能用漢報
韓;諸葛君之安臥南陽,而後能輔蜀伐魏;李鄴侯之安養衡山,
而後能興唐滅虜;他若葛稚川之令勾漏,趙淸源之剌嘉州,許
眞君之治旌陽,是皆道成住世,出仕安民者。彼其心,不皆有君
父仁義之心哉?孔子鄙隱、怪,孟子拒楊、墨。隱也者,乃讖緯說、封
禪書之類;怪也者,乃微生高、陳仲子之類。仙家不然也。長春朝
對,皆仁民愛物之言;希夷歸山,懷耿介淸高之致,何隱怪之有
哉?楊子爲我,墨子薄親,仙家不爾也。三千功行,濟人利世爲先
資;二十四孝,吳猛、丁蘭皆仙客。又何楊墨之可同哉?孔曰『求志』,
[07p003a]
孟曰『尙志』。問爲何志?曰:『仁義而已矣』。仁屬木,木中藏火,大抵是
化育光明之用,乃曰『仁』。義屬金,金中生水,大抵是裁制流通之
用,乃曰『義』。仙家汞鉛,卽仁義之種子也。金木交併,水火交養,故
嘗隱居求志,高尙其志,而后汞鉛生,丹道凝。志包仁義汞鉛,而
兼金木水火之四象,求之尙之者,誠意爲之。意土合而五行全,
大道之事備矣。故孔孟當日,只闢隱怪楊墨,而未聞攘斥佛老。
唐宋以來,乃有韓、朱二賢,力闢二氏。諸大儒和之,羣小儒拾其
唾餘,以求附尾。究竟闢著何處?反令世尊含笑,太上長嘆。小儒
輩,不過徒吹濫竽,未必有韓朱之識見也。何言之?韓、朱之闢二
氏者,闢其非佛非老之流,非闢眞學佛老者也。不然《昌黎詩集》
[07p003b]
往來贈答,又何以極多二氏之人?如送張道士有詩,送大顚有
詩,送惠師、靈師皆有詩。或以爲借人發議。故於惠師云:『吾疾遊
惰者,憐子愚且湻』,於靈師亦云:『方將斂之道,且欲冠其顚』,似譏
之矣。然何以於張道士盡無貶詞,於大顚師全無誚語?蓋此二
師者,乃眞仙眞佛之徒。張仙以尙書不用而歸眞,顚佛以聰明
般若而通禪,雖昌黎亦不能下手排之,肆口毁之也。且其家又
生韓湘仙伯,雪擁藍關,蓋己知遠來者之非凡人也。朱子少年
亦嘗出入二氏,蓋因不得其門而入,爲二氏之匪徒所迷,故疑
其虛無荒誕、空寂渺茫、回頭抵牾耳。迨其晚年學博,則又愛讀
《參同契》,並云:『《參同》之書,本不爲明《易》,蓋借此。以寓其進退行持
[07p004a]
之候耳』。更與人書云:『近者道間不挾他書,始得熟玩《參同》』。是更
津津然,以仙道爲有味也。然則韓朱二賢,特闢其非佛非老之
流,非闢眞學佛老者也。否則前後一身,自相矛盾,則二賢亦可
笑也。予也不才,竊嘗學覽百家,理綜三教,並知三教之同此一
道也。儒離此道不成儒,佛離此道不成佛,仙離此道不成仙,而
仙家特稱爲道門,是更以道自任也。復何言哉?平充論之曰:儒
也者,行道濟時者也;佛也者,悟道覺世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
者也。各講各的妙處,合講合的好處,何必口舌是非哉?夫道者,
無非窮理盡性以至於命而已矣。孔子隱諸罕言,仙家暢言之、
喻言之,字樣多而道義微,故人不知耳。人由天地而育,亦由父
[07p004b]
母而生。順而用之,則鼻祖耳孫,嗣續而成,逆而用之,則眞仙上
聖,亦接踵而出,同其理也。《悟眞篇》云:『修身之事,不拘男女。此金
丹大藥,雖愚昧野人,得之立登仙位。』不拘貴賤賢愚,老衰少壯,
只要素行陰德,仁慈悲憫,忠孝信誠,全於人道,仙道自然不遠
也。又須洞曉陰陽,深參造化,察其眞僞,得陰陽之正氣,覓鉛汞
之眞宗,方能換骨長生,居不夜之天,玩長春之景,與天地同久,
日月同明,此正大丈夫分内事也。至於旁門邪逕,御女採陰,服
煉三黃,燒餌八石,是旁門無功也。又有以按摩導引,吐納呵噓,
修服藥草,爲養生之方者,雖能暫去其疾,難逃老衰命盡,而被
達人恥笑也。伯端翁云:『閉息一法,若能忘機絶念,亦可入定出
[07p005a]
神。』奈何精氣神屬陰,宅舍難固,不免有遷徙之苦。更有進氣補
血,名爲抽添接命之術者,亦能避疾延年、保身健體,若欲服食
養就胎仙,必不能也。其他旁門邪逕,乃實爲吾道之異端也,何
足道?或者謂人之生死皆有數定,豈有違天數而逃死者?獨不
思:『福自我求,命自我造,陰騭可以延年。學長生者,只要以陰功
爲體,金丹爲用,則天數亦可逃也。伏維我太上道祖,列聖高眞,
施好生之心,廣度人之願,宏開玄教,祕授仙方,名曰『金丹』。原始
要終,因此盡露天機,大洩元奥。其中行持妙用,三候三關,九琴
九劍,藥材法器,火候符章,悉己敷衍全備,各宜詳究諸經,以還
其性命之本。予論雖俗,義理最美,所謂眞實不虛也。倘得者無
[07p005b]
所猜疑,庶可以行持下手,雖不遇明師好友,得遇此書,卽如師
友在前,自能頓悟無上也。較諸行世丹經,悉合一理,罔不洞徹,
實屬苦海之慈航,指迷之智燭。雖曰行之惟艱,然勿畏難而苟
安也。再有進箴者,身抱金丹之後,卽宜高隱洞天,深藏福地,勿
以黃白賣弄朝廷,爲方士之先導。隱顯度世,以待天符,白日飛
昇,不露圭角,此方爲無上上品眞人,厯萬刼而不壞者也。後來
同志,玩之鑑之。
 長篇鉅觀,首探大道之源,而講生人之理,與人生老病之故,
 引彼回頭向道,修正治平,如古來英雄神仙,身名兩樹,忠孝
 兩全,非同楊墨隱怪,使人知此道亦儒道也。養汞培鉛,無異
[07p006a]
 乎居仁由義。韓朱闢二氏,只闢二氏之假徒,更爲通論,外掃
 旁門邪逕,一歸於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之道。振聾發瞶之洪
 響,經天緯地之大文。
  中篇
天地之間,至靈至貴者,人也;最忙最速者,時也;可大可久者,金
丹也。惜人多溺於功名富貴場中,愛慾恩情之内,狼貪不已,蛾
撲何休?一朝大限臨身,斯時悔之何及?惟其甘分待終,就死而
已。誰知有長生不老之方?誰悟有金丹靈藥之妙?誠可惜哉!此
金丹靈藥,非世間之所無,非天上之不可得者,只在於同類中
求之,乃生身固有之物也。簡而且易,至近非遙。余嘗有《金丹賦》
[07p006b]
記之,詞極朗鬯,今追憶其中段云:『夫造金丹者,始則借乾坤爲
玄牝,學造化於陰陽,識二八之相當,知坎離之互藏,候金氣之
滿足,聽水潮之汪洋。繼則看鉛花於癸後,玩月夕於庚方,製刀
圭於片晌,罷龍虎之戰場,喚金公而歸舍,配玉女而入房。』果能
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强。先儒曰:『聖人不言易,以滋人之惑;
亦未嘗言難,以阻人之進。若人用意追求,殷勤修煉,自必入聖
超凡,長登夀域,永亯無窮之樂也。豈小補哉?且人爲功名富貴,
亦有備極窮苦而後可成者。若以勞苦之心,易而爲修煉之心,
將見九還到手,萬刼存神,以比功名富貴,孰短孰長耶?』仲尼曰: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又曰:『其爲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
[07p007a]
其身。』不仁不義,莫甚於狂貪妄想。胡氏曰:『志於道,則外物不足
以累其身。』《悟眞》曰:『若會殺機明反復始,知害裏卻生恩。』是知欲
求還丹,必先絶欲。勤於殺機者,刻刻有靈劍在手,外欲乍乘,急
須就起殺機,勿容縱意。久久純熟,對境無心,卽可行反本歸根
之道。《易・翼》曰:『終曰乾乾,反復道也。』反復之道得,長生之果證也。
人胡不勉而行之?萬物如草木之彙,猶能歸根反本,以厯𡻕時。
人爲萬物之靈,動至死地,是反不如草木也,能不愧乎?夫此反
本歸根之道,又非邪逕旁門之說也。世人以德行爲先,陰功爲
本,察陰陽造化之機,求玄牝乾坤之妙,辨二八坎離之物,定金
花水月之時,施降龍伏虎之威,明立命生身之處,其間致虛守
[07p007b]
靜,他主我賓,日月交光,戊己爲用,則丹成反掌矣。《易》曰:『男女媾
精,萬物化生。』人有此身,亦因父母而得,倘無父母,身何有乎?故
作金丹之道,與生身事同。但順則成人,逆則成仙。順逆之間,天
地懸隔,祗要逆用陰陽,自然成就,並非邪逕旁門也。茲余所論,
大洩眞機,皆列聖口傳心授之旨。人能照此下手行持,自能奪
天地玄妙之功,窮鬼神不測之奥,誠金丹之口訣也。除此之外,
再無別傳。先賢云:『聖人未生,道在天地。聖人已往,道著六經。』予
之末論,雖不敢與聖經相比,亦可爲問道之正途,如撥雲霧而
見靑天,似剪荆棘而尋大路,坦然無礙,豁然有門。學者若能專
心研究,自然默契仙緣,幸勿輕易視之也。萬金難換,百寶難求,
[07p008a]
勿示非人,尙其重之。
 《悟眞篇》云:『學仙須是學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此篇專講金
 丹外藥,而金液内藥亦次其中矣。反反復復,總勸人及時省
 悟,煉已求鉛。覺世婆心,傳神簡上。舊賦一段,句句口訣。有志
 者,再求口訣中之口訣,則還丹不難矣。
  下篇
一陰一陽之謂道,修道者,修此陰陽之道也。一陰一陽,一性一
命而已矣。《中庸》云:『修道之謂教。』三教聖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
也。此道原於性,本於命。命猶令也,天以命而賜人以令也;性卽
理也,人以性而由天之理也夫。欲由其理,則外盡倫常者其理,
[07p008b]
内盡愼獨者其理。忠孝友恭,衷乎内也,然著其光輝,則在外也。
喜怒哀樂,見於外也,然守其未發,則在内也。明朗朗天,活潑潑
地,盡其性,而内丹成矣。夫欲全其令,則殷勤顧之者此令,依法
用之者此令,存心養性,此顧命之勤勞也。集義生氣,此用令之
法度也。煉氣化神,煉神還天,復其性,兼復其命,而外丹就矣。吾
願後之人,修此正道,故直言之。修道以修身爲大,然修身必先
正心誠意。意誠心正,則物欲皆除。然後講立基之本,氣爲使焉,
神爲主焉。學者下手之初,必須知一陽初動之候,眞鉛始生之
時,其氣迅速如電,而不能久居於先天,霎時而生癸水,頃刻而
變經流。迨至生形化,質已屬後天,而不可用矣。崑崙之上有玄
[07p009a]
門,其竅甚小。陰陽會合時,不許動,搖待其情性相感,自然彼我
相通。凡有形質者,不能升入竅内。夫惟眞氣槖籥,乃能進於竅
内也,故聖人直指先天一炁,冲開此竅。又曰:『修行之徑路,可以
續命延年,修眞而全眞,無來無去,不生不滅。』今之愚人,聞說有
用生陽之道者,卻行御女巧詐之術。正如披麻救火,飛蛾撲燈。
貪其美色,胡肆縱橫,日則逞力多勞,夜則恣情縱欲,致使神昏
炁敗,髓竭精枯,猶不醒悟,甘分待終。古之賢人不然。忠孝兩全,
仁義博施,暗行方便,默積陰功。但以死生爲念,不以名利關心。
日則少慮無思,夜則淸心寡欲。以此神全炁壯,髓滿精盈。每嘆
凡軀如石中之火,似水上之漚。未聞道者,急求師,已聞道者,急
[07p009b]
求藥。又能廣參博採,信受奉行。求先天之大藥,尋出世之丹方,
忙忙下手速修,惟恐時不待人。夫道者,豈是旁門小技?乃至人
口傳心授,金液還丹之妙道也,非定息二乘之法,乃最上一乘
之道,以有爲入無爲,以外藥修内藥,以己而求彼,以陰而配陽,
以鉛而投汞,以炁而合神。無爲者,非防危守城之方,温養沐浴
之事,乃得丹之後,脫胎神化之功也。有爲者,非採戰提吸之術,
九一動搖之法,乃安靜虛無之道。守雌不雄,寂然不動,感而遂
通,此卽未得丹之前煉已築基之事也。有爲無爲,體用之始終,
已見於此。内藥外藥,出處之法相,又詳於彼。外藥者,在造化窟
中而生;内藥者,在自已身中而產。内藥是,精外藥是炁;内藥養
[07p010a]
性,外藥立命;性命雙修,方合神仙之道。大修行人,欲求先天外
藥,必煉己以待陽生,用神炁煉成慧劍,採金水勻配柔剛。古人
採藥進火,全憑此物,除七情之患,去五賊之害。若無煉己以去
賊之患害,則不能常應常靜,魂魄焉能受制?情慾豈不相?干若
要入室施功,臨爐下手,則外火雖動,而内符不應。只因剛柔未
配,以此慧劍無鋒,羣魔爲害,心神不甯,欲念雜起。故乃逐境飄
流,致使汞火飛揚,聖胎不結。如使煉己純熟,則心無雜念,體若
太虛,一塵不染,萬慮皆空。心死則神活,體虛則氣運。方許求一
陽之道,二候之功。還丹容易,煉已最難。憑慧劍,剖破鴻濛,舒匠
手,鑿開混沌。卻用陰陽顚倒之法,水火旣濟之道,乃行地天交
[07p010b]
泰。使陽居下,火必照上;令陰在上,水能潤下。只要苦行忍辱,身
心不動,已之性若往,彼之氣自回。人能如此,便得守雌不雄,寂
然不動,感而遂通之效也。太極將判之閒,靜以極而未至於動,
陽初復而未離乎陰。候此眞先炁天降,以法追攝,送入黃庭之
中。日運已汞,包固周密汞氣漸多,鉛氣漸散,合丹於鼎。又須調
停眞息,周流六虛,至聲寂而意合,乃氣勻而脈住,丹始凝結。只
待聖胎氣足,十月功圓,脫胎神化,降生嬰兒。調之純熟,出入縱
橫,往來無礙,不被羣魔引誘,只待九轉功成,面壁之時,煉精則
化炁,煉神則化虛,形神俱妙,與道合眞,此大丈夫功成名遂之
時也。是道古人不傳於世,蓋緣愚人信之不篤,行之不勤,而且
[07p011a]
反生誹謗,是以祕而不傳。予自得遇至人以來,述此修身祕要,
以警覺後學同志者,各加黽勉,共陟仙都。
 此篇窮性命之眞,發聖賢仙佛之理,本本原原,如疏如註。有
 爲無爲之序,内藥外藥之分,養胎脫胎之妙,盡著簡編。觀止
 已,蔑以加矣。
  玄機直講此祖師删攺前人之作以示人者故附入全集
   煉丹火候說二篇
夫功夫下手,不可執於有爲,有爲都是後天,今之道門,多流此
獘,故世罕全眞;亦不可着於無爲,無爲便落頑空,今之釋門多
中此獘,故天下少佛子。此道之不行,由於道之不明也。初功在
[07p011b]
寂滅情緣,掃除雜念,除雜念是第一着築基煉已之功也。人心
旣除,則天心來復,人欲旣淨,則天理常存。每日先靜一時,待身
心都安定了,氣息都和平了,始將雙目微閉,垂簾觀照心下腎
上一寸三分之間,不卽不離,勿忘勿助,萬念俱泯,一靈獨存,謂
之正念。斯時也,於此念中活活潑潑,於彼氣中悠悠揚揚,呼之
至上,上不衝心,吸之至下,下不衝腎。一闔一闢,一來一往,行之
一七二七,自然漸漸兩腎火蒸,丹田氣煖,息不用調而自調,氣
不用煉,而自煉。氣息旣和,自然於上中下不出不入無來無去,
是爲胎息,是爲神息,是爲眞槖籥,眞鼎爐,是爲歸根復命,是爲
玄牝之門天地之根。氣到此時,如花方蕊如胎方胞。自然眞氣
[07p012a]
薰蒸營衛,由尾閭穿夾脊,升上泥丸,下鵲橋,過重樓,至絳宫,而
落於中丹田。是爲河車初動,但氣至而神未全,非眞動也。不可
理他,我只微微凝照,守於中宫,自有無盡生機,所謂養鄞鄂者,
此也。行之一月二月,我神益靜,靜久則氣益生,此爲神生氣氣
生神之功也。或百日,或百餘日,精神益長,眞氣漸充,温温火候,
血水有餘,自然坎離交媾,乾坤會合,神融氣暢。一霎時間,眞氣
混合,自有一陣回風上衝。百脈,是爲河車眞動。中間若有一點
靈光覺在丹田,是爲水底玄珠,土内黃芽。爾時一陽來復,恍如
紅日初升,照於滄海之内,如霧如烟,若隱若見,則鉛火生焉。方
其乾坤坎離未交,虛無寂滅神凝於中,功無間斷,打成一團,是
[07p012b]
爲五行配合。至若水火相交,二候採取,河車逆轉,四候得藥,神
居於内,丹光不離,謂之大周天,謂之行九轉大還也。此時一點
至陽之精,凝結於中,隱藏於欲淨情寂之時,而有家有形。到此
地位,息住於胎,内外温養,頃刻無差。又謂之十月功夫也。
  又
夫靜功在一刻,一刻之中,亦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
之功夫在内,不獨十月然也。卽一時一日,一月一年,皆然。坐下
閉目存神,使心靜息調,卽是煉精化氣之功也。迴光返照,凝神
丹穴,使眞息往來,内中靜極而動,動極而靜,無限天機卽是煉
氣化神之功也。如此眞氣朝元,陰陽反覆,交媾一番,自然風恬
[07p013a]
浪靜。我於此時,將正念止於丹田,卽是封固火候。年月日時,久
久行此,三部功夫,不但入圜十月也。故曰運之一刻,有一刻之
周天,運之一時一日一月一年,卽有一時一日一月一年之周
天也。然一刻中,上半刻爲温,爲進火,爲望,爲上弦,爲朝屯,爲春
夏;下半刻爲凉,爲退符,爲晦,爲下弦,爲暮䝉,爲秋冬。一時則有
上四刻下四刻之分,卽一日一月一年皆同此之謂。攢簇陰陽
五行一刻之功夫,奪一年之氣候也。到此乃是眞空眞靜。或一
二年至十年百年,打破虛空與太虛同體,此爲煉神還虛之功
也。前功十月旣滿,須時時照顧嬰兒,十步百步,千里萬里,以漸
而出。倘或放縱不禁,必致迷而不返。仙經曰:『神入氣成胎,氣歸
[07p013b]
神結丹。』,所謂一點落黃庭是也。但人雜念少者,得丹早,雜念多
者,得丹遲。此法簡易,奈人不肯勇猛耳。若能恆久行持,必然透
金貫石,入水蹈火,通天達地。再行積功累行,服煉神丹大藥,必
然形神俱妙,白晝飛昇,全家拔宅。此又在功德之淺深何如耳。
設或不服神丹,只顧陽神冲舉,回視舊骸,一堆塵土,夫亦白日
羽翰,萬刼長存,可與宇宙同春者矣!
  返還證驗說
七返九還之法,下手興功,先將上竅陽裏眞陰,入内金鼎氣海
之中,與下竅眞陽配合。陽裏眞陰,卽是自家元神,屬三魂;下竅
眞陽,卽是身中元氣,屬七魄。其先後二氣一合,則坎離自交,魂
[07p014a]
魄混合,神氣凝結,胎息自定,每日如外夫婦交情美快,切不可
着他。水火自然旣濟,發運四肢,如外火之生,熖熖相似,只要水
火均平,此是小週天火候。調和薰蒸,喉息倒回元海,則外陽自
然入内,眞火自然上冲,渾身蘇軟,美快無窮。腹内如活龍動轉
升降,一日有數十樣變化。嬰兒姹女,自然成合,此是採陰補陽
一節。修煉玉液還丹,卽築基煉己,積内法財,終日逍遙,晝夜常
明,乃長生久視之初階也。世人常借五穀養命,數日不食則氣
饑死矣。若人年老,下元虧損,骨髓俱空,不能勝五穀之氣,是五
穀能養人亦能殺人。若會内外交接,水火旣濟,氣血逆流,五臟
氣合,脾胃開暢,食入腹中,亦能化氣生精養神。人果能得下手
[07p014b]
天機,直候骨髓盈滿,腹臍如孕婦人一般,卻不是有胎形相,不
過是氣滿精盈神全而己。如果三全,則眞火煅煉,調神煉虛,大
丈夫功成名遂之時也。奉勸學人,參訪宗師,若求至人,抉破一
身内外天機明白,下手速修,煉已待時。候一陽至,擇地入室煉
此龍虎大丹。必要僻靜雞犬不聞之處,外邊又要知音道友,不
要一箇閒雜人來到,恐防驚散元神。先言和光同塵,今言僻靜
處,何也?煉己於塵俗,養氣於山林,是入室興功下手之時也。要
超凡入聖,豈是小可的事?必須要一塵不染,萬慮俱忘,絲毫無
挂,一刀兩斷,永作他鄉之客,終無退悔之心。持空煉神,守虛煉
性,渾身五臟、筋骨、氣血都化成靑氣。專心致志,演神純熟,成形
[07p015a]
受使,星回斗轉,隨心所變,直養得渾身無有皺紋,如蜘蛛相似。
上七竅生光,晝夜常明,身如太虛,纔是正時候,方可求仙道。這
應驗氣滿神全,法財廣大,方可煉大丹,纔呌做一箇丹客。工夫
旣得,時候自至,七竅光明,三陽開泰,神劍成形,趁水順風,發火
雷轟電閃,方奪外天機,下手擒拏,採吾身外眞鉛,以龍嫁虎,驅
虎就龍。若會攢簇,不失時節,湛然攝起海底之金,卽開夾脊上
泥丸,落入水晶宫之内,與木汞配合,不過半刻,攢簇己定,眞火
冲入四肢,渾身骨肉火燒刀割相似,最難禁受,就是十分好漢,
到此無一分主張。防危慮險,沐浴身心,水火旣濟,頃刻間,渾身
如炒豆子一般相似,一齊爆開,渾身氣血,都會成形說話,就在
[07p015b]
身上鬧成一堆。舌根下又有兩穴,左爲丹井,右爲石泉。此正是
廉泉穴,隨骨脈一齊開下,腎水上湧,到如外水泉一般,嚥納不
完,嗞味甚異比糖蜜更不相同。又其至妙者,臨爐下手之初,地
將產其金蓮,天亦垂乎寶露,忽然一點眞汞下降,透心如冰凉。
卽運一點神火,隨之攢簇於交感宫内,渾然湛然,如千千戰鼓
之鳴,萬萬雷聲之吼,又卽是自己一身百脈氣血變化,休要驚
怕,只要踏罡步斗,執劍掌印,這裏正是凶惡處,三回九轉,降帥
召將,如此防顧,於虛空中,或見龍虎相交,天地交泰,日月交宫,
見眾仙諸佛。工夫到此,諸境發現,切不可認他,恐着外邪。旣認
元神,汞鉛相投,三日纔生大藥。三日裏最難過,遍世界都是邪
[07p016a]
境,四面神號鬼哭,八方殺氣狼煙,此正是大開關工夫。到此十
箇九箇都嚇殺了,心不可有恐佈,蓋已雖化成神,卻是陰神,陰
神最靈,能千變萬化,諸境爲害,他豈肯善善降伏?前人說得好:
你會六通神,方纔脫生死。你若不會六通神,休想成道混沌。又
至三十時辰二日半,氣氣相通,氣滿至極,忽然活潑潑地,逆出
太陽流珠,脫殼入口,百萬龍神盡皆失驚。此是元陽眞丹藥,入
口始知,我命不由天也。仙云:『這回大死,今方活。』,又云:『一戰而天
下平』,卽是此等地位。這纔是天地交泰,日月交宫。眞陽之藥到
口,頃刻周天火發,骨胎化作一堆肉泥,陽神脫體撒手,無礙,專
心致志,持空養虛,以空養神,以虛養心,隨心變神。夫萬物皆天
[07p016b]
地生發,吾萬神朝拜而賓服,厭居塵世。逍遙蓬島,自有三千玉
女,奉侍終日,蟠桃會上,飲仙酒,戴仙花四大醺醺,渾身徹底。玲
瓏海底,龜蛇出現,萬神受使,纔是眞鉛眞汞顚倒,渾身紫霧毫
光,瑞氣千條,是五龍大蟄法也。煉之百日,玄關自開,嬰兒顯相,
龜蛇出現,自然蟠繞。學者到此地位,口中纔乾得外汞,煉之六
箇月,體似銀膏,血化白漿,渾身香氣襲人,口中出氣成雲,此是
靈丹成熟。一塊乾汞,人服之永不死矣,亦能治死人返活。煉之
十箇月,陽神脫體,一身能化千萬身。只候十二月,奪盡天地全
數,陽神已就,渾身出入只萬四千陽神,步日月無影,入金石無
礙,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刀兵不能傷,鬼神不能測,變化無窮,已
[07p017a]
成眞人也。渾身氣候,無不是眞藥,雞餐成鳳,犬食成龍,此理鬼
神也難明,若不見過這樣言語,必不信大藥金丹也。造化工夫,
三回九轉,七返八還,火候細微,攢簇口訣,只三五日閒,把天地
都顚倒過,都是自然。人身造化陰陽,亦是自然,卻要體天地造
化,方可成就。事從做過見過,從試應驗到自然處,工夫雖是一
年火候,細微只在百日之内,動靜凶惡只在幾日一時裏。得内
外攢簇,頃刻湛然,聖胎成就。產黍米之珠,吞入腹内,周天火足,
脫胎換骨,只是要持空養虛,餘皆自然。今人果得明師指示,先
煉已於塵俗,積鉛於𢋨市,攢年簇月、攢日簇時,大定之中只在
一剎那間,不出半箇時辰,把天地都顚倒過。運火十月之工,體
[07p017b]
天地自然之法,若不能死中求活,焉能逃出三災八難哉。
  服食大丹說
三淸俸祿,玉皇廩給,非先聖賢哲焉能受?得如許旌陽、葛仙翁
殷眞君等八百餘家,俱是成道之後,方煉服食,以度羣迷。仙云:
『内丹成,外丹就。』此言人得正傳,先積精累氣,收積内外法財,養
得氣滿神全,金光出現,晝夜常明,如是則吾身内丹成,而吾身
外丹亦發相矣。凡看書,不可按圖索駿。學者於晝夜常明之時,
藥苗已生,方可採吾身外之藥,配吾身中之雌雄,以得金丹入
口。周天火候,發現頃刻湛然,撒手無礙,纔是金蟬脫殼。默朝上
帝,中遇仙舉,受其天祿,萬神朝禮。能折天補地,摘星握月,驅雷
[07p018a]
轉斗,呼風喚雨,舉意萬神,使覻天地如手掌相似。這福德勝三
輩天子,智慧勝七輩狀元。到這般時候,方可煉服食金丹。此丹
如黍米一粒,落於地,則金光燭天,方名神丹。若不通神,敢說是
外丹服食?此理奥妙,天機深遠。金種金,銀種銀,外邊無有別靈
神。此黃白之術,不是凡間金銀,爲母遏氣。果得正傳,能產先天
大藥,認得黃芽白雪,此爲黃白,方可爲母遏氣,以煉神丹。但是
金銀水藥,都屬後天,且又不知眞陰眞陽同類,萬萬無成。慨世
學者,眞假不辨,不遇正人,都是盲修瞎煉。實修性命之士,若未
遇眞師,且濳心看書。夫古聖丹書不空說一字妄言一句。只是
後人不識邪正,又不知聖賢書中都是隱語譬喻,遭遇庸師,執
[07p018b]
認旁門,毒藥入心,又無通變,似是而非,自高自是,聲音顏色拒
人千里之外,則高人望望然去之,况仙聖乎!學者未遇正人時,
當小心低意,積功累行,遇魔莫退,遭謗勿嗔,重道輕財;一遇正
人,篤志苦求,快破一身内外兩箇眞消息,忽然醒悟諸書,纔不
爲人迷惑。若是志人君子,實心爲命,掃盡旁門,重正心猿,重立
志氣,低心下意,經魔厯難,苦求明師,窮取生身受氣初。初者是
元始祖氣,此氣含着一點眞陽眞陰。夫眞陽眞陰,產於天地之
先,混元之始,這顆靈明黍米寶珠,懸在虛空,明明麗麗,但未有
明師指破的人,如在醉夢相似,離此一着,都是旁門。此靈明寶
珠於虛空之中,包含萬象,濳藏萬有,發生萬物,都是這箇。
[07p019a]
  一粒黍米說
此物在道門中,喻眞鉛眞汞,一得眞得,不可着於乾坤、日月、男
女上。只於己身内外,安爐立鼎,煉已持心,明理見性之時,攢簇
發火,不出半刻時辰,立得黍米玄珠,現於曲江之上。刀圭入口,
頃刻一竅開,百脈齊開,渾身筋骨、五臟、血肉都化成氣,與外水
銀相似到此時候,用百日火功,方有靈妙,一得永得,無有返還,
住世留形,煉神還虛,與道爲一矣。
此物在佛門中,說是眞空眞妙覺性。下手端的,煉魔見性,片晌
工夫發起三昧眞火,返本還元,一體同觀,大地成寶,霞光萬道,
五眼六通,煉金剛不壞之身,了鬼神不測之妙也。
[07p019b]
此物在儒門中,說是無極而太極。依外天地而論,無極是天地,
週圍日月未判之前,四維上下混混沌沌,如陰霧水氣。直至時
到氣滿相激,纔是太極。是時也,日月旣生,淸濁自分,在上爲天,
在下爲地。天之淸氣爲純陽,地之濁氣爲純陰。雨露從天降,是
陽能生陰;萬物從地生,是陰能生陽。天地是箇虛無,包藏無窮,
盡無邊際。天之星宿神祗,動靜轉輪,各有方位;地下萬物,按四
時八節,自然發生,總論只是虛空。夫日月,是天地之精,上照三
十三天,下照九極萬泉,東西運轉,上下升降,寒暑往來。日是純
陽之體,内含一點眞陰之精,屬靑龍姹女,甲木、水銀、金烏、三魂,
卽是外;月是純陰之體,内含着一點眞陽之氣,屬白虎、嬰兒、庚
[07p020a]
金、朱砂、玉免、七魄,卽是内。人身造化同天地,故人身亦有眞日
月。道在邇,人何求之遠也!三魂屬性,性在天邊;七魄屬命,命在
海底。内外通來『性命』兩箇字,了卻萬卷丹書。性屬神是陰,命屬
氣是陽,故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千經萬卷皆是異名,然眞性命,
及幻法象,若不得眞傳,則又不可知耳。仙云:四大一身,皆屬陰,
未知何物是陽精?又云:涕涶精津氣血液,七般靈物總屬陰。乃
後天渣質之濁,陰非眞陰也。眞陰與眞陽相對,眞陰旣不知焉,
能知眞陽乎。今之學者,不惟不知眞陽,亦且不知眞陰,若知眞
陰,亦必知眞陽矣。不遇明師,焉能猜度,學者窮取一身中天地
人三才之妙,窮一身内外眞爐鼎之端的,及一身内外陰陽之
[07p020b]
眞消息。如不得旨,一見諸書異名,心無定見,執諸旁門,無有辨
理。旣不知窮理,則心不明,心旣不明,則不能見性,旣不見性,焉
能至命?古人云:『只爲金丹無口訣,教君何處結靈胎!』
  登天指迷說
道也者,生天地育萬物,放之則包羅虛空,斂之則退藏於密,兩
儀、日月、五行,都是道中之造化耳。物物各具一太極,卽道也。人
人心上有先天,亦道也。五行順而生人生物,五行逆而成仙成
佛。故云:『五行順則法界火坑,五行逆則大地七寶。』這五行之精,
祕於四大形山,不内不外之密處,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耳。民
可使由之,順行也;不可使知之,逆行也。夫魚在水中,不知其爲
[07p021a]
水也;人居氣内,不知其爲氣也。此譬喻當濳心究竟,回光返照,
明心見性,果證仙佛,復何難哉?今人學道,箇箇自賣聰明,自誇
伶俐,自稱會家,終無了悟。又有一等小根盲人,見先聖所言外
陰陽,外爐鼎,外藥物,執迷子女爲鼎器,則又可哀巳也。某見酷
好爐火者,百無一成。又以軒轅鑄九鼎而成道,以爲必用鼎器。
九人,謬之甚矣,嘗見有進過五七鼎亦無成就者。且人念頭一
動,先天湻樸卽散,先天旣喪,後天雖存,究何益於身心?不過聊
存其四大而巳。這樣下愚,豈知天不言,而四時行,百物生之妙
哉!夫人身造化,同乎天地但不知天何得一以淸,地何得一以
𡧾?且又不知主張造化的是誰,若能以淸靜爲體,鎭定爲基,天
[07p021b]
心爲主,元神爲用,巧使盜機返還天眞,歸根復命,豈患不至天
地聖位!至用女鼎一節,事萬無此理。假使有緣之士,得遇眞師,
先行玉液還丹煉巳知光、操持涵養、迴光返照,此卽見性明心
之事也。旣見其性,更求向上之事,乃金液還丹。情來歸性,直到
眞空地位,大用現前,龍女獻一寶珠,金光發現,至此方爲一得
永得。亥子之交,剝復之間,於太陽初動興功時,手探月窟,足躡
天根,回風混合,從此有百日功靈之妙。此金液還丹,乃陰陽五
行之大道也。除此玉液金液、性命雙修,淸靜自然之道,餘皆旁
門小法。某於一身内外,安爐立鼎,攢簇口訣,藥物火候細微,巳
得虛空法度,便去入室行外藥入腹大事。發火行功到祕密處,
[07p022a]
有虛空萬神朝禮,仙音戲頂,此事鬼神難明。怎奈因自巳不能
煉已於塵俗,未得積鉛於市𢋨,氣脤又未甚大定,基址也未得
三全,理雖融而性未見,故萬物發現凶險,心神恍惚不能做主。
又因外邊無知音道侶護持看守,觸其聲色,驚散元神,激鼎翻
爐,劣了心猿,走了意馬,神不守舍,氣不歸元,遭其陰魔。何爲陰
魔?我不細言,後學不知。皆因眞陽一散,陰氣用事,晝夜身中神
鬼爲害,不論睜眼合眼,看見鬼神來往,卽耳中亦聽得鬼神吵
鬧。白日閒覺猶可,到晚來最難過,不敢靜定一時。我身彼家,海
底命主,兌金之戊土,冲返五臟,氣血皆隨上騰,身提不着他,殺
身喪命,眞乃鬼家活計也。某乃暫棄前功,遵師訓指,大市隱㕓,
[07p022b]
積鉛塵俗,攝情歸性,殺機返覆。自幼至老,被天地人物盜去的
天眞,今於虛無中、塵色内,卻要奪盜返還於我天性之中,方得
元精元氣元神之三全。至是乃心明理融,理融見性,身心大定,
五行攢簇,纔去行上等事,而了大道。想前代賢哲,多有中道而
廢,皆因未曾煉巳持心,金來歸性,以至二候得藥,於四候進火
之時,不知虛空法度,麤心大意,是以白玉蟾有『再砍秋筠節』之
嘆焉。誰知虛空消息,至微至凶至惡,若是擒捉不住,定不饒人。
若是學人知一身内外兩箇眞消息,了然無礙,方去操持涵養,
克去巳私,復還天理,則還丹工夫至簡至易。終日採吾身外之
黃芽,以候先天之瓊漿,此正是飲酒戴花,悟長生之妙也。若混
[07p023a]
元一事,則無意無必,無固無我,恁生恁死,忘人忘物,如遊手好
閑,不務生理,終日穿街過巷,玩景怡情,淫房酒肆,兀坐忘言,豈
不動世人之驚疑哉!攝境積鉛,法財兩用,豈不致俗子之笑謗
哉!是以必資通都大邑有力之家,以爲外護,目擊道存,韜光晦
跡。仙云:『要貪天上寶,須用世間財。』夫天上寶,非指靑天之上而
言也,乃吾身上九陽鼎之寶也,故軒轅鑄九鼎而飛昇。世之迷
徒,一聞『天上寶』三字,遂執天上日月爲水火,乃於月出庚方,用
兩目行度數以採之,爲眞水眞鉛,於日出卯時,亦運兩目採之
爲眞火眞汞。夫天上地下,乾坤、坎離、男女、内外爐鼎,喻吾一身
之内外陰陽而言,並無男女等相。仙云:『凡有所相,皆是虛妄。』還
[07p023b]
丹本無質,至哉斯言。盡矣世間學好的人,必不爲損人利己之
事。宇宙間男女所頼以生而不死者,惟此一點陽精而已,豈有
學仙的人採女人之精而利已之身哉?比與世之殺人者,有何
異焉?又先聖言,彼家男女兩家兩國及内外爐鼎等說,若人不
得正傳,其不錯認者,幾希矣。某曾遇明師,耳提面命,抉破虛空
内外兩箇眞消息,不敢私於一已,冐禁相付。把一身天地人之
造化,三教經書,藥物火候,日月交合,盈滿度數,盡都抉破。不立
文字,但說眞言,使學者無錯認迷修之誤。是書在處,有神物護
持。若無緣,下流見之,亦不過瞽唱之文詞耳。是金丹大道,萬刼
難遇,正是:踏破芒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學者果能涵養
[07p024a]
於造次顚沛流離之際,保此方寸不失,是天理復矣。天理旣復,
然後求向上外藥入腹事,頃刻湛然,脫胎換骨,渾然化一道金
光,大地成寶。身外生身,陽神脫體,持空養虛,此是五龍大蟄法。
受諸逍遙,超出風、水、火之三刼,不在生老病死苦中矣。今人不
去修行,有貪圖爐火外丹服食者,此又迷之甚矣。
 按此篇乃《玄要》下篇,道情總說,『登天指迷』卽道情詞曲之總
 名也。篇末云:『下流見之,不過瞽唱文詞』,卽此可知爲道情總
 說。
  註九皇丹經龍虎鉛汞論
道君論龍虎鉛汞抽添,正要後世有根有緣,從此下手。雖曰『神
[07p024b]
仙還是神仙做』,吾卻偏曰『凡人亦可做神仙』。只怕不明金丹理,
方入地獄爲獸員。此龍屬陽,自陽一失,卻是一陰;此虎屬陰,自
陰有寶,卻是一陽。龍卽我之玄關也,虎卽彼之玄牝也。龍卻好
淫,我卻不洩,一水添一點土,偏要成一箇瑤字,成爲玉液至寶。
虎卻好吃,我卻不洩,眞火加一柬字,偏要成箇煉字,收爲金液
至寶。虎虎虎,那怕你張口漏牙,把人亡魂喪膽,我卻有伏虎手
段,將你爲空中色,色中空,用龍一戲,把你爲龍虎風雲會,不怕
你不爲我把你虎穴中虎子得來,入我三田之中;龍龍龍,縱任
你是淫慾之物,我卻有降龍手段,那怕你變化無窮,我用一那
吒金剛圈降住你,抽你觔做爲一條養性接命的金帶,時時繫
[07p025a]
着,那怕你不去向太極眞人前,請一點眞一不二法門來,與我
爲混合之大道也。鉛卽兩弦之鉛,汞卽我身天地之汞,有日月
之光明,天地纔成地天泰,不爲天地否,人身自父母生來,原有
一汞一鉛男女交媾之理,故曰『乾爲父,坤爲母。男女媾精,萬物
化醕』。易爲先天之太極,人不明此一理,只把汞去投鉛,生男生
女,不把鉛來投汞,成佛成仙。這箇鐵饅頭打得破,何難爲三丰
中之三丰也。
  註吕祖百字碑
養氣忘言守
 凡修行者,先須養氣。養氣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則氣不
[07p025b]
 散;守一,則神不出。訣曰:緘舌靜,抱神定。
降心爲不爲
 凡人之心,動盪不已。修行人心欲入,靜貴乎制伏兩眼。眼者,
 心之門戸,須要垂簾塞兌。一切事體,以心爲劍,想世事無益
 於我,火烈頓除,莫去貪着。訣云:以眼視鼻,以鼻視臍,上下相
 顧,心息相依,着意玄關,便可降伏思慮。
動靜知宗祖
 動靜者,一陰一陽也。宗祖者,生身之處也。修行人當知父母
 未生之前,卽玄牝也。一身上下,乾坤八卦,五行四象,聚會之
 處,乃天地未判之先,一點靈光而成,卽太極也。心之下,腎之
[07p026a]
 上,彷彿之内,念頭無息,所起之處,卽是宗祖。所謂動靜者,調
 和眞氣,安理眞元也。蓋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卽闔戶之謂坤,
 闢戶之謂乾。呼則龍吟雲起,吸則虎嘯風生,一闔一闢,一動
 一靜,貴乎心意不動。任其眞息往來,綿綿若存。調息至無息
 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
無事更尋誰
 若能養氣忘言,守降伏身心,神歸炁穴,意注規中,混融一炁,
 如雞抱卵,如龍養珠,念茲在茲,須臾不離,日久工深,自然現
 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默化元神,靈明莫測,卽此是也。
眞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
[07p026b]
 此道乃眞常之,道以應事易於昏迷,故接物不可迷於塵事。
 若不應接,則空寂虛無。須要來則應之,事去不畱。光明正大,
 乃是不迷,眞性淸靜,元神凝結。訣曰:着意頭頭錯,無爲又落
 空。
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樂愛惡欲,增變態無常。但有觸動,便
 生妄想,難以靜性。必要有眞懲忿,則火降;眞寡欲,則水昇。身
 不動,名曰煉精,煉精則虎嘯,元神凝固。心不動,名曰煉氣,煉
 氣則龍吟,元氣存守。意不動,名曰煉神,煉神則二氣交,三元
 混,元氣自囘矣。三元者,精氣神也。二氣者,陰陽也。修行人應
[07p027a]
 物不迷,則元神自歸,本性自住矣。性住,則身中先天之氣自
 回。復命歸根,有何難哉?訣曰:回光返照,一心中存,内想不出,
 外想不入。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
 修行人,性不迷塵事,則氣自回。將見二炁升降於中宫,陰陽
 配合於丹鼎,忽覺腎中一縷𤍠炁,上冲心府,情來歸性,如夫
 婦配合,如癡如醉。二氣絪緼,結成丹質,而炁穴中水火相交,
 循環不已,則神馭炁,炁畱形,不必雜術自長生。訣曰:耳目口,
 三寶閉塞,勿發通。眞人濳深淵,浮游守規中。直至丹田氣滿,
 結成刀圭也。
[07p027b]
陰陽生反覆普化一聲雷
 功夫到此,神不外馳,氣不外洩,神歸炁穴,坎離已交,愈加猛
 烈精進,致虛之極,守靜之篤,身靜於杳冥之中,心澄於無何
 有之鄉。則眞息自住,百脈自停,日月停景,璇璣不行,太極靜
 而生動,陽產於西南之坤。坤卽腹也,又名曲江。忽然一點靈
 光,如黍米之大,卽藥生消息也。赫然光透,兩腎如湯煎,膀⬤
 如火炙,腹中如烈風之吼,腹内如震雷之聲,卽復卦天根現
 也。天根現,卽固心王以神助之,則其炁如火逼金,上行穿過
 尾閭,輕輕運,默默舉,一團和氣,如雷之震,上升泥丸,周身湧
 躍,卽天風姤卦也。由月窟至印堂,眉中漏出元光,卽太極動
[07p028a]
 而生陰。化成神水甘露,内有黍米之珠,落在黃庭之中,點我
 離中靈汞,結成聖相之體,行周天火候一度。烹之煉之,丹自
 結矣。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
 到此地位,藥卽得矣。二氣結刀圭,關竅開通,火降水升,一炁
 周流,從太極中動天根,過玄谷關,升二十四椎骨節,至天谷
 關,月窟陰生,香甜美味,降下重樓,無休無息,名曰『甘露灑須
 彌』。訣曰:甘露滿口,以目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結元氣
 以養之。
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07p028b]
 養氣到此,骨節已開,神水不住,上下周流,往來不息,時時吞
 咽,謂之長生酒。訣曰:流珠灌養靈根性,修行之人知不知?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
 功夫到此,耳聽仙樂之音,又有鐘鼓之韻,五氣朝元,三花聚
 頂,如晚鴉來棲之狀。心田開朗,智慧自生,明通三教經書,默
 悟前生根本,豫知未來休咎,大地山河如在掌中,目視萬里
 已得六通之妙,此乃實有也。吾行實到此際,若有虛言以誤
 後學,天必誅之。遇之不行,罪遭天遣。非與師遇,此事難知。
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自養炁忘言至此二十句,皆是吕祖眞正口訣工夫,無半點
[07p029a]
 虛僞,乃修行上天之階梯。得悟此訣,與註者,可急行之,勿妄
 漏洩,勿示匪人,以遭天遣。珍重奉行,克登天闕。
 吕祖抱度人洪願而傳此《百字碑》,張祖抱度人大願而註此
 《百字碑》,張祖之心,卽吕祖之心也。故曰純陽、三丰,乃神仙中
 耳目。西月跋
  道言淺近說
夫道者,其層次須知三候三關。大抵不外四言:『無爲之後,繼以
有爲;有爲之後,復返無爲』而已。
内丹功夫亦有小三候,積精累氣爲初候,開關展竅爲中候,築
基煉己爲三候。下手於初候求之,大抵淸心寡欲,先閉外三寶,
[07p029b]
養其内三寶而已。
《繫辭》:『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卽是道家層次,一步趕步工夫。何謂
窮理?讀眞函訪眞訣,觀造化參河洛,趁淸閒而保氣,守精神以
築基。一面窮理,一面盡性,乃有不壞之形軀,以圖不死之妙藥。
性者内也,命者外也,以内接外,合而爲一,則大道成矣。『以至於』
三字,明明有將性立命,後天返先天口訣在内,特無誠心人,再
求訣中訣以了之也。
『凝神調息,調息凝神』,八個字,就是下手工夫。須一片做去,分層
次而不斷乃可。凝神者,收己淸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淸時,眼
勿亂閉,先要自勸自勉,勸得回來淸凉恬淡,始行收入氣穴,乃
[07p030a]
曰凝神。凝起神了,然後如坐高山而視眾山眾水,如燃天燈而
照九幽九昧,所謂凝神於虛者,此也。調息不難,心神一靜,隨息
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卽調息也。調息者,調度陰
蹻之息,與吾心中之氣相會於氣穴中也。
心止於臍下曰『凝神』,氣歸於臍下曰『調息』。神息相依,守其淸淨
自然曰『勿忘』,順其淸淨自然曰『勿助』。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
潑而心自在,卽用鑽字訣。以虛空爲藏心之所,以昏默爲息神
之鄉,三番兩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炁融合,不覺恍然
陽生,而人如醉矣。
眞消息,玄關發現時也。凡丹旨中有『先天』字、『眞』字、『元』字,皆是陰
[07p030b]
陽鼎中生出來的,皆是杳冥昏默後產出來的,就如混沌初開
諸聖眞一般,以後看丹經可類推矣。
學道甚難,傳道亦不易。傳道者甚勤,學道者可懶乎?傳道者耐
煩,學道者可不耐煩乎?學不精,功不勤,心不淸,神不眞,以此入
道,萬無一成。孔子曰:『知幾其神乎』。不曰其念其意,而曰其神,可
見微動之息,非神不知也。今爲分之曰:微動者幾,大動者直。欲
知其幾,使心使意使念,終不得見也。神乎神乎!
神要眞神,方算先天。眞神者眞念是他,眞心是他,眞意是他,如
何辨得眞?訣曰:玄關火發,杳冥冲醒,一靈獨覺者是也。丹家云:
一念從規中起,卽眞神卽眞念也。又云:微茫之中,心光發現,卽
[07p031a]
眞神卽眞心也。又云:定中生慧,一意斡旋,卽眞神卽眞意也。眞
神從不神中煉出,學者知之。
學道人,原有常格宜破,乃能引心入理,熱心去則冷心來,人心
絶則道心見。此吾所以撇功名勢利,棄兒女家園也。頂眞學道,
要把道當爲奇貨可居,乃有效驗。
大道以修心煉性爲首,性在心内,心包性外,是性爲定理之主,
人心爲棲性之廬舍。修心者,存心也,煉性者,養性也。存心者堅
固城郭,不使房屋倒坍,卽築基也。養性者澆培鄞鄂,務使内藥
成全,卽煉己也。心朗朗,性安安,情欲不干,無思無慮,心與性内
外坦然,不煩不惱,此修心煉性之效,卽内丹也。
[07p031b]
世有學道數月,而不見其寸進者,爲無眞心向道也。人若有心
於道,自然無事於心,人若心重於道,自然心輕於事;人若心濃
於道,自然心淡於事。守其性兮不散亂,存其神兮不昏沉,又安
有渴睡雜念之擾哉咄!理勝欲則存,欲勝理則亡。
濳心於淵,神不外遊,心牽於事,火動於中。火動於中,必搖其精。
心靜則息自調,靜久則心自定,死心以養氣,息機以純心。精氣
神爲内三寶,耳目口爲外三寶,常使内三寶不逐物而游,外三
寶不透中而擾,呼吸綿綿,深入丹田。使呼吸爲夫婦,神氣爲子
母,子母夫婦,聚而不離,故心不外馳,意不外想,神不外游,精不
妄動,常薰蒸於四肢,此金丹大道之正宗也。
[07p032a]
大道從『中』字入門,所謂『中』字者,一在身,中一不在身中。功夫須
兩層做,第一尋身中之中。朱子云『守中制外』,夫守中者,須要回
光返照,注意規中,於臍下一寸三分處,不卽不離,此尋身中之
中也。第二求不在身中之中。中庸云『喜怒哀樂之未發』,此未發
時,不聞不見,戒愼幽獨,自然性定神淸神淸氣慧,到此方見本
來面目,此求不在身中之中也。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
中,然後人欲易淨,天理復明,千古聖賢仙佛,皆以此爲第一步
功夫。
打坐之中,最要凝神調息,以暇以整,勿助勿忘,未有不逐日長
工夫者。
[07p032b]
凝神調息,只要心平氣和。心平則神凝,氣和則息調。心平,『平』字
最妙,心不起波之謂平,心執其中之謂平,平卽在此中也。心在
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卽丹經之玄關一竅也。
修煉知不玄關,無論其他,只此便如入暗室一般,從何下手?玄
關者,氣穴也。氣穴者,神入氣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氣相戀,則
玄關之已體立。
古仙云:『調息要調眞息息,煉神須煉不神神。』眞息之息,息乎其
息者也,不神之神,神乎其神者也。總要無人心有道心,將此道
心返人虛無,昏昏默默,存於規中,乃能養眞息之息,得不神之
神。
[07p033a]
初學必從内呼吸下手。此箇呼吸,乃是離父母重立胞胎之地,
人能從此處立功,便如母呼亦呼、母吸亦吸之時,好像重生之
身一般。
大凡打坐,須將神抱住氣,意係住息,在丹田中宛轉悠揚。聚而
不散,則内藏之氣與外來之氣交結於丹田。日充月盛,達乎四
肢,流乎百脈,撞開夾脊雙關,而上游於泥丸,旋復降下絳宫。而
下丹田。神氣相守,息息相依,河車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築基之
效已得一半了,總是要勤虛煉耳。
調息須以後天呼吸,尋眞人呼吸之處。古云:『後天呼吸起微風,
引起眞人呼吸功』,然調後天呼吸,須任他自調,方能調得起先
[07p033b]
天呼吸,我惟致虛守靜而已。眞息一動,玄關卽不遠矣。照此進
功,築基可翹足而至,不必百日也。
《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篤』二句,可渾講亦可折講。渾言之,只是教
人以入定之功耳,折言之,則虛是虛無,極是中極,靜是安靜,篤
是專篤。猶言致吾神於虛無之間,而凖其中極之地,守其神於
安靜之内,必盡其專篤之功。
人心者二,一眞一妄。故覔眞心者,不生妄念,卽是眞心。眞心之
性格最寛大,最光明;眞心之所居最安然,最自在,以眞心理事,
千條一貫;以眞心尋道,萬殊一本。然人要用他應事,就要養得
他壯大,就要守得他安閒,然後勞而不勞,靜而能應。丹訣云:心
[07p034a]
走卽收回,收回又放下,用後復求安,求安卽生悟也。誰云鬧中
不可取靜耶?
遊方枯坐,固非道也。然不遊行於城市雲山,當以氣遊行於通
身關竅内乃可;不打坐於枯木寒堂,須以神打坐於此身妙竅
中乃可。
學道以丹基爲本,丹基旣凝,卽可回家躬耕養親,做幾年高士
醇儒,然後入山尋師,了全大道。彼抛家絶妻,誦經焚香者,不過
混日之徒耳,烏足道!
保身以安心,養腎爲主。心能安,則離火不外熒,腎能養,則坎水
不外漰。火不外熒,則無神搖之病,而心愈安。水不外漰,則無精
[07p034b]
涸之症,而腎愈澄。腎澄,則命火不上冲,心安,則神火能下照。神
精交凝,乃可以卻病,乃可以言修矣。
凡人養神養氣之際,神卽爲收氣主宰。收得一分氣,便得一分
寶,收得十分氣,便得十分寶。氣之貴重,世上凡金凡玉,雖百兩
不換一分,道人何必與世上爭利息?乎利多生忿恚,忿恚屬火,
氣亦火種,忿恚一生,氣隨之走,欲留而不能留。又其甚者,連母
帶子一齊飛散,故養氣以戒忿恚爲切,欲戒忿恚,仍以養心養
神爲切。
功名多出於意外,不可存干祿之心。孔子曰:『學也,祿在其中矣。』
修道亦然,不可預貪效驗,每逢打坐必要心靜神凝,一毫不起
[07p035a]
忖度希冀之心,只要抱住内呼吸做工夫。
煉心之法,自小及大。如今三伏大炎,一盞飯可也,再求飽不可
也;一片凉可也,再求大凉不可也;數點蚊不足畏也,必求無蚊
不能也。自微及鉅,當前卽煉心之境,從苦中求甘,死裏求生,此
修道之格論也。
金丹之道,雖曰易知難行,然不可不求其知,以爲行之地也。知
苟不正,行於何往?知苟不精,行安所入?知且未熟,奚云口訣?
學道之士,須要淸心淸意,方得眞淸之藥物也。毋逞氣質之性,
毋運思慮之神,毋使呼吸之氣,毋用交感之精。然眞精動於何
時?眞神生於何地?眞氣運於何方?眞性養於何所?是不可不得
[07p035b]
明辨以皙者,而細言之也。
氣慧者神自淸。氣卽人身之時神表也,有何難知!特患心不靜
定耳。進氣是修道第一步要緊工夫,若不靜心細參,則不能知
終知始,如何便得下手?懵懂下手,知此不知彼,心中忙了又忙。
遂時時有瑣碎之心而不團聚,故本一心分作數心,何能一心
做工夫?凡學道總要誠一,一槍下馬,免得另來打戰。
凡下手打坐,須要心神兩靜,空空寂寂,鬼神不得而知。其功夫
只宜自考自信,以求自得。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誠於中自
形於外,是以君子必愼其獨。
 三丰先生輯說
[07p036a]
先生曰:『空靑洞天,向多有仙眞來游,留下丹訣去者,此亦度人
覺世之心也。山中人何必另尋瑤草,別採仙花,只此是救命符
延年藥也。今特節錄存之,以公好道之士。』
白紫淸《調息訣》云:夫調息有法度、有器用、有火候,三者有參伍
錯綜之妙用,須知之熟思之稔,下手自砉然而解。調息火候,有
攝取之息,心要能虛能謙,精方入鼎,所謂縮地法也。有採取之
息,神要不動不摇,藥自就範,所謂挐雲手也。有交媾之息,須要
六根大定,片念不生。有進火之息,以意逼之,所謂起巽風運坤
火是也。有退符之息,以神歛之,所謂歸其根復其命是也。有卯
酉沐浴之息,乃柔字而已。諸般調息,與法度器用宜參看。調之
[07p036b]
者,調度得其宜也。
紫淸翁《玄關訣》云:玄關者,求玄之關道,玄妙之機關也,有體有
用。何謂體?寂然不動,何謂用?感而遂通不動有時候。神氣交媾
之初,絪絪緼緼,渾渾淪淪,是爲一關,所謂四大五行不着處是
也;神氣交媾之際,昏昏默默,杳杳冥冥,是又一關,所謂無聲無
臭,無内無外是也,及至靜極生動而用乃出焉,混混續續,兀兀
騰騰,眞氣從規中起,是又一關,所謂念頭起爲處玄牝是也;念
頭起處,醉而復蘇,有一個靈覺當下覺悟,是又一關,所謂時至
神知是也;此時以靈覺爲用,如線抽傀儡機動,氣流微微逼過
尾閭,是又一關,所謂斡轉魁罡運斗杓,正此時也;沐浴卯門又
[07p037a]
一關;飛上泥丸又一關;歸根復命沐浴酉戶又一關;大休歇大
淸靜,空空忘忘,還於至靜,又一關。玄關之體用如此,千經萬論
皆在是也。
紫淸翁《爐鼎訣》云:《四百字》宜熟玩《此竅非凡竅》,一首道盡鼎器
之妙。『此竅』二字,分内外兩個看;『非凡』者,贊詞也。乾坤合之爲外
竅,神氣藏於其中爲内竅。神氣交而坎離生,坎離交而元精產。
此精不是尋常精,乃是白虎首經至寶也,得之者立登仙界。此
就還丹言。若小丹所用,則試與人言曰:『此竅非凡竅,陰陽共合
成。名爲二氣穴,内有眞陽生。』,可曉然矣。仙家有三秘:火候、藥物、
爐鼎,此詩盡爐鼎之妙矣。
[07p037b]
紫淸翁《動幾論》云:孔子曰:『幾者,動之微』。又曰:『夫乾,其動也直』。孟
子以直養,是以微動之,直養而至大塞乎天地之閒也。直,剛氣
也,卽乾爻之一也,卽初九也,卽顏子得一之一也。直與一一也。
動在人之竅中,十二時皆有,總要靜以存之,方能動以察之耳。
無味之中尋有味,無事之中尋有事,其在斯乎!
陸潛虛者,明嘉靖閒回翁度之。其《論調息法》云:如何是勿忘?曰:
守自然。如何是勿助?曰:順自然。如何守?曰:依息。如何順?曰:平息。
依息,則息能通息矣;平息,則息能勻息矣。問守與順是二乎?是
一乎?曰:知所以守,則知順之矣;知所以順,則知守之矣。是二是
一,原是不錯。由博返約,惟在凝神,切勿用意,如用意則非眞意。
[07p038a]
眞意從靜中生,鴻濛初判,無有染着,乃克用之。故要死過來乃
知生,不知生,亦不知死,生死是動靜深機。
潛虛翁又《論調息法》云:凡調息以引息者,只要凝神入氣穴。神
在氣穴中,默注陰蹻,不交而自交,不接而自接,所謂隔體神交
理最詳,古仙已言之確矣。所謂離形交氣,別有口傳也。所謂男
不寛衣,女不解帶,敬如神明,愛如父母,皆此凝神聚氣而已,故
曰『道歸自然』。《參同》曰:『自然之所爲兮,非有邪僞道。』此之謂也。
潛虛翁《三論調息法》云:『今夫水與水合,火與火合,風與風合,雲
與雲合,常理也。調息者以氣合氣,何待强爲?只要凝神入氣穴,
神光下照,陰蹻脈不期而會者,一氣之感通,自然而然也。《屯》卦
[07p038b]
曰:『以貴下賤,大得民也。』《咸》卦曰:『止而悅,男下女,是以亨。』《易》於交
接之道,葢已言之的矣。但調息之法,有法功,有器用,丹道始終
不離。
先生曰:吾與涵虛子談七返七還金液大丹之道,涵虛曰:據先
生言,是皆刀圭妙用耳。他日見涵虛作《戊己二土篇》,深合元意,
爰錄而傳之。學人欲了長生,舍此不能通神也。涵虛曰:《悟眞篇》
云『離坎若還無戊己,雖含四象不成丹。只緣彼此懷眞土,遂使
金丹有返還。』此四句詩,極盡和合丹頭之妙。葢以火中生木汞,
水裏產金鉛,木火金水含四象、於坎離之閒,此時離中有己,坎
中有戊,二土爲媒,四象可合也。或謂眞意屬土,土有戊己,得非
[07p039a]
有二意乎?曰:似也,然非也。名爲意則一,號爲土則二,以一意分
作兩意,乃有二土之可名,始有内外之可別,然必知動知靜焉。
原夫戊土者,外藥也,陰裏眞陽也。以動爲主,故取坎之期,惟偵
其動,知動者意也。卽以知動之時,爲一土。已土者,内藥也,陽裏
眞陰也。以靜爲主,故塡離之後,致養於靜,知靜者意也。卽以知
靜之時,爲一土。此一意分爲兩意,而可名爲二土者也。又以兩
意合爲一意,斯無二土之可拘,並無内外之可執。然必能動能
靜焉。原夫己土者,内丹也,亦可變爲戊土,以離曰而映坎月,種
鉛得鉛,只見戊而不見己,靜能入乎動也;戊土者,外丹也,亦可
化爲己土,以坎陽而補離陰,種汞得汞,只見己而不見戊,動能
[07p039b]
并乎靜也。此兩意合爲一意,而不拘爲二土者也。然則彼此懷
眞土,亦各懷其一土乎?亦共懷其一土乎?聰明活潑人自了然
也。金丹返還之道,非此眞意不行,匪惟和合四象並能驅使四
象。何也?蓋以木中藏火,投之水鄉而火發,木載金升,汞去復來,
火得金而爲返也;水裏生金,烹以火功、而水沸,金隨木上,鉛去
復回,金得火而爲還也。金火返還之術,卽是七返九還金液大
丹。人欲大丹成就,舍此眞意,奚由哉?紫陽曰:『赤龍黑虎各西東,
四象交加戊己。』。中陶仙謂:『龍從火出,靑龍變爲赤龍;虎向水生,
白虎更名黑虎。』只這『龍、虎、赤、黑四字,已具四象。交加者,攢簇也。
愚按作丹之士,欲使四象攢簇,必令五行相輳。其所謂『戊已中』
[07p040a]
者,不是離中、坎中,乃是中宫、中央也。東西間隔,刀圭合之,二物
變爲四象,四象團入一村,一村聚會五行,五行聚而丹乃結。故
下二句曰:『復姤自茲能應用,金丹誰道不成功!』復姤應用,十月
火符也。進火於復,退符於姤,運用抽添,自然中度,金丹乃可成
矣。丹家以戊己爲刀,二土爲圭者,結字肖形,正示人以打合之
意。但二土爲圭,人所共知,戊己爲刀,人所鮮知者。濳虛云:有一
士人會意而解『𠃌』音揑『己』字、『丿』音撇『戊』字,前無所本,似爲得之。涵虛
云:非無本也,琴譜以數字攢一字,一字取一畫,合左右投彈之
法,備見於一字之中,此卽以琴譜爲本者也。『𠃌』者『己』之頭,『丿』者
『戊』之旁。戊己二土,以『刀』、『圭』兩字合之,葢望人將離己、坎戊之二
[07p040b]
土合爲一處也。仙家隱語,往往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