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95 道德真經集註(二)--彭耜 (CK-KZ)


[04p062b]
[01p001a]
太上道德眞經集註序
道常無言不得已而有言言之費也從而言之費之費者也言
固可廢乎曰不可也以藥治病非上醫也方病而奪之藥雖盧
扁莫爲也葢老子一書自列氏莊氏己陰立訓傳而自爲一家
者也至漢相曹參用其言有驗世益尊信之文帝時有河上公
者乃始泄道之藴名爲註釋自是之後有鄰氏傅氏徐氏劉氏
晋魏以來獨王氏最顯唐玄宗又改定章句刻石渦口廟中而
世之言道德經益繁宋興專守一道曰仁其治以慈儉不爭爲
本幾若委靡不振而實參用老子家法故當時君臣於此書頗
盡心焉耜雖不敏亦覃思有年矣常患註釋之繁而矛盾迭興
[01p001b]
復憂流派之廣而門戸各異求出世者多鄙薄於治世之常經
思治世者復忽畧於出世之妙旨於是合本朝註釋之書畢力
纂集尊御註於其首列諸子於其下凡分一十二卷其他如河
上公王弼所著己載陳景元纂微茲不復詳吁亦多言矣乎然
世方懵於其道我又吝於其言則道益晦矣此經以自然爲體
無爲爲用治世出世之法皆在焉如我無爲而民自化我無欲
而民自樸此治世之法也如生之徒十有三死而不亡者夀此
出世之法也若夫秦漢方術之士所謂丹竈奇技符籙小數盡
舉而歸之道家此道之緒餘土苴者耳學者當於此而有悟焉
則鑿開混沌剖破藩蘺以之治世則反樸而還淳以之出世則
[01p002a]
超凡而入聖然後知孔老無異法天生二聖人迭爲賓主以道
詔天下後世其功至不淺也惟我同志相與勉之紹定己丑重
九日鶴林眞逸彭耜謹序








[01p002b]











[01p003a]
太上道德眞經說序
史記列傳曰老子者楚苦縣厲鄕曲仁里人也裴駉注云地理志曰苦縣屬陳
 國司馬貞索隱曰地理志誤也苦縣本屬陳春秋時楚滅陳而苦又屬楚故云楚苦縣高帝立淮陽國陳縣苦縣皆屬焉
 苦音怙張守節正義云括地志苦縣在亳州谷陽縣界今眞源縣也厲音賴姓李氏名耳宇伯陽

 諡曰聃禮記曾子問鄭氏註曰老聃古夀考者之號也與孔子同時疏云老聃卽老子也索隱曰說文云聃耳曼
 也故名耳字聃正義曰聃耳曼無輪也神仙傳云外字聃按字號也疑老子耳曼無輪故世號曰聃周守藏室

 之史也周本紀曰幽王三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甫曰周將亡矣註云韋昭曰伯陽父周大夫也唐固曰伯陽父
 周柱下史老子也後漢書竇章傳註云老子爲守藏史復爲柱下史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

 孔子世家曰魯南宮敬叔言魯君曰請與孔子適周魯君予之一乘車兩馬一竪子俱適周問禮葢見老子云又家語曰
 孔子謂南宮敬叔曰吾聞老聃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往矣老子曰子所言

[01p003b]
 者其人與骨皆己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
 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
 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
 吾所以吿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
 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爲網游者可以爲綸
 飛者可以爲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
 見老子其猶龍耶孔子世家曰辭去而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
 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辨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爲人子者毋以
 有己爲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於魯弟子稍益進焉又家語曰及去周老子送之曰請送子以言孔子曰謹奉教
 自周反魯道彌尊矣遠方弟子之進葢三千焉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爲務

[01p004a]
 居周久之見周之衰迺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强
 爲我著書於是老子迺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
 而去莫知其所終注云列仙傳曰關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內學隱德行仁時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
 見其氣知眞人當過候物色而迹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爲著書與老子俱之流沙之西莫知所終亦著書九篇名
 關令子索隱曰列仙傳是劉向所記物色而迹謂視其氣物有異色而尋迹之或曰老萊子亦楚人

 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仲尼弟子列傳曰孔子之所嚴
 事於周則老子於楚老萊子葢老子百有六十餘嵗或言二百餘嵗以其

 修道而養夀也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注云徐廣曰實一十九年
 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而離離五百嵗而
 復合合七十嵗而霸王者出焉周本紀曰烈王二年周太史儋見秦獻王或曰儋
[01p004b]
 卽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老子之子
 名宗宗爲魏將封於段干宗子注注子宮宮玄孫假假仕於
 漢文帝而假之子解爲膠西王卬太傅因家於齊焉老子無
 爲自化淸靜自正索隱曰太史公因其行事於當篇之末結以此言亦是贊也又云此是昔人所評老
 聃之德故太史公引以記之

 太史公曰老子所貴道虛無因應變化於無爲故著書辭稱
 微妙難識
 太史公曰樂臣公學老子史記樂毅傳曰樂氏之族有樂瑕公樂臣公趙且爲秦所滅亡之齊
 樂臣公善修黃帝老子之言顯聞於齊稱賢師注云一作巨公其本師號曰河上丈人不知

 其所出皇甫謐高士傳云河上丈人者不知何國人也自匿姓名居河之湄著老子章句號曰河上丈人亦曰河
[01p005a]
 上公又葛玄河上公注老子序曰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漢文帝時結草爲庵於河之濱常讀老子道德經文帝好老
 子之言有所不解數句遣使問之公曰道尊德貴非可遥問也帝卽駕從詣之河上公卽授素書老子道德經章句二卷
 謂帝曰熟研此則所疑自解予注是經以來千七百餘年凡傳三人連子四矣言畢失公所在因號曰河上公云

 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樂瑕公樂瑕
 公教樂臣公樂臣公教葢公漢書曹參傳顔師古曰葢古盍反葢公教於齊
 高密膠西爲曹相國師曹參世家曰孝惠帝元年更以參爲齊丞相參之相齊齊七十城天下初
 定悼惠王富於春秋參盡召長者諸生問所以安集百姓如齊故俗諸儒以百數言人人殊參未知所定聞膠西有葢公
 善治黃老言使人厚幣請之旣見葢公爲言治道貴淸靜而民自定推此類具言之參於是避正堂舍葢公焉其治要用
 黃老術故相齊九年齊國安集大稱賢相

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冬十月上謂近臣曰朕每讀老子至佳
[01p005b]
 兵者不祥之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未嘗不三復以爲規戒
 見續資治通鑑長編
 又淳化四年閏十月丙午上曰淸靜致治黃老之深旨也夫
 萬務自有爲以至於無爲無爲之道朕當力行之至如汲黯
 卧治淮陽宓子賤彈琴治單父此皆行黃老之道也參知政
 事吕端等對曰國家若行黃老之道以致昇平其效甚速宰
 臣吕䝉正曰老子稱治大國若烹小鮮夫魚撓之則潰民撓
 之則亂今之上封事議制置者甚多願陛下漸行淸靜之化
 以鎭之見續資治通鑑長編
 又上讀老子語近臣曰伯陽五千言讀之甚有所益治身治
[01p006a]
 國之道並在其內至云善者吾亦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此
 云善惡無不包容治身治國其術如是若每事不能容納則
 何以治天下哉見國朝事實并皇宋類苑
眞宗咸平二年上謂宰相曰道德二經治世之要道明皇注解
 雖粲然可觀王弼所注言簡意深眞得淸靜之旨也因令鏤
 板見國史道釋志
仁宗天聖四年正月玉淸昭應宮使王曾請下三舘校道藏庫
 經從之上因言其書多載飛鍊金石方藥之事豈若老氏五
 千言之約哉張知白曰陛下留意於此迺治國淸靜之道也
高宗紹興二十八年十月庚寅上諭宰執曰賀允中問朕好道
[01p006b]
 之意朕謂之曰朕之好道非世俗之所謂道也世俗修鍊以
 求飛昇不死若果能飛昇則秦始皇漢武帝當得之矣朕惟
 治道貴淸靜苟侈心一生雖欲自抑有不能已者故所好惟
 在恬淡寡欲淸心省事所謂爲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
 爲斯與一世之民同躋仁夀如斯而已見皇宋中興紀事本末
孝宗淳熙戊戌程大昌以講官侍淸燕嘗從容奏及道本恭得
 聖訓孔老元無二道韓愈析之非是嘗親製原道辨首以賜
 大昌見程大昌易老通言序



[01p007a]
  宋解經姓氏
 政和御注
 碧虛子陳景元字太初建昌人出家爲道士入天台山師事張無夢妙得老莊之旨博學多聞藏書數千
  卷當世名公多從之游自號碧虛子熙甯中屢膺召見進所著道德經藏室纂微篇 賜號眞靖大師

 洓水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温國文正公
 潁濱蘇轍字子由眉山人自號潁濱遺老諡文定公
 臨川王安石字介甫臨川人荆國文公
 王雱字元澤荆公之子
 陸佃字農師山陰人門號曰陶山先生
 劉槩宇仲平開封人
[01p007b]
 劉涇字巨澤簡州陽安人自號前溪自荆公下至此總名崇甯五注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冲字希藴女道士世號曹仙姑 賜號淸虛文逸大師道眞仁靜先生
 達眞子馬蹄山人不著姓氏
 三峨了一子李文惒蜀人
 陳象古名在黨籍中
 葉夢得字少藴姑蘇人自號石林翁
 淸源子劉驥字德稱泉州人
 晦菴朱熹字元晦建安人自號晦菴一號紫陽子文公
 黃茂材字少譽福州連江人自號海濱居士
 程大昌字泰之新安人文簡公
[01p008a]
 林東字子晦福州閩縣人自號三山樵子
 本來子邵若愚錢塘人









[01p00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