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69 道德真經傳(二)--呂惠卿 (ZTDZ)


[004-120174c]
道德眞經傳卷之四必八
    資政殿學士吕惠卿傳
   洽大國章第六十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
其鬼不神其神不傷民非其神不傷民聖人
亦不傷民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傳曰得有國之母以治國雖大无難也烹
 魚者不可以煩而烹小鮮者尤當全之而
 不割者也治大國者亦若是而已烹而割
 之則傷矣以道蒞天下者謂之大制亦不


 割以傷之而已及其至也則其鬼不神凡
 以不傷之所致也何以言之鬼之爲道非
 不神也厥與人雜擾而見其神則不能不
 傷人而所以不神者以聖人爲能以道蒞
 天下使人不淫其性不遷其德无大喜大
 怒以干陰陽之和所謂處混芒之中與一
 世而得澹漠焉者也則是聖人亦不傷人
 也唯聖人爲能不傷人故陰陽和靜鬼神
 不擾萬物不傷群生不夭則其神不傷人
 也神不傷人則无以見其靈響而神焉由
[004-120175a]
 此觀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由其神
 不傷人故不神也非神不傷人由聖人亦
 不傷人故其神不傷人也使聖人之於人
 不能全其樸而傷之而人失其性至於四
 時不至寒暑之和不成人之所以傷神者
 爲多則神其能不傷人乎夫唯神不傷人
 則神歸德於人神不傷人而人亦歸德於
 神矣故曰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大國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交牝牝常以


靜勝牡以靜爲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
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
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
事人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爲下
 傳曰知以道治其國固不傷其人矣而不
 知所以交天下者則已雖不傷人而有傷
 其人者矣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
 交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爲下是乃所以
 交天下而保其人之道也蓋天下之交牝
 而牝常以靜勝牡而所以勝者由以靜爲
[004-120175b]
 下故也大國誠能居下流以致天下之交
 則牝以靜爲下而勝牡之道也故大國以
 下小國則取小國則所謂或下以取之也
 下以取之者言大之於小宜若可以無下
 而下之者以取之故也小國以下大國則
 取大國則所謂或下而取之者也下而取
 之者言小之於大不得不下而取之故也
 蓋大國不過欲兼畜人而小國不過欲入
 事人今大者下小小復下大兩者各得其
 所欲則其有不取之者乎取之者言得其


 心而不失之謂也然則大者小者莫不宜
 爲下而獨曰大者宜爲下何也小而不能
 下大非徒不能取大國而亦禍災及之矣
 則不嫌於不宜故曰大者宜爲下而已
   道者萬物之奥章第六十二
道者萬物之奥善人之寳不善人之所保美
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
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
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
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爲天下貴
[004-120175c]
 傳曰萬物負陰而抱陽沖炁以爲和則未
 有一物而不足於道者也室之有奥深邃
 燕間而尊者之所處也萬物莫不有深邃
 燕間尊高之處則道是也故曰道者萬物
 之奥唯其如此故善人之寳而不善人之
 所保也何則善人知其善之所自出則得
 之而有无窮不貲之富非其寳耶不善人
 知其不善至於此而玄同則雖有萬惡涣
 然而釋矣非其所保耶夫言之美者可以
 市行之尊者可以加人則人无善不善固


 知美所美而尊所尊也有道者之於人猶
 天地也天无不覆地无不載非特美言尊
 行之比也則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
 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所以享於
 上者禮之恭幣之重者也然不如坐進此
 道以道之爲天下貴雖坐而進之過於恭
 禮重幣也天子三公所以坐而論者不過
 此而已矣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不日
 求以得有罪以免耶爲天下貴求以得則
 所謂善人之寳有罪以免則所謂不善人
[004-120176a]
 之所保也唯其如此此所以爲天下貴而
 古之所以不得不貴也
   爲无爲章第六十三
爲无爲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圖難於其易爲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
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爲大
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
以聖人由難之故終无難
 傳曰有道者其爲常出於不爲故爲无爲
 爲无爲故事无事事无事故味无味何則


 方吾之爲也求其爲者不可得則爲出於
 不爲矣有爲則有事爲而无爲則事亦无
 事也非徒无事也雖味之而无味矣味之
 者反覆尋繹之之謂也道之爲物視之不
 見聽之不聞摶之不得雖反覆尋繹之復
 歸於无物而已矣唯其如此故可以大可
 以小可以多可以少多少舉在於我而所
 謂怨者固无常心則不善者吾亦善之德
 善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而皆報之以德
 矣人之所難忘者怨也而以德報之則它
[004-120176b]
 不足累其心矣非徒然也而圖難於其易
 爲大於其細以天下之難事必作於易天
 下之大事必作於細而我常无作也苟有
 所作必於易與細而見之則所謂知幾其
 神者是也能得之於吾心則其推之於天
 下國家无難矣是以聖人終不爲大故能
 成其大以爲大於其細而不爲大於其大
 故也出諾易也復言難也不愼重於出諾
 之際則言難復矣易而圖之則易也難而
 圖之則難矣不圖之於易圖之始而圖之


 於難則難矣此俗人之所以寡信而多難
 也是以聖人由難之故終无難以難之於
 其易而不難之於難也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
爲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
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爲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无爲故无敗
无執故无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愼
終如始則无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
[004-120176c]
得之貨學不學復衆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
自然而不敢爲
 傳曰其安易持危而持之則難矣其未兆
 易謀已動而謀之則難矣其脆易破則不
 可使至於堅其微易散則不可使至於著
 物皆然心爲甚通諸其心則於天下國家
 无難矣安也未兆也則是爲之於未有也
 脆也微也則是治之於未亂也合抱之木
 生於毫末生於小也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高起於下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遠起於


 近也則爲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其本末
 常如此也爲之於未有則是以不爲爲之
 也治之於未亂則是以不治治之也已有
 而爲之則爲之欲成而反敗之已亂而治
 之則執之欲固而反失之也是以聖人爲
 之於未有則我固无爲也故无敗治之於
 未亂則我固无執也故无失民之從事常
 在旣有之後故至於幾成而敗之以不知
 其本故也使知大生於小高起於下遠始
 於近愼終如始則无敗事也是以聖人欲
[004-120177a]
 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則滑欲於俗而思以
 求致其明非知此者也學不學以復衆人
 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爲則繕
 性於俗俗學以求復其初者非知此者也
   古之善爲道章第六十五
古之善爲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
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洽
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謂
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


 傳曰衆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
 悶悶我愚人之心也哉古之善爲道者在
 已若此則推之於民也固非明之將以愚
 之也察察昭昭則所謂明之也若昏悶悶
 則所謂愚之也民之失性居華而去實故
 智多而難治誠欲治之則去智與故鎭之
 以无名之樸則彼將自化而以智治之適
 所以亂之也蓋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而毁
 則爲賊治國而以智則毁其則矣故曰以
 智治國國之賊治國而不以智則无介然
[004-120177b]
 之知其道甚夷而无益生之祥則有國之
 母可以長乆故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
 兩者非特施之於治國而已而於身亦楷
 式而未嘗違也蓋知其子守其母殁身不
 殆則不以智治之而福者也開其兊濟其
 事終身不救則以智治之而賊者也則不
 以智之與以智非亦我之楷式乎誠知楷
 式而不違其德可謂玄矣德而至於玄則
 深而不可測遠而不可量以情觀之不能
 莫逆於心及其至也與物反本无所於逆


 矣故曰常知楷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
 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江海爲百谷王章第六十六
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
爲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
先人以其身後之是以處上而人不重處前
而人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傳曰江海之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
 下之故能爲百谷王則能爲天下王者亦
[004-120177c]
 善下之而已則玄德者乃所以下下之道
 也莊周以爲以此處下則玄聖素王之道
 而舜之在下則曰玄德升聞則玄德者固
 聖人所以處下之道也以處下之道而居
 人上乃所以下之也聖人之有天下也以
 言其位則固欲上人也然以孤寡不穀爲
 稱而受國之垢與不祥則以其言下之也
 以言其序則固欲先人也然迫而後動感
 而後應不得已而後起則以其身後之也
 夫惟以其言下之則處上而人不重不重


 則以戴之爲輕矣以其身後之則處前而
 人不害不害則以從之爲利矣不重不害
 此天下所以樂推而不厭也夫以其言下
 之以其身後之則不爭者也樂推而不厭
 則天下莫能與之爭者也非體玄德者其
 能若是乎故曰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
 之爭
   天下皆謂章第六十七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
若肖乆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寳保而持之一
[004-120178a]
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夫慈故能
勇儉故能廣不敢爲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
捨其慈且勇捨其儉且廣捨其後且先死矣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

 傳曰天下徒見我道之大而謂其似不肖
 而不知其所以大固似不肖也何以言之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无乎不在者也彼見
 其无乎不在无可擬者謂之似不肖而不
 知其无不在而似不肖乃道之所以爲大


 也蓋萬物莫非道也則道外无物矣道外
 无物則无所肖者此其所以爲大也若有
 所肖則道外有物矣道外有物則道有所
 不在其尚得爲大乎故曰天下皆謂我道
 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若肖乆矣其
 細也夫蓋我道所以如此之大者以吾无
 我而不爭故也夫唯无我而不爭故能持
 人之所難持我有三寳保而持之一曰慈
 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此皆持人之
 所難持者也何則人不能无我而不爭故
[004-120178b]
 勇而不能慈廣而不能儉先而不能後則
 无我不爭乃其所以能保此三寳而持之
 也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而我守之常寬
 容於物不削於人非慈乎其行身也徐而
 不費以約爲紀非儉乎未嘗先人而常隨
 人人皆取先已獨取後非不敢爲天下先
 乎夫慈爲柔弱矣而能勝剛强是能勇也
 儉爲不費矣而用之不可旣是能廣也不
 敢爲天下先爲後人矣而聖人用之以爲
 官長者皆從我者也是能成器長也今捨


 其慈且勇捨其儉且廣捨其後且先則剛
 强之徒而已死不亦宜乎夫自事觀之則
 軍旅之事愛克厥威允罔功則慈宜若有
 所不行也然自本觀之則所以能立其威
 者以慈而已矣故曰夫慈以戰則勝以守
 則固夫惟慈故儉儉故不敢爲天下先則
 慈者三寳之所自而始也捨其慈則死保
 其慈則生則慈乃所以衛吾生者也故曰
 天將救之以慈衛之慈立而三寳舉矣
   善爲士章第六十八
[004-120178c]
善爲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爭
善用人者爲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
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傳曰士之爲言事道而以將人爲任者也
 事道則以不爭而勝將人則用人之力若
 然者何所事武哉故曰善爲士者不武爲
 士而无所事武則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
 不爭善用人者爲之下固其宜也何則體
 道者不爭不爭則天下莫能與之爭則善
 爲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爭


 是謂不爭之德也體道者能下人能下人
 者樂爲之用而不自用則善用人者爲之
 下是謂用人之力也德則不爭力則用人
 雖用兵之危我猶无爲況其它乎无爲爲
 之之謂天德至於无爲則與天同而无以
 加矣故曰是謂配天古之極
    用兵有言章第六十九
用兵有言吾不敢爲主而爲客不敢進寸而
退尺是謂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敵執无兵禍
莫大於輕敵輕敵則幾喪吾寳故抗兵相加
[004-120179a]
哀者勝矣
 傳曰道之動常在於迫而能以不爭勝其
 施之於用兵之際宜若有所不行者也而
 用兵者有言吾不敢爲主而爲客不敢進
 寸而退尺則雖兵猶迫而後動而勝之以
 不爭也而况其它乎何則主逆而客順主
 勞而客逸進驕而退卑進躁而退靜以順
 待逆以逸待勞以卑待驕以靜待躁皆非
 所敵也所以爾者道之爲常出於无爲故
 其動常出於迫而其勝常以不爭雖兵亦


 猶是故也誠知爲常出於无爲則吾之行
 常无行其攘常无臂其仍常无敵其執常
 无兵安往而不勝哉苟爲不能出於无爲
 知主而不知客知進而不知退是之謂輕
 敵輕敵則吾之所謂三寳保而持之者幾
 於喪矣故曰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則幾喪
 吾寳夫唯以不爭爲勝者則未有能勝之
 者也故曰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吾言甚易知章第七十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
[004-120179b]
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
希則我貴矣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傳曰道法自然其言亦希而自然自然則
 无爲則知之行之也不乃甚易乎而天下
 不能知不能行何耶以言有宗事有君而
 天下不知其宗與君是以不吾知也何謂
 宗无爲而自然者言之宗也自其宗推之
 則言雖不同皆苗裔而已矣其有不知者
 乎何謂君无爲而自然者事之君也得其
 君而治之則事雖不同皆臣妾而已矣其


 有不行者乎惟其不知宗之與君此所以
 不吾知也夫道之所以爲天下貴以其不
 可以知知不可以識識故爲天下貴使道
 而可以知知識識則何貴於道哉故曰知
 我者希則我貴矣是以聖人以若辱若愚
 之容而大白盛德天下鮮儷者是之謂被
 褐懷玉
   知不知上章第七十一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
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004-120179c]
 傳曰道之爲體不知而能知者也知其不
 知而以不知知之知之至者也故曰知不
 知上雖知其不知而以知知之則其心庸
 詎而寧乎故曰不知知病夫唯知知之爲
 病而病之則反乎无知而知不足以病之
 矣故曰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
 此而已故曰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南伯子
 綦曰我悲人之自喪者吾又悲夫悲人者
 吾又悲夫悲人之悲者其後而日遠矣若
 子綦者可謂病病者乎


   民不畏威章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无狹其所居无厭其所
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
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傳曰民不㝠於道而唯識知之尚故生生
 厚生生厚故輕死輕死故不畏威民至於
 不畏威則无所不爲此天之所自以明威
 而大降其威虐也故曰民不畏威則大威
 至矣夫唯以道治天下者知夫充滿天地
 包裹六極凡命於天者其居之所同然也
[004-120180a]
 勿狹之而已矣精神四達並流无所不極
 凡命於天者其生之所同然也勿厭之而
 已矣夫民无常在我而已夫唯我不厭是
 以民亦不厭也則奚不畏威之有哉是故
 聖人自知以常而不自見以外其身知常
 而外其身乃所以不狹其所居也自愛以
 嗇而不自貴以遺其生愛嗇而遺其生乃
 所以不厭其所生也故去彼知識之病而
 取此不識不知之不病也
   勇於敢章第七十三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知此兩者或利
或害天之所惡執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
來坦然而善謀天網恢恢䟽而不失
 傳曰用其剛强而必於外物者勇於敢者
 也則死之徒是已故曰勇於敢則殺致其
 柔弱而无所必者勇於不敢者也則生之
 徒是已故曰勇於不敢則活勇於敢者人
 以爲利而害或在其中矣勇於不敢者人
 以爲害而利或在其中矣然則天之所惡
[004-120180b]
 殆非可以知知而識識也故曰此兩者或
 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之
 動也豫若冬涉川猶若畏四鄰猶難之若
 此者以天之所惡爲不可知故也夫唯不
 可知則不識不知乃所以順帝之則也蓋
 天之生物因其材而篤焉栽者培之傾者
 覆之則未嘗與物爭者也而物莫能違之
 者故曰不爭而善勝天何言哉四時行焉
 百物生焉其行其生未嘗差也故曰不言
 而善應莫之爲而爲者天也莫之致而至


 者命也故曰不召而自來易則易知而其
 道盈虚與時消息而未嘗違故曰坦然而
 善謀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威自我民
 明威其聰明明威未嘗自用而惠吉逆凶
 猶影響也故曰天網恢恢䟽而不失夫唯
 天之道不可知爲如此聖人所以勇於不
 敢而不識不知乃知所以順之也
   民常不畏死章第七十四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人常畏死
而爲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
[004-120180c]
殺而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
希有不傷其手矣
 傳曰民之爲道固常不畏死者也唯无狹
 其所居无厭其所生則可以使之畏威而
 重死矣奈何以死而懼之而欲其畏死乎
 何以知其然也若使民常畏死而爲奇者
 吾得執而殺之則孰敢不畏死而爲奇乎
 然而執之而不勝殺之而不止者則民之
 不畏死而不可以死懼之明矣然則以道
 治天下者宜如何哉常有司殺者殺勿代


 之而已矣何謂常有司殺者殺天網恢恢
 䟽而不失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則司殺者
 天之謂也刑戮有出於好惡而不用於天
 討則是代司殺者殺也代司殺者殺是代
 大匠斲代大匠斲希有不傷其手者矣則
 代司殺者殺其傷可知也
   民之飢章第七十五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
以其上之有爲是以難治人之輕死以其生
生之厚是以輕死惟无以生爲者是賢於貴
[004-120181a]

 傳曰一夫之耕足以食數口則奚至於飢
 哉而至於飢者非以其上食稅之多故飢
 耶織而衣耕而食是謂同德奚難治哉而
 至於難治者非以其上之有爲故難治耶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居則奚至於
 輕死哉而至於輕死者非以其生生之厚
 故輕死耶是以聖人无事而民自富无欲
 而民自樸則至於食稅之多而飢无有也
 无爲而民自化好靜而民自正則至於有


 爲而難治无有也自富自樸自化自正而
 不飢以難治則至於生生之厚而輕死无
 有也蓋所以生生之厚而至於輕死者以
 其踶跂好知爭歸於利而不可止故也夫
 唯生生之厚遂至於輕死則无以生爲者
 賢於貴生可知矣是故聖人不自見以外
 其身不自貴以遺其生知其无以生爲而
 已矣
   人之生章第七十六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强草木之生也柔
[004-120181b]
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
之徒是以兵强則不勝木强則共堅强居下
柔弱處上
 傳曰道之爲物无形而不爭則天下之至
 柔弱而人莫之喻也故以有形喻之人之
 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强草木之生也柔脆
 其死也枯槁則雖有形者亦以堅强而死
 柔弱而生而況體无形之道而不致其柔
 弱其可得乎是以兵强則恃之而驕而敵
 國之所謀也我驕而敵謀則所以不勝也


 木强則伐伐之所以共而舉之也非徒然
 也而以位言之則天以炁在上地以形在
 下炁則柔弱形則堅强臣以有爲事上君
 以无爲畜下有爲則堅强无爲則柔弱堅
 强居下柔弱處上物之理也然則柔弱之
 能勝剛强可知矣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
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天之道損有餘補不
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以
[004-120181c]
有餘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爲而不恃
功成不處其不欲見賢耶
 傳曰天之道无爲而已矣无爲則无私无
 私則均猶之張弓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
 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適於均而已矣
 夫天之道非故以抑高而舉下也无爲任
 物之自然則高者爲有餘不得不抑而損
 下者爲不足不得不舉而益滿招損謙受
 增時乃天道是也人之道不能无爲不能
 无爲則不能无私不能无私則至於損不


 足以奉有餘不足異也夫唯有道者知未
 始有物而有爲之與功名皆我所餘而天
 下之所不足而爭之故損之以奉天下而
 不有此故曰孰能損有餘以奉天下唯有
 道者聖人則有道者也是以爲而不恃功
 成不居其不欲見者无它凡以法天之道
 而已矣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强者莫之能先
其无以易之故柔勝剛弱勝强天下莫不知
[004-120182a]
莫能行是以聖人言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
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正言若反
 傳曰天下之物唯水爲能因物之曲直方
 圓而從之則是柔弱莫過於水者也而流
 大物轉大石穿突陵谷浮載天地唯水爲
 能則是攻堅强者无以先之也所以然者
 以其雖曲折萬變而終不失其所以爲水
 是其无以易之也夫水之爲柔弱而柔弱
 之勝剛强天下莫不知而老子數數稱之
 何也以天下雖莫不知而莫能行也夫聰


 明睿知足以有臨矣則其患者豈在於材
 力之不足也顧未能損有餘以奉天下持
 之以柔弱而常爲名尸智主事任謀府之
 所累耶故老子論道德之將終而數數及
 此言又引聖人言以信之曰受國之垢是
 謂社稷主受國之不祥是謂天下王明所
 以服天下者在此而不在彼也夫三代之
 王必先其令聞而曰受國之垢與不祥而
 爲社稷主爲天下王何也蓋必先其令聞
 者非過名之言也不及名之言也受國之
[004-120182b]
 垢與不祥則過名之言也名不足以言之
 也不及名之言應事應事言之變也過名
 之言體道體道言之正也正言而曰受國
 之垢與不祥故曰正言若反湯武之言曰
 萬方有罪在子一人此知以國之垢與不
 祥而受之者也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爲善是以聖人執
左契而不責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徹天道
无親常與善人


 傳曰復讎者不折鏌干雖有忮心不怨飄
 瓦是以天下平均不由此道則怨之所生
 也而人欲和之不可勝解矣故曰和大怨
 者必有餘怨不善者吾亦善之乃所以爲
 德善和大怨而不免於有餘怨安可以爲
 善哉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是乃
 使復讎者不折鏌干雖有忮心不怨飄瓦
 而天下平均之道也蓋古之獻車馬執右
 契右契所以取左契所以與則左契者常
 以與人而不爲物主者也聖人爲而不恃
[004-120182c]
 功成不居每以有餘奉天下至於殺人則
 有司殺者殺而未嘗尸之則是執左契以
 與人而不爲物主此其所以无怨而不責
 於人之道也夫豈以和之爲悦乎故有德
 司契則不責於人而已无德司徹以通物
 爲事者也天道无親常與善人无親而唯
 善人之與是亦執左契而不責於人之道
 也
   小國寡民章第八十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


而不遠徙雖有舟輿无所乗之雖有甲兵无
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
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鷄犬之音相聞民
至老死不相往來
 傳曰三代以來至於周衰其文弊甚矣民
 失其性命之情故老子之言救之質以反
 太古之治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
 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无所乗
 之雖有甲兵无所陳之此救之以質而反
 乎太古之道也莊周稱至德之世曰昔者
[004-120183a]
 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
 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犧
 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甘其
 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鷄犬
 之音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則若此
 者非特老子之言而已古固有是道也然
 詩書之所言則止於堯舜三代而老子欲
 反太古之治何哉曰夫道與世之交相喪
 乆矣非大道不足使人反性命之情言道
 而不及其世不足以知大道之已試此其


 所以必反太古之治也然則世去太古也
 乆矣遂可以盡復乎曰未可也然則其言
 之何也曰禮至於兼三王樂至於備六代
 其文極矣然而禮不以玄水大羹而措之
 醴酒和羹之下樂不以嘒管清聲而加之
 朱絃䟽越之上者使人知禮樂之意所不
 得已者如彼而所欲反本復始如此也方
 斯時也孔子方求文武周公之墜緒而賡
 之老子論其道與世如此其意猶是而已
 矣譬之月建已而火始王而金炁已生於
[004-120183b]
 其間矣此五材所以相繼而不絶也故聞
 古之治雖有什伯之器而不用有舟輿而
 不乗有甲兵而不陳則舉大事用大衆非
 得已也聞其民結繩而用之鄰國相望鷄
 犬相聞至老死而不相往來則煩文倦令
 督稽趣留而足迹接乎諸侯之境車軌結
 乎千里之外非得已也則不得已者常在
 於此而所欲復者常在於彼也則其肯煩
 事爲以深治人之過乎然則欲天下不安
 平泰不可得也即殁而不言猶屏玄水徹


 䟽越其孰知禮之寧儉而樂之節樂爲反
 本復始之意乎夫聖人之言豈小補哉
   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无積旣以爲人已
愈有旣以與人已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
人之道爲而不爭
 傳曰道之爲物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
 不得可以默契不可以情求者也則信言
 者信此而已安事善美言者善此而已安
[004-120183c]
 事辯知言者知此而已安事博由是觀之
 則美者不信辯者不善博者不知可知已
 何則雖美與辯與博而不當於道故也道
 之爲物未始有物者也聖人者與道合體
 夫何積之有哉唯其无積故萬物與我爲
 一萬物與我爲一則至富者也故旣以爲
 人已愈有旣以與人已愈多使其有積也
 則用之有時而旣矣安能愈有而愈多乎
 老子之言也内觀諸心外觀諸物仰觀諸
 天俯觀諸地无有不契是信也然而下士


 聞而笑之天下以爲似不肖是不美也言
 之至近而指至遠是善也然而非以言爲
 悦是不辯也其知至於无知是知也而其
 約不離乎吾心是不博也而學者以美與
 辯與博求之則䟽矣老子之道也以有積
 爲不足雖聖智猶絶而棄之是无積也故
 至无而供萬物之求則是愈有而愈多也
 而學者於是不能刳心焉則不可得而至
 也凡物有所利則有所不利有所不利則
 不能不害矣唯天之道无所利則无所不
[004-120184a]
 利无所不利則利而不害矣凡物之有爲
 者莫不有我有我故有爭唯聖人之道雖
 爲而无爲无爲故无我无我故不爭是天
 之道而已矣
道德眞經傳卷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