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69 道德真經傳(二)--呂惠卿 (ZTDZ)


[002-120156a]
道德眞經傳卷之二必六
    資政殿學士吕惠卿傳
   絶聖棄智章第十九
絶聖棄智民利百倍絶仁棄義民復孝慈絶
巧棄利盜賊无有此三者以爲文不足故令
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傳曰聖人知天下之亂始於迷本而失性
 唯无名之樸爲可以鎭之絶聖棄智絶仁
 棄義絶巧棄利乃所以復吾無名之樸而
 鎭之也絶聖棄智絶仁棄義則不以美與


 善累其心矣絶巧棄利則不以惡與不善
 累其心矣内不以累其心而外不以遺其
 跡則民利百倍民復孝慈盜賊无有固其
 理也蓋絶聖棄智絶仁棄義不尚賢之盡
 也絶而棄之則非特不尚而已絶巧棄利
 不貴難得之貨之盡也絶而棄之則非特
 不貴而已人之生也萬物皆備於我矣則
 有至足之富能絶聖棄智而復其初則其
 利百倍矣民復孝慈則六親皆和而不知
 有孝慈矣盜賊無有則國家明治而不知
[002-120156b]
 有忠臣矣不尚賢使民不爭民利百倍民
 復孝慈則非特不爭而已不貴難得之貨
 使民不爲盜盜賊無有則非特不爲盜而
 已聖智也仁義也巧利也此三者以爲文
 而非質不足而非全故絶而棄之令有所
 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乃其所屬也見素
 則知其无所與雜而非文抱樸則知其不
 散而非不足素而不雜樸而不散則復乎
 性而外物不能惑而少私寡欲矣少私寡
 欲而後可以語絶學之至道也


   絶學無憂章第二十
絶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
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我獨怕兮其
未兆如嬰兒之未孩乗乗兮若无所歸衆人
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純純
兮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忽若晦寂兮似無所止衆人皆有以我獨頑
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傳曰上絶棄乎聖智仁義之善下絶棄乎
[002-120156c]
 巧利之惡不以累其心則絶學矣絶學則
 无爲无爲則神神也者鼓萬物而不與聖
 人同憂者也故曰絶學无憂唯之與阿出
 於聲一也其相去幾何善之與惡離乎道
 一也其相去何若此所以雖聖智猶絶而
 棄之不以累其心也憂悔吝者存乎介震
 无咎者存乎悔則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也
 荒兮其未央哉未央者以言其大而無極
 而不獨畏人之所畏也君子小心則畏義
 而法大則天而道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所


 以同乎人也荒兮其未央哉所以同乎天
 也衆人熙熙則不知塞其兊閉其門也如
 享太牢則不知夫淡乎其无味也如春登
 臺則不知夫視之不足見也我獨怕兮其
 未兆若嬰兒之未孩則塞其兊閉其門而
 无味之足嗜无見之足悦也乗乗兮若无
 所歸以言唯萬物之乗而在已無居也衆
 人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故皆有餘我獨怕
 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故獨若遺凡此
 者以言其遺物而離形也我愚人之心也
[002-120157a]
 哉以言其无知也純純兮以言其不雜也
 俗人昭昭我獨若昏則異乎俗人之昭昭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則異乎俗人之察察
 矣忽若晦晦則都无所見也都无所見則
 非特若昏悶悶而已其動也乗乗兮若无
 所歸其靜也寂兮似无所止俗人昭昭俗
 人察察故皆有以我獨若昏我獨若悶故
 頑似鄙凡此者言其去智而忘心也夫視
 聽思慮道之所自而生者也故於道爲子
 而道則爲之母而衆人逐物役智以資其


 視聽思慮則養其子而已而我則遺而去
 之凡貴養母故也故曰我獨異於人而貴
 食母夫老君神矣何所事養而與衆人俗
 人爲異而已欲使爲道者知如此而後可
 以至於道故也然則絶學之大指可知矣
 而先儒以謂人而不學雖無憂如禽何其
 未知所以絶學无憂之意矣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爲物唯恍唯惚惚
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窈兮㝠兮
[002-120157b]
其中有精其精甚眞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
名不去以閲衆甫吾何以知衆甫之然哉以

 傳曰其遺物離形至於若遺其去智忘心
 至於若鄙則其容之甚德者也夫將何從
 哉唯道之從而已道之爲物唯恍唯惚方
 惚而恍恍則不昧不昧則明明則疑於有
 物也然其中有象象者疑於有物而非物
 也故曰無物之象又曰大象无形方恍而
 惚惚則不皦不皦則晦晦則疑於无物也


 然其中有物物者疑於无物而有物者也
 故曰无狀之狀又曰有物混成恍惚則不
 測不測則神矣窈㝠者神之又神者也神
 之又神而能精焉故曰窈兮㝠兮其中有
 精精者得道之一而不雜者也天下之物
 眞而不僞信而不忒常而不變未有加於
 此而天下之始吾於是乎閲之故曰其精
 甚眞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閲
 衆甫故爲道者不皦不昧存其恍惚无視
 无聽致其窈㝠有象此有物有物此有精
[002-120157c]
 有精此有信爲道至於有信則與吾心符
 而至物得矣欲知天地萬物之所以爲天
 地萬物者莫不始於此而已故曰吾何以
 知衆甫之然哉以此
   曲則全章第二十二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
惑是以聖人抱一爲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
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欽故長夫唯
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
者豈虚言哉誠全而歸之


 傳曰能知衆甫之然則能抱一致柔能抱
 一致柔則能曲能枉能窪能敝矣曲者曲
 之自然者也枉者曲之使然者也天下之
 物唯水爲幾於道一西一東而物莫之能
 傷是曲則全也避礙萬折而必東是枉則
 直也善下而百谷歸之是窪則盈也受天
 下之垢而莫清焉是敝則新也唯得一者
 爲足以與此故曰少則得衆人所以不能
 然者以其不一故也故曰多則惑制財用
 必有式傳土木必有式所持者約而所應
[002-120158a]
 者博也聖人抱一以爲天下式亦如是而
 已故可以曲可以枉可以窪可以敝无往
 而非一也故因天下之所見而見之而我
 不自見也則所見无不察故曰不自見故
 明因天下之所是而是之而我不自是也
 則所是莫之能蓋故曰不自是故彰歸天
 下以功而我不自有也故有功任萬物以
 能而我不自矜也故長如是者无他得一
 則无我无我則不爭夫唯不爭天下莫能
 與之爭矣古之所謂曲則全其要如是而


 已知所以曲則全則知所以枉則直窪則
 盈敝則新矣而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皆由是也豈
 非所謂全而歸之哉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
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爲此
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乆而況於人乎故從事
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
失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
同於失者失亦得之信不足有不信
[002-120158b]
 傳曰聽之不聞名曰希言而知其所以言
 則言出於不言而聽之不聞矣故曰希言
 希言者以道言也故曰自然飄風驟雨成
 之暴戾非出於常然也故雖天地爲之尚
 不能自終朝終日之乆人之言而不出於
 自然則多而數窮宜矣故唯從事於道者
 爲能无我无我則道也德也失也吾不見
 其所以異故道者我則同於道德者同於
 德失者同於失而恢詭譎怪通爲一也夫
 唯不見其所以異而與之同則彼雖有以


 異我而未嘗去我也故曰同於道者道亦
 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
 得之唯其信不足則於是乎有道有德有
 失而不同矣故曰信不足有不信
   跂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
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長其於道也曰餘
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傳曰跂之爲立非立之常也跨之爲行非
 行之常也則不可乆故雖立不立雖行不
[002-120158c]
 行也道固无我无我則不爭則夫自見自
 是自矜者亦非其常也故其於道也爲餘
 食贅行而已夫俗人皆嗜之矣而吾復取
 焉是餘食也性本無是而特侈之是贅行
 也餘食贅行物或惡之則有道宜其不處
 也夫道處衆人之所惡而曰物或惡之故
 有道者不處何也蓋卑虚柔弱者衆人之
 所惡而去之者也故有道者處之見是矜
 伐者衆人之所惡而爭之者也是以不處
 則或處或不處其爲不爭一也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
之曰道强爲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
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
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傳曰有炁也有形也有質也而天地人之
 位分可聞也可見也可摶也而耳目心之
 官辯是物也未見炁與形質者也炁形質
 渾淪而未相離者也而視之不可見聽之
[002-120159a]
 不可聞摶之不可得則其形不可得而見
 也故吾不知其名而命之其義可言也故
 字之曰道不知其名以心契之也字之曰
 道以義言之也道之爲物用之則彌滿六
 虚而廢之莫知其所則大豈足以名之哉
 强爲之名而已大則周行而无不在不止
 於吾身而已故大曰逝逝則遠而不禦故
 逝曰遠遠而不禦則吾求其際而不可得
 也復歸其根而未始離乎吾身也故遠曰
 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在六合之外則


 大不足以言之所謂四大者域中而已王
 者人之復命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者也
 故域中有四大而王處一焉王者人道之
 盡者也人以有形而合於无形於地亦然
 則地之所至人亦至焉故曰人法地天之
 所至地亦至焉故曰地法天道之所至天
 亦至焉故曰天法道道則自本自根未有
 天地自古以固存而以无法爲法者也无
 法也者自然而已故曰道法自然
   重爲輕根章第二十六
[002-120159b]
重爲輕根靜爲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
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乗之主而
以身輕天下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傳曰輕者先感重者後應應者感之所自
 生則重爲輕之根矣靜者役物躁者役於
 物躁常爲靜之所役則靜爲躁之君矣是
 以君子終日之間其行爲可以約齎矣然
 猶不離輜重則輕之不可以无重也雖有
 榮觀爲足以適矣而必有超然之燕處則
 躁之不可以无靜也終日之行與其榮觀


 猶且如此況乎萬乗之主任重道遠以觀
 天下其可不靜且重乎蓋迫而後動感而
 後應不得已而後起則重矣無爲焉則靜
 矣茍其動常在於得已之際而不能无爲
 則是以身輕天下而不重不重則躁而不
 靜矣故曰上无爲也下亦無爲也是下與
 上同德下與上同德則不臣下有爲也上
 亦有爲也是上與下同道上與下同道則
 不主蓋輕則任臣之勞而代之而臣則無
 爲而與上同道則不臣不臣則是失臣也
[002-120159c]
 躁則忘君之逸而爲天下用則君亦有爲
 而與下同道則不主不主則是失君也故
 曰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善行章第二十七
善行無轍迹善言無瑕謫善計不用籌算善
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无繩約而不可解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无棄人常善救物故
无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
人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大迷
是謂要妙


 傳曰車行則有轍徒行則有迹則行固不
 能无轍迹者也知行之所以行則行出於
 不行故曰善行無轍迹知者不言言者不
 知則言固不能无瑕謫者也知言之所以
 言則言出於不言故曰善言無瑕謫一與
 言爲二二與一爲三自此以往巧曆不能
 算唯得一而忘言者爲能致數致數則其
 計不可窮矣故曰善計不用籌算天門无
 有闢闔在我我則不闢誰能開之故曰善
 閉无關楗而不可開天下有常然者約束
[002-120160a]
 不以纏索因其常然而結之故曰善結无
 繩約而不可解故行而不以此則行不能
 无轍迹言而不以此則言不能無瑕謫計
 也閉也結也而不以此則雖用籌算而亂
 雖有關楗而開雖有繩約而解所以存於
 已者不能无敝其何暇人物之救哉聖人爲
 能體道以善此五者是以常善救人而无
 棄人常善救物而无棄物矣何則此五者
 性命之理所同然者也唯聖人以知常之
 明而救之於所同然之際雖行之言之計


 之閉之結之而莫知其所以然則其明襲
 而不可得見故曰是謂襲明唯其善救也
 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明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哉雖然致道者忘心
 善人者雖不善人之師而吾不知其師之
 爲可貴也不善人雖善人之資而吾不知
 其資之爲可愛也不貴其師不愛其資則
 雖智有所不知而遠迷矣夫唯以智求之
 而不得此道之所以爲要妙也故曰雖智
 大迷是謂要妙
[002-120160b]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谿爲天下谿常德不
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爲
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无極知其榮守其
辱爲天下谷爲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樸散則爲器聖人用之則爲官長故大制不

 傳曰雄動而雌靜雄剛而雌柔雄倡而雌
 和知其雄守其雌則篤靜致柔和而不倡
 者也故爲天下谿谿之爲物受於谷而輸


 於江海受而不拒輸而不積物之能通而
 无迕者也能通則常德不離矣人之生也
 常德内全與物无迕及爲物之所遷則日
 益以離唯能篤靜致柔和而不倡則常德
 不離而復歸於嬰兒矣白於色爲受采於
 物爲明於行爲金於數爲四黑於色爲不
 受染於物爲晦於行爲水於數爲一知其
 白守其黑不受萬物之染若晦若水終之
 於抱一抱一則能曲能枉能窪能敝故可
 以爲天下式爲天下式无枉而非一則常
[002-120160c]
 德不忒矣不離者不離其故處而已而未
 必能不忒也不忒則不差矣嬰兒之爲物
 專炁致柔不失其一體之和而已復歸於
 无極則嬰兒不足以言之也草木之蕃也
 爲榮其謝也爲辱人之所以爲榮辱亦若
 是而已知其榮守其辱去華歸根雖被以
 天下之所甚惡而不能累焉故爲天下谷
 谷之爲物虚而能盈應而不藏而江海之
 源所自岀者也能爲天下谷則反乎其源
 矣故常德乃足則又非特不忒而已復歸


 其樸樸者眞之全而物之混成者也唯其
 混成而未爲器故能大能小能曲能直能
 短能長能圓能方无施而不可則无極不
 足以言之也然則守其雌守其黑守其辱
 足矣安用知其雄與白與榮哉蓋守之以
 爲母知之以爲子守之以爲經知之以爲
 變也樸散則爲器器之爲物能大而不能
 小能曲而不能直能短而不能長能圓而
 不能方故聖人用之爲官長而已非容乃
 公公乃王之道也若夫抱樸以制天下其
[002-120161a]
 視天下之理猶庖丁之視牛未嘗見全牛
 也行之於所無事而已恢恢乎其於游刃
 固有餘地矣何事於割哉故曰大制不割
   將欲章第二十九
將欲取天下而爲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
器不可爲也爲者敗之執者失之故物或行
或隨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
人去甚去奢去泰
 傳曰聖人抱樸以治天下故大制不割則
 其取天下常以无事而已取之也者得天


 下之心使之不去者也則將欲取天下而
 爲之者非所以取天下也非所取而取之
 吾是以見其不得也形而上者謂之道形
 而下者謂之器天下之爲器神器也唯神
 道爲可以御神器神无思也无爲也而爲
 之則御之非其道矣故不可爲也爲者所
 以求成而適足以敗之執者所以求得而
 適足以失之也堯非有人而非見有於人
 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與焉凡此者
 眞知所以取天下者也非爲而執之者也
[002-120161b]
 是以凡物有行則有隨有呴則有吹有强
 則有羸有載則有隳事勢之相生不得不
 然也則安可以執而爲之哉是以聖人去
 甚去奢去泰凡以輔萬物之自然而已其
 敢爲也哉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師
之所處荆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故善
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
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壯則老


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傳曰人主者无爲者也佐人主者有爲者
 也取天下不能无事而爲之不已其弊至
 於以兵强之雖佐人主者任在於有爲猶
 爲不以道也況於主道之无爲乎所以然
 者以其事好還而已以道服天下則天下
 莫敢不服而以兵强天下亦將阻是而抗
 我矣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師之所處荆
 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師之毒天下
 如此故善用兵者果而已果者剋敵者也
[002-120161c]
 敵而剋之造攻自嗚條朕哉自亳剋敵之
 謂也出於不得已非所恃以取强也果而
 勿矜其能果而勿伐其功果而勿驕其勢
 其果常出於不得已是乃果而勿强之道
 也如果而矜其能果而伐其功果而驕其
 勢則是果於强非果於不得已者也凡少
 則壯壯則老物之情也道也者貴於守柔
 以爲强乃所以乆而不殆者也若以兵强
 天下則是棄柔而用壯壯而必老則物而
 已豈道之所以物物哉故曰物壯則老是


 謂不道不道早已
   夫佳兵章第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惑惡之故有道者不
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
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爲上勝
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不
可得志於天下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
處左上將軍處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衆多
以悲哀泣之戰勝則以喪禮處之
 傳曰文覿而武匿者天地之道陰陽之理
[002-120162a]
 也兵而佳之是乃器之不祥而物之或惡
 也是以有道者不處故君子居則貴左用
 兵則貴右其所貴異乎平居之時則是固
 以不祥之器處之而非君子之器也非所
 以佳之也必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爲上故
 勝而不美也非所以佳之也天將救之以
 慈衛之慈者天之所以樂推而不厭也則
 殺人者豈非樂哉而美之則是樂殺人也
 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也故吉事尚
 左凶事尚右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言


 以喪禮處之殺人衆多以悲哀泣之戰勝
 以喪禮處之夫以喪禮處之則是不祥之
 器而不美之可知已以悲哀泣之則是不
 樂殺人也可知已老君之察於禮學如此
 而謂老君絶滅禮學者豈知其所以絶滅
 之意乎
   道常无名章第三十二
道常无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
萬物將自賔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
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旣有夫亦將知止知
[002-120162b]
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

 傳曰道常無名名之爲道則與道乖矣方
 其无名固未始有物也其樸可謂小矣而
 天下不敢臣夫何故天地資之以始萬物
 恃之以生則天下孰有敢臣其所自始與
 其所自生哉夫是乏謂眞君萬物莫不有
 眞君焉是之謂也侯王若能守則是以眞
 君君萬物萬物孰有得其眞君而不賔者
 乎故曰聖人作而萬物覩至陰肅肅至陽


 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兩者交通
 成和而物生焉或爲之紀而莫見其形天
 地相合以降甘露則交通成和之至也侯
 王執道紀而萬物賔之也亦若是而已孰
 得見其形哉故人莫之令而自均也无名
 之樸无思也无爲也工宰一動則始制有
 名而名亦旣有矣於是之時亦將知止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
 散爲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則何始之有
 哉此侯王所以守之之道也譬道之在天
[002-120162c]
 下猶川谷之與江海則其有不歸之者耶
   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乆死而
不亡者壽
 傳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然後能知
 人則明者固智之所自出也勝人者有力
 自勝者强自勝然後能勝人則强者固力
 之所自出也復命曰常而知常曰明不能
 自知非所以知常也則知常者乃所以自


 知也明至於自知則其於知人也何有守
 柔曰强與接爲構曰以心鬥非所以守柔
 也則守柔者乃所以自勝也强至於自勝
 則其於聖人也何有有自知之明則知萬
 物莫不備於我而无待於外慕也故曰知
 足者富有自勝之强則於道也勤行而已
 矣无事於他求也故曰强行者有志知其
 足於已而强行之則能存其所存而不爲
 物之所遷矣故曰不失其所者乆能存其
 所存則雖死而未嘗亡也故曰死而不亡
[002-120163a]
 者壽
   大道汎兮章第三十四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
功成不居衣被萬物而不爲主常无欲可名
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知主可名於大是以聖
人終不爲大故能成其大
 傳曰可以左而不可以右可以右而不可
 以左在物一曲者非大道也大道則無乎
 不在故汎兮其可左右也凡物之大者則
 不可名於小小則不可名於大是道也以


 其可以左右也故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
 功成不居衣被萬物而不爲主夫唯不居
 不爲主故常無欲常無欲則妙之至者也
 故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知主則容之
 至者也故可名於大雖然旣大矣而可名
 於小則非大也旣小矣而可名於大則非
 小也非大非小此道之所以隱於无名也
 然則道之所以爲大也果不在大也聖人
 體道者也則其所以能成其大者豈自大
 也哉
[002-120163b]
   執大象章第三十五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於餌過
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視之不足見聽
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旣
 傳曰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萬物
 歸焉而不知主是无形也无形也者大象
 也則孰將保我而不往哉故曰執大象天
 下往失道而天下往則去之而已則其往
 也不能无害執道而天下往則雖相忘於
 道術而未嘗相離也故往而不害安平泰


 平者安之至而泰者平之至有樂之可樂
 有餌之可嗜則止者過客而已矣道之出
 言淡乎其无味則非餌之可嗜視之不足
 見聽之不足聞則非樂之可樂若然者用
 之豈可旣乎過客止則爲之蘧廬而已非
 可乆者也用之不可旣則百姓日用而不
 知而安平泰之所自岀也豈特過客止而
 已哉
   將欲歙之章第三十六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强之將
[002-120163c]
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
微明柔弱勝剛彊魚不可脱於淵國之利器
不可以示人
 傳曰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
 强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
 與之天之道物之理人之事其勢未嘗不
 如此者也於張知歙於强知弱於興知廢
 於與知奪非知幾者孰能與於此哉故曰
 是謂微明然則能歙之張之弱之强之廢
 之興之奪之與之者无形而柔弱者也爲


 其所歙所張所弱所强所廢所興所奪所
 與者有形而剛强者也則柔弱之勝剛强
 也明矣人之不可以離柔弱猶魚之不可
 以脱於淵魚脱於淵則獲人離於柔弱則
 死之徒而已矣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
 至堅无有入於无間馳騁天下之至堅而
 入於无間則器之利者也操利器以馭天
 下國家則其所以圖回運動者常在於无
 形之際安可使知其所自來哉故曰國之
 利器不可以示人
[002-120164a]
   道常无爲章第三十七
道常无爲而无不爲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
化化而欲作吾將鎭之以无名之樸无名之
樸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傳曰萬物皆有名也而道常無名則有名
 者莫不爲之賔故言萬物將自賔則以無
 名言之雖然此知无爲而已无爲而无不
 爲則未嘗有夫无爲也故萬物將自化自
 化則我與萬物莫非道也孰知萬物之賔
 與其所以賔哉故方其自賔也始制有名


 名亦旣有夫亦將知止知止者復於无名
 之樸而已方其自化也化而欲作吾將鎭
 之以无名之樸而无名之樸亦將不欲也
 无名之樸亦將不欲則豈特无爲而已而
 亦未始有夫无爲者也天下之動正夫一
 者也侯王守道以至於此則可謂不欲以
 靜矣天下其有不自正者乎夫老君眞人
 也宜不弊弊然以天下萬物爲事而於侯
 王之間如此其諄諄何也道以修之身爲
 眞而以修之天下爲普使王侯者知而守
[002-120164b]
 之則修之天下不亦普乎夫不嗇其道而
 欲與天下同之仁也欲同之天下而先之
 侯王義也而學者顧見其言有絶棄仁義
 則曰老君槌提吾仁義而小之也吾所不
 取嗚呼彼不見其所以絶棄之意宜其不
 取焉耳




道德眞經傳卷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