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25 曝書亭集-清-朱彝尊 (WYG)




二/
   中奉大夫分守嶺北道江西右布政使賀公祠
   堂碑
公姓賀氏諱萬祚字孝延浙江秀水人萬厯三十八年
進士除南京刑部江西司主事改禮部儀制司主事持父
[070-1b]
喪歸服除補兵部武選司主事歴郎中出為山東按察
司僉事提督學政遷福建按察司副使分巡建南道徙
廣西布政司參政分守左江道轉江西布政使右布政
使分守嶺北道年六十三以沒公之在山東也妖賊徐
鴻儒倡白蓮花敎遠近煽惑公佐巡撫指畫卒以決勝
其在廣西土冦胡扶記為亂官兵敗績路將蔡人龍戰
殁詔集大師征討㑹監軍參政潘應龍知潯州府事張
嵩相繼卒于師環兩江州縣咸震驚公疾馳上官以方
[070-2a]
略獲扶記父子兄弟皆就戮招降莫敬龍所部千人置
之内地别部帥黎扶三以兵出掠敬龍生擒以獻公斬
之于市羣蠻懾伏境内盗賊悉平鎮安土司岑繼祥與
歸順土司岑大倫為仇力不勝潛通安南莫敬寛密以
騎象掩殺大倫劫官男州印去當事者欲徼功謀討安
南公曰鎮安土司世受冠帶一旦甘為禍首舍此不問
問安南非計也宜治鎮安以漢法詰責安南聽其服罪
當事者從公言敬寛果輸服送還官男州印其在江西
[070-2b]
流賊方肆焚劫圍定安破安遠公至相視羊角石背諸
營堡賊聞有備引去嗚呼士大夫當承平日久人不知
兵洎夫啟禎之際一夫搆患監司長吏輒束手無策羣
盗四起天子赫怒命宰輔督師無不立見摧敗卒之蠭
屯烏合長驅入居庸之關蓋自陜及京師僅五旬爾向
使若公等十數人落落然分置要害地則冦燄何難撲
滅惜乎試之窮山絶徼雖事功屢奏無補天下之大勢
而公則盡瘁死矣公所著有禮曹條議兵曹疏略大業
[070-3a]
齋文集其平生未嘗談兵所至輒以兵事顯卒之後無
子以兄子侃修嗣侃修中崇禎六年舉人未幾亦卒無
後彞尊之再從父弟彞政於公為外孫懼公名姓不得
書於國史久而湮滅乃具狀請處士俞汝言表公之墓
又葺其丙舍為祠藏主以祀屬子記公行事於石并作
詩以頌焉辭曰
公之考祖鹽官是處後遷於府居城東兮既舉於鄉遂
揚于庭其文有章譽斯崇兮為郎勅法克正五罰不爽
[070-3b]
苗髪刑德雙兮禮樂攸司章服是宜昭德甄微宣國容
兮爰佐司馬九邊之野洞若觀火贊戎功兮誕出掄文
去疵而醇歸夫義根發滯䝉兮閩甌寜地有嚴無比失
貴人意違此邦兮度嶺而南桂水之潯蠻獠所侵屢奮
庸兮踰嶺而北冦賊未息以戰則克保陴墉兮世盡愉
愉公也饑劬恒集於枯命之窮兮轅攀輪拒公去不顧
死於道路衆所恫兮有崇者丘左右泉流植以松楸馬
鬛封兮公雖無祀女子有子狀公行事其可徴兮有覺
[070-4a]
其楹丙舍未傾祠我先正方瞽宗兮
   提督浙江學政翰林院檢討顔君清德碑
翰林院檢討曲阜顔君光斆學山為復聖顔子六十七
世孫中康熙二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除今官三十二
年秋典浙江鄉試還
天子命提督浙江學政近例學院以翰苑兼坊局銜者
充之君以史官
特簡異數也士三年大比浙東西就試者至萬餘人主
[070-4b]
司之不公士且攢譏竦誚有裂牓紙而以瓦礫擊其後
者矣君來牓既放雖見抑者無怨及聞君再至交以手
加額君亦杜絶干請惟真才拔擢克循祖父忠孝之門
風入禀太夫人之訓焚膏㸃筆靡間晨暮席門甕牖韋
帶紃履之士悉甄綜無遺才飯糲茹藿甘之如飴士皆
鼔舞自奮而君斯瘁矣今年春君當復
命全浙之士惜君之去而不能留也乃謀述君之德于
貞石以傳諸不朽而嘉興為君駐節之地礱石居先焉
[070-5a]
碑當勒文僉以請于予予惟君之試士去勦説明正學
拔寒微百千人譽之不以喜百千人毁之不為動是豈
藉碑之辭以為重哉雖然碑以述德抒情其來古矣尤
莫盛于東漢之世當時諸生服義處士好學門生門童
弟子故吏故民議民及門下佐往往率私錢共表其德
善功烈若楊震陳球劉寛馮緄度尚孔伷之徒史傳所
未具詳者每賴碑存用補史氏之闕焉君年方壯又遭

[070-5b]
聖主入且論思爰立將來國史所紀特書其大者則于
視學本末或反略焉不詳此碑之不可以已也昔者復
聖躬克已復禮之學至于拳拳服膺欲罷不能而徵其
所得則存乎簞瓢陋巷不改其樂是公之潔以自持誠
以造士正復聖之所得者然周子曰志伊尹之志學顔
子之學程叔子曰學孔子者學顔子而已君之學即顔
子之學諸生既得顔子而師之言顔子之言行顔子之
行是公去而服其教者長存雖百世可矣
[070-6a]
   太保孟忠毅公神道碑銘
太保孟忠毅公薨歸葬於京西蔡公莊之東嵗在庚午
其子熊弼請予撰碑立石於神道於是公薨三十有七
年矣公之德善功烈紀諸史冊無俟碑銘後顯乃予讀公
奏疏竊恐史氏未載其詳而訏謨偉略不盡傳于天下不
可以不銘也公諱喬芳字心亭永平人誥授光禄大夫
總督陜西三邊四川軍務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書
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世襲阿思哈宜哈番加贈太保
[070-6b]
諡忠毅其先世某徐州人以靖難立功世襲東勝衞指
揮同知祖某考某皆贈如公官祖妣張氏劉氏王氏妣
馬氏馮氏杜氏皆贈一品夫人公幼負大志不羈偉岸
善騎射能以一矢墮雙雁太宗文皇帝兵入關公杖策謁軍門
太宗壯其貎與語竒之引置左右官刑部承政兼梅勒
章京管牛彔事使定律例從征大淩河錦州松山寜遠
朝鮮屢著戰功順治元年李自成自山海關戰敗西遁
[070-7a]
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命公帥師追之由畿南下河北
踰太行定汾潞拔太原遂渡河入關下延安略定慶陽
平涼所至秋毫無犯
世祖嘉其績命以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總督三邊軍務當是時自成棄關中走張獻忠尚據蜀
民情未定妖賊胡守龍自號聖公稱元清光謀為變叛
冦賀珍連兵十萬攻西安李鷂子陷同州武大定踞固
原孫守法嘯聚興安劉二虎出沒漢中胡向宸負固黒
[070-7b]
水峪關以西羣盗塞路馬徳賀𢎞器李明義米國軫折
自明諸賊叛服不常各擁衆數萬為害公廣招徠布恩
信散奸黨峙糗糧簡將帥分道出竒掩擊梟守龍於市
追珍及於永壽蹴之漢中擊走二虎大定誅向宸於板
橋南山斬守法於藥箭砦戮德於河兒平降自明於青
觜砦擒𢎞器於安家川俘明義縛國軫前後百餘戰斬
馘無算降者一十七萬餘人又陜西多&KR0624種河西尤甚
五年夏四月羣&KR0624煽惑米喇印丁國棟聚衆反陷甘肅
[070-8a]
破涼州莊浪蘭岷臨洮所至響應關中大震而鞏昌&KR0624
攻城未克公疾馳救援賊敗走乘勝遣張勇復臨洮馬
寜由上路趨内官營破之趙光瑞由南路至梅川賊迎
敵奔潰而梅川去岷州五里左山右河道險隘賊據守
堅甚光瑞誘之出戰大破之遂復岷州張勇由中路一
敗之官堡再敗之馬韓山三敗之二崖洞於是喇印國
棟合兵守蘭州公督滿漢精鋭徑薄蘭州俾協𠞰户部
侍郎額色暨張勇為前鋒賊出大戰良久公令勇襲破
[070-8b]
其城賊大敗焚浮橋遁而王𦙍久馬寜亦破賊金縣㑹
兵蘭州時朝議大出師㑹勦公上奏曰叛&KR0624為徒雖繁
然烏合易散臣已大敗之臨鞏城堡盡復其伎已窮進
取河西甘鎮計日可復且秦民力已竭大兵復臨供應
難復支又西寜祁廷諫李天俞莊浪魯典皆未肯為賊
下今廷諫子興周赴臣軍已令其糾各族協捕乘破竹
之勢鼔行而西必能奏績若曠延時日以俟大軍不惟
坐縻糧芻且使賊得合餘燼自備而廷諫等亦懈失機
[070-9a]
長冦非計也
朝廷乃止遂督兵渡河遊擊張三耀斬喇印於古城窊
逐北至甘州時夜二鼓公曰賊必出襲我乃設伏以待
而張燈彈琵琶酣飲歌聲徹柵外賊果出遇伏悉擒之
遂圍城月餘平之丁國棟竄肅州立土倫太為王哈宻
纒頭畏兀紅帽哈喇五番附之據城固守而山西大同
降将姜瓖反逺近震懾其黨虞印韓昭宣陷平陽號二
十八萬此六年秋七月也
[070-9b]
世祖遣兵進攻大同命公引兵赴援公留馬寧圍肅馳
赴潼關賊兵拒河守公佯置巨艦於上流伐鼔揚旗作
欲渡狀而夜率師從下流徑渡急擊之賊勢披靡戰且
走四十餘里比明抵蒲州賊出城迎敵公督将士力戰
殺賊七千餘人賊棄城遁遣将復臨晉滎河猗氏解州
共斬首二萬有竒乃合兵圍運城城破賊黨殱焉遂定
平陽而馬寧以十一月破肅州殺土倫太國棟就擒河
西亦平七年進兵部尚書八年定河南何柴山之亂又
[070-10a]
擒延慶巨盗劉宏才於是全陜盗賊叛孽俱盡陜西自
罹冦禍户口消耗荆棘彌望乃荒田之糧盡責之未亡
之户百姓苦之公力陳其害請蠲蠲其絶户而有主荒
田仍自七年起徵公復奏曰所云有主者皆貧氓耳傭
作餬口以延旦夕欲其開墾納賦斷不能也且未有六
年不能墾七年即能者若欲藉此為兵餉責有司追呼
㷀㷀孑遺力不能支必至相率逃徙誠恐有主之田轉
為無主將來餉缺愈多矣時有司考成急催科公又請
[070-10b]
以户之増減田之荒闢為殿最使知愛養撫綏其惓惓
民瘼如此先是二年公至秦即以竒兵入龍安為圖張
獻忠取蜀之計後
朝廷以重兵屯漢中秦民轉輸艱苦九年取成都即請
屯田而廷議退兵漢中乃力請駐保寧為漢中籓籬屯
田廣元昭化間戰可制勝守可固圉兵食有賴不苦轉
輸則規取全蜀無難從之於是秦運始抒而蜀地以次
就平既又上疏曰秦省自明季冦變以來田畝荒蕪今
[070-11a]
雖屢詔開墾而雁户未集耕耨無人餉仰給於大農非
久逺計也惟屯田可足食强兵而弭盗安民亦於是乎

上嘉納之因舉白士麟郭之培領其事而以高應選等
八人分理於是兵屯民屯並興歳得榖數萬斛十年復
蕩平紫陽孫守金自此民漸復業而關中宴然矣公為
人精敏沉毅善料敵諸将稟方略輒致勝又知人善用
爽豁無嫌猜人人樂為之効死其章疏皆剴切條貫千
[070-11b]
里外如面陳故有請必從當蜀未定上言曰四川一日
未復臣心一日未安
世祖喜曰若封疆大臣盡皆如此朕復何慮盖君臣交
孚若是是以所向奏功初公累疏入朝
優詔不允九年復請許之陛見慰勞備至
賜内廄馬二命從馳道出以寵異之又賜帽鞾弓刀加
太子太保
命還秦既又命兼督四川而公以積勞成疾乞休慰留
[070-12a]
不許疾篤復乞骸骨乃加少保馳驛還未至而公薨十
一年正月元日子時也
世祖聞之震悼柩至遣大臣酹酒
諭祭三壇存問其妻子賜第一區白金千兩公生于明
萬厯乙未二月五日年六十配卜氏艾氏王氏贈封一
品夫人子三熊臣知汀州府事熊飛監察御史熊弼襲
世職阿思哈尼哈番予告光禄大夫孫九人曾孫五人
嗚呼公督秦十年外詰戎兵内定經制撫循百姓廣收
[070-12b]
名将為腹心以二十餘年盗賊充斥荒殘流莩之鄉復
使昇平樂業屹然為中原保障
朝廷無西顧憂人皆知公之功在秦不知河東之亂非
公不能定收蜀之策非公不能有成然則公不徒出秦
民於湯火而已晉與蜀咸受其賜焉公之功顧不偉歟
銘曰
神龍之奮雲則從之誕作霖雨以蒸有黎桓桓孟公萬
夫之特早事
[070-13a]
太宗宣勞肇域
世祖受命師入隃關公躡殘冦渡河而西
帝哀秦民仳離疾苦俾公建牙節制文武兇渠在蜀倡
亂孔多潛狙乳獸争磨其牙公遇将士披豁心曲昧者
必攻降者弗戮如帶斯結解之以觿如髪斯逋理之用
箆盪冦河東有戰必克蒲坂既收解梁乃服曩者秦俗
壤地荒蕪吏患追呼民囷轉輸征徭克緩屯務畢舉有
畎有溝有禾有黍既䇿王功載懋民庸君子來朝謁
[070-13b]
帝于宫何以予之衣裳在笥又何予之弓刀是佩天馬
既秣
帝曰汝騎出從馳道異數則希我作此辭紀公之實片
石既刋百世有述
   誥封朝議大夫國子監祭酒新城王公墓碑
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講學士新城王先生士禎
其在太學教胄子會雲南平推
恩封其父為朝議大夫國子監祭酒祭酒公殁先生哀
[070-14a]
慕不已既井椁矣謀伐石表諸墓古之葬令曰五品以
上立碑降五品立碣祭酒秩四品得立碑螭首龜蛈崇
九尺乃屬秀水朱彞尊為之辭公諱與敕字欽文别字
匡廬自其始祖貴從諸城徙新城曾祖考重光貴州布
政司參議贈太僕寺少卿再贈少師兼太子太保兵部
尚書祖考之垣户部左侍郎贈户部尚書再贈少師兼
太子太師兵部尚書考象晉浙江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妣張淑人公事親孝從兄敬合族人以睦訓子以嚴其
[070-14b]
為學博而有要其為文駢而麗其為詩取自寫懷抱而
巴有作未嘗編錄曰吾詩如絃之有音絃停音斯寂矣
留此何為故其詩流傳盖寡王氏之先世植槐于門夢
神人以冠簪笏囊分布枝上其後族繁以大公之祖父
世父叔父仲兄暨族晜弟子姓舉鄉㑹試者數十人皆
有名位公少有文譽獨屢試不遇僅貢入太學未謁選
人而歸然平生不有坎坷之歎怨天尤人之語及敎其
四子三成進士公里居益退然自下歳修曽祖王父忠
[070-15a]
勤祠主祀事惟謹命工繪厥考平生事蹟為圖二十有
四并作家誡以示諸孫朂以儉勤為本既䘮耦室無侍
妾暇同隱君子徐夜游見者目為老經生不知其封秩
大夫也公卒時子吏部考功清吏司員外郎士禄進士
士祜已先殁惟仲子貢生士禧及詹事先生存女四人
壻劉倬張璽畢盛肩趙作肅孫男女各一十二人曾孫
男七人女一十一人元孫二人公之葬也在新城縣某
鄉某原系之詩曰
[070-15b]
孔氏之門有顔子淵子曰庶乎胥附日親在漢黄憲隤
然處順道周性全見者交讚公生海右二賢同科言論
風㫖傳不在多觀其事親孝乎惟孝則友其兄鄉黨是
傚凡今之人門内嘻嘻公之治家肅且有儀貴則易交
賤不我覯惟公譚讌勿遺故舊若考作室而子以堂若
考敷菑子乃坻倉既揚其名終顯其秩養不為儉年不
為嗇徹帷于室卜葬于原無有近悔無有後艱有栝有
松有枌有檟銘藏諸幽碑示觀者
[070-16a]
   通議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徐公神道碑
康熙二十六年冬十二月
孝莊文皇后崩公卿在籍者同軌畢赴於時通議大夫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徐公見星而奔明年二月哭臨
宫門之外旋寝疾三月日卒于邸舍年六十
天子謂公盡瘁可憫許馳驛送歸
遣江南布政司官諭祭及𦵏是年十有一月卜幽宅于
滆湖之濆既葬公子永寧永宣以碑文為請彞尊曩與
[070-16b]
公同
朝知公徳善行義不敢以不文辭公江南人先世自江
隂徙武進曾祖某不仕祖秉忠同知䕫州事贈通議大
夫通政司左通政考暘充鄉飲酒大賓封通議大夫通
政使司左通政妣白太淑人公諱元珙字輯五荆山其
别字也年二十補學官弟子以明經貢入太學順治十
一年舉順天鄉試明年會試中式
賜進士出身除刑部主事歴員外郎郎中庶獄明允典
[070-17a]
廣西鄉試士服其識照還以福建按察司僉事分巡建
寧除閩海未靖土人或依山為砦反側不安公偵得其
實誅凶渠盡釋餘黨衆乃散尋移山西布政司參議分
守潞安丁母憂服除以原官分守口北道時宣鎮未立
府縣止同知府事一人治事兵民一相鬨則戴甲而譁
公至和調将士嚴斥&KR1380增亭障葺城垣修學舍邊境晏
然㑹雲貴變起
王師討不庭軍中需馬急公出家所有田租錢首買馬
[070-17b]
資騎戰
天子嘉奨命從優議敘踰年擢光祿寺少卿牲牷粢盛
讌享犒勞躬視滌濯勾稽惟謹遷太僕寺少卿馬政畢
修進通政使出納惟允轉太常寺卿遇大饗祀奉香執
帛行步中規矩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夙夜在公振綱
肅紀祀典岳瀆之祭北海廣澤王望瘞之禮唐于洺州
宋于孟州公上言東西南北當以天子建都之地為凖
北海之祀宜于山海關迤北近海之地疏入報可尋念
[070-18a]
親老陳情乞歸歸而父先卒居䘮盡哀毁且瘠盖公性
至孝愛慕父母不異孺子友同産兄弟通家財治䘮紀
敎子姓有家法里居遇懿親鄰比謙恭和易未嘗以貴
驕人檢束傔僕不與户外事而能分人之憂為善日不
足服官三十餘年不喜躐進以謹慎自勵故始終結
主知凡
覃恩者三加級者五侍
讌乾清宫從游
[070-18b]
西苑拜白金文綺之
賜而又祭葬以禮可謂生榮死哀也已公娶白氏太保
康敏公六世孫贈淑人繼娶潘氏封淑人子永寧康熙
二十年舉人侯補中行評博永定國子監生永宣歳
生永定早卒永寧永宣均好學有文女五俱嫁士族嗚
呼御史臺於古為副相三獨坐百寮之師闕然後補之
否然後明之不專以言責為務也後世居是官者往往
藉繩糾之權以報恩怨黨其同焉者而伐其異私以為
[070-19a]
公訐以為直又或伺君相之愛憎附之以毁譽諍臣若
是豈社稷之福哉公於廷議侃侃無隱及條奏輒焚其
草庶㡬合乎小雅所云靖共爾位者與是難能也迺作
詩曰
徐望十門業高楚蘭陵産譽髦舉南宫領西曹内迴翔
外𫾻歴屏甌閩翰潞澤藩上谷無震仄卿士月洊升華
主禄勲牧馬驘作納言允柔嘉陟奉常典三禮副副相
長柱史秉吉直肅綱紀惟北海百谷王濟同祀神何饗
[070-19b]
公建議徙冀方進有循退以義孝于親友晜弟用推仁
及戚懿公之度其有容責人薄少詆攻持大體異小忠
公之才洵卓犖消亂萌人罔覺澂其清激者濁公而在
吾得朋公也逝孰典型御靈輀歸林坰滆湖濆筮得宅
望鵝墩表鶴石宜子孫逺泉脈樹松柏榆梓枌百世下
碑長存思公徳視此文
   光禄大夫工部左侍郎顧公神道碑銘
康熙三十有八年冬
[070-20a]
天子念河淮未乂歳漕後期既任都御史總其務又分
命廷臣往鳩厥工於是工部左侍郎長洲顧公出視高
家堰時河流日淤淮泗水無所趨洪澤汎濫堰易潰公
相度悁勞不避寒暑風雨疏陳事宜未底績而病矣旋

詔還京師猶力疾治事
天子班朝見公羸弱不支
天語垂問公對以實退乃請假且言臣早孤惟母是依
[070-20b]
敎臣力學甫通籍母故窀穸卑濕骨肉未安伏請放還
遷葬
天子許焉歸改卜宅兆于官山塢祖墓之旁疾發卒于
里第
天子聞公逝
命禮臣給䘏典
諭祭一壇
予治葬銀兩朝野歎息以公克全臣子始終之義可謂
[070-21a]
忠且孝矣公諱藻字懿樸號觀廬先世自無錫遷縣之
翰涇曾祖某不仕祖某考某皆學官弟子三世以公貴
誥贈光禄大夫妣一品太夫人宋氏公自康熙十四年
舉于鄉明年㑹試中式
賜進士出身改庶吉士聞母䘮回籍二十一年服除授
翰林院編修㑹試充同考官二十六年任
&KR0688官知起居注二十八年以右春坊右贊善兼翰林
院檢討洊陞侍講明年秋出典江西鄉試冬提督順天
[070-21b]
等處學政尋遷兵部督捕右理事官再擢内閣學士兼
禮部侍郎仍提督學政三十六年
勅使陜西祭告軒轅陵明年冬陞工部右侍郎尋轉左
侍郎累加三級
覃恩進階光禄大夫公於
朝守厥職必誠必敬纂修
兩朝聖訓
玉牒領方略館副總裁充
[070-22a]
殿試收巻讀卷官
皇太子大㛰冊封使人咸遜其勤敏及司
記注譯國書尤詳且確先是儒臣提督學政設公廨於
京師嵗時得與
朝㑹其後人皆自便一出按部多留畿輔公試士有間
亟還邸第
上有召立至
闕下備
[070-22b]
顧問以是
主眷日隆
禁中語雖家人不得聞在内閣參預機務者六年奏對
進退不失尺寸嘗侍
保和殿
御試經史論賦應制詩又嘗
召入
瀛臺試理學真偽論豐澤園賦悉稱
[070-23a]
上㫖公書法尤精在米芾趙孟頫間嘗奉
命書
御屏金牋又書泉林碑
福陵
昭陵神功聖徳碑
上覽公書輒稱善
寳章宸翰上尊珍果宫花之賜便蕃優渥公當之愈謙
抑一言一事必曰如何如何曾未揚揚自得也視學政
[070-23b]
大要端士習修黌序正文體杜請托表節烈維風俗故
每試甄綜得人理部務相視南北河恤徒夫審勾股節
浮羡覈支銷令不煩而商民以不病遇
大廷會議公未出辭先和其氣有未便不顯立異同徐
以微言喻之導之以正議定公未嘗居其功盖公律己
甚嚴無所依倚與人接和平樂易僉以此交愛公卑尊
長幼未有毁之者公於家孝且友撫兄弟子皆有恩姻
䣊有急難傾囊應之不惜平生無貨財聲色之嗜博弈
[070-24a]
之娯以是門無雜賓從游著錄者力為游譽約束傔僕
惟謹鄰里鄉䣊安之及公卒巷無歌者舂為罷相公生
于順治三年月日考終于康熙四十年月日享年五十
有六夫人宋氏太子太傅吏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諡
文恪公諱徳宜長女
誥封一品夫人有賢行公無子以弟之子某為嗣宋夫
人撫之如己出也彞尊入史館於公為後進公僚友相
遇不以前輩自矜既與公比屋居宣北坊海北寺街譚
[070-24b]
讌尤數故知公獨詳及葬因某之請銘公之藏其辭曰
地有土藪呉越具區演為長洲淑氣所儲克生顧公才
與徳俱為玉為榖如金如瑜既舉于鄉墨牓斯薦其惟
吉士摛文翰院班以蛾眉簪筆朶殿鶴籞螭坳恒陪宻
宴南宫校士西江持衡網海珊瑚采山豫章
聖有謨訓大烈孔揚
宗有寳牒䕻于星潢公之于文不雕而琢務去陳言兼
屏偽學公之于詩寄情高邈譬錦辭機蜀江是濯公之
[070-25a]
于書迥與俗殊豐者不媚瘦者不枯三真六草惟意所
如羣工交讓
帝心是愉公之誨人先以制行士風克淳民志乃定率
之以躬周誠程敬廓矣皇圖人文雅正
天子有召立造于
朝雖在歸沐曾不逍遥拜
賜于宫夙駕于郊徳隅愈下協恭羣僚爰職論思
帝尤注意旋舍文書入贊機事
[070-25b]
帝曰咨汝不懈于位迺擢司空尚書之次公佩蒼玉班
于六卿相彼琴瑟必張而更誕釐積弊允明且清為法
可乆絀者使盈
帝曰往哉憫兹淮浦高堰未固汝其安堵公度原隰堰
工修舉
帝曰歸㢤仍掌邦土仕者之進間有附援公也不阿以
慎屢遷惟口出好或失則諐公也勤敏省樹不言盈庭
論議是非噂沓衆人嘵嘵公也訥訥徐規以道非由捭
[070-26a]
闔大猷是經古訓是合公雖盡瘁不敢引還
天子心惻訝其清孱舍彼旅月返于家山君親大義庶
㡬克完弟子猶子為公之嗣卜筮既偕斧屋攸閟樹之
豐碑枌榆梧梓我銘不誣昭諸後世
 
 
 
 
[070-26b]
 
 
 
 
 
 
 
 曝書亭集巻七十
[071-1a]
欽定四庫全書
 曝書亭集巻七十一
          翰林院檢討朱彞尊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