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32 玉海-宋-王應麟 (WYG)


[123-1a]


卷一百二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玉海卷一百二十二
            宋 王應麟 撰
 官制
六卿 九卿


 卿章也章善明理也又卿嚮也言為人所歸嚮也


黄帝五官 九工


史記黄帝考定星厯建立五行於是有天地神祇物類
之官是謂五官正義黄帝置五官各以物類名職 管
[123-1b]
子五行篇黄帝作五聲五鍾五聲既調然後立五行以
正天時五官以正人位人與天調然後天地之羙生羙謂
甘露醴泉之類甲子木行御命左右士師發粟順山林丙子火行御命行人掘溝澮
戊子土行御命左右司徒養草木蕃五穀庚子金行御命祝宗薦祖廟五祀左右
司馬組甲厲兵壬子水行御命左右使人閉藏草木根本羙五官各七十二日
而畢凡三百六十日而一嵗之事畢 吕氏春秋黄帝建五官以正人
又見應劭以雲紀官注 文選王元長䇿文九工開於黄序注
[123-2a]
黄帝也有雲瑞故以雲名官有五人有同徳四人以五
合四為九官 楚語觀射父曰有天地神民類物之官
謂之五官


黄帝司徒司馬 少皥司徒司馬司空司冦


見宰相及官名類


少皥五正四叔三正 顓頊二官 五官


左𫝊昭二十九年蔡墨曰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列受
氏姓封為上公祀為貴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注五官之君長
能修其業者死皆配食於五行之神木正春官曰勾芒火正夏官曰祝融
[123-2b]
金正秋官曰蓐收水正冬官曰𤣥冥脩及熈土正中官曰后土
 勾龍服注云高辛氏因之少皥氏有四叔重為勾芒木正該為蓐收
金正脩及熙為𤣥冥 二子相代為水正𫝊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為𤣥冥師正義四
叔出於少皥其使重為勾芒非少皥使之世族譜云少
皥其官以鳥為名然則此五官皆在高陽之世楚語云云重黎
 居官在高陽之世鄭語云云黎為祝融又在高辛之世 漢張衡𫝊應間曰四叔
三正官無二業金木及水 文選王元長文五正置於朱宣
[123-3a]
下民不忒注少皥之號五正即五雉之正 唐崔融𫝊
曰建五正而人事理斯乃帝辛氏所以為人政也 漢
律厯志顓頊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楊子曰北正其後
三苗亂德二官咸廢堯復育重黎之後使纂其業周禮疏云
堯典注高辛氏之世命重黎重黎事顓頊又事高辛 楚語顓頊命南正重司天
以屬神南陽位周禮則宗伯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火當為北北陰位周禮則
 司徒𫝊顓頊為民師而命以民事 鄭語黎為高辛氏火正命之曰祝
世本黎是顓頊曾孫黎或是國名官號顓頊命黎高辛命黎未必是一人 左𫝊襄九年
士弱曰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注配食於火星陶唐氏
[123-3b]
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禮記正義祝融古火官之長為堯司馬鄭𤣥云 漢司馬
遷傳唐虞之際紹重黎之後使復典之至於夏商故重
黎氏世序天地又見楚語 孟子舜使益掌火注主火之官
猶古火正 列僊𫝊仇生赤湯時為木正


堯六卿 舜六官 九工 堯九職見人物類


通典舜為六官以主天地四時堯置天地四時之官為
六卿見官名 詩𤣥鳥箋契為堯司徒有功封商錫其姓
[123-4a]
焉 宋志堯時舜為司徒 説苑堯之時舜為司徒契
為司馬禹為司空 淮南子同文選引文子同 孟子舜使契為司
徒教以人倫堯時 通典堯時弃為后稷兼掌司馬 禮
記正義鄭𤣥云祝融為堯司馬 淮南子堯之佐九人
舜之佐七人武王之佐五人 考工記注六官之記可
見者堯育重黎之後羲和及其仲叔四子掌天地四時
夏書乃召六卿商周雖稍改職名六官之數則同


舜九官


書舜典咨汝二十有二人注禹垂益伯夷䕫龍六人新
[123-4b]
命有職四岳十二牧凡二十有二人集傳二十二人四
岳九官十二牧也百揆統庶官四岳統十二牧舜命九
官新命者六人伯禹伯夷咨四岳而命者也垂益汎咨
而命者也命䕫龍因人之譲不咨而命者也若稷契臯
陶之不咨者申命其舊職而已又按此以平水土若百
工各為一官而周制同領於司空此以士官兼兵刑之
事周禮分為夏秋兩官 漢劉向𫝊舜命九官濟濟相
[123-5a]
讓注禹司空棄后稷契司徒咎繇士垂共工益虞伯夷
秩宗䕫典樂龍納言王元長云九工開於黄序庶績其凝李善注劉向上疏舜命九官


夏六卿 九卿


書甘誓乃召六卿以官而言王曰嗟六事之人以軍而言注天子
六軍其將皆命卿疏此周禮夏官序文也鄭𤣥云夏亦
然則三王同也鄭注大𫝊夏六卿者后稷司徒秩宗司馬士共工也𦙍征注𦙍侯
為大司馬政典若周官六卿之治典𦙍征政典乃六典之一周因於夏
 通典夏后之制亦置六卿其官名次猶承虞制 記
王制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注此夏
[123-5b]
制也明堂位夏后氏官百舉成數也正義王制之文鄭
皆以為殷法此云夏制者以明堂位殷官二百與此百
二十數不相當 昬義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云云注三
公以下百二十人似夏時也 通典夏制九卿殷周亦
如之少師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馬司㓂司空記曰
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也卨𤣥孫之子㣲為夏司徒冥為夏司
宋志云契之子 周語夏之衰棄稷弗務不窋用失其官
[123-6a]
鄭注三王同有六卿 月令疏按書傳有司馬司徒司
空公領三卿此夏制也曲禮云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
冦此殷制也


殷六大 六典 五官 六卿 六府 六職



六工  大宗 大史司士


曲禮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
大卜典司六典注此蓋殷時制周則大宰為天官大宗曰宗伯為春官大史以下屬焉大士以
 神仕者吕氏曰殷人尊神大宗以下皆事&KR0017神奉天時之官故謂之天官大宰佐王代天工者也士即周司
 巫 儀禮商祝注祝習商禮者 夏祝游氏曰古之治紀於逺後世之治紀於近紀逺者其事本於天紀近
[123-6b]
者紀乎人事而以法天參焉建天官先六大與堯命羲和舜齊七政洪範首五行之意無異五官曰
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㓂典司五衆注於周則司士屬司馬正義殷家六
卿大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冦是也大宰一卿法於天時司徒以下五卿法於地事但大宰尊故先列之并
顯大宗以下所𨽻屬之官以守六事之法又置五官以象地之五行五官亦各有所領不條出其人畧也吕 
氏曰司士掌羣臣之版所統有衆所以並立為五官陸氏曰司士代宗伯者以司士所掌與禮相通也
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貨典司六職注主藏六物之税周
皆屬司徒正義既法天地立官又為萬物立府司土周為土均司木周為山虞司水周為川衡司草周為稻人
[123-7a]
司器周為角人司貨周為卝人金玉曰貨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
草工典制六材注此亦殷制於周皆屬司空土工陶旊也金工築冶鳬㮚段桃也石工玉人磬
人也木工輪輿弓廬匠車梓也獸工函鮑韗韋裘也唯草工職亡盖作萑葦器典制六材正義制六府之材物
 陸氏曰草工盖設色之工若以藍為青䓞為紫蒨為紅是也葉氏曰聚於人曰六府造於人曰六工 五
官致貢曰享致其歳終之功於王五官之長曰伯是職方長謂為三公者
周禮九命作伯伯分主東西正義三公八命者堯時姜氏為四伯堯之末分置八伯殷改置二伯與周同
史記周紀古公作五官有司民皆歌樂之注引禮記殷制 左
𫝊晋唐叔始封受職官五正注五官之長疏於殷時為
五行官長 通典湯以咎單為司空 書序咎單作明
[123-7b]
居正義馬融云咎單為湯司空


殷九卿


説苑君道篇湯問伊尹曰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
一元士知之有道乎臣術篇伊尹曰三公所以參五事
也九卿所以參三公也大夫所以參九卿也列士所以
參大夫也 漢王吉𫝊言舜湯不用三公九卿之世而
舉臯陶伊尹 通典殷九卿伊尹曰三公調陰陽九卿
[123-8a]
通寒暑 商頌長發允也天子降于卿士實維阿衡實
左右商王正義三公兼卿士也 紀年殷王即位居亳
命卿士伊尹 史記商紀武丁思復興殷政事决定於
冡宰以觀國風周紀武王曰維天建殷其登名民三百
六十夫索隠登進名賢之人亦見周書隨巢子 楚語殷武丁
三年黙以思道卿士曰王言以出令也


周九卿 九品


禮朝士掌外朝之灋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 匠人營
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國以為九分九卿治之
[123-8b]
注六卿三孤為九卿 周禮疏按昏義云三公九卿六
卿并三孤而言九其三公又下兼六卿故書傳云司徒
公司馬公司空公各兼二卿按顧命大保領冡宰畢公
領司馬毛公領司空别有芮伯為司徒彤伯為宗伯衞
侯為司冦則周時三公各兼一卿之職與古異矣 漢
表周官則備矣立三少是為孤卿與六卿為九焉 周
語外官不過九品注九卿 魯語與三公九卿祖識地
[123-9a]


周六卿 六典 六屬 六職 六聫 卿士


    六官
書周官冡宰掌邦治統百官均四海司徒掌教敷五典
擾兆民宗伯掌禮治神人和上下司馬掌政統六師平
邦國司冦掌禁詰姦慝刑暴亂司空掌土居四民時地
利六卿分職率屬以倡九牧阜成兆民 禮天官惟王
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注周公
作六典之職謂之周禮 大宰建邦之六典佐王治邦
[123-9b]
國治教禮政刑事乃施典于邦國而建牧立監設參三卿
傅伍五大夫陳殷置輔施則于都鄙而建長立兩設伍陳
殷置輔施法于官府而建正立貳設攷陳殷置輔大宰所掌
獨謂之建以此典大宰所定也 小宰以官府之六屬舉邦治八法官屬一曰天
官其屬六十掌邦治大事則從長小事則專逹至冬官同注六
官之屬三百六十象天地四時日月星辰之度數天道偹焉前此者成王作周官其志有述天授位之義故周
 公設官分職以法之周以三公兼六卿三公無職六卿則分職三公論道六卿則行道同源委精粗於體可
[123-10a]
離非道也 以官府六職辨邦治八法官職曰治教禮政刑事職
以官府之六聨合邦治八法官聨祭祀賔客䘮荒軍旅田役
斂弛凡小事皆有聯詳見後 以序官攷之天官之屬六
十有三地官之屬七十有九春官之屬七十有一夏官
之屬七十秋官之屬六十有五此五官之屬已三百四
十有八雖冬官散落無紀計其數總四百有餘聖人法
天建官天度竒而不齊聖人亦不如是之拘也舉其成
數曰其屬六十而已 唐虞建官法天地四時以分職
羲和天地之官也四岳四時之官也夏因虞制甘誓召
[123-10b]
六卿是也殷大宰至司冦乃周之六官也 書卿士惟
月 詩常武王命卿士大師皇父詩傳云方叔卿士命而為將
 左傳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注王卿之執政者鄭伯
為王左卿士虢公忌父始作卿士于周單靖公為卿士
相王室卿士六卿之外更為都官總六官之事或曰盖卿之士大宰之屬有上中下士公羊所謂宰士
左氏所謂周公以蔡仲為己卿士是也楚伍舉曰天子以公侯為官正以
伯子男為師旅 詩維天之命駿恵我文王箋制法度
[123-11a]
大順我文王之意謂為周禮六官之職也


周大宰 八灋 八則 八柄 八統 九兩


    六叙 八成 六計
天官大宰卿一人千氏曰濟其清濁和其剛柔而納之中和曰宰䟽周天有三百六十餘 
度天官亦總攝三百六十官故云象天建邦之六典以八灋治官府曰官
屬以舉邦治小宰之六屬官職以辨邦治小宰六職官聯以㑹官
小宰六聨官常以聽官治宰夫治數之官常官成以經邦治小宰八成
官灋以正邦治小宰七事之灋官刑以糾邦治小宰所徇之常刑官計
以弊邦治 小宰六計詳於典故曰灋八者其六為邦治其二為官治盖聨事常數非若六者之闗
[123-11b]
 於邦治也月令孟春命大史守典奉灋注六典八灋也以八則治都鄙曰祭祀馭
神灋則馭官廢置馭吏祿位馭士賦貢馭用禮俗馭民
刑賞馭威田役馭衆 以灋為式故曰則秋官設都則之職大宗伯九儀之命惟五命以
 上然後賜則夏官匡人掌逹灋則匡邦國司㑹掌典灋則之貳司書掌邦之六典八灋八則 大史掌建 
邦之六典逆邦國之治掌灋逆官府掌則逆都鄙之治大司冦凡諸侯獄訟以邦典定之卿大夫獄訟以邦 
灋斷之庶民獄訟以邦成弊之注六典八灋八成以八柄詔王馭羣臣曰爵以
馭貴祿以馭富予以馭幸置以馭行生以馭福奪以馭
[123-12a]
貧廢以馭罪誅以馭過八柄言詔王明天下威福之柄以&KR0224維斯世惟天子得専之惟
大宰得詔之慶賞詳而列於先刑罰簡而列於後内史掌王八柄之灋爵祿廢置殺生予奪注大宰既詔王内
史又貳之以八統詔王馭萬民曰親親敬故進賢使能保庸
尊貴達吏禮賔馭民本於王者躬行故以統言之統於上繋屬於下九職九賦九
式九貢見後以九兩繋邦國之民曰牧以地州長長以貴諸侯
師以賢諸侯師氏儒以道諸侯保氏宗以族主以利吏以治友以
任藪以富得民 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牧即施典而建牧者長即施則而建長者師即學
校之傳道授業者儒即道徳之化民成俗者宗如正室門子之類可以收三族之親䟽者主如郊甸任地之類
不屬乎吏自為之主者吏如鄉遂公邑之吏各分其職治民之事者友如鄉田同井之友藪如養蕃鳥獸之藪
[123-12b]
 儒與師友理義之大宗列是三者以繋人心凡治以典待邦國以則待都鄙
以灋待官府以官成八成待萬民以禮待賔客之治邦之
小治冡宰聽之三歳大計羣吏之治而誅賞之周公位冡宰為
 大宰 書注召公冡宰僖九年宰周公為天子三公兼冡宰者王制冡宰制國用於歳杪 内則后王命 
 冡宰降徳于衆兆民大射儀宰戒百官注冡宰月令季秋命冡宰舉五穀之要  小宰中大
夫二人治王宫之政令糾禁掌六典八灋八以下原闕一頁
[123-13a]
 為匠師宰者調和之名夫者治也掌治朝之灋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
羣吏之位注治朝在路門之外其位司士掌焉宰夫察其不如儀叙羣吏之治待
諸臣之復反報於王萬民之逆 上書司農云詩人重之曰家伯維宰以言反命於上 
謂之復自下有言於上謂之逆掌百官府之徵令辨其八職一曰正掌
官法以治要六官之長二曰師掌官成以治凡六官之貳三曰司
掌官法以治目上士中士之職注治要若歳計治凡若月計治目若日計四曰旅掌
官常以治數旅下士之職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六曰史掌
官書以賛治七曰胥掌官序以治叙八曰徒掌官令以
徴令前四者皆王臣也後四者庶人在官者也掌治法以攷百官府羣都縣
[123-13b]
鄙之治乗其財用出入歳終令羣吏正歳㑹月終正月
要旬終正日成以攷其治大射儀宰夫戒宰及司馬聘禮宰書幣命宰夫官具𫝊 
命宰人出禮書注大宰之屬 宫正上士二人中士四下士八主宫中官
之長掌王宫戒令糾禁以時比宫中之官府次舎為版以
待夕撃柝而比之官府在宫中者若膳夫玉府内宰内史之屬王宫宿衞有官府之吏有 
國之士庶子有守王宫之民辨外内而時禁稽功緒糾德行幾出入
均稍食去淫怠竒衺之民㑹什伍教道藝自宫正宫伯所掌所以為
[123-14a]
 正心之端魯宋鄭有司宫 宫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伯長也掌王
宫士庶子在版者行其秩叙授八次在内八舎在外之職事
月終均秩歳終均叙王宫有四隅之地次舎列四角四中凡八宿衞王宫者必士庶子而
宫伯必統之䟽曰宫伯掌王宫中卿大夫之適子庶子士之適子也子弟皆有名籍以擬校比宫正等士官 
為前内宰等大夫官為後以緩急為次第 膳夫上士二人中士四下士八
 食官之長詩曰仲允膳夫掌王之食飲膳羞以養王及后世子雖養
其體亦所以養君徳王之饋食用六穀膳用六牲飲用六清羞用
百有二十品珎用八物醤用百有二十罋饋以食為先王日
一舉鼎十有二物皆有爼以樂侑食膳夫授祭王燕飲
[123-14b]
酒則為獻主燕義曰使宰夫為獻主臣莫敢與君亢禮文王世子曰君與族燕異姓為賔膳宰 
為主人歳終則㑹唯王及后世子之膳不㑹世子天下之本而獨不㑹
膳何也膳常禮也日用不可廢若裘與服則有華靡之戒膳禽飲酒則有盤游沉湎之戒觀有司之㑹不㑹待
 世子者有道矣大宰以道制之此膳夫所以不㑹周秩官曰膳宰致饔虢文公曰膳夫陳籍禮宰夫陳饗
 膳宰監之膳夫賛王王歆大牢㕓人珍異之滯者入膳府注膳夫之府恵王收膳夫之秩 文王世子命 
 膳宰曰末有原雲漢詩膳夫左右注年榖不登則膳夫徹膳晉膳宰屠蒯非刀七是共又敢與知防味以 
 行氣氣以實志志以定言言以出令 司味鼎大烹養賢祈招形民之力無醉飽之心 菲飲食 
[123-15a]
庖人中士四人下士八共六畜六獸六禽夏少康為虞庖正
内饔中士四人下士八掌割烹煎和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洩其
過君子食之以平其心王之好賜肉脩饔人共之 外饔中士四
人下士八掌外祭祀之割亨共脯脩刑膴特牲饋食禮有雍正注官
名有司徹篇雍府雍人 亨人下士四人掌鼎鑊水火之齊易之鼎曰
 以木巽火亨飪也自膳夫而下所以為修身之端祭祀共大羮鉶羮賔客亦如
之 甸師下士二人郊外曰甸帥屬耕耨王藉時入以共齍
盛祭祀共蕭茅共野果蓏之薦周以公邑之田任甸地禹貢五百里甸服 
 胥三十人徒三百人甸師帥屬帥此而已文王世子曰甸人周秩官甸人積薪公食大夫禮甸人陳鼎 
[123-15b]
 大射儀甸人執大燭於庭糓梁𫝊甸粟而内之三宫注甸師掌田之官 獸人中士四人
下士八罟田獸辨名物時田則守罟及弊田令禽注于
虞中 &KR0516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以時&KR0516為梁獺祭魚然後漁人入
澤梁取之以時也春獻王鮪季春以薦寝廟獻之以時也&KR0516征入玉府魯宣
公夏濫泗淵里革斷罟曰古者大寒降土蟄發水虞於是講罛罶取名魚登川禽而嘗之寝廟行諸國人助宣
氣也鳥獸孕水蟲成獸虞於是禁罝羅矠魚鼈以為夏槁助生阜也鳥獸成水蟲孕水虞於是禁罝䍡設穽鄂
以實廟庖蓄功用也山不槎孽澤不伐夭魚禁鯤鮞獸長麑䴠鳥翼雛卵蟲舎蚳蝝蕃庶物也古之訓也公曰
[123-16a]
 是良罟也為我得法使有司藏之臧僖伯諫觀魚月令孟冬命漁師收池澤之賦季冬漁師始漁齊有 
 侍漁注監取之官魚麗萬物盛多取之以道用之以時佃漁取諸離  鼈人 腊人
醫師上士二人下士四歳終稽醫事制其食 食醫中
士二人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羞百醤八珍之齊醫命
士二十有八人周之重醫如此 疾醫 瘍醫 獸醫 酒正中士四
人下士八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月令曰乃命大酋秫稻必齊麯
糵必時湛饎必潔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齊必得辨五齊之名泛醴盎醍沈辨
三酒之物事昔清辨四飲之物清醫漿酏司虣禁羣飲萍氏幾酒謹
 酒文王誥教小子有正有事無&KR0212酒越庶國飲惟祀德將無醉酒正之式法曰祭祀也賔客也凡王之燕 
[123-16b]
 飲賜頒也饗士庶子耆老也共之有道用之有時禹惡旨酒好善言易戒濡首詩刺初筵 感夏禹之防 
 微悟儀氏之見疏嘉衞武之能悔著屢舞於初筵詩書滛亂之戒其原皆在於酒天垂酒旗地列酒泉 
 酒人奄十人為五齊三酒凡事共酒入于酒府注酒正之
 府月令注大酋酒官之長於周為酒人 漿人奄五人共王之六飲水漿
醴涼醫酏入于酒府内則言飲者十名涼為濫酒正四飲無水涼  凌人凌氷
室也下士二人掌冰正歳十二月斬冰三其凌春始治鑑
祭祀共冰鑑夏頒冰秋刷𫝊日在北陸而藏冰西陸朝覿而出之祭寒而藏獻羔而
[123-17a]
 啓詩三之日納于凌陰先王藏冰出冰之政所以順天時防民患冰政著於𡺳詩大偹於成周  籩
人奄一人掌四籩之實 醢人奄一人掌四豆之實
醯人 鹽人奄二人祭祀共苦鹽散鹽賔客共形鹽散
鹽王之膳羞共飴鹽 幂人 宫人中士四人下士八
掌六寢之修六寢者路寢一小寢五 掌舎下士四人掌王㑹同
之舎設梐枑再重行馬設車宫轅門為壇壝宫棘門為帷
宫設旌門無宫則共人門 幕人下士一人掌帷幕幄
帟綬 掌次下士四人掌王次之法以待張事王大旅
上帝張氈案設皇邸朝日祀上帝合諸侯師田諸侯朝
[123-17b]
覲㑹同張大次小次設重帟重案祭祀張旅幕射張耦
次 次舎帷幄其事雖㣲君尊所臨其體實重聘禮管人布幕於寢門外注管猶館也掌次舎帷幕者
大府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下士八為王治藏之長若今司農周制天下之 
財用皆制于大宰而總於大府大宰提其綱大府總其目而羣有司共命於其下大小有紀本末有序司農 
豈大府比哉漢司農猶外府也少府猶玉府内府計相猶司㑹之任 玉府上士二人中
士四所寳惟賢時庸展親不作無益不貴異物明君貴五榖而賤金玉以不貪為寳  内府
中士二人主良貨賄藏在内者與玉府職聫而用異太府注受藏之府若内府  外府
[123-18a]
中士二人 主泉藏在外者魯有府人鄭有府人庫人並見九府 司㑹中大夫
二人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主天下之大計計官之長若今尚書
六典八灋八則之貳以逆邦國都鄙官府之治以九貢
之灋致邦國之財用以九賦令田野以九功令民職以
九式均節邦用以參互攷日成謂司書之要貳職内之入職歳之出月要
攷月成歳㑹攷歳成 司書財用必攷于司㑹職歳以式灋贊逆㑹注助司㑹鉤考羣吏
 之計 大司冦盟書司㑹受其貳小司冦司民獻民數司㑹貳之王制司㑹以歳成質於天子 司㑹非 
大府之屬乃諸府所以聽其㑹者也冡宰受歳㑹小宰司㑹以中大夫逆其治而司㑹兼舉天下之財計其權
 重矣冡宰道揆之任司㑹法守之任 司書上士二人中士四主計㑹之簿書
[123-18b]
掌六典八灋八則九職九正職貢九事九式邦中之版土地
之圖以周知入出百物以叙財受幣使入於職幣凡上
之用財用必考于司㑹三歳大計羣吏之治事成則入
要貳凢邦治攷焉司書雖卑以其贊大宰故亦謂之大計書契盖取諸夬  職内
上士二人中士四 主入也若今泉所入謂之少内鈎考太府之所入見九府太府注受 
用之府若職内 職歳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主歳計掌邦之賦出
以貳官府都鄙之財出賜之數待㑹計而攷之如職内書其貳
[123-19a]
令而編存之凡官府都鄙羣吏之出財用受式法于職歳上
之賜予以叙與職幣授之以式法贊逆㑹二官一入一出皆書其貳
共相鉤考 職幣上士二人中士四主餘幣給諸官之用見九府泉府注入餘於職
 司裘中士二人下士四為大裘共祀天中秋獻良
裘季秋獻功裘王大射則共虎熊豹侯設鵠 掌皮下
士四人秋歛皮冬歛革春獻之 内宰下大夫二人上
士四中士八 注宫中官之長内宰一職與天子之宰並列於内外嬪御貴近之列閽寺洒掃 
之役服飾織紝之工莫不屬焉而統之於大宰以大臣兼統内治正文王治内之家法也二南之化實本於此
 明於内然後齊於外掌書版圖之法治王内之政令分人民以
[123-19b]
居之均宿衞以陰禮教六宫九嬪以婦職之法教九御正
其服禁竒袤后祼獻則贊佐后立市中春詔后帥外内
命婦始蠶于北郊以為祭服上春詔王后帥六宫之人
生穜稑之種獻于王月令仲冬命奄尹申宫令注内宰 内小臣奄上
士四人奄位極于上士掌王后之命正服位九嬪而下所以為齊家之端
閽人掌守王宫之禁 寺人 内豎 九嬪 世婦
女御 女祝 女史八人掌王后之禮職内治之貳書
[123-20a]
内令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張茂先女史箴  典婦功 典絲下士
二人掌絲入祭祀共黼畫組就之物飾邦器受文織絲
組 典枲 内司服奄一人掌王后六服 縫人 染
人下士二人春暴練夏纁𤣥秋染夏冬獻功詩葛覃躬儉節用服
 澣濯之衣家人之義歸於反身 追師下士二人追治玉石之多掌王后之
首服為副編次追衡笄司農云追冠名士冠禮記曰毋追夏后氏之道也追師掌冠冕
之官後鄭不從 屨人 夏采


周司徒 十二教


地官大司徒卿一人注教所以親百姓訓五品有虞氏五而周十有二掌土地
[123-20b]
之圖人民之數佐王安擾邦國以土㑹之灋辨五地之
物生以土地計㑹所出貢税之法因五物者民之常施十二教曰以
祀禮教敬則民不茍祭祀之禮追養致孝示民以敬以陽禮教讓則民
不爭鄉射飲酒之禮敬老齒讓導民以順以陰禮教親則民不怨婚姻之禮及時
則無怨曠以樂禮教和則民不乖樂亦云禮者謂饗燕作樂之時周旋合禮節也樂和
 民心飲射作樂之禮以儀辨等則民不越以卑事尊之儀隆殺有等而民志定
俗教安則民不愉安於本俗人倫自厚土地所生習也以刑教中則民不
[123-21a]
如鄉之八刑弼教而歸於中以誓教恤則民不怠如軍旅之誓使之憂患相救
以度教節則民知足宫室車服之制各有等殺以節其欲以世事教能則
民不失職士農工商之事少而習焉不易其業以賢制爵則民慎德以庸
制祿則民興功以賢制爵則未賢者莫不慎於德以庸制祿則未有功者莫不興於功二者聖
人奔走天下之權人心激勸係焉故不言教而列於十二教之後疏周官司徒敷五典則周亦有五教 以
土宜之灋辨十有二土壤之名物注分野十二邦上繋十二次各有所冝也
壤亦土變言耳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五地之内分為九等之地騂剛赤緹
之屬以土圭之法正日景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曰散利
薄征緩刑弛力舎禁去幾眚禮殺哀蕃樂多昏索&KR0017
[123-21b]
除盗賊以保息六養萬民曰慈幼養老振窮恤貧寛疾
安富以本俗六安萬民曰媺宫室族墳墓聯兄弟聯師
儒聯朋友同衣服以俗教安頒職事十有二于邦國都鄙使
以登萬民 見貢賦類疏稼穡至歛財即大宰九職中八者司徒頒職事不可使民轉移執事故闕
之唯有八也生材已下四事是民之事業學問故别増之以鄉三物教萬民賔興之
曰六德六行六藝以鄉八刑糾萬民以五禮六樂教中
古者以道生財以儒術富國故大司徒教職而貢賦屬焉王制司徒修六禮明七教齊八政 穆王命 
[123-22a]
君牙為大司徒敷五典和民則歳終令教官正治致事洪範八政五曰司徒書注芮 
 伯司徒 虢公曰司徒咸戒公卿百吏庶民仲山甫曰司徒協旅書薄違農父 𫝊陶叔授民注司徒 
 周秋官曰司徒具徒 畨維司徒舜命契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寛鄭武公父子並為周司徒善於其職 
 使司徒禁掠欒氏者六鄉以教為教六遂以耕為教使斯民生厚而分定地官所教豈若後世誦習𫝊授者
 為哉思王度於祈招知稼穡於無逸 小司徒中大夫二人建邦之教
法稽九比之數㑹卒伍均土地井牧田野民得其所而后教可行


周教官之屬


鄉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有二
師長也司徒掌六鄉鄉師分而治之二人者分三鄉之事相左右也各掌其所治鄉之教
[123-22b]
而聽其治以國比之法稽夫家衆寡小司徒比其九職故曰九比鄉師即
九比而行以國法故曰國比受州里之役要歳終攷六鄉之治以詔
廢置正歳稽鄉器 鄉老二鄉則公一人老尊稱也王置六卿則公
有三人也三公内與王論道中參六官之事外與六鄉之教司農云百里内為六鄉外為六遂在朝稱公在 
 鄉稱老 禮運三公在朝三老在學王制耆老皆朝于庠儀禮注古老年七十而致仕老於鄉里大夫名 
曰父師士名曰少師 鄉大夫每鄉卿一人疏卿六人各主一鄉之事總屬司徒非六
官兼鄉大夫鄭注大司馬云軍吏選於六官六鄉之吏為之既六官六鄉並言故知别置各掌其鄉
[123-23a]
政教禁令正月之吉受教法于司徒頒于鄉吏攷德行
察道藝三年大比興賢能鄉老及鄉大夫帥其吏以禮
禮賔之獻賢能之書登天府内史貳之以鄉射之禮五
物詢衆庶曰和曰容曰主皮和容興舞歳終令六鄉之
吏㑹政正歳令羣吏攷法于司徒疏孔子為鄉大夫射於矍相之圃儀禮 
 鄉飲酒注主人謂諸侯之鄉大夫也宋有四鄉正注鄉大夫五州為鄉萬二千五百家  州長
每州中大夫一人二千五百家為州各掌其州之教治政令之
法正月之吉屬民讀法攷德行道藝春秋以禮㑹民射
于州序正歳讀教法三年大比大攷州里以賛鄉大夫
[123-23b]
廢興 内則州史州伯注閭胥州長皆有屬吏自州長至比長六鄉之官也六鄉授田之民凡七萬五 
千家而為下士者一萬五千人為中士者三千人為上士者七百五十人至於大夫亦一百八十人凡萬八千
 九百三十人州長詳於教而畧於政黨正詳於政而畧於教 黨正毎黨下大夫一
五百家為黨各掌政令教治四時孟月吉日屬民讀邦法
飲酒于序正齒位正歳讀法書德行道藝以歳時涖校
族師之校登夫家衆寡所謂校也閭胥既比則讀法所謂比也黨正於歳之四時皆涖之 族師
每族上士一人百家為族各掌戒令政事月吉讀灋書孝弟
[123-24a]
睦婣有學者校登夫家衆寡五家為比十家為聯伍人
為伍十人為聯四閭為族八閭為聯使相保相受族師詳於
 政成周寓兵於農之制散見於地官之職大司徒六鄉之數則始於五家之比小司徒六軍之數則始於五
人之伍而二比二五相聯之法見於族師在鄉為族師以八閭之聯而帥二族之民在軍為卒長以八兩之聯
而統二率之衆以是推之自四閭之族以至為黨州鄉之聯自四兩之卒以至為旅師軍之聯皆是法也
閭胥毎閭中士一人二十五家為閭胥有才智之稱各掌其徴令既比
讀灋書敬敏任恤者内則閭史閭府 比長五家下士一人五家
為比各掌其治五家相受相和親 封人中士四人下士
八掌設王社壝為畿封而樹之封國設社稷之壝封其
[123-24b]
四疆祭祀飾牛牲 注畿上有封若今時界楚城沂使封人慮事以授司徒鄭潁考叔為 
 潁谷封人祭仲足為祭封人 宋高哀為蕭封人論語儀封人荀子繒丘封人見楚相孫叔敖 吕氏春 
 秋封人子高 荘子堯有華封人畢命申畫郊圻謹固封守江漢詩于疆于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疆以周索戎索職典封疆  鼔人中士六人教六鼓四金之音聲
以節聲樂和軍旅正田役軍旅夜鼓鼜韓詩章句曰應門撃柝鼓人上
 舞師下士二人教兵帗羽皇舞凡野舞皆教之樂師
教國子舞師教六鄉六遂之民 牧人下士六人 養牲於野田者夷𨽻役牧人養牛馬
[123-25a]
掌牧六牲牛馬羊豕犬雞阜蕃其物共祭祀之牲牷陽祀用騂隂
祀用黝望祀各以方色祭祀共犧牲授充人繫之殷有牧師夏 
 少康為仍牧正 仲山父曰牧協職注牧人也詩無羊宣王考牧牧人乃夢爾牧来思何簔何笠或負其餱三十
 維物爾牲則具列子周宣王牧正見後奉牲以告民力普存  牛人中士二人下士
四人養國之公牛祭祀共享牛求牛以授職人而芻之注職
 讀為樴樴謂之杙可以繫牛樴人者謂牧人充人與肆師展犧牲頒于職人注謂充人孔子為司職吏蓄蕃息 
 充人下士二人掌繫祭祀牲牷展牲則告牷碩牲則贊
 載師上士二人中士四 載事也事民而稅之載師者閭師縣師遺人均人官之長
自載師而下則賦役政令之事使經常有制民不易業掌任土之灋以物地事授地
[123-25b]
職 有事斯有職 有九等所任土方氏授任地者注載師之屬禹任土作貢 文王以庶邦惟正之供 時 
使簿斂 閭師中士二人主征六鄉賦貢之税者凡其賦貢入大府榖入倉人掌國中
四郊人民六畜之數以任其力以時征其賦任農以耕事
至任虞以澤事 見貢賦類太宰任之以其職閭師任之以其貢以虞衡為後山澤之利與民共 
 縣師上士二人中士四 司農云四百里曰縣自六鄉以至邦國縣居中焉王制言 
天子之縣釋者以為夏天子所居州界之名曰縣師存古也掌邦國都鄙稍甸郊里之地
域辨夫家人民田莱之數三年大比考羣吏詔廢置軍旅㑹
[123-26a]
同田役之戒受法于司馬以作衆庶稍人曰若有㑹同師田行役之事以
縣師之法作其同徒輂輦帥而以至治其政令聽于司馬凡造都邑量地辨物制域
秋官方士以時修其縣法歳終省之注縣師之職也晉有絳縣師  遺人中士二人下
士四人掌邦之委積以待施恵鄉里以恤民之囏厄門
闗以養老孤郊里以待賔客野鄙以待羈旅縣都以待
㓙荒委積者廩人倉人計九穀之數足國用以其餘共之賔客㑹同師旅掌道路
之委積國語周制有之曰立鄙食以守路國野之道廬有飲食路室有
&KR0049館有積公劉詩于時廬旅分人以財謂之恵  均人中士二人下
士四人掌均地政地守地職人民牛馬車輦之力政均
[123-26b]
力政以歳上下豐年用三日中年二日無年一日三年大比則大均
師氏中大夫一人上士二人 師教人以道之稱保氏司諌司救官之長詩楀 
 維師氏雲漢詩趣馬師氏注年穀不登則師氏弛其兵書牧誓亞旅師氏 顧命師氏虎臣 文王世子 
大司成論説在東序父師司成注司徒之屬師氏也九兩師以賢得民注諸侯師氏 掌以媺詔
王以三德教國子曰至德以為道本敏德以為行本孝
德以知逆惡教三行曰孝行以親父母友行以尊賢良
順行以事師長居虎門之左司王朝路寝門也掌國中失之
[123-27a]
事以教國子弟國之貴游子弟學焉王舉則從使其屬
帥四夷之𨽻各以兵服守王之門外且蹕師氏守王之中門次舎在
王宫參之牧誓顧命節南山諸文最為親近盖與國子同處王宫因教之鄭謂周召所歴之官而禮記注乃謂
 即大司成兩注自不合師氏優游容與養君之善保氏秉義守正正君之邪以引以翼有孝有德 主善 
 為師 養成君德於燕閒之際后妃之貴亦立師傅葛覃言歸必告師氏宣王欲得國子能訓導諸侯者 
 樊穆仲曰魯侯孝羣公子亦入成均自國子命為諸侯  保氐下大夫一人中
士二人以道安人者也書叙周公為師召公為保相成王為左右聖賢兼此官也䟽世為師保之官 
 賜之以氏曰師氏保氏九兩儒以道得民注諸侯保氏掌諌王惡養國子以道教
六藝五禮六樂五射五御六書九數六儀祭祀賔客朝廷䘮紀軍旅車馬之容藝成而下有德成而
[123-27b]
上之理儀著於外有行積於中之理王舉則從使其屬守王闈旁出之門司其出入
以觀王者治内之政蔡邕曰周官有門闈之學師氏居東門南門保氏居西門北門 司諌中士
二人以道正人行糾萬民之德而勸之朋友正其行而强之
道藝以時書德行道藝攷鄉里之治以詔廢置行赦宥
 先王不鄙夷其民而待以君子長者之道齊東郭牙進諫必忠立為大諫之官繩愆糾謬格其非心 不 
諫亦入 司救中士二人掌萬民之衺惡過失而誅讓之
以禮防禁而救之 調人下士二人司萬民之難而諧
[123-28a]
和之 媒氏下士二人掌萬民之判摽梅男女及時夭桃昏姻以時
司市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中士八下士十六市官之長掌市
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以八者總市之政又以次叙陳肆至泉府九者治市之事
旌于思次若今市亭以令市市師涖焉聽大治胥師賈師涖
于介次而聽小治市師司市也凡市偽飾之禁在民商賈工
者俱十有二 吕氏春秋祝融作市星經天市二十二星懋遷有無  質人中士
二人下士四主平定物賈掌成市之貨賄大市以質小市以
劑稽市之書契同其度量壹其淳制 㕓人中士二人
下士四㕓民居區域之稱掌斂市絘布總布質布罰布㕓布入
[123-28b]
于泉府孟子曰市㕓而不征法而不㕓則天下之商皆悦而願藏於其市矣皮角筋骨入
玉府珎異滯者入膳府 胥師領羣胥二十肆則一人皆
二史掌其次之政令平貨賄憲刑禁察詐偽飾行儥慝
 賈師定物賈二十肆則一人掌其次之貨賄之治展成
奠賈 宋鄭衞有褚師注市官魯臧㑹為郈賈正注若市吏王制命市納賈以觀民好惡注典市者 
亡者使有利者使阜害者使亡靡者使㣲 司虣十肆則一人憲市之禁令
禁鬬嚻虣亂陵犯 司稽五肆則一人稽察也察犯禁者
[123-29a]
注察留連不時去者 胥二肆則一人掌所治之政 肆長毎肆
一人斂總布掌戒禁注自胥師以及司稽皆司市所自辟除胥及肆長市中給繇役者
神農日中為市致民聚貨交易而退取諸噬嗑文王治岐闗市譏而不征  泉府上士四
人中士八下士十六 見九府易稱裒多益寡稱物平施書云楙遷有無 司門
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中士八下士十六若今城門校尉主王城十二門
掌授管鍵以啟閉國門幾出入不物者正其貨賄重門撃柝
 盖取諸豫周秩官有門尹宋有門尹 鄭北門之管  司闗上士二人中士四
界上之門掌國貨之節以聯門市注自外来者案其節書其貨通之國門國門通之司
市自内出者司市為之璽節通之國門國門通之闗門司貨賄出入者掌治禁征
[123-29b]
㕓國㓙札則無闗門之征猶幾孟子曰闗幾而不征則天下之旅皆悦而願出
於其塗四方之賔客敂闗則為之告注敂闗猶謁闗人也鄭司農説以國語 
曰周之秩官有之曰敵國賔至闗尹以吿行理以節逆之古之為闗將以禦暴 尹喜為闗令 聘禮及竟 
&KR0950誓乃謁闗人注竟上為闗以譏異服識異言 掌節上士二人中士四守
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見符節 遂人中大夫二人注主
六遂若司徒之於六鄉也六遂之地自逺郊以達于畿中有公邑家邑小都大都司農云遂謂王國百里外䟽
 六鄉為正六遂為副易氏曰王畿千里之間其百里為六鄉其二百里為六遂鄉在内而主教君子之事也
[123-30a]
建官皆升遂之一等遂在外而主耕野人之事也建官皆降鄉之一等然鄉豈不耕遂豈不教亦互見而已
以土地之圖經田野造縣鄙形體之灋五家為鄰五鄰
為里四里為酇五酇為鄙五鄙為縣五縣為遂皆有地
域稽人民授田野簡兵器教稼穡鄭司農云遂之軍法追胥起徒役如六鄉
凡治野以下劑致甿家取二人田里安甿樂昏擾甿土宜教
甿稼穡興耡利甿時器勸甿彊予任甿土均平政辨上
中下地以頒田里登夫家衆寡以頒職作事令貢賦令
師田起政役若起野役則帥民而至以遂之大旗致之
魯宋有遂正魯人三郊三遂 遂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中士十六
[123-30b]
旅下士三十二各掌其遂政令戒禁以時登夫家衆寡
經牧其田野辨其可食者周知其數而任之入野職野
賦于玉府䟽如鄉師主六鄉亦二人共主三遂軍旅田獵平野民正其行列部伍
 遂大夫每遂中大夫一人各掌其遂政令稽夫家田
野以教稼穡稽功事正嵗簡稼器修稼政三歳大比帥
其吏而興甿 舉民賢能如六鄉之為也小雅攸介攸止烝我髦士求髦士于或耘或耔之間非
 興甿乎謂之甿者以耕為主明其有功屬其地治者 縣正毎縣下
[123-31a]
大夫一人一遂有五縣各掌其縣之政令以頒田里分職事
掌治訟趣稼事六遂有縣正實六鄉州長之職 鄙師每鄙上士一人
五鄙為縣五百家為鄙各掌其鄙政令祭祀以時數其衆庶察媺
惡而誅賞 酇長每酇中士一人鄉之族師也各掌政令以
時校登夫家比其衆寡歳時簡器與有司數之趨耕耨
稽女功 里宰每里下士一人所掌同六鄉之閭胥掌比其邑之
衆寡以歳時合耦于耡里宰治處若今街弹之室月令季冬命農師計耦耕事
治稼穡趨耕耨 周秩官曰司里授館夏時儆曰期于司里魯陳宋皆有司里  鄰
長五家則一人掌相糾相受邑中之政相贊比長以下士鄰長以
[123-31b]
民其職則一 旅師中士四人下士八主歛縣師所徴野之賦榖新甿以旅名 
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間粟而用之遂人興耡載師罰不耕甸地閒田所出之
粟為補助之用以質劑致民平頒其興積施恵散利均其政令
凡用粟春頒而秋斂之新甿之治皆聽之使無征役以
地之媺惡為等 稍人下士四人主為縣師令都鄙丘甸之政距王城三百
里曰稍掌令丘乗之政令四丘為甸軍制之始也甸為井六十有四 委人中
士四人下士四掌斂野之賦薪芻疏材木材以稍聚待
[123-32a]
賔客甸聚待羈旅多曰積少曰委軍旅之賔客館焉魯委吏 土
均上士二人中士四下士八遂人以土均平政掌平土地之政
以均地守地事地貢即以閭師任民之職而均之以和邦國都鄙之
政令刑禁施舎禮俗䘮紀祭祀皆以地媺惡為輕重之
灋 草人下士四人掌土化之灋以物地相宜為之種
化之使美若汜勝之術 稻人上士二人中士四下士八掌稼下地
稻獨宜於荆&KR0045盖厥土塗泥乃沮洳下濕之地此稻人所以掌稼下地以豬蓄水防止水
溝蕩水遂均水列舎水澮寫水以渉&KR0045其芟作田澤草
所生種之芒種 稻麥也七月言農桑之&KR0049無逸知稼穡之難 土訓中士二
[123-32b]
人下士四能訓説土地善惡之勢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
辨地物原其生以詔地求王廵守則夾王車風行地上觀以省方
觀民設教 誦訓中士二人下士四能訓説四方所誦習掌道方志以
詔觀事道方慝以詔辟忌知地俗王巡守則夾王車二官
 為王巡守設也地圖掌於司徒方志掌於外史一遊一豫為諸侯度衞武公倚几有誦訓之諫云 
山虞每大山中士四人下士八人中山下士六人小山
下士二人虞度也度知山之大小掌山林之政令為之守禁大田
[123-33a]
獵莱野弊田植虞旗於中致禽而珥焉大司馬大閲虞人莱野周虞 
 人之箴曰獸臣司原 周秩官曰虞人入材齊虞人守官山林之木衡鹿守之山林藪澤之利與民共 
騶虞傳曰虞人翼五豝以待公之發 林衡毎大林麓下士十二人中如
中山之虞小如小山之虞衡平也平林麓之大小掌林麓之禁令
而平其守斬木材則受灋於山虞掌其政令王制曰古者林麓川
澤以時入而不禁川衡毎大川下士十二人中川下士六人小
川下士二人川流水也掌川澤之禁令而平其守祭祀賔客
共川奠齊澤立三虞山立三衡 澤虞每大澤大藪中士四人下
士八人中如中川之衡小如小川之衡澤水所鍾也水希曰藪
[123-33b]
國澤之政令為之厲禁財物以時入於玉府頒其餘於
萬民祭祀賔客共澤物之奠大田獵莱野弊田植虞旌
以屬禽月令野虞水虞澤人四監四監主山林川澤之官臧僖伯諌觀魚里革諫夏濫泗淵 里革 
 曰水虞獸虞見上 文王治岐澤梁無禁帝省其山柞棫斯㧞松柏斯兑蒐田以時仁如騶虞 夏小正 
虞人入梁 迹人中士四人下士八跡知禽獸處掌邦田之地政
為厲禁而守之田之地若今苑也田獵者受令焉𫝊宋景公時迹人来吿曰
逢澤有介麋注迹禽獸者文王不敢盤于游田  卝人中士二人下士四卝之
[123-34a]
言礦也金玉未成器曰礦掌金玉錫石之地為厲禁守之以時取之
則物其地圖而授之上以資邦用下以使民弃末厚本 角人下士二
人征齒角骨物於山澤之農以當邦賦之政令 羽人
下士二人征羽翮 掌葛下士二人徴絺綌之材 掌
染草 掌炭 掌茶 掌蜃 囿人中士四人下士八掌
囿游之獸禁文王靈囿與民偕樂囿方七十里 場人毎場下士一人
任圃以植事民之場圃也以場圃任園地國之場圃也築地為墠季秋除圃中為之 掌國之場
圃植果蓏珍異之物 仲山父曰場恊入疏春夏為圃秋冬為場 廩人下
大夫二人上士四中士八下士十六舎人倉人司祿官之長掌九
[123-34b]
穀之數以待國之分頒賙賜稍食分頒謂委人之職諸委積也以歳
之上下數邦用以知足否詔穀用凡萬民之食人四鬴
上也三鬴中也二鬴下也食不能二鬴則令邦移民就
榖詔王殺邦用蓄積多備先具大祭祀共接盛周語廩恊出注廩人周秩官 
 曰廩人獻餼 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民以食為天我取其陳食我農人 我倉既盈我庾維億 
舎人上士二人中士四主平宫中用榖掌平宫中之政分其財
守以法掌其出入祭祀共簠簋賔客共車米筥米芻禾
[123-35a]
以歳時縣穜稑之種以共王后之春獻種掌米粟之出
入辨其物 九穀六米别為書宫正於月終則㑹稍食内宰於歳終則㑹稍食舎人歳終㑹計其政
 倉人中士四人下士八掌粟入之藏辨九穀之物以
待邦用公劉廼積廼倉 司祿中士四人下士八主班祿天府祭天
之司民司祿鄭氏謂司祿為文昌第六星祿穀也掌天下之穀數文王治岐仕者世祿武王克商庶士倍祿 
 司士以功詔祿忠信重祿以勸士  司稼下士八人掌巡邦野之稼
辨穜稑之種巡野觀稼以年之上下出斂法均萬民之
食賙其急平其興 此徹法也稷躬稼有天下先知稼穡之囏難 舂人奄二
人共米物齍盛牢禮之米 &KR1066人奄二人主炊官也凡祭祀
[123-35b]
共盛共王及后之六食共簠簋之實易之損曰二簋可用享 槁
人奄八人共外内朝冗食者之食


周宗伯 唐虞三代宗官大宗少宗 陽官  周宗官 五官


春官大宗伯卿一人鄭司農云宗伯主禮之官堯典曰咨伯作秩宗宗官又主&KR0017神故國
語曰使名姓之後能知四時之生犧牲之物玉帛之類采服之宜彛器之量次主之度屏攝之位壇場之所上
下之神祇氏姓之所出而率舊典者為之宗春秋禘大廟而傳曰夏父弗忌為宗人又曰使宗人釁夏獻其禮
郊特牲曰宗人升自西階視壺濯及豆籩然則唐虞歴三代以宗官典國之禮與其祭祀漢之大常是也
[123-36a]
邦天神人&KR0017地示之禮以佐王建保邦吉禮事&KR0017神示
其别十有二凶禮哀邦國之憂其别五賔禮親邦國其别八軍禮
同邦國其别五嘉禮親萬民 其别六曲禮五其别三十有六以九儀之
命正邦國之位典命於諸侯謂之五儀於諸臣謂之五等之命分而言之也典命所言自尊及
卑大宗伯所言由小及大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舜典言五瑞大宗伯兼王而言
禽作六摰以等諸臣孤執皮帛卿執羔大夫執鴈士執
雉庶人執鶩工商執鷄定八年公㑹晉師于瓦范獻子執羔趙簡子中行文子執鴈
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牲幣放其器之色以禮樂
合天地之化百物之産禮樂之用舜分命二臣以明事之重周兼總于宗伯以見理之
[123-36b]
詔相王之大禮 書注彤伯宗伯書大宗上宗孔氏曰即大宗伯虞曰秩宗殷曰大宗 
 曲禮天官六大曰大宗注此殷制周曰宗伯宗伯為春官大史以下屬焉周書嘗麥解命大宗序天時少 
宗祠風雨百享周語史帥陽官以命司事注春官也伶州鳩曰聲不龢平非宗官之所司也注宗官宗伯樂
 官屬焉文王世子宗人授事以爵以官注宗人掌禮及宗廟也宗人者諸侯掌禮之官也天子則曰大宗 
 小宗伯中大夫二人掌建國之神位五禮之禁令
辨廟祧之昭穆掌三族之别以辨親疏其正室皆謂之
門子毛六牲辨名物而頒之于五官使共奉之司徒主牛宗伯
[123-37a]
主雞司馬主馬及羊司㓂主犬司空主豕辨六齍六穀黍稷稻粱麥苽六彛六尊之名
物掌衣服車旗宫室之賞賜四時祭祀之序事與其禮
詔相祭祀之小禮凡大禮佐大宗伯上天下澤履辨上下定民志


周禮官之屬


肆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佐宗
伯陳列祭祀位及牲器粢盛掌立國祀之禮以佐大宗伯立大祀用
玉帛牲牷立次祀用牲幣立小祀用牲以歳時序其祭
禮及祈珥嘗之日涖卜来歳之芟獮之日卜戒社之日
卜稼 鬱人下士二人掌祼器謂彛及舟與瓚祭祀賔客之祼
[123-37b]
事和鬱鬯以實彛而陳之詔祼將之儀節祼者求神之始周語虢 
 文公曰鬱人薦鬯 王祼鬯饗醴鬱鬯用於宗廟秬鬯用於天地社稷等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鬯人下士二人掌共秬鬯而飾之成王錫周公二卣宣王錫召虎平王錫晉
文侯一卣 雞人下士一人共雞牲大祭祀夜嘑旦以嘂百
官國事為期則告之時 象雞知時庭燎注王有雞人之官王不正其官而問夜早晚


巾車大祭祀鳴鈴以應雞人詩雞既鳴矣朝既盈矣昧旦丕顯後世猶怠 佩玉晏鳴闗雎嘆之 


司尊彛下士二人掌六尊六彛之位詔酌辨用實周語犧人
[123-38a]
薦醴注云司尊也 司几筵下士二人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辨
其用位 天府上士一人中士二府物所藏言天者尊此所藏若天物然
 見九府登賢能之書而教得其中登民穀之數而政得其中登計獄弊訟而刑得其中治中之書天府受而
藏之以詔王察吏治則吏道益謹民心益固然後可永保天命而玉鎮大寳器可守矣 典瑞中
士二人瑞節信也若今符璽郎掌玉瑞玉器之藏辨其名物用事
設其服飾人執以見曰瑞禮神曰器 典命中士二人命謂主遷秩羣臣之書
 見禮制 䟽簡䇿之命爵命属陽故於春見之宣王能錫命諸侯  司服中士二人
掌王之衣服辨名物與用事月令仲秋命司服具飾衣裳文繡有恒天命有德 
 五服五章哉 惟衣裳在笥 觀古人之象禹惡衣服致羙黻冕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 晉絳人為君 
[123-38b]
 復陶注主衣服之官書立政綴衣注掌衣服垂衣裳取諸乾坤 齊明盛服所以修身也  典祀
中士二人下士四掌外祀所祀於四郊者帥屬修除守其厲禁
而蹕之 守祧 世婦 内宗凡内女之有爵者掌宗
廟之祭祀薦加豆籩 外宗凡外女之有爵者掌宗廟
祭祀佐王后薦玉豆眡豆籩 冡人 墓大夫 職䘮
 大司樂中大夫二人 樂官之長自大司樂至司干凡二十職皆列於禮官之次樂
之為用以輔成禮也掌成均之法治建國之學政合國子弟有道
[123-39a]
德者使教焉成者成其行之虧均者均其習之偏舜命夔典樂教胄子 以樂徳樂之
中和祗庸孝友樂語樂之用興道諷誦言語樂舞雲門
大卷咸㲈夏濩武教國子以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舞
大合樂以致&KR0017神示禁淫聲過聲慢聲文王世子樂正司業祭養老乞
言合語之禮皆小樂正詔之於東序大樂正學舞干戚語説命乞言皆大樂正授數王制樂正崇四術立四 
教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入學以齒将出學小胥大胥小樂正簡不帥教者吿于大樂正注大樂正于周宗
 伯之屬 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升司馬曰進士燕禮大師告于樂正曰正歌備景王鑄無射問伶州鳩 
 注司樂官鍾成伶人告龢注樂人也晉趙宣子召軍吏戒樂正楚鍾建為樂尹 月令仲春命樂正入學 
 習樂正聲感人順氣應之雷出地奮豫以作樂崇德  樂師下大夫四人上士
[123-39b]
八下士十六掌國學之政教國子小舞帗羽皇旄干人
教樂儀行以肆夏趨以采齊帥學士而歌徹學士國子也
樂官掌其政令聽其治訟 周語瞽帥音官大胥比樂官樂記樂師辨乎聲詩故 
 北面而&KR0076 月令季冬命樂師大合吹文王世子疏諸侯謂之小樂正天子謂之樂師 大胥中
士四人文王世子小樂正學干大胥贊之胥鼓南胥才知之稱掌學士之版籍也
待致諸子春入學舎采合舞秋頒學合聲以六樂之㑹
正舞位比樂官展樂器 小胥下士八人掌學士之徴
[123-40a]
令正樂縣之位王宫縣諸侯軒大夫判士特 大師下
大夫二人掌六律六同合隂陽之聲文以五聲播以八
音教六詩以六德為本六律為音工以納言大射帥瞽歌射
節大師執同律聽軍聲詔吉凶王制命大師陳詩以觀民風國語正考父校 
 商名頌於周大師 孔子語魯大師樂大師摯孔氏曰魯樂人衞武公有師工之誦  小師上
士四人教鼓鼗柷敔塤簫管&KR0076歌掌六樂聲音之節與
其和周語曰師箴瞍賦矇誦注師小師也 瞽矇上瞽四十人中百人下
百六十人掌播鼗柷敔塤簫管&KR0076歌諷誦詩世奠繋鼓
琴瑟掌九德六詩之歌以役大師衞武公矇不失誦作懿戒以自儆
[123-40b]
眡瞭三百人掌樂事 典同中士二人同陰律也掌六律六
同之和辨天地四方陰陽之聲以為樂器以十有二律
為數度十有二聲為齊量 磬師中士四人下士八教
擊磬編鍾 鍾師中士四人下士八掌金奏以鍾鼓奏
九夏 笙師中士二人下士四教龡竽笙塤籥簫箎篴
管春牘應雅以教裓樂 鎛師中士二人下士四掌金
奏之鼓 韎師下士二人韎東夷之樂舞者十有六人教韎樂祭祀
[123-41a]
大饗帥屬而舞 旄人下士四人教舞散樂夷樂 籥
師中士四人文王世子籥師學戈籥師丞贊之教國子舞羽龡籥籥
章中士二人下士四吹籥以為詩章掌土鼓𡺳籥龡𡺳詩雅頌
言王業之所始 鞮鞻氏下士四人掌四夷之樂與聲歌鞮鞻四夷
舞者所屝也 典庸器下士四人庸器有功者鑄器銘功掌藏樂器庸
庸器伐國所獲之器祭祀陳庸器 司干下士二人干舞者所持盾也
掌舞器 舞干羽有苗格 搃干山立詩序泠官鄭𤣥云樂官也泠氏世掌樂官而善焉黄帝泠倫 


周景王泠州鳩泠人告龢魯語泠簫詠歌左傳楚泠人   大卜下大夫二人


卜筮官之長掌三兆三易三夢之法作龜之八命舜官占蔽志洪範 
[123-41b]
 稽疑 殷六大曰大卜 周公卜洛筮襲於夢武王所用祭義注易官名周禮曰大&KR0114 禮運王前巫後 
 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無為以守至正龜筮協從卜不習吉卜以官氏魯齮楚丘晉偃秦梁徒父 
 招父又見後卜正 卜師上士四人掌開龜之四兆眡高致墨
 卜人中士八人下士十人 龜人中士二人掌六龜
之屬 菙氏下士二人燋焌用荆菙之類共燋契 占人下士
八人掌占龜以八簭占八頌以八卦占簭之八故以眡
吉凶 簭人中士二人問蓍曰筮其占易掌三易辨九簭之名
[123-42a]
國之大事先簭後卜洪範稽疑擇建立卜筮人三人占從二人之言卜以三龜筮以三 
 易龜有八命筮有九筮 晉筮史以道制命以德祈天聖人盡已之智而聽于人盡人之智而聽於神未有
能廢其一也 占夢中士二人占六夢之吉凶季冬聘王夢
獻吉夢於王王拜受之舎萌四方贈惡夢人之精神與天地陰陽流
通晝之所為夜之所夢善惡吉凶各以類至先王建官設屬使之觀天地之㑹辨陰陽之氣以日月星辰占六
 夢之吉凶其於天人相與之際察之詳敬之至矣高宗夢得説文王夢臧文人 武王夢帝與九齡 夢 
 協朕卜宣王乃寝乃興乃占我夢大人占之牧人乃夢文公之夢子犯占之簡子之夢問諸史墨 
眡祲中士二人祲陰陽氣相侵漸成祥者魯史梓慎云見赤黒之䘲掌十煇之法
日光炁也以觀妖祥辨吉凶見天文類 大祝下大夫二人上士
[123-42b]
祝官之長掌六祝之辭六祈作六辭辨六號九祭九&KR0596
明水火而號祝頒祭號于邦國都鄙 六號祝雍作冠頌 小祝
中士八人下士十六掌小祭祀將事侯禳禱祠之祝號
以祈福祥順豐年逆時雨寧風旱彌烖兵逺辠疾 䘮
祝 甸祝下士二人掌四時之田表貉之祝號禂牲禂
馬皆掌祝號 詛祝下士二人掌盟詛類造攻説禬禜
之祝號作盟詛之載辭 周紀尹佚䇲祝祝史不祈正辭薦信明德恤祀 望祀 
[123-43a]
不祈其福 司巫中士二人巫官之長掌羣巫之政令大旱帥巫
舞雩 男巫 女巫 大史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史官
之長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國之治灋以逆官府則以逆
都鄙之治注大史日官也𫝊曰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日官居卿以底日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
於朝言建六典以處六卿之職疏五帝之時使卿掌厯數至周使下大夫為之正歳年以序事
頒于官府都鄙頒吿朔于邦國大祭祀讀禮書而協事
 大史下大夫而所掌實卿之職所掌與大宰畧同殷六大曰大史周辛甲為大史 立政大史尹伯 周 
 公若曰大史 酒誥大史友楚子問赤雲於周大史曲禮史載筆 王制大史典禮執簡記奉諱惡簡記 
 䇿書也 射人與大史數射中大賔客戒大史及大夫介周語大史順時&KR1226土 司馬氏世典周史佚籕 
[123-43b]


大史公曰予先周室之大史也漢志有周史六弢鄭注論語曰老&KR0360周之大史  小史中


士八人下士十六掌邦國之志奠繋世辨昭穆大祭祀
讀禮法注史官主書故韓宣子聘魯觀書大史氏魯工史書世  馮相氏中士二
人下士四人馮乗相視也世登高臺以視天文之次序天文屬太史月令曰乃命大史守典奉法
 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離不貸月令正義周馮相氏主日月五星年氣節&KR0049推步遲疾審知所在之處若今
之司厯主其筭術也保章守天之文章謂度數失常次妖孽所在吉凶所在若今天文家惟主變異也保章 
志星辰日月之變馮相㑹天位之常天象難知此世守其法故名官曰氏馮相氏所掌參之堯典正羲和四子
[123-44a]
之職掌十二歳月辰十日二十八宿之位辨叙事以㑹天
位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時之叙魯語大史司載糾䖍天刑注司
載謂馮相保章氏 保章氏中士二人下士四保守也世守天文之變
天星步占之法以星為主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以觀天下之遷
辨吉凶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觀
妖祥以十二歳之相觀天下妖祥以五雲之物辨吉凶
水旱降豐荒之祲象以十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别之
妖祥凡此五物以詔救政訪序事詔於上則人君知修省之道訪於下則人
 臣知儆戒之意主文史星厯卜筮之職領於春官皆以大夫士為之三巫之屬凡以神仕者亦皆精爽不貳
[123-44b]
齊肅中正之民故夢之於祲也豐荒之於雲也軍聲民氣之於風也若不相闗而古人精體熟察視為至近至
 切之事先王克謹天戒臣人克有常憲百官修輔厥后惟明明治生於敬畏  内史中大
夫一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中士八下士十六掌王之
八枋之法以詔王治 大宰詔王内史居中貳之内史以中大夫在燕朝而八枋與大宰
 同八枋威福雜用且以誅為殺大宰不言法故不以殺為尚以論道為主此道揆法守之辨執國法
及國令之貳以攷政事逆㑹計掌叙事之法受納訪以
詔王聽治命諸侯孤卿大夫則䇿命之傳曰王命内史興父䇿命晉侯
[123-45a]
為侯伯四方之事書内史讀之若今尚書入省事王制祿則贊為
之以方出之内史掌書王命遂貳之卿大夫獻賢能書小司㓂登民數皆
 内史貳之大司㓂登盟書天府大史内史司㑹及六官受其貳而藏之𫝊周内史選福陽族嗣納諸霍人 


周内史曰臧孫達有後於魯國語内史過賜晉恵公命大宰文公内史興賜晉文公命大宰以王命命冕


 服内史贊之三命而後即冕服 酒誥内史友成周有五史皆掌記載䇿書之事以其命數考之内史尊於
大史外史尊於小史御史然五史之中唯大史一官所掌與大宰畧同大史雖下大夫而所居實卿之職比 
其權在史官為甚重宫正注官府在宫中  外史上士四人中士八下士
十六掌書外令王令下畿外掌四方之志三皇五帝之書達
書名於四方若以書使於四方則書其令 齊南史魯晉大史楚 
[123-45b]
 左史 魯季孫召外史掌惡臣周語史獻書注外史也發號施令罔有不臧  御史中士
八人下士十六其史百二十人以掌贊書人多掌邦國都鄙及
萬民之治令以贊冡宰掌贊書注王有命則賛為辭若今尚書作詔文易氏 
曰内史書王命外史書外令御史贊二官所書隋志云周天子之史有五諸侯國有國史  巾車
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中士八下士十六巾猶衣也車官之長掌公
車之政令辨其用與其旗物而等叙之治其出入王之
五路王后之五路服車五乗 見車類保傅篇此巾車之道𫝊巾車脂轄 大 
[123-46a]
 射儀量人巾車張三侯周秩官曰工人展車宋命工正出車  典路中士二人下
士四人路王之所乗車掌王及后之五路辨名物用説 車僕
中士二人下士四掌戎路廣闕苹輕車之萃凡師共革
車各以其萃大射共三乏曲禮僕展軨效駕 司常中士二人
下士四掌九旗物名射共獲旌歳時共更旌 都宗人
上士二人中士四掌都祭祀之禮正都禮與服 家宗
人如都宗人之數掌家祭祀之禮掌家禮與其衣服宫
室車旗之禁令 凡典禮者謂之宗天子有宗伯諸侯有宗人春秋夏父弗忌為宗人 都 
 家謂之内諸侯亦有宗人魯語宗室之謀不過宗人公劉居𡺳君之宗之 文王世子宗人授事以官尊 
[123-46b]
 賢也 王㑹祝史叔孫氏祝宗虢公使祝應宗區史嚚享焉注宗宗人魯宗人釁夏夏父展 都謂王子 
弟所封及公卿所食邑家謂大夫所食米地 凡以神士者無數男巫之俊有學問才
智者


周司馬


夏官大司馬卿一人建邦國之九法以九伐之法正邦
見兵法以九畿之籍施邦國之政職令賦以地與民制
給軍用教振旅茇舍治兵大閱師有功則左執律右秉
[123-47a]
鉞以先愷樂獻于社大役與慮事屬其植受其要大射
合諸侯之六耦夏六卿之命殷五官之建司馬始充厥職至周而司馬實顓牧野之戰書注 
 畢公司馬 書祈父詩祈父注以為司馬常武注程伯休父為大司馬大明正義太誓云司馬在前王肅 
 曰司馬太公也 書周官注夏司馬討惡助長物王制辨論官材周秩官陳芻 聘禮執䇿注主軍法者 
 傳祈招正義曰穆王時有祈父名招即司馬官也縣師受法于司馬司兵從司馬之法 周司馬主軍 
旅之戒命 小司馬中大夫二人掌其事如大司馬之法威自
 道德師由仁義 常德立武事耀德不觀兵兵戢而時動動則威觀則玩玩則無震恭儉偋 五兵 師 
 衆以順為武武不可弛亦不可黷
[123-47b]
周政官之屬


軍司馬下大夫四人晉魏絳曰使臣斯司馬輿司馬上士八人輿衆
 也晉籍偃為輿司馬行司馬中士十六人旅下士三十二人行謂
軍行列晉作六軍有三行凡制軍萬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
三次國二小國一軍軍将皆命卿外傳穆叔云天子作師公帥之以征不德
詩曰周公東征四國是皇此上公為軍将韎韐有奭以作六師此諸侯世子為軍将常武箋宣王命卿士為 
 大将命将必本其祖因有世功茇舎帥以門名注帥謂軍将及師帥旅帥至伍長也古者軍将盖為營治於
國門魯有東門襄仲宋有柵門右師皆上卿為軍将者二千有五百人為師師帥
[123-48a]
皆中大夫五百人為旅旅帥皆下大夫百人為卒卒長皆
上士二十五人為兩兩司馬皆中士五人為伍伍皆有長
注伍一比兩一閭卒一族旅一黨師一州軍一鄉家所出一人凡軍帥不特置選於六官六鄉之吏自卿以下徳任
 者使兼官 疏位有長是比長下士治兵軍吏載旗注諸軍帥也見寓兵於農之制  司勲上士
二人下士四主功賞疏軍以賞為先故司勲列位在前掌六鄉賞地之法以等
其功勲功庸勞力多有功銘大常祭大烝司勲詔之大功
藏其貳賞輕重眡功頒賞地參之一食參分計税王食其一二全入於臣
唯加田無國正加賜以田 馬質中士二人平其大小之賈掌質馬馬
量三物戎田駑 量人下士二人以丈尺度地疏以軍事為重故列職於此
[123-48b]
建國之法以分國為九州營國城郭后宫量市朝道巷門
渠造都邑注若匠人職營軍之壘舎量其市朝州涂軍社之所
里邦國之地與天下涂數皆書而藏之凡宰祭與鬱人受
斚歴而皆飲之鬱人大祭祀與量人受舉&KR1356之卒爵而飲之大射儀司馬命量人量侯道與所設 
 乏命量人巾車張三侯 小子 羊人下士二人掌羊牲祭祀飾羔
賔客共法羊 司爟下士二人掌行火之政令四時變國火
以救時疾季春出季秋内施火令祭爟五行傳火得其性其福曰夀司爟之行 
[123-49a]
火猶凌人之冰政周秩官火師  掌固上士二人下士八國曰固野曰險易曰
王公設險以守其固掌修城郭溝池樹渠之固頒其士庶子及其
衆庶之守見先王公於守固設其飾器兵甲之屬分財用均稍食任
萬民用材器塹築藩落晝三巡夜三鼜以號戒造都邑則治
其固與其守法 人自為守不以山川之險以道德為籓不以襲險為屏固國以保民為本 
 司險中士二人下士四掌九州之圖周知山林川澤
之阻達其道路設國之五溝五涂樹之林以為阻固皆
有守禁興實在德險亦難恃洞庭孟門二國不祀 掌疆界也中士八人闕大司
徒制畿疆載師任畺地 &KR0049人上士六人下士十二&KR0049迎賔客之来者詩曰 
[123-49b]
&KR0049人兮荷戈與祋各掌其方之道治禁令以設&KR0049注國語&KR0049不在竟譏
不居其方也以設&KR0049人者選士卒以為之疏即徒百二十人傳欒盈過周王使&KR0049人出之 國語周秩官曰 
&KR0049人為導 環人下士六人環猶郤也以勇力郤敵掌致師九簭九曰巫環鄭氏
 謂筮可致師否孟子曰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察軍慝環四方之故巡邦國
摶諜賊訟敵國&KR0045軍旅降圍邑 秋官亦有環人古者将戰先使勇力之士犯
 敵月令立秋賞武人於朝注謂環人之屬有勇者古者守封疆出師旅居則有行人覘國戰則有前茅慮
 挈壺氏下士六人世主挈壺水以為漏掌挈壺以令軍井挈
[123-50a]
轡以令舎挈畚以令糧軍事縣壺以序聚𣝔以水火守
之分以日夜詩東方未明刺無節也興居無節號令不時挈壺氏不能掌其職注掌漏刻者疏挈
者垂繋之名置箭壺内以為節而浮於水上令水漏而刻下 射人下大夫二人上
士四下士八掌國之三公孤卿大夫之位将射始入見君之位
公北面孤東面卿大夫西面其摯三公執璧孤皮帛卿
羔大夫鴈諸侯在朝則皆北面詔相其法以射法治射
儀祭祀贊射牲 注僕人與射人俱掌王之朝位也燕禮射人吿具射人為司正若射則大射
 正為司射疏大射正諸侯禮謂之司射天子謂之射人 服不氏下士一人服不服之
養猛獸而教擾之貉𨽻役服不氏養獸射則贊張侯以旌居乏
[123-50b]
而待獲大射儀司馬命服不負侯 射鳥氏 羅氏下士一人羅烏
鳥蜡則作羅襦仲春獻鳩以養國老行羽物 掌畜
司士下大夫二人中士六下士十二掌羣臣之版治政
令歳登下損益之數周知邦國都家縣鄙之數卿大夫
士庶子之數以詔王治以德詔爵以功詔祿以能詔事
以久奠食正朝儀之位辨貴賤之等三歳稽士任而進
退其爵祿 殷五官曰司士文王世子其朝於公内朝則東面北上臣有貴者以齒其在外朝則以
[123-51a]
 官司士為之大射儀司士戒士射與贊者疏與大司馬進賢興功同故列職於此  諸子下
大夫二人中士四主公卿大夫士之子或曰庶子掌國子之倅掌戒令
教治辨等正位燕義曰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與諸子職同文疏燕禮有庶子執燭之事
 文王世子庶子之正於公族者教以孝弟睦友子愛庶子之官治而邦國有倫衆鄉方矣康誥外庶子 
訓人國有大事帥國子致於太子有兵甲之事則授車甲
合卒伍置有司以軍法治之司馬弗正國子屬大子國正弗
及凡樂事正舞位授舞器國之政事國子存遊倅使修
徳學道春合諸學秋合諸射攷藝進退之遊倅倅之未仕者倅謂國
子為副代父者故書倅為卒 司右上士二人下士四有勇力之士充王車右
[123-51b]
掌羣右之政令戎右齊右道右軍旅㑹同合車之卒伍而比其
乗屬其右國勇力之士能用五兵者屬焉齊右兼玉路之右戎右兼
 田路之右晉荀賔為右司士屬焉使訓勇力之士時使司士軍右之官荀賔有力而不暴使為戎右 
虎賁氏下大夫二人中士十二虎士八百人掌先後王
趨以卒伍舎則守王閑梐枑王在國則守王宫立政文武虎賁綴衣
 庶常吉士 王左右綴衣虎賁知恤鮮哉顧命師氏虎臣注虎臣虎賁氏牧誓虎賁三百人 齊侯吕伋 
 為天子虎賁氏 魯語天子有虎賁習武訓也樂記虎賁之士脫劍如虎之奔 漢古今人表龍臣師古 
[123-52a]
注周虎賁氏也書作虎臣 旅賁氏中士二人下士十六掌執戈盾
夾王車而趨左八人右八人下士車止則持輪軍旅則介
而趨 衞武公在輿有旅賁之規司戈盾授旅賁及虎士戈盾司士虎士在路門之右 魯語諸侯有 
旅賁以旅力衞王故名 節服氏下士八人世為王節所衣服掌祭祀朝
覲衮冕六人維王大常諸侯則四人郊祀裘冕二人執
戈送逆尸 方相氏 大僕下大夫二人掌正王之服
位出入王之大命掌諸侯之復逆王眡朝則前正位而
退入亦如之建路鼔於大寝之門外掌其政以待達窮
者與遽令聞鼓聲則速逆御僕與御庶子祭祀賔客正
[123-52b]
王之服位詔法儀王出入則自左馭而前驅王燕飲則
相其法射則贊弓矢王眡燕朝則正位掌擯相穆王命伯冏為
周大僕正昔在文武侍御僕從罔匪正人命汝作大正正于羣僕侍御之臣僕臣正厥后克正正訓長孔氏以
 為大御非太僕 文武左右携僕庶常吉士晉程鄭端而好諌為贊僕韓厥為僕大夫 僕人 陪僕&KR0591 
御之臣人主朝夕與居氣體移養常必由之潜消黙奪於㝠㝠之中而明争顯諌於昭昭之際抑末矣
小臣上士四人佐大僕者掌王之小命詔相王之小灋儀掌
三公及孤卿之復逆正王之燕服位王之燕出入則前
[123-53a]
驅 大僕掌其大小臣掌其小内小臣所掌同於大僕内外之辨也 祭僕中士六人
眡祭祀警戒有司糾百官之戒具 御僕下士十二人
僕侍御於尊者之名大僕其長也掌羣吏之逆庶民之復掌王之燕令
以序守路鼓 𨽻僕下士二人掌五寢之掃除王行洗
乗石掌蹕宫中之事冏命慎簡乃僚其惟吉士戎齊道田僕見下  弁師下
士二人工四人弁古冠之大稱掌王之五冕 司甲下大夫二
人中士八人闕 司甲兵戈盾官之長費誓善糓乃甲胄敿乃干備乃弓矢鍜乃戈矛礪乃鋒
 刃治戎備之際先自衞而後攻人 司兵中士四人掌五兵五盾各辨
物等以待軍事及授兵從司馬之法以頒之祭祀授舞
[123-53b]
者兵軍事建車之五兵職金受士之金罰貨罰入于司兵澤上於地萃以除戎器戒 
不虞 司戈盾下士二人掌戈盾之物而頒之授旅賁虎
士及舎設藩盾惟干戈省厥躬車攻備器械  司弓矢下大夫二人
中士八弓弩矢箙官之長掌六弓四弩八矢之法 繕人上士
二人下士四繕勁善也掌王之用弓弩矢箙矰弋抉拾詔王
射贊弓矢之事乗車充籠箙載弓弩疏司弓矢選擇大善者入繕人以共
王用 槀人中士四人箭幹謂之槀受財於職金以齎其工弓
[123-54a]
六物為三等弩四物亦如之矢八物皆三等箙亦如之
春獻素秋獻成入功于司弓矢及繕人凡齎財出入待
㑹而攷之繕人疏案大射禮大射正授弓小臣受矢天子禮繕人授之受之槀人是弓矢官之主 
 戎右中大夫二人上士二右者參乗此充戎路之右田獵亦為右掌戎
車之兵革使與君同車在車之右執戈盾備制非常詔贊王鼓𫝊王命于
陳中注戎右兼田右 齊右下大夫二人充玉路金路之右前齊車王
乗則持馬行則陪乗有牲事則前馬 道右上士二人
充象路之右前道車持馬陪乗自車上諭命于從車詔王之
車儀顧式之屬王式則下前馬王下則以蓋從 大馭中大
[123-54b]
夫二人 馭之最尊玉路不言僕以祀為國之大事玉路為王之大路所以易僕為馭掌馭五
路以祀行以肆夏趨以采齊以鸞和為節行謂大寝至路門趨謂路
 門至應門 傳僖二十五襄三十年有御士以德為車以樂為御臨民若馭馬 孔安國注書以太僕正 
為大御中大夫疏言正則官高於太僕與君同車最為親近故云無昵憸人 戎僕中大夫
二人馭戎車革路掌王倅車之政正其服 齊僕下大夫
二人馭金路以賔 道僕上士十二人王以與諸臣行先王之道
象路以朝夕燕出入掌貳車之政令 田僕上士十二
[123-55a]
人馭田路以田以鄙掌佐車之政設驅逆之車令獲者
植旌及獻比禽校人臧僕注馭五路之僕 馭夫中士二十人下士
四十人案校人良二千一百六十匹則六十馭夫駑千二百九十六匹則馭夫三人并前六十三人此
序官脫三人馭貳車象路之副從車戎田路之副使車驅逆之車分公馬而
駕治之 乗調六種之馬月令季秋命僕及七騶注僕戎僕及馭夫也七騶謂趣馬主為諸官駕説
校人講馭夫等馭夫之祿趣馬辨四時之居治以聽馭夫 校人中大夫二人上士
四下士十六馬官之長掌王馬之政月令曰班馬政辨六馬之屬種
戎齊道田駑 魯校人乗馬 宋校正出馬楚宫廄尹晉乗馬御 蠻𨽻役校人養馬 
趣馬下士皁一人趣養馬者詩蹶惟趣馬贊正良馬而齊飲食簡
[123-55b]
六節注差擇王馬以為六等掌駕説之頒書趣馬小尹左右擕僕庶常吉士雲漢詩趣 
馬師氏注年穀不登則趣馬不秣 巫馬下士二人醫四人養疾馬而
乗治之 牧師下士四人掌牧地有厲禁而頒之殷有牧師
 廋人下士閑二人掌十二閑之政教廋數也以阜馬佚
特教駣攻駒正校人員選師圉也選擇可備員者平之 圉師乗一
人教圉人養馬 圉人良馬匹一人駑馬麗一人掌芻
牧以役圉師管子曰夷吾嘗為圉人矣𫝊馬棧最難 職方氏中大夫四
[123-56a]
人下大夫八中士十六主四方之職貢主四方官之長掌天下之圖辨
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財用
九穀六畜之數要周知其利害辨九州之國使同貫利
辨九服之邦國凡邦國小大相維王設其牧制其職貢
以其所能所有書序孔子述職方以除九丘 土方氏上士五人下
士十主四方邦國之土地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以土地相宅而
建邦國都鄙辨土宜土化之法而授任地者 懷方氏
中士八人掌来逺方之民致方貢致逺物而送逆之達
之以節治委積館舎飲食懷逺以德中庸厚徃薄来以懷諸侯周公戒周王責諸 
[123-56b]
侯以禮不以幣 合方氏中士八人主合同四方之事掌達天下之道
路通財利同數器壹度量 訓方氏中士四人主教導四方之
掌道四方政事上下之志誦四方之𫝊道正歳布而
訓四方而觀新物 形方氏中士四人主制四方邦國之形體
制邦國之地域正封疆無有華離之地 山師中士二
人下士四掌山林之名辨其物利害頒于邦國使致珍
異之物 川師中士二人下士四掌川澤之名虞衡掌畿内此
[123-57a]
掌畿外邦國 邍師中士四人下士八掌四方地名辨丘陵墳
衍邍隰之名物之可封邑者 匡人 撢人中士四人主撢
序王意以語天下掌誦王志道國之政事巡天下邦國而語之使
萬民和説而正王面上下交而其志同 都司馬每都上士二人
中士四下士八都王子弟所封及三公采地司馬主其軍賦掌都之士庶子及
衆庶車馬兵甲之戒令以國灋掌其政學以聽國司馬大司
馬之屬 家司馬各使其臣以正於公司馬家卿大夫采地公司馬國司馬
 也 傳曰叔孫氏之司馬鬷戾家臣為司馬主其地之軍賦季氏以公鉏為馬正 叔孫氏公南為馬正 盂 
 氏之御騶中春振旅兩司馬執鐸公司馬執鐲杜子春云公司馬伍之司馬也𤣥謂伍長雖卑同其號
[123-57b]


周司冦


秋官大司冦卿一人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國刑
新國用輕平國用中亂國用重以五刑糾萬民野刑上
功糾力六遂之刑軍刑上命糾守鄉刑上徳糾孝官刑上能
糾職國刑上愿糾暴當為恭以兩造禁民訟入束矢於朝
然後聽之以兩劑禁民獄入鈞金三日乃致於朝然
後聽之以嘉石丈石也平罷民植之外朝民左肺石赤石達窮民
[123-58a]
 書洪範八政六曰司㓂立政勿誤于庶獄司㓂蘇公式敬由獄以長我王國茲式有慎以列用中罰注忿生
 為武王司㓂 傳康叔為司㓂康誥敬明乃罰汝陳時臬司師茲殷罰有倫吕刑注吕侯為天子司冦惟 
克天德自作元命惟良折獄咸中有慶受王嘉師監茲祥刑周秩官司㓂詰奸 稷戒百姓曰土不備墾辟 
 在司㓂王制成獄辭史以獄辭告於正正聽之正以獄成告於大司㓂大司㓂聽之棘木之下告于王正于
 周鄉師之屬書注秋司㓂刑奸順時殺制禮止刑猶隄之防逸水  小司㓂中大夫
二人掌外朝之政致萬民而詢焉以五刑聽獄訟以五
聲求民情辭色氣耳目以八辟麗邦法附刑罰議親故
賢能功貴勤賔以三刺斷獄訟之中訊羣臣羣吏萬民
歳終令羣士計獄弊訟登中于天府憲刑禁士師之五禁
[123-58b]


周刑官之屬


士師下大夫四人士察也主察訟獄之事者掌國之五禁之法宫官
國野軍以五戒先後刑罰誓誥禁糾憲掌士之八成見律
令類王燕出入則前驅而辟歳終令正要㑹 定計簿論語桞下恵為
 士師 陽膚為士師曾子曰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家語季羔為衞士師孟子齊蚳鼃請士師為其可以言也 
 諫刑罰之不中者 書凖人疏謂士師左𫝊有尉氏注討姦之官晉子輿為理以官為士氏 卿士獄訟 
成士師受中受成也 鄉士上士八人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
[123-59a]
主六鄉之獄掌國中主國中獄各掌其鄉之民數而糾戒之四人分主
三鄉 遂士中士十二人主六遂之獄掌四郊主四郊獄掌民數二人
分主一遂 縣士中士三十二人主縣之獄掌野 方士中士十
六人主四方都家之獄掌都家以時修其縣法注縣師之職也 訝士
中士八人迎四方賔客掌四方之獄訟邦有賔客與行人送
逆之聚衆庶則讀誓禁 朝士中士六人掌建邦外朝
之法禁慢朝錯立族談者 司民中士六人掌登萬民
之數自生齒以上皆書於板三年大比以數詔司㓂孟
冬祀司民之日獻于王王拜受登天府内史司㑹冡宰
[123-59b]
貳之 仲山父曰司民協孤終天府祭天之司民攷之天文志司民為角其十七星之兩角有大民小民
 天有是星先王以是名官司農云文昌宫三能屬角恒與為體近文昌為司命次司中次司祿司民軒轅角也


官敬刑以敬民也民惟邦本司牧寵綏王司敬民以民為天 司刑中士二人掌


五刑之法鄉士云司㓂斷獄弊訟于朝羣士司刑皆在各麗其法以議獄訟 司刺下
士二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贊司㓂 司約下士
二人言語之約束掌邦國及萬民之約劑治神之約為上命祀
治民分民治地經界治功賞爵治器禮樂車服治摰玉帛禽鳥之約次之
[123-60a]
注此六約者諸侯以下至於民皆有之大約劑書宗彛小書丹圖大邦國小萬民
 司盟下士二人涖牲曰盟掌盟載之法民有約劑其貳在
司盟 曲禮士載言疏謂司盟之士詛祝作其辭玉府共其器戎右役其事大史藏其約荀子曰春秋 
 善胥命詩非屢盟 左𫝊盟府注司盟之府太公為太師兼主司盟之官見後春秋謹參盟善胥命美蕭 
魚之㑹 職金上士二人下士四見九府 司厲 犬人
司圜 掌囚 掌戮 司𨽻中士二人下士十二掌五
𨽻之法辨其物掌政令注𨽻給勞辱之役者漢始置司𨽻亦使將徒治道溝渠之役後
稍尊之使主官府及近郡帥四翟之𨽻服其邦之服執兵守王宫與
野舎之厲禁司㓂掌刑士師掌禁自鄉士至司𨽻言其用刑者也自布憲至銜枚氏言其用禁者
[123-60b]
 罪𨽻四翟之𨽻也 蠻𨽻 閩𨽻 夷𨽻 貉𨽻
有二十人 布憲中士二人下士四主表刑禁憲邦之刑禁
正月之吉執旌節宣布四方 禁殺戮 禁暴氏 野
廬氏下士六人廬賔客行道所舎掌達國道路至於四畿有賔
客聚𣝔之有相翔者誅之道路之舟車轚互者叙而行
之 蜡氏 雍氏 萍氏下士二人萍無根而浮取其不沈溺掌國
之水禁幾酒謹酒 司寤氏下士二人主夜覺者掌夜時以
[123-61a]
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夜士主行夜徼&KR0049者如今都&KR0049之屬 司烜氏
條狼氏下士六人掌執鞭以趨辟王出入則八人夾道
 脩閭氏下士二人比國中宿互𣝔者 冥氏 庶氏
 穴氏 翨氏 柞氏 薙氏 硩蔟氏 翦氏 赤
犮氏 蟈氏 壺涿氏 庭氏 銜枚氏 伊耆氏下
士一人伊耆古王者號始為蜡以息老物此主王者之齒杖後王識伊耆氏之舊德而以名官與或 
謂伊耆即神農氏掌國之大祭祀共杖咸軍旅授有爵者杖共
王之齒杖 大行人中大夫二人行人之類列於刑官之屬折民惟刑之意
掌大賔客之禮儀大賔要服以内諸侯大客謂其孤卿以九儀辨諸侯之
[123-61b]
命等諸臣之爵 小行人下大夫四人掌邦國賓客之禮
籍協九儀賔客之禮達天下之六節成六瑞合六幣周秩
 官曰行理以節逆之注行人也韓非子衞君入朝於周周行人問其號賈誼書衞侯朝周周行人問其名 


左𫝊欒盈辭於行人 齊隰朋為大行晉行人子員鄭行人子羽 訝士與行人送逆賔客  司


儀上士八人中士十六掌九儀之賔客擯相之禮洪範八政
七曰賔 行夫下士三十二人掌邦國𫝊遽之小事其使
必以旌節 環人中士四人夏官有之掌送逆邦國之通賔
[123-62a]
客以路節旌節達諸四方舎則授館令聚𣝔有任器則令
環之 注令野廬氏也此與夏官不同此送逆賔客四面而環之者也 象胥毎翟上
士一人中士二下士八胥有才智者康成讀為諝通夷狄之言東方曰寄南方曰象 
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今總名曰象者周之徳先致南方也掌蠻夷閩貉戎狄之國
使掌𫝊王之言而諭説以和親之以時入賔則協其禮
與辭言𫝊之其出入送逆之禮節幣帛辭令而賔相之
軍旅㑹同受國客幣而賔禮之大行人七歳屬象胥諭言語恊辭命注譯官也


周語使舌人體委與之注象胥之官明王慎德四夷咸賔不寳逺物則逺人格 難任人而率服無怠 


荒而来王 掌客上士二人下士四掌四方賔客牢禮餼獻
[123-62b]
飲食之等數 掌訝中士八人掌迎賔客掌邦國之等籍以
待賔客戒官脩委積與士逆賔于疆為前驅而入及宿
令聚𣝔及委則致積至于朝詔其位左𫝊注&KR0049送迎賔客之官也使&KR0049
諸轘轅 掌交中士八人主交通結諸侯之好掌以節幣巡邦國諸
侯及萬民所聚者道王之德意志慮使咸知王之好惡
辟行之使和諸侯之好達萬民之説掌邦國之通事而
結交好以諭九税之利九禮之親九牧之維九禁之難
[123-63a]
九戎之威上下交而其志同掌察四方中士八人疏督察邦國之事
掌貨賄下士十六人䟽掌邦國所致貨賄二官闕  朝大夫每國上
士二人下士四庶子八此王之士也使主都家之國治而命之朝大夫云䟽庶子蓋亦
主采地之諸子在府史之下蓋官長所自辟除掌都家之國治曰朝以聽事故
以吿其君長凡都家之治於國者必因其朝大夫然後
聽之 都則中士一人下士二庶子四主都家之八則不及家則者 
九儀之命惟五命然後賜則王之大夫四命未與賜則之數闕  都士中士二人下
士四家士亦如之主治都家吏民之獄訟以告方士者闕 
[123-63b]
周司空


冬官司空 篇亡 書立政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宏父注司空也書注毛公司空 傳&KR0360季為司 
 空 周秩官曰司空視塗虢文公曰司空除壇于藉洪範八政四曰司空 春秋正義少皥司空司事各 
 為一官舜司空共工各為一官危東六星兩兩相比曰司空晉士蒍為大司空 右行辛為司空 司空 
 平易道路魯定公以孔子為司空立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 考工記國有六
職百工與居一焉注鄭云此篇司空之官司空篇亡漢興購千金不得此前世識其事
者記録以偹大數爾疏冬官一篇其亡已久有人遵集舊典録此三十工以為考工記雖不知其人要在
秦前是以&KR0476秦焚滅韋氏裘氏等闕
[123-64a]


周事官之屬


匠師鄉師云云注事官之屬其於司空若鄉師之於司徒
也疏司空之考魯匠師慶諌丹楹刻桷 月令孟冬命工師効功
注工官之長季春命工師令百工審五庫之量注司空之屬
官 儀禮大射儀工人士梓人度尺而午注工人士與
梓人皆司空之屬工人士能正方圓者 書正義覲禮云嗇夫承
命吿於天子鄭𤣥云嗇夫蓋司空之屬也書曰嗇夫馳孔注嗇夫主
幣之官馳取幣禮天神 記祭有畀煇胞翟閽者恵下之道也注
煇周禮作韗䟽韗人 考工記注百工司空事官之屬於天地四時之職亦處
[123-64b]
其一也 輪人為輪為蓋 輿人為車 輈人為輈 築
氏為削 冶氏為殺矢 桃氏為劒 鳬氏為鍾 㮚
氏為量 叚氏 函人為甲 鮑人 韗人為臯陶
韋氏 裘氏 畫繢之事 鍾氏 筐人 㡛氏 玉
人 楖人 雕人 磬氏為磬 矢人為矢 陶人為
甗 旊人為簋 梓人為筍簴為飲器為侯 廬人為
廬器 匠人建國營國為溝洫 車人之事為耒庛為
[123-65a]
車 弓人為弓 注其曰某人者以其事名官
曰某氏者官有世功馮相保章師保族有世業桃築之類
疏言伯者長也言師者可師法也司者專任其
事典者出入由己 干寳曰言司者揔其領司㑹
之屬言師者訓其徒甸師之屬言職者主其業職内之屬言衡者平
其政林衡之屬言掌者主其事掌舎之屬言氏者世其官師氏之屬
人者終其身庖人之屬不氏不人權其材也宫正膳夫外内饔之屬
府史胥徒在天官二千六百六十六春官二千二百四
十一夏官三千二百六十五秋官二千六百五十七地
[123-65b]
官無常職數不可計 通典總言内外官六萬三千六
百七十五人
 玉海卷一百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