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a]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御覽卷十一
宋 李昉等 撰
天部十一
雨下 祈雨
霽
雨下
河圖帝通紀曰雨者天之施也
[011-1b]
遁甲開山圖曰霍山南岳有雲師雨虎榮氏解曰雲師/如蠶長六寸有
毛似兎雨虎如蠶長七八寸似蛭雲/雨之時出在石上肉甘可熟而食
又鄭有不毛山上有無為之君分布雲雨於九州之内
榮氏曰不毛山不生樹木古無為君/常處其上布灑雲雨九州之内平均
河圖秘徴曰君急恚怒無雲而雨
黄帝素問曰清陽為天濁隂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
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
又天氣下而為雨
[011-2a]
太公金匱曰武王師到牧野陣未畢而暴風疾雨電雷
幽㝠前後不見太公曰善雷電者是吾軍動應天也
太公隂符謀曰昔紂嘗以六月獵於西土西土之老少
相與謀曰君王逆天此其命固不夀也後數日而暴風
大雨發屋㧞木漂殺人民六畜明年諸侯謀合四方兵
起
又武王兵入商郊前歌後舞甲子進兵乙丑而雨
太公兵法曰將有三禮武王曰敢問三禮太公曰將冬
[011-2b]
日不服裘夏日不操扇天雨不張幔蓋名將禮
太公對敵權變逆順法曰夫軍出逢天無雲而雨天泣
也軍没不還
魏武帝兵書按要曰大軍將行雨濡衣冠是謂灑兵其
師有慶
又三軍將行其旗墊然若雨是謂天露三軍失徙將軍
雜兵書曰諸雲氣諸變暈日月蝕風散之雲振之雨壓
[011-3a]
之皆觧
又大人之兵如虎如狼如風如雨如雷如震振振暝暝
天下盡驚
又如軍營風雨從後來沾衣裳大吉
又有大雲雨軍内滂沱甚者軍罷無功
桓寛鹽鐵論曰孔子大聖也嘗居上位相魯三月不令
而行不禁而止沛若時雨之灌萬物莫不興起也
王充論衡曰道至天者翔風起甘雨降霽而隂曀者謂
[011-3b]
之甘雨非謂雨水味甘也
又周公時雨不破塊風不鳴條旬而一雨雨必以夜丘
陵髙下皆熟
神異經曰西海上有人焉乘白馬朱鬛白衣赤冠從十
二童子馳馬西海如飛名曰河伯使者其所至之國雨
水滂沱
樂動聲儀曰焦明至爲雨備焦明/水鳥
[011-4a]
楚辭曰雷塡塡兮雨𠖇𠖇
潘尼苦雨賦曰瞻中堂之浩汗聽長霤之涔涔
成公綏隂霖賦曰沉竈生鼃中庭運舟
傅咸愁霖詩曰舉足没泥濘市道無行車蘭桂賤朽腐
柴粟貴明珠
張孟陽雜詩曰雲根臨八極雨足灑四溟霖瀝過二旬
散
粒貴瑶瓊
[011-4b]
又詩曰騰雲似湧煙宻雨如散絲
劉楨詩曰和風從東來𤣥雲起西山夜中發此氣明旦
飛甘泉
應璩與韋誕書曰夫以原憲懸磬之居而値皇天無已
之雨室宇漸而作漏堂館洽而為泥
祈雨
禮記月令曰命有司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
樂乃命百縣雩祀百辟卿士有益於人民者以祈穀實
[011-5a]
雩者祭祁雨之名/大雩爲用盛樂也
漢書曰董仲舒爲江都相理國以春秋灾異之變推隂
陽所以錯行故求雨閉諸陽縱諸隂其止雨反是
范蔚宗後漢書曰諒輔仕郡為五官椽時夏大旱太守自
出
爲股肱不能進諫納忠和調隂陽至令天地否隔萬物
枯焦咎盡在輔今敢有所請若至日中不雨乞以身塞
無狀於是積薪聚艾茅以自環搆火將自焚未及中時
[011-5b]
天雲晦合須㬰澍雨
謝承後漢書曰戴封字平仲遷西華令其年大旱禱請
無獲乃積薪坐其上以自焚火起而大雨逺邇歎服遷
中山相
又曰爰延轉議郎徐州遭旱延使持節到東海請雨豐
澤應時與京師同日俱霈還拜五官中郎將
又曰周暢性仁慈為河南尹夏旱久禱無應因收葬洛
城傍客死骸骨萬餘人應時澍雨歲乃豐稔
[011-6a]
又章和元年有詔以鄭宏為大尉時旱朝廷百僚皆暴
稼穡遂豐
又汝南周獲善占天文為郡門下椽鮑昱爲汝南太守
時郡境大旱昱自往問何以致雨獲曰急罷三部督郵
明府當自北出到四十里亭雨可致也昱從之果得大
雨每行縣輒軾其閭
東觀漢記曰曹褒為河内大守時自春至六月無雨穀
[011-6b]
貴百姓頗流離褒到省吏職退去貪殘屢得澍雨其秋
大熟百姓給足流民皆還
又和熹鄧后永初二年三月京師旱至五月朔太后幸
雒陽省獄舉寃未還宫澍雨大䧏
司馬彪續漢書曰永初六年張奮代劉方為司空時歲
灾旱祈雨無應乃表即時引見口陳時政之宜明日和
帝召
蜀夲紀曰秦王誅蜀侯惲後迎葬咸陽天雨三月不通
[011-7a]
因葬成都故蜀人求雨祠蜀侯必雨
王隱晋書曰束晳太康中郡大旱苖稼敗晳乃命邑人
躬共請雨三日中雨水三尺衆人以其有術數精誠於
神明百姓歡喜為之歌曰束先生通神明請天三日甘
雨零我黍以萌我稷以生何以醻之報束長生
高閭燕志曰太平十五年自春不雨至於五月有司奏
右部王荀妻産妖傍人莫覺俄而失之乃暴荀妻於社
大雨普落
[011-7b]
魚豢典略曰舊制求雨太常禱天地宗廟社稷山川已
賽如其常祭牢禮四月立夏旱乃求雨立秋雖旱不禱
求雨到七月必賽之秋冬春三時不求雨
以寡德蒞政多違亢陽三時光隂錯緒農植之辰而零
雨莫䧏其令有司徹樂大官以菜食常供祭奠旣而澍
雨
又前凉録曰張植為西城校尉與奮威將軍牛覇率騎
[011-8a]
救張冲六月至于流沙無水士卒渇甚植乃剪髮肉袒
徒跣升壇慟泣請雨俄而雲起西北雨水成川植殺所
乘馬祭天而去
又前秦録曰沙公西域沙門也有秘術毎旱苻堅常使
呪龍龍便下鉢中天輒大雨
後魏書曰孝文太和二年京師旱祈天於北苑親自禮
焉減膳避正殿澍雨大洽三年帝祈雨於北苑是日大
澍雨
[011-8b]
益都耆舊傳曰趙瑶為閬中令遭旱請雨於靈星應時
大
葛仙翁傳曰吳主曾與仙翁坐於榭上望見道間人民
請雨土人累時不得仙翁曰雨可得耳即書符著社廟
中日午大雨尺餘水
長沙耆舊傳曰祝良為洛陽令時亢旱天子祈雨不得
良暴身階庭告誡引罪紫雲沓起甘雨乃䧏
佛圖澄傳曰石虎時自正月至六月不雨澄詣滻口祠
[011-9a]
稽首暴露即有二白龍䧏祠下於是雨遍數千里
干寳搜神記曰湯旣克夏大旱七年洛川竭湯乃以身
禱於桑林剪其髮自以為犧牲祈福於上帝於是大雨
即至洽于四海
又湘東新年縣有一穴穴中有黑土歲旱人則共壅水
於此穴穴淹則立大雨
中不崇朝而雨
[011-9b]
盛宏之荆州記曰宜都縣有一山獨立峻絶西北有石
穴一獨行百歩許二大石其間相去一丈許俗名其一
為陽石其一為隂石水旱為灾鞭陽石則雨鞭隂石則
晴
又湘東有雨母山山有祠壇每祈禱無不䧏澤以是名
之
又耒陽縣有雨瀬此縣時旱百姓同壅之則甘雨普䧏
若一鄉獨壅雨亦偏隨方所其信若符刻
[011-10a]
顧微廣州記曰鬰林郡山東南有一池池邉有一石牛
人祭祀之若百姓殺牛祈雨以牛血和泥泥石牛背祀
畢則天雨大注
抱朴子曰使者甘宗所奏西域事云方士能神呪者臨
泉
寸乃掇取著壺中壺中或有四五龍以少水養之聞有
旱處便賫龍往賣一龍數值千金發壺出龍著潭中復
禹歩吹之長數十丈須㬰而雲雨四集
[011-10b]
又厯陽有彭祖仙室請雨必得
晏子春秋曰齊景公時旱欲祠靈山晏子曰山以石為
身草木為髮天茍不雨髮焦身熱獨不欲雨乎祠之何
益公曰祠河伯可乎曰河伯以水為國以魚鼈為民久
旱國將亡民將滅獨不欲雨乎君避殿暴露其索雨乎
公出野暴露天果大雨
淮南子曰土龍致雨許愼註曰湯遭旱作土龍以象雲
從龍也
[011-11a]
又董仲舒請雨秋用桐木魚
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
雨今之土龍/本此也
遁甲開山圖曰綘北有陽石山有神龍池黄帝時遣雲
陽先生養於此帝王厯代養龍之處國有水旱不時即
祀池請雨
爾雅孫炎註曰攝木生江上有竒枝高三四丈生毛一
[011-11b]
名楓子天旱以泥塗之即雨
傅咸自叙曰太始九年自春不雨渉夏節聖皇勞慮分
使祈禱余以太子洗馬兼司徒祈越三朝雨大䧏退作
喜雨賦
霽
說文曰霽雨止也霋雨齊也霩火節/反雨止雲罷貎
乃霽魏將受祚之應也
[011-12a]
晉中興徴祥記曰咸和四年隂霖五十餘日蘇峻滅乃
霽
長沙耆舊傳曰文度字仲儒為郡功曹吏時霖雨廢人
業太守憂悒占度補戸曹度奉教齋戒在社三日夜夢
白頭翁謂曰爾來何遲翌旦度具白所夢於太守曰昔
禹夢青繡文衣男子稱蒼水使者禹知水脉當若是椽
此夢將若此也明果大霽
扶南日南傳曰金陳國入四月便雨六月乃止少有晴
[011-12b]
日六月不雨常晴歲歲如此
太平御覽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