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1a]
欽定四庫全書
習學記言卷四十四 宋 葉適 撰
荀子
𫝊説固已言學之要孔子講之尤詳道無内外學則内
外交相明今在書論語者其指可以考索而獲也荀卿
累千數百餘言比物引類條端數十為辭甚苦然終不
能使人知學是何物但雜舉泛稱從此則彼背外得則
内失其言學數有終義則不可須臾離全是於陋儒專
[044-1b]
門上立見識又隆禮而貶詩書此最為入道之害後揚
雄言學行之上言之次教人又其次亦是與專門者較
淺深爾古人固無以行為上而教人為下者惟後世陋
儒専門莫知所以學而徒守其師𫝊之妄以教人雄習
見之以為能勝此而兼行者則上矣近世之學則又偏
墮大甚謂獨自内出不由外入往往以為一念之功聖
賢可招楫而致不知此身之稂莠未可遽以嘉禾自名
也故余謂孔子以三語成聖人之功極至於無内外其
[044-2a]
所以學者皆内外交相明之事無生死壯老之分而不
厭不倦於其中此孔子之本統與𫝊説同也
止鬭一義莫曉故事按子路問君子尚勇孔子稱戒之
在鬭中庸袵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强司馬遷亦言子
路陵暴孔子孔子設禮誘之古之師友豈固訓導於戈
矛陵奪之間耶而荀卿之戒則尤為鄙暴不近人理至
謂以少頃之怒喪終身之軀室家立殘親戚不免刑戮
若立學聚教而其弟子粗猛至此則奚以學為雖古今
[044-2b]
材品强弱不同而荀卿亦有過論然致道必有象而果
若是則仁義道徳安從生有子以孝弟而好犯上作亂
者鮮後世疑之觀此殆非誣爾然則陵世之學又有愈
焉者矣
荀卿屢言為治當以後王為法後王者周也意誠不差
然周道在春秋時已自闕絶不繼自一魯外諸侯視之
皆如弁髦孔子盡力補拾其大者十僅得七八而小者
不存多矣況至荀卿王法滅盡之餘暴秦大并之日孔
[044-3a]
氏子孫畏偪不敢而獨倀倀然以無因難驗之説呌呼
於其間有輕易之情無哀思之意徒以召侮而不能為
益也自晨門荷蓧楚狂接輿之流猶以孔子為病而魯
兩生梁鴻尚謂漢人不足為況昭襄始皇之際耶
余嘗疑孟子盡力排楊墨楊墨豈能害道然非之不已
者害所由生也此自孟子一病不可為法若夫荀卿所
言諸子茍操無類之説自衣食於一時其是非尤不足
計而乃倒攻羣辨若衢罵巷哭之為至於子思孟軻併
[044-3b]
遭詆斥其謬戾無識甚矣又好言子弓常與仲尼同稱
安有與仲尼齊聖獨為荀卿所私而他害無見者既無
立言行事可以考其是非使非荀卿之妄則或者子弓
仲尼之别名不然姑假立名字以自況爾孟軻亦屢扳
仲尼孔子乃無所比何哉
仲尼之門羞稱五霸按孟子或問曽西吾子與管仲孰
賢曾西艴然不悅然則豎子羞稱固當有之蓋幼志先
登能自啟迪不墮駮地然雖成勞茂烈茍徒止於所能
[044-4a]
則晩進後生皆輕貶之矣此一義常存自應有益於新
學孟子大人也天下臧否由已而定豈以其身與人稱
量高下者哉故孔子雖謂管仲器小而終以九合之功
歸之此亦深於學者所宜知也
荀卿言周公大儒之故與中庸仲尼祖述堯舜一章畧
相似皆夸奢飛動之辭聖人自用力䖏極不然二者參
觀子思言理閎大而分限不可名荀卿言事雖張皇而
節目猶可見也周公孔子艱難一世以就徳業而後世
[044-4b]
學者反以為甚易而無難若是則神靈之所為而非人
也且又引以自神則近乎狂惑矣
荀卿論治多舉已然之跡無自致之方可觀而不可即
也惟言國具差若有意謂無便嬖左右足信者之謂闇
無卿相輔佐足任者之謂獨所使於四隣諸侯者非其
人之謂孤也然穆王命太僕左右僕從侍御無以便嬖
側媚其惟吉士是則嬖者不吉吉者不嬖也卿相輔佐
所以同起治功臣雖專任其勞君不獨有其逸謂不能
[044-5a]
不有游觀安燕之時欲倚之為基杖則用人之道狹矣
湯滅桀而自慚仲虺誥而解之徳誠有餘安用其臣喻
志於四方然則荀卿所言者戰國之事非帝王之治也
讀荀卿與臨武君議兵及四世有勝非幸又入秦何見
以為無儒又與秦昭王辨儒有益於人之國令人嘆息
周衰諸侯皆恣已自便而秦以夷狄之治隳滅先王之
典法吞噬其天下别治為區域孔子力不能救不過能
不入秦而已子孫守其家法故曰秦為不義義所不入
[044-5b]
遂死於家荀卿談王道若白黑嗣孔氏如冢嫡不秦之
讐而望之以王責之以儒嗚呼固哉秦惟不能自反也
不用荀卿而用李斯者歟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所以言有常道者覆燾
運行日月之所麗爾堯之時則治是為堯而存也桀之
時則亂是為桀而亡也謂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非也又
言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㓙吉㓙果在所應則是
無常也謂天行有常非也强本而節用則天不能使之
[044-6a]
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
夫古人既强本節用矣既養備動時矣既修道不貳矣
其不貧不病無禍則皆曰天也非我也今偃然而自居
曰我也非天也夫奉天以立治者聖人之事也今皆曰
我自致之非天能為是以己滅天也不為而成不求而
得夫是之謂天職謂下民天情也天官也天君也夫物
各賦形於天古人謂其獨降衷於民然必為而後成求
而後得故謂聖賢敗而失之者下愚不肖也今既謂當
[044-6b]
清天君正天官養天情以全天功而又謂不求知天且
雖聖人無不自修於受形之後而未有求知於未形之
先者及其既行而能全天之所賦矣則惟聖人為求知
天今謂聖人為不求知天非也又謂全其天功則天地
官而萬物役且古聖人未嘗敢自大其身而曰吾能官
使天地者也又曰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
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按孔子曰大哉堯之為君
也惟天為大惟堯則之是堯未嘗物畜而制之也詩曰
[044-7a]
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是文王未嘗制天命而用之也詳
攷荀卿之説直以人不能自為而聽於天者不可也然
則人能自為而不聴於天可乎武王曰惟天隂隲下民
相恊厥居堯舜𫝊之至於周矣然則謂人之所自為而
天無預也可乎又曰道之所善中則可從畸則不可為
匿則惑嗚呼惟其不知中也是以其言屢變而卒為畸
且匿也又曰萬物為道一偏一物為萬物一偏愚者為
一物一偏而自以為知道無知也愼子有見於後無見
[044-7b]
於先老子有見於詘無見於信墨子有見於齊無見於
畸宋子有見於少無見於多嗚呼萬物之於道無偏也
無中也一物之於萬物無偏也無中也自其中言之皆
中也一物猶萬物也自其偏言之皆偏也萬物猶一物
也荀卿以諸子為愚而偏而自謂為中也而其乖錯不
合於道如此吾未見其能異於諸子也
世俗之為說曰堯舜禮讓荀卿明其不然以為天子至
尊無所與讓故有以堯繼堯以堯易堯之語又謂諸侯
[044-8a]
有老天子無老血氣精力有衰智慮取舍無衰持老養
衰莫如天子按書序將遜于位讓于虞舜書記堯舜禪
讓甚明而又自言在位七十載耄期倦于勤然則荀卿
不信書而詆其為世俗之説耶且必不當禮讓何義以
天子之位為持老養衰之地何據孟軻言民為貴社稷
次之君為輕雖偏然猶有儆也而荀卿謂天子如天帝
如天神葢秦始皇自稱曰朕命為制令為詔民曰黔首
意與此同而荀卿不知哀哉故禮者養也芻豢稻粱五
[044-8b]
味調香所以飬口也椒蘭芬苾所以飬鼻也雕琢刻鏤
黼黻文章所以養目也疏扆襚舁牀第几筵所以飬體
也按孔子教顔淵非禮勿視非禮勿聴非禮勿言非禮
勿動謂能自克以復禮夫自克則不費乎物而後禮行
焉而荀卿謂制禮以為養使耳目口鼻百體之類必皆
有待於禮則禮者欲而已矣且顔子簞食瓢飲陋巷不
改其樂孔子亟稱之故獨許以復禮今為費以求多於
禮筋骸通塞紛紛乎豢養於外物之不暇而安所復哉
[044-9a]
然則養者禮之文也非禮之實也
荀卿議論之要有三曰解蔽正名性惡而已其言諸子
莫不有蔽而不蔽之理莫如知道而治心故曰虚一而
靜謂之大清明萬物莫形而不見莫見而不論莫論而
失位坐於室而見四海䖏於今而論乆逺疏觀萬物而
知其情參稽治亂而通其度至於參日月滿八極謂之
大人而無有蔽之者也雖然難矣蓋諸子之學何嘗不
曰知道而治心使之虚静而清明以形天下萬物之理
[044-9b]
而自謂不能蔽也荀卿以己之所明而號人以蔽人安
得而受之舜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不止於治心箕子
思曰睿不在心古之聖賢無獨指心者至孟子始有盡
心知性心官賤耳目之説然則辨士素隠之流固多論
心而孟荀為甚焉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
自逺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夫學
常進則得其養同於人則不偏於己重於己則不尤於
人捨是吾未見其不蔽也
[044-10a]
後王之成名刑名從商爵名從周文名從禮散名之加
於萬物則從諸夏之成俗曲期荀子之言如此其於名
可以為精矣雖然古人正事而不正名名與天地並未
有知其所由來者以書詩所稱則何必後王捨前而取
後是名因人而廢興也孔子謂衛之政當先正名是時
父子不正而人道失序則孔子所欲正者亦其事而已
名不正故事亂名正則事從矣戰國羣談聚議妄為無
類之言彼固自知其不可而姑為戲以玩一世其貴人
[044-10b]
公子亦以戲聴之然於事不為之損益也荀卿不知其
不足辨而辨之終身不置是時去六國滅亡無幾焚經
籍殺儒生事既壊而名亦喪荀卿無以救之則與十二
子者同歸於盡爾哀哉
孟子性善荀卿性惡皆切物理皆關世教未易輕重也
夫知其為善則固損夫惡矣知其為惡則固進夫善矣
然而知其為惡而後進夫善以至於聖人故能起偽以
化性使之終於為善而不為惡則是聖人者其性亦未
[044-11a]
嘗善歟伊尹曰兹乃不義習與性成孔子曰性相近也
習相逺也惟上智與下愚不移嗚呼古人固不以善惡
論性也而所以至於聖人者必有道矣
荀卿於陋儒專門立見識隆禮而貶詩書為入道之害
又專辨析諸子無體道之宏心皆畧具前章按後世言
道統相承自孔氏門人至孟荀而止孔氏未嘗以辭明
道内之所安則為仁外之所明則為學學則六經也門/人之志於六經
者/少至於内外不得而異稱者於道其庶幾乎子思之流
[044-11b]
始以辭明道中庸未必專子思/作其徒所共言也辭之所之道亦之焉非
其辭也則道不可以明孟子不止於辭而辨勝矣荀卿
本起稷下凢有所言皆欲挫下士之鋒破滑稽之的其
指決割其言奮呼怒目裂眥極將經緯大道奈何俛首
效之且未有求其小而能得其大者惜乎其未講矣
揚子
太𤣥
連山歸藏雄時固應有完書然左氏已不道八索左氏
[044-12a]
所記孔安國亦言之則漢世猶存也安國又言孔子賛
易道以黜八索則八索義當與孔氏絶異所謂十翼者
獨彖象為孔子之文其他或先或後皆非也然皆自附
於孔氏司馬遷固不能辨而劉向父子與雄尤篤信之
及班固取七畧以志藝文百世之後雖有豪傑特出之
士心不能思智不能慮滌膠以漆妄為清明而孔氏之
學榛棘蔽路矣嗟夫雄雖誤後世而自誤亦豈少哉古
人有作無述孔氏有述無作彖象述也非作也雄不能
[044-12b]
知以為彖象者作而已故既首之復自賛之又自測之
述作雜而紀法亂自誤一也言一而已有精者無粗也
有深者無淺也十翼非一人之言也淺深精粗宜其不
同雄既以為皆孔氏之書矣故或衝或錯或攡或測一
書而異其言者十數自誤二也易之始口切齒先王大
道至此散薄無復淳完或者反謂其才髙力強易於有
行然則誅少正夘戮俳優無怪乎陋儒以是為孔子之
極功也學者茍知辭辨之未足以盡道而能推見孔氏
[044-13a]
之學以上接聖賢之統散可復完薄可復淳矣不然循
而下之無所終極斷港絶潢争於波靡於道何有哉
太𤣥雖名幽深然既稱枝葉扶䟽獨説十餘萬言侯芭
又受其辭則是雄所以作之意固嘗曉然號令於人使
皆可識不為甚難明也至宋衷陸績范望乃皆創立注
釋若昔未嘗聞知者如首名以節氣起止贊易以五行
勝尅最為此書要㑹不知自雄及芭親相𫝊授已如此
耶或舊語果零落而衷績等方以意自為參測也以位
[044-13b]
當卦以卦當日出於漢人若夫節侯晷刻推其五行所
寄而吉凶禍福生之至𤣥而益詳蓋農工小人所教以
避就趨舍者雄為孔氏之學其書有義而已義立而後
數從之今之所謂數者非易之初也雄見其已成而謂
為易者必先數而後義故研精殫智於歴而後𤣥始成
不知數既立則義豈復有哉自誤三也
十翼言大衍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至可與酬
酢佑神葢贊筮占有此功用雖似卑淺然乃筮人所為
[044-14a]
不言易當自為也雄不悟遂為假太𤣥自著揲法近世
司馬氏擬𤣥為虚專以五行起數而亦先以揲法示人
其詞義乃類連珠比𤣥尤狹劣矣按易之始其義有陽
而未有隂其物有天而未有地及其陽而隂之初虚取
諸風中虚取諸火終虚取諸澤隂而陽之初實取諸雷
雷有/形中實取諸水終實取諸山畫起於一物莫先於天/故象天天尊陽也二之
則象地地卑隂也及自陽為/隂自隂為陽始有虚實之辨取物以配義義立而物隠
連山歸藏既不存不知其為義為物今易卦及彖象皆
[044-14b]
不以物而以義葢其簡直易知如此十翼所謂帝出於
震齊於巽相見於離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其
詞前後差重蔓衍皆説易者為之非易之書本然也况
於五行四時二十四節癸甲而計之晷刻而察之又逺
在十翼下數十等安得為義理所歸哉
法言
因雄論吾子少而好賦見自屈原堯舜三代之文始變
數百年間惟章句經生不能工而通人俊士未有不由
[044-15a]
此者至雄方知以上更有事故謂孔氏之門用賦賈誼
升堂相如入室如其不用何其語甚大乃雄回轉關捩
處懷襄浩浩障止東趨所以於道有功也如董仲舒蕭
望之夏侯勝非不専守經術然力微勢弱不過僅自立
而已蘇氏謂離騷六經之變者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又
言賈誼見孔子升堂有餘不當以賦貶之雄正以屈原
變六經而誼未免於用賦致大道分裂不合豈蘇氏猶
未知雄意耶
[044-15b]
事辭稱則經按雄所見史襞積故實文組繪浮語使事
辭偏重故法言太𤣥欲離此二過辭必稱事事必稱辭
雖然淺矣自有文字以來聖人迭起唐虞夏商間觀其
百年數世之逺纔只數十簡若以為道則固有非言
語所能載若以為事則何止勝辭而已至周乃稍詳於
前不獨文武成康變故殷煩周召經營之勞未必倍於
伊傅時近故耳孔子當壞亂之後惜其無所統紀又將
隨事滅散是以由唐沿周極力収補雖魯人區區記録
[044-16a]
以其猶有係於當世大義亦復為之討論而左氏又徧
採國史旁加翼贊然則孔子之業已成譬如權衡度量
不可有二雖更有孔子其書亦不得為經也而况太𤣥
法言乎多聞則守之以約多見則守之以卓寡聞則無
約也寡見則無卓也按孟子稱博學而詳説之將以反
説約又言曾子守約荀卿多言博學顔淵既竭吾才如
有所立卓爾雄酌於顔孟故定約卓之論也義理隨世
講習而為準的誠無後先然必質於孔子而後不失其
[044-16b]
正按孔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顔淵
自言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則所謂博而約者禮也子曰
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又曰譬如為山未成一
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古人自修
不惰以山明之故曰為山九仞功虧一簣而顔子自言
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則所謂卓者進而
不止也今於多聞多見中欲守以約卓而不知約為何
實卓為何形意擇而堅執則前言滿胷而固吝不除往
[044-17a]
事溢目而驕肆逾長是誤共所由之途而趨於愚闇爾
子曰賜汝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子貢曰然非與曰
非也予一以貫之一以為學古聖人未之及也而獨見
於孔子曾子徒唯而子貢疑之孟子自以為無所不悟
然漸失孔子之意故博學雖實而反約為虚至雄析見
為卓而失之愈甚矣夫茍得其一無精粗無本末終身
由之安有約卓之異不然則見聞無據而立説以為主
未見其能至道也
[044-17b]
或問道曰道也者通也無不通也或曰可以適他歟曰
適堯舜文王者為正道非堯舜文王者為他道君子正
而不他或問道曰道若塗若川車航混混不捨晝夜或
曰焉得直道而由諸曰塗雖曲而通諸夏則由諸川雖
曲而通諸海則由諸或曰事雖曲而通諸聖則由諸乎
古之言道也以道為止後之言道也以道為始以道為
止者周公孔子也以道為始者子思孟軻也至雄則又
失其所以始而以無不通為道夫行者以不得乎道也
[044-18a]
故陷於迷學者以不得乎道也故趨於謬是則道者限
也非有不通而非無不通也道一而已無正也無他也
自行而言車航混混不捨晝夜雖不得其道猶至也自
學而言車航混混不捨晝夜茍不得其道皆迷也奈何
併諸子百家之紛紛舉以為道而姑敎其惟堯舜文王
之適彼不知其所以適雖堯舜文王而不知道猶是也
徐行後長者曹交烏得而為性善稱堯舜滕世子何取
於信以其始之易於言也是以誤後世之無所始也至
[044-18b]
韓愈則又曰道有君子有小人德有凶有吉豈惟無所
始幾於攘臂而詬矣已則然而曰吾闢異説以明夫道
也可乎蓋周公孔子之道而學者喜為異以離之其初
在毫忽而其流有越南燕北之逺矣
或曰經可損益歟曰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其益可
知也按伏羲氏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孔氏
安國言之則漢儒相傳固如此不知何所授也豈周官
晩出雄猶未通習或雖通習猶未信據而然耶雄因此
[044-19a]
遂以經為可益故作太𤣥法言矣盛哉成湯丕承也文
王淵懿也或問丕承曰由小致大不亦丕乎革夏以天
不亦承乎淵懿曰重易六爻不亦淵乎浸以光大不亦
懿乎此語全勿交涉與湯執中立賢無方文王視民如
傷望道而未之見相去遠矣
雄謂遐言周于天地賛於神明幽𢎞擴廣絶乎邇言故
曰吾寡見人好遐者也邇文之視邇言之聴遐則福焉
意皆為太𤣥發也孟子曰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
[044-19b]
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帶而道存焉觀孟
子此言雄不待辨而知其非矣然以言為學孔子沒後
事在時固無之
仲尼以來國君將相卿士名臣仲尼之後迄於漢道德
行顔閔股肱蕭曹爰及名將兩篇皆詳看統紀之學論
述今古孔氏之後春秋絶書修其業者司馬遷劉向揚
雄班固而已董仲舒局狹孔安國拘淺鄭𤣥浮肆李膺
郭泰之流言議殆不存無以考見也若鄭子真莊君平
[044-20a]
李仲元則固賴雄而傳矣蘇氏稱子胥種蠡皆人傑而
揚雄曲士也余嘗論孔子言後進於禮樂君子也而子
胥種蠡皆無禮樂而得為君子此蘇氏所謂人傑歟盖
自春秋而管仲始賢孔子稍抑損之晩至戰國則子胥
種蠡既顯於世獨董仲舒言越無一人而雄亦莫之與
也若文字由屈宋變流荆軻聶政人以為壯烈者雄皆
論正於大義有補矣
論聖人固多變子游子夏得其書未得其所以書宰我
[044-20b]
子貢得其言未得其所以言顔淵閔子騫得其行未得
其所以行其於言孔子固甚淺欲大而反小之然猶未
失際畔也至謂聖人自恣者歟何其言之多端也曰子
未覩禹之行水歟一東一北行之無礙也君子之行獨
無礙乎如何直往也水避礙則通於海君子避礙則通
于理按孔子之言皆在未有多端而避礙者不知雄何
所指也夫初使難知己而易識先設疑論後乃誠言始
為限礙終也通達此文人辨士玩弄筆舌之病也春秋
[044-21a]
以前諸書猶不若是有問則答有藴則陳而已至戰國
秦漢然後爭為放恣如雄所云而雄雖振㧞於常流卒
違眩於故習且人有礙而我通之未嘗自礙而又自通
也孔子之論語是也雄之太𤣥自礙而又自通者也理
有海而學至之未嘗自為海而又自為水也孔子之賛
易是也雄之太𤣥自為海而又自為水者也雄稱周公
以來未有漢公之懿也勤勞則過於阿衡漢興二百一
十載而中天其庶矣乎辟雝以本之學校以教之禮樂
[044-21b]
以容之輿服以表之復其井刑免人役唐矣夫詳此法
言之成在莽未簒以前簒後為劇秦美新亦言和鸞肆
夏黼黻袞冕欽修百祀明堂雍臺復五爵度三壤經井
田免人役方甫刑匡馬法與法言不異則雄雖巽而不
謟明矣又按司馬相如而下歌頌之文遂為故實文士
無能免者故雖易世而班固謂相如封禪靡而不典揚
雄美新典而無實皆游揚後世垂為舊式則是當時議
論相承未有以為不當作者夫孔父仇牧死晏嬰不死
[044-22a]
龔勝死揚雄不死古人各賢其賢不以相厲也而千載
之後方追數雄罪為漢舉法惜哉
[044-22b]
習學記言卷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