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一百三十
工部
虞衡清吏司
軍器
一八旗鎧仗順治初年定八旗甲兵需用盔甲
由兵部移咨每副折給銀四両八錢八分三釐
令其自行辦造○康熙十八年題準䕶軍盔甲
[134-1b]
每副折給銀四兩八錢八分三釐驍騎歩軍盔
甲折給銀四兩一分五釐○二十二年題準兵
丁盔甲每副折給銀三兩七錢並給鳥槍一杆
○四十五年題準䕶軍盔甲每副折給銀四兩
五錢驍騎歩軍盔甲每副折給銀三兩七錢鳥
槍兵丁盔甲每副折給銀三兩五錢○五十三
年題準鳥槍兵丁盔甲每副仍照原價折給銀
三兩七錢○雍正元年議準䕶軍盔甲每副鐵
[134-2a]
葉銀四兩五錢合工料銀共十有二兩定為十
有一兩其䕶軍校盔甲銀十有五兩六錢有奇
定為十有五兩○二年奉
㫖八旗軍器年久殘闕不全兵丁無力修整著賞給庫
帑各旗覈眀數目照舊設立三年㸃驗之時暫行封
貯竢各旗驗畢始令發囬以杜那借欽此○十一年
議準八旗官兵盔甲弓矢櫜鞬等項多不齊備
每遇㸃驗私相那借且初授之官新選之兵亦
[134-2b]
有不及設立者應今各佐領覈眀殘闕軍器或
繫全無或闕少若干逐細報眀補造借給俸餉
以為價直但一時購買不特昻貴亦難堅固請
令各該旗将官兵職銜軍器數目造具清册移
送到部照依定價按式成造分給其借給俸餉
官以四季扣完兵以二十月扣完該管大臣每
年於霜降後㸃騐一次仍令各佐領稽察倘年
久應修亦照此例造給如兵丁内有升遷調遣
[134-3a]
者将軍器酌量設立年分折算價值交與頂補
之人陸續坐扣錢糧給還本人如新授之官未
有軍器願扣俸設立者照例造給○又奏準撥
給崇文門官房一所設立軍需遴委賢能司
官監造八旗官兵軍器所需工料均分等按旗
覈定價直官員盔甲一等每副銀二十八兩八
錢五分五釐二等每副銀二十兩八錢五分五
釐三等每副銀十有七兩六錢八釐八毫八絲
[134-3b]
䕶軍校盔甲鑲黄正白二旗每副銀十兩八錢
八分二釐八毫二絲八忽正黄鑲白鑲紅三旗
每副銀十兩七錢六分二釐八毫二絲八忽正
紅旗每副銀十有一兩二錢六分二釐八毫二
絲八忽正藍旗每副銀十兩一錢二分八釐八
毫二絲八忽鑲藍旗每副銀十兩四錢三分二
釐八毫二絲八忽前鋒盔甲鑲黄正白二旗每
副銀七兩九錢一釐三毫六絲三忽五微正黄
[134-4a]
鑲白鑲紅三旗每副銀七兩七錢七分二釐七
毫四絲三忽五微正紅旗每副銀八兩三錢七
分二釐七毫三絲七忽五微正藍旗每副銀六
兩七錢六分六釐五毫三絲六忽五微鑲藍旗
每副銀七兩四錢一分一釐八毫三絲六忽五
微䕶軍盔甲鑲黄正白二旗每副銀七兩三錢
八分五釐九毫七絲五忽五微正黄鑲白鑲紅
三旗每副銀七兩二錢五分七釐三毫五絲五
[134-4b]
忽五微正紅旗每副銀七兩八錢五分七釐三
毫四絲九忽五微正藍旗每副銀六兩二錢八
分八厘六毫一絲六忽五微鑲藍旗每副銀六
兩九錢一分一絲六忽五微驍騎盔甲正黄旗
每副銀四兩六錢二分八厘六毫二絲四忽四
微鑲黄旗每副銀四兩六錢五分六厘三毫六
絲六忽四微正白旗每副銀四兩六錢四分一
釐六絲七忽九微鑲白旗每副銀四兩六錢六
[134-5a]
分八厘八毫一絲五忽四微正紅旗每副銀四
兩一錢六分九厘二毫三絲七微鑲紅旗每副
銀四兩七錢二分六厘六忽九微正藍旗每副
銀四兩六錢四分一厘七絲二忽九微鑲藍旗
每副銀四兩六錢六分八厘八毫一絲五忽四
微歩軍棉甲兵盔甲正黄旗每副銀三兩六錢
四分二厘九絲二忽鑲黄旗每副銀三兩六錢
六分四厘五毫五絲二忽正白旗每副銀三兩
[134-5b]
六錢四分五毫五絲二忽鑲白旗與鑲黄旗同
正紅旗每副銀三兩三錢一分四厘八毫五絲
六忽鑲紅旗每副銀三兩七錢一分九絲二忽
正藍旗每副銀三兩六錢五分四毫二絲二忽
鑲藍旗每副銀三兩六錢七分二厘八毫八絲
二忽官員櫜鞬一等每副銀四兩二等每副銀
二兩九錢三等每副銀二兩兵丁櫜鞬每副銀
一兩七錢官員腰刀每把銀三兩五錢六厘兵
[134-6a]
丁腰刀每把銀二兩二錢八分
一官兵帳房定例官員用藍布毎架髙六尺五
寸下濶丈二尺深六尺四寸兵丁用白布有堂
屋者每架髙六尺五寸下濶丈二尺深九尺六
寸無堂屋者制與藍帳房同布疋棉線移户部
支領零星物料工匠價直由部覈給委官成造
存貯軍需庫如遇
車駕廵幸各旗定數赴部支取事畢繳囬年久應修
[134-6b]
委官驗實隨時修補
一新滿洲鎧仗康熙二十七年定新來滿洲官
兵咨部按名給發軍器軍裝什物並給予房價
○又定新滿洲藍翎侍衛應得盔甲每副折價
銀十有三兩五錢平鋄金腰刀櫜鞬折價銀五
兩四錢一分鞍轡皮荷包箭嚢折價銀六兩四
錢二分八旗寧古塔新滿洲兵丁軍器由各該
處咨部每人各應得盔甲長槍弓箭罩水缸鐵
[134-7a]
鍋䥷刀帳房二人共一架共折價銀十兩八錢
四分二釐四毫制錢百五十文腰刀櫜鞬箭嚢
皮荷包鞍轡馬槽共折價銀六兩一錢六分有
奇均令該旗及該将軍具領赴部支給自行備
造
一武狀元銅盔甲定例三年一製需用熟黄銅
及紬錦線布於户部支領由部成造其腰刀櫜
鞬鞓帶皆鋄金鞾用馬皮韈用藍縀手巾二條
[134-7b]
荷包一對均令製造庫造給交送兵部
一直省兵丁軍器順治四年議準鐵盔每頂工
料銀一兩五錢鐵甲每副工料銀三兩三錢○
七年議準棉甲每副工料銀二兩弓每張銀一
兩箭每枝銀四分腰刀每把銀九錢二分鳥槍
每杆銀一兩三錢長槍每杆銀一錢○十年議
準各省軍器或遇闕額或新增該督撫照兵部
經制額數具題由部覈準成造仍将動支錢糧
[134-8a]
奏請開銷○康熙十七年題準直省兵丁鐵盔
甲每副減定銀三兩七錢○雍正七年議準各
省如遇裁兵所遺盔甲器械數目於年終彙册
送部○十三年覆準豫省各營補製闕額棉盔
甲鳥槍及馬兵花鐵盔甲動用存公銀照數改
造工竣造册送部覈銷至各營羅鍋帳房等項
見今並無用處若備造存貯日久易於朽壊應
竢用時報部補製並将堪用之㓲刀藤牌旗幟
[134-8b]
盔甲鳥槍小旗等項數目造具清册送部察覈
○乾隆十六年奏準各省軍器武備攸闗向來
增造拆修並未定有章程一應報銷往往同一
器械彼此價直多寡懸殊部内惟據舊案覈銷
而各省又因未定成規並不遵照覈減舊案造
報以致往返駮詰案牘紛繁遵循無據應令各
督撫照城垣衙署之例將一應軍器軍裝什物
等項按照各營情形分别輕重大小物料匠工
[134-9a]
確訪該處價直據實覈定造册送部會同九卿
定議頒發各省遵行
一鑄礮
國初遣官監造大礮定名號為
神威大将軍○康熙十四年鑄造大礮八十位各
長七尺三寸口徑四寸九分膛口徑二寸七分
底徑六寸七分鐵彈重三斤用火藥一斤八兩
礮車全車見雜/料則例○十五年鑄造五十二位
[134-9b]
欽定名號為
神威無敵大将軍内重二千二百七十四斤銅礮
八各長七尺七寸口徑一尺膛口三寸七分底
徑一尺二寸鐵彈重八斤用火藥四斤重一千
六百十有三斤銅礮二十四位各長七尺六寸
口徑八寸五分膛口三寸三分底徑尺一寸鐵
彈重六斤用火藥三斤木瓖大礮二十位各重
八百十有七斤制同上礮車均全○十九年造
[134-10a]
鋄金龍礮八位各長五尺七寸重二百五十斤
至三百斤鉛子重十有三兩至十有四兩○二
十年造銅礮二百四十位
欽定名號為
神威将軍各重三百九十斤長六尺六寸火門後
徑五寸七分口徑三寸二分合膛鉛子重十有
八兩用火藥八兩中的至一百弓用火藥九兩
中的至百五十弓口篐之上立星表與甲乙線
[134-10b]
相等礮車全○二十四年造鐵心銅礮八十五
位各長五尺二寸重百斤至百二十斤鉛子重
四兩五錢至五兩鐵奇礮一位長五尺六寸重
三十三斤鉛子重二兩五錢○二十五年造鋄
金龍礮一位長四尺五寸重八斤鉛子重五兩
二錢○二十六年鑄礮五位
欽定名號為
威逺將軍即衝/天礮各長二尺一寸重二百八十五斤
[134-11a]
至三百三十斤生鐵彈重二三十斤大如瓜中
虛仰穴兩耳鐵環其法先置火藥於鐵彈内次
用螺螄轉木纏火藥撚裹以朝鮮貢紙挿入竹
筩入於彈内下留藥撚一二寸以達火藥上留
藥撚六七寸於彈外餘空處亦塞滿火藥以鐵
片葢穴口外用蠟封固於小膛底下火藥間以
木馬加土寸許乃安鐵彈於大膛又加潮土數
寸以隔火如放二百歩至二百五十歩用藥一/斤三百歩増二兩如放二三里用藥
[134-11b]
三/斤火門施烘藥次以礮尺髙低度數定放之逺
近其㝡逺在礮尺四十五度本度上下若干即
減遠若干臨時施放先㸃彈口火藥撚再速㸃
火門烘藥○二十八年造大礮六十一位
欽定名號為
武成永固大將軍重自三千六七百斤至六七千
斤長自九尺七寸五分至一丈二尺膛口自三
寸八分至四寸九分用鐵彈自十斤至二十斤
[134-12a]
火藥自五斤至十斤鐵軸礮車均全又改造木
瓖礮八十位
欽定名號為
神功将軍各重千斤長七尺一寸膛口二寸七分
用鐵彈三斤八兩火藥一斤十二兩礮車全○
二十九年造鐵子母礮二百有二位各長五尺
五寸重八十斤至百斤鉛子重四兩至六兩銅
衝天礮八位各長二尺三寸重五百六十斤生
[134-12b]
鐵彈重三十斤○三十四年造銅礮四十八位
欽定名號為
制勝将軍内四十六位各重五百斤長五尺一寸
膛口二寸四分用鐵彈三斤火藥一斤八兩重
三百六十斤者二各長五尺用鐵彈二斤火藥
一斤○五十七年造
威逺将軍銅礮十位各長三尺一寸重一百七十
餘斤鉛子重十有九兩○五十八年造
[134-13a]
威逺将軍銅礮十有六位各長三尺重一百四十
斤鉛子重十有五兩○六十年造鐵子母礮六
位各長五尺重百斤鉛子重五兩鐵虎尾礮二
位各長三尺重二十七斤鉛子重二兩○雍正
五年造
威逺將軍鐵礮十位各長一尺七寸七分重四十
五斤鉛子重二十八兩用火藥十有四兩鋄金
子母鐵礮十有七位重四十八斤者六各長五
[134-13b]
尺二寸鉛子重四兩用火藥二兩重四十斤者
一長五尺五寸鉛子重二兩六錢用火藥一兩
三錢重三十六斤者十各長五尺五分鉛子重
二兩五六錢用火藥一兩三錢鋄銀子母鐵礮
重四十八斤者十重三十六斤者四子母鐵礮
三位重四十八斤者一重三十六斤者二尺寸
鉛藥均與鋄金鐵礮同
一火藥順治初年定八旗試演槍礮及
[134-14a]
盛京各駐防等處每嵗操演需用火藥硫黄於西
什庫支取硝令直隸山東山西河南四省辦觧
部委官監製存貯蕩氛廠取用時赴廠給發完
日酌量造備○又定内務府取用硝黄於西什
庫支給藥線及催藥部發工料造給○又定内
務府取用鳥槍鉛子噴砂照來文給發工料造
給○康熙三十一年題準八旗試演槍礮火藥
移濯靈廠收貯取用○又題準濯靈廠每嵗造
[134-14b]
演放火藥二十餘萬斤烘藥二三千斤外備貯
軍需火藥三十萬斤烘藥四千斤如逄運用之
年隨時補造足額簡委司官一人經理豫領錢
糧督匠辦造○雍正二年奏準軍需火藥存貯
已過十年者許改作演放火藥陸續取用其額
貯之數即行補造○三年奉
㫖特命大臣管理火藥事務覈定價直軍需火藥每斤
工料銀二分六釐演放火藥每斤銀一分八釐
[134-15a]
烘藥均每斤銀一錢五分○十年奏準直隸山
東山西河南每省每次取硝各十有五萬斤觧
部應用直隸山東河南題銷工運價直每斤銀
二分五釐至二分八九釐不等山西一省每斤
題銷銀五分六釐較之三省價直懸殊緣山路
﨑嶇雇驘䭾運不能照直隸等省覈給且所觧
之硝成色亦不及三省應将山西例觧之硝停
其辦運令直隸山東河南各増辦五萬斤觧部
[134-15b]
應用○十二年奉
㫖八旗操演營兵等演放鳥槍所需鉛子均不拾囘徒
然抛棄外省兵丁演放鉛子既有拾囘之例京城所
放鉛子作何拾取之處著八旗並操演營火器營大
臣等㑹議具奏欽此遵
㫖議準嗣後
京城兵等演放鳥槍之鉛子各旗委官兵用心拾
取務将實得數目注册收貯竢嵗終各營将每
[134-16a]
月由部領囘鉛子數目並各營各旗每月拾囘
數目合算分數彙奏交納工部倘有不肖兵丁
茍且塞責拾取無㡬或希圖較多私行増買等
情察出将該管官題叅○乾隆七年奏準每逄
碾造軍需火藥完日奏請
欽㸃大臣驗看如果合式準其貯庫備用○十八年
奏準自十四年辦造演放火藥三十萬斤又於
本年換出貯久軍需火藥三十萬斤作為演放
[134-16b]
火藥並舊存演放火藥四十一萬一千四百四
十八斤十三兩有奇共火藥一百一萬一千四
百四十八斤十三兩有奇每嵗春秋二季給發
盛京綏逺城右衛熱河及健鋭營八旗操演槍礮
共發過演放火藥一百萬一千七百六十六斤
十五兩有奇僅存九千六百八十一斤十四兩
有奇向例庫貯演放火藥除足支本年應用外
多貯三四十萬斤今因碾造軍需火藥未得辦
[134-17a]
造所存無㡬應製造演放火藥四十五萬斤烘
藥六千斤以備應用計火藥每萬斤用硝八千
斤硫黄一千五斤十兩廣膠六斤四兩烘藥每
百斤用硝八十三斤十兩八錢硫黄十有四斤
七兩五錢均移西什庫照數給發仍委官監稱
廣膠行文户部支領部給工價銀四千五十兩
錢四千五十串
一存貯火器順治初年定八旗礮廠鑲黄正白
[134-17b]
鑲白正藍四旗各三十五間均在鑲黄旗教塲
空地正黄正紅二旗各三十間均在徳勝門内
鑲紅鑲藍二旗各二十三間均在阜成門内八
旗火藥廠鑲黄正黄二旗十有二門在安民廠
餘六旗二十間在
天壇後各廠皆撥八旗官兵看守今裁各/廠亦廢安民廠在西
直門内之北收貯礮位今尚貯/廢礮濯靈廠在右安
門内收貯火藥烘藥鉛子盔甲廠在崇文門内
[134-18a]
之東今貯/廢礮縧兒衚衕安定門
收貯礮位及
軍器今皆貯/廢礮戊丁二庫在西什庫内收貯弓刀
箭弦鳥槍等項丁字庫今/貯硝黄中營火藥三東營
西營各二○康熙十九年議準移廣積庫硝
黄等項收貯丁字庫○二十四年奏準請将城
上房屋修整收貯各廠各庫舊有火藥如尚有
餘剩者再行請
㫖辦理○三十一年奏準城上房屋修理完竣将各
[134-18b]
廠庫所存舊火藥那移安放惟外城中營餘藥
十六萬斤請移至濯靈廠收貯至中東西三營
原有看守庫丁二十四名今火藥既已那移應
徹囘二十名止留四名在西什庫濯靈廠照常
應差並令其兼看三處空廠○三十五年奏準
将舊貯火器之洪威廠蕩氛廠空地均交與内
務府收管○雍正六年奏準看守庫丁於中營
火藥廠廢址内偷刨鉛子盜賣應将庫丁送刑
[134-19a]
部治罪刨出鉛子交部收貯其中東西三營空
地三十四畝均交與内務府收管○乾隆十八
年奏準從前盛貯軍需火藥均置買油簍收貯
但荆條脆朽行用一次即成廢棄不能經久應
在濯靈廠内建造木倉五間收貯火藥即於餘
剩銀内動支
一直省火器順治初年定各省需用銃礮火甎
火箭噴筩火毬鐵彈鉛子等項由各督撫奏請
[134-19b]
準其造備将用過工料銀報部察覈○康熙二
年議準各省軍需藥彈遇有征勦準其動用開
銷駐防别省官兵軍前操演亦準支給○十九
年議準各省大小銅礮多餘鐵礮均令觧送來
京鐵礮朽壊者銷燬作鐵備用○又議準鐵礮
觧送勞民多餘者準留原處收貯○二十年奉
㫖直隸沿邊及路險地方各礮不必觧送○又奏準松
江銅礮留存備用○二十一年題準福建四川
[134-20a]
雲貴兩廣路塗險逺銅鐵礮均留本地收貯○
二十六年
諭福建銅礮自陸路觧送恐至累民著裝載海船從沿
海送至鎮江該撫撥船觧京工部仍行暁諭嚴加申
飭沿塗勿致藉端擾害地方欽此○三十年議準将
八旗大礮運交宣化大同各四十位内神功将
軍十有六位神威将軍二十四位各發鉛鐵礮
子萬箇存庫備用火藥由各州縣製造交營○
[134-20b]
三十五年題準各省兵丁每嵗演礮鉛鐵子照
數拾囘以備應用○雍正五年奉
㫖各處應設礮竢撥給齊備之後將彼地所有子母礮
齎送來京交部○又議準
盛京寧古塔近海黒龍江與鄂羅斯接壌三處兵
丁仍設立子母礮百位此外各省舊存子母礮
及捐造子母礮行令該將軍督撫提鎮照數悉
行送部○十年奏準青州駐防兵丁増設子母
[134-21a]
礮十有六位交造辦處造給○十一年覆準張
家口獨石口柴溝龍門等處為沿邊要地駐劄
副将遊擊酌撥大礮鎮守於邊防有益應将宣
化鎮收存大礮四十位内於張家獨石二口各
撥給神功礮二位神威礮四位柴溝龍門二處
各撥給神威礮二位神功礮二位照例每年演
放需用火藥即在額數内分給鉛鐵礮子於部
發原存數内動支舊存礮車在存公項下動支
[134-21b]
修整再向來演礮並不加子施放以致準頭逺
近星斗髙低官兵茫然不知礮位堪用與否礮
手亦不諳練應簡發旗員一人礮手二名前往
該處驗看演放竢兵丁熟悉後即令囬京至大
同收存大礮應一例於山西𦂳要隘口酌撥安
設演習○又議準各省兵丁每嵗操演所用鉛
子準其檢七耗三除檢囘數目抵算外将實用
鉛價在於公項銀内開除報部覈銷○十二年
[134-22a]
覆準令各省将所有大礮擇其堅好者留用鏥
壊者報眀鑄造如本營未設别營有餘者通融
撥取造册咨部備案○十三年覆準大同鎮大
礮生鐵鑄造沉重粗大移動演放均不輕便且
貯放年逺中多鏥蝕見今各營共子母礮一百
二十七位兼以神功神威礮均可適用應将年
久大礮分别存留銷燬造册報部毋庸從新鑄
造○乾隆十六年奏準黒龍江地方請發子母
[134-22b]
礮兵部将八旗漢軍礮内子母礮四十位移
交工部改造修整除二十七礮委官漆飾修補
外其不堪修理鐵子母礮十有三位并隨礮物
件請交造辦處照式成造完日由部委官送往
黑龍江應用
一
王命旗牌順治初年定旗色藍方廣二尺六寸兩面
銷金清漢令字各一清漢令字上各鈐兵部印
[134-23a]
旗杆一長如旗木頂朱緯髦牌椵木質通髙一
尺有二分圓徑七寸五分厚一寸朱髤上刻荷
葉形緣髤牌二面刻清漢令字各一懸於槍上
槍長八尺榆木為之鐵槍槍冒髤以黄繪龍垂
以朱髦牌邊槍杆均刻清漢令字第㡬號填以
金○又定經畧十二副總督掛印總兵官各十
副廵撫提督八副總兵官五副○又定令旗令
牌不加謹收貯以致損折者罰俸六月其因水
[134-23b]
火盗賊損失者免議○康熙七年題準總督十
副提督八副總兵官五副廵撫不令管兵停其
給發○又覆準旗牌兼書清漢字前經領過者
繳部換給○九年題準甘肅廵撫照舊管兵仍
給旗牌○十二年題準直省廵撫均令管兵照
例頒給旗牌○雍正三年
諭各直省督撫提鎮舊例均有頒發王命旗牌所以重
節鎮之權崇天室之威也但𫝊守既久或遇地方卑
[134-24a]
濕蟲蛀漆剝或因閲嵗滋多形製毁敝而該督撫提
鎮等以旗牌損壊例當叅處但藏之神笥不敢修整
甚有豫防損壊将所頒旗牌收貯照樣别造者尤為
不可嗣後各督撫提鎮所頒王命旗牌務須加謹收
䕶勿致損傷亦不得别造其有地方卑濕閲嵗滋多
不免蟲蛀漆剝形製毁敝者從寛免其處分聽其一
面照式整修一面咨部備案○乾隆十四年奏準旗
牌金書令字之上例鈐葢兵部印信今各部已
[134-24b]
遵
㫖改用新鑄清篆印信而各省存貯旗牌尚繫兵部
舊印自應更製将旗面移送兵部換鈐新印由
部行知直隸各省督撫提鎮委官赴部請領以
昭信守至舊領旗面竢頒發到日照數送部繳
銷
一令箭順治初年定旗面大將軍将軍督撫提
鎮均用三角旗駐防将軍都統副都統均用方
[134-25a]
旗咸以雲段為之三角旗髙一尺八寸斜長三
尺下濶二尺四寸大将軍将軍本旗色督撫提
鎮黄色方旗髙一尺五寸五分濶九寸五分均
銷清漢金令字及清漢官衘箭簇以鐵為之二
面鋄銀清漢令字下鋄銀清漢十二辰字移送
兵部配製笴羽鈐印頒發○康熙三十三年奏
準歩軍統領增給令箭十二枝旗面金書提督
九門歩軍廵捕三營統領清漢字樣由部製造
[134-25b]
頒發○乾隆十四年奏準歩軍統領衙門舊設
令箭年久損壊應行更換再廵撫營三字業經
遵
㫖繙清所有該衙門印信已照新定字樣改鑄前項
令箭應照式更造給發至各省督撫提鎮駐防
将軍舊例亦有令箭應一并改製頒給以示畫
一
[134-26a]
雜料
一鑄造順治初年定各處需用銅缸銅鍋銅匱
鼎鑪鐵窻竈門鐵甎壽山福海雲牌更鑼等項
給發工料令匠鑄造○各衙門工所需用紅銅
生熟黄銅生熟鋼鐵咨取到部轉行户部給發
○各處需用鍋杓火盆缾罐鐵絲䥷刀鍁鐝等
項委筆帖式督令舖户按咨取數目覈照定價
辦給○各處需用煤炸令舖户辦買覈給價直
[134-26b]
○直省藩司鹽政闗差應用法馬户部咨取到
部令匠鑄造交户部較準頒發○廣東鐵鍋口
徑二尺以上者由部移文廣東廵撫辦觧交部
貯庫以備各處取用其口徑二尺以下者按尺
寸大小覈給價直市買給發線沿扳沿生鐵鍋
口徑三尺五寸以上者於户部領鐵鑄造三尺
五寸以下者遇用按定價買給○十二年鑄鐵
牌十有三面設内府十三院衙門○又鑄鐵斛
[134-27a]
二十一存户部一發倉場一發漕運總督餘頒
直省各布政使司○十三年題準
乾清宫應用琉璃瓦料黑鉛令河南山西辦觧其
各官應用瓦料黑鉛由部令舖户辦買照時給
價○康熙三年定錢糧歸并户部需用黑鉛移
交户部支取○十四年定舊例内外各衙門工
所取用等秤皆行大宛二縣取給嗣後由部令
秤匠造辦給與定價○雍正五年奉
[134-27b]
㫖福建總督奏稱布政使司庫止有部頒法馬一副彈
兑紛繁将銅日久消磨分數漸輕以致各屬收觧錢
糧輕重不等請将部法一樣頒給二副一副存庫一
副應用循環繳換朕思部中所頒法馬乃輕重合宜
之式様與頒發鐵斛事同一例各省布政使司領到
自然照式較準不失毫釐置成法馬日日彈用並令
各屬地方畫一遵守其或有出納之際加重減輕者
皆當嚴察叅處此乃經常之道豈有錢糧總匯之布
[134-28a]
政使司出入繁多専以部法一副日日彈用以致銅
質消磨輕重失實之理且部中循環更換亦不勝其
煩著通行各省倘有如閩省常用将銅磨輕與原頒
分兩不符者即行咨部換給○八年覆準徵漕様斛
各省未能畫一應将户部移交鐵斛較眀一律
平準照式鑄造九斛仍令户部較準給發總漕
轉發各省糧道遵行○十年奏準户部兑收各
省錢糧全憑法馬若少不較準不惟外省觧項
[134-28b]
勢難畫一而户部庫官亦得藉以輕重其手請
将庫存經制法馬一副計五百三百二百兩者
各一交與工部按照省分依式鑄造正副法馬
共百有二副移送户部較準鑴刻印記每省頒
給正副法馬各一副令各省督撫轉行藩司鹽
政闗差委官赴部請領竢新法頒到舊法即送
部銷燬
一陶器順治初年定正定府曲陽縣嵗徵瓷罈
[134-29a]
折價並水脚銀一千一百四十兩六錢五分八
釐觧部移送光禄寺○三年定河南省嵗觧本
色瓷罈六百石磨一副觧部備用○八年題準
外觧瓷罈改折召買○康熙三年定錢糧歸并
户部如遇需用瓷罈等項由部辦給○又定白
口缸鰍沿缸及地缸大小瓷盆如遇各處取用
皆按口徑身髙大小尺寸覈價買給
一葦席竿䋲舊例内務府各部院寺衙門並各
[134-29b]
工所及外藩來使需用葦席竹竿皆於惜薪廠
取用線麻檾麻䋲索均令舖户辦給照時給價
○雍正元年奏準
暢春園等處搭葢棚座所需架木席竿每嵗冬夏
均由内務府咨取更換拆搭徒滋往返嗣後請
将所用席竿架木均交内務府承管官員自行
收貯拆葢以省運費○五年題準各工取用葦
席竹竿等件從前折卸繳囘並未定有成數多
[134-30a]
致溷淆嗣後如繫天棚時日既久新席繳囬五
成新竿繳囘八成舊席舊竿免其繳囘餘棚搭
葢不久新席新竿繳囘九成舊席繳囘五成舊
竿繳囘八成均於完工之日定限十日内繳囘
惜薪廠如不按期照數繳囘或将破爛席竿攙
入者該管官報眀将管工官指名題叅麻䋲在
一月以内者大䋲交囘八成一月以外每月遞
減一斤紥縛䋲交囘七成連二䋲交囘六成一
[134-30b]
月以外遞減二斤均交收掌所存貯用至三次
者作麻刀應用
一木城順治初年定凡遇
車駕行幸由部備用黄油木城隨營設立囘時交木
倉收貯○康熙十年奉
㫖木城繁重著停止用黄布幔城隨議定嗣後止用黄
布幔城網城施以釘鐝樁柱由部備造遇有需
用武備院定數咨取皆以木倉及庫貯給發如
[134-31a]
有不敷並年久應修除黄布線麻顏料平鐵行
文户部支取外榆木工價染價由部覈給委官
督令舖户成造
一駝屉遇
車駕廵幸由武備院上駟院太僕寺各衙門咨部取
用以載供
御器具及布城樁鐝等項皆備造貯庫需用時照
數給發○乾隆十八年議準嗣後武備院太僕
[134-31b]
寺等處咨取氊屉如工料價直數在二百兩以
外者不得援照隨壊隨辦之例委官造備令各
司将庫貯不敷必需增辦之處聲眀具奏或委
官或令該堂官察驗眀確再行補造至修補布
城帳房等項亦均照此辦理
一車兩順治四年定八旗礮車所需木料令山
東各府採辦運赴盔甲廠製造由部給發工價
○十五年題準戰車礮車由部承辦其觧送人
[134-32a]
口及裝載物料各衙門取用大小車於兵部車
駕司取用○十六年定裝載木城車行山西照
式製造○康熙三年議準
盛京
福陵
昭陵石料行取直隸山東山西四輪車各一百三十五
兩每車驘二十頭每驘一頭給銀七兩如有倒
斃每頭給銀十有五兩車夫各給銀五兩免其
[134-32b]
雜差草料工食沿塗支給囘日每車仍給修理
銀十兩○四年題準
孝陵裝載石料需用之車由部給價雇覓○十年題準
修理八旗礮車棉簾車所需木植行令直𨽻山
東採辦工料由部給發顔料由户部領給○十
六年議準各工所運送物料給車八十兩每車
連鞍屉䋲索等項給銀二兩車夫月給銀四錢
五分米九斗馬每匹日給豆六升草二束○五
[134-33a]
十九年覆準裝送
盛京物料停止驛車著雇車載運每車給銀二十
兩○雍正七年題準額設各工馬車止存留十
兩運送木倉簾子庫物料餘車均裁○乾隆十
七年議準官車馬匹繫供木倉簾子庫運送物
件之用應照舊存留應差其聽事馬二匹各部
院皆無應一例裁去繳還馬價停支草豆並減
餧馬人役一名計額存車九兩馬十有八匹餧
[134-33b]
馬人役九名
一雜料價直銅器大馬杓口徑一尺重一斤銀
三錢三分小馬杓口徑五六寸重八兩銀一錢
六分五釐紅銅鍋繫鐵口耳環每斤銀二錢三
分紅銅銚子每斤銀三錢三分銅滑車拖轆每
斤銀二錢七分大小銅法馬每斤銀二錢七分
銅鎖重一斤每把銀四錢重十兩銀二錢五分
重六兩銀一錢五分燭剪每把重二兩銀五分
[134-34a]
燭罐每箇重六兩銀一錢五分匙長一尺重四
兩每箇銀一錢炙硯重一斤三兩每箇銀四錢
角硯每箇重四兩銀一錢紅銅㡌頂重六錢每
箇銀一分八釐樺皮槍帽銅托圓徑六寸六分
每箇銀六分銅火筯長七寸每副銀五分打造
熟銅器皿銅本工料每斤銀三錢八分鑄造銅
器淨銅百斤連工料銀二十五兩六錢九釐紅
黄銅絲每斤銀三錢八分紅黄銅葉每斤銀二
[134-34b]
錢三分銅飾件每斤銀二錢三分小釘每百箇
銀一錢一分七釐生銅每斤銀一錢八分熟銅
每斤銀二錢三分白銅每斤銀一兩四錢色不
足者按成遞減鐵器扳沿鍋口徑三尺四寸每
口銀二兩二錢九分五釐口徑三尺銀二兩二
分五釐口徑二尺四寸銀一兩六錢二分口徑
二尺銀一兩三錢五分大西鐵鍋口徑三尺五
寸銀一兩二錢二分五釐口徑三尺銀一兩五
[134-35a]
分口徑二尺五寸銀八錢七分五釐大廣鍋口
徑二尺每口銀一兩五錢小廣鍋口徑一尺七
寸每口銀六錢淮潞鍋口徑二尺四寸每口銀
六錢五分大無錫鍋口徑二尺三寸每口銀八
錢小無錫鍋口徑一尺二三寸銀二錢五分小
鐵鍋口徑一尺二三寸每口銀三錢一分五釐
大鐵杓口徑一尺銀二錢八分小杓口徑六七
寸銀一錢一分七釐大鐵馬杓口徑八寸重一
[134-35b]
斤銀一錢一分二號鐵馬杓口徑五六寸銀八
分小馬杓口徑三四寸銀一分五釐大鐵火盆
重四十斤每箇銀九錢重二十二斤每箇銀四
錢九分五釐小鐵火盆重十斤每箇銀二錢二
分五釐生鐵鐺重一斤銀三分六釐熟鐵釘鐝
等項每斤銀四分五釐鐵火鑷子長一尺銀四
分火箸長八寸每副銀三分裁刀長一尺三寸
濶一尺銀四錢彎刀長一尺四寸濶二寸五分
[134-36a]
銀一錢八分頭號笊篱徑尺一寸每把銀二錢
二號徑九寸銀一錢五分三號徑七寸銀一錢
二分大䥷刀長三尺每副銀一兩二錢小䥷刀
長二尺五寸每副銀七錢七分金捶重一斤四
兩每把銀一錢金鉦每斤銀二分大斧每把重
一斤銀一錢八釐小斧每把重十兩銀七分二
釐大鐵提鑪長一尺五寸髙七寸濶九寸每箇
銀六錢長一尺髙六寸濶七寸銀四錢五分鐵
[134-36b]
炙硯重一斤六兩銀一錢五分重一斤銀一錢
庫刀菜刀各重一斤均銀一錢羊毛剪每把重
十二兩銀二錢燭剪每把長四寸銀三分䥥刀
每把重十二兩銀七分鐵悶燈每箇重二斤四
兩銀二錢七分鐵鎖長四寸銀八分長三寸銀
六分二寸銀二分八釐三毫五絲方鎖長三寸
二分銀四分䨇絲鐙籠髙一尺四寸徑一尺二
寸每箇銀四錢五分髙八寸徑五寸每箇銀一
[134-37a]
錢八分單絲大鐙籠每箇銀二錢五分小鐙籠
每箇銀七分大摺疊鐵絲鐙籠每箇銀一兩八
錢鳥槍鐵砂每斤銀一錢四分冰鑹每箇重七
兩銀四分五釐鍋鏟每把重六兩銀二分二號
鐵鍵每塊銀六釐小鐵通條每根重十兩銀二
分七釐鉤义每把重一斤八兩銀九分鋼剪每
把銀二錢生鐵方甎竈門等項每斤銀二分熟
鐵頂火鐵索等項每斤銀五分頭號鐵鐝每把
[134-37b]
銀一錢三分五釐二號銀一錢三號銀七分頭
號鐵鍁每把銀八分二號銀七分三號銀六分
檐網絲每斤銀一錢二分黄米條鐵絲每斤銀
一錢菉豆條鐵絲每斤銀七分油條鐵絲每斤
銀九分八釐黄豆條鐵絲每斤銀七分二釐鐵
花絲每斤銀二錢四分頭號雨㸃釘每百銀二
分五釐二號每百銀一分五釐三號小雨㸃釘
每百銀一分二釐象鼻棗核釘每斤銀二分九
[134-38a]
釐蘑菇釘每斤銀四分五釐泡子釘每百銀五
分四釐銼磨亮釘每百銀一錢五分三釐大鐵
鋸每箇銀一錢八分小鐵鋸銀一錢四分四釐
徑二寸鐵圏屈戍全每副銀一分三釐五毫鐵
門葉每張銀三分五釐鎖葉每斤銀三分八釐
鋼鈴徑五分銀六釐三毫鋼銼長一尺濶八分
每把銀八分長五寸濶四分每把銀四分火鉤
重十兩每把銀三分六釐大鐵鉤頭重二斤八
[134-38b]
兩每把銀六分七釐五毫鐵條長三寸徑五分
每條銀一錢七分鐵索長一尺重一斤每條銀
四分五釐長五尺每條銀一錢二分漏杓徑四
寸每把銀七分二釐小鏟重三兩每把銀九釐
鐵錘重八兩每把銀二分七釐鐵鉗重一斤十
四兩每把銀二錢鐵滑車徑二寸每副銀二分
五釐挫白鐵料每斤銀七分鐵砧子每箇重五
斤八兩銀一錢三分五釐鋼鑿子每把重六兩
[134-39a]
銀六分三釐鏨子每箇重八兩銀九分鐵拍子
每箇銀四分五釐鐵馬蹄每副銀一錢八釐五
毫馬蹄鋼刀重三斤每把銀六錢三分有鞘小
刀長八寸每把銀二錢七分鐵犁鐵鏵各重三
斤每箇銀九分鐵剪每把銀四分五釐鐵鍊每
斤銀五分生鐵每斤銀四釐熟鐵每斤銀二分
七釐平常熟鐵每斤銀二分二釐五毫打造鐵
料每百斤工料銀四兩五錢鑄造鐵器如檐鈴
[134-39b]
壽山福海細小物件每百斤工料銀二兩如二
百斤以上鐵鼎鐵鍋並鐵缸牐檻框每百斤
工料銀三兩五錢高錫每斤銀二錢碗錫每斤
銀一錢八分中等粗錫器皿每斤銀一錢四分
五釐細錫器皿每斤銀一錢八分黑鉛每斤銀
七分五釐鑄造鉛子每百斤工料銀九兩二錢
五分七釐鑄造鉛礮子每百斤工料銀八兩六
錢二分七釐九毫三絲四忽七微煤炸每斤銀
[134-40a]
二釐八毫瓷器大白口缸髙三尺一寸口徑二
尺八九寸銀一兩五錢大缸髙二尺八寸口徑
二尺五寸銀九錢二號缸口徑一尺八九寸銀
五錢四分小缸口徑一尺二三寸銀二錢七分
綠瓷盆口徑二尺每箇銀四錢五分大瓷盆口
徑一尺八九寸銀一錢六分二釐二號盆口徑
一尺四五寸銀一錢小盆口徑一尺銀四分花
瓷盆徑七寸銀七分種花瓦盆每箇髙徑各一
[134-40b]
尺二寸銀九分大瓷罈髙三尺五寸圍圓七尺
口面九寸銀七兩小瓷罈髙一尺九寸圍圓四
尺口面六寸銀三兩髙一尺五寸中徑一尺每
箇銀三錢有葢瓷罈髙一尺三寸每箇銀二錢
七分砂罈每箇銀一錢六分瓷花缾髙一尺每
對銀六錢粗瓷缾髙六寸每箇銀五分四釐花
瓷罐髙二尺徑九寸每箇銀九錢髙一尺五寸
每箇銀三錢一分五釐小花瓷罐髙一尺三寸
[134-41a]
每箇銀二錢七分有耳瓷罐每箇銀五分四釐
化銅罐每箇徑二寸八分髙三寸七分銀五分
二釐砂鍋每套計五箇銀一錢大砂鍋徑八寸
銀二分五釐砂銚徑四寸每箇銀一分三釐網
城每塊線麻重一斤十兩結網工銀九分釘繩
每條重一斤八兩腰繩每條重二斤榆木樁長
二尺四寸徑一寸八分每箇銀四分四釐九毫
駱駝氊屉每副三塊直屉長六尺濶二尺彎屉
[134-41b]
長六尺五寸濶二尺計四層每副銀二兩九錢
稻草屉每副二塊銀九分樺木板鞍每副銀七
錢二分楊木板鞍每副銀四錢九分五釐榆木
鞍架長四尺每副銀二錢五分兑千兩天平架
銅盤鐵梁鐵索全每架銀三兩兑百兩天平架
銅盤銅梁銅索全每架銀一兩六錢百斤至五
百斤大秤每杆銀八錢十斤至五十斤小秤每
杆銀二錢五分小盤秤每杆銀一錢五分等子
[134-42a]
五十兩至百兩每把銀五錢十兩至三十兩每
把銀一錢八分杉木斛連鐵料每箇銀九錢斗
每箇銀三錢六分九釐升每箇銀一錢八釐星
每箇銀九分九釐九毫算盤每面銀一錢八分
裝千兩木鞘鐵篐鐵鋦全每箇銀三錢七分五
釐竹席葦箔苖竹長二丈四尺徑四寸每根銀
三錢薰竹竿長二丈至二丈五尺徑一寸五六
分每根銀四分筀竹長二丈徑寸二分每根銀
[134-42b]
八分一釐細竹竿每根徑三分銀一分五釐岡
竹每根銀一錢五分細紫竹每根銀一錢黄花
竹每根銀八分一釐實心竹每根銀七分玉竹
每根銀一錢七分花竿竹徑五分長一丈三尺
每根銀一分九釐有枝青竹每根銀一錢風阻
竹長二丈徑一寸二分每根銀六分五釐薰竹
篙長丈七尺每根銀二錢纛竿長丈三尺徑一
寸八分每根銀五分小旗竿長八尺徑七分每
[134-43a]
根銀三分葦席長九尺五寸至一丈濶五尺每
領銀八分長七尺五寸至八尺濶四尺每領銀
六分葦箔長一丈濶五尺每塊銀五分長一丈
濶七尺每塊銀七分合紋細席長濶一丈每領
銀六錢五分䨇紋粗席長濶一丈每領銀三錢
六分牀席長二丈五尺六寸濶五尺七寸每領
銀四錢八分南細竹席見方六尺五寸每領銀
一兩三錢竹席長六尺濶四尺每領銀四錢仔
[134-43b]
細箔見方一丈銀三錢八分麻繩線麻每斤銀
六分線麻繩每斤銀七分細線麻繩每斤銀一
錢六分檾麻每斤銀一分六釐二毫檾麻大繩
紥縛繩每斤銀二分一釐六毫檾麻連二繩每
斤銀二分二釐五毫麻刀每斤銀一分五釐紅
黄線麻繩每斤銀八分紅黄檾麻連二繩每斤
銀二分七釐紥縛繩每斤銀二分六釐繩絡每
箇銀三分六釐麻經每斤銀一分八釐麻搭每
[134-44a]
把銀三分六釐紅黄錢貫每斤銀五分苧麻每
斤銀一錢四分五釐八毫苧麻線每斤銀五錢
鳥槍火繩長二丈每條銀一分八釐細椶繩每
斤銀一錢二分毛綆繩長四丈每根銀二錢五
分席竿繩運價丈席二百五十領一車八尺席
三百領一車竹竿五百根一車葦箔二百塊一
車繩一千三百斤一車
京城内每車給制錢二百出城十里内給制錢三
[134-44b]
百十里外照每里銀二分例算給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一百三十